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鼓作文300字

2024-04-10

花鼓作文300字(通用12篇)

篇1:花鼓作文300字

一天上午,姥姥要带我去看花鼓灯表演。走在路上的时候我就问姥姥:“什么是花鼓灯啊?”姥姥说:“花鼓灯是有跳舞、有唱歌、有打锣鼓、有情节的戏。”

到了地方以后,看到好多老爷爷,老奶奶在一起载歌载舞,开心得不得了。有的老爷爷还化妆成老奶奶的样子,看起来可爱极了。这时候姥姥告诉我说:“花鼓灯角色繁多,分工细致,主要演员有“腊花”和“鼓架子”。女角色一般统称“腊花”,是演出的核心成员;男角色一般统称“鼓架子”。”

在这个时候老爷爷和老奶奶唱了起来,但是我一句也听不懂。我就问:“姥姥,他们唱的是什么啊?”姥姥说:“他们这个唱的是抢扇子,现在在唱歌的爷爷叫石春彩,是花鼓灯表演艺术的一位传承人。现在的花鼓灯不光是中国的传统艺术,还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虽然我听不太懂爷爷奶奶唱的词,但是我能从他们的表情上,看出他们真的很开心,快乐。所以我告诉姥姥,我也要学习花鼓灯表演,等我学会了,我就能给很多爷爷,奶奶带来欢乐,让他们开心,高兴!

篇2:花鼓作文300字

午后,阳光暖暖地洒在窗棱,腼腆的昙花,终于抬起来她沉重的头,我的心不免激动的快速跳动,今天晚上将迎来昙花一现!回想这三年对它的辛勤培育,每天清晨都将望一眼它妖娆的身姿,总在半梦半醒间梦见它的绽放,然而今天,昙花终于将绽放自己的魅力,我的嘴角泛起微笑。

月亮弯弯挂在黑屋边际的苍穹,早早坐在窗边,静待那一刻的到来,九点一刻,分针刚刚划过十二,昙花便缓缓绽放,宛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有大家闺秀的优雅,也有小家碧玉的温柔,它那雪白的花瓣是那样的精致,我的眼眶中泪花已轻轻落下,夜深人静,唯有我一人在为昙花鼓掌,那声音是清脆的,蕴含着我三年的努力,那声音是婉转的,蕴藏着我对昙花的所有期望。然而这一切都停留在了那一刹,拥有另一番别致的美。

篇3:花鼓灯歌词作文

一、想你一年三百六

兰花:妹妹想哥珠泪流,白天好像把魂丢。夜晚难眠枕头湿,想你一年三百六,盼哥早回家里头。

骨架子:哥哥想妹心里头,发条短信去问候,注意身体多休息,没事常去公园遛,免哥在外多烦忧。

二、莫

四人一围打麻将,自摸夹子带开杠。孩子放学无人接,家里事情全忘光。八圈过后算算账,赢家心里暗欢畅,输家叹气又伤神,想翻本钱耗时光。静下心来想一想,浪费好时光。家里不和事业废,到头只是梦一场。劝君珍惜好时光,人生苦短不会长,做人要有责任心,家旺业旺喜洋洋。

三、夫妻相思

兰花:妹妹想哥心忧愁,上网聊天解烦忧。电子邮件发一发,希望哥哥解我愁。

骨架子:见妹邮件喜悠悠,句句写在哥心头。回你几条短信息,安慰小妹莫忧愁。

兰花:妹读信息热泪流,哥哥工作忙不休。劳逸结合多珍重,家里事情莫担忧。

篇4:花鼓戏的作文

正好我们在村口的第一家碰到了舅舅。

他说:“这一家的儿子要结婚了还有花鼓戏看呢。”到了外婆家就吃中饭中饭吃完了正好花鼓戏就开始了。

有一个男的化了妆穿了黑黑的衣服戴着黑帽子;有个女的她是扮演小姐头上带了个蝴蝶头饰。

然后看呀看,看的津津有味。

篇5:花鼓戏的作文

也许世界上同时具备这3种特点的剧种已经没有几个了。但我知道花鼓戏是同时具备这3种特点的。

接着让我来简单的介绍介绍花鼓戏吧!

花鼓戏,它是全国地方戏曲剧种中同名最多的剧种。但在全国众多名为“花鼓戏”的地方戏曲剧种中,影响力最大,流传区域最广的还是众所周知的“湖南花鼓戏”。而这“湖南花鼓戏”又细分为六个流派:它们分别为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衡州花鼓戏、邵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和永州花鼓戏。这种剧种在入选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且深受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喜爱。花鼓戏的传统剧目非常多,有四百多个,如:《三里湾》、《红色营业员》、《郭亮带兵抓郭亮》等等等等。

花鼓戏它出源于民歌,它是从民歌逐渐发展成为一丑一旦演唱的花鼓戏初级形式的。在1862年,花鼓戏有发展成了“三小”戏,并且演出形式也具有了一定的规模。花鼓戏极具地方特色,连音乐都是以极具地方特色的湖南花鼓大筒,以及唢呐、琵琶、笛子、锣鼓等

篇6:高二叙事作文:花鼓戏

怎会忘记与你的第一次相遇便是在乌镇——题记

再一次踏上这条青石小路,所有以及像是按了后退键一样,黑白的记忆中,是你一身碎花裙,晃着你的羊角辫在一片烟雨中跳着格子。

溪旁的石桥依旧没变,只是青苔多了,那些纹理仍是记忆中的样子。是桥上人声熙攘,望着平静的溪面,恍惚晃过的身影令我惊愣。这,是我第一次遇见你的地方;这,是记忆花开的地方。同样的地点,不再是两个人,我站在桥侧看记忆退回第一次来乌镇。拿相机对焦的停顿间,你一身碎花裙嬉戏间撞入我怀中,那一瞬间的手抖竟留下了你慌乱扑红的小脸。第一眼被你那双通澈到毫无一丝杂质的双眸所吸引,你慌乱地道完谦后,抑住了雀跃的步伐,看着你像只受惊的兔子在人群中四窜地走着,竟忍俊不禁笑了出来。

人潮的拥挤将我扯出回忆,下了石桥,小巷转角口那家听雨轩仍停驻在这。不高不矮的门槛是你最爱的`板凳。那年,别过石桥相遇,在听雨轩入住,老板娘有着江南女子特有的柔和,一只发簪将齐腰的长发盘旋在脑后。晚间,看见你坐在门槛上托腮看夜空。老板娘笑着对我说你是她女儿,我微微颔首点是,想起石桥上你扑红的小脸特意地去拍了你的肩。意料中,你的小脸又红了,眼神中时惊讶,慌乱地站起后支支吾吾说道:“姐姐……早上我不是故意的……”我笑着冲你挥挥手,坐在门槛上,学你的样子盯了会满天星的夜空,转身问:“你会看星座吗?”你的眼睛亮了亮,露出小虎牙对我笑了笑说:“会的,姐姐你看那是猎户座”“哎,原来长这样”“那边……那边……是天仙座……”

“姑娘!姑娘!要住宿吗?”老板的声音让我打了一颤,才发现已经在店门口站了许久,轻摇了摇头,忽想起什么“老板,以前的房东去哪了你知道吗?”“以前的?我也是从别人那里转手的,不太清楚。”阳光顺着屋檐缓慢走进小巷里,你看物是人非,我走回原地,而你却不在。

夹在人群中顺着人流穿过旧式的古屋,在一片空场上,一片锣鼓声萦绕着思绪开始旋转。你最爱的花鼓戏,你会哼的花鼓曲,可你又在哪?台上的戏子一眸一笑,佛袖,旋转。透过所有人的身影,我看见你一身碎花裙站在那片空地的中央,仍是记忆中那张稚嫩的脸,在那双通澈的眼里我看到了14岁的我浅笑着看着你。那年,斑驳的屋墙间,在这空留下桃花簌簌的空地间,你一袭碎花裙在阳光点点照耀下显得那么美。和着风的声音,你清唱着这片土地特有的花鼓词,虽没有专业戏子的铿锵有力,却带着你特有的空灵之感,钻进作为听众我的脑海里。一曲终了,你眨巴眨巴着眼睛问我“姐姐,好听吗?我知道我不适合唱花鼓戏……但是……”看着你越低越低的羊角辫,14岁的我同17岁的我上前拥住你,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这一句话终究不会变“我想这是我听过的花鼓戏”怀中的你由一脸错愕到惊喜。17岁的我知道我抱住的只是你的影子,可我却痴心地认为我可以再抱你久一点,只要那么一点点……

曲终梦散,空台上只有几位戏子在收拾道具,人群嬉笑着从旁边走过。低头,才发现我拥住的只不过是一团空气。头顶的苍穹暗淡下来,月光孤零零地照在这一片空地上。从包里翻出那张支撑我孤身一人来乌镇的明信片,短短几个字,却看了几百遍几千遍,我怎可相信着清秀的几个字竟成了别离“姐姐安好,代我去听最后一次花鼓戏。”

你可知道,收拾行李前,我天真地认为你会在小巷口跳着格子等我,我天真地认为你还会带着我看星星看月亮。可真相来临的时候,一切梦境破碎的那么彻底。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空荡的石桥,老旧的戏台,变更的听雨轩。这片曾有你的土地在花鼓戏的咿呀中,随着这首曲一点一点消散在江南水乡中。站在空荡的老旧戏台上,闭上眼,用那不成调的音哼出残碎的曲子。一片月光中,我看见你笑着站在不远处,那一刻,忍了多日的泪水,汹涌而出……

篇7:花鼓灯散文

想来我是个心胸“狭小”之人,因为心底确实放不下多少事,眼前往往鬼使神差着浮起一些逝去的日子里难以忘怀却又无处搁置的影像,否则心不能舒坦,可见我是多么缺乏一份“放得下”的洒脱。

水中月当然天上月,眼前人早非当初人。当初那个清澈明朗的少年于尘世中摸爬滚打出遍体鳞伤,世界是大了,但空气中尘土飞扬,难透气时便躲进小楼去独自咀嚼那份逝去的曾经。于孤独的念想间,眼前每每浮现出的便是老家乡亲们年关走村串户、敲锣打鼓的热闹场面,那,便是老家乡亲们年关的重头戏----戏花鼓灯!

老家在幕阜山脉九宫山下的一个小镇,戏灯有着五百年的传统,在那里,乡亲们笼统地把年节期间舞龙、唱花鼓戏等叫做戏灯。每至腊月二十四,乡亲们便三三两两聚到火炉边张罗起年关戏灯的具体事宜,那份快乐和惬意充溢在每一张古铜色的脸庞上。

初识老家的花鼓灯,差不多还在我的童年时代。憋了三十多年的祖辈们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那个腊月二十四敲起了他们心中熟悉的锣鼓点,舞起了用竹篾和彩布制作成的栖栖如生的雄狮,唱出了在他们心间压抑了很久的花鼓歌谣。

戏花鼓灯是老家民间的一种年俗,醇厚朴实的乡亲们每于逢年过节便要把搁置在楼阁的锣鼓“哐哩咣当”敲将起来,制造出一份久违的热闹。戏花鼓灯有讲究,它是农村老百姓团结协作的典范,在短短的几分钟里,一出花鼓戏必须要安排得井井有条,就如一出舞台剧一般,进场出场顺序不能够本末倒置。从年初一夜幕降临开始至正月十五元宵节,花鼓灯演出队伍每天晚上便行走在附近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到每户人家里贺岁。锣鼓敲将至谁家大门口,谁家必是门庭洞开,先将彩灯迎进厅堂,接着彩狮进门起舞,随着锣鼓节奏的变换,一男一女便脚踩莲花,开始对唱起了花鼓歌。

目不识丁的祖辈们把花鼓歌谣阐释得淋漓尽致。一首首精短的花鼓歌犹如一幕幕精彩的舞台剧,于短短的几分钟里能让看者痴迷、听者心醉。每一首动听的花鼓歌谣镶嵌在变幻莫测的锣鼓调里,向人们娓娓道出一个个悲欢离合的爱情抑或是充满生活哲理的故事,那种用插科打诨、民调俚语的艺术表达方式不得不让人感叹:艺术,来源于质朴的`劳动人民之间。

木瓜公是小镇戏花鼓灯最好的能手。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时四十多岁的木瓜公便已是花鼓灯队伍里最好的师傅,从扎制灯彩到敲打锣鼓、从狮舞八方到对唱花鼓歌谣,每一个戏花鼓灯的细节,他都是烂熟于心。最让我惊叹的是,大字不识几个的木瓜公,肚子里竟装着那么多婉转动听的花鼓歌谣,那些歌谣仿佛就是他心里长出来的,信口便可拈来。可以说,戏花鼓灯已经成了木瓜公生命的一部分,我曾天真地认为,花鼓灯这一老家的民间艺术肯定是他创造出来的,谁知老人哈哈大笑:你这孩子别乱绉,我可没本事造得出。当年闯王被奸人害在九宫山上,附近百姓造了这灯来纪念他,所以,我们现在才有了这份热闹。

我极度震撼,原来这花鼓灯竟有这般让人敬仰的历史。几百年来,祖辈们的聪明才智演绎出了令人神往的灯彩,家乡的山山水水便焕发了许多精彩。而近几年来,在这热热闹闹的红尘里,我们对花鼓灯竟渐渐地淡漠了,趋之若鹜的却是另一种繁华和热闹。创造与淡漠两者差之毫厘却谬之千里,历史与现实真的是相去甚远!

篇8:《凤阳花鼓》教案

活动目标:

1、欣赏认识具有地方特色的名歌《凤阳花鼓》的旋律,感受乐曲欢快、喜悦的情绪;

2、愿意随音乐有节奏地模仿敲花鼓、物红绸的动作表现乐曲的情绪;

3、尝试和同伴一起合作表演乐曲;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活动准备:

1、幼儿有一定的节奏经验;

2、教学音乐、安徽名歌的舞蹈DVD;

3、红绸、花鼓的.数量为幼儿人数的一半、粉笔、黑板。

活动过程:

1、欣赏、认识音乐《凤阳花鼓》,引导幼儿用语言和动作表现乐曲欢快、喜悦的情感。

(1)、倾听乐曲,引导幼儿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2)、再次倾听乐曲,引导幼儿用动作表达自己对乐曲的感受。

2、引导幼儿欣赏安徽名歌的舞蹈DVD,了解乐曲表演中经常用到的道具和乐曲

(1)、引导幼儿欣赏舞蹈DVD;

(2)、出示花鼓,引导幼儿随A段音乐(1―8小节)模仿敲花鼓;

(3)、演员又是怎么舞红绸的?我们一起听着B段音乐(9―15小节)试一试。

3、引导幼儿完整地倾听音乐,分红绸和花鼓合作表现乐曲《凤阳花鼓》。

教学反思:

篇9:8小花鼓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认读“面、在、哭、哥”四个生字。

2、通过看图引出声母 ɡ、k、h,并能正确认读。

3、认识笔画“竖折”,能在老师指导下正确描写“画、在、哭”。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声母 ɡ、k、h,会看图拼读相关音节 ɡǔ、kū、h ǔ、k ē、ɡē、h è。

2、正确朗读儿歌,做到不添字,不漏字,熟读成诵。情感目标

1、以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方法,进行自主识字。

2、通过同桌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支点] 德育点:

以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已学过的方法进行自主识字。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渗透德育点的操作步骤:

(1)学习儿歌自主识字中,请小老师带领大家共同学习,体会团结合作的精神。(2)通过敲敲小花鼓、滚雪球等游戏,体验合作、团结的力量大。[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提示课题。

1、(出示:小花鼓)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鼓上画着?有图案的小鼓我们叫做“小花鼓”。通常我们叫做“一面小花鼓”。学习生字“面”

(1)字音。这个字谁会读?指名读。师领读。

(2)笔顺。“面的笔画我们都学过了,先看电脑老师来写一写。„„谁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书空。”

(3)用法。“面是一个量词,看,这里有(红旗)?还有(小花鼓)?

2、谁想敲敲小花鼓?(请小朋友敲小花鼓。)

3、有个小弟弟,他跟我们一样,可喜欢敲鼓了。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听得时候不读也不说。

4、交流:小弟弟在干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出示:课文内容

5、谁来读读课题?(个别读、齐读)

二、学习儿歌,自主识字。(落实德育点1)

1、“打开书,翻到31页。跟老师来读课文,老师读一句,你们跟读一句。” 自由读(你能自己读吗?)

2、指导把儿歌读正确。“谁能把儿歌读正确了,你来试试!”

3、学他的样,我们一起读。

4、“儿歌中的字宝宝正和我们打招呼呢!今天老师要教给大家自学的好方法:

出示方法:

(1)读一读,读生字。(2)圈一圈,圈生字。(3)说一说,说方法。接下来,请小朋友们前后桌合作自学生字。

5、“好,老师来检验一下你们自学得怎么样?”(1)在

字音。“这个字谁会读?” 指名读。

笔顺。“请小朋友们拿出小手,跟着老师在田字格中写一写。”(2)哭

“第二个字宝宝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我们还知道“哭”的反义词是?“笑”(3)哥

“最后一个字宝宝也想跟我们见面了,但它有点害羞,叫一叫它的名字„„在你们的呼唤下它出来了。”

“哥和它的双胞胎兄弟组成了一个叠词,听老师来读一读,声音上有什么变化?”

6、这些字宝宝可调皮了,他们想和小朋友们做一个“叫号游戏”。(落实德育点)

9、祝贺你们和字宝宝交上了朋友,现在我们要把字宝宝送回家字字过目认真读课文了,接龙读、“听完5、6两组的朗读,老师觉得如果我是那个小弟弟,听到哥哥是用这样的语气,我一定会继续坐在地上哭,那么谁能做一个好哥哥读好这句话。”指名读。“真是一个好哥哥,请这位好哥哥来读一读整首儿歌。”

“真羡慕弟弟有一个这样的好哥哥,我们加上动作来读一读,全体起立。”

三、巩固字词,学习拼音。

过渡:小朋友读得太棒了。看,小鸽子一个劲儿地夸我们,它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声母,谁会读?

1、出示鸽子图,学习声母ɡ,(9字加弯ɡɡɡ)

2、出示蝌蚪图,学习声母k,(一挺机枪kkk)

3、出示小女孩喝水图,学习声母h,(一把椅子hhh)

4、拼一拼,读一读。

“今天我们学会了3个声母宝宝,奖励大家玩击鼓传花游戏。”

5、看来前面的知识都学会了,小朋友的本领可真大,瞧!这些小动物想请小朋友帮忙,帮他们找找他们的音节朋友。

6、出示:鸽子 kē()老虎hǔ()仙鹤hé()ɡē()kǔ()hè()自由拼读,完成练习。全班交流。

7、你们帮小动物找到了音节朋友,他们可高兴了。他们送给小朋友一首儿歌。(落实探究点)读儿歌

四、指导写字。

1、出示:面、在、哭

篇10:《花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的声音演唱《凤阳花鼓》,记忆主题旋律,积极参与歌舞表演。

2.听辨、熟悉《花鼓》的三个乐段,能听出各个主题出现的顺序。

3.在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并体验旋律的节奏、节拍、音区、速度、情绪及所表现的场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多种音乐活动熟悉、体验、表现音乐主题。

难点:听辨主题不同的表现方式。

一、导入

1.模仿老师拍腿拍手三种不同的声势动作,由简到难。

2.逐步加入衬词。

3.念读歌曲衬词,加入二声部声势动作。

二、学唱民歌《凤阳花鼓》

1.欣赏老师歌舞表演,了解凤阳花鼓是安徽民间一种歌舞表演形式。

2.揭题。

3.聆听老师范唱曲谱,理解“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4.辨别相同或相似乐句,和老师合作接口唱。

5.跟琴声配唱歌词,用快乐的情绪唱歌。

6.学习两个简单的花鼓动作,为歌曲表演。

7.完整演唱歌曲,分组合作,加入声势动作伴奏和花鼓动作表演。

8.交流歌曲所表现的场景。

三、欣赏《花鼓》第一乐段

1.听辨老师钢琴模拟演奏的锣鼓节奏,并跟着拍一拍。

2.初听《花鼓》第一乐段主题,听辨音乐中熟悉的《凤阳花鼓》的旋律。

3.加入四二拍和四四拍的声势动作唱唱相似的乐句,辨别两个主题的异同。

4.完整听第一乐段,出示聆听要求:乐段中主题重复了几次?每次有什么不同?

(1)听完交流,主题在高低音区分别出现。

(2)结合钢琴的五线谱例,老师从不同音区示范演奏主题,讲解钢琴丰富的表现力。

(3)以丝巾为道具为高低音区主题设计不同的动作。择优,跟着音乐一起做一做。

(4)再听时,男女生代表不同音区主题,跟着音乐哼唱。

四、欣赏《花鼓》第二、三乐段

1.完整聆听《花鼓》,看聆听要求:a.听到锣鼓节奏时请你用动作模仿一下。b.在乐曲的哪些部分你听到了熟悉的旋律?听到锣鼓节奏模拟演奏,听到熟悉的音乐用前面学过的方法表现。

2.聆听第二乐段,看老师舞动丝巾,感受乐段柔美的旋律。

(1)跟着老师边听边随音乐用丝巾舞动,对比两段速度、情绪的不同。

(2)老师揭示这个主题是根据民歌《茉莉花》变化而来。

3.聆听第三乐段,听到熟悉的旋律时以丝巾为道具自由用动作示意。

(1)听完,交流这个乐段出现了前面哪个主题。

(2)老师讲解“复调”。

(3)比较这个乐段同前面相比情绪速度有何变化。

(4)再听第三乐段,跟着音乐挥动丝巾,感受更加热烈的情绪。

五、初步检测

1.完整聆听全曲,听辨三部分主题出现的顺序。

2.两名学生上前合作,在相应的段落处贴表示主题出现的卡片。

3.结合几个关键词,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4.课堂总结。

篇11:凤阳花鼓教案

授课课型:唱歌综合课 设计思路:

《凤阳花鼓》又名《凤阳歌》,安徽民间小调。因最早流传于凤阳而得名,与花鼓灯、花鼓戏并称“淮河三花”,享有“东方芭蕾”的美誉,并于2006年评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民族音乐发展史上的一朵美丽奇葩。

根据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本课主要以唱歌教学为主,并辅以体态律动、游戏来加强学生对音乐的关注。在整个教学中,我设计了我的身体会唱歌--感受作品--学唱歌曲--分析歌曲--歌曲处理--舞动课堂--拓展欣赏几个环节,本着“重导轻演”的原则,引领学生在重复、对比欣赏和学唱歌曲的过程中,通过发现、探究、合作、体验等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本节课,我选用了钢琴和双条鼓作为课堂教学乐器,钢琴主要用于歌唱教学,双条鼓可使学生更近距离的感受凤阳花鼓的艺术魅力。

我力求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深学生对凤阳花鼓这一艺术形式的感受和体验,并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教学目标:

1、饶有兴趣地背唱歌曲。

2、了解凤阳花鼓的艺术表现形式(表演形式、曲式结构、节奏特点),加深学生对凤阳花鼓的理解和体验。

3、加强对民族五声调式的认知。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感受凤阳花鼓的艺术特点并饶有兴趣的背唱歌曲。

2、教学难点:切分音、衬段部分的情绪特点和演唱。教学准备:

一、搜集有关凤阳花鼓的录像、图片,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便于学生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

二、教师课堂乐器选用钢琴和双条鼓,能够与学生灵活交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

1、我的身体会唱歌(打拍读节奏或者节奏律动)

【设计意图:考虑到学生未知的原有音乐知识水平,做了两种方案。若学生知识水平浅一些,可做打拍读节奏游戏,若学生知识水平较深,可以通过模仿击打节奏,并融入身体律动来感觉节奏。】

2、切分音

切分音是本课的重难点之一,如何将复杂的切分音给学生讲明白,一我本着“从前”的原则,在课的开始趁学生还比较精神集中的时候讲解,二本着“从简”的原则,只对本节课出现的一种比较常用的切分节奏进行讲解。主要通过图示和体态律动的方法加强学生对切分节奏的理解和体验。

a.强拍与弱拍

b.切分节奏

3、谁的耳朵最灵?

由节奏向旋律迁移,引出本课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我的身体会唱歌、谁的耳朵最灵游戏,拉进师生距离,从感受节奏中了解作品特点,解决切分音,并由节奏开始向旋律迁移,通过感受旋律情绪导入本课课题,将新授的部分曲调作了一个有效的渗透。】

三、新授课程

1、凤阳花鼓简介

2、感受作品

(1)完整聆听作品并谈谈你的感受?(2)带着问题跟随哼唱作品。

问题:你对哪一部分最感兴趣?乐曲可以分为几部分? 【设计意图:此曲旋律清新,简单易学通过完整聆听、哼唱作品,在感受作品的同时,使学生能基本常会歌曲。】

3、歌曲难点处理(1)切分节奏(2)小七度音程(3)“得儿” 【设计意图:通过图示形象直观的提示学生准确把握演唱情绪和风格】

4、分析作品

(1)谁的眼睛最亮?——主部 a.五声调式 b.鱼咬尾 c.旋律特点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技术更形象直观的让学生通过发现、探

究找出旋律特点和民歌的几种创作手法,夯实基础】

(2)谁是记忆王?——衬部 a.衬部旋律节奏特点 b.歌词的记忆

【设计意图:本段歌词有点“绕口令”式,因此如何让学生通过形象思维快速准确记忆歌词,直接影响到歌曲的演唱和表现,也是本课的重难点之一。在这一环节,我主要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讨论、发现并展示成果,然后教师讲解自己解决这一难题的过程,加深学生对歌词的理解和记忆。】

5、歌曲背唱处理

(1)正确的演唱姿势(2)饱满的情绪

(3)跟着老师的手势

6、双条鼓讲解及演示

7、舞动课堂

(1)感受凤阳花鼓的艺术魅力。(2)体会花鼓艺人的辛酸苦乐。

【设计意图:根据六年级学生特点,课的后半部分,注意力开始下降。通过身体律动的方式,再次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关注,并加深对凤阳花鼓这一艺术形式的理解和体验,感悟生活。】

四、拓展欣赏

1、《凤阳花鼓》 :“说凤阳,到凤阳……”

2、《打花鼓》

【设计意图:学生们在余音绕梁中再次感受凤阳花鼓的艺术魅力,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凤阳花鼓的认识,课虽终,思未了,趣不尽,情更浓。】

五、课堂小结

篇12:凤阳花鼓 二下音乐教案

1、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产生背景,能唱这首民间小调,并能根据歌曲的情绪选择适当的地图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通过新旧两首《凤阳花鼓》的对比,感受不同的情绪及风格,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通过给以组为单位为《凤阳花鼓》旋律进行加花,发展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团结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歌曲中歌词的改编以及感受不同的情绪及风格。

2、为旋律进行加花。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前播放下列两首乐曲)

1、教师:同学们,刚才大家进教室的时候听到的民歌它们的名字是什么,是什么地方的民歌?

《太阳出来喜洋洋》(四川民歌)《茉莉花》(江苏民歌)

二、新知

2、教师: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安徽民歌《凤阳花鼓》。凤阳是安徽省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却有样东西很出名,那就是“凤阳花鼓”,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最初表现为两个人,一人击鼓,一人口唱小调。歌词都是较为悲切的内容,旧时凤阳旱涝灾荒不断,许多人唱着花鼓,乞讨为生,凤阳花鼓成了讨饭的象征。下面大家就来听听这首旧时的《凤阳花鼓》。听听它在诉说什么?

3、音乐起: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教师:老师给你们一个调色盘你们会用什么颜色来表达这首歌曲的情绪?(学生讨论1分钟,请个别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灰色可以代表心情很悲伤,黑色可以代表当时社会很黑暗,棕黄、土黄表示环境很萧条等等……

4、苦难的生活总会过去,美好的生活就在眼前,如今的凤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以后,凤阳花鼓的形式和内容也随之起了很大的变化。凤阳花鼓成了人们自娱自乐的工具,凡遇到喜事,接待宾客,凤阳人总要热情的表演一番。它的形式也更加活泼多样,气氛更加热烈欢快,凤阳花鼓的名声也越来越大,近年还走出国门,到国外表演,获得外国友人的赞誉。

(1)教师让学生用颜色来显示凤阳的变化。学生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2)教师与学生为凤阳今天的变化用歌声表达(在原来的曲谱的基础上改歌词)

5、下面我们就怀着喜悦的心情唱唱这首新《凤阳花鼓》(1)现在请同学们跟老师的琴唱歌谱。

(2)好,同学们听了也唱了,先想想看,我们用什么方式表现前奏和间奏锣鼓点的特征(学生说了以后)现在我们在前奏和过门的时候有手拍节奏,歌唱的旋律用“La”音哼唱全曲。

6、我们民族打击乐器种类繁多,打击乐器经常运用合奏方式演奏,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我国人民在节日和喜庆的场面喜欢用它来助兴。

(1)邀请几名学生到台上拿自己喜欢的乐器,每个人依次向大家简单介绍并演示自己手上乐器的演奏方法。

(2)请这几位同学演奏自己介绍的打击乐器,下面的同学演唱旋律并且用拍手、跺脚等方式共同来伴奏。老师要求同学们打出来的节奏要适合歌曲的节奏进行就可以了。

7、下面我想请同学们边唱歌边用选用打击乐器来给歌曲伴奏。

教师:大家表演得真不错,我们课本上还有一首《凤阳花鼓》,旋律比较简单,我们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自己去学一下。

上一篇:岗位及专业对应下一篇:初中语病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