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需求调查问卷+访谈

2024-05-04

长者需求调查问卷+访谈(精选9篇)

篇1:长者需求调查问卷+访谈

xx老年人需求调查问卷

敬爱的xx社区长者们:

您好!我们是xx社工,为了解长者们的基本生活情况,更好地为大家提供服务,特进行此次需求调查。请您根据实际情况填写下列问题,所有答案并无对错之分,只用于统计,我们将会对问卷资料严格保密,非常感谢您的配合!

xxxxx xx年xx月xx日

填答说明:除特别说明可以多选的题目之外,其他问题只选一个选项,并请在选项前的题号打“√”,如选择A 则在A上打“√” ;划“ ”的部分可直接在“ ”上作答。

1、您今年几岁? 岁

2、您的性别是? A、男 B、女

3、您目前或退休前的职业是:(邀请分享难忘事件?)

4、您是否需要定期吃药和检查?(身体各方面还健康吧,有什么病?需要定期检查或吃药吗?如高血压,照顾您的人会不会帮您拿药,或带你去做检查,或在家帮您量血压)

A、需要 B、不需要 C、其他

5、现在主要由谁照料您?

A、自己(跳到第8题)B、配偶 C、子女

D、亲戚朋友 E、保姆 F、其他

6、他人对您的照料如何?(在“E、其他”选项注明是不需要没人照顾还是有需要但无人照顾)

A、无人照料 B、随时照料 C、每天定时照料 D、每周定时照料 E、其他

7、您和照料您的人关系如何?(列举具体事项)A、好 B、一般 C、不好 D、很难说得清

8、在医疗服务方面,您希望获得什么帮助?(可多选)(选项内容具体化)A、社区定期检查(询问希望是哪方面的检查)B、上门就诊 C、义诊、健康咨询(眼科、骨科等)

D、保健和预防知识讲授(健康知识讲座、手指 操、饮食健康讲座等)E、其他

9、您的日常休闲方式有哪些?(可多选)(活动频次?和谁一起?什么时候开始?那一项是自己感兴趣的,但未有机会参与?什么原因?)A、参加老年学校培训 B、画画 C、书法 D、跳舞

E、锻炼、健身 F、摄影 G、手工(串珠/编织/剪纸/丝网花)H、养花 I、养宠物 J、与朋友或家人聊天

K、在家看电视、书报、杂志 L、上网M、做家务 N、其他

10、您有___个关系密切的朋友,在您需要帮助时可以支持您?(可以是朋友、亲戚、同事)

11、最近一个月,您在生活中遇到哪些困难?(可多选)

A、经济压力 B、朋辈/人际关系交往 C、亲子关系/家庭沟通 D、生活照顾问题 E、缺乏娱乐休闲安排及场地 F、无困难 G、其它

12、您在遇到烦恼时通常的倾述方式有

A、从不向任何人倾述 B、只向关系极为密 切的1-2个人倾诉

C、如果朋友主动询问,会说出来

D、主动倾诉自己的烦恼,以获得支持和理解

13、在生活遇到困难会寻求帮助的方式有

A、与家人沟通 B、找朋友帮忙

C、找社区或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帮忙 D、找亲戚帮助 E、全靠自己解决 F、多数靠自己,很少请求别人帮助 G、不知道找谁帮助 H、其他

14、您最近一年内参加团体活动(如党派、宗教、工会、文娱、体育、计生组织等)的频率是?(具体参加了什么活动?)A、一个月内多次 B、1个月1次 C、1至3个月1次 D、半年一次 E、一年一次 F、从不参加

15、社区若有活动,您愿意参加吗?(调查员介绍社区曾经开展过哪些活动,询问曾经参加过哪些活动,对我们有什么评价,了解需要改善的地方)A、愿意(此选项直接跳至19题)B、不愿意

16、您不愿意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的原因?

A、没有时间 B、不想去 C、没有喜欢的 D、不知道有活动 E、其他

17、在生活照料方面,你希望获得什么帮助?(可多选)(选项具体化,如陪同去医院看病,通常什么时候去看病?多久去一次?去哪家医院?现在有没有人陪同?希望我们做到哪些?)A、陪同去医院看病 B家政服务 C、帮助购物、搬重物 D、理财服务

E、法律咨询 F、老年公寓、养老院信息 G、其他

18、在精神慰藉上,您希望获得什么帮助?(可多选)(选项具体化,目前的情况,希望工作员具体做些什么)A、陪同出行、休闲、旅游

B、提供社区文娱活动(如传统节日活动,生日会)

C、陪着说话、聊天 D、组织棋牌、声乐、书法等社团 E、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F、入户探访服务 G、其他

篇2:长者需求调查问卷+访谈

您好,我们是华侨大学06级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为了探讨城市的扩张给农村的环境带来的利与弊,提供科学的分析与研究,为政府制定社区环境方面的有关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合理化建议。我们进行了社区环境状况方面的调查。

本调查以不记名方式进行,希望您在填卷时不要有所顾虑,怎么想的,就怎么填。问卷的质量取决于您的态度,希望您能如实填写。

衷心感谢您的合作!

填表说明

① 请在符合您的情况的想法的问题答案号码上划上“√”号

② 如果所列问题答案项不适合您的情况,请在问题下的空白处填写您的具体情况

调查问卷

1.您对政府或者居委会对社区管理的总体满意度

A、很满意 B、比较满意 C、不太满意 D、不满意

2.与以前相比,你对你目前生活的环境满意程度如何? A.满意

B.比较满意 C.不太满意

B.不满意

3对社区生活居住环境的满意程度

A、十分满意 B、较满意 C、不太满意 D、十分不满意

4.对于引起社区环境变化的因素,你赞成下列哪种说法 A.外地人口的不断涌入 B.社区居民个人素质因素 C.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问题 D.城市的不断扩张

E.其他(请说明)_____

5.对泉州市政府实施的一些占用田地的重大工程是否满意

A、都满意 B、多数满意 C、少数满意 D、不满意 E、不了解

6.对于政府对社区管理的措施,你持什么样的态度?

A.赞成 B.比较赞成C.不太赞成 D.不赞成

7.外来人口出现后,你觉得对你们村的影响

A 有利 B 有害 C 有利也有害 D 不知道

8.在目前存在的种种环境问题中,你意见最大的是(多选)A..水污染问题 B.噪音问题 C.废气物问题 D. 交通设施问题 E.安全问题

F. 混杂的公共停车场和文化娱乐设施 G. 其他(请说明)_______

9.和以前相比较你居住的社区治安状况 A有改善 B没变化 C 变差

10.你对你所居住的社区,安全感程度如何 A.很强 B.较强 C.凑合 D.不满意

11.你认为社区治安秩序出现状况,原因归咎于 A.社区保安不尽职责,玩忽职守

B.外来人员流动量大,成分复杂,素质低下 C.政府不重视,管理制度不健全 D.其他________

12.你怎样看待外来人员对社区环境的影响 A.承担全部责任 B.承担部分责任 C.承担一部分责任 D.其他(请说明)____

13.认为社区绿化面积缩小的原因在于 A.外来人口的进入,从而减少了绿化面积

B.城市的扩张,在原有的绿地上兴建工厂厂房,与树争地 C.人们随意乱丢乱弃垃圾废物导致植物生存环境遭破坏 D.政府对绿化方面管理的力度不够

14.据你所知,在你所处的社区中居民在茶余饭后的活动主要有 A.到邻居家串门

B.与家人呆在家中看电视,休息,不出家门 C.到平常邻里常聚集的地方活动 D.散步

E.其他(请说明)____________.随着外来人口的剧增,和过去相比,现在与邻里相处最大的变化是 A.文化交融,凝聚力更强

B.语言和生活习惯存在障碍。难于沟通,互动频率低 C.为保持地方特色而对外来人口排斥

16.在你现在所处的社区,居民是否经常串门? A.频繁

B.基本正常

C.不太正常

D.不正常.

17.在你所处的社区中居民的主要文化活动有 A.阅读书,刊,报,杂志等

B.观看社区播发的电影,电视,录像等

C.参加一些由社区举行的文体活动,如安全知识宣传。体育项目竞赛等 D.其他(请说明)____________ 18.你认为在你所处的社区内在,在生活基础设施状况方面存在的问题有 A.无停车场或停车场小 B.邮政不便

C.医疗卫生状况不佳

D.电,气,水,暖等生活资源供给不足 E.其他(请说明)__________

19.你认为社区治安秩序出现状况,原因归咎于 A.社区保安不尽职责,玩忽职守

B.外来人员流动量大,成分复杂,素质低下 C.政府不重视,管理制度不健全 D.其他_________.您对社区及周围空间在下列问题的严重性进行打分。(最高5分)

河水的污染 ______

工厂噪音的污染_______

工厂废弃物的污染________

大片绿地 树木的流失________

空气质量的下降__________.随着外来人口的剧增,和过去相比,现在与邻里相处最大的变化是 A.文化交融,凝聚力更强

B.语言和生活习惯存在障碍。难于沟通,互动频率低 C.为保持地方特色而对外来人口排斥

22.您对下列问题的看法?

非常满意 满意 无所谓 不满意 非常不满意 社区治安 社区医疗 社区娱乐 社区教育 社区文化活 23.你对以下设施的满意度是?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图书室 ____________

活动中心____________

体育设施____________ 超市______________

邮_______________ 银行______________ 24.对所居住的社区的综合印象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E、较差 E、差

访谈提纲

1.田地消失了,随着而来的是一排排的高楼大厦,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2.面对这不断变化的环境,您认为给您带来了什么? 3.您对社区总体生存环境的评价?

4.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您有没有感觉到越来越幸福?如果没有,为什么? 5.您认您所处的社区内存在着哪些不足?依您看应该如何解决? 6.您认为政府搞开发区建设对自己及周边居民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7.您对政府相关部门处理社区事务的方法有何看法? 8.您认为当地过去的环境问题有: 9.您认为当地目前的环境问题有: 10.您认为当地将来的环境问题有:

篇3:长者需求调查问卷+访谈

交通出行, 作为基本需求之一, 直接影响了市民日常的生活。然而, 近些年来, 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其中有若干个城市的人口承载量、环境承载量不断挑战其自然承载量。因机动车数量的急剧增多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给城市居民出行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为应对交通拥堵问题, 各地政府采取众多不同的措施。除了对特殊拥堵地段采取一系列限流措施, 在车辆数量控制方面, 主要有两种方式, 以北京为代表的摇号政策以及以上海为代表的拍卖车牌政策。显然, 相关调控政策在效果上较少获得实证验证, 而与此同时, 社会舆论对此褒贬不一, 特别是2014年12月, 深圳突击限牌之后引来多方争议。在以往交通拥堵解决问题的研究中, 多基于经济学的角度, 如拍卖车牌政策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为基础, 尝试用货币数额代替需求, 已达到资源配置最大化。对此, 有国外学者认为, 当涉及历史, 社会关系, 现实的时候, 经济学就消失了。为了更好的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应该更深入探讨市民的交通需求内容, 特别是与地理情况, 社会关系等角度入手, 以此进行综合探讨。

2 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深度访谈法以及问卷调查法结合进行分析。深度访谈是社会科学质性研究的一种主要方法, 他通过与被调查者深入访谈, 了解与之相关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 试图揭示相关社会现象的形成过程, 并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以及方法。深度访谈研究目前在国外属于较为成熟的质性研究方法, 能有效弥补采用计量角度分析问题的局限性, 能更好的揭示市民交通需求的具体内容。本文主要基于深度访谈法分析得出相应结论。

在采用深度访谈法的基础上, 我们基于深度访谈所获得的相关内容, 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再进行一次补充调查。问卷调查法可以弥补深度访谈法在代表性上的缺陷, 以此可以支撑本文所提出的结论。

本研究对象总体以上海市市民为主。在深度访谈法中, 本文选取了6位上海市常住市民。对象主要区别于不同年龄段, 社会关系, 居住时间长短, 身份地位等因素, 这样对象的选取使得被调查者的观点和见解更全面, 更具有代表性。访谈时间为2015年11月前后, 访谈时间跨度为半个月左右, 考虑到需要被调研对象长时间的配合, 调研地点多选择于当地咖啡馆, 上海市图书馆等闲适场所。访谈时间多为60分钟左右 (应受访者要求, 部分私人信息隐匿) 。

进行完深度访谈后, 根据所获得的资料, 我们从社会背景, 居住地点, 用车需求, 限牌政策态度等方面对问卷进行设计, 主要于人民广场, 陆家嘴, 淮海路三个地点进行问卷调查和回收, 有效回收221份样本, 受访者多属于中产阶级, 平均年龄30至35岁, 男性比例达63.2%, 本地居民 (定义居住十年以上, 稳定落户者) 占到了56%。

3 调查发现

3.1 社会公共资源过于集中城区, 加之级差地租导致对应地段和时段交通压力偏大

笔者在对6位采访者进行参访时, 对象纷纷指出交通拥堵压力多见于早晚班高峰期和节假日, 拥堵路段多为连通各大城区的枢纽, 如内环高架、延安东路附近。拥堵原因一方面源于汽车保有量的增长, 其在特殊时段中心城区与郊区间交通需求是造成拥堵的直接原因。家住闵行区的吴先生表示, 由于交通拥堵。他每日上下班在路上所耗费的时间长达2个多小时, 同时, 各项社交娱乐活动, 医疗等需要, 使其频繁往返于城区与郊区之间。

2015年年末, 上海市商品房均价为32144元/平方米, 其中, 静安区2015年上半年均价89500元/平米, 土地极差地租趋势明显。高房价促使市民向郊区发展, 而根据问卷调查显示, %的调查对象居住在非中心城区, 而上下班用时 (表) 往往超过平均值%, 存在显著性差异, 在有车样本中, 非中心城区居民相比, 在用车需求上更依赖于刚性需求。

从两个角度上来说, 一方面, 城郊基础设施, 以及相应的交通地理特征与中心城区存在相当的差异, 另一方面, 由于级差地租因素, 使经济有限的城市居民向郊区转移, 与此同时却扩大了相关交通需求。现存的上海牌照拍卖制度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出行的必然性是一种刚性交通需求, 提升购车成本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由资源分布不均所引起的交通需求问题, 改变的更多是出行成本, 对于未购汽车且居住在郊区的访谈对象认为, 限牌制度增加了出行困难, 无一例外的对前者抱以负面态度。

3.2 本地居民占有更多资源优势, 相应交通刚性需求相对较低

近年以来, 上海车牌价格及竞拍人数水涨船高。根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 2013年共有325324人投标, 相比2012年共增长56622人。受上海车牌拍卖影响最大的是潜在的购车者, 其对高昂的价格, 较低的汽车中标率, 以及不可避免的交通问题感到不满意。已居住五年的邓先生提到, 上海拍牌给其带来不小的困扰。邓先生已经申请车牌竞标半年, 依旧没有结果。甚至不惜出动全家老小一起竞拍, 以提升成功概率。为抑制车牌价格过快上涨, 上海与2013年10月引入警示价机制, 在竞拍拍照的基础上, 引入摇号制度。“不仅需要钱, 还要靠运气, 拍卖制度早已失去原有的意义。”邓先生表示, 不少黄牛和代拍公司提供相应“增值服务”, 政策公平性值得怀疑。在调查问卷中也显示, 非本地居民与政策态度倾向呈负相关关系, 达-0.36, 而未拥车的非本地居民负相关程度更高, 达到-0.45。在询问周围人对政策的态度时, 邓先生坚决表示并没有人认同政策观点。

与此相反的是, 家住徐汇区的本地居民沈先生却赞同政策的推行, 他将上海交通拥堵原因归咎于车辆数量的激增, 遏制汽车数量是有效手段。沈先生于2002年以2万元左右的价格拍得车牌。目前, 上海车牌并未设置使用年限, 也就是说, 在早些时候购得车牌, 成本最低, 享受的效益最大。公共道路作为一个非竞争性的混合商品, 对其使用并不会影响他人的利用, 由于牌照价格在历年来前后不一致, 使得先购买车牌者成本更低, 更拥有在优先使用的权利。混合商品的性质导致公共道路存在一定饱和度, 随着消费者人数的增加从而会减少每个消费者可以从中获得的效益的公共物品或服务。这种物品的效用虽为整个社会成员所共享, 但在消费上具有一定程序的竞争性。这就是说, 这种物品或服务在消费者的数量达到拥护点之后, 消费者人数再增加, 其边际就不再为零。由于本地居民在早年更容易获得车牌, 使得其与外来人员在资源上占有优势。

在土地资源方面, 本地居民也相对拥有资源优势, 本地居民位于中心城区住房相比外地籍居民高出26%。以目前一线城市高额房价, 对于来自外地想永久居住在大城市的市民是一种巨大的壁垒, 对于本地居民也是在资源上占有的一大优势。由于居住地段的影响, 本地居民交通需求压力相对较低。

由于资源优势的影响, 外地籍居民相对于本地居民拥有相对更多交通刚性需求, 而目前想阶段采取的限牌政策加剧了资源不均的程度。更早拥有车牌和住房的本地居民在城市资源分配对象上属于既得利益集团, 使得其在交通出行方面占据优势。随着车牌价格以及房价不断上涨, 外地籍居民想要在资源使用上接近本地居民, 付出的代价也将会越来越大。

3.3 社会关系群体的不同导致交通需求条件分化

根据访谈内容和随后的调查问卷分析, 不同社会关系群体在交通需求上存在极大差异。根据交通拥堵时段来看, 居住在中心城区以及在无固定时段工作的人群最不易受拥堵的影响, 而这一类人群在社会角色上存在一定特征。

一是受工作背景的影响,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 在各行业人员中, 公务员以及工商个体户及其他在政策态度上总体趋近于正面, 而服务人员以及技术人员在这方面相对偏负面看法。造成分化的原因多样, 在地缘优势上, 公务员与工商个体户及其他拥有更多的资源, 较能避免在城区内转移所面临的交通拥堵问题, 而工商业个体户在出行时段上与一般群体不一致, 较能避免早高峰拥堵问题。

除此之外, 分化还跟年龄有较大的相关性。限牌政策对年轻人的生活影响呈显著相关 (-0.42) , 由此延伸对政策的态度也是更加偏负面性, 又很大一程度上是由于还未拥有汽车, 原因并非由收入不均所造成, 年龄与收入相关程度不高, 所以很大程度上由于政策所造成的汽车拥有壁垒。

那么, 如何根据影响程度划分不同的社会群体呢?对于在城市资源拥有情况的不同上分类, 有研究将群体分为弱势群体, 强势集团, 中产阶层三个部分。弱势群体有着极为复杂的社会背景, 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年龄较低, 未拥有汽车, 外来户籍, 以及居住在郊区的这几类群体相对偏向弱势群体地位, 这几类群体并非相互独立分割, 不过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 在交通竞争上的竞争力不足。现行交通限牌政策推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压力, 但一定是以这一类社会群体的牺牲为代价的, 从社会总效益的角度上来说, 政策的推行未必能带来积极的一面。而强势集团在资金, 资源, 权力, 社会关系上处于优势, 本地居民, 高收入的工商业个体户, 公务员群体都属于强势集团, 由于早期资源的易得性, 在类似交通这类公共商品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垄断地位, 限牌政策抬高了拥车进入壁垒, 一定程度上向强势集团倾斜, 加重了与弱势群体的分化程度。而中产阶级介于两者之间的缓冲层, 其群体规模决定了社会稳定性, 在相应交通资源分配上, 成为中产阶级的条件较难定义, 对交通资源的占有且介于弱势群体及强势集团之间。目前, 中产阶级数量仍未达到理想规模, 这也是造成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

4 结论

公共资源配置不公是当今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 它影响了教育, 医疗, 道路交通等各方面公共领域中。影响交通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来自住房资源, 住房决定了市民日常出行的交通需求, 居住在离市区较远的市民更依赖交通, 需求也更加刚性化。随着房价不断攀升, 促使更多经济能力有限的市民向远郊发展, 同时却与其他市民竞争公共交通资源, 形成恶性循环。而限制车辆牌照的发放, 作为政府调控交通的初衷, 变相提高公共交通资源进入壁垒, 加重资源配置不公。

另一方面, 社会群体存在差异, 在公共交通志愿配置中, 既得利益集团属于强势群体, 拥有地缘、经济, 权力等各项资源优势, 在公共交通资源的竞争中占有强有力的垄断地位, 房价不断提升, 竞拍难度的不断加大, 优势就越向既得利益集团倾斜。而低年龄, 外来户籍, 峰中心城区居民作为弱势群体, 在竞争交通资源时处于弱势地位, 从社会公平性角度来说, 政策有损弱势群体利益, 故在调查中出现政策态度分化严重, 两极化发展。

4.1 分散中心城区不必要的公共资源, 向非中心城区扩散, 降低城区间刚性交通需求

许多公共基础设施不必围绕中心城区发展, 想分中心冲去扩散, 可减少郊区刚性交通需求。通过政策引导, 发展郊区自给自足的能力, 将部分医院、学校、公园、娱乐场所, 办公地点向郊区移动, 降低级差地租对交通拥堵的影响。

4.2 对应弱势群体增加倾斜性政策

在处理交通拥堵问题时, 应当同时兼顾社会公平性问题。弱势群体为社会发展承担了代价, 他们的权利不应该受到二次侵害, 在制定相应政策时, 政府应出台相应配套的倾斜性政策, 可考虑对低年龄段, 有贡献, 居住地较偏远却有极大交通需求的市民提供特殊照顾, 避免弱势群体在交通资源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保障弱势群体在交通上的基本需求。

4.3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增强与私家车在效用上的竞争力

公共交通作为出行的一大方式之一, 很大程度上不及私家车灵活高效, 提升公共交通效用竞争力。事实上, 在国外, 如纽约, 新加坡, 在公共交通上建设力度极大.纽约在此方面有较大的前瞻性, 公共交通网络覆盖了城市大部分, 既便利又经济。新加坡实行公交现行制度, 把握住时效性, 同时加收高昂的拥车费用。给新加坡居民带来极大地方便。结合来看, 国外城市治理交通主要由完善的公共交通, 以及收费政策调节道路情况, 比起竞拍政策, 这些手段更加多元化, 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供需问题。

摘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机动车数量的激增给城市交通、环境等带来一系列的恶性影响, 为了深入理解城市交通现状, 提出相关建议, 对深圳、上海等地进行了相关人员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从而获取一手资料, 并对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最终得出以下三点结论: (1) 分散中心城区不必要的公共资源, 向非中心城区扩散, 降低城区间刚性交通需求; (2) 对应弱势群体增加倾斜性政策; (3)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增强与私家车在效用上的竞争力。

关键词:交通,刚性需求,上海

参考文献

[1]中国商贸——师全宇.公共政策分析经济学范式的局限性[J].中国商贸, 2013, (36) :155-156.

[2]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王辰光, 吕廷杰, 陈霞.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私车牌照分配政策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16 (3) :83-88.

[3]产业与科技论坛——刘德吉.上海车牌拍卖的政策效应分析——基于公共政策视角[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 (01) :130-133.

[4]市场与人口分析——王桂新, 张得志.上海外来人口生存状态与社会融合研究[J].市场与人口分析, 2006, (05) :1-12.

篇4:长者需求调查问卷+访谈

关键词:相异构想;教学策略;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097-01

本次问卷八年学生答案错误率在31.7%。九年级由于是学完后调查,错误率在百分之11.2%。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与访谈,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对错误思维的顽固,教师对“相异构想”的“顽固性”认识不足。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能有效促使学生发生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

学生为什么会存在“相异构想”而“相异构想”又有什么特点?通过对学生生活经验和成长过程的了解、分析,我们认为形成初中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相异构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某些生活感受导致错误的理解。如在“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学生在学习之前总认为作用力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当推动物体的力停止作用,原来运动的物体就静止下来;对落体运动,认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对于钢笔吸墨水现象,认为是钢笔的胶皮管具有“吸力”;冬天放在室外的金属块的温度比同样条件下的木块的温度要低,等等。与此同时,学生把这种看法视为“常识”,认为这已是千真万确的了。

2、在某些教学情境中,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理解发生偏差。这主要表现在学生对于某些科学概念缺乏感知经验,他们会想当然地去理解,如在学了分子运动理论后,他们会认为物体受热膨胀是因为分子和原子可以膨胀;

3、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不愿接受正确的概念。

4、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正确的观点和概念难以建立。

从上述分析可以知道,初中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他们的头脑中并非一片空白,而往往存在着一定的“相异构想”。正是这些“相异构想”在物理课程的学习中起着十分消极的影响,它们错误地阻碍着正确知识的接受,也错误地“同化”着一些新知识和新材料。

那么促进“相异构想”转变有什么教学策略呢?建构主义十分重视促进学生观念的转变。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许多教师总是会忽视学生头脑中的“相异构想”,他们习惯于传统地传授知识,即使知道学生头脑中存在着各种非科学的认识,但总是想当然地以为只要把正确的概念传授给学生,学生错误的东西就自然会无立足之地。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对“相异构想”的“顽固性”认识不足。如初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相异构想”,这种顽固的“相异构想”持续阻碍着科学概念的建立。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能有效促使学生发生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为了实现“相异构想”向“科学概念”的转变,笔者从教学实践中探索、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1、巧妙设置教学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

2、借助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认知顺应。

3、引用实验观察操作,增加学生感性经验。

学生的感性经验对于转变他们头脑中顽固的“相异构想”,重新构建新知识是十分重要的。许多“相异构想”的形成,正是由于学生缺乏正确的、科学的感性经验。因此,建构主义十分重视旧经验在构建新知识过程中的作用。如果教师只是机械地按知识的逻辑进行教学,不能通过有效的教学途径增加学生的感性经验,那么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往往是肤浅的,而对于“相异构想”的抛弃也是不可能彻底的。于是,在他们的知识结构中,往往会形成“既有一知半解的新知识,又有挥之不去的旧概念”这样一种模糊混乱的认知结构。因此,笔者认为,增加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机会,通过实验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是转变“相异构想”的又一有效策略。

如在教学“物体浮沉条件”时,教师针对学生可能产生的“相异构想”,可先这样设问:两个不同的物体浸没在水中,当撤去外力后,哪个下沉?哪个上浮?学生讨论后或认为“重者下沉,轻者上浮”,或认为“受浮力大者上浮,受浮力小者下沉”。

接着,教师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来否定自己的“相异构想”:针对同学们的第一种认识,让他们将一大木块和一小铁钉(木块的重力大于铁钉的重力)浸没于水中,放开手后,观察到的现象是“重者上浮,轻者下沉”;而针对同学们的第二种认识,让他们将一大石块和一小木块(石块的体积大于木块的体积)浸没于水中,放开手后,观察到的现象是“受浮力大者下沉,受浮力小者上浮”。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分析、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出物体浮沉的条件,并再将它应用于具体实例中。

通过这样连贯的、系列的实验操作,学生从中获得了大量的感性经验,从而促使他们以大量的事实依据转变头脑中固有的“相异构想”,构建起科学的新知识体系。

篇5:长者需求调查问卷+访谈

雇员问卷调查表

重要提示:

1、为了确保验厂顺利通过,请各部门主管在验厂前安排专人对部门全体员工(包括不在验厂名单内的人员)

进行问答培训,培训后必须抽查全部通过方可,保证所有员工都记熟本问卷内全部内容;

2、此问卷严禁丢失/保留/复印及外传,5月3日15:00前由部门统一收集交回人事部,谢谢合作!

„„„„„„„„„„„„„„„„„„„„„„„„„„„„„„„„„„„„„„„„„„„„„„„„„„„„„„„„„

一、员工回答问题的三大重要原则:

1、先弄清楚对方问题内容及用意再答,问什么就简单回答什么,跟问题或自己无关的话不可多说,如果对问题不清楚或不知如何回答时,宁愿回答“不记得”或“不清楚”也不要乱答;

2、回答时语气要坚定,不用害怕,其他人不可帮答(如果在场人发觉被问人答错时,要及时帮忙纠正);

3、要经得起查厂员用不同问话方式反复追问(特别注意:验厂人员惯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套问计件及工资问题,不管对方用什么方法问,只要对方问的话题凡是和计件有关的都可以灵活否定)。

二、员工回答问题一定要全部熟记且应答如流的两大方面内容:

第一方面:工作时间及休假时间:

1、上班时间:一/二楼 :7:50-11:50;13:20-17:20;

加班: 18:20-20:20(2小时)

三/四楼 :8:00-12:00; 13:30-17:30;

加班:18:30-20:30(2小时)

保 安 部: 早8:00-16:00;中16:00-24:00;晚24:00-8:002、每月正常上班时间为:365天/年-104天/年(双休日)-11天/年(法定假日)÷12月=20.83天/月

3、每月标准工作时间为:365天/年-104天/年(双休日)÷12月=21.75天/月

4、加班时间:星期一至五一般加班2小时/天(其中白天0.5小时,晚上1.5小时)

逢星期六要加班(如果当月有五个星期六,最后一个星期六会休息), 星期六晚一般不加班, 每星期加班不超过20小时;

5、休假时间:逢星期天全厂休息;

逢法定假日全厂放假;

逢春节放全厂放年假;

6、法定假日:国庆/春节各3天,元旦/劳动节/中秋/清明/端午各1天,共11天;

7、年假:满1年未满10年的有年假5天;满10年未满20年10天;满20年以上15天;

8、其 它 假:婚假5天;丧假7天;产假90天(其中产前15天);

第二方面:工资/奖金/福利:

1、全部员工工资都是计时的,公司没有计件工资的员工,所有员工上班都不用记件数--(切记)

2、工资计算公式: 底薪+岗位津贴+加班费+勤工奖+年资+奖金津贴-代扣项目(此公式必须熟记,共七项)。

3、公式各项目计法: 底薪= 1150元/21.75天*当月正常班出勤天数(不足21.75天按21.75天算);岗位津贴= 岗位津贴金额/21.75天*当月正常班出勤天数(不足21.75天按21.75天算);加 班 费= 1150元/21.75天/8小时*当月加班工时数*倍数(平时加班1.5倍,周六2倍);勤 工 奖: 当月正常班全勤者才有,30元/月.年资: 入职满1年20元,满2年40元,依此类推;

奖金津贴: 指优秀员工奖/全勤奖/年资(注意:没有绩效奖/超产奖及其它奖金).代扣项目: 指社会保险费扣款(注意:没有伙食/住宿/工衣等其它扣款).4、加班费标准:周一至周五加班费: 1150元/21.75天/8小时*1.5倍=9.91元/小时;

周 六 加 班 费:1150元/21.75天/8小时*2倍= 13.22元/小时

法定假日加班费:1150元/21.75天/8小时*3倍= 19.83元/小时

5、福利:所有员工包吃包住(注意:不吃住者不补贴食宿费)。

6、法定假/年假/婚假/丧假/产假此五类假期都是有薪假(即:按底薪计工资).三、员工访谈36问--六大部分(必须全部熟记):

第一部分:工作

1、请问你们公司车位的工价高还是台面(胶水/油边/五金)的工价高?车内袋工价高还是车面线工价高?答:我们全厂员工都是计时工资,做货是没有工价的.2、如果你这个月做的货特别多,你的工资是不是会高些(或你的奖金是不是会多些)?

答:我们是计时工资的,工资按上班时间计,跟货做多少没的什么关系,货做再多都是没有奖金的.3、请问你昨天做的货件数多还是今天做货的件数多(或今个月做的货件数多还是上个月做的货件数多)? 答:做了多少货我也不清楚,我们是计时的,做货不用计件数.4、如果你没有货做,管理人员会不会调你做其它工种的工作?

答:我们没有试过没货做的情况,货少时我们不加班, 不会调岗做本工种外的其它工作。

第二部分:入职

5、你是什么时候进厂的?答:X年X月X日(注意:按验厂入职花名册的入厂时间回答)

6、最小要满多少岁才能在这里工作?答:满16周岁以上。

7、你有没有试用期?如有,试用期为多久?答:新员工有1个月试用期,老员工没有。

8、你和公司有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答:有,有没有合同副本?你的合同在哪里?答:有;在宿舍。合同签订年限是几年? 答:1-3年(到2011年12月31日止),满10年以上的签无固定期合同

9、入职你有过体检吗?答:有。进厂时必须体检。

10、公司是否有为员工购买保险?答:有。

11、入职时你是否要交IC卡、工衣、工具的押金或费用?答:不用,公司免费提供。

第三部分:制度及人权

12、工厂有没有厂纪厂规(举例说明)?答:有厂规。如违犯厂规会遭到罚款吗?答:不会。

13、违反厂规公司会如何处理?答:教育为主,另有口头警告、书面警告,严重的会被辞退。

14、你在公司食饭、住宿要不要扣钱的?答:不用,公司包吃住.15、工时是如何记录的(或你们上班是如何打卡的)?答:打电子卡。

16、你是否试过上班打不到卡的情况?答:没有;工作时间与你打卡的时间是否相同?答:相同

17、加班是任意还是强制的?答:任意的,自愿加班;

拒绝加班会有什么后果?答:没有什么后果,不用受到任何处罚。

18、工厂有工会吗?答:有,工会主席是曾奇袭。工会代表是公司指定的吗?答:是员工选举的。

19、离开厂时你会不会被人搜身或搜查物品?答:不会被搜查。

20、主管是否对你们大声呼喝或使用武力?答:不会。

21、如遇问题或有意见,你可以告诉谁?答:主管/经理/厂长或把意见投入意见箱。

第四部分:工资

22、你每隔多久领一次工资?答:一个月什么时间领工资?答:每月月底领上月工资

23、工资发放是现金还是银行转帐?答:发现金。领工资要签名吗?答:要签工资表

发工资时公司有没有给你工资条?答:有工资条

24、你最近什么时候领了工资?答:4月28日领3月份工资(注意:4月份后入职的员工没领过工资)。

你的工資是多少?答:XXX元(注意:按工资条内金额回答, 2011年2月份工资计法必须清楚,2月有年假13天); 工资内是否包括全部工作时间工资?答:是的。

公司每月会在你工资内扣多少钱? 答:除保险费外不扣任何费用,公司包吃包住。

第五部分:安全及教育

25、你有没有接受过逃生消防演习训练?如有,多长时间一次? 答:有,半年一次。

26、你是否懂得如何使用灭火器吗? 答:拉下保险栓,压下手把,手持喷头对着火的根部喷。

27、公司有没有发生过重大的工伤事故? 答:没有。

28、公司有没有对员工进行培训? 答:有,主要是质量要求、生产技术、安全、消防方面进行培训。

29、你们公司有其他客户验过厂吗? 答:有客户来验过。

30、你们公司验厂,公司会不会提前教你们如何应付验厂人员提问? 答:不会。

31、你听说过《BSCI行为守则》吗? 答:上班入口处有张贴,行政部在4月26日员工大会上也解释过。第六部分:请假及辞工

32、你最近什么时候请过假?病假的工资是如何计算的?答:不记得什么时候请过假,病假是发底薪工资的.33、今年春节及劳动节你们放了几天假? 答:春节放13天假(2月1-13日);

34、你是否可以自由离厂或随时和公司终止劳动合同?答:可以。

35、员工辞职有什么手续? 答:提前一个月上交辞工书。到期即可办理手续结清所有工资(包括急辞工人员,但没有急辞工情况)。

篇6:长者需求调查问卷+访谈

应急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是传授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基础知识与一般技能的基本途径,是灌输和影响公众应急意识与思想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和提高公众应急准备素质与能力的重要手段[1]。近年来,国家和政府非常重视公众应急能力与素质的提高,在应急管理的多方面开展了实践与研究,也开展了一定的突发事件的宣传和教育, 积累起了较为丰富、有一定应用价值的经验[2]。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应急宣传教育不够,宣传教育和培训体系不完善,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并没有制度化[3],宣传教育形式单一。

为了掌握目前公众应急知识宣传与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切实了解公众对应急知识宣传与教育的认识,分析公众对应急知识类型的需求,以及期望获取应急知识的方式与渠道,对在全国进行了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提出有针对性地对公众进行应急知识的宣传与教育,以切实提高公众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基本技能,有效增强公众的应急危机意识,提高应对危机的心理素质、培养处理危机的能力。

1 公众应急知识宣传与教育需求调查基本情况

1.1 问卷调查方式和样本量

对在全国七个大区(华东、华南、华中、华北、东北、西北与西南),31个省份,采用入户访问和网络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的收集工作。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人口分布情况确定调查样本,根据抽样误差控制技术和抽样方法测算,在全国实际完成调查共完成有效样本5065个[2]。实际样本情况见表1。

1.2 问卷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1.2.1 性别情况

本次问卷调研受访者中女性比例为48.9%,男性占51.1%,男性被访者比例略高于女性。见图1。

1.2.2 年龄结构

本次调研中,20-29岁、30-39岁、40-49岁受访者比例相对较高,分别占总体的27.9%、26.0%和21.8%;50-59岁受访者占总体的14.5%;15-19岁和60-69岁受访者比例相对较少,分别占总体的4.8%和4.9%,见图2。

1.2.3 城乡结构

本次调研受访者中,69.2%居住在城区,16.3%居住在城乡结合部,13.5%居住在农村,见图3。主要是考虑重大灾害发生时,城市人口密集众多,灾害影响大和后果较为严重等情况。

2 公众对应急知识宣传与教育需求调查结果

2.1 公众对学习应急知识重要性的看法

在调查中显示,有88.2%的公众已经意识到学习应急自救、预防灾害相关知识,提高应急自救能力的重要性。其中45.8%的人认为非常重要,42.4%的人认为比较重要。说明随着近些年各类灾害的不断发生,学习应急自救、预防灾害、提高应急自救能力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公众的普遍认可,见图4。

2.2 公众需求的应急自救知识类型

调查结果还显示,公众中有74.0%的对于地震相关的应急自救知识关注度最高。这应该与近几年地震灾害频繁发生的实际情况有关。其次,由于火灾、交通安全/交通事故与公众日常工作生活联系较为密切,希望学习火灾预防及逃生、交通安全/交通事故相关应急自救知识的公众比例也相对较高,分别占到64.8%和64.6%。事实上这些灾害类型也是与人民生活中息息相关的内容。

此外,分别有60.3%、58.7%、58.4%、58.0%、54.4%、46.3%、38.8%的公众希望学习关于防止暴力侵害和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依次还有关于突发性疾病、洪涝灾害、食品安全、危险化学品、电器安全、旅行等户外活动的安全防护方面应急自救知识。见图5。

2.3 公众期望获取应急自救知识的方式

通过对于应急知识的需求分析,进一步了解公众倾向于通过何种方式能够获得这些知识。调查结果表明公众更愿意通过“宣传手册、宣传册”、“电视上播放宣传片”和“在报刊、杂志上刊登相关知识”的方式获取应急自救方面的相关知识,分别有61.0%、57.8%和54.1%的公众希望通过这些方式获取应急自救方面的知识。这也表明媒体在公众应急知识的传播中也以起到的重要作用。政府有关部门在宣传上也应适当参考,为民众提供更适宜的方式。见图6。

2.4 公众获取应急自救知识渠道与途径

本次调研发现,目前公众获取灾害预防、自救相关知识的渠道主要有电视、电台(34.4%),网络(29.7%),知识讲座与宣传(16.9%),这与上面提到希望获取的方式还有一些差别,也是今后在制定政策和进行有效地宣传方面进行改进和加强的空间。按照国外的成功经验表明,学校教育占到很大的比重,有些在课程中明确设置这些相关内容并作为毕业时需要考核的内容,这对于我国今后的素质教育也可提供参考。具体见图7。

2.5 公众对应急知识宣传与教育的建议

在调查上述内容之后,了解对于政府和有关行政部门在应急宣传方面有何要求和建议,结果显示公众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多种方式并举:加大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69.6%);对于学校教育的关注度较高,如将相关课程纳入学校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的应急意识与应急处理能力等(68.6%);加大相关知识的宣传范围(66.2%);鼓励和组织企业、学校等集体单位集体参加相关方面的培训、演习活动(59.2%)。见图8。

3 结论

(1)电视、电台、网络等主流媒体的知识讲座与宣传已经成为公众获取灾害预防、自救相关知识的重要渠道。充分利用和拓展应急知识宣传,并扩大宣传覆盖范围,节目多样性、知识性,并对于重大事件的讨论和案例的分析也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

(2)建立有针对性的常态化、社会化应急教育体系。应急知识宣传和教育一定要有针对性。针对青少年,建立不同层次的应急教育[5]。应将应急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加强基础教育,重点强调风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的提高。对于大学以上层次应在提高风险意识的基础上强调应急响应中的各种能力学习。帮助和引导青少年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了解和掌握保障安全的方法技能。针对公众层面,加强社区应急文化建设,组织对于应急知识的学习,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各类人员的培训演练,提高公众应对各类常见危机类型的技能。企业和和社会团体应将应急文化教育和演练作为常态化的管理内容。

(3)政府和各级组织应将应急知识和文化的教育列入到应急管理工作中,有计划、有步骤的提供给公众应急知识多样化宣传与教育,宣传应急知识,增强吸引力,扩大宣传效果;积极开展应急演习活动,增加公众的实战经验,使得在各种灾害来临时能从容面对,减少灾害带来的影响。

摘要:公众是突发事件应急的一个重要的责任主体,公众应急准备素质与能力的水平高低关系到突发事件应急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应急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公众应急准备能力的重要手段。为了有针对性地对公众进行应急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在全国大范围的入户和网络调查,具体了解了公众对应急知识宣传与教育的态度与认识,公众对应急知识需求的具体类型,以及对加强我国公众应急知识宣传与教育的建议等。根据问卷调查了解到的公众需求现状和不足,有针对性的提出要充分利用主流媒体扩大应急知识宣传方式和覆盖范围,建立有针对性的常态化、社会化应急教育体系,将应急知识和文化的教育列入到政府和各级组织应急管理工作中,可为今后制定应急知识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应急知识,宣传与教育,问卷调查

参考文献

[1]陈立梅.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对策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17-23CHEN Li-mei.A strategical research on propagation andeducation of emergency public affair management[J].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an 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Journal of Nan jing University of Postsand Telecommunications(Social Science),2007,9(2):17-23

[2]邢娟娟.应急准备文化现状调研与分析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8(6):79-85XING Juan-juan.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emergencypreparedness culture[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Technology,2012,8(6):79-85

[3]姚迪.当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宣传教育的思考中国应急救援[J].灾害学,2009,24(2):134-137YAO Di.Some thinking about the current propaganda andeducation of emergency management[J].Journal ofCatastrophology,2009,24(2):134-137

[4]邢娟娟.应急准备文化的推进与实践[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9):115-120XING Juan-juan.Promoting emergency preparedness cul-ture and practice[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7(9):115-120

篇7:农民学习需求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2008年9月,教育部职成教司组织人员到江苏、湖南、广西等地对农村成人继续教育状况进行调研,职成教司农村处处长陈建华同志任调研组组长。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调研组提出:启动“国家农村成人继续教育改革试验县”项目,探索“以县(市)为单位,以培养各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用人才、培育新型农民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探索建立推动农村成人教育大力发展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投入机制;健全完善面向农村劳动者继续教育培训网络。通过试验,不断总结完善经验,逐步在全国推广”。我省成人教育教学研究室的戴胜利同志参加了这次调研,并执笔完成了《农民学习需求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当前,我省一些地方在争创“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现将这次调查问卷结果刊出,以供参考。

按照教育部职业与成人教育司的安排,“农村成人继续教育情况调研组”于2008年9月1日~11日对江苏、湖南、广西等地农村成人教育状况进行了调研。调研期间,除召开座谈会听取当地情况介绍外,调研组在江苏的江都市、扬州市江宁区,湖南的望城县、娄底市娄星区,广西的灵山县、防城港市防城区等6个县(市、区)组织了“农民学习需求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涉及这6个县(市、区)的10个乡镇、113个村,发出问卷351 份,收回有效问卷348份。在当地教育部门的认真组织下,参加调查的农民积极配合,问卷调查顺利完成。现将农民学习需求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分析如下:

一、参加调查的农民基本情况

这次参加问卷调查的农民共有348人(江苏117人、湖南103人、广西128人),其中男264人、女84人;汉族339人、少数民族9人。

第一,农村劳动力中大多数为中、老年人。西部地区青年农民多数外出就业,而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青年农民在本地就业的较多。从年龄分布看,被调查的348人中40岁以上有215人,占61.8%,40岁以下133人,占38.2%。调查统计显示,农村劳动力中大多数为中、老年人,这种状况在西部地区比较突出。广西参加调查的128位农民中,40岁以上有107人,占83.6%;紧邻长沙市的湖南望城县,参加调查的农民40岁以下的占90%。反映了西部地区青年农民多数外出就业,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青年农民在本地就业的较多。(见表1)

表1:年龄分布表

第二,农村劳动力具备接受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文化基础。调查结果显示,94.8%的参加调查农民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具备接受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文化基础。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东、西部地区农民受教育程度有明显差别。江苏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55.6%,广西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40.6%,相差15个百分点。广西参加调查农民中没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江苏参加调查农民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9人。(见表2)

表2:文化程度表

第三,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东、西部地区农民从事的职业有明显差异。从职业分布看,参加调查农民中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占多数。从事种植业的147人,从事养殖业的58人,分别占参加调查农民总数的42.2%、16.7%。西部地区,农民从事第一产业的比重较大。广西参加调查的128位农民中,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102人,占79.7%。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农民从事二、三产业的人数较多。湖南省望城县50名参加调查农民中从事二、三产业的有23人,占46%;江苏省江宁区54名参加调查农民中只有12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从事二、三产业的41人,比重高达75.9%。(见表3)

表3:职业分布表

第四,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农民收入差别较大。在348名参加调查农民中,2007年家庭人均纯收入3001~5000元的113人,占32.5%;5001元~8000元 的34人,8001元~10000元的60人,10 000以上的64人。从调查统计结果看,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农民收入差别较大。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江苏有8人,占当地参加调查农民总数的6.8%;广西有54人,占42.2%。收入在8001元以上的,江苏有89人,占当地参加调查农民总数的76.1%;湖南有32人,占31.1%;广西有2人,仅占1.6%。(见表4)

表4:2007年家庭人均纯收入表

第五,农民受教育程度与家庭收入呈正相关,即受教育程度高的农民收入相对较高。调查统计显示,初中文化程度收入在万元以上的占10.7%,高中文化程度收入在万元以上的占23%,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收入在万元以上的占52.2%。(见表5)

表5:文化程度与收入关系表

二、近三年参加继续教育或相关技能培训情况

第一,解决生产中的需要,尽快提高收入,是农民参加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的主要动力。近3年,有337人参加过继续教育或相关技能培训,占参加调查农民总数的96.8%。他们参加培训的主要原因是“生产、生活需要”和“自己感兴趣”,分别有247人和58人 。接受培训较多的内容是实用技术、 法律常识、经营管理知识、文化知识。参加过这些培训的分别有301人、182人、116人、109人。调查统计显示,接受调查的地区,开展农民教育的内容符合农民的需求,实用技术、经营管理知识培训解决了农民的生产需要,法律常识培训、文化知识教育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法治意识,为农村的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第二,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是农民教育的主阵地,到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学习是农民受教育的主要形式。调查统计显示,选择到农民文化技术学校集中学习的有236人,有59名被调查农民选择“阅读报纸或其他材料”的学习形式,选择其他学习形式的农民较少。

第三,结合当地实际编写的教材易于被农民接受。特别是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业的地区,农民更喜欢当地编写的乡土教材。在选择使用的教材方面,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农民有差异,江苏农民选择省市统编教材的占多数,有78人;湖南、广西农民选择乡土教材的分别有52人、60人,都多于选择省市统编教材的人数。(见表6)

表6:使用教材情况表

三、农民参加继续教育或相关技能培训存在的困难

“生产忙没有时间”和“家务负担重”是影响农民参加培训的主要困难。选择“生产忙没有时间”的有234人,选择“家务负担重”的有63人 ,分别占被调查农民总数的67.2%和18.1% 。调查统计结果,对改进农民教育的组织方式和教学形式,使农民教育更加符合农民的实际提供了依据。

四、今后农民参加学习的需求

农民参加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的需求是强烈的。今后一段时期,农民仍以提高生产技能、增加收入为首要学习需求。打算继续参加学习的农民有335人,占参加调查农民总数的96.3% ,表明农民参加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的需求强烈。调查统计显示,今后农民想学习的内容依次是:生产实用技术(265人)、法律常识(153人) 、文化知识(127人)、经营管理知识(126人) 、家庭生活知识(74人)、卫生保健知识(42人) 、人口环境知识(35人)、 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有关知识(28人) 、其他(18人)。

总的来看, 农民学习仍以提高生产技能(包括经营管理知识),增加收入为首要需求;学习法律常识 、文化知识,增强法治意识和提高文化素质为第二需求;学习家庭生活知识、卫生保健知识,改善生活质量是第三需求;第四是关注环境和公共事务,学习人口环境知识、 社会公共事务和其他知识。 但东部与西部地区农民学习需求有一定差异,想学习卫生保健知识的农民,江苏有15人,占当地参加调查农民的12.8%;广西有8人,占6.3%。东部地区农民对经营管理知识和公共事务知识的需求增加明显,江苏想学习经营管理知识的由20人增加到31人,想学习公共事务知识的由6人增加到15人(前3年参加培训人数与今后想学习这些内容的人数对比),表明经济发达地区农民收入增长方式开始向效益型转变,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度在提高。

五、农民对今后开展继续教育或相关技能培训的希望和建议

参加问卷调查的农民对今后开展继续教育和相关技能培训提出了不少希望和建议,体现在希望政府进一步重视农民教育,农民教育的形式、内容更加符合农村的实际等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希望政府进一步重视农民教育工作,对农民教育加大投资力度,大力开展农民教育,使农民得到更多知识、学到更多技能,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一是加大对农村成人学校资金投入,改善农村成人学校的办学条件,使农民培训设施跟上时代发展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农民教育教师培训,不断提高农民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农民教育的重视和支持,有计划地组织有关单位对口支援基层农民培训。三是加大现代教育手段在农民教育中的应用,在每个村委设电脑室,把培训延伸到村级,方便农民学习,确保更多的农民受到培训。四是政府提供项目和资金,以项目带动技能培训,对培训合格的农民提供扶助资金或发放小额贷款,扶上马送一程。五是增加农民培训经费,多提供免费培训项目。农民居住分散的地区,组织集中培训要给农民提供午餐。

第二,农民培训形式要多样化,提高教学质量,使农民教育更加符合实际。一是培训要讲质量、重效益。培训要与实践相结合,要根据农时季节组织培训并进行跟踪服务,让农民学习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二是培训要请好教师主讲,教师讲课要通俗易懂。三是集中培训和上门辅导相结合。培训时间要合理安排,在不忙时集中培训,农忙时组织教师、专家上门传授有关技术知识。四是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等方式宣传科技知识,网络上多发致富经验,更多地通过网络和手机方式提供技术信息。五是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农民外出参观学习。

第三,培训内容要紧贴农民需求,增强针对性,改善培训效果。一是培训内容要实用,要与工作紧密相关。培训要有计划,结合实际多开展生产技能培训。大力开展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尤其是特种养殖、种植技术培训。二是开展市场经营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经营管理水平。三是多办政策、法律、法规培训班,普遍提高农民的法治意识。四是开展继续学历教育,开展英语、普通话和健身知识等文化知识培训,送文化下乡。五是开展资格证书培训。根据企业需求,结合生产实际组织相关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如电工、钳工、会计资格证书培训,在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农民需求较大。六是开展社会公共事务知识培训,提高村、组干部的管理水平。七是开展人口环境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第四,及时为农民提供合适的培训教材。农民在培训教材的需求上体现在“多”“好”“免”三个方面。“多”就是希望上级多发有关农村实用技术教材和学习资料;“好”就是希望上级提供的教材符合当地实际;“免”就是希望免费给农民发培训教材。这就要求政府加大对农民教育教材的资金投入,有关部门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不断开发结合当地实际的培训教材,包括开发音象教材、网络教材,满足农民的学习需求。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农村劳动力具备接受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文化基础。农民参加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的需求是强烈的,今后一段时期,农民仍以提高生产技能、增加收入为首要学习需求。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是农民教育的主阵地,到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学习是农民受教育的主要形式。“生产忙没有时间”和“家务负担重”是影响农民参加培训的主要困难,农民培训形式要多样化,紧贴农民需求,增强针对性,提高教学质量,使农民教育更加符合实际。政府要进一步重视农民教育工作,对农民教育加大投资力度,大力开展农民教育。

(说明:调研组组长为陈建华,成员有陈亚伟、戴胜利。陈建华同志现任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社长,陈亚伟同志现任教育部职成教司农村处副处长)

篇8:长者需求调查问卷+访谈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目的抽样的方式, 从长沙心翼会所及湘雅二医院精神科门诊征募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及家属作为焦点小组访谈成员。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的概念界定采用余潇[9]的观点:患者符合CCMD-3诊断标准中分裂症缓解期的诊断标准, 曾确诊为精神分裂症, 经药物治疗后现在临床症状消失, 自知力和社会功能恢复至少2个月, 无明显精神衰退、躯体疾病、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依赖史的这一阶段。

小组访谈成员患者入选标准: (1) 长沙社区中与家人住在一起的18~60岁门诊病人; (2) 按CCMD-3标准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3) 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 (4) 愿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患者存在认知障碍或合并器质性精神疾病, 或者有酒精依赖或物质滥用。小组访谈成员家属入选标准: (1) 家中有按CCMD-3标准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患者; (2) 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照顾者, 并持续照顾3个月以上; (3) 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 (4) 愿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自己也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或患有其他精神疾病。焦点小组访谈的组别数目是以达到信息饱和为原则, 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家属和患者在表达意见时可能因对方在场而有所顾虑, 故本研究除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家属的混合组外, 还取家属和患者各单独一组, 共3组, 每组成员9~10人。每一个成员只允许参加一个访谈小组。

1.2访谈提纲

根据研究目的和访谈对象设计访谈提纲, 内容包括现在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未来的期望, 以引导访谈进行, 保证访谈的持续和切题。借鉴他人研究成果总结出精神分裂症的知识热点提供给小组成员, 以调查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意见和建议。并抽取一定的访谈对象进行预试验, 以完善和修改访谈提纲、访谈方法和组织工作。

1.3资料收集

访谈之前, 研究者需要向访谈参与者介绍本研究, 并填写知情同意书。每个小组访谈有两个主持人, 一个主持人负责引导讨论持续进行, 强调访谈的保密、自愿和无伤害原则以及访谈的基本规则, 然后依据访谈提纲中的问题组织访谈对象进行讨论。在访谈时尽量做到随和、谦虚, 鼓励所有人都发表看法[10], 控制访谈时间在1.0~1.5 h;另外一个主持人则协助访谈的顺利进行, 处理访谈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并全程对访谈进行录音记录以利访谈后研究人员对访谈记录进行分析。

1.4资料整理与分析

访谈结束后将录音记录逐字逐句记录, 反复核对后打印出来, 将与本课题相关的观点标注出来并写上关键词, 将并列的关键词与其他研究成员讨论后归纳于不同的主题词进行分析。

2结果

2.1小组访谈成员的人群特征

3组共29人。其中, 患者组10人 (8男2女) , 34~54岁, 高中以上;家属组10人 (3男7女) , 35~58岁, 小学以上;患者与家属组9人 (患者4女1男, 家属2男2女) , 28~75岁, 高中以上。

2.2对目前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的认识

目前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能够接受到的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比较少, 只有极少的患者接受过系统的健康教育课程, 课程是以讲座的形式或者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 患者认为这样的课程“很有趣”, 能帮助他们认识精神分裂症, 但同时也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 容易遗忘课程内容。大部分人是在看病或住院的时候接受医生对这个疾病的简单介绍, 重点在于患者的幻觉是假象、不存在的, 患者应认识到自己患病并应坚持治疗等内容。用这样方式得到精神分裂症信息有限, 患者和家属都认为当自己在生活中面对困惑时对自己的帮助不大。个别人表示是通过上网或者看书来获得精神分裂症方面的信息的。但所有的人都希望能够接受关于精神分裂症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课程。

2.3希望从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中获得的知识

2.3.1病因、诊断、症状和治疗

患者和家属对这些内容都很有兴趣, 但是担心这些内容太过深奥, 他们听不懂, 所以教育者在准备这方面内容的时候要考虑患者和家属的知识水平, 尽可能的简单明了。

2.3.2药物

药物是患者及家属关心的重点之一, 他们提出了“为什么我的孩子按时服药还会复发”、“抽烟对我用药有什么影响”“我吃药的副作用很大, 就不想吃, 不吃的话, 人又很萎靡, 怎么办”、“吃药会引起肥胖, 这个怎么解决”等等问题, 归纳起来就是药物的疗效、影响疗效的因素、副作用以及怎么处理副作用带来的问题。

2.3.3复发控制

患者和家属认为这个内容非常重要且难度很大, 难以掌握。精神分裂症复发率高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 也是家属最担心的事情, 正如家属所说“病情一复发就是天就塌下来了, 我们现在谈精神分裂就如谈虎色变, 就是说艾滋病第一, 它第二”, “复发之后病人很受折磨”, “我心里的苦楚已经没法说了”, 复发是患者家庭最大的负担。在家里如何护理病人、控制复发对家属来说是最重要的事情, 任何有利于帮助患者控制复发的措施他们表示都愿意去尝试。还有家属说“我每次都看着他吃药, 坚持了三年, 我工作都不要, 陪着他吃药, 他是八月份减的, 到最后只吃一粒维思通, 医生让减的药, 到了十月份就复发了”, 认为完全按医嘱服药就不应该出现复发, 表现出对复发特别的恐惧和不理解。

2.3.4日常生活活动

这个内容被认为比较简单, 容易掌握。但很多患者表示都有记忆力下降的问题, 这会干扰到日常生活活动的完成及药物的规律服用, 所以应提供一些增强记忆力的方法, 以帮助患者更好的管理自己的生活。

2.3.5人际交往

病人表示有孤独感, 渴望与人交往, 希望能够提供人际交往的技巧。有家属表示患者患病以后“受不得半点刺激, 说不得半句重话”, 希望课程能够提供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有效方法。

2.3.6婚姻咨询

精神分裂症及服药对女性月经周期、婚姻、生育、后代健康上面的影响被反复提出来了, 比如有女患者说“我有一个男朋友, 现在我们俩的感情非常好, 但是我还没有告诉他我患了这个疾病, 他是独生子, 以后肯定是想要生个孩子的, 我不知道到底要不要告诉他, 也不知道这个病到底对我以后生孩子有什么影响”, 有家属也说“我就想知道他以后能不能正常生活”。希望知道如何减少影响, 帮助患者过上正常的婚姻家庭生活。甚至有家属提出是不是能帮她患病的女儿也找一个精神分裂症男患者结婚。

2.3.7对“迷信”、偏方的看法

患者提出有人吃了三只猫头鹰治好了癫痫, 询问精神分裂症是否也有同样的偏方, 还有人说“在农村, 想尽各种各样的办法搞迷信, 最后不行, 又送到精神病院来了”。

2.3.8社会救助信息

患者和家属都表达了对社会救助信息的需求。有家属说“电视里报道, 换肾的、得癌症的、地震啊, 都有人救助, 为啥只有精神分裂症患者就没有人管”, 家属们还关心在他们过世之后, 患者以后怎么办, 会不会流浪街头。患者自己也关心, “我妈70多岁了哦, 她是我的监护人, 但是我妈死了以后我怎么办呢, 我的姊妹啊, 她们会管我么?”

2.4可能影响教育实施的因素

2.4.1歧视

因为担心受到歧视, 患者说“来听课, 最怕遇到熟人”, 患者和家属都认为课程应当在医院或者专门的精神疾病会所进行, 不能放在社区, 有患者说“不能到社区去, 社区总有人觉得你不正常……”。

2.4.2家属不理解

患者认为家属很有必要和患者一起接受精神科的健康教育课程, 正如一位患者所说:“……我认得一个病人, 前一段时间他妈妈得白血病死了, 他爸爸说他吃了药反而差一些, 就不准他吃药, 将他的药都扔了, 结果这一段时间, 又病又笑的……”, 家属与患者相处的时间长、联系紧密, 如果不能掌握精神分裂症相关的知识和恰当的沟通方式, 会对患者的健康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

2.4.3容易遗忘

因为患者和家属都反映“内容太多了, 听过就忘记了, 记得的话, 也只记得一点点”, 如果没有授课资料的话, 很容易将听过的课程忘记, 这样就达不到健康教育的目的。这一点还体现在接受过精神科健康教育的患者说不出以前课程的具体内容以及对自己的效果和影响。所以授课时需将授课资料复印发放给受教育者, 以加深印象。

2.4.4时间安排

时间尽量放在周末, 这样不至于影响某些人的工作。

2.5授课形式

大多数患者和家属希望教育者以讲授的形式进行授课, “希望有人上课, 面对面的交流会比较好, 顺便开导开导我们”, 表示这样不但可以获得精神分裂症方面的知识, 还可以随时提问;或者是小组讨论的方式;或者是制作健康教育的小册子, 将之发给患者及家属以便随时翻看;或者将课程挂到网上或制作成电视节目, 患者和家属可以从网上或电视里接受教育。总而言之, 认为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开展精神科的健康教育, 但是讲授课程的方式大家都能接受。

3讨论

3.1我国的精神科教育课程比较少

目前我国社区精神卫生保健的发展还在起步阶段, 能够提供给患者和家属的专门的健康教育课程也比较少, 人们对精神分裂症的认识非常粗浅, 即使是与精神分裂症密切相关的患者和家属也对精神分裂症所知有限, 这也是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而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还有一部分人由于相信迷信、偏方, 造成一部分患者的病情延误。我国迫切需要发展精神科健康教育的课程, 以督促患者及家属主动采取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减少复发, 提高生活质量。

3.2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的内容

患者和家属都希望尽可能全面的认识精神分裂症, 在家庭中能尽可能帮助患者面对和管理这个疾病, 以减少复发、提高生活质量, 涉及的内容有:精神分裂症的病因、症状、诊断、治疗;药物;预防复发;日常生活活动的管理;人际沟通的技巧;婚姻咨询;社会援助信息等。

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治疗手段, 其疗效的发挥决定着患者的康复程度, 应当详细讨论一些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食物对药物疗效的影响, 提醒患者及家属注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 以免影响药物的起效或副作用过大而自行停药, 造成复发。复发是患者出院回家后家属最担心的问题[11], 但控制复发内容很多, 涉及药物治疗、康复训练、营养、锻炼、应激事件的正确处理以及一旦复发的正确处理等综合内容, 而家属常常苦于没有相应的知识, 遇到困难时不知如何处理, 加之精神分裂症的治疗非常昂贵, 尤其是医院的治疗费用常常让很多普通家庭望而却步, 不到万不得已不愿将患者送往医院。家属们希望教育者能够提供精神分裂症自我管理的方法, 在药物治疗的前提下, 能够正确而系统的处理疾病和健康相关的问题, 尽可能的在家庭中帮助患者恢复和保持健康。

访谈中对女性生理功能影响以及婚姻咨询的关注体现了患者和家属希望能够和正常人一样生活的需求, 教育者在提供可以帮助满足这一需求的知识的同时, 应当强调疾病的特殊性, 尤其需要提供在婚姻生育方面最恰当的建议。

患者及家属对社会援助信息的渴求, 反应了一个无奈的事实, 就是我国社区能够提供的精神健康卫生服务比较少, 能够利用的资源也比较少。课程只能尽可能的提供这些有限的社会救助信息, 并且实时更新。

3.3错误观念

患者和家属的观念中存在一些错误观念, 比如“迷信”、偏方;或者在家庭中不敢批评患者, 一味迁就, 家属不知道怎样与患者正确的进行沟通交流;或者对药物疗效及副反应没有正确的认识, 一遇到副反应较重, 就自行停药;或者认为患者经常复发, 是因为“道理没讲清”, 所以趋向寻求心理治疗。这些错误观念会阻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 在设计教育内容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

3.4歧视

实施教育最大的不利因素就是歧视[12], 患者和家属都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或家人的病情, 如果在上课地点可能碰到熟人的话, 他们宁愿放弃这种接受健康教育的机会;或者因为担心被歧视, 不愿上课, 而希望教育者能将这些信息编辑成健康小册子发给他们。健康教育者应当严密保护患者的隐私, 在没有得到患者的允许之前, 不能将患者相关的信息泄露出去, 并提供一切可以帮助患者保护隐私的便利, 如将授课地点选在专门的医院或会所, 而不是在社区;时间选在休息时间, 不影响正常工作时间;授课信息的通知由会所或医院传达, 不要在社区公布等等。

3.5焦点小组访谈法

本研究应用的焦点小组访谈法, 对研究者的要求比较高, 访谈提纲的设计、访谈过程的引导与控制、访谈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这些方面的质量不容易进行控制。但其优势在于小组访谈能够深入研究对象中, 让他们之间相互交换意见并相互汲取力量, 提供丰富的、深度的描述, 深入挖掘出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家属对精神健康教育课程真正的需求和要求, 防止研究者先入为主的认为受教育者应该掌握什么, 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接受教育。

从本访谈可以看出, 小组访谈法非常适合在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中运用, 通过访谈可以深入了解患者及家属对健康教育形式、内容、方式的需求, 为下一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摘要:目的 调查长沙市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的需求。方法 采用焦点小组访谈法, 招募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和家属在半结构式访谈提纲的指导下进行3组小组访谈, 访谈资料进行记录、整理、分析和总结。结果 目前我国的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较少, 患者和家属希望能有机会接受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 通过开展以授课为主的健康教育形式, 尽可能掌握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知识, 以帮助患者管理疾病、减少复发、促进康复。结论 教育者应当针对患者和家属的需求, 在保护患者及家属隐私的同时, 设计内容丰富、能够真正解决其困惑和问题的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课程, 为长沙市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及家属提供教育服务。

关键词:小组访谈法,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需求

参考文献

[1]WILLIAM R MCFARLANE, LISA DIXON, ELLEN LUKENS, et al.Family Psychoeducation and Schizophrenia: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ournal of Marital and Family Therapy, 2003, 29 (2) :223-245.

[2]TATIANA L TAYLOR, HELEN KILLASPY, CHRISTINE WRIGHT, et al.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international published literature relating to quality of institutional care for people with longer term mental health problems[J].BMC Psychiatry, 2009.9:55, 1-30.

[3]CHEN CF, CHEN WL, XU HL, et al.Surveys of health knowledge needs of families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J].Chinese Health Education, 2005, 21 (5) :351-352.Chinese

[4]LIN Z, WANG WL, LU JN, et al.Survey analysis of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health education needs among families of schizophrenic patients[J].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2013, 25 (3) :91-92.Chinese

[5]MORGAN DL.Focus groups[J].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1996, 22:129-152.

[6]MARY A BLANCHARD, LINDA E ROSE, JAN TAYLOR, et al.Using a focus group to design a diabetes education program for an african american population[J].The Diabetes Educator, 1999, 25 (6) :917-924.

[7]BARBARA MOLINA KOOKER, JOANNE ITANO, HAE OKIMOTO.Using focus groups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a masters in nursing distance education program[J].Research Briefs, 2000, 39 (7) :329-332.

[8]KATHRYN EILENE LASCB, GAIL WILKS, LISA M MONTUORI, et al.Using Focus group methods to develop multicultural cancer pain education materials[J].Pain Management Nursing, 2000, 1 (4) :129-138.

[9]YU X.Intervention research of social function improved team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rehabilitation[D].Shanghai: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13.Chinese

[10]王英, 张孔来.专题小组访谈[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1997, 31 (5) :299-301.[10]WANG Y, ZHANG LK.Focus group interviews[J].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1997, 31 (5) :299-301.Chinese

[11]ZHANG SS, CHEN HUA, ZHANG ZQ, et al.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relapse factors of 108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02, 5 (3) :221-222.Chinese

篇9:长者需求调查问卷+访谈

【摘要】针对地方院校非英语专业已过四级的学生进行四级后翻译教学需求调查,旨在探讨该类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从通用英语教学过渡到实用英语教学的可能性及必要性。调查围绕学生已具备的翻译所需品质,翻译所需电脑操作知识,过去在翻译方面的经历及对翻译的有关认识,学习动机及对课程的期待四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地方院校部分学生对四级后翻译教学有极大兴趣和需求,且已具备学习主观条件。地方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有必要顺应地方市场,地方院校和地方学生的发展及需要,从各方面创造条件,由通用英语教学逐步过渡到实用英语教学。

【关键词】地方院校 非英语专业学生 四级后翻译教学 需求调查

【基金项目】肇庆学院2015年质量工程及教学改革项目部分成果(项目编号:zlgc201521)。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34-02

1.背景

翻译在大学英语的五大能力要求,听说读写译中处于末位,也是最高级的能力要求。蔡基刚于2010年指出“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一直面临费时低效的尴尬局面,饱受诟病,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英语教学一直在打基础的怪圈里转,没有提出一个明确的使用英语的目标。”而作为最高能力要求,以实践为主的翻译教学则长期处于被忽略,边缘化的尴尬地位。由于生源质量所限,长期以来,地方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一般在学生四级考试通过后即告结束,没有通过四级的学生,也只有头两年接触课堂式有组织的大学英语学习,有些专业会在第四年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其中便存在一段时间的英语空缺期。在距离范文芳“一条龙外语教学”观点提出的十五年之后,地方院校四级后大学英语教学开展单独的实用性翻译教学,使得大学英语教学从通用英语教学过渡到实用英语教学,然后再与专业英语教学衔接,这条保证四年大学英语不断线,缩短大学与职场差距的转型之路,是否适合今天的地方院校学生,这正是本论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2.调查对象,目的与方法

笔者所在的肇庆学院作为粤西地区的一所综合性地方院校,在探索转型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也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作为重点。从2014级新生开始实施分级教学,按入学时的高考英语成绩分为A级班,B级班和C级班。其中A级班在入学接受一年紧张而系统的大学英语学习后,即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统考,通过者参加后继拓展课程的学习,分为三个选修方向,分别是商务翻译,口语,测试,供学生自由选择。2015年6月,通过四级的A级班学生有593人,其中报名参加商务翻译班的达310人,占总报名人数的52%,已过半数,说明非英语专业学生对单独开设翻译课兴趣很大,且报名商务翻译班的学生来自各个学院,文理分布较均匀。

为了对A级班报名参加商务翻译课的学生进行摸底,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翻译教学,同时对地方院校进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实施方法等进行探讨,笔者在开课前对所教班级进行了一次相关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围绕四个方面共设置14个问题,均为多项选择。这四个方面分别为:学生已具备的翻译所需品质,旨在考察学生的翻译职业素养;学生已具备的翻译所需电脑操作知识,旨在考察学生计算机辅助翻译能力;学生过去在翻译方面的经历及对翻译的有关认识,旨在考察学生翻译认识,难点及应对方式;学生对课程的期待及自主学习积极性,旨在了解学生的选课目的和动机,以便教师有针对性地教学。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1份,回收81份,其中有效问卷70份,有效回收率为86%。有效问卷中,男生卷4人,女生卷66人。调查对象分别来自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计算机学院,政法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等五个不同学院。

3.调查结果与分析

3.1翻译职业素养

结果显示,这批A级班学生的自我认同,自我评价很高,基本满足合格译员应具备品质,能为后继翻译教学顺利开展提供主观能动性保障。

3.2 计算机辅助翻译能力

结果表明学生能基本应付翻译工作中的一般电脑水平需求,但对于需要一些诸如格式转换等专业翻译文件处理或需要使用SDL TRADOS等高级翻译软件,建立翻译术语库,小型语料库等工作时,却无法胜任。

3.3 过去在翻译方面的经历及对翻译的有关认识

结果显示,学生接触的句子和段落型材料的高比例与职场的真实翻译项目长度有很大出入,且以教师布置的翻译作业为主。在翻译材料的呈现方式上,学生接触的都是印刷版及Word电子文档形式,与实际翻译工作中多电子版各类格式文本,且要求进行较多的文件格式转换等真实情景有较大出入。说明无论学生还是老师,平时都是以教学翻译,语言操练,通用文体为主要教学目标,尚未培养翻译能力,翻译人才,引入真实翻译项目,尚未开展以翻译为职业的翻译教学。因此,学生一旦进入职场,将很难快速适应。

对于翻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各项选择比例均较高,原因在于大学英语教学目前仍以通用英语的听说读写教学为主,翻译教学被忽视,学生没有真正接触学习翻译,尚不具备一定翻译知识。少部分学生表示听说过计算机辅助翻译,说明学生对计算机在翻译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尚不清楚。学生对汉语,外语和翻译的相互关系有所认识,认同非英语专业的人也应该而且可以学翻译,且可以利用翻译软件来辅助翻译。

3.4学习动机及对课程的期待

数据显示只有少数学生是为了学分而选择翻译课,而其他各项的选择比例都比较高,把学习翻译跟自己未来职业挂钩的竟达90%,说明学生有清醒的职业意识,学习动机明确,也认识到翻译在未来工作中的重要性。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积极性高,且更乐意接触除课本外更广泛的翻译资料,多方面获取翻译知识和信息。他们选择翻译课很大程度上是从实用出发,选择跟自己密切相关的内容,希望切实提高英语水平,提高翻译水平,且已经不满足于接触教学型翻译材料,还希望自己能接触到职场的真实翻译材料,拉近学校与职场的距离。

4.启示

上述问卷调查结果对翻译教学方方面面有如下启示:

1)针对学生对翻译市场,翻译人才,翻译教学等的认识还比较肤浅模糊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考虑区域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求情况,将其转化为各项翻译能力,在具体教学时注意贯彻培养;同时,还应根据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一方面帮助其巩固英语基础,扩充英语知识,另一方面,提高汉语的表达机会,让他们逐渐适应双语转换,在此过程中逐步引入翻译知识和翻译技能的训练。

2)针对学生的电脑水平整体不高,职业翻译能力尚待培养等实践性问题,除了要不断强化学生的计算机与翻译结合使用能力,鼓励他们通过自学,合作学习,选修课等途径掌握计算机辅助翻译技能外,还应注重与社会的接轨,与真实项目的接轨。

3)针对学生习惯了远离社会的学校应试教育,而翻译更强调职场实用技能的问题,在课程考核方面,应重平时,重实践,帮助学生逐步转变陈旧观念。

4)针对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材都比较脱离社会实际,注重人文素质教育,面向全国生源的特点,高校在翻译教材选择上,应选取遵循循序渐进认知原则,适合学校培养目标,区域市场需求,真实案例较多的书籍或材料,必要时自编讲义或教材。

5)针对应用翻译师资匮乏的问题。师资方面,一所高校内教英语专业的翻译老师数量本身就紧张,不可能再抽调过来,因此可暂时抽调大学英语教师队伍中有翻译专业背景,或有企业工作背景或有翻译公司兼职背景或热爱翻译的部分教师,集中起来,形成一个大学英语应用翻译教研团队,日后再通过外引内培等方式逐步壮大。

5.结语

王金波(2009)曾对上海交通大学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作了口译教学需求问卷调查,他认为“上海交通大学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占绝大多数,总体英语水平相当不错并逐年提高,学习翻译的需求和目的明确,又享有相当丰富的学习资源,非常适合开展翻译教学。”同时他也指出“其研究结果在中国其他地方是否适用还需要更多的相关研究”。偏远地区一般院校与发达城市重点院校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基础,学习环境,翻译需求等方面差别很大,但随着生源质量的逐年提高,周边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善,学生对翻译知识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强烈。以肇庆学院为例,虽然肇庆地处粤西山区,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指标一直都与珠三角其他城市存在一定差距。“以前在聚集资金与人才等方面均偏于边缘,(但)如今肇庆市被广东省纳入中心城市群,已从‘边缘变成了‘中心。肇庆面向穗港澳,背靠大西南,是粤西与珠江三角洲的交汇处,亦是粤港澳通往广西、云南等地的重要交通枢纽。由于地理位置优越,肇庆引进珠三角的先进技术,转移西南部城市的廉价劳动力均有着极便利的优势,”且正在全力打造为珠三角连接大西南的枢纽门户城市,作为一个优秀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未来发展空间很大,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也会日益增强。因此在地方院校面向非英语专业学生单独开设实用翻译课程还是很有必要。其翻译教学可根据生源基础和各地区域经济需求逐步推进,先选拔一批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从相对简单的实用性笔译开始,再根据发展情况,逐步扩大到更广泛的学生,更广泛的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后大学英语教改依据与对策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0(5·133):3-12.

[2]范文芳.大、中、小学英语教学的“一条龙”规划[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6)(32.6):442-444.

[3]王金波.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翻译教学需求调查——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J].外语界,2009.5(134):72-82.

[4]南方日报数字报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3-11/29/content_7250325.htm

作者简介:

上一篇:脱硫塔事故案例下一篇:废油收购回收环保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