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化实验学校建设带动学校新一轮发展

2024-04-12

以数字化实验学校建设带动学校新一轮发展(精选7篇)

篇1:以数字化实验学校建设带动学校新一轮发展

以数字化实验学校建设带动学校新一轮发展

――上海市闵行区启音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总结

我校是一所招收听力障碍学生的九年义务制教育学校。通过近十几年的摸索研究,学校在聋儿语训、口语教学、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了强化口语教学特色。1998年,我校成为首批全国项目实验聋校之一;2000年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首批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根据《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工作行动计划》和《闵行区教育信息化规划要求》,我校以数字化实验学校建设为动力,推进了学校向现代教育转变,带动了学校的新一轮发展。2003年成为全国信息技术实验聋校,2006年被列为闵行区数字化实验学校。

在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形成了“四三二三”实施操作举措:

(一)实施举措

举措之一:四位一体,建设集管理、教学、学习、资源的数字化教育环境。

1.建好具有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和协作性的数字信息门户。其系统框 架包括:以计算机网络为结构覆盖教育教学、教育管理、远程教育、教育交流等方面的开放性的基础设施,网络环境、运行维护、管理维护和各类教学需要的设施配备。现区域教育宽带网络已接入我校,学校内部局域网建立,共有网络节点二百多个,分布于学校的各个角落,而且每个节点都能与Internet相连接,基本形成集学校已有数据和应用与一体,灵活、方便和安全的数据共享。

2.开发提供听障学生学习支持的主题网站。现已开发的主题网站有:唤醒、开掘与提升听障学生潜能的“多元智能学习站”;提高听障学生语言综合素养的“启音之声”口语训练实例教程;以抓好德育分层目标实施,加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培养学生高尚品德、良好行为习惯的《行规与我同行》网站等。

3.建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的学习环境。根据整体设计、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的思路,学校通过上拨和自筹资金,投资了万元,建立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学生电子阅览室、教师电子备课室、视频接收室、视听编辑工作室、办公室网络联系系统等网络设施,为管理、教育、教学、资源信息的及时快捷、合理应用提供了必备的、强有力的支持工具。

举措之二:三个强化,形成严格、规范、科学的运行机制

1.强化网络人本化管理。1)成立教育信息技术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对学校的网络建设、教育教学信息资料库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提出具体可行的设计和实施方案,由下设教育信息研究中心组负责实施、指导、调控、检测。2)建立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它包括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培训学习制度,岗位责任制度、计算机房、网络、常规媒体、多媒体教室、资源库等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的管理制度,教师学生培训制度、计算机网络使用检查评比制度、考核奖励制度等,使学校数字化实验学校工作有章可循。

2.强化网络制度化管理。1)规范制度,修订各职能部门和人员岗位职责, 结合学校实际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制订全体成员信息技术考核指标和评估、奖惩办法。2)加强校园网硬件平台的日常维护,保证校园网络畅通,使设备使用效益得到最大限度发挥。3)制订师生联网安全保护管理条例,规范师生上网行为。

3.强化网络自动化管理。对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评价实行全方位的计算机管理。其中包括学校的校务、教务、总务的管理,教职员工、学生的身份信息、工作学习记录、评价信息等档案、学藉、学业管理。

举措之三:二个培训,提高师生信息素养。

1.教师培训。1)加强对教师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学习,从思想上促使全体成员观念更新,从行为上提高全体成员对教师和教师工作的重新认识。2)定点、定时、定人安排领导、教师、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参加个职能部门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3)请专家作讲座,培训教师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支持下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4)挖掘本校培训资源,集中专题培训。内容包括教师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培训,通过具体的优秀的案例,进行整合方法的培训。

5)观摩学习。组织教师观摩校内外优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课,通过观摩教师能更具体体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学习他人成功经验,引发思考,以便更好开展这方面的工作。6)学术沙龙。围绕热点问题进行学术讨论,通过集体确定主题,大家分头探索、研究,集中讨论,最终形成共识。7)网上论坛。在因特网上以论坛形式在网上开展学术交流和讨论。

2.学生培训。1)课堂教学,夯实基础。根据听障学生生理、心理特征和 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突破课程大纲只在小学三年级、初中二年级开设信息科技课的常规,制定1——9年级信息科技学科分年级目标、内容、形式和评价,编写1——9年级信息科技学科校本教材,让全体学生在每个学习段都能感知网

络世界的魅力,了解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学会计算机的各种技能。提高全体学生的信息素养。2)培养兴趣,发展个性。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开设校园网吧。组织各类兴趣活动小组,开展各项实践活动。举办电脑绘画、电子小报制作,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等学习班。3)主题探究,形成特色。围绕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电子作品创作。开展主题式探究性活动。开展网上信息协作学习和交流。组建红领巾网上论坛,开展专题讨论。开辟网上大展台,举行研究成果展示。

举措之四:三项研究,转变教与学的方式

1.开展基础性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1)实行电脑网络备课设计。(文 本、课件)2)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学科课堂教学,探索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扩展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实际能力的方法与途径。3)合理运用信息资源指导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4)运用网络开展学生课内外作业指导、学习情况分析和学习评价。5)根据学科需求,设计、制作单元或横向知识结构虚拟情景资料。

2.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拓展性课程的实践研究。1)根据学校口语教育 特色、职业教育特色和综合理科、读书节、科技接等专题研究项目,编写校本教材,开发主题网站。2)开展师生实践活动。3)进行网上成果展示。

3.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课程的探索。1)以问题或者案例为切入口,通过网络资源,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2)开展师生网上主题式探究性活动。3)开辟师生网上专题论坛。

二.成效与收获

1.构建了实用、有效工作平台。学校数字化信息门户的建成,实现了学生、教师、校务常规管理以及各类教务管理的无纸化;实现了校内外公文、信息提交、传送和回复的数字化;实现了各类信息编码、分类、存储、提取、交流的自动化;为学校信息化教育和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技术平台,学校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构建了学校内部教管研综合网络运用平台,营造一个校内简单的、高效的、交互的、信息化的工作环境,使之成为行政、教师工作的平台;课堂教与学的平台;课题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平台;课外活动师生、生生交互的平台;学校管理上下沟通的平台;学校、家庭联系的平台。

2.突破了学校传统管理模式。学校充分运用校务公开、校长信箱等栏目,以多向、公开、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等多种形式,对管理工作进行及时的、双向信息发布、工作反馈、决策公布、问题讨论、意见交流、评价反馈等,突破了传统学校管理中封闭性、单向性、隐密性的弊端,提高了学校管理工作的时效性、民主性和透明度,增强了公开性和交互性。

3.加深了教师对信息技术本质和内涵的理解,转变了课堂教学方式。教师们围绕信息技术更助于提高那类(低、中、高)智力水平听障学生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对哪个年龄段的学生更有效,那些学科(文科、理科、新兴学科或传统成熟学科等)更适合于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方式等问题,展开全校性讨论、寻找问题症结,反思教学方法,确定教改措施,寻求改革突破口,转变了课堂学习方式。如:我校口语训练教研组,通过网络环境下语训专用设备与启音主题网站、网络作业相结合,语训课与信息技术课相结合,进行集体语言训练与个别语言训练的教与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开发了18个主题单元网上学习资源和相配套的网上作业训练题库,编写了近20万字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网上学习素材,总结形成了看、听、读、打四结合听障学生学习语言独特的方法,转变了以往单纯“强化训练”“康复指导”的训练方法,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言语能力。近二年来,全校100%的参与了网络环境下教与学方式转变的专题讨论,95%以上的教师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实践和探索,教师运用网络转变教学方式,学生运用网络进行互动、探究、自主、个别化学习已成为我校教学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弥补了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外教育活动的空白。我校除了通过网络向学生提供信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设计网上德育、科技、艺术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由于我校一到九年级全部开设信息科技课,连一年级新生也与其他学科同步学习计算机,学生学习计算机日常普及率100%,低年级学生能上网浏览,进行简单word操作和绘画,三年级以上学生大多数能较熟练的运用网络发送电子邮件、收集信息、制作简单的电子作品,初中学生还能编写简单程序,部分学生的作品还有一定的特色,为此,我们充分运用此一优势开展网络缓建下的弘扬民族精神、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开展网上科技节、艺术节、读书节等活动,学生通过网络用眼、动手、动脑来丰富表象,通过不同的搜索方式和反复比较实践,来完成有关教育活动相关资源的搜索、分类、汇总、表达;进行双向、多项交流。这种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针对

性地收集、选择、组织,探究的形式,多角度、多方位、多种形式、实践与虚拟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为教育活动提供背景化、情景化、功能化、交际化的学习、活动环境,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情景中,主动、积极地领会教育内容,有效提高了教育活动的效果。根据我们的统计(补学生作品、交流、竞赛、获奖等)

5.营造了一个多元、多方位的研究氛围。围绕市级核心课题《听障学生多元化任务驱动学习方式的设计与实践研究》,语文、数学、综合理科(自然)、美术、体育等各学科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科单元主题、多元学习站项目任务学习、多元智能通统整课程、单元延伸多元智能课程等多个专题特色网站的建设与应用模式研究。为深入研究,营造了一个多元、多方位的研究、探索、交流平台。

市级课题《听障学生多元化任务驱动学习方式的设计与实践研究》在今年获得市结题一等奖,全国电教馆立项的现代教育技术课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聋童开展加强口语训练的综合性研究》获得了全国结题一等奖。为课题的深入研究,营造一个开放的、共享的、交互的、信息化的研究、探索的环境。加快了多个专题特色网站的建设与应用模式的研究,加速多元化课程的实践研究与探索,目前,学校正围绕全国立项课题《网络环境下聋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以聋生发展为本,推动学校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篇2:以数字化实验学校建设带动学校新一轮发展

应“骆驼”之名及其精神, 历经百年发展, 学校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骆小秉承“全发展, 快乐成长”办学理念, 以“人人写得一手好字, 人人掌握一种画技, 人人学会种泳姿, 人人善奏一种乐器”为培养目标, 使这所百年老校坚实地走向一个又一个绿, 省体育业余训练先进集体、省先进体育传统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教研百强校、省市级文明学校、全国红旗大队等20余个全国、省、市级荣誉让骆小焕着新的活力。

2000年, 乘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东风, 骆驼中心学校踏上了数字化的阳光大道。正所谓十年磨一剑, 骆小在这条教育信息化高速路上行“稳”至“远”!每一位教师都在不断学习探索数字环境下“教”与“学”的互动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如今, 作为全省试点的“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模式的探究推动学校数字化校园的新发展, 让学生尽享最丰盛的教育资源, 获得最充分的优质教育, 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成绩斐然, 2011年10月承办“宁波市数字化教与学高峰论坛”献礼学校百年校庆。

随着“全面发展, 快乐成长”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 学校特色教育精彩无限:三维一, 飞声腾实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挥毫广宇, 以书立人的书法教育;碧波遨游, 战绩辉煌游泳教育;并驾齐驱, 异彩纷呈的其它体艺教育。

篇3:以数字化实验学校建设带动学校新一轮发展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 网络化 智能化 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b)-0247-01

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以网络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社会的许多领域中正在引发各种深层的变革,从而加速了人类迈向信息技术的步伐。社会进步教育为先,尤其是基础教育。经过多年努力,许多中小学陆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校园网络建设、添置现代化教学设备,研制和开发各学科教育教学应用软件,建立知识库、资源库,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学习和应用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与管理体制,引入数字化教学方案。但是,从当前中小学校园现状来看,由于学校的条件、培养目标、指导思想的不同,导致现在中小学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层次、学校的硬件、软件设施、设备差距很大,各有各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模式,很多学校在这方面的发展也存在着不同的困惑,学校到底该如何发展,才能与时代发展相接轨?通过一定的调查和研究,本文提出了走数字化校园的道路,并对其的发展作出了一个详细的规划。

1 数字化校园的概念和模型

我所提出的数字化校园是指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通过数字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以及各类通用化和专业化数字设备,实现学校教学、教务和管理信息系统的最优化配置,逐步形成一个与数字化社会同步发展、满足教学需求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和数字化教学、管理模式,数字化校园的概念实际上集中了理念、技术、设备、人员、培训和应用等各种因素的学校教育信息化系统。它主要包括:校园一卡通、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学平台、校园网络平台、教学管理评估、校园广播等六大主要系统。该模型分为六个层次:基础设施层、服务层、数据库层、功能层、应用层、个性化介面层。

2 数字化校园各系统简要介绍

2.1 校园一卡通系统

校园一卡通系统是针对目前校园中使用的证件繁多、管理繁杂的情况而设计的,用一张卡代替学校目前使用的学生证、饭卡、开门钥匙、上机卡、借书证等等,从根本上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的设想。通过学校的校园网,逐步将各处的电脑联成一个比较大的数据网,实现全校各类数据的统一性和规范性,是学校走向科学化、现代管理的重要象征。

2.2 校园网络系统

校园网络系统是实现数字化校园的基础。校园信息网络,作为教育现代化的技术基础,是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标志之一;同时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数字化的教学环境和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对于提高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校园网一方面缩短了学校与外界的距离;另一方面构建了以INTRANET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推动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随着校园网建设的普及和应用,学校最终将迎来科学管理和教学新时代。

2.3 多媒体教室

学校的主体是学生和教师,教与学主要场所是教室,应该说,教室就是学校最重要的组成细胞。大多数中小学在近几年的现代化教育进程中,先后都投入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建立了功能齐全的多媒体教室、微格教室,为各普通教室配置了三机一幕、多媒体计算机甚至投影机、实物展示台等各种电教设备,为教师将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提供了极大方便。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可以想象,今后學校的每一个教室都将成为功能齐全的多媒体教室。但这些种类繁多的高科技设备不断的进入教室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设备操作和功能调整复杂,线路连接烦琐,一般教师不易掌握。设备数量越来越多,教师在有限的上课时间里无法保证操作万无一失。使用人员多,管理和维护不方便。教室是公共场所,安全性问题需要考虑。

如何保证设备完好率、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护的费用和工作量,同时又必须方便教师使用,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使每个教师上课前能在短短的30~50 s之内将所需的各种电教设备打开和连接好,设置到最佳的工作状态。课程结束后又能以最简便的方法将所有设备复位并关闭电源,使教师专心于教学内容而不必为设备的开关和操作手忙脚乱。大投入是否带来高效益,用好、管好这些设备是关键。

多媒体教室控制系统就是为此目的而专门研发设计的傻瓜式集中控制器。它将多媒体教室中所有设备包括手动操作和遥控的,全部由一个傻瓜式面板控制,实现一键开机与参数设置、一键音视频切换、一键关机(延时、复位),教师也可方便连接笔记本电脑和其它自带设备。

2.4 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可以为不同的用户分别提供不同的个性化空间,包括学生频道、教师频道和教学管理员空间。网络教学平台通过教师频道为教师用户提供了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网上社区等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网络课程为教师提供了探究式教学的平台;教学资源提供了适合各门课程的基础素材和优秀课件等资源;网上社区还提供了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交流的舞台。只要您愿意,就可以自主设置一个适合您的个性化教学空间。

2.5 教学管理与评估系统

信息化的教学管理与评估系统是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学校数字化能力的高低。数字化的教学管理与评价系统以全新的教育管理理念、现代化的教育管理模式为基础,致力于提高学校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和教学质量,为现代化教育提供可靠的保证,使学校的教学更先进、办公更有效、管理更科学、信息交流更迅速。

2.6 校园广播系统

众所周知,学校每天的广播都离不开上下课打铃、广播操、升旗、眼保健操等节目,但现在大部分学校还在用人工控制的有限或者无限广播,必须要有专人专职来进行定时打铃、定时控制音乐广播,分区广播、设备开关机等程序,还要经手动对各种设备如CD、卡座、调协器、分区器等进行频繁的切换,更无法满足英语听力训练和考试、双向音频点播,点对点广播等高级功能的需要。由此提出数字化校园自动广播系统的解决方案,可以通过采用寻址广播的方法,彻底解决校园内各功能区(教学区、食堂、宿舍、操场、礼堂)的分区多节目源广播,尤其是教学区分年级、分班级选择性广播。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以上提出的数字化校园方案也许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有待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不断完善和改进,只有这样学校才能与时代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达武,宋式斌.北京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与思考[EB/OL].http://met.fzu.edu.cn/article/2004before/.

[2]朱懿心,曹育南,殷革兰.数字化校园建设理论与实践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 2004(9):110-114.

篇4:以数字校园提升学校发展内涵

学校信息化建设现状与思考

我校信息中心是全市探索教育信息化较早的部门之一。早在1997年,原北京市委副书记李志坚、原北京市教委主任耿学超责成大兴区教委组建一中计算机培训中心,探索北京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同年7月,市政府投入100多万元建起了一中计算机培训中心,对区直属8所中学的初中学生进行无偿培训,对全区教师进行计算机应用培训和考核。李志坚同志和市、区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我校教育信息化改革与探索工作,多次亲临我校指导工作,并提出了教育信息化与资源共享“要有利于提高现有设备使用率,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减少资金投入”的教育改革新理念。我们秉承这些理念,开始对学校信息化工作进行有益探索,对全体教职工进行分层培训,引导和鼓励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十五”期间,我校所有学科都开展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课题研究,并取得丰硕的成果。“十一五”期间,我校信息中心独立承担了《学校信息化应用现状、危机与对策》市级课题的研究,于2010年9月顺利结题,并获得大兴区“十一五”科研成果一等奖。我们通过实践与探索,极大地提高了领导与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学校于2001年建成校园网,采用6芯多模光纤将校园的10所建筑相连,网络核心采用思科4003千兆交换机。目前,网管中心部署了7台联想服务器,各班都配备了65英寸多媒体触摸屏,并安装了考试监控系统。学校建有4个计算机教室,每位处室人员都配备了一台计算机,任课教师每人配备了一台笔记本电脑,教学楼与办公区内布置了16个AP无线发射点,教师用笔记本可以在校园内无线上网。在软件和平台上,学校开发了一系列信息化应用系统,如信息门户网站(教育教学、管理服务、通知公告、文件传输等重在应用的校内网站)、FTP资源流转平台(实现了文件的上传与下载,使校内文件快速传输流转)、网上报修系统(校内办公室电脑、多媒体设备、网络设备出现故障时,各部门可以及时在校园网上登记报修)、校内即时通讯系统(全体教职工分别按年级、处室分类注册信息,可进行点对点即时通讯和文件传输),安装了学生体质健康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学生心理档案系统、学生体质检测数据统计系统、高考资源网以及中考资源网。此外,学校还应用了北京市中小学CMIS系统、学籍卡管理系统、北京教育资源网等系统和软件。

分析现状我们认为,通过多年努力,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基本完善,学校信息化工作正在从注重硬件建设向注重内涵发展,但在管理服务、资源建设、教育教学等综合应用上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校园网缺少统一用户管理和权限控制。我校的校园网共有1000多个信息点。每位教师都配有1台笔记本电脑,500多台电脑分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当出现问题时,往往得不到及时解决。没有统一账号,缺乏权限控制机制,增加了全校系统管理和维护的难度。

2.学校缺少资源整合融通平台。随着教学和管理的需要,学校建立了校园管理系统、学生CMIS系统、图书管理系统、课程管理系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等等。这些系统开发与部署使用的是不同数据结构,资源不能共享和融通,形成了许多信息孤岛。

3.学校缺少网络学习环境。学校提出了研究性学习和网络教学的学习模式,但是网络上缺乏这种协同交互环境,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缺乏统一的备课交流平台,难以实现协作、交流与信息共享。

4.学校缺少综合应用平台。我们虽然尽最大可能地利用校园网为学校和教师们提供各项应用服务,但由于受软硬件条件及资金限制,始终没能形成统一的、全面综合的信息化应用平台。

5.学校缺少教学资源平台。学校中的许多优质教育资源不能共享,造成教育资源浪费。

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教育、教学和管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服务效率?要解决上述问题,只有把诸多应用整合起来,并与学校各项主要工作进行全面的、深层次的融合。为此,我们提出了大兴一中数字校园建设方案。

数字校园建设的理念与思路

数字校园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主要业务以及资源和数据进行优化与整合,从而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教育教学活动的数字化,达到教育与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和谐统一。我们计划用三年时间,建成充分彰显我校办学特色的数字校园。

1. 建设理念

在构思数字校园建设方案之前,我们首先考虑数字校园作为一个信息化应用系统是为谁服务的。作为现实校园的数字化载体,数字校园的服务对象就是现实校园的服务对象。从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未来的基础教育将直接为人的生存和成长服务,是关于心灵的教育,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是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过程。因此,数字校园的建设应为学生成长铺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平台,充分记录、统计学生的成长轨迹,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价分析)、为教师成长搭桥(协助教师在教育教学、教研科研等方面科学发展,帮助教师教学相长)、支撑学校管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办公流程,提高学校办公效率、协作效率、决策效率,营造高效、智能、和谐的校园办公氛围)、服务家长和社会(为家校沟通提供便捷平台,为家长、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提供有效的平台)。

根据对服务对象的分析,我校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理念可以归纳为重在应用、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在应用层面,为学校营造一个数字化的、开放的互动沟通交流平台,以此来赢得学校师生对学校信息化应用系统的使用兴趣和热情,使用户觉得学校的信息化应用与师生每天的工作、学习、生活、交流息息相关。从传统的以业务应用为中心转变为以师生应用为中心,通过良好的互动环境为学校师生带来优越的工作环境,师生的感受由原来的“让我用”变为“我要用”。在师生心目中拉近现实校园与数字校园之间的距离,由此提高学校各项工作效率,让数字校园以及学校的信息化应用真正为学校服务。二是在技术层面,建立开放的业务应用整合平台,将学校的各类业务应用系统涉及的用户管理、权限管理、系统管理等进行统一集成。各业务应用系统相对独立,采用松耦合的结合方式,实现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开发的灵活性,对应用系统的修改、增加、删除十分灵活,不影响数字校园的整体结构和其他业务应用系统,保持数字校园系统的可持续扩展。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综合应用体系的规划,可使数字校园成为推动学校各项工作持续发展的数字载体,使现实校园的办学理念、教育教学任务等在持续的成长中不断发展。

2. 建设思路

为使数字校园能够真正起到推动学校发展的作用,实现为学生、教师、管理者以及社会服务,数字校园必须与学校的工作相结合,解决学校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因此,我们遵循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先进理念,对数字校园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

大兴一中数字校园的建设思路概括如下:建立可互相连通的个性化外网门户和内网门户,以数字化资源为基础,实现对门户系统的信息支撑和活动支撑,建设具体的业务平台支撑学校各项工作,实现为工作中的多种对象服务(如图)。

根据这一思路,我校应首先完成数字校园系统整体框架的建设,即建设应用集成平台和资源管理平台,之后建设实时通讯平台和业务支撑平台。在此基础之上,逐步建设支撑各类信息和各项业务的服务,从而建立和完善数字校园的工作任务支撑体系。接下来,通过门户系统整合信息服务和业务服务,实现个性化工作任务应用环境。最终,逐步实现以下目标:第一,巩固本校信息化建设成果,健全信息化管理与运行机制。第二,整合资源,改善德育、教学、科研等学校内部运行机制,改革评价手段,实现大面积、全过程参与评价,提高学校系统运行效能,推进现代化学校建设。第三,对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行为产生积极影响,逐步树立教师的现代化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整体素质。第四,打造学校的数字校园文化,提高学校的现代化办学水平,整合学校各类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第五,深入探索数字校园的建设模式,深度开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教师发展、资源建设、学校管理、学生成长、家校协作、远程教育等应用领域的实践与研究工作。

篇5:以数字化实验学校建设带动学校新一轮发展

安阳师范学院作为新升本院校,经过8年的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抓住新的发展机遇,科学发展,全面提升,是校党委思考和谋划的头等大事。

一、坚持解放思想,把握新一轮发展的机遇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全党同志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解放思想是人类对世界和自身所持有的一种积极进取的主体精神状态。人类获得真理的过程,是由真理的相对性走向绝对性的过程,是不断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更新观念,不断调整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这本身就是解放思想的过程。回顾改革开放近30年的历史,我国经济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一场大的思想解放:是解放思想使“两个凡是”的禁区得以冲破,确立了全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是解放思想首先推动了农村改革,极大地激发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力;是解放思想使我们走出了“姓社姓资”的争论,驱散了蒙在人们心头的阴霾,使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可以说,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大好局面。

解放思想容易发现机遇,赢得机遇。安阳师院的发展是和解放思想相伴的。上世纪末,学校客观分析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抓住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机遇,实现了由专科升为本科的目标,完成了办学层次的跨越。随后,学校提出“一次创业”的目标,经过8年的发展,学校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比2001年翻了一番;成功申办了独立学院——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拓展了办学层次;投资4.5亿元建设厂新校区,办学硬件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师资队伍日益壮大,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学科专业建设成绩显著,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术影响不断扩大。2007年1月,学校被《中国大学评价》列为2003年以来123所“小国发展最快的大学”之一。

解放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同样也是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大法宝。只有在不断解放思想的基础上不断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才能为高等教育自身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与活力,才能为新一轮发展赢得更大的机遇。我们说的新一轮发展,就是在学校基本建设初具规模、教学科研有了一定基础、学校的制度框架有了初步构建的条件下来思考的:根据安阳师院的实际,新一轮的发展要更加注重内涵,更加注重质量,更加注重结构、质量、速度、效益的协调,促进科学发展,全面提升。这一轮的发展要求更高,工作更难。但越是这样,越要解放思想。

二、坚持科学发展,明确新一轮发展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最根本的是要更加自觉地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优先发展,指导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科学发展观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即要遵循规律、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努力实现教育公平,认真履行高等教育三大职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这为高校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抓住发展,就抓住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抓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我们要注重内涵发展,必须实现发展思路的战略性转移,数量必须服从质量,硬件必须服务软件,形态必须体现功能;从布局调整转向功能提升,从建大楼转向出大师;坚持把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义,以知识创新为“第一生产力”,以人才为第一资源,以改革为第一动力,把学校发展推向更深层次、更新阶段、更高水平。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解放以及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目标。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对于高校来说,首先是以教师为本。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高校的宝贵财富,教师是学校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学校兴衰成败的关键,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要坚持专家治校,教授治教,切实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其次是以学生为本。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因此,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最高教育理念。人的发展是最根本的,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思维原点和价值理想,真正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学生是我们的工作对象和服务对象,是学校的主人,也是学习的主人,要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要围着学生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让学生享受到最好的教育服务。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是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是发展的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是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统筹兼顾是指从我国发展全局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调节并处理好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促进整个社会协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高校的人才培养是内涵发展之本,要坚持以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核心;学科建设和知识创新是内涵发展之源,要堅持以学科建设和知识创新来引领;服务社会是内涵发展之基,要坚持以社会发展为己任。人才培养是根本,科技创新是动力,服务社会是基础,三者必须全面协调,统筹兼顾。

三、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推进学校新一轮又好又快发展

篇6:以品牌和文化建设带动行业发展

25日,杨纪朝一行先后参观了榆林羊老大服饰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臻品厅,并就公司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了座谈。杨纪朝充分肯定了羊老大服饰公司合理利用当地羊毛绒资源进行创新发展,成为榆林服装企业的领军企业,夺得陕西纺织服装行业的第一块中国驰名商标,并在榆林创建中国防寒服名城中做出的突出贡献。他希望羊老大服饰公司早日实现“百年品牌、百年羊老大”的宏伟目标,争做“中国羊毛防寒服第一品牌”。同时,杨纪朝希望羊老大以品牌价值和科技研发为支撑,努力改变产品季节性强的问题,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26日,杨纪朝听取了新丝路御寝(雅兰)集团以“专注酒店客房布草,打造品牌文化,创建全国行业品牌影响力前三历程”为题的汇报。他充分肯定了集团在品牌建设中作出的努力,称赞雅兰是一个成长性的好品牌。希望他们不断调整思路和方向,把品牌建设和企业文化结合起来,努力把专业做好,把市场做好,在成长中带动更多的纺织企业发展。他还希望雅兰为行业的节能减排做出新贡献,努力研发少洗或不洗的家纺产品。(严家民 文/摄)

篇7:以数字化实验学校建设带动学校新一轮发展

英国财政大臣欧思邦于财政预算案中承诺,在2020年前,所有25岁以上的在职人士,将获得每小时9镑的最低生活工资。前内阁首席经济学家把财相的提案形容为“极为严苛的预算”。

英国预算责任局(Office for Budget Responsibility)公布,预算日案预计会把净移民人数从原本的105000人,于未来数年内提升到165000人。

由于高工资所牵动的移民潮有可能会违背首相卡梅伦提出的“欧盟重新谈判策略”,显示出根本性的问题。因为卡梅伦与欧洲合作伙伴商讨的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寻求一个减少净移民人数的解决办法。

国家经济和社会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主管波特斯(Jonathan Portes)指出,由于薪金上调,英国的劳工市场对欧盟的移民人士来说将更有吸引力。但他同时指出,欧盟的新移民大多从事低技术和低薪酬的工种,所以皆不是申请税务优惠的合资格人士。

从事农务、酒店和餐饮等行业的比例占大多数,而领取在职津贴的移民低于10%。他还指出,这次改革将成为雇主聘请25岁以下人士的诱因,由于他们薪酬相对低廉。

首相致力于四年内防止欧盟工人获得税收优惠,但薪水的上调抵销了税收优惠的损失,英国依旧会吸引大批的单身移民。

上一篇:向孩子学习心得正文下一篇:化学知识进社区新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