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瀑布

2024-04-25

小学三年级瀑布(共11篇)

篇1:小学三年级瀑布

师:谁能说说“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中的“衬”字是什么意思?

生:映衬。

生:衬托。

师:噢,回答得不错,同学们的词语还比较丰富。那谁又能说说“映衬”或“衬托”是什么意思呢?

(生沉默,无人回答。)

师:(从讲台下拿出一朵鲜花)同学们看看老师手中这朵花美不美啊?

生:美。

师:(再从讲台下拿出几片绿叶粘在花的周围)老师再给这朵花配上几片绿叶,大家觉得这朵花怎么样啦?

生:更美啦。

师:是的。如果我们用上“映衬”和“衬托”这两个词,该怎么说呢?

生:绿叶映衬着鲜花。

生:绿叶衬托着鲜花,使鲜花更美了。

师:说得很好。大家明白“衬”字的意思了吗?

生:明白了。

师:好。下面我再请一位同学举例说说“衬”字的用法。

生:王娜洁白的衣服衬着胸前的红领巾,使红领巾显得更鲜艳了。

师:说得不错。那么课文上这句诗该怎样理解呢?

生:瀑布在千丈高的青山衬托下,显得更白了,就像白银一样。

[评析]

理解“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这个句子的关键在于对“衬”字意义的理解。教者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直接解释,也没有要求学生查字典,而是采用直观法释义,通过具体可感的实物演示让学生明白“衬”字的含义,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知识的心理特征。同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运用中加以强化,做到了学用结合,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借助录音带,让学生感受瀑布的声响之美。

本诗第一节“先声夺人”,写瀑布之声。学生对“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的声音比较熟悉,但对“风吹松林”的声音却很陌生。于是我录制了这两种声音。在讲授这节诗时,给学生播放录音,使学生以身临其境的心理状态去感受这两种声音之不同:“浪涌岸滩”表现了奔放、洒脱之美,而“风吹松林”则蕴含着宏大、磅礴之美,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瀑布流泻过程中的声响之美。

2.借助投影片,让学生感受瀑布的色彩之美。

诗的第二节,作者化动为静,描绘了瀑布的颜色和光彩。随着峰回路转,眼前豁然开朗,瀑布突现,令作者产生“这般景象没法比喻”的感想。为什么作者无法比喻这般景象?我边背诵第二节,边放投影片。学生看着眼前这幅山水画:雪白耀眼的瀑布在高高的青山的映衬下,是那么鲜明壮美,气势逼人,个个不由得惊叹起来:真是壮观啊!情境的设置,令学生自然地进入这美的画面中去,感受瀑布的色彩之美。

3.借助录像带,让学生感受瀑布的形态之美。

诗的最后一节是对瀑布形态的描写,结尾处作者连用三个比喻巧妙地写出了阵风吹来时瀑布的形态之美:“如烟、如雾、如尘。”这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什么像烟,像雾,像尘呢?学生不容易理解。我选择了科教片《黄果树瀑布》中一段瀑布飞流而下的画面,连续放了三遍,一边放一边引导学生观察:瀑布直泻千尺,撞击岩石,飞溅无数细小水珠,在阳光下,飞珠徐徐上升、飘舞,呈现袅袅的轻盈之状,便“如烟”一般;阵风吹来,云雾随风扩散、弥漫,瀑布呈现若隐若现的朦胧之态,便“如雾”一般;须臾细小的水珠在风中四散下落,又呈现飘洒自如之姿,又“如尘”一般。

瀑布的声响、色彩、形态无一不美,令人叹为观止,心驰神往。运用电教手段,使学生在充分欣赏了瀑布的声、色、形之余,也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那炉火纯青的语言之美。

篇2:小学三年级瀑布

一、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的河山,受到美的感染。2.认识作者观察的顺序。

3.了解诗句所描绘瀑布的声音、色彩、形状。体会作者赞美瀑布的思想感情。4.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理解“瀑布、景象、比喻、衬着、仰望”等词语。

二、学习重难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2.是理解诗中的比喻句。

三、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家乡有小河、长江。小河的水轻轻地流着;长江的水滔滔地向前流着;大海的水更是波涛翻滚着,奔腾着。不管是小河的水,长江的水,还是大海的水,都是日夜不停地向前流着。然而有一种水,却不是向前流去,而是从很高很高的山上倒下来的。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板书:瀑布)2.有的同学心里一定会想,明明是水,怎么叫瀑布呢?还有的同学又可能会想,那瀑布从高山上直接往下倒,那情景一定美妙极了。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瀑布的诗。3.齐读课题:2瀑布

二、学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

1.听配乐诗朗诵。思考:课文主要是写得什么?(课文主要是写瀑布的美景。)

2.过渡:是啊!在我们祖国辽阔的大地上有许多有名的瀑布,如贵州的黄果树瀑布,浙江的雁荡山瀑布,江西的庐山瀑布,还有黄河流域上的人造瀑布等等。这些瀑布都是以雄伟奇丽、气象万千的姿态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下面,我们就随着作者去领略一下瀑布的壮丽景色吧!

(二)第一节

1.齐读第一节,思考:这一节写了瀑布的什么?(板书:声)作者在听到瀑布的声音时看见瀑布没有?谁能够联系上下文告诉胡老师作者现在在哪儿?

2.瀑布的声音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来听一听。你觉得瀑布的声音像什么?(放课件)3.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呢?(板书:浪涌、风吹)

4.作者为什么把瀑布的声音比作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和风吹过松林的声音呢?请同学们听听浪涛声和松涛声。

5.从瀑布的声音中,同学们可以听出瀑布怎样?

6.指导朗读:所以,我们在读这一节时要把瀑布雄伟的气势读出来。“涌”字要读出浪涛的气势。“吹”字要读得轻柔。仿佛在倾听瀑布在山谷里的回荡之音。听老师范读。

7.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这如浪涌岸滩、如风吹松林的瀑布声,吸引着我们急切地向瀑布走去,走啊,走啊,山路忽然一转„„

(三)第二节

1.课件出示瀑布远景。问:同学们看见了什么?此时此刻,大家的心情怎样?(惊喜)2.请男同学用惊喜的语气读这一节。3.分组讨论:(课件出示)

(1)作者现在站在哪儿看见了什么?(2)瀑布的样子像什么?

(3)这一节介绍了瀑布的什么特点? 4.学生回答,老师板书(色一道白银)

(1)作者为什么写“望见”而不用“看见”?(2)“衬着”是什么意思?(衬托)

5.请同学们站起来,现在你们的脚下就是青山,你们站在瀑布对面看瀑布。你们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赞美起来,你可能会说些什么?

6.这使我们联想到了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7.指导朗读。

我们在读这一节时,要用赞美、欣赏的语气来读。“啊”字要读出刚看到瀑布是惊喜的语气。“望见了”要把望见瀑布的激动心情读出来。8.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我们随着诗人,迫不及待地来到瀑布脚下。

(四)第三节

1.看瀑布的近景。(瀑布在我们的眼里是这样的伟大,我们显得那么渺小。只有抬头仰望才能看到它的全部。大家一起做个仰望的动作。为什么要仰望?)2.请女同学读第三节。

3.分组讨论。课件出示(同上)4.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形珍珠的屏烟雾尘)

5.风吹来时的瀑布是什么样子呢?大家想不想看看? 6.看录象。体会“如烟如雾如尘”的美。

7.指导朗读:“好伟大啊”是发自内心赞叹,稍微读得轻一点。“珍珠的屏”要读得高昂有力。“如烟如雾如尘”要读得轻些慢些。8.自由读、指名读、齐读。9.小结: 瀑布飞流直下,气势磅礴,是那么的雄伟壮丽。而这随风飘洒的情景又显得迷迷朦朦,又是一种轻柔的美。

(五)总结写作方法

1.作者把瀑布写得那么美,让我们好象身临其境一般。2.你认为哪一句写得最美?为什么?

3.刚才,同学们说得句子都是什么句子?(比喻句)4.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如果去掉比喻句,好吗?(老师读)比较一下。6.老师引读比喻句。瀑布发出的巨响--远望瀑布--近看瀑布--当阵阵风吹来时--

三、总结全文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瀑布的?(远--近)

2.他从瀑布的声、形、色三个方面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雄伟壮丽)

篇3: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漫谈

一、读——指导读书

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习作语言进行积累, 古语有云:“不积跬步, 无以致千里”, 只有积累了一定程度的“量”, 才能够得到“质”的提升。读是写作的基础, 写是读的延续、巩固和提高。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材料, 首先要让学生读懂课文, 每读一篇都会有收获, 而且尽可能做到熟读成诵, 使课文中的词语句式、精彩段落成为自己语言仓库中的积累。语言积累光靠课内是不够的, 还需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积累。可以推荐他们阅读合适的课外书, 让他们饱览群书, 从中积累写作材料。课外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 定期检查。另外, 我们也可以利用班队课开展读书交流会等有趣的活动, 让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在活动过程中不断提高, 逐步加深对语言极其应用的印象。

二、导——激发兴趣, 树立习作信心

众所周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努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让他们在兴趣的促使下积极练笔, 才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作文水平的提高。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 乃是对学习材料感兴趣。那写作文的最好刺激也就是对写作材料感兴趣吧!”因此,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透彻了解教材内容, 挖掘其中的趣味因素, 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的导入方法,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 故事式导入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 常常会被故事的情节所吸引。因此,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进行写作前, 先讲一个小故事, 吸引学生注意, 学生会听得很认真。故事讲完后, 教师再让几个学生复述, 然后让学生将听到的内容写下来, 这样学生就会很顺利地写完。批改时, 只要故事较完整, 错别字不多就判“优”等, 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 活动式导入

小学生生性好奇, 精力旺盛。一些小实验、小制作或者小游戏等能够引发他们的兴趣。通过他们亲身的参与和设计, 学生都会有感而发, 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这些内容写下来, 就会是一篇不错的作文。

(三) 情境式导入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可以根据作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 通过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设置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想象。如:播放一些动画片, 成语故事或开展活动的录像等, 引导学生听、看、说、议、想、写,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练——设计练笔

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用好教材安排的小练笔外, 还应该在教学中发挥创造性, 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笔。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练习不失为提高写作能力的好渠道。

(一) 随文仿写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在引导学生感受“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时, 先带着学生品读描写天空、小河和原野的语句, 感受文章的色彩美和语言美。之后, 引导学生学习文中的结构进行《家乡的秋天》的仿写。由于学生先前已经对这篇文章的语言进行了欣赏和感悟, 所以, 稍作引导, 文思便喷涌而出:“家乡的田野热闹非凡, 成片的大豆金黄金黄, 饱满的豆荚笑得咧开了嘴。稻田里像是铺了一层金黄的地毯, 漂亮极了。……”

(二) 随文续写

可以续写的文章往往是意犹未尽, 想象的空间比较大。像《三袋麦子》就可以进行续写。当然, 在要求学生续写的时候, 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三袋麦子》一文给学生介绍了三个小动物对待麦子的不同态度, 学完课文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第三年三个小动物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既发挥学生的想象, 也给学生创造了一次练笔的好机会。

四、评——注重讲评

提高习作水平作文讲评是指导和批改的延续。长期以来, 学生写作文, 老师改作文, 似乎是天经地义。但实际上, 作文的讲评同其他教学活动一样, 也要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在讲评过程中动眼、动手、动脑、动口,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每次作文讲评, 教师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 选出有代表性的作文两三篇, 进行集体讲评。讲评时, 出示习作, 由教师或学生朗读一遍, 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基本情况, 然后教师针对文章实际, 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把握重点,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 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对作文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以便今后更好地作文。集体讲评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靠自己的智慧总结出所写文章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并提出修改意见。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特别是三年级的起步作文, 并非一朝一夕的事, 关键在于教师持之以恒的善导、善诱。只有各个环节紧密配合, 我们才能留住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在习作之路上顺利起步。

参考文献

[1].巢宗祺、雷实、陆志平, 《语文课程标准》, 湖北教育出版社

[2].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 人民出版社

[3].杨九俊,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概论》, 南京大学出版社

篇4: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

关键词:作文教学;小学;三年级;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097-01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学生是学习作文的主体”的教学理念,这个教学理念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作文教学思想。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尤其是作文起始阶段的三年级语文教师,更应该深思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写作意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让学生轻松畅游于习作乐园,也成了我们作文教学的追求目标。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主要有以下五条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时,可先以石榴为例,让学生看关于石榴园的资料图片,使学生对石榴生长过程和景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对石榴花的色彩、形态,石榴子儿的形状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这样让学生初步掌握观察一种水果的方法。再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说说应从哪些方面观察。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二、引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力

可以从多种渠道入手,如:观察感知、利用教材进行想象、练习说话中进行想象等等。我们可结合课文,在“写”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仿写。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学习课文是让学生举一反三。”好的仿写就是在创作。如:我们在教完《听听,秋的声音》一文后,就要求学生仿照文中描写大树、蟋蟀声音的语句格式,写一写其他事物的声音。这种仿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分析、抽象、探究、类比思维和创造想象力,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续写。采用这种方法,一般可选择结尾含蓄而有较大想象余地的课文。如:寓言《守株待兔》一文结尾,种田人的庄稼全死了。可启发学生:种田人见到庄稼全死后,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他有没有醒悟过来等。让学生展开想象写一篇短文。这样,既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课文结尾的妙处,加深理解课文,又培养了学生创新想象能力。

3、改写、扩写。如:古诗《小儿垂钓》,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后启发学生,将古代文学语言改编为现代文学语言。适当展开想象,注意行人和小孩的语言、神态、对话环境、人物的内心活动等,将一首简单的古诗改编成动人的文学故事,在改编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想象能力。又如:《新编乌鸦喝水》,由原来的一只乌鸦改编为四只小乌鸦排着队去喝水,它们将会遇到什么困难,又是怎样喝到水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形象力。

三、鼓励学生自主积累语言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要求学生每天看一、两篇童话故事;要舍得每堂语文课前五分钟用来给学生上讲台读或讲自己喜欢的故事,可按学号顺序开展,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加,老师要及时给予鼓励。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四、同学间互相批改作文

学生打好草稿后,老师在课堂上组织同学们互相批改作文。为了鼓励学生多积累和运用好词好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要求学生在批改作文时多看优点,少看缺点。同学会用一个好词就给十分,会用一个好句子给十分,就这样加上去,不限分。互改下来,有的同学得了二百多分,有的得了一百多分,有的只得了几十分。得分高的同学让他到讲台上去读自己的作文,让大家听后说说自己喜欢他作文里的哪些词语或句子。这样,写得不好或偷懒的同学也会自觉地发现自己的不足,而慢慢学会去完善自己的作文。学生互改后再把自己的作文誊写在正本上给老师批改,这样一来,学生的作文就会逐步完整和完善了。

五、教会学生细心地感受生活,积累作文素材

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生活越丰富多彩,写作素材就越充足,作文内容就越丰富具体,具有真情实感。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处处存在动人之处。”对学生而言,作文素材俯首可拾,很多就在学生身边。只要我们鼓励学生用心观察,勤于思考,注意积累,再加上教师适当地指导,学生那种“腹中空空,无话可说”的局面就会得到改善,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会得到一定的提高。为了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的作文素材的习惯,我每周一都会给学生画一个表格,表格里记录着一个星期里自己每天最有趣、最难忘的事。比如:星期一,在学校早餐店里我与同学发生争执。到了周末,我就会给学生从表格里选一件事来写一篇日记。慢慢地,学生就逐渐变成生活中的有心人了。

篇5:黄果树瀑布的小学三年级作文

我从小就生活在贵州,所以贵州的大部分景点我都去过,可黄果树瀑布是我最喜欢的一处景点.

黄果树瀑布是世界第二大瀑布,也是中国第一大瀑布.看到了黄果树瀑布,气势磅礴汹涌的流水声哗啦哗啦的响,响声震耳欲聋.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那湍急的河水从陡峭的山崖直泻而下,让人心惊胆战尤其是那河边的岩石,每一块都好象有灵魂似的......

篇6:小学三年级瀑布

一、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是一首现代散文诗,作者运用准确的词、句,抓住了瀑布景色的特点,描绘了鲜明动人的画面,抒发了对祖国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这首诗以描写的对象为题,突出主体,简洁醒目。诗句使用叠句、对偶和排比,十分富于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

二、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律,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感受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获得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3、理解重点诗句表达的意思,体会比喻写法的好处。

4、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5、帮助学生会认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掌握“瀑布、重叠、涌上、岸滩、衬着”等词语。

三、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体会瀑布的壮丽、奇异,增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四、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体会瀑布的壮丽、奇异,增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五、学情分析:课文富于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六、教学方法:读书法,谈话法等。

七、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字词卡片、瀑布录象、优美的音乐、文字片)

八、教学时间:2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解题、读文,理清写作顺序,提出不懂问题。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语言之美,韵律之美。

教学重点:读出诗的韵律美。

教学难点: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字词卡片、瀑布录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入课

1、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是瀑布?你们在哪儿见过瀑布,是什么样的?

2、书中描写的瀑布又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自由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情况。

(2)提出自己认为难读、难写的字。

(3)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写好结构复杂的字。

(4)检查学生读写情况并随机纠正问题。

2、自读诗歌,画出新词并把新词带到句子中去读一读。

3、解释词语意思。

4、小结: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更牢固地掌握新字,理解新词。并把好词语记下来在写作时加以运用。

三、读文质疑,理清顺序

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瀑布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了解主要内容。(先写声音,后写样子)

四、练习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诗。(随机指导)

3、小结:把诗读熟,试着背一背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新词放入词语花篮中。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试着背诵。

3、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抄在《我的采集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诗句表达的意思,体会比喻句的好处。

3、引导学生感受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获得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4、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5、帮助学生按照课后提示说出瀑布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读懂课文,体会瀑布的壮丽、奇异,增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瀑布录象、音乐、文字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引入:

1、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2、交流抄写的语句。

3、小结:同学们认真地背诵、抄写诗句,可见大家喜欢这首诗,这节课我们通过深入学习,相信你们会更加喜欢这首诗的。

二、自学思考:

1、出示要求:

(1)默读全诗,思考:哪些诗句是写瀑布声音的?哪些诗句是描写瀑布样子的?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去欣赏瀑布的?

(2)提出不懂的问题。

2、自学讨论:

3、班内交流:

(1)思考问题明确:

第1节:瀑布的声音;第2-3节:瀑布的样子。

写作顺序:由远及近

(2)质疑问题

教师将学生质疑的问题进行归纳梳理,明确:哪些问题学生可以自己解决,哪些问题通过读书或查阅资料解决,哪些问题在深入学习课文时再解决。

三、重点研读问题:

1、瀑布声音的特点。

(1)指名读这一节诗。

(2)出示文字片:

瀑布的声音,好像(),又像()。

思考: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要点:突出瀑布声音响亮,气势雄伟;把抽象的声音形象化,使人觉得生动、真切。)

(3)瀑布声势浩大,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指名朗读、齐读。

2、远望瀑布的样子

(1)自由读有关诗句

(2)从“忽然一转”这几个字中,你能想到作者刚才是在瀑布的哪一面听到声音的?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从背面听声音大,现在转到正面声音就更大了,感受到瀑布的声势巨大,一定雄伟壮观。)

(3)“啊”字该怎么读呢?为什么这么读,或从他的读中你听出了什么?

(让学生品出读时的惊与喜,品出惊什么,喜什么?)

(4)瀑布什么样,作者是怎么打比方的?为什么先说没法比喻?又说“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学习方法:

A出示瀑布录象

B想象当时情景(颜色、高度)

C结合录象、课文内容、生活实际谈想法、感受。(5)读出情感(指名读、领读、齐读等方式展示)

3、近看瀑布的样子(1)指名读这一小节

(2)“仰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站在山脚下仰望?(用诗句中的语句回答)从这个词中感受到什么?

(3)为什么把瀑布比成“珍珠的屏”?

(从全貌看,像一座屏风;从小珠看,形似珍珠;颜色光泽与珍珠相似,晶莹透明。)

(4)为什么说被风吹过的瀑布如烟、如雾、如尘?

(如烟:轻柔飘逸,弥漫如雾:白茫茫一片,朦朦胧胧如尘:纷纷扬扬的落下。)

(5)赛读,读出美感。

四、总结全文,体会情感

1、归纳板书,深入体会

(1)配乐读全诗,再次感受瀑布的壮丽奇异的景象。(指名3人读)

(2)为什么作者看到瀑布的样子各不相同、变化多端呢?

(3)归纳板书,理清作者观察地点

像风吹浪涌(声音)远

瀑布像一道白银(颜色)

像一座珍珠的屏(形状)近

2、根据板书提示,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

3、布置作业:

(1)选词填空

一道

一道道 一阵

一阵阵 一朵

一朵朵

一()闪电

一()白银

一()风

一()歌声

一()浪花

一()浪花

(2)用“好像……又像”说一句话,再写下来。

(3)背诵全诗,整理《我的采集本》,继续丰富内容。

(4)写一种物品的声音或样子(优生)

《瀑布》教学反思 《瀑布》是叶圣陶老先生所写的一篇抒情散文诗歌。这首诗以瀑布为主题,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诗句使用叠句、对偶和排比,十分富于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非常适合中年级学生阅读。这么美的一首诗歌,冲着孩子们高涨的朗读兴趣,我当然不能把它上失败了。因此,课前我进行充分的准备,从查资料、请教年老教师、做课件,到怎样把学生自主学习放到第一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品读诗歌。经过我一系列地修改,最终确定教程设想:声音感知——体会感情——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在开始上课,我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瀑布飞流直下的声音,孩子们一下子被我创设的情景吸引住了,情不自禁的想去探寻瀑布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接着他们睁开眼睛立刻被眼前的美丽景象震撼了,都想说点自己的感受。张子其同学说:“这瀑布真是美得没法比喻,我都没有词语再形容我的感受了。”王增续同学说:“我觉得这瀑布正如李白诗中所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没有料到孩子们把自己内心的感受说得这么真切,我当时如果不是上课,真想把孩子揽入怀中,抚摩着他们的头,说:“老师觉得你们太棒了,我为你们而感到骄傲。”接着,由于本课识字量少,孩子们在课前的预习都做得非常好。所以,自主读文不成问题。

篇7:壶口瀑布三年级作文

我刚来到黄河浦口瀑布时,就想到一个诗《将进酒》里的一句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走着走着,走到了一个像镜子的小水池边,发现,它印出了蓝天、白云、鸟语花香??真的很美丽,不信你去看一看。

接着,我走到黄河边,抱着我的希望来亲吻黄河。我知道,黄河把喜、怒、衰、乐全部带走,把希望流向大海,让每一颗流星帮人们完成愿望??

黄河,我永远的黄河,永远忘不掉的黄河。它不仅仅很威风,还很让人念念不忘。

篇8:谈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

一、 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生作文无话可写的根本原因是不会观察生活, 缺乏写作素材,因而利用多种媒介,提供写作素材,培养观察能力,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看图学文、看图说话、看图作文,对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 达能力起 着重要作 用。如,在讲《翠鸟》一文时,首先指导学生抓住翠鸟的外形特点, 通过描写翠鸟的爪子、眼睛、嘴的特点, 突出翠鸟的外形。接着指导学生抓住颜色特点, 观察翠鸟的头、背和腹部的羽毛。最后对照插图学习本课的具体写法。这样,通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文结合,使学生印象深刻。学了课文后,教师还可以 指导学生 写一个小 动物,要求他们学习《翠 鸟》一文的写作方法,按一定顺序写清楚。

二、 通过鉴赏优秀作品培养学生的仿写能力

模仿写作是三年级作文训练的明显特点, 也是小学生练习写作的常用方法, 而且是较为重要的方法。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应该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比如,讲了《赵州桥》一课后,教师应指导学生按照方位顺序写一篇《家乡 的黄河大 桥》,让学生模仿《赵州桥》 第二段的写作方法 , 观察黄河 大桥的正 中→两边→下面→河水等, 然后再动笔写下来。学生通过多次仿写训练,能够加深对状物的写作方法的掌握,不再感到无从下笔,同时也为高年级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新课标指出:对小学生来说,课内与课外,以课内为主,必须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堂课,同时还必须重视课外学习。因此,除了凭借教材中的插图和色彩鲜明的教学挂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比如,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黄河大桥、古镇建筑物、荷花池等,指导学生按从下到上、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 然后让学生将观察结果写下来。通过多次训练, 能够使学生逐步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

四、 通过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1.引导学生关注校园。校园生活 是学生生 活中的重 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的第二家庭,教师应通过引导, 让学生充分体验学校生活的乐趣。教师应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 富多彩的 课内外活 动 ,让每一位学 生都参与 到活动中 来 ,并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用眼看一看 ,用耳听一 听 ,用鼻嗅一嗅,动口尝一尝,动手做一做,用心想一想等,然后鼓励学生将亲身经历写下来。

2.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家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天地,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温馨和谐的家庭中充分展示真实的性格。如,给爸爸妈妈献上一杯茶;在“妇女节 ”和妈妈做一些有意义的亲子活动; 父母不在家时当一回小主人, 有礼貌地接待客人; 随父母参加一次亲朋聚会等。然后启发学生把所经历的事情写出来。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社会生活五彩缤纷, 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接触社会, 布置一些社会实践性作业, 让学生广泛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如,利用双休日给孤寡老人送温暖; 去公共场地打扫卫生; 调查采访自己感兴趣的人或事;参观书画展等。这些活动都能为学生提供写作的源泉。

实践证明, 三年级作文教学只要重视学生的内心感受, 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在习作指导中使学生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 , 作文教学 的目标———“对 写话有兴 趣 , 写自己想 说的话, 写想象中的事物, 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就不难达成。

篇9: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

指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使其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他们习作的自信心,鼓励他们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主要有以下三条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就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地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才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苹果),可以让学生观看关于苹果园的资料图片,使学生对苹果生长过程和景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对苹果花的色彩、形状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以使其加深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对苹果有更深的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了描写一种水果的方法。写作时,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说说应从哪些方面观察,写作就比较容易了。这时,教师应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二、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例如习作七“用几种动物编写童话”,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动物和动画,激起学生的兴趣,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动物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和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激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就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就比较充实生动。

三、鼓励学生积累语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地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就会不断丰富完善,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孩子从喜欢的事物中观察,他们往往会瞪大一双好奇的眼睛,效果也会事半功倍。我给学生布置了观察作业:游览时选三种你喜欢的植物,认真观察它的颜色、样子以及生长特点,回来后画下来在班里展览。有了明确的目的,学生在活动中看得可仔细了,摸一摸,闻一闻,记一记,生怕忘了似的。有的同学写道:“美人蕉盛开的花朵从远处看像一个个小喇叭,可是走到近处看,却是由四五片花瓣组成。风儿一吹,花朵就像一个美丽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叶子就像一把大扇子,上下晃动。花蕊就藏在花瓣里,如果你用手摸一摸它,手上就会沾上不少花粉,滑溜溜的。再用鼻子一闻,一股清香味扑鼻而来。”精彩的片段真让我爱不释手。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对新鲜的事物特别感兴趣。为了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我尽量在班里组织一些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像拔河比赛、特技表演、知识竞赛等。在作文前运用录音、录像、投影等手段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形、声、色的感官和新颖的直观形象,如播放一些动画片、成语故事或活动开展的录像等,引导学生听、看、说、议、写、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讲评时,可以把一些好词、好句、好段、好文记下来,这样不仅对学生作文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充分调动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

篇10:三年级壶口瀑布日记400字

远远地,还没看见瀑布,就先听见“轰轰”的水声,声音低沉,震颤大地,如同闷雷滚动。

走近壶口,只见黄河的河水如猛虎下山一般,气势汹汹地冲下一层层石阶,向壶口汇聚而去。壶口的水真黄啊,它既不像湖水的清澈,不像大海的蔚蓝,而是夹杂着沙土的黄色,黄得像谁不小心打翻了黄色的染缸。壶口的水真急啊,犹如万马奔腾,飞奔而去。

再往前,就是一个深不见底的峡谷,滚滚河水奔腾咆哮着,猛然跌入谷中,惊天动力,气吞山河。那声音犹如山崩地裂,震耳欲聋。沸腾的河水拍打碰撞,翻出白色的水沫,升腾起袅袅水雾,犹如一口被烧得沸腾的大锅,冒出阵阵蒸汽。那峡谷口像一个胃口很大的怪兽一样,张着大嘴喝水,怎么喝都喝不饱。

倾泻而下的瀑布冲进谷中,又形成急流,沿着峡谷,如一条长龙似的浩浩荡荡飞奔而去,可真是“黄河入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篇11:小学三年级瀑布

一、课题:《瀑布》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叠、涌、喻、尘、丈、仰”等生字,能用这些生字组词造句,同时认识“瀑布、重叠、涌上、岸滩、衬着”等词语; 2.让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诗,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诗的节奏、韵律,体会到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并背诵全文; 3.帮助学生理清写作顺序,划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不懂的问题; 4.理解重点诗句表达的意思,体会比喻修辞手法的妙处;

5.让学生知道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能自主的灵活运用; 6.引导学生按照课后提示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瀑布的美,能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改成一篇文章。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生字,读懂课文,了解瀑布的特点,做到感情朗读全诗,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2.教学难点:体会修辞手法的运用,掌握多方面观察事物的方法,并通过朗读全诗体会瀑布的壮丽奇异,增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感情。

四、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论法、演示法,还包括了读书指导法、课堂讨论法、陶冶法等。

五、教具准备:生字卡片、配乐朗读音带、瀑布录象、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时间:两个课时 1.第一课时: ①.教学目标:

A、认识并会写“叠、涌、喻、尘、丈、仰”等生字,能用这些生字组词造句,同时认识“瀑布、重叠、涌上、岸滩、衬着”等词语; B、理清写作顺序,划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不懂的问题; C、正确流利地朗读全诗,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诗的节奏、韵律,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语言之美,韵律之美。体会到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并背诵全文; ②.教学重难点:

A、教学重点:认识并会写生字词语,读出诗的韵律美; B、教学难点: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把握全文总体意思。③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字词卡片、瀑布录象、配乐朗读音带)2.第二课时: ①.教学目标:

A、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B、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诗句表达的意思,体会比喻句的好处; C、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D、引导学生感受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获得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E、引导学生按照课后提示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瀑布的美。②.教学重难点:

A、教学重点:读懂课文,感情朗读全文,并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增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B、教学难点:体会比喻句的好处,学会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用自己的话再现瀑布之美。

③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字词卡片、瀑布录象、配乐朗读音带)

七、教学过程: 1.第一课时:

(1)、预习安排:请同学们课前自己先按照拼音认识生字生词,读熟文章,再根据自己的所知找到一些有关瀑布的资料,可以是图片可以是视频,也可以是有关瀑布的诗词文章。(2)、导入课文:

①、板书课题——《瀑布》,提问:什么是瀑布?同学们在哪儿见过瀑布,是什么样的?(抽两至三名学生回答,把他们形容瀑布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②、课件PPT上出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提问:

A.诗中重点描写的是景物是什么?(瀑布)

B.作者是站在什么角度观察瀑布的?(远望瀑布)

C.在作者看来瀑布是什么样子的呢?(像一条银河)(抽三名学生回答,并出示多种瀑布的图片)

③、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的诗《瀑布》,看看在他的眼里瀑布又是怎样的。现在请大家一起读一读,并找出诗中描写瀑布样子的诗句,用自己的话概括意思,在心中大概勾勒出瀑布的样子,老师待会要抽同学起来回答的哦。(接下来就让学生自由读)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①、检查自学预习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情况,看看大家是不是都认识了; B、让学生提出自己认为难读、难写的字,带大家多读多认几遍; C、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再把生字新词带读几遍,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写好结构复杂的字;

D、抽学生起来读那些难读的字(如:尘、丈、仰等有前后鼻音区别的字),在黑板上书写结构复杂的字(如:叠、涌、喻),并巡视检查读写情况,及时纠正发音及写法。

②、让学生自读诗歌,画出新词并把新词带到句子中去读一读,如果有不懂的词语先自己想想意思,实在不懂的画上重点符号,听老师讲解;

③、先抽几名学生起来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新词的意思,老师再给出正确的解释; ④、小结: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更牢固地掌握新字,理解新词,并把好词好句记下来在写作时加以运用。(4)、读文质疑,理清顺序:

①、老师先示范读一遍课文,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瀑布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先大概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写作顺序;(先写声音,后写样子)

②、学生再读一遍课文,这次读的时候要划出文中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提出不懂的问题,老师再一一给以解答;(5)、练习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①、老师播放配乐朗读音带,让学生认真听,并体会诗句的节奏美和韵律美,然后再带大家一起有感情的朗读一遍课文,然后让学生自由练读,读的时候提醒大家注意节奏、韵律及感情;

②、指名读诗:抽几名学生起来朗读,读得好的给以夸奖,不好的及时指导纠正;

③、小结:大家把诗读熟,并试着背一背。(6)、作业安排:

①、抄写生字,把每个生字写一排,并组词; ②、回家后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诗的节奏和韵律,并试着背诵;

③、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抄在《我的采集本》上,并反复诵读,以后在作文中灵活运用。2.第二课时:(1)、检查、引入:

①.老师播放配乐朗读音带,再带大家一起读一遍课文,提醒大家要带感情的朗读,然后让学生齐读,并抽几名学生起来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②.让学生把上节课自己抄写的优美词句与同学交流,各自说说这些词句哪里写得好,有什么妙处;

③.小结:看到同学们这么认真地背诵、抄写诗句,可见大家很喜欢这首诗,接下来这节课我们就会深入地学习这首诗,相信你们会更加喜欢这首诗的。(2)、自学思考: ①.出示要求:

A.大家先默读全诗,一边读一边思考:哪些诗句是写瀑布声音的?(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哪些诗句是描写瀑布样子的?(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去欣赏瀑布的?(由远及近)

B.读完全诗之后再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把这些问题写下来,准备之后和同学们交流;

②.自学讨论:每个同学在各自的小组内交流问题,提出自己的问题,分析别人的问题,大家共同解决难题,得不出一致答案的先留下来,等待会全班交流时再提出,也可听老师最后的讲解,以便加深印象; ③.班内交流: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提出自己小组的问题,寻求大家的帮助,共同解决,最后由老师总结归纳。A.班内交流时注意思考问题要明确:

第1节:瀑布的声音;第2-3节:瀑布的样子。[ 写作顺序:由远及近B.质疑问题:

老师将学生质疑的问题进行归纳梳理,明确哪些问题学生可以自己解决,哪些问题可以通过读书或者查阅资料解决,哪些问题在深入学习课文时再解决?(3)、重点研读问题: ①.瀑布声音的特点:

A.抽一名学生读第一节,在读的时候大家一起找出描写瀑布声音特点的诗句;

B.出示写有诗句的卡片:“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抽两名学生起来把空白部分填写完整,然后大家再齐读两遍;

C.老师提问: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抽两至三名学生回答,老师再稍作总结。(要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好处是突出了瀑布的声音响亮,气势雄伟,把抽象的声音形象化,使人觉得生动真切)。同学们要记住“比喻”这种修辞手法以及它的妙处,以后在作文的时候灵活运用,可以让作文增添不少光彩哦; ②.远望瀑布的样子:

A.大家先自由读第二节,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出描写瀑布样子的诗句; B.老师提问:从“忽然一转”这几个字中,大家能想到作者刚才是在瀑布的哪一面听到声音的?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抽两至三名学生回答,老师再稍作总结。(要点:作者先前是在背面听到瀑布的声音的,刚才觉得瀑布的声音大,现在在正面的时候声音就更大了,感受到了瀑布的声势巨大,雄伟壮观)

C.“啊”字应该怎么读?(语气又惊又喜),为什么要这么读?我们从作者这声“啊”中听出了什么?(听出了作者的惊和喜),先抽学生回答该怎么读,然后让他们试着读一读,让学生读出作者的惊和喜,并体会作者为什么惊?为什么喜? D.瀑布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怎样打比方的?为什么刚开始说“这般景象没法比喻”,接着又说“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要点:“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这样写不矛盾,突出了作者在看到瀑布的一刹那的惊喜和兴奋)具体教学方法:

a.播放有关瀑布的录像,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瀑布的壮美; b.让大家闭上眼睛,老师播放《瀑布》的配乐朗诵带,一起想象当时的情景(提示:可以从颜色、高度等方面着手);

c.大家结合录像、课文内容、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E.在深入理解第二节之后,大家再来一起有感情的朗读一遍,读的时候注意读出作者那种既惊又喜的情绪,然后抽几名学生起来试读,让读得好的学生领读,然后再全班齐读,最好做到情感自然而然的流露。

③.近看瀑布的样子:

A.抽两名学生起来读读第三节,其他同学在他们读的时候思考这时候的瀑布在作者眼中又是什么样的了?

B.提问:文中的“仰望”是什么意思?(抬头向上看),为什么站在山脚下仰望?(用原文回答:站在瀑布脚下仰望),从这个词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要点:瀑布的雄伟壮观,高度非同一般); C.问:为什么把瀑布比作“珍珠的屏”?(要点:从全貌看,整个瀑布就像一座屏风,从水珠看,滴滴水珠的颜色和光泽都和珍珠相似,一样的晶莹剔透)D.问:为什么说被风吹起的瀑布如烟、如雾、如尘?要点:如烟——轻柔飘逸;如雾——弥漫如雾,白茫茫一片;如尘——朦朦胧胧就像飞尘,纷纷扬扬的落下),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把瀑布的美感真切的展现在读者面前,有身临其境之感);

E.同学们再有感情的朗读一遍第三节,然后我们分小组来赛读,看哪一组读得最好,最有感情。

④.总结全文,体会作者感情:同学们根据刚刚的分析和自己的总结归纳全诗,再一次深入体会诗歌内涵:

A、播放《瀑布》的配乐朗读带,再次感受瀑布壮美奇异的景象,抽两至三名学生起来试读;

B.问:为什么作者看到瀑布的样子各不相同、变化多端呢?(要点:因为作者看瀑布的角度各不相同,先是远望后是近观); C.归纳课堂内容,理清作者观察角度:

a.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瀑布的声音——远处;

b.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瀑布的颜色——接近中; c.一座珍珠的屏——形状——近处。

D.分析完全诗,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作者的总体感情,我们通过作者的描写已经从诗中感受到了瀑布的雄伟壮丽,不难想象作者对祖国的山河是多么的热爱!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种情感(播放配乐朗诵带,让大家闭上眼睛感受美的陶冶);

E.大家已经把诗歌读得这么熟了,而且我们也已经深入分析了诗中的句子,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瀑布的壮丽雄伟,可以小组交流,然后派一个代表起来发言,把你们认为最美的瀑布跟大家分享分享。(4)、作业安排: ①.选词填空:

一道

一道道

一阵

一阵阵

一朵

一朵朵 一()闪电

一()白银 一()风

一()歌声 一()浪花

一()白云

②.用“好像„„又像”写一句话,要写在作业本上;

③.背诵全诗,并整理《我的采集本》,继续丰富内容,同时记住这些优美的语句,在作文时尽量用上;

④.找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并把在不同角度观察到的样子用简洁的话写下来,第二天我们再课堂交流。

八、教学反思:

1.《瀑布》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抒情散文诗歌,通过对瀑布的生动描写,突出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之情。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领略美好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发挥学生的想象。在授课的时候应多让学生朗读课文,本文的识字量较少,且朗朗上口,所以更应抓住小学生爱读的特点,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朗读去体会诗歌的美感,老师不能将板书和复杂的讲解占掉了朗读的位置,诗歌重在多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对于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一个好方法; 2.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尽量从课标所说的三个维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去考虑,根据课文的特点,确定好重点教学内容。不要想在一节课上把一篇课文的所有内容和问题都囊括进去,要学会“做减法”,从学生的角度去想,他们最需要什么,他们可以接受什么,为什么要教这篇文章等等,尽可能多地剔除那些不需要教的,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瀑布》这篇文章里面,除了朗读是重点外还应引导学生分析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分析时应简单明了,不要觉得内容多就是丰富课堂,主要还是要在学生的接受范围之内;

3.课堂教学的环节不能太多,老师不能匆匆跑马,应尽力选个好的切入口,设计个好的主问题,找出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来带动整篇文章的教学。讲课抓重点,不要东拉西扯跑题太远,《瀑布》一文的重点除了以上两个还有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多角度观察事物,这个问题要在老师给出答案之前就让学生自己先思考,启发最重要。但是也不能一味的板书讲解,适当的有些有趣的小插曲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在进行主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要尽量体现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力求做到在阅读过程中有充分的对话和交流;

4.老师要注重课堂拓展,光是书本上的知识是不能满足的,《瀑布》 这篇课文中用了很多比喻得生动形象的句子,要让学生试着自己灵活运用,如“像„„又像„„”、“如„„如„„如”这样的句式要让学生多做造句练习,加强运用能力。提到瀑布更应让学生多看看有关瀑布的录像和图片,跟瀑布有关的诗词、歌曲、故事也应适当拓展让学生增长见识;

5.要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老师在课堂上要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首先自己要热爱语文热爱要教的课文,让自己的激情去带动学生,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在教学活动中还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要懂得“溶情”,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一个“开放的课堂”。《瀑布》这篇文章更需要师生一起互动,和作者互动,融入其中才能体会作者的感情,从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增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6.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是学生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所以老师要给他们足够大的平台让他们尽情的展示自己,说出自己想说的,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文更应结合现实生活,虽然也许很多人没有见过瀑布,但是老师可以通过录像、图片和找生活中跟瀑布有关的事物让学生认识瀑布,“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才是最好的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单: 1.合作学习大纲:

(1)、创设学习情境: 设计一个有利于学生相互之间展开合作研讨的活动情境,进行分组学习,在课堂上讨论,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产生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心理需要;

(2)、明确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明确即将进行的合作学习将围绕着什么主题进行,合作学习将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最后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和要求等问题,以此为后面的合作探究作出正确的目标导;(3)、合作探究:明确学习任务以后,老师立即组织学生围绕活动主题展开合作探究;

(4)、评价与反思:这一步主要是组织全体学生对各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对各小组学习效果作出评价,学生对照他人的学习情况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2.合作学习讨论的问题(主要是通过与《望庐山瀑布》的比较来深入学习由远及近的写作方法):

(1)、《瀑布》与《望庐山瀑布》的两位作者在“瀑布是怎样的”这个问题上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上一篇: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下一篇:2022年五四青年节学校活动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