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鼓戏教学教案

2024-04-27

花鼓戏教学教案(通用11篇)

篇1:花鼓戏教学教案

为了宏扬民族文化,学唱安徽民歌《凤阳花鼓》,了解民族打击乐器,并初步掌握它们的演奏方法和使用效果,让学生用打击乐器参与活动,为《凤阳花鼓》进行再创作。重难点是歌曲中的附点掌握,打击乐合奏。

教学过程

1、课前放录音《鄂伦春小唱》给学生听。

2、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1)用“u”音唱(问学生学过力度记号f、p运用发声中)6| 6|| u(2)

4、提问课前听过什么地方的什么歌曲?(回答:鄂伦春族民歌《鄂伦春小唱》)

5、归纳引入新课:我国的同歌有着悠久的历史,种类繁多,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安徽民歌《凤阳花鼓》(板书)(书23页)。

(1)老师范唱。

(2)节奏训练:8小节板书。(3)视唱(难点 附点)(2遍)。(4)用节奏读歌词。

(5)歌曲的分析:(先让学生讲,老师再补充,后听录音)这首歌曲是流传于安徽的一首民间歌舞曲,旧社会里淮河流域的人民在剥削阶级的压迫和连年水患下迫于生活,向外逃荒,有的沿街卖唱,《凤阳花鼓》就是当时卖唱者的舞歌,史书记载:“凤阳女花鼓敲,打锣的男子跟着跑”描写了街头卖艺者的情景。歌曲是八小节为一段,共二段,词句精练质朴,前四句直接指出了明王朝统治下的饥荒景况,后四句叙述了人民的悲惨生活。

歌曲开头由四小节的锣鼓点作前奏,唱腔分两个乐段,一段唱后又以四小节锣鼓点为间奏,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反复句,最后又有四小节锣鼓点结束。曲调具有抒情叙事性,歌和舞互相结合,富有浓郁的民间歌舞风格。(听录音)

(6)填词演唱(2遍)

(7)提示:今天我们过着辛福生活,不要忘记过去的苦,我们在这么好的环境里一定要好好学习,让我们的祖国和人民更加繁荣富强起来,不能让这种沿街卖唱的现象在我们国家重演。为了有个完美的结局,在第一段的歌词的基础上,再创作出第二段词,中心是反映新社会的美好。(尽量减少改动的字词,还要压韵。这是老师的创作。尽量鼓励学生创作。)

说风阳,唱风阳,风阳就是好地方。自从来了共产党,一年更比一年强。

大户人家种田地,小户人家来经商。俺家喜欢卖杂货,身背货担走四方。(随着录音演唱第二段)

6、下面我们认识几件打击乐器(鼓、锣、钹):

这是我们民族打击乐器,我们民族打击乐器种类繁多,大体分为鼓、锣、钹、梆子四种,打击乐器经常运用合奏方式演奏,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我国人民在节日和喜庆的场面喜欢用它来助兴。

(1)简单介绍各种乐器的打法。

(2)练习(看小黑板)少数人打打击乐器,多数人用手拍打。

(3)我们二段合起来演唱、演奏(看效果如何,可轮换)。(4)完美的演唱: 要求:二段应有对比。

小结

我们初步了解并初步掌握了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学唱了《风阳花鼓》又进行了再创作,这些都是我国民族文化中最宝贵的遗产,我们一定要让这些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在我们这一代得到继承和发扬,一定要代代流传下去。

篇2:花鼓戏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

本课我所用的教材是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多彩乡音中的歌曲《凤阳花鼓》。《凤阳花鼓》一曲选自安徽流传已久的民歌旋律优美动听易上口。表达了当地老百姓以歌抒情,即兴演唱讨生活的一种心情。歌曲演唱形式是通过边歌边舞进行的,充满安徽凤阳地方民歌的风味特色,节奏平稳,略带有跳跃性,衬词非常有韵味特色。

这首民歌,曲调简单很容易通过模唱或是多遍学唱让学生学会。怎样才能使学生较好的体会歌曲蕴涵的情感,通过演绎唱出来呢?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听赏新旧时期的凤阳花鼓并让学生用颜色区分歌曲的情绪。这种视听结合的手段,在感官上刺激学生,使他们对所学的内容有鲜明的了解,演唱也随之生动起来。其次,《凤阳花鼓》是一种只用锣鼓不用丝弦伴奏的表演方式,我就用常见的碗、盘、筷子加入学生的演唱,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另外鼓励学生用不同形式表现歌曲,激发学生创新灵感,由于有了之前的铺垫,后期创作歌曲时学生的热情更高了。

教案: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凤阳花鼓》

2、用简易打击乐器为歌曲《凤阳花鼓》伴奏

3、欣赏《花鼓新声》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凤阳花鼓》,感受安徽民歌的风格,并能根据歌曲选择适当的乐器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通过新旧凤阳花鼓音乐的对比,感受不同的情绪和节奏。了解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欣赏《花鼓新声》,感受不同形式的凤阳花鼓,拓展学生的视野。

4、能完整演绎《凤阳花鼓》并为其创编。教学重点:

感受不同音乐的情绪及创造性地参与音乐表演的实践活动; 教学难点:

衬词部分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看这是谁?出示图片海宝 嗨!大家好!生回答(海宝,是世博会的吉祥物)师:海宝最近为了世博会忙坏了,他领着世界各国的人参观世博园给他们介绍园里的各种文化。今天他在百忙之中来给我们班的同学当导游,你们想不想知道他要给我们讲解什么文化呢?

生:想。

师:那我们就跟着海宝走一走吧(出示安徽代表性图片)海宝把我们带到哪里了?

生(安徽)

师:安徽有个凤阳县那里有一样东西很出名,而且几乎人人都会用它来表演,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

师:播放旧安徽凤阳歌

师:谁能说一说你从刚才的视频中听到、看到感受到了什么? 生:拿鼓唱,有点儿民歌风格 歌曲里唱的很可怜。。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这是一首安徽特有的音乐文化凤阳花鼓,看,这就是刚才大家看到的凤阳花鼓(出示图片)

海宝介绍凤阳花鼓出示教学建议

二、新课教学

师:就像同学说的一样刚才的凤阳花鼓是旧社会人们为了讨生活唱出来的,感觉非常的凄凉,老师这里有个调色盘你觉得用什么颜色能表达这首歌曲的情绪呢?

生回答出示幻灯

师:如今的凤阳花鼓有了新的改变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师:范唱《凤阳花鼓》

师:这首凤阳花鼓有了什么变化? 生:回答(感觉很开心)节奏快了 师:那我们用什么颜色呢? 生答出示幻灯新凤阳

师:同学们真棒!让我们跟着这个愉快的旋律用啦轻声的哼唱一下吧,生跟着旋律哼唱。

师:刚才我们观察凤阳花鼓边唱便怎么样呀(生敲花鼓),现在把你已经准备好的小碟子,小碗拿出来吧,让我们边哼唱边敲一敲。注意看旋律

生边唱边敲

师:出示曲谱,现在跟着我的琴声一起来慢慢的唱曲谱。生唱曲谱

师:你们真棒!谁能说说这首歌曲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部分呢? 生:得儿铃铛飘一飘 一生说纵

师:恩,这也是安徽地区特有的民族方言风格。你们看(示范)我这样像是在表演句话?

生:得儿铃铛飘一飘

师:那这锣声是。生“得儿”,让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注意看老师的手 生单独模仿,评价 师:那这个舞步就是。。

生:飘一飘就是人们模仿打击乐器的发音,就像这个小锣(师示范敲,让学生听觉感受音响)我们来试着模仿一下 通过老师的手势及示范,指导学生用打颤舌的方法,灵敏而迅速的收回,且发音要短而轻。

边敲手里的乐器边练习

师:让我们一起唱一唱这部分,边唱边敲手里的乐器。

师:接下来我们玩接唱的游戏,好不好?老规矩 衬词的地方我们合唱师:准备好了,一句生一句。

师:真不简单,都唱对了!刚才我们说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生:热烈,欢快 师:啊,这么多,还是用你的歌声来告诉大家吧!师:你们觉得自己唱的怎么样? 生自评

师:又到各小组展示才艺的时间了,今天老师给你们出的题目是用不同的方式来表演歌曲,想一想谁想做你们小组的小导演?

第一组?生:男女生对唱 评:男生比女生声音大,女生声音好听 第二组? 生:用乐器伴奏和独唱 有点乱。。

第三组?生:我想排个表演唱 我喜欢他们的表演形式,谁演得最好。。

师:随着时代的发展花鼓的打法、舞步、演唱等在保持浓郁的地方特色的同时,形式更加活泼多样,气氛更加热烈欢快起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花鼓新声》的片断。

师:新一代的凤阳人欢天喜地的唱着凤阳花鼓,我们能唱一唱我们自己的家乡吗?好!那我们盘锦都有什么特色呢?鱼米之乡,有大米,石油,丹顶鹤 螃蟹 红海滩。。

创编例:说盘锦,道盘锦 盘锦真是个好地方,稻田螃蟹鱼满仓,石油城丹顶鹤的故乡 美丽的红海滩美名扬。

师:谁能说一说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有哪些收获?

生:这节课我听的很认真,我学会了唱《凤阳花鼓》。。。师:你们的收获还真不小,海宝这个小讲解员一定很高兴,让我们谢谢海宝跟他说再见吧!

篇3:关于花鼓戏声腔教学的思考

一、加强声乐训练

就花鼓戏本身来看,其在演唱的过程中并不是十分明确的将男女的声腔划分开来,其本身的音程跳动幅度较大,一般都是在高音区耍腔。因为在演唱花鼓戏的过程中,其对演唱者提出了较多的要求,不仅演唱者本身的动作需要与表演保持一致性,其演唱的全过程中还需要保持气息的通畅性,恰当的运用声区共鸣,确保其声腔可以带有十分浓厚的花鼓戏演唱风格与韵味,所以,演唱难度相对较大。因此,在花鼓戏的声腔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声乐训练的重要性,指导学生使用科学合理的发声方式演唱花鼓戏。此外,在声乐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咬字行腔给予重视,确保花鼓戏的风格韵味都能在演唱时被表现出来。只有这样,学生的演唱能力才可以提升,从而达到声腔协调统一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初步接触和学习花鼓戏时,都会觉得其十分的难唱,所以往往不会拥有较大的表演欲望和兴趣,这也是当前声腔教学过程中一个难以解决,但却必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教授学生一些较为风趣幽默、简单、流行的花鼓戏曲调,选择适当的时机,向学生教授一些带有较强趣味性、需要男女对唱的曲目,尽可能的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学习氛围,从而使得学生学习花鼓戏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在学生掌握了花鼓戏基本的声腔演唱技巧后,教师便能够要求学生在学习花鼓戏曲调时,对每首曲调的故事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融入到角色之中。在正式教授学生演唱花鼓戏前,教师需要先向学生介绍花鼓戏的剧情和每句词的含义,为学生讲解花鼓戏的创作背景以及每个故事中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而后在教授学生演唱。此外,在学生已经能够基本掌握花鼓戏的演唱曲调之后,教师可以同学生一起,以曲调的内容为基础,对表演时男女间情感的交流形式和肢体动作进行设定。这样一来,就可以帮助学生尽快的融入到角色之中,提升学生对于花鼓去掉的表现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花鼓戏教学过程中,有部分学生会因为自信心不足的影响,在演唱过程中不敢张嘴大声演唱,无法发出自己原本的声音,在表演时不敢与观众和搭档有眼神和动作上的交流。面对此种情况,教师需要深入的了解这些学生的内心想法与心理运作状态,根据不同学生情况的差异,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并在适当的时机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强其演唱的自信心。此外,教师还需要从思想上激励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同其说明花鼓戏的演唱要求。在教学时,多使用几种教学方法,利用课余时间给这些学生“开小灶”,通过身亲示范方式,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花鼓戏这种曲调的艺术表演和演唱方式,进而对花鼓的声腔技巧形成完整且正确的理解与印象。

四、培养学生的舞台表现力

对学习花鼓戏的学生来讲,参与舞台表演使其学习的根本目标,所以,培养和提升学生在舞台上的表现力,也是其声腔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点。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将舞台演出、排练现场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形体表演、身段、唱腔、道白等能力全面提升。此外,教师还需要深入到学生的演出和排练现场,及时发现学生在表演上存在的问题,以这些问题为基础,展开突击性的教学,从而有效的缩短课堂教学同演出排练之间存在的差异,提升学生的舞台表现能力。

五、提升师生间的互动性

在花鼓戏声腔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提升学生演唱和表演能力的外在影响因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才是影响其本身演唱素质和表演能力发展情况的内在因素。因此,要想有效的提升声腔教学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就需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双方不断的交流沟通和协调,从而形成一套符合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和学生个性发展要求的声腔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六、结语

总而言之,在对花鼓戏演唱者进行声腔教学时,教师需要充分的尊重各种事物形态的客观发展规律,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对学生的声腔技巧和花鼓戏演唱水平进行有效的训练和培养。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声音给予充分的保护,还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从而为其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1]聂国红.浅谈邵阳花鼓戏的声腔艺术[J].中国音乐,2015,03:130-133.

[2]何益民.花鼓戏人才培养模式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艺海,2010,10:72-73.

[3]章蔓丽.包山花鼓戏与其他花鼓戏艺术形态的比较鉴别[J].艺术教育,2014,06:52-53.

篇4:花鼓戏教学教案

一、幼师舞蹈课堂中,花鼓灯教学的基本模式

在幼师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一般我们所用教材多以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傣族、东北秧歌等为民族民间舞蹈学习的基本内容,而花鼓灯舞蹈的教材则结合我省地方特色资源,依据教学大纲安排,用一些“原生态”的传统组合进行课堂教学。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花鼓灯是他们学习的很多舞种之一,除了掌握其风格特点、韵律外,通过学习使学生们充分体验和感受这个源于农村生活、自娱性舞蹈艺术的独特魅力。为了突出童趣性,我们在教学组合中穿插了花鼓灯儿童舞蹈小组合来丰富课堂教学。但随着花鼓灯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孩子们将成为我们民族艺术文化的接班人,幼师学生的花鼓灯舞蹈学习更是为今后儿童小花鼓的启蒙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也能更好地推动新农村少儿艺术的普及和推广。那么,要想在社会的发展中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就要在舞蹈实践教学中不断积累、寻求创新。

二、在实践教学中创新,对幼师花鼓灯舞蹈教学进行探析

花鼓灯舞蹈风格兼容了南北舞蹈文化之美,既有南方的秀美,也有北方的淳朴、热情,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与传承。“传统精华”与“现代创新”相结合则是幼师舞蹈教学中面临的新挑战,按照花鼓灯舞蹈知识技能与经典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思路,将经典模式运用贯穿到教学中去,结合幼师学生的特点及职业面向,突出花鼓灯儿童舞蹈教学,发现、发掘更好的适合幼师生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

(一)幼师花鼓灯舞蹈教学中动作语汇的儿童化

依据幼师特色,在教学中重点突出花鼓灯儿童舞蹈教学内容。在保持风格的基础上,缩小成人化动作的比例,适当地加入儿童欢快、俏皮的动作特点,将一些动作拆分、组合为简单适合今后孩子们练习的。同时,花鼓灯有很多优美的舞蹈动作是来自于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模仿,如“风摆柳”:顾名思义就是杨柳在风中摇曳的神态;“老鹰摸云”是模仿雄鹰在空中展翅翱翔盘旋的神情;“燕子试水”是模拟小燕子由空中俯冲下来,掠过水面一刹那的动作;“凤凰三点头”、“猴子摘桃”等动作都是模仿鸟、兽观物取食的各种动态而产生的,这些无不来自生活和大自然的启迪。结合儿童舞蹈的特点,引导学生们主动去模仿这些大自然的事物,他们会别出心裁地编出很多意料之外的精美动作,教师从中提炼、整理。学生儿童化的模仿动作能力也得到解放、提高,最终得以情感体现。编创《小鱼儿》组合:将扇子作为小鱼儿的尾巴,通过模仿鱼儿嬉戏及游走时的动态,将花鼓灯中独创的“颠、颤、抖”和“漩涡转艺术”完美地运用,尤显可爱、俏皮。

(二)幼师花鼓灯舞蹈教学中突出儿童的趣味性

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式、练习式、示范式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而儿童舞蹈教学组合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儿童舞蹈的趣味性捕捉。在花鼓灯舞蹈课中适当地运用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舞蹈组合时的积极性和想象力,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插入一些小情节,使得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更加喜爱学习花鼓灯。花鼓灯儿童教学组合《小红扇》,这个舞蹈组合的编排主要以游戏入手,着重训练孩子们肢体的松弛和简单的手臂舞动意识。这个组合音乐上选取花鼓灯最具特色的锣鼓点为伴奏,孩子们手中拿着扇子做一些简单的扇花动作。舞蹈组合设定了一个趣味性极大的情节,以孩子们在一起玩藏猫猫游戏的形式,使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初级的扇花,以及花鼓灯独特的锣鼓点。扇花组合:《扑蝴蝶》,这个舞蹈组合的编排主要以模仿入手,着重训练手巾花、扇子与身体的协调性。道具成了美丽蝴蝶的翅膀,手中拿着扇子做简单绕扇、手巾花做片花动作,再加入双盖扇及八字扇花等,同时脚下配合儿童舞步小碎步、旁点步。组合设定孩子们外出踏青在田间扑蝴蝶游玩的形式,仿佛在游戏中愉快地完成了舞蹈。在训练中,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与感受,形成“你帮我”、“我帮你”互帮互助的氛围,提升学习兴趣,舞蹈课堂里也处处充满欢声笑语。

(三)花鼓灯舞蹈音乐的创新

花鼓灯舞蹈教学的音乐也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创新。在“原生态”音乐的基础上,采用电子音乐制作处理,使熟悉的锣鼓点变得更加贴近现代生活、富有动感。同样,黄梅戏的戏曲音乐与花鼓灯的结合也是一个大胆尝试,极具表演性的舞蹈更是将中国的传统艺术文化再一次完美呈现。而在一些花鼓灯儿童舞蹈的小组合中,编排一些符合孩子们喜欢的音乐,更加会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对花鼓灯的喜爱之情。对于儿童民间舞蹈组合来说,我们还可以适当融入一些儿歌,这样可以满足孩子们对舞蹈音乐的需求。同时,在伴有歌词的节奏下欢快地舞蹈。

(四)花鼓灯舞蹈教学中道具的巧妙掌握

众所周知,花鼓灯舞蹈表演时道具运用是必不可少的,这是花鼓灯独具的舞蹈形式。男子一般手拿花伞,女子则手拿扇子和手巾花。有道具的舞蹈课堂是最有趣的,以女子“兰花”右手拿扇教学为例:学生拿起扇子首先会将扇子打开握住扇柄反复地以“纳凉式”扇动着扇子,那么细心的老师就可以直接从学生手握扇子的状态入手,学习扇子拿法的第一种:握扇。大家在老师的引导下,对于瞬间掌握了方法而欣喜,增强了自信心,同时对花鼓灯的学习不会从心理感到很复杂和困难。在单一的练习中学生逐步对扇子有了一定的掌握,“兰花指”等拿扇的问题也就依次解决了。由此可见,我们把花鼓灯教学中所遇到的一些难点问题通过教师智慧型的教学手段可以得到更好地解决。

篇5:花鼓戏教学教案

长郡双语实验中学

周莹

【教学设想】

《梨园百花》

(二)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梨园百花》这一系列的主题都是“中国戏曲”。中国戏曲同印度梵剧、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并称为“世界三大最古老的戏剧”形式。在七年级下册学生已了解了中国的国剧“京剧”,本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几大剧种:豫剧、黄梅戏、越剧等。基于内容过于繁多,如全部讲完学生不能深刻理解每一种戏曲种类的魅力,故本节课特选取湖南本土的戏种——花鼓戏进行教学设计。

湖南花鼓戏是本土的戏曲种类,但现在的学生喜欢比较新潮的事物,他们觉得戏曲都很土、不够洋气。所以怎么样吸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么样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深刻感受湖南花鼓戏的独特魅力,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之所在。希望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他们接受、了解、慢慢接受这样一种已有两百多年的戏曲种类,更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体验、对比欣赏湖南花鼓戏唱段,引导学生了解湖南花鼓戏的角色特点、伴奏乐器、演唱语言、题材选择等四个方面,感受本土戏种的魅力。

2、通过演唱、表演花鼓戏唱段《手拉风箱呼呼响》,激发学生对湖南本土戏曲音乐文化的热爱,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在对比欣赏体验中感受花鼓戏艺术的魅力以及艺术特征。

2、通过演唱、表演花鼓戏唱段《手拉风箱呼呼响》,了解花鼓戏在唱腔、表演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

在演唱和表演《手拉风箱呼呼响》的过程中,正确的掌握和理会花鼓戏的韵味。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

1、师:在缤纷多彩的音乐世界中,音乐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那我们来个歌曲接唱的游戏。请同学们认真聆听老师演唱的歌曲片段,如果你会唱下一句请举手抢答(只哼唱出旋律也可以),并能准确说出歌曲的曲名。

2、师演唱:①“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夫妻双双把家还》

②“我把你比织女,不差毫分哪……”——《刘海砍樵》

③“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

学生通过抢答的方式接唱歌曲,并说出唱段名称。

3、问:说一说,这三个唱段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4、师:中国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大概有360多种戏种。这三个唱段中都分属于什么戏种呢?——第一首:黄梅戏;第二首:花鼓戏;第三首:豫剧。哪一个戏种是属于湖南的?——湖南花鼓戏。

三、讲授新课

(一)花鼓戏

1、师:今天周老师就带大家来学习《梨园百花》这一单元,领略我们湖南本土戏种——花鼓戏的风采。

问:同学们都了解湖南花鼓戏的哪些剧目或唱段吗?

2、师: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地方小戏花鼓、灯戏的总称,已有200多年历史,2008年入选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花鼓戏角色特点:

A、在中国戏曲中,常把角色分成哪几个行当呢?(“生、旦、净、丑”等四个行当)请同学们看两个视频片段,剧中的人物属于哪种行当?(播放视频片段)

B、大家从哪些方面判断出是生、旦、丑呢?分别都是什么样的形象呢?

师:湖南花鼓戏把“小丑”、“小旦”、“小生”简称为“三小”,也主要以这“三小”进行表演,形成其独特的风格,“净”角极少出现。2)花鼓戏的伴奏乐器:

A、师:在中国戏曲中,任何一种戏曲种类都有其特有的伴奏乐器,那我们来看看湖南花鼓戏的伴奏乐器都有哪些,你都认识吗?(出示图片:琵琶、唢呐、小锣、堂鼓等)

B、师:这些都是花鼓戏的伴奏乐器,同学们说这个乐器是二胡,它确实很像二胡,它叫大筒,是源自清朝的拉弦乐器,常给湖南花鼓戏伴奏,是湖南花鼓戏的主要伴奏乐器,所以也称花鼓大筒。请听!

3)、花鼓戏的演唱语言特点:

问:花鼓戏的演唱语言方面有什么特点呢?

A、做一个长沙话游戏。请同学们用长沙话来教老师说这句话——快点咯,快来咯,车子要开啦。

老师把音符找出来并连贯起来唱一遍。学生跟钢琴唱这句歌词。

B、师:刚刚根据大家的长沙话找出了音调,现在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哼唱曲调,猜猜这是哪首长沙童谣?(哼唱《月亮粑粑》谱例)

C、节选自花鼓戏中的一个小乐句(出示PPT“女婿来补锅,瞒了丈母娘”),用长沙话来说一遍,师带学生齐唱一次。

师:问:现在你们觉得花鼓戏在演唱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语言生动,通俗易懂,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均以湖南地方方言为统一的舞台语言。

4)、花鼓戏的风格特点:

A、观看视频,问:这个花鼓戏片段的音乐情绪如何,表演风格是怎样的?(播放视频片段)

B、湖南花鼓戏大多数是诙谐幽默的喜剧,也有传统正剧

(二)、介绍《补锅》及选段《手拉风箱呼呼响》

1、师: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个花鼓戏唱段《手拉风箱呼呼响》,并思考几个问题,这个唱段的音乐情绪如何?唱段中出现了哪些角色行当?两位演唱者在干什么?——播放《手拉风箱呼呼响》片段。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及时给予肯定评价。

2、这首《手拉风箱呼呼响》选自湖南花鼓戏的名剧《补锅》

3、简介歌曲背景。

3、师:现在就让我们唱一唱《手拉风箱呼呼响》来领略花鼓戏的独特魅力吧!

(三)、学唱《手拉风箱呼呼响》

1、角色分配——师:请大家看乐谱,唱段中有几个人物啊?——兰英、小聪。

2、教唱歌曲(第一遍)

A、分句教唱歌曲

B、注意提示学生花鼓戏讲究字正腔圆,怎么样做到字正腔圆呢,那就要跟我们长沙话联系起来。

3、教唱歌曲(第二遍)

同学们学的这么认真,老师也想加入“兰英”的队伍,跟“小聪们”对唱,请男生起立,台下的“小兰英们”要轻声跟唱。

4、学生跟伴奏演唱歌曲《手拉风箱呼呼响》。

(四)表演唱《手拉风箱呼呼响》

1、动作第一遍

由教师分别教授“兰英组”和“小聪组”身段表演动作(先教女男生动作,女生伴唱,教完成之后再教女生动作,这时男生要把动作加上且伴唱。)男生在戏曲里面,脚步一定是“丁字步”,表现自己的阳刚之气。

2、动作第二遍

在“兰英”和“小聪”两组中各找出两名同学到台上,和老师共同带领同学们跟伴奏共同表演唱《手拉风箱呼呼响》。

6、师:同学跟伴奏完整表演唱《手拉风箱呼呼响》。

四、课堂小结

1、师:同学们表现得特别棒!其实花鼓戏有很多好看的剧目、好听的小调,比如《洗菜心》,师范唱:“嗦得儿咦子啷嗒,啷得儿嗦,他叫妹子洗菜心啊”。师:如果在《洗菜心》中加入流行音乐中的B—BOX会撞击出什么样的火花呢?——看视频

2、师:。通过刚刚那段视频,大家可以看到原本古老的湖南本土戏曲同西方的B—BOX撞击在一起也会有很好的效果,很完美的火花。其实,在现在的流行音乐里经常会加入一些戏曲音乐的元素,让这些歌曲充满了中国味道,你会想到哪位歌手或者某首歌曲吗?——学生回答。所以,音乐不仅是无国界的,音乐形式、音乐种类也是没有界限的。

3、师:通过大家本节课的分析,大家对花鼓戏有什么新的认识和了解呢?(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篇6:《凤阳花鼓》教案

活动目标:

1、欣赏认识具有地方特色的名歌《凤阳花鼓》的旋律,感受乐曲欢快、喜悦的情绪;

2、愿意随音乐有节奏地模仿敲花鼓、物红绸的动作表现乐曲的情绪;

3、尝试和同伴一起合作表演乐曲;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活动准备:

1、幼儿有一定的节奏经验;

2、教学音乐、安徽名歌的舞蹈DVD;

3、红绸、花鼓的.数量为幼儿人数的一半、粉笔、黑板。

活动过程:

1、欣赏、认识音乐《凤阳花鼓》,引导幼儿用语言和动作表现乐曲欢快、喜悦的情感。

(1)、倾听乐曲,引导幼儿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2)、再次倾听乐曲,引导幼儿用动作表达自己对乐曲的感受。

2、引导幼儿欣赏安徽名歌的舞蹈DVD,了解乐曲表演中经常用到的道具和乐曲

(1)、引导幼儿欣赏舞蹈DVD;

(2)、出示花鼓,引导幼儿随A段音乐(1―8小节)模仿敲花鼓;

(3)、演员又是怎么舞红绸的?我们一起听着B段音乐(9―15小节)试一试。

3、引导幼儿完整地倾听音乐,分红绸和花鼓合作表现乐曲《凤阳花鼓》。

教学反思:

篇7:凤阳花鼓教案

授课课型:唱歌综合课 设计思路:

《凤阳花鼓》又名《凤阳歌》,安徽民间小调。因最早流传于凤阳而得名,与花鼓灯、花鼓戏并称“淮河三花”,享有“东方芭蕾”的美誉,并于2006年评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民族音乐发展史上的一朵美丽奇葩。

根据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本课主要以唱歌教学为主,并辅以体态律动、游戏来加强学生对音乐的关注。在整个教学中,我设计了我的身体会唱歌--感受作品--学唱歌曲--分析歌曲--歌曲处理--舞动课堂--拓展欣赏几个环节,本着“重导轻演”的原则,引领学生在重复、对比欣赏和学唱歌曲的过程中,通过发现、探究、合作、体验等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本节课,我选用了钢琴和双条鼓作为课堂教学乐器,钢琴主要用于歌唱教学,双条鼓可使学生更近距离的感受凤阳花鼓的艺术魅力。

我力求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深学生对凤阳花鼓这一艺术形式的感受和体验,并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教学目标:

1、饶有兴趣地背唱歌曲。

2、了解凤阳花鼓的艺术表现形式(表演形式、曲式结构、节奏特点),加深学生对凤阳花鼓的理解和体验。

3、加强对民族五声调式的认知。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感受凤阳花鼓的艺术特点并饶有兴趣的背唱歌曲。

2、教学难点:切分音、衬段部分的情绪特点和演唱。教学准备:

一、搜集有关凤阳花鼓的录像、图片,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便于学生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

二、教师课堂乐器选用钢琴和双条鼓,能够与学生灵活交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

1、我的身体会唱歌(打拍读节奏或者节奏律动)

【设计意图:考虑到学生未知的原有音乐知识水平,做了两种方案。若学生知识水平浅一些,可做打拍读节奏游戏,若学生知识水平较深,可以通过模仿击打节奏,并融入身体律动来感觉节奏。】

2、切分音

切分音是本课的重难点之一,如何将复杂的切分音给学生讲明白,一我本着“从前”的原则,在课的开始趁学生还比较精神集中的时候讲解,二本着“从简”的原则,只对本节课出现的一种比较常用的切分节奏进行讲解。主要通过图示和体态律动的方法加强学生对切分节奏的理解和体验。

a.强拍与弱拍

b.切分节奏

3、谁的耳朵最灵?

由节奏向旋律迁移,引出本课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我的身体会唱歌、谁的耳朵最灵游戏,拉进师生距离,从感受节奏中了解作品特点,解决切分音,并由节奏开始向旋律迁移,通过感受旋律情绪导入本课课题,将新授的部分曲调作了一个有效的渗透。】

三、新授课程

1、凤阳花鼓简介

2、感受作品

(1)完整聆听作品并谈谈你的感受?(2)带着问题跟随哼唱作品。

问题:你对哪一部分最感兴趣?乐曲可以分为几部分? 【设计意图:此曲旋律清新,简单易学通过完整聆听、哼唱作品,在感受作品的同时,使学生能基本常会歌曲。】

3、歌曲难点处理(1)切分节奏(2)小七度音程(3)“得儿” 【设计意图:通过图示形象直观的提示学生准确把握演唱情绪和风格】

4、分析作品

(1)谁的眼睛最亮?——主部 a.五声调式 b.鱼咬尾 c.旋律特点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技术更形象直观的让学生通过发现、探

究找出旋律特点和民歌的几种创作手法,夯实基础】

(2)谁是记忆王?——衬部 a.衬部旋律节奏特点 b.歌词的记忆

【设计意图:本段歌词有点“绕口令”式,因此如何让学生通过形象思维快速准确记忆歌词,直接影响到歌曲的演唱和表现,也是本课的重难点之一。在这一环节,我主要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讨论、发现并展示成果,然后教师讲解自己解决这一难题的过程,加深学生对歌词的理解和记忆。】

5、歌曲背唱处理

(1)正确的演唱姿势(2)饱满的情绪

(3)跟着老师的手势

6、双条鼓讲解及演示

7、舞动课堂

(1)感受凤阳花鼓的艺术魅力。(2)体会花鼓艺人的辛酸苦乐。

【设计意图:根据六年级学生特点,课的后半部分,注意力开始下降。通过身体律动的方式,再次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关注,并加深对凤阳花鼓这一艺术形式的理解和体验,感悟生活。】

四、拓展欣赏

1、《凤阳花鼓》 :“说凤阳,到凤阳……”

2、《打花鼓》

【设计意图:学生们在余音绕梁中再次感受凤阳花鼓的艺术魅力,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凤阳花鼓的认识,课虽终,思未了,趣不尽,情更浓。】

五、课堂小结

篇8:《花鼓》教学设计

1.能用轻快的声音演唱《凤阳花鼓》, 记忆主题旋律, 积极参与歌舞表演。

2.听辨、熟悉《花鼓》的三个乐段, 能听出各个主题出现的顺序。3.在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并体验旋律的节奏、节拍、音区、速度、情绪及所表现的场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多种音乐活动熟悉、体验、表现音乐主题。

难点:听辨主题不同的表现方式。

一、导入

1.模仿老师拍腿拍手三种不同的声势动作, 由简到难。

2.逐步加入衬词。

3.念读歌曲衬词, 加入二声部声势动作。

二、学唱民歌《凤阳花鼓》

1.欣赏老师歌舞表演, 了解凤阳花鼓是安徽民间一种歌舞表演形式。

2.揭题。

3.聆听老师范唱曲谱, 理解“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4.辨别相同或相似乐句, 和老师合作接口唱。

5.跟琴声配唱歌词, 用快乐的情绪唱歌。

6.学习两个简单的花鼓动作, 为歌曲表演。

7.完整演唱歌曲, 分组合作, 加入声势动作伴奏和花鼓动作表演。

8.交流歌曲所表现的场景。

三、欣赏《花鼓》第一乐段

1.听辨老师钢琴模拟演奏的锣鼓节奏, 并跟着拍一拍。

2.初听《花鼓》第一乐段主题, 听辨音乐中熟悉的《凤阳花鼓》的旋律。

3.加入四二拍和四四拍的声势动作唱唱相似的乐句, 辨别两个主题的异同。

4.完整听第一乐段, 出示聆听要求:乐段中主题重复了几次?每次有什么不同?

(1) 听完交流, 主题在高低音区分别出现。

(2) 结合钢琴的五线谱例, 老师从不同音区示范演奏主题, 讲解钢琴丰富的表现力。

(3) 以丝巾为道具为高低音区主题设计不同的动作。择优, 跟着音乐一起做一做。

(4) 再听时, 男女生代表不同音区主题, 跟着音乐哼唱。

四、欣赏《花鼓》第二、三乐段

1.完整聆听《花鼓》, 看聆听要求:a.听到锣鼓节奏时请你用动作模仿一下。b.在乐曲的哪些部分你听到了熟悉的旋律?听到锣鼓节奏模拟演奏, 听到熟悉的音乐用前面学过的方法表现。

2.聆听第二乐段, 看老师舞动丝巾, 感受乐段柔美的旋律。

(1) 跟着老师边听边随音乐用丝巾舞动, 对比两段速度、情绪的不同。

(2) 老师揭示这个主题是根据民歌《茉莉花》变化而来。

3.聆听第三乐段, 听到熟悉的旋律时以丝巾为道具自由用动作示意。

(1) 听完, 交流这个乐段出现了前面哪个主题。

(2) 老师讲解“复调”。

(3) 比较这个乐段同前面相比情绪速度有何变化。

(4) 再听第三乐段, 跟着音乐挥动丝巾, 感受更加热烈的情绪。

五、初步检测

1.完整聆听全曲, 听辨三部分主题出现的顺序。

2.两名学生上前合作, 在相应的段落处贴表示主题出现的卡片。

3.结合几个关键词,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篇9:观商洛花鼓戏

关键词:商洛 花鼓戏 月亮河

“商山茫茫,洛水泱泱”花鼓戏是商洛人民喜爱的一种地方小戏,盛行于柞水、丹凤、山阳、商县一带。每逢佳节,人们都要打花鼓。男女老少争相观看,很是热闹。“戏曲”这一艺术性的音乐语言来讲述了一个中国古代的故事这种形式一方面便于普通的国内民众对“戏曲”的了解,另一方面也易于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接受,更能唤起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音乐某种深层次的共鸣。花鼓戏中“跳”的名目虽然很多,但却没有固定的表演形式,根据剧情的需要有演员们自由展示,这样则更具有观赏性。商洛的花鼓系剧本约500多本,大众接受长演的也有几十本,多是以反映民俗民风及表现男女爱情故事为主。

商洛花鼓戏的起源说法很多,据年长的花鼓戏人讲述,其由来有两种核心说法。一种是源于湖南湖北一带,由湖南花鼓戏演变而来,越往北传民风和习俗不同,就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商洛花鼓戏。而据另一种说法则是由汉代秦陇马上鼓吹乐衍变而来,古代是为军事操练和出征仪仗所用。在《敦煌拾零》《隋唐演义》等书中记载,隋朝末年瓦岗寨的三十六位兄弟,曾经以“打花鼓”作为掩护,深入敌营,救回秦琼。五代十国后,花鼓戏才进入了民间。在宋代杂剧中“大迓鼓”、“迓鼓舞”、“跑汉船”等,就是其艺术表演形式。商洛的花鼓戏在解放前濒临消失,许多艺人都流离失所。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商洛的花鼓戏就迎来了春天。

作为一个外地人,我们是很难经常接触到戏曲的,之前看戏曲都是在电视上或者广播里听,不能说对戏曲很陌生,但至少是不很熟悉,冥冥之中能感受到它的那股传统艺术的气息。中国的戏曲之所以发展与传播困难。笔者是这样分析的:首先,我们生活在基层,好的戏曲我们是接触不到的。二是,基层剧团专职演艺人员少,拍戏还需提前联系临时演员,其待遇也得不到应有的保障,所以面对一场大戏时很难完成,致使一些优秀剧目从此埋没。三是,剧本多是前人口目相传,缺少专职作曲人员准确记录,新编剧目也很少,导致花鼓戏曲种类有限。然而这一次却很意外,在商洛看到了一场精彩的新戏,那就是商洛花鼓《月亮河》。编剧是剧作家刘安,其分析说“拿《月亮河》与原小说相对比,首先是摆脱了原来小说的束缚,不受原来小说所限制。故事表现更加立体化,舞台表现强。其次,将主题思想表现的淋漓尽致,原来小说中表现的是“招夫养夫”中一女二男情感的纠葛,而《月亮河》主要表现在灵魂与肉体的碰撞,将月儿的重情重义与现代社会的一夜情等社会肮脏现象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主题。

《月亮河》这出戏很美,曲作者以清新悠远的音乐体现了原词的意境,而又别有寄寓,他寄情以古诗词,表达了内心深处那种深深的思念和期盼。此曲旋律优美,起伏跌宕,乐句连贯悠长,是一首乐段结构变化重复的分节歌。钢琴伴奏从头到尾采用六连音流动的琶音伴奏性,高潮部分采用丰满的柱式和弦伴奏,以加强全曲的气势。整场下来给人以美得享受,仿佛离开了剧场,不是在看戏,而是一首诗,离生活很远的诗,很纯粹,这么美的音乐是作曲家冯宁老师创作的。民族戏曲的创作手法上,不能仅仅看上去就是一部戏曲或者戏曲色彩比较重的作品,应该从骨子里运用戏曲、民歌的某些原则,既不能像戏曲那样一层一层展开动作,同时也要追求对中国古典诗词歌赋美学上的神似。

观看《月亮河》时,令人眼前一亮的还有演员的服装,给每一位演员以不同的定位,从服饰上观众就能看出角色的性格,这些服饰的做工及其精致美观,不得不让人感叹,服饰不仅体现了商洛人民内心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展现出现代服饰与传统戏曲相结合的大胆创举。女主角“月儿”的扮演者是商洛市剧团团长田朝霞,这次的演出觉得她的演技、唱功十分丰富。她也是一个精明强干女强人,即管理剧团,又在改革制度,既要排练新戏,又要承担主角,不容易,很佩服。两位男主角,虽然是学生,但戏份很重,俩孩子拿捏的很到位。戏中有一位官婶,出场的几个动作很有特点,演的非常幽默滑稽,但导演处理痕迹太重,有点模式化,作为一名音乐院校的声乐学生,笔者深深地体会到戏曲音乐在声乐学习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学习声乐的基础,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是每个声乐学习者的必修课。

本文是笔者看完戏后内心里的真实感受,戏曲是中國传统音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应鼓励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文章中说的不到位的地方请各位批评指正,非常感谢商洛花鼓戏《月亮河》的导演吴彦秋,我们需要更多的戏曲音乐走进我们的生活,以此将中国音乐发展壮大。商洛经过这个多年的历史,肯定有不少好的戏本,期望这些戏再打磨,再修改,经千锤百炼之后,再展现出耀眼的风采。

参考文献:

[1]宋歌.陆蓉芝:忙碌的08年,点亮月亮河的天空[J].东方艺术,2008,(03).

[2]姚森,谭潭.月亮河城堡:越艺术越生活越快乐[J].东方艺术,2008,(05).

篇10:花鼓戏教学教案

一、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节奏特点,能演奏乐曲。

2.喜欢演奏活动,体验与同伴轮奏和演奏中用眼神交流合作演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利用晨间、餐前、离园前等安静活动时间,有意识地播放音乐《凤阳花鼓》,引导幼儿欣赏乐曲,自由地用体态动作表现乐曲的节奏。2.物质准备:碟子和筷子若干,画有眼睛的小卡片八张,小鼓一面,音乐《〈风阳花鼓〉图谱》;数字资源《〈凤阳花鼓〉图谱》。

三、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风阳花鼓》,引发幼儿对音乐的回忆,引导幼儿用体态动作表现音乐活泼、快点的节奏特点。

1.哼唱第一乐句并表演动作,引发幼儿的兴趣和表现欲望。2.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节奏大胆地用动作表现。

(二)倾听音乐,看数字资源《〈凤阳花鼓>图谱》,探索第一段乐曲中碟子的演奏方法。

1.展示第一段乐曲的节奏图谱,以问题引导幼儿探索图谱中碟子的颜色、大小及位置排列不同所代表的意义。

(1)引导语:你们看到图谱上的碟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碟子不同的颜色代表什么?(引导幼儿发现红、绿两种颜色的碟子分别代表两个演奏小组。)(2)引导语:为什么有的碟子大,有的碟子小?(启发幼儿迁移过去的学习经验,知道大的碟子演奏的时间长.小的碟子演奏的时间短。)(3)引导语:除了颜色、大小不同还有哪里不一样?有的碟子位置错开排列,表示什么?有的碟子上下对应排列又是什么意思?(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对比,知道碟子错开排列表示两组交替演奏,碟子上下对应排列表示两组同时演奏。)2.幼儿听音乐、看图谱、拍节奏。

幼儿分成红、绿两组,听音乐、看图谱,熟悉节奏。请红组幼儿看图谱中的红碟子,绿组幼儿看绿碟子:图谱中碟子错开排列时,红组幼儿双手在脸的左侧拍手,绿组幼儿双手在身体腰部的右方拍手;图谱中碟子对应排列时,两组幼儿双手同时在身体的正前方拍手。

3.幼儿持碟子练习演奏第一段音乐。重点引导幼儿尝试伴随着自然的动作用眼神与同伴交流,使演奏动作更好看,并感受其中的乐趣。

(三)迁移第一段乐曲的演奏经验,学习用碟子为第二段音乐伴奏。1.展示第二段图谱,启发幼儿边听音乐边观察第二段图谱中碟子的符号与敲击速度的关系,以及空拍时的碟子演奏方法。

2.引导幼儿持碟子演奏第二段音乐,提醒幼儿注意前八小节空拍不演奏。(1)第一遍演奏后引发幼儿讨论和交流怎样使八个空拍时的演奏动作变得更好看?(启发幼儿运用伴随着自然的动作,眼睛看着拿筷子的手的方法进行演奏。)(2)将八张画有小眼睛的卡片贴在相应的空拍处,提醒幼儿演奏第四拍时眼睛要看手。

3.请幼儿运用心得方法再次演奏第二段音乐,体验用自然的体态动作演奏的美感。4.幼儿完整演奏乐曲,体验成就感。

(1)引导幼儿看图谱完整演奏两段乐曲,提醒幼儿演奏中运用眼神交流、眼睛看手的方法。

(2)引导幼儿看教师的指挥,完整地演奏两段乐曲,体验成功演奏的快乐。(3)添加鼓,由教师或一名幼儿敲鼓,鼓励幼儿按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大胆地演奏,增强乐曲活泼、欢快的气氛,进一步丰富演奏效果。

四、活动延伸:

篇11:花鼓戏教学教案

教材分析:

《风阳花鼓》又名《凤阳歌》,是安徽民间小调,因最早流传于凤阳而得名,后流传江西,被称为《打花鼓》。民歌旋律优美动听,歌词生活化、口语化,易上口。歌曲还表达当地老百姓以歌抒情,即兴演唱讨生活的一种心情。

歌曲演唱形式是通过边歌边舞的形式进行,歌曲充满安徽风阳地方民歌的风味特色,节奏平稳,略带有跳跃性,衬词非常有韵味特色。结构为单乐段结构。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师生共同学习中,积极思辨、开启心智,初始民歌在其形成的过程中一直有着外向的吸纳和融合与动态流变的特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唱歌曲《凤阳花鼓》,让学生了解、感受、体验安徽民歌的音乐风格。

2、通过歌曲学习辨别民族五声调式。

三、知识与技能

能够用正确的演唱方法,准确表达民歌音乐风格的实践能力。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完整背唱歌曲。教学重点

能够准确把握民歌的音乐风格并能够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听歌曲《凤阳花鼓》进教室。师: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何种乐器。学生回答。教师讲解

二、新授:

学唱歌曲《凤阳花鼓》

1、聆听歌曲

师:乐曲是什么地方的歌曲?音乐给你怎样的感受和体会? 学生:欣赏后回答。师小结并讲解双条鼓

凤阳县是在我国安徽省。这里有民间独有的传统艺术“凤阳花鼓”。“凤阳花鼓”开始称“打花鼓”,又叫“双条鼓”,最初表现为两个人,一人击鼓,一人口唱小调。锣鼓相间,歌词都是较为悲切的内容。

2、学唱旋律

师:提示切分节奏和音准 学生:学唱歌词.3、分析歌曲。

(1)分析歌曲结构、调式。(2)教师简介作品背景。

4、复欣赏

(1)听音乐律动,学生用手拍出音乐中的强拍。

1(2)跟音乐用La哼唱全曲。(3)师生接唱游戏。(电子琴伴奏)。

5、巩固与处理:

(1)刚才老师用了独唱的形式,还可以用哪几种演唱形式?(男、女生对唱;领唱、齐唱)

(2)用小锣、小鼓、双响筒为歌曲衬词部分编创伴奏。(每样乐器请学生出来单独编创节奏,然后学出编的最好的,一起为歌曲伴奏)(3)歌曲情绪处理。

师:旧时凤阳旱涝灾荒不断,许多人唱着花鼓,乞讨为生,凤阳花鼓成了讨饭的象征。歌曲情绪低调、哀怨。

如今凤阳的人民走过了苦难的昨天,凤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凤阳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那么,我们该用什么情绪来演唱这首新时代的《凤阳花鼓》呢?(4)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歌词创编,再熟旋律。

学生听音乐自己创编歌词。

四、拓展延伸

上一篇:描写夏天的诗句——《夏日登灵隐寺后峰》下一篇:用人单位停发工资、停缴社保,是否视为解除劳动关系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