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

2022-08-27

第一篇: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实验校总结20180201[本站推荐]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2017年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年度报告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隶属于江西省商务厅,是专门培养外语外贸类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现有全日制高职生12000多人,合作培养本科生371人。学院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及应用,2017年度,学院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和各兄弟院校的大力支持下,全体员工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坚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圆满完成了我院《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申请书》中2017年度各项建设任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优质教育资源更加丰富,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连续两年获江西省高校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现就本年度主要工作报告如下:

一、2017年度建设情况

(一)信息化工作体制机制建设情况

1、健全结构,加强领导

为进一步落实《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见》(赣教办函〔2017〕115号)精神,结合学院信息化工作实际需要,学院成立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和“网络安全领导小组”,由学院院长任组长,分管信息化工作的院领导为副组长,学院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学院网络管理中心作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领导小组各项事务的落实。2017全年由学院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信息化建设相关调度会议5次,其中“十九大”期间,学院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信息安全调度会议两次。

2、规范制度,有序推进

学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制定并印发了《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信息化建设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及《智慧校园建设2017年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将《方案》的完成情况列入到了相关部门的年度考核之中;为明确数据管理职责,规范数据采集、共享和使用,保障数据安全,学院制订《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规定》、《数据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截至目前,学院已经圆满完成了《方案》中的各项建设任务;同时学院制定了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十九大”期间,学院印发了《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十九大期间网络安全专项工作方案》,学院各部门严格按照各项制度及方案要求落实了相关工作,有效保障了学院信息化工作的正常开展。

3、加大投入,重视人才

2017年度,学院完成了、UPS供电系统、容灾备份系统、超融合虚拟化平台等支撑环境建设7项,云盘系统、学工系统、迎新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等应用系统6项,截至2017年底,学院全年信息化建设共投入资金330余万元,有效保障了各项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

学校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技术人才的引进和教师信息技术的提升,学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5名,为学院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了有效保障。

(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基础。学院以“智慧校园”建设为抓手,加大投入,整合力量,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1、校园网总体概况

2017年度,学院升级校园网核心设备,核心层部署万兆网络,主干线路实现了千兆高速互通,所有汇聚层升级至千兆,充分满足了实训教学等高带宽需求。学院现已部署网络节点4000个,网出口已有教育网、电信两个出口链路,带宽由2016年的500M增至2000M,并建成了覆盖全院教学区域及教师公寓区域的无线网络,实现了无线上网的实名认证以及上网行为的记录。

2、应用支撑环境建设情况

2017年,学院全面部署了数字化校园三大基础平台:信息门户集成人事、教学、科研等多套业务系统,实现单点登录功能;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建立了全院认证用户基础数据,为10余套软件应用系统提供认证服务;数据中心和数据交换平台整合和共享教务系统等业务系统的基础数据。采用虚拟技术、云服务方式推出服务器与存储公共服务平台,已部署近50个学院各类业务应用系统和网站,存储总量达60T,提供了良好的公共硬件服务支撑平台。同时学院购买了备份一体机,搭建了完善的容灾备份系统。搭建的SSL VPN网络安全设备,使得院外用户访问校园内网资源更加通畅。

学院公共微信服务平台已对接教务、财务工资、校内门户、迎新等近5套系统,提供课表、成绩、工资、校内公告等查询服务。

(三)信息系统和资源的建设及应用情况

教育信息化,应用是重点。2017年度,学院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政务公开等方面,推动教育改革、均衡发展。

1、教学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模式改革,转变教学方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伴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化课堂成为信息化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得不聚焦教师和学生的主阵地—课堂,如何用现代教育技术玩转课堂教学,学院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宣传推广工作,并在政策上进行倾斜性支持,修改了学院《慕课建设与使用管理办法(试行)》。从过去全员PPT在课堂教学上的运用,到部分课程采用慕课教学翻转课堂形式、相关教师尝试使用蓝墨云班课等移动端教学平台管理课堂以及开展教学互动。2016年9月,创业与就业课程教研室全面推广使用翻转课堂讲授《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思政课程教研室试点在本科《军事理论》课程中引入慕课教学;2017年3月,教务处正式通知在各教学单位试行使用MITA教学助手来点亮课堂,为获得全面开展移动端教学获取先期感受,包括与网络中心一起测试无线网络的布点情况。9月底教务处在正式确定商用移动教学端的招投标结果后,立即在各教学单位对全体教师启动移动教学端的使用培训,为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以及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及时性、准确性做好前期普及工作。学院确定将在2018年春季学期全面推广使用移动教学进课堂,将教师的备课、课堂考勤、课堂教学、在线作业、成绩管理、师生互动、教学评价等行为全部搬到线上。

同时学院多次组织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竞赛,2017年度在全国职业学院信息化教学大赛中我院选送的选手荣获二等奖,在全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选送的两名选手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我院组织全院59名教师参加由江西省高校教育信息化学会、江西省高等教育学会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组织的江西省第一届移动教学大赛,雷智荣等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出色运用,荣获“明星老师”荣誉称号。

2、校本特色数字化教学资源紧跟“互联网+”逐步完善,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学院已购买超星公司泛雅 “网络教学平台”,并已投入使用,在该平台中除自建慕课模块外,还引入通识课程、创新创业课程、思政课程、本科课程等相应模块,满足多层次多形式教学需要。在自建慕课模块中,目前已将本校四门省级精品 资源共享课的优质教育资源数字化,包括名师的讲课、专业文献、教材教辅、课件等。到2018年底我院将全部完善《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中所有23门已立项的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任务,上传网络教学平台并应用。这些资源实现数字化后不仅方便传播使用,同时还可实现永久保存,成为学校的战略资产。学院现有覆盖多个学科的30多门网络课程及多媒体教学资源,其中,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本科)4门,省级精品课8门和院级精品课20多门,自主学习平台及视频点播系统2套。这些资源也将陆续整合到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中,统一认证管理并在实际教学中使用。

3、开放教育资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开放教育资源,“让教育者、学习者和自学者为了教育、学习和研究等目的,能使用或再次使用的免费且开放之数字化素材”,数字化教育资源最大的特性就是开放共享。我院与高等教育出版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自建的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上传至国家级平台“爱课程”网供社会人士无偿使用。目前我院所有的自建精品课程资源、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资源,购买的视频资源、学术电子期刊、学术电子资源库、数据库资源等,尤其是专业实训教学资源全部也都可以通过学院官方网站方式在校内外调取使用。同时,我院根据江西省教育厅的文件要求,与余干县职业教育中心对口开展教育帮扶工作,专门为对方提供账号密码,免费使用我院的网络教学资源。

4、借力网络空间,打造高效互动课堂,提升教学效果 随着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推进以及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完善,我院教师学会了信托网络空间学习平台开展教学,通过讲解、示范、答疑、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引导学生自我训练。我院国际商务分院参与《国际经济与贸易》、《报关》两个专业国家级专业资源库建设任务,所有的专业教师都按照资源库建设的要求在日常教学中采取资源共享、自由调取的方式搭建自己的课程网络空间。参加江西省第一届移动教学大赛的教师们也在移动端建立个人的网络空间,采取上传课件、作业布置、上课签到、课堂互动、课后研讨等形式来提升教学效率与效果。

泛雅网络教学平台的正式引进与使用,学院的自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将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网络平台,为师生开展空间课堂的教学模式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目前英语学院的《商务英语口语与实训》课程组教师已经通过该平台搭建相对完善的互动空间,并开展了两轮教学应用。

5、应用于教学研究领域,促进教科研方式转变,提升教育创新水平。 学院科研管理系统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本年度,通过科研管理系统,完整记录全院教师科研工作的所有资料,包括教师基础信息,项目申请,项目评审,项目立项, 项目经费,项目结项,科研论文,著作,专利,获奖,学术会议与学术活动,年终考核与奖励。

6、应用于教育管理领域,促进管理方式转变,提升教育治理能力。

由网络管理中心负责的“迎新智能服务平台”已完成建设,在2017年学院迎新工作中该系统较好地支撑了学院的迎新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受到了学院领导、师生及省内兄弟院校的一致好评。

学院OA系统、学工系统、人事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学院中心机房一期改造项目本年度已完成项目前期各项准备工作,预计2018年3月完成建设任务。

(四)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情况

1、校园网络安全建设情况

2017年度,学院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维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对学院网络安全工作实行“三级”管理。学院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院信息化建设与网络安全工作,对全院网络信息安全工作进行安全管理和监督,网络管理中心作为校园网运维部门承担信息系统安全技术防护与技术保障工作,各处室、院(系)承担本单位信息系统和网站信息内容的直接安全责任。全年网络安全管理组织有序,管理规范,技术防护得当,应急管理机制完善,安全教育培训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2、网络安全技术和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情况

本年度学院网络管理中心引进了专业技术人员一名,同时与北明软件有限公司签订了数字校园三大平台的升级维护保养合同,按照合同要求,公司派出一名工作人员驻校提供维保服务,学院现有稳定技术人员5名,网络管理中心的服务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学院网络信息安全得到了有效保证。

3、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制定、信息系统漏洞处置情况 学院对建立了常态化的信息安全监测预警机制和响应机制,学院网络管理中心建立了《信息安全值班制度》,全年对学院核心信息设备及信息系统巡检200余次,修复各类信息系统漏洞30个,有效拦截各类网络攻击30余万次,并制定了《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方案中规范了各类网络安全事件的处理流程,处置权限,责任主体,明确网络管理中心为学院网络安全应急技术支撑队伍,并制定计划通过外出培训和专业人才引进等形式加强了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开展网站应急演练。由于学院网络信息防护得当,2017年全年,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全国两会、G20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期间及勒索病毒爆发期间,我院未出现任何网络安全的事故。

4、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要求,为贯彻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学院已通过招标形式委托成都久信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对站群进行了安全等级测评,目前正在按照测评结果进行网络安全设备整改,预计2018年3月份完成整改工作。

5、视频监控系统基本情况

学院连续四年累计投入资金200余万元,采用现代先进信息技术,整合视频监控手段和校园“110”报警救助电话、消防报警系统、红外线防盗报警系统等资源,打造了集监控、消防、通信、指挥和调度功能于一体的“校园110应急指挥中心”。目前,中心已联网视频监控摄像机587台,监控范围基本覆盖了学院的各出入口、办公楼、教学楼、学生公寓、运动场、图书馆以及校园的主要路段。同时各教学楼的楼宇消防报警系统、红外线防盗报警系统的报警信号均已全部接入应急指挥中心。

二、下一年度的实验任务、计划安排是否需要调整及调整原因。

下一年度的实验任务、计划安排已部署完毕,没有进行调整。

三、2017年度实验校建设亮点

(一)3D虚拟仿真实训

学院3D虚拟仿真实训室目前已经建设完成并投入试用。该实训室设备主要有3D虚拟情景实训系统,摄像机,双投影+金属弧形投影幕布,服务器,广播音响设备,曲面电视,学生桌椅等。

3D虚拟仿真实训室将承担我院语言类、商务类、旅游管理、酒店管理、营销、法律等专业课程的虚拟仿真教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1、完美的图像合成,实现逼真的虚拟场景。

系统采用高性能的图形工作站,加上多个高品质的3D图形处理卡的并行协同运算,使得系统具有强大的无与伦比的实时高清三维渲染能力,配以高清三维虚拟场景优化渲染引擎技术,能够使复杂而逼真的高清三维虚拟场景顺畅运行,使得高清虚拟场景细腻逼真。

2、支持后台场景的无限扩展。

实现3D、视频、图片文件、PPT文件、网页链接、windows第三方应用程序与系统的无缝对接。

3、强烈体验感和沉浸感。

参加实训的学生可以以第一视角清晰、立体的感受所在景点的构造和环境,为学生以情景为依托的文化体验、商务洽谈、特殊事件处理的多人互动沟通及问题解决提供环境和平台。

4、直播预览与实时录制,轻松实现课件制作

系统提供直接预览窗口,并可将预览窗口输出到外接监视器,呈现出的合成画面可以方便的提供给角色扮演者参考以及老师和同学进行现场观摩。同时系统提供图像录制功能,可将合成图像以WMV视频格式录制,轻松的完成课件制作,方便课后的教学评估和反复练习。

5、先进性与易用性的充分结合

系统不但集成了高性能的广播级色键器,还集成了背景音响控制、人物影像控制、背景视频控制、人物视频控制、字幕控制等功能,极大减少了信号线连接的繁琐,也减少信号的损失,提供极高的视音频质量,并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使得安装、操作简单方便。

系统采用简单易行的操作方式,大幅度减少了操作者的学习时间,操作人员只需像平常使用电脑一样拖放鼠标,便可以实现系统功能的所有操作。简单易用的图形用户界面减少了操作者培训时间,鼠标指针经过界面切换台上各个虚拟摄像机位时可预览虚拟摄像头的位置和运动轨迹。

(二)智慧迎新

我省高等职业院校迎新过程中报到率的不确定性一直是困扰各院校迎新工作的难题,由于报到率的不确定,学校无法提前做好相关入住安排、接待安排、收费统计等前期工作,导致各院校迎新期间秩序混乱,人力及财力投入巨大, 为解决这一难题,2017年度,学院结合我省职业院校迎新工作的痛点及我院的实际情况,开发完成了“迎新智能服务平台”,主要实现了学院迎新工作的人性化选宿舍、智能接站、数据统一等功能,通过系统学生可以提前查询学院的报到流程、自己的缴欠费情况、宿舍分配情况;通过与招生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完成报到前的数据收集;通过与收费系统、宿管系统集成完成报到中有关缴费和分宿舍的操作。在2017年学院迎新工作中该系统较好地支撑了学院的迎新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受到了学院领导、师生的一致好评,近10余所兄弟院校来我院交流学习迎新工作经验,江西教育电视台对学院的迎新系统也做了相关报道。

四、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项目”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建议加强对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与培训。目前我省职业院校普遍存在信息化技术人才不足、及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难以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需求。人才是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保障,只有培养充足的信息化建设人才,才能提升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建议上级部门加强对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指导及技术人员的培训,帮助迅速掌握现代信息理论和信息技术,适应信息化建设需要。

二是建议加大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投入。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高投入、周期长的项目,资金来源单一,我院虽然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建设资金的原因,建设进度明显滞后。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信息化建设的环境难以形成,而且硬件损耗快、报废周期短,在保障日常教学经费投入情况下,信息化建设项目开工不足,从而影响整体信息化建设进度,建议上级部门设立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以加大对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第二篇:《校园数字化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中期实验报告

沈阳市新民兴隆堡学校

丁 红 丽 2012.5.30

《校园数字化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中期实验报告

21世纪的今天,人类在科学技术上有了跨越式发展,各国都通过激励机制有效地推动了本国科学技术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我国也是如此。然而高度的发展也带来了高消耗,即使作为事业单位的学校也是如此。名目繁多的文件、试卷、材料需要消耗大量的纸张、油墨等资源。如何进行可持续的发展,减少资源的利用,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校园数字化平台的建设是一种最佳选择。因此对于《校园数字化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尤为重要,也符合国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本课题研究的重心就是“数字化校园”;本文通过对上阶段的实验的准备、实验的过程以及分析反思作小结报告,以试图反映本课题研究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和实践价值,并为下阶段实验工作的进一步深化进行了讨论和思考。

一、实验的情况

(一)实验的背景:

一年多来,我校教师通过校园数字化平台,充实了现代教育理论,体会校园数字化平台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所具有的优越性。但是,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将校园数字化与课程有机整合,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如何充分发挥其功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等都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直接面临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仍要做好课题研究工作。 我校为辽宁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近年来,学校一直加强信息技术的投入与建设,目前已迈入现代化、生态化、科技化发展轨道。学校拥有3个专用计算机教室,并开通了校园网络平台和学校网站,每个办公室均配备了专用电脑,教师们基本实现网上办公。学校现有教学观摩用的多媒体教室3个,其中最新装备的1个教室内,多功能组合媒体设备转换便捷、功能齐全,多个无线话筒同时使用。学校教工阅览室订阅了150多种杂志,学生图书阅览中心也使资源丰富、条件优越、设备现代。

(二)课题研究所具备的条件:

1、本项课题的开展具有很好的理论基础与实际条件。一方面,关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独立研究已经自成体系,尤其是学科教学。近年来,随着二者整合研究的逐步深入,也已经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虽然还不够系统,但也已经很有指导价值。就本校而言,近

三、四年来,一直参与国家、省市级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构造基于网络环境的“新课堂”》、《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等多篇专题论文,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的省市各类竞赛屡屡获奖,广大教师已具备一定的课题研究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为实验课题的进一步开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学校领导对本课题研究在组织、物力、经费、时间、设备等方面可以给予支持。 本课题的主要参加者为学校办公室主任、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计算机教研组长等。他们中,大多数为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具有中高级职称和本科学历,专业素质较好,学科分布广泛。基本上都独立主持过市级以上的科研课题,参与过省级或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课题管理经验。 当然,在本课题的主要还是确立全员参与的思路进行。学校的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优良,平均年龄35岁;前几年参加的国家级课题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此外,本次申报课题的主持人具有主持多项省市级课题的经历和经验,在方案制订、客观调控、理论研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力。

3、我校是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硬件、软件已达到省、市级标准;课题人员均已通过省市级的计算机培训,已掌握课题要求的基本能力,达到一定的理论水平;学校现已达到教师人均一台电脑,各班实现了“班班通”,这对该课题的研究也有很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二、实验的准备

(一)、实验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总结目前的省内数字化教育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各种功能,并提出我们的体系结构。

2、通过本课题研究,在数字化教育平台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在一些实验学校进行应用实践,从而得出数字化教育平台的应用标准。

3、通过本课题研究,增强教师的数字化意识,提高教师的信息应用水平。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建设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为教学提高丰富的优质资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服务。

5、通过本课题研究,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利用各种资源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6.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强度,实现日常教育管理自动化,如自动教学评介、自动学习评介和各种统计的自动化等

(二)、 实验内容:

1、研究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2、研究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应用的途径与方法。

3、研究目前的省内数字化教育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各种功能,并提出我们的体系结构。

4、通过在实验学校进行应用实践,得出数字化教育平台的应用标准。

三、实验过程:

(一)、总体安排:

(1)积极投身课题研究,探索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应用的途径和方法,总结出经验和教训。

(2)分类分头行动收集相关网站,了解网络资源,收集有助于学科教学的网站,并进行分类,构建开放式的网络资源库。

(3)开展数字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验教学设计探索。 (4)根据学科的各章节特点,设计制作科学、合理、实用的教学课件 。

(5)进行课堂教学交流,课题组成员相互听课,互相观摩。

(二)、具体步骤:

1、 组建课题研究组成员

本课题由主持过国家级课题的副校长崔艳牵头,由一直致力于信息技术研究的管理员丁红丽主持,主要参加者为学校德育主任、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等。

2、继续完善学校校园网建设,构建网络教学平台。

(1)继续完善和加强服务器和终端机内外连接设备以及系统软件平台等得建设;

(2)继续完善和加强运行在校园网网络系统上的应用系统; (3)继续完善和加强应用系统上的基础数据。

3、继续完善现代化的管理信息系统

(1)继续完善和加强办公管理信息系统,校内信息服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

(2) 继续完善和加强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

(3) 继续完善和加强财务管理系统仪器设备和实验室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保卫科管理系统;

(4)继续完善和加强图书管理信息系统。

4、构建现代化的数字化图书馆。

我校的数字化图书馆共有藏书4万册,电子图书3万册,达到了省级图书馆的要求。

四、实验分析及小结

(一)、实验分析:

一年来,通过学校领导和各位教师的不断努力,我们尝试了多种试验方法,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在已经基本实现了校园数字化,但在在使用中还是有很多问题不断出现,我们会针对实验中出现的不同问题,采取相应的办法,继续完善和加强,最终达到实验预期的效果。

(二)研究方法:

在实验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前两步是实践阶段,与正常工作任务一致,后两步是反思阶段,对实践的结果进行观测,看任务完成得如何,然后寻找得失原因,制定出对策,以便指导下一阶段的实践。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使日常工作,改革,科研同步运作,教师又可以自行操作。并要遵循螺旋式上升的规律。最后根据研究整理出本课题的结论。

2、问卷调查法。在实验实施之前、之中及完成一个阶段或周期的实验后,组织对实验对象的综合“前测”、综合“后测”以及各种单项测试,借此调查了解实验达成情况。

3、理论研究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探讨,探索构建高水平校园数字化的方式、方法,从理论上对课题成果加以论证,形成科学、客观提高学习能力的方法体系。

4、 观察法:开设实验教学观摩课,观察、分析自变量、相关变量及无关变量的控制情况,掌握应变量的变化情况,积累第一手资料,及时调整实验方案。

(三)、本阶段研究措施:

1、学校的软硬件设施为课题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我校建成了第三层的校园网、每个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网络计算机教室,给办公室和教师配备了电脑;实现了“班班通”,其它电教设备样样齐全。建成了学校网站,接入沈阳教育城域网;对内还开通了Internet连接共享、ftp、bbs、留言本、网络聊天室、电子图书等服务。校园管理平台,备课平台等。购买与教育教学配套的电教教材。

2、造就优秀的教科研人才 。

课题组教师先进的理念、厚实的理论修养、优秀的业务水平是课题研究的保证。因此,学校十分注重提高实验教师的素质。

(1) 强化理论学习,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 (2) 组织各类培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 (3)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3、规范制度,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

(1) 抓研究机构的完善。我校成立课题领导小组,领导和指导课题的开展,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2) 抓各环节的管理。认真制定好阶段研究计划,然后按照计划开展研究活动,落实各实施环节。每个课题组成员都必须针对一学期的研究工作作好认真总结。开好期末总结会,了解研究中的得失,明确下一步的研究目标。

(3) 抓第一手资料的积累工作。认真完成业务笔记,常摘录,经常写些研究中的心得体会等。对自行开发、制作的软件,要及时归于学校教学资源库。

(4)上好研究课,以活动促提高。每学期课题组老师都要上好两堂课题实验课。

(四)、实验小结:

1.加强领导,健全管理制度。本课题一开始就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该课题研究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之中,从而确保把实验研究纳入学校议事日程,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学校在加大投入,配备实验所需的必要的软、硬件设施的同时,还进一步健全电教课题管理制度。首先采用聘任制的形式组建了课题组,学校分别与课题组成员签订协议,明确实验教师的基本权利和职责,设立奖惩制度;其次,组建了课题实验指导小组。学校特聘教育局有关领导、校外专家及本校经验丰富的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定期开展专题培训、实验指导、评议研讨、评估总结等活动。再次,学校还制定了课题管理制度、课题组听评课制度、实验教师职责等各项规章制度,从而保证了课题研究的正常运行,使实验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2.理论武装,明确实验思路。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实验教师是否掌握了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是确保实验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为了进一步增强实验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验能力,课题指导小组组织实验教师认真学习与课题有关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我们采用集中培训辅导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学习了《校园数字 化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和实施方案,着重学习了有关《校园数字化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等教育教学专著。课题组订阅了《辽宁教育研究》、《辽宁电化教育》、《课程·教材·教法》等报章杂志,使课题成员能及时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最新动态和信息。我们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观摩了省前中电教专家开设的网络研究课,参观了各校电教成果展示,邀请省、市专家学者来校讲课、指导,用正确的理论武装教师的头脑。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课题设计方案,进行课题研究操作过程的培训,网络计算机操作及网络教学的培训,明确实验的思路和操作要领。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使实验教师做到:(1)科学的理论和知识用得上;(2)各种正确的理论依据说得出;(3)成功的经验推得广;(4)自己的实验思路理得清。

3.深入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为了从学生层面了解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进行课程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有效性,积累第一手资料,以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研究。我们深入课堂、深入学生,设计调查问卷,分别于2011年11月和2012年4月两次对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然后进行抽样统计。问卷内容涉及学生对网络的态度与效果,教学内容的呈示方式及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等方面。统计结果表明,数字化的现代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新的增长点,初步验证了实验假设;同时也暴露出现在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这正是课题研究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为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了依据。

4.精心设计,开展实验研究。精心设计教育实验的方法和程序,根据实验设计开展实验教学,是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逐步明确行动研究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研究得出的初步结论可能是下一步研究的起点。在实验教学的三个重要环节即开始前、进行中及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设计所确定的测试量表对实验班进行观察测试,构成实验“前测”、 “后测”。然后进行实验评估。将实验班测试结果列表统计,运用统计原理和方法对比分析,验证假设,撰写实验报告。最后,根据实验评估结果,进一步修改、完善实验设计,开始新的实验。

(五)实验反思:

通过回顾和自评,我们也发现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改进:

1.师生的创新

教师实验意识还须进一步加强。有些教师把数字化校园看成是学校信息化教学,认为只要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设备,在课下运用了汇联平台就行了,思想和理念远远跟不上课题研究的需要。

2.平台的建设还有待完善。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我们也遇到不少困难,如网络联系不到位,各部门联系不密切,各软件系统应用不得当等。

要完成整个校园数字化平台建设,并能在实施的过程中得心应手,这需要耗费很多时间、精力和金钱,也需要各个部门和各位老师的精诚团结。

第三篇:平遥县第二实验小学数字校园验收建设自评报告

平遥县第二实验小学数字校园验收建设自评报告 从我校申报创建数字化校园以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多次进行调研工作,整合学校的已有资源,同时加大电教软件、硬件建设的投资力度,全体教师也积极行动起来,全校上下掀起了一股“创数”高潮,现将我校在数字化校园创建中进行的一些实践工作及自评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基本达标:

1、学校不断增加对“数字化校园”创建的投入,逐步建成较为完备的校园网络,节点覆盖所有办公和教学场所,保证运行畅通。

2、学校网络中心配备了服务器、交换机等设备,一切运行正常。

3、学校已经建成了校园广播网,并安装了完善的校园监控系统,各系统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

4、学建有高清录播教室一个,可满足教师开展有效教学活动。

5、学校在2014年9月份新建学生云课堂机房一个,配备云服务器一台,终端50台,并实现一室多用,既满足了学生上课需要,又兼做电子阅览室和数字图书室;

6、学校新配教师笔记本156台,其中台式一体机6台,笔记本150台,实现师机比例1:1,保证了每一位教师电子备课和网络学习的需求。

7、学校于去年建校时配备44套“班班通”海鹰光电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全部接入校园网和城域网,各班级管理规范,维护及

1 时,利用率高。

8、我校配有普通打印机8台,数码相机1台,摄像机1台, 大型打印机2台。

二、加强资源建设,提升应用能力:

我校十分重视“数字化校园”应用水平的建设:

1、各职能科室积极参与信息化管理:如学籍、财务、实验等管理全部实现信息化管理;

2、学校领导组对于教师个人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也十分重视,早在设备配备之初我们就在原有基础上积极开始了各级各类的培训活动,培训内容:网站简介及资源上传、畅言交互式教学系统培训,随着设备逐步到位后又针对电子白板的应用、录播教室的使用进行了多次培训。

3、学校教师个人工作室的开通率达100%,并依托网络教研平台进行有效的教研活动,建设形成本校特色的自主探究、协作交流和研究性学习的个性化资源体系。

4、学校全体教师每年定期参与网上全员培训,合格率达100%。

5、学生按年龄段逐步开展相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目前培训率达100%,但学生开展网络环境下自主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6、学校信息技术员能够带领全校中青年教师钻研网络教学,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为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三、保障机制及时到位。

1、学校制定了信息化发展规划,对信息化工作有明确的要求。

2、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各部门定期召开会议,落实学校信息化工作。

3、学校信息技术专任教师配备满足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要求,配有专任教师3名。

4、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维护经费有专项安排,落实到位做到专款专用。

最后,我们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还刚刚起步,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会继续努力,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创新适宜于每位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继续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步伐,不断完善数字化软硬件环境,促进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更具科学化、实用化、现代化、示范化,真正使平遥县第二实验小学成为一所高标准的现代化数字学校,

第四篇:安徽省蚌埠第二实验小学创建数字化校园工作汇报

[日期:2011-07-28] 来源: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安徽省蚌埠第二实验小学 创建数字化校园工作汇报

我校在2004年,便吹响了创建数字化校园的号角,成立了由校长担任组长的数字化校园创建领导小组,由学校信息化业务骨干组成了技术攻关小组。转眼间数年时间已经过去,学校在数字化管理与应用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下面就我校创建数字化校园中获得的经验、形成的特色向大家进行汇报:

一、数字化校园的领导与管理

我校在建设数字化校园的过程中,王庆军校长亲自参与,带头学习“家校联系论坛”的使用,并经常上网浏览、回复家长学生们在网上的留言。在09年“甲流”放假期间,蚌埠市委书记陈启涛来我校视察我校“网上应急课堂”的实施情况,王校长现场演示介绍,并得到了高度评价:“二实小不仅要继续把网上课堂做好,还要树立标杆性示范学校!”

数字化校园的成长离不开有效管理,我校以“内行管内行”的理念,确立了由信息技术教师出身的杨橙副校长为我校数字化建设的主要管理者,负责协调带领我校信息中心、校园电视台、多媒体制作室等多个信息工作部门的实际工作。有了专业的带头人,我校才能从实际出发,以专业的角度,制定并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如:培训制度、信息发布制度、教师使用奖励积分制度、信息资源库建设制度、各处室责任制度等。

二、数字化校园的硬件、软件建设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校建设经费得到了有力保证,近几年我校先后投入数百万元,建立了2个新机房、为全校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办公室办公电脑、建立了校园电视台演播室、建立了校园网、闭路电视网、数字广播系统,夯实了建设数字化校园的硬件基础。但是由于我校处于国家较贫困地区,硬件建设有所受限,所以我校的硬件发展从“建网、建库、建队伍”入手,采用“边建设,边应用,以应用促建设”的方式逐步推进。

1、“建网”——完善网络硬件环境

我校网络采取三层交换架构,即主干交换(电信光纤20兆宽带接入)、楼宇交换(千兆光纤连接)、节点交换(100兆自适应进桌面),既满足现阶段使用要求,也满足了以后的网络升级需要。架设有4台服务器,(网站服务器、论坛服务器、学生资源服务器、教师资源服务器)。信息节点遍及全校:连通了全校各个区域,覆盖了全部教室和办公室。09年学校还开设了无线网络,能实现无线上网。为了加强网络安全方便管理,学校投入大量资金购设了网络硬件防火墙、硬件防病毒网关等设备,并且在每台电脑上安装了正版杀毒软件。

除网络中心外,我校还建有3个学生机房、数字化演播室(校园电视台)、2个多媒体教室、大型多媒体报告厅、课件制作室等,我校体育馆的音响系统也是用数字手段化播出的。

学校为每一位教师都配备了办公笔记本电脑,大大方便了电子备课和网络学习。办公室、教室也全部有互联网接入点。

2、“建队伍”——不断培养信息人才

我校负责管理数字化校园的杨橙副校长就是安徽省信息技术教坛新星,信息技术中学高级教师;负责数字化校园维护的在职在编的信息技术教师有5名,人数学历均名列全市所有兄弟学校之首;在校领导的关心下,我校所有信息技术教师均参加过省市以上的各级各类专业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我校高度重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曾组织“课件制作培训”、“网络办公讲座”、“班级主页使用”、“应急课堂使用注意事项”、“网络教学系统”等方面的信息技能培训。学校还多次组织青年教师参加课件制作大赛、电教技术论文评比等各级各类比赛,并将比赛结果与各年级组绩效考评相挂钩,使全校青年教师的计算机技能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达到了“以赛促训”的目的。我校参加并通过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课件考核的教师已经超过115人,凡参加培训的教师合格率在95%以上,绝大部分教师都会制作课件。

3、“建库”——不断完善数字资源

资源库的建设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我校为此投入了相当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每年,学校有专项经费用于购买各类软件资料,以满足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需要。

(1)、我校建有资源服务器,所有教师都可通过共享文件或WEB访问两种方式访问资源。

服务器内的资源包括:学校数字化管理数据、校本课件资源、教学素材库、校本论文、校本教案等。

(2)、我校购买了正版的“腾图”图书管理系统,建立了图书的数字化管理;还与著名的电子图书网站“知网”合作,为每个学生教师提供了账号,可以供大家免费查阅电子版期刊杂志与专业的论文资料。

三、数字化校园的应用与研究

1、我校通过“一站、三台、三主页”营造健康活泼的信息化校园文化:

“一站”——校园门户网站

我校于1998年建成的学校网站,当时名为“在线二实小”,并于2000年全省举办的“课件网页评比”中获得二等奖。在2003年我校注册了NET顶级域名,网站建设至今,已经大规模改版4次,现在已经建成了由WEB2.0技术为核心的,以门户、论坛、社区为一体的有近万名用户的整合型站点。现内设校园快讯、各部门工作简报、家校联系、后勤热线、应急课堂等栏目。网站采用 PHP + SQL 技术,管理便捷,各部门、各年级组分块负责,保证了网站内容的丰富和更新的及时。学校还对各年级通过网站中的家校联系的情况进行评比奖励,努力使网站成为学校与学生、家长、社会交流的良好平台。

在09年“甲流”期间,我们在网站上开辟了“抗甲流”专栏,及时发布学校“抗甲流”信息,并开办了“网上应急课堂”,及时录制发布了各学科教师的教学视频,其中毛君等老师的视频被发到优酷视频网上以后,点击率曾排名在全国教育视频类的第一名,受到了社会广泛赞誉。蚌埠日报、蚌埠电视台也曾对我校“网上应急课堂”做了特别报导。蚌埠市党委书记陈启涛陈曾我校网站给予很高评价,并指出“要将二实小建立成标杆性示范学校!”

“三台”——网络教研平台、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电台

网络教研平台:

网络教研是当前教育教研工作的新形式,是传统教研活动的有力补充,也是今后教研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作方法,作为一所省级数字化校园示范学校,我校从网络硬件、软件平台、师资水平三方面已经具备了开展网络教研的条件,为了提高我校教研效率,跟上时代脚步,校领导在2011年初决定利用网络的超时空特性,组织教师们利用各自的零碎时间与同事之间进行网络教研。

为了将网络教研的开展落到实处,我校数字化领导工作组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安排信息技术出身的副校长带队,组织多位信息教师与技术专家组成技术团队,对我校实情进行分析之后,联合技术攻关,重组网站架构,新建了博客系统并与原有网站进行无缝整合,构建了网络教研平台,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操作层面的难度,提高了用户参与度;二是加强了教师培训,组织年轻教师带动老教师一起进行网上教研;三是建立了奖励制度,定期统计教师们发表日志、评论日志的次数与质量,将其与绩效工资挂钩。网络教研活动开展以来,在一把手的率先垂范下,我校有138位教师开通了博客帐号,发表教研日志1000余篇,互相评论3000余次,有些教师的优秀教学日志甚至引起了数十篇评论,教研气氛可谓空前热烈!《蚌埠日报》也为我校的网上教研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

校园电视台:

我校“星光电视台”从2002年建台开始,就一直使用数字化手段编播节目。我校的闭路电视系统,内有多路解码器,可实现每一间教室的电视都可以通过不同频道接收到演播室的计算机、 DVD 、或者我校任何一个班级的现场直播的信号,从而实现辅助教学;我校的数字广播系统也做到了每个班级、每个办公室都有广播点。每周播出的“文化早餐”更是获得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我校“星光电视台”制作的教育电视节目曾多次获得“全国中小学教育电视节目评比”金奖,银奖,我校也被授予“全国百佳校园电视台”“全国校园影视教育研究实验学校”牌匾。

校园广播台:

我校校园广播站由专门指导教师负责,有一支相当稳定、素质较高的学生播音员队伍。每天中午准时播音,时事新闻、校园生活、热点评论等一个个栏目为广大师生营造了一个贴近生活、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主页”——专题主页、班级主页、师生主页、

除了建设学校门户网站外,我们还单独建立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党员先进性学习”“ 校园安全、自救自护”等专题主页,与学校主网站相链接,是师生德育工作的又一有力阵地。其中“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专题主页还被链接到了中国文明网上,成为安徽省四家联系点之一。

我校为每个班级建立了“班级主页”,家长可以在上面发出建议、学生可以在上面提出学习问题、教师们可以在上面发表最新作业、通知,同时解答家长和学生提出的问题。我校每学期都会组织信息中心与政教处,以帖子质量、家校交流次数等指标为标准进行优秀班级主页评选,将评选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除了班级主页,每个年级组还设置了“在线课堂”,各科教师们会在这里与学生一起讨论课堂上的重难点,成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又一阵地。

学校网站的“个人家园”功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主页空间服务,许多师生个人也建立了个人的主页。些主页的建立展示了二实小师生的风采,丰富了校园网络文化,增强了学生、家长与学校联系的空间,扩展了学校与兄弟学校或社会的沟通渠道,提高了学校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

2、数字化教学应用我校有三套数字化教学系统:

一、基于局域网的“网络教室”;

二、基于互联网的“家校应急课堂”

三、基于每个年级的“移动多媒体”展示互动系统。

教师们能够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如我校严开莉老师的网络整合课《元日》就曾获得安徽省教育厅颁发的整合课评比一等奖。此外,罗娜、陈桂玲、陆承东等老师的整合课也都在全市范围内公开施教,获得听课教师们的一致好评。

3、数字化管理系统

我校各部门都有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并实际使用,如成绩分析系统、学籍管理系统、校产数据管理系统、招生管理系统、财务报表系统等,建有统一的数据服务器,便于数据共享与管理;

四、数字化校园的成果与效益

1、数字化办公管理方式

基于局域网:我校各部门都有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并实际使用,如成绩分析系统、学籍管理系统、校产数据管理系统、招生管理系统、财务报表系统等,建有统一的数据服务器,便于数据共享与管理。

基于互联网:我校还建有教职员工QQ办公群,并在校园网站中设立了“后勤热线”“电脑医院”等专门版块为校园基础设施、电教设备的维护管理提供了数字化平台。

基于3G通讯网:我校给每位教师配发了免费工作手机,行管人员可把最新通知在线群发至工作手机上,保证了各级部门之间的信息通讯,切实促进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2、数字化教育教学

教师能在现代教育理念的科学指导下,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教师形成了数字化的教学方式,日常教学素材、备课、教学普遍应用网络环境进行。近几年我校全省发行的优质电教课达十余节。

3、学生信息素养较高

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电脑制作活动、信息学奥赛、机器人比赛等信息技术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在平日的教学中,我校就多次组织学生参加校“电脑制作比赛”,并从中选拔人才。我校的机器人队伍曾多次在全国、安徽省等各级电脑机器人比赛中获得奖次;我校学生的电脑绘画作品曾连续三年获得安徽省电脑制作比赛一等奖;电子报刊、网页制作等项目也都曾在省级比赛中获得

一、二等奖。

创建数字化校园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为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脚步,蚌埠二实小的“数字化校园”从立项伊始便在不停的建设完善。为了开拓视野,提高眼界,我校还曾组织相关领导、教师去新加坡、深圳等学校取经,以求获得最新的数字化理念。从2004年发展至今,从硬件环境到软件资源,从师资培训到学生能力的培养,我校均走在了蚌埠市兄弟学校的前列。

我校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种种原因,与发达地区学校相比,还存在差距。我们决心:继续按照上级领导的工作部署,多向各校学习,以数字化模式为依托,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坚定不移地走信息化之路,真正构建起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数字化校园。

第五篇:五年级年段目标 - 常州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数字化校园

五年级语文

年段学习习惯培养要点

孩子刚刚迈入高年段,还在适应阶段。为了使学生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我们必须重视以下各项学习习惯的培养。

1.预习的习惯。到了高年级,预习习惯的培养十分重要,它是提高听课质量的保证。方法:每当预习一篇课文时,首先读通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新词语,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解释难懂词。在阅读课文时,像过电影一样,记在心上。并学会质疑,尝试解决。解决不了的,写在课文旁边,以便课堂上解决。

2.动口的习惯。学生要养成想说、能说、会说的好习惯。学校里,以课堂为契机,在每节语文课上,要求同学能够大胆、响亮、自信地表述观点;家庭里,就社会热点问题展开适度的家庭讨论。发言并不一定说得全面,但是一定要有逻辑性。言语不在于冗长,而在于精炼,表达的意思显而易见,旁观者一听就懂。

3.圈点批注读书的习惯。这是一种科学的阅读习惯。一边动笔一边看书,可以延长集中精力的时间,同时可以促进思维,增强记忆力。预习时,课堂上做到圈圈、点点、写写,为做练习和实际应用作准备。遇到书中的难点,学会用工具书,学会请教同学或老师、父母,并把结果记下来,养成勤记勤读的好习惯。并把这种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只要是自己的书本就可以动笔勾画,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

4.复习归纳的习惯。在复习时,把一些相同的知识点归纳在一起,举一反三,去解决实际问题。

5.课外阅读,摘抄词语、优美句子的习惯。通过师生共读,亲子阅读,让学生爱上阅读。让学生准备一个采蜜本,随时摘抄课内外的优美词语、句子,避免在写作时出现语言贫乏,词不达意。

6.诵读的习惯。落实 “经典诵读”课程,充分利用晨读和诵读课,师生、生生进行《日有所诵》的诵读与学习。

上一篇:市政技术员主要考点下一篇:十种可能致癌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