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员下乡工作总结

2024-04-12

科技人员下乡工作总结(精选12篇)

篇1:科技人员下乡工作总结

科技人员下乡工作总结

为贯彻响应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卫生部《关于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我们医院组织的科技特派员,赴资兴市青腰镇卫生院进行对口支援,已经半年过了。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我们圆满完成了这项医疗服务任务。在为期六个月左右的工作中,我们对于青腰卫生院主要从常见病、多发病医疗救治等方面给予了较大的支持,建立特色专科,使农民就近得到较高水平的基本医疗服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问题;和青腰卫生院内工作人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并实施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水平。同时我们也亲身感受到了农村医疗卫生的现状,收获、体会颇多,总结如下:

一、医疗任务完成情况:我们结合各支援学科的实际情况。以有限的药物和检查手段,尽量给予病人满意的治疗。在临床工作中注重随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宣教,增加群众的健康知识及防病、治病的意识。

二、将一些医学领域新的进展带到基层医院,发挥我们的特长,过典型病例的分析,帮助他们尽快提高业务水平。

三、根据青腰卫生院的实际情况和要求,我们帮助年轻医务人员建立科研思维,在临床工作中寻找科研点。

四、将病历书写、查房制度等基本医疗管理制度切实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促进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管理水平的提高。每周和医院相关领导进行一次全院大查房,并根据工作体会,为其提供了多条合理化建议及改进措施,为其发展献计献策。

五、我们从基层医务工作者身上学到了如何与患者更好的沟通,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使患者的依从性更好,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他们的团结协作、吃苦耐劳、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三个月中,我们和他们一起工作和生活,患者及家属对我们的服务态度及医疗水平给予了肯定,受到了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及院领导的一致好评。大家相互交流经验及教训,做到边学习,边交流,边思考,在相互学习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六、在卫生支援的过程中,我们看到青腰镇卫生事业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医院基础设施建设相当完善,病人就诊环境明显改善。但现今基层医疗卫生水平与我们国家小康社会所要求达到的医疗卫生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农村广大居民的卫生健康知识有限,对一些常见疾病的认识不足。在下乡义诊活动中,我们深切的感受到群众对健康知识的渴求,需要医疗卫生工作者进一步深入基层进行宣传。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的农村卫生工作,是繁荣农村经济、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稳定的重要条件,是增强农民素质、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

通过此次农村服务工作,我们与对口支援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和友谊,相互得宜,互助互长。

陈镁堰

篇2:科技人员下乡工作总结

我站今年根据县委政府制定《xx县农业技术人员下乡服务管理办法》明确了技术人员下乡服务的责任、考核及奖惩办法。县、乡技术人员服务120天以上,现将科技人员下乡服务工作总结如下:

一、科技示范技术服务

指导科技示范户和示范田的技术操作,技术下乡服务每人2个村,每村4个示范户,要贯彻始终,从播种到收获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县技术人员重点服务56个村,指导科技示范户112户。

二、农业技术服务

(1)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

年初,我站制定了农业技术人员下乡技术服务规则,规则中对农业技术人员下乡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做了明确的规定,要求技术人员共下乡服务120天。五乡一镇都有技术员下到村指导农户进行农作物生产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负责和及时处理所在乡的农业生产问题。为做好技术服务工作,站上为每一个农技人员下发了工作手册、宣传资料袋,袋内有病虫害防治和农作物高产的资料100余份。站上对技术人员需要的资料可随时提供,以便技术人员及时把资料提供给需要的农户。

(2)积极宣传

技术人员通过包村入户进入田间地头的形式,将各类病虫草

害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农民。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6000余份;并在电视台做汉、哈双语宣传共5期,二十五天次;乡村公示栏和广告栏上张贴100余份。通过广泛宣传,将重要的技术措施及时传达到农户的家中和地头,对提高农户应用科技致富起了重要作用。

(3)科学防治

技术人员针对不同作物不同时期发生的病虫害情况向农户提供正确的防治措施,并对到站咨询病虫害如治的农户以积极热情的态度接待,及时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议。对一些疑难病症,组织专家会诊或来到农户的地头了解病情,做出科学的防治方法。今年,我站准确预测了草地螟虫害并积极宣传组织防治工作,防治草地螟虫害一万余亩。

(4)病害发生较重的农作物防治情况

今年我县打瓜的种植面积大,得病也比较多,尤其是打瓜白粉病在全县发生较普遍。我站积极邀请地区专家多次来我县指导打瓜白粉病的防治,并且组织技术人员下到各村田间地头给农户发放防治资料并进行讲解,共发放资料4000余份。通过有效的防治,我县打瓜病害得到了有效控制,为农户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

三、组织农户参加现场观摩活动

为提高农户的科学种田意识,6月29日组织五个乡的种植大户100余人,雇用三辆大巴到183团观摩兵团先进的种植水平和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在农作物管理期间,站上要求各乡

多次组织本乡农户对滴灌食葵、滴灌打瓜及其他高产农作物进行观摩学习。

四、存在的问题

(1)可以承担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力量较为薄弱,需要加强专业培训。

(2)技术人员下乡服务资金不足,要想在全县33万亩农作物服务上做到面面俱到比较困难。

(3)我站只有一辆战旗,而且年久失修,技术人员下乡只能打的到乡政府,到村到田间地头只能步行,无法满足农户技术的需求。

(4)通过电视台宣传的高产作物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由于这个栏目收视率不高,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5)在农作物生产管理的关键时期,乡、镇技术员都在忙于乡、镇的其他业务,无法到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服务。

Xxx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篇3:科技人员下乡工作总结

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市情、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内陆城市的开放……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

“把科技创新作为提升发展质量的关键”, 政府工作报告的字里行间, 透出对科技引领作用的期许, “利用危机倒逼机制,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着力自主创新, 积蓄发展能量, 增强持续发展后劲。”

如何才能让重庆成为西部创新创业的首选之地, 探索出具有重庆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记者为此走访了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市科委主任周旭。

对接:下乡进厂

“重庆的研发实力不弱, 成果也不少, 可就是遭遇转化瓶颈。”周旭直面重庆科技的“软肋”———产学研没能很好结合。

面对这一老大难问题, 周旭想到了“无缝对接”。

“全市70万科技人员, 不是小数目。”他分析, 如果让他们走出象牙塔、实验室, 深入企业、农村, 与一线对接, 研究的成果就会与一线紧密结合, 不会再被束之高阁。

“这几年科技特派员下乡成效突出, 给我们的启示相当大。”周旭介绍, 重庆持续开展的“十百千科技特派员下农村行动”, 让一批又一批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 了解农村所需所求, 仅2006年就通过国家和省市审定新品种43个,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国家品种保护26个, 成果转化效益超5亿元。

目前我市储备的科技成果适应市场需求的少, 一是成果转化周期长, 二是转化质量和效益不佳。销售收入超亿元规模的大成果不多, 特别是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较弱, 缺少像清华同方、北大方正这样的上市高科技企业。“既然科技下乡能够出大成果, 科技人员也可以进厂, 到车间去蹲点, 找出企业技术改造和工艺革新的点子。”周旭满怀信心地说, 产学研结合将十分紧密。

企业:三位一体

“我市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 金融危机中没有一家倒下。”周旭感慨地谈到, 自主创新没有退路, 只有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才能在市场的风雨中始终站稳脚跟。

科技人员进企业, 就是要让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眼下, 我市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不明显。企业R&D投入不到30亿元, 不到企业销售收入的1%;全市314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 有技术创新活动的企业只有45%, 申请专利的仅为12.2%, 拥有科研机构的仅为8.2%。同时, 创新链条粘合不够。高校、院所筹集的科技经费来自企业的投入增长缓慢。

“所以, 要引导企业三位一体。”周旭眼中的三位一体即牵头创新的主体、成果转化的主体、创新人才培养的主体。“过去科技部门关注的是投入, 今后将更多地关注产业效果, 把重心放在企业身上。”

西南大学“晚霞组专家”、退休教授林元吉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马武镇下楠坝, 给蚕农讲解桑树管理技术。

下一步, 我市将狠抓企业重大技术、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突破。首先是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工作, 企业开发的科技成果要占到全市成果总量的60%;其次利用重庆被国家科技部、质检总局列为全国技术标准试点城市的契机, 鼓励企业、行业加强技术标准制定;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市外先进技术成果落户我市, 实现产业化。

人才:双千计划

金融危机既有挑战也有机遇。“遇到了引进海外人才的最佳时机。”周旭这样认为。

前不久重庆的几家高科技企业成功地到欧美招揽了高端人才, 引进成本比往年低多了。

“科技离不开人才, 重庆科技界需要领军型人物, 领军人物可以带动一个学科的繁荣。”周旭举了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的例子。10年前学院几近垮掉, 但10年后却发展成为以研究型为主的国家重点学科, 经验就是大量引进国外的优秀人才。

“今年将实施‘双千计划’。”周旭介绍, 1000万元用于海外人才的回归, 主要引进高校、院所和重点行业的高端人才, 对吸引海外留学回渝高层次人才, 将实行“直通车”资助制度。另1000万元用于培养巴渝人才, 主要是学科带头人和首席科学家等。此外, 为企业、高校、院所和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培养上万名科技人才, 支持中青年学者创新创业。

篇4:科技人员下乡工作总结

在乡镇,农经人员除了需要完成基本的政策、方针的落实工作以外,还肩负着维护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整,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等的关键性任务,毫无疑问,农经人员担负着重要的责任。随着我国农村形势的转变,就必须加强在这一新形势之下的乡镇景观人员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本文主要探讨了新形势下加强乡镇经管人管监督和管理的策略。

作为贯彻国家基本政策的重要力量,乡镇的经营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随着近几年形势的不断转变,加强乡镇经管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成为保持农村经济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本文全面分析了目前乡镇经管人员工作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乡镇经管人员工作的现状

(一)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工作队伍

近几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巨大的繁荣与发展,这使得乡镇经管人员的工作范围也在逐步的加大。农村的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协调以及农村集体资金的管理和审计等工作。在这种背景之下,乡镇农村经管人员却存在着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出现了严重的人员数目与工作量不相一致的问题,这对于保证乡镇经管人员的整体工作的协调是非常不利的。

(二)工作人员流动性过大

在乡镇经营管理方面的工作人员,存在有明显的频繁调动现象。而且还市场会出现以经管内部工作任务的多少或者缓急进行人员的调动。当出现硬性的任务时,也只是临时抽调其他岗位的人员进行充数。另外,一些工作人员的提升和转职,也是使得经管工作人员流动性过大的一个原因。这种人员的流动性看似赋予经管工作人员队伍协作的灵活性。而实际上却使得经管业务工作缺少了稳定和连续性,对于经管的工作效率来讲是具有很大的阻碍。

(三)管理模式与经管工作开展间的不协调

目前,我国大部分乡镇的经管工作,依然沿袭着归属乡镇党委政府和县农业局的双重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之下,乡镇经管人员工作上的基础设备与人员调整等,都会由这两个部门完全承担。尤其是在人员的调动上,更是完全有乡镇掌握。这就造成了村级行为与政策发生冲突时,经管部门的工作会受到管辖区的影响,使得其中的矛盾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和处理。

二、加强新形势下乡镇经管工作监督和管理的措施

(一)转变观念,加强乡镇经管队伍领导

在新的形式之下,乡镇经管工作出现了涉及范围广、政策性质强、工作复杂性高等新的特点,这些新的形式都对乡镇经管工作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在实际的工作中必须保证经管各项工作能够以循序渐进的方式稳步前进。对于乡镇经营管理工作来讲,它涉及到科学技术、经济学和管理学这三个大的内容。而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乡镇经管工作也开始走向执法与执纪相互融合的综合性服务。其工作的责任、地位和作用都有着不可或缺的存在意义。因此,乡镇党委必須以全局角度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并以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发展方向,保证每一项工作都能够亲力亲为,真正将乡镇经管工作的每一个工作细节都置于科学管理和严格监督之下,最终将乡镇经管人员队伍建设成为保障农村各项工作良好发展的中坚力量。

(二)优化队伍结构,保证经管队伍的稳定性

一定的人员流动能够始终保持经管队伍的工作活力。然而,对于出现频繁人员调动的乡镇经管部门,就必须不断优化队伍的结构,将人员流动控制到一定的范围之内,以保证经管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而要达到这一效果,主要的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首先,充分挖掘现有的经管部门人力资源。一方面要保证在编人员都有具体归属的部门,保证所有人员权责明确。另一方面,要尽量避免经管人员身兼数职的现象,这是将乡镇经管工作人员从繁忙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并能够以最大的精力投入到本职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经管工作效率提升的重要保障。其次,积极鼓励大学生投入到乡镇经管工作中。随着大学生村官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国家对于大学生的就业指出了新的方向。在这种政策背景之下,乡镇机关应当积极吸引具备相关经管知识的大学生到基层工作。这样一来,不仅乡镇经管工作的专业性和工作质量得到大大的提升,同时还解决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最后,做好任职人员的监督和考察工作。对于所有准备进入乡镇经管部门工作的人员,尤其是那些任职较高的人员,必须要征得县农业局的意见,并要积极配合县农业局的人员考察工作,以从经管人员任职之初就能够保证其专业的素质。

(三)保证财力支持,加强专业培训

乡镇经管人员时落实农村基本政策,维护农村基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这一部门的经费开支,县财政应当给予大力的支持。除此之外,还应当加大对于乡镇经管人员的培训力度,以提高乡镇经管人员的综合素质。当然,县农业局还应当设置专门的部门监督好乡镇经管部门对于支持资金的正确使用,真正保证每一笔资金都是用以为民服务。

三、总结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乡镇经营管理的工作量和责任也在不断的变大。而且,近几年来,国家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出现了新的形势,在这种背景之下,乡镇经管部门必须认清局势,进一步加强经管人员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真正将这一个部门建设成一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篇5:科技下乡工作总结

1、年初集中组织三下乡活动。1月25日,20XX年度全市文化、科技、卫生集中下乡慰问活动在东海县安峰镇隆重举行。市科技局带领市农科院专家参加了慰问。集中活动期间,市科技局向安峰镇捐赠电脑两台,农业科技成果汇编200本、新农村实用科技知识读本40套、农业新品种及新技术资料1000份、农业新品良种5袋,并向上争取科技项目拨款204万元。活动现场,科技分团的专家对广大农民朋友的各类咨询,进行了现场解答,开展农业科技现场咨询300多人次。

2、积极加快特色产业关键技术提档升级。按照省关于建设苏北特色产业的总体部署,我们根据各县区资源优势,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进区域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培育建设了赣榆县的海产品养殖及深加工、东海县的经济林果、灌云县的家禽养殖及加工、灌南县的意杨种植及板材加工、市区的创汇特色蔬菜等12个科技产业,于20XX年被认定为江苏省科技特色产业。20XX年在省科技厅的指导下,又对各个特色产业规划进行了完善。全市围绕特色产业培育,共正式上报了苏北专项计划项目68项,目前正待审批下达。另外,积极争取市区的花卉产业、海产品养殖及深加工产业列入苏北科技特色产业,目前已经正式行文上报。

3、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培育、沿海滩涂开发与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业等领域,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围绕沿海滩涂开发与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我市重点组织申报了“耐盐碱蔬菜芦笋新品种选育”、“大规格皱纹盘鲍规模化生态养殖技术研究”、“海州湾特色海产品健康养殖及深加工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等10个省农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目前已经进入公示阶段。

4、全市围绕特色产业培育,共正式上报了苏北专项计划项目68项,目前正待审批下达。我市4县已于20XX年全部被列为国家级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省科技厅今年拟将赣榆县列为省级科技富民强县重点县,目前正待审批下达。

5、面向先代农业科技园、农业科技型企业、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市科技特派员总数已达410余人。淮海工学院和市农科院作为我市农村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发挥自身人才和技术优势,围绕赣榆县、连云区、灌南县等地的相关农业产业,加大科技人员服务基层力度,创新组织形式、丰富服务内容,取得了显著成效。两单位组织实施的法人科技特派员项目,得到了省科技厅领导和专家的一致认可,近期有望列入省苏北科技计划扶持项目。

篇6:2010科技下乡总结

滨海县科技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更好地发挥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切实把农村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今年以来,我局把“送科技下乡、促农民增收”活动作为服务“三农”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精心组织,创新载体,扎实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现将一年来的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1、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全员科技素质。全面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新时期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重要途经。今年以来,我们以国家星火学校---县农干校为平台,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举办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班,对乡镇农技人员、村组干部、科技示范户进行集中轮训,帮助他们更新知识,增强带民富的本领,先后举办蔬菜设施无公害栽培技术、蔬菜穴盘育苗、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草综防、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水稻机插秧技术、现代蚕桑生产技术以及种草养畜禽技术等培训班11期,累计培训2236人次,收到明显效果。

2、开展科技进村入户活动,夯实农民增收基础。为把农业适用新技术送到千家万户,破解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难题,确保送科技下乡取得实效。我局在开展科技进村入户活动过程中,一方面与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紧密结合,组织泰州畜牧技术学院下派在我县的5 1

名专家教授深入村组田头,开展技术讲座,帮助广大农民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努力把新品种、新技术和新农艺送到千家万户。先后举办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生猪无公害饲养技术、林下草鸡生态养殖技术、白鹅生态高效养殖技术等各类技术讲座12场次,印发技术资料3万份,现场接受技术咨询2.3万人次,实用技术普及率达85%以上。另一方面,在全县已有45名科技特派员的基础上,今年在组织部门的协调下,又选派50名大学生村官担任科技特派员,充实到有关行政村,及时向广大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指导,传授水稻机插秧、病虫草害综合防治、设施蔬菜栽培以及食用菌高产栽培等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使科技进村入户工作常态化,从而确保送科技下乡活动的顺利开展。通过活动开展,全县广大干群的科技意识进一步增强,形成了学科技、用科技的浓烈氛围。

3、充分发挥专业协会在送科技下乡,促农民增收中的示范辐射作用。今年以来,我局围绕滨海白首乌和蔬菜设施栽培等特色产业,以江苏省首乌协会和滨海县蔬菜协会为主体,先后组建了首乌种植和蔬菜栽培两个科技服务超市,在首乌种植比较集中的滨海港镇有关行政村开设超市,派出专门技术人员驻村开展技术指导,为广大种植户提供一条龙服务;在S327沿线的有关行政村开设蔬菜科技服务超市,为广大蔬菜种植户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一条龙服务,努力增加首乌和蔬菜产业的科技植入,增强市场竞争力,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县特色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先后举办技术讲座7期,参训达2100人次,推广新品种5个,新技术6项,培植科技示范户213户,建立300亩

以上示范基地7个,示范辐射面积达15700亩。

4、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推进农村科技进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最现实、最有效途径。今年以来,我们一是抓好“51880”科技富民项目组织实施工作。先后组织申报省各类农业科技项目5个,争取经费100多万元,通过实施,全县农业实现增加值1200万元以上,项目区人均增收200元以上,对我县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滨海县蔬菜产销协会组织实施了设施蔬菜高效栽培技术课题,先后派出技术人员进驻各乡镇,帮助农民解决蔬菜设施栽培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推广了穴盘育苗技术、滴水控灌技术、无公害及有机生产技术等,全县蔬菜栽培面积增加近5万亩。江苏省首乌产业协会组织实施了白首乌标准化栽培及新产品开发课题,技术人员多次深入白首乌主产区,推广白首乌育苗技术、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标准化集成技术等,白首乌生产水平迈上了新台阶。滨海县家禽协会积极组织推广林下生态草鸡养殖和种草养鹅技术,全县林下养鸡发展到300万只,白鹅400万只;二是围绕发展高产、优质、安全、高效农业,加快高产、优质、抗逆动植新品种和省工、节本、增效农业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进一步调优种养业结构。先后引进主要大宗农作物新品种57多个,示范推广面积达63万亩次,组装配套蔬菜无公害设施栽培技、农业标准化栽培、组培脱毒、山羊胚胎移植、水稻机插秧、种草养畜禽及现代蚕桑生产等技术10多项,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达115万亩次,全县农业新技术覆盖率达75%以上,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今年,我县送科技下乡、促农民增收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组织体系不健全,整个活动缺乏有效的组织领导。县里没有成立专门的组织协调机构,部门之间没有明确分工,只能各自为战,信息不畅;二是整个活动经费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活动的开展。由于我局办公经费有限,加之科技三项经费不能足额及时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这一活动的开展;三是广大农民对新技术的吸纳能力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培训效果。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也是农业科技成果应用的主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大批青壮年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据统计,目前农村老人种田现象十分普遍,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对农业新技术、新成果难以消化吸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培训效果。

篇7:下乡人员的个人工作总结

在方案撰写时,经过老师和队长的建议,小组讨论大致确立调研的主题——生态保育,并结合,以爱国为核心展开一系列的调研。组员之间相互配合,任务的分配主要根据个人的爱好选择。虽然之间出现了增加方案和修改方案等小插曲,但都得到了及时的解决,最终顺利完成了方案的撰写。

终于开始下乡,展开实地调研活动,由于借不到自行车,全体调研组人员为了.访到尽可能多的调研对象,只能徒步行走。我由于忽略了个人的体质各异,没有及时休息,导致师妹们有轻微中暑的现象。在吸取经验教训后,重新安排了调研时间,而把时间定在了清早和下午四点后,这样既避免了在烈日出行,减少了中暑的可能,又符合当地人的作息时间,方便我们.访当地人。

由于有了第一次下乡的经验,我们准备好了大量的.访问题,能围绕方案主题展开各个方案的调研。我们深入到各养殖场,对养殖问题展开提问。多位养殖户都积极配合,我们收获了大量关于当地养殖业现状与发展的信息。我们联系到了“名仇”水果研究会会长谢松凯先生,对南澳特色支柱白花石榴、白籽石榴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了白花石榴、白籽石榴作为标本。调研组还到港口,对当地的捕捞业展开调研……

除了实地.访,我们还通过派发调查问卷收获信息。问卷在宣传日当天派发,在全队人的团结合作下,问卷的派发及回收情况的良好。为了更多人填写问卷,队友们不局限于宣传地点还深入到大街小巷,让不同身份背景的人填写,是数据更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

每次调研回来,我们都及时..好笔记,记好通讯稿,避免了信息的意识,这使我们接下来..资料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计划赶不上变化,并不是每个调研方案都能在当地顺利开展,有些与当地实际不符的地方,我们只能调.和修改,使调演活动继续开展。在调研.访中,很容易犯给.访对象暗示的错误,是.访对象不自觉地给出.访者想要的答案,这些错误都得到了及时的纠正,同时在.访对象陈述的事实,并不一定就是真实正确的,我们仍需保持清醒的头脑和不断收获信息来判断。

篇8:潍坊启动农机科技下乡

本刊讯9月1日上午,“福田雷沃杯”第五届潍坊市农机科技下乡活动启动仪式在诸城市隆重举行。省农机办韩山盛副主任,潍坊市政府办公室刘跃东副主任,诸城市人民政府、市农机局、福田雷沃重工等单位领导应邀出席。市农机局局长徐润启主持启动仪式。

本次科技下乡活动以“科技下乡,造福百姓”为主题。参加科技下乡活动的农机企业近50家,既有福田、金亿、时风、奥泰、海山、海林、泰山、中特等大型玉米联合收获机、欧豹系列拖拉机、中特园田式拖拉机、大棚王拖拉机等动力机械,也有工力、道诚等免耕播种、深松机械以及祥达、力博、海林、同利达、三星、三木、三山、福星等田园管理机械,产品种类繁多,名优产品琳琅满目,给广大农户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预计全部参展人数将达10000人次。

篇9:科技人员下乡工作总结

【关键词】监督和管理  经管人员  乡镇  新形势

乡镇经管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家基本方针、政策的关键一环。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农村形式的不断转变,加强乡镇经管人员工作监督和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了促进农村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性课题[1]。因此,对如何加强乡镇经管人员工作的监督和管理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乡镇经管人员工作的现状

(一)经管队伍薄弱

我国农村经济的腾飞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乡镇经管人员的工作范畴。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乡镇经管人员的日常工作涵盖了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调解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服务和管理土地流转问题以及国家有关三农政策的落实等方方面面。然而,乡镇经管站却面临着工作量大、工作人员少,工作量与工作人员数量严重不相符的困境。这对乡镇经管人员整体工作的协调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二)经管人员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

乡镇经管人员流动性导致经管工作缺少连续性和稳定性,极大地降低了乡镇经管工作的效率[2]。造成乡镇经管人员流动性较大的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有些乡镇按照经管工作的缓急和多少来随意地调动经管人员;另一方面则是一些经管工作人员的转职或提升,从而造成了经管人员的流动性较大。

(三)管理模式与经管工作的开展不协调

一直以来,乡镇经管人员的管理工作都是由县农业局和乡镇党委政府共同负责的,其中,县农业局主要负责经管人员业务职称的晋级和业务工作的指导等工作,而乡镇党委政府的职责是安排经管人员的日常工作、配备和调整。由于经管人员的调动完全掌握在乡镇党委政府的手中,因此,当村级利益与政策间存在冲突时,经管工作的开展通常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管辖区的影响和干扰,导致矛盾和纠纷很难得到公正、有效地处理和解决。

(四)部分经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有些经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专业素质以及政策水平等方面比较低,无法满足现阶段乡镇经管工作开展和发展的需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经费紧张,使得有关经管人员没有得到有效的业务培训,最终导致经管人员所掌握的知识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乡镇经管工作的要求。

二、加强新形势下乡镇经管工作监督和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乡镇经管队伍领导

新形势下的乡镇经管工作主要涉及管理学、经济学和科学技术三大板块,具有复杂性高、政策性强和涉及范围广等新特点,从而为农村各项工作的稳健推进提供了保障。在农村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经济腾飞的推动下,乡镇经管工作的任务日益加重、责任日益加大,在确保党的农村政策的真正、有效落实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乡镇党委政府应该提高对经管工作的认识,加强乡镇经管队伍领导,对经管工作亲自过问、协调和监督,为经管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确保经管工作在农村工作中作用的最大化发挥。

(二)优化经管队伍结构,增强经管队伍的稳定性

第一,明确现有经管人员的责任,尽可能地避免经管人员“一人多职”的现象,从而使其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经管工作当中去,实现经管工作效率的有效提高。第二,做好对经管工作人员的考察和监督工作,所有即将进入经管部门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县农业局业务培训后方可上岗。第三,鼓励具有相关经管知识的大学生投入经管工作中,这样一来不仅有效地提高了乡镇经管工作的质量、效率和专业性,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得到解决。

(三)保持财力支持,加强专业培训

乡镇经管人员在维护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确保农村基本政策有效落实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县财政应该给予乡镇经管部门以有力的财力支持。不仅如此,还应该定期地对乡镇经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更新其专业知识,使其专业知识满足当前经管工作发展的需要,并且还要加强经管人员职业素质的培养,从而使经管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地提升。

总而言之,目前乡镇经管工作中的很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面对新形势,县財政、县农业局、乡镇党委政府、乡镇经管部门应该加强配合、共同努力,将乡镇经管部门建设成为一支真正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于香芝.加强新形势下乡镇经管人员工作监督和管理的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5(20):47-47.

[2]范向英.加强新形势下乡镇经管站人员工作监督和管理的探讨与思考[J].新农村:黑龙江,2013(08):84-84.

篇10:2016最新科技下乡工作总结

20xx年7月,结合襄阳手机报惠农版活动的开展,组织召开了襄阳市农技“110”专家座谈会,对农技110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建立产学研联盟20个、专家大院5个,建立乡镇科技信息服务点85个,10个专业服务队伍。组织专家分别到襄州、保康等地就黄牛养殖、茶叶生产等进行现场指导,培训农民1000多人。集成全市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将农技“110”热线与其他服务方式整合,构建起农业科技“110”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了信息采集一体化、信息发布立体化、指导服务多样化。全市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点累计咨询人数6500多人,向农民朋友提供蔬菜、水产、农作物、土特产、食用菌等市场信息10000多条。开展各类技术培训班、技术讲座16场(次),培训基层科技人员和种植大户2400余人次,科技专家接收《垄上行》电视节目采访11次。派出5名科技特派员常年联系湖北玉皇剑茶叶公司、襄阳鑫顺天农业公司、襄州禾嘉鑫农机专业合作社、枣阳贤德面粉、襄阳万农达花生合作社,帮助农业企业和合作社解决相关技术难题。

四、积极开展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工作

今年来,结合“科技服务农村春耕备耕”、“科技活动周”等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了系列科技培训,活动由市科技局牵头组织,科技特派员具体承担培训任务,科技特派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采取集中讲授、现场指导、入户咨询等各种途径,重点推广优质薄壳核桃高产栽培技术、有机茶园管理技术、袋栽香菇管理技术、三岛柴胡和地道苍术种管技术以及牲猪快速育肥技术等新技术新成果,将各类实用技术与信息送到农民手中,切实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难题。科技特派员全年共培训农民1500多人次,共发放各类技术宣传资料余份(册),培训各类特色产业乡土人才500余人。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水平和生产技能,培育了一大批乡土人才和科技能人。

篇11:科技三下乡活动总结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为切实开展好科技下乡活动,加强对科技下乡活动的领导,保证活动取得真正实效,科技局高度重视,特成立了科技下乡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魏建军担任,副局长邓学能担任副组长,由农社科专人负责具体事务。

二、突出重点,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0XX年,我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为根本出发点,将“送”、“帮”、“扶”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科技意识,引导乡村科技活动广泛开展。

1、积极参加区上组织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大型集中活动

今年,区科技局积极开展由区委宣传部牵头,文化、科技、卫生等部门参与的“三下乡”大型集中活动7次。对开展“三下乡”大型集中活动,我局非常重视,确定了一名副局长全程参与。针对每次活动的时间、季节不同,我们都事先做好充分准备,有针对性的准备下乡资料。在木兰“二月二”种子交流会“三下乡”集中活动中,当时正值蔬菜瓜果种植季节,我局不仅带去大量的科普宣传资料和种养殖实用技术资料,而且还带去了正值这个时节种植的最新优质高产蔬菜种子,并且邀请有关专家对种植技术、种子选择等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和传授,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4月15日在新民镇一年一度的“三下乡”集中活动上,当时正值世界知识产权日即将来临及春耕生产期间,我局给农民送去了大量知识产权宣传及保护方面的小册子,还特别为农民准备了春季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资料。特别是当前时值水稻栽种的关键时期,结合新都区优质稻丰产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区科技局专门邀请专家对广大农民朋友进行了一次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培训会。专家结合图片、视频等和到会的农民朋友进行了生动地交流,受到一致好评。

2、利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前后开展科技宣传活动

结合区“4.23”世界读书日(首届购书节)宣传活动参加人员多、人气较旺,社会影响面大等契机,区科技局(知识产权局)联合区宣传部、版权局组织了城区黄桷树广嘲大型广场知识产权宣传、咨询、服务活动”,组织区工商、版权、药监、质监、公安等知识产权工作成员单位进行知识产权集中宣传、展示活动,结合各单位工作职能,进行发放资料、现场咨询、正确“识假辨假”等,先后发放资料5000余份,接受现场群众咨询120余人次;利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的到来,区科技局(区知识产权局)在《新都资讯》制作了知识产权宣传专版,在《新都电视台》开展了“知识产权巡礼”等,较好地为全区“4.26知识产权宣传周”深入开展,丰富了内容、拓展了形式,进一步提升了全区社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营造了知识产权保护氛围。并且邀请区工商分局、区新闻出版局、区药监分局、区质监分局、区公安分局等单位进行“4.26”知识产权专项宣传和执法行动。对有关部门的商品、书籍、音像制品、药品等商标、版权、侵权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加大对侵权产品的打击力度,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提高市民的知识产权意识。

3、深入开展“三进”活动

为了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进党校、进社区、进工厂“三进”活动,使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及保护意识深入人心,区科技局(知识产权局)邀请了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专利代理人、四川省知识专家库专家吴彦峰为区40家科技型及高新技术企业管理领导及科技人员近50人培训了《专利申请务实》、《专利综合法律知识及实际运用》、《企业专利制度的建立和务实》等内容。会上,发放各类知识产权宣传资料100余份,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4、认真开展科技节宣传活动

5月15日—21日在全区开展了第三届“成都科技节”科技宣传活动。在本次宣传活动中,先后进行了科技宣传咨询、科技培训、专题讲座、科技进社区等活动。宣传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近生活,让全区群众切实感受到科技给我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实惠,发展经济、致富增收、提高生活质量等诸方面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经统计,本次科技活动参与宣传单位21个,参与宣传的科技人员53人,举办专题讲座5次,参加人员1081人,举办实用技术培训13期,培训2950人,参加各类咨询6300人次,赠送技术资料52400份。极大提高了全区群众学习科学技术、应用科学技术、开展科技创新、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性。

今年,在科技下乡活动中,区科技局给农民、社区居民发放科普宣传资料9000余份,实用技术资料7500余份,知识产权和专利宣传资料8000余份,无偿发放蔬菜瓜果种子200余袋,举办科技讲座9期,听讲人数1210余人。

三、20XX年科技下乡工作打算

1、积极参加区上组织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大型集中活动,多做调研,针对农民朋友的需求来准备下乡工作,做到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需农民之所需。

2、积极开展“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月”、“知识产权宣传月”等大型宣传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和培训活动,做到宣传形式上有新突破,宣传力度上有大的加强。

3、加大力度开展科技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特别是各种种养殖技术培训、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等。

篇12:科技下乡工作情况汇报

实施科教兴旗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近五年来,我旗认真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技为关键,以发展教育为基础,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为核心,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全面实施科教兴旗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一、全旗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

每年,旗科技、教育、文化广播、农牧林、水利等部门,充分发挥自业务、职能优势,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宣传周”、“科教兴旗宣传周”、“三下乡”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在活动中,通过悬挂过街横幅、张贴标语、陈列科普展版、发放科技资料、技术咨询等形式,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普及科学知识。在旗电视台、报社等媒体开辟专题专栏,广泛深入地宣传我旗科教兴旗取得的成就和涌现出的先进人物,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引导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崇尚科学、敢于创新的精神。同时加强了科普阵地建设。全旗9个乡10个村设置了固定科普宣传栏30处,17个乡镇全部按标准建起了乡镇文化站,全旗413个自然村实现了电视“户户通”,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3.5%,全旗范围内基本形成了有线电视和调频广播并存的立体传输网络。对宣传普及科技、指导农业生产、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发挥了很大作用。各乡镇中学都建成了占地10亩以上的以农业科研为主的劳动实习基地,各中小学校均配备了专兼职科技辅导员,三年级以上普遍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全旗中小学校现有计算机总数达到1000余台,部分学校开始尝试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教学,在教育现代化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各中小学通过开展以“小发明、小制作、小实验、小论文”以及“生物百项”、科普知识竞赛、演讲赛、科普宣传报告会、“科技在我身边”主题中队会等活动,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从小培养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进一步推进了素质教育。

二、科技兴农、科技兴企取得显著成效

科技兴农方面:

一是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种养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每年利用冬春农闲时节,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邀请内蒙古农业大学奶牛养殖、林果方面的专家教授和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各乡镇为农民讲课、实地进行指导。每年培训农民都在3万次以上。各乡镇均配备了电视机、录放机。通过培训,全旗全旗70%的农户至少有一名农民技术员,80%以上的农民掌握了1-2项实用技术。

二是乡镇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各乡镇都建成了500亩以上的园区,对我旗发展高效农业起到了积极的`幅射带动作用,正在成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全旗优良品种覆盖率已达90%以上。基地建设坚持因地制且,突出名、特、新、优,一些成功的高产、高效的经营模式不断扩大推广面积。如地膜西葫芦系列、葵花套种西葫芦、麻子套种系列、地膜贡豆套种玉米等。各乡镇党委、政府积极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民参与基地建设,形成了分管领导主要抓、农办人员具体抓,村干部带头抓的工作运行机制,保证了基地建设顺利进行。旗农业部门抽调技术骨干,深入到各乡镇,实行包乡包村责任制,直接进行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指导,为基地建设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三是秸秆养畜技术的推广和牲畜种子工程建设取得新突破。全旗已建成各类青贮池约个,共计12.1万立方米。每年进行玉米秸秆青贮1.亿公斤左右。已建成牛冷冻精配种点60处,培训冷配技术员46名,引进良种公牛冷冻精5万枚,冷配奶牛2.6万头,胚胎移植奶牛32头。

四是甜菜产业化基地建设和无公害瓜菜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全旗每年甜菜种植面积都在13000亩上下,亩产量3.5吨以上。在沟门、美岱召、大城西等8个乡镇完成无公害瓜类生产基地21120亩,无公害果类生产基地22300亩。并在沟门的后湾、美岱召的沙图沟完成杏、李子示范点2400亩,在大城西的五盛开公、明沙淖的杨家圪堵完成西瓜示范点2100亩。为今后无公害生产基地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五是新型节水灌溉建设成绩喜人。建成沟门乡板申气村“包头市节水灌溉示范区”300亩;在将军尧乡后荒地村农业四期开发项目区内完成渠道衬砌43.5公里;在毛岱乡八犋牛营村新增节水灌溉1万亩;实施了团结区节水改造工程,完成干渠衬砌11公里,灌溉面积30万亩,通过实施节水灌溉,使水资源利用率由原来50%提高到75%以上,极大降低了灌溉成本,有效减轻了农民负担。

六是农牧业科技示范推广不断向前推进。共累计推广玉米新品种农大108号5万亩、陕单911号30万亩;玉米覆膜栽培技术30万亩;小麦套种玉米技术5万亩、小麦套种向日葵技术45万亩;玉米套种豇豆技术5万亩;小麦套种食麻栽培技术5万亩;玉米套种西葫芦栽培技术10万亩;向日葵套种西葫芦栽培技术10万亩;小麦综合丰产技术45万亩;向日葵覆膜种植技术13.5万亩;甜菜纸筒育苗移栽种植技术4.5万亩;甜菜综合丰产技术6万亩;甜菜覆膜种植技术6万亩;西红柿错季秋熟种植技术4.5万亩;西瓜无公害生产技术6万亩;果树无公害生产技术3万亩;向日葵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3万亩;向日葵拌种防病种植技术3万亩;向日葵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1万亩;淡水养鱼(成鱼养殖)丰产技术0.3万亩;牛皮蝇蛆病防治技术7.5万头;

科技兴企方面,狠抓了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实施了雄师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造气工段节能改造和设备添平补齐”和“全旗38个煤矿风井安检设备改造”技改项目;名泉泵业公司开发了系列潜水高扬程潜水泵,进行了多项技术改造;成林钢木构件公司开发了“秸杆胶合人造型材”新产品开发。同时,为了充分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了华盛食品、瑞仁制药等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帮助其尽快做大做强。另外,为支持企的技术开发、创新、改造,旗财政每年都在预算中列入专项资金进行支持。近年来,旗委、旗政府大力推动工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建立了工业园区。目前,已有包头瑞仁实业有限公司、包头日新科技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包头市第三制药厂、包头恒鑫炭素有限责任公司、包头振荣电器有限责任公司、包头新元塑料管厂、包头华盛食品有限公司7家企业进入园区,总投资将达到23856万元,这些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产品为龙头,通过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产品的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

三、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全旗各乡镇综合服务站列入了全额拔款事业单位,实行了“三定”,为全面有效地开展农业科技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现在,全旗各类农业专业协会已发展到55个,会员达935人。这些协会作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一支新生力量,一方面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协作,上联旗科技组织,上联千家万户,成为科技流向农村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架起了农民通向市场的桥梁,帮助农民解决了一家一户难以办成的事情,加速了农村专业化、产业化进程,培养了一批学科学、用科学、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型农民。农村专业协会的发展,带动许多村户走上了专业化生产的路子,养牛、养羊专业村(户)不断涌现,许多协会发展起来的产业,正在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加速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给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全旗每个乡镇均建成了1个畜牧兽医综合服务站,并配备了相应的设备,选聘了业务技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畜牧兽医人员为所在乡镇提供疫病防治、繁育改良、饲养管理和饲草料种植、加工、处理等方面的技术服务。目前,全旗基本上形成了以旗服务组织为中心,以乡农业综合服务站为纽带,村级服务组织和科技示范户为基点,以农业专业协会为补充的“三级、一户、一会”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地技术保障。

上一篇:曹家乡远教工作自查报告下一篇: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