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银保渠道业务发展经理

2024-05-03

JD-银保渠道业务发展经理(通用8篇)

篇1:JD-银保渠道业务发展经理

业务发展岗位职责

 协助银保总监完成总公司下达的渠道任务指标;

 与本地区金融行业管理高层保持良好的沟通协作关系,并不断开拓新的银行渠道;

 依据分公司发展策略,协助渠道总监制订业务发展策略;

 协助渠道总监对业务计划进行制订和分解;

 全省荣誉体系的建设,倡导绩优文化;

 协助渠道总监秉承分公司文化建设,协助渠道总监拟订银保渠道文化建设、经营理念,并推广到各机构;

 贯彻执行公司关于银保方面的各项政策,有效提升公司在本地区的影响力并扩大市场份额;

 做好同业公司情况以及银行政策方向的搜集和整理,以便及时向总监提供决策依据;

 对全省对应岗位员工的专业辅导;

 完成上级主管交办的其它事项。

下阶段工作思路

 维持并协调好目前合作的渠道以及重点支行,同时为配合总部以及分公司

战略安排做好X渠道开拓前的摸排准备工作;

 做好建省行金富兴产品协议费率沟通以及协议签署和产品上线工作;  同总部对应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争取更多的资源;

 根据工作安排做好全省营销系列的荣誉体系、督导体系;

 根据公司销售节奏以及人力等情况,适时地推出各种内外部营销活动推动

业务达成。

Page1

篇2:JD-银保渠道业务发展经理

各位领导、各位伙伴大家好,我是来自北部渠道的xx,很高兴能够参加这次渠道经理的竞聘,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我的基本情况。本人毕业于陕西交通学院计科系。曾经在西安电脑城做为电脑销售及技术支持。此后在成都鼎盛酒业做为渠道销售,熟悉了酒水销售的相关情况。并在四川省太极集团四川绵阳制药有限公司做为业务拓展,在此期间了解了药品营销的一些方式及方法。去年十二月到城西支公司任职至今。这些工作经历增加了我的工作经验同时也提高了各个方面的能力。为我今后的工作打下了的基础。

今天,我站在这里做主管竞聘演讲,心里无比激动。我不知道从哪里说起,从入司做到现在,我经历了和我们大家一样的风风雨雨,遭遇了和我们大家一样的拒绝心酸,品尝了和我们大家一样的成功喜悦,分享了和我们大家一样的成败心得,我的今天是在大家的关心和帮助下一步步走过,我有许多的话想在这里和大家说说。

首先,面对大家,我有两个感言;我要感谢各位伙伴,入司以来,我在大家的身上学习了很多很多,大家也使我改变了很多很多,每当我受到客户的拒绝,每当我遭到家人朋友的反对,是大家,我亲爱的伙伴们,给了我勇气,给了我力量。晨会上大家无私的分享,让我学会了许多业务知识。

我还要感谢公司和在座各位领导,是中国人寿给了我这样一个优越的平台,让我在这样一个世界500强的大公司里,施展我的才华,提升我的能力,完成我的心愿,创富我的人生;是公司给了我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让我能和大家一样,站在这检验自己能力的舞台,共同施展本领,共同接受检阅。

既是竞聘,我有三个承诺宣誓给大家,第一,我会全力以赴地服务好我的伙伴们,全力以赴地经营好我们的团队。我做保险虽然时间不长,但半年多来做业务的经历告诉我,团队是我们伙伴的家,只有经营好了,伙伴们有了一个温馨而和谐的家,我们才能够没有后顾之忧,我们才能够团结、友爱,并肩战斗,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而一个团

结战斗的团队,主管应该定位于服务于伙伴、服务于团队,做大家的贴心人,做团队的勤务员。

第二,我会全力以赴地听命于我的公司。一个团队业务的好坏,公司任务的达成与否,都取决于主管的执行力,而主管能否与公司保存一致,能否接受公司一个调子、一把号子、一个步子的统领,是一个主管忠诚度的体现,做主管一定要忠诚于公司,忠诚于团队,才能提高团队整体的执行力,而业务是团队的最好激励,佣金是伙伴们的最好的回报,只有听命于公司,完成公司下达的任务,我们才能赚到更多的钱,只有赚到钱的团队才是好的团队。

第三,我会全力以赴地服务于客户。我们的本职工作是收展,而收展是公司服务客户的最主要的部门,做一个收展团队的称职主管,服务好伙伴,听命于公司、主要的是要服务好客户,客户的满意才是真正的称职。

让大家选我做主管,我会给大家三个理由。

首先,我爱好学习,这是我给大家选择我的第一给理由。爱好学习;我在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同时,可以为我们的伙伴带来许多新的信息和咨询,让我们的伙伴们共同提升,在将来的展业中用新的知识和技巧来武装我们,适应越来越专业化、理性化的银保新市场。

其次,我会建立一种和谐的团队文化,这是我因为我能够当选的第二个理由。“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昧的军队”,是打不了胜仗的,中国人寿之所以能成为世界500强,“双成”文化功不可没,大公司有大公司的企业文化,小团队也应该有自己的团队文化,我如果管理团队,一定建立自己的团队文化,让大家都参与进来,共同来建设我们的团队。

最后一个理由,我想要大家跟我一起赚到钱,这个理由大家都会接受的。说的再好,写的再好,要看干的好不好,而检验好主管的唯一标准是我们大家赚没赚到钱,而赚到钱的唯一途径就是做好业务,完成公司的考核,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服务好我们的客户。

篇3:JD-银保渠道业务发展经理

近年来,中国服装行业开始步入“全渠道时代”,供应链变革势在必行。曼哈特中国区业务拓展部总经理肖旭表示,业务转型和渠道统一是目前摆在大多数中国服装企业面前的两大难题。对此,曼哈特基于其在服装行业近30年的积累和沉淀,形成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应对各种新的商业形态,在完善订单管理系统、优化配送渠道、提高库存管理效率方面已经获得了成功的应用。

2015年,凭借为中国顶级时装零售商之一的赫基国际集团成功部署的供应链商务解决方案,曼哈特被来自全球供应链协会的独立专家团评为“亚洲最佳IT供应链解决方案供应商”,这也是该公司连续第三年获此殊荣。

记者:曼哈特如何看待中国服装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特点?

肖旭:要分析服装供应链,必然要从服装行业的特点讲起。与其他行业相比,服装行业具有几个十分鲜明的特点:产品生命周期很短,通常只有3个月;SKU多,一般服装品牌都有上万个SKU;流行变化快,“多款少量”模式让服装企业面临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复杂局面。受其影响,服装企业的供应链管理面临着以下挑战:首先,对前端采购及生产成本的控制。原材料,尤其是毛、麻、丝等原料的成本在成衣成本中所占比重较高,少则在50%以上,高的在80%以上,决定了原材料采购、储运、配用和工艺设计在服装企业中的主要地位。因此采购及生产的成本控制是企业整体成本管控的重中之重。

其次,对流通过程的控制。作为季节性很强的商品,服装的生产、流通都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而在传统的订货制模式下,服装企业很难做到精准预测市场需求,因此其进、退、调、换的业务都是很频繁的,随着业务快速发展,对流通过程的控制变得越来越重要

第三,对物流配送环节的控制服装企业的业务流程非常复杂、繁琐,物流环节众多,仅仓库就分为原材料仓、机物料仓、半成品仓、成品仓等类型。同时,服装SKU多,需要的仓储面积大,许多服装企业每天需要处理上万个库存单位,并要管理更多的数据。面对异常复杂的经营活动和不断提高的客户要求,精确的预测、有效的管理以及高效灵活的物流系统,对服装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企业要做的无非两件事:开源、节流不少国内服装企业已经开始基于自身的发展和业务特点,或多或少进行一些供应链管理方面的工作,但水平参差不齐。

记者:目前零售渠道发生的变革给服装企业的供应链和物流带来了怎样的挑战?

肖旭:基于电子商务行业的爆炸式增长,2012年,全渠道的概念开始出现,这意味着零售商将能通过多种渠道与顾客互动,包括网站、实体店、服务终端、直邮和目录销售、呼叫中心、社交媒体、移动设备等。这些渠道相互呼应,成为全方位的营销力量。这一变革无疑使中国服装企业的供应链面临着更多挑战

在全渠道下,服装企业要从原先的只面对分销商,变为面对更多渠道。同时,仓储配送网络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传统渠道的物流模式一般是干线运输—区域调拨—末端配送。而全渠道要求的是线上线下的高度协同,通过充分的库存共享和快速的物流服务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这需要相应的业务体系支撑和强大的信息化系统基础。

记者:面对全渠道,国内服装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肖旭: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和移动购物的稳步发展,消费者们的需求日益增高,在选购服装时,他们希望服装企业能够提供“线上购物,线下提货”、“当日送达”或“简易退货流程”等灵活快捷的物流服务。对此,服装零售商需要具备高效的订单调配和库存管理能力,对销售渠道、库存储备和仓储物流服务进行整合

信息系统建设是全渠道模式下企业完成供应链整合的重要工作。在我们看来,实现全渠道的关键是打通各个渠道之间的壁垒,考验的是企业信息系统的承载能力和库存信息的实时更新能力因为相对于传统渠道来讲,全渠道模式下的信息传递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除了建立上下游的信息共享机制,还要整合协调多个渠道的信息,无疑增加了信息协同的难度。

从国内服装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情况来看,虽然大部分零售商都采用了多种信息系统,但在各个业务流程中的“信息孤岛”仍然普遍存在,并未形成统一的库存整体视图。这与服装零售业的全渠道变革趋势是极其不相符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长期以来,多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动力都来自于市场倒逼,缺乏长远的规划,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现象:企业在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都使用了信息系统,但这些系统都是相对独立的,没有真正打通并实现所有环节的信息共享共用,导致各个业务流程也是相对独立运作的。

记者:针对服装行业的供应链优化,曼哈特可以提供哪些解决方案?

肖旭:作为一家基于平台的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服务商,曼哈特能够从战略上透视客户的供应链,帮助其提高运作效率并保持竞争优势。目前,我们提供从计划到执行的全方位供应链解决方案,其中包括企业进行供应链整合、升级和优化所需的各种工具。该解决方案的核心是全渠道、库存、供应链,真正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打通业务流程。

新的市场变化带来了新的商业标准。随着手机应用、平板电脑、社交媒体等不断更新升级,客户的消费习惯正在快速变化。消费者与品牌的交互方式正在改变,消费诉求更加个性化,消费体验的标准也不断提高。服装零售商的商业模式需要适应这种变化,重新树立门店的定位,提供更多样化的增值服务,在全渠道下提供统一而个性化的用户体验。对此,曼哈特推出了全渠道本地解决方案,包括企业订单管理、门店订单管理、门店配送、门店库存、POS、客户服务系统等,能为服装企业提供全企业范围库存可见性及可用性,灵活订单配置,保证客户随处购物,随处交付,实现客户服务一体化,提升客户购物个性化体验,提升工作人员效率和企业自身的可盈利性。

记者:请结合具体项目介绍曼哈特的解决方案在服装供应链优化中的应用情况及效果。

肖旭:在我们的解决方案中,针对很多业务场景都已形成了模块化的软件产品。我们能够根据客户需要,提供适合的方案设计和系统选用,帮助其实现在渠道、库存、供应链管理方面的各种预期。

目前全球服装零售业20强中有16家使用我们的软件解决方案在中国,我们拥有森马、美邦、报喜鸟、达芙妮、海澜之家、唯品会、赫基国际集团、罗莱家纺等一批优秀的本土鞋服企业客户。

此外,一些新的商务链解决方案开始在国外客户中获得成功应用。比如LACOSTE鳄鱼采用了曼哈特的分布式订单管理(DOM)解决方案,对其呼叫中心、互联网上的客户订单进行统一管理,实现客户随时下单、随处交付的商业预期。该项目对国内正在开展全渠道业务的服装企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记者:从信息技术及解决方案提供商角度,您对国内服装企业开展供应链优化有哪些建议?

肖旭:在服装行业全面步入“全渠道零售时代”的今天,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导致了整个服装供应链的变化,特别是对供应链后端的商务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借助信息系统实现业务场景优化和多渠道之间的整合必然成为未来几年中国服装企业的发展方向。对此,我们给出的建议是:服装企业应基于未来3~5年的发展,提出一个长远的供应链体系布局,并以此为前提,统一考虑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的搭建,不能只看某个环节或系统的优化。

篇4:JD-银保渠道业务发展经理

保险业近年来发展很快,银邮代理保险业务发展也很迅速。记得1999年的时候,我们跟别人谈业务时谈到目标是一年保费1000万元时,被业务伙伴看不起。如今,2011年内我局已经有若干个邮政代理保险员个人年保费突破了3000万元。可见这个行业发展的速度是很惊人的。

目前银邮代理保險业务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保险产品同质化严重、个别营销人员销售不规范等,欲解决这些问题,个人认为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努力:

一、强化创新意识。

保险公司应加强产品创新,寻找新的突破增长点。目前银保行业也有了一批固定的银保客户群,这群人具有他们的一些特殊性,应该推出适合他们的保险产品,加大保障性产品的比重。

二、强化服务意识。

客户对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银邮代理应该创新服务的内涵和形式。加入更多的增值服务、跟踪服务。例如,承保前和承保后的一些服务内容。

三、强化合规经营意识。

在客户经理的培训上要注意加强一些道德培训,使他们在销售的时候不夸大保险产品收益,很好的让客户明确权利与义务。保险公司和银邮代理机构双方要自查自纠,对不符合合规标准的销售人员严肃处理。另外大力加强诚信建设,呼吁媒体在遇到某些客户退保的时候应该听一听双方的意见。

四、强化人才意识。

解决人的问题是一切问题的根本。在销售人员的培训上,要利用好保险公司的培训优势,加强对业务员的业务培训。另外倡导保险公司和银邮代理双方员工的沟通交流,加强凝聚力、创造力。

五、强化合作意识。

目前的银保合作只是基础性合作。相互的认同、文化的交流是未来更进一步需要深化的合作领域。将银邮机构的客户服务理念和保险公司的销售理念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双方的合作共赢。

篇5:JD-银保渠道业务发展经理

(一) 中国寿险市场银保渠道销售误导现象现状

销售误导现象, 是我国寿险市场最主要的投诉类型。2013年, 中国保监会共收到针对人身险保险公司违法违规的投诉3493件, 其中针对销售误导问题的共计2979件, 占违法违规投诉总数的85.2%。从险种来看, 分红险和银邮代理渠道的销售误导现象是投诉频率最高的两项。

而从银行的角度来看, 根据银率网2013年度银行评测报告, 保险产品的销售误导现象占银行总体误导现象的27.54%, 是银行经营过程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销售误导现象。

(二) 中国寿险市场银保渠道销售误导现象主要表现形式

1) 夸大宣传保险收益。片面夸大产品收益, 强调产品的高收益, , 并妄造最低收益。此外, 销售人员不向消费者解释现金价值, 不提及退保可能造成的损失, 也是夸大宣传保险收益的一种形式。

2) 将保险产品与其他产品相混淆。片面强调保险产品的收益, 并将其与银行定期存款、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相混淆, 在销售产品的过程中避免提及产品的保险本质, 诱导以理财为目的的消费者购买保险产品。

3) 隐瞒产品重要特性。保险销售人员常常隐瞒保险产品的重要特性, 如保险期间、保险缴费年限、犹豫期、退保损失、分红的不确定性等, 以保证消费者购买该产品。

二、银保渠道销售误导的政策建议

(一) 建立官方的保险投诉数据库共享平台

中国保监会有必要建立自身的官方保险投诉数据库共享平台, 且共享平台应当具备如下特征: (1) 如实反映消费者投诉信息和投诉当前解决状态; (2) 定期生成相关的分析报告, 并不定期地针对某些领域生成专业化的分析报告; (3) 在对保险消费者隐私和保险公司重大商业机密保护的基础上, 向公众全面的反映销售误导投诉的全面状况。

(二) 整合非官方网络投诉平台

当前中国市场上的非官方投诉平台处于较为分散的状态, 且投诉解决率相对较低。因此, 我们需要整合各类非官方的网络投诉平台, 形成规模优势。通过整合非官方的网络投诉平台, 应当形成以下几类机制: (1) 对于不同类型的保险投诉, 例如理赔服务, 销售误导等, 应当建立专门的团队进行处理。 (2) 引导相同投诉类型的消费者形成合作同盟, 共同维护合法权益。

(三) 及时公开投诉处理情况和处罚信息

目前保监会是以公布各省保监局的处罚公告的形式作为公开处罚情况的方式。然而, 处罚公告所反映的信息往往并不全面, 而且保险消费者无法便捷地查询保险公司的违规状态。因此, 需要在保险投诉数据库中对处罚信息进行一定的反应。针对投诉的处理情况, 保监会应当对当前受理未结案的投诉案件的进展情况在其官网上进行适当的披露。

三、银保产品销售误导现象投诉机制建设的消费者购买建议

(一) 关注保险公司和银行过往的投诉历史

在购买保险产品或者银行理财产品之前, 应当对保险公司和银行的过往投诉历史进行适当的关注, 消费者可主要关注以下几点: (1) 保险公司和银行过往的销售误导历史; (2) 保险公司或银行的投诉解决效率; (3) 保险公司和银行投诉处理人员的服务态度。

(二) 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内容

消费者在签订保险合同之前, 应当注意以下事项:

(1) 合同内容是否完整、真实:在签订合同前, 要观察销售人员提供的合同条款是否完整, 内容是否全面, 销售人员要求消费者签订的合同与消费者最终签字的合同是否一致等; (2) 合同的性质:辨别合同本身是保险产品还是银行理财产品; (3) 合同的重要事项:关注其缴费年限, 保障期间, 缴费金额, 保障范围, 退保处理的相关事项等;

(三) 积极寻求各种投诉机制的帮助

在被误导购买了保险产品之后, 消费者可以利用中国保监会的投诉热线或网络投诉平台、保险公司的投诉热线、非官方的网络投诉平台, 以及消费者自发建立的针对某一特定公司或产品的投诉群体等方式维护自身权益。在保险公司进行了投诉处理之后, 消费者可以将自身的投诉处理情况和对投诉处理的满意程度进行反馈和共享, 以更好的帮助各类投诉平台的改进。

(四) 妥善保管产品销售过程中的重要资料

为了获取更优质的售后服务, 以及在自身权益受到损害时能够为维护自身的权益提供证据, 消费者应当妥善保管销售过程中的以下重要文件: (1) 消费者和保险公司双方确认的保险合同; (2) 在销售过程中销售人员提供的产品宣传资料; (3) 缴费通知与付款凭证; (4) 销售过程中销售方提供的其他文件; (5) 销售人员的姓名, 单位和联系方式等。

摘要:经过了数十年的蓬勃发展, 中国寿险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然而, 在这种繁华的背后, 中国的寿险市场仍然存在着各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 其中销售误导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本文将针对中国寿险市场银保渠道销售误导问题的现状, 通过对保监会官方的治理机制和非官方的网络投诉平台的运行效率进行分析, 窥探销售误导治理机制的整体运转情况。

关键词:银保渠道,销售误导,网络投诉平台

参考文献

[1]郭振华, 朱少杰.寿险公司网络投诉案例实证研究[J].保险研究, 2012年第6期

[2]侯广庆, 周雷斌, 丁航.美国保险投诉数据库系统建设及对我国的启示[J].保险研究实践与探索, 2011年第7期

[3]焦清平, 金艳芳.适合性原则对我国寿险误导防范的启示[J].保险研究, 2012年第11期

[4]李平兵, 董济玲.浅析寿险销售误导—基于委托代理视角[J].特区经济, 2012年第12期

篇6:JD-银保渠道业务发展经理

一、银保合作业务开展情况

目前该市共有20家保险机构参与银保合作,占全部保险机构的57%;开办代售保险产品、代收保险费、代付保险金等银保合作业务的银行网点有330个,占全市银行网点的69%。随着近年监管层有关规范银保合作业务政策的陆续出台,该市银保合作业务发展整体呈现“先扬后抑”的格局,合作规模、渠道、品种等方面均有所变化。

(一)业务规模全面回落

2010年以來,该市银行机构代理保险销售量和业务收入开始出现下滑趋势。2011年,该市银保合作实现保费收入45970万元,业务收入2118万元,同比分别下降23.4%、19.5%。今年上半年,业务全面下滑态势愈发明显,相关指标同比降幅在30%以上。

(二)业务渠道有所变化

随着保险公司由在银行驻点制向巡点制的改变,银行柜台已成为最主要的业务渠道,同时产销(说)会、网点沙龙等形式辅之。前者主要借助各银行开发的“银保通”业务系统,从事大批量、小额保险业务销售,后者则是通过银行邀请4-6名特定客户,由保险公司现场营销和销售少量、大额保险产品的主要场所。

(三)市场重心发生转移

目前,具有保值、增值功能的分红险依然占据保险产品的主力地位,各银行柜台销售保险业务中,90-95%均为分红险产品。在当前通胀压力增加的背景下,银保合作的业务分布与当地经济及居民生活水平出现反向关系。城市居民因为拥有相对较多的投资渠道和信息,对保险产品的需求呈逐年下降态势。以某银行城区网点为例,今年上半年日均保单销售额仅为0.7万元,较往年下降了62.6%,部分网点甚至出现日出单率为零的现象。与此同时,农村成为保险业务的新增长点,该行在县域的银保合作业务规模占比升至60%以上。

二、当前银保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外部监管环境变化的负向影响较大,银保合作重振乏力

一是银保合作的监管新措施出台后,保险公司在银行驻点销售员全部撤销,改由银行柜员直接办理保险代售等业务。银行普遍反映,由于保险售前咨询时间较长(超过30分钟),是一般银行业务办理时间的5-6倍,且柜员普遍对保险产品缺乏深入了解,因此柜员代售保险产品的积极性不高。二是新闻媒体对过去误导销售保险行为的关注度过高,对新规实施后银保合作业务的正面宣传偏少,致使客户对银保产品的认可度日渐降低,银保市场业务量持续下滑。

(二)产品及营销模式单一僵化,机构间同质化竞争加剧

一是产品种类趋同。该市银行机构代理的保险产品多侧重于储蓄型分红险,产品间同质性较高,定价差异不明显,难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致使众多有保值需求的客户更倾向于选择传统的定期存款而非银保产品。二是营销模式单一。目前银行销售保险产品主要通过网点柜台这种单一模式,依靠批量中低端客户的积累,通过产销(说)会、网点沙龙等专题大额营销的渠道较少。部分银行受技术系统的制约,无法查询完整的客户信息,只能依赖于保险公司提供,难以掌握营销主动权。

(三)业务管理制度建设滞后,银保合作需警惕道德风险

一是无序化竞争暗流涌动。目前,银行多数采取由省级机构与圈定的保险公司签约,地市分支机构根据当地实际从中选择5-10家具体开展银保合作。据了解,在对部分贷款抵押物实行强制保险时,部分保险公司采取哄抬价格、帐外支付手续费等手段,贿赂银行工作人员指定客户在其处办理保险业务,对保险公司及银行的社会形象、经济利益均造成不良影响。二是银行内控管理缺位。据某银行反映,该行内部机构改革后,信贷、抵(质)押物保险业务的内部检查职能分属不同部门,由于相互间缺乏必要的信息共享渠道和权责制衡机制,给个别客户经理私吞、超额收取手续费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促进和规范银保业务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深化合作,加强监督,促进规范化经营

一是促进形成合理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格局,引导银保合作业务从现阶段聚焦的手续费恶性价格竞争转变为专业化产品和服务的竞争。二是借力银行控股保险公司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银行在品牌、客户、销售、渠道以及县域地区的比较优势,深化银保合作方式。三是加大现场检查和监管合作的力度,重点查处销售误导、恶性价格竞争、帐外支付等违规行为,形成以职能部门监管为主体、银行和保险公司自律为基础、社会监督为补充的多元化监管格局。

(二)创新产品,完善销售,提升市场竞争力

一是加强银保间的协调沟通,结合市场需求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加快发展与银行储蓄互补的风险保障型产品,如将保险产品纳入银行理财服务套餐,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混合金融服务等。二是采取有效方式积极实现柜台交易与产销(说)会、网点沙龙多种销售形式的优势互补,促使保险代理业务从柜面向“柜面+柜外”延伸。三是做好存量客户的重点营销,主动梳理满期客户的代理明细,联合保险公司认真开展满期客户的预约、宣传以及二次营销工作。

(三)加强培训,加大宣传,积极拓展市场份额

篇7:JD-银保渠道业务发展经理

一、发展创新的重要性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不仅使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 也使我国的外汇储备量得到了广阔的提升, 同时使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也逐渐增强。经济体制的改革使社会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各行各业的公司与企业都取得了质的飞越。随着企业和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 其所创造的经济利润也相继增长。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我国加强了对国有化企业的改革进程, 使国有化企业逐渐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 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在企业的发展形势上更为注重集团化与开放性的发展模式, 在较为重要的领域加大改革的力度, 增强国有企业的生命力, 保证国家稳定的税收来源。在经济全球化的作用下, 出现了更多的民营企业, 以及经济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 这些企业的出现使我国的综合国力逐渐增强, 经济支点也更为广泛。这些政策的改革和公司、企业的成立都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扎实的基础。但同时, 面对新的发展环境与客户, 也相应产生了许多的问题, 正确应对这些挑战与机遇成为了商业银行发展的重中之重。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弊端日益突显及金融危机全球化的作用下, 国际经济发展水平一再受到限制, 各国的企业与公司都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击, 有些甚至面临破产的危险。此时, 商业银行的重要作用就随之体现出来, 商业银行的大额贷款有效解决了公司与企业在经济运转中的资金问题, 使其平稳地度过金融危机时期, 使企业转危为安, 进一步加强了企业与公司的竞争能力,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但是, 根据目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与速度, 商业银行在公司业务发展方面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无法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 产品的片面化及对市场分析的不足导致了销售模式的老化,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发展的进程。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 企业与公司对资金的筹集是非常困难的, 企业想要从商业银行中获得资金支持, 就必须接受银行所强加的服务项目, 有的服务项目与企业的发展毫无关系, 甚至有些还会阻碍企业的发展, 但为了得到资金支持, 企业只能被动地接受银行的要求。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 国外大型商业银行不断涌进我国市场, 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冲击。虽然国内商业银行的公司客户逐渐增多, 但由于国外大型商业银行的巨大冲击, 我国本土商业银行的弊病逐渐暴露, 导致了大量客户的流失, 降低了市场竞争能力, 国内商业银行发展艰难。针对这种现象, 我国的商业银行必须进行实质性的改革, 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 保证在国际市场中占据有力的地位。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及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以及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势在必行。面对这样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商业银行主要面临着以下几种挑战。

(一) 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的作用下, 资金的流动性越来越大, 逐渐从国家内部向国际方向流动, 同时也扩大了金融服务行业的服务范围, 形成了一种金融服务全球化的趋势。这样的金融发展潮流对商业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来说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 也迫使商业银行进行改革。

(二) 外汇业务的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的作用下, 货币一体化和汇率自由化的发展趋势逐渐形成,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我国政府也对货币及汇率政策做出了及时的调整, 但这也使商业银行传统的外汇业务遭受了重大的冲击与考验, 具体有以下几点。

1. 由于外汇业务的自由化发展趋势, 外汇在银行的定价弹性加大, 使外汇市场的竞争力逐渐增大, 也更为激烈。面对这种变化, 商业银行在定价能力和对客户的服务能力方面都面临较大风险与阻碍。

2. 在我国新的汇率制度下, 由于人民币汇率的浮动逐渐加大, 导致商业银行银行传统的汇率管理方式不再适应社会金融的发展, 改革也迫在眉睫。

3. 人民币的汇率走向发生改变, 不在像以往一样跟随美元的发展趋势, 使商业银行对外汇的管理必须更为积极。

4. 在人民币汇率大调整的趋势下, 商业银行对外汇的负债管理也面临一定的困难。

三、创新发展业务途径

(一) 存与贷的创新

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盈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司的存款业务具有存款额度大和流动性较强的两大特性, 其存款业务也包含在负债业务之中。目前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的存款方式还比较单一, 只有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都有较大的弊端:一是活期存款的利率较低, 一般公司的大额存款都不会选用:二是虽然定期存款的利率较高, 但灵活性不大, 如果公司及时用钱就会影响利率的大小, 使公司在存款上存在两难的境地。因此对存款业务的改革主要可以从这两个方式着手:一是改革活期存款的利率和管理方式;二是改革定期存款的提取方式, 使存取款方式逐渐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提高公司的客户需求, 保证客户量的上升。

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大量的民营企业与公司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但缺少资金仍是民营企业与公司发展的重要问题, 银行的贷款业务给缺少资金的企业与公司带来发展的希望。商业银行传统的贷款业务体制, 在很大程度形成了公司与企业贷款的屏障, 在影响自身经济利润的同时, 也影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所以商业银行的发展必须对传统的贷款业务进行改革, 在保证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 降低贷款利率与贷款要求, 通过法律手段和自身的团队分析保障自身的经济利益, 在贷款方面形成科学化与开放化的发展趋势。

(二) 国际创新

在经济全球化的作用下, 面临国外大型商业银行的冲击与国外广阔市场需求的吸引, 我国的商业银行的发展必须立足于世界的发展需求, 正确对待面临的机遇的挑战。“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积极借鉴国外商业银行先进的管理方式与营销手段, 逐步对自身的弊端进行改革。在国际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 以及在金融方面的政策与改革措施, 不断对自身进行调整, 适应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发展。

四、结语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服务行业, 在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 其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 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也是在所难免的, 为了能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对公司业务的改革与创新也是必然的。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及弊端, 并在公司业务的创新上提出了一些鄙见, 希望能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陈芳.对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新思考[J].商业文化 (学术版) , 2010 (03) .

[2]邢通.浅析中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09 (06) .

[3]储节旺, 周绍森, 王文革.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与知识管理[J].广西金融研究, 2007 (06) .

[4]李菊.商业银行业务品种选择问题分析[J].现代商业, 2010 (32) .

篇8:JD-银保渠道业务发展经理

一、银保代理业务的基本情况

进入21世纪,我国银保代理业务迅速发展,合作的对象以及内容逐渐宽泛起来,合作的银行面由四大国有银行逐渐扩大到了几乎所有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代理的保险品种既有寿险也有产险,代理的形式也由代收保费,代理单一产品,发展到银保相互渗透,产品、服务整合化、多元化。

(一)银保代理业务的类型和代理机构种类

目前,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品种分为:(1)寿险业务:分红险、万能险、投资连接险以及年金险;(2)产险业务:交强险、等车险、财产保险、工程保险、责任险、货运险;(3)收付业务:代收保费、代支保险金等。寿险代理业务通常针对银行的个人客户,产险业务则可涵盖银行的对公和对私客户,代理的银行除了农发、国开,几乎包含了所有银行,而被代理的保险公司有中国人寿、太平洋人寿、平安人寿、泰康人寿、新华人寿、人民人寿、人民健康、太平人寿、阳光人寿、人保人寿、平安财险、太平洋财险、天安保险、华安保险、大地保险、中国人寿财险等公司。

(二)银保代理业务经营状况

作为银行中间业务收益率较高的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在商业银行零售中间业务收入的占比是越来越高,银保业务的银行手续费收益,按保监会统计显示:2005年25.8亿元,2006年32.16亿元,2007年45.32亿元,2008年96.89亿元,2009年112.73亿元,2010年上半年74.14亿元。(数据来源:2006~2010年保险中介市场报告)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银行保险作为一种新型的保险概念,在金融合作中,体现出银行与保险公司强强联手,互联互动的局面。其优势在于:第一,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是一种可以通过银行柜面或理财中心进行的简单、便捷的购买方式。主要表现在:成本低、安全可靠和购买方便。保险公司通过银行柜面或理财中心销售保险产品,可使公司的经营成本下降,保险产品费率降低,给消费者更多实惠;消费者通过银行办理投保相关手续,可确保消费者的资金安全;银行网点遍布城乡各地,消费者可随时随地购买保险产品,同时便于与家庭预算相结合,选择符合实际需求的产品。第二,对银行来说,可以通过代理销售多样化的产品,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通过代理保险产品加强其中间业务收入,获得较高的收益率,而且保险产品保障性的特点,必然成为银行代客理财的中长期规划品种。第三,对保险公司来说,保险公司提供产品,银行提供销售渠道,保险公司利用银行密集的网点可以提高销售并且降低成本,从而可以以更低的价格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同时,保险公司利用银行的客户资源和信誉,再配合以保险公司的优质服务,可以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开拓更多的客户源。

(三)代理业务的操作流程介绍

银行保险业务分为手工单和银保通。目前寿险基本满足银保通,车险基本通过手工单实现。

手工单业务是指由银行柜面柜员收款后打到保险公司账户,同时向客户出具收据,并将保险公司的收据联,加盖银行公章后返回保险公司,在收到银行回单后保险公司财务部门两位财务人员会对收据进行确认和复核,在确认无误后,保险公司银行保险部员工将投保书交到运营部门进行扫描归档,扫描后的投保书影像会由后援中心核保室进行核保,符合承保条件的就由保险公司进行承保,制作保单并由客户经理将保单送达客户,在客户签收后,将保单回执回收到业服柜面进行回销。

银保通是一个可以由银行柜员当场承保的系统,该系统自身就带有核保功能,通过银保通系统核保符合投保条件的,银行柜员可以当场制作保单,由客户当场签收保单回执,银行柜员当即将客户账款打入保险公司的账户,保险公司客户经理把投保书及相关投保资料带回公司进行回录,再交运营部门进行扫描归档。银行保险业务客户资金的进出都是通过银行转账完成的。客户资金的进入过程是客户自己根据投保需求,银行柜面通过转账方式将账款打到保险公司账户,同时向客户出具收据,并将保险公司收据联,加盖银行公章后返回保险公司,在收到银行回单后保险公司财务部门两位财务人员会对收据进行确认和复核。退保时的资金流出过程是客户签名授权客户经理到银行柜面办理,在银行柜员核对客户签名相符后进行转账,账款直接转到客户提供的活期账户中,不过现金。

(四)银保代理业务客户信息、交易凭证、资金的交换过程示意图

银保通系统销售业务流程图:投保人在银行柜面填写投保单→银行经办初审合格收单→银行经办在“银保通”系统录入投保事项→“银保通”打印客户确认书→客户确认→保险公司业务人员将保险合同及相关投保资料带回存档(银保双方均有交接记录);

资金:客户确认→客户资金(现金或存折)→银行网点暂收账户→分行账务中心暂收账户→保险公司保费归集账户。

非银保通(手工单)销售业务流程图:投保人在银行柜面填写投保单→银行经办初审合格收单→银行经办将投保单及相关投保资料、银行转账收费凭证交保险公司客户经理→保险公司客户经理把资料带回交公司相关部门审核,确认款是否到账→出保单→交银行指定人员→转交客户→客户签字确认回执→交保险公司客户经理→保险公司回销;

资金:客户确认投保填单→将客户资金转入银行归集户→保险公司保费收集户。

二、银保代理业务客户身份识别及交易记录保存存在的问题

(一)保险业代理业务客户身份识别方面

1. 代理业务客户身份识别的基本现状。

根据调研,所有银保代理业务均签订有代理协议,客户身份初次识别工作基本都是通过银行来做的,但只有来自四大国有银行的问卷显示他们要做客户身份核查手续,其他银行没有提及,并且也只有中国人寿、平安等大的保险公司明确表示与银行签订了《反洗钱补充协议》或《反洗钱特别约定》。此外,在问卷调查中,保险公司也普遍反映,银行提供的相关投保资料存在错误信息,例如错误的联系方式、地址、身份证件有效期等等。

2. 代理业务客户身份识别的操作缺陷。

(1)保险业通过银行获取客户基本身份信息的质量问题(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

银保建立代理业务时,由于相关的法规没有明确受托方的义务及承担的法律责任,代理银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部分银行代理机构不重视客户身份识别,不能提供完整的客户身份资料,因此,通过代理机构获取的客户基本身份信息不完整,身份证件的复印件也通常只有投保人的,而没有被保险人的;而且,保险公司反映手工出单往往会出现客户身份识别不及时的现象;加之错误信息普遍存在,因此,客户身份识别的准确性也是不能保证的。

(2)对代销客户的身份重新识别问题。银行一般只代理保险公司的新契约业务,对于保险合同的变更或者客户身份的重新识别工作由保险公司负责,按照规定要求客户补充其他身份资料或身份证明文件,部分保险公司银保产品实行了100%的电话回访,办理保全、变更、赔款、给付业务时,均保存了客户的身份证明资料。但由于保险公司没有配置公民身份证联网核查系统,只能识别客户身份证件表面的真实性。

(3)对代销客户的风险等级分类与高风险等级客户的定期审核问题。调查问卷显示,中国人寿、太平洋人寿等保险公司开始实施客户的风险等级分类,中国人寿拟定每半年进行一次审核和划分,具体做法是2007年8月1日~2008年12月31日的业务每半年进行一次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和资料审核,各分公司通过总公司下发的高风险客户抽取程序对数据进行抽取,发到各分公司进行客户资料的人工审核和等级划分;对于2009你1月1日至今的业务,中国人寿总公司规定需在业务发生后的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其余公司没有反映这个问题。

(4)保险业与代理机构之间的系统技术缺陷。保险公司与银行的系统相对独立,银保通只能提供寿险的大部分险种和财险的分红理财类等险种投保,且在银行系统无法实现保单查询、分红通知书打印、保全变更等操作,因此,保险公司对于客户信息的确认,只有通过后续的电话回访,这就造成客户身份识别与重新识别工作疏漏可能性的存在。

(5)其他缺陷。目前银保合作仅仅是业务代理,没有形成范围更广、内容更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深层次合作,这几年,随着《反洗钱法》的颁布和深入实施,作为代理方的银行在反洗钱方面虽提高了一些履职意识,但出于对自身利益的维护,银保代理业务的客户身份识别义务还是履行不到位;而保险公司为了提高业绩,也往往听之任之。

(二)保险业代理业务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方面

1. 保险业代理与被代理机构的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情况。

保险公司对收回的客户身份证明进行扫描,存入影像系统,客户身份证明复印件按照保监会的规定,作为业务档案的重要资料保存。目前,保险公司保存投保资料及客户身份资料的年限均长于反洗钱相关法规要求保存的年限。

2. 代理业务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的操作问题。

(1)获取由代理业务产生的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的质量问题。

从操作层面上,由于相关的法规没有明确受托方履行反洗钱的义务及承担的法律责任,加之受托方在保险市场的强势地位,导致受托方提供给保险公司的部分客户身份资料存在不全面,甚至是身份证过期的情况。

(2)代理业务产生的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的保存形式与保存年限。

客户身份证明资料基本纳入保险公司的影像系统管理,客户身份证明纳入业务档案管理,按照保监会业务档案管理的规定实行分类管理。一般寿险公司业务档案的保存年限基本是长期,超过10年以上,财险公司业务档案的保存年限也能完全符合反洗钱相关法规要求。

(三)代理业务产生的可疑交易报告筛选、识别和报送方面

1. 代理业务产生的可疑交易报告筛选、识别及报送的基本现状。

保险公司业务的可疑交易(包括代理业务)目前主要依靠总公司开发的反洗钱系统进行识别,从系统提取数据后经由人工进行判断、识别,向总公司报告。只有少数保险公司与银行签订协议,要求银行柜面人员能够协助配合保险公司发现、识别、报告可疑交易。

2. 代理业务产生的可疑交易报告筛选、识别及报送的潜在问题。

(1)代理业务产生的可疑交易报告初步筛选的潜在问题。受相关岗位(包括保险公司及银行)专业技能、职业敏锐度、不关注等因素的制约,代理银行柜面人员客观上存在未能在代理业务发生时,及时发现可疑交易的可能。

(2)进行人工识别过程中的潜在问题。由于代理产品及保险业经营的特殊性,在承保环节无法对客户职业背景及经济状况进行充分调查和了解,导致在大额和可疑交易进行人工识别时缺乏充分的资料,无法进行判断;加之技术支持并不能完全到位,保险公司与非同业机构(银行)的信息共享也存在问题,因此,信息的缺失必然造成人工识别的不完整,进而影响可疑交易的识别和判断。

(3)其他潜在问题。由于保险业从业人员的高流动率特点,更换频繁,导致识别人员从业经验不丰富、可疑交易的表现形式掌握不透彻以及职业的敏锐性欠缺,可疑交易不能被充分关注。

三、对保险业与银行代理业务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反洗钱工作建议

依据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银保业务的客户身份识别与重新识别、客户资料保存的完整性、可疑交易甄别报告等方面的工作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我们在提出建议之时,首先需要审视我们的法规是否对上述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并且相关规定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反洗钱法》第三章第十七条规定“金融机构通过第三方识别客户身份的,应当确保第三方已经采取符合本法要求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第三方未采取符合本法要求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的,由该金融机构承担未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的责任”。调查结果显示,保险公司希望银行代理机构可以代其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至少是初次识别工作,但保险公司是被动方,加之,缺乏可以控制局面的有效手段,因此,“应当确保第三方已经采取符合本法要求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是不完全可操作的,同时,“第三方未采取符合本法要求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的,由该金融机构承担未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的责任”。这个也是不适当的,同是金融机构的银行机构和保险机构,为什么谁充当了第三方便可免责?

因此,建议:

(一)从法规上完善保险代理方履行客户身份识别及交易记录保存的义务及法律责任

提高非同业金融机构在开办代理业务时履行反洗钱义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公开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信息,激励约束各机构自觉做好反洗钱工作。推进行业自律,规范行业竞争行为。建议监管机构应尽快建立对金融机构的反洗钱绩效评估制度,对各机构进行分类分等级评价,并适时公开对机构的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正面、积极的肯定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开展成果,促进金融机构开展反洗钱活动;或是提供相应的金融优惠措施,对工作落实到位,反洗钱效果显著的单位,在分支机构设立、业务创新、再贷款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而对于部分金融机构不能很好履行反洗钱任务的,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高管会谈、诫勉谈话、现场检查等方式来督促和加强银行和保险机构履行反洗钱义务的认识和责任心。

(二)加强多方位的监管力度,健全双方委托代理协议内容,明确委托双方在客户身份识别的基本内容

与银行金融机构在资金结算方面合作的大趋势已不可逆转。因此,为了有效地控制风险,必须加强金融机构与保险机构的配合,共享一些信息要素,使双方保存的交易记录信息能够满足可疑交易报告的需要,消除资金监测的空白地带,从而达到控制洗钱风险的目的。所以,银保代理业务签订合作协议时,有必要明确银保双方反洗钱履职责任,相关反洗钱条款必须作为合作协议的必要条款。明确以委托机构为义务主体,各受托机构在操作过程中对客户身份识别将负有连带责任。建议加强非同业金融机构之间在办理业务操作过程中客户身份真实性的审查。建议委托机构应建立客户身份重新识别制度。明确银保双方在代理业务发生时的协作关系,依赖其他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信息的,应在委托协议中明确双方在客户身份识别方面的职责,相互间应能提供必要的协助。明确银行在银保代理业务中,应具有协助保险机构进行可疑交易的识别义务,建立相同客户可疑信息交换制度。

(三)在现有银保系统的基础上,搭建高效、完善的洗钱风险监控系统

上一篇:黑羊读后感下一篇:七册音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