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课程整体设计

2024-04-24

机械制图课程整体设计(通用9篇)

篇1:机械制图课程整体设计

《机械制图》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 课程设计的目的:

《机械制图》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是培养技术工人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所不可缺少的一门重要课程。我们在已掌握机械制图基本知识和绘图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这次课程设计,其基本目的是:

1.通过《机械制图》课程设计,使学生们把已学的机械基础、机械制图、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公差与配合等有关课程紧密的联系起来,从而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设计思想,训练综合运用已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掌握课程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基本尺寸标注和工艺要求、绘制《机械制图》的正确格式,要基本看懂和绘制中等及以上的零件图和装配图。

3. 进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基本技能训练,能运用国家标准和规范,查阅设计手册和资料,培养和提高绘图和查阅资料等能力。

二. 课程设计的要求:

1.针对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随时复习教科书上的有关章节和内容。

2.提倡独立思考、深入钻研的学习精神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有错必改、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反对不求甚解、照抄照搬、敷衍了事、容忍错误的做法。

3.设计分阶段进行,每一阶段的设计经认真检查无误后,方可继续进行。

4.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地和有重点地满足可靠、耐用、安全、经济、先进和外形美观等方面的要求。

三. 课程设计的工作量:

在规定的学时内(30学时),每个学生必须完成以下设计工作量: 轴结构装配图一张(3号图纸);零件图三张,即:联轴器、齿轮和轴(4号图纸);设计所明书1分。

四. 准备工作:

准备好设计资料,绘图工具(丁字尺、三角板、圆规等)、计算器、图纸和报告纸等。

五. 其他:

1.轴的技术要求:

调质硬度HB=217—255;过度圆角R=2;倒角为2×450。

2.齿轮计算参数:

m=4; z=20;α=200

4.滚动轴承型号:0207(GB276—64)

篇2:机械制图课程整体设计

炎炎烈日,烘烤着大地,没有空调的经管210就像一个大蒸炉,再加上每个人排出的温度,此时的教室俨然就是人间地狱,然而,在这地狱之中却发生了一件诡异的事情:酷暑难耐,作业繁重,本来这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本应该度日如年,可事实偏偏与此相反,每天早早的来到经管,时间似流水一般悄无声息的从指间划过,不知不觉一天就这样从身边走过。地狱般的生活本该痛不欲生,苦不堪言,可一路走来,汗水中夹杂着喜悦,似乎轻轻松松,预期的苦痛并没有如约而来。现在想来,有点不可思议,这也许就是机械制图课程设计的独特之处吧。

每天虽然很忙碌很疲劳,但感觉很充实,收获颇多。每天的专注和辛劳,唤回了我对机械设计课的重新认识,还有一种对设计制图工作的热情和认真的态度,看着图纸上的每一个细节,我觉得没有枉费这两周来的心血。在这次设计中进一步培养了我对工程设计的独立能力,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常用的机械零件,机械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在老师的谆谆教导,和同学们的热情帮助下,使我找到了信心。

现在想想其实课程设计当中的每一天都是很累的,其实正向老师说得一样,机械设计的课程设计没有那么简单,虽然种种困难我都已经克服,但是还是难免我有些疏忽和遗漏的地方。完美总是可望而不可求的,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才是最重要的。抱着这个心理我一步步走了过来,最终完成了我的任务。制图测绘是学习机械制图课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对各种图纸的测绘,让我们全面地、系统的复习机械制图课程所要求掌握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提高绘图、读图的质量和速度,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通过十多天的课程设计,自己感悟颇多,知道了设计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一根线条,一个结论,都需要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思考后才能加以确定(最后还不一定正确),也明白了要想学好机械制图,不仅需要严谨细致的学习作风,还需要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篇3:机械制图课程整体设计

一、高职机械制图课程目标设计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机械零件的形状结构特征与工艺结构特征;2.掌握机械制图国家标准;3.掌握测绘工量具正确使用方法;4.掌握轴套类、轮盘盖类、叉架类、箱壳类机械零件典型零件图表达方法;5.正确理解机械图样中表面粗糙度、形位公差、公差与配合等相关技术要求;6.掌握零部件装配图表达方法。

(二)能力目标

1.能识读轴套类、轮盘盖类、箱壳类、叉架类等零件图样,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好基础;2.能贯彻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使用绘图仪器规范绘制机械图样;3.能正确使用测绘工量测绘机械零部件,选择合理的表达方案绘制典型零件图;4.能用装配图表达所拆装零部件的工作原理和组成关系;5.能根据机械装配图分析装配体的工作原理与组成。

(三)素质目标

1.养成团队合作和良好沟通的习惯;2.养成对工作精益求精、产品装配质量的意识;3.养成规范与严格执行意识;4.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5.具有较强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本课程安排在高职阶段第一学期进行,共72学时。设计思路是:“一条主线,三个层面”,即以培养机械产品图样的识读与绘制能力为主线,从二维与三维空间思维训练、零件测绘训练、机械部件测绘训练三个层面构建教学内容体系。内容主要包括识读与绘制轴套类、轮盘盖类、叉架类、箱壳类典型零件图样并进行三维建模,拼画千斤顶装配图并三维建模,某装配线物料站滑台机构的测绘。

(一)识读与绘制轴类零件图

教学内容:1.带倒角、退刀槽、螺纹的轴的零件表达方法及尺寸标注;2.带键槽、凹坑、孔的轴的零件表达方法、键与键槽的查表及标注;3.剖视的概念引入、轴类零件上的局部剖视与移出断面图的画法;4.螺纹及螺纹紧固件的规定画法、标记;5.直线度、圆度、圆柱度、垂直度与同轴度、跳动公差的标注与释义;6.千分尺的使用方法。

教学要求:1.掌握表达轴类零件上带键槽、凹坑、孔、螺纹与倒角等工艺结构所需的表达方法;2.掌握轴类零件上部分技术要求的标注与解释;3.能根据轴类零件实物与对应的零件工作图进行识读;4.能运用正确的表达方案绘制轴类零件工作图,并正确标注;5.能较迅速地对零件进行测绘,并学会千分尺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建议:任务驱动、演示示范、实操练习。建议课时:24课时。

(二)识读与绘制盘类零件图

教学内容:1.全剖视图与半剖视图的画法;2.垫圈的查表与标注;3.齿轮的类型与画法;4.对称均布结构的画法与尺寸标注;5.表面粗糙度的概念与标注。

教学要求:1.掌握全剖视图与半剖视图的画法;2.能根据盘类零件实物与对应的零件工作图进行识读;3.能运用正确的表达方案绘制盘类零件工作图,并正确标注;4.掌握盘类零件上部分技术要求的标注与解释;5.能较为迅速地使用绘图工具与测量工具进行测绘盘类零件。

教学方法建议:任务驱动、演示示范、实操练习。建议课时:6课时。

(三)识读与绘制叉架类零件图

教学内容:1.识读支架零件图中有关重合断面图的画法与应用;2.识读杠杆零件图中有关局部剖视图的画法与应用;3.识读托架零件图中有关视图、向视图与局部视图的画法与应用;4.叉架类零件表达方案的选择方法;5.平行度、倾斜度公差的标注与释义。

教学要求:1.掌握表达叉架零件上相关结构所需表达方法的画法与应用;2.能根据叉架类零件实物与对应的零件工作图进行识读;3.能运用正确的表达方案绘制叉架类零件工作图,并正确标注;4.掌握叉架类零件上部分技术要求的标注与解释;5.进一步巩固使用绘图工具与测量具进行测绘叉架类零件的方法与步骤。

教学方法建议:任务驱动、演示示范、实操练习。建议课时:12课时。

(四)识读与绘制箱壳类零件图

教学内容:1.识读箱壳类零件图中有关工艺结构的画法与应用;2.识读减速箱零件图中有关位置度、平面度、线轮廓与面轮廓公差的标注与释义;

教学要求:1.掌握箱体类零件的工艺结构;2.能根据箱体类零件实物与对应的零件工作图进行识读;3.能运用正确的表达方案绘制箱体类零件工作图,并正确标注;4.掌握箱体类零件上部分技术要求的标注与解释;5.能熟练使用绘图工具与测量具进行测绘箱体类零件。

教学方法建议:任务驱动、演示示范、实操练习。建议课时:18课时。

(五)拼画千斤顶装配图

教学内容:1.装配图内容、规定画法和简化画法、装配工艺结构与密封法;2.极限与配合的标注与释义;3.螺纹连接、键、销、轴承连接的规定画法;4.能正确使用测量具对装配体进行测绘;5.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对每类零件进行正确表达,并正确标注;

6. 常用的测绘方法与步骤;

教学要求:1.掌握装配图内容、规定画法和简化画法、装配工艺结构与密封;2.掌握极限与配合的标注与释义;3.能识读装配图;4.正确使用测量具对装配体进行测绘;5.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对每类零件进行正确表达,并正确标注;6.能正确绘制装配图;

7. 能非常熟练地使用绘图工具与工、量具进行测绘。

教学方法建议:任务驱动、演示示范、实操练习。建议课时:12课时。

(六)某装配线物料站滑台机构的测绘

教学内容:1.对零部件图样的识读与绘制进行巩固;2.绘制机械图样的技能技巧;3.测绘工量具的使用。

教学要求:1.能认真阅读测绘指导书,明确测绘的目的、要求、内容及方法和步骤;2.能认真复习与测绘有关的内容,如视图表达、尺寸测量方法、标准件和常用件、零件图与装配图等;3.能认真绘图,保证图纸质量。做到正确、完整、清晰、整洁;4.能做好准备工作,如测量工具、绘图工具、资料、手册、仪器用品等;5.能独立思考、一丝不苟按预定计划完成测绘任务。

教学方法建议:任务驱动、演示示范、实操练习。建议课时:24课时。

三、高职机械制图课程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本课程能力训练项目包括轴套类、叉架类、轮盘盖类、箱壳类典型零件图样的识读与绘制,千斤顶装配图的拼画及某装配线物料站滑台机构的测绘等项目。

(一)项目一:轴类零件图的识读与绘制

训练任务:任务1:拟定轴零件图表达方案;任务2:轴类零件图尺寸与技术要求的标注;任务3:CAD绘制轴类零件工作图;任务4:轴类零件三维建模。

训练要求:1.根据千斤顶螺旋杆和螺套实体零件拟定合理的表达方案;2.绘制千斤顶螺旋杆和螺套零件草图;3.查表选取合理的技术要求;4.用CAD软件将千斤顶螺旋杆和螺套整理成零件工作图;5.完成千斤顶螺旋杆和螺套的三维建模。

(二)项目二:盘类零件图的绘制与三维建模

训练任务:任务1:千斤顶顶垫草图及尺寸与技术要求的标注;任务2:CAD绘制千斤顶顶垫工作图;任务3:千斤顶顶垫三维建模。

训练要求:1.完成千斤顶顶垫草图的绘制;2.利用CAD软件完成千斤顶顶垫工作图的整理;3.完成千斤顶顶垫的三维建模。

(三)项目三:叉架类零件图的识读与绘制

训练任务:任务1:叉架类零件图识读任务2:叉架类零件图绘制。

训练要求:1.能读懂支架零件图并回答问题;2.能读懂拨叉零件图并回答问题;3.绘制拨叉类零件图。

(四)项目四:箱壳类零件草图识读与绘制

训练任务:任务1:绘制箱壳类零件草图;任务2:CAD绘制箱壳类零件图;任务3:箱壳类零件三维建模。

要求:1.根据千斤顶底座模型拟定合理的表达方案;2.绘制千斤顶底座零件草图;3.选取合理的技术要求并标注;4.将千斤顶底座草图用CAD软件整理成工作图;5.绘制千斤顶底座三维模型。

(五)项目五:拼画千斤顶装配图

训练任务:任务1:CAD拼画千斤顶装配图;任务2:千斤顶装配图尺寸标注及零件编号。

训练要求:1.根据千斤顶装配示意图,将已绘制好的零件图装配并修正;2.完成装配图的尺寸标注;3.完成装配图零件的编号;4.完成明细表的填写;5.完成千斤顶三维模型的装配。

(六)项目六:某装配线物料站滑台机构的测绘

训练任务:任务1:绘制滑台机构草图;任务2:测量滑台机构零部件尺寸并进行修正;任务3:绘制滑台机构零件图和装配图。

训练要求:1.熟练掌握零部件测绘的方法与步骤;2.进一步提高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表达方法与绘图的技能技巧;3.正确使用参考资料、手册、标准及规范;4.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后续课程学习及今后工作奠定基础。

四、考核方案设计

高职机械制图课程考核以完成任务过程和作品质量为主进行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考核,兼顾与能力和技能相关的知识考核,全面考核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与职业素养的养成情况。考核评价体系由课内任务考核(占50%)、课外任务考核(占25%)、期末汇报与答辩(占15%)和职业素养考核(占10%)四大部分组成。

五、结语

高职机械制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识读机械图样及按正确的方法和步骤对机械零部件测绘的能力。本课程整体设计依据职业岗位需求选取教学内容和教学载体,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形式,突出了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教学中以做为主,优化考核方案,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为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改革提供了参考。

摘要:课程衔接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关键,课程整体设计是做好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基础。根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目标,按照“能力本位、项目载体、以做为主”的教学理念,对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提出一种基于项目教学的课程整体设计方案。

关键词:课程衔接,课程整体设计,机械制图课程

参考文献

[1]马家孟.高职院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模具工业,2014(01):75-77.

[2]卢彬,黄晓萍,张晓红.以能力为本位的机械制图课程整体教学设计[J].江苏科技信息,2014(11):64-66.

篇4:机械制图课程整体设计

关键词:技工院校 机械制图 课程设计 职业技能

机械制图是技工院校机电机械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在学生刚入学就开设的课程,大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程了解不多,知识储备几乎为零。但是,这门课程对机电机械专业的学生学好后续课程具有基础性、根本性作用,因此有必要对这门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展开探讨。

一、课程目标

根据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机械制图课程的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识读机械图样以及绘制机械零件图样等,知识目标是掌握投影等表达方式,素质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严谨工作态度等。

二、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

根据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机械制图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以能够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为原则,理论教学内容主要有投影法、尺寸标注方法、国家有关技术标准等;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有使用测绘工具、识读零件图样、识读装配图等。

2.教学载体

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机械制图的有关知识,选择的教学载体要有典型性与知识包容性。因此,确定以齿轮减速器为教学载体,知识内容为齿轮减速器拆装测绘。

3.教学任务

根据教学目标,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可以对课程知识体系进行重组,采用项目教学法,选择齿轮减速器拆装测绘教学内容,并分解为减速器拆装、减速器零件测绘、减速器零件图识读、减速器装配体测绘和减速器装配图识读。每个大项目继续分解为若干单元任务,例如齿轮减速器拆装项目可以分解为认识测绘工具、拆卸减速器、组装减速器三个子项目。具体而言,齿轮减速器拆装项目可以分解为三个单元任务,减速器零件测绘项目可以分解为十六个单元任务,减速器零件图识读项目、减速器装配体测绘和减速器装配图识读可以分别分解为一个单元任务、八个单元任务和一个单元任务。

4.教学进程

从上文可知,齿轮减速器拆装测绘教学内容可以分解为三个单元任务,在此基础上又可以分解为二十九个单元任务。技工院校一个学期教学时长大概为二十五周,根据从简单到复杂、从点到面的准则,每周安排一至两个单元任务。单元任务的教学进程顺序为减速器拆装、减速器零件测绘、零件图识读、减速器装配体测绘、装配图识读、期末总结。其中,减速器拆装用两周完成,减速器零件测绘用十一周完成,零件图识读用两周完成,减速器装配体测绘用四周完成,装配图识读用五周完成,期末总结用一周完成。

5.教学情境

需要根据单元任务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境,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应该从正常、不合理以及错误三个方面对同一单元任务设计多个情境,在此基础上引出具体子任务。例如,在测绘减速器箱盖的单元任务中,正常情境可以设计选择合适测绘工具测绘箱盖的情境,在此基础上可以安排了解减速器箱盖类零件结构特征的子任务;不合理情境可以举例学生不合理测绘的箱盖零件图,引出减速器箱盖合理工艺结构表达的子任务;错误情境可以举例学生选择局部剖视绘制减速器箱盖的时候错误使用波浪线,引出正确表达减速箱盖零件结构的子任务。

6.考核制度

机械制图课程以能力为本位,非常强调任务的完成过程以及结果。因此,课程考核应该以操作技能与职业能力为核心,全面考查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技能的提升以及职业素质的养成等。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构成为过程考核占总分的60%,考核方法包括学生自评(占6%)、小组互评(占12%)、教师评价(占42%)。结果考核包括期中考试以及期末考试,结果考核分值占总分的30%,其中期中考试分数占总分的10%,期末考试分数占总分的20%。课外考核占总分的10%,主要考核学生在课外的表现情况。

三、小结

根据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机械制图课程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原则确定教学内容,然后以项目、任务以及情境形式展开教学。这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的问题,突出了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家孟.高职院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模具工业,2014(1).

[2]张伶俐,陈勇棠.基于能力本位的《机械制图与测绘》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J].装备制造技术,2013(6).

篇5:机械制图精品课程总结

机械制图是我校工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担当着培养学生基本工程素质的重要任务,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画图、看图和计算机绘图能力。此外,在素质教育方面,还担当着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工作作风的任务,在高职高专教育中,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课程建设方面学校、系部和教研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果。

一、课程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师资队伍建设

课程建设的重点是教师队伍建设,没有一只技术过硬、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课程建设就无从谈起。因此,教研室非常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从老一代教师开始,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教师梯队建设方面做到了老、中、青相结合。

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特别强调制图教师的基本功,青年教师来到课程组后,都有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指导,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每位青年教师都要做一定数量的习题,测绘教研室的模型100个,其中4套部件的装配图和零件图。有老教师手把手的教授黑板图的绘制技术,在上课时做到徒手绘制黑板图,所以教研室大部分教师都能绘制一手漂亮的黑板图。

对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强调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思想的学习,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来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目前教研室的教师均能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能将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有机的结合,所以适应了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需要。

机械制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对培养教师的实践经验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在教学任务不太紧的学期,抽调教师到工厂下厂锻炼,在工厂参与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做车间的技术指导工作和技术实验。另一措施是参与学生的专业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这样能有效的提高教师对生产现场的了解,同时了解企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具体要求,在教学中作到有的放矢,对改革教学内容充实教学素材非常有帮助。指导教师还要负责做青年教师的政治思想工作、师德教育,真正作到了传帮带。

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要适应科学技术和教育体制的发展

传统的机械制图和画法几何课程体系已经非常成熟,但随着计算机绘图技术和高等职业教育体制的发展,传统的课程体系已不能满足教育体制的需要,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

随着计算机绘图技术的普及和计算机多媒体的发展,我校机械制图课程建设的重点是探索制图教学理念、教学技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这一阶段采用多种媒体技术研制开发了多种教学课件(网络课程、助学课件和助教课件),在教材建设上结合我校实际,在机械制图立体化教材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进入21世纪后,绘图软件种类越来越丰富,版本更新越来越快,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又引入了其他一些国产绘图软件,目前这些软件的介绍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安排的。在AutoCAD2000之后,引入

了AutoCAD的三维实体造型功能,这样不但使学生掌握了AutoCAD的三维实体造型功能,而且对掌握投影概念也有帮助,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好了基础,对学生掌握现代设计方法、仿真技术等都有帮助。

随着高职高专教育体制的改革,为了适应学生的职业需要,从2007年开始,我们着手对我校的毕业生做职业分析,针对我校毕业生多在生产第一线,从事产品设计和开发的较少,在课程体系上,增强了专业制图,在传统的机械制图部分(零件图和装配图部分)根据专业进行了细分,如焊接专业对板金和焊接图作重点介绍,对工业设计专业强调透视图和轴测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要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

在机械制图课堂教学中,我们强调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采用多种教育技术和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反对不看教育对象、死板僵化、多年不变的教条主义教学方法。把现代教育思想和课程的具体内容相结合,创造性的开展教学,我们在课堂上常用的教学方法如下:

(1)讲练结合型教学 这种将“教、学、练”融一体的教学模式特别适合于机械制图课程,课堂上教师在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画图方法之后就布置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学生在做画图训练时,教师在旁边做指导,对没有掌握画图方法的同学随时集中辅导,这样课堂气氛活跃,目的明确,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如果在课堂上满堂灌,讲完后让学生课下画图,教师不知道学生接受的程度,学生画出的作业错误百出,久而久之丧失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方法适合于大部分机械制图的教学内容。

(2)讨论式教学 例如,在讲机件表达方法、零部件测绘等内容时,经常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首先分成几个小组,一个小组一个模型,经讨论每个小组提出自己的表达方法,讲出理由,最后教师进行评议,选出最好的表达方法。

(3)案例教学模式 讲典型零件的测绘时经常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课前教师搜集一些生产上用过的典型零件的图纸,让同学研究,理解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尺寸标注和表达方法,然后将这些原理应用到测绘的模型中。

实践证明,以上几种教学模式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都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学生既学到了理论知识也掌握了实践技能,提高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非常适合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

三、教材建设要适应新的教育技术和教育思想的发展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材建设不同与本科教材,绝对不能套用本科教材的思路。高等职业教育的教材建设要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要理论和生产实际相结合,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要适应新的教育技术和教育思想的发展需要,要从多个方向、多个角度和多个层面上开展教材建设,为此,我们采用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

助教型课件是给教师备课和讲课用的,由演示文稿、教案设计、电子挂图、仿真模型库、视频动画等模块组成,它不能代替教师在课堂上组织教学,课堂上应该以教师和学生为主,所以多媒体助教课件做成素材式开放型,开发平台采用PowerPoint软件,最终产品没打包,其中的教

案设计是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基本要求设计的电子文档(Word文档),演示文稿是根据电子教案、电子挂图、仿真模型库、视频动画等模块提供的多媒体素材整理的PowerPoint文稿,只起一个模板作用,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由课件提供的素材整理不同的演示文稿,也可以将自己的素材添加到课件中去,这样可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克服以往教学课件中用户不能修改,适应性差的弱点。

四、机械制图精品课建设要重视实践性教学设计

机械制图课程的实践教学包括3个方面:课内的上机绘图实践、课内测绘模型实践和专业测绘,上机绘图实践主要是培养学生使用绘图软件的能力,课内测绘模型实践主要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针对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从业情况,我们加大了学生课内模型测绘的教学力度,通过学生的测绘作业可以看出,学生的基本功还是很扎实的。

课内的制图测绘作业共安排七次,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次测绘

绘制平面立体的三视图(不带斜面)第二次测绘

绘制平面立体的三视图(带斜面)第三次测绘

绘制截交线和相关线的三视图 第四次测绘

绘制组合体的三视图(注尺寸)第五次测绘

机件表达方法(注尺寸)

第六次测绘

零件图

轴、齿轮、支架、箱体 第七次测绘

装配图

千斤顶、滑动轴承、齿轮油泵

通过上述作业安排,提高了学生的测绘能力、绘制仪器图能力、徒手绘制草图能力和计算机绘图能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对优秀学生在测绘过程能发现许多课内没有解决的新问题,如表达方法问题、测量手段问题等,通过解决测绘和上机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应用本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大大提高。教研室的模型室对学生是开放的,什么时候都可以借模型测绘,学有余力的同学课余时间经常到模型室来借模型测绘。

五、结束语

篇6: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方法

1) 讲练结合 教师在课堂上精讲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画图方法,然后布置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现场指导、检查,对完成得较好的同学及时提出表扬;对没有掌握的同学随时集中辅导,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

2)直观教学 教师利用自制和购买的实物模型等教具和利用计算机三维造型制作的电子模型以及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电子课件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进行“空间-平面-空间”的思维,

3) 讨论式教学 在讲机件表达方法选择、零件图和装配图表达方案的选择时,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然后由每个小组的代表发言,提出自己的方案和理由,最后由教师进行评议。

4) 案例教学 在讲组合体及零件图尺寸标注时,教师将准备好的图纸作为典范进行讲评,让学生学有目标。

5) 环境陶冶 在制图专用教室和 CAD 专用机房四周墙壁上,张贴《国家标准》机械制图的规定和制图员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让学生加深对国家标准的理解和印象,培养学生遵守国家标准、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6) 体验教学 在第一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认识实习,增强感性认识,体验技术工作的严格、严肃和认真。

篇7: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整合与教改

一、相关学科的整合。

1.《机械制图》与《公差与配合》的整合。

中职现行的《械制制图》教材中,主要要求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相关的国家标准中的规定,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阅读和绘制机械制图的基本图样,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进而培养具有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在机械图样的识图和绘制中,学生离不开尺寸公差、形为公差、表面粗糙度的识读和标注、理解,因此要求学生能正确理解公差的意义,对于读懂图样,分析装配文件等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机械制图》和《公差与配合》应作为加工制造类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理论课,这两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2.《机械制图》与《Auto CAD》的有效整合。

与传统的机械制图相比较,《Auto CAD》有自己的特点。首先对绘图的准确性有了保证,绘出的图质量高。第二是减轻了绘图者的工作量,提高了生产效率。第三是《Auto CAD》绘图便于图样的编辑、修改、管理、交流。第四是《Auto CAD》绘图清晰。便于使用者识读。现在的教学科研机构,企业大多使用《Auto CAD》,这些软件操作方便,界面汉化,并且命令齐全,功能强大,实用的领域广,所以具备熟练的计算机绘图能力成为加工制造类专业学生就业的法宝。

通过上面的几方面分析,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人为的把《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和《AutocaD,这门课程教学,阻断了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得各深程教学质量很难得到本质上的提高,并且学生综合能力获得下列效训级,所以教学中把这三门课程的学科目标知识总结,归纳整合,可以培养加工制造类各专业学上利用机械图样进行技术浏览的综合能力

二.《机械制图》教学引发

中职学上学习机械制图,不但要学会基本的识图,读图能力还要学会基本测量技能,同时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空间想象力,传统的黑板、挂图、教学模型,的教学方法和不适应当今的职业教育对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需求,故此在对机械制图、CAD、公差与配合的整合教学中,教学组织以培养学上能力为原则,灵活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使中职学生的学习计划由被动变主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分析内提,解决内提的能力。

1.注意《机械制图》与《AutocaD》和《公差与配合》的联系,体现专业核心优越性,如在学习点、线、面的投影中,要强调教学教材中坐标系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明确学习课程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印象思维能力,中职加工制造类学生学习机械制图这一专业核心课程,目的是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获得读图和绘图能力,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分析内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形象意识培养和制图的规范性培养,为学生学以专业知识打下基础,为对今后的工作中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让学生培养规律性和逻辑性,养成学生学习的习惯。

3.拓宽中职学生服务方向,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学以机械制图、ACD技能职业资格认证和机械制图基础理论。让职业中学的在校学上到达所要求的教学要求,又掌握了CAD技能考试应具备的制图理论知识,满足学上获得双证的要求提升了中职学生的能力。

4.巧妙应用生活素材,把素材应用在教学中,《机械制图》在讲点、线、面时,我们可以巧妙的应用教室的黑板、墙壁、地面来作为我们技能的方法,W面、H面学上耳熟能详加深了学生对几何体轮廓的记忆,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分析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5.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中职学生来说由于文化知识的欠缺,理解水平的有限,对机械制图上所表达的术语具有要求教学中教师更具备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准确精炼的专业术语,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启迪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机械制图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6.通过讨论式,启发式,讲练结合式和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在机械制图的教学中,针对零件表达,测量,公差,以及CAD绘图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更有助于吸引学习该课程的注意力,更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表达机件空间认识,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

三,加强《机械制图》教学研究,在中职加工制造类学生机械制图的教学中,教学研究是相当重要的一项工作,从机械制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等环节上进行,改革,探索和研究,专业教师之内加强教学研究和改革,取人之长,补人之短,采用教学的多样话,可以和大的提高学上的学习积极黑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是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技能的提高,更有效的提高了《机械制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篇8:机械制图课程整体设计

本课程主要研究图示方法、标注方法、制图标准、机械常识和制图、识图技能等方面的内容, 它是学生进校后涉足工程领域的第一门课程, 大部分学生对本课程一无所知, 相关知识储备几乎为零, 但它的教学效果将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及毕业后从事工作的能力产生直接影响; 它是机械类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 也是一门典型的应用型课程, 更是学生以后赖以生存的工程语言,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安排在第一、第二学期学习。

1 课程目标

根据岗位职业能力的需要, 确定了本课程的培养目标。能力目标主要有能贯彻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能正确识读机械图样、测绘机械零件等内容; 知识目标主要有掌握投影知识, 掌握零件表达方法及技术要求等内容; 素质目标主要有培养学生团队合作, 自主学习及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等内容。

2 课程内容设计

2. 1 选取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 根据学生需要达到的职业岗位能力, 从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个方面进行选择, 使教学内容符合职业岗位需求, 如图1所示。

2. 2 选择教学载体

教学载体的选择主要考虑载体要有典型性、生产真实性、知识包容性等方面, 因此确定齿轮减速器作为教学载体, 从而确定能力训练项目为齿轮减速器拆装测绘。

2. 3 确定教学子项目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 对课程的学科体系进行解构和重构, 将教学内容融入五个子项目中。他们分别是: 减速器拆装、减速器零件测绘、减速器零件图识读、减速器装配体测绘和减速器装配图识读。

3 单元任务设计

子项目一分为3 个单元任务, 子项目二分为16 个单元任务, 子项目四分为8 个单元任务, 子项目三和子项目五分别对应1 个单元任务, 具体单元任务如图2 所示。

4 课程进度设计

按照从简单到复杂, 从局部到整体的的原则, 用二十五个教学周依次学习子五个子项目。根据难易程度每个周完成一到两个单元任务的学习, 如表1所示。

5 单元教学情境设计

为顺利完成单元任务的教学, 对每个单元任务都设置了一到五个教学情境, 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每个情境从正常、不合理、错误等方面进行设计, 从而引出一个具体的子任务, 表2 为单元任务测绘减速器箱盖的情境设计及子任务。

6 考核方案设计

本课程以完成任务的过程和作品质量为主进行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的考核, 全面考核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及职业素养的养成情况, 课程考核涵盖项目任务全过程, 并在考核中注重学生的自评与互评, 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 如表3 所示。

7 结语

本课程整体设计依据职业岗位需求选取教学内容和教学载体, 以项目、任务的学习形式颠覆传统教学模式, 突出了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 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优化考核方案, 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摘要:从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设计、单元任务设计及课程进度、考核方案等方面介绍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机械制图》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为高职院校《机械制图》的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能力,机械制图,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张传斌.基于工作过程的《机械制图》课程整体设计[J].许昌学院学报, 2012, 05:129-132.

[2]马家孟.高职院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模具工业, 2014, 01:75-77.

[3]卢彬, 黄晓萍, 张晓红.以能力为本位的机械制图课程整体教学设计[J].江苏科技信息, 2014, 11:64-66.

[4]钟启茂.《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特征及综合设计[J].装备制造技术, 2008, 10:94-96.

[5]王志慧.《机械制图》课程在高职教学中的整体设计[J].林区教学, 2012, 03:99-100.

篇9:机械制图课程分层教学初探

针对如何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 “学得进、留得住、能成才”的问题,笔者在机械制图教学中进行了分层教学的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我国教育方针提出:要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征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每一个学生在其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分层教学法就是在班级团体中针对生源特点和文化基础、学习能力的差异,分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分层教学法遵循“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倡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掘出学生的学习潜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切合自身特点的教育和发展,达到“分层施教、层层提高”的教学目的。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过程

1.学生分层,制定教学目标

学生分层是进行分层教学的前提。学生分层的目的在于了解并划定每一位学生现有的最近发展区,以便教师在教学时做到“有的放矢”。笔者的做法是:通过问卷调查、小组座谈、个别谈话等形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技能、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情况并加以分析诊断,将全班学生按基础知识的厚薄、认知能力的高低和学习习惯的优劣依次分为A、B、C三个层次,并将各层次学生按一定比例配合成立学习小组,建立个人进步档案。与此同时让学生充分理解:分层只是一种动态的教学管理方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各人所处的层次会随着各自学习情况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合理升降。按照每一位学生实际学习的可能性进行分层,让每一位学生随时都处于一个充满活力和积极进取的发展变化之中,从而获得最优化的发展,避免由此给学生带来骄傲自满或消极悲观的不良情绪,使之在教学中能主动配合老师的施教活动。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导向。教学目标分层对各层次的学生能起到较好的定位作用。而分层教学目标定位得是否准确,又是分层教学能否达到预定目标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确定分层教学目标的原则应是在保持与教学大纲总体要求一致的前提下,突出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每一位学生的求知需要。

机械制图是研究机械图样的图示原理、看图和画图方法及有关标准的课程,是一门既有系统理论,又有很强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识图和作图的能力。笔者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如下的目标要求:A层次的学生以熟练运用基本知识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为主,重点放在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造性发挥上,着重培养其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克服困难,勇于奋进的探索激情;对B层次的学生则以基本知识的熟练运用和适度拓展为主,把看图与画图能力作为重点,培养其学会学习、乐于从绘图过程中体验成功,养成科学严谨、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并鼓励他们争取成为A层次的学生;对C层次的学生以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为主,降低理论知识的要求,充分运用实际教学模型,侧重读图能力,注意消除其对制图的恐惧心理和畏难情绪,培养其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努力将其发展成为B层次的学生。

2.分层备课和授课

分层备课是保证分层教学实施的基础。备课时要因人而异地设计教学环节,做到扬长避短、分类指导。具体是:在透彻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制定不同深度、不同广度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起点,并把教学内容分为有梯度的几个模块:第一层属形象记忆内容,保证C层学生“吃得了”;第二层是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保证B层学生“吃得好”;第三层是熟练掌握和运用的内容,保证A层学生“吃得饱”。特别要设置好帮助C层次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和发展A层次学生潜能的有效方案,确保各层次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分层递进。

如“组合体视图”是机械制图课中的重点,是发挥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关键内容。其中的“补视图、补缺线”又是难点内容。笔者在教学中首先对全体学生介绍解题思路、方法和步骤,并作解题示范,然后对C层次的学生,要求他们记住解题步骤,至于是否需要进一步理解则要根据他们的实际能力循序渐进;对B层次的学生要求能理解作图的原理并能按步骤熟练作图;对于A层次的学生,则要求在掌握熟练作图的基础上,思考第三视图是否有多解的可能,以此拓展学生的思维。这样,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进,共同发展。

分层授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中心环节。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三合”(导入新课、集体讲授、集中归纳)与“三分”(分类自学、分类指导、分类练习)的教学策略,并合理地把握教学过程的“分”与“合”的时机与节奏。在“三合”环节中,主要面对B层次的学生,适当兼顾A、C层次的学生;在“三分”环节中则重点关注A、C层次的学生;课堂内重点放在“三合”,课堂外侧重考虑“三分”。对C层次的学生,采取“低起步,补台阶”的方法;对B层次的学生,采用“慢变化,多练习”的方式;而对于A层次的学生,则进行“拓思维,促能力”的办法。“三分三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没有被打乱,还能较好地解决各层次间的动静配合。整个教学过程注意强化目标意识,课前提出目标,课中和课后要及时检查目标达成情况,做好及时调整和完善,为后续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机械制图第一章是学习和掌握后续各章节的基础和前提。教学的基本目标是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和作图基本操作技能,知识的迁移目标是掌握图面合理的布置及正确的作图步骤。教学中,笔者发现:A层次的学生在听完课后通过作业就很容易达到教学要求,B层的学生经过课堂集体讲评也能达到教学目标,而C层次的学生则需要手把手地加以辅导才能基本达到教学目标。由此可见,及时检查落实、调整完善目标达成情况不容忽视。

3.作业分层与辅导

布置作业是检查教学质量及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一种手段。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质和量的作业。笔者通常将作业分为基础类、巩固类和提高类三种,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完成相应层次的作业。由于设置的作业具有层次性,确保了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相适应,学生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完成学习任务,对知识的学习由记忆现成的规则和结论,转移到主动探索上来,从亲历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发现的快乐,并在成功创新的体验中建立起学习制图的信心。

如:学习“画组合体三视图”一课时,笔者在讲解结束后,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相应分发各种结构异同、复杂程度不等的实物模型,要求学生采用独立思考或是小组讨论等形式画出物体的三视图,同时提示形体的表达方法不是唯一的,启发学生在不违背主视图选择原则的前提下,还可以考虑从几个方面选择主视方向,画出不同主视方向同一物体的三视图,并鼓励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挑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良好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作业时,注重巡视过程,注重个别辅导和问题的“反馈”环节,发现共性问题及时“合”起来集体讲解。结果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按一个主视方向正确画出物体的三视图,还有不少同学画出了同一个物体不同主视方向的三视图,而且许多低层次的同学都挑选高层次的模型来画。

在课外辅导答疑时,对C、B、A各层次的学生分别采取“扶、引、放”的方法,对C层次学生多启发、多鼓励,“扶”着他们顺着教师的思路逐步找到正确答案,让其在获得成功的同时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对B层次的学生,则督促他们独立思考,“引”着他们学会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必要时教师给予一定的启发;对A层次的学生,“放”开他们大胆质疑,勇于解疑,敢于发问。

4.分层测试与评价

分层测试是衡量分层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由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不一致,若采用统一的试题,容易使优等生因得高分而骄傲自满,学困生则因分数低而自尊心受到伤害,所以,测试的标准就应该有层次区别。笔者的做法是:在同一份试卷中编排有基础题、提高题和综合题三部分,对三个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已的实际情况选择同档次或高档次的题目。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对不同层次学生采用不同的记分方法。

既是分层教学,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总评价也应该是多层次、多元化的。评价要强调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从不同的角度去分层评价,只要达到分层的教学目标就给予合格成绩。要本着学生得到发展这个目的去评价,更要注重平时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不单以考试成绩论成败。

经过测评检查,对已达到分层越级条件或达不到原来层次标准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合理的层次升降调整,并对其制定出新一轮的学习目标。

三、效果与体会

分层教学使教师再不能“一个教案用到底,一个教法讲到底”,同时由于学生的思维活跃,提出的问题千差万别,需要教师课前“做足功课”,课堂上要具备很好的驾驭能力。

分层教学师生互动机会增加,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这种亲和因素的作用可以促进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分层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实际情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尝试精神,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主动学习、乐于学习、 善于学习”,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学得进、留得住、能成才”的问题。

上一篇:板场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汇报材料下一篇:以体会父爱为题目的五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