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上古诗文

2024-05-20

人教版七上古诗文(精选6篇)

篇1:人教版七上古诗文

人教版七上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归纳及训练题

《论语》:

①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来表示;④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⑤每日反省自身品德修养的句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为人处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⑥《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谈学习态度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谈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等 ⑦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⑧《论语》的“论”读lún,它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的书。文中告诉我们,学习必须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⑨ 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世说新语》中对雪的比喻作者认为最恰当的一句是:未若柳絮因风起。《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应对得体,据理力争的句子是: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0.孟浩然的《过故人庄》:①诗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1.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2.马致远被誉为《秋思》之祖,是因为他创造性的使用9个实词纯用白描勾画出一幅漂泊羁旅图。这9个实词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14.曹操的《观沧海》诗中对景物作总写 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15.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江春入旧年。

18.辛弃疾的《西江月

18.朱熹的《观书有感》:借景喻理,说明只有思想永远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表现作者这种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本文的成语:源头活水

13.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本诗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7.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描写平原广阔景象的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8.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两句诗,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

16.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1.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七年级上语文背诵积累复习卷

1.余忆童稚时,,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2.《童趣》中写观察蚊子时间长久的句子是。

3.《童趣》中写观察丛草、虫蚁、土砺时,表现丰富想象力的句是

4.余年幼,不觉呀然一惊。,捉,鞭数十,驱之别院。

5.《<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辨证关系的句子是。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

6.水何澹澹。。。

7.,风正一帆悬。,江春入久年。

8.几处早莺争暖树。,浅草才能没马蹄。

9.明月别枝惊鹊。。

10.《观沧海》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11.《西江月》中最能体现词人喜悦心情的诗句是。

12.《天净沙 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孤寂愁苦心情的句子是。

11.,志在千里。

14.《观沧海》中描写想象之景的诗句是。。

15.我们常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论语>十则》中与此意思相近的一句是。

16.,勿施于人。

17.月光淡淡。白云团团。

18.,古道西风瘦马。

19.。小园香径独徘徊。

20.《次北固山下》中暗寓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的哲理的诗句是。

21.《钱塘湖春行》中最能体现初春季节特征的四句诗是。

22.《智子疑邻》中形成鲜明对比的两个句子是。

23.《夜雨寄北》中写眼前之景的诗句是。

24.,禅房花木深。(唐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5.《<论语>十则》中有一句强调了交友之道,具体诗句是。

26.问渠那得清如许?。(宋 朱熹《观书有感》)

27.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28.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29.《世说新语》的作者为(403—444)朝宋彭城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

30.《过故人庄》中写出了农村优美风光的两句是。

31.《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形容禅院环境幽静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的是。

3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点明诗人惊悉好友被贬龙标的时令特点的诗句是。寄托了作者思念之情的是。

33.《泊秦淮》中哪两句是作者的议论。

34.《浣溪沙》中情致缠绵,音调谐婉,对仗工稳,宛如天成的两句是。

35.《观书有感》中点明方塘总是明净如镜的原因是。

36.《童趣》的作者是代文学家。

37.你能默写出与重阳节有关的诗句吗?。

38.“斗酒诗百篇”是指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请你写出本学期你学到的他的一首诗。

39.《过故人庄》写出了农家的劳动生活的是。

40.《泊秦淮》中哪两句是叙事?。

41.《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最能表现作者乡愁的一句是:。

42.《论语》十则中强调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43.朱自清在散文《春》一文中用了两组优美的排比句“,”;

和“,”描写春花和春雨的美。

44.《西江月》一词的作者是辛弃疾,词中从视觉、听觉、嗅觉角

度描写乡间月夜的句子有,。

45.《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该诗作者为代诗人王湾。诗中揭示新旧更替生活哲

理的名句是:。

46.如梦令》中表现对往事的回忆的句子是,《如梦令》中写回舟迷路的句子是

47.《西江月》中用互文的方法写景的句子是48.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刺上层人物不顾国家艰难,只顾吃喝玩乐的语句

是:。49.朱熹的《观书有感》中蕴含不断学习新知识,就能达到新境界的语句是:。50.李玉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有些松懈了。请你用《过松源晨

炊漆公店》中的两句诗告诫他:。

51.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来自台湾的国民党主席连战时,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表达了他见到远道而来的朋友的喜悦之情。

52。晏殊《浣溪沙》一词中构成“新”与“旧”对比的词句是:。

53.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描写鸟儿活动的诗句是“。”

54.朱熹《观书有感》中的诗句

“?”,表达了在学习中既要开源又要导流的意思。

55.“处处留心皆学问”是说我们不仅要善于观察和思考,还要谦虚,时常向他人请教,这正如《论语》中所说的“。”

56.(1)《如梦令》这首词的作者是,词中表现作者心底欢娱的词语是,词中与“误入”互为

照应的是“”和“”。

(2)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A.起句,溪亭醉饮,不知归路,表明游兴沉酣,乐而不返,从而揭示了女词人的倜傥豪放与洒脱的性格。

B.“兴尽晚回舟”承上启下,句中的“兴尽”是词眼,既包含了酒兴,更表明游兴,意思是乘兴而来,兴尽而返。

C.结句,是说惊起飞翔的鸥鹭,吸引了游人,游人拼力划船去观看。

D.这首词语言朴实无华,事、景、情融为一体,整个画面色彩鲜明,给人以美的享受。

57.对《天净沙秋思》的评析有误的一项是()

A.“枯藤”“老树”“西风”,写的均是秋末之景。

B.“夕阳”与“昏鸦”中的“昏”字照应,点出特定的时间。

C.这首元曲直抒胸臆,道出了天涯游子之悲,曾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D.这首元曲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反映了天涯游子的漂泊情怀。

58.对《西江月》的评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小令是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是他寓居江西上饶时写的。

B.下阕开头两句的停顿应该是: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C.“别枝”,这里指树枝;“听取”,是听的意思;“忽见”的“见”通“现”,出现的意思。

D.这首词写农村夏夜的优美景色,反映了词人对于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59.对《如梦令》一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表现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欢畅心情和清雅逸趣。

B.“沉醉”表明因尽兴畅饮而大醉,也包含了词人为初秋溪边美景沉醉之意。

C.“惊起”句让我们联想到当时鸥鹭受惊纷飞,主人公心惊酒醒,倍感舒畅的情景。

D.朗读时,第一句节奏可划分为“常记溪亭日幕”。

60.《天净沙》中前三句共写了九种事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但并不显得简陋,九种事物之间又分别加上、、、、、、、、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

61.下列诗句与作者和朝代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何其芳——现代

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西汉

C.“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白居易——唐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宋

62.(1)从诗题《观书有感》可以看出,这首诗不是单纯的风景诗,诗人通过具体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关于的心得体会。

(2)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鉴:镜子 B.渠:渠水 C.如许:如此 D.为:因为

(3)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通篇运用比喻,寓情于景。

B.全诗生动形象,富与哲理,是以理成诗的佳作。

C.诗中的景物优美、生动,表达了诗人对景物的喜爱之情。

D.诗人表达了自己的体会:只有努力学习,博览群书,不断补充新鲜知识,才能博大精深。

答案

1、能张目对日 明察秋毫故时有物外之趣。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3、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着为壑

4、方出神神定虾蟆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7、潮平两岸阔海日生残夜

8、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

9、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0、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3、老骥伏枥

1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5、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6、己所不欲

17、笼罩着村外的松林漏出了几点疏星

18、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19、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2、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23、巴山夜雨涨秋池

24、曲径通幽处

2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6、为有源头活水来

27、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28、长在树的高枝上又在新叶上跳舞

29、刘义庆南

30、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31、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32、扬花落尽子规啼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35、为有源头活水来

36、清沈复

37、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38、李白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9、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40、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41、乡书何出达归雁洛阳边

4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43、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4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5、停泊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6、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如藕花深处

47、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48、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9、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50、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5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2、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5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5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5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6、(1)李清照沉醉不知归路争渡(2)C57、C58、B59、B60、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

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

61、A62、(1)读书(2)B(3)C

七年级上古诗赏析训练

1.对《观沧海》的内容和形式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写登临的地点和目的。“观沧海”一词统领全诗。两句显示了作者的壮阔胸怀。

B.“水何澹澹”等六句,写海水和山岛的景象。“竦峙”表现山岛巍然屹立的形象;“丛生”形容杂草的长势,给人以人生苦短的感受,最后表现了大海的气势。

C.“日月之行”等四句,写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诗人的丰富奇特的想像绘制了大海的形象,并借此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

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是合乐时终止句,一般与正文内容无关,但本诗中却与诗的意境融为一体。

2.对《观沧海》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点明了地点,侧面写出作者登山望海的勃勃英姿。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一个“何”字,一个叠词“澹澹”,表达了作者惊讶、赞美的感情。

C.“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绘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真实地写出了大海吞吐万物、包罗万象的奇观。

3.下面对《钱塘湖春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写西湖早春景物,主要着眼于湖边勃发的生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两句从飞鸟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大自从严冬的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意,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来。

B.这是一首观赏西湖风景的诗,是白居易写景诗中的名篇。春行,春天绕湖而行,观赏风景,此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早春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色。“乱花”,指各种不知名的野花。“迷人眼”,意思是游人看到各色美丽的野花。“斩”含有野花渐开渐多之意。“浅草”,是初生不久,浅而不深的草。才能,仅仅能够。“没马蹄”三字,既写了草浅,也体现北宋时,西湖骑马游春的习俗中。

D.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而“早”“新”以及“初平”、“几处”、“渐欲”、“才能”等词语的运用,让人体会到诗人描绘的是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美景。

4.对《西江月》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明月”、“清风”点染夏夜美好景色,“惊鹊”、“鸣蝉”以声衬静,表现夏夜幽静。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丰收后人们热烈畅谈的情景,进一步补充夏夜特色。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巧用数词、名词,清新活泼,朴素通俗。

D.这首词描写美丽的农村风光,抒发词人喜爱农村生活的感情。

5.对《天净沙·秋思》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枯藤老树昏鸦”,“枯藤”是秋初之景。“昏鸦”,指黄昏时的归巢之鸦。见此景如何不动游子思乡之情?

B.“小桥流水人家”,他人无家而我独有,使我没有一点思乡之情。

C.“古道西风瘦马”,古道荒凉,西风起而一年将尽。马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但人感觉良好。

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点出特定时间。“夕阳”照应上文“昏”字。最后一句卒章显志。

6.对《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景抒情诗,作者借景抒情,诗里洋溢着饱满的激情。

B.全诗呈总分结构,分写的层次为:岛上的树木和百草,海上的秋风和洪波,天上的日月和星汉。

C.诗人勾勒了大海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D.诗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表达了诗人观沧海之后的深切感受。

7.对《钱塘湖春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这是一首咏西湖的诗,兴趣不在于介绍某一名胜,某一景物,而是从总体上着眼,描绘湖上蓬勃春意。

B.诗人行进途中展开景物描写,从孤山寺到贾公亭又到东湖白沙堤,诗人足迹游遍大半个西湖。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选用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如:“水”、“云”、“莺”、“燕”、“花”、“草”加以描绘渲染。

D.诗人在结尾处说自己只爱湖东白沙堤,意在表达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诗意。

8.对《观沧海》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句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

B.“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全是观海所见。

C.本诗从大处落墨,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大海苍茫动荡的气势。

D.这是一首叙事诗,诗人运用奇特的想象,创造出一个宏伟的意境。

9.对《天净沙》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诗的两三句用9个细节构成一幅画面,极力渲染悲凉气氛。

B.后两句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断肠”一语,表现游子肝肠欲断,“在天涯”三个字,为全篇主旨所在。

C.“枯藤”秋末之景,“昏鸦”黄昏时归巢之鸦。

D.“夕阳西下”点出特定时间,“夕阳”照应上文“昏”字。

答案:1.B 2.D 3.C 4.B 5.C 6.D 7.D 8.B 9.B

篇2:人教版七上古诗文

一、《木兰诗》姓名:

1、《木兰诗》中,表现军情紧急战事严峻,急需补充大量的兵源的句子是:。。

2、描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的准备的句子是:_。。

3、《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奔赴战场的“健儿英姿”的一句是:。

4、《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夜景,表现苦寒孤寂的边塞生活,烘托木兰坚强性格”的句子是:。

5、《木兰诗》中,说明战争持久激烈(身经百战,凯旋而归)的句子是:。

6、说明木兰“战功卓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木兰诗》中以比喻的方式对自己从军多年未被发现作出机智回答的是:。。

二、附录十首

1、《山中杂诗》中最富有情趣的一句诗是:。

2、《竹里馆》中,描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的句子是:。描写夜深人静,明月相伴,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心情的句子是:。

3、默写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4、《春夜洛城闻笛》中写春夜笛声的句子:。写笛声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的诗句:。

5、岑参的《逢入京使》一诗率性而成,用语自然本色,韵味淳厚隽永,表达了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请默出这首诗:。。

6、请写出《滁州西涧》中描写涧边幽草,深树鸟鸣的二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的二句是。

7、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写现在之衰,抒发无穷感慨,寄寓人生之凄凉飘零的是:。

8、《论诗》中反映了诗人“诗歌创作贵在创新”的主张的诗句是:。诗人认为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诗人的是:。

9、《送灵澈上人》诗中,写出了苍苍的山林里,一座寺庙深藏其中,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声。,写出了灵澈戴着斗笠,沐着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

10、《约客》中,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句语近情遥,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的寂寞心情。

11、请写出描写黄河的诗句:。1

七下古诗文默写

一、《木兰诗》姓名:

1、《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奔赴战场的“健儿英姿”的一句是:。

翻译:

2、《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夜景,表现苦寒孤寂的边塞生活,烘托木兰坚强性格”的句子是:。

翻译:

3、《木兰诗》中,说明战争持久激烈(身经百战,凯旋而归)的句子是:。

翻译:

二、附录十首

1、《山中杂诗》中最富有情趣的一句诗是:。

2、《竹里馆》中,描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的句子是:。描写夜深人静,明月相伴,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心情的句子是:。

3、默写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4、《春夜洛城闻笛》中写春夜笛声的句子:。写笛声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的诗句:。

5、岑参的《逢入京使》一诗率性而成,用语自然本色,韵味淳厚隽永,表达了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请默出这首诗:。。

7、请写出《滁州西涧》中描写涧边幽草,深树鸟鸣的二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的二句是。

7、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写现在之衰,抒发无穷感慨,寄寓人生之凄凉飘零的是:。

8、《论诗》中反映了诗人“诗歌创作贵在创新”的主张的诗句是:。诗人认为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诗人的是:。

9、《送灵澈上人》诗中,写出了苍苍的山林里,一座寺庙深藏其中,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声。,写出了灵澈戴着斗笠,沐着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

10、《约客》中,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句语近情遥,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的寂寞心情。

篇3:人教版七上古诗文

一、标题与正文的内容不符

1.教材封面内页的内容很明显是“八荣八耻”, 但是标题却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众所周知, “八荣八耻”是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3月4日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界委员联组讨论时提出来的, 是新时期对我国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最新概括和阐释。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就可以认为“八荣八耻”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同一层次的概念, 这是一种误读。其实, 从外延和内涵两个角度来看,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外延更广泛, 内涵更为深刻, 而“八荣八耻”只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和集中体现, 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我们可以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或者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但我们不能说树立“八荣八耻”, 因此, 在实际的书面表述中我们要注意“八荣八耻”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两者是有区别的。

因此, 教材在此处的标题概括得不够严谨, 扩大了正文的内容。建议改为“八荣八耻”或“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同时, 笔者还查阅了正在使用的七年级下册和八年级上、下两册的思想品德教材, 每册封面内页的内容均为八荣八耻的内容, 这种雷同的现象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所以, 建议教材在修订的时候考虑在不同年级的教材封面内页设置不同的材料, 以避免同一内容的简单重复, 因为这才是真正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提出的最新内容进思想政治课教材的体现。

2.教材第35页“相关链接”给出了一张图表, 标题是:青春期“生长高峰”图。尽管编者的本意我们教师能够理解, 是为了引导学生关注图上所反映出来的“青春发育期”所对应的曲线, 说明青春期的孩子身体将发生显著的变化, 这一阶段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期。但问题是图片中的生长高峰仅仅反映在“青春期”这一独一无二的阶段吗?不是的。观察图片我们不难发现, 在青春期之前, 还有胎儿期向婴、幼儿期转变这一峰值明显更高的阶段。另外, 该图表反映的是人从胎儿期到壮老年期的全过程, 其中既有高峰时期也有低峰时期, 因此, 将此图标题拟定为青春期“生长高峰”图显然有点主观主义, 从而造成顾此失彼, 以偏概全。

因此, 笔者认为, 此标题的错误在于编者从主观角度出发, 人为缩小了图片展示给我们的信息, 与事实不符, 对学生将来分析图表类的试题有不良的影响。因为在图表的上方和下方有对青春期的相关文字表述, 已经足以引起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所以没有必要非在图表的标题上加上“青春期”字样, 而且“高峰”一词的使用也不恰当, 建议教材在修订时作如下改变:在图表内容不变的前提下将标题改为“生理发育阶段图”。

3.教材第88页第8课第二框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材料后总结对不良诱惑说“不”的方法, 其中第一条是:通过联想后果抵制诱惑的方法。但纵观材料可以发现, “后果”一词的用法不当。因为材料中有“小孙认为:小玉可以多想想自己美好的未来, 想象自己通过努力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毕业后从事自己所感兴趣的工作, 这是看武打小说所得不到的更成功的诱惑。”很显然, 这部分材料所要表达的不是后果而是美好的前景。因此, 如果把“联想后果抵制诱惑法”看作整段材料标题的话, 那么这个标题对整段材料的概括是有失偏颇的, 只能概括材料中“小玉更应该想象不能抵抗诱惑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这句话的意思。因此, 这段材料实际上提到了两种方法抵制不良诱惑, 建议教材在修订时增加对不良诱惑说“不”的方法:通过憧憬美好未来抵制诱惑的方法。这样才能使得标题与整段材料所要表达的意思完全一致。

二、常识与知识性错误频现

1.教材第43页第4课第三框:祝福青春中有这样一段话:“在小组讨论后, 我们这组认为, 与儿童相比, 我们拥有……”其中“儿童”一词用在此处属于常识性错误。很显然编者误以为初一学生已经不是儿童了, 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首先, 我们要明晰初一上学期学生的年龄段。教材第22页第二单元:主题探究“畅言青春新自我”第一段中有这样的表述:“从呱呱坠地到今天, 生命已经走过十二三个春秋……”可见, 教材认为初一上学期学生的年龄应该是12岁或13岁。根据笔者自己的调查了解, 以2010级的初一学生为例, 学生普遍出生于1997年或1998年, 那么初一上学期学生的年龄的确集中在12岁或13岁, 关于这一点教材还是总结得比较到位, 根据我国义务教育的现状考虑到了初一学生的实际年龄, 观察很仔细准确。其次, 在教材对初一上学期学生年龄判断准确的前提下, 我们要回答的是, 在我国12岁或13岁的学生还是不是儿童?

1992年12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关于执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犯罪分子的决定》的若干问题的解答” (详见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9/08/content-1069146.htm) 有明确表述:“八、怎样划分婴儿、幼儿、儿童的年龄界限?———《决定》和本《解答》中所说的‘儿童’, 是指不满十四岁的人。其中, 不满一岁的为婴儿, 一岁以上不满六岁的为幼儿。”同时, 我们都知道少先队是由中国共产党创立并委托中国共青团领导的群众性的儿童组织。在2005年6月3日通过的《中国少年先锋队章程》中第十一条对入队儿童的年龄也有明确界定:“我们的队员:凡是6周岁到14周岁的少年儿童, 愿意参加……超过14周岁的队员应该离队。由大队举行离队仪式。” (详见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5-06/03/content-3042251.htm)

因此, 可以确定的是, 初一上学期十二三岁的孩子本身就是儿童, 所以教材的本意不可能是让儿童和儿童相比, 唯一的解释就是教材犯了常识性的错误, 没有准确把握我国儿童划分的年龄界限, 建议教材在修订时可以将本句话改为“在小组讨论后, 我们这组认为, 与小学生相比, 我们拥有……”这样就合情合理了。

2.教材第51页“发现自己的潜能”一课中用来导入的第二段材料“数字在一些人看来是枯燥的……创造了中国的一项‘吉尼斯纪录’”使用错误。笔者经过查询发现, 2006年12月25日新华网发布的一则新闻显示:2005年11月19至20日, 我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吕超用24小时零4分钟, 不间断无差错地背诵圆周率至小数点后67890位, 从而刷新由一名日本学生于1995年创造的无差错背诵圆周率至小数点后42195位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这是第一次在背诵圆周率的吉尼斯纪录上留下中国人的名字。 (详见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06-11/25/content-5373222.htm)

姑且不问机械记忆圆周率是否值得提倡, 试问七年级上册教材自称是“依据2007年12月印发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导意见》作了进一步的修订” (见教材“致同学们”栏目) , 但是却置教材修订前也即2007年之前就存在的事实于不顾, 反而用一则模棱两可的没有具体时间、人物和权威性的所谓的我国“吉尼斯”新纪录的材料来误导学生, 到底有没有真正地去与时俱进地修订教材是值得疑问的。因此, 建议教材在修订时删掉现有的材料, 用有足够说服力的新材料取而代之, 不能给读者以胡编乱造的感觉。3.教材第67页第6课第二框“学会调控情绪”第三目:“喜怒哀乐, 不忘关心他人”中存在明显的知识性错误。因为在前文教材的第61页刚刚提到过“其中最常见的是把情绪分为四大类:喜、怒、哀、惧。”更何况“喜”与“乐”都是指高兴的意思, 放在一起既是同义反复, 也造成了上下文内容的不一致, 使学生产生识记困惑。因此, 教材第6课第二框“学会调控情绪”第三目应改为:“喜怒哀惧, 不忘关心他人”。类似的错误还表现在教材第72页正文中“情趣不但能使我们因学习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也能让生活充满欢乐”这句话。因为前文第71页的正文部分和72页的材料中已经出现过多次“高雅情趣”字样, 而且教材的本意也是在表达“高雅情趣”的好处, 更何况情趣是有高雅和庸俗之分的。因此, 教材第71页的正文部分应改为:“高雅情趣不但能使我们因学习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也能让生活充满欢乐。”

4.在配合文字使用的教学图片或漫画上也有一些明显的硬伤。如教材第19页“相关链接”下方出现的国徽图案显得很不庄重, 圆环内的底子及垂绶应为红色, 麦稻穗、五角星、天安门、齿轮应为金色, 红色和金色这两种色彩是我国象征吉祥喜庆的传统色彩。但是教材却偏偏将国徽中五角星、天安门、齿轮、麦稻穗的颜色变成了白色, 与在现实中大量流通使用的硬币上反映的国徽图案不同, 在纸张上呈现彩色的国徽图案显然不是技术水平达不到的问题, 更何况教材已经将圆环内的底子及垂绶设为红色, 为什么偏偏忽略了金色部分呢?教材在修订时还需要对此进行进一步完善。再比如教材第62页的六幅漫画中, 中间两幅图片中的乒乓球台面四周有白色的边线, 符合人们对乒乓球台面设计的常识, 但右上方图片中露出的乒乓球台一角的台面最外沿却是绿色的, 很明显是错误的。同时, 图片中穿红色T恤的那名学生共在四幅图片中出现, 但很容易就发现他的衣服在领口和袖口的颜色上出现了多处穿帮。作为在全国广泛使用的教材在同一组图片中却频频出现自相矛盾之处, 也提醒我们的教材在修订时要更加仔细。

三、其他值得商榷之处

1.标点符号出现失误。经过与人教版初一下册和初二上、下两册以及初三全一册《思想品德》中每个单元的“主题探究”相比较发现, 仅有初一上册教材四个单元“主题探究”中的标点符号如逗号、分号、问号等出现明显的错误, 这种错误不是印刷造成的, 可能是输入法调整不恰当所致。

2.教材第5页有一段关于李莉同学的自我介绍, 其中有一段“我的生日是4月5日, 别忘了到时候祝我生日快乐啊!”众所周知, 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甚至当天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 这是哀悼先人的节日, 似乎与庆祝生日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冲突, 笔者并非有封建思想, 只是从尊重传统风俗习惯的角度建议教材修订时能否将4月5日这个时间作一修改, 以避开清明节这个相对比较敏感的时间点。

3.教材第13页“相关链接”提到“一位心理学家在对记忆的保持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之后……”能否在教材修订时用“德国的艾宾浩斯”来替代“一位心理学家”, 以体现对这位伟大的心理学家应有的尊重。教材第25页小字部分的材料中关于主人公小月追逐“水母项链坠和闪电贝项链”的内容离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太远, 在实际教学中, 学生的注意力完全没有被吸引到回答问题“小月真的爱她的小动物吗”这个问题上, 而是纠缠于什么是水母项链坠和闪电贝项链这样令学生云里雾里的概念解释中去, 因此, 建议教材修订时能否用更贴近最广大学生生活实践的事例来说明相关问题。

4.教材第90页出现的一则材料中有这样一段话:“终于, 他们找到机会向路过的人求救, 一同将假冒警察的流氓送交公安机关。”其中“流氓”一词用法不妥。尽管现实社会中还有这种说法, 但是从法律的角度来看, 流氓罪是我国1979年颁布的《刑法》中规定的罪名, 但是1997年我国修订《刑法》时, 流氓罪就因在实际执法中难以界定而被删除。因此, 教材中出现这样的口头语是与本课强调要懂得用法律保护自我的内容相冲突。

篇4:人教版七上古诗文

总体而言,本次七年级上册教科书单元教学部分与2007年3月第2版相比在编排结构(内容)上做了较大的调整。如单元内容板块的安排,第3版每个单元都增加了“写作”板块的内容。

但就整个阅读而言,大部分篇目是保留了下来的。在30篇阅读篇目中保留21篇,保留的比例是70%;删去同时增补9篇,其中有1篇《〈论语〉十二章》的《论语》的篇名是保留的,但其中具体的章数内容又做了调整——保留五章,增补七章,变化的比例是30%。

限于篇幅,本文只针对阅读篇目中的古诗文方面谈点体会。

就古诗文阅读部分而言,在5.5篇(第六单元《〈寓言〉四则》只有两则是文言文,姑且算0.5篇)古诗文中完全保留了2.5篇;又《〈论语〉十二章》部分保留(保留五章,增补七章);再者删除同时增补2篇,变化的篇目约为50%。

就具体的古诗文阅读篇目而言,教科书的第2版与第3版分别如下表:

从七年级上册教材的阅读篇目调整变化中,我得到这样几个方面的变化启示。

一.对古诗文阅读教学的重视度有所提升

第2版有两篇文章《山市》(蒲松龄)及《寓言四则》是加了“*”号标记的,第3版的选文没有一篇是加“*”号标记的。而教科书编者在教材目录中(无论是第2版还是第3版)都有明确说明——“篇目前没有标*的是精读课文,标有*的是略读课文”。

第3版教材只在现代文阅读篇目中加了12个“*”号,在古诗文阅读方面未设任何篇目为略读课文,这是对前两版教科书编写的突破,而精读与略读篇目在课堂教学上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二.对儒家经典著作的阅读量有所加大

就古诗文阅读总的文字量而言,第3版略逊于第2版。2.5篇保留篇目是一样的,自不必说;其他的第2版的3篇约900字,第3版的3篇828字。但是第3版增加了儒家经典著作的学习量,单是《〈论语〉十二章》就比《〈论语〉十则》多了109字,加上《虽有佳肴》(《礼记》)93字,经典著作阅读量上升了202字,这在七年级的古诗文阅读总量中还是占了较大的比重的。

三.“阅读提示”的侧重点有所调整

在保留的或部分保留的文章的“阅读提示”中,有2篇《古代诗歌四首》《寓言四则》几乎做了全保留,但《〈世说新语〉两则》及《〈论语〉十二章》的“阅读提示”提示的侧重点有较大调整。

如,《〈世说新语〉两则》,第2版的是“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这里,就有两位这样的儿童。读懂这两则故事,谈谈你的感想”。第3版的是“《世说新语》中记载了很多魏晋时代早慧儿童的故事,这里选的就是两则著名的片段。从谢家的聚会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样的家庭氛围?从七岁儿童元方身上,你能体会到他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吗?不妨把你的感想说出来,与同学们交流”。第3版的“阅读提示”除了对《世说新语》这部作品作了些介绍外,更多的是细致地引导学生要关注本文的内容——家庭温馨、亲情可贵;而第2版的只是引导学生关注少年儿童的聪颖机智。

又如,第2版的《〈论语〉十则》是“本课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语言简练,含义深远。学习时要熟读,深思,牢记”。第3版的《〈论语〉十二章》是“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被后人尊为‘至圣先师;他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思想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国和世界。本课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有的谈学习方法和态度,有的谈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之道。语言简练,含义深远。学习时要熟读,深思,牢记”。第3版的“阅读提示”较之第2版的增加了对孔子的社会地位、社会影响的介绍。

四.提供的文本注释有所变化

如,《〈世说新语〉两则》中共修改了3个注释,增加了2个注释。其中《咏雪》修改了1个,即“讲论文义”由“讲解诗文”改为“谈诗论文”;增加了“未若柳絮因风起”中“因”的注释“凭借”。《陈太丘与友期》修改了2个,即“太丘舍去”中“舍去”原为“不再等候就走了”,现为“不再等候就走了。去,离开。”“尊君在不”中“不”原为“通‘否”,现为“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增加了“非人哉”中“哉”的注释,“语气词,表示感叹”。

又如,《〈论语〉十二章》中与原来相同的章节中共修改了2个注释,增加了5个注释。“学而时习之”中“时习”原为“按一定的时间复习”,现为“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按时”。“不亦说乎”中原来只注释“说”是“悦的古字,愉快”;现在是整句作注释“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乎,语气词。说,通‘悦,愉快”。增加了“学而”的注释“和下文的‘雍也‘述而等都是《论语》的篇名。篇名只是从各篇第一则语录中摘取两三个字而来,并没有特别的意义”。“吾日三省吾身”中“省”为“自我检查,反省”。“为人谋而不忠乎”中“为”的注释“替”。“必有我师焉”中“焉”为“于此,意思是‘在其中”。“择其善者而从之”中“善者”为“好的方面,优点”。

从如上例举的文本注释可以看出,第3版文言文提供的注释总数比第2版的多了,个别注释的释义有了调整,同时增加了像“因”等虚词及固定句式的注释。

五.“研讨与练习”设置的训练点有所更新

在保留或部分保留的古诗文阅读篇目中,“研讨与练习”的题量第3版的与第2版大体相当;训练点也大体相同,有的练习,只是设问的角度略作变化。但第3版有这样几点值得关注:

1.文言文篇目后都设置了一道“解释加点的词或词语”的练习,解释的加点词或词语的总数较之第2版有较多增加。同时在解释的词语中有像“虽、竟、凡、如”等文言常用虚词。

2.《古代诗歌四首》中第二道练习题更换成了“仿照下面的示例,从本课或课外找一首律诗,看看诗中有哪些上下对仗工整的诗句,说说是怎样构成对仗的,并对诗句作简要赏析(示例略)”。

3.增加的篇目《虽有佳肴》中第一道练习中有“课文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试将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并朗读一下,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由上可见,古文中对重要的词语的理解强化得更多了;古诗文的赏析不仅可以从内容上进行,还可以从特有的形式——结构的对仗或朗读节奏角度进行,从而体会古诗、古文的结构美、韵律美。

基于以上古诗文篇目的调整变化及其启示,我想对七年级上册的古诗文教学提如下几点建议:

一.要领着学生精读精讲每一篇文章。精读精讲体现在教学课时的安排要得到保证,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对待。

二.要引导学生多阅读经典著作。除了学习教材中选用的《论语》《礼记》中的篇章,还可以浏览《大学》《中庸》《孟子》等篇章。

三.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对学生及时地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意义重大,要抓住机会随文给学生介绍传统文化知识——作家、作品、作品风格(影响)、作品的题材、体裁等知识,并鼓励学生做好积累。

四.要扎实做好文言词语的积累。从本次调整知识点情况来看,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地位在古文教学中得到了应有的回归。文言文的学习不仅要积累常用的实词的词意,还要积累常用的虚词的意义及用法,为当下及后续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要给学生实时补充语法知识。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附录3的“语法修辞知识要点”中有详细的词的分类知识介绍,要带着学生学习一下,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律诗(绝句)是“怎样构成对仗的”,从而帮助学生对诗歌作简要赏析。

七年级是学生进入中学学习文言文的一个初始阶段,关于初中古诗文起始教学还有很多的建议,如,如何做好衔接、如何提升学习兴趣、如何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等等,在此就不赘述了。

《礼记·中庸》有言:“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面对新一轮的教材更替,为了把教材用好,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提升语文素养,我们对教科书的探究学习,还正走在学习研究的路上。

篇5:人教版七上古诗文

1、孙权劝学

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壮士十年归。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3.课外古诗词竹里馆

王维(),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逢入京使

岑参(),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晚春

韩愈(),百般红紫斗芳菲。,惟解漫天作雪飞4.、短文两篇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斯是陋室。苔痕上阶绿。谈笑有鸿儒。可以,阅金经。,无案牍之劳形。。孔子云:何陋之有?

5.爱莲说()

予独爱,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歌()(唐)。

念天地之悠悠。

登飞来峰

王安石()。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望岳

杜甫()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游山西村

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龚自珍(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其五)7.课外古诗词背诵 泊秦淮

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隔江犹唱后庭花。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南宋)。,一山放出一山拦。

贾生

()(唐)。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约客

()(南宋)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1、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2、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3、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4、描写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的句子是:

5、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 ”一句。

6、《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是:

7、斯是陋室。,草色入帘青。

8、《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9、《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

10、《望岳》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诗句是:

11、《望岳》中表现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

12、《游山西村》用来比喻陷入困境后看到希望或绝处逢生的写景名句是:

13、《己亥杂诗》写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

14、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15、杜甫在《望岳》中抒发豪情壮志的诗句是:

16、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17、黄梅时节家家雨。

18、,贾生才调更无伦。

19、《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说明了许多生活中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的道理的句子是:

20、赵师秀《约客》一诗中,表达诗人等候时长而失望焦躁的两句是:

21、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的语句 “ ”援引古人古迹、古语自慰自勉,妙趣横生,意味深长。

22、《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的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23、《爱莲说》中比喻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2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篇6:八上古诗文言文考点

1、远望的句子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近望的句子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细望的句子是: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4、表明愿望的句子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二)《春望》(杜甫)

1、借物抒情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描绘自我形象的句子: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名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2.杜甫的《春望》中诗人借花鸟抒发感时伤世之情的诗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3.杜甫的《春望》中,写战火不断,家书难觅的诗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4.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三)《石壕吏》(杜甫)1.《石壕吏》中表现战争之惨烈(或表现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诗句是: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2.《石壕吏》中,寥寥十个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时代氛围的诗句是: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3.诗中用对比手法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4.《石壕吏》中,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诗句是: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5.《石壕吏》中,表明兵役之残酷及战争之惨烈的语句是: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6.《石壕吏》中,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是: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7.《石壕吏》中,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是: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8.《石壕吏》中,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是: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四)《归田园居》(陶渊明)

1.诗中道出以归隐而自豪且表明诗人热爱田园,怡然自得,不愿在污浊的现实中迷失自我(或画龙点睛)的诗句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诗中表明诗人带着闲适,自豪的心情,写一日的情形,可见诗人勤奋,执著的语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3.诗中最能突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归返自然的诗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五)《使至塞上》(王维)

1.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诗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六)《渡荆门送别》(李白)1.诗中,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2.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3.诗中表达了奇特大胆的想象这一特点的诗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4.诗中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七)《登岳阳楼》(陈与义)

1.诗中描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的句子是:洞庭之东江水西。2.从“帘旌”到“夕阳”,写景由远及近的句子:帘旌不动夕阳迟。

3.加入厚重的历史感,融入惆怅之情的句子是: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4.从时空跨度上叙事状态,抒写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强烈的愤懑和万般的无奈的诗句是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5.诗中顾影自怜,饱含无限悲凉身世之慨的诗句是: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课外古诗词 

(一)《长歌行》(汉乐府民歌)

1、诗中比喻光阴一去不复返,“劝君惜取少年时”的诗句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描绘春天来临,万物焕发生机的两句诗: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3、诗中比喻光阴一去不复返的完整诗句是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二)《野望》(王绩)

1.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2.《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3.描绘萧瑟恬静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4.诗中写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诗句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三)《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1.诗中情景交融,充分表达了诗人思乡念亲之情的句子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2、叙写诗人站在江边遥望云端,思念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是: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3、写诗人看到孤帆,勾起乘船返乡的念头的诗句是: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4、写诗人欲归不得之的郁积,以景色来衬托诗人迷茫惘然的心绪,隐喻诗人自己仕途失意的悲慨的句子: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1.诗中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气势的名句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2.诗中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诗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3.本诗中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出求仕之心(急于求官、服务社会)的诗句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引用典故)

4.比喻想做官而无人引见,为自己生在太平盛世却闲居家中感到羞耻的两句诗是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5.形容湖水与天空浑然一体的诗句是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五)《黄鹤楼》(崔颢)

1.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描写了自己站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的句子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登楼远眺,引起无限乡愁的景象)

2.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抒写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之句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六)《送友人》(李白)

1.诗中以浮云孤飞,喻游子之心;以落日将下,依依不舍,喻故人之情的诗句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2.诗中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的诗句是: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七)《秋词》(刘禹锡)

1.刘禹锡在《秋词》中写出了秋天明艳美丽的景致且表达出了高远爽朗的情境,毫无悲秋之意的句子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借白鹤形象抒发豪迈乐观之情)2.刘禹锡的《秋词》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或直接赞颂秋景胜春光)的诗句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表达诗人与众不同的看法)

(八)《鲁山山行》(梅尧臣)

1.梅尧臣的《鲁山山行》中采用互文见义的手法,写山行所见动景,表现诗人内心非常闲适的诗句是: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2.诗中写出了山峰的千姿百态和诗人游兴之浓的诗句是:好峰随处改,幽径行独迷。3.表现诗人山径两旁的山峰随着观察角度的不同而变化多端的诗句好峰随处改,幽径行独迷 4.中与“鸟鸣山更幽”意境相类似的诗句是: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九)《浣溪沙》(苏轼)

1.苏轼的《浣溪沙》中劝他人要老当益壮,珍惜时间的诗句是: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2.岳飞的《满江红》中“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说明了年少时珍惜时间的重要性,苏轼的“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与这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1.诗中直接表达了自己虽然年老体弱,但仍想守卫边疆,报效祖国的心愿的诗句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2.诗中触景生情,把现实与梦想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强烈爱国情怀的句子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3.诗中具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气概的诗句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一)《桃花源记》(陶渊明)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渔人甚异之。

2、文中描写桃花源老人小孩生活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5、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1. 描绘桃花林美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 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 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 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与“老有 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相近)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 出自本文成语: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落英缤纷、怡然自乐、鸡犬相闻、与 世隔绝、老死不相往来。

(二)《陋室铭》(刘禹锡)

1、文中用类比起兴,引出陋室不陋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写居室环境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写作者交往对象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写室中生活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互文见义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7、画龙点睛的句子是:何陋之有?

8、表明作者对世俗生活鄙弃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全文的主旨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点睛句是:何陋之有?

3.文中描写“陋室”景色之雅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情趣之雅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4.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表现了他的高尚情趣的语句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5.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6.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爱莲说》(周敦颐)

1、作者描绘的莲花的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溢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全文的纲领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3、表明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世风的鄙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2. 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 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5.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6.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对世人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弃。8.文题为“爱莲说”,为何还写了“菊”和“牡丹”?用菊花正面衬托莲花,用陶渊明正面衬托他自己,用世人甚爱牡丹反衬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9.通过托物言志的写法,使莲具有象征君子美好品德的意义,表明作者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批判了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世风。

(四)《大道之行也》(《礼记》)

1、总括全文的纲领句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最能够体现全社会的关爱这一特征的句子是:衿、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课文从哪三个方面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即:“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男有分,女有归;(即“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即“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4.写“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的句子是:“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5.写“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的句子是:“男有分,女有归。”

6.写“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句子是:“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7.《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大道行也》一文与此句类似的句子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8、反映儒家提出的“大同”社会是不满于当前社会的句子是: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9、本文中选择人才的标准用一个成语概括是 德才兼备 “故外户而不闭,”用成语概括是 夜不闭户

(一)《三峡》(郦道元)

1.分别写出《三峡》中描写春、夏、秋、最具有特色的句子:春冬: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夏: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秋:晴初霜旦,林寒涧肃。2.《三峡》中与李白《朝发白帝城》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中描写水流湍急、行船速度之快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4.《三峡》中扣“素、绿、清、影”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采用大笔点染的手法)(山河秀丽句)描写泉水瀑布句是:悬泉瀑布,飞漱其间。5.表现秋景萧瑟凄凉的句子是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6.与“两岸猿声啼不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7.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8.“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此句与唐朝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句诗一致的。

9.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二)《记承天寺夜游》

1、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直接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月光,“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月色,“藻、荇”、是指竹柏影,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表达了作者微妙而复杂的感情,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三)《答谢中书书》:

1.《答谢中书书》中首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点题,表达欲与友人交流山川美景的感受。文中直抒胸臆的句子是: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答谢中书书》中的描写景观之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4、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5、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6、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上一篇:县财政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方案下一篇:火锅店后厨质量全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