中东北非局势范文

2022-06-04

第一篇:中东北非局势范文

论中东北非局势

中东北非问题

突尼斯、埃及政府相继垮台,北约打击利比亚、也门内战,巴林、约旦、阿尔及利亚、沙特、伊朗等国也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社会震荡,全世界的目光不约而同的聚集到了中东北非地区。政治动荡来源于社会矛盾、经济停滞和政治不满,人们希望通过政治变革改善生活环境。然而,政治动荡并非总是带来新的幸福生活,一些国家或地区反而因此进入了政治动荡的恶性循环,人民生活每况愈下,地区局势动荡不安。

经济困境不会因政治动荡而消失,反而会因此而加剧。相反,经济结构转型或经济质量提升需要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中东北非国家因为长期受外国干预,经济结构单一,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在全球化分工中处于边缘位置。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法两国为了获取石油利益,强行划分了中东北非地区的国界线,埋下了日后长期存在的国与国之间、教派与教派之间的纷争,确立了以资源、劳动力出口为主的殖民地经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对抗主导了中东北非地区的政治、经济格局,埃及等一些国家又形成了依赖外国援助的“乞讨经济”。冷战结束后,美国在中东北非地区一家独大,埃及、沙特、巴林、约旦等国对美国过渡依赖,利用美国提供的支持对抗经济改革的要求。因此,中东北非地区苦难的政治史使其畸形的经济结构长时期延续下来。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中东北非地区作为全球经济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最先断裂了,并由经济上的困难引发了政治动荡。但是,正如美国“对外关系协会”主席哈斯所言,埃及的革命成功了,但是革命之前所有问题依然存在,没有一个得到解决。经济结构转型需要一个高效的政府,但是埃及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产生这样一个政府;经济结构转型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显然埃及何时能拥有社会稳定是一个很大的问号。

政治动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使一些国家的国内政治斗争激化,政府职能弱化,不能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基本保障。突尼斯、埃及政变后,新政府迟迟未能建立,街头政治还在延续,政治势力正在重新分化组合,短期内很难形成一个稳定、可靠的政府。以埃及为例,“穆斯林兄弟会”是一个带有深厚伊斯兰色彩的政党,代表要求参与国家政治事务的宗教势力,目前临时掌握国家权力的军方是国家权力中的实力派,还有目前正分化组合的数十个世俗政党。这三派力量均在埃及政治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任何一派都不可能被排除在政府之外,三股力量的实力基础、权力来源、执政理念和行为模式大不一样。当下,埃及正在军方的主导下制定新宪法,但是任何一部新宪法都必须满足这三股力量的需求。历史上,这三股力量从来没有密切合作过,未来要形成一个稳定的合作框架决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利比亚、也门的政局更是令人担忧,因为部族势力的存在,长期陷入内政的可能性不可排除,人民将因此而被抛入绝望的深渊。美国的中东问题观察家因此而断言,中东政治动荡仅仅开了个头。

中东地区历史上就是全球的一个火药桶,战火不断,各国人民饱受战争之苦。仅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就经历了三次阿以战争、两次伊拉克战争和一次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可谓是战火连绵不断,人民渴望和平的心情极为迫切。近期的政治动荡可能加剧地区局势恶化,让和平可望而不可及。阿以冲突和伊朗问题是中东地区的两大历史性难题,直接关系到中东北非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阿以冲突涉及到中东地区的所有国家,是中东稳定最大的挑战。过去三十多年,阿以之间能够避免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关于在于埃及、沙特等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签署和平协议,达成了一定的妥协。但是,中东政府同以色列妥协了,中东的人民并不认可,政府和人民之间在以色列问题上有相当大的认识落差。可以想象,在政治动荡过程中,中东北非国家的民族情绪会上升,阿以之间的矛盾会突显,阿以和谈将被无限期推迟。与此同时,伊朗的生存环境却获得改善。2003年第二次伊拉克战争后,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地位已经上升。这次动荡中,沙特、巴林等国家的什叶派纷纷走上街头,争取政治地位。一方面,以伊朗为基地的什叶派力量可能加强。另一方面,阿拉伯国家可能拉开同以色列的距离,缓和同伊朗的关系。

外国对中东北非地区的干涉可能加剧,中东人民独立自主的梦想破碎。外国干涉是中东地区经济畸形、政治动荡和战火纷飞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排除外国干涉也是阿拉伯复兴的前提之一。但是,长期政治动荡却可能引来更严重的外国干预。目前,利比亚处于内战的边缘,要求国际社会军事干预的呼声很高。日前,阿盟已经同意国际社会设立禁飞区,限制卡扎菲政府的军事行动自由。若禁飞区提议最后得以落实,美欧再次继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后对中东地区实施军事干涉。美国干涉和中东地区稳定之间似乎形成了一个难解悖论,美国为了获取稳定的石油供给,不断地干预中东政治以维持地区稳定,但是美国的干预却直接导致了地区局势动荡。因为美国对中东事务的长期干预,中东的伊斯兰极端势力才把美国作为首要攻击目标。“9 11”事件后,美国为了打击恐怖主义,再度深度介入中东事务,结果引发了更大的反美浪潮。此轮中东变局,引发地区权力平衡变化,美国核心利益受损,可能引起新一轮的恶性循环。

第二篇:中东北非动荡局势的思考

当前中东北非动荡局势对我们的启示

“突尼斯大学生自焚事件”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先是突尼斯政府垮台,接着统治埃及三十多年的总统穆巴拉克出走,然后是也门示威,紧接着利比亚内战开始。那么从中东北非政局持续动荡、埃及、突尼斯总统相继辞职下台,利比亚卡扎菲政权在多国联军的空袭下正在苦苦支撑如此众多乱象中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呢?

一 、归其**原因,从表面上看是多年的独裁统下本国社会经济各方面没搞好,导致民怨载道,而其深层次原因恐怕与基地组织以及伊斯兰教的教义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中国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必须要始终做到“三个代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换句话说,就是要始终坚持立党为公,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一个心里只有时刻装着老百姓、没有自身利益的政党,才能够长期执政,并在长期执政中逐步实现自己的党纲与奋斗目标。这些年,在胡总的带领下,中国共产党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建设,在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上出实招用实力,铁腕惩治了一批渎职官员和腐败分子,国力提高很快,人民得到了不少实惠,虽然也有这样那样的矛盾问题,但在国际环境险恶、国内各类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下,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总体瑕不掩瑜。

二、要始终高度警惕美西方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捣乱破坏。用句通俗的话讲,就是资本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要时刻枕戈待旦、迎战来敌。这些年,境外一些国家和组织在中国大搞所谓的“松土工程”、“精英工程”,其目标就想通过在中国培养一批代理人,从而推翻党的领导,搞垮中国,让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路上疾进的中国再度沦为西方眼中的“失败国家”,好让他们自由宰割。殷鉴不远,后世可资。国民必须在这方面保持高度警醒,决不能上了他们的当。中国有中国的国情,中国的制度安排实践证明是适合中国的国情的,现在的中国如果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和组织搞得大乱,最先付出沉重代价的就是普通的中国老百姓。

三、解放军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听党的话,跟党走。任何军队都是政党实现自己政策目标的工具。社会主义国家不例外,资本主义国家也不例外。美国总统是三军总司令,美国国内若有大的**,在和平调解无望的情况下,美国总统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动用军队进行武力弹压。美国现代史上这种例子很多。在当前国际环境异常严峻险恶的形势下,解放军作为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铁心跟党走上更不能有丝毫动摇。一旦被“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国家化”,江山就会变色,生灵就要涂炭,几千万先烈的血将会白流。

四、“纪昌学射”的故事我们都知道,老人本不会射,但可以教他保全“百发百中”名声的方法,说的是让人学会“激流勇退”,明朝建后朱元璋火烧庆功楼,而刘伯温却能保全自己,这正是保全自己的方法。而其真实含义是告诉人们不要贪得太多否则,会走向事情的反面。北非中东各国领导人大多长期统治,上述几国一般都是三十多年,他们上任之初也都为国家做出了相当的贡献,但由于他们太迷恋权力,所有都没有能逃出身败名裂的下场,如果他们也能读到“纪昌学射”的故事,能象纪昌那样学会保全名声,那么他们就能永远为世人所尊敬。

总之,我们应该积极防患于未然,这样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第三篇:中东北非地区动荡局势叙论

中东地区历史上就是全球的一个火药桶,战火不断,各国人民饱受战争之苦。仅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就经历了三次阿以战争、两次伊拉克战争和一次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可谓是战火连绵不断,人民渴望和平的心情极为迫切。近期的政治动荡可能加剧地区局势恶化,让和平可望而不可及。阿以冲突和伊朗问题是中东地区的两大历史性难题,直接关系到中东北非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阿以冲突涉及到中东地区的所有国家,是中东稳定最大的挑战。过去三十多年,阿以之间能够避免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关于在于埃及、沙特等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签署和平协议,达成了一定的妥协。但是,中东政府同以色列妥协了,中东的人民并不认可,政府和人民之间在以色列问题上有相当大的认识落差。可以想象,在政治动荡过程中,中东北非国家的民族情绪会上升,阿以之间的矛盾会突显,阿以和谈将被无限期推迟。与此同时,伊朗的生存环境却获得改善。2003年第二次伊拉克战争后,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地位已经上升。这次动荡中,沙特、巴林等国家的什叶派纷纷走上街头,争取政治地位。一方面,以伊朗为基地的什叶派力量可能加强。另一方面,阿拉伯国家可能拉开同以色列的距离,缓和同伊朗的关系。

1近期的政治动荡可能加剧地区局势恶化,让和平可望而不可及。突尼斯、埃及政府相继垮台,利比亚、也门接近了内战的边缘,巴林、约旦、阿尔及利亚、沙特、伊朗等国也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社会震荡,中东北非地区似乎进入了三十多年来罕见的政治动荡期。政治动荡来源于社会矛盾、经济停滞和政治不满,人们希望通过政治变革改善生活环境。然而,政治动荡并非总是带来新的幸福生活,一些国家或地区反而因此进入了政治动荡的恶性循环,人民生活每况愈下,地区局势动荡不安。

目前北非中东动荡已经持续数月,美国拒绝牵头利比亚军事干预,而且明确拒绝派出地面部队,一方面是不愿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之外再加一个烂摊子,另一方面奥巴马还面临着巨大的预算压力。北约内部至今存在着强烈的主和争吵,很多国家明显不想卷入利比亚内乱,大多时候是法国在唱独角戏。而没有美国的全力支持,法国已经有些力不从心。

2、中东北非问题的根本原因

经济困境不会因政治动荡而消失,反而会因此而加剧。相反,经济结构转型或经济质量提升需要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中东北非国家因为长期受外国干预,经济结构单一,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在全球化分工中处于边缘位置。而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静水深流,使得潜在的冲突易燃突发,且难以控制地播散。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一些国际**并非由国家间冲突引发,却可能从国家内部冲突催化外溢为地区冲突。这是当前北非中东**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特点。政府迟迟未能建立,街头政治还在延续,政治势力正在重新分化组合,短期内很难形成一个稳定、可靠的政府。

3、中东北非局势震荡对一些国家的政治影响

政治动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使一些国家的国内政治斗争激化,政府职能弱化,不能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基本保障。突尼斯、埃及政变后,新政府迟迟未能建立,街头政治还在延续,政治势力正在重新分化组合,短期内很难形成一个稳定、可靠的政府。以埃及为例,“穆斯林兄弟会”是一个带有深厚伊斯兰色彩的政党,代表要求参与国家政治事务的宗教势力,目前临时掌握国家权力的军方是国家权力中的实力派,还有目前正分化组合的数十个世俗政党。这三派力量均在埃及政治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任何一派都不可能被排除在政府之外,三股力量的实力基础、权力来源、执政理念和行为模式大不一样。当下,埃及正在军方的主导下制定新宪法,但是任何一部新宪法都必须满足这三股力量的需求。历史上,这三股力量从来没有密切合作过,未来要形成一个稳定的合作框架决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利比亚、也门的政局更是令人担忧,因为部族势力的存在,长期陷入内政的可能性不可排除,人民将因此而被抛入绝望的深渊。美国的中东问题观察家因此而断言,中东政治动荡仅仅开了个头。 中东北非局势震荡对经济的影响

中东北非紧张局势继续扩散,推动国际原油价格大幅飙升。

高油价下推进我国采掘业以及新能源发展

在传统能源不断涨价的情况下,很多公司加大投入转向新能源的研发和生产,包括太阳能、风能、乙醇汽油等。在早期这些行业或许还需要政策扶植,但是"百元油价"时代已经给它们带来了商业上的需求,原先的概念在经过油价上涨之后变成了真实的价值。

西北亚局势给我们的启示:

一是国不能弱,落后就要挨打。

二是独裁不得人心,必须搞好适合自己国家的民主,让更多的人参政、议政。

三是国家必须做好自己的事情,让老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安宁。必须代表广大人民最根本的利益。国民应当为了自己的国家富强努力学习努力奋斗。

4、

事实证明,世界上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地区,稳定才是福,动荡只能是祸。只有国家稳定、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经济才能发展,民众生活才能改善,民众根本利益才能得到维护。经历动荡之苦的中东北非地区民众,期待公正、和平与稳定。

第四篇:中东北非局势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010年12月17日,由突尼斯一个失业大学生与警察发生的冲突引发了国家骚乱,烧遍了整个突尼斯,本﹒阿里政权下台。更加出人意料的是,突尼斯**,一石激起千层浪,震动了阿拉伯世界,引起了连锁反应,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被迫辞职,阿尔及利亚、也门、巴林和利比亚等多国也出现一系列**。中东进入了敏感的政治动荡期。目前北非中东动荡已经持续数月,不仅对阿拉伯世界造成直接和广泛的影响,对国际形势也将产生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阿拉伯世界由22个国家组成,总面积约142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4亿。阿拉伯世界覆盖北非、中东,盛产石油,扼守地中海重要运输线。阿拉伯世界既自成一体,又与外部世界密切相接。这一地区历来十分复杂,各种内外部因素相互渗透,矛盾交织,宗教组织庞杂,传统的种族宗教冲突始终难以平息,加上近年来恐怖势力以此为基地,可谓是热点密布,一触即发。

此次被外界称之为“茉莉花革命”的突尼斯内乱引发阿拉伯世界的整体动荡,反映了阿拉伯世界所具有的共同性的一面:这些国家发展水平相似、经济结构单一,管理方式不足,政治、经济与社会模式相对封闭和脆弱。而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静水深流,使得潜在的冲突易燃突发,且难以控制地播散。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一些国际**并非由国家间冲突引发,却可能从国家内部冲突催化外溢为地区冲突。这是当前北非中东**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特点。

由此可见,地区内和地区间的相互交往合作的加深,一个国家内部的稳定与发展不单单是国家自己的事情,其对于地区的安全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于当前北非中东**可能产生的影响,可以从偶然性、联系性和有限性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其一是偶然性。诚然,中东北非**有其深刻的国内社会背景,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事件发生的时间、引发**的直接诱因都具有偶然性,并不是蓄谋已久或外部势力长期策划、设计和控制的结果。看待这一事件不能忽略偶然性因素而单纯强调必然性因素。这对于我们分析事件的性质和可能造成的影响都至关重要。

其二是联系性。我们不能误用因果,但我们又必须看到那些我们没有足够重视的联系性,对可能产生的影响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在这里必须强调此次**对非传统安全的影响。首先是国际粮食市场的影响。此地并非国际著名产粮区,但却是小麦生产不可缺少的化肥原料磷酸盐的重要产地。北非占有全球57%的磷酸贸易、46%的磷酸盐贸易;其次是石油价格出现重大波动。埃及与其近邻都是传统的产油国,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主要的石油供应地之一。埃及还拥有苏伊士运河等世界重要的石油通道和物流中心,每天有100多万桶原油从这里通过。自利比亚动荡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已经超过每桶100美元,达到二年半以来的最高值。第三是有可能对欧洲造成新一轮难民潮。据意大利相关结构估计,中东北非动荡将可能出现一百万难民涌向欧洲邻近国家。第四则是恐怖活动。由于中东北非动荡与政权更迭相关,一些支持恐怖主义或恐怖主义势力、政治组织可能掌权,这将有可能对国际反恐形势直接产生颠覆性影响。伊斯兰教激进派势力也可能由此坐大。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国家间合作。

其三是有限性。此次事件的重要影响不会造成中东政治格局或全球政治格局的根本改变,事件不可能对全球力量格局造成根本性影响,对大国战略调整的影响也是有限的。对于全球政治或全球治理具有重要影响的G20成员中,虽然有沙特阿拉伯和土耳其,但没有一个是处于此次**中的国家。

从地区政治格局看,由于埃及穆巴拉克的下台,美国可能会加大与北约中唯一的伊斯兰教国家土耳其的合作,土耳其在这一地区中的地位和影响将会加大。但对于地区稳定的作用仍有待评估。此外,由于中东出现乱局,这一地区出现反美情绪,伊朗内贾德政权稳定程度不降反升。

美国对于中东北非**的政策陷于困境:一方面表示支持,但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政策谨慎犹豫。虽然美国在言语上支持中东的民主进程,但由于美国在中东的利益错综复杂,政治后果尚不确定,采取何种具体政策还处于讨论之中。

美国与欧盟北约等组织在对待这一地区局势的军事介入方式以及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等问题上也有分歧。值得注意的是在埃及为期18天的倒穆风暴中,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群众参加示威游行,虽然矛头指向穆巴拉克,但反美反以情绪贯穿其中。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说,反美情绪在埃及浮现,美国的风险是正在失去对这一地区的影响力。

中东乱局会对美国总体战略产生影响。美国的中东外交是考验奥巴马外交的关键,是其谋求外交得分的核心地区之一。因此,没有确定把握,奥巴马不会轻易出牌。

美国会投入相当精力做好中东的维稳工作,将更多的资源投入中东新秩序的构建。埃及和中东**必将损耗美国的外交资源,牵制美国的精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在东亚战略的部署。

但从根本上说,除非中东地区出现了大规模反美行动,否则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的总趋势不会改变

第五篇:论中东北非局势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摘要:目前中东北非局势的地区影响和国际影响来看,其巨大的影响力无疑仍处在持续发酵的过程之中,美国中东战略调整势在必行。 关键词:中东北非 美国 国际形势

当前,中东北非地区一些国家局势动荡,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美国表现尤其活跃,再次以“支持民主”为由,直接介入该地区事务。国际舆论认为,美国这步“险棋”不仅可能使当地局势更乱,麻烦更多,更不排除引发新的矛盾、冲突和对抗,对国际和中东北非地区的和平稳定局势不利。

对于当前北非中东**可能产生的影响,可以从偶然性、联系性和有限性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其一是偶然性。诚然,中东北非**有其深刻的国内社会背景,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事件发生的时间、引发**的直接诱因都具有偶然性,并不是蓄谋已久或外部势力长期策划、设计和控制的结果。看待这一事件不能忽略偶然性因素而单纯强调必然性因素。这对于我们分析事件的性质和可能造成的影响都至关重要。

其二是联系性。我们不能误用因果,但我们又必须看到那些我们没有足够重视的联系性,对可能产生的影响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在这里必须强调此次**对非传统安全的影响。首先是国际粮食市场的影响。此地并非国际著名产粮区,但却是小麦生产不可缺少的化肥原料磷酸盐的重要产地。北非占有全球57%的磷酸贸易、46%的磷酸盐贸易;其次是石油价格出现重大波动。埃及与其近邻都是传统的产油国,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主要的石油供应地之一。埃及还拥有苏伊士运河等世界重要的石油通道和物流中心,每天有100多万桶原油从这里通过。自利比亚动荡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已经超过每桶100美元,达到二年半以来的最高值。第三是有可能对欧洲造成新一轮难民潮。据意大利相关结构估计,中东北非动荡将可能出现一百万难民涌向欧洲邻近国家。第四则是恐怖活动。由于中东北非动荡与政权更迭相关,一些支持恐怖主义或恐怖主义势力、政治组织可能掌权,这将有可能对国际反恐形势直接产生颠覆性影响。伊斯兰教激进派势力也可能由此坐大。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国家间合作。

其三是有限性。此次事件的重要影响不会造成中东政治格局或全球政治格局的根本改变,事件不可能对全球力量格局造成根本性影响,对大国战略调整的影响也是有限的。对于全球政治或全球治理具有重要影响的G20成员中,虽然有沙特阿拉伯和土耳其,但没有一个是处于此次**中的国家。

从地区政治格局看,由于埃及穆巴拉克的下台,美国可能会加大与北约中唯一的伊斯兰教国家土耳其的合作,土耳其在这一地区中的地位和影响将会加大。但对于地区稳定的作用仍有待评估。此外,由于中东出现乱局,这一地区出现反美情绪,伊朗内贾德政权稳定程度不降反升。

美国打着“支持民主”的口号介入中东北非地区事务,终究是为了维护美国自身的利益。有分析人士认为,当前,美国在中东北非地区的所作所为大致有三方面考虑:第一,宣扬、推行美式价值观和政治体制;第二,通过所谓“支持民主”的行动,力图在动荡局势中掌控先机和主动,消解反美力量;第三,通过在中东北非国家扶持新政权力量,维护、巩固美国在该地区的既有利益。美国对于中东北非**的政策陷于困境:一方面表示支持,但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政策谨慎犹豫。虽然美国在言语上支持中东的民主进程,但由于美国在中东的利益错综复杂,政治后果尚不确定,采取何种具体政策还处于讨论之中。

美国与欧盟北约等组织在对待这一地区局势的军事介入方式以及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等问题上也有分歧。值得注意的是在埃及为期18天的倒穆风暴中,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群众参加示威游行,虽然矛头指向穆巴拉克,但反美反以情绪贯穿其中。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说,反美情绪在埃及浮现,美国的风险是正在失去对这一地区的影响力。

中东乱局会对美国总体战略产生影响。美国的中东外交是考验奥巴马外交的关键,是其谋求外交得分的核心地区之一。因此,没有确定把握,奥巴马不会轻易出牌。

美国会投入相当精力做好中东的维稳工作,将更多的资源投入中东新秩序的构建。埃及和中东**必将损耗美国的外交资源,牵制美国的精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在东亚战略的部署。但从根本上说,除非中东地区出现了大规模反美行动,否则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的总趋势不会改变。

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更加错综复杂,处理国际问题,要本着对国际社会高度负责任的态度,要遵循公道,坚持公义,尊重主权、领土完整的原则。任何基于私利的外部介入,无论旗号多大,调门多高,都无助于地区和国际的局势稳定。

上一篇:综采设备修理范文下一篇:中国百年老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