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制图教学大纲

2024-04-23

设计制图教学大纲(共8篇)

篇1:设计制图教学大纲

《设计制图》 课程教学大纲

一、《设计制图》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07133210

(二)课程英文名称:Design Drawing

(三)开课对象:06环境艺术设计本科

(四)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为艺术设计专业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程,属于技法理论学科性质。

(五)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掌握透视制图的要点及绘画技巧,了解透视制图与艺术设计之间的联系,透视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及透视制图与平面艺术,环境艺术,室内设计之间密切的联系,提高学生对三维空间的理解能力和实际动手绘图能力。

(六)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1,制图

内容:学习制图课的意义,制图的工具,图幅字体线型标注,三视图及其他图样的画法及 工业产品测绘及建筑测绘。轴测图。

要求:了解制图的意义,工具及标注尺寸。掌握三视图及其他图样的画法,理解工业产品 测绘及建筑测绘,理解轴测图。2,透视 内容:透视图法的沿革,透视图法的基本用语,视线法,测点法,日本新透视法,一点室 内透视图法,圆及非直线的画法,透视等分法。

要求:了解透视图法的沿革,透视图法的基本用语。掌握视线法,测点法,一点室内透视图法,理解日本新透视法,圆及非直线的画法,透视等分法。3,效果图

内容:效果图的主要特征,效果图与纯绘画的区别,画好效果图的三个基本功,绘制效果图所用的工具,效果图的分类技法,效果图中光影的表现,效果图中质感的表现,色彩的表现及效果图的分类练习步骤。

要求:了解效果图的主要特征,效果图与纯绘画的区别,画好效果图的三个基本功,绘制效果图所用的工具,效果图的分类技法。掌握效果图中光影的表现,效果图中质感的表现,色彩的表现。

(七)时数,学分数及学时具体分配

学时数:72 学时

学分数:4 学分 讲授:12 实践:60 学时数具体分配

(八)学方式

课堂讲授和课外写生练习。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本课程为非考试科目,成绩来自学生平时上课纪律情况,平时作业完成情况。按四/六比例分配。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三视图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设计制图的意义,作用及方法,理解三视图的转换。教学时数:5学时 教学内容:

1.1:学习制图的意义。1.2:制图的工具。

1.3:图幅,字体,线型,尺寸标注。1.4:三视图及其他图样的画法。1.5:工业产品测绘及建筑测绘。1.6: 轴测图。考核要求:

1,学习制图的意义和方法。2,三视图的画法。3,轴测图的概念。

第二章:各种视图的画法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三视图的画法和其他视图的画法。

教学时数:5学时 教学内容: 2.1视线法。2.2测点法。

2.3日本新透视图法。2.4一点室内透视图法。

2.5圆及非直线的画法,透视等分法。考核要求: 1,各种类视图的画法 2,一点透视图法 第三章:效果图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效果图的绘制方法。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3.1效果图的主要特征。3.2效果图与纯绘画的区别。3.3画好效果图的三个基本功。3.4绘制效果图所用的工具。3.5效果图的分类技法。考核要求: 1.效果图画法 三,推荐教材和参考书目 1,《透视*制图*效果图》 宋立民 安徽美术出版社 2002年7月 2,《室内设计资料集》 张绮曼 郑曙炀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1.6

篇2:设计制图教学大纲

惠安开成职业中专学校

陈剑彬

摘要:《安装工程识图与制图》是一门空间想象力、思维能力和构思能力要求很强的课程。学生在实物与视图的相互转化比较困难,这成为学习制图课程的“拦路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别出心裁教学导入可达到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奋点,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克服心理障碍,为创造魅力无穷的课堂教学开创活水源头。关键词:识图;制图;建筑空间思维;导入教学

《安装工程识图与制图》是职业中专学校建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建筑空间思维的形成,从而影响学生建筑设计。这是因为建筑设计是建筑空间思维凝聚的结晶。制图课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就是培养学生建立建筑视图的思维符号,难点主要反映在学生对实物与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的理解困难。

因此,教学应从课堂的第一分钟开始着手,实现教学突破。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一书中指出:“教学艺术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建筑空间思维,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别出心裁教学导入可达到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活学生的空间思维的双重功效。

一、红炉点雪

点的投影是制图课程的第一课,是学习制图课程的基础。点的投影,抽象性强、概括性强,对于刚接触《安装工程识图与制图》这门课程的学生而言极易产生心理抵触,而一些学生往往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就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兴趣,坚定信心,可为学生的学习起到累土至山的作用。

宋代张元干在《夜游宫》词中写道:“拥红炉,洒牕间,闻霰雪”。古人坐拥着红火炉听雪品茗,正是内心认知世界的投影。红炉点雪是指在红炉上着一点雪,便立即融化。比喻一经点拨,立即悟解。雪是内心深处对新知的恐惧与冷漠,而启发学习便是那红炉的温度,瞬间消除堵塞情绪。

如讲授点到三个投影面的距离,课本上用了很多图和字母解释点到三个投影面的距离,如果按部就班讲解,学生就容易在理解上产生误解,达不到教学效果。因此,授课中避开课本以繁琐的字母和图片作为导入,直接以点到三个投影面的距离公式(X,Y,Z)=(W,V,H)为切入点,告诉学生记住了这个公式就等于掌握了点到三个投影面的距离。这个公式课本没有,属于教学经验总结。学生最喜欢记住的就是经验总结的公式、图形或语言。接下来的课就轻松活跃了,可出以一定量的题目让学生回答,激活课堂气氛。如已知点(10,15,20)求其到V面的距离,学生理解了这个对应公式就可以根据“Y=V”立刻得到点到V面的距离的答案为15。依此类推,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提问,加深他们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

将复杂的知识点,以经验的公式、图形或语言总结进行导入可以起到红炉点雪的效果,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完成学习。如在讲授点在三个投影面展开,可以要求学生准备一张正形的卡纸按三视图的画法要求将坐标、刻度和字母画在图纸上,并沿YH轴切开,根据要求对H面和W面进行旋转,可研究投影面展开的规律。以此作为课堂导入,将知识奥妙融入到一张方纸中,启发学生探索。可达到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的学习效果。又如学习点投影的三视图画法,可以以教学生完成“根据矩形的三个点,其中一点落在45°辅助线上,画出矩形”进行教学导入,让学生带着简单的问题进行学习。由浅入深,由易及难,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时调整活动难度。

红炉点雪,将复杂的知识以简单的形式进行导入,有利于优化教学活动结构,让学生立即明白学习内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能发挥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成为知识的创生者。

二、穿针引线

以一种知识穿针引线将另外一种知识引出来,这种形式的导入可促进知识的迁移。穿针引线是指使线的一头通过针眼。比喻从中联系、拉拢。这两种知识相互推衍,激发学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欲望。

直线投影的内容本身不蕴含情感因素,但若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事物与之联系,便能把学生对事物情感迁移到教学内容中去,以此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体验。在讲直线投影时,可以以“几何以直线为最近,修身以正为最美”、“脚正不怕鞋歪,树正不怕影斜”等与直线相关的谚语穿针引线进行导入,使学生获得对直线投影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内心的学习欲望,学习变得愉悦轻松,教学也顺应了学生的发展。

线的投影的分类一共有垂直线、平行线和一般位置线三种。学习直线投影就得认识这三种直线在空间的表达。课堂导入不应以单纯概念叙述为主,而应跳出教材,按照课程标准的理念,以实例、游戏或多媒体引发兴趣,通过观察、表演、思考等方式理解这三个概念,引导学生区分这三种线形,为学习新知做铺垫。以实例穿针引线导入新课,如让学生根据教学楼寻找这三种线形并总结区别。以游戏穿针引线导入新课,可让学生在教室把自己当作和条直线来演示这三种线形,用表演感受来总结这三种线形的特征。以多媒体穿针引线导入新课,就得借助空间立体的线型素材在屏幕中进行展示,加深学生对这三种线形的理解。借助实物、图像等形像化的演示穿针引线导入新课,可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加工,并从中领悟概念和原理。众所周知,两点可确定一直线,故直线的投影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同面投影确定。由两点的投影穿针引线绣出直线投影的知识,既起到复习的作用,同时也引导了学生探索直线投影的规律。如在学习垂直线的投影规律时,课程导入可先复习点到三个投影面的距离公式(X,Y,Z)=(W,V,H),然后告诉学生垂直线的投影的规律也符合这个公式特征,引导学生观察侧垂线、正垂线及铅垂线三种垂直线的投影特征,最后总结垂直线的投影规律为“垂直线两平直线的投影规律为(∥X,∥Y,∥Z)=(⊥W,⊥V,⊥H)”。同理,讲解平行线投影规律时,引导学生观察侧平线、正平线及水平线三种垂直线的投影特征,最后总结平行线的投影规律为“平行线两平直线的投影规律为(⊥X,⊥Y,⊥Z)=(∥W,∥V,∥H)”。这些公式既有共同表达特征,又各有侧重,并能相互补充使之成为体系。授课导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加工,从而收获知识。比教材单调地用一堆字母和图片以表格方式呈现更具有统治性。奥苏贝尔主张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使新概念“植入”到学生已经形成的认知结构中去。以旧知识穿针引线导入新知识,这样既能巩固原有知识,又能使原有知识得到改造和发展,获得新的意义。

三、就汤下面

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客观知识”的灌输与接受的过程。但要达到这种“合作性建构的过程”,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经验,才就汤下面,因势利导。以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师的课堂导入应切入对学生学习方式、具体学法及练习作业的指导。教师应以自己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专业知识来引领学生实现自我发展。

面的投影可谓是点的投影和直线投影的升级,因为面可以由点或直线来确定。这样就引申了面的投影三视图的点画法和线画法两种方法。学生在掌握了点和直线的三视图画法后,遇到面的投影自然在心中都有跃跃欲试的感觉。因此,面的投影授课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就汤下面,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每个层次的指导都是一次新的教学导入,如指导学生掌握垂直面的投影作法。先引导学生学生在学案中分别对三角形和矩形和菱形的投影进行思考找出垂直面的投影绘图的本质是根据一斜线一平面绘制另外一平面的投影。接引导学生寻找图形中的垂直线或平行线并进行标注,并根据垂直线和平行线的画法将所有图形中标注的

平行线和垂直线进行绘制。此时,学生会发现对于矩形或菱形将剩下的线连接起来就可以封闭成形。而三角形,只能采用点画法,即将三个顶点的投影逐一绘制。

自主学习课堂的导入,可以给学生导入一个题目,让他们自主创造。可以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由讨论。可以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去寻找答案。这样的课堂,教师可以将一节课分为几部分,并对这几部分的任务进行导入,使课堂导入不仅仅只是在上课前几分钟出现,而是可以贯穿到教学过程当中来。

四、小结

篇3:浅析制图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

制图是工科院校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怎样优化制图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质量是近年来各高校都在积极进行的一项教学改革。笔者认为, 教改的实质是教学过程的优化问题。具体来说, 就是要求我们根据教育对象和目标, 在不同教学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方式, 使之优化组合, 提高教学的效益和效率, 使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符合目标要求。下面谈谈我在制图教学中的看法和体会。

1. 目标优化

课程结构的调整改革是课程目标的优化问题[1], 针对学生的结构特点, 我们本着应用性、实用性的原则进行了课程结构的调整。

首先减少了画法几何部分内容, 删减了换面法, 求线段实长, 求平面实形等内容。为了更好地体现应用性加大了工程图样的识读与绘制, 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比如机械专业以机械零件图、装配图为主, 化工专业以化工设备图、化工工艺图为主, 建筑专业以建筑制图为主, 展开工程图的识读与测绘画图。我们在这部分的教学过程中, 把前几届学生的毕业设计图样作为我们的识读图样, 强化学生的读图能力, 这样将制图教学与毕业设计相结合、与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在制图教学中我们采取融合式的方法, 将计算机二维绘图、三维建模和制图教学结合起来, 这对培养、发展和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读图能力及表达能力, 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强大的辅助功能。学生在掌握手工绘图的基础上, 交叉进行二维绘图和三维建模的练习, 提高了学习兴趣, 对读图、绘图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且我们将三维建模与实际的工业生产相结合, 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空间构型和自我创作, 这样在进行制图教学的过程中培养、激发了学生的产品创新意识[2]。

2. 教法优化

教法优化, 是指教学方法本身的改革。制图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技术基础课, 需要在学习投影理论、作图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作图方法和技能, 培养空间想象力。但是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又离不开教师的课堂教授。一提到课堂讲授, 人们往往把它等同于注入式、填鸭式教学, 有人还曾发起运动, 企图用其它方式取代讲课。但是课堂讲授至今历久而不衰, 仍被作为各个教学阶段的主要教学方法, 也充分说明它是信息量大, 学生的接受效率高, 课堂讲授非常有利于解决学时少、内容多的矛盾。课堂教学的另一优点是教育作用全面, 学生不仅能接受书本知识, 也能学到老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对理想的追求, 对事业的热爱, 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陶冶和感染[4]。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是提供现成知识较多, 而学生的思维参与较少, 难以照顾个性差异, 单向传授多, 搞不好容易成为注入式教学, 教师将教学内容强迫注入学生, 使教与学不能同步。我认为课堂讲授所需要的是内涵改造, 抛弃注入的成分。通过巧妙设问, 引发学生的思维, 用新鲜有趣的构思, 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提高课堂教学效应, 以达到教育学同步, 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 有增强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是讲授式的, 我们要废除的是注入式的讲授, 而不是讲授本身[3]。

关于不同教法与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问题, 我认为, 本课程中的理论基础部分应以课堂教授为主, 应用阶段的教学应以精讲和指导的自学为主, 辅以专题讨论等其他形式, 逐步增强学生自我掌握、自我完善的本领。

3. 教学手段优化

近年来多媒体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 成为教学过程优化的主体。多媒体教学在制图教学中更是发挥了其在过程优化方面的特殊作用。

机械制图传统的教学方法其侧重点是二维平面, 而在三维立体的形成特征上的描述比较少, 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读图、画图始终处于一个抽象思维与想象的环境中, 学生存在因想象困难而导致不敢想、不愿想、想不清等现象。多媒体技术与三维绘图软件的结合, 可以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立体结构, 能够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呈现, 帮助学生建立立体感及空间想象力。但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递, 缺乏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 持续时间一长, 效果必然很差[3]。所以, 多媒体教学只有和传统教学互相补充, 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多媒体教学手段介入课堂教学以后, 使传统的教学模式、教材形态和教学结构都发生了变化, 也促使着教与学的比重发生裱花, 因而可以获得更加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宏奎.浅谈教学过程的优化[J].四川教育学报, 2000, (12) :10-11.

[2]王辉.注重学生特点优化制图教学[J].山西教育科研, 2005, (10) :21-22.

[3]黄孝芳.服装专业教学过程的优化途径—浅谈教学改革[J].新课标, 教研版2012, 78-79.

篇4:设计制图教学大纲

【关键词】设计制图 AutoCAD 教学融合

【中图分类号】TP391.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5-0-02

1 前言

《设计制图》与《AutoCAD》是我院开设的家具设计与制造、产品造型设计、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两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传统的教学中,这两门课程分开设置,使得教学中设计制图课中手工作图的工作量太大,如果在教学中能把制图和计算机绘图结合起来,可以适当减轻学生的工作量,从而达到既能利用手工作图,又能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绘图的培养目标。而且现在企业基本上都已采用计算机绘图,学生在《设计制图》课程中专门学习的手工绘图已无法适应工作需要。因此,如何将这两门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CAD软件特有功能,摆脱制图课粉笔、黑板、挂图、模型的单调授课形式,帮助学生克服抽象思维障碍,突破教学难点,节省教学时间,减轻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设计制图》与《AUTOCAD》的关系

《设计制图》主要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1)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把空间思维变成图形的能力;(3)培养学生把图形变成模型的能力;(4)培养学生绘制图形的能力。制图是用图样确切表示产品的结构形状、尺寸大小、工作原理和技术要求的学科。图样由图形、符号、文字和数字等组成,是表达设计意图和制造、施工要求,以及交流经验的技术文件,常被称为“工程界的语言”。其主要研究绘制和阅读图样的原理和方法,内容包括制图的国家标准和基本规定,正投影法、中心投影法和三视图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点、线、面的投影,基本体、组合体、家具图样的表达,建筑与室内图样的表达等。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阅读和绘制设计图样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

《AutoCAD》中的CAD是Computer Aided Design的缩写,即计算机辅助设计,而目前我们使用的《CAD》是Autodesk 公司开发的一种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是当前最流行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之一。它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利用各种指令绘制各种图样。对我们的学生来讲,《CAD》可以看作是一种绘图工具:显示器可以看作是图板和图纸;鼠标和键盘可看作是铅笔、直尺和圆规。当然,《CAD》里的工具要比手工工具丰富的多了。它极大的提高了绘图效率和绘图质量,是工程界的一场革命。还有许多手工很难绘制的图形,计算机能绘制出来,比如《CAD》三维模型。CAD 取代了手工制图方法,但并没有取代制图理论和制图的一些标准、规范。相反,它是在设计制图理论、标准下开发出来的绘图软件,并极大地丰富了制图理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设计制图》与《AutoCAD》的关系。一方面,设计制图是CAD的基础。CAD是设计制图课程在运用上的促进和提高,因此必须在全面掌握制图的基本理论、投影规律、表达方法和国家制图标准规定基础上才能应用CAD画出符合要求的图样。另一方面,CAD软件既具备较强的绘图及编辑功能,也具备部分三维造型功能,极大地提高了绘图效率和绘图质量。把计算机绘图与设计制图课的基本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是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这一先进的现代工具来推动设计制图的教学,大大缩短了以往手工作图占用的大量时间,学生可以进行更多的理论探索,教师更可以利用轴测图、三维图形变换等功能展示空间形体及平面--空间--平面的转换过程,有利于突出制图的重点,分解难点,帮助学生建立及提高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弥补传统制图教学的不足,达到浅显、易懂、好掌握的教学效果。

3 设计制图与CAD课程教学融合的措施

(1)将两门课程整合成一门课教学,以应用为目的对原有的教材和教学计划进行相应调整和优化。先讲授制图的基础知识和CAD软件使用的基础知识,然后以各个知识点为单元,以将两者穿插起来进行教学,这样设计制图教学中通过计算机绘图软件创建三维模型和绘制设计图样,使抽象模糊的概念形象化,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在具体教学实施中,分四步进行。首先由简单到复杂介绍计算机三维实体造型方法,然后介绍投影理论,再介绍应用投影理论和用计算机绘制二维图形的方法,最后介绍三维实体如何转换成一组所需的二维平面图形,以视图、剖视图和断面图等形式导出的方法。三维实体化教学首先真正做到了思维过程和教学过程一致,因为三维实体具有很强的可视性,尤其是在着色后,犹如看到真实的产品。其次,便于引导学生分析作图条件的空间情况,使学生在空间---平面---空间教学中对课堂内容得以较好的理解。如组合体的立体结构,各个基本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复杂物体的内部结构的剖视等。在习题课的备课过程中,借助计算机绘图制作出习题集题目的三维实体图,利用旋转按钮,可以灵活方便地进行任意位置、任意角度的旋转,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进行全方位观察,分析该物体的结构特点。这种教学方式既遵循认识规律,也充分体现了现代三维设计思想,同时使学生快速掌握了形体分析法,对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利用AutoCAD软件授课,把两门课程的内容穿插起来讲授,使教学更加灵活。每一部分内容都要求学生对徒手绘图、读图与计算机绘图三个方面达到熟练掌握,可以把需要讲解的图形提前在AutoCAD软件中建立模型,在授课时,通过对模型的旋转、剖切等操作,加深学生对图形的理解,从而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将企业课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参与项目实施。采取工学结合的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例如,可以让学生进行造型设计和结构设计,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后期生产图纸或施工图纸的绘制。这种任务驱动式教学,消除了学生对制图课的畏惧感。也提高了课程的趣味性,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制图和CAD这两门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实践环节对课程的学习掌握及运用能力的形成尤为重要,因此必须加强这方面的训练。通过编写《设计制图和AutoCAD》实训指导书,指导学生徒手画图的训练和计算机绘图的实训。在学习中应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对理论知识、基本方法的学习,同时由浅入深地通过一系列的绘图和识图实践,不断地由物画图,由图想物,分析和想像空间形体与图样上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逐步提高空间想像和空间分析的能力。

(5)改进考试方式,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往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基本上是采用传统的、以试卷出题的考试方式,而且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这样就可能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采用这种考试方式,由于时间上的限制,在内容上偏重于知识的考核,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也不能全面地衡量学生学习的好坏。衡量学生的成绩优劣,不能只凭一次考试成绩作为评定依据,应对学生全面考核,建立起以能力为核心,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的考核制度,将设计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有机结合,以实践操作为主、笔试为辅,通过手工绘图作业、平时上机练习、笔试及利用CAD实际上机绘图等综合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传统的设计制图、计算机绘图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并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给设计制图教学注人了新的生机。教学中两门课程相互贯通,传统的设计制图课程显示出极大的活力,CAD辅助制图可以加深学生对设计制图原理和方法的理解,设计制图的原理和方法反过来也可以帮助学生对CAD绘图方法、技巧的掌握,内容上避免了重复,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将两门课整合为一门课,作为教师必须既熟悉设计制图,又熟悉CAD软件的使用,才能将CAD软件的优势逐步应用到制图课教学中,才能使两门课有机地结合,这样才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政艳,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广西轻工业,2008年第9期.

[2] 袁美荣 廖治凯 曹小益 周新梅,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7(8):70-71.

[3] 李芬,机械制图与CAD[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7月第6卷第4期.

[4] 蒋燕,高职《机械制图》教学改革的探索[J],装备制造技术,2008 年第10 期.

[5] 王明刚,《家具制图》与《CAD》课程整合的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9.9:154-155.

篇5:设计制图教学大纲

一、课号:

二、总学时:45学时

三、适用专业:专科三年制工业设计专业

四、选用教材:《实用电子工程制图》,童幸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五、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工程制图是产品设计与制造的工程语言,是表达、交流设计思想的重要工具,是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完成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必不可少的专业技能和重要专业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图示、图解空间几何问题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学习绘制、阅读工程设计图样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进行空间逻辑思维、空间形象思维和空间构思造型能力的严格训练,培养学生识读、绘制工程设计图样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二维、三维图形进行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从而为产品设计的系统操作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设计思维和设计表达的坚实基础。

六、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学时)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部分规定(图纸幅面及格式、作图比例、字体、图线等);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图板、圆规、铅笔、丁字尺和三角尺等常用绘图工具和仪器的用法,几何图形的绘制)。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中部分常用标准(图纸幅面及格式、作图比例、字体写法和常用图线的格式及其画法)的内容,正确掌握使用图板、圆规、铅笔、丁字尺和三角尺等常用绘图工具和仪器及几何作图方法进行几何图形的绘制,做到作图准确、线型分明、字体工整、整洁美观等。

本章的重点是《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中部分常用标准(图纸幅面及格式、作图比例、字体写法和常用图线的格式及其画法)的内容,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图板、圆规、铅笔、丁字尺和三角尺等常用绘图工具和仪器的用法。

本章的难点是正确掌握使用图板、圆规、铅笔、丁字尺和三角尺等常用绘图工具和仪器及几何作图方法进行几何图形的绘制,做到作图准确、线型分明、字体工整、整洁美观等。

本章建议课堂讲授学时2学时。

2、点、直线、平面的投影(4学时)

投影法的基本知识(投影法的分类、直线和平面的投影特性、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特性);点的投影(点的三面投影、两点相对位置);直线的投影(直线对投影面的各种相对位置、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直线上的点、两直线的相对位置);平面的投影(平面的表示法、平面对投影面的各种相对位置及投影特性、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直线与平面及两平面的相对位置(平行问题、相交问题);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投影法的基本知识、点的投影、直线的投影、平面的投影、直线与平面及两平面的相对位置(平行问题、相交问题)。

本章的重点是掌握投影法的基本知识、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点、直线

与平面的投影特性,平面内取点取线。

本章的难点是平面内取点取线、直线与平面的相对位置。本章建议课堂讲授学时4学时。

3、立体的投影(8学时)

平面体的投影和平面体表面取点的方法;回转体的投影和回转体表面取点的方法;截交线(平面与平面体的表面交线、平面与回转体的表面交线);相贯线(平面体与回转体的表面交线、回转体与回转体的表面交线、多体相贯的表面交线、相贯线的特殊情况)。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平面立体(底面平行于投影面的直棱柱、直棱锥)和曲面立体(轴线垂直于投影面的圆柱、圆锥和圆球)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理解和掌握求作平面与平面立体、曲面立体的截交线的基本方法(截平面只限特殊位置),理解和掌握求作平面体与回转体、回转体与回转体(表面取点法和辅助平面法)的相贯线的基本方法、相贯线的特殊情况等。

本章的重点是求作截交线(平面与平面体的表面交线、平面与回转体的表面交线),求作相贯线(平面体与回转体的表面交线、回转体与回转体的表面交线、相贯线的特殊情况)。

本章的难点是表面取点法和辅助平面法求作相贯线的基本方法。本章建议课堂讲授学时8学时。

4、组合体(6学时)

组合体的概念、组合形式及表面连接关系;形体分析法的概念;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由组合体绘制三视图;组合体的尺寸标注;识读组合体的三视图。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组合体的概念、组合形式及表面连接关系,理解形体分析法的概念,熟练掌握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由组合体绘制三视图的方法,掌握组合体尺寸标注的方法;熟练掌握识读组合体三视图的方法。

本章的重点是熟练掌握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由组合体绘制三视图的方法和识读组合体三视图的方法。

本章的难点是掌握组合体尺寸标注的方法。本章建议课堂讲授学时6学时。

5、轴测图(2学时)

轴测图的基本概念;轴测投影的特性;常用轴测图的种类;正等轴测图的画法;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轴测图的基本概念、轴测投影的特性和常用轴测图的种类,熟练掌握正等轴测图的画法,熟练掌握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本章的重点是轴测图的基本概念和轴测投影的特性,正等轴测图的画法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本章的难点是正等轴测图的画法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本章建议课堂讲授学时2学时。

6、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7学时)

基本视图的形成、名称及配置关系;向视图、局部视图和斜视图的画法及标注;剖视的概念、剖切位置、画剖视图的方法、步骤及标注;用单一剖切面、几个平行的剖切平面、几个相交的剖切面作剖视图的画法及标注;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局部剖视图的画法及标注;移出断面和重合断面的画法及标注;局部放大

图、常用简化画法和其他规定画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视图的形成、名称及配置关系,理解和掌握向视图、局部视图和斜视图的画法及标注,理解和掌握剖视的概念、剖切位置、画剖视图的方法、步骤及标注,理解和掌握用单一剖切面、几个平行的剖切平面、几个相交的剖切面作剖视图的画法及标注,理解和掌握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局部剖视图的画法及标注,理解和掌握移出断面和重合断面的画法及标注,理解和掌握局部放大图、常用简化画法和其他规定画法。

本章的重点是理解和掌握基本视图的形成、名称及配置关系,理解和掌握向视图、局部视图和斜视图的画法及标注,理解和掌握剖视图的画法及标注,理解和掌握断面图的画法及标注,理解和掌握局部放大图、常用简化画法和其他规定画法。

本章的难点是理解和掌握剖视图的画法及标注、理解和掌握断面图的画法及标注。

本章建议课堂讲授学时7学时。

7、标准件和常用件(6学时)

螺纹的形成、种类、用途、要素、规定画法及标注、标准螺纹的查表;常用螺纹紧固件的种类、用途、标记与查表;螺栓联接、双头螺柱联接与螺钉联接的画法;直齿圆柱齿轮轮齿部分的名称及尺寸关系、单个直齿圆柱齿轮及其啮合的画法;直齿锥齿轮、蜗杆蜗轮轮齿部分的名称及尺寸关系、锥齿轮及其啮合的画法;直齿圆柱齿轮的测绘方法;键、销的种类和标记;普通平键、半圆键和钩头楔键联接的画法;销联接的画;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规定画法;常用滚动轴承的类型、代号及其简化画法和规定画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螺纹的形成、种类、用途、要素、规定画法及标注、标准螺纹的查表,理解和掌握常用螺纹紧固件的种类、用途、标记与查表,理解和掌握螺栓联接、双头螺柱联接与螺钉联接的画法,理解和掌握直齿圆柱齿轮轮齿部分的名称及尺寸关系、单个直齿圆柱齿轮及其啮合的画法,理解和掌握直齿锥齿轮、蜗杆蜗轮轮齿部分的名称及尺寸关系、锥齿轮及其啮合的画法,理解和掌握直齿圆柱齿轮的测绘方法,理解和掌握键、销的种类和标记,理解和掌握普通平键、半圆键和钩头楔键联接的画法,理解和掌握销联接的画,理解和掌握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规定画法,理解和掌握常用滚动轴承的类型、代号及其简化画法和规定画法。

本章的重点是螺纹的形成、种类、用途、要素、规定画法及标注、标准螺纹的查表,常用螺纹紧固件的种类、用途、标记与查表,螺栓联接、双头螺柱联接与螺钉联接的画法,直齿圆柱齿轮轮齿部分的名称及尺寸关系、单个直齿圆柱齿轮及其啮合的画法,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规定画法。

本章的难点是常用螺纹紧固件的种类、用途、标记与查表,螺栓联接、双头螺柱联接与螺钉联接的画法,直齿圆柱齿轮轮齿部分的名称及尺寸关系、单个直齿圆柱齿轮及其啮合的画法。

本章建议课堂讲授学时6学时。

8、零件图(6学时)

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原则;轴套类、盘盖类零件、叉架类、箱体类等典型零件的表示方法;尺寸基准的概念,初步掌握典型零件的尺寸标注;极限与配合的概念、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系列,掌握极限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与识读;常用形位公差的项目、符号以及标注与识读;表面粗糙度的概念,掌握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标注与识读;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识读零件图的方法与步骤;零件测绘的方法与步骤。并会从国标中查阅各标准值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理解和掌握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原则,掌握轴套类、盘盖类、叉架类、箱体类等典型零件的表示方法,理解和掌握尺寸基准的概念并掌握典型零件的尺寸标注,理解和掌握极限与配合的概念、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系列,掌握极限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与识读,理解和掌握常用形位公差的项目、符号以及标注与识读,理解和掌握表面粗糙度的概念,掌握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标注与识读,理解和掌握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理解和掌握识读零件图的方法与步骤,理解和掌握零件测绘的方法与步骤。

本章的重点是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原则,轴套类、盘盖类、叉架类、箱体类等典型零件的表示方法,尺寸基准的概念并掌握典型零件的尺寸标注,极限与配合的概念、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系列,极限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与识读,常用形位公差的项目、符号以及标注与识读,表面粗糙度的概念、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标注与识读,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识读零件图的方法与步骤,零件测绘的方法与步骤。

本章的难点是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原则,轴套类、盘盖类、叉架类、箱体类等典型零件的表示方法,尺寸基准的概念并掌握典型零件的尺寸标注,极限与配合的概念、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系列,极限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与识读,常用形位公差的项目、符号以及标注与识读,表面粗糙度的概念、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标注与识读,识读零件图的方法与步骤。

本章建议课堂讲授学时6学时。

9、装配图(4学时)

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装配图的视图选择原则;装配图的规定画法、特殊表示方法和简化画法;装配图的尺寸标注、技术要求的标注与识读;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的编排方法与明细栏和标题栏的填写方法;绘制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常见的装配工艺结构;识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的方法;部件的测绘方法和步骤。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理解和掌握装配图的视图选择原则,掌握装配图的规定画法、特殊表示方法和简化画法,理解和掌握装配图的尺寸标注、技术要求的标注与识读,理解和掌握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的编排方法与明细栏和标题栏的填写方法,掌握绘制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理解常见的装配工艺结构,掌握识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掌握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的方法,理解和掌握部件的测绘方法和步骤。

本章的重点是装配图的视图选择原则,绘制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识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部件的测绘方法和步骤。

本章的难点是绘制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识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部件的测绘方法和步骤。

本章建议课堂讲授学时4学时。

七、参考书目

篇6:全国机械制图教师教学设计大赛

篇二:关于举办第九届全国教师教学设计创意大赛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九届全国教师教学设计创意大赛的通知

篇三:2014年教师技能竞赛机械制图(cad二维)技术文件 2014年湖州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

机械制图(cad二维)技能竞赛技术文件

一、竞赛的内容与方式

本次竞赛为个人赛。比赛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部分。实践操作含技能操作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分为教学项目设计方案和展示与答辩两个环节。

(一)理论知识竞赛 1.竞赛形式:笔试。

2.比赛内容:国家颁发的《制图员》国家职业标准三级(高级)的知识要求,进行命题。3.试卷分值:100分。4.比赛用时:60分钟。

(二)技能竞赛

1.竞赛形式:上机操作。2.比赛内容:

(1)绘图环境的设置:

根据机械制图国家标准,设置绘图界限、图层、线型、颜色、字样、字体;

根据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绘制图样边框、图框、标题栏等。

(2)绘图工具的使用:

①设置单位制、栅格、正交等;

②数据的输入,如绝对坐标输入法、相对坐标输入法、极坐标输入法;

③相对基点的确定方法;

④目标点的跟踪、捕捉方法。

(3)绘制、编辑二维图形(抄画零件图)

①绘制点、线、圆、圆弧、矩形、多段线等基本图素;

②绘制平面几何图形;

③通过形体的两个投影求其第三个投影;

④绘制复杂图形,如块的定义与插入、图案填充、复杂文本输入等;

⑤编辑点、线、圆、圆弧、矩形、多段线等基本图素,如删除、恢复、复制等; ⑥绘制机械零件图。

(4)标注尺寸:

①根据机械制图国家标准,设置机械制图尺寸标注样式;

②标注长度型、角度型、直径型、半径型、连续型、旁注型、基线型等尺寸; ③修改以上各种类型尺寸;

④标注尺寸公差。

(5)根据已知视图,补画视图。

(6)根据三视图,完成实体造型。3.试卷分值:100分。4.比赛用时:120分钟。5.竞赛技术平台

竞赛用计算机必须配置统一,性能较高。赛场软件由大赛组委会提供autocad 2012版。

(三)教学设计竞赛 1.教学设计的文本制作

参赛选手根据提供的教学设计内容(见教学设计内容表)自选一个内容完成1个课时的教学设计并进行展示与答辩。

参赛选手在展示与答辩之前将教学设计纸质文本一式5份交竞赛组委会。2.教学设计的展示与答辩

参赛选手根据自选的教学设计的内容进行展示并接受并接受评委的提问。

说课展示限时12分钟,答辩时间为3 分钟。

教学设计展示与答辩环境由赛场统一提供安装有office办公常用软件、图像浏览、视频播放器的品牌计算机1台(无上网功能),主流品牌投影仪1台,如对软件有特殊需求,请自带笔记本电脑。

3.教学设计分值的配比

教学设计成绩为100分。其中教学设计文本制作占40%、展示与答辩占60%。

二、成绩评定

本次大赛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部分。理论知识成绩占总成绩的30%,实践操作成绩占总成绩的70%;实践操作中包括技能操作(占实践操作成绩的60%)和教学设计(占实践操作成绩的40%)两部分;教学设计分为文本制作(占教学设计成绩的40%)及展示与答辩(占教学设计成绩的60%)两项内容。

本次竞赛最终成绩由各模块成绩加权生成。即

篇7:设计制图教学大纲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职业技术学校的课堂教学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更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职业技术学校一门具有极强实践性的学科,机械制图的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着重就职业技术学校机械制图教学对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进行深入分析,为广大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机械制图教学;创新设计能力;培养策略

职业技术院校致力于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机械制图作为机电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集技术、图片制作及设计等于一体的综合型学科,不仅需要基本的制图技术功底,而且需要广泛的技术思想交流与思维创新。学生在学习机械制图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难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对其进行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

1.机械制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机械制图是高职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学校及教师对该课程教学给予了高度重视。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比较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授课时按照课本的具体要求进行课堂讲解,缺乏对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引导与激发。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这一方面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一方面一味遵循课本,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得不到锻炼,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1.2课程安排不合理。大多数学校将机械制图课程都安排在刚入学阶段,这种课程安排尽管体现了校方对该课程的重视,但是忽略了对学生实际情况的考虑。机械制图理论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专业性比较强,这对于刚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是巨大的挑战,他们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对制图方面的知识理解不够,影响了整体学习效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大量的学习难题,学习压力也比较大,会产生消极、懈怠的心理,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1.3课程衔接不科学。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机械制图课程普遍存在课程衔接不够等问题。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与CAD课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制图的过程中,要运用到大量的CAD制图知识,然而在实际课程安排中,这两门课程链接不够紧密,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系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发展。

2.机械制图教学对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2.1培养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首先要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机械制图课程的重要性及创新意义,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机械制图这门学科的性质要求学生要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够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科学的设计思路。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可以采用问答法,给学生充分的思维想象的空间,善于引导学生,听取学生不同的思想与看法,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多鼓励、善引导,使学生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猜想,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2.2融入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当前,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现代多媒体技术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应用,能够向学生展示最直观的制图效果,使学生可以很快领略到机械制图的核心与学习重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好课件,然后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对于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用图片、视频的方式更便于学生的接受与理解。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起到引导作用,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沉浸于多媒体的新奇中,忽略了对知识的学习与思考。

2.3实体模型教学,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力。机械制图教学专业性比较强,而学生由于缺乏实际的社会实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可以充分借助实体模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理解。教师在对某一章节进行理论知识讲解之后,可拿出实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将学到的知识与实体模型一一比较,这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对模型的观察过程中,便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除此之外,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能够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模型,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完成模型的创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结语

机械制图教学是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教学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发展实际,采取科学、有效地策略,充分借助现阶段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性,注重对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张英妮.浅谈机械制图教学学生空间想象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04).

[2]肖雷.试论《机械制图》课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J].魅力中国,(18).

[3]付淼鑫.谈制图教学中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1).

[4]刘建明.培养学生数学空间想象能力的教学策略[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5(01).

篇8:浅谈机械制图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高职,机械制图,教学设计,把握

0 引言

机械制图课程是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主干课程,也是学生进校后涉足工程领域的第一门课程,它贯穿着整个专业建设过程,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下面,就机械制图的教学设计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三方面,谈一下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应如何去把握。

1 课程设置

1.1 课程定位

工程图样是表达和交流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它直接应用于指导生产。而《机械制图》正是研究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一门实践性强,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的学科。同时,它在机电专业建设中有着贯彻始终的作用,比如:学生在学习Auto CAD、机械设计基础、实训教学以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都要用到制图。所以,机械制图被定位为既有系统理论又有很强实践性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

1.2 课程目标

要求学生熟悉和掌握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从而具备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知识和能力。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实施,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标准意识,培养学生严谨规范、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

1.3 课程设计

专业建设小组应根据企业的调查反馈和学生的就业需求,以服务于就业为向导,结合本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来进行课程设计。在教学中,用企业借阅、网上下载的工程图样为例图,用齿轮、轴、箱体等实际工件进行测绘作图,识图与绘图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达到行业企业的发展要求。

2 教学内容

2.1 内容选取

主要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考虑行业企业的需求和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二是为后续课程学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服务,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鉴定基础。

2.2 内容组织

紧扣机电专业的就业需求,遵循“教、学、做”一体的宗旨,主要讲解六部分内容。(1)国标、几何绘图部分是绘图的基础。国标是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定,学生必须熟悉它,掌握它;几何绘图直接应用于机电专业的钳工划线作图,为高级钳工考试打下基础。(2)三视图、组合体部分是制图课的理论基础,是学习制图的启蒙阶段,它能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绘制视图的能力,这也是本课程的难点。(3)轴测图部分是将来学生学习Autocad.、Solid等三维绘图的基础。除了主要讲解正等测、斜二测外,第三角画法也应该作为必讲内容,因为,一些合资、独资企业从国外输入的图样有很多都是第三角绘图,所以在第一角画法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补充。(4)表达方法部分要求学生综合运用视图、剖视图等知识,对各种复杂零件进行正确表达,这部分是本课程的难点。(5)常用件、标准件的简化画法,除了本课程读图、绘图时要用到,后续课程学习、课程设计都要用到。(6)零件图、装配图部分是本课程的重点,如何正确的看图,读图是本课程的重中之重,教师应结合企业实际有重点的讲解各种图样。

2.3 表现形式

(1)选用一套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划教材,它门的共同特点是:模块布置,针对性强,立体图、平面例图、均清晰易懂,重难点突出,适合机电专业。(2)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影像、课件教学。(3)利用模型、实物教学,运用大量的针对例题、习题的模型实物给学生展示,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4)选用配套的习题集、课程设计指导书。习题集提供了大量的绘图作业练习,以巩固各个知识点。测绘作图时,学生有指导书作参考,即能透彻理解绘图任务、思路,又能将所学知识贯穿理解,巩固制图课程所学的各个知识点。

3 教学方法与手段

3.1 教学理念: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创新教育,教学团队应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探讨,明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并且将这一理念体现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由此,应注重两个转换,(1)实现教师由“照本宣科”到“整合开发”的转换。即从原来的老师为讲教材而讲课的方式,改变成为讲授课内容而选教材,选课件。从教学实际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整合、拓展,变成课程的开发者、建设者。(2)实现教师由“独奏者”到“伴奏者”的转换。即实现从“一言堂”、“灌输式”的教学转换为以学生为本位,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通过这两个转换,努力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达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3.2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无定法,一切有利于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都应充分利用

例如:(1)教师在讲解三视图、组合体部分时,可以采用木质模型展示、用橡皮泥制作模型两个方法来解决,在玩中学,在亲自制做模型的过程中,学生会充满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当学生克服了这个难点后,后面的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2)表达方法部分是教学中碰到的第二个难点。当学生学习了三视图、全剖视、半剖视、断面图等许多表达方法时,学生会不知所措,到底用哪种方法是最好的,这时,就可以运用任务驱动法和对比讨论法。(3)读零件图、装配图是本课程的重中之重,教师应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做:一是多读图、看图。除了课本、练习册、参考书上的零件图、装配图以外,教师还要想办法从网上下载、从企业借阅一些图样,供学生使用,通过对这些图样的讲解,开阔学生的视野。二是以绘图促识图,在讲授零件图与装配图整个过程中,要不断地穿插绘图作业,包括测绘、及由零件图拼装装配图等难度较大的作业练习,通过这些绘图练习,大部分学生都能对这部分内容充满兴趣、充满成就感的去学习,从而达到了授课目的。

3.3 学法指导:教法是工具,学法是根本

教师应强调八个字:多记、多看、多练、多想。多记国标的有关规定及绘图的各个细节,多看立体模型,留意身边的各种立体;多练习题及亲自制作橡皮泥模型;多想立体的形状及表达方法的正确选用。通过这“四多”,教师要告诉学生,学习制图没有捷径,只有身背一个勤字,用心的去学习,才能学好这门课程。

上一篇:公会发展策划下一篇:“见世面”用英语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