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化成长

2024-05-06

浅谈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精选10篇)

篇1:浅谈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化成长

浅谈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化成长

【摘要】: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与师德修养息息相关,师德是教师的底线,也是教师职业的根本。师德修养的提升奠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也决定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高度。师德修养是增进教师对职业的理解的基本路径。师德修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师德修养创造教师幸福人生。【关键词】师德修养 教师 专业化成长

【作者】青白江区姚渡学校 王玲 小学高级教师

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一直活在人们关注的目光中。不管是以前天地君亲师中的崇高地位,还是近代中的“臭老九”,以至于现在的备受争议的弱势群体。但是,其中有一个永不变化的话题——师德。

作为一名教师,师德是立身之本,他制衡着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师职业的幸福感。二○○八年九月一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实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共计六条: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一个航标杆,是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师德修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自我学习,师德修养是作为教师不可缺少的一门学习功课。

一、师德修养是增进教师对职业的理解的基本路径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长久以来人们赋予了她太多的圣神光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每一个刚踏入教师行业的老师都是充满激情的,满腔热血扑在教育事业之上。可谓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灿烂阳光般的笑容,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最简单而又最执着的目标:教好每一个学生。可是十年之后你再看看那些当年踏入教师行业的人,根据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据不完全统计有三层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这也许只是个保守的估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性工作,失去了新鲜感,失去了创造性,当教育逐渐成为一种职业,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当教育成为一种模式,成为一种经验的时候,教育的激情和冲动便逐渐消退,这种适应逐渐成为教育的迟钝。只有一种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师德修养。爱岗敬业不是一句口号,要内化成教师内在的需要。当教师一出现职业倦怠的苗头之时,就要更多的师德修养教育。问问我们自己的本心。想当初我们为什么要踏上这三尺讲堂,仅仅是为了那是一份工作?我想多多少少是有一点热血的,因为我们热爱教育这个事业。因为爱,我们才甘愿平庸,甘愿辛苦,甘愿成为踏阶石。看着学生的成长点滴,看着学生学有所成之时,那种欣慰和成功感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中国的教师千千万万,他们奋斗在教育的第一线,起早贪黑。哪怕是生病了也会坚持到学校工作。前不久新闻上不是报道过这样的一位老师:为了不耽误学生的课,打着点滴坚持上课。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我们的周围更是随处可见。师德修养的教育更多的是用身边鲜活的事例来感染每一位教师,从而化作教师内在的动力,努力干好工作,消除职业倦怠。

敬业仅仅是起点,乐业才是教师的归宿。爱,是所有的动力和源泉。人渴望得到关爱,正在成长的孩子更需要关爱。关爱他们的生活,关爱他们的学习,关爱他们的思想。爱的教育才是永恒的教育。在你的关爱之下,学生会健康快乐成长,你自己会体会到教育的快乐,你才会乐业,这样也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最美女教师张丽丽;汶川地震中张开双臂用身体护住学生的谭千秋;用肩膀顶住教室门的方杰„„这些在关键时刻将生的可能更多地留给学生的老师们都有同样的特征——爱,对学生深深的爱超越了他们的生命,这样的情感是教师职业道 德的底线。一个想成为老师的人必须有这样一种情怀,一个已经是老师的人也应将具备这样一种情怀当成是件最理所当然的条件。

如果单纯只是把教师当成谋生手段的人,应该早早地清除教师队伍,这样的教师是不合格的,会教育出“废品”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对学生的一生负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排在首,就是说教会学生做人。试想一个连基本职业道德操守都没有的人,如何教育学生做人?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要以身作则。规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尤为重要。记得又一次,我和学生一起去春游,我吃了一块面包,因为没见到垃圾桶,包装纸一直紧紧捏在手上。走了好几里地,我看见一垃圾桶,走上前把包装纸扔了进去。当我转身之时,看见很多学生都来丢垃圾。有的孩子还用塑料袋装了一大口袋。我笑了笑问到:“你们怎么都到这里来扔垃

圾呀?”“老师你都没有乱扔垃圾,我们不好意思乱扔。”学生质朴地回答让我感触很深。可见,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要是当初,我随手扔下去,那后果„„

师德的修养让每一位老师更能诠释教师这个词语的意思。你连最起码的师德底线都没有,又怎么能从事这个职业。所以说师德修养是增进教师对职业的理解的基本路径。

二、师德修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请大家注意《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第六条是终身学习。人不学要落后,教师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职业。当你的学生你面前侃侃而谈伊妹儿、微博、大虾、菜鸟、双核、4G„„的时候,你还对电脑一抹黑,试问你怎么和学生沟通交流。现在教育的信息化已经开始普及,电子白板走入课堂,你还拿着一支粉笔,就是你想在上面写,人家也不会让你写的。学习现代教育技术那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会让你的课堂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课程改革也迫使每一位教师加紧发条开始学习,新的理论,新的知识体系,作为教师务必要让自己像一块海绵,不停地吸收再吸收。新课程标准的解读,生动高效的课堂,这些东西,没有专业的知识支撑,你又如何弄明白,更别说实施于课堂。不停地学习、提升,才能使教师专业得到不断发展,才能跟得上时代的节奏,才能使自己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三、师德修养创造教师幸福人生

幸福与德行共存,幸福与德行是分不开的。师德的修养是追求精神层次的一种内涵。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心灵的感悟,是人的一种主观体验。很多教师都说自己很累,当教师一点都不快乐。其实很多时候都是我们在为自己找借口辩解而已。我们不能改变外部的条件,为何不先改变自己。从师德修养入手,找到做为教师的幸福感。做为专业素养,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是过硬的,欠缺的就是积极的心态。这也是在师德修养中重要的一点。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杨四耕教授有这样一段话:当你把教育理解成“教书”时,你会自然而然地成为教书匠;当你以为教育就是“教学”时,你会为了那些功利的目的而日复一日消耗体力;当你把教育想象为“教育”本来的样子时,你就会发现书香飘溢、诗意流淌、智慧

碰撞、心灵相遇才是真正的教育!其实也就是换了一个角度看待问题,你会发现另一片天地。不要埋怨屋顶遮住了你的太阳,阳光一直都在你的头顶。

教育工作是最有意义的创造性工作,他是开启新人的心智、丰富人的思想、提升人的思想的伟大实践活动。当你把教育看作是一种创造的时候,你就会感到幸福,你就会享受这个过程。面对一张张稚嫩的面孔,求知的眼神,你应该感到幸福,因为你会成就他们的辉煌人生。教育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带着一群不完美的人,走向完美的过程。多一点奉献,少一点索取,你就会觉得幸福。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与师德修养息息相关,师德是教师的底线,也是教师职业的根本。师德修养的提升奠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也决定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高度。

【参考文献】:《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作者: 唐凯麟,刘铁芳 编 出 版 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ISBN: 9787504139689 出版时间: 2007-10-01

篇2:浅谈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化成长

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

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道德是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总和,是教师素质的核心。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优良的教师道德,如:“当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为人师表、教学相长”;“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等等。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师德修养的内容是不同的,但它具有内在继承性和稳定性。

其一,教师是人类文明知识的传播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由于教师劳动的价值体现在开启心智和塑造人格,使其职业道德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而联系着整个社会,联系着人类历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这就决定了师德修养的特殊性。

其二,教师道德具有以身立教的作用,客观上由于教师的劳动对象不同于其他任何行业,决定了教师职业具有较强的表率性,要求教师必须达到比常人更高的道德标准,需要更加重视道德修养,努力以自己的道德去影响和形成学生的道德,以自己完善的人格去影响和形成学生的人格,以自身的情操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往往是通过对老师的模仿、借鉴、学习,不断自我完善、发展。因此,教师修养具有明显的示范性。

其三,教师道德又是一种自觉的意识行为,它建在自愿的基础上。由于教育劳动效果的长期性、迟效性,它要求教师要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有长远的眼光面向未来,努力克服困难,深入细致持之以恒地做好教育工作,无私奉献、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它依靠的是内心的信念,这就决定了师德修养具有的自律性。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教师道德体现了教师个人、教师群体与社会主义事业利益的一致性,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对国家、民族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自觉主动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教育思想,树立素质教育观念,既要读好书、又要育好人。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在外部力量的作用和内在精神的激励下,不断地对自身各个方面素质进行提升和发展的过程。一般来说,成熟的专业工作者,应该具备以下六个特征或标准:第一,专业知识和能力,即构成专业的首要标准是需要一套完善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体系作为专业人员从业的依据;第二,专业道德,即某一职业群体为更好地履行职业责任、满足社会需要、维护职业声誉而制定的自我约束和行为规范及伦理标准;第三,专业训练,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与训练;第四,专业发展,即需要不断地学习进修;第五,专业自主,享有有效的专业自治;第六,专业组织,即形成坚强的专业团体。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它对教师各种素质的发展和提高起着发动机的作用,是教师成长中的核心要素。

良好的师德修养直接影响着教师个人品质的发展。一个优秀的教师之所以能赢得人们的尊敬,除了因为教师掌握着高深的知识、是学生迈进智慧之门的引路人之外,更重要的是因为其高尚的品德、情愫。师德建设可以通过评价、激励、事实感化、榜样示范等来培养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信念,形成良好的职业风范,塑造理想的教师人格,从而提高教师的精神境界和职业道德水准,不断激励教师敬业、乐业、勤业。

良好的师德修养能够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是因为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首先具备了加强自我修养、追求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能够自觉的意识到 “园丁”、“人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这些称谓不仅仅是一种赞誉,更重要的是社会和广大人民对教师的肯定、对教师的鞭策,从而也就能够时时地激励自己,促使自己不断学习,吸收新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良好的师德可以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可以有效的调节教育活动中的各种人际关系,不会为眼前利益和小事与人斤斤计较,不会因受到挫折而产生狭隘、偏激的思想;能够正确面对和处理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压力、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不断追求自我进步。

良好的师德修养能使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并形成富有魅力的人格。作为传播人类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影响人类未来的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在学生成长中起到指导者的作用;不仅要教好书,而且要育好人。为此,教师要做到敬业爱岗,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增强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责任意识,要通过自己在思想、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示范作用,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师德作为一种内在的力量,对教师的言行具有约束作用。具备良好师德的教师,往往在任何时候都会自觉不自觉地从自身的职业道德要求出发,不仅在学生面前,甚至在社会的一切活动中,都注重自己的一切言行,注重自己的言传身教。因此,只有具有远大理想并不断进行自我挑战的教师才会自信、自强,才会有独特的人格魅力。高尚、自信的人格是一个教师成长成熟的标志。

加强师德修养的基础——优化自我的心理,以一个好的心态来对待学生,对待工作。

1、学会悦纳自我。

(1)、解放自我。(把心炼成湖泊)(2)、珍爱自我。(3)、超越自我。(成功者的生活信条)

2、学会阳光思考(1)、对比参照:心态决定人生。年轻的心态使人永葆青春(2)、看到拥有:知足常乐,淡泊名利,宁静至远。(3)、情绪分担:学会控制,学会倾诉,把快乐分享,别人就多一份快乐;把痛苦分担,你就少一半痛苦。(魏书生用公家的时间锻炼了私人的身体)(4)、接纳残缺: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年忧。不要苛求完美,没有最美,只有更美。(5)、不入世俗:别老是与世俗为流,那样会让你变得庸俗。(笑话:“拉链开了”)

3、学会心存感激。

感谢命运,感谢人民,感谢思想,感谢一切我要感谢的人。

4、学会人际交往。

(1)、学会微笑:虽不能笑傲江湖,但可以笑看人生。

学会了对自己微笑,就学会了热爱生活;学会了对别人微笑,就学会了珍惜美好;学会了对一切生命微笑,你的人生便处处充满阳光!

(2)、学会倾听:

倾听是你需要跨出的第一步,甚至有时候是仅需的一步。倾听建立起信任和理解。当你认真倾听时,你会更容易发现问题,以便引导富有成效的交谈;而向你倾诉的人们则能更好的了解自己。当你聆听别人的观点时,应当认真仔细并且不要妄下判断。如果你心里充斥着“他们应该怎么做”及“他们怎么不对”之类的想法,你就错过了领悟别人观点的真谛。

(3)、学会赞美:

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莎士比亚学会赞美吧,首先从赞美自己开始,让微笑成为你永恒的表情,然后赞美你遇到的每一个人,特别是自己的妻子或者丈夫、父母孩子、亲友学生,让阳光成为自己每一天生活的主题。

(4)、学会宽容:人生最大的美德是饶恕。

人在社会上生存,注定要和各种各样的人交往,人与人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个人的年龄、思想、性别、个性、喜好等等,决定了这个人的修养、涵养和处世态度。不可能每个人都和你一样,也不可能每个人都能了解你、理解你。所以生活中不可能没有误解、矛盾及冲突,这时候需要我们学会宽容。学会宽容吧,学会宽容,就是善待自己。

5、学会开心工作

开心工作每一天,其实这是个古老的话题,但在现实中,总有某些人,因一些客观因素,每天总是带着一张乌云盖月的脸工作着,这不关是对所在的单位无益,对本人也是一大伤害,快乐与否,实际是在于你那颗心的变动。但不管你开不开心,日子总是那么悄然而过,不会因你的不开心而有丝毫的停顿,聪明的你,又怎么不会选择开心呢?我看建议给每每位老师一张写着“开心工作每一天”的牌子,戴着上课。快乐工作每一天,那么,明天永远属于快乐的我们!我们不要过分执着一个观念、一种行为模式、一种习惯,而要常求突破,要从不同角度,正、反方面整体思考来解决问題。我们应该养成反省思考的习惯,对任何事都要下功夫,才不至于被外界所困惑。不要悲观,要乐观以对,充滿希望与理想。要多关心我们的学生,有爱的教育,才有美好的回忆。要坚守岗位,默默耕耘、尽一己之力。要上进好学、多求取新经验,落实教学工作。教师专业成长师德修养,教师专业自主工作理念的实践,必須落实在教育工作上,表现在各科教学工作上,表现在日常生活教育当中,才能收到身教言教的效果。

篇3:浅谈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化成长

作为一名高校青年教师, 从讲台之下走到台中央, 从莘莘学子到为人师者, 从课堂的参与者到掌控者, 从低头搞自己的科研到规划指导学生实践……方方面面的角色转换带来的是期待着将所学所识与学生分享的兴奋、是力求完美的冲动、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决心, 但似乎也有一点信心不足和困惑。例如如何设计好一节课的结构, 掌控好课堂节奏?学生能否在课堂上消化接受所传授的新知识?如何在教学中收放自如, 游刃有余?甚至, 如何保持充沛、积极的精神面貌等等。不断地实践与思考之后, 我愈发感觉到上好一节课需要的是深厚的理论功底及实践经验, 但又不能只有知识传授, 更要有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科学教学理念、方式的理解与实践能力, 需要了解学生的特点与接受能力, 需要把握课程相关各方面的联系与全局。

1 理论功底的深厚与实践经验的丰富, 需要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行动

博士毕业后的一段时间, 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追踪似乎由于脱离了“全天候研究”的环境而变得缓慢, 但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的现实与学生渴求新知识的需求, 不断鞭策着教师必须在专业领域中不断深造自己。记得曾有大一新生在课后对知识点外的一个前沿进展产生了兴趣, 不断地深入交流后, 他对自己的专业学习有了信心和目标, 我当时就感到这次交流对学生的学术塑造和未来发展可能起到积极、有益的作用。如果没有对新知识的追踪和把握, 也许上述的交流将不会发生更不会深入, 教师仅完成了“教书匠”的任务, 却失去了为人师者的风范。“终身学习”在说教层面已然失去了市场, 因为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践行理论知识、切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良性循环过程, 只凭一张嘴说不来学生的真本事。但只有实验性经验性知识, 而没有深厚详实的理论为基础, 只凭一双手也教不来学生对知识点触类旁通式的真正理解。对教师自身来说, 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无疑要求自己也应“道高一尺”, 这高度来自于放下休闲时间去跟踪最新的专业进展, 来自于科研工作的实践过程中, 来自于静心阅读相关的甚至“无关”的科学文献和书籍, 来自于学术会议、产业相关展览会上的广泛交流、涉猎等等方面。“态度决定成败”, 我认为这句话放在教师自身上有着特别的意义, 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更应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2], 因为失去活力的知识与讲授可能会导致失去活力的课堂, 学生对知识理解也将停留在书本上而无法贴近“实战”。

2 学习和锻炼自己运用科学教学理念和方式为“上好一节课”服务

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曾对我说:“课堂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师扎实的学识和对教学的理解 (观念) ”。传统的教学风格与现代教学理念在课堂上都有用武之地, 我认为关键是教师对课程与学生情况的整体把握和精心设计。

观念随时代的变迁, 体现在教学中是教学对象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对新知识的接受力、广度和深度的要求不断增大, 特别是对运用实例的兴趣颇高[3]。同时, 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是较强的, 在听老教师授课时, 师生的高效互动曾让人印象深刻, 但反观自身更多时候是比较平静、乏味的课堂状态, 这显然与教师、学生心中的理想状态有较大差距。所以我们青年教师在教学艺术、方法学上的改进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与老教师的交流不难体会到:教什么、如何教、教得怎么样, 每一个环节都是精心构思、设计的结果, 每一句表述甚至动作都是反复推敲的结果, 都服从服务于心中的教学框架, 使教学严谨、高效、层次分明, 表现出来的是教师对课堂对学生的掌控力和收放自如的潇洒气质。我曾向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讨教, 问其如何在授课时信心十足、激情澎湃, 带活了学生。得到的答案是课堂上的每一分钟背后都是近十倍的备课功夫, 才可能做到游刃有余, 才可能在把握课堂教学大局的同时突出层次和重点抓住学生的心。的确, 无论PBL, PBC还是TBL, 其教学形式都是提高学生兴趣, 丰富学习体验, 发挥学生能动性的好方法, 但形式的背后是加深理解与把握所体现的教育教学规律。教法的改进如讨论式教学的开展曾让我的学生展现了“久违”的积极性, 资料的查找、问题的设计、讲演的内容, 课堂面貌焕然一新。但不久就出现许多问题:学生疲于应付的“形式主义”、单打独斗的“个人主义”和小组集体参与度的降低, 使对问题的看法趋于平淡、大众化, 失去了个性思考。在我看来, 教学效果甚至低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这可能正是教师只重形式而弱化了练内功的结果。殊不知, 探讨课题的选取, 学生讨论的组织形式, 教学过程发展走向的预判与控制, 教学效果的评估与反馈方法等等方方面面都是备课中的重点。可见, 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应体现出教师对教育规律和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

3 与学生将心比心, 知晓学生特点, 激发学习主动性

作为青年教师, 我意识到与学生将心比心是尊重学生的基本出发点, 看似不难做到。但实际情况可能正好相反。面对比较烦重的教学任务, 面对事业与家庭的选择, 面对教学与科研的协调, 我们青年教师的心态能否平衡、平稳, 找到依托乘势而上、不断进步, 而非避重就轻纠缠于纷乱的选择, 我认为取决于对自己作出的正确定位与健康心态的塑造。

作为80后的青年教师, 我与许多90后的学生在对问题的看法和体验上有不少相近之处, 正如陈昌贵教授指出的:大学青年教师和学生具有“先学和后学的关系, 示范和榜样的关系, 良师和益友的关系”。这种优势显然有利于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为我们开展教学工作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但优势能否变成实实在在的教学成效体现在许多方面, 如学生的课堂教学反馈、课后的作业情况、测试成绩、实验操作水平、学术问题的提出等等, 这些都需要以相互尊重为前提[4], 使教师与学生打开思路, 敞开心扉, 平等地交流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尊重学生不是放松对学生的管理, 不是随性而发, 我认为应落实到教学设计中, 把以往满堂灌、一言堂的状况变革为启发式、研究式、情境式等更具吸引力的教学体验。不止一次听到老教师语重心长地告诫青年教师, “教师不能满堂灌, 要改变学生的依赖心理”, 发挥教师和学生的智慧, 使学生体验到知识的价值与魅力, 发自内心地通过教师的引导探求掌握新知识。更重要的是这种引导的结果不仅可以使学生取得知识上的积累, 还让学生得到智慧上的提升——发掘、联系、实证等自学能力的提高。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凡为教以达不需教为目的”。我认为如此传其“道”才是实实在在地对学生的尊重, 才可能真正实现“授业”、“解惑”, 让学生不枉四载寒窗。

同时我也体会到学生学习积极性、目的性如果不加引导, 肆意放大和从众化, 也可能造成事与愿违的结果。曾有学生对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中的电路设计、单片机技术钟爱有加, 对这方面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但对医学传感器技术、生物材料科学等相关学科不感兴趣, 甚至提出看法:只学自己喜欢的那一部分。还有的学生认为学习涵盖学科太广泛, 不知所学, 不图所学。这些都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问题, 一味的批评、忽悠或把自己对现状的某些过于主观的情绪渲染给学生都是不应该的。教师对专业学科有着更深的理解与体会, 应据此对这些学生加以正确引导:使之认清生物医学工程高度交叉的实际情况和现实人才需求, 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 将学生的积极性和精力引导至更纯粹的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上来。同时鼓励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和学习榜样, 并为之不懈努力, 我认为这是真正对学生和教育本身的负责和尊重。

总之, 我们青年教师朝气蓬勃, 是我校教育教学事业和改革的生力军, 为了无愧于这一称号, 我们应不懈修炼内功。正如陈思东教授指出的, 青年教师要不断学习实践“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 具备“终生学习”的态度, 在夯实自已理论功底的基础上, 不断丰富实践经验, 提高对学科知识、课程体系、培养计划、课程大纲等的综合把握能力, 同时要能够“了解学生”, 尊重教育规律, 才能“上好一堂课”。“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像名师们一样在教育事业中做到纯粹、真诚、无私、德高、博识, 将是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懈的追求。

参考文献

[1]田在宁.高校师德建设浅议[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12, 6:83-84.

[2]郑颖.高校教师素质提高的误区和对策[J].科教文汇 (下旬刊) , 2012, 5:22.

[3]王忠伟.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群文天地, 2012, 4:227.

篇4:提高师德修养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自有人生,便有教育”,教育活动衍生了有关教育的道德规范。韩愈有句非常著名的话,“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亦即品德高尚,因为道德修养高于一般人才有资格供人效法,人格高尚才能获得教育对象的尊重,为学生所敬仰。由此可见,师德修养的建设,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极大的作用。

一、良好的师德修养,是教师成长必备的素质

新课程提倡“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表明了思想道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它要求教师率先垂范,发挥榜样的力量。汉代学者杨雄在《法言·学行》提到“师者。人之模范也”。正人先正己,“不能正其身,如何正人?”为师者身正影直,学生就不易把路走歪;正己而后正人,学生就对你信服。当赢得学生的赞同和信任时,就等于开启了师生间心灵沟通之桥,为传送美好德行和知识铺设了顺达之路。从这个角度说,师德行为的修习养成,会促进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的提高。

在中国古代教育体制中,就对从事教师职业设置了较高的门槛和条件。夏商时期,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开始出现,教育的内容多是军事项目和人伦教育,教师和贵族是二位一体,做教师的人,必定是掌控知识和技能、能征善战、经验丰富的官吏和贵族,必定是为众人所敬仰的德高望重之人。西周的学校教师,多从各级职官中选用,择师也是很严格的,《周礼·春官宗伯》记载:“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只有那些有知识,有专长,能讲道理者,才可以做教师。

同时,师德修养是一个教师自律与内省的过程,是一个从学习、内化道德理论到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完成有赖于教师对教育事业及其道德要求的认识或领悟程度,有赖于其道德义务感的不断养成和职业道德策略上的不断成熟。

二、坚定的信念和责任感,是教师成长的引领动力

信念提升人格境界,会使得道德行为神圣起来。信念是一座灯塔,是我们在教育工作中的心理支撑和前行动力。它能够时刻照亮我们前进的路。孟子把教育看做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崇高事业和人生最大幸福,康有为认为教师道德是“全世界之人类才能德性皆系之”。

职业信念、职业责任感决定了教师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坚定的信念能够使教师专著于自己从事的工作,把教师工作视为培养人、塑造人的神圣工程而不是一般赚工资谋生存的职业。强烈的责任感和对教育工作的热爱,能够使教师对学生负起责任,播种希望,收获成果,体验由自己的奉献而带来的成功、自信心,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好。信念,是提升教师职业价值、献身教育和永葆工作激情的不竭动力,它促使教育工作者专注教育而心无旁骛,不为名利和琐事所羁绊,彰显出教师职业的伟大与崇高。

三、关心与爱护学生,是教师成长的核心所在

以德育人,用优良的师德熏陶、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是师德建设的目的之一。热爱学生,是教师所拥有的一种宝贵的职业道德情感,是一种充满尊重、信任和宽容的爱心,它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顺利实施教学、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保证。爱心,能够创造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深厚的师生情感,自然有利于提高教学和育人效果。现代教育提倡的“以学生为本”思想,就是要求教师爱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和需要去实施教育,开展教学活动。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先有阳光”。爱心是使一切变得美好的源泉,当爱心浸润学生的心灵,它就会被学生们快乐而幸福地拥有并传播光大。近代教育家蔡元培主张教师要具有爱国、爱生的品德以及自由、平等、博爱之思想,崇尚自然,发展个性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毕生效力于大众事业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认为教师要有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高尚情怀,“爱满天下”,爱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教育事业。

四、认真学习内化师德,是促进学校发展的保障

加强师德修养可有效减少和杜绝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维护教师的为人师表好形象。在当前的师德建设中,主要是防范三类不良行为:一是过于功利,不廉从教,比如课堂上讲授的内容有所保留,但在收费辅导班里却讲的重点突出、细致条理;二是教书不育人,降低为人师范标准;三是教师的不良行为习惯。

师德建设状况会对学校的整体工作带来重要影响。凡是师德工作做得好的學校,必然人心凝聚,形成一种相互信任、积极交流、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它对于教师事业进步、学校建设、学生成长所产生的作用,往往远胜那些教学设施好而不注重师德建设的学校。优良的师德传统和文化氛围,完善的师德建设机制,勤奋敬业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创建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获得社会认可和良好社会声誉的根本保证。

五、师德建设对于推动社会风气的好转,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各国竞争日益激烈,其竞争不仅是经济和科技的竞争,也是民族综合素质包括人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在内的竞争。学校拥有系统、完备的道德理论,给教师提供了提升职业道德素养、树立良好敬业精神的科学途径和方法。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念并存,要求教师有新知识、新理念,用先进的道德理想和代表社会发展方向的教师职业的社会期望值相对较高,一旦师德出现问题,常常后果严重。

好的师德成就好的学校,也维护好的社会风气。清代著名教育家盛宣怀认为,“唯师道立而善人多”,教师品行的立与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风气,师德是正本清源、净化社会风气的重要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提高师德修养和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任务光荣而艰巨。

篇5:《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读书心得

我就围绕“热爱学生”这点,谈谈自己的亲身体会与学习感受。

记得我还上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上语文课,我的语文老师是目前德胜中心小学的教导主任顾向阳老师。当时教学什么课文我已经不记得了,只知道顾老师上课很认真,很投入,我也被顾老师的教学所吸引,融入到学习情景中。顾老师边读课文边做手势,也许太投入了,她的手敲在了我的头上,当时我也没有任何反应,敲到就敲到呗。但顾老师接下来的一个细节让我终身难忘,她用手轻轻的在我头上揉了揉,我的心里顿时感受到妈妈的温暖,感动,不知所措,真想每节课都让顾老师敲几下。从此以后,我特别喜欢语文课,自己的语文成绩不断提高。这样一个细节,让我一生感到温暖,让我一生铭记这样一位好老师。

后来,我也和顾老师一样,走上了教师工作岗位,担任教导副主任,坐在顾老师的后面,我就把顾老师当作自己的榜样。在一次科学课上,我看到一位学生竟然在睡觉,我感觉自己的威信受到挑战,顿时火冒三丈,准备走过去好好修理一下她。我先喊醒了这位学生,学生告诉我,她今天身体不舒服,头疼,实在受不了了才在桌子上靠一会,结果睡着了。我顿时消了火,顾老师关爱自己的情景在脑海里浮现,于是,我脱下自己的外套,盖在了这位学生身上,让她别着凉,保重身体。我没有想到的是,我这样的一个细节,让我在每年教师节时会收到一个短信祝福,从不落下,这位学生告诉我,不管她在哪里,她在做什么,她都会记得我。

原教育局副局长陈志平有一次给我们做报告,他也讲到类似情景。陈局长在高中任教时,曾经轻轻摸了一下一位男生的头,鼓励这位男生,后来这位男生在作文中写到“我感受到了父亲的爱,感觉陈老师就是我爸爸。”陈局长开玩笑说,体罚学生,学生会恨你;摸一摸学生的头,你就成了学生的爸爸,何乐而不为呢。

教师是人不是神,教师有七情六欲,学生不听话时,屡教不改时,我们会很生气,我们会骂学生。我个人认为,不批评孩子的老师是不负责任的老师;不骂孩子的老师不会成为一名优秀老师。但是我们在批评好孩子后,要给予孩子各种方式的鼓励与表扬,批评是装装样子,点到为止,鼓励和表扬一定要真心。但不管孩子犯多大的错误,我们的火气冒三丈还是冒三百丈,我们不能打孩子,不能变相体罚孩子,因为每个孩子是父母心里的宝贝。

篇6: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心得体会

派克

许多年前一个金色的秋天,18岁的我因着内心无比的喜欢孩子而无怨无悔的选择了幼师这个行业,懵懂的我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当年那个留给我太多欢笑的小村庄里,最初的幼儿园早已荡然无存,陪我一起走过的那批娃儿也成了孩他爸、孩他妈。我也因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来到了城市,成了”至今东武遗风在,十万人家尽读书”文小东校区的一名“孩子王”。

篇7: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精神

在许多学校教师考核中普遍存在重业务考核、轻师德评定的作法。对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工作实绩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硬指标很注重,而对教师的政治思想、工作态度等则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有时即使在政治思想的考核中,也往往是在一些大是大非问题上比较注重,对教师品德的细节视而不见、避而不谈。师德评价考核误区重重。师德评价是教师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的杠杆和方向标。然而,在现行的师德评价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误区,影响了我们的师德建设的成效。这些误区主要表现在:第一,目标偏差,师德评价考核唯质量论。由于办学目标出现偏差,学校乃至社会对教师的评价唯质量而论。造成在教师考核中假话套话连篇,谈成绩夸夸其谈,谈不足一笔带过。第二,标准笼统、单一,师德评价考核浮于表面,难以操作。在师德评价标准上,学校制定的师德规范空洞,难以操作,这样往往使师德评价浮于表面,存在走过场的作法。第三,师德评价考核重形式轻内容,往往流于形式。目前我们看到虽然各级学校师德建设开展得轰轰烈烈,红红火火,但始终有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似乎是为了评价而评价,为了证明某些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业绩而设置一场评价。第四,师德评价考核重校内轻校外,重课内轻课外。师德师风是教师素质的灵魂所在,它应该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但是有的教师重课内轻课外,重校内轻校外,部分学校的师德评价也局限于校内,局限于八小时工作以内。这就难免使有的教师表里不一,人前人后迥异。第五,师德评价考核重罚轻建。师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师德现状,提高师德水平。但目前有的学校偏离了师德评价的宗旨,存在重罚轻建的情况。而缺乏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和从制度上来防止类似问题的发生。学校平时无目标、无措施、无督促、无反馈,不组织教育,一旦出现违背师德的现象,能遮掩就遮掩,不能遮掩就一罚了之,以罚代建,仅仅以通报批评、扣除奖金等强制措施威慑当事人.二.现代师德修养的内涵及实践意义。

师德师风建设,要坚持用先进的理论武装人,用先进的制度引导人,用先进典型激励人,用先进事迹感召人,启发广大教师的自觉性,促进他们不断进行自我改进、自我提高,把法规、准则内化为自觉行动。各学校要认真传达、落实好县委、县政府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会议和本次会议精神,召开班子会、全校教职工会议,观看录像,学习文件,深层把握会议精神实质,深入挖掘师德内涵,结合本校特点,迅速制定《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和整改措施,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要突出《方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增强工作实效。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思想工程,关键在于教师的自觉和内化。因此,二是要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的原则。各校要广泛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真正使广大教师有所触动,正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三是要坚持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内部监督体系,另一方面,要畅开信息渠道,密切学校与社区的联系,阳光办学,阳光施教。四是要坚持惩防并举、标本兼治原则。解决师德师风问题,釜底抽薪最好,扬汤止沸也很有必要。要狠下手、下狠手;要常抓不懈,必要时可以杀一儆百。另一方面要抓教育,建立教育、预防、惩处相结合,始终坚持批评教育为主,查处惩罚为辅,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第五,要做到五个“加强”。一是加强领导,科学部署。各学校要充分发挥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形成校长负总责、主管领导具体抓、群团组织及相关部门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科学部署本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

一.为什么提出教师的专业精神?

近年来,教师的专业发展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和当代教育改革的中心主题之一,体现了国家对教师这个职业的重视。现在教师专业化要求极大地推动了教师教育理论的发展,成为促进教师教育发展和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有效策略。教师的专业化对教师提出了任职资格要求。可人们往往局限于这样的理解:就是只要一个人具有规定的学历标准,学完规定的专业学科和教育学、心理学学科,取得教师资格证就具备了做教师的条件,而忽略了做好教师工作所必需具有的专业精神,也就是师德。而教师的专业精神是从表面上是无法量化的,但这是决定一个教师是否合格的根本。教师是人类文明知识的传播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教师的价值体现在开启心智和塑造人格,他的职业道德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而联系着整个社会,联系着人类历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这就决定了教师专业精神的重要性。专业精神应包括育人所需要的崇高的心理品质,有健全人格和传统伦理礼仪常识,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精益求精的精神,终身发展的意识。要造就名师、大师,首先就要铸就高品位的专业精神。而作为师范学校的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外,专业精神尤其重要。我们每天面对的是日后要成为我们同行的师范生,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他们对教育的理解和走上工作岗位后对他们学生的引领。我认为教师专业精神的内涵可以概括为“责任”和“热爱”。有了责任,就能够严谨治学,精心施教,做学生的解惑者;有了责任,就能够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有了责任,就能够自觉关爱学生,在危险关头挺身而出,做学生的守护神;有了责任,就能够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做学生的导师。而热爱又让我们能够忠于教育事业;让我们对每个学生负责,关心每位学生的发展;让我们无私奉献,坚守教师这个神圣的岗位;让我们脚踏实地,把教师这个职业作为我们的终身的事业去追求,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

二.当前教师专业精神存在的问题?

当前教师专业精神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基本功有待加强,随着教师工作量不断加大,急需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由于教师紧张自身缺乏师资训练,再加上事先准备不够充分等原因教师专业基本功往往存在明显的不足。

2.专业实践能力不足,表现在“三少”,即见得少、干得少、积得少。3.专业综合能力不足。专业课程特点是专业应用性强,具有多种学科的知识,综合性、彼此交叉性、互相渗透性等特点,教师在某门专业课程教学中,往往顾此失彼不能充分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联系和分类。

篇8:浅谈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化成长

师德修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道德追求。师德修养与教师的专业发展二者是紧密联系, 相辅相成的。师德修养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必将推动师德修养达到更高的专业境界。鉴于此, 师德修养与专业发展应并举并重, 共同提高。

一、师德修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追求职业品质的发展。它既包括教师在个人知识、技能、专长等方面的发展, 也包括职业精神的提升。许多人把教师的专业发展狭隘地理解为教师在个人知识、技能、专长等方面的提高, 这种“唯才论”的观点不仅误解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而且忽视了教师的职业特点。教师是一种以自己的人格培养人格, 以自己的灵魂塑造灵魂的职业, 教师职业的教育性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永远无法脱离道德规范, 师德修养始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一名教师, 如果自己没有高尚的品德修养, 又怎么能担负起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任?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情操和道德品质对青少年会产生深远而直接的影响。甚至可以说, 师德就是学生道德的先导。因而, 我们在大力倡导和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 更要不断加强自己的师德修养, 把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作为自己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 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的不断完善, 师德内涵也需要我们不断地发展和丰富。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些传统的师德修养我们应坚定不移地大力继承和发扬, 同时为了适应时代和教育的发展, 教师专业道德修养更需要凸显专业精神, 教师要有见识, 有独立性, 有魅力, 要有一种主动追求专业发展的精神, 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有真切的认同感, 对自己职业具有自我满足感和自我价值感。这样才是一个合格、健康的专业教师形象。所以, 在教师的专业发展计划中, 我们理应把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师德修养放在首位, 树立全新的师德观, 并去发展它, 实践它。

二、师德修养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教师的道德修养正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很难想象, 一个道德水平低下的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去。因而,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必先提升教师的道德修养。一个专业教师品德高尚, 其教学业绩也一定不会差, 因为良好的师德修养能唤起教师的专业热情, 产生专业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 从而激励自己刻苦钻研, 努力进取,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所以说,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应是前提和基础, 也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 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浮华喧嚣的当下, 教师的职业还没有完全退去清贫的底色, 加之社会经济体制转型时期所产生的物质诱惑以及拜金主义的价值取向,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劳动的价值地位和社会认同, 于是有些教师显得心浮气躁, “身在曹营心在汉”。身为一名教师, 应如何抵制外界的诱惑, 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促进专业发展呢?首先, 要树立坚定的教育事业心, 具有高度的教育责任感, 满怀教育理想, 爱岗敬业, 淡泊名利, 乐于奉献, 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热情都投身到教育这片圣土。其次, 关爱学生, 关注学生的一切。教师应诚挚地关心体贴每一个学生, 善待每一个学生, 发展每一个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一种认同感和成功感,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爱的雨露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再次, 身正为范, 做学生的楷模。教师要努力做到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因而, 教师必须严格地在理想信念、个人品格、治学态度、文明习惯等方面自觉率先垂范, 努力做学生精神的引路人、道德品质的塑造者, 做好学生的楷模, 使学生高山仰止, 心向往之;使学生自觉摒弃假丑恶, 追求真善美;使学生不断反躬自省, 不断进步。

三、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师德修养达到更高专业境界

师德修养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同时, 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将推动师德修养达到更高的专业境界。师德修养与教师的专业发展二者是紧密联系, 相辅相成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 人类的知识在飞速增长, 作为以传递人类文明为己任的教师, 必须树立终生教育的观念, 学而不厌, 在求知的道路上永不停息, 和学生共同成长进步。惟有如此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 真正做到教好书, 育好人, 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唐代伟大的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开篇就提出:“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明代思想家黄宗羲也说过:“道之未闻, 业之未精, 有惑而不解, 非师也。”的确, 学高才能为师, 教书育人是项责任重大, 科学而严肃的工作, 来不得半点敷衍、马虎和懈怠。学生开始犹如一张白纸来到学校来到老师身边, 经过十几年的教导, 在他们人生白纸上该绘出一幅怎样的人生图画, 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一个孩子的前途, 一个家庭的希望, 乃至整个民族的未来, 就掌握在千千万万个教师的手里, 这怎不让教师备感肩上责任的重大。所以, 教师应不断增强专业发展意识, 学习教育理论, 更新教育观念, 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积极引导学生成才成人。这也就是教师的最高道德。

其实, 教师的许多优良品质就是在专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 专业道德规范也只有在专业发展中才能内化为教师的专业品质。教师在自己的专业实践中, 通过学习专业理论, 不断提高自己的育人水平, 真正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 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注重学生个性的充分和谐发展,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的可持续发展, 和学生共同学习, 共同成长, 做学生成长的引领者, 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在此过程中, 教师不断超越自我, 释放自己生命活力, 享受专业发展的成功体验, 巩固自己的专业热情, 进而推动师德修养达到一种更高的专业境界。

四、师德修养与专业发展应并举并重

教师的道德修养与专业发展是互为依存的两个方面, 因而我们在大力提倡师德修养的同时, 决不能忽视教师的专业发展, 而在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 更不能忽视师德建设。这两方面应并举并重, 共同发展, 共同提高。

作为一名教师, 更需要德才兼备,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我们反对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唯才论”, 但也并不是一味地主张“唯德论”。有才无德, 将不成其为一名教师;有德无才, 也不是一名合格的专业教师。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 一方面要不断地学习道德理论, 积极进行道德实践, 从道德上不断完善自己, 首先让自己成为一名师德高尚的人。另一方面要明确终身学习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念, 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努力强化自己的专业素养, 树立新的学习观、发展观、人才观, 慎思笃行, 博学审问, 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迈进。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这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了新的机遇。作为新世纪的教师, 更应该全方位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转变教育观念, 确立新的师德观、教育观, 让为人师表的光辉形象如一面道德旗帜, 高高飘扬在学生心灵的上空。

篇9:浅谈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化成长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高品质的教育有了更迫切的需求。高品质的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教师的专业发展,而在有意无意中忽视了师德修养的提升。人们常说,“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果教师的道德水平滑坡,那么必将影响我们整个民族一代人的道德素养。这并非危言耸听,的确应引起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指出:“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由此可见,师德修养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理应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永恒的道德追求。

师德修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道德追求。师德修养与教师的专业发展二者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师德修养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必将推动师德修养达到更高的专业境界。鉴于此,师德修养与专业发展应并举并重,共同提高。

一、师德修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追求职业品质的发展。它既包括教师在个人知识、技能、专长等方面的发展,也包括职业精神的提升。许多人把教师的专业发展狭隘地理解为教师在个人知识、技能、专长等方面的提高,这种“唯才论”的观点不仅误解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而且忽视了教师的职业特点。教师是一种以自己的人格培养人格,以自己的灵魂塑造灵魂的职业,教师职业的教育性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永远无法脱离道德规范,师德修养始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自己没有高尚的品德修养,又怎么能担负起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任?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情操和道德品质对青少年会产生深远而直接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师德就是学生道德的先导。因而,我们在大力倡导和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更要不断加强自己的师德修养,把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作为自己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的不断完善,师德内涵也需要我们不断地发展和丰富。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些传统的师德修养我们应坚定不移地大力继承和发扬,同时为了适应时代和教育的发展,教师专业道德修养更需要凸显专业精神,教师要有见识,有独立性,有魅力,要有一种主动追求专业发展的精神,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有真切的认同感,对自己职业具有自我满足感和自我价值感。这样才是一个合格、健康的专业教师形象。所以,在教师的专业发展计划中,我们理应把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师德修养放在首位,树立全新的师德观,并去发展它,实践它。

二、师德修养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教师的道德修养正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很难想象,一个道德水平低下的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去。因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必先提升教师的道德修养。一个专业教师品德高尚,其教学业绩也一定不会差,因为良好的师德修养能唤起教师的专业热情,产生专业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从而激励自己刻苦钻研,努力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所以说,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应是前提和基础,也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浮华喧嚣的当下,教师的职业还没有完全退去清贫的底色,加之社会经济体制转型时期所产生的物质诱惑以及拜金主义的价值取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劳动的价值地位和社会认同,于是有些教师显得心浮气躁,“身在曹营心在汉”。身为一名教师,应如何抵制外界的诱惑,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促进专业发展呢?首先,要树立坚定的教育事业心,具有高度的教育责任感,满怀教育理想,爱岗敬业,淡泊名利,乐于奉献,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热情都投身到教育这片圣土。其次,关爱学生,关注学生的一切。教师应诚挚地关心体贴每一个学生,善待每一个学生,发展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一种认同感和成功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爱的雨露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再次,身正为范,做学生的楷模。教师要努力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因而,教师必须严格地在理想信念、个人品格、治学态度、文明习惯等方面自觉率先垂范,努力做学生精神的引路人、道德品质的塑造者,做好学生的楷模,使学生高山仰止,心向往之;使学生自觉摒弃假丑恶,追求真善美;使学生不断反躬自省,不断进步。

三、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师德修养达到更高专业境界

师德修养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将推动师德修养达到更高的专业境界。师德修养与教师的专业发展二者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的知识在飞速增长,作为以传递人类文明为己任的教师,必须树立终生教育的观念,学而不厌,在求知的道路上永不停息,和学生共同成长进步。惟有如此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真正做到教好书,育好人,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唐代伟大的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开篇就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明代思想家黄宗羲也说过:“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解,非师也。”的确,学高才能为师,教书育人是项责任重大,科学而严肃的工作,来不得半点敷衍、马虎和懈怠。学生开始犹如一张白纸来到学校来到老师身边,经过十几年的教导,在他们人生白纸上该绘出一幅怎样的人生图画,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一个孩子的前途,一个家庭的希望,乃至整个民族的未来,就掌握在千千万万个教师的手里,这怎不让教师备感肩上责任的重大。所以,教师应不断增强专业发展意识,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积极引导学生成才成人。这也就是教师的最高道德。

其实,教师的许多优良品质就是在专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专业道德规范也只有在专业发展中才能内化为教师的专业品质。教师在自己的专业实践中,通过学习专业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育人水平,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注重学生个性的充分和谐发展,着眼于学生的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做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断超越自我,释放自己生命活力,享受专业发展的成功体验,巩固自己的专业热情,进而推动师德修养达到一种更高的专业境界。

四、师德修养与专业发展应并举并重

教师的道德修养与专业发展是互为依存的两个方面,因而我们在大力提倡师德修养的同时,决不能忽视教师的专业发展,而在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更不能忽视师德建设。这两方面应并举并重,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作为一名教师,更需要德才兼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我们反对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唯才论”,但也并不是一味地主张“唯德论”。有才无德,将不成其为一名教师;有德无才,也不是一名合格的专业教师。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一方面要不断地学习道德理论,积极进行道德实践,从道德上不断完善自己,首先让自己成为一名师德高尚的人。另一方面要明确终身学习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强化自己的专业素养,树立新的学习观、发展观、人才观,慎思笃行,博学审问,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迈进。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了新的机遇。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更应该全方位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转变教育观念,确立新的师德观、教育观,让为人师表的光辉形象如一面道德旗帜,高高飘扬在学生心灵的上空。

师德,是时代的呼唤;师德,是人生的境界。提升师德修养,是教师专业发展永恒的追求!

(作者单位:安徽六安市城南中学

篇10:浅谈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化成长

师德是否良好地继承与发展,直接影响到下一代孩子的成长,不同的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特别是高科技的发展、经济突飞猛进的今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全人类的文化素养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与更高的要求。加强学习、高度认识,更新教育观念,以发展的目光教育学生,是加强新时期师德修养的重要因素。教师自身的道德素质,是一种有力的教育因素,良好的师德将树立起教师个人的威信,受到社会的颂扬。相反,为师不正,将贻害无穷,不仅危害自己,更严重的是危害学生,污化社会风尚对教育将有不可估量的损失。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关键是如何加强师德的修养与建设,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加强以下的师德修养与建设。

一、讲究文明,以身作则。

教师的高尚人格不仅应当反映在内在的精神境界上,而且应当体现在外在的言谈举止上。对于教师来说,言谈举止不是区区个人小事,而是一种对于学生具

1

有重要影响的教育因素。对于教师言谈举止的具体要求是:文明健康、真诚和谐,亲切得体。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仪表。主要包括衣着发式,修饰打扮等,是教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外部形态。这方面的要求是要清洁整齐,朴素大方,协调得体,与教师的职业特点相吻合。二是举止。包括坐立行的姿势,以及表情动作行为习惯等。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中的“人体信号”。这要求是表现出良好的教养和振奋的神态,要与教育教学过程密切配合,发挥出最佳的辅助作用。三是语言。这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使用的最主要的手段。教师的语言要规范纯洁,准确鲜明,生动幽默,要善于运用语言的力量启动学生求知的欲望,拨动学生上进的心弦,把知识真理和美好的感情送进学生的心田。四是礼仪。主要是指教师在与人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文明礼貌行为的总和。富有时代特点的必要的礼仪,是协调人际关系的杠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表现。教师要通过文明的礼仪表现出应有的风度,反映出对他人应有的尊重,从而不但给学生以良好影响,同时也促进全社会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的形成。

二、关心集体,团结协作。

现代教育是主体化、开放式的教育,学生的成长是由多方面因素形成的“教育合力”综合施加影响的结果。而教师作为教育活力的组织者和专门者,应当对教育合力的形成、发展和优化发挥主导作用和调节作用。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尽一切努力,妥善处理好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会各方面复杂的人际关系,在校内致力于建设一个团结、坚强的教师集体。在校外积极开发和利用一切对学生成长有利的教育因素。这对教师的品德,素质和能力无疑都是一个很高的要求。为此教师就要宏扬集体主义精神,处处坚持以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合格人

2

才为重,努力培养开阔的胸怀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

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条总则的第三条明确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所以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上高标准严要求,才能完成温总理提出的“传道”要求。这两年以来,我校教师通过个人学习和总结;集体讨论等方式掀起了一次又一次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重要精神的热潮,提高了自己,同时也带动了学生对政治思想的学习。可能有的教师认为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是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任务,与自己无关,这就错了。培养学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是单独靠哪个部门,哪个老师就能做好的事情,而是每个教育教学工作者都应该负有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比常人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应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应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才能够在教育实践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试问,一个思想腐化、堕落,言行反动的教师能培养出爱国的学生来吗?相反,时时走在革命前线的鲁迅先生就是万人敬佩的教师,永远活在学生的心中。

四、关爱学生,发扬民主,建立师生合作的平台。

爱,是成功教育的基石,斯大林说过:“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只有真正做到热爱学生,才体现出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职责。西方教育学家罗素讲到:“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只有教师倾注对学生的关爱,尊

重学生,发扬民主,建立交流合作的平台,学生才加倍热爱、尊重老师,这样学生才真正感受到老师的可亲、可敬。“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无微不致的关心与诲人不倦的引导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健康成长时,学生才情愿自觉去学习。师生和谐相处了,学生才体会到快乐的教育,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呵护学生,树立他们的信心,特别是农村的学生,家庭条件差,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学习,所以基础差,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隔代抚养严重,家庭教育跟不上,甚至有一部分小孩还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学生的潜能未能良好发挥。作为一名教师,要避免停留的眼光看待学生,要用善良之心,理解他们的不是,学生的进步、心身的完善,是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我们要给学生多一点慈爱、宽容、呵护,少一点斥责、打击、嘲讽,要尽可能挖掘出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快乐地成长。

为了下一代孩子的成长,为了美好的明天,为了社会的进步,我们应该在教育的舞台上辛勤的耕耘,执著的追求,加强师德的修养,把每一份爱心无私的奉献给孩子,向孩子们的心灵播撒阳光、湿润雨露。时刻伴随、呵护他们的成长。

上一篇:我爱我班演讲稿 - 范文网下一篇:困难职工补助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