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张仪列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2024-04-11

史记张仪列传阅读答案及翻译(精选5篇)

篇1:史记张仪列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史记春申君列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楚考烈王无子,春申君患之,求妇人宜子者进之,甚众,卒无子。赵人李园持其女弟,欲 进之楚王,闻其不宜子,恐久毋宠。李园求事春申君为舍.人.,已而谒归,故失期。还谒,春申君问之状,对曰:“齐王使使求臣之女弟,与其使者饮,故失期。”春申君曰:“娉入乎?”对曰: “未也。”春申君曰:“可得见乎?”曰:“可。”于是李园乃进其女弟,即幸于春申君。知其有身, 李园乃与其女弟谋。园女弟承间以说春申君曰:“楚王之贵幸君,虽兄弟不如也。今君相楚二十 余年,而王无子,即百岁后将更立兄弟,则楚更立君后,亦各贵其故所亲,君又安得长有宠乎? 君贵用事久,多失礼于王兄弟,兄弟诚立,祸且及身,何以保相印江东之封乎?今妾自知有身 矣,而人莫知。妾幸君未久,诚以君之重而进妾于楚王,王必幸妾;妾赖天有子男,则是君之 子为王也,楚国尽可得,孰与身临不测之罪乎?”春申君大然之,乃出李园女弟,谨舍而言之楚 王。楚王召入幸之,遂生子男,立为太子,以李园女弟为王后。楚王贵李园,园用事。

李园恐春申君语泄而益骄,阴养死士,欲杀春申君以灭口,而国人颇有知之者。 春申君相二十五年,楚考烈王病。朱英谓春申君曰:“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祸。今君处毋望之世,事毋望之主,安可以无毋望之人乎?”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福?”曰:“君相楚 二十余年矣,虽名相国,实楚王也。今楚王病,旦暮且卒,而君相少主,因而代立当国,如伊尹、周公,王长而反政,不即遂南.面.称.孤.而有楚国?此所谓毋望之福也。”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祸?”曰:“李园不治国而君之仇也,不为兵而养死士之日久矣,楚王卒,李园必先入据权 而杀君以灭口。此所谓毋望之祸也。”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人?”对曰:“君置臣郎中,楚王 卒,李园必先入,臣为君杀李园。此所谓毋望之人也。”春申君曰:“足.下.置之。李园,弱人也, 仆又善之,且又何至此!”朱英知言不用,恐祸之身,乃亡去。

后十七日楚考烈王卒李园果先入伏死士于棘门之内春申君入棘门园死士侠刺春申君斩其头 投之棘门外于是遂使吏尽灭春申君之家。而李园女弟初幸春申君有身而入之王所生子者遂立, 是为楚幽王。

(节选自《史记·春申君列传》)

7.下列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后十七日/楚考烈王卒/李园果先入伏/死士于棘门之内/春申君入棘门/园死士侠刺/春申君斩其头/投之棘门外/于是遂使吏尽灭春申君之家

B.后十七日/楚考烈王卒/李园果先入/伏死士于棘门之内/春申君入棘门/园死士侠刺 春申君/斩其头/投之棘门外/于是遂使吏尽灭春申君之家

C.后十七日/楚考烈王卒/李园果先入伏/死士于棘门之内/春申君入棘门/园死士侠刺 春申君/斩其头/投之棘门外/于是遂使吏尽灭春申君之家

D.后十七日/楚考烈王卒/李园果先入/伏死士于棘门之内/春申君入棘门/园死士侠刺/春申君斩其头/投之棘门外/于是遂使吏尽灭春申君之家

8.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舍人,中国古代战国及汉初时期,王公贵人府中的亲近属官。

B.南面称孤,朝南坐着,自称孤家。指统治一方,称帝称王。

C.郎中,官名,帝王侍从官的通称。战国始有,后世为各部要职。

D.足下,是旧时交际用语,下级称上级或同辈相称的谦词。

9.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句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文中划线句 解 说 同类句

A. 求妇人宜子者进之 定语后置句,即“求宜子之妇人进之” 求人可使报秦者

B. 即幸于春申君 被动句,“于”表被动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 谨舍而言之楚王 省略句,“之”后省略介词“于” 空自苦无人之地

D. 恐祸之身,乃亡去 宾语前置句,意为“担心自己遭受祸患”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园心机深重,他处心积虑地把妹妹送给春申君,又因妹妹生育了太子,得以掌权。

B.春申君昏庸,听信李园的劝说,将其怀有身孕的妹妹献给楚王,为自己埋下了祸根。

C.朱英洞察危机,劝春申君尽早除掉李园,并表示愿意自己出手帮助春申君解决问题。

D.春申君不听良言,认为李园是个软弱的人,不会对自己不利,最终就死在李园手中。

11.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妾幸君未久,诚以君之重而进妾于楚王,王必幸妾。

(2)李园恐春申君语泄而益骄,阴养死士,欲杀春申君以灭口,而国人颇有知之者。

参考答案

7.B.(后十七日,楚考烈王卒。李园果先入,伏死士于棘门之内。春申君入棘门,园死士 侠刺春申君,斩其头,投之棘门外。于是遂使吏尽灭春申君之家。)

8.D.(足下,是敬词。)

9.D.(“恐祸之身,乃亡去”无特殊句式。)

10.B.(“听信李园的劝说”错,文中是李园的妹妹在劝说春申君。)

11.(10 分)

(1)我被您宠幸时间不长,如果凭您的尊贵地位把我进献给楚王,楚王必定宠幸我。

(5 分,“幸君未久”“诚”“以君之重”“进妾于楚王”(状语后置)各 1 分,大意 1 分。)

(2)李园担心春申君说漏秘密而更加骄横,就暗中豢养了刺客,打算杀死春申君来灭口, 这件事在国都略有些人知道。

(5 分,“语泄”“益骄”“阴养死士”“ 颇有知之者”各 1 分,大意 1 分。)

【参考译文】

楚考烈王没有儿子,春申君为这件事发愁,就寻找宜于生育儿子的妇女进献给楚王,虽然进献了不少,却始终没生儿子。赵国李园带着他的妹妹来,打算把他的妹妹进献给楚王, 又听说楚王不宜于生育儿子,恐怕时间长了不能得到宠幸。李园便寻找机会做了春申君的舍 人,不久他请假回家,又故意延误了返回的时间。回来后他去拜见春申君,春申君问他迟到 的原因,他回答说:“齐王派使臣来求娶我的妹妹,由于我跟那个使臣饮酒,所以延误了返 回的时间。”春申君问道:“聘礼送来了吗?”李园回答说:“没有。”春申君又问道:“可以让我看看吗?”李园说:“可以。”于是李园就把他的妹妹献给春申君,并立即得到春申君的 宠幸。后来李园知道了他的妹妹怀了身孕,就同他妹妹商量了进一步的打算。李园的妹妹找 了个机会劝说春申君道:“楚王尊重宠信您,即使兄弟也不如。如今您任楚国宰相已经二十 多年,可是大王没有儿子,如果楚王寿终之后将要改立兄弟,那么楚国改立国君以后,也就 会各自使原来所亲信的人显贵起来,您又怎么能长久地得到宠信呢?不仅如此,您身处尊位 执掌政事多年,对楚王的兄弟们难免有许多失礼的地方,楚王兄弟果真立为国君,殃祸将落 在您的身上,还怎么能保住宰相大印和江东封地呢?现在我自己知道怀上身孕了,可是别人 谁也不知道。我被您宠幸时间不长,如果凭您的尊贵地位把我进献给楚王,楚王必定宠幸我。 我仰赖上天的保佑生个儿子,这就是您的儿子做了楚王,楚国全为您所有,这与您身遭意想 不到的殃祸相比,哪样好呢?”春申君认为这番话说得对极了,就把李园的妹妹送出家来, 严密地安排在一个住所便向楚王称说要进献李园的妹妹。楚王把李园的妹妹召进宫来很是宠 幸她,于是生了个儿子,立为太子,又把李园妹妹封为王后。楚王器重李园,于是李园参与 朝政当权。

李园担心春申君说漏秘密而更加骄横,就暗中豢养了刺客,打算杀死春申君来灭口,这件事在国都略有些人知道。

春申君任宰相的第二十五年,楚考烈王病重。朱英对春申君说:“世上有不期而至的福, 又有不期而至的祸。如今您处在生死无常的世上,奉事喜怒无常的.君主,又怎么能会没有不 期而至的人呢?”春申君问道:“什么叫不期而至的福?”朱英回答说:“您任楚国宰相二十 多年了,虽然名义上是宰相,实际上就是楚王。现在楚王病重,死在旦夕,您辅佐年幼的国 君,因而代他掌握国政,如同伊尹、周公一样,等君王长大再把大权交给他,不就是您南面 称王而据有楚国?这就是所说的不期而至的福。”春申君又问道:“什么叫不期而至的祸?”

朱英回答道:“李园不执掌国政便是您的仇人,他不管兵事却豢养刺客为时已久了,楚王一 去世,李园必定抢先入宫夺权并要杀掉您灭口。这就是所说的不期而至的祸。”春申君接着 问道:“什么叫不期而至的人?”朱英回答说:“您安排我做郎中,楚王一去世,李园必定抢 先入宫,我替您杀掉李园。这就是所说的不期而至的人。”春申君听了后说:“您要放弃这种 打算。李园是个软弱的人,我对他很友好,况且又怎么能到这种地步!”朱英知道自己的进 言不被采用,恐怕祸患殃及自身,就逃离了。

此后十七天,楚考烈王去世,李园果然抢先入宫,并在棘门埋伏下刺客。春申君进入棘门,李园豢养的刺客从两侧夹住刺杀了春申君,斩下他的头,扔到棘门外边。同时就派官吏把春申君家满门抄斩。而李园的妹妹原先受春申君宠幸怀了孕又入宫得宠于楚考烈王后所生的那个儿子便立为楚王,这就是楚幽王。

篇2:史记张仪列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周昌者,沛人也。秦时为泗水卒史。及高祖起沛,击破泗水守监,于是周昌自卒史从沛公,沛公以周昌为职志。从入关,破秦。沛公立为汉王,以周昌为中尉。尝从击破项籍,以六年中封周昌为汾阴侯。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昌尝燕时①入奏事,高祖方拥戚姬,昌还走。高祖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之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是后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即万岁之后不全也。赵尧侍高祖。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赵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隙邪?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尧曰:“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强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乃可。”高祖曰:“然。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谁可者?”尧日:“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独昌可。”高祖曰:“善。”于是徙周昌为赵相。

高祖崩,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使者三反,周昌固不遣赵王。于是太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昌既征,太后使使召赵王,赵王果来。至长安月余,饮药而死。周昌因谢病不朝见,三岁而死。

﹙节选自《史记?张丞相列传》﹚

注释:①燕时:闲暇休息之时。

1.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昌还走

还:转身

B.微君,太子几废

微:如果不是

C.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

万岁:对君王的敬称

D.……素所敬惮乃可

素:向来,一向

2.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强相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C.上欣然而笑

吾尝终日而思矣

D.周昌因谢病不朝见

因人之力而敝之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昌虽口吃,但为人耿直,敢于直谏,终使高祖放弃了“改立太子”的打算。

B.汉高祖刘邦是一个不拘小节、以社稷为重、处处为国着想的君王。

C.周昌坚决反对立赵王为太子,但高祖死后他却极力维护赵王安全。

D.吕后执意将赵王如意召至长安,饮药毒死,解除了心头之患。

4.翻译:

(1)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

(2)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谁可者?

(3)高祖崩,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

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周昌直言不讳、敢于据理力争的一组是

①陛下即桀纣之主也

②而周昌廷争之强

③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④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

⑤周昌固为不遣赵王

⑥周昌因谢病不朝见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参考答案

1.C

2.C

3.B(并非“处处”为国着想,从宠爱戚姬、欲废太子一事即可见)

4.(1)高祖独自心中不高兴,慷慨悲歌,群臣不知道皇帝为什么(会这样)。

(2)我考虑此事是想这样,但是群臣谁能(担此重任)呢?

(3)高祖去世之后,吕太后派使臣召赵王(入朝),他(赵王)的相国周昌让赵王称病不去。

5.A(④是赵尧所说,不是“直接表现”;⑤⑥不涉及“直言不讳”)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周昌是沛县人。秦朝时担任泗水卒史。等到汉高祖在沛县起兵的时候,打败了泗水郡的那守、郡监。从此周昌以卒史的资历追随沛公,沛公命周昌担任职志。(周昌)跟从沛公入关,推翻了秦。沛公被封为汉王,任命周昌为中尉。曾经跟随(沛公)打败项籍,在(高祖)六年中,封周昌为汾阴侯。

周昌为人刚强,敢于直言。周昌曾经(在高祖)休息时进宫奏事,高祖正拥抱成姬,周昌(见此情景)回头便跑。高帝追赶上(他).骑在周昌的脖子上,问道:“我是什么样的皇帝?”周昌昂起头说:“陛下就是夏桀、商纣(那样)的皇帝。”在这种情况下高祖大笑,但是(从此却)特别敬畏周昌。等到高祖想废掉太子,立戚姬的儿子如意为太子时,大臣们坚决反对这样做,(但)都没能成功。周昌在朝廷上极力争辩,高祖问他的理由.周昌本来有口吃的毛病,又非常气愤。(也就口吃得更加厉害了,他)说:“我的嘴不太会说.但我期……期……知道这样做是不行的。陛下虽然想废掉太子,(但)我期……期……不接受您的诏令。”高祖高兴地笑了。事过之后,吕后(因为曾)在东厢侧耳听到(上述对话),见到周昌时,为(此)跪下感谢(周昌)说:“若不是您(据理力争的话),太子几乎就被废掉了。”

此后,如意立为赵王,年纪十岁,高祖担心如果(自己)死后赵王(就)不能保全了。赵尧侍奉高祖,高祖独自心中不高兴,慷慨悲歌,群臣不知道皇帝为什么会这样。赵尧上前请问道:“皇帝您闷闷不乐的原因,莫非是因为赵王年轻而戚夫人和吕后又不和睦吗?是担心在您去世之后赵王不能保全自己吗?”高祖说:“对.我私下里非常担心这些,(但是)却拿不出什么办法来。”赵尧说:“您最好为赵王安排一个地位高贵而又坚强有力的相国,(这个人)还得是吕后、太子和群臣平素都敬畏的人才行。”高祖说:“对。我考虑想这样,但群臣谁能(担此重任)呢?”赵尧说:“御史大夫周昌,这个人坚强耿直,况且从吕后、太子到大臣都一直敬畏他。只有周昌能够(担此重任)。”高祖说:“好。”于是调周昌为赵国相国。

篇3:史记张仪列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既出,沛公置车骑,从间道归走霸上军,而使张良谢项羽。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之心矣。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责备)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项籍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更赐爵列侯,号为舞阳侯。哙以吕后女弟吕须为妇,生子伉,故其比诸将最亲。

先黥布(汉朝将军)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郎中守宫门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篇4:《游侠列传序》史记阅读答案翻译

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其世主,功名俱著于春秋,固无可言者。及若季次、原宪①,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弟子志之不倦。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且缓急,人之所时有也。太史公曰:“昔者虞舜窘于井廪,伊尹负于鼎俎,傅说匿于傅险,吕尚困于棘津,夷吾桎梏;百里饭牛,仲尼畏匡,菜色陈、蔡。②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也,犹然遭此菑,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其遇害何可胜道哉!

鄙人有言曰:“何知仁义,已飨其利者为有德。”故伯夷丑周,饿死首阳山,而文、武不以其故贬王;跖、硚暴戾,其徒诵义无穷。由此观之,“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非虚言也。

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故士穷窘而得委命,此岂非人之所谓贤豪间者邪?诚使乡曲之侠,与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于当世,不同日而论矣。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古布衣之侠,靡得而闻已。近世延陵、孟尝、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者亲属,藉于有土卿相之富厚,招天下贤者,显名诸侯,不可谓不贤者矣。比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其势激也。至如闾巷之侠,修行砥名,声施于天下,莫不称贤,是为难耳。然儒、墨皆排摈不载。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之。以余所闻,汉兴有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之徒③,虽时扦当世之文罔,然其私义廉洁退让,有足称者。名不虚立,士不虚附。至如朋党宗强比周,设财役贫,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游侠亦丑之。余悲世俗不察其意,而猥以朱家、郭解等令与暴豪之徒同类而共笑之也。

注释:①季次:公皙哀,字季次,齐国人,孔子弟子。原宪:字子思,鲁国人,孔子弟子。②舜未称帝时,多次遭其父与弟的迫害;伊尹:商汤贤臣,曾做商汤的厨师;傅险,即“傅岩”,苦役犯人,后被武丁委以重任,商大治;姜尚年七十还未得志,只能在棘津做贩卖饮食的小贩;夷吾,即管仲;百里,即百里奚,早年曾自卖为奴,替人喂牛;仲尼,即孔子,孔子周游列国,路过卫国的匡地时,匡人见他貌似匡人憎恨的阳虎,便将他围困起来,几乎把他害死。③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此五人均为汉代初年著名的游侠,其事迹见传文。

《游侠列传序》史记阅读答案翻译

译文:

诗人朱碧潭君,名汶,以名门世家子弟,少年时随同父亲出游,往来湖南、湖北、江西等地,泛舟洞庭湖、鄱阳湖、九江之间,颠簸在波涛之上,以为壮举。又登临庐山,游赏赤壁,观览古圣贤隐居逃世歌啸咏唱的遗迹,志气有所启发,于是学习做诗,饮酒放浪。每当酒醉高兴,呼叫欢笑,便要做诗,自得其乐,还说他人哪能了解于我。人们也都轻视他,不把他的诗当回事。他的诗不行于时,只有在自己家里的墙壁窗户上,写得满满的,涂得到处皆是,以此来唬弄家人孩子。自己贫穷得无法谋生,家里人讥笑他说:“你涂些什么东西,真讨人嫌,只会弄脏墙壁窗户,又不能吃,难道画饼充饥!”拿起笔砚往他身上掷去,想以此激怒他,让他别再做诗。他可不发怒,照旧做诗。

有一天,知府出了一张告示,要寻找所谓朱诗人碧潭的。差人拿着告示到市里喊问,没有人认识是谁,最后才知道是朱君。差人到门,强迫朱君去见知府。朱君穿了粗布衣服,窄袖子长下摆,大摇大摆地上了知府衙门。知府走下座位施礼迎接,朱君无所谓的样子,作一个揖就坐上宾之座。朱君住在府城西郊,地点荒僻,处于田头林尾地方,终日没有人迹。知府独去拜访他。他住的几椽老亭倾斜要倒,用竹竿撑住,让知府坐在下面。家里揭不开锅,捡一点储备的树叶,生起火来,煮几颗笋,烧水冲茶,款待知府。那些差役忍饥挨饿,在门外骂骂咧咧,朱君就像没有听见。于是朱诗人的名字,一府传开了,他的诗也稍稍有人看了。但是一个布衣同知府相交,大家的眼睛都盯上了,毁谤妒忌全来了。何况知府的所以降低身份给他礼遇,并不是因为他的诗写得好,而是因为知府的父亲与朱君的父亲是故旧之交,所以与朱君表示修好,报答旧日的交情。朱君的诗虽然由此为人们知晓,但是人们并不懂得看重他的诗,反而以此诽谤他。唉,真可说是穷到头了!

大凡世人对于某件事物特别喜爱,必定是这件事物深得其好,而大悦其心。他追求并得到这件事物,这得到的快乐,是生死也换不到的,哪里还去理会生死之外的事情呢?做诗不能像货物那样卖给人们,得到钱财,取欢于人,这道理朱君是很清楚的。但他情愿关门做诗,虽挨冻受饿,衰病失意,也不厌倦,就是因为这是他的爱好。人们不懂得看重他的诗,怎么能阻挠他的志气,改变他所从事的事业呢!

朱君曾经来看我,送我几十首诗以为见面礼。他的态度很谦虚,谈话很诚恳,大概的意思是对做诗是很自信的,不怕人们不知道他,只求我讲一句话做证明。我想他这岂不是如此刻苦专心,爱好做诗,虽然不计较生死之外的事情,但还是不能忘怀于区区的小名吗?唉,这确实就是朱君的所以爱好之深了。朱君已经死了,我所以为他的诗写一篇序言,使他的诗行之于世,庶几不辜负他的好意,虽然我的文章说不上能够让他的诗见重于后世。(钱伯城)

文言文阅读答案及试题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弟子志之不倦 志:记住、怀念

B.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 伐:夸耀

C.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 侪:世俗之人

D.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要:总之

12.以下各组语句中,全都能表现侠客之义的一项是

①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

②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弟子志之不倦

③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

④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

⑤跖、硚暴戾,其徒诵义无穷

⑥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1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认为那些怀着君子之德,坚守道义不与当代世俗苟合的侠士实有其值得称赞的品德,世人只称赞学士而嘲笑侠士是没有道理的。

B.作者举了一系列的例子,说明即使有道仁人也会遭遇人生的困厄,更何况一般人呢。作者在这里实际是间接肯定了侠客之义的必要;联系作者的经历,这里面也隐隐有其自身痛切的人生体验。

C.本文在艺术手法上颇具特色,巧妙地运用对比、衬托。用儒、侠对比,“以术取宰相卿大夫”之辈、“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的闾巷人与侠士对比,贵族之侠与布衣之侠对比,通过层层对比,突出了布衣之侠的高贵品质。

D.豪强拉帮结派,互相勾结,依仗财势暴力欺凌孤独势弱的人,放纵欲望,自己满足取乐,这是游侠之士鄙视的。世俗之人却只看见侠士“时扦当世之文罔”的举动而不能明察他们的真意,最终将他们与豪强之流视为同类加以嘲笑。

《游侠列传序》史记阅读答案翻译

11.C 侪:同类,同辈

12.C 排除②⑤即可

篇5:史记张仪列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宁成者,穰人也。以郎谒者事景帝。好气,为人小吏,必陵其长吏;为人上,操下如束湿薪。滑贼任威。稍迁至济南都尉,而郅都为守。始前数尉皆步入府,因吏谒守如县令,其畏郅都如此。及成往,直陵都出其上。都素闻其声,于是善遇,与结欢。久之,郅都死,后长安左右宗室多暴犯法,于是上召宁成为中尉。其治效郅都,宗室豪桀皆人人惴恐。

武帝即位,徙为内史。外戚多毁成之短,抵罪髡钳。是时九卿罪死即死,少被刑,而成极刑,自以为不复收,于是解脱,诈刻传出关归家。称曰:“士不至二千石,贾不至万万,安可比人乎?”乃贳贷买陂田千余顷,假贫民,役使数千家。数年,会赦。致产数千金,为任侠,持吏长短,出从数十骑。其使民威重于郡守。

太史公曰:九卿碌碌奉其官,救过不赡,何暇论绳墨之外乎!然其廉者足以为仪表,其污者足以为戒,方略教导,禁奸止邪,一切亦皆彬彬,质有其文武焉。虽惨酷,斯称其位矣。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及成往,直陵都出其上 陵:超越

B.假贫民,役使数千家 假:出租

C.为任侠,持吏长短 持:掌握,要挟

D.稍迁至济南都尉 稍:稍微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为人小吏,必陵其长吏

B.以为不复收,于是解脱

C.假贫民,役使数千家

D.任侠,持吏长短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因吏谒守如县令 B.于是善遇,与结欢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C.乃贳贷买陂田千余顷 D.必陵其长吏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则齐国其庶几乎

4、选出都能够体现宁成“好胜狡猾”的一项是( )

①为人小吏,必陵其长吏 ②及成往,直陵都出其上

③于是解脱,诈刻传出关归家 ④宗室豪桀皆人人惴恐

⑤为任侠,持吏长短 ⑥其使民威重于郡守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⑤⑥

5、下面对文章的叙述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宁成为人狡猾冷酷,在郅都死后,皇帝把他调任中尉,治理皇族中的不法之徒。司马迁认为,他执法虽然严酷,但与他的职务还是相称的。

B.郅都是宁成的长官,接见时别人都怕郅都,惟有宁成不怕,因此郅都非常赏识宁成,推荐他做了高官。

C.外戚们多诽谤宁成的缺点,于是汉武帝判处宁成剃发和铁链缚颈的刑罚。宁成认为自己不可能再被朝廷任用做官了,于是用计逃回了家。

D.一定的经济头脑,他借贷买了大面积的土地,租给贫苦的百,以此积聚了大量的家财,给他种地受奴役的有几千家。

答案

1、D(“稍”是“渐渐”之意。)

2、C(“为人”意思是“做别人的”,“解脱”意思是“解除、脱下”,“长短”意思是“短处、把柄”。)

3、B(A中第一个“因”解释为“通过、经由”,第二句“因”解释为“就”;B中两个“与”都是“和”的意思;C中第一个“乃”是“于是”的意思,第二个“乃”应解释为“这样”;D中第一个“其”是代词,第二个“其”是表推测的语气副词。)

4、C(④⑥句谈的是他的严酷和威信。)

5、B(宁成做官不是因为郅都的推荐。)

[译文]

宁成是穰县人,做侍卫随从官服事汉景帝。他为人好胜,做别人手下的小官时,一定要欺凌他的`长官;作了人家的长官,控制下属就像捆绑湿柴一样随便。他狡猾凶残,任性使威,逐渐升官,当了济南都尉,这时郅都是济南太守。在此之前的几个都尉都是步行走入太守府,通过下级官吏传达,然后进见太守,就像县令进见太守一样,他们畏惧郅都就是这样。等到宁成前来,却一直越过郅都,走到他的上位。郅都素来听说过他的声望,于是很好地对待他,同他交情很好。过了很久,郅都死去,后来长安附近皇族中的好多人凶暴犯法,于是皇上召来宁成当了中尉,他的治理办法仿效郅都,皇族豪强人人都恐惧不宁。

汉武帝即位,宁成改任内史。外戚们多诽谤宁成的缺点,他被依法判处剃发和以铁索缚脖子的刑罚。这时九卿犯罪该处死就处死,很少遭受一般刑法,而宁成却遭受极重的刑罚,他自己认为朝廷不会再用他做官,于是就解脱刑具,私刻假的有关文件,出了函谷关回到家中。他扬言说:“当官做不到二千石一级的高官,经商挣不到一千万贯钱,怎能同别人相比呢?”于是他借钱买了一千多顷可灌溉的土地,出租给贫苦的百姓,给他种地受奴役的有几千家。几年以后,遇上大赦。他已经有了几千斤黄金的家产,专好打抱不平,掌握官吏们的短处,出门时有几十个骑马的人跟随其后。他驱使百姓的权威比郡守还大。

上一篇:受力分析微课下一篇:形势与政策论文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