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区的公共设施

2024-05-02

1社区的公共设施(共9篇)

篇1:1社区的公共设施

关于完善社区公共文化设施配套建设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0-08-06 【字体:大 中 小】

公共文化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和重要平台,社区文化中心和社区文化活动室建设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同时按照国务院2003年颁布的《公共文化 体育设施条例》,城市新建居民小区必须配套建设公共文化设施。2009年,文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专门就社区公共文化设施配套建设开展了专题调研 工作,以确保街道和社区文化设施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巩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根据文化部和城乡建设部的专题调研的要求,我 们对我市社区公共文化设施配套的规划编制、规划实施和规划审批管理等情况进行了梳理、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

一、我市公共文化设施的规划情况

(一)市级、区级公共文化设施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北京的功能定位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提出:要“促进文化事业的全 面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构筑以国际水准的国家级文化设施为龙头、现代化的标志性文化设施为主 导、分布合理的文化设施为主体、面向大众的一般性文化设施为基础,定位准确、层次分明、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文化设施结构体系”;要“全面提高全社会的文化 生活质量,加强区县级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馆和图书馆的建设,保证街道(乡镇)及社区文化设施的配套建设“。作为国家文化中心,北京市一直以来高度公共文 化事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国家级、市区级、社区级等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层次分明的文化设施结构体系。结合地域资源特点,规划建设了历史文化区、时尚及传媒 文化区、科技文化区、工业文化及创意文化区等特色文化发展区。

目前,我市中心城集中建设区约626平方公里范围内,现状独立占地的市级、区级文化设施用地约6平方公里(约占1%),建筑面积约781万平方米,主要集 中在三环路以北地区。在《北京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2006年)中,规划文化设施用地约9.17平方公里(约占1.5%),较现状增加约3.17平方 公里,建筑规模约1371万平方米,比现状增加及590万平方米。

(二)社区级公共文化设施

针对规划社区公共文化设施,主要是在规划审批中执行《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指标》(市规发【2006】384号文)。在该指标中,居住区配套按 照性质分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社区管理服务、社会福利、交通和市政公用八类。鉴于文化与体育设施在使用功能和室外场地方面有许多共同之 处,因此将文化设施与体育设施共同作为文化体育设施一个大类,按照居住人口规模,7000人以上居住区配套一处室内文体活动中心,建筑规模200平方米(一般不独立占地),室外文体活动场占地约400-450平方米。主

要内容包括文化娱乐(多功能影视厅、文娱艺术等)、图书阅览、科技活动、青少年活动、康乐(健身房、棋牌室、室内体育活动)等设施。

为保证社区公共文化配套设施在规划环节的实施和落实,我委在建设时序、规划调整、规划验收等方面制定了严格的规定,要求居住区配套设施应与住宅同步设计、同步使用、同步验收(市规发【2007】330号)。目前,在规划居住区、居住小区的规划审批环节,我委严格按照《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指标》(市规发【2006】384号文)要求建设单位或开发单位进行社区文化设施的配套建设。在规划监督检查验收环节,我委严格按照《北京市建设工程规划监督若 干规定》(2001年第86号政府令)要求规划的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必须与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建设同步完成,未能同步完成的,对相应住宅建筑不予进行规划 验收。

2008年我委提出:“着重创新规划工作的方式方法,积极扩大和深化规划服务,探索规划工作走出去、下基层,直接服务街乡社区和市民的有效途 径。”2008年上半年,在对整个中心城101个街道办事处进行了分类统计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选定了海淀学院路、朝阳劲松、东城交道口街道三个不同类型 的街道办事处作为试点。结合此项活动,我委组织深入社区听取民意,并根据社区居民提出的建设社区公共文化配套设施需求,会同区政府组织对社区内文化设施进 行改造建设,获得了社区居民的肯定,是近年来我委推动社区公共配套设施规划实施的一种有益探索。

二、社区公共文化配套设施的规划实施情况

(一)实施方式

目前我市社区公共文化配套设施规划建设,在以开发建设单位配套建设为主的基础上,逐渐呈现出多种规划实施和建设方式。一是政府投资建设,用以解决区域范围 内的社区文化活动安排;一是由开发商按照居住区、居住小区规划许可要求,在居住区、居住小区建设的同时配建室内文体活动中心和室外文体活动场地,建设后交 给区县政府或文化主管部门管理;一是由开发商结合居住区、居住小区会所建设经营管理,主要为小型图书馆、青少年活动场地等(如万科西山庭院项目)。

(二)存在问题

虽然长期以来各有关部门在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由于长期以来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建设方式、管理体制等问题,使得社区文化设施的建设与广大人民群众需求相比仍有差距。

在规划方面,一些非规模新建居住小区公共文化配套设施由于按照现行规定可以不配或按照小区级配套设施低限配套。一些开发建设建设单位为降低建设成本,采取 “化整为零”的办法逃避建设配套设施。同时由于目前采取的配建方式导致相关设施社区公共文化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交付使用以及维护管理等方面机制不够完 善,各部门缺乏有效协调,使得部分小区配套建设的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在规划验收后不能及时交用,或者改变使用性质,挪作他用等。另外,老旧小

区由于配套标准 较低,其社区文化配套设施的布局和规模不合理,存在资源浪费与不足的结构性矛盾。

三、下一步规划方面的建议

(一)加强规划研究

目前我市针对社区公共文化配套设施,由于缺乏专项规划的支撑,较为单一的依靠《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指标》,缺乏对于不同区域,如旧城、近郊、新城等的研究,对于社区公共文化配套设施的需求变化趋势把握不足,特别是对于市民对改善居住环境多样性需求的研究不够深入,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指标体系还 不够深入细致。建议下一步我委配合市文化局组织开展社区公共文化设施的专题研究和专项规划。

(二)建议研究改革社区公共文化配套设施配建制度,完善各部门工作衔接机制

居住区配套开发建设单位配建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建立,建议有关部门按照市场化运作原则和规模研究改革现有配套建设方 式,如由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回购开发商手中的社区公共文化配套设施用房,或给予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开发商自行建设社区公共文化配套设施等。若近期仍按照开发商 代建方式建设居住区配套公共文化设施,建议加强各部门工作衔接,由文化、规划、建设、土地、财政、工商等各个部门以及区县政府共同协作,完善协调机制,切 实保证规划社区公共文化配套设施的实施落实。

篇2:1社区的公共设施

由某一组织或社团拟定、就某事向社会提出建议或提议社会成员共同去做某事的书面文章。它作为日常应用写作中的一种常用文体,在现实社会中有着较广泛的使用。以下是由

尊敬的朋友:

当你们在锻炼身体,嬉戏玩耍,悠闲漫步时,那些公共健身器、卫生设施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益处。健身器材、卫生设施是我们大家的,有了它们,我们的生活才有那么多欢笑,那么干净整洁,才有那么多健康。然而,现在有许多器材被破坏。在此我们提出以下倡议:

1、回到家教育孩子一定要保护公共设施,并让他们知道为什么。

范文网

2、假如有看见别人破坏设施要上前劝阻,如有人偷盗应及时报警。

3、向邻居宣传保护、爱护设施。

我们相信,只要大家都能一起努力,总有一天,那些破坏行为会停止的。

分析: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我从讲述故事开始,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了解、调查公用设施的迫切需要。新课程提出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此次活动,学生收获了很多。

首先,锻炼了学生的交往能力。在此次调查活动中,学生的热情是出乎意料的,他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在活动中发挥作用,奉献力量。他们想出很多方法,从自己身边做起,减少破坏,在家人和朋友中大量宣传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自觉爱护公用设施。虽然当他们走出校门,面向社会时,遇到了种种的困难,比如有些成年人对他们活动的不屑于顾。在调查活动中为了调查研究,他们进行了采访,采访过程中,遇到了不同态度的人,都能动脑筋灵活对待。这样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学得更加生动活泼,还能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平时比较内向的同学积极参与、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而平时好动的学生在活动中充分的发挥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动手能力。通过组长的协调,教师的指导,学生的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精神得到了体现。学生学会听别人发言、尊重别人意见、学会与人交流、学会了顾全大局、学会了正确评价自己和同学,形成了人际沟通的初步能力。

其次,形成了新的评价方式。在学生经过了调查活动后,将收集的材料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在大家面前进行展示时,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教师评价的也不只是学生这次完成的调查成果的质量高低,而是学生对实践活动过程的经历、体验、感悟和探究,这样就引导学生加强了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扩大了学生的生活范围和发展空间,使学生获得了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和亲历体验,并能健康而愉快地生活,个性也得到了健全发展。

再次,通过本次活动的组织,基本构建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正在逐步适应做一名合格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在活动中我充分的认识到要努力钻研教学业务,还要积极拓宽知识面,以胜任学生对指导老师的要求。

篇3:1社区的公共设施

加强社区体育设施配套建设是体现党和政府关怀人民健康, 满足社区成员需求, 促进社会风气好转的一项重要举措[1]。

一、公共体育设施概述和理论基础

从社会学来讲, 公共体育设施是满足城市居民体育公共服务需求的重要载体。而从公共物品具有的特征来看, 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属于准公共物品。因为它具有不充分的非竞争性和不完全的非排斥性, 但有较大的外部性。它是由私人生产, 混合提供的结果.对于准公共产品的供给, 在理论上应采取政府和市场共同分担的原则。

二、温岭市社区公共体育设施概况

温岭是一座经济飞速发展的海滨城市, 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及管理的情况一直是温岭市公共管理服务的弱项。在实际建设管理中, 市民日益增长的就近体育活动需求与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不完善之间的矛盾愈发明显。

(一) 公共体育设施使用与需求统计情况

温岭市各小区公共体育设施的存在率相对较高。具体表现是, 旧的小区大多拥有一些基础健身设施, 以适合老年人使用为主, 新建的小区还注重公用场地上对体育设施的开发建设, 例如篮球场、游泳池等。实地调研中, 走访了多个小区, 发现体育设施种类较为单一, 功能集中重复。当然, 不同年龄层的需求也不尽相同。青少年中比较流行篮球与轮滑, 中年人中盛行跳舞与羽毛球, 而老年人从一些简单器械转移到了广场舞。

(二) 公共体育设施的管理情况

据调查, 在管理问题上, 各社区一般由物业负责监管。社区、开发商只会在建设初期投入资金, 而在后期维护保养问题上的关注就比较少, 许多新建设的小区为节省成本增加盈利, 加之监管不力, 未按规划设计指标建设配套。当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管理不规范, 易引起如安全隐患, 空置体育设施等问题。另外, 大部分人表示自己不清楚公共体育设施的管理制度, 对于维修经费与维修人员的相关情况也不得而知。

三、存在的不足

(一) 体育设施种类少、功能集中、场地狭小

通过调查发现, 温岭市社区体育设施的普及率虽然不低但是人均占有面积比较低, 设施种类也比较单一, 狭小的露天场地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需求。另外, 大部分社区都没有重视室内场所的体育设施建设及管理。

(二) 体育设施宣传不够到位, 服务不够规范

根据调查和访谈情况, 不少居民表示不知道自己小区内拥有体育设施更谈不上去使用, 暴露出来的问题就是设施宣传力度太小, 有些只是形象工程。而这些设施的管理维修也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 需要通过一些新的政策措施来改善监管人员的不到位以及居民的参与和保护意识等问题。

(三) 法律法规亟待完善, 管理维修资金短缺

尽管目前已经出台了一些国家指导性法规如《体育法》、《城市规划法》、《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等, 但仍存在以下问题:部分条款与国家其他法律体系存在矛盾;依法管理的组织体系不完善;现行法规的强制性不足, 难以操作[2]。另外, 体育设施的管理维修经费以及维修的人员也十分紧张, 这些都是导致公共体育设施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

四、发展对策

(一) 汇集民智, 推动改建

社区可以通过挖掘自身的潜力, 对部分建筑与场地进行综合性的改建。比如可以由居委会出面, 群众集资, 建设街头“运动长廊”[3]。还可以在小区有限的空间上修建一些简易运动设施, 形成“体育健身小径”, 同时可以适当增加室内场所的体育设施, 保障居民在雨天或寒冷天气也可以得到有效地锻炼。鼓励居民对健身的各种器械提出相应意见或建议, 以便于相关部门对使用率较高的器械重点进行功能开发或有针对性的增减体育设施。

(二) 加强宣传, 规范服务

社区可以结合实际情况, 组织相关的体育活动, 加大宣传力度以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的热情, 使人们在娱乐中增强锻炼的意识。同时要设置能够满足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需求的体育设施, 倡导居民自身要爱护公共设施, 如有破损要及时上报, 碰到有人恶意损坏要加以劝阻。

(三) 完善法规, 资源共享

最大限度发挥政府作为社会保障法律关系重要主体的作用。城市社区体育配套设施未能按规划落实到位, 使居民的体育权益受到侵害时, 应依法追究, 让社区在管理这些公共健身设施时有法可依。在资金方面, 利用服务外包模式、公益彩票基金等多元化融资渠道优化社区公共体育设施配置, 充分整合学校、企业等多方面资源, 将之与社区共享。

摘要: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设施是居民进行体育健身活动的重要媒介, 也是人们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重要依托, 与实现全民健身、构建幸福城市有直接的关系。根据温岭市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管理现状和国内外相关研究, 我国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发展不完善, 要想实现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满足社会公众的体育需求, 关键是要改变管理思路, 提高管理水平和层次, 促进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管理质量的提高和管理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枣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与发展战略研究创新[J].江苏:体育与科学.2011 (9) :44-48.

[2]邓宏涛.我国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 (31)

篇4:上海社区中创意性的公共设施设计

城市社区是一个公共空间,是居民进行交往活动的场所,具有最广泛的公共性和开放性,这个空间必须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所以社区中最常见的就是公共设施,它是公共空间最基本的组成元素。然而,中国以往的社区规划中座椅、垃圾桶等设置公共设施很少,很多社区出现了脏乱差的环境恶化现象。随着经济的发展,观念的进步,为改造社区环境,部分社区开始出现具有美化环境、提供便利的功能性设计,但其往往强调的是功能性而忽略了城市社区的独特文化内涵和生活价值取向。这样的设计一般只具有某种功能性,虽然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却没有任何美感,甚至呈现千篇一律的面貌。基于此,很多城市新型的社区里的公共设施建设不仅考虑到功能性更多地考虑到了艺术性,在公共设施的设置中引入富于创意的设计,让艺术为城市社区的生活带来活力。

公共设施一般以耐用性和人性化的设计为主,但是仅强调功能性的设计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而过于强调功能性也将造成城市社区千篇一律的面貌,不利于城市个性文化的塑造。上海很多的新型社区如杨浦区飞虹路990号的“海上海新城”、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在建设中引入了公共艺术设计,在座椅、路灯、垃圾桶、指示牌、娱乐设施等公共设施的设计中将艺术性与功能性融为一体,结合新理念、新材料、新技术,设计出了凸显社区独特个性的、与社区文化生活相适应的公共设施。

1、座椅的设计

座椅是公共空间最常见的公共设施,也往往是最缺乏创意的公共设施。上海的新型社区中富有创意的公共艺术设计,体现出了浓郁的艺术气息与时代感。“海上海新城”是一个集商业街、办公与住宅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社区,社区里有创意生态街、创意LOFT和创意精装住宅等。而这个社区的座椅设计犹如雕塑一股,既有座椅的实用功能,又是一件件现代雕塑作品,具有审美功能。这些座椅的设计与其社区整体的创意性设计紧密结合,体现出了这个现代社区的文化特色,具有极强的现代感与艺术性,让来往于其中的人们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

而在浦东新区的张江高科技园区里,很多当代艺术家也为社区设计出了与张江文化相适应座椅。建筑师马岩松曾设计过很多实用性的室内家具和都市家具。在他的作品中曲线是最常见的形式要素,他认为高度在城市的环境中并不重要,他之所以喜欢用曲线是因为它能唤醒城市人群对自然的憧憬。他为张江设计了一组极具创意的座椅,它们像生长在树下的蘑菇一样。艺术家范凌用不锈钢架和无土草皮为张江社区创造了一个植物座椅。他们的公共艺术设计很容易使坐在上面的人们联想起自然和生命,以艺术的方式为社区里的人们制造了一个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方式。

2、路灯

路灯也是最为常见的公共设施。海上海社区的路灯是水管造型的设计,极具现代感,与新型社区的形象定位十分贴合,与周围的其他公共设施在造型和风格上保持了一致性。而在曹杨新村这样的老社区中,夜间的灯光很少,艺术家韩峰针对老社区的这一问题,为社区设计了16个流行文化符号灯箱,安放在每一栋楼的入口。每到夜晚,五颜六色的灯光将为这里的人们带来温暖和欣喜。

3、垃圾桶

垃圾桶在社区的设立是社区洁净环境的保障。巧妙而富于创意的设计能够更好地促进市民养成爱护环境的生活习惯。上海的新型社区中,垃圾桶的设计结合新材料、新技术,极具创意性。如“海上海”社区的垃圾桶是易拉罐的造型,人们在扔垃圾的同时必须推开上面的拉环,这样的互动设计可以使人们在这一行为过程中享受艺术带来的快乐和新奇。而张江社区的垃圾桶则更有创意,它是新媒体艺术家杨振中设计的。艺术家将感应装置等高科技材料用于公共设施的设计中。垃圾桶平时都在“睡觉”,并发出打呼噜的声音。当人们扔垃圾时,必须拍打它把它“叫醒”,它才会打开。这些会“睡觉”的垃圾桶使张江的生活充满了乐趣。

4、指示牌

指示牌是社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海上海社区的路标统一的水管的造型,“大连路990号”的白色字体与黑色背景形成强烈了对比,而黑色的路标与建筑物外墙的黄色水管的色彩搭配,也极具现代感。设计师章莉莉为曹杨新村设计的指示牌更具艺术性。这个指示牌的典型的工人形象造型体现了曹杨新村的社区文化与历史,她将功能性导视图标在工人形象上的设计,既具有功能性,又富有创意性,为社区的居民带来了活力,受到人们的欢迎。

篇5:1社区的公共设施

公共交通能力提升是市委、市政府2014年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今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将提升公共交通能力、保障市民出行作为一项重点民生工程来抓,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取得成绩

1.公共快速交通取得重大突破。

XX现代有轨电车建设有序推进。目前除主城区部分路段外,整个轨道铺设工作已进入尾声,部分机电系统设备已经开始安装,年底实现“电通”、进入综合调试阶段,预计明年6月正式试运营。

2.交通秩序得到明显改善。

开展全市公共交通秩序整治工程。全市取消慢车道停车点29处,公交专用车道投入使用;淮海南北路、北京南北路建成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对城区113个路口信号灯进行改造升级,实行“绿波带”管理;全市查处各类交通违法11.2万起。

3.交通方式更加便利完善。

一是积极推进公共自行车2期工程建设。目前全市已经新建91个停车点;二是在出租汽车方面,855辆更新的出租汽车投入运营;三是升级完成农村道路超300公里、修建农村道路桥梁近

有量直线上升,加剧了城区的道路拥挤,堵车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早晚上下班、学校上放学等高峰时段,有关部门执勤、疏导力量不足,导致城区部分主次干道和学校周边拥堵严重。

三、下一步建议

1.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建议市财政加大对公共交通建设项目的财政保障力度,采取有效手段保证建设资金专款专用、不被挪用或挤占。市督查部门对全市部分进展较慢的公共交通建设项目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摸底,针对不同项目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下一步可通过下发书面交办单、由组织部门对部分责任人进行约谈等形式,督促项目建设主管部门和施工单位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争取项目早日完工投入运营。

2.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

公共交通项目建设工期较长、体量大、涉及面广,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往往会造成重大社会影响。建议市有关部门在公共交通项目建设招投标时,聘请国内外第三方专业机构加强对投标方的资质审查,真正引进实力强大、资质齐全、信誉良好的建设方、施工方和监理机构,从源头上杜绝质量问题;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审计部门加强对公共交通重点项目的事前和事后审计,防止因工程建设腐败而导致质量问题。

3.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服务。

篇6:1社区的公共设施

近年来,农村火灾事故频发,数量激增。为积极应对农村防火中“远水难救近火”的尴尬,《办法》规定,市、县政府应当将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维护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农村开展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和维护公益事业,并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符合规定的村公益事业筹资筹劳渠道,实施村庄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和维护工作。同时,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纳入城乡规划,与其他城乡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并负责组织实施。

《办法》明确,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需要,单独或者与相邻乡镇、有关单位联合建设消防站,也可以与消防设施健全的相邻企业签订协议,实现消防资源共享。乡镇、村庄靠近海洋、河流、湖泊、水库等天然水源或者有深水井等农田灌溉水利设施的,应当结合实际修建消防取水配套设施和消防车通道。

篇7:1社区的公共设施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自查小结

为进一步规范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提高项目服务质量,逐一实现均等化,根据市卫生局,财政局《关于开展201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精神,我中心于2012年5月25日~28日对本中心自2011年10月开展服务项目至今,对本中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使用及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XX社区卫生服中心坐落于XX市竹山路27号,本中心占地面积2026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建筑面积2738平方米。现在职干部、职工52人,临时工12人,退休职工17人。本中心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医技科等临床科室。可开展阑尾切除术、疝气修补术、剖宫产术、子宫切除术等外科、妇产科手术。

随着社会经济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中心的全体员工将在各级党委、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的帮助下,将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为已任,与时俱进,抓住机遇,共创未来。

(二)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通过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明确了本中心的社会责任。本中心辖区常住人口达到9.1106万人,辖区内有6个村委会及6个居委会,21个村卫生站及28个卫生服务站,担负着辖区的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健康体检,1

档案管理等社区卫生工作。

(三)项目的基本性质,主要内容涉及范围:

本中心公共卫生服务属于社会公益性,主要内容为: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病管理等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提高知识: 自2011年10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以来,本中心就将此项工作做为重点来抓,专门成立了以中心主任XXX任组长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领导小组”对此项工作多次召开研究部署,经常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明细分工、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从而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全面自查,严格考核: 此次自查由XXX主任亲自组织,通过听取各个负责项目人员汇报,查看档案的形式进行,自查的内容主要为

1、项目组织管理和资金使用情况。

为切实加强对项目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管理,确保实现项目预期工作目标,本中心切实加强和规范基本公共服务项目专项资金的管理,实行专户核算,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

2、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执行情况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本中心通过集中建档,门诊建档,上门建档等方式来提高建档率,进一步提高了重点人群健康档案的建档率,截止2012年5月止,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数40473份。

健康教育;根据2012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健康讲座等对辖区居民进行健康宣传教育。令到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大幅度提升。

预防接种,不断加强预防接种门诊的规范建设,儿童一类疫苗接种卡介苗426剂次,脊灰疫苗3628剂次,百白破1133剂次,麻疹疫苗886剂次,乙肝疫苗16274剂次。自开始实行网络上报预防接种以来,加大了本中心预防接种的速度,提升内涵管理水平,各种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均稳定保持。

传染病防治:认真落实传染病防治措施,加强疫情报告管理,强化疫情的调查与处理。传染病防治网络直报5例。

儿童保健与孕妇管理:在各区妇幼保健员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每月辖区上报制度,加强了辖区妇幼保健率。辖内区儿童系统管理1245人,新生儿访视675人。

重点人群管理:积极开展重点人群筛查工作,对发现确诊的高血压157例,规范管理136人,糖尿病发现118例,规范管理36人。实施重点慢性病人的规范管理和随访,掌握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相关信息并建立管理档案,发现46例,规范管理46人。

三、存在问题

1、公共卫生服务队伍不健全。由于本中心实际情况从事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比例不足,没有固定的人员负责,现公共卫生负责人为兼职,难以满足公共卫生工作需要。

2、项目执行水平有待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覆盖面存在不足,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健康档案计算机管理率偏低,已建档案 3

存在部分缺项、漏项,健康体检不及时等不规范现象。

3、慢性病人系统管理不规范,随访不到位:因各种条件因素,限制妇幼保健工作开展,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重性精神病的管理存在较大空白。另外,部分居民电话变更,未能及时更新信息,导致部分档案无法核实。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1、加强组织领导。要把建立辖区居民健康档案工作作为我中心工作的重点,促进城乡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一项民心工程来抓,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措施,确保圆满完成工作目标。

2、进一步明确负责人职责,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考核内容;充分发挥本中心疾控,保健对辖区卫生站工作的指导、培训职能,建立健全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

3、加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的落实更新,对工作突出的人给予一定的奖励。

4、规范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流程,认真学习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关知识,加强人员培训,要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其全面掌握健康档案的建立、管理、使用等基本知识、提高健康档案质量,确保2012年上半年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目标的完成

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篇8:1社区的公共设施

从城市规划学科范围内对乡村社区的定义为:乡村社区是指居住于某一个特定区域、具有共同利益关系、社会互动并拥有相应的服务体系的一个社会群体,是乡村中的一个人文和空间复合单元。“新”则指的是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规划指导思想。与城市社区相比,乡村社区是指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为主的,人口密度和人口规模相对较小的社区。

所谓新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是指为居民提供社会服务的各种行业机构和设施的总称。本文单独研究新乡村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是因为它不同于人们惯于理解的城市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它有其内在的特点,其服务定位不能简单套用城市社区建设的经验,必须结合乡村的一些特殊问题加以分析,寻求解决方案。

2 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存在的问题(以温岭箬横镇为例)

2.1 公共服务设施执行标准不明确、层次不清。

浙江农村地区之间地域差别较大,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定位没有统一的参考标准。公共服务设施普遍缺乏,配置项目内容陈旧,不能满足村民的需求;设施配置层次不清,造成服务设施使用效率低,使用成本增加。特别是对一些需要相当大投入的公共服务设施,由于服务定位不准,不但增加了农民的生活负担,而且有些设施由于无法承担运营费用,造成设施无法正常运转,或是因为维护不足,迅速损坏,使设施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2.2 公共服务设施覆盖率低。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现几年在乡村建了不少新的住房,但对农民生活必需的服务设施没有很好地安排,农民虽然住进了新房,改善了居住条件,但由于缺乏必需的服务设施,生活仍然很不方便。以温岭市箬横镇为例,乡村地区由于缺少公共财政支持,再加上村级集体经济普遍比较薄弱,公共服务设施项目配置体系很不完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覆盖率低,过分依赖建制镇公共设施提供服务,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详见表1)。

在箬横镇,公共服务设施覆盖率高于50%的只有3项,而低于50%的有6项,这充分反映了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短缺现状。

2.3 公共服务设施使用效率低。

由于农村村落分布小而密集,达不到合理的规模,再加上各村村庄建设各自为政。公共服务设施一方面无法满足高门槛的配置需求,建设水平低下,影响设施的使用效率,无法满足农民的生活需求;另一方面又存在重复建设,不但造成建设资金浪费,且使用效率低,增加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成本。

2.4 乡村公共服务设施设置内容陈旧。

随着乡村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乡村的城镇化进程必将不断加快,广大农民迫切要求也能享受到城市的各项服务设施。而现状乡村的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内容陈旧,更新周期长,不能满足村民生产生活的需要。以箬横镇为例,农村普遍缺乏阅览室(小型图书馆)、录像厅、篮球场、台球室、乒乓球室等相对于城市社区来说最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同时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农民对相关政策、科技、市场等信息需求量大,农村缺乏网络这一获得信息最快捷的方式。这就要求通过配置城市水平的公共服务设施,达到公建城镇化,使农民的物质外环境和精神内世界都逐步脱胎换骨,生活方式、意识思维向城市方式转型,真正实现农村、农民、农业现代化。

3 新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定位探讨

3.1 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

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方式繁多,但公共服务设施最显著差异在于其使用性质的不同,因此,本文将新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分为以下五类:(1)行政管理类;(2)教育机构类;(3)医疗卫生类;(4)文体娱乐类;(5)商业服务类。

3.2 公共服务设施的层级体系

新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应以集镇、中心村、行政村和自然村四个层次的居民点为依托,补充需要特殊配置的村庄,构建一个复合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避免重复建设,达到联建共享、层次分明的配置要求。同时各层次的项目配置水平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温岭市箬横镇新乡村社区分级控制人口规模结合了乡村人口规模现状、社区建设的实践经验及国家建设部门的相关规范而确定。根据调查和研究,箬横镇新农村社区分级控制人口规模详见表2。

3.3 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

多数公共服务设施都有一定的服务半径,服务半径内的人口数量决定了公共服务设施的规模大小。设置合理的服务半径,一方面应考虑居民利用设施的便利程度;另一方面应考虑设施运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详见表3)

3.4 新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项目

新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项目配置没有统一的参考标准,本文主要依据新乡村社区的层次与规模,结合设施的服务半径,参考《村镇规划标准》(1993年版)中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项目配置体系,分级配置新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建议内容如下:

在行政管理设施方面,增设了党政机构和其他管理机构两项,以便为村庄管理提供基础;在教育设施方面,新村级别建议不设置中学,但在集镇可以考虑集中设置具有一定规模且设施比较完备的初级中学,重点调整村级小学,多渠道、多形式地发展幼儿教育,以满足周边村民的实际需求;在医疗保健设施方面,村庄应将敬老院作为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中的必要配置项目,以解决我国已经显现的老龄化问题。但目前,大多数村庄设有独立设置敬老院的能力,因此可在集镇级配置具有一定规模的敬老院(较大型村庄也可根据自身情况酌情配置),普及社区卫生服务站,加强对个体诊所的管理;在文体娱乐设施方面,增设各类文体娱乐设施项目,满足村民业余时间活动的需要;在商业服务设施方面,可根据村民的实际,由市场调节,灵活设置,对于集贸市场设施,建议将此类设施设置在集镇级配置体系中,以更好地发挥其规模效应。

总之,新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应遵照国家规范,参照地方标准,指导具体的公共设施规划建设,以更好地为村民服务。建议新乡村社区应分级配置以下类型公共服务设施:(1)行政管理类(村委会、其他管理机构);(2)教育机构类(包含幼托机构,小学,如有条件地区可设初级中学);(3)医疗卫生类(包含社区卫生服务站、防疫保健站、敬老院);(4)文体娱乐类(包含阅览室(小型图书馆)、网络服务室、室外健身活动场地、室内健身活动场地、小型休闲娱乐文化广场、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5)商业服务类(包含小型超市、粮油副食品店、日杂用品店、小型集贸市场、招待所、餐饮小吃店、理发店、浴室、综合修理服务店、网吧等)。(详见表3)

注:○为应设置项目;△为建议设置项目。

4 结语

公共服务设施服务于社会大众,公共设施建设的核心原则是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在社会资源有限,不可能让所有地区和利益集团均分资源时,必须要有全局一盘棋的思想,努力把握公共服务设施的自身特点,找准服务定位,使设施综合利用的效益最大化。本文以温岭市箬横镇为实例,仅对箬横镇新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定位提出一种思路,希望能抛砖引玉,对其他地区的新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定位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摘要:新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规划及实施是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温岭市箬横镇为实例,在分析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箬横镇新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定位,提出了具有一般意义的新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定位建议。

关键词:新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定位

参考文献

[1]方明,董艳芳.新农村社区规划设计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骆中钊,李宏伟,王炜.小城镇规划与建设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陈前虎,游宏滔.浙江沿海地区中心村建设规划的思考,中国小城镇规划新视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篇9:1社区的公共设施

一、引言

城市社区公共设施安全问题覆盖面较大,种类较多,作为城市管理者,应借助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尽量减少社区层面各种公共设施问题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障城市社区公共利益,维持经济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

近年来,学界对城市基础设施公共安全管理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从脆弱性评价方法模型及应用、管理模式、系统、应急体系、安全规划、安全设计、监管策略等角度,研究分析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问题[1-5]。脱离开城市基础设施情境,社区公共设施脆弱性研究的场域是不同的,具有自身特点,已有的研究大都停留在城市社区公共设施安全,研究对象过于狭窄[6-11],且对于脆弱性的内涵、成因和治理策略方面,缺少应有的关注和系统化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二、社区公共设施脆弱性内涵

脆弱性的概念最初来源于对自然灾害的研究领域,此后逐步扩展到其他领域,并衍生出不同的表述。从自然系统看,脆弱性主要是指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差、变化机率高、幅度大、抗干扰能力差、敏感性差、向不利于城市生存发展的方向演化,以及受到冲击后的恢复能力等;侧重于从社会系统的角度进行表述。脆弱性是指各社会群体或整个社会因灾害等造成的各种潜在的损伤及应对能力;侧重于从经济系统进行表述。脆弱性是指在各类灾害的侵袭下,人口、建筑物等承灾体受损带来的经济价值损失等。社区公共设施的脆弱性可以定义为城市社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等公共设施,在受到威胁因素冲击下,暴露于不利影响及灾害的可能性、受致灾因素扰动系统产生变化的可能性和程度,是暴露性、敏感性、应对力一系列相关概念的集合。

社区公共设施暴露性是指社区公共设施处于旨在因素的作用范围之内,自身缺少相关的保护措施,从而易受到致灾因子的冲击,主要体现社区公共设施在自然存在下的暴露性和维护不力下的暴露性。自然存在下的暴露性,例如处于地质条件脆弱区域的城市社区,以自来水管线设施为例,社区管线长期暴露于地质变化的影响下,对水管造成挤压导致的爆管;维护不力下的暴露性,例如电气线路磨损、腐蚀等因素带来的自然老化现象非常严重,即使没有外力或外来因素的破坏,也有可能因为老化而失去使用安全功能,长期暴露空气中所发生的火灾。

社区公共设施敏感性是指,社区公共设施对于外界自然冲击或人为扰动下,自身基于规划设计、建设质量、运营维护综合考量下的结构损坏或功能损坏的可能性。

社区公共设施应对力主要表现在公共设施受到冲击后,其自身所设置的自我保护装置的预测预警能力、应急能力、恢复能力等综合能力。以较为常见的社区煤气管线破裂引发的火灾为例,在智慧社区的建设中,城市社区煤气管线安全控制从管线自身管控系统角度而言,应可以检测到不安全因素的出现,并出现系统预警,显示泄漏的具体位置,进行智能处置,结合后期人工处置,及时控制泄漏量和范围;从家庭的角度而言,应安装智能检测及预警终端设备。从这两个角度而言,是否具备了检测预警设备,设备是否日常维护,保持正常运行,检测时间和预警后智能处置的事件间隔,都代表了该设施对外界扰动的应对力。

三、社区公共设施脆弱性源流

社区公共设施脆弱性源流是对社区公共设施安全可能具有潜在危险的客观存在。结合社区公共设施脆弱性的内涵界定,其脆弱性的根源主要有:自然灾害的冲击角度、规划建设运营角度、社会情境破坏角度、消费使用角度等四类。具体分析有以下几种因素。

(一)自然因素冲击

引起社区公共设施脆弱性的自然源流主要是指城市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自然致灾因素不同,包括暴雨、冰冻、台风、海啸、地震、泥石流等,这些都会对社区公共设施产生较大的冲击,影响社区公共设施安全。以地震为例,天津作为国家重点地震防御城市,地下隐伏断裂较多,对于社区内的配电室及其电器设备、水泵室、消防设施、燃气、电、热、生活用水管线、污水管道、电梯等地表或浅地表的公共设施而言,均具有潜在的冲击性。

(二)自身质量因素

社区公共设施脆弱性的自身质量因素主要是指公共设施规划设计不合理、建设施工质量不合格、运营维护不到位引发的设施损坏。

第一,社区公共设施规划设计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各类设施所涉及的专业防灾规划自行其是甚至自相矛盾;社区所在自然环境的评估分析不科学,实际设计中不符合安全规划规范。

很多社区在公共设施规划设计之初,没有全盘考虑到自然因素的冲击,也没有预见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后期发展中周围设施的密度和安全间距,即使是在公共设施规划设计之初通盘考虑了潜在的威胁因素,而从实际规划操作而言,存在规划间的不协调,现有的防灾规划对于多数设施都未制定统一的脆弱性与风险评估标准,导致社区综合防范规划的可操作性有限。

第二,社区公共设施的建设质量不合格,突出体现在建设实际偏离规划设计,以及建设过程中材料或工艺不合格引发的抗灾能力不足,导致脆弱性加大。以社区管线设施为例,从广义上讲,社区管线设施的本身结构完好,但是易受到周围其他管线的设施影响,也可以视为自身脆弱性的体现。

第三,社区公共设施维护不到位,维护和更新基本停留在最基础性的、简单的破损维修上。如果维护及时到位,那么就会在应对突发事件时,设施自身通过智能研判并智能切断,发挥自动响应的能力作用。

nlc202309080907

(三)社会情景破坏因素

社会情景破坏因素主要是指人为因素对社区公共设施构成潜在的威胁。在未能对引发人为破坏行为发生的诱因排查处理,未能进行事先防范的社会情景下,一些恶意破坏因素加重了社区公共设施的脆弱性。

(四)消费因素

消费因素主要是指社区公众在使用社区公共设施的过程中,因缺乏安全意识,人为改变了设施的本体,造成设施功能的降低。以社区电路设施为例,很多社区普遍存在私接乱改公共电路设施的现象,造成火灾隐患。

四、社区公共设施脆弱性治理路径

第一,从组织与管理的角度而言,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担负着对所辖区域公共设施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职能,应形成以街道办事处为主导,驻区单位、行业部门、社区公众为代表的共同参与的社区公共设施管理工作运行机制。 第二, 从工程性防灾的角度而言,针对社区不同类型的公共设施,对于社区及周边潜在致灾因素予以分类分析评估,对应具体的致灾因素,明确社区相对应类型公共设施的脆弱性程度。以社区周围危化品安全规划中的安全防护距离为例,我国目前对于不同类型的危化品安全距离的界定尚未制定统一标准,应加快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推进社区周围危险因素排查工作规范开展并切实推行下去,防止社区周边危化品爆炸或火灾对社区公共设施的破坏。

第三,从非工程性减灾的角度而言,转变社区公共设施安全管理方式,加大对社区居民公共设施安全和思想教育,把维护公共设施安全作为经常性的社区安全教育内容,普及和提高社区居民对公共设施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自觉性,以国家和社区公共设施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各主体的行为。

第四,建立并严格社区公共设施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相应的质量和安全检验制度,定期检查维护,保持完好、安全、有效。对所属公共设施存在隐患的,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公布于社区公众,对限期整改的工程性或管理性措施及整治后的效果要及时公布。

第五,在工程性减灾措施的基础上,结合社区应急能力,针对性地予以评估不同公共设施现有的承灾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社区各类敏感度较高的公共设施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天津市以红桥区为主导,联合天津市测绘院,依托该院的技术优势,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工作,走在了很多城市安全社区建设的前列。

第六,严格社区公共设施责任监督和追究制度。依据强化理论,以任何理由、行为破坏社区公共设施,危及公共设施安全的,应实行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并以社区公共设施管理制度给与责任追究和惩治。监督与追究的基础在于法律的完善。发达国家在城市基础设施风险管理方面的立法起步早且较为完善,我国应在借鉴国外法律制度经验的基础上,加快社区公共设施相关立法工作。

参考文献

[1] 何寿奎. 基础设施公共安全风险评价方法研究[J].生态经济,2009(4):186-189.

[2] 周军学,易立新.网络重要基础设施脆弱性评估模型及其应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20(11):72-77.

[3] 李鹏,易立新.重要基础设施脆弱性计算理论[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21(1):154-160.

[4] 王宏伟.完善我国城市关键基础设施应急管理模式: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视角[J].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4,16(2):68-74.

[5] 曹华阳.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模型与安全机制研究[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

[6] 李刚.长期服役电梯安全评价技术及方法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4

[7] 张小良,叶圣军,陈莲勇. 在役公共体育器材安全保障模式研究[C].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学术年会, 2013

[8] 张哲. 社区电子服务网络安全监控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西北大学,2010

[9] 王明慧,王亚丽. 浅议对某社区高层建筑消防设施功能的改进[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28)

[10]仝晔.智能社区的基础设施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 2015

[11]刘守成. 社区现场施工安全监督管理与对策[J].安全:健康和环境, 2011(1):53-54

(责任编辑:李静敏)

上一篇:时政评论范文800字下一篇:父亲节的温馨祝福语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