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学习战略篇

2024-05-08

高三学生学习战略篇(精选8篇)

篇1:高三学生学习战略篇

高三生要充分利用好时间,让自己静下心来,抛弃烦躁,学会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上的压力。下面是关于高三学生学习计划3篇的内容,欢迎阅读!

高三学生学习计划

(一)一、预习。

不等于浏览。要深入了解知识内容,找出重点,难点,疑点,经过思考,标出不懂的,有益于听课抓住重点,还可以培养自学能力,有时间还可以超前学习。

二、听讲。核心在课堂。

1、以听为主,兼顾记录。

2、注重过程,轻结论。

3、有重点。

4、提高听课效率。

三、复习。

像演电影一样把课堂复习,整理笔记。

四、多做练习。

1、晚上吃饭后,坐到书桌时,看数学最适合。

2、做一道数学题,每一步都要多问个别为什么,不能只满足于老师课堂上的灌输式传授和书本上的简单讲述,要想提高必须要一步一步推,一步一步想,每个过程都必不可少。

3、不要粗心大意。

4、做完每一道题,要想想为什么会想到这样做,大脑建立一种条件发射,关键在于每做一道题要从中得到东西,错在哪。

5、解题都有固定的套路。

6、还有大胆的夸奖自己,那是树立信心的关键时刻。

五、总结

1、要将所学的知识变成知识网,从大主干到分枝,清晰地深存在脑中,新题想到老题,从而一通百通。

2、建立错误集,错误多半会错上两次,在有意识改正的情况下,还有可能错下去,最有效的应该是会正确地做这道题,并在下次遇到同样情况时候有注意的意识。

3、周末再将一周做的题回头看一番,提出每道题的思路方法。

4、有问题一定要问。

六、考前复习。

1、前2周就要开始复习,做到心中有数,否则会影响发挥,再做一遍以前的错题是十分必要的,据说有一个同学平时只有一百零几,离高考只有一个月,把以前错题从头做一遍,最后他数学居然得了147分。

2、要重视基础,另外,听老师的话,勤学苦练不可少,成功没有捷径,要乐观,有毅力,要有决心,还要有耐心,学数学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你的努力于回报往往不能那么尽如人意的成正比,甚至会有下坡路的趋势,但只要坚持下去,那条成绩线会抬起头来,一定能看到光明。

高三学生学习计划

(二)早上6点—8点:一日之计在于晨,对一般人来说,疲劳已消除,头脑最清醒,体力亦充沛,是学习的黄金时段。可安排对功课的全面复习。

早上8点—9点:据试验结果显示,此时人的耐力处于最佳状态,正是接受各种“考验”的好时间。可安排难度大的攻坚内容。

上午9点—11点:试验表明这段时间短期记忆效果很好。对“抢记”和马上要考核的东西进行“突击”,可事半功倍。

正午13点—14点:饭后人易疲劳,夏季尤其如此。休息调整一下,养精蓄锐,以利再战。最好休息,也可听轻音乐。但午休切莫过长。

下午15点—16点:调整后精神又振,试验表明,此时长期记忆效果非常好。可合理安排那些需“永久记忆”的东西。

傍晚17点—18点:试验显示这是完成复杂计算和比较消耗脑力作业的好时间。这段时间适宜做复杂计算和费劲作业。

晚饭后:应根据各人情况妥善安排。可分两三段来学习,语、数、外等文理科交叉安排;也可作难易交替安排。

高三学生学习计划

(三)1、晚上一定要保证睡眠。

2、上课听好课(不要只顾着记笔记,听明白其实更重要)

3、哪不懂,这些就是今天自己要消化的东西。

4、晚上不用苦命的熬夜!

5、每个周末都要把这周的知识,哪怕是草草的,也要过一遍。

好的学习成绩,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要想分配好学习时间就要制定学习计划!这是相当重要的!

①学习计划主要是计划对空余时间的利用。这个时间一般规定两件事:补课和提高。

②列出具体任务,然后把学习任务具体分配到每一周、每一天去,再计算一下,每天可以有多少学习时间,每项内容大致需要花费多少时间。计划中一定要安排严格的、足够数量的基本功训练,力戒好高骛远。

③检查效果,及时调整:每个计划执行到结束或执行一个阶段后,就应当检查一下效果如何。如果效果不好,就要找原因,进行必要的调整。检查内容是:是不是基本按计划去做?计划任务是否完成?学习效果如何?没完成计划的原因是什么?什么地方安排太紧?哪些环节安排轻松?等等。通过检查后,再修订计划,改变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

④不要贪心,要注意留出空余时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计划制定时,也要考虑吃饭、睡觉、休息、娱乐、体育锻炼等活动时间。

⑤灵活调整学习计划:确定计划后,就应该严格执行,但在学习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不可过于拘泥。注意和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向老师请教学习方法,及时充实调整学习计划。

篇2:高三学生学习战略篇

高三是高中阶段的终点冲刺跑,是人生不可多得的一次拼搏,更是人生的中转站、分水岭。作为高三人,如何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备战状态呢?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做好学习方面的相关准备。

面对高考来说,高中阶段就像是田径比赛中的中长跑,高一属于起跑,高二是途中跑,那么高三就属于终点冲刺跑,虽然是一个项目的跑,但终点冲刺跑与起跑、途中跑有着极大的不同。首先是终点逐渐接近对参赛者的压力,其次是起跑、途中跑阶段的方法、策略显然已适应终点冲刺阶段快节奏、高速度的要求。所以刚刚从途中跑转入终点冲刺阶段的高三学生,就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适:

(1)夯基础建网络

高三阶段最主要的是复习。有些同学认为复习就是大量做题,也有些同学在琢磨偏难怪题等等。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我们可以发现它主要考查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和驾驭,以及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因此从一进入高三起就扎扎实实复习基础知识,做到稳扎稳打,万无一漏,同时要构建知识的体系化、网络化、系统化,并在这个基础上学以致用,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说,高三上学期比下学期还重要,因为它是积累知识、构建体系,提高知识运用能力的阶段。

(2)主动学习勤于梳理

我们常说“十年寒窗九盏熬油”,为的就是高三之后高考的这一拼搏。进入高三意味着已由新知识学习转入了对中小学所学知识的复习和总结。所以,这个时候的高三学生首先应该把自己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向知识的梳理者。积极主动地把自己所学过的知识尽最大可能的全部整理一遍,在整理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缺陷和薄弱之处,并及时而有针对性地补漏修缺,以达到优化和强化自己知识储备的目的。

(3)重视积累、强化和优化

前面我们已经谈到高三的起始阶段,是知识的积累、强化和优化阶段。文科需要阅读、浏览或背诵对高考有助益文章或资料,理科需要强化、深化、拓展和应用方面的训练提高等等,如果这个时候还不做切实的努力,那么就等于放弃或失去了高考突破和超越的机会。我们常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对于高三的上学期来说,如果没有把积累、强化和优化的机会抓住,那么高三下学期即便是比别人辛苦千倍万倍,收获也不一定超过别人。

(4)学会归纳分析

对于高三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来说,他们都比较重视知识的归类总结,而且也善于归纳分析,比如,遇到新问题,学到新方法,都会及时记下来;每次考试,对于新题型的解法思路、典型试题等会及时整理分析。得失心中有数,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等等。因此,到了高三首先必须学会及时归类和归纳分析,只有把所复习的知识归类有序,应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当然解题的速度也会加快,准确度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5)戒偏求衡

篇3:高三学生学习战略篇

一、巧搭视频图画支架, 培养学生预测下文的能力

课堂伊始老师都会设计多样Warming up活动, 激活学生已有知识, 建立新旧知识的链接, 读前预测作为一项认知技能, 在语篇阅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老师在Warming up时如能充分搭好支架, 鼓励学生大胆预测, 将会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5BU7 A busy day A时, 课伊始我给学生播放Beijing人忙碌的视频, 问学生Are they free? Ss: No. T: They are notfree. They are very busy. They are busy with their work. 揭示课题A busy day, 并通过过渡支架Who has a busy day too?学生能预测到下文内容和busy有关。再如学习《译林版》4BU4Drawing in the park时, 我充分运用简笔画配合肢体语言, 借助已有知识I can run. I can jump. I can skate.搭建支架, 教师边说I can draw, too. And I can draw a beautiful… (此处省略, 学生预测) 边在黑板上进行blue sky, green grass, a bigtree和a flower的画画演示, 随时和学生互动T: Can you drawa flower? (请学生到黑板上画flower) , 师生共同完成一幅有tree有flowers的漂亮板画, 最后老师问What’s this? MissXu can draw a beautiful…Ss: Picture/ Park师生很快走进了一座有花有树的park中, 学生预测到语篇的中心词是Draw和Park。

二、巧搭问题支架, 培养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

在小学语篇教学实践中, 不少老师过分重词汇、句型操练, 忽视语篇的整体理解, 学生只是了解了故事情节, 阅读能力和策略并没有得到提高。支架理论下的语篇学习, 教学主线是语篇学习的灵魂, 进入语篇学习也就进入了学生的探索过程, 在探索进程中老师帮助学生沿着问题支架逐步攀升, 接着逐步拆除支架直至完全拆除, 学生能运用隐形支架继续攀升, 培养学生捕捉语篇信息的能力, 进而培养学生语篇学习能力。

学习4BU 7 What’s the matter?时, 我给学生搭建了以下问题支架:

1.搭建问题支架, 引入情境。

课伊始播放歌曲What’s the matter? 学生了解歌曲信息The girl is thirsty. The boy is sleepy.接着出现本课的主人公LiuTao. 提出问题What’s the matter with Liu Tao? 学生在Watchand circle活动中, 迅速捕捉到文本的主要信息——Liu Tao isthirsty and tired. 实现了支架在语篇阅读中的初步运用, 培养了学生快速阅读捕捉有关信息和主题的能力。

2.进入情境, 问题支架下的独立思考。

通过问题What does Liu Tao want? 和When Liu Tao isthirsty, how does he say? 学生在read and underline, try tosay等多项活动中, 在问题支架的引领下自主朗读, 自主思考, 捕捉到了语篇的细节信息——Liu Tao wants some water.Liu Tao wants to go to bed. 实现了对支架中信息的细化, 学生深层次地理解文本。

3. 协作学习, 拓展思维。

老师慢慢拆除问题支架, 给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Ifyou’re Liu Tao, what do you want? 学生在小组内try toguess, 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学生们给出的答案精彩纷呈, 有的说I want to have some Cola. I want to drink a lot of apple juice.I want to sleep for two days.

学生在问题支架的引领下, 不但能迅速捕捉到文本的信息, 而且能体验到语篇学习的快乐, 体现“支架式”教学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作用, 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 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策略。

三、巧搭线索支架, 培养学生情境释义的能力

不少孩子在语篇阅读碰到生词时, 第一反应就是问老师或者查阅字典, 缺乏自主猜测生词的能力, 生词的准确意义是文本中语境所赋予的。巧搭上下文中的线索支架, 能较好地培养学生情境中自主释义的能力。如在教学5AU 5 What dothey do? Storytime时, 笔者搭建了如下支架,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sick people, writer和factory worker, 课堂实录如下:

T: (PPT呈现单词) What does sick people mean?

Ss: …

T: (PPT呈现该词的语境Mike: What does your father do, Su Hai?

Su Hai: My father is a doctor. He helps sick people.

T: Look at the pictures , read the sentences carefully and tryto guess and choose.

T: Sick people means … S1: Choose B.

T: Why?

S1: (指着文本中的句子) Because Su Hai says my father is adoctor. A doctor works in a hospital. So‘sick people’means‘病人’。

T: Yes. You’re clever. (同法理解生词writer和factoryworker)

T: That’s wonderful! When can we do when we meet withnew words?

Ss:我们可以看这个单词所在的前后句, 然后猜测生词的意思。

从以上案例看出, 学生之所以能猜出这几个生词的意思, 是因为他们能够借助教师搭建的支架——生词所在句的前句或后句, 结合文本主题, 迅速捕捉到了关键词汇 (doctor, write stories, make sweets) , 通过这样的长期浸润, 一定能提高小学生情境释义的能力。

四、巧搭文本与生活切合点支架, 培养学生推理判断的能力

这是一篇四年级课外阅读材料:

It’s evening. An old cock sits on a big tree. A fox standsunder the tree. “Hello, Mr Cock. I have good news for you.”“Oh, Mr Fox, what is it?”“All the animals are friendsnow. Please come down and play with me.”

“That’s very good. Oh, Mr Fox. I can see some dogsover there. They all come here.”“What? Dogs? Time for homenow.Bye-bye.”“Don’t run, Mr Fox. Are dogs your friendsnow? All the animals are friends now.”“Yes, but maybe theydon’t know that. I go home now. Bye-bye.”

在完成In fact, no dogs come to the cock and the fox.该题时好多学生都判断是错的。孩子们对这语篇, 仅仅做到了阅读, 读到了I can see some dogs over there.在理解上做得不够, 没有真正读懂语篇, 理解语篇的隐含意义。因此我给学生搭建了两个关键的支架:

支架1:

Q: Are cocks and foxes friends?

A: No. (学生已有生活体验)

支架2:

Q: Can all the animals be friends? Can that be true?

A: No. (学生已经阅读过很多寓言故事)

最后T: Are there any dogs here? Ss: No. (学生恍然大悟)

上述案例, 老师很好地在文本与生活经验之间搭建了高效的两个支架, 借助学生生活经验, 帮助理解了该语篇的隐含意义, 培养了学生推理判断和通篇理解的能力。

五、巧搭网络支架, 培养学生运用语篇的能力

现代生活中, 网络走进了小学生的生活, e-mail, QQ, 微信等网络形式深受学生喜爱, 在语篇拓展中, 巧搭网络支架, 创设信息沟通, 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运用语篇的能力。

教学5B U4 An English friend拓展活动时, 我巧搭e-mail支架, 设计给文本中的主人公Tom发一份e-mail, 较好的培养了学生运用语篇的能力。课堂实录如下:

T: We have known a lot about Gao Shan’s new Englishfriend, Tom. 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him?

Ss: Tom lives in a small town near London. He studiesChinese, English, Maths and Science at school. He doesn’tstudy Chinese. He usually plays football on Sundays. He playsvery well. He swims well, too. (学生根据课堂教学中生成的板书在小组内进行复述)

T: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his family?/ What are hishobbies? Is his house big?

Ss: Sorry, I don’t know.

T: Do you want to know? Ss: Yes.

T: So we can write e-mails to him. Then we can know moreabout him. This is his e-mail address: Tom@hotmail.com

T: But I think you should tell him something about yourselffirst. What would you like to tell him in your e-mail?

Ss: Family/ House/ School subjects/Hobbies… (教师进行表格式板书)

上述案例中, 学生在网络支架的帮助下, 不但综合运用了5B前三个单元的知识, 而且让学生在非常真实的情境中运用了语言, 结交e-friends, 学生们兴趣盎然, 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培养了学生的语篇运用能力。

实践证明, 基于“支架理论”的小学英语语篇教学, 只要支架搭建合理, 学生就能轻松进入语言情境, 借助教师搭建的“脚手架”, 进行有效的预测下文, 捕捉信息, 生词释义, 改变学生语篇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语篇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版)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颖.巧搭语篇支架优化语篇教学——支架式教学策略在小学高段语篇教学中的运用和思考[J].小学英语.2012.

篇4:高三学生学习策略调查研究

一、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随机选取高三学生514名。男生255人,女生259人;重点中学331人,普通中学183人;文科学生252人,理科学生262人;城市中学286人,乡镇中学228人。采用张林等人编制的《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评定高三学生对学习策略的使用。该量表由两个分量表组成:认知策略分量表包括浅层加工策略(对新信息进行分辨、选择、标注、复述和编码加工)、深层加工策略(将学过的知识进行组织、归纳、整理和系统化)、检索应用策略(正确提取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三个维度,主要从信息加工的流程考察中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具体认知方法和技术,共16个项目(Coronbach a=0.87);元认知策略分量表包括自我计划策略(自己安排和筹划学习活动的内容与顺序)、监督检查策略(有意识监督和检查自己学习计划执行情况)、反馈调节策略(根据获得的反馈信息和结果及时调整和采取补救措施)、自我总结策略(学习活动告一段落时自己能定期回顾和总结学习中的得失)四个维度,主要用来考察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合理监督、协调、安排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的调控手段,共19个项目(Coronbach a=0.89)。采用五点记分。全国高考前一月内,以团体施测形式对514名高三学生进行问卷测量,发放问卷524份,收回有效问卷514份,回收率98%;从各校教导处收集学生测量前最近一次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四科模拟考试成绩和高考成绩,以高考四科成绩总分为指标,将被试个人成绩按平均数(M)加减一个标准差(SD)的标准,把被试分为高考成绩优良组、一般组和较差组,以考查他们学习策略运用的差异,使用SPSS1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1.高三学生学习策略运用的总体情况

注:1-浅层加工策略;2-深层加工策略;3-检索应用策略;4-自我计划策略;5-监督检查策略;6-反馈调节策略;7-自我总结策略。下同

表1显示,高三学生普遍善于运用学习策略,平均分在3.08至3.66之间。重复测量变异数分析结果表明,他们运用七种学习策略的频率差异显著(F(6,513)=118.362,p<.001),运用最多的是反馈调节策略(p<.001),其次是自我总结策略(p<.001),再次是检索应用策略、深层加工策略和自我计划策略(p<.01),运用最少的是浅层加工策略和监督检查策略(p<.05)。

2.不同高考成绩组高三学生对学习策略运用的差异分析

表2 不同高考成绩组学生七种学习策略的方差分析

由表2可见,不同高考成绩组学习策略运用差异显著。多重比较揭示:优良组与一般组、较差组分别都有显著差异,一般组与较差组无显著差异。考查各组运用学习策略的频率,三组运用七种策略的差异都很显著(F(6,78)=23.465,p<.001;F(6,350)=40.969,p<.001;F(6,83)=8.414,p<.001),运用最多的都是反馈调节策略和自我总结策略,运用最少的是监督检查策略。

3.高三学生学习策略运用的学校类别(重点或普通)、文理科别、性别及城乡差异分析

MANOVA分析结果表明,学习策略的城乡(F=8.112,p<.01)主效应显著,学校类别和科别及性别的交互作用(F=10.296,p<.01)、城乡与科别的交互作用(F=5.739,p<.05)显著。

以城乡为变量的单变异数分析(Univariate)显示,乡镇生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及学习策略总分都显著高于城市生,具体看,乡镇生对浅层加工(F(1,513)=10.250,P<.01)、反馈调节(F(1,513)=19.391,P<.001)和自我总结策略(F(1,513)=31.624,p<.001)运用多于城市生。

城市理科生与乡镇理科生学习策略总分有显著差异(F(1,262)=19.494,p<.001),乡镇生比城市生更多运用浅层加工(F(1,262)=15.942,p<.001)、自我计划(F(1,262)=4.985,p<.05)、反馈调节(F(1,262)=18.953,p<.001)和自我总结策略(F(1,262)=26.895,p<.001);乡镇文、理科生学习策略总分差异显著,(F(1,228)=5.518,p<.05),乡镇理科生比文科生更多运用浅层加工(F(1,228)=4.875,p<.05)、深层加工(F(1,228)=6.767,p<.05)和检索应用(F(1,228)=18.953,p<.001)策略。

普通中学文科生学习策略运用性别差异显著(F(1,97)=9.996,p<.01),男生对浅层加工(F(1,97)=6.312,p<.05)、深层加工(F(1,97)=9.327,p<.01)、检索应用(F(1,97)=9.865,p<.01)及自我总结策略(F(1,97)=10.228,p<.01)的运用显著优于女生;文科女生(F(1,174)=6.122,p<.05)和理科男生(F(1,177)=5.265,p<.05)运用学习策略的学校类别差异显著,重点中学文科女生对反馈调节(F(1,174)=4.237,p<.05)和自我总结(F(1,174)=9.930)这两种元认知策略的运用都显著优于普通中学文科女生,重点中学理科男生对浅层加工(F(1,177)=4.835,p<.05)、自我计划(F(1,177)=6.408,p<.05)、监督检查(F(1,177)=8.794,p<.01)和自我总结(F(1,177)=4.535,p<.05)策略的运用都显著优于普通中学理科男生。

4.学习策略与高考成绩的相关分析

由表3可见,高考成绩与七种学习策略有一定关联,其中数学、综合成绩与七种学习策略都显著相关;英语成绩与除浅层加工策略以外的六种学习策略及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总分都显著相关;语文成绩与深层加工(p<.05)、检索应用(p<.001)、反馈调节(p<.01)、自我总结(p<.05)以及元认知策略总分(p<.05)显著相关。高考各科成绩与学习策略的关系与测量前模拟考试成绩与学习策略的关系具有一致性。

三、问题探讨

1.高三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总体情况

研究表明,高三学生普遍善于运用学习策略,并对学习策略的选择有其偏好。这与以往许多研究结论一致[3,4],也符合高考前夕高三学生学习的主客观要求。一方面,高考前一月,学生已经进入考前冲刺角色,既渴望更多运用学习策略以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又必须选择特别有效并符合自己当前学习实际的策略,所以普遍重视运用学习策略的同时,对具体策略有所选择;另一方面,在考前冲刺阶段,学生更需要对应掌握的知识内容查缺补漏,进一步理解、巩固和灵活运用,较长时期频繁的模拟训练,也强化了他们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学习活动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的学习方式。因而,浅层加工策略作为学习新知识的有效手段在这一阶段已不重要,反馈调节策略却备受青睐;此外,高考前夕,学生可能已处于高度自觉学习状态,不能明确意识到对学习的自我监督和检查,或者将周围同学的影响、家长的督促、尤其是老师的指导和监督检查作为调控学习活动的主要依据,从而放松对学习的自我监督和检查,对监督检查策略运用较少。本研究也支持张林、周国韬关于中学生在认知策略的运用频率上略低于调控策略的结论,但本研究中高三学生对监督检查这一元认知策略运用最少,这可能由于测量时学生所处的具体学习阶段不同而导致对学习策略的选择侧重不同。

2.高三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差异分析

高三学生学习策略运用状况明显受城乡差别的影响。乡镇生比城市生善于运用学习策略,突出表现为乡镇生更注重对新知识的学习和巩固,更善于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学习活动,更善于总结学习情况。理科生城乡差异尤其显著,乡镇理科生比城市理科生更多运用浅层加工、自我计划、反馈调节和自我总结策略。这反映相对艰苦的生活环境造成的生活压力促使乡镇学生更渴望通过高考改变命运,从而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不断总结和思考,自觉调整学习活动。而乡镇生学习水平的悬殊迫使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兼顾两头,更多强调基本知识的掌握,因而比城市学生更多使用浅层加工策略。高三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科别差异主要体现在乡镇理科生比文科生更多运用浅层加工、深层加工和检索应用策略。这不但符合乡镇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更需要重视对基础知识学习掌握和灵活运用的实际,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乡镇生比城市生科别意识更强、科际界限更分明。理科知识结构更紧贴问题解决的实际,更强调活学活用,乡镇高三理科生已初步形成相应的知识框架和思维习惯,比文科生更善于运用检索应用策略。学校类别也是高三学生学习策略运用情况分化的重要原因。在高考复习最后阶段,对具体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对学习行为和学习活动的有效管理和调控。研究发现,重点中学比普通中学学生更善于运用元认知策略,表明高考前夕重点中学学生对学习策略选择更合理。这当然与重点中学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好,教师有条件根据特定阶段的特点和要求培养其运用合理、有效的学习策略,学生也有条件合理选择这些策略息息相关。高三学生学习策略运用的性别差异体现在普通中学文科男生比女生更善于运用所有认知策略和自我总结这一元认知策略。这与有关研究结论[5,6]存在分歧,本研究支持男生对认知策略运用优于女生的结论,却不支持女生对调控策略运用优于男生以及高中女生运用学习策略的水平总体显著高于男生的结论。但从个体身心发展角度看,两种结论并不矛盾,可能是男女生对学习策略运用的发展性差异所致。张向葵等研究表明,由于在调控能力上男女生发展时间早晚的不同,男生的行为调控能力发展较晚,到高中后期很快就能赶上甚至超过女生。本研究性别差异仅存在于普通中学文科生中,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这种推测。普通中学文科男生比女生更善于运用所有认知策略,仅对自我总结这一元认知策略的运用优于女生,表明普通中学文科男生学习基础不扎实,因而对学习行为的合理调控较为逊色。

3.高三学生学习策略运用与高考成绩的关系

高三学生是否掌握并坚持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衡量他们能否取得良好高考成绩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表明,高三学生学习策略与高考成绩密切相关。数学和综合成绩与所有七种学习策略都显著正相关,英语成绩与除浅层加工策略外的六种策略都显著正相关,语文成绩与深层加工、检索应用、反馈调节和自我总结及元认知策略总分都显著相关。这与以往有关研究结论[2]吻合。不同高考成绩组对学习策略具体选择不同以及高考成绩与学习策略的关系与测量前模拟考试成绩与学习策略关系的一致性不仅有力支持了高三学生学习策略与其高考成绩之间相互作用、彼此促进的结论,也充分反映在选择具体学习策略之后只有很好地坚持运用,才能取得更好的高考成绩。

参考文献

[1] 刘儒德.论学习策略的实质.心理科学,1997.

[2] 张林,张向葵.中学生学习策略运用,学习效能感,学习坚持性与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心理科学,2003.

[3] Purdie,N.,J.Hattie&Douglas.Student conception of learning and their use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strategies:A cross-culture comparison.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6(8):87-100.

[4] Wolters,C.A.,Yu,S.&Printrich,P,R..The relation between High steategie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9,3(3):281-599.

[5] Zimmerman B J.Martinez-Pons M..Students differences in self-regulated learning:relating grade,sex,and giftness to self-efficacy and strategy use.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0.

[6] 张向葵,张林,王颖.中学生学习策略应用特点的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

篇5:高三学习目标计划书2篇

上东南大学便是我最大的梦想。也许在别人看来,以我的成绩去考东南大学,简直是痴人说梦,“考不上”才是毫无悬念的。不过,我想说,我想努力一下,我会努力一下。

也许我不是最好的。不,我确实不是最好的。但我正在努力,将自己变得“更好”。为了自己的目标,我会在接下来的九个月,不到280天的时间里,好好努力,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踏踏实实地学习、生活。

上课一定不能开小差,打瞌睡的。万一没控制好自己,不小心走了神或瞌睡过去了,我会让朋友们对我进行恶狠狠的、毫不留情面的体罚。

作业要在自习课上写完,回家后对当天的学习知识进行整理、巩固,并写一些资料进行强化。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决对不会心疼自己,放自己一马。我知道,九个月后,大学是不会放我一马的。

要坚持晨读,不能赖床,更不能迟到。若今天迟到了五分钟,那么明天就早到十分钟,决不含糊。这一方面,我会请妈妈帮忙,再不行就让爸爸出马,我就不信还会赖床。

学会在压力巨大的黑色高三快乐学习、健康生活,保持一个好心态,并坚守“不抛弃、不放弃”的理念,相信自己是有潜力大幅跨越的。上东南大学,念土木工程系!

东南,舍我其谁!

加油!加油!

高三学习目标计划书二

1.晚上一定要保证睡眠。

2.上课听好课(不要只顾着记笔记,听明白其实更重要)

3.哪不懂,这些就是今天自己要消化的东西。

4.晚上不用苦命的熬夜!

5.每个周末都要把这周的知识,哪怕是草草的,也要过一遍。

好的学习成绩,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要想分配好学习时间就要制定学习计划!!这是相当重要的!!

①学习计划主要是计划对空余时间的利用。这个时间一般规定两件事:补课和提高。

②列出具体任务,然后把学习任务具体分配到每一周、每一天去,再计算一下,每天可以有多少学习时间,每项内容大致需要花费多少时间。计划中一定要安排严格的、足够数量的基本功训练,力戒好高骛远。

③检查效果,及时调整:()每个计划执行到结束或执行一个阶段后,就应当检查一下效果如何。如果效果不好,就要找原因,进行必要的调整。检查内容是:是不是基本按计划去做?计划任务是否完成?学习效果如何?没完成计划的原因是什么?什么地方安排太紧?哪些环节安排轻松?等等。通过检查后,再修订计划,改变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

④不要贪心,要注意留出空余时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计划制定时,也要考虑吃饭、睡觉、休息、娱乐、体育锻炼等活动时间。

篇6:高三复习如何高效进行(学生篇)

对中学生而言,高三无疑是最重要的学习阶段。在短短的八个多月的时间中,不仅优化思维,发展能力,要将知识系统化,还要面临激烈的竞争,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所以说:“高三是一个苦难的天堂”。然而,历经苦难后能不能抵达天堂,除了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外,更关键的是如何复习才能达到最高的效率。

高三这一年对于高考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老师、家长还是学生自己都非常重视该时期的学习效果,可有的同学偏偏在这个时候出现学习效率低、成绩向后退等令人担忧的现象,胜在高三快乐高考徐峰发现这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听课反应慢,容易走神

在复习阶段,老师主要是通过课上的点评和总结的方式传授知识给大家,所以听课是学生本阶段获取和巩固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如果听课反应较慢或老走神,就会出现听不懂或者漏掉内容的情况,导致课堂学习效率低下而最终影响成绩。

2、课后复习慢,没有头绪

课后及时有效的复习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非常有帮助的,如果没有对需要重点复习的知识形成清晰概念,复习过程就像没有目标的进攻,效率不高不说,效果也不好,所以在复习时一定要采取适当的学习方法来巩固学过的知识。

3、作业完成慢,影响睡眠

许多同学因为做作业的速度太慢占用了休息时间,睡眠不好精神状态差又影响了第二天的学习,长此以往最终形成恶性循环。高三的作业多,任务重,如何面对繁重的学习大家要做好准备,制定计划,尽量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好的效果。在对待作业这一问题,不能单纯的为了交差才完成,而是要以自己的需要为前提来合理的安排复习时间,既要攻克弱项,又要巩固强势,做到全面兼顾。当然这一切都要在保证睡眠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学习促进优质睡眠,良好的睡眠保证高效学习,做到学习睡眠二者互相促进。

4、考试速度慢,答不完卷

我们做了那么多的准备工作,目的就是要取得好成绩,所有的努力最终都要通过考试体现出来,如果由于答题的速度太慢,在时间方面出问题导致卷子答不完影响考试成绩,这种结果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影响学习效率的因素

1、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注意力越集中,学习效率就越高;反之,学习效率就越低。因为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原本只需听一遍或看一遍就可以掌握的知识,现在需要进行多次的重复,浪费时间不说,还容易产生厌烦情绪。

2、身体和思维对紧张与放松的调节:适度的紧张能够提高神经的兴奋性,敏捷的思维和迅速的反应都要以神经兴奋为基础,兴奋性不够效率当然不高,但是过度的兴奋又会出现紧张焦虑或注意力无法集中等不良反应,这些都是影响学习效率的因素。

3、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动机是行为的前提,兴趣又是行为最好的老师,如果学习动机不足,学习兴趣不高,不仅会使有趣的学习变得枯燥无味,而且也无法收到良好效果。14、学习类型方面: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如果所采用的学习方式不符合自己的学习类型,则会事倍功半。

5、学习方法方面: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这句话在学习中也非常适用。不能孤立的说学习方法是好还是坏,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因为即使是大家公认的很好的学习方法,如果不适合自己也不会对学习有什么帮助的。

6、学习运筹方面:学习的运筹就是有关如何执行学习计划、如何在同一时间内把不同学习任务最优化解决等问题,比如徐峰后面要提到的高考英语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的高分策略,英语单词学习要和阅读、写作相结合的策略都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能够在同一时间内做不同事情,并且使其相互促进,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很多。

以上提到的所有内容都与学习效率有关,所以我们必须意识到学习效率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高三的复习阶段,如果能不断的提高学习效率,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还会形成一种良性的自我暗示,这对学习的耐久型、坚韧性的形成以及情绪的调节、自我认同等方面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所以要重视学习效率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特点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高效复习方法

要打好高考这个关键战役,就必须在备考复习阶段制定好复习战略,逐步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和技巧。制定复习战略时,考生必须处理好各个科目之间的关系。如果多门功课考得都很好,一门功课考得很差,即使你的总分不低,也可能没有被高校录取,这次考试就不是成功的。倘若多花一些时间在自己相对较差的功课上,使这门功课的分数有大幅度的提高,自己不但不会仅仅因为偏科而没有被录取,很可能在总分上也会有所提高,这样的考试就是成功的,这种复习策略就是成功的。高考中,在潜力大的功课上花了少许的精力得到的10分与在潜力小的功课上花了许许多多精力而得到的10分是具有同等效力的。在相同的复习时间内,复习方法得当,懂得考试技巧,懂得记忆技巧的考生得的分数肯定会更多。因此,采用高效的复习方法,制定有效的复习策略,考生才能在高考时取得更好的效果。

高三的复习时间大致分为三段,每段时间里的复习目的各有侧重,时间长短也各不相同。第一轮复习从九月到来年三月,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第二轮复习从三月到五月初,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第三轮复习从五月初到五月底,主要目的是应用能力提高。

(一)第一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在这一基础之上,对各科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同时配以单元训练,提升应用能力。这一轮复习的目标是查出所有理解上的障碍,为全面而准确地记忆打下可靠的基础。不论平时多么熟悉课本,都不能省略全面阅读教材这一环节,因为:①以前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全盘的通读有助于整体掌握知识。②全盘的通读可以找出一些以前被忽视的环节或死角。③懂得的东西未必理解得深刻,带着疑问去通读,有助于深刻领会课本内容。一般而言,考生的复习障碍主要有:概念不清、公式不会运用、计算不准、原理模糊等

等。这些都是理解的障碍,同时也是记忆的障碍。考试时,往往使储存在大脑中的知识难以提取出来。通过全盘的通读,才能对信息进行记忆编码,分类梳理出知识点,才能明白各学科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知识网络结构。复习完一个章节,就在不看课本只看笔记的情况下,把课本中的知识点仔细地过一遍。遇到记不起来的地方或理解得不是很透彻的地方,再翻开课本看看,这样就会加深印象和巩固记忆。高三第一轮复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可参阅胜在高三快乐高考徐峰前段时间关于各科第一轮复习策略的系列博文。

(二)第二轮复习

第二轮复习要明确重点、难点。对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深刻理解,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升实战能力。这一轮复习的目标是彻底掌握基本知识,使各个知识点整体化、有序化、自控化、实用化,便于指导技能操作,进行思维训练。经过解题复习,使记忆率达到95%以上。

什么是重点? 重点是指使用次数频繁、应用价值高、又属于基础知识的那部分内容,它们往往是在考试中每考必现的那部分,是大纲中要求熟练掌握的那部分,也是知识网络横向与纵向的“交叉点”。

什么是难点? 难点一个是知识自身的,是一般性的、大家共有的;另一个是相对于考生个人的,是个体性的、因人而异的。一般性的难点往往是指概念比较抽象,易与其他概念相混,运用时易发生错误,能力的要求比较高、比较综合的知识。个体性的难点是由个体思维方法的差异、理解能力的不同以及个体知识中的缺陷与漏洞决定的,这些难点老师一般没有时间仔细地讲,但它们又往往是考生在复习过程中的拦路虎,给考生造成很大障碍,成为考生自卑的原因。因此,每个考生一定要把自己学习上的难点找出来,予以特别重视。

另外,本阶段考生还应注意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解题时,先从显在知识点切入,挖掘出隐含知识点,构成已知条件,并由此为“向导”从大脑中搜索出未知条件知识点,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三)第三轮复习

第三轮主要是进行检验复习。考生用“尝试回忆记忆法”把前两轮复习过的内容想出来,强化记忆。回忆一旦进行不下去,立即看书或笔记,接续回忆线索。在回忆的基础上,自选一到两套模拟试题,严格按考场要求进行自考,巩固记忆效果,及时进入考试状态。

第三轮复习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冲刺阶段,这段时间的复习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考的成败。因此,这轮复习是三轮复习法中最关键的一轮。考生的脑子里不但有了所有课程的框架脉络,而且对于高考试卷的结构、题型也应该有了较深层次的把握。在第三轮复习完成之后,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就等高考”了。

篇7:高三学生学习战略篇

考试过后学生一般有哪些心理?

1.担心成绩太差,家长知道后挨板子

2.努力了但是没有取得成效,由此灰心泄气

3.一直就没努力,所以无所谓

4.本来就很差,甚至以考零分为荣

5.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意洋洋,骄傲自满

6.自己考得不理想,但发现有些人考得好,羡慕别人,甚至嫉妒别人

7.没有考好,反而激发了内心的斗志,觉得一定要更好的坚持下去,争取下次考好

有人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我认为从失败中吸取的经验教训才是成功之母。月考后该怎样进行考试的总结,为今后的高考复习做好铺垫呢?

一、考试整体总结

建议大家先对自己的月考整体情况做一个总结,大家对自己的成绩都有一定的期望值。那么,这次考试,你是否达到了期望名次、成绩是上升还是下滑如果上升,是因为题目适合你还是同水平的同学出现了失误还是你的水平真正上升了如果下滑,问题又出在哪里

二、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的总结是月考总结最重要的一环。有两种情况很可怕,一是根本不进行总结,那么你下次可能还掉在相同的陷阱里。二是“就题论题”进行总结,这样的结果是你下次可能掉在一个相似的陷阱里。

那么,如何正确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呢

首先,拿到卷子后,细细浏览卷子中的每道题。此时需要关注的,不应只是错题。而是包括自己当时答起来不顺利思维有障碍的题,以及凭运气做对的题。

其次,应着重对这部分题涉及的知识做一个由点及面、更深、更广的复习。千万不要就题论题,因为这样的总结只是让你多会做一道题而已,下次类似的题变一变形,可能又错了。一道题错了,可能是你相关的知识体系就没有搞清楚。

三、考试技巧总结

高三的同学应尤其注意,要把每一次考试当成是中考的真实演练。当你再次回顾整个考试过程时可以针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思考。

1、这次考试你的策略是什么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有没有出现先紧后松或先松后紧的现象

2、有没有出现填错答题卡,或者一些很明显的低级失误如果有,你要怎样让自己记住这个血的教训

3、具体到每门学科。数学是否因为专注后面的某道很难的大题而没有检查前面的题,导致丢了一些不该丢的分英语听力是否因为纠结前面的内容而影响了听后面的内容等等。

把你总结的记下来,这都是你最宝贵的经验,进行这些总结后,还要把这次考试的错题整理到错题本上,以更好的回顾和吸取教训。

最后,结合个人和学校的情况,调整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学习内容、时间安排,做出更适合自己的计划和安排。让这一次犯的错反省出梦想。在以后的路上,走得更远,变得更强。

高三学生月考后应该做的八件事

月考是高三学生阶段复习检测的基本方式,月考的目的在于及时诊断和发现,促进与提高。考试的过程固然重要,但考后的后续任务也不能忽视。根据月考的实际情况,高三学生考后应及时做好以下八件事:

1.及时收集错题。按照不同的学科分类收集错题,把典型的错题收进错题本。

2.及时分析错题的错因在哪里。(按学科、错题题号、错因三个方面逐题分析)。

3.算一算各科丢了多少分。分析失分的主要原因在哪里?(按基础知识、综合能力、解题技巧、答题规范性四个方面去分析)。

4.给自己建立一个考试成绩跟踪表,按不同的学科,不同的题型的得分情况进行跟踪,看自己的得分和丢分情况变化,以便及时把握自己的成绩变化及其背后的原因。

5.及时把错题重做一遍。边做边思考,边做边回忆,以加深印象。

6.及时对薄弱的知识点进行查缺补漏,不要轻易放过还没有过关的知识点,一步一个脚印,不存半点侥幸心理。

7.概括性地给自己的主要失误列清单。这些错误的清单最好在下次考试前过一过目,以免再次在同一个问题上再次出错。

8.把错题编成新的练习题。力求做到错题新编,错题重组,错题回顾。

写给在月考中失利的高三学子

月考又结束了。依然是几家欢乐几家愁,还有两个甚至哭起了鼻子呢!

看着你们这样的情绪,既心疼又着急。不就是一次月考吗?天没有塌下来呢!

其实,失利并不是一件坏事,成功也不一定就是好事。作为一次经历,失败有时比成功更有价值。失败可以给我们留下更深刻而持久的记忆和思考。成功常让人浮躁,骄傲,成功的光芒常常会掩盖自己其实一直存在的缺点,而这些缺点在一次次成功后积累起来,最终可能酿成毁灭性的失败!

失败则可以让人在长歌当哭之后痛定思痛,变得更加冷静,反思检讨自身存在的问题,并着手去解决这些问题,也许人生从此就豁然开朗了!以制造摩托车闻名于世的本田公司的创立者本田宗一郎,对于他的成功做了以下的说明:“我的人生99%都是失败。”本田宗一郎正是把那99%的失败当作养分,才获得了1%的成功。换句话说,只有能够利用失败的人,才能获得成功!

月考失败很容易让你迷失了自己,看低了自己,以为自己就是高考的失败者,甚至是人生的失败者了。其实,一两次失利并没有改变你本来就拥有的知识和能力。我讲一个故事: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

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他看来,肮脏或洁净,衣着齐整或不齐整,你们依然是无价之宝。”

在老师眼中,在高考面前,你并没有因为月考的失利而一无是处,你的能力和价值仍与你的信心同在!有些同学说,我努力了,为什么还是这样呢?苍天不公啊!我送你一句话: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未必;九分耕耘,会有收获,一定!所以不要把学习当成是菜市场上做生意,斤斤计较。我付出多少,一定要回报多少,否则,这笔生意就划不来,就垂头丧气,就以为金融危机伤害了我!我要说的是,放肆耕耘,必有收获;但不见得是当时当次,不见得是立竿见影。努力产生的效果在于量的积累向质变转化,它是有周期的,正所谓“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立马就报”!我来改一下,火候一到,成功来到!

当然,失败的价值就在于反思过程,就在于寻找疏漏,就在于解决问题!所以要敢于直面惨淡的现实,勇于揭开厚重的伤疤。建议月考失败后的同学将多次月考试卷找出来,一次性拿给老师诊断,自己有不有知识点上的结构性问题,寻找对症下药的良方。分清楚失分是因为知识点没有掌握,还是答题的规范性不够,还是思维受阻视野不够开阔,或者只是心理压力问题!

失败不是倒退,失败是积累,是蓄势,是曲折的前进!失败是有益的向导,而不是退却的信号。如果这次月考你是失利者,恭喜你,你获得了一个长足发展的机会,获得了一个更大胜利的契机!

海明威说,人不是生下来就注定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就是不能打败他!

记住:化悲痛为力量,方能化腐朽为神奇!

把这句话送给所有在高考备考过程中有过失利的同学

高中月考总结

同学们:

月考尘埃落定,一切似乎又归于平淡,但教室的灯光却更加耀眼,它驱走了黎明前的黑暗,你们用行动拉开了希望的大幕;匆忙的脚步依然清脆,它打破了清晨的宁静,是你们用行动吹响了奋起的号角。

可是,在再次踏上征程之时,你是否静下心来,仔细想过,目前,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劣势又是什么?因为什么而赢,又输在哪里?你是否明确的告诉自己,我想要什么,我下一阶段的目标是什么?你是否已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我目前在哪里,离我想要的,想走到的目标还有多远,你是否清醒的认识到,成也罢,失也罢,都已成为过去,只有放下包袱,让心态归零,才能从头开始,只有放下„„才能轻装上阵;只有放下„„才能在跌倒后再爬起来,才能站在胜利的阶梯上走向另一次胜利!

我们的老师们不怕你听不懂,就怕你不问;不怕你基础差,就怕你懒,不行动,不勤奋;更怕你丧失信心失去斗志,自暴自弃。

人活着,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种精神。人的精神一旦被唤醒,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一种不服输的精神,一种参与竞争的精神,一种勇于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精神。这种精神,使你的生命充满活力;这种精神,使你的人生绽放光彩;这种精神使你的生活变得丰满而充实。

也正是这种精神,赋予你激情,给予你前进的动力,使你一次次的品味成功的喜悦;使你在跌倒之后,能再一次爬起来,义无反顾的踏上征程;使你能静下心来,默默的耕耘;使你在收获的季节,张扬个性,展示风采。

篇8:高三学生学习战略篇

语篇又称为篇章或话语。语言学家们有着不同的定义。戴维·克里斯特尔认为, 语篇指“一段大于句子的连续语言 (特别是口语) , ……是一些话段的集合, 构成各种可识别的言语事件。……是人们语言互动过程中支配其行为表现的一个表达和理解的动态过程”;Brown&Yule把语篇定义为交际事件的文字记录:语篇可清晰地表示一个或多个作者和一个或多个读者之间相当独立的、有目的互动, 其中作者控制着互动并生产大部分或所有的语言;Halliday&Hasan把语篇定义为使用中的语言, 具有功能的语言, 是语义单位;Widdowson对语篇的定义是:语言的实际运用;唐青叶认为语篇没有大小和长短之分, 语篇表达一个完整的意义, 具有明显的语篇特征, 其主题意义相对完整, 一脉相承, 结构井然有序, 功能相对独立, 依赖于语境能完成一种可识辨的交际功能;席晓青认为, 语篇通常指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也就是说, 一切能够在一定的语境中发挥作用或实施一定功能的语段都是语篇;李美霞将语篇界定为一种社会活动或社会过程。语篇可长可短, 只要所表达意义达到交际目的, 哪怕是一个手势、符号或者图片也是语篇。

语篇分析又称话语分析 (discourse analysis) 、语篇语言学、篇章语言学或篇章语法, 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领域。对语篇分析的定义, 学界也尚未形定论, 但都公认语篇分析的中心任务是从结构和功能来研究语篇。

二、问题的提出

从近几年高考英语试题来看, 高考命题都已遵循了语篇分析或语篇理论的思想, 从取消单项选择题, 启用语篇型语法填空题就足以说明问题。此外, 听力测试题、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和写作无一不渗透语篇分析, 特别是阅读理解中的7选5试题更加充分体现语篇分析的思想。但是, 从贵州省近三年高考英语得分和失分的情况看, 高考英语的平均分和及格率不高, 考生语篇意识较差, 语篇分析能力弱, 大多只停留在词句的表层意义上, 缺乏对语篇的结构和功能把握, 如不能从题材、体裁、主旨以及衔接和连贯等方面对语篇进行分析。

从目前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 英语教学不论是听说教学还是读写教学, 仍然过分重视词汇和语法知识的传授、讲解与记忆, 只是学习关于字、词、句、段、篇中的有关的语言知识, 而不是从语篇的结构和功能的角度上去把握词汇、句子、段落、篇章在表达语篇整体意义上所起的词汇衔接、语法衔接、文化背景图式的衔接、意义的衔接等作用, 以致学生没有形成语篇和语篇分析的能力, 语言学习能力低下。

语篇分析教学在语言教学中极为重要。胡壮麟从组织课堂教学、阅读、写作、翻译、文体学和语法方面具体阐述了语篇分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作用;常晨光分析了基于功能语言学的口语语篇分析在口语教学中的运用;McCarthy&Carter提出了“语言即语篇”的语言观, 主张语言、词汇和语法等语言要素共同构建语篇, 即语言中的词汇———语法系统都是为构建语篇服务的, 是语篇组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程晓堂预言, 基于语篇的语言教学途径将是未来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建议教师在语言教学中渗透语篇的教学, 积极研究、尝试基于语篇的语言教学途径, 从语篇分析的视角进行语言教学;席晓青认为, 语言教学就是以语篇为中心, 培养语言学习者在具体的社会文化语境中运用语言实施各种言语行为的能力, 并强调语篇分析的研究有助于课堂教学改革和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由于国内外的研究只限于语篇知识介绍和分析研究, 应用于教学也只限于大学英语教学, 很少将语篇分析应用于基础教育课堂教学之中进行实证性的研究。因此,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语篇分析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由于高中生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语篇分析教学, 可以改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促进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的提高。本研究的假设是:如果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从语篇的结构和功能如从衔接与连贯等方面进行语篇分析教学, 培养学生的语篇和语篇分析能力, 就能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高中生的英语语言学习能力主要体现在语言能力的获得, 即听、说、读、写方面。因此本研究的目标是探讨语篇分析教学对听、说、读、写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

(一) 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非对等控制组前后测实验设计。自变量为高中英语语篇分析教学, 因变量为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主要体现学习成绩。

(二) 被试的选择

被试均为毕节市一普通高中二年级同一个英语教师任教的两个自然班的学生, 共计116人, 并随机选定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班, 共60人;另一个班为对照班, 共56人。

(三) 教学内容与方法

1. 高中英语语篇分析的主要内容。

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2003) 及语篇分析研究的成果, 结合人教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内容及近几年的高考英语试题来看, 高中英语语篇分析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语篇的话题、主题、体裁、语篇模式、主述位基本模式、语篇性标准, 等等。

2. 语篇分析教学方法。

本实验采用语篇分析教学法, 即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运用语篇分析作为实验干预手段。在教学中, 将语篇分析教学法定义为:在教学中运用语篇分析的理论或研究成果分析和解读语篇。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语篇分析教学呢?本研究试图构建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 以语篇分析为手段, 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平台的语篇分析阅读教学模式。现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2必修》Unit 3Computers的Reading部分WHO AM I?一文为例, 说明语篇分析教学的具体方法, 例如, 连贯及意图性分析:该语篇遵循“一般———特殊”的语篇模式, 使用第一人称的拟人手法, 按照计算机诞生、演变和使用的时间顺序, 充分运用指称、重述和连接三种衔接手段, 使整个语篇的语义前后相连, 一脉相承, 非常连贯。从主述位推进模式看, 第一段首句的述位是第二段首句的主位, 第一段的尾句的述位是最后一段首句的主位, 形成一种直线延续模式, 段落之间形式衔接, 构建了语义连贯框架, 很好地表达了主题。语篇的交际意图即语篇功能有三个:一是提供信息即简单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用途, 这是语篇的表层意义;二是表达观点即计算机的发展目标是为人类提供高质量的生活, 计算机是人类的忠实朋友和助手;三是希望人们了解、学习计算机, 运用计算机为人类提供高质量的生活服务, 而不要运用计算机做危害人类的事, 这是语篇的深层意义即言外之意或隐含之意。

(四) 教学效果的评价工具

1. 英语方法调查问卷;

2. 访谈记录;

3. 前测和后测;

4. 高考成绩。

(五) 实验步骤

1. 准备阶段 (2013年8月~2014年8月2月)

(1) 前期研究工作。课题申报前课题组负责人已经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该研究成果可以直接作为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

(2) 理论学习阶段 (2013年8月~2013年11月) 。为了该课题的顺利实施, 课题组购买理论专著, 从中国知网下载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组织课题组成员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的形式学习了相关的文献资料, 主要专业文献有:《英语的衔接》、《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新论》、《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研究》、《语篇分析教程》、《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研究 (第4辑) 》等。通过学习, 课题组成员对语篇及语篇分析有了一定的认识, 对如何做好课题研究打好理论基础。

(3) 设计问卷调查表及测试题。本研究设计了两套调查问卷, 前测和后测试题各一套。

(4) 确定被试获得许可 (2013年12月~2014年2月) 。2013年12月-2014年2月, 课题组征得其成员所在的四所高中学校 (贵大附中、毕节民中、毕节市实验高中和毕节市第二实验高中) 的同意, 确定六个班为实验班, 并征求了学生的同意。

(5) 开展课题开题会 (2014年3月29日) 。2014年3月29日课题组在毕节市实验高中召开了课题开题会, 并现场尝试开展了语篇分析教学活动。

(6) 实施前问卷调查、前测及其统计分析 (2014年4月) 。2014年4月课题组负责人组织实验教师先后对实验对象进行了前问卷调查和前测, 并进行了统计分析, 确定了实验的起始水平和数据。问卷调查和前测主要在实验开始前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学生语言学习方法的了解, 以确定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对语篇分析方法的认知水平有没有差异;前测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测试, 以确定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英语起始水平是否一致。

2. 实验处理阶段 (2014年4月~2016年6月)

实验班和对照班均为同一个英语教师任课的两个自然班。实验班和对照班的上课学习时间相等、教材相同, 不同的是实验班的课堂教学采用语篇分析进行教学, 而对照班仍然按翻译和讲解进行教学。各实验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实施语篇分析教学, 在教学中不断反思, 撰写了实验研究论文。实验结束后, 对实验班和对照班问卷调查和后测。问卷调查主要了解实验班和对照班对语篇分析阅读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后测仍然使用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三种题型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测试。英语成绩测试采用高考模式;实验结果运用SPSS统计如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验实施期间, 课题组全体成员于2014年4月30日到贵阳六中参加“英语科高考启用语篇型语法填空题研讨会”, 省教科院周燕老师给课题组展示了语篇型语法填空的技能训练;2015年4月25日在织金二中召开全市高考英语语篇教学研讨会, 课题组成员江媛萍和肖英的高考英语语篇教学示范课, 得到了与会者的好评。课题中期总结结会和终期分别于2015年5月12日和2016年5月20日在毕节市实验高中召开。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一)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实验前问卷调查主要是为了了解实验班对语篇分析的知识和实际运用语篇分析学习方法的基本情况。从前问卷的情况看, 部分学生有一些零散的关于的语篇分析知识, 但总的来说, 学生的语篇意识差, 缺乏对语篇的结构如体裁结构、衔接等进行分析的能力, 英语学习还停留在字词句的意义理解阶段。实验结束后的问卷调查表明了通过1~2年的语篇分析教学, 绝大多数学生的语篇意识得到逐渐培养, 对语篇及语篇分析有了基本的了解, 在英语学习中更多地重视文章结构及段落之间、句子之间的关系。

(二) 访谈结果分析

实验结束后, 每位实验教师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 访谈的题目是:同学, 语篇分析教学实验已经结束, 请你谈谈自己这段时间在英语学习方面有什么体会。

通过访谈分析发现, 语篇分析教学对英语基础扎实的学生来说可以起到锦上添花和精益求精的作用, 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或英语没有信心的学生来说可谓雪中送炭。

(三) 前后测统计结果分析

采用不相等控制组前后测设计的实验统计分析, 以毕节市某高中的实验结果为例, 分析如下:

实验采用不相等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被试为高二学生。零假设为均值无显著差异。学生的测试以阅读理解和总分来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 前测统计结果分析

表1实验班和对照班前测基本描述统计

表2实验班和对照班前测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从上表可以看出, 阅读理解前测经过方差齐性检验, “F”为0.021, sig=0.885>0.05, 表明两样本方差齐性。同时t检验结果为t=0.175 (df=114, sig=0.861>0.05) , 应接受零假设, 表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前测成绩平均数没有显著性差异, 说明两个班的阅读水平相同或相近。总成绩 (含听力、阅读、写作等) 前测经过方差齐性检验, “F”为0.005, p=0.945>0.05, 表明两样本方差齐性。同时t检验结果为t=0.166 (df=114, p=0.868>0.05) , 应接受零假设, 表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前测成绩平均数没有显著性差异, 说明两个班的英语综合水平相近。

(2) 后测统计结果分析

原被试通过近两年的实验, 在进入高复习后以高考模拟统考为后测。阅读理解部分和总分为例分析如下:

从上表看出, 后测阅读理解经过方差齐性检验, F=0.748, p=0.389>0.05, , 则两样本方差齐性。t检验结果为t=-2.961 (df=114, p=.004<0.05) , 应拒绝零假设, 接受研究假设, 表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后测成绩平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 实验结果是显著的, 证明语篇分析教学确实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后测总成绩经过方差齐性检验, F=0.327, sig=0.857>0.05, 则两样本方差齐性。t检验结果为t=2.816 (df=114, sig=0.006<0.05) , 应拒绝零假设, 接受研究假设, 表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后测成绩平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 实验结果是显著的, 证明语篇分析教学确实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

以上统计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语篇分析教学的效果明显, 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能力, 从而提高考试成绩。同时语篇分析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但是不同的学校实验的效果有一定的差异。

五、讨论

(一) 语篇分析教学的理论依据与实质

在英语教学中实施语篇分析教学, 训练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 理论上源于McCarthy&Carter提出的“语言即语篇”的语言观。他们认为语言的教学就是语篇的教学, 提出并阐述了基于语篇的语言教学途径, 即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语言要素共同建构语篇, 是语篇的有机组成部分。语言教学就是要帮助学习者认识这些要素是如何建构语篇。语篇分析教学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 从而形成McCarthy&Carter提出的语篇能力, 提高语言学习能力。

(二) 语篇分析教学在高中生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语篇分析教学强调教师在语篇分析训练中的示范引导作用和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互动性, 教学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 使学习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语篇分析的训练实际上是策略和方法训练, 教学生学会学习, 在分析中学会学习。这些从学生的访谈中可以清楚看到。

从实验的结果看, 实验组明显好于控制组, 呈现显著性增长 (sig<0.05) , 这说明语篇分析教学实验是成功的, 即语篇分析教学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能力, 从而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但是由于实验的时间段和范围小, 各个实验教师具体操作差异较大, 有的实验教师没有设立对照班, 不同学校实验结果差距较大, 因此该研究有待进一步改善。

六、结论

1.本研究表明语篇分析阅读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是可行的。

2.语篇分析教学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显著影响, 能够提高语言学习的质量, 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3.语篇分析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4.语篇分析教学能够促进英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七、结语

高中英语分析教学中是一种新的尝试, 有利于学生把握语篇的结构和功能, 整体感知语篇建构模式和意义的联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运用语篇分析是一种挑战, 因为教师必须掌握语篇分析的相关理论, 大胆探索, 根据语篇突出的特点进行语篇分析教学, 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提高语言学习的水平。

注:本文为首届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立项课题“高中英语语篇分析教学实验研究” (课题编号为:2013A010) 的研究成果。

摘要:《高中英语课程标准》、《高考英语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体现了语篇和语篇分析的思想,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 高考英语试题越来越突出对语篇和语篇分析能力的考查。从贵州省高考英语学科得分和失分的情况看, 考生语篇意识较差, 语篇分析能力弱, 大多只停留在词句的表层意义上, 缺乏对语篇的结构和功能把握 (如不能从题材、体裁、主旨以及衔接和连贯等方面进行语篇进行分析) , 没有形成语篇和语篇分析的能力。因此, 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从语篇的结构和功能方面进行语篇分析教学, 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 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高考英语的成绩。

关键词:语篇分析教学,高中英语,语言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曙中.语篇语言学导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2.

[2]李美霞.话语类型理论的延展与实践[M].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0.

[3]刘道义.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2必修[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4]唐青叶.语篇语言学[M].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9.

[5]席晓青.语篇分析:思维、策略与实践[M].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1.

上一篇:汶川8级特大地震综述下一篇:乡镇2010年工作计划及“十二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