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目标心得

2024-04-22

小学英语教学目标心得(共9篇)

篇1:小学英语教学目标心得

《小学阅读教学目标的把握及教学建议》学习心得

反复阅读了高主任的《小学阅读教学目标的把握及教学建议》,下面我就结合我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收获。

高主任提到:通过阅读知晓文章的大意,随着年级的增高提出不同的要求,概括是核心。不同年级,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低年级的学生还停留在“具象”阶段。初期,读完了文章,脑子里面留下了关于这篇文章所描述内容的形象,但是,还不能够完整地把文章内容叙述下来,需要老师组织、指导学生把课文内容的各个部分“连接起来”,到了二年级下半学期开始,逐渐能够用自己的话来完成对课文内容的比较完整表述。

一、引入情境,激发兴趣。

而我所教的是二年级,在教学二年级阅读课《酸的和甜的》,我创设了实物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出示一串葡萄)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水果?谁来尝尝是什么味道?(指名上台品尝)告诉大家味道怎样?(甜甜的)奇怪了,葡萄明明是甜的,味道好极了。有一群小动物却都嚷着:“葡萄是酸的,不能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酸的和甜的》”一文后,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学生对课文已有了初步感性认识。通过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带入《酸的和甜的》的情境中。都想去了解葡萄究竟是什么味道。

另外,我还用图画展现形象,产生美感,把学生引入情境。利用音乐产生美感,把学生带入遐想的境界。无论是因好奇,还是因为关注,都是他们形成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二、提高学生的随文识字能力和解词能力。

如我在教学《从现在开始》时,设计了以“任”、“令”字来统领全篇,先讲解“任”字的字理:由甲骨文演变的`过程,识记这个字;接着理解“上任”,从“任”所具有的“聪明能干,能把事情办好”的意思,你觉得,万兽之王得能做什么事才能当万兽之王?猫头鹰、袋鼠、小猴子上任后下了什么令,小动物们的反应是什么,让学生勾画。然后又讲了“令”字的演变过程:令是“命”的本字。令,甲骨文正是因为同学们对“令”字的理解,它是上级向下级授命,作出权威性指示。不得违抗。所以小动物们才会都想当“万兽之王”,当然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猫头鹰当上“万兽之王”会“神气极了”、袋鼠当上“万兽之王”会“激动极了”。也就是因为有了同学们对令字的理解,那能让下面的故事情节顺利进展。才能帮助同学们理解小动物们为什么“议论纷纷”、“叫苦连天”,也还是“不得不”执行命令。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中国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

再如我在教《小马过河》这篇课文后,我班段亦诗同学提出:“老师,课题中的“小马”为什么要过河?他有没有遇到困难?他最后过去了没有?说得真好,我精心准备的教案用不上了,我灵机一动何不让学生自己找答案呢?这样不仅锻炼了口语能力,又极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学生跃跃欲试,整节课学生都处在积极的自主学习中,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里闪耀。

阅读就是借助语言文字,了解文本表达的意思,从中获得思想认识、相关知识的过程,是借助文本的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辨别、批判、建构自己知识和思想、产生自己情感倾向的过程,是一边读一边思考的过程。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来引导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篇2:小学英语教学目标心得

会昌小学 李莉

对于“教什么”与“怎么教”,相信大家普遍认为教材已经为我们确定好了教什么,所以重点在于怎么教。但张金秀教授在培训的一开始就指出了我们的教学误区,她认为教材只是为教师提供教学生的教学材料与教学范围,并不等同于规定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具体的教学内容需要我们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目标进行调整与选择。与此同时,张金秀教授为我们们举了些教学实例,如三年级下册Unit2 B部分的Let’s learn,教学主题是介绍家人,但它同时也呈现了与主题无相关性的内容“What a big fish!”“Wow”。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很多教师都不管它与教学主题有没有相关性,总之这部分出现的内容应该而且必须教给学生。所谓的教,就是让学生会读并能理解句子。然而张金秀教授指出对于这些只是为了呈现情景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进行筛选,懂得将它们冷处理,在合适的情景中再进行教学,将学科知识与生活环境结合起来。因此,我们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那怎样才能将教材为我所用呢?张金秀教授介绍了一个名字很有趣的方法:“SARS”,它很明确地总结了如何进行教材处理,即:S=Select,教材哪些部分最重要?A=Adapt,哪些部分基本保留,哪些部分需要修改以达到教学目标?R=Reject,哪些部分要去掉?S=Supplement,哪些内容要补充以满足需要?

篇3:小学英语教学目标心得

一、制定教学目标既要明确而具体, 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在以“上海版《牛津英语》4B教材Module 3 Unit 1P37的Look and read”为内容的校际联动的集体备课活动中, 很多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设定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 在分析教材之后, 由主要备课教师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在谈到具体的教学目标时, 主要备课教师提出了两点重要内容:一是听懂并学说above, at, between, near, top, bench, temple和Where is…?What color is it?It’s red.二是在描述图片的问答中, 学习使用介词。

其次, 针对主要备课教师提出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可检测, 参与集体备课的其他教师开始讨论。教师甲指出:“用‘听懂学说’这样的词语描述教学目标, 虽然比较明确, 但是不够完整。另外, 在小学四年级的教学中,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读写训练。可是, 在主要备课教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中没有体现这一部分。”主要备课教师觉得:“写出最主要的教学目标, 然后让学生抄句子就可以。”教师乙指出:“教学是否有效要看学生的学习效果。抄写句子能检测学生对‘Where is…?It’s…’等句型的运用吗?”教师丙认为:“可以先让学生口头描述图片, 然后把句子写出来, 即可检测出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丁认为:“应在特定的情境和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语言。因此, 在教学目标中可以这样写:在描述自己的文具的过程中, 练习运用介词写句子。”教师戊提出:“教学目标描述应更具体, 应写明是哪些介词。”

由此可见,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制定教学目标既要明确而具体, 又要有意识且自觉地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

二、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巧用策略制定教学目标

《2012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修订版》 (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 , 体现了国家对小学生英语学习中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这五方面的基本要求。所以,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 教师首先要研究《英语课程标准》的分级要求, 将教材与《英语课程标准》对照, 明确本级别的各项具体目标。只有落实《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 才能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任务, 达到相应的教学要求, 减少教学的随意性。

例如, 在教学《新标准英语》第六册中的Module 10中的Preparations一课时, 教师首先要明确《英语课程标准》中与本模块有关的分级要求。然后, 再用替换、拆解、组合的策略分解《英语课程标准》中的要求。

1. 替换策略

替换策略, 即利用一对一的对应关系, 以本模块中的一个目标主题替换原来《英语课程标准》分级要求中的一个关键名词, 从而形成教学目标。例如, 对于《英语课程标准》中有关五年级学生的要求之一——“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 可用“美国文化、习俗”或“英国文化、习俗”替换“异国文化、习俗”, 便形成本模块文化意识方面的一条教学目标。

2. 拆解策略

拆解策略, 即利用一对多的对应关系, 将《英语课程标准》拆解为几个互相有关联的细项指标, 以此形成具体的教学目标。例如, 对于《英语课程标准》中有关五、六年级学生的要求之一——“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 可将其拆解为“能在图片帮助下预测课文中的故事”“能在图片帮助下听懂课文”“能在图片帮助下建立联想”, 由此便形成多条具体的教学目标。

3. 组合策略

组合策略, 即利用多对一的对应关系, 合并多条《英语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 或选取多条《英语课程标准》中有关联的内容作为教学目标。例如, 对于《英语课程标准》中有关五、六年级学生的两个要求——“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乐于参与, 积极合作”, 可将这两者组合, 形成“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兴趣地和同伴交流出行的准备”这一教学目标。

三、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 准确叙写教学目标

在分解《英语课程标准》之后, 教师就可着手叙写教学目标。在叙写教学目标时, 教师要关注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与表现程度这四方面。行为主体是学生, 所以目标描述的应当是学生的行为。即以“学生能……”开头,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省略“学生”, 而以“能……”开头。行为动词是描述学生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的具体行为。例如, 听、说、读、写、背诵、辨别、运用、描述 (讨论) 等。行为条件是指学生学习的限定条件或手段。例如, “在图片的帮助下……”“在板书的提示下……”“在读完课文后……”“在五分钟内……”等。表现程度是指学生所能达到的最低标准, 用以评价学习效果或表现。例如, “能准确运用……”“能正确书写……”。

归根结底, 在叙写教学目标时要遵循“对象是学生, 具体可检测”的原则, 使教学目标具体、明确、清晰, 可观察、可检测。

根据上述要求, 就《新标准英语》第七册中的Module 4 Unit 1中的Happy Thanksgiving!一课, 可制定这样的教学目标:

(1) 能听、说、读、写单词thanksgiving, special, meal;能应用句型“What do you do on Thanksgiving/Christmas/Spring Festival?We have/say…”描述中西方节日以及在这些节日所做的事情, 能够用英语对周围的人表达节日祝福和感恩之情;能正确运用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I, me, my, we, our。

(2) 能在图片帮助下听懂课文录音;能在学习课文后理解课文内容, 并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加工, 写一段话描述课文并与同学交流。

篇4:浅谈小学语文目标教学

【关键词】目标教学  全面发展  实践

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部分,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体现了我国语文教学的方向、水准和质量,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依据和总目标。它的确立和和制定除了要达到培养人才的教育目的,还要考虑到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解放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参加实践

让学生走出老师定下的框框架架,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敢于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很有可能使得课堂达到一种“活而不乱,活而有序”的效果。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乱糟糟的,实质上是学生在积极讨论问题,而非打闹嬉戏;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做题。这么做,使课堂上民主又集中,活跃与安静兼得。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过程。实践是指学生将所学知识经过头脑加工处理,然后说出、写出、做出来的过程。学生在实践中,可以利用一些操作技能,使主观得以在客观物质世界中体现,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

二、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作为义务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对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具有重要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目标除了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要把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从而把小学语文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首先,语文课堂要教授学生祖国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让他们学会生活中所需要的基础语文知识,并能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拥有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语感,敏捷的思维。其次,语文课堂还应考虑到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优质的教育,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全面和谐发展。使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达到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三、取舍得当,突出重点

一篇文章,其中所包含的内容和知识点很多,根本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多加揣度作者的思想,大胆取舍,侧重主题、手法、情感等其中的一项重点讲解。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各方面都讲解,学生无法完全吸收,只会给学生造成沉重的学习负担,根本无法学好文章中的重点。所以教师“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四、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见语文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相当复杂,既要体现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和工具性、人文性等属性,又要充分考虑语文学科的特点。第一,要突出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构建以语文知识目标为基础,以语文能力目标为核心,同时注意语文教学的道德情意目标和人格教育目标的语文教学目标体系。第二,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它与其他科目的教学目标有很大区别。首先,为了提高可实施性,可以将语文中的知识性目标量化、分解。其次,语文教学中像能力、道德、人格等较高层次目标,却无法像自然科学那样十分精确地编制、量化。我们要遵循语文教学的本质规律,充分考虑这一特性,不能一味地注重客观化、精准化,否则其教学目标也会失去其应有功能。要让语文教学目标达到精确性与模糊性的统一。

五、以目标为依据,选择最佳教学方案

语文课程标准的三个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慧,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随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案来达到教学目标。活跃的课堂氛围可以很好的让学生学好知识,提高能力。如果将“提高对托物言志意境的鉴赏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就要引领学生分析物品描写的层次、物品描写的技巧及其形成的效果。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六、实施活动策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活动性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着很大作用。所谓活动性策略就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积极利用教学中的活动因素,营造一个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参与的课堂环境。

例如,在学习三顾茅庐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分为角色的扮演,通过实践的扮演让学生明白整个故事发展的背景和平台,同时整个课文由于学生的扮演提高整个课堂效率并且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课堂活动的作用是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结语

总而言之,学习的主人是学生,而非教师。学生的主观努力大小和能动性高低是决定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而教师的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制定最佳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除了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把握好教学目标,还要提高个人素养,成为学生的榜样,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尚文. 走进语文教学之门[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 李山林. 语文教学内容辨证[J]. 语文建设,2006(2).

[3] 胡卫平. 中小学生创造力发展的课堂教学影响因素[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

篇5:小语教学目标学习心得

瀛湖镇一小

陈道凤

今天李老师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我从李老师透彻的分析教材中,深入了解到

1、语文教学目标很重要。懂得了

2、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和评价标准。

我深深地体会到必须时刻研习《语文课程标准》,才会熟知每一课的教学目标,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从两方面看:一方面从教师的角度看,一是教学目标准确,有核心目标,一课一得。二是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流程的设计紧扣教学目标展开。三是教学的方法体现“新课标”要求。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看,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学有所得,有收获,有提高,有发展。“教学目标”“学生发展”。教学目标的确立如何做到准确?

一般从八个方面考虑:(1)“课标”总的教学目标和对学段的要求;(2)教学用书对年级提出的要求;(3)单元训练的重点;(4)课文语言的特点和编者的编排意图;(5)教学用书中关于教学目标的建议;(6)课文前的导语和课后练习;(7)单元语文园地练习;(8)学生的实际。

确立教学目标的一般步骤。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涵盖的基本内容:识字写字;朗读积累;理解感悟;领悟迁移。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篇课文的学习核心目标究竟是什么? 第一学段:“识好字、写好字、读好文”。

第二、三学段: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习惯、领悟写作方法并做到读写迁移。领悟写作方法是各学段训练重点。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确立要求准确、简单、规范、有序、具体、可操作、可检测。

篇6:语言领域教学目标心得体会

教学目标是语言教学活动的核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它限定语言教学活动的运作,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对保证语言教学活动有效开展至关重要。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语言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决定因素。制订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

一、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总目标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语言领域提出了以下目标:

第一,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第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第三,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第四,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第五,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理解《纲要》的语言教育目标,可以把幼儿园语言教育总目标划分为四个大方面,即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并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实施教育。

理解《纲要》的语言教育目标,我们可以把幼儿园语言教育总目标划分为四个大方面,即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并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实施教育。

1.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倾听是儿童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是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语言运用的方式,掌握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

2.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一定的语言内容、语言形式以及语言运用方式表达和交流个人观点的行为,是幼儿语言学习和语言发展的主要表现之一。只有懂得表述的作用、愿意向别人表述自己的见解,并且具备表述能力的人,才能真正与人进行语言交际。

3.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幼儿在学习文学作品中形成的综合的语言能力,能够增强他们对语言核心操作能力的不同层次的敏感性。因此要尽可能地给幼儿创造学习等各种文学作品的机会。

4.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等感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法,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二、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活动分类目标

(一)谈话活动目标

谈话活动是培养幼儿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语言教育活动类型,目标主要有:1.帮助幼儿学会倾听他人的谈话,逐步掌握几种倾听技能;2.帮助幼儿学习围绕一定的话题谈话,充分表达个人见解,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3.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基本规则,提高幼儿的语言交往水平。

(二)讲述活动目标

讲述活动是以幼儿语言表述行为为主的语言教育活动类型。目标主要有:1.培养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的能力; 2.培养幼儿独立构思与清楚完整表述的能力;3.帮助幼儿掌握语言交流的情绪度、调节技能。

(三)听说游戏目标

听说游戏是采用游戏的方式开展的语言教育活动。目标主要有:1.帮助幼儿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口语表达练习;2.提高幼儿积极倾听的水平;3.培养在语言交往中的机智性和灵活性,锻炼幼儿迅速领悟语言规则的能力,迅速调动个人已有的语言经验编码的能力,以及迅速以符合规则要求方式表达的能力。

(四)早期阅读活动目标

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活动,是帮助幼儿接近书面语言的教育过程,目标主要有:1.提高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兴趣;2.帮助幼儿初步认识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对应关系,懂得书面语言学习的重要性;3.帮助幼儿掌握早期阅读的技能。

(五)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目标

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是通过欣赏文学作品来学习语言的语言教育活动类型,目标主要有:1.要求幼儿积极参加文学活动,乐意欣赏文学作品,知道文学作品有童话故事、诗歌和散文等体裁;2.帮助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培养他们对艺术语言的敏感性;3.要求幼儿理解文学作品内容,学习用语言和非语言的表现方式表达自己对某个文学作品的理解。4.要求幼儿根据文学作品所提供的线索,进行创造性想象,并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想象。

三、在制定目标时可遵循以下几点:

(1)体现幼儿年龄特点。目标制定要依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只有在研究和把握本班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发展需要和可能性的基础上,才能确定幼儿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方向和步伐。因此教师要观察、了解儿童发展的现状及内在需要,使教学活动目标处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并促进幼儿潜在发展水平向现实水平过渡。

(2)体现语言学科特点。要关注本领域的核心价值,语言领域的核心价值在于倾听、感受、理解、表达,不同的语言教学形式,侧重点有所不同;科学领域的核心价值,倾向于孩子积极主动的探究学习,多种感官多通道对事物的感知,对事物探究的兴趣的激发等等;而艺术领域的核心价值更倾向于对美的感受与表达。

例:某幼儿园教师设计的大班诗歌《风藏在哪里》教学目标:1.欣赏诗歌,感受诗歌优美意境和问答式的结构特点;2.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区别问句和答句的不同读法;3.初步尝试按照诗歌结构进行仿编,用生动,形象的词去描述事物。另一教师设计的小班诗歌欣赏《小草的风筝》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小草放风筝的童趣和奇妙。2.在倾听活动中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3.在游戏表演中,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趣和妙。两个活动都是诗歌教学活动,两个活动的目标定位,都能较好地体现语言领域的学科特点,把文本这个载体运用得很好。再看她们对幼儿年龄特点、学习特点的把握,活动一:所对应的是大班幼儿,教学中的文学性体现更强一点。在感受基础上,有重点的朗诵要求、仿编要求,比较大的容量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是有一定的挑战的。活动二:所对应的是小班孩子,教师考虑到这首诗歌很优美、很童趣,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诗歌教学确定为欣赏。在感受理解的基础上,用动静交替的组织方式,通过动一动、演一演为理解感受诗歌语言服务,通过动作表现的形式,来进一步感受语言的趣味性。以上两个语言领域的活动目标,能够比较好地体现幼儿年龄特点和语言学科特点,对幼儿有适度的挑战。(3)活动目标要具体细化

教学活动目标是教学过程的指引,是评价教学效度的标尺。所以,只有具体的、有针对性的目标,才能够为教学过程导航,才能够给检测学习达成度以标尺。所以我们在制定教学活动目标时要具体,要对教材和幼儿学习能力分析透彻。如当我们面对一个教学内容时,首先要审视其中蕴涵哪些知识和技能点,还要推敲在何种程度上操作,才能够对所教幼儿产生真正教育意义上的价值;其次,要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获得知识技能的方法;在相关的学习中,还需要分析所蕴涵哪些情感、社会性价值。而且,每个活动内容都会有不同的目标侧重点。

教学活动目标所期望的结果应基本上是可以观察到或测量到的,必须具有可测性,否则,就不能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评价功能。因此,要求目标陈述精确、标准、具体、规范。从表述的方式上说,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目标通常采用“行为目标”的方式来表述。行为目标是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它指向教学过程后幼儿所发生的行为变化,常以“学习……”,“知道……”,“理解……”,“区分……”,“体验……”等方式的表述。活动目标也是教师心中预期的达成方向,也不妨可以从教师的角度提出,使用诸如“培养……””“促进……””“鼓励……””等字眼。需要注意的是,在表述目标的时候,不论采用教师还是幼儿的视点,笔者认为前后必须统一,以体现对目标的整体思考为宜。如:中班语言《娃娃》活动目标:1.指导幼儿用描述性的语言,完整、连贯地讲述“娃娃”。2.启发幼儿通过有趣的“猜猜谁不见了”的“改错”游戏,对“娃娃”进行由特殊到一般的有序感知、讲述。3.帮助幼儿形成“听清楚了再回答”的倾听表述习惯。

四、制订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原则

(一)制订教育活动目标的原则

制定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是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它的恰当与否,将对真个活动设计产生决定性影响。为了使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能够起到龙头作用,教师在制订活动目标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目标应着眼于学前儿童的发展。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目标的制订应适应学前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符合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二是目标的制订应将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作为落脚点,落实到学前儿童对语言内容、语言形式和语言技能的掌握上。

2.活动目标的内容和要求,在方向上应与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相一致。活动目标要为阶段目标和终期目标服务,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要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活动目标落实在每个学前儿童身上。要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提出目标,使学前儿童从具体到抽象,从直接到间接地获得语言经验。

3.目标的内容应包含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三个方面。第一,应涉及到知识概念的学习,包括所获得知识的数量和种类,以及操作这些知识的技能和能力;第二;情感态度的培养,包括兴趣、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第三,能力的训练,包括组词成句的能力和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4.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应该采用特定的术语。教育活动目标通常可以用儿童学习行为变化进行表述。一个恰当的目标应能成功地向别人表达教师的教育意图,应便于观察者在活动后通过学前儿童的行为变化加以评价。

五、从实际角度谈目标制定

(一)、教学目标的两种表述方法

1、教育目标:从教师教育的角度提出的目标。(把教师作为主体)

举例:“使幼儿…知识”、“教会幼儿…技能”、“培养幼儿…能力(习惯)

2、学习目标:从幼儿学习的角度提出的目标。(把幼儿作为主体)

◆举例:“能够… …”“学会… …”“懂得… …”

(二)目标的制定:

第一,目标的确立要在过程前完成。目标决定着过程,影响着过程。教师要明确目标是活动过程设计的依据,又是评价活动成功是否的一项重要指标。(不要本末,先有活动,再写目标)

第二,目标的内容要全面。要能促进幼儿的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的发展。教师在分析教材时要充分挖掘其多方面的教育价值,如案例:“(谈话活动)美丽的平谷城”从认知方面,老师提出目标是学习用完整的句子连贯叙述平谷的自然风景和城市建设,会用“有……有……”句式,从能力方面提出目标是学会基本的谈话规则,知道在不同场合会用不同音量和不同语言表述自己的见解,从情感态度方面提出的目标是通过谈话,增进对平谷的的了解,激发爱家乡的情感。目标的内容包括认知、情意、技能三个领域 ◆举例:语言活动《没有牙齿的大老虎》 ①理解故事中词语:××、××。

②通过看图片,能够说出老虎没有了牙齿的原因。③懂得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第三,目标主语要,表述前后要一致。可以是“教育目标”也可以是“幼儿行为发展目标”或是“评价目标”。但最好是以

幼儿“行为发展目标”提出,这样有利于教师始终围绕“如何促进幼儿发展”来选择相适宜的教育策略与手段。◆举例:语言活动

①看懂图片大意,能够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排列图片,发展幼儿观察能力。

②能用连贯的语言,简单讲述图片内容。③学习使用新词:××、××。

第四,目标制定要明确、具体 行为目标的三个要素:(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性动词,如“说出”、“比较”、“指认”等

完成行为的有关条件,如用语言表达、还是用绘画、泥塑等方式表达

★行为表现标准,即对学习结果的叙述(一般用“能够…”“会…”等表述学习的结果,而不用“学习…”)

篇7:教学目标评价一致性学习心得

——听张涛主任论“教学目标评价一致性“有感

3月27号我校全体教师参加了威海市教研中心张涛主任执讲的“让教学走向专业“学术报告,收获非常大。张涛主任是生物教研主任,每一次的省市级优质课、教研会,他都会发言,而每一次我都会在专业知识上有很大提升,”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的理论本身就是在生物学科教学中需要全面贯彻落实,这次能够详尽的了解这一理念,让我激动不已。

我们是新时代的教师,新时代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是我们在教学时必须面对的主体是学生,这就和张主任提出的“生命化课堂“不谋而合,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的生命化会给课堂注入全新的活力,这一活力也必定让学生的学习焕然一新,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且人性化。但是”生命化课堂“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是极高的,要求教师做一位“专业型教师”。我是一名专业型教师吗?答案很显然,还不是。那么怎么让自己称为一名专业型教师呢?张主任为我们做了解答。

首先,确立清晰的学科目标体系。具体地说,就是如何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或水平标准,通过一系列的目标具体化技术,确定学期或模块的目标,再具体化为单元或课时目标。此路径可以表述为:内容或水平标准——学期或模块目标——单元或课时目标。

其次,设计基于目标的评价任务。也就是说,当明确了目标之后,教师就应该设想“我用什么样的检测工具可以检测学生目标达成的程度”,例如可以通过观察、提问、表演、交流、练习、测试、作品等了解学生已经学习到了什么。,离预设的目标还有多远,以便于自己作出基于证据的教学决策。

第三,规划基于目标的教学过程。即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上述的评价任务,以便于学生有更好的表现,同时也便于自己不断了解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这样既体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以学定教、目标导向教学等思想,也体现了教学与评价二合一的思想。教学与评价不是先教后评,而是一个过程两个方面,即一体两面。

第四,实施规划好的教学过程。这一环节,最关键的问题有三个:一是自始之终把目标当作一节课的灵魂,教学的关键行为都应指向目标的达成;二是把教的过程当作评的过程,不断了解学生学到了什么,不断作出后续基于证据的教学决策;三是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问题,预设是前提,是底线;生成是必然,是机智。

归纳起来,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目标源于课程标准,二是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三是教学全程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四是体现“像专家一样思考”课程标准-教学-评价的目标一致性。

张主任的报告有理论有实践,以实际课堂为依托为我们分析了教学中如何体现“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这本身对于我们这些一线教师而言,就是“生命化课堂”。归纳起来,怎样做到“一致性”?就是在设定目标的基础上,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教学,目标就是这一节课的灵魂、指明灯,并且通过“前臵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多种手段来反馈目标的达成度。

篇8:准确制定小学英语教学目标

一、小学英语教学目标制定中的问题

研究表明,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明了程度不仅与学生的成就存在密切的关系, 而且与学生学习的满意度也存在密切的关系 (Cruickshank&Kennedy, 1986) 。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明确让学生“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但实际教学中有很多教师不知道该如何制定教学目标, 导致出现以下问题:

1. 目标空泛

笼统、模糊的目标容易造成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偏离教学重点, 或是课堂重点不明确, 课堂评价无依据。

案例一:《牛津英语 (上教版) 》6B Module 1 City life Unit 3 Dragon Boat Festival教学目标

1.to learn the new words…

2. to use preposition phrase:with/without…

3. to develop the good habit of reading

首先, “learn”和“use”这样的词汇太笼统, 没有明确听、说、读、写具体的要求。教师无法确定在一堂课里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是理解、模仿、听说还是简单的运用, 抑或是综合运用?教者自己模糊不清, 也就无法测量教学效果。笔者建议改为“听懂会说新单词……”和“The students can identify with and without”。

其次, “to develop the good habit of reading”并没有明确指出通过怎样的学习活动提升学生阅读技巧。笔者认为, 可改进为:The students learn to skim.这样才能为后面的教学活动设计指明具体的思路。

2.目标单一或缺失

英语课程的价值在于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因此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在案例一中教师只设定了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两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忽视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与文化意识方面的目标要求。这样容易使课堂变成单词与句型的机械操练, 不能体现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何谈提高人文素养?

3.目标偏离

笔者听课中, 常常见到一些教师由于缺乏对教学目标的正确认识, 导致课堂教学行为变得随意、盲目, 从而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有的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想面面俱到, 结果却什么都没抓到, 犯了贪多求全的毛病。还有的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任意拔高或是降低, 偏离主题。笔者曾听过一节课, 内容是《牛津英语 (上教版) 》6B Module 3 Unit 2 Sea water and rain water第一课时的阅读教学。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本应该是通过阅读课文, 了解水的重要性, 而执教者却离开文本, 制定了“用When it is hot, it becomes clouds.这样的句子描述水循环系统”的目标。这样设计拔高了学习难度, 偏离了教学重点, 本末倒置, 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4. 主体错位

有的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用“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训练学生用5~7句话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这样的句子。这些句子的主语仍然是教师。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教学目标的表述应明确体现这一点。笔者建议改为“学生能借助图片读懂课文”和“能有条理地用5~7句话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

二、制定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的依据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 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定位问题, 必须要有整体观, 综合考量影响教学目标确定的因素。一般来说, 需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 落实《英语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

《英语课程标准》规定了小学生英语学习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五方面的基本要求。要落实课程标准, 就要做到“国家课标校本化”。因为课程标准是全国统一的, 是最低标准, 无论是发达的城市学校还是落后的农村学校, 都应该落实这一标准。而事实上, 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存在着差异。所以在设计教学目标时, 教师要制定本校本班的具体标准, 力求做到国家课标校本化、班本化。

2. 在三维目标框架内确定教学目标的侧重点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我们不能把三维目标简化为一个平面的三类目标。尽管课程标准是按照这三个维度来陈述的, 教学目标是课程标准的下位目标, 但是教师不能一味机械地按三个维度来设定教学目标, 而应该从整体上来思考, 采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确定教学目标。

3. 研究教材, 立足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不仅要通过分析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及编者意图, 梳理清楚话题的设计、功能的运用、词汇的分布、语法的编排、技能的要求、策略与情感的渗透, 明确新的语言材料的语境与语用功能, 同时还要研读单元教材内容, 突出单元的主题。也就是说, 教师首先要知道本学期或是本单元的目标是什么, 这堂课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再思考这堂课要具备什么样的语量、语境和语用基础以及学生的能力是怎样发展的。教师要通过全面考虑, 设计有层次的完整的教学目标, 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4. 关注学生, 预设教学的底线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 是预设的最低要求, 是教学效益的底线。教师要明确当这堂课结束时, 全体学生应该知道及能够做到什么, 一部分学生可以超越底线达到什么程度。要关注重点, 坚守底线, 否则教学就可能走向“无目的”的误区。

总之, 教师要基于《英语课程标准》, 结合教材内容、单元主题和学生的发展来确定教学目标。

三、准确制定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的方法

书写规范的教学目标通常可以采用由阿姆斯特朗和塞维吉 (Armstrong Savage, 1983) 提出的ABCD目标陈述法。它包含4种类型的信息, 及对象、行为、条件和程度。

A对象 (audience)

行为主体是学生, 目标描述的应当是学生的行为, 即以“学生能……”开头,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省略“学生”, 以“能……”开头。书面上可以省略, 但是思想上要牢记,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 教学目标是学生个人表现的测量标准。

B行为 (behavior)

行为动词是描述学生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的具体行为, 即“学什么”。这也是教学目标表述中最重要的部分。常用的词语有背诵、辨别、了解、理解、喜欢、描述、改写、比较、发现、分析、抄写、解释等。例如:能准确运用“What do you like…?I like….He likes…”进行食物喜好的交流, 感知动词在一般现在时中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的变化, 归纳总结该语言规律。

C条件 (condition)

条件是指学生展示自己所掌握知识、技能或者态度的条件, 即“怎样学习”。例如“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课文”、“在板书的提示下复述课文”等。

D程度 (degree)

表现程度是指学生所能达到的最低标准, 即“学到什么程度”, 用以评价学习效果或表现。例如“能准确运用本课句型说3~5句话与同学交流课外生活”。这里的“说3句话”就是上文提到的学习的“底线”, 是全体学生的基本标准。“说5句话”就是超出“底线”的一部分学生可以达到的具体的学习程度。

综上所述, 教学目标制定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语言要明确具体、可观察、可评价。

下面是一个教学目标的案例, 供老师们参考。

案例二《牛津英语 (上教版) 》44A Module 2 Unit 2 How do you feel?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 听说读写单词happy, sad, hungry, thirsty, full, have (=eat) , 认读单词afraid, angry, tired, 并能正确运用“I haveaskateboard.I am happy.”和“Are you happy?”这样的句子简单介绍自己的感觉并询问他人的感觉;能在原有介绍自己简单信息的基础上, 正确地写1~3句话介绍自己的情感。

(2) 在看图说话的讨论中, 积极参与活动, 感知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转化, 体验语言的变化规律;并能根据他人的表达, 做出合理应答。如他人说“I am hungry.”适时提出就餐邀请“A cake, please.”并用“No, thanks.”婉转表达拒绝。

总之,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教学目标明确后, 我们才能思考如何使学生有更好的学习表现, 才能设计与之匹配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 这样小学英语教学才会更有效。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吴小玲.教师如何做好教学设计[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8.

[3]崔永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4] (美) Donald R.Cruickshank, (美) Deborah L.Bainer, (美) Kim K.Metcalf.教学行为指导[M].时绮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

篇9:浅谈小学数学目标教学

关键词 目标教学 基本程序 基本特点 小学数学教学

一、目标教学的含义

所谓目标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所要达到的预期的结果。我们都知道,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不知到知,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的认知过程,也就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就会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没有一定的努力方向,就不能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不能把教师和学生的精力集中到需要和可能解决的课题上。事实上,无论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结构的设计,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及信息的反馈和矫正,都要有一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因此,实施目标教学就是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群体教学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为基本形式,以加强反馈为手段,以教学评价为动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在掌握教学目标基础上充分发展自己。

二、目标教学的基本程序

(一)制定目标

教学目标,一般分为全册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全册目标和单元目标,要在学期初集体研究教材时统一制定。课时教学目标在周教研和个人备课时制定。制定教学目标首先必须制定好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在制定课时目标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第一、整体性原则。因为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是某一知识系统的有机结合部分,所以制定课时目标时,就要从全册和单元目标的整体考虑,恰当地确定课时教学目标。第二、有序性原则。就是课时目标的结构要按着一定的逻辑顺序。第三、适度性原则。课时目标不宜过多,要突出教学重点,要求要合理,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可以达到。第四、可操作性原则。目标的陈述要具体、明确,便于检测。

在教学实践中,我把教学目标分为四个层次,即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识记,就是对某一知识点达到“认识”、“知道”、“了解”、“记住”即可。这是认知层次的最低要求。如“认知小数,知道小数的各部分名称”,“认识圆柱体,了解圆柱体的特征”等。理解,是以显示理解能力为特征,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通常用“领会”、“懂得”、“解释”、“说明”、“推导”等词语表达。如“理解分数的意义”,“举例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懂得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等。简单应用,其能力要求是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就是通常说的“运用”、“解决”、“学会”等。如“能够运用小数的基本性质化简小数”。综合应用,它表现为能够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较复杂的问题。这种要求一般在“练习课”和“复习课”提出。

(二)达标教学

达标教学是指教学目标的实施过程,是实施目标教学的主战场,也是目标教学课堂的全过程。我是这样安排课堂教学结构的。前提测评,主要是检测学生对与本节教学内容有联系的旧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起到“搭桥”的作用。目标实施,具体步骤是:揭示新课后,出示教学目标。为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般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学习目标的交待一般是教师口述。然后,围绕目标展开教学,要求每个学习目标的完成都要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要恰当地渗透思想教育。每完成一个目标都要给学生打下烙印。目标完成的如何主要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达成目标练习,这种练习不同于穿插知识点之间的问答练习,而练习的问题集中一些,练习的顺序要由浅入深,练习的方法和形式要多样化。通过练习获得反馈信息,了解目标完成得不好的对象,并进行适时地矫正。练习中教师要特别注意中下生的反馈信息,从而把群体教学和个别指导结合起来。目标达成测试,即随堂进行的形成性测试。旨在了解课堂教学效果,掌握学生目标达成的情况。教师可依据实际情况,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矫正。

(三)形成性测试

形成性测试时知识形成过程中的及时评价,是实现目标教学的必要手段。进行形成性测试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及时准确地获得达标教学的有关信息,了解教与学的情况。除随堂进行的测试外,还应加强单元验收,并对验收结果做认真的记录。这样就可以从客观和微观上定量地掌握学生的程度。

(四)矫正深化

目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全体学生达到预定的目标。由形成性测试得到的反馈信息可以反映出教学与目标的差距及对象,从而采取适时的矫正措施。矫正的措施是多种多样的,对于倾向性问题,教师可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讲解;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可进行个别辅导。

三、目标教学的基本特点

(一)实行目标教学,有利于调动师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二)实行目标教学,有利于改革课堂教学解耦和教学方法。

(三)实行目标教学,有利于把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同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结合起来。

(四)实行目标教学,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

上一篇:新创业商业计划书模板下一篇:抹香鲸的自述小学生五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