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五上古诗词三首

2022-08-23

第一篇:人教五上古诗词三首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五年级的学生是积累了一些表达思乡怀亲的诗词的,所以,我就利用学生的积累,引入新课的学习,让学生一下子就能抓住课文的思想情感。

三首古诗词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一样的,但是表达的方法各异,《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秋思》则是叙事抒情,《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基于这个特点,我在让学生初读课文,理解内容之后,把三首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在体会相同感情的同时,感受语言的各自特点,揣摩表达方法的不同。效果比较好。

同时,在教学中我也很重视诗词的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诵读。避免单纯的朗读技巧的指导和机械的朗读腔调的模仿。联系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对作者感情的体会,引导学生把握住作者的感情基调,读出自己的感受。所以,学生在这课的学习中,表现最突出的就是朗读的质量比较高。

第二篇: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与突破方法】

1、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方法,感受诗情。

2、突破方法:

充分朗读,讨论。 【教学准备】

1、了解三位作者生平。

2、收集思乡的古诗。 【教学程序】

一、学习《泊船瓜州》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⑴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与“月”有关的诗词呢?生回忆,师总结:是呀,从古到今,月亮总是让人情不自禁思念家乡,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关于月亮的诗。

⑵ 揭示课题: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板书课题。了解“泊”字字义,选择正确读音)

2、交流资料,了解诗人:

课前,你收集了诗人的哪些资料,请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3、整体把握,初步感知:

⑴ 指名读诗,全班读,注意读准字音。

⑵ 自己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⑶ 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说说你最欣赏诗中哪一句。

4、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⑴ 刚才同学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⑵ 请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⑶ 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生机盎然的春天的样子。现在请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在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色呢?畅所欲言。

⑷ 同桌互读,练说。

⑸ 指数名学生说。

⑹ 小结:

你们的回答真精彩!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简短的同一个语句在不同的人的脑海中勾勒出不同的画面。

⑺ 请你用朗读把你脑海中勾勒的画面读出来,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⑻ 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草长莺飞、满目新绿的春天,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还能让你有更深入的理解。

⑼ 指名说,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⑽ 关于“绿”字还有一个故事,引导阅读“资料袋”。了解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⑾ 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触呢?

⑿ 小结:

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一个字修改十多次,我们在习作中难道不该反复修改吗?记住:文章是改出来的。

5、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⑴ 这么美的春色,谁不流连忘返呢?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其间了吗?

⑵ 诗人想干什么?家乡在哪儿?引导学生从课题和诗句

一、二行处理解。

⑶ 请你在教室的地图上找找它们的位置吧。再好好读古诗。

⑷ 学生上台指地名,然后简介王安石把南京称为故乡的原因。

⑸ 你从哪里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家乡呢?

⑹ 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

⑺ 感情朗读。

6、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⑴ 漂泊在异乡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眷恋啊!让我们一起来感情朗读这首诗吧。

⑵ 练习背诵。

二、学习《秋思》《长相思》

1、回顾内容,谈话入题:

古诗《泊船瓜洲》让我们体会到了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的千般惆怅?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呢?

2、初读古诗,整体感受:

⑴ 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正确、流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弄清不懂的词。

⑵ 指几名学生读,正音。

⑶ 看看诗词题目,你发现了什么?

⑷ 同样的思乡之情,但表达却不相同。和你的伙伴好好读诗,看看诗人们是怎么表达的?

⑸ 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读。

3、品读诗句,领悟感情:

⑴ 诗人那浓浓的乡情,藏在哪些诗句中呢?读,勾画。

⑵ 指名答。

⑶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⑷ 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⑸ 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惆怅满怀的感觉。

⑹ 诗中诗人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

⑺ 小组内交流:

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

⑻ 引读“意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提示:头脑中想象情景)

⑼ 这一次又一次的想写信、封信、拆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的挂念。

⑽ 感情朗读。

⑾ 王安石见月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藏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

⑿ 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⒀ 全班交流,师引导体会“风一更„„无此声”。

4、入情入境,深情朗诵:

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也就不同。我们在朗读这些诗词时,一定要想象画面,要用心体会他们的感情。让我们再一起朗诵这感人的诗词吧。 【同伴互评】

设计者将三首古诗融为一体,第一首古诗精讲,第二首略讲,第三首古词就基本上放手让学生自己悟,很好地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上的循序渐进。在诗文学习中,教师较好地抓住了以诗情为主的教学方式,没有拘泥于以诗讲诗,同时又注意了三首古诗的一贯性,让学生体会到,乡思的表达也各有不同的特点。如果在最后一部分加上一个三诗的对比,相信对表达方式的感悟,学生会有更深的理解。

《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抓重点词句,反复咀嚼,反复品味,反复朗读,引领点拨学生把握诗词意象,提升感悟内涵。运用诗意语文的建构策略,以情感人,注重情感体验,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入情,悟情,融情,升情。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把握主旨

1、复习《泊船瓜洲》,重温思乡情:

一水之隔,近在咫尺,偏不能还,不由感慨──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满大地,离家已久,思绪万千,不由感慨──明月何时照我还?

2、明月千里寄相思,故乡,不管身处何时何地,你,都是我们心中永恒的家园。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另外两首表达思乡情绪的诗词。

3、自由读两首古诗词,要求读得正确、通顺。通过看注释,查资料,试着说说两首诗词的大概意思。

4、初步了解两诗词异同:

两诗词都是表达思乡之情,其中《长相思》是词。长相思是词牌名,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念之情。

二、对话文本,入情入境

学习《秋思》:

1、指名朗读古诗。

2、交流诗的大意,结合重点词随机点拨引导:

⑴ 体悟“见”之萧瑟:

“见”什么意思?见到什么?(秋风)

看到“秋风”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秋高气爽,凉风习习,心旷神怡;秋叶纷纷,落红遍地,寂寥肃杀。)

秋风是没有形状的,难道真的看得见?“见秋风”,其实见到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感受萧瑟冷清之氛围。)

唐代洛阳应该是何其的繁华,然而这一切诗人却视而不见,见到的,只是冷冷的秋风!

⑵ 想象“意”之万重:

“家书”是什么意思?古人说,家书抵万金,假如你给家中写信,会写些什么? 简介:张籍出身寒微。幼年家贫,年纪很小,就远离故乡,到二十

五、六岁时,已经历了浪迹天涯的羁旅生活。常年四处奔波、漂泊异乡。他祖籍吴郡,后客居洛阳。

假如你就是诗人,就是远离故土思念家乡的诗人,你还会在家书中写些什么呢?

这么多的话想说,真可以说──千言万语,用诗中的话说,就是什么?(意万重)反复读“意万重”。

秋风落叶唤起思乡梦,小桥流水的故土啊,你是否已改变了容颜?有多少话,想对你们诉说──情感朗读前两句诗。

⑶ 品味“开”之内涵:

“开封”是什么意思?(打开封好的信)什么时候“开封”?为什么当信快要送出的时候又“开封”?

“恐”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恐“说不尽”?(意万重、匆匆)说不尽什么?

你就是诗人,在这落红遍地的时节,给家乡的亲人写了一封家书。临发前,又将封好的信拆开,你当时心中会说什么?那一刻,你的神态,你的举止又怎样?──情感朗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你就是行人,你目睹了诗人这一奇怪举止,你会怎么说?这两人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情感朗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当家书终于“开封”之后,你能想像诗人又是怎么做的?(添上一笔,补上„„;重新合上,只字未动。)──情感朗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从这个“开”字,你读懂了什么?

3、诵读提炼:

千言万语说不尽,千愁万绪难落笔,这正是──(学生齐读古诗)

意万重,说不尽。情难理,又开封。这真是──(学生齐读古诗)

这就是《秋思》,一个游子说不尽,叙不完的思乡情。(学生背诵全诗)

学习《长相思》: 1、看插图,说词意:

欣赏课文插图,同桌之间用自己的话互说插图所绘情景,并从这首词中找到相对应的描写景物的词语。 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词的大意。 2、讨论:

⑴ 抓意象,山水风雪行:

说说“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的意思。(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想象“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的情景。

能用自己的词语形容“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吗?(千山万水、风雪交加)

指导朗读,通过回返复沓的朗读读出边塞军旅的千辛万苦。

⑵ 品意蕴,故园无此声:

“此”是什么意思?“此声”是指什么声音?在什么情况下发出这样的声音?(随机点拨“千帐灯”、“聒”)这样的声音这样的情景会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顶顶帐篷,点点灯火,本该是多么豪迈多么壮观!然长途跋涉之后,在这样一个野外宿营的寒夜里,却要听着寒风朔雪的嘈杂声,叫人怎能安然入睡?指名朗读这首词。

“故园”指什么?“故园无此声”,故园没有什么声音?故园有什么?想像说话。

故园没有这样的风雪交加,故园不会这样的卧不成眠,故园不会这样的寒冷孤寂;故园,有的是宁静详和,有的是亲人关爱,有的是温暖舒适„„这一切的一切交织在一起,融成了一个字,一个包容作者此时心中一切所想所思的字,那就是──(学生齐“碎”。)带着心碎的感觉读下阕。

从这一个“碎”字,你读出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再读下阕。

3、有感情的朗读全词。

三、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1、再次回读这两首思乡诗词。

2、体悟这两首诗词表达方法之妙。(前者善于从寻常细节入手,刻画入微;后者善于将写景与叙事融于一体。最终目的都为抒情。)

3、鸿雁传书,千言万语;夜宿边关,千辛万苦。山高水长隔不断我的思乡情,岁月流逝剪不断我的思乡情。──师生共同激情回顾《泊船瓜洲》,《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乡愁,是游子心中难解的结;故乡,是游子心头永恒的家。多年以后,当我们离开家乡,远离故土,我们的心中,会情不自禁地涌起──再次激情诵读《秋思》、《长相思》。

5、课后收集表达思乡情绪的诗词,交流。

第三篇:新部编版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古诗词默写100句

未名湖畔 水木年华 修身齐家 治平天下

期末复习专项练习之情景默写(一) 姓名: 分数:

一、情景默写

1.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崔颢《黄鹤楼》中运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维《使至塞上》中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既描绘塞外雄奇壮美景色,又融入诗人孤寂情绪,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6.曹操《龟虽寿》中形容人虽到老年,但仍雄心勃勃、壮志凌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2)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3)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4)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5)学诗漫有惊人句 (6)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7.亭亭山上松,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桢《赠从弟(其二)》) 8.“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对王维诗歌的高度评价,请你默写《使至塞上》一诗中被誉为“独绝千古”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崔颢《黄鹤楼》颔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云漂浮不定,幻化成形,是诗人的歌咏对象。李白在《渡荆门送别》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述云生海市蜃楼之景;

12. 微动涟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采桑子》) 【答案】 瑟瑟谷中风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惊起沙禽掠岸飞

13.《春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望中之所见,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14.《春望》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了诗人不胜愁苦。 【答案】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15.写出一句完整的表现爱国主义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在默写古诗词名句时,有的同学因不能正确区别“雁”与“燕”而出现误写。其实,这两种意象在古诗词中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雁”一般与思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燕”一般与报春有关,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几处早莺

1

未名湖畔 水木年华 修身齐家 治平天下

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17.陶渊明在《饮酒》(其五)里表现悠然淡泊生活状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杜甫《春望》一诗中因典型地写出了战火迷漫中人们共有的感受而传颂千古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19.《野望》里描写山景萧瑟内心落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渡荆门送别》首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攀条折其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答案】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将以遗所思 馨香萦怀袖

22._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23.______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 24.《钱塘湖春行》首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西湖早春花草美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兴尽晚回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答案】 老骥伏枥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误入藕花深处

27.《野望》中表达诗人内心徘徊不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崔颢《黄鹤楼》首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29.山气日夕佳 ____________。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饮酒(其五)》。 30.家书是亲人间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杜甫《春望》中曾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形容家书的珍贵。 31.《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视觉角度写出战争的激烈场面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风休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33.李清照《渔家傲》中描绘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飞鸟相与欢 欲辩已忘言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蓬舟吹取三山去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34.________________,绿水逶迤。(欧阳修《采桑子》) 35.____________________,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36._________________,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 )

2

未名湖畔 水木年华 修身齐家 治平天下

37. 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38.《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现作者对故乡无限留恋,依依不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庭中有奇树》中描写叶绿花盛的春日佳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轻舟短棹西湖好 牧人驱犊返 一曲新词酒一杯 折戟沉沙铁未销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庭中有奇树 绿叶发华滋

40.龟虽寿》中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梁甫行》中咏叹家园荒芜,狐兔出没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柴门何萧条 狐兔翔我宇

42闻天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43.《黄鹤楼》一诗中作者在登楼远眺,引起无限乡愁的景象是:“ _________ , ________ 。”

【答案】殷勤问我归何处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44.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雁门太守行》

45.《春望》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承上启下,表明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感。

【答案】 甲光向日金鳞开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46. “壮美”是古诗中常见的景象,孟浩然用“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来描绘洞庭湖的浩大;王维以“大漠孤烟直, ”来勾勒塞外的雄浑;李白则用“山随平野尽, ”来写诗人过荆门入楚地的壮阔景象。 【答案】(1)长河落日圆、江入大荒流

47.杜牧的《赤壁》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48.壮哉中国,壮在多伟男。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以“报君黄金台上意, ”表明了誓死保国的忠心。” 【答案】提携玉龙为君死

49.《钱塘湖春行》的尾联是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0.《相见欢》一词中表现中原沦丧现实,揭露统治阶级无心抗战的心理,表露作者痛切的质疑与无望的感叹地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晏殊在《浣溪沙》一词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景物与人事联系在一起,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伤别怀旧之情。 52.《赠从弟〈其二〉》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励堂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

3

未名湖畔 水木年华 修身齐家 治平天下

凛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金陵城上西楼,__________。(朱敦儒《相见欢》)

54.芳草长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觉船移。(欧阳修《采桑子》)

55.争渡,争渡,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56.常记溪亭日暮,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答案】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倚清秋 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 惊起一滩鸥鹭 沉醉不知归路

4

第四篇:王兆龙五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教设计学

1.学习古诗《泊船瓜洲》。理解大意,体会作者的感情。 2.学习生字、新词,能默写《泊船瓜洲》。 3.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学习古诗。

生字、新词卡片。

一 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同学们,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吗?(学生齐背《静夜思》。)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 3.那么,是什么勾起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呢?(是月亮。)

月亮象征着团圆,所以诗人写的思乡诗中,常常提到月亮。但并不是所有的乡愁都是月亮引起的。熟悉的景物、特殊的日子,都会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我们再来读这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体会一下是什么勾起了作者的乡愁。

二 初读诗句,培养自学

1.预习要求:

(1)诵读古诗,读准诗句。 (2)认读生字,学记生字。

(3)借助注释资料,整体了解古诗大意。 2.学生完成预习。 3.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1)认读词语。

ℎōℎǐé

ℎù

ℎó

ℎá

瓜洲

(2)连读诗句,通顺流利。

重山

照我还

三 学古诗,掌握方法

1.知作者,解诗题。

作者是王安石。你对他有哪些了解?通过课外资料查找。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诗题“泊船瓜洲”该怎样理解? (指诗人停船在瓜洲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3.解诗句,展想象。

(1)读一读注释,并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 (2)师生共同研究古诗的意思。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京口”,地名,今江苏镇江。“瓜洲”,地名,在长江北岸。“钟山”,地名,诗人的家乡。

意思:京口与瓜洲分别在长江两岸,回望钟山也只相隔几座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意思: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3)分层次整体理解诗意。

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到作者的思乡之情?

(甲: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可谓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而作者却只有“一水”“只隔”的感觉,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间有巨大反差,正说明了诗人虽然人在途中,却心系家乡。)

(乙:第二句点明了诗人离乡的时间正是草长莺飞的春天,诗人的思乡情从离开家乡的时候就开始了。刚刚离开,就已经想着回来,更见其思乡情的浓烈。)

(4)总结学习方法。

学习古诗,我们要采用一定的方法,读古诗,知作者,解诗句,展想象,悟真情。同学们可以用这种方法学习更多的古诗。

泊 船 瓜 洲

思乡之情

1.学习古诗《秋思》,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用掌握的方法学习古诗。

3.整体把握三首诗词的作者所采用的表达方法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生字、新词卡片。

一 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泊船瓜洲》,谁能背诵给大家听?(指名背诵。) 2.我们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谁来说一说?(读古诗、知作者、解诗句、展想象、悟诗情。) 今天,我们继续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秋思》。

二 指导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1.预习要求:

(1)诵读古诗,读准诗句。 (2)认读生字,学记生字。

(3)边读古诗,边根据注释大致了解诗意。 2.学生自读古诗。 3.汇报学习情况。 (1)读准字音。

luòchóng

xíng

洛阳

意万重

行人

(2)掌握字形。 氵+各洛

三 学习古诗,运用方法

1.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自读→小组读→齐读→指名读。 2.了解作者。

通过课外资料的查找,你们对作者张籍有什么了解?

张籍,唐代诗人,其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得白居易推崇。 3.理解诗意,展开想象。

(1)朗读古诗,根据注释理解诗意。 (2)师生共同研究古诗的意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意万重”,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

意思:秋风乍起,客居在洛阳城的诗人想给远在家乡的亲人写封信,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行人”,指捎信的人。“开封”,指把封好的信拆开。

意思: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的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4.展想象,悟诗情。

刚才,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诗句的意思,谁能说一说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 生甲:这首诗写了秋天时,诗人给家里写信,表达了作者思乡怀亲的情感。尤其是“行人临发又开封”一句,让人感觉到诗人要对亲人说的话实在太多了,信都封好了,还怕有什么话没有说,又打开信看一看。这个地方特别让人感动。

从哪里感觉到诗人要说的话太多了? 生乙:我从“意万重”体会到的。

生丙:我认为,诗人想要说的话太多了,一定是离家好长时间了。 那么,这满腹的话都能写到信里吗?

生丁:不能,那得写多长的信哪!何况,“匆匆”两个字说明信写得很匆忙,也不可能把要说的话都写进去。

想要说的太多,看来只好挑主要的说了。信写完了,主要的意思就应该表达完了,为什么捎信人要走时,诗人又打开信了呢?

生甲:可能他写完了以后,记不清是不是把要说的都写了,所以又检查一遍。 生乙:也可能是他又想起一件事,想把它补写上。

同学们体会得很好!信短情长,小小的信封哪能承载游子所有的情感呢?通过这个细节,我们仿佛看见了诗人急切地要与家人交流的心情。他的心情因思乡而纷乱,所以才出现了“又开封”的事。

四 指导朗诵,练习背诵

1.诗句连对。

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背相应句子。 2.情境练背。

读古诗

知作者

第一句

见秋风

意万重

解诗句

叙事抒情

展想象

第二句

说不尽

又开封

悟诗情

1.学习古词《长相思》,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用掌握的方法学习古词。

3.整体把握三首诗词的作者表达方法的相同与不同。

生字、新词卡片,有关纳兰性德的资料。

一 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两首描写思乡之情的古诗,谁能背诵给大家听? (指名背诵《泊船瓜洲》和《秋思》。)

我们学习前面两首古诗时,运用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谁能说给大家听一听? (读古诗、知作者、解诗句、展想象、悟诗情。)

这节课,我们就请同学们运用这样的方法来自主学习古词《长相思》。如果遇到困难,同学间可以互相帮助,也可以请教老师。

二 指导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出示自学提示。

(1)诵读全词,读准生字及语句。 (2)认读生字、新词,识记生字。 (3)边读古词,边依据注释理解意思。 (4)同桌交流。

2.学生自学。 3.汇报学习情况。 (1)读准字音。

yúpàn

gēng

zhàng

guō

榆关

那畔

风一更

(2)记忆生字。

榆:左右结构

愉→榆(换部首) 畔:左右结构

半→畔(加部首) (3)一字组多词。

榆——榆关 榆树 榆叶 畔——耳畔 江畔 湖畔

三 学诗句,用方法

1.朗读古词,读准字音。

自由读→小组读→齐读→指名读。 2.知作者。

同学们通过查阅课外资料对作者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谁来向大家介绍这首词的作者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清代词人,本名成德,为避太子讳改性德,字容若。其文学成就以词为最,时人誉为“清代第一词人”,词集名为《纳兰词》。)

3.理解词意,展开想象。

(1)朗读古词,结合注释,理解句意。 (2)共同研究。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山一程,水一程”,说明了身离故乡之远,行军之艰难。“千帐灯”,说明此行队伍庞大。

意思: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将士住宿的千余座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读了这句诗,你能想象出将士们露营的情景吗?

(在这羁旅野外的深夜,顶顶帐篷,点点灯火,也算得上是一个特殊景观,足见将士之多,声势之浩大。)

作者在这样一个夜晚,会想到什么呢? (会想到家乡,想到家中的亲人,想到家的温暖。)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风一更,雪一更”,说明夜晚天气变得更恶劣了。“故园”,指故乡。

意思: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没有寒风朔雪之声。

作者为什么会想到“故园”?他会想到故园的什么?

(作者在风雪交加的寒冷的冬夜里,一人在外远征,很自然就会想到自己的家乡,想到家中的亲人,想到家中的温暖舒适,想到家人在一起的快乐。)

在第二句中,哪几个词最能表现作者的思乡之情?

(“故园无此声”虽寥寥几个字,却把将士的内心世界袒露无余,使作者的思乡之意自然酣畅地流淌出来。)

4.这么好的一篇思乡之作,让我们把它记住吧!(学生背诵。)

四 再次品味三首古诗词

这三首诗词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这三首诗词所表达的主题都是一样的,都抒发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和热爱。三首诗词的表达方法各异:《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秋思》则是叙事抒情,《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

了解了这三首诗词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相信同学们对这三首诗词一定会有更深的领悟。

长 相 思

读古诗

知作者

第一句:山一程 水一程(叙事)

解诗句 抒发思乡之情

展想象

第二句:风一更 雪一更(写景)

悟诗情

1.学生在之前已学过李白的《静夜思》之类的表达思乡的诗词,因此可利用旧知引入新课。

2.三首古诗词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一样的,但是表达的方法各异,《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秋思》则是叙事抒情;《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来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基于这个特点,可以在初读课文、理解内容之后,把三首诗词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在体会相同感情的同时,感受语言的各自特点,揣摩表达方法的不同。

3.引导学生课外积累有关思乡的诗词名句,也可让学生搜集表达思乡情感的歌曲,唱一唱。

1.给多音字组词。

ℎù(数字)ℎá(还书)数

ℎǔ(数一数)ℎá(还有)2.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画“”。 (1)欲作家书意万重(chó zhòng)。 .

(2)行(xí háng)人临发又开封。 .3.按诗词内容填空。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此诗词的作者是(清)朝词人(纳兰性德)。

4.王安石的乡愁融于满目春色之中;张籍的乡愁由肃杀的秋风引起;纳兰性德的乡愁是由北方的风雪勾起的。下列诗句也表达了浓浓的乡愁,写一写诗人的乡愁是由什么事物引发的。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明月) (2)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浮云)

(3)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梅花) (4)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落日)

5.将《秋思》这首诗改写成一个故事,重点帮助诗人写出信的具体内容。

第五篇:[人教部编本]最新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13诗词三首教案27[范文]

13 诗词三首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

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行路难》(其一)作者简介及背景链接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行路难》(其一)作于诗人被迫离开长安时,感叹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李白少有大志,胸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他二十四岁“辞亲远游”,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因为他傲岸奔放,蔑视权贵,不容于朝。天宝三年,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其一)。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简介及背景链接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3)《水调歌头》作者简介及背景链接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四川眉山人。他在诗、词、文、画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他既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家,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中秋词人在密州时所作。 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2.生难字词

(1)字音 樽(zūn)

珍羞(xiū)

投箸(zhù) ...歧路(qí) 箸(zhù) 凄凉(qī liáng) ....长精神(zhǎng) 宫阙(gōng què) ...低绮户(qǐ) 婵娟(chán juān) ...(2)词义

【樽】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直】同“值”,价值。

【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见赠】赠给自己诗歌。

【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宫阙】宫殿。 【归去】回到天上去。 【何似】哪里比得上。

【婵娟】本意指妇女容颜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1)自由放声朗读三首诗。要求:读准字音,找出诗中能印证我们猜想的诗句。 (2)学生朗读。个别展示,注意正音;齐读。 2.朗读节奏划分 (1)《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入理解 (一)品析《行路难》(其一) 1.借助课后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诗意。有疑问的地方作下标记。

2.注意通假字: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同“值”,价值。

3.李白因受奸臣的排挤被迫离开京城长安,朋友设宴为他送别。诗中是怎样描写酒宴的?用了什么修辞? 明确: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夸张。

4.面对美酒佳肴,豪爽纵酒的李白是怎样做的? 心情如何? 从哪些动词可以看出? 明确: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极度苦闷、抑郁。 停、投、拔、顾。 5.诗中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实写吗? 明确:不是,是想象,是虚写。

6.在写了自己仕途受挫后,诗人又写了哪两个典故?李白写这两个典故有什么目的?

明确:借吕尚和伊尹得到贤君重用成就一番事业的典故,表达自己对前途仍抱有希望,希望像先贤们一样受到重用,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7.李白在仕途受阻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 明确: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8.我们知道“文以载道、文以载情”,诗歌也是如此,谁能说说这首《行路难》(其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一方面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另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仍然坚定信念的积极、乐观的态度。

(二)品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听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师生共同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本诗各联分别写了什么?

明确:首联:表现辛酸,愤懑不平;颔联:悲悼旧友,感叹变迁;颈联:新贵得意,悲叹身世;尾联:意志不衰,坚忍不拔。

3.赏析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明确: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诗句的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4.诗中引用典故的诗句是哪一句? 明确: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5.“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揭示了什么道理? 明确:以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三)品析《水调歌头》

1.读课文,小组交流,这首词的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请分别用两个字来概括。 明确:望月、思圆。

2.望月乃写景,思圆乃抒情。词中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明月、青天、酒、“我”、风、清影(实写);宫阙、琼楼玉宇(虚写)。

3.月圆中秋之时,词人把酒临风,形单影只,想到月亮上嫦娥居住的宫阙、琼楼玉宇,虽高大豪华,却住着同样孤独的人,此情此景与词人是何等相似啊!这里可以看出词人当时怎样的心情?

明确: 孤寂、苦闷,与“高处不胜寒”的嫦娥同是天涯沦落人。 4.齐读下片,体会词人此时的心情,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明确: 旷达乐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是自然规律。没有离别的悲伤,哪来相逢的喜悦?更何况,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哪里月不圆,何处月无光。即使天各一方,但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共享的是同一轮圆月。

四、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四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这三首诗词,诗人都是一生坎坷,官运不通,可以说是政治上非常失意的人 ,但他们都能从苦闷的悲观中走出来,到了豁达乐观的人生境界。三首诗词都体现了诗人不如意时的豁达胸怀。从失意矛盾中走向胸怀坦荡的达观的文人留给后人的温暖与美好,慰藉着千年来普天下不得意与离恨的人,超脱的灵魂装着美好的东西就会永世活着。

2.拓展延伸 阅读方法小结。

师: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开展阅读对话的途径和方式: (1)与文本对话:感知内容,品味语言。 (2)与作者对话:展开想象,领会情感。 (3)与环境对话:拓宽视野,加深体验。

3.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相应的练习题。 (2)背诵默写这三首诗词。

(3)完成《名师测控》或《精英新课堂》本课练习。

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认为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几千年来名篇佳作浩如星河,更有许多经典成为千古绝唱。这些诗词不但有优美的意境和语言,而且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人生哲理,学习它们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培养他们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和追求。

写作

议论要言之有据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议论不仅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言之有据,才能让人信服。什么是有据?

有据就是要有论据,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才能做到言之有据。

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一)明确“言之有据”的概念。 1.什么是言之有据?

明确:言之有据就是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就是论据。它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2.什么是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

明确:(1)事实论据指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事实,它包括举事例和列数据两个方面;(2)理论论据包括经典性著作中的理论,名人名言,党在不同时期的方针、路线、政策,科学上的公理、原理、定义、法则、定律、格言、俗语、成语、谚语,以及众人皆知并为人所公认的最普遍的道理等。

(二)在写作时怎样使用好两种形式的论据?

明确:(1)事实可详细写,也可概述;从事实中要能看出道理,再检验它与文章的论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 (2)道理就是名言、格言、理论分析、定理公理。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 切记: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 (三)怎样使用好议论文中的论据?

明确:(1)在使用材料时,首先要确保材料准确,经得起推敲。列举的事例或引用的名言警句等都要真实准确。在写作时,先确认事例是否真实可靠,然后再使用;引用名言警句,要注意核对原文,保证引述准确。

(2)使用材料,还应保证材料与观点一致。大家也许都积累了不少名言警句和事例素材,但是有些并不能与你的观点相对应,如果选择它们来做材料,就起不到支撑观点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事实论据时,不需要详细记叙事件本身,而要通过概括叙述和对论据的分析,建立起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联系。

(3)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还要注意材料的丰富性。所用材料的数量和种类可以丰富、多样一些,比如可以用历史故事、生活事例、统计数据等做事实论据,用名言警句、民间谚语、精辟的理论等做道理论据,还可以将两者交替使用。

(四)结合例文,指导技法。 1.明确内容

《论语·为政》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自古就是一种美德。欺诈、造假等不讲诚信的现象历来为人们所深恶痛绝。请以《谈诚信》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2.提出要求

(1)关于“诚信”,可说的角度很多,要深入思考,多方开掘,选定一个角度,形成一个明确的观点。 (2)关于“诚信”的材料很多,注意围绕自己确定的观点,选取恰当的材料。 3.例文导航

谈诚信

诚实,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就是遵守诺言、不虚伪欺诈。“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话,都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品质。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人们不但为诚实守信的美德大唱颂歌,而且努力地身体力行。

孔子早在2 000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诚实。在学习中,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他认为这才是对待学习的正确态度。

曾子也是个非常诚实守信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说着,就把猪杀了。曾子不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

秦朝末年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重诺言,讲信用。人们都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最终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信任与尊重。

旧时中国店铺的门口,一般都写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八个大字。自古在商品买卖中,就提倡公平交易、诚实待客、不欺诈、不作假的行业道德。

在当代中国,诚实守信的美德也得到了发扬光大。这种美德表现在工作和学习上,就是专心致志,认真踏实,实事求是;表现在与人交往中,就是真诚待人,互相信赖;表现在对待国家和集体的态度上,就是奉公守法,忠诚老实。

【名师点评】

作者选取了两个事例进行事实论据,引用名言警句做道理论据,充分阐释了“诚信”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可怕性。能围绕自己的观点,选取恰当的材料。有理有据,行文流畅。

4.限时当堂作文。

三、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评讲作文: 1.佳作推荐。 2.美文共赏。 (1)作者朗读。

(2)小组评:推荐组说出推荐理由。 (3)自由评:听众点评,不超过三人。 (4)自评: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自评。

在本次作文中,我最想谈论的主题是______;我写作本文最成功的地方是______;最大的失误是______;经过本次写作,我在下次写作文时一定做到______。

(5)老师评:如果学生点评不到位,老师补充。 3.小结。

四、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修改自己的本次习作并做成电子稿,然后将各组推荐的佳作打印出来在班级作文园地展览,其余同学把电子

稿传到班级QQ空间,供大家欣赏交流。

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通过本次写作的教学,我认为学生们对议论文的论据部分掌握得很好,明白了论据的基本形式和写作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上一篇:如何组织小学生课堂下一篇:如何做新时代的教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