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育新挑战

2024-05-23

初中教育新挑战(精选8篇)

篇1:初中教育新挑战

基于教育新常态下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艺术分析

摘 要:在教育新常态发展的背景下,班级管理质量对于学生学习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从当前初中班级管理情况来看,其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缺陷,这些问题也是影响初中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在教育新常态发展的形势下,较为详细的阐述了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希望能对提升初中教育质量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教育新常态 初中班主任 班级管理艺术 分析

在教育新常态下,班主任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初中阶段更是如此。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给予有效的引导,并且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班主任来实现,因此,提高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对于促进学生更好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班主任也应该及时调整和完善班级管理策略,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发展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一、教育新常态下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突出

问题

1.对于班级管理工作缺乏重视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因为他们正处于成长过程中的主要阶段,各方面的能力也都基本已经形成,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已经不需要像管理小学生那样严格,但是要想使学生管理工作质量卓有成效,良好的管理模式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与初中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班主任,因此对班主任的管理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从当前的管理现状来看,一些初中班主任存在工作热情不高,管理水平欠缺等问题[1]。班级管理工作可大可小,因此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的责任心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初中班主任过于重视学科教育工作,没有理解班级管理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意义,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缺少一定的责任心,工作积极性不高,对学生也没有尽到管理责任,影响了班级管理的整体水平。

2.班级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班级管理是学校应该给予重?c关注的,良好的班级管理质量也是学校管理水平的直接体现。初中班级管理是一项十分系统和复杂的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管理质量,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从当前的情况看,初中班主任多为年轻的教师,有些甚至刚刚毕业不久,本身还没有完全从一个学生的角色转换过来,这些班主任由于缺乏管理经验,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2]。初中班主任应该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对于教育学、管理学也应该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但是由于多数班主任并不具备这些知识储备,管理水平不高,管理过程中缺乏针对性,也没有形成科学完善的班级管理工作机制,管理过程一直处于较为随意的状态,质量很难提升。

3.班级管理理念陈旧,不符合教育新常态发展趋势

良好的班级管理理念是保证班级管理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在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一些班主任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工作模式,像管理小学生那样管理中学生,一味的追求严格,注重管理的实效性,这其中难免会存在一定问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应该在进行管理的同时,注重一定的思想管理和心理沟通,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因为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学生发展,而不是一味的要管住学生。但是,遗憾的是,当前仍然有部分初中班主任没能意识到这一问题,管理观念一直比较陈旧,无法适应当前初中学生的实际管理形势,影响了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效,也不符合教育新常态发展趋势。

二、教育新常态下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有效对策

1.及时优化初中班级管理模式

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班级管理工作是工作的重点内容,初中班级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之前班级管理质量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管理过程缺乏统一的模式,管理过程较为随意。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初中班主任应该积极进行探索和改进,逐渐形成一个统一的班级管理工作模式,规范管理行为。在此过程中,班主任应该充分意识到班级管理工作对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将提高班级管理质量、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3]。管理实践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初中班主任应该将这两项内容考虑其中,并科学的融入到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中,从而有效提升班级管理质量。

2.改变传统班级管理理念

在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管理理念陈旧、班主任管理素质欠缺也是影响班级管理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这一问题,初中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更新传统班级管理理念,提升初中班主任的管理素质,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初中班主任队伍,为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对于初中班主任来说,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管理业务学习,重点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和管理学方面的相关知识,并且注重在现实工作中的具体运用[4]。班主任之间也可以经常就班级管理工作经验进行交流和探讨,分享成功经验,促进自身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以适应教育新常态的发展趋势。

3.树立以学生为根本的班级管理理念

受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要想对管理模式进行有效优化,提升班级管理质量,初中班主任应该首先明白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班级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管学生,而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为以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5]。所以,初中班主任应该积极转变班级管理理念,将“以生为本”理念运用其中,将服务学生作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关系,积极倾听学生对于班级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优化班级管理模式,对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予以改进,提高班级管理的针对性,提升班级管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訾海平.关于初中班主任之班级管理艺术探讨[J].未来英才,2017(19):249.[2]覃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研究[J].小作家选刊,2017(28):261.[3]陈伟.浅谈如何提升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质量[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7(7):129.[4]杨玉亮.关于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研究[J].新一代,2017(10):50.[5]杜鹃.初中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方法管窥[J].中外交流,2017(27):126.

篇2:初中教育新挑战

英语组 曹立丽

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须用符合教育发展的思想武装自己。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教师教育丛书之《教育新理念》无疑就是一位优秀的理论导师。假期中读了《教育新理念》这本书,感觉到这本书通俗易懂,和我们教学息息相关。历史是发展的,教育是变化的,墨守成规、守株待兔、一成不变的教育和不思变革的教育是缺乏生命力的。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站在教育改革的潮头,根据时代的特点和社会的发展调整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行为,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来迎接教育的变革,主动地去适应、参与教育实践,用我们的热情挖掘我们的智慧,追逐前沿的教学理念、教育技能、技巧。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如何理解和把握新课程的精髓,改变教学方法,落实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素质教育是人么现在喊的最响亮的口号,而课程改革、考试 评价制度改革、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更新教育观念,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观念的四个关键环节,而更新教育观念又是先决条件。

读了《教育新理念》,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素质教育的定位到底在哪里?怎么样的教育真的不愧于“素质”的称号呢?我觉得素质教育只是给教育提出了更好层次的要求吧?以前的教育只局限在课本知识,书上学会了,考试考好了,那就说明你是个成功优秀的好学生了,却为了执着的升学率而丢弃了很多更重要的知识技能。素质教育的提出,不仅保存了以往的应试,升学,还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提出了更广阔的要求,也开始发生了变化。需要的不仅是只会读书的学生,而是会读书又更多面的学生了。有的人认为素质的提出就是对学生的学习减轻了压力,可以放松,为什么还要那么多的应试考试呢?我倒觉得素质的提出不管是对学生或老师都有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成功的素质教育我想它应该能有比较满意的应试基础;再者,学生除了书本上的知识外,还要去接触更多的知识。

读了《教育新理念》,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我们作为教育工作首先应该明确的理念,定位好教育的价值观。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一)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促进学生特别是有意义学习的关键乃是教师和学生关系的某些态度品质”。师生关系对学习的影响由此可见其重要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允许思维慢的学生有更多思维空间,允许语言表达不清的学生有失误和纠正的机会,教师应该用非常友好的态度去关爱、信任和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满足学生的表现欲,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新。

(二)立足课堂教学求效益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和学生学习、发展的基本途径,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保证。因此,在推进课堂素质教育的今天,增强教学有效性的意识,注重有效教学方法与技术的运用,对于每一位教师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所有学生进行主动、深层、实质性的参与,积极提供、创设参与及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同时,学生的主动参与不仅仅表现为外在的行为上,更表现为内在的思维上,既不仅仅是参与阅读教材、回答问题、小组合作讨论、动手操作等,而且还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参与以探索为中心的学习,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相关的知识体系,追求教学的有效知识量与学生知识的增长和智慧的发展。并且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作用,激发他们的兴趣,激活学生的创新热情。所以,课堂教学不是图热闹,而是重实质,要保证教学的成功、高效,达到预期的目标。对教师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我们今天的教学工作中更加应该倡导反思。反思可以说是教师自我提高的一种好形式,是最佳的行为表现。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反思:一是一堂课结束后教师填写“教

学后记”。可总结经验之得,也可反思失败之处,但要体现客观性和针对性。二是写教育日记。倡导教师把自己每天的所见所得、所读所思,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三是教育随笔。其表现形式灵活,从教学出发,写教师自己的教学行为的转变、体验和感悟,也可诉说自己的教育事件。重视案例积累。作为一名教师,不可忽视教学案例,可以从这些方法入手:其一,根据一个教学疑难问题的解决写出自己的教学案例。其二,以一段激荡心灵的生活经历写出自己的教学案例。其三,积累他人的教学案例。

(三)教育注重可接受性,更注重可发展性。

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新知识的不断涌现,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决定教育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消极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终身的积极发展过程。既重视接受性的学习,更重视独立的创造性性格的养成。关心学生学什么和想什么,更关心他们怎样学和怎样想;关心知识与现实社会生活的联系;关心实际动手能力;关心社会的生存能力。

我们应强调以学生为对象,以学生发展为目的。把学生看作能动的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抛弃以教师为中心,倡导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强调个性的发展,学生有个性发展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落脚点和最终体现。不是所有学生适应统一的教育模式,变成相同的人,而是我们的教育去适应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鼓励并努力创造条件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教育中每位学生都应同样的重视,无好恶之分。尊重学生不同的特点,改变分数高低和升学率的高低为评价标准,努力寻找、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篇3:台湾教育新亮点

研究者荣幸, 2012年7月中旬, 获台湾的台北市及新北市中小学校长协会邀请, 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中心访问团咨询教授。研讨会中应大会安排, 作题为《台湾教育的新亮点》的发言。研究者将亮点定义为“有价值的教育趋势”或“值得参照交流学习的作为”, 并简要介绍了四个“政策亮点”和四个“软实力亮点”。

首先, 四个“政策亮点”。一是2011年成立“台湾国家教育研究院”。二是2014年实施12年国民基本教育。三是推动系列学生辅导计划。四是实施“教育111”与“优质特色学校”。

其次, 四个“软实力亮点”。一是中小学教师硕士化比例高。二是实施学校本位课程及特色课程。三是举办校长领导卓越奖及教师教学卓越奖。四是建构“教育经营学”、“校长学”、“教师学”。

研究者观察发现, 台湾教育的发展, 之所以在华人地区有其竞争力, 主要来自两大因素:一是“政策引导妥适”, 二是“教育软实力的深耕”。本文旨在介绍较具实质影响力的上述八项作为。

二、四个“政策亮点”

1.2011年成立“台湾国家教育研究院”

台湾地区分别成立了“教育资料馆”、“编译馆”、“教师研习中心”三个单位, 其兼具研究发展的功能, 不仅设置教育研究人员, 更将组织层级定位为台湾“国家部会”层级, 大而零散。因此, 在1990年以后, 三个单位合而为一, 成立了“台湾国家教育研究院”。虽几经波折 (民进党执政时期, 曾有重要人士主张将这些单位调整为法人机构) , 终于在2010年完成了台湾《国家教育研究院组织条例》的立法工程, 2011年3月“台湾国家教育研究院”正式挂牌运作。

“台湾国家教育研究院”将为台湾教育带来三大亮点。一是教育政策研究的重镇。教育学术的研究在一般大学 (尤其是师范大学与教育大学) 进行, 教育政策与内涵的分析研究在“台湾国家教育研究院”进行。二是学校领导人的培训基地。“台湾国家教育研究院”承接扩大原来“研习会”的任务, 举办中小学校长、主任、教辅团、课程领域召集人的进修研习, 成为学校教育领导干部的培育训练基地。三是测验评量的研发中心。台湾的教育即将迈入“精致教育”的时代, 基本教育阶段的“学生基本能力”、教师领域教学的“核心能力”、各类主题式教育的“标准检核”, 均需各种题库研发及标准化试测历程, “台湾国家教育研究院”设置测验与评量中心, 研发教育人员及学校师生标准测验及成就评量题库, 促进台湾“精致教育”亮点的实现。

2.2014年实施12年国民基本教育

台湾在1968年实施了九年国民教育, 全面地提升了国民的劳动素质, 间接或直接地创造了1975至1990年的台湾经济社会繁荣期, 史称“台湾经济奇迹”。此后, 台湾政府正式宣布从2014年起实施12年国民基本教育, 旨在以更宽广的视野诠释“基本教育”的性质, 不再坚持强迫教育、义务教育的国民教育性质, 以顺应当前台湾15岁至18岁学龄人口中已有95%的学龄人口接受高中职教育的事实, 并期望转型为12年的普及且精致的基本教育。

实施12年国民基本教育将为台湾教育的发展带来三大亮点。一是学制发展教育亮点。台湾的学制将发展为基本教育12年 (地方政府负责) 以及高等教育 (中央负责) 两大系统。二是实质公平教育亮点。消除高中职教育阶段不公平、不均等的现象。三是精致均质教育亮点。将高中职教育 (尤其在师资水平与基本教育设施上) 优质化、均质化, 以期实现精致均质的12年国民基本教育。

3. 推动系列学生辅导计划

在台湾, 自1990年, 推动台湾“教育部辅导工作六年计划”;自1996年, 推动“青少年辅导计划 (第二期六年计划) ”;自1998年, 再配合教改十二方案, 续推“建立学生辅导新体制——教学、训导、辅导三合一整合实验方案” (简称教、训、辅三合一方案) ;自2003年, 合并原有的“两性平等教育实施计划”、“中辍学生复学及辅导计划”为“友善校园总体营造计划”。上述系列计划可称之为系列学生辅导计划, 此系列学生辅导计划不仅贯彻了“训育原理辅导化”政策, 更让台湾的学生辅导机制进一步深化。

台湾系列学生辅导计划, 展现了台湾教育的三大亮点。一是系统结构之美。前述系列计划, 共同的特点是计划的“目标”、“策略”、“项目”三者环环相扣、一目了然, 展现了计划系统结构之美。二是实践理论之美。这些计划均有理论作为基础。研究者曾分析认为:三合一方案是“学习型组织理论”、“多元智能理论”、“鹰架理论”、“知识管理理论”、“渐进决策模式”的核心论点之教育实践, 具有理论之美。三是活化智慧资本之美。系列辅导计划, 启动教育人员交互作用、整合发展, 共同致力于学生辅导的工作, 促成带好每位学生, 活化智慧资本之美。

4.“教育111”与“优质特色学校”认证

台北市最先推动“优质学校”认证, 相继有新北市的“卓越学校”认证、桃园县的“学校特色”认证、彰化县的“典范学校”认证, 规划中的尚有宜兰县的“噶玛兰标杆学校”、澎湖县的“楷模学校”。这些县市中小学优质特色学校认证的共同作法是:由地方县市教育局处颁布“认证指标”与“实施办法”, 由所属中小学拟定实际执行的方案, 向直属县市政府申请认证, 经过初审、复审、决审, 其通过者将由政府颁发认证奖牌及奖金 (通常一个项目10万元) 。自2009年, 台北市推动“教育111” (一校一特色、一生一专长、一个都不少) 标杆学校认证, 可谓集合县市优质特色学校之大成, 是具有较高价值的教育政策。

研究者曾为文论述了“教育111”政策的五个亮点”。一是学生教育之爱的理念实践。“教育111”是以“教育爱”为中心, 以“三生六零”来实践 (“生活教育、生命教育、生态教育”和“零体罚、零霸凌、零拒绝、零歧视、零障碍、零污染”) , 以“一校一特色”、“一生一专长”、“一个都不少”为历程指标, 来成就每个学生, 是理论结合实践的政策典范。二是充分反映核心价值的教育政策。“一校一特色”反映“精致”、“创新”的核心价值;“一生一专长”反映“适性”、“均等”的核心价值;“一个都不少”反映“公义”、“均等”、“普遍卓越”的核心价值。三是有效地引导优势学习的行动方案。前述的“优质”、“特色”、“卓越”、“标杆”、“典范学校”及“教育111”的“一校一特色”、“一生一专长”, 都是以学生为主体, 从学生本身的优势或学校组织的优势着力, 有效地引导、发展其特色与专长, 产生看得见之亮点。四是活化教育智慧资本的积极策略。智慧资本包括教育人员的“核心能力”、“认同实践程度”, 这些方案积极地带动教师、干部及校长成为学校有效的智慧资本。五是交互作用、整合发展的教育诗篇。认证通过均非容易, 要学校校长、主任、教师、学生通力合作, 产生“交互作用、整合发展”的效能才可达成, 是一首教育的动人诗篇。

三、四个“软实力亮点”

1. 中小学教师硕士化比例高

目前台湾中小学教师的基本素养日益提高, 在小学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约占25%以上, 在国民中学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约占35%以上, 在公立高级中学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约占50%以上, 且比例逐年提高, 有全面硕士化的趋势。基本教育阶段师资全面硕士化, 就教育发展与价值而言, 具有四大亮点。一是有能力发展学校本位课程及特色课程。自2000年, 台湾实施了“九年一贯课程纲要”, 其主要精神在于“课程统整”, 以校本课程及特色课程为主要诉求, 且教师基本素养有硕士化的需求。二是能自编教材。硕士化师资让教师自编授课领域主题式教案容易进行。三是带动行动研究与立即补救教学。行动研究持续改善教学质量, 立即补救教学带好每个学生, 一个都不少。四是落实国际化教育。硕士化师资的研发能力及接受国际教育趋势讯息的能力的提高, 得以落实日趋活络的国际化教育需求。

2. 学校本位课程与特色课程的发展

自2000年, 台湾实施了“九年一贯课程纲要”。目前, 国中与国小均有“学校本位课程”, 并有75%的学校有“特色课程”。所谓学校本位课程, 即学校依据师资专长、小区资源、学生条件、办学理念、家长期望、文化传承, 并依课程纲要规范, 系统地整合发展出对本校学生而言最具价值的总体课程设计。校本课程既包括以学校学生为主体的个殊性教学方案, 也包括本校独有而其他学校未必有的特色课程方案。台湾的学校本位课程及特色课程之发展, 在台湾教育史上, 展现了三大亮点。一是课程统整亮点。台湾基本教育的课程统整有明确的操作点;课程纲要运用领域统整分科教学;学校推动校本课程, 教师进行主题式自编教材教学, 课程统整的成果在于教给学生带得走的基本能力。二是自主教学亮点。过去由于统编教材, 教学自主仅限教学方法与补充教材的选择, 而现在的教师不但可以选择教科书, 还可以使用自编教材, 落实完整的教学自主。三是客制化学习亮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落实, 更能以学生的起点行为与个殊需求为依据, 制订客制化的学习方案。

3. 教师教学卓越奖与校长领导卓越奖

在台湾, 自2004年, 每年举办教师教学卓越奖评选;自2005年, 每年举办校长领导卓越奖评选。教师教学卓越奖, 分为金质奖、银质奖及参加奖, 针对各县市推荐的优质卓越教学方案, 择优给予金质奖或银质奖的奖励。教师获得金质奖的, 其团队获得60万元奖金;教师获得银质奖的, 其团队获得30万元奖金;得奖之教师及教学团队, 由主办单位安排至各县市分享其“得奖方案”, 以带动学校的教师及教学创新, 促成教育事业迈向优质卓越。校长领导卓越奖, 即每年选拔20位在中小学领导卓越的校长, 除授奖之外, 尚有20万元奖金, 教育界誉之为“教育奥斯卡金像奖”。教师教学卓越奖和校长领导卓越奖超越了原来的“师铎奖”, 对台湾教育发展的实质具有重大意义, 具备三大亮点。一是创新教育。“创新”是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价值。给予创新教育经营及教学内涵者最高荣典之激励, 让台湾的教育愈来愈有创新的氛围。二是绩效责任。两个奖项均颁发丰厚的奖金, 使优良人员得到肯定, 是一种绩效责任机制的微型发挥。三是精致教育。两类奖项之得奖者获各县市学校竞相邀约, 分享“得奖方案”与经验, 传播创新精致的教育作为, 让精致教育普及漫延、遍地开花。

4. 建构“教育经营学”“校长学”“教师学”

研究者服务授课的系所为教育政策与管理研究所, 并附设中小学校长培育与专业发展中心, 开设校长培育班及校长博士学分班, 授课的对象以中小学教育领导人为主 (校长及行政干部) 。继而又以研究所的基础筹设教育经营与管理学系, 目前系所中心采用三合一的经营运作方式。研究所、学系、校长中心三合一的学术基础, 以教育学及管理学为主轴, 两者交织后产生的的教育经营理论与实务是最核心的知识基模与核心技术。

研究者多年的教学、研究及教育行政服务经验与心得, 持续不断地主张“教育是可以经营的”, 教育有关的人、事、物, 可以通过有效地经营而变得更好。教育学与管理学交织之后, 产生的新学科, 从组织宏观之立场来看, 就是“教育经营学”, 从个人微观之立场来看, 就是“校长学与教师学”。

近年来带着博士生与接受培训的校长们, 不断地通过授课、讨论, 研发这三门经营之学的知识基模与操作事项。自2010年, 建构了“教育经营学——六说、七略、八要”系统结构;自2011年, 建构了“教师学——铎声五曲”、“校长学——立己达人九论”;2012年底, 《教育经营学——六说、七略、八要》将由台湾心理出版社出版印行。

“教育经营学——六说、七略、八要”, “校长学——立己达人九论”, “教师学——铎声五曲”, 其系统结构见图1、图2、图3。

教育是可以经营的, 教育经营学、校长学以及教师学, 从组织与人两大方面, 建构了经营教育之学, 就其系统结构与主题内涵, 对台湾的教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具有五大亮点。一是寻根探源, 立知识之真。教育经营学的六大原理学说, 探讨、确定了教育经营的核心价值、教育人员与学习者的核心能力, 从理论、实践、发展、质量的视角, 寻根探源, 立教育经营学知识之真。二是行动铺轨, 达育才之善。教育经营学的七大经营策略, 是当代台湾教育组织与教育人员最为实用的经营策略, 其对多数的优质特色学校及获得领导卓越奖的校长具有非凡的意义。七大经营策略, 用行动铺轨, 达育才之善。三是着力焦点, 达教育之美。教育经营学的八大实践要领, 提供教育经营者带动处理教育事务的核心技巧, 将当代企业管理的流行名词, 直接运用在教育实践之上, 着力焦点, 让教育事业的实质成果展现艺术之美。四是立己达人, 活智慧之本。校长学标示了“立己达人九论”。前四论立己立人篇, 在于成就人的自我实现、活化学校人员的智慧资本;后五论达己达人篇, 在于倡旺学校实质地提高计划、组织、领导、沟通、评鉴之效能、效率, 是立己达人、活化教育组织智能资本、富国强民的重要基石。五是铎声五曲, 扬教师之乐。“乐育菁莪”是教师的神圣使命, 然而当代的教师不一定快乐, 教师学以现代经营管理学的语言形塑生命愿景、实践教育志业、经营核心能力、建构教育核心价值, 并运用系统思考、本位经营、绩效责任要领, 增加知识管理, 提升教育质量。铎声五曲, 用歌声传唱自己的教育志业, 找回教师应有的价值与尊严。

四、结语——中国的天空布满教育的亮点

篇4:开创初中语文创新教育新格局

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初中语文学科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世界经济形势竞争的激烈,一个国家和民族越来越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而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就是要从我国的教育入手,只有教育教学的创新,才能有助于新型人才的培养。然而语文教育教学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和提高其他综合能力的基础,所以重视语文创新教学就成为广大语文教师迫在眉睫的任务。作为一个初中语文教师如何进行初中语文教学创新教学呢?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方式具有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初中语文教学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传统的串讲和解释的教学方式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初中语文教师,教师认为只要自己讲解的内容足够多,学生自然会掌握所学的知识。但是这种教学方式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性,负面影响很大。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要加强实践学习的机会,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探究自然、接触社会来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重视语感的积累,在设计教学任务的时候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要能够把学生的感悟与文章的理解联系起来,帮助学生领悟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追求教学个性化

1.个性化教学思路,就是思路新颖,不同凡响,别出心裁,不拘一格。不拘泥于教参,不受名人名言的束缚,用自己的个性去演绎作品的个性。让学生说个性的话,说自由的话,讲真实的事,让课堂充满学生的个性活力。

2.个性化教学艺术。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将学生引入教材的美的境界之中,引导学生在作品的鉴赏、联想、体验之中融入学生个性的理解,将教学的情趣、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从而创造课堂气氛“其乐融融”。

三、语文教学手段的创新

语文本身就是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语文教学也应该更加具有开放性,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之内。在语文课上,老师需要注意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即需要在更为广阔的空间进行释放与发挥,应当注重对教学空间进行拓展,整合有效的教学资源,发挥好各种教学活动载体的作用,为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提供有效帮助。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一方面,利用好兴趣小组的载体进行活动,与教学进度安排相一致,以文学兴趣小组、朗读兴趣小组等为载体,满足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和兴趣爱好,巩固课堂教学成效;另一方面,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提高写作素材生动性,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将课内外有机结合,有助于为学生构建立体化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与个性特长发挥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网络化教学的兴起、网络资源的共享,学生创新学习的范围直接扩大到了课堂教学之外,他们能自主地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知识资料,能灵活地借助各种教育资源进行互动学习。网络化教学的合理利用让学生爱创、乐创,变成了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四、让语文回归生活

现在的语文教学大多是为了升学率而进行的,因此不论在语文课上还是作文课上,大多数老师在训练学生的时候缺乏现实生活中的素材,仅仅训练学生的答题技巧和写作技巧,所以我们的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大多比较空洞,缺乏发现美的眼睛。那么,如何积累写作素材呢?我国老一辈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一针见血地告诉过我们:“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所以写作素材来源就是一个人全部的生活热情及其人生阅历。语文与生活同在,语文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是最能体现学以致用的学科。

五、创新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新课标中的“课程观”里提到:基础教育课程应该全力追求的价值,促进学生和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该积极利用和开发各种课程资源,结合课程素材潜在的教育意义,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激活。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就不能只对着文本照本宣科,不能只靠现成的教科书去指导学生学习,我们必须拓宽教学内容,让所有有益于学生受教育且在学生自己的体验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找到情感寄托和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及自然存在的一切可以成为构成课程的素材都引进我们的课程教学,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宽阔、更丰富多彩,让学生在感知和体验中,激发更大的求知兴趣,开阔更辽远的视野。

篇5:共享教育新理念

2012年8月8日至12日,我有幸参加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中小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之骨干教师培训。此次学习,我聆听了数学特级教师钱守旺的《我的20个教学主张》、周业虹老师的《新课程中的说课技巧》、文喆教授的《课堂教学本质与好课分析》、万福教授的《发展有效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还有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刘晨元老师的《有效教学的特征》等10位专家教授的讲座,使我在思想认识、教育观念上、理论理解、业务水平上都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下面谈谈我在这几方面的粗浅认识:

一、教学观念更新和提升比知识更新和提升更重要

我曾经苦于对差生的学习兴趣难于培养,学习成绩难以提升,为了差生的改变我绞尽脑汁,使尽浑身解数,但效果还是微乎其微。反复强调过的解题方法,遇到同类问题,他们还是无从下手,复习过若干遍的知识他们还是不能掌握。教学走进了死胡同,我原地徘徊,迷惘、焦虑,恨自己教法平庸,恨学生愚蠢,心中一直在呼唤谁能救我走出困境。在我翘首苦盼之中,有幸参与北师大教育培训中心举办的教师研修班学习,亲耳聆听先知们的教诲,培训中心韩主任的一句箴言“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我如沐浴春风,让我幡然领悟,对差生那么多的无奈和气愤,是自己没有尊重孩子的特殊个性,一味的追求教学成绩,片面的理解智力,忽略了智力的多元化。是自己没有“读懂学生”,“以人为本”,就是“以心为本”。正如另一位先知的一句箴言“我们不能把全班50多个学生教成一个学生”。让孩

子做最好的自己,更需要的是我们要有发现孩子特质,了解孩子个性的眼光。怎样引导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怎样让孩子扬长避短,除了让孩子愉快地接纳自己,还要引导孩子认清自己,欣赏自己的优点,正视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因自己的不足而自卑。只有孩子认识了自我,他才会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改造。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不是我们去打造完美宝宝,不是由我们把孩子当成白纸画上最美的图案,而是在画稿上自己修改、着色。让他们自己去书写最美丽的人生。

韩主任说:精神和灵魂只要有一样在路上就能走向幸福的彼岸。我们应该唾去把角逐高分当作学习的全部的观点,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不以分数论英雄,关注孩子全面发展,运用冰川理论,去挖掘孩子潜在的美质,引导他们积极上进,不断进步。

二、智慧教育比知识教育更重要

万福老师在《发展有效教学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谈数学的价值取向时说:算的准算得快,掌握得牢,能应对信息时代的计算机吗?钱守旺老师在《我的教学20个主张》中第一个“观念更新 理念内化”中说“初级老师教知识,中级老师教方法,高级老师教智慧”。都在呼唤智慧的教育。记得曾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知识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观;拥有知识的人只能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而拥有智慧的人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

知识是有限的,再博学的知识在无限面前也会黯然失色。智慧是富于创造性的,其不被有限所困,面对无限反而显得生机勃勃。智慧的核心就是创新、发现。传统教育制度中存在许多不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弊病。在教育思想上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忽略了培养他们创新知识的能力;在传授知识时采用灌输式,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在评价体系上采用简单划一的方式,未能反映出学生真实、全面的水平和能力。这些弊病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创新能力的发展。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公正客观的评价学生,要关注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把启迪智慧放在首位,交给关乎孩子们终身发展和一生幸福的智慧。

三、问题引领比知识引领更重要

钱守义老师说:“有了问题,才能把冰冷的教学,变成火热的思考”。万福老师说:知识问题化。从专家的话中可见课堂教学中“问题”的重要性。在过去的备课上课中,总是把让学生如何获得知识放在首位,以精讲多练为主要教学手段,由此,往往教师津津有味,学生却一脸茫然。新课改之后,为让学生动起来,采用了合作学习,注重了动手操作,学生动手动口,可是由于缺乏问题的引领,课堂看似热热闹闹,然而,热闹的背后,却是思维的默然。文喆老师说:看课堂状态,看学生是否参与学习活动,不是看手动,重在看思维的活动程度。由此可见,“问题”才是课堂的灵魂。

“问题引领”已经成为高效课堂比较常见的教学方式,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是把学生置于问题之中,把问题解决看作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过程。一个生动的问题设置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掘出学生的潜能。问题是思考的结果,也是深入思考的开始。“问题引领”关键在于“问题”不能是教师的专利。教师既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有效地“导”,也要鼓励学生通过提出问题高效地学。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是学生对知识吸收、储存、再现的过程。而以问题引领为主要特点的高效课堂则体现了学生探究、研讨和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创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要有针对性的地教。决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按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讲下去,而应根据学生的导学案完成情况,找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思维的障碍,重新确定教学内容。教学要更有针对性、新颖性,更能吸引学生。要有层次地教。从学生对“问题引领”学案的完成情况,就可以大概了解出学生学习前置时的个体的差异。对于大家都难于理解的重点问题要多启发,多点拨最后总结。而一些少数人不能理解的问题,就让这少数人站起来讲,其他学生帮忙纠正,点拨。个别不懂的问题可以课后个别辅导,上课少讲。我们要改变教学方式。当学生走进课堂时已不是对课堂内容一无所知,完全陌生的人,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建构基础。要注意创设认知情境,引发学生探究欲望,让出机会,让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要凸显学生,矮化师高,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人人参与课堂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实现生本互动。从课前预习回到课堂中再认识,再发现,走向深入,达到学习的更高层次。这样才会发挥课堂的高效。“问题引领”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理念。

篇6:国际教育新理念

通川区八小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跟上时代步伐,必须加强学习,及时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回去之后,我认真研读了几本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书籍,真是受益匪浅,特别是其中的《国际教育新理念》一书,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十一世纪是个“学习化”的时代。教育工作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人格。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工作,学会如何合作,学会如何生存。因此,教师的知识与观念的自我更新便显得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急迫了。一位成功的教师,应是一位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只有在及时的汲取当代最新教育成果的基础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任何教育行为都应以教育理念为指导,让教育教学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我们应该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以时代的特点为背景,以现有教育教学理念为起点,以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借鉴,认真的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我们应该从传统到现代的历史延续过程中,从国外到国内的引进吸收过程中,理解当代教育与传统教育到底有什么不同。第二、目前,各种教学法层出不穷,虽然对教育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我们能否跳出这些程式化教学。第三、一定的理念支配着一定的行为,教育也不例外。方法是重要的,因为方法是理念和行为的中介。但是仅有方法是不够的,只有深刻领会当代教育理念的内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应 1

思考每一种教学方法的背后是以什么教育理念为基础的。

第四、所有的教育教学方法的诞生都与一定的文化背景和哲学思潮相联系的。西方教育教学方法的涌入,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资源。但是,我们在借鉴这些教育教学方法的时候,应有所选择,思考怎样使之“本土化”。

第五、传统教育是“遗传”式的,即传承人类文化,是以传授知识为基础的。现代的教育功能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逐渐成为教育主题。要想把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落到实处,仅有热情是不够的,还应思考老师应怎样教和学生应怎样学,以及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

篇7:《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

作为教师怎样才能与新课改同行,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学习掌握新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积累、更新,促进自我的发展呢?假期我读了《教育新理念》,受益匪浅。

这本书既有对当代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典型案例、教育科学史上的名家名篇及其他领域中相关信息的分析,又能以我们教师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作为出发点,用较通俗的语言对教育新理念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为我们教师提供一本具有全面性、启示性、解惑性和可操作性的学习用书。全书包括五部分,宏观教育理念部分从理论上较详细地论述了当今教育领域的两大宏观理念: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它是其他层次教育理念的基础,对其他教育理念具有支配地位;一般教育理念部分对环境教育、生态教育、合作教育、全民教育、建构主义教育等教育理念进行了介绍,较好地体现了当今时代的特点;有关教与学的理念部分是更为具体、更具可操作性的教育理念,对指导我们教师开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体会一:学习第一章 “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时,我觉得: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提问。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它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掌握知识和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输出信息并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以及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要渠道。但一直以来,课堂提问仿佛是教师的专利品,学生只是这些专利品的代言人。如何让教师“会问”已成为众多人研究的话题。但从课堂改革出发,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出发,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已成为当前课改的重点之一。

体会二: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个性格迥异的学生,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求,教师必须进行高一层次的专业进修。但是,我们老师在接受再教育过程中,也和学生一样,是接受灌输式的教育,所以许多新的理念都是被动接受,未能引起共鸣。教师所谓的新的教育行为,都是依葫芦画瓢,按部就搬,不知道这些行为与理念之间的内在关系,所以,在工作的过程中,以往的旧观念也会在不经意之间在行为中流露出来。这样,使“教育返璞归真”,让孩子学得开心,让孩子真正有所得也成为看得清却摸不着的“海市蜃楼”状态。时代进步了,家长的要求也在不断更新。但是,我们困惑的是:家长往往还是重视结果,重视分数。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学校不得不放弃一些新的理念与行为,我们的教师不得不“屈服”于家长的需求,重新将知识的传授放到第一位。造成了行为与理念的落差。

篇8:初中教育新挑战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新模式;学生;主体

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并获得最终的结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引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我简单地向大家介绍几种构建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新模式的方法。

一、结合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很多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的时候认为只需要记住思想品德课本上的知识点就可以学好这门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研究,也不关注学习方法,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也缺乏相应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一门课程有兴趣是学生学习一门课程的前提与基础,学生对于这门课程学习兴趣的强烈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去讲解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就会失去对思想品德的学习兴趣,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

在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合理利用教学案例,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所设定的情境当中,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讲解“品味生活”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列举几项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的活动,比如唱歌跳舞、集体春游、体育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身边的事物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去体会课本上相关的内容,并对所学进行整理,从而形成一个思想品德知识系统。

二、设置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提前精心设置与所讲内容相关的问题,并在适当的时机向学生提出这个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宋代张陆曾经说过:“为学患无疑,疑则为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有所疑惑,并且希望答疑解惑,学生答疑解惑的过程就是激发学生潜在的思考能力的过程。例如,教师在讲解“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节内容时,可以向学生列举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一些现象,比如有的同学因为体力出众,就经常欺负体力差的学生;有些学生总是对别人犯的一个小小的错误耿耿于怀等,也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人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学会宽容?宽容与纵容的区别有哪些?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让学生组建学习小组,不仅教师是思想品德知识的传播者,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合作、相互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理论知识的学习程度。教师在进行分组的时候,应该让小组中既有思想品德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又有思想品德成绩稍差的学生,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建立深厚的友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家皮亚杰说:“游戏是认识的兴趣和情感的兴趣之间的一种缓冲地区。”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组织一些小组合作的游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气氛,也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让学生在相互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四、关注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对于自己喜欢的事都喜欢刨根问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亲身去体会和理解课本上所讲的内容,并主动地去动手、动口、动脑,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消费者的权益”这节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对超市或者商店进行市场调研,让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商家都有哪些行为违反了消费者的权益,让学生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都享有哪些权益,并通过实际行动增强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总而言之,思想品德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息息相关,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实践活动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构建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新模式。

参考文献:

刘跃升.2016年尖子生学案 初中八年级思想品德下:人教版:教你如何成为尖子生[M].吉林人民出版社,2015-09.

上一篇:夜晚的声音作文300字下一篇:医院行政职能科室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