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辱

2024-04-25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辱(精选5篇)

篇1: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辱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辱--学习辅导材料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全国人民基本上解决温饱问题、摆脱贫困、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强调“以辛勤劳动光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具有很强针对性。

一、“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提出的现实意义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是如何对待工作和劳动的问题,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每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中国亿万人民,用自己的劳动去辛勤创造。创造这样的伟业、迎接各种挑战,需要我们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劳动能力和水平,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劳动孕育历史创造。“四个尊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核心是尊重劳动。劳动创造了世界,也创造了人自身,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知识、人才和创造的力量,而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最终都要靠劳动来实现。离开劳动,知识形不成力量,人才无法成长,创造就会失去方向。“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基。正是劳动书写了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历史,劳动创造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奇迹。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我们国家的真正强盛和人民的全面富足,需要全体人民继续辛勤工作,继续付出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继续艰苦奋斗十年、二十年以至更长的时间。即使祖国更富强了,人民更富足了,这种以辛勤劳动为荣的品德和精神,也决不能丢掉。提倡“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就是要把辛勤劳动当做美德去大力倡导,去发扬光大。因为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都离不开辛勤的劳动。小到个人、家庭,大到民族、国家,坚持辛勤劳动就能兴旺发达;而好逸恶劳、贪图享乐,则只能衰败、灭亡。“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只有明荣辱,正是非,与一切贪图安逸,轻视、鄙视劳动的观念和行为决裂,才能逐步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

我们过去、今天和将来都应该也必须是辛勤的劳动者,只有辛勤的劳动者,才能践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建成我们富裕、强盛的现代化国家;只有永远保持劳动者的本色,我们的社会主义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也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优越性,我们追求的光明、公正、清廉、富裕的目标才能实现。

二、“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基本内涵

2005年4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尊重和保护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很明显,这里的“劳动”绝不仅限于产业工人和农民的劳动,而是“两个一切”(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一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劳动),与十六原创文秘网站:文秘知音大报告还强调过“两个不论”(“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是一致的。显然,无论劳动者的职业、身份如何,劳动的形式、形态、地域如何,只要符合“两个一切”和“两个不论”,都是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过去,我们对劳动的理解过于狭窄,只是把从事物质生产、实体经济的简单劳动、体力劳动视为劳动。于是发生了把大批知识分子赶往车间、田野接受劳动改造的荒唐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物质产品的生产过程融入越来越多的知识要素,高科技、智能化对物质生产乃至国力增强的作用举足轻重,社会对精神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这样,劳动的形式和形态日益呈现多样性。铁人王进喜手握钻机是劳动,新铁人王启民在斗室里挑灯夜战也是劳动;在田间汗流浃背是劳动,在谈判桌前唇枪舌剑、在重大决断前的冥思苦想、在斗室里伏案疾书、在体坛竞技和在舞台演出,也都是劳动。劳动外延的拓展,必然地使劳模的行业分布由早先的工业、农业、基本建设、交通扩展到金融财贸、科技教育、文化、医药卫生、体育、政法、党群机关等等。不仅如此,随着科技进步,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员比例在下降,而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员的比例在增加。这意味着一部分劳动形式会发生变化,由体力劳动转为脑力劳动,同时也意味着,在劳模队伍中,从事科技、教育等脑力劳动为主的人员比例将增加。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其一,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凡有利人民和社会辛勤劳动者都是光荣的,都应当受到大家和社会的尊重;无论是谁,任何轻视劳动、蔑视劳动、贪图享受、不尊重辛勤劳原创文秘网站:文秘知音动的人,都是错误的,都是可耻的,都应当受到

篇2: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辱

一、“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提出的现实意义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是如何对待工作和劳动的问题,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每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文秘114网文章-http://找范文,到文秘114网]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中国亿万人民,用自己的劳动去辛勤创造。创造这样的伟业、迎接各种挑战,需要我们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劳动能力和水平,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劳动孕育历史创造。“四个尊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核心是尊重劳动。劳动创造了世界,也创造了人自身,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知识、人才和创造的力量,而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最终都要靠劳动来实现。离开劳动,知识形不成力量,人才无法成长,创造就会失去方向。“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基。正是劳动书写了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历史,劳动创造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奇迹。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我们国家的真正强盛和人民的全面富足,需要全体人民继续辛勤工作,继续付出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继续艰苦奋斗十年、二十年以至更长的时间。即使祖国更富强了,人民更富足了,这种以辛勤劳动为荣的品德和精神,也决不能丢掉。提倡“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就是要把辛勤劳动当做美德去大力倡导,去发扬光大。因为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都离不开辛勤的劳动。小到个人、家庭,大到民族、国家,坚持辛勤劳动就能兴旺发达;而好逸恶劳、贪图享乐,则只能衰败、灭亡。“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只有明荣辱,正是非,与一切贪图安逸,轻视、鄙视劳动的观念和行为决裂,才能逐步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

我们过去、今天和将来都应该也必须是辛勤的劳动者,只有辛勤的劳动者,才能践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建成我们富裕、强盛的现代化国家;只有永远保持劳动者的本色,我们的社会主义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也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优越性,我们追求的光明、公正、清廉、富裕的目标才能实现。

二、“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基本内涵

2005年4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尊重和保护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很明显,这里的“劳动”绝不仅限于产业工人和农民的劳动,而是“两个一切”(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一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劳动),与十六大报告还强调过“两个不论”(“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是一致的。显然,无论劳动者的职业、身份如何,劳动的形式、形态、地域如何,只要符合“两个一切”和“两个不论”,都是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过去,我们对劳动的理解过于狭窄,只是把从事物质生产、实体经济的简单劳动、体力劳动视为劳动。于是发生了把大批知识分子赶往车间、田野接受劳动改造的荒唐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物质产品的生产过程融入越来越多的知识要素,高科技、智能化对物质生产乃至国力增强的作用举足轻重,社会对精神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这样,劳动的形式和形态日益呈现多样性。铁人王进喜手握钻机是劳动,新铁人王启民在斗室里挑灯夜战也是劳动;在田间汗流浃背是劳动,在谈判桌前唇枪舌剑、在重大决断前的冥思苦想、在斗室里伏案疾书、在体坛竞技和在舞台演出,也都是劳动。劳动外延的拓展,必然地使劳模的行业分布由早先的工业、农业、基本建设、交通扩展到金融财贸、科技教育、文化、医药卫生、体育、政法、党群机关等等。不仅如此,随着科技进步,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员比例在下降,而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员的比例在增加。这意味着一部分劳动形式会发生变化,由体力劳动转为脑力劳动,同时也意味着,在劳模队伍中,从事科技、教育等脑力劳动为主的人员比例将增加。

范文网

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劳动观

在今天的中国,“尊重劳动”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随着时代的变迁,劳动的内涵和外延还会不断被丰富和拓展,但劳动和创造光荣,劳动者受到尊重,则是永恒的,不可改变的。因为劳动是财富之父,价值之源,是创造人类文明幸福的基础。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几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都知道的。”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尊敬劳模是我国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当今时代,劳动的形式日趋多样。知识是劳动的结晶,创造是劳动的重要形式。“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就是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尊重和保护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我们要努力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全面小康的指数、现代化的目标空喊不来,坐等不到,必须依靠全体劳动人民坚持不懈地付出艰辛的劳动。劳动和创造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没有活劳动的投入,任何生产要素都不能发挥作用。只有更深刻地认识劳动的意义,更广泛地挖掘劳动潜力,更有力地激发劳动创造,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劳动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中的巨大作用。

坚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我们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负有重大责任。首先就是要带好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按照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坚持勤奋工作,兢兢业业地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的要求,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勤政为民,勇于奉献,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以自觉的行动树起劳动光荣、热爱劳动的道德标杆。其次,要清醒地意识到,坚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理念,本身就是抵制各种错误思想腐蚀,筑牢拒腐防变思想堤坝的需要。“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只有牢固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劳动观,用辛勤劳动的汗水去洗刷思想污垢,才能鄙弃追求享乐、贪图安逸的错误思想行为,拒腐蚀,永不沾,勤奋敬业,为社会进步、国家强盛做出贡献。

篇3: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辱

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开展“荣辱观”的学习,尤其是“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这一条,对我们小学生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在家里,我不在像以前那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了。每天一有空,就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原来我是不会拖地的,妈妈总是叫我“笨笨猪”,而现在,我也学会拖地了,而且拖的挺干净,自己的小衣服也会洗了,妈妈也改称我“聪聪猪”了,呵呵,真拿她没办法。

在学校,每次该我打扫教室的时候我都很认真,连藏在桌子腿缝里的灰尘都不放过,总是把它们想办法扫出来。扫完地,再看看我的劳动成果,心里感觉比吃了蜜还甜。

班上大多数同学都很勤劳,但也有一部分懒惰的。轮到他们打扫卫生的时候,他们嘴里嘟嚷着,极不情愿地拿起扫帚,乱扫一通。有的还几个人凑在一起,谈天说地,老师一来便马上分散,装模作样的扫起来。但老师一走,就又凑到一起去了。有的拿着扫帚玩耍打闹,你扔给我,我扔给你,搞得教室里尘土飞扬。还有的更夸张,打扫时根本就没影子,为啥呀,“溜号”了呗。还有的同学居然把灰尘扫到别人的地方,而那些勤劳的同学总是宽容的笑笑,默不做声地把灰尘重新扫起,两者之间形成了多么鲜明地对比呀。

再看看我们的祖先,正是他们的辛勤劳动和刻苦钻研,才诞生了震惊世界的四大发明,才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如果没有他们的辛勤付出,我们能有今天的幸福吗?而我们这些“掌上明珠”们,每天吩咐父母干这干哪,还指责他们干得不好,轮到自己做,却什么也不行。以这样的状态来学习和生活,我们如何面对我们的祖先呢?又如何谈得上将来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呢?

篇4: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辱

劳动作为一种生存的手段,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天起,一直延续到劳动创造了人类,也创造了世界。人类在劳动种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富有创造力。由此可知,劳动是人类的传家宝,劳动的价值之高,无人否认。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劳动光荣”作为一种美德。今天,在劳动中作出卓越贡献的人,常被授予“劳动模范”的称号。人们也常常用“勤劳”、“勤快”这些字眼来赞扬人。就比如在共和国的创业史上,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中,涌现出数不胜数的光荣的劳动者,在共和国的光荣榜上记录着这样一个又一个闪光分名字: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许振超、吴仁宝„„他们清晰地阐释了劳动者的内涵,焕发了劳动者的魅力,并把劳动者的光辉形象尽可能地放大。许振超,青岛港一位只有初中文凭的吊车司机,三十年如一日,练就了一手绝活,一年内两次刷新世界集装箱装卸记录,创造了“振超效率”。振超效率产生了巨大的名牌效应,青岛港在世界航运市场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海内外,世界许多知名航运公司,主动寻求与青岛合作,纷纷上航线,增航班,加箱量,仅仅短短8个月时间,青岛港就净增了13条国际航线,实现了全球通。20xx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20万标准,实现了24.3%的迅速增长。这些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以勤劳的双手,不懈的追求,书写着新时代劳动者的“神奇”。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发现了劳动的美丽,看到了创造的价值。他们的人生最美丽。可是,现在有人却把劳动作为一种惩罚的手段在某些学校盛行起来。迟到,违纪,缺交作业则罚值日,罚大扫除,比如,某班学生,轮到某同学值日,但他总是无所事事,直到老师来自“请”他,他才扫。可是,每次都是这样也不是办法,所以老师几乎每天都要抓人罚扫,拖地。看到这些,人们不禁会想:这样做究竟是对还是错?是老师错还是学生的错?我认为,承担这个错误的责任人有三方:社会、老师和学生。目前,社会上有些人鄙视劳动,害怕劳动,怕累,怕脏。特别是一些青少年,简直可以说是逃避劳动。或许这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新的劳动工具的发明与应用,代替了许多手工劳动。这样一来,人们的劳动观就越来越淡薄了。现在,每个家庭通常只有一个孩子,都是心肝宝贝,饭又有人煮给他们吃,衣服有人给他们洗,每天只顾吃喝玩乐,又有几个人去想过饭菜怎么会这么香,衣服怎么会这么干净。难怪一些老师也就运用学生们畏惧劳动和鄙视劳动的心态来惩罚他们。这个方法还是比较有效的,迟到,违纪现象也明显减少了。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丢掉了勤劳的习惯和美德,只想在前人创造的物质文明成果上坐享其成,贪图享乐,不图进取,那么,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没有不走向衰落的。法国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在人的生活中最主要的是劳动训练。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正常的人的生活。所以,我们要以前面的“劳动模范”为榜样,在全社会营造学习规模,尊重劳动,崇尚劳模,争当劳模的氛围,把劳动创造的壮美韵律,融入现代化建设这一雄厚的大合唱,谱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篇章,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篇5: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辱

教务处王海霞

经过全国人民的艰苦努力,我国人民基本上解决温饱问题、摆脱贫困、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胡锦涛同志再次提出“以辛勤劳动光荣”的问题是极为重要的,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如何正确对待工作和劳动的问题,实际上就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一项重要的思想内容,也是每个人如何选择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劳动也有个观念问题,有的人一说起劳动,就要做他认为轻松的有面子的劳动,而对劳动辛勤却不能正确理解,不愿意从事平凡、普通、繁重、艰苦、辛勤的体力劳动。究其思想根源,就是他们认为辛勤的劳动不光彩,舒适、轻松、享受的工作才光荣。这正像胡锦涛同志所批评指出的那样,他们缺少的就是“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优秀品德和正确的劳动就业思想观念。因此,“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同时还向人们指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不仅辛勤劳动者光荣,而且珍惜辛勤劳动者的成果,尊重辛勤劳动者的成果,也是光荣的。任何不珍惜和不尊重辛勤劳动者的劳动和成果的行为,都是极为可耻的,同样也应当受到大家和社会的谴责的。

我们不仅崇尚劳动,尤其要崇尚那些辛勤的劳动者,还要崇尚和尊重辛勤劳动者的成果,勇于向不尊劳动、鄙视辛勤劳动者、肆意糟蹋辛勤劳动者和劳动成果的人积极地开展思想斗争,这就是我们需要崇尚的社会主义劳动荣辱观。

面对富于个性的孩子们,我们教者应该以什么姿态出现在他们面前呢? “教育要面对个性!”我们班的确有个别同学经常不遵守纪律,是其他老师眼中的“差生”!那是否对他们的教育就应该是严厉的训斥呢?

经过不满一年的教育实践,我认为非但不能简单而粗暴的对他们加以训斥,反而应该以适当的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个孩子抬起头来!”教育悲剧的产生往往源于用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学生,而只有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实施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这才真正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每一个学生的成功!

不是吗?尊重学生的个性,以激趣的手法来上晨会课,让每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学生中来,再让学生们来解决。而教师只是加以引导和点拨,效果不是很好吗?

一节课下来,“八荣八耻”中的这一点已牢固的内化于每一位学生,没有了往日课的“吵吵闹闹”或“死气沉沉”。多了一份学生的灵动,多了一份师生的配合!他们多么欣喜于民主的授课形式;多么欣喜于老师对他们的尊重与激励;多么快乐于发言中源自他们周围熟悉的例子的娓娓道来!这样的课,他们喜欢,因此没有捣乱、没有厌烦!相反只有他们与老师与其他同学碰撞思维的愉悦!很明显,几个“小调皮”或而仔细呤听,或而热烈讨论,与往日上课变了个样!是的,在课堂上只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他们知晓“以课堂上的‘辛勤劳动’为荣,以课堂上的‘好逸恶劳’为耻”,那我们的课堂

就没有不精彩的道理!

上一篇:苍天之下,思想不衰作文900字下一篇:司法考试宪法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