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质量管理在物业管理企业中的应用

2024-05-17

全面质量管理在物业管理企业中的应用(精选6篇)

篇1:全面质量管理在物业管理企业中的应用

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

全面质量管理是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通过让顾客满意和公司所有员工及社会受益为目的,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ISO9000系列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保证质量管理体系在实际生产中得到有效实施,使全面质量管理有效发挥作用。

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

1)强烈的关注顾客。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必须把以顾客为中心的思想贯穿到企业的人、机、料、法、环、检各环节流程(PDCA循环)的管理中,即从市场调查、试制、生产、检验、仓储、销售、售后服务等各环节都应牢固树立“顾客第一”的思想,为顾客做好服务工作,最终让顾客放心满意。

2)持续改进。坚持不断的创新和改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种观念指导企业持续不断的改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使企业获得对手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

3)改进企业中每项工作质量。改进与最终产品有关的所有质量管理过程。不仅要管产品质量,而且要管工作质量,即:要通过改进企业各个部门和每个人的工作质量来保证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促进企业各方面专项管理工作的改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4)向员工授权。全面质量管理吸收生产一线工人加入改进过程管理,广泛采用全员参与的团队形式,依靠这个团队发现和解决问题。

5)全面提高员工素质、重视人才培养。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紧迫任务是大力提高人的素质,提升质量创新能力,全力开展“智能”资本,从人才与知识培养上获取质量效益。

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推行实施

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必须要做到“三全”,即:

1)内容与方法的全面性。不仅要着眼于产品的质量,而且要注重形成产品的工作质量。注重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包括科学的组织管理工作、各种专业技术、数理统计方法、成本分析、售后服务等。

2)全过程控制。即对市场调查、研究开发、采购、生产准备(制造)、检验、包装、贮存、运输、销售、售后服务等全过程都进行全方位质量管理。

3)全员性。即企业全体人员包括领导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等都参加质量管理活动,并对产品质量各负其责。

即全面质量管理应该注意:1.通过培训教育,使企业员工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和“顾客第一”的思想,制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采取切实行动,改变企业文化和管理形态。2.制订企业人、事、物及环境的各种标准,这样才能在企业运作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最终衡量资源的有效性和高效性。3.以人为本,推动全员参与,充分调动各级人员的积极性,只有全体员工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企业带来收益,才能够真正实现对企业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与管理。并且确保企业在推行(TQM)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采用了系统化的方法进行管理。4.做好计量工作。计量工作包括试验、化验、分析、检测等,保证计量的量值准确和统一,是确保技术标准的贯彻执行的重要方法和手段。5.做好质量信息工作,必须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制造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现状和发展动态。必须建立和健全各质量信息源的原始记录工作,建立与健全质量责任制,必须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人落实、凡事有人考核,形成一个完整、严密、高效的质量责任体系,保证全过程质量的可控、在控。

总之全面质量管理的推行要求领导者率先垂范,企业员工自上而下地严格执行。领导者带领企业全体员工深入持久地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通过培训教育,使企业员工牢固树立“质量第一”、“顾客第一”的思想,增强质量意识,提高技术和技能水平并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同时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调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理念,提高员工的工作责任心,增强对企业的使命感,从而促进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TQM)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的推行必须要获得企业一把手的支持与领导,否则难以长期推行。

技术质量本部

李红

2012年2月20日

篇2:全面质量管理在物业管理企业中的应用

然而,如何在物业管理企业有效地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文章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物业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应用

物业管理自二十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内地,经过20多年的发展。

已渐渐由最初的模仿式管理发展成为规模化、专业化管理模式,物业管理行业内部的管理亦由起初的政府行政指导转化为行业自律、协会管理、政府监督。

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的市场化。

物业管理服务越来越普及,自起初的高档商品房、写字楼、商场逐渐延伸至经济适用房、房改房以及政府物业、工厂、学校等。

然而,物业管理迅速发展的同时,由于质量的参差。

引发了大众对物业管理投诉及不满日益增加的状况。

而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建立在多学科基础之上的现代管理科学,它阐述了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运动规律,是企业为保证最经济的生产出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而形成和运用的一套质量活动体系、制度、手段和方法的总称。

要搞好物业的质量管理,首要的问题就是对质量管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由于物业管理的对象是物业,服务的对象是人,物业管理属于第三产业。

是一种服务性行业,因此质量管理主要指服务的质量管理,其服务质量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基础设施的维护质量、物业管理服务的工作质量(服务态度、服务技巧、服务方式、服务效率、服务礼仪、住区的安全、卫生等)、物业管理服务项目、物业小区的环境质量等。

全面的质量管理,需要物业管理企业全体员工和各个部门同心协力,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和方法,建立完善的质量体系,通过全过程的优质服务,全面地满足业主的需求。

一、从系统和全局的角度出发,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物业管理公司应该意识到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把整个企业质量管理作为一个大系统。

首先,企业要有总体规划、质量方针和目标,然后各个部门应针对企业总体的规划和质量目标制定部门的发展规划和质量目标,部门的`工作计划是一个发展规划,要细化并落实。

物业管理企业应加强各个部门的沟通联系,定期召开会议,了解各个部门的质量管理实施情况,并让各个部门彼此进行沟通。

这样,物业管理企业才能对所有的过程进行协调,最大程度实现预期结果。

物业管理公司应该在企业中建立物业管理质量责任制,这样可以把同质量职能有关的各项具体工作同全体员工的积极性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严密的质量体系,更好地保证住区服务质量的提高。

二、建立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

物业管理服务需要公司全体员工参与才可以完成,也是以全体员工的参与为特性的,只有充分发挥这一优势,质量管理体系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然而,在物业管理行业而言,仅仅靠管理层的倡导和激励员工参与的措施,并不能保证全体员工参与对管理体系的积极作用。

管理公司应该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不断强化基层员工对管理方法的全面领会,不断提高其对工作方法的理解程度,使其知识和教育水平透过公司内部的培训不断提升,从而更好地执行管理体系的要求。

另一方面,对于中层员工,系统性的培训往往能增强其对公司的归属感。

稳定的中层员工对物业管理公司而言,是一笔无形的财富;持续系统的培训能使其不断认清自己在管理体系中的职责,使其自觉地提升管理水平,更好地实施体系的管理要求。

而员工整体知识水平的持续稳定和逐步提升,是发挥全体员工参与优势的一个保障。

只有这样,公司的全面质量管理才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以业主为中心,了解并不断满足业主的需求,建立良好业主关系

在《全国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大厦、工业区)标准》中将“定期向业主和使用人发放物业管理服务工作征求意见单、对合理的建议及时整改、满意率达95%以上”作为达标内容之一,这恰恰与全面质量管理强调的“要始于识别顾客的需求,终于满足顾客的需求”不谋而合。

“组织依存于其顾客”包含了三层意思,一是表明企业的生存取决于顾客的满意度,失去了顾客的满意,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二是企业要关注顾客的需求。

把他们的需求转化为改进物业管理服务工作的动力;三是企业通过对顾客满意程度的监测,改进和超越顾客需求。

物业管理公司应该定期对业主的情况进行调查:对业主不满意的地方进行服务补救策略;发现业主对服务的需要和期望:监督和追踪服务表现;与竞争对手的绩效进行全面比较;评估业主期望和感知之间的差距;评估服务传递中变化的有效性;为新服务确认业主期望;预测未来业主期望。

物业管理公司应建立自己相应的业主数据库,了解业主的基本情况(需求、习惯、爱好等),物业管理公司应善于了解业主的真实要求,灵活地满足业主的独特需要,在业主的方便时间和地点提供超前的服务。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首先物业管理公司应该与业主委员会建立良好关系:财务方面,给与缴费积极的业主一些物业管理费的折扣,促使业主积极交费;对业主进行教育。

物业管理服务中,仅有业主公约的宣传是不够的,服务过程中要充分告知业主下一步如何做,使之与物业公司建立良好关系;积极听取业主的反馈,并努力帮助业主解决问题。

四、预防为主

“预防为主”即对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物业管理企业应该在两个方面注重“预防为主”:其一,对物业管理企业内部工作质量的预防。

物业管理企业各个部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如果一个工作环节出现问题会影响整体服务质量。

例如,如果客服部工作质量不合格,把投诉业主的地址记错。

就会影响之后工程部服务的及时性,更严重的是会影响在顾客心目中物业管理企业的整体服务质量。

企业应该加强公司各个部门的联系,对每个部门进行相应的工作培训、注重对每个部门的工作过程的质量控制。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协调,将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

其二,对物业管理企业外部的预防。

物业管理公司应该有一套自己完备的紧急预案防备系统,以预防物业内部发生紧急事件的发生,这些都是物业管理公司在全面质量管理中“预防为主”方面的体现。

五、持续改进

物业管理服务的顾客们永远追随新的、高效、高质量的服务,而社会也总是有新的技术、新的思潮意识涌现,例如住宅社区互联网、智能化出入门禁技术等的出现;另一方面,管理公司的内部体系在运行上,往往会因为外部环境的变迁,或者个别执行成员的变化而出现各种问题,如果管理公司实施的管理方法一成不变,旧管理体系继续运行下去,只会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

因此,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时,还必须强调“持续改善”这个核心内容。

而持续改善恰恰是许多已引入质量管理体系的物业管理公司所忽视的,此种忽视带来的是服务水平的停滞不前甚至是下降。

管理公司在制定管理体系时,必须拟定定期改善的工作方法和制度,例如,可以拟定年度管理评审会议,由管理层统一对过往一年的业绩、工作表现及其他以各式管理工具编制的数据和图表。

集体审核和评价过往的表现,寻找不足,发现新机遇,拟定来年目标,并制定改善方法。

另外,还需定期进行内部审核。

管理层自发地检查每一工作环节的程序是否得以切实执行。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物业管理公司应向员工提供先进的工具、继续深造的机会、学习新工作方法的培训。

鼓励员工不断创新改进服务质量。

总之,全面质量管理是一套切实可行的先进管理方法,它不仅仅适用于有形的产品,也适用于无形的产品。

全面质量管理能透过一系列统计方法和手段,以真实的数据,向物业管理公司提供客观存在的事实根据,管理公司的“领导”,若能冷静理智地运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能有效地将无形的产品有形化、鲜明化,使自己的产品――“服务”质量得以不断提高。

树立自己的品牌,赢得业主的青睐与支持。

使企业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从而提高物业管理企业的效益。

篇3: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一、预算管理的概念

企业发展的执行蓝图是预算, 它帮助企业的管理层量化对未来的收入、现金收入、财务状况进行预期。财政部印发的《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中规定全面预算管理可以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通过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进行分配、考核和控制, 以此达到企业的预定经营目标。

经营预算、财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是全面预算管理的组成部分, 各个部分相互链接, 形成了一个有机的预算体系。预算模式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预算体系, 主要的预算模式是采用以成本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模式或者现金流量为核心。但是不管采用哪种管理模式, 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全面预算管理在工业企业应用的意义

1、有利于实现工业企业经营目标

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是为企业指明方向、利于企业实现经营目标、使企业的员工能够熟练掌握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制定相应的目标。所以说, 全面预算管理控制了工业企业活动的全部过程。全面预算编制可以能够有效很好的地引导工业企业的经营活动, 这是从事前控制的角度来看;预算执行是企业管理层控制各部门运作的方向, 这是从事中控制的角度来看;能够准确分析出实际业绩与预算标准之间的差异, 这是从事后控制的角度来看。这样可以使企业实现经营目标, 避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遇到危险。

2、有利于协调各部门的经营活动

对于企业来说, 整体的利益高于片面的部门利益, 而全面预算管理可以起到顾全整体利益的作用。全面预算管理运用编制过程使工业的各部门经理人可以更进一步的了解本部门与企业等的整体的关系, 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交流, 使得工业企业各部门能够积极地调动积极性, 以此减少因为责任不明确而造成的矛盾。总的来说, 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处理各部门的关系、调节各部门的内部矛盾使得工业企业的内部资源发挥到最大的功能。

3、有利于加强工业企业风险防范

全面民预算不只是是一种管理手段, 而且是一种有效的平衡系统。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对企业各部门成员的编制、考核与激励手段, 将工业企业管理自动有效的与内部管理体系连接, 利于企业风险的防范、助于完善工业企业计划工作的开展和完善、利于工业企业的经营风险的防范。因为预算能够促进工业企业的各部门经理提前把计划制订好, 为了避免工业企业遭受不惜要得风险, 所以说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就是计划。

三、全而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

1、充分认识全面预算的作用, 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全面预算具有计划、控制、协调、沟通、激励等功能, 企业工业通过全面预算了解未来企业的风险, 以此制定对策把风险降到最低;实现目标必须通过合理利用资源、绩效评估、信息的反馈等手段纠正错误的行动。只有企业各部门加强沟通和协调, 减少未来的阻力, 以企业的总体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企业才能取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2、强化预算管理组织, 细化落实责任

达到全面预算管理的目的需要做一系列的工作, 比如;成立领导小组、设立预算管理办公室、签订责任书, 做到对基层单位预算分解的落实, 并按要求完成考核。

3、全员应该积极参与, 规范编制好预算

全体员工要齐心协力的精心规划全面预算, 在编制过程中预算办公室要起到指导基层单位编制预算的作用, 使其能够及时上报。

(1) 建立预算会议制度。制定详细的预算计划, 比如可以召开专题会议, 对本单位上一年度的指标完成进行总结并分析下一步将要面临的问题;各单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并结合运行车间设备对生产指标的各项成本详细的列出本单位下一年预算指标的影响因素和数量。预算会计制度普及到各个的基层单位, 真正的做到了全员参与和共同控制。

(2) 不断提高预算编制的质量。要想保证编制质量需要严格按照公司规定的标准, 预算指标的正常差异率不得小于10%, 正确好指标和表格之间的关系, 这样才能够保证预算的编制质量。

(3) 及时对预算完成进行分析, 指导下一步的预算按时执行。如果上月预算完成的情况在执行中出现差别, 应该立即找到原因进行改正, 分析原因提出对策, 以此达到循环的良好性。

(4) 充分发挥好预算作用。指导控制好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

全面预算的出发点是全年生产经营的指标;预算的保证体系是月度保季度、季度保年度;重点是生产预算、和成本控制预算, 结合单位的管理制度进行控制, 在通过预算差异来找到不足之处, 最终实现全年的任务目标。这就发挥了良好的预算作用, 控制了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

参考文献

[1]谢可用.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成本运行水平[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09 (2)

[2]林醒观.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当代经济, 2011 (04)

篇4:全面质量管理在石油企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 石油 质量体系 应用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c)-0179-01

1 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石油企业质量管理正从传统的质量管理向全面的质量管理过渡,但还没有摆脱传统的质量管理模式的束缚,管理水平偏低、质量不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1.1 缺乏战略统筹

全面质量管理是石油企业管理中的一部分,它要服从、服务于石油企业的质量总方针、总目标,但在全面质量管理中往往缺少重要的一环——战略策划。

1.2 把达到技术标准看成是最高和最终的质量目标

有些质量管理人员认为,只要我们的产品都和质量标准相符合,质量就不存在问题。这种质量概念是一种以生产为中心的质量观。如果我们将技术标准强加于用户,不顾他们的感受和体会,就有可能伤害他们的感情,从而使我们失去用户的支持。

1.3 高质量意味着高成本的片面观点

这是有关质量认识中最常见的一种错误认识。对质量形成机制和施工工艺的新研究表明高质量与高成本之间并没有绝对的比例关系。重要的是要懂得在现代生产中,质量是注入产品的。

1.4 质量方针和质量工作存在盲目性

在质量管理中往往缺乏综合分析和统筹安排,一旦出了问题或事故,要么互相推脱,要么忙于处理善后事宜,结果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解决问题停留于表面,没有从根本上加以改变。

1.5 质量管理过程中缺乏全员参与

石油企业的员工往往认为质量管理是少数人的事情,而与组织的其他人员无关。而实际上,质量管理不是组织中某几个人的事,而是组织中全体人员的事。管理者是管理的主体,被管理者是管理的客体,只有两者相互作用和影响,才会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

2 提高石油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

目前,企业的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和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企业如何提升管理水平,适应市场经济?这离不开有效质量体系的建设。

2.1 建立有效的质量体系

建立质量体系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任务。一个好的质量体系的建设,企业首先必须保证质量体系建立过程的完善,其步骤通常包括:分析质量环、研究具体组织结构、形成文件、全员培训、质量体系审核、质量体系复审等几个步骤。其次,企业要抓住质量体系的特征,保证质量体系设立的合理性,使全面质量管理有效的发挥作用。最后,要保证质量体系在实际生产中得到有效的实施。

2.2 制定全面质量管理的战略计划

我们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时,首先应当制定相应的战略计划,当然不同的企业规模和类型会有不同的计划。我们举其中一种战略计划的例子,如下:(1)培养全组织的质量观念;(2)建立与供应商的伙伴关系;(3)建立以顾客需求为依据的产品设计质量标准;(4)实施质量管理培训和教育;(5)建立规范化的测量指标;(6)确立质量达标的成本。

2.3 全面质量管理要联系经济效益

解决企业的质量问题不能忽视经济效益这一质量的根本特性,用经济效益去驱动质量管理的进一步发展,相比较于其他的技术方法而言更加直观,也更具影响力和号召力。质量经济效益分析关注的是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内在联系和数量关系,加强企业质量管理的经济效益分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确定企业的最佳质量水平。产品质量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达到完美结合,既可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质量标准,又可使企业和社会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2)开展质量经济效益分析。由于质量经济效益将专门研究质量和经济效益的相互关系,因而开展质量管理必将有效提高经济效益。(3)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如果只是注重研究和推行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片面强调技术方法和技术手段的作用,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若能对技术和经济综合进行研究,对改善和提高产品质量会更有效。(4)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企业不仅承担着经济责任,同时承担着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研究质量经济效益正是要从理论上和数量上研究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使相关人员掌握质量与经济效益、质量与社会效益的内在联系,明确了提高和改善质量是迅速提高全社会经济效益的一条有效途径和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徐新利.全面质量管理在铁路养护管理中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08.

[2]张天星.企业质量管理和经济效益的思考[J].甘肃冶金,2011(2).

[3]许飞.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的困境[J].管理学家,2011(4).

[4]乔维威.企业质量管理与经济效益[J].商场现代化,2011(19).

[5]赵英华.加强质量管理提高经济效益[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7(4).

篇5: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

全面预算是一种管理工具,也是一套系统的管理方法。全面预算通过合理分配企业人、财、物等战略资源协助企业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并与相应的绩效管理配合以监控战略目标的实施进度,控制费用支出,并预测资金需求、利润和期末财务状况等。它将企业的理念、发展目标、战略与企业的具体运作连结在一起,利用一定的预算方法对整个企业各部门的各种财务资源进行分配,控制和考核,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并依据预算完成情况和预算审计情况对预算执行单位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绩效考核。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促进了企业目标的实现,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目前已被多家企业所采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及作用

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业实施战略目标管理的重要手段。这一管理体系以对市场需求的充分研究和科学预测为前提,以销售预算为起点,进而延伸到诸如生产、成本和资金收支等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对未来整体经营规划的总体安排,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具,能帮助管理者进行计划、协调、控制和业绩评价。推行预算管理对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进一步提高企业效率,提升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管理工具,目前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到大中型企业管理之中,在实际工作之中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使资源配置由以前的粗放型、低效率的利用提升为精细型、高效率的利用,有效的提高了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与经济效益水平。

二、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

(一)全面预算管理要求责、权、利相结合原则能真正落到实处

预算管理从经营者、各部门乃至每个员工的责、权、利关系角度出发,明晰它们各自的权限“空间”,从而科学地管理和可靠地执行,使预算决策、预算行为与预算结果得到高度的协调和统一。

(二)全面预算管理要求企业围绕实现预算目标落实管理制度

预算一经确定,在企业内部便具有“法律效力”,企业各部门在生产营销及相关的各项活动中,要充分地按预算办事,围绕实现预算开展经济活动。按照预算方案跟踪实施预算控制管理,重点是围绕资金管理和成本管理两大主题,严格执行预算政策,及时反映和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

(三)全面预算管理要求企业围绕效益实绩考核预算结果

决策部门的期终决算要和预算相衔接,依据各责任部门对预算的执行结果,实施绩效考核,使预算制度和经济责任制有效地结合起来。同时,预算委员会要及时地从预算执行的正负差异中分析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适时提出纠正预算偏差的对策,必要时可调整个别期间的预算方案。

综上所述,建立适合现代企业管理需要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不仅是企业管理创新的需要,也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

三、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环节

(一)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是以预算目标为依据,对预算总目标的分解、具体量化,并下达给预算执行者的过程,是预算管理的起点,是基础性、关键性环节。

(二)预算执行

预算执行是调动各级预算责任人积极性、创造性,强化责任意识,并调动各项经济资源通过人的主动性努力完成预算目标,是预算的具体实施,是预算控制的核心环节。

(三)预算调控

预算调控是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日常控制职能,包括各项预算目标、各经济资源、各级预算组织的预算协调、预算调整乃至预算监控和仲裁。

(四)预算考评

通过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目标之间的预算差异分析,掌握进度和状况,及时纠偏补漏,兑现奖惩,为下一步预算调整,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奠定基础。

四、全面预算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灵活应用全面预算

全面预算是公司业务计划的财务量化反映,在激烈竞争环境下,业务计划和资源调配的快速反应至关重要,要保证预算权威性和指导性,应该在以后的工作中引入滚动预算管理方式;要将原有固定预算结合年中调整的预算编制方式,改进为预算辅以每季度一次的滚动预算。采取积极措施,弥补预算周期长,调整频率低,预算灵活性差的缺点,及时反映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增强预算对内外部经营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

(二)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实现对滚动预算的全面考核,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约束,指导与激励作用,使全面预算管理切实起到企业管理提升的牵引作用,真正成为“沉默的企业宪法”。逐步完善预算编制,以提高公司业绩目标保障能力,促进全面预算管理的持续改进为原则。综合考虑预算编制难度,预算控制的积极导向和预算管理水平差异等因素,既可以帮助预算责任单位积极调整业务计划,跟进财务预算;又可以帮助预算责任单位依据预算准确程度评价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五、企业预算管理应着重处理的问题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许多企业,尤其是许多人大中型国有企业已经实施了企业预算管理。从已经实施预算管理的企业来看,预算管理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缺乏全员参与意识,没有有效的激励配套措施,缺乏规范操作等,导致一些企业预算管理的效果不太理想。归纳如下:

(一)预算与企业战略的问题

企业战略是企业面对复杂而又激烈变化的经营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对企业经营范围进行了科学的界定。预算作为企业的主要计划也必须与企业战略相协调。企业预算从根本上说源于企业战略,受企业战略方向的引导,没有明确的企业战略就无法确定企业长期预算的目标,也直接影响到企业预算发挥应有的作用。预算管理委员会事先均要仔细研究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与目标的一致性,对企业制定的全面预算进行实质性分析,避免造成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冲突。

(二)树立全员参与意识

全员参与是指企业的全体员工都要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预算管理过程。实际上,预算编制的水平如何,如何去完成预算,他们最有发言权。所以,我们应当动员企业全体员工主动参与预算的编制和控制,为更好地实施预算管理献技献策。同时,只有企业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了预算的制定,并且得到了他们的重视,预算才易于被员工接受。预算管理工作的推进才有可靠的基础。

此外,在某种程度上,成功地动员员工积极参与预算管理,也可以减少企业的管理当局和企业其他员工之间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有利于作出改善企业管理的决策。

(三)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激励作用

人的需要的多样性导致人的行为的多样性,因为未满足的需要会导致动机,4 而动机又会引发人的行为。但是,有些行为是我们所希望的,也有一些行为是我们所不希望的,因此,我们需要对企业全体员工实施激励措施,对我们所希望的行为予以鼓励,对我们所不希望的行为予以约束和限制。

篇6:全面质量管理在物业管理企业中的应用

摘要: 本文系统介绍了影响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相关内容及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相关知识,论证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落实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方面的应用成果,并通过实例介绍了其相关应用成果。

关键词: 电力企业 安全生产 三大体系 主体责任 应用

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是关系企业、工农业生产乃至国民经济的大事。如何搞好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是关乎国计民生的要事。引入在汽车、电器、电子等领域成熟发展、广泛应用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是落实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保障其产品、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

(一)电力企业的核心。

企业指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企业的核心就在于其生产或流通的产品、提供的服务。

电力企业,以无形的电力作为产品,提供电力服务,兼具了生产电力、电力流通、提供电力服务的各项职责。在这样的企业

中,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电力企业中人身、设备、电网的安全,无一不影响了其提供产品、服务的质量。电力的生产、流通、分配中任一环节的安全问题,都影响着企业的活动。因此,在电力行业中,安全生产是其永恒的核心。

(二)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组织管理体系。

目前,电力安全生产逐步确立了“三大体系”。电力安全生产的领导体系、保障体系、监督体系贯穿了电力生产的各个环节。“三大体系”通过各自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保障电力安全。

1、电力安全生产“领导体系”。

电力安全生产的“领导体系”又称为“管理体系”,由各电力企业的领导、管理人员、管理制度有机组成。“领导体系”的核心就是“安全生产责任制”。确立了以各单位行政正职为核心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了企业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一线工人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安全生产应负的责任,确保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人。

2、电力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电力安全生产的“保障体系”又称为“保证体系”。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就是指为实现安全生产,由人员、设备和管理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三个基本要素中,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安全生产的决定性因素,优良的设备和设施是安全生产的物质基础和保证,科学的管理则是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只有通过人员、设备和管理这三个基本要素在安全生产过程中有机地结合,并不断地提高和发展,才能使电力安全生产水平逐步提高,并保持长期稳定的安全生产局面。从这一内涵出发,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根本任务,就是要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不断地提高安全生产三个要素的品质,实现三个要素的最优组合和协调发展。

3、电力安全生产“监督体系”。

电力安全生产“监督体系”顾名思义,就是在电力行业中行驶监督职责的各项人员、制度。以本公司为例,监督体系由公司安监部、工区安全员、班组安全员所构成的三级监督体系构成。

(三)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1、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近年来各行业安全生产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安全生产责任制得落实不到位。领导、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心不强、安全生产责任认识不到位,导致了相关认识对个人安全生产责任界面的模糊。安全生产技术的欠缺,加剧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的难度。同时,安全生产考核机制的表面化、流程化,更是无法为建立有效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分。

2、“三大体系”间辩证关系处理不到位。

在实际工作中,“三大体系”的划分并不明确。各个体系间时刻在相互转化,例如工区安全生产领导体系在公司的安全生产中即为“保证体系”。同时,由于电力企业人员的逐年精简,各班组安全员均采用兼职的形式,既是保证体系的一员,又担负着监督体系的工作。这样的兼任,势必导致了某些职能的行使不到位。

3、结果检验导致事故发生后的纠错重于事前的预防。2011年6月15日,国务院第599号令通过了《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条例专门对电力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作了规定。

可以看到,在目前的电力生产中,结果检验式的事故纠错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而与之对应的事故前的预防和事中的检验却没有形成严格、系统的体系。这样的体系,形同质量管理理论中的结果检验制度,由于电力行业的特殊性,事故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事故处置和事故预防、事中检验的有机结合更适应电力安全生产的需要。

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质量管理是指为了实现质量目标,而进行的所有管理性质的活动。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以电力企业为例,为了实现安全、可靠供电而进行的所有管理活动都属于质量管理的范围。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作为质量管理理论的集大成者,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

(一)质量检验阶段。

质量检验阶段即所谓“检验员检验”阶段,是标准的事后检验。具体到电力系统中,就是在每一项工作完成后,才对其安全、可靠性进行检验,这样的方法显然不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

(二)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统计质量控制理论产生于二战时期,起初是为了满足二战时期大量生产的弹药的需求。这种理论今天仍被普遍应用,我们平时所常见的抽样检验就是其中的重要形式。电力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这种理论不能普遍应用于系统。

(三)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是指在全面社会的推动下,企业中所有部门,所有组织,所有人员都以产品质量为核心,把专业技术,管理技术,数理统计技术集合在一起,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控制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以优质的工作最经济的办法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的全部活动。世纪 60 年代,日本从美国引入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先后多次邀请美国著名质量管理大师戴明、朱兰等去日本传授质量管理思想,同时,日本组织认真学习,开创性的实施,使产品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到了 20 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产品凭借过硬的品质,从美国人手中抢占了大量的市场份额。如今,全面质量管理广泛应用于企业生产的各个方面。从控制成本、现场管理到安全生产,全面质量管理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了许多企业制胜的法宝。

三、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在安全生产中应用的意义

电力企业,由于其传统的特殊性,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无形性影响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应用。今天,伴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电

力行业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发展的高峰。因地制宜地应用各种管理方法,完善企业产品质量,成为电力企业的当前的首要任务。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理念决定了它与电力行业的结合是必然且有效的。

(一)具有全面性,控制产品质量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电力行业中各个环节、各个阶段的工作质量对安全生产的作用都至关重要。由此,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应用提供了适合的环境。

(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贯穿电力行业的始终。采用全过程管理、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更适合电力企业实际。

(三)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

在电力行业内的应用,就是从“三大体系”独立运作的环境中跳脱出来。全体参与,“三大体系”辩证合作,更好地落实了安全生产主体的责任。

(四)全社会参与的质量管理。

将电力企业的质量管理交与全社会参与。有效地分担了监督体系的工作之余,为电力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提供了方向。

四、全面质量管理具体应用

近年来,电力企业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应用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全面质量管理的领域不断扩展、形式不断创新。

(一)在电力生产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实施质量管理。

在企业内部建立统一工作质量标准。工作质量标准涵盖了安全生产相关各个部门的各项工作。现今在本企业内部,运行人员的巡视、操作、事故处理,修试人员的设备评价、施工、应急检修,均制定了相应的模板。模板化工作建立了职工在生产(或工作)中必须遵守的标准,确保了工作质量和安全生产。

(二)实施全过程管理,不断优化工作。

1、严格的过程控制。对现场进行的工作实施控制起始于工作文件的准备,每项工作须有明确的工作指令、工作负责人、监护人、工作程序、风险分析及预防措施。工作执行过程中,推行STRA自检,即停下来(Stop),想一想(Think)、核对(Review)、执行(Act)。此外,根据活动的类型和内容,再附加程度不同的监护验证或独立检验。在执行每项工作时做好现场记录,形成计划执行情况的客观证据,并为以后进行缺陷分析和设备故障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2、通过实施PDCA循环,优化工作模式。通过在公司系统内广泛开展QC活动,员工不仅参与了工作的过程,更是通过不断地创新,改进了工作模式。为实现提供更好地电力产品、更优质的电力服务提供了新动力。

(三)积极创造系统内全员参与形式,优化质量管理体系。

1、通过设立安全监督网,鼓励员工全员参与工作质量的管理。对工作中任何过程出现的问题,任何员工都可以纠正、可以制止。全员参与的热情高涨。

2、组织职工代表巡视,鼓励全员参与。通过职工代表对不同专业的巡视、检查,建立员工的全局观,使员工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之余,对各工种的衔接更加顺利。

(四)营造全社会参与的管理模式。

鼓励全社会对公司质量管理的参与。通过参加行风评议、安全生产月展览等活动,接受社会大众对电力企业服务质量的评价,并不断改进。

结束语: 如今,电力行业不再是过去的“电老虎”,而是通过全面质量管理,落实安全主体责任。通过各体系的紧密配合,为社会大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国民生产提供更可靠地保障。

参考文献

1、《供电安全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的辩证关系》;安全文化网2009年4月10日;王峰;

2、《电力安全生产“保证与监督”两大体系思考;《农村电工》2008年第7期;林建昌;

3、《电力企业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的作用》;《电力安全技术》2005年第11期;佚名;

4、《论北京电力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北京电力》2004年06月第61期;高迎君;

5、《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9月1日第1版);王冬梅(编者),吴长海(合著者);

6、《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第7版);詹姆斯·R·埃文斯(James R.Evans)著,威廉·M·林赛(William M.Lindsay)著,焦叔斌译;

7、《全面质量管理TQM》;北京时代光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刘立户主讲;

8、《试论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与工作质量的关系》;中国资格考试网2011年1月31日;佚名

上一篇:保险代理人考试题汇总下一篇:澳大利亚学生签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