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西科技创新城

2024-04-30

读山西科技创新城(共2篇)

篇1:读山西科技创新城

山西科技创新城投资开发公司设计方案

一、职能定位设计(主要任务:融资与投资,融资通过政府投入一部分资金,作为起步资金,再在外面贷款形成配套资金,再找各个新区相关公司运作模式参考)精简文字,能归并就归并

山西科技创新城投资开发公司应在科技创新城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和指挥部的直接领导下,按照开发建设的总体战略部署和公司经营目标,根据“超前谋划、统一布局、一体化建设”的开发建设原则,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多元化、多渠道筹措资金,开展山西科技创新城的开发建设。公司应当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裁负责制。其具备的主要职能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承担山西科技创新城区域内重大基础设施及市政公用项目的投资、融资、经营;

2、从事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经营和资本运作、盘活国有存量资产及有助于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的相关业务;

3、从事区域内土地整理、土地开发利用、委托融资代建等业务;

4、从事区域内重大产业项目的投资和运营;

5、对已建成设施项目进行运营管理。

二、运行模式设计

山西科技创新城投资开发公司由省财政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投入和发行债券等方式注资成立,由科技创新城领导组办公室(管委会)授权其具体负责核心区及潇北产业区的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在具体运行模式上应做到:

1、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山西科技创新城投资开发公司设立股东会,其下设董事会、监事会。董事会负责为公司经营决策机构,对外代表公司进行业务活动,对内管理公司生产和经营,对股东会负责;监事会履行对董事会和经理活动的监督工作。具体经营工作设公司经营班子,由总经理领导,实行决策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管理机制。总经理全面负责城投公司经营工作,对项目组织实施负直接领导责任。

2、坚持统一决策、统一规划。

理顺城市建设项目的管理体制,建立统一决策、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的运行机制。科技创新城管委会研究确定的城建重点项目,由山西科技创新城投资开发公司董事会论证、决策并组织实施。在常务工作开展中,要坚持以规划为引导,有序合理地开展科技创新城的开发建设工作。

3、坚持融资与投资并进。

为满足山西科技创新城开发建设的资金需求,公司首先应对辖区的资源进行梳理,开展土地储备工作,为公司融资提供担保创造条件;强化区内开发建设的融资力度,积极创新融资方式,丰富融资渠道, 采用“大小结合”、“长短结合”、“模式结合”等形式,提高融资抗风险能力;通过与金融机构和具有实力的战略合作伙伴进行沟通,加强项目对接,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达成战略合作融。

4、资金集中管理使用

投资开发公司组织实施的项目,财政投入资金、国有资产置换资金和项目融资资金统一归集,由投资开发公司集中管理使用。

5、建立偿债机制。

山西科技创新城投资开发公司自主开发的经营性项目,自主申请贷款、自主还本付息;省政府确定并交由山西科技创新城投资开发公司实施的的非经营性建设项目,通过政府投入、政府土地收益、政府运作贷款、项目部分收益等方式,落实建设资金,并由山西科技创新城投资开发公司代政府落实偿债责任。

6、清理、整合国有资源。

按照国有资产整合规划,由省财政局、省国资委负责全面清理规划范围内国有资产,分类整合、逐步归并,做大山西科技创新城投资开发公司资产规模。

7、定时上报。

山西科技创新城投资开发公司定时向科技创新城管委会,提供日常经营情况的财务报表,接受每年按项目进行一次的审计。

8、灵活进行项目管理。

城投公司组织实施的项目,可自主开发、公开转让、委托代建。建设项目实行项目业主负责制,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保值增值。

9、多元化经营。

立足科技创新城城市经营,拓宽发展领域,实现多元化经营,逐步壮大发展规模,增强实力。

篇2:读山西科技创新城

1 分质供水模式

1.1 分质供水模式

分质供水源于美国、丹麦、荷兰等国家, 现已发展得比较成熟, 如美国的双管道二元供水系统, 日本的三种供水系统, 法国的两套供水系统等[6]。我国分质供水起步较晚, 上海于1996年率先在锦华小区实验建设了我国第一个分质供水系统, 随后广州、深圳、东莞、北京、宁波、杭州、重庆、西安、石家庄、沈阳、哈尔滨、包头等城市均建设了多个分质供水项目。目前我国的分质供水还没有大范围的普及, 多数项目只是满足了占生活用水2%的饮用水要求。分质供水是指供水系统根据用户对水质要求的不同而分开供应用水的一种供水形式。从分质供水范围来看, 分为大范围分质供水模式和小范围分质供水模式。大范围分质供水模式是指在城市范围内建立三套供水系统 (饮用水系统、工业用水系系统统和和杂杂用用水水系系统统) ) , , 并并本本着着优优水水优优用用的的原原则则选选择择原原水水, , 水水质质较较好好的地下水优先用于居民生活, 次用于对水质要求较高的食品、医药等行业, 中水主要用于工业、农业灌溉和环境生态用水。此外,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把海水或河水作为工业冷却水, 主要应用于电力、冶金、化工、石油、煤炭、建材等行业, 也被广泛用于生活杂用水, 包括冲厕、洗涤、除尘、冲灰等。小范围分质供水模式是目前国内最常见的分质供水模式, 即通常所说的管道直饮水。是以现行自来水为水源, 在供水区内分散设置深度处理净水站, 城市自来水经进一步处理, 在现有给水管网的基础上, 另敷设一套专用饮水管道, 供人们直接生饮。

1.2 创新城分质供水模式选择

1) 周边水源及分质供水概况。创新城周边供水水源有太原市自来水、引黄原水、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再生水。这几种水源由于投入不同, 运行费用、供水成本和水质也不相同。用水水价由高到低依次为:太原市自来水>引黄原水>再生水。供水水质由高到低依次为:太原市自来水>引黄原水>再生水。创新城比邻的太原市和晋中市均没有实现分质供水, 现有供水系统主要为市政自来水管道, 只敷设了少部分的中水管道用于补充河道景观蓄水和景观用水。现有的地下水和引黄原水都是经太原市水厂处理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后通过自来水管道供给用户, 并未实现地下水和引黄原水及地表水根据不同系统、不同区域和不同用户分类分质供水。2) 分质供水模式选择。大范围分质供水优点是能合理的利用各种水源, 节约水资源, 缺点是与城市的发展现状紧密相关, 管网建设投资大。小范围分质供水优点是单个供水区规模小, 工程量小, 投资小, 回报快, 缺点是各系统分散难以管理, 难以监控出水水质。创新城属于新建城区, 不存在现有供水系统改造, 大范围分质供水容易实施。管道直饮水系统由于需水量小, 且供水相对集中更适合小范围分质供水。在创新城供水系统规划中, 市政供水设施实行大范围分质供水, 管道直饮水则采用小范围供水模式以小区或地块为单位分散建设。

2 创新城分质供水方案

2.1 需水量

创新城主体区预测总用水量为35万m3/d, 其中研发区为5万m3/d, 产业区30万m3/d。研发区科技研发、居民饮食和卫生等用水量约3万m3/d, 冲厕、绿化和道路浇洒等用水量约2万m3/d。产业区居民生活用水量为3.5万m3/d, 工业用水量24万m3/d, 冲厕、道路绿化用水量为2.5万m3/d。

2.2 供水方案

通过对创新城周边水资源的分析, 创新城可用的水源有太原市自来水、引黄原水、污水厂处理后的再生水。为了实现“优质水优用、低质水低用”节省水资源和节能的目的, 创新城的科技研发、居民卫生等用水采用自来水;冲厕、绿化和道路浇洒等采用价格和水质较低的再生水;工业用水优先采用再生水, 不足部分以引黄原水水源补充;居民饮食饮用水由管道直饮水系统供给。

研发区供水由直饮水、自来水和再生水系统组成。在道路下敷设自来水管道和再生水管道, 自来水系统接自太原市北部城区武洛街供水管道, 并在研发区西北角建叠压式加压泵站一座。再生水由晋中市第二污水厂提供。直饮水系统以小区或地块为单位分散建设。

产业区供水由直饮水、自来水、引黄原水和再生水系统组成。在道路下敷设自来水管道、引黄水管道和再生水管道。引黄原水通过引黄水管道直接供给工业用户, 自来水通过建于园区西北角的水厂对引黄原水处理后供给用户, 再生水由位于园区西南角的再生水厂提供, 直饮水系统以小区或地块为单位分散建设。

2.3 水量平衡

创新城供水方式采用分质供水。总供水量为35万m3/d, 其中引黄原水用水量为17.5万m3/d, 自来水用水量为6.5万m3/d, 再生水用水量为11万m3/d。创新城水量平衡图见图1。

3 结语

创新城所在的太原市是一座缺水城市, 水资源严重短缺, 2003年引黄入并工程建成供水后, 水资源紧缺形势才得以缓解。创新城供水采用居民直饮水、自来水、引黄原水和再生水分质供水, 不仅能有效的保护有限的地下水资源, 还能节约制水能耗、保障供水安全、降低企业的用水成本。因此, 采用分质供水是创新城生态、低碳、节能等理念的具体体现, 也是创新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摘要:以山西科技创新城供水规划为背景, 对分质供水模式的选择进行了分析, 确定了创新城分质供水的方案, 并对其进行了论述, 指出创新城采用居民直饮水、自来水、引黄原水和再生水分质供水, 既保护了地下水资源, 又节约了制水能耗。

关键词:分质供水,规划,方案,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科技创新城主体区总体规划[Z].

[2]林晓云, 徐道华.现代城市实施分质供水的研究分析[J].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0 (1) :185.

[3]张改娥, 张桂娥.城市供水水质及居住区饮用水集中分质供水问题探讨[J].广西轻工业, 2007, 12 (3) :88.

[4]周影烈, 莫罹.分质供水的模式与应用[J].净水技术, 2011, 30 (3) :20-24.

[5]李明, 刘应宗.探讨我国的城市分质供水模式[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2005, 22 (3) :80-84.

上一篇:我心中最好的老师优秀作文下一篇:小学生唯美漂亮成长的黑板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