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习作

2024-05-23

高三学生习作(精选6篇)

篇1:高三学生习作

论得失(苏教版高三必修学生习作)

“得失只在一瞬之间,爱恨的边缘,不到终点无法预言谁会在身边,闭上眼,才发现失去的早已不再眷恋。”是啊!人生就是在风雨的得失中走完的,因此无论得失,于我们而言只是驿站上的一段插曲,总有其消逝的一天,我们应该把握曾经的最美,生命才不会有所缺撼。

古代帝王将相为了争得霸权,一统天下,不惜劳民伤财,互相残杀,到头来得到了什么,不过是萧条凄残的社会状况与一片无奈的呻吟,这样得又有什么意义,就拿秦始皇来说,在很多人眼里他是一代英雄,统一六国,建立雄霸伟业,他所得到的这一切令许多人赞叹,可是我们不妨想想他的得是怎样争取的,严酷的刑法,思想的压抑,人身的摧残,这不就是他得到的方式吗?这样的得不会长久,结果是一个曾一度比风云的国家又在另一次战雨的击中化为了一片尘埃,秦始皇呢!他能带走什么只是一堆黄土而已,得就像云烟,它终究会散去,但我们不要太感伤失去,也不要太骄傲得到,守住曾经的最美充实一生空虚的梦,让得失变得有意义,这才是生命的真谛。

范仲淹说过:“不以物喜,不以已悲”。那我要说:“不以得喜,不以失悲”,因为得失本来是短暂的,得到时要想到会失去,失去时也要想到会再得到,这样人生就不那么烦恼了。

张海迪失去了行动的能力,但她却得到了事业的辉煌。海伦凯勒失去了听力视力,说话的能力,但她却为自己赢得了一个美丽的人生,一些国家政治官员得到了无上的权力,却失去了人民的`爱戴,古代的一些嫔妃不择手段地得到了皇帝的宠幸,却失却了做人的尊严,这些人的得失终将会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得失只不过是一时的喜怒哀乐,一时的喝彩与责难,一时的荣耀与屈辱,不要太认真也不要太忽视,要明白得会是失的开始,失也会是得的结束,懂得了这一点,我们才会更自信地乐观地面对人生。

得失乃人生的定律,或许是上天早已为我们注定了的,不要太在乎得与失,轻松快乐的面对它,我们才会活得更潇洒。

一朵花怒放在春天,也会凋零在秋天,太阳升起在东边,也会沉落下西山,潮会上岸更会下岸。人生也一样,得失交错轮替出现,苦乐交替相织,苦乐、得失交错相依才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画卷。当行人之暮年不妨回首过去,才发现得失只是一场空。

广饶一中推荐教师王明

王明

篇2:高三学生习作

多少时候,我们为自己的失败所苦恼:多少时候,我们因自己的忧郁而后悔:多少时候,我们可惜自己现在的选择。种种迹象都在表明我们没有理解我们自己。不清楚自己的愿望,不明白做事的原则和习惯,那我们离门,不远了。

在通往这门的路上,我们遇到了一道道不知明的坎。在怯懦的人眼里那就是障碍,阻拦前进的难以逾越的墙:在坚强的人眼里那就是垫脚石,奠定起自己向梦想前进的道路,让其成为成功过程中一部分。路的尽头就是门,门之后还是慢慢长路„„

我就是每一年的莘莘学子中的一名。在不还没有“进化”为“完全体”之前,无知的我们还没有改变世界准则的能力,我们只能服从。遵守社会人们定下来的没有绝对的错对的规则。完成高考,考取辉煌,为自己的人生之路增光添彩。然后步入大学,挥洒我们桀骜不驯的青春,完成一个个近期的梦想,铺垫自己的人生道路,迈向节点处的大门,为门后的生活添加光彩,更好地走后面的路。

我才活在这世界18年,还有无数美好和黑暗没有看到。我不想看到黑暗,可是它不会躲藏,事事都是相对的,有光就有暗。大学不是终点,只是一座驿站,配有豪华的壮马和丰盛的食物,让我们休息、补充能量,继续赶路和下一次的爆发,愉快地面对前方的门。

我还是年轻,就是气盛,高傲与生俱来,无视掉,只是我要的准则。不是没有可能,只要你是上帝,没有是不可能的。为了成为自己的“上帝”,继续努力是不可能少的。放弃娱乐和安逸继续奋发图强,过着和上学区别不大的生活。可是我会快乐,快乐自己的疯癫,快乐自己的傻冒,就为了那一刻痛快。

我不知道自己的未来真实是什么样子,但我相信不会很烂。不是我刚愎自用,只是我坚信没有免费的晚餐,有付出一定会有收获,也许收获会很小。门就在前面,如若你想要开门,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你。“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这种集有形和无形于一身的事物从来不是阻挡未来的东西。他只会为我们缔造未来。

篇3:高三学生习作

一、让学生思想上重视习作修改,喜欢习作修改

“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文章不厌百回改”,这些名言都说明了修改文章的重要性,但是,作为小学生是理解不到这一点的。教师就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树立学生正确的意识。如在第一次指导学生习作修改课上,我先把一位学生的优秀习作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评价,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学生读后都说:写的非常好,用词准确、语句很优美。我接着又将我认真修改、润色后的习作投出来,再让学生比较读,让他们说说读了这篇文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结果,学生一致发出赞叹:太好了,修改后的习作内容更具体,表达更流畅。这时,我再适机而问:你知道是什么让这篇作文有了如此大的变化吗?是修改。从今天开始,老师就带领大家学习如何修改自己的习作,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从此以后,学生慢慢认识了修改,很多同学也从中体验到了修改的乐趣。在以后的一些日子里,当有些同学的习作中一些优美词句被老师划上波浪线时;当一些同学走上讲台将自己的优秀作文读给同学听时;当有些同学被老师点名表扬习作修改的非常好时;当有些同学的习作经过修改,张贴在班级展示栏时……学生的兴致都是空前的高涨。慢慢的,学生越来越喜欢习作修改课,每到这个时候,教室里就会非常热闹。同学之间都在互相传着自己的习作,你看看我的,我瞅瞅你的,看谁的优美句子最多。时间长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就会被极大地调动,他们会在每次作文时想方设法地把句子写得越来越生动形象,盼望着下一次走上讲台展示优秀作品的是自己。当有了学生的直接参与,当他们对修改有了一定的兴趣,写作积极性也就有了很大提高。

为了保持学生的积极性,我在批改学生习作时毫不吝啬地表扬,努力放大学生的优点,给学生打高分,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看到自己的进步,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慢慢的,他们会发现习作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也就从思想上、感情上接受写作文这件事了。

二、在方法上加强指导,让学生学会修改

当学生喜欢上修改,对修改有了一定的兴趣,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这就是教给学生修改方法的最好时机。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根据这一理念,我从指导学生修改方法开始,从让学生自己修改、同学互改、教师批改入手,提高他们修改文章的能力,让他们养成修改文章的好习惯。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让学生用笔圈出同学习作中错误的标点符号、错别字、病句,并订正;看同学的作文选材是否恰当、新颖,中心是否明确;划出同学习作中写得好的句子,鼓励对语句特色、写作特色等方面进行评价;给同学的习作划个等级,并写上评语。通过多种形式的生生互改,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习作中要注意的问题,取长补短,还可以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了解,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和评改作文的能力。

在习作教学中,养成学生的自我修改能力很重要,但是要想让学生的习作水平拔高,有更大的发展,老师批阅永远是不可替代的重要部分,老师永远是评改作文的主导者。在实际教学中,我始终坚持全面批改与个性批改相结合,重视全体,又不忽视个人。在全面批改时,我把全班同学的习作都浏览一遍,随时记录习作中的共性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学生修改建议,以备修改课上使用。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活动,学生是实践者、参与者,是主体,缺少学生的参与,教学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和价值。对于习作中出现的个别问题,我会进行个性修改,和学生面对面交流。这种批改方式针对性较强,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师生面对面交流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还可以使一篇普通的文章产生光华。事实证明,和学生面对面交流,和学生面对面修改他的习作,是深受学生喜欢的一种方式,也是习作教学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习作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学生自己会修改、会写作是我们最终的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不忘初衷,以形成学生的自我修改能力为中心,让学生自己消化吸收,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斟酌,修改成一篇优秀的文章。

篇4:高三学生习作

关键词:材料作文;寻觅真相;先破后立;论证方法

就高三作文教学现状而言,常令语文教师忧心如焚,甚至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因为学生习惯于见到材料就评价、概括、评判,得出观点后,习惯于仅用大同小异的几个事例来“例证”某一观点,而不是对某一观点进行入木三分的分析。本人主张高三师生重读《拿来主义》,借鉴鲁迅分析与辩驳的高妙智慧,以改变高三作文教学现状。

一、洞若观火,擦亮双眼寻觅真相

鲁迅所写的杂文常常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如写于1925年的《读经与读史》,针对中国发展状况,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改革之不可缓了”。写于1934年6月的《拿来主义》,更是针对国民政府的卖国求荣政策,针对一些人肆意吹捧的全盘西化主张,针对一些人一味地排外、全盘否定外来东西的主张,针对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和民族文化沦丧的严重危机,谈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如何才能拯救中国文化。

郁达夫在《鲁迅的伟大》中如是说:“至于他的随笔杂感,更提供了后人不能追随的风格,首先其特色为观察之深刻,……当我们见至局部时,他见到的却是全面。当我们热衷去掌握现实时,他已把握了古今与未来。要全面了解中国的民族精神,除了读《鲁迅全集》之外,别无捷径。”

鲁迅针对某种社会现象,运用因果溯求法,推究现象成因;有时以前瞻意识,大胆假设,推导某种社会现象长此以往的危害。鲁迅针对“送去主义”所宣扬的“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鲁迅以其前瞻思维,“几百年之后呢?”当然是煤用光了,地大物博的中国没有煤,更不能给子孙留下一丁点儿,只好以一副无比穷酸的奴颜媚骨相“磕头贺喜”,像乞丐一样受尽凌辱后向西方列强讨得“一点残羹冷炙”,将这可怜巴巴的一点儿东西像珍宝一样奖赏给儿孙。

示例:阅读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一群企业高管前往青海攀登岗什卡雪峰,有人问他们想去干什么,回答是“逃离城市”。他们来到雪峰下向上攀登,一路攀登一路用微博直播。最终登上山顶,置身雪域绝美风景之中,有人发了一条微博:“山顶风光真美,极目远望,莽莽苍苍……周围坐着十来个男人,每人都在低着头看自己的手机,偶尔抬头,大家都会心一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考生面对新材料作文,要像鲁迅一样擦亮双眼。我们透过企业高管“逃离城市”的表象,会寻觅到“逃离城市”的真相——看似远离了都市,远离了现代文明,实际上未能找到内心的栖息之地,依然逃离不了现代科技编织的无形巨网,实在是逃无可逃,无处可遁。一位洞若观火的学生在习作中这样写道:“我认为企业高管登峰的圆满结局是这样的:大家笑过之后,心领神会,纷纷摁掉手机,决定返回城市后在内心修篱种菊,让心灵诗意栖居。”

二、一招制胜,先破后立水到渠成

《拿来主义》采用先破后立的行文思路,将形形色色的对待外来文化和我国传统文化的错误思潮简括为“送去主义”“送来主义”等,对奉行“送去主义”“送来主义”的人冷嘲热讽,指出这些主义的严重危害,最终指明阳关大道,即应该奉行“拿来主义”。鲁迅的《读经与读史》《捧与挖》等,亦是先破后立,在《读经与读史》中,先用“甲午战败”的史实批驳“读经救国”的谬论,然后提出与其读经,不如读史,“尤须是野史”的观点。在《捧与挖》中,先驳斥种种“捧”的错误做法,最后提出“挖”的正确观点和具体做法。

示例:阅读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鲁迅先生说:“外面的进行着的夜,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当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们的情感和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化的时候,无论看远方,还是看身边,鲁迅的这句话都会让我们想到很多……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本命题提倡“我”应该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对待人事,特别是那些看起来与“我”存在疏离感,但实际上与“我”有着密切关联的人和事;主动参与社会生活,强调主人翁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等,勇于担当,为这个社会和自己的言行负责。

学生在写作中,习惯采用常规的“引、析、点、联、结”或“引、议、提、联、深、结”的行文模式,本人建议学生可以大胆借鉴《拿来主义》的写法,尝试采用先破后立的写作思路。

在新材料作文中采用先破后立的行文思路,有利于开阔视野,看清源于材料的各种见解,从而有利于精准审题等。先破后立,讲究破得有力和彻底,唯有如此,才能水到渠成地更加突出立。要破得有力,首先应该清楚到底应该破什么?驳斥的观点应该是错误的甚至荒谬的,特别是那些貌似正确、在现实生活中竟然有一定拥护者的观点;应该让破立面形成鲜明对比,所破对象可以是与文章所立论点针锋相对的一面或多面。其次,要破得有力和彻底,须要集中笔墨推究对立面形成的原因或揭示对立面的范围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深的危害,因为越能深刻地揭示对立面的原因或危害,越能击中错误观点的要害,越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三、多管齐下,论证方法灵活多变

《拿来主义》这篇著名的战斗檄文,鲁迅先生巧妙而灵活地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典型的论证方法,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文本第一段就列举了三个当时最新的“送”的热点事件——“送”古董到巴黎,“送”“大师”们往欧洲各国挂画,“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字里行间揭示了“送去主义”者卖国求荣的本质,形成了集束炸弹般的无穷威力。

“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与种种错误思潮甚至糊涂而荒谬的观念形成对比。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量体裁衣、为我所用的“拿来主义”主张和“孱头”们探头探脑、懦弱无能、畏惧传承、拒绝借鉴、一味逃避的种种行为,“昏蛋”们彻底割断民族历史、斩断文化源流、盲目排外或貌似彻底革命的种种做法及“废物”们崇洋媚外、奉行投降主义的种种举动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拿来主义”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文本的第八段和第九段,用“鱼翅”比喻文化遗产的精华部分;拿“萝卜青菜”比喻大众化的有营养的东西;以“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共存的东西;借“烟灯”“烟枪”“姨太太”比喻文化中的糟粕部分。用当时人们容易理解的、比较浅显的、取材于生活的典型形象来让人们明白如何对待不易理解的、深奥莫测的文化遗产问题。

文本的第三段中这样评述尼采:“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用太阳比喻尼采,讥讽他狂妄自大、自命不凡。然后类比同样不自量力的认为中国地大物博的“送去主义”者,顺势推导出“送去主义”者也难逃尼采那样的结局。

2013年广东高考一篇满分作文《善行如雨,润物无声》这样写道:“如果善行像春雨,那么它会润物细无声。”“如果善行像暴雨,它将冲毁一切。中学生谭睿跳江救人后发微博自夸,引来一片指责,陈光标高调行善,被疑作秀;重阳节志愿者扎堆去敬老院,造成老人不堪负重,一天被洗了7次脚。”紧扣命题材料,紧扣“行善要讲究方法”的鲜明观点,既使用了类似于鲁迅集束炸弹般的举例论证,又运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凸显了论述的深度。

当然,高三教师如果能引领学生深入揣摩《拿来主义》,会从中发掘出更多的可供借鉴学习的内容。假如潜下心来研究《鲁迅杂文集》的部分精彩篇章,真正做到“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那更会受益良多,从而大幅度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和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篇5:高三学生习作

小学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特别是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初次接触作文,由段到篇,是个转折点,因此,这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这几年来,本人主要从事三年级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经了解有几方面的原因:1沿承一二年级写日记的习惯,记“流水账”的多。2、觉得无内容可写,乱编的多。3、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4、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5、缺乏想象力。6、题材千篇 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针对以上问题,如何来提高三年级孩子的习作能力呢?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绕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

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

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如根据学生的思想情况,命题为《××,我想对你说》。又如根据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的特点。我们可以精心设计游戏内容,游戏前,告诉学生要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和表情。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学生玩得兴高采烈,自然会说得兴致勃勃,写起来就不难了,而且有兴趣了。

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

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在实践中我具体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用肯定给学生自信心。学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小作者的眼睛会一亮,神情高兴。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共同的目标。第三是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段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赏。还可以鼓励并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等。

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如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宣读自己的优秀习作,或是宣读从作文选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断等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为了表现自己,在课外时间他们就会趣味盎然地寻找或写出自己满意的习作。又如开展作文竞赛活动,竞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由于竞赛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长,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好得多。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好胜心强,开展竞赛活动,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机会。这样不但可以调节以往习作所形成的氛围,激发学生“我要写”的兴趣,还可以大面积地提高习作的质量。

我们还可以用导语激趣,创设情境激趣等等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是指导学生作文迈向成功的基点。

二、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中的知识和技能。”②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

1、从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

我们在习作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每学习一篇课文后,注意对该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如学习《槐乡的孩子》这篇课文,第三自然段作者是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方式,先总写八月,天多热。再举例分述天如何如何的热。指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理解作者是如何选材如何把天热写具体生动,即对写景段落可以怎样布局。又如学习《爬天都峰》,注意学习游记的结构特点。在教学中持之以恒地把写作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联系课文,适当摹仿,仿中求创。

中外作家历来强调创造,但在写作中可以适当摹仿。例如在写三上第六篇习作--写去过的地方时,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摹仿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来写一写我们的郑州。在写作文之前,首先要让学生搜集整理有关郑州的资料。接着让学生先模仿第一自然段写一写郑州所处的位置及简介,再模仿二三四五六自然段用总分的段式写一写郑州的商业,美食,旅游,夜景等方面的内容,再模仿最后一自然段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郑州。这样,一方面学生有的写作的大概模式,另一方面对郑州又比较了解,写起来就容易得多了。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就学会了,为本次作文开了个好头,亦为主题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指导仿写的同时也注意求创,写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习作。

3、加强朗读背诵训练,培养语感。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古代的一些文人学士,如韩愈、苏东坡……他们压根就没学过语法,修辞、逻辑,但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其奥秘在于他们熟读乃至背诵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所以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懒于多读多背,实践证明,运用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的形成,也需多读多背,课内多读,课外也需多读多背。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此外,我还让每一个学生准备了一个好词好句积累本,不仅要求正确朗读好词句篇,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学生罢课上及课外搜集的好词佳句抄写下来,并背诵下来,增加背诵的量。通过读,写,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4、做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指的是人们在阅读书报时所作的一些文字记录。写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要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但这还远远不够,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作好读书笔记。具体的方法在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复吟诵,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

阅读是学生获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径。学生可以从读中学到“怎样写”,但这也需要我们老师们长期有目的地培养,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从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三、练是关键,练说练写。

新大纲对习作教学的总要求是:“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的条理,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养成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这习作教学的总要求中,突出了练笔的性质。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教学中练是关键,练说练写,“练”是帮助学生打开作文之门的金钥匙。如何引导学生“练”呢?

1、紧扣生活,练说练写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对此我们要善于做生活笔记。茅盾告诉我们:“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枝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可是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可见无材可写的根源是不善于观察,仅做生活的旁观者。

有一些老师说:“三年级的学生还小,缺少课外读物,不善于发现,所以作文学生觉得可写的东西不多。”其实不然,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优势,挖掘作文源泉。在训练时,要积极引导学生捕捉所看、所见、所做、所感,如四季的景色、饲养的宠物、街心的公园、使用的电器、参与的家务活、自然中的鸟兽鱼虫、来往的亲戚朋友……身边的人、事、景、物无处不有,关键是要善于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之人,练说练写这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

2、练说真话,练写真情实感。

作文说的就是真人真事,写的就是真情实感,但平时学生在写作文中,有时为了完成任务胡编乱造,或抄袭他人,或无病呻吟,作文成了很多学生的一纸谎言。在学生的笔下同学都是拾金不昧的,老师都是抱病工作的,邻居都是乐于助人的,家乡都是美丽富饶的。内容千编一律的,缺少新意,有时甚至给学生下个评语也很难,但就是觉得不对劲。对此我在指导学生习作时,注意培养学生在练中要养成说真话,写真事的习惯,这跟培养学生踏踏实实做人至关重要。

如何引导他们写出真情实感的习作呢?在具体教学中,首先对于写“真”的作文,给予高分鼓励,肯定表扬。对于不说真话,不写真事的正确引导他们意识到说假话,写假事是错误的。其次引导学生拓展题材,在生活、在回忆中找真。如写“难忘的一件事”,可以从“为什么难忘”入手,引导学生回忆童年到少年,从校内到校外。说说生活中曾经有过的“有趣的、有意义的、受教训的、后悔的、令人伤心的、令人高兴的、令人气愤的、打击最大的”一件事。这样可使一个平常题目延伸到生活的每个角落,使学生惊叹题意的广泛,在生活、回忆中选取印象最深的一件真事来写,这就可免去无米下锅之苦和抄袭杜撰之弊。第三、创设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细细品味,体验真情实感。学生一旦有机会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他们能尽情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说出了真话,再让学生动笔就不会空话、客套话一大堆了。

四、重视习作讲评,习作批改、修改。

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只重视作前的指导,而轻视甚至忽视作后的讲评,修改。其实,讲评、修改也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对作后的讲评、修改也同样要重视。

习作讲评、修改的重要性。

习作讲评是对本次习作的分析和评价。它是习作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既是习作指导的继续和加深,又是习作讲评的巩固和提高;既是对本次习作情况的总结,又是对下次习作训练的指导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讲评是作文教学中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认真抓好讲评这一环节,努力提高讲评的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

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也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通过批改,对学生进行作文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自己作文的优点和缺点。并从中受到怎样写好作文的启发。通过批改,教师可以了解学生作文的实际,便于总结作文教学的经验教训,及时改进教学,也可以搜集素材,为作文讲评作好准备。对于学生作文,除了老师批改,还可以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互批互改,通过修改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呵护学生作文中的童真。

我们面前的孩子,他们是那么的天真烂漫、充满稚气。他们总怀着纯真的感情去对待一切,在作文中也不时闪烁着孩子的童言。对此,作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在作文讲评、修改中,我们应去维护和发挥孩子们作文中那无邪的童真,不能扼杀掉孩子的童真。如有一位学生写我帮妈妈做家务时,写道:“我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我来帮你做家务吧。’妈妈却说:‘小孩子家,把自己的学习搞好就行了,瞎凑什么热闹!’”而其他的同学都写的妈妈很高兴,夸我长大了,我很高兴之类的话。看出来,第一位学生写出了他的真实想法,写出了一个孩子的童真,怎能让他把这段话修改掉呢?

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作文教学中经常是:“教师批改作文,学生看评语”。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替学生改作文”为

“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培养学生修改作文能力,能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实践训练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每完成一篇作文后要认真读,修改其中的字、词、句等,再定稿。其次要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以批促改。在教师认真批改后,要引导学生细心体会教师所画的符号,所加的眉批,根据教师的批注认真地加以修改。有时组织学生每几个人一小组,共同讨论修改一个同学的作文,在互评中,发现别人的优点,指出缺点,不断提高自身的修改能力,表达能力。对于写作有困难的学生要当面指导修改。最后在作文讲评课中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讲评课上,教师宣读范文,批改示范,再集体评议,为学生自我修改作文创造条件。

只有时时刻刻不忘作文讲评,作文修改,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综上所述,这是我从事三年级习作教学几年来的几点看法,我深深认识到:不管是应试教育的昨天,还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学习语文,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要想提高学生习作水平,都要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以“练”为主,把作文教学渗透到整个语文教学中,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6:高三诗歌习作:她

当我看见站在不远处的她时,

我却没有勇气上前去叫住她,

虽然她的身边没有其他的人,

她一个人在前面走着,

我也在后面默默地走着;

当我想像她跟一个男孩手拉手行步于林阴时,

我笑了,并且从林阴的另一个出口走向自己的目的地,

因为我知道她一定很幸福;

当我看见她伤心地哭泣的`时候,

我却没有上前去安慰她,

因为在我采取行动之前,

已经有其他的人在她的身边为他拭去眼泪;

当她知道我喜欢她的时候,

我先是脸胀得通红,

而后面对她微微一笑,

并不对她多说什么,虽然她很诧异,

因为我知道:

她的心里已经有了那么一个他,

在遥远的地方静静地等待着她;

当我真正失去她的时候,

第二天早上起床,

才发现枕头上面有那么一片湿迹,

原来以前的一切想法是那样的违心;

后来才慢慢明白:

眼前的东西才是最值得珍惜的,

失去了之后才后悔那是惘然,

如果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那么剩下的唯有自己的眼泪

以及对往事的不断思念……

上一篇:李白诗歌中的明月情怀下一篇:浙江省高温补贴发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