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古古代神话故事

2024-04-09

中国上古古代神话故事(通用6篇)

篇1:中国上古古代神话故事

中国上古的神话传说(诗)

中国上古的神话传说

中国的神话传说中,有很多以其智慧、坚毅、勇敢为人类造福的英雄。

(一)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 中国神话传说中,盘古是开天辟地的英雄。在天地尚未开辟之前,宇宙犹如一个“大鸡蛋”,是漆黑混沌的一团。盘古已在其中,酣睡了一万八千年,一天盘古巨人醒来了 睁眼向四周一看,发现周围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见。

于是他张开巨大的手掌,凭借自己的神力劈开了大鸡蛋。只听轰隆隆一声巨响,搅动了千万年的混沌和黑暗。只见“阳物”轻而清澈冉冉上升,变成了蔚蓝色的天空;

而“阴物”重而混浊渐渐沉底,化作苍苍茫茫的大地; 盘古高兴地站在天地之间,又惧怕天地再合拢起来,变成以前那样的混沌黑暗。于是他双足踏着大地,而用巨手支撑着苍天。他一日九变,圣洁于苍茫之大地,神圣于浩瀚之苍天。

他使自己身体每日长高一丈,随着他的身体的增长,天每日增高一丈,地每日加厚一丈。如是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盘古身躯达到九万里之长,天去地亦达到九万里之长,盘古开天辟地终于成功。他仰望双手上方高远的天,他俯视双脚下方深邃的地,判定天地间已有足够的距离。于是他躺了下来休息休息,而不必担心天塌而压碎大地。于是他不知不觉地谁着了,而盘古不幸却在熟睡中死去,只留下了他那巨大的身躯。

他耗尽了心血而疲惫不堪,他流尽了汗水而劳累至极。盘古在睡梦中浮想联翩: 宇宙不能只有大地蓝天,在天地之间还得造出人类,还得造出初始万物日月山川。然而他再也无力亲手创造,于是把自己的身体留给世间。盘古开天辟地大获成功,他却不得不为此而牺牲。临死之前的盘古,把自己的身躯化作世间万物: 他嘴里呼出的气,变成了飘动的风云和空气; 嘴里发出的声,变成了天空的电闪雷霆; 左眼变成了光芒万丈的太阳; 右眼变成了皎洁明媚的月亮; 他的头发和胡须,化作夜空的星辰闪闪发光; 三山五岳是他的矫健肢体铸成; 奔腾江河是他流淌的血液形成; 筋脉变成了纵横交错的道路; 肌肉变成了万顷良田沃土;

皮肤和汗毛变成了地上的花草树木; 骨骼和骨髓变成了地下的矿藏宝库; 就连他流淌出来的一串串汗珠; 也变成了滋润万物的甘霖雨露; 都说人类是世上万物之灵,却是用盘古的精灵魂魄所组成。这就是开天辟地的盘古,他以自己的神力和身躯,化作宇宙和世间的万物,这就是神话传说的盘古。

(二)有巢氏神话传说

有巢氏为中国神话中的英雄,传说古代巢居是有巢氏所发明。其实有巢氏是后人追赠的称号,它既是巢居发明者个人称号,也是有巢氏氏族的代号,还是有巢氏那个时代符号,后人称之为“大巢氏”,则与古代尊称习惯有关的称号。有巢氏距今约20万~5万年,出生于苍梧今湖南九嶷山以南,立都石楼山今山西吕梁兴县。当初人们大都穴居野外,往往遭受到禽兽虫蛇侵害,有巢氏教民构木为巢以避其害,这是人们由穴居到巢居时代。古籍中有巢氏多有记载: 上古之世禽兽多而人少,人们不胜禽兽反遭其害,有圣人出教人构木为巢。昼拾橡栗暮栖木上之巢,民悦之使王天下,故命名之民为有巢。今南方巢居而北方穴居 这是上古之世的遗迹。苍梧以南有文郎野人,无屋宅居依树上住宿,食生肉以采香为业,与人交易若上皇之人。深广之民结栅以居,上设茅屋下豢牛豕。

其所以然者盖地多虎狼,不如是人畜皆不得安,乃上古巢居之意欤!

这都说明巢居可能起源于南方。昔有巢氏有臣而贵,任之专国主断已而夺之。臣怒而生变有巢氏以亡。

(三)燧人氏神话传说

神话传说中的钻木取火,为燧人氏所发明,这是人们从利用自然之火,进化到人工取火的历程。恩格斯曾深刻地阐明: 就世界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超过了 蒸汽机的发明。这是人类第一次 支配一种自然力,使之与动物分开 而界线分明。

据从远至近的古籍记载: 燧人观察天上之星星,明察地上五木以为火。他教人钻木取火,而使吃熟食成为可能。追忆往昔,民食果蓏蚌蛤 恶臭而腥臊,伤害腹胃

民多疾病而在劫难逃。燧人氏作钻燧取火,教人熟食以化腥臊。民大悦而使之王天下,燧人氏成为部族的称号; 这里还有另一传说,遂明国有大树名遂屈盘万顷,后有圣人游至遂明国,见有鸟啄树粲然出火,圣人感悟焉!

遂用小枝钻大枝取火。火自无而有者也,其发明终得难能至贵之火; 这里还有第三传说,燧皇感悟于森林自焚,而知树木实藏火。不知几经攻治,亦不知试验几经,终钻木得火而始生火种。今追想未有火之先,肉皆生食有害于人,不知多少人夭亡。及得熟食者其味大变: 肉之腥臊者忽而馨香!草木之实食之淡泊寡味,忽而甘腴脆美!水之冰者,可热之而饮水,居之寒者,可取火温暖而睡,至茫茫黑夜,可燃柴御虎豹而得平安。当登台传教 广播用火之时,火之光热为万民之所感。

距今很久很久以前,燧人氏首领联合 弇兹氏首领,建立互为婚姻的血缘联盟。始称燧人弇兹合雄氏,作为人类与动物界线彻底分明。弇兹氏的织女是,最早的一位女首领,后世人追尊她为女帝,又称玄女素女须女等。织女的发明,是用树皮搓绳,她的绳有三种:

单股的绳称作“玄” 两股合成的称作“兹”绳,三股合成的称作“索”绳。人们得以骄傲地说: 人类结束蒙昧与黑暗,那是因为人类有了火,人们可以自豪地说,火是人类的象征,火使人类开始文明。只知茹毛饮血的动物,根本不知道使用火。人与动物之所以分道扬镳,正是因为人类能够使用火,而且是举一反三利用火。回顾几千年来的历史,虽说人类的重要标志是火,然而还很难说:

人类已经完全脱离兽类,脱离了野蛮和残暴的行径,真正地走上了文明。从人们对“火”的态度,可见一斑且发人深省。16世纪意大利的哲学家,数学、天文的科学大家,无所畏惧而坚毅勇敢的布鲁诺,恰恰死于教皇点燃的野蛮之“火”。注释:

[燧人弇兹合雄氏,约3万年] [腴,yu,肥] [蓏,luo,瓜之果] [弇,yan,覆盖)

(四)女娲的神话传说

话说中国上古时代的神话,首先是神秘的中国女神女娲。

其名最早出于屈原的《天问》,他问道谁造了有身体的女娲?

原话是“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您对苍天发问后辈焉能回答!

传说女娲是姓凤名里牺的女神,她反映了母系社会的多义神话: 一说她和其兄伏羲也是夫妻,他们是中华人始之初的祖先;

二说她以黄土创造人类,又炼出七彩石以补天,她折鳖四足而撑四极,抗洪水杀猛兽,使人类始得安居乐业焉;

三说她用泥土捏出人类之后,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相互争战,共工败于祝融而气之急败坏,以头撞击西方的世界支柱不周山,因而导致天塌陷,天河之水注人间。

女娲不忍人类受灾难,炼出七彩石并以之补天。一说她死后其肠化作十个神人,成为西方大荒广粟之野的守护神;

又说她死之后,由白螭腾蛇护卫而升天。

我国南方的苗族等多族的人们,建有庙宇供奉并尊女娲为大神。

女娲与伏羲和神农并称上古三皇,中华民族尊奉女娲为中国女神。注释:

[白螭(chi)指古代传说中没有角的龙。]

(五)伏羲的神话传说

传说的“人文始祖”伏羲,他出生于九池生长于成纪。其母是华胥国美丽姑娘华胥氏,她游雷泽因好奇而踏雷神的足迹,她感到如蛇缠身头发晕而怀孕。怀孕十二年之久才生出伏羲,她又生女娲与伏羲是兄妹,传说伏羲与女娲同为人面蛇身,又说伏羲与女娲创造了人,据日本古书记载他们是兄妹,婚后成为大和民族的创始人。传说苗族的祖先伏羲与女娲,现代学者曾对苗族作过考察: 传说伏羲与女娲本为兄妹,当人类遭受到不遇之滔天洪水,故而人烟断绝之时,二人而结为夫妻以延续人类。《山海经》和《史记》并无记载,东汉班固《汉书》:“成纪属汉阳郡,汉阳郡即天水郡也,古帝伏羲氏所生之地。”

故天水历来被称为“羲皇故里”。据天水出土的两件鲵鱼纹瓶,这是鲵鱼图腾崇拜的缩影。

伏羲形象应该是“人首鲵身”,大鲵正是初始四足龙的原型,也正是伏羲部族的图腾之神。传说和史籍讲伏羲有许多功绩: 他教民作网渔猎提高人们能力; 教民驯养野兽则是家畜由来历; 他倡导男娶女嫁的族外婚礼,结束了母系氏族的群婚时期; 他始创书契用以记事,取代了结绳记事的落后形式; 他发明了陶埙和琴瑟等乐器; 将修身理性的音乐引入生活,创作反其天真的歌谣和乐曲; 他统治的地域越来越大,始有分而治之原始社会管理;

伏羲的最大功绩是创立八卦,《太史公自序》:“余闻之先人曰:

‘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注释:

[鲵,ni,大鲵小鲵之总称]

(六)神农氏的神话传说 传说我们是炎黄子孙,神农氏则是传说中炎帝,炎帝是中国的太阳神,他与传说中的黄帝为兄弟。他也是教民耕种农业之神,相传神农氏创医药尝百草,他还是救人无数的医药之神,神农死于过量试尝有毒之草。相传神农氏身材瘦削,而且有着奇特的样貌: 除了四肢和头部,他全身都是透明的,清晰可见其五脏六腑。所以神农氏尝百草,何种草药影响人体何部位,可以轻而易举的观察到。令我们感到悲喜交加的是,神农尝试过多种有毒草药,终因积毒太深而辞世,却给予世人以宝贵的医药。

(七)轩辕氏黄帝的传说 黄帝和炎帝和蚩尤,同为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蚩尤的后裔是东夷族苗族。

轩辕氏黄帝,为有熊国君少典之后。他生于轩辕之丘,赝本复姓公孙,长居姬水而改姬为姓。建国于有熊,即当今河南新郑,故轩辕氏亦有有熊氏之称。因有土德之瑞,土色黄故有黄帝之称。

其历史身份: 为华夏民族的始祖; 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远古的部落联盟首领; 华夏大地的天下共主。

黄帝还有神话传说的身份: 即神界中央天帝。

传说他出生十日就会说话,少年时思维敏捷而聪颖,青年时性情敦厚十分能干,成年后富有智慧且坚毅果敢。

当蚩尤发动兼并诸侯之战,当时天下共主炎帝日薄西山,酋长们互相攻击而使生灵涂炭,炎帝无可奈何而求助于黄帝,黄帝以安定天下为己任,援助炎帝毅然决然。

传说黄帝与蚩尤之战,在当今的河北涿鹿县,双方战斗非常激烈,战士们都骁勇善战。黄帝因有风后和力牧,两员大将的辅佐和征战,终将蚩尤擒获而诛之,最终平息诸侯们的战乱。

黄帝遂被诸侯尊为天子,取代伏羲氏炎帝,而成为天下共主的黄帝。

相传黄帝在位很久,国势逐渐强盛; 政治日趋安定; 文化日益进步; 拥有诸多的发明: 宫室、舟车、衣裳,以及文字、音乐和历数,全都是那时的制作和发明。

传说尧舜禹汤诸帝,均是轩辕氏的后裔。轩辕黄帝被中华民族,尊奉为共同的始祖。

现在河北涿鹿,三祖堂供奉着中华三祖。炎黄二帝开疆域拓国土,划九州定中原融合各个民族。炎黄后裔称为百姓,蚩尤后裔称作黎民,对于中华民族形成,他们是主体和根本。直至如今,他们既是黎民百姓,也是祖国的伟大公民。

(八)尧帝传说 尧帝姓祁名放勋,他为帝喾次妃,陈锋氏女庆都所生,他是帝喾(kù)次子,他生于丹陵,养在母亲家伊侯之国,所以尧以祁为姓。称尧为伊祁氏,后来迁于祁地。尧是我国古代帝王,尧是他的谥号,因封于唐,故史称“唐尧”,由于他德高望重,严肃而恭谨,获得人民的倾心。他能够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团结和睦。帝尧为人简朴,吃粗米饭喝野菜汤,处处体恤民情,光照四方。

自然得到尊敬和爱戴。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 帝喾有二子,帝喾死后,长子挚继承称帝挚,尧十三岁受命辅佐帝挚。帝挚才干平平,而尧却仁慈爱民,治理有方知人善任,其盛德天下闻名。各部族首领,纷纷背离帝挚,帝挚也自知,不如其弟尧圣明,在继位九年后,将帝位禅让于尧。相传尧二十一岁,继承帝位。尧由旧都蒲阪,迁到新都平阳(今山西临汾),他以火德为帝,人称赤帝。

他性格聪慧而能干,即使当上天下共主,也从不骄横傲慢。他勤于政事未敢懒散,生活俭朴礼仪简单。《史记》歌颂尧帝为人: “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接近他如太阳一般光辉,远望他如云霞一样灿烂,富有而从不骄横,高贵而从不傲慢。帽子为黄色,衣服为黑色,他有红色的车驾,白色的驾车之马。他命羲氏测定推求历法,为百姓颁授农耕时令。尧帝在位,天下遭受滔滔洪水,他用鲧(gun)治水,九年无功而返,又启用鲧之子禹,才使洪水得以治理。尧帝设置谏言之鼓,让天下百姓皆尽其言; 又立诽谤之木,让百姓指出他的错误。尧的治理非常成功,使得万邦和睦共处,共同组成,中原部落大联盟,出现了国家雏形。他治天下五十年,问天下治与不治? 百姓爱戴自己与否? 左右朝野都不知。他遂微服问之于民,遇到一位老人,嘴里含着食物,挺着如鼓的肚腹,一边唱一边敲打着土地: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这是一首著名的古诗,称作《击壤歌》。尧帝开创了 帝王禅让之先河,在位七十年,发现儿子丹朱并无才干,决定在民间选用才贤。尧问四方诸侯首领: 谁能担负天下之重任? 四方诸侯首领答道: 有个民间单身汉叫虞舜。于是尧帝微服私访,来到历山一带,听说舜在田间耕地,便走到田间。他看见一个青年,身材魁伟体魄强健,在聚精会神地耕田。一头黑牛一头黄牛,正在驾着犁一步步向前。奇怪的是,这个青年没有皮鞭,却在犁辕上挂着簸箕,隔一会儿敲一下,吆喝一声

尧帝等舜犁到地头,便问耕夫都用鞭打牛,你为何只敲簸箕不打牛? 舜拱手做揖,牛为人耕田出力,是多么辛苦不已,再用鞭打于心何忍!我敲打簸箕,黑牛以为我打黄牛,黄牛以为我打黑牛,就都卖力地拉犁。尧帝觉得舜很了不起,既有智慧又有善心,对牛尚且如此,对百姓就更有爱心。尧与舜在田间拉开话题,交谈一些治理天下的问题,舜明事理晓大义,绝非一般凡人的见地。尧继续走访方圆百里,都夸舜是德才双馨,尧便决定试一试舜。他把两女儿娥皇和女英,双双嫁给了舜,让她们观察舜之德,又在舜周围安排九个男儿,让他们观察舜之行。又把舜放进深山之中,舜驯服了凶猛的虎豹,又驯服了荼毒的蛇虫,舜的头脑一直清醒,对于行进的方向,他心里始终分明,很快就走出深山老林。尧先让舜作朝中虞官,他又考验舜三年,便让舜在尧的文庙,祭拜了尧的祖先,遂让舜代他行天子之政。随后禅让于舜执政。

(九)舜帝的传说 舜帝是三皇五帝之一,舜生于姚墟,今山东诸城,万家庄乡诸冯村人。他姓姚名重华字都君,是四部落联盟首领,受尧禅让而称帝,其国号为“有虞”,故号为有虞氏帝舜。帝舜、大舜、虞舜,皆指帝王虞舜, 后世和史上简称为舜。

《尧典》记录,舜有诸多业绩和事迹:

命后稷(jì)按时播植百谷; 为灌溉田地而挖沟开渠; 治理洪涝水灾; 疏通河道兴修水利; 公布五刑法律,除去四凶族祸害。舜帝知人善任,选用贤善能干之人。

他任命许多官吏:

命禹作司空管土地和水利; 命弃主管农业充当后稷; 命契作司徒管五教; 管理五刑的是皋陶。

舜帝在位之时,诸事都有很大进展,开创了上古时代,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虞舜最终开创,中原最强大的部落联盟。

他广泛征求四岳大臣的意见,惩罚奸佞举贤任能。

他把獾兜(dōu)三苗和共工,分别流放到北南西三方,又在羽山处死鲧(gǔn),使得边疆首领皆服,各民族和睦共处。他启用皋陶等贤能,使他们各建奇功,形成百业兴旺情景。

他对禹的启用,最为著名,非常成功。

当时六十一岁的舜,想选择一位德才双馨,聪明仁爱的继承人。四岳经向尧帝举荐过舜,又向舜帝举荐道,臣以为禹是可用的贤人。舜帝略加思索问道: 就是那个治水不利,被我处死的鲧之子吗? 四岳说正是鲧之子禹,大王切不可有,据其父而评价儿子的忧虑,而失去不可多得人才禹。舜帝笑道,我明白你举荐的含意。不久舜不避前嫌而启用禹,命令禹子承父业,从事洪灾水害的治理。舜帝的此举,无非是验证四岳的举荐,进一步观察考验禹。

禹深感舜帝的信任,力图报答知遇之恩。禹经过长期实地考察,不能仅用父亲,填堵决口的办法。根本不行,他确认必须以疏导为主。于是率领人民,开山通泽,对所有河道进行疏浚。禹治理水灾洪害,兢兢业业不辞劳苦,最终消除了水患洪灾。

禹治水的成功,使九州区划大致确定,更使各州恢复了生产,人民安居乐业,不再担心洪水泛滥。

舜帝禹的成功,感到非常高兴。于是想效法尧帝,将他的帝位阐让给禹。然而禹却连说不成,舜帝只能暂时缓行。舜命禹主掌百官,管理国事行政,虽有行帝王之实,却无帝王之名。舜帝巡视南方于高龄,不幸在苍悟仙逝升天,后来葬在九嶷(nì)山,位于当今湖南宁远东南。

此地被后人称为零陵,舜继位以后

仍不断去看望拜祭舜帝,至于迫害父母和弟弟,他早已完全忘记。舜帝的一生,是仁孝开明的一生,对于中华民族,淳厚民风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十)禹帝的传说

诗说上古禅让文化(4 大禹治水)禹为夏后氏姓姒(sì)名文命而号禹,因在今安徽蚌埠治水有方,后世人尊称他为大禹。他是轩辕黄帝8世玄孙,传说他是夏后氏部落首领,属于子对父位的继承。禹的父親是鯀,封在汶山石紐地區,(今四川北川縣)

母親為有莘(shēn)氏之女,名叫女志也叫女嬉。禹是奴隶制创始人,禹幼年隨父親鯀東迁,來到中原。其父鯀封于崇。

(即中岳嵩山)帝堯時中原洪水氾濫,百姓遭受災禍水患,生活愁苦不堪。鯀受命治理洪水灾患,鯀用障水法防范,設置河堤于岸边。然而水却越障越高,洪水却汤汤淹淹。歷時整整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災患。接着命鯀之子禹,繼任治理洪水的官员,禹立即与益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來商议。他到处視察河道,檢討其父治水的失敗原因,总結其治水失敗的教訓。禹遂改革治水方法,以疏理河川為主导,利用水向低处流之道,对九河进行疏通引导。治水期間,禹親自翻山越岭,淌河過川,从西向東一路測量地形,樹立地势高低的标杆。禹親自率領百姓,帶領治水的民工,根据标杆,规划和疏通水道,逢山開山,遇洼地筑堤搭桥,引滔滔洪水流入大海。禹為治水费尽脑筋,从不顾及,自己的疲劳身心。他与塗山氏女娇新婚,不久就离开爱妻娇,为治理洪水,走出自己的家门。後來有一次路過家門,听到妻子正在分娩,婴兒呱呱的哭叫声音,他怕耽搁治水,而不敢走進家門。四年后的一天早上,他再一次路过家门,听见母亲骂的声音,及儿子的啼哭的声音。大禹想进去看个分明,又怕惹恼了母亲,耽搁了治水的时辰,便悄悄走开而没有进门。大禹第三次路过家门,那是治水六七年后的一天,他登上家门口的小土山,看见家里烟囱,冒出的袅袅炊烟,听见母亲与儿子的笑声音,大禹感到特别放心。为了治水大业,他又一次饶过自己家门,赶紧向工地飞奔。这些记载都是颂扬大禹,竭尽全力治理洪水,解除民众苦难的崇高行为。大禹大公无私的精神,受到了民众的赞扬,也得到舜帝的褒奖。所以舜在晚年,推荐禹为他的继承人。禹和後塗山氏女娇,有兩個兒子,小儿子名澔(hào)大儿子名启。禹因治洪水有功,人們为表达感激之情,尊稱他為“大禹”,即偉大的禹。把平地积水导入江河,再进一步导向海洋。堅韌不拔的大禹,富于开拓进取,经過十三年治理,最后終于取得胜利。消除中原洪水氾濫灾禍,是大禹治理水患的卓越功绩,舜帝最终将帝位禪让给大禹。大禹以其被封的国夏为国号,宣告了夏王朝正式建立。夏禹帝王之子启 是夏朝的繼位天子。

建碑《大禹陵》。夏禹治水有巨大功绩,他治水走遍九州,处处都有他的足迹。大禹曾铸造铜鼎,作为国家命运的象征,它代表九州中国,历史上称作禹鼎。

篇2:中国上古古代神话故事

中国上古神话与民族文化精神

中国上古神话是民族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同时对后代民族性格的形成又起了强化作用.神话中悲壮型英雄在文化底蕴中的意义并不在于他们的具体行为是否成功,而在于他们有超越自然的.精神力量,塑造了民族坚定顽强、崇尚精神力量的性格;神话对救世英雄的褒扬,赋予了理想人格以使命感及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准则;中国上古神话的地域性,给了“天”以广阔的生存、扩展空间,使中国人意识中以天为最高主宰;神话表述的化生模式,表露了强烈的生生不息的宗族延续意识,并对后世理想化的思维方式有极大的影响.

作 者:郭芳 作者单位:青岛社会科学院,山东,青岛,266003刊 名:管子学刊 CSSCI英文刊名:GUAN ZI JOURNAL年,卷(期):“”(1)分类号:B932关键词:神话 民族文化精神

篇3:中国上古古代神话故事

神话是古典小说最早古典小说早期的雏形, 其缺点是缺少角色的语言和对话, 而缺少对话就使神话局限于叙述者这一个层面上, 这就造成了神话主体的矛盾性和复杂性。例如:《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 入日。渴, 欲得饮。饮于河、渭, 河渭不足, 北饮大泽, 桎, 道渴而死。弃其杖, 化为邓林。”短短三十七个字, 却给我们塑造了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 夸父的形象研究者有不同看法, 有人认为夸父为“水”, 太阳代表“火”, 夸父逐日为“水火之争”, 还有人认为距离故事代表对认识的探索。其丰富的想象、虚诞的情节和人物及内涵多义性, 为后世小说所取用, 还有《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 经常把人与自然的矛盾和社会冲突表现得十分生动, 反映了上古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坚韧不拔的精神。随着后来神话的发展, 有了更加生动的情节和故事, 经常把人与自然的矛盾表现为神怪之间的斗争, 这逐步凝结为一种叙事结构成为后世降妖伏魔题材小说的源头如《山海经·北大荒北经》有这样一节:“蚩尤作兵伐黄帝, 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 蚩尤请风伯雨师, 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 雨止, 遂杀蚩尤。”, 这一神话结构是人在天神的帮助下战胜妖怪, 这对后来神魔小说有很大的影响。例如《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 玉帝在诸神帮助下收伏他, 与黄帝、蚩尤之战十分相像。孙悟空的形象与蚩尤的形象十分接近, 至于呼风唤雨的战斗方式, 《西游记》中也有, 如“车迟国斗法”一节。在冯梦龙增订本《平妖传》、《英烈传》、《女仙外史》等小说中, 经常出现神灵救英雄于危难之中的情节, 这虽然与道教的盛行有很大关系, 却也与上古神话有着细微的联系。

上古神话中千变万化的神怪形象对小说创作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与中国不同, 古希腊神话中形象主要是人形的, 而我们的祖先创造的神话中不但有人形的神怪, 而且有大量的人兽同体, 半人半兽或多种动物混合的形象。这些神貌各异的形象中, 物怪所盛于人妖。一部《山海经》就是一个奇禽异兽、精灵怪物的大本营。这些神话形象奇谲多变, 壮伟瑰丽, 极富幻想色彩, 有人面蛇身、身长千里昼夜冬夏只在其睁眼闭眼, 吹气呼气之间的烛龙;有游于东海, 溺而不返, 化为精卫鸟而发誓填海的炎帝女……, 光怪陆离, 令人惊心动魄。而且神话中的主角往往还具有非凡的力量:共工一怒, 竟撞折天柱, 使天倾西北, 地满东南;羿射落十月, 乘龙而飞……这些形象是对人的能力的夸张, 表现了初民的智慧、理想和审美心理。

这些丰富的想象, 大大开阔了后世人的想象空间, 对后世小说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西游记》作者以其驰骋万里的想象, 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 那些五光十色的法宝, 令人眼花缭乱的斗法, 西方世界那些神奇的国度, 奇幻的景色, 大大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书中各种神妖精怪描写的无不生动, 金箍棒、芭蕉扇、人参果, 法宝层出不穷;盘丝洞, 火焰山、女儿国, 风情处处不同, 这些都可以让我们依稀感觉到上古神话的风致神韵。还有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其中狐女、花妖、精怪无不令人眼界开阔。鲁迅评价其说:“花妖狐魅, 多具人情, 和蔼可亲, 妄为异类, 而又偶见鹘突, 知复非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则不仅是将神话看作素材, 而是当成全部的精神寄托, 是对那个不公平世界的厌弃和对感情神话世界的皈依, 发扬了上古神话的那种审美精神, 神话一方面为后世小说家提供了大量可拓展的形象, 另一方面, 更激发了小说家的想象力。

上古神话作为民族精神的最初展示, 它所具有的浪漫情怀、现实精神、悲剧意识, 都在后世小说得到回响。例如在中国人心目中“艰难困哭, 玉汝于成”, 一个英雄豪杰的诞生总是伴随着痛苦的磨炼。例如今见《舜子至孝变文》, 记录了舜经历了三个磨难, 每次都被神人所救, 后娘屡次迫害舜, 帝释化黄龙, 救舜出井, 最后“群猪与他耕地开垦, 百鸟衔子抛田, 天雨灌溉”。还有《刘知远诸宫调》中刘知远的历经磨难才成就高位。这些故事就反映了古人对“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一种精神认识, 与此相似的是后稷的经历。《诗经·大雅·生民》:“诞寊之隘巷, 牛羊腓之。诞寊之平林, 会伐平林。诞寊之寒冰, 鸟覆翼之鸟乃去矣, 后稷呱矣。实覃实迂, 厥声载路。”其以浓厚的神话色彩讲述了后稷的神异来历, 这一曲折反映了周民族对其进入父亲氏族社会一重大历史进步的记忆;这半人半神的形象凝结着古人对自己祖先的无比崇敬, 它也显示着古人顽强而充溢的自信力。像舜和后稷这样历难不死的神话故事结构, 在后世的小说经常出现, 最典型的是清代侠义公案小说《三侠五义》中包拯的经历, 她的嫂子独占家私, 三次陷害他, 逢虎得救, 毒饼投犬, 枯井逃脱, 一次次经历就显示了包拯自幼就具有非凡的天性和命运。其中枯井逃脱一切, 与舜的“浚井”之难如出一辙, 继承的痕迹非常明显。例如:《封神演义》中周文王禁羑里, 《说岳全传》中岳飞一出世便随洪波漂流等, 都表现了同样的神人品质和受难意识, 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一个永恒的母题和原始意象, 体现着中华民族心理的传承与制约。

神话还为小说提供了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也有很多小说附会于神话取材于神话。例如吴会能改齐漫录卷引班固《汉武故事》并《西京杂记》中记云:“东方朔死, 上疑问西王母使者, 使者曰:‘朔是木帝精, 为岁星, 下游人间, 以观天下非陛下臣也。”篇中提到的王母本来是神话人物, 在这里被作者拉来作为现实中的人物, 还有生动的对话, 把神拟人话了, 增强了作品的趣味性和神话色彩。还有刘向的《列仙传》中有篇《江妃二女》:“江妃二女者, 不知何所人也。出游于江汉之媚, 逢郑交甫, 见而悦之, 不知其神人也。”也是如此。

不少小说家把神话有机地融入艺术整体中去, 神话对小说家的影响, 不但丰富了小说的内涵, 而且也使神话获得了新生命。唐传奇中的《古镜记》、《游仙窟》、《离魂记》等都可以找到神话的影子。明清小说中的《西游记》、《封神演义》、《镜花缘》等也有取材于神话的地方, 如明代四部小说:《开辟演义》、《有夏志传》、《七十二朝四书人物演义》、《历代神仙鉴》。在改造神话方面最成功的是李汝珍的《镜花缘》, 它根据神话恣意发挥, 作者让书中人物周游海外, 以虚构的远方国度映照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 很多构想出自神话。作者依据神话《山海经》, 抓住一点, 生发开来, 或巧譬妙喻, 或杜撰故事, 使神话又有了许多新的涵义。

总之, 神话与古典小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神话是中国古典小说产生、发展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 神话既孕育了小说也推动了小说的发展。这在每个朝代、每个阶段都很明显, 这个问题应该很值得研究者们关注。神话以其丰富的内涵、瑰丽的想象成为中国文化长河中的瑰宝, 我们世代继续传承下去, 只有这样才能创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鲁迅:中国小说历史的变迁[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1925.3.

[2].北大中文系:中国小说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11.

[3].袁珂:山海经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4].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7.

[5].刘勇强:中国古代小说叙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10.

[6].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 (插图本)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5.

[7].汪涌濠骆玉明:中国诗学[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出版, 1999.5.

[8].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辑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10.9.同注释8

篇4:中国古代神话人物荟萃

中国古代神话中有四凶(同时也是指共工,獾兜,三苗与鲧),也就是四大魔兽,分别是:饕餮,浑沌,穷奇和木寿杌。

饕餮

传说轩辕黄帝大战蚩尤,蚩尤被斩,其首落地化为饕餮。《山海经·北山经》有云:“钅句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号鸟,是食人。”根据晋代郭璞对《山海经》的注解,这里说的狍号鸟即是指饕餮。《神异经·西荒经》中有云:“饕餮,兽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对比一下DOMO绘制的饕餮,看看是不是和古书上记载的一样。

后来,饕餮变成了图腾,刻于各种祭祀用的器皿之上。《吕氏春秋·先识览》有云:“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殷周时代鼎彝上常刻的就是饕餮,其脑袋狰狞,双目炯炯,赫然有神,鼻梁凸出;首部有一双弯曲的兽角或足,其弯曲的方向似无定制,或内勾似羊角,或外曲似牛角;巨嘴大张,利齿如锯,嘴略弯曲内勾,或嘴巴紧锁。则作正面盘踞状,身躯拱起,头着地或水云气,两边有一对利爪,象狗爪或虎爪。两侧有一对肉翅,形如耳朵。

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因富贪欲故后世喻贪婪之人为“饕餮”。《左传·文公十八年》有云:“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

穷奇

《山海经·北山经》有云:“又西二百六十里,曰邽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虫胃毛,名曰穷奇。狗,是食人。”另外一种说法说穷奇是神名,《淮南子·形训》:“穷奇,广莫风之所生也。”高诱注曰:“穷奇,天神也。在北方道,足乘两龙,其形如虎也。”在天之痕中,仙山岛上全身火红,状如牛的怪兽就是穷奇。

后来“穷奇”用来比喻背信弃义之人,《左传·文公十八年》有云:“少昊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

木寿杌

《神异经·西荒经》中有云:“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大,毛长两尺,人面虎足,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扰乱荒中,名木寿杌。”另有一说是神名,《国语·周语上》:“商之兴也,木寿杌次于丕山。”另外有一本战国时的书名叫《木寿杌》是专门记载楚史的史书。后来“木寿杌”被用来比喻顽固不化态度凶恶之人。《左传·文公十八年》有云:“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木寿杌。”

浑沌

浑沌,即浑敦。其状如犬,似罴而无爪,有目而不见,有两耳而不闻,有腹无五脏,行走而足不开。

浑沌因既混且乱故后世称是非不分之人为“浑沌”,《左传·文公十八年》有云:“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浑沌。”

章炳麟在《新方言·释言》中说,“浑沌”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混蛋。

另有说法是浑沌是獾兜死后的怨气所化,穷奇是共工死后的怨气所化,木寿杌是鲧死后的怨气所化,饕餮是三苗死后的怨气所化。

盘古

汉族创世神话中开天辟地的巨人。但在中国神话系统中的地位无法与上古初代神的女娲伏羲等退位神相比较,因为盘古开天地的说法是在汉以后才出现的,可以确定这是一位接受外族创世神话影响产生的上古神。三国吴徐整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出了盘古鸡蛋说和垂死化生说,描述了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与天地一同生长,并最终化生万物的故事。明人周游《开辟衍绎通俗志传》中则补充了非常华丽壮烈的盘古用工具开天辟地累死化生的剧情,形成了目前流行于世的盘古开天辟地说。根据《述异记》的说法,盘古氏墓在南海,被认为是后世追葬盘古之魂的地方。天之痕中所遭遇沉睡中的盘古大神,是否就是归葬南海的盘古之魂呢?

太白金星

太白即金星,又称“白帝子”,是天边启明星的神格化人物。为道教神,据《七曜禳灾法》描述最初的形象是穿着黄色裙子,戴着鸡冠,演奏琵琶的女性神,明以后形象变化为老迈年长的白须老者,手中持一柄光净柔软的拂尘,人道修远神格清高,时常出现在一些有影响的古典小说中,最著名的是《西游记》,但多不被尊敬重视,最近的八流电视剧更有侮辱其存在的不良情节。同为太白星神的还有《唐逸史》中提到与孙思邈交游亲近的太白酒星,他们是四位游历在蜀地豪饮而健谈的奇仙。《广异记》中也提到了一位同样在四川出没,自称“太白山神”的能召唤神虎的老人。

九天玄女

又称“玄女”、“元女”,根据《诗经·商颂·玄鸟》的记载,它最先的形象是商人的始祖玄鸟,之后的《史记·殷本纪》中提到殷商的祖先是由其母吞食玄鸟蛋而出生,更理性地解释了商人崇拜玄鸟图腾的原因。宋《云笈七签·九天玄女传》完善女神传说,称她于黄帝与蚩尤大战受困时,受老师圣母元君派遣,下降黄帝之侧以行帮助,终于使黄帝击败蚩尤,玄女有功于社稷,便被尊奉为女神。后世因玄女辖制“中天、羡天、从天、昊天、苍天、廓天、咸天、上天、成天”九天,故称她“九天玄女”,女神在得到道教吸收接受专奉后崇拜甚广,宋以后多次出现在古典神怪小说中,著名的有《水浒传》、《大宋宣和遗事》、《女仙外史》、《薛仁贵征东》等等。但目前民间供奉九天玄女最专注的原因不是因为女神本身拥有的兵法智慧,而多是祈求送子护生。

北斗星君

原本是将天空中被称为“大熊星座”的星群神格化的复合式神祗团体。根据《河图帝览嬉》的说法只是掌握爵禄富贵收成丰歉的星斗,但是被早期道教吸收后,形成了“北斗注死,南斗注生”的说法。北斗星君受命听取天下人功劳过失,并因之决定其人寿数际遇,对于民间来说是行使莫大权力地位非常重要的神灵,因此自古以来泰山上供奉北斗星君的香火长盛不衰,是别的神灵难以比拟的,想来是类同人间高官显爵般的存在吧?而与人间权贵官职浮动类似的是,在众多文献中,北斗星君的具体身份始终没有确定,《河图始开图》称“黄帝名轩辕,北斗神也。”《云笈七签》则说北斗君是江夏人,叫伯大万,又说北斗君是江夏人陈奉常,字百万。《真灵位业图》则说北斗君是周武王。目前华丽连载接近尾声的《封神演义》的原著中则安排黄飞虎的第三子黄天祥被封为北斗星君!

风伯

最早的风神被称为箕星或箕伯,《风俗通》中称“风师者箕星也。箕主簸扬,能致风气,故称箕伯。”但在楚地则自古以鹿身雀头的神秘怪兽飞廉为风伯,《水经注》称飞廉以善于行走而为纣王效力,周武王击败了纣王,飞廉殉国自杀,天帝为他的忠诚感动,用石棺掩埋他,并使他成为风神。汉以后飞廉与箕伯逐渐融合,并由民间人格化,形成了“白须老翁,左手持轮,右手执 笔疌 ,若扇轮状”的固定塑像帽。唐以后,因风伯的主要职能是配合雷神、雨神帮助万物生长,所以受到历代君主的虔诚祭祀。然而风伯也常以飓风过境毁坏屋舍伤害人命,形成自然灾害,因此被视为凶神。民间传说中常以女性形象出现的风神“封姨”,就主要体现了风对植物生长的危害。《淮南子·本经训》高诱注中提到羿将狂暴伤害人民的风伯捆绑在青邱之泽为民除害的故事,倒是不免令人想起赛特寻找神器救助被困雷神的细节。

雨师

在传说中常常和风伯一起出现。曾是黄帝的属臣,《韩非子·十过》称:“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泰山之上……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但之后则随同蚩尤与黄帝作战,《山海经·大荒北经》“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从大风雨。”蚩尤败退之后,雨师是司雨之神,但不能确认其究竟为谁。《楚辞》中称雨师名“玄冥”、“萍翳”、“屏翳”,《抱朴子》则说“山中辰日有自称雨师者,龙也。”而《搜神记》说“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至高辛时,复为雨师,游人间。今之雨师本是焉。”世间流传种种说法繁多,甚至有称卫公李靖为雨师者,虽然显得荒谬,但足以看出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民间对于作物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降水的重视。值得一提的是地支之中“丑”之神为雨师,所以民间往往在己丑日祭祀雨师。

上元夫人

介绍典籍缺乏,实际是好道狂热神怪变异的汉武帝创作的遇仙故事人物之一,根据《汉武内传》记载:在汉武帝元封元年七月七日,上元夫人受西王母邀请降临在汉宫,传授武帝修仙成道的方法,夫人是一位年纪在三十岁上下高贵端庄优雅的女仙,她指出武帝胎性(先天秉性)暴、淫、奢、酷、贼是成仙的大碍,必须首先破除五性才能成道。汉宣帝地节四年,上元夫人又和王母一起降临在勾曲山金坛之陵华阳天宫,这次她将四部仙书传授给二茅君,二茅君因此成仙。根据武帝的说法,上元夫人是道君弟子,三天真皇的母亲,统领十万玉女之笈,在女仙中的地位仅次于西王母。不过得到承认的道教典籍中并没有这位夫人的位置。可以想象如果后世有好事的君主追随武帝的变怪,吹嘘武帝的死后成仙,那么上元夫人得到承认也绝不仅仅是在一个典籍渺没的范围内啊。

刑天

传说中炎帝的属臣,根据《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刑天在与黄帝交战失败后,遭受斩首之刑,埋葬在常羊山。他怨愤而不肯屈服,精神不灭以残缺的身体复活,由于没有头颅,他以乳头为眼睛,肚脐为嘴巴,依然手持盾牌和板斧挥舞追逐。后世有清袁枚《续子不语》中描述王谦光海上漂流遭遇刑天氏之国的故事。近代学者则有认为刑天是炎帝的军神,更指其断首而言犹如关羽断首后同周通言。

黑白无常

阴间鬼卒中地位较高者,通常结伴出现前往拘拿生者魂魄。白无常白衣白帽,手持芭蕉扇,神态高慢,他负责给死者下拘捕令(命票)宣告死者生命已尽。黑无常黑衣黑帽,手拿淬铁索,神情躲闪,他负责拘拿死者的灵魂。他们虽然都面色僵白,口舌鲜红,并常将舌头拖在嘴外,披散头发,但因为他们有了解生者福禄的能力,所以通常被认为会对富贵者低头,并回避福禄高贵的人。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相貌被太多人熟知,明清以来文学作品中更习惯安排类似凡人的无常鬼卒进行拘拿活动。

氐人族

传说是炎帝后裔,所有记载都出自《山海经》。《山海经·海内南经》称“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面而鱼身,无足。”不过很明显,天之痕里面氐人族是在建木的东北,这个令人有一大滴冷汗。《大荒西经》则说炎帝的孙子灵恝生了互人,互人就是氐人,他们可以上下于天。始终难以理解他们是如何能做到上下于天,而且所谓人面鱼身,外貌更可能是人面鱼而不是人鱼。

娥皇女英

湘水女神,被认为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最早的传说始于汉代,《史记·五帝本纪》称:“尧以二女妻舜。”确定两位夫人名字是在刘向《列女传》中,完善了娥皇女英帮助丈夫舜确定王位,并在舜巡游天下病死苍梧时,双双投身湘江以死殉夫,成为湘水之神的故事。后世一般称之为湘君和湘夫人。娥皇女英如此的美丽忠贞,又留下了浪漫凄婉的血泪斑斑湘妃竹以为纪念,因此虽然只是地域性神灵,在文学的世界却有不输其他任何女神的声名和出现率。

嫦娥

传说中永远的月宫仙子,又称虚上夫人,月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塑造出的一位无可替代的集美丽、孤独、高贵、清雅、神秘、哀怨等气质于一身的女神。实际却是由生育了十二个月亮的帝俊之妃常仪(常羲)演变而来,仪、娥古可同声通用,所以常仪被认为就是常娥。由于嫦娥抛弃丈夫逃离家庭的行为并不被旧时代道德所容忍,汉以来常将这位美人诬蔑为丑陋的蟾蜍,《淮南子》更断言嫦娥就是因为偷窃了神药飞升月宫,才变成了蟾蜍。但是想来道德宽松是一种必然的潮流,后世对这位舍弃丈夫的女神更多的是在羡慕中充满了关爱的遐想,不仅为安慰她居住的清冷安排了陪伴的玉兔,还增添了一个学仙有过的吴刚,甚至还反复编造她谪降人间续写姻缘的浪漫华丽冒险故事。其事迹参看《西游记》、《女仙外史》、《聊斋志异》等,剧情绝不亚于国产RPG。

天仙

道教专有名词,一般指居于天界能举形飞升的神仙。根据《仙术秘库》和《抱朴子》对仙的划分,天仙都位列第一等。可以确认这是道术高深修行深厚拥有崇高神格的仙人阶级,原本没有特别的性别区分,但是汉以后受《汉武帝内传》描述的影响,一般人习惯将天仙看作侍奉在西王母身边美丽超凡的女性。值得一提的是天仙由于本身神格高贵,直接插手过问凡人琐事的情况很少发生。并且由于凡人能够坚持修行得证这一品格者甚少,因此后世往往以东王公和西王母之血族后裔看作天生天仙。

地仙

根据葛洪《抱朴子》划分,地仙位列第二等,这是一个能够畅游名山大川的仙人阶级。《正统道藏》中记载葛洪的弟子黄野人因为得到师父的一粒仙丹成为地仙,此后就生活在罗浮山中,常做月下高歌。地仙通常被任命管理道教遍布神州各地共100处的洞天福地,他们有机会通过长期艰苦修行成为天仙,但是限于最重要的资质,很少听说有地仙成为天仙。《西游记》中的镇元大仙作为地仙之祖,具有强大的实力,但是性格不好。

雪女

中原文化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雪女,可能是由于地域区间并不常遭遇雪害的缘故。俗称雪山女的女仙是广德祠山神张大帝的女儿,根据《清嘉录》的记载,每年二月初八是张大帝的生日,此前后数日,地方上必然遭遇风雨,引起气温下降,这被认为是张大帝女儿风山女、雪山女归省所致。所以当地有“张大帝吃冻狗肉”的俗谚。另有一位著名的雪山女神,被称为“喜玛拉雅山女儿”的帕尔瓦蒂,她和丈夫湿婆神居住在吉罗娑山上,是一位神力高强美艳绝伦的女神。

蚕女

据传大本营在四川的蚕神,被称为“马头娘”,雏形是《山海经·海外北经》中在欧丝之野树上欧丝的女子,因为《荀子》中提出蚕的头部类似马头,后世便借此附会了蚕马的传说,《搜神记》中写上古时有女子牵挂外出远征没有消息的父亲,便对家里的马戏言如果马能迎回父亲她便下嫁,结果有灵性的马果然接回了女子的父亲,并因女子不能兑现承诺而愤怒跳跃,女子的父亲便杀死马,将马皮放在庭中。马仍英灵不灭,一日突然卷起女子而去,父亲久寻不着,终于只能在大树枝上看到化身为蚕的女儿。故事题材冷辟大胆(人兽恋),剧情悲惨哀怨,但在《搜神记》一片冷静清晰克制的笔调中无丝毫洒狗血的感觉,偏偏后来有人继续附会,给故事安置上蚕女骑此马飞降拜别父母,并称自己以孝义被太上授九宫仙嫔的结局(事见《原化传拾遗》),令人颇感无趣,尤其所谓旧有蚕姑庙香火鼎盛,冠绝德阳,实在更是无从可考的说法了。

开明兽

昆仑山守护神(天兽),感觉是天界守门的某种动物,总之是神格低下的精兽。《山海经·海内西经》说巨大的昆仑有九道门,守门的就是开明兽,它们身体像巨大的老虎,有九个头并且长着人脸,但是表情肃穆,始终瞪大眼睛环视昆仑,不让任何异常生物进入昆仑,保护了昆仑的和平安宁。《竹书纪年》则称开明兽是服侍西王母的灵兽,拥有洞察万物预卜未来的能力,每当西王母和东王公出巡,开明兽就在前引导,甚至亲自为主人驱动花车,因此得到了西王母的喜爱。

獬豸

古代神裁制度下产生的著名神兽,又被称为“法兽”。根据《论衡》和《淮南子·修务篇》的说法它身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样貌大致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发,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有一只独角,据传角断者即死,有的长有双翼,但多数没有翅膀。拥有很高的智慧,能听懂人言,对不诚实不忠厚的人就会用角抵触。后世常将普通羊饲养在神庙,用来代替獬豸。

陆吾

昆仑山神。《山海经·西次三经》:“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它的样貌是长着九条尾巴的虎身顶着一颗拥有锐利目光的人头,它的职责是管理天之九部和天帝园圃的时节。根据郭璞的注解可以很清楚地知道,陆吾的神格较高,除了掌管天界九个区域的界限之外,能够料理天神花园的时节(这就是一般所说的气候魔法了吧),因此它绝不是园丁,而是类似中央空调随时调节气温的存在。

奢比

或称“奢比尸”,半人半兽的怪物,《山海经·大荒东经》说它是神,长着人的头颅和野兽的身体,一对大耳朵上戴着两条青蛇,名字叫奢比尸。《山海经·海外东经》肯定了这种描述,并且提到奢比之尸或者就是肝榆之尸。

相柳

又称相繇,上古凶神,特长是放毒水污染环境。根据《山海经·大荒北经》的记载,相柳蛇身九头,巨大得能同时在九座山头吃东西,它不断呕吐毒液形成水味苦涩的恶臭沼泽,发出的臭味甚至能杀死路过的飞禽走兽。它随同共工发洪水伤害百姓,半途遭遇一心治水的禹,共工不能战胜禹惨遭流放监禁。相柳继承共工遗志继续作怪,禹便杀死相柳,但是相柳的血液腥臭,流淌过的土地五谷不生,弥留时流出的口水更形成了巨大毒液沼泽,禹三次填平沼泽却三次塌陷,只好开辟整理为干净的大水池并为众天帝在池边建造宫殿楼阁,称为众帝之台。繇和柳一声之转,在《山海经》中出现的相柳和相繇事迹又基本相同,因此可以认同郭璞的说法,相柳就是相繇。

九尾狐

篇5:世界古代史教学大纲(上古)

作者:朱伟奇 【

《世界古代史——上古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世界古代史——上古史 英文名称:

课程性质:

历史专业基础课程 总 学 时: 54 学

分:

适用对象: 历史专业本专科

先修课程: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世界古代史是历史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世界古代史是研究人类社会头两个阶段的历史,即原始社会和奴隶制社会的历史,介绍人类的起源、人类社会的形成、人类第一个阶级社会的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世界五大古代文明历史。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了解世界古代史发展基本线索,全面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从全球史观掌握人类奴隶社会发生、发展和衰亡的历史过程,为进一步学习历史其他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对世界古代史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正确的分析的初步能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基本写作能力,使学生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人类和人类社会起源的历史过程,社会形态演变发展问题,如,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奴隶制社会的过渡、奴隶制社会瓦解向封建社会过渡问题,古代世界各文明的发生发展的特点规律与异同。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世界历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历史发展规律,学会运用历史的思维方式,以历史的眼光视角,看待当今世界的发展进程,当今的世界是历史的延续继承和发展。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导,辅助以课堂讨论,交叉进行;课上做课堂笔记,课外阅读原始文献和相关研究著作,并撰写读书报告。

制作课件进行多媒体授课

(四)实践环节

提出本课程所学需要的实践环节,如实验、上机、课程设计、课程实习等,确定其名称、主要内容与要求和学时分配。其格式为:

1.名称(如:实验、上机、课程设计等)(5号宋体)2.主要内容与要求(5号宋体)3.学时分配(5号宋体)

(五)教学时数分配表 略

(六)本课程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程,为以后开设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奠定了基础,如,《西方史学史》、《西方文化史》、《世界宗教史》等。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一、一般参考文献:

《世界史·古代史编》,刘家和、朱寰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林志纯、郭守田主编,商务印书馆。

《世界文明史》,伯恩斯著,商务印书馆。

《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著,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世界史纲》,韦尔斯著,人民出版社。

《外国史学名著选》,吴于廑主编,商务印书馆。

《外国历史名人传》,朱庭光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历史著作史》,汤普逊著,商务印书馆。

“精粹世界史”系列丛书,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外历史年表》,翦伯赞主编,中华书局。

The World To 1500: A Global History, by L.S.Stavrianos, Prentice-Hall, 1970.The World Since 1500: A Global History, by L.S.Stavrianos,Prentice-Hall,1971.World Civilizations,by E.M.Burns and P.L.Ralph, New York, 1974.二、原始社会史参考文献: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

《古代社会》,摩尔根著,商务印书馆。

《原始社会史》,林跃华主编,中华书局。

《人类自然史》,吴汝康著,科学出版社。

《世界上古史纲》,林志纯主编,人民出版社。

三、古代东方史参考文献:

《世界上古史纲》,林志纯主编,人民出版社。

《古代东方史》,阿甫基耶夫著,人民出版社。

《埃及古代史》,费克里著,商务印书馆。

《高级印度史》,马宗达著,商务印书馆。

《希伯来文化》,朱维之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

《东方社会经济形态史论》,吴泽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东方社会政治形态史论》,刘学灵著,上海远东出版社。

《古代王权与专制主义》,施治生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外国学者论亚细亚生产方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四、古代希腊罗马史参考文献:

《古希腊史》,塞尔格叶夫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古代罗马史》,科瓦略夫著,三联书店。

《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罗斯托夫采夫著,商务印书馆。

《希腊波斯战争史》,希罗多德著,商务印书馆。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修昔底德著,商务印书馆。

《罗马史》,李维著,商务印书馆。

《欧洲文化的起源》,兹拉特夫斯卡雅著,三联书店。《荷马史诗》《希腊神话》

(古希腊)阿里安《亚历山远征记》商务印书馆1979年。(美)斯东《苏格拉底的审判》董乐山译,三联书店1998年。魏庆征编《古代两河流域与西亚神话》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魏庆征编《古代埃及神话》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魏庆征编《古代印度神话》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魏庆征编《古代希腊罗马神话》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法)迭朗善《摩奴法典》商务印书馆1982年。《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 《世界十大宗教》

世 界 历 史 导 论

一、历史

二、历史学

三、世界历史的宏观框架和演进趋势

四、上古时代奴隶制的基本形态

五、奴隶制社会的经济关系与社会结构

六、奴隶制社会的历史地位

教学要点:

△认识过程的哲学原则。

△世界历史的实质与历史演进的深层背景。思考题:

1、什么是历史?

2、什么是历史学?

3、历史学是不是科学?

4、如何理解世界历史的宏观框架?

5、世界历史表现为怎样的演进趋势?

6、如何理解人类社会诸多层面的历史运动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

7、何谓奴隶?

8、奴隶制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9、上古时代奴隶制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10、古时代奴隶的来源和社会构成?

11、何理解上古时代奴隶制社会的阶段说与类型说?

12、何理解奴隶制社会的历史地位? 参考文献:

世界史·古代史编》,刘家和、朱寰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世界通史资料选辑》,林志纯、郭守田主编,商务印书馆。《世界文明史》,伯恩斯著,商务印书馆。

《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著,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世界史纲》,韦尔斯著,人民出版社。

《外国史学名著选》,吴于廑主编,商务印书馆。

《外国历史名人传》,朱庭光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历史著作史》,汤普逊著,商务印书馆。

“精粹世界史”系列丛书,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外历史年表》,翦伯赞主编,中华书局。

The World To 1500: A Global History, by L.S.Stavrianos, Prentice-Hall, 1970.The World Since 1500: A Global History, by L.S.Stavrianos,Prentice-Hall,1971.World Civilizations,by E.M.Burns and P.L.Ralph, New York, 1974.第一章 人类的史前时代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人与动物的区别、人的特征

2、图腾与宗教

二、教学内容

1、人类起源

2、私有制、阶级和国家起源

3、氏族制度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 要点:

⒈△人区别于动物的两个层面。⒉○从猿到人的演进及其非连续性

一、人类关于自身起源的认识过程:从神话宗教到科学探讨

二、人类起源的三个阶段

三、人种的差异

四、原始社会的历史分期 第二节 旧石器时代的采集狩猎者 要点:

⒈△旧石器时代特征 ⒉○氏族制度的形成

一、旧石器时代

二、采集和狩猎生活

三、人类向美洲以及澳洲的迁移

四、氏族制度的形成

第三节 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 要点:

⒈△新石器时代特征 ⒉○农业革命的影响

一、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

二、新时期时代的农业革命

三、畜牧业的起源

四、农业革命的影响

五、新石器时代特征

第四节 文明的产生 要点:

⒈△母权制向父权制转变 ⒉○社会大分工与社会大分裂

一、金属的冶炼

二、社会大分工

三、母权制向父权制转变

四、私有制和阶级的形成

五、国家的产生

第五节 史前文化 要点:

⒈△原始文化 ⒉○图腾

一、宗教萌芽

二、史前艺术

三、科学知识萌芽

四、文字的产生 思考题:

1、人类关于自身的起源经历了怎样的认识过程?

2、如何理解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3、人类的起源经历了哪些阶段?

4、人种是如何划分的?

5、如何理解原始社会的历史分期?

6、如何理解家庭的历史内涵?家庭的演进经历了哪些阶段?

7、何谓原始公社?原始公社是如何演进的?

8、何谓群婚?何谓辈份婚、族外婚和对偶混?

9、辈份婚、族外婚、对偶混的更替与原始社会组织形式的演进两者之间具有怎样的内在联系?

10、原始社会的一般特征是什么?

11、原始社会是如何解体的?

12、如何理解文明的历史内涵? 参考文献: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古代社会》,摩尔根著,商务印书馆。《原始社会史》,林跃华主编,中华书局。《人类自然史》,吴汝康著,科学出版社。《世界上古史纲》,林志纯主编,人民出版社。

第二章 古代埃及文明

一、教学基本要求

1、埃及历史文明的特点

2、埃及神权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

1、埃及文明的演进

2、埃及宗教与埃及文明 第一节 早期埃及 要点:

⒈△埃及文明的起源 ⒉○埃及历史特点

一、埃及文明的发生

二、古王国时期和第一中间期

三、中王国时期和第二中间期 第二节 新王国时期的埃及 要点:

⒈△埃及帝国

⒉○埃及神权与王权的关系

一、反喜克索斯和埃及再统一

二、埃及帝国形成

三、社会经济状况

四、王权和神权的关系

五、埃及与赫梯的争霸

第三节 古埃及文化 要点:

⒈△文化特点

⒉○宗教与埃及文化

一、文字

二、建筑

三、科学

四、宗教 思考题:

1、尼罗河对于埃及古代历史有何影响?

2、比较古王国与新王国,说明古代埃及政治生活的演变趋势。

3、阿蒙霍特普四世宗教改革的背景、内容和结果。

4、埃及古代文化的主要成就。参考文献:

1、《埃及古代史》,费克里著,商务印书馆。

2、《埃及古代史》,刘文鹏著,商务印书馆。

3、《人类早期文明的“木乃伊”—古埃及文化求实》汉尼希、朱威烈,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4、《世界上古史纲》,林志纯主编,人民出版社。

5、《古代东方史》,阿甫基耶夫著,人民出版社。

第三章 两河流域文明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两河流域文明特点

2、苏美尔文明

二、教学内容

1、两河流域诸文明国家

2、汉莫拉比

第一节 苏美尔文明的发生 要点:

⒈△苏美尔文明的发生

⒉○苏美尔文明与埃及文明的不同

一、自然环境和居民

二、向文明的过渡

第二节 苏美尔城邦争霸 要点:

⒈△城邦政治制度 ⒉○城邦兼并战争

一、社会经济状况

二、政治制度

三、城邦争霸

第三节 阿卡德王国 要点:

⒈△阿卡德王国的统一 ⒉○萨尔贡

一、阿卡德王国的统一

二、政治和经济状况 第四节 乌尔第三王朝 要点:

⒈△乌尔第三王朝建立 ⒉○《乌尔纳木法典》

一、乌尔第三王朝建立和王权加强

二、社会经济状况

第五节 古巴比伦王国 要点:

⒈△汉谟拉比 ⒉○汉谟拉比法典

一、巴比伦尼亚的统一

二、汉谟拉比的专制统治

三、汉谟拉比法典

四、等级制度

五、奴隶制度

六、土地制度

七、雇用制度

八、古巴比伦的衰亡

第六节 苏美尔·巴比伦文化 要点:

⒈△文字、建筑 ⒉○太阴历

一、文字

二、文学

三、科学知识

四、建筑和雕刻 思考题:

1、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范围与历史内容。

2、苏美尔-阿卡德时期城邦政治的主要特点。

3、《汉谟拉比法典》的基本内容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参考文献:

《东方社会经济形态史论》,吴泽著,上海人民出版社。《东方社会政治形态史论》,刘学灵著,上海远东出版社。《古代王权与专制主义》,施治生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古代两河流域与西亚神话》魏庆征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

第四章 西亚文明

一、教学基本要求

1、西亚诸文明国家

2、犹太国和犹太教

二、教学内容

1、波斯

2、琐罗亚斯德教

第一节 赫梯、腓尼基和以色列犹太王国 要点:

⒈△铁器、腓尼基

⒉○犹太教和希伯来民族历史

一、赫梯

二、腓尼基

三、以色列犹太王国

第二节 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王国 要点:

⒈△亚述的崛起 ⒉○亚述的历史

一、早期亚述

二、中期亚述

三、亚述帝国

四、新巴比伦王国 第三节 波斯帝国 要点:

⒈△波斯帝国的地位 ⒉○琐罗亚斯德教

一、波斯的兴起

二、高墨达运动

三、大流士改革

四、波斯帝国社会经济状况

五、文化和宗教

六、波斯与希腊的矛盾

七、波斯和西亚北非古代文明的终结

思考题:

1、亚述帝国奴隶制的特点。

2、新巴比伦王国的扩张及统治政策。

3、大流士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

4、琐罗亚斯德教的创始人、经典和主要教义。

5、腓尼基人对于人类文化的主要贡献。

6、犹太教形成的历史环境与神学思想。

7、西亚古代文化的主要成就。

8、评价波斯帝国的历史影响。参考文献:

《古代王权与专制主义》,施治生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外国学者论亚细亚生产方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希伯来文化》,朱维之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

《犹太——充满“悖论”的文化》顾晓鸣,浙江人民出版社。

第五章 古代印度文明

一、教学基本要求

1、古代印度文明特点

2、印度宗教

二、教学内容

1、印度历史演化

2、古代印度文化

第一节 印度河流域文明 要点: ⒈△居民

⒉○哈拉巴文化

一、自然环境和居民

二、哈拉巴文化 第二节 吠陀时代 要点:

⒈△吠陀、婆罗门教 ⒉○种姓制度

一、吠陀和雅利安人

二、早期吠陀时代

三、后期吠陀时代 第三节 列国时期 要点: ⒈△耆那教 ⒉○佛教

一、列国的形势

二、耆那教

三、佛教

第三节 孔雀帝国的兴衰 要点:

⒈△古代印度文化 ⒉○阿育王

一、摩揭陀国

二、孔雀帝国建立

三、阿育王

四、古代印度文化

思考题:

1、何谓哈拉巴文明?哈拉巴文明在古代印度历史中居于怎样的地位?

2、古代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产生的?种姓制度在古代印度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

3、婆罗门教包括哪些经典?婆罗门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4、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基础和基本教义。

5、古代印度文化的主要成就。

6、耆那教的基本内容。参考文献:

《高级印度史》,马宗达著,商务印书馆。《印度史》林承节著,人民出版社。

《种姓与印度教社会》尚会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现代印度的种姓制度》邱永辉,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印度教——宗教与社会》朱明宗、尚会鹏,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宗教与印度社会》王树英,中国华侨出版社1994。

第六章 古代希腊

一、教学基本要求

1、希腊文化

2、希腊民主政治制度

二、教学内容

1、爱琴文明

2、雅典、斯巴达 第一节 爱琴文明 要点:

⒈△自然环境和居民 ⒉○自然环境和希腊文明

一、自然环境和居民

二、克里特文明

三、迈锡尼文明

四、荷马时代

第二节希腊城邦的形成 要点:

⒈△自然环境和

⒉○斯巴达城邦和雅典城邦各自特征

一、城邦的形成和殖民

二、斯巴达城邦

三、雅典城邦

第三节 希腊古典时代(上)要点:

⒈△雅典的崛起 ⒉○雅典民主政治

一、希腊波斯战争

二、雅典海上同盟

三、雅典民主政治

四、公元前5世纪希腊的社会经济状况

第四节 希腊古典时代(下)要点:

⒈△伯罗奔尼撒战争 ⒉○希腊世界的衰败原因

一、伯罗奔尼撒战争

二、公元前4世纪社会经济状况

三、城邦内部矛盾的发展

四、城邦间的争霸

五、希腊古典文化 思考题:

1、古代希腊世界的地理范围及其特点。

2、后人是如何发现爱琴文明的?

3、比较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说明其在希腊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4、比较爱琴文明与荷马时代,说明两者的异同。

5、公元前8-6世纪的希腊处于怎样的历史阶段?

6、公元前8-6世纪希腊海外殖民的背景、范围、性质和影响。

7、比较提秀斯改革、梭伦改革与克利斯提尼改革,说明雅典国家形成的历史轨迹。

8、比较雅典与斯巴达,说明两者的相同处与不同处。

9、公元前5世纪希腊社会的时代特征是说明?

10、希腊波斯战争的起因、进程与结局。

11、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在怎样的经济社会基础之上?有何具体表现?其性质如何?

12、说明古典时代雅典奴隶制经济的特点。

13、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起因、进程及其对希腊社会的影响。

14、比较希腊波斯战争与伯罗奔尼撒战争,说明两者的异同。

参考文献:

《古希腊史》,塞尔格叶夫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希腊波斯战争史》,希罗多德著,商务印书馆。《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修昔底德著,商务印书馆。《欧洲文化的起源》,兹拉特夫斯卡雅著,三联书店。

第七章马其顿——希腊的扩张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什么是希腊化

2、希腊化时期文化

二、教学内容

1、亚历山大帝国

2、马其顿

第一节 马其顿的兴起 要点:

⒈△马其顿的兴起

⒉○雅典亲马其顿派与反马其顿派

一、马其顿的兴起

二、雅典亲马其顿派与反马其顿派

三、希腊落入马其顿控制之下 第二节 亚历山大帝国 要点:

⒈△亚历山大帝国建立与分裂 ⒉○希腊化时期的文化

一、亚历山大的东征

二、帝国的建立和分裂

三、托勒密埃及王国

四、塞琉古王国与帕加马王国

五、马其顿王国

六、希腊化时期的文化 思考题:

1、亚历山大东征的背景、经过与历史遗产。

2、比较希腊古典时代的文化与希腊化时代的文化,说明希腊文化的历史进程。参考文献:

1、《亚历山大远征记》 阿里安著,商务印书馆1979。

2、《拉奥孔》莱辛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第八章 罗马兴起

一、教学基本要求

1、罗马共和国前期的社会矛盾

2、塞尔维乌斯改革

二、教学内容

1、平民和贵族的斗争

2、共和国的建立

第一节 伊达拉里亚文明和王政时代的罗马 要点:

⒈△伊达拉里亚文明 ⒉○塞尔维乌斯改革

一、意大利自然环境和居民

二、伊达拉里亚文明

三、南意大利的希腊城邦

四、罗马城的起源和王政时代

五、塞尔维乌斯改革 第二节 早期罗马共和国 要点:

⒈△平民和贵族的斗争 ⒉○统治政策

一、共和国的建立

二、平民和贵族的斗争

三、对意大利的征服以及统治政策

四、罗马军队

五、政治制度 思考题:

1、古代罗马世界的地理范围及其特点。

2、罗马共和国前期平民与贵族之间矛盾的起因、经过与历史后果。

3、塞尔维乌斯改革。

4、罗马人的扩张进程与统治政策。参考文献:

《古代罗马史》,科瓦略夫著,三联书店。

《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罗斯托夫采夫著,商务印书馆。

《罗马史》,李维著,商务印书馆。

《欧洲文化的起源》,兹拉特夫斯卡雅著,三联书店。

第九章 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

一、教学基本要求

1、罗马共和国后期的社会矛盾与政治危机

2、共和国灭亡

三、教学内容

1、罗马的扩张

2、罗马共和国的危机 第一节 罗马在地中海区域的统治 要点:

⒈△罗马的扩张

⒉○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变化

一、布匿战争

二、对东地中海地区的征服

三、行省制度

四、奴隶制度发展

五、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变化 第二节 罗马共和国的危机与覆亡 要点:

⒈△罗马共和国的危机的表象 ⒉○共和国覆灭

一、西西里奴隶起义

二、格拉古兄弟改革

三、马略军事改革

四、同盟者战争

五、苏拉独裁

六、斯巴达克起义

七、凯撒独裁

八、共和国覆灭

九、共和国文化

第三节 罗马帝国的繁荣 要点: ⒈△元首制

⒉○帝国前期文化

一、元首制的建立

二、屋大维的对内外政策

三、专制统治加强和各地人民的反抗

四、行省地位提高和帝国的鼎盛

五、帝国前期经济的发展

六、奴隶制危机征兆和隶农制的发展

七、帝国前期文化 思考题:

1、罗马共和国后期的社会矛盾与战争危机。

2、什么是元首制?

3、古代罗马文化的主要成就。文献参考:

第十章 罗马帝国的衰亡

一、教学基本要求

1、基督教产生

2、罗马三世纪危机

三、教学内容

1、罗马帝国灭亡

2、伊朗和中亚帝国

第一节 罗马的3世纪危机和基督教的兴起 要点:

⒈△基督教产生 ⒉○奴隶制危机

一、奴隶制危机

二、政治危机

三、人民反抗斗争和大批蛮族入侵

四、基督教的产生

五、基督教发展和演变 第二节 罗马帝国的衰亡 要点:

⒈△戴克里先称帝 ⒉○罗马帝国的衰亡

一、戴克里先的专制统治

二、君士坦丁的统治和基督教的质变

三、罗马帝国的衰亡 第三节 伊朗和中亚帝国 要点:

⒈△安息帝国 ⒉○贵霜帝国地位

一、安息帝国

二、大夏王国和贵霜帝国

思考题:

1、基督教产生的社会背景与早期思想。

2、基督教的合法化及奥古斯都教父学的主要内容。

3、罗马帝国三世纪危机。

参考文献:

篇6: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苏林山脉是一个非常茂密的森林,在这片森林中,生长着众多不同种类的树木。这些树木几乎都已结成伴侣,只有少量的还未找到对象。

真是奇怪的事情!整个森林里出了名的媒婆树巴胡涅心里想。秋季结婚的月份普司月已经过去,可是我们那位可爱的拉丽.古兰丝到现在还没出嫁。这样的美女树,披着一身鲜红的花朵,却还没有丈夫,这怎么可能呢?这对于森林皇帝班拉芝来说,简直是址辱!我要管管这件事,去给拉丽古兰丝物色一个合适的丈夫,总得把这件好事办成。

于是巴胡涅去见班拉芝本人。

陛下,应该给我们的美女树找一个合适的对象啦。她对森林皇帝说。把年轻的女儿长期留在家里是不应该的,这样做只能使父母亲蒙受耻辱,而不会有任何好处!

是的,我早就考虑到这件事情。班拉芝同意她的话。可是目前还没人来向我女儿求婚。一旦找到合适的未婚夫,我立刻把拉丽古兰丝嫁给他。

巴胡涅昕到这些话,就提高声音说:森林皇帝呀,这件事你不必发愁,全交给我吧。我很快就能给拉丽古兰丝公主办好婚事:

你是不是心目中有子什么埘象?

哪能没有哪!巴胡涅回答说,你看那座,看那棵鸟奇斯树是多么威风、多么茂盛吧?难道说这样的棒小伙子还髓己不咱们的拉丽古兰丝吗?

班拉芝抬头一望,看见毗邻的地上有一株高大葱翠的乌奇斯树。确实不错,乌奇斯又漂亮、又年轻、又威风,因此森林皇帝很喜欢他.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中国上古古代神话故事】相关文章:

中国上古史结课论文05-14

上古汉语04-12

上古密约评价05-03

世界历史上古中古04-10

八上古诗词诵读05-06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07-27

中国古代孝亲故事07-27

中国古代神童故事07-27

九年级上古诗词默写08-16

初一上古诗词赏析赏析10-24

上一篇:析如何做好安全培训工作下一篇:备品备件采购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