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劳动最美为话题的演讲稿

2024-04-29

以劳动最美为话题的演讲稿(精选8篇)

篇1:以劳动最美为话题的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劳动最美丽!》

现在的生活,啥都涨得飞快,就是工资不涨,还有毒面粉、毒豆芽、毒米、毒鱼……简直是自相残杀。

这都因为一些生产者不好好劳动,想偷工减料的结果。比如西瓜,瓜农想快点收获,少劳动几个月,用膨胀剂增大,结果爆炸了!这是他们应有的惩罚。还有恐怖的“三头六臂”鸡,肯德基的原料厂为了省事,用残忍的手段使鸡没有毛,有许多翅膀和腿,还没有喙和爪子,只有瘦肉。手法极其恐怖,在此就不多加描写。

由此可见,人人都需要勤劳,有热爱劳动的心,才能真正得到劳动的乐趣。那些黑心商贩,则一看见食品就不敢吃,整日战战兢兢,何苦呢?

自己劳动的果实最甜美。那些黑心人看到自己用恶毒的虚伪填充出来的成果,心里是什么滋味?难道他们不会脚踏实地地劳动吗?

我们家开始“自产自销”地劳动了。大概是这样:养一公一母的家兔,在天台上种上许多菜苗,每天,兔子粪用来给菜施肥,再摘小部分菜来喂它们。兔子生过小兔子之后,小兔子断奶了,还可以吃到无污染的兔肉。收获的日子里,还有吃不完的有机蔬菜。虽然劳动很辛苦,但我们仍很快乐,因为“劳动最光荣”!我希望所有人都真正地劳动,不仅仅是空喊口号。你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尽管这话很老套,但很有道理:你可以随手捡起垃圾,把它放进垃圾桶。

《海峡导报》上一张公益广告让我没齿难忘:一位穿着舞裙的女孩踮这脚尖,跳着舞步,把一张纸轻轻放进垃圾箱,一旁写着:“这是最美的芭蕾”。

劳动者就是舞者,无时不刻不在舞动着最美的芭蕾,伴舞的是生活的辉煌乐章!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篇2:以劳动最美为话题的演讲稿

大家好!很荣幸我现在能站在这个位置来分享我对劳动的看法,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青春正好,劳动最美》。

初春的新晨,空气温和湿润。这一刻,各个生命都展现出活力的预兆。每个黎明,在我练琴的那一刹总能看见那晃动的身影,我便知道这一天已经开始了。在我们还在与“再五分钟,我马上就开始晨读。”这般的思想斗争时,他们已经开始工作了。他们是谁?他们便是负责环卫的叔叔阿姨们。无论春夏秋冬,他们都是勤劳的工作者。用汗水滋润路边的花朵;用双脚洁净了街头巷;用双手抚去了城市的污垢……毫不夸张的说他们就是城市的“美容师”,手持扫帚在地上一挥,便像用画笔在城市这条巨龙身上点上一颗炯炯有神的眼睛。城市这条巨龙乘着长风飞行。

当太阳蹦出地平线,父亲便早已顶这晨露去往各自的工作岗位。他们埋头于流水线,穿梭在超市,奔波于工地……我们生活的一切,都离不开他们辛勤劳动的结果,难道不是吗?

绿油油的田野,金灿灿的油菜花望不到边际。农民伯伯,是您那粗壮的双臂换来我们的食物,是你用汗水浇灌了我们的身体。工人叔叔,是您用那坚实的臂膀托起了我们的生活,是你用那扎实的工作方便了我们的起居。

同学们,当你坐上汽车,享受个人的空间;当你坐上大巴,享受着公众的利益;当你坐上飞速的高铁,享受旅途的愉悦;当你飞入蓝天,把世界变小……你是否懂得劳动的美丽?

环境是如此优美,饭菜是如此的美味,服装是如此的得体……这一切的一切来自于我们艰苦、平凡、默默奉献的劳动。几乎每一个劳动者都像是这样无私奉献。劳动创造了未来,创造了我们的一切。

诚然,我们初中生应当惜时如金,勤学不息。然而这与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真的矛盾吗?诚然,科技发展欣欣向荣,人工智能的进步一日千里。然而这与我们青少年自己动手劳动真的对立吗?诚然,有的劳动让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一些经济条件允许的同学便可以花钱雇人去做,这种观点真的是对的吗?

退一步来说,回到家中,我们是希望与劳动的父母团坐,感受“家人在旁,灯火可亲”的温馨,还是希望自己未来变成连一个扫把倒了都扶不起的巨婴?

倘若如此,当父母垂垂老矣,我们又能否给予他们一丝温暖?这世界上总有一些东西,高科技永远替代不了。

最后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优米网创始人王利芬一段话,“若一个人不靠关系,不用巴结,不为某种得失提心吊胆,不必把命运系在别人身上。而是用自己的能力创造社会价值并养活自己,而且做的不虚荣。那么春天便永远住在你心里。”

亲爱的同学们,劳动是一个词汇,但是它更是行动。这行动里有我们对生命的思考,有我们对世界的审美。劳动的我们很美,劳动的我们能让世界更美。未来有更好的世界在前面等待着我们。你愿意劳动,你就能创造更大的价值,你就能拥有更多的自由。未来美好春光一定属于你。青春正好,劳动最美。

篇3:以劳动最美为话题的演讲稿

新课程标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有利于改变“繁、难、偏、旧”的现象,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中学历史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实践新标准、新理念呢?

一、必须认真研读课程标准

把握课程性质、基本性质和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把握课程目标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总体要求。通过研讨标准, 可以使我们从总体上了解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为我们的教学实践提供思想支持。

二、课前充分做好教学准备

1. 仔细阅读历史教材, 教师在课前要对

历史教材进行仔细阅读, 理清教材的基本思路。具体说来要做到四读三看:读大小标题、读正文、读正文旁的补充材料、读自由阅读卡;看本课在所在的单元标题、看前一课与后一课, 把握本课与前后两课之间的内在联系、看本课的插图, 把握这些图片在教材中所起的作用。

以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课中古欧洲社会为例, 其大标题为第五课中古欧洲社会, 小标题依次为“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课文正文宋体字首先介绍了法兰克王国封建制度的开成与发展, 重点介绍了对欧洲封建制形成有重大影响的查理马特改革;其次介绍西欧封建社会时期主要城市及其功能, 重点介绍了市民阶级的形成及其重要意义;第三介绍了拜占廷帝国的灭亡过程……所有这些内容存在着重点与非重点之分、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补充与被补充的关系。

从图片上看, 有“中古西欧集市”“6世纪初的法兰克王国”“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等等。这些图以直观的形式反映了中古欧洲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相关情况。从前后两课的关系来看, 前一课介绍了亚洲的封建国家, 后一课则是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的内容。从本单元来讲, 亚洲与欧洲封建国家本质一致又各有特色。但下一单元很显然与本课联系不大。这体现了新教材已经淡化了教材体系, 降低了体系的要求。因此我们应该对新教材的这种意图有所把握。

2. 理清知识线索、网络结构。

本节课介绍的是中古欧洲社会, 欧洲封建社会法兰克王国的形成、查理马特改革的内容、意义;基督教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西欧著名的城市、城市争取自治的原因、作用;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与教训构成了本课的知识点、线、面。

三、学法预设

发挥学生的个性、能力、特长, 表面看更多地取决于学生, 但教与学是相辅相承的, 学生学习是内部条件, 教师的教学是外部条件, 外部条件要通过内部条件来实现其作用。从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看, 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就是要倡导学生参与、质疑、活动, 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1. 教师要准备好学生学习的学案。

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 尤其是通过课前对教材的分析处理编制学案, 将教学目标外化为学习的路线图, 让学生学在先、做在先, 想在先、这种做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教师学生上课都只是一本书, 教师上课讲、学生上课听的松散的教学联系。

学案的编制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过程, 学案一般应该包括知识结构指引、主要问题指导学习、主要历史人物、事件、图片的填空等几个方面。学案与我们常用的练习册不同, 练习册是纯练习巩固用的, 学案是教师针对自己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分析编制出来的。学案的编制具有梯度性、层次性、指导性、教学双向互动性, 是教学双边活动的中介, 是检验学习效果与备课成败的标准。

2. 构建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篇4:以劳动最美为话题的演讲稿

关键词:社会正义;劳动价值论;和谐社会;价值共识 

中图分类号:F81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2-0126-02

1 社会主义的社会正义观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理论基础

社会正义关注社会利益和负担在社会各阶层成员间的科学合理分配。究竟如何分配才是科学合理的?应该如何看待社会各阶层成员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实际作用和应得利益?不同的政治思想流派对这些问题有着不同的答案。

在传统自由主义看来,自由市场是实践中对人们的功绩给与回报的最佳机制,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建立在平等的市场交换基础上的正义社会。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中,商品、生产要素的交换以及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雇佣契约都是建立在平等交换的基础上的,每一种生产要素都获得了其真实“价值”的报酬,工人得工资,资本家得利润,谁也没有剥削谁。只要利益的获取和转移所采取的程序是合法的,就是正义的。

这种赤裸裸地为资本剥削辩护的理论甚至在当代西方社会也遭到非难,实际上,当代西方盛行的正义理论、社群主义理论和公民资格理论等都有寻求平等与自由的某种平衡的趋向。当然,尽管西方学者提出了各种社会正义理论,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并不存在能够对抗力量强大的资产阶级的政治力量,不可能认真推行体现社会正义准则的再分配政策,哪怕是以自由主义为基础的社会正义准则。“关于当代(西方)政治的一个令人惊奇的事实是,尽管许多民主国家现在是由左翼或中左的政党统治的,但他们都无一例外把他们对社会正义的政策的信奉削减到快要消失的程度,即使他们仍然修饰地使用这个术语”。 

马克思主义则科学地揭示了在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的平等交换体制背后所隐藏的、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关系;解释了在包括劳动力要素在内的所有生产要素都以竞争价格进行平等交换的情况下为什么会有利润产生;解释了在平等交换机制下,为什么资本家的财富在增加,而劳动者却陷入贫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在自由放任的单一市场交换机制中,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果就是资本通过占有由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而逐渐积累到少部分人手中,而通过劳动创造财富的广大劳动者却无法依靠劳动致富,社会陷入贫富两级分化。这种让资本剥削劳动的分配制度就是一种弱肉强食的非正义法则。

社会主义的社会正义观正是以上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的具体运用。社会主义的社会正义观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社会各阶层的收入分配进行调整的理论依据。也就是说,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这种调整既不是从功利主义出发的、所谓避免社会冲突的必要成本,也不是基于抽象的理性法则或空洞的道德良心的、对贫困者的施舍,而是对建立在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社会正义的追求。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一方面是以劳动者阶级的利益为依归的,另一方面更是对各种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的规律的科学总结,因而不能用其阶级性来否定其科学性,实际上这一理论正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2 社会主义的社会正义观是对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的完整表述

邓小平指出,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运行体制并非资本主义独有,社会主义也可实行市场经济。当社会主义中国也采用市场经济体制后,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就摆在人们面前了。为此,邓小平从社会主义所追求的价值目标的角度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而计划经济或者市场经济并不直接指涉某种价值目标,只是组织经济的具体机制,因而它们本身并不直接反映社会主义的本质。因此,引入了市场经济体制后的中国,只要始终坚持上述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就仍然是社会主义的。

但是,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很容易被片面地分割为如下两个部分或阶段:第一阶段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第二阶段是在生产力发展后再消灭剥削,最终实行共同富裕。这种分割显然是错误的,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并不是分属于两个不同阶段的任务和目标。相反,两者都是始终贯穿于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价值准则,只有这样,它们才有资格被称为本质,否则就只能当作阶段性特征。只求生产力发展而无视贫富差距问题将会导致社会主义灭亡,对此邓小平曾提出过警告:“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

有人认为,蛋糕做大后自然会实现有利于全体社会成员的分配正义。这类观点已被事实反复证明是错误的,因为如何分配蛋糕与如何做大蛋糕所遵循的是完全不同的价值原则。要在这两个原则之间实现转换,须经过激烈的政治力量的较量,会遭到既得利益者的极力抵抗,可能会导致社会动荡。如果政府缺乏相应的政治意愿和政治力量、不能基于社会正义原则进行干预,市场经济本身是不会自动解决社会分配不平等问题的。也就是说,在发展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人们不可能通过暂时抛弃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或本质来接近和达到社会主义。

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之初的确有过一段残酷的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有人将这一现象当作现代化的普遍规律,认为发达国家过去的收入不平等促成了储蓄的积累以及为基本资本形成提供了资金,因此,保持和加强欠发达国家当前的收入不平等是实际必要的。对于这种观点,曾提出过“倒U曲线假说”的库兹涅茨也警告:“这是一个危险的类比”。

有人认为,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似乎更强调发展是硬道理、允许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这实际上是邓小平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所采取的具体政策。在改革开放之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并未产生贫富差距问题;相反,人们的平均主义观念浓厚,“吃大锅饭”的分配体制约束了人们的积极性,针对这些比较突出的弊端,当时的政策当然是要首先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但是,对于贫富分化的問题,邓小平始终有清醒的认识并强调要力图解决:“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实际上,社会主义的价值准则与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具体政策分属于不同的层次。

更高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关键在于更高的生产率,而更高生产率的创造最终还是要依靠发挥劳动者的创造积极性、提高劳动者素质、坚持科学技术创新。但现阶段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却是把其收入过大比例地进行投资、把农村多余的劳动力过于廉价地投入到市场中的结果,是一种靠资本积累扩大生产要素、同时尽可能压低劳动者待遇的增长方式。这种增长方式不仅存在着非正义的问题,而且还存在着生产率低下、资源消耗过大的问题,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是无法持久的,在全球化和知识化时代根本不具备竞争力。

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现时代,我国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只能走一条不断解放劳动和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劳动积累的发展道路,”这既是基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所得出的结论,也符合经济发展的现代趋势。若能实现发展生产力与解放劳动之间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将由此产生出旺盛的生命力。这正是倡导社会主义的社会正义观的本意之所在,这也应该是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所要表达的涵义。

3 社会主义的社会正义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和市场经济价值观的统一

当前中国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在认识到市场经济带来利益分化和利益冲突的社会现实后,中国共产党赋予自身的新的重大历史使命。

建构和谐社会必须首先追问和谐的正义性。中国传统的封建社会虽然也有社会和谐的理念,但它是以等级观念为价值基础建立起来的,是漠视和牺牲了等级地位低下一方的利益的一种“和谐” ,缺乏社会正义。中国封建社会自汉武帝时起就多方设法推行儒家的纲常教义以求“社会和谐”,其实质上是要实现封建专制压迫的稳定化、秩序化。

资本主义社会信奉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自由主义,社会和谐并不是它所追求的理念,这个社会通过压制和削弱劳动阶级的力量来稳定社会秩序。资本主义社会缺少社会正义,因而导致了经济的现代化与人的发展相背离,导致了社会的分裂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等一系列不和谐现象。

一种社会正义观要能起到协调社会利益冲突的作用,它就必须能为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当一个社会不能就“政府为什么要对社会财富分配进行干预,政府以什么价值观作为依据来再分配社会财富”等问题达成共识时,是无法构成和谐社会的。而一种社会正义观能否为各方普遍接受,又取决于其科学性和进步性。

社会主义的社会正义观一方面以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雇佣劳动存在剥削,另一方面也承认市场经济在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进步作用。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的社会正义观要求:在维护市场经济及其雇佣劳动的合法存在、维护资本的正当权益的同时,应通过收入再分配的方式来限制资本剥削的程度和范围,要让社会各阶层成员公平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如果市场经济无法让人们通过劳动致富,如果政府政策总是对贫穷阶层不利,那么这个社会就是非正义的,也将是不和谐的。因此,基于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当今中国市场经济现实而形成的社会主义的社会正义观,应该而且也能够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的价值共识,并以此作为各方协调利益、解决冲突、构建和谐社会的共同行为准则。

有人会担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如果维护劳动者的利益从而影响到资本获取利润,就会受到资金流失及投资下马的惩罚。针对这种担心,需要从两方面来回答。一方面,依据社会主义的社会正义观来矫正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在现阶段是指通过经济的、法律的等手段来调节利益分配,只能是减轻资本剥削劳动的程度和范围,而不是回到改革开放之前完全否认资本合法存在的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实行市场经济这一事实本身就是肯定了资本在当代社会主义中国的存在合理性,并保障其合法权利。另一方面, 如果只着力保护资方的利益,“让一部分人不劳动,只凭对物的所有权白得越来越多的收入,劳动者却无法靠勤劳致富,既不公平又对生产力发展不利。” 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劳动者的素质状况和劳动的解放及保护状况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经济资源中最宝贵、最核心和最需开发的部分。 

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若价值信仰混乱、意识形态弱化的状态持续下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将非常危险;若缺乏能被社会各阶层广为接受的共同价值准则,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难以构建。本文倡导社会主义的社会正义观就是这种尝试,希望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找到突破口。基于劳动价值论的社会主义的社会正义观是一种既能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又能反映市场经济现实的价值理念;是一条既能在国内凝聚社會各阶层共识、又能在国际上与自由主义的正义观相抗衡的价值准则。

参考文献

[1](英)戴维·米勒.社会正义原则[J].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1).

[2]王振中.永远的劳动者的圣经[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4.

篇5:以最美为话题的作文

以最美为话题的作文

作者/洪云松

在加拿大境内,有这么一种蝴蝶,以美妙绝伦著称,因而吸引了许多游人前来捕捉,尽管前来捕蝶的人数以万计,可捕获它们的人却少之又少,因此人们给它们取名为“帝王蝶”。

在捕捉帝王蝶的人中,有一位“蝶粉”向我们讲述了它们的故事。

这位“蝶粉”无意中捕获了两个帝王蝶茧,他十分珍惜地将它们放在盒中,精心养护,每一天都去看看是否有蝴蝶孵化出来,在他的密切关注下,终于有一天,密不透风的茧裂开了一个细小的洞,帝王蝶开始从小洞里奋力往外挣,先是将头挤了出来,紧接着是脖子,身体。忽然,帝王蝶停住了,原来它硕大的翅膀阻挡住了它来到这个世界的道路,顿时间,世界变得如此狭小,狭小到只有茧大的空间,它想要挣脱,无奈茧上的`洞裂开得太小,狭小得容不下这么大的翅膀,而且随着它挣扎动作的停止,茧似乎也在时间的消逝中逐渐收缩,帝王蝶的呼吸变得越来越困难,在一旁看着的他于心不忍,如果自己干辛万苦得来的帝王蝶,却要在破茧成蝶的时刻因窒息而死,那将是一个多么令人痛心的结局啊!

忽然间,他像是想到了什么,急忙跑去房间,拿来了剪刀,将茧小心地剪开一大条缝隙,将正在挣脱中的帝王蝶从茧中解救了出来,瞬间,帝王蝶美丽的身躯,绚丽的翅膀,完整地呈现眼前,绝美的身姿顷刻间把他陶醉了。正在这时,帝王蝶扑闪扑闪翅膀,想要飞翔,眼看着这美丽的生物将要飞上天空,想象着帝王蝶即将在空中翩翩起舞的情景,这位“蝶粉”激动万分,但突然,帝王蝶摔了下来,重重地摔到了地上。

看到这情景, “蝶粉”疑惑万分,看到那对萎缩的双翅,他突然懂了,帝王蝶之所以不能飞翔,是因为在破茧而出的时候没有经过挤压、充血,血液不能达到双翅,所以这只帝王蝶永远失去了飞翔的资本。

帝王蝶的美不仅仅在于它本身,更在于它破茧成蝶的过程,它的美丽有多大,痛苦就有多大,美中伴随着痛苦,痛苦含着美。经过苦难、困顿的美才是真正的最美,才能美得更绚烂,美得更持久。

简评

文章中,作者用诗一般的优美流畅生动形象感情炽烈哲理丰厚的语言诠释了希望的丰富内涵、价值与意义,赞美了希望的美好,抒发了对希望的独特认识与热烈追求。这篇习作切入新颖巧妙,从不同的角度来谈自己对希望的理解与体会,感受、独到而深刻,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够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文章开头用歌曲引起下文,富有诗意,营造了浓浓的抒情氛围,能够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主体部分从不同方面去诠释希望的价值与意义,最后水到渠成地收束全文,照应标题、开头与内容,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浑然天成。

篇6:以最美为话题的作文

美是什么?有没有这样问过自我,我想你无法回答自我,因为美的用处太多太多,你无从下手。人需要美,“美”人的公式是“漂亮的脸+修长的身材+独特的气质=美”动物也需要美,只有美了才能得到人的宠爱,所以动物美的公式是“可爱的长相+温顺的脾气=美”用品更需要美,只有美了才能提高价值,所以用品美的公式是“实用性+艳丽的颜色=美”・・・・・・的确,每样东西以及事物都有自我美的一面,只有美了,才有价值。

“完美”“美丽”“美妙”“美味”“美感”“美意”“美满”多么美妙的词呀,看来美代表着一些完美的事物,只有到达必须程度的人或事才能够冠以这个“美”称。字典里说“美”代表漂亮代表好看,但我却不这样认为!

我们幸运的被上帝赐给了中国,在这片充满和平的土地上成长,我们在这高科技的社会里过着美满的生活,但在我们享受着一切时,有很多人在背后付出着!远的不说,我们就来说说伊拉克吧!

我试着在新浪网上搜索了一下以“伊拉克”为主题的文章,结果却让我震惊!网上显示,在这两个月以来,以“伊拉克”为主题的文章有9782条,你会想象的到吗?会有多少位勇敢的记者在战场上不顾危险的工作着!他们把危险把生命甚至把家把孩子都放下不管,他们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能让中国人像那些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一样安全的坐在家里以最便捷的方式看到最新的最准确的新闻资料。不可否认,中国以前衰败,以前破落,但我们站起来了,我们的发展速度是世界人亲眼目睹的,我们站起来了,我们是世界强国之一。我以我能生在中国能在这么完美的地方过着完美的生活而自豪!我认为只要为中国的发展付出过艰辛的人都是最美的,他们的公式是艰辛的汗水+爱国的心=“最美”。

“美”其实是一种本原现象,它本身固然从来不出现,但它反映在创造精神的无数不一样的表现中,都是能够目睹的,它和自然一样丰富多彩。

“美”是生活,我们唯一的美学法典,就是生活。

“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

篇7:以最美为话题的作文

――前言

惊惶,奋力

走进课室,黑板上刺眼的大字再次灼伤了我的眼睛:距离升中考还有七十二议案。

座位旁的窗外,淅沥的雨仍在下着,这是这个季节的特产。在灰暗的雨雾下,是一寸又一寸绿色的生机。像是从废墟中钻出的小草,生机盎然,又带着些悲凉;又像是屋内人的心,惊慌又急切地与时间赛跑,你追我赶,争分夺秒。

但我们仍要努力提速,为了那三天而拼搏。这不仅仅是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也是要为这三年,画上完美的句号,成就这最美的季节。

回忆,惆怅

在升中考前,班里特意举办了一场加油会。

整个晚会上,大家都笑得很开心。不仅是因为所有人付出巨大心血编排的小品、段子,精美的幻灯片和逗趣的笑点。还有,我们是真的需要嘴角一直保持上扬,来缓解压力,释放心情。

随着晚会一步一步的逼近结束,整个初中在我的脑海中却是越来越清晰。

朋友的笑脸,前方传递过来的试卷,操场上扬起的沙尘,掉在地上的笔,被捡起的心动的玩偶......一幕有一幕,构成了不舍。

我如何舍得这最美的季节?

光明,不舍

随着铃声的又一次响起,我放下笔,默默地看着试卷被抽走,然后起身,扬起一阵风。我带着轻松的心情,走出考场。

今天的阳光出奇的好,洒在身上暖极了。我欣慰地叹气,这个升中考,还好。

路上紫荆树的枝叶妖娆地缠绕,使得阳光变成了光斑。也许离别这最美的一季,未来会更好。

篇8:以劳动最美为话题的演讲稿

2008年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 从而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契约关系纳入了特别法律调整的层面。劳动合同法出台伊始便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劳动合同法从各个方面加强了对劳动者的保护, 并对用人单位的权利进行了限制, 注重保护弱者的权益。然而此做法似有对用人单位不公之嫌。本文试图通过整理归纳劳动合同法对单方解除权制度的规定, 从劳动合同解除的法定条件、法定程序、法律后果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并进而得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权益方面稍显失衡的结论。

二、单方解除权的法定条件比较

(一) 劳动者单方解除权法定条件

劳动合同法第38条第1款规定了劳动者单方解除的法定情形, 包括用人单位 (一) 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 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 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 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欺诈胁迫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单纯从38条的规定来看, 大多人会认为劳动者的解除权是有因解除权, 即必须符合38条规定的情形方能行使劳动者单方解除权。然而, 第37条同时规定了劳动者只需于一定时间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即可解除劳动合同。可见, 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单方解除权是没有任何原因限制的, 理应是无因解除权。

正如上文所言, 既然劳动者单方解除权是无因解除权, 那么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作为用人单位, 最坏的可能是每天都忙于应付络绎不绝的劳动者, 而恰恰在第二天你又要忙于接受他的辞呈, 如此循环往复。在这种情况下, 用人单位在用工时只会变得更加谨慎, 劳动者的机会则大大减少。

(二)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权法定条件

与此相对应, 用人单位的解除权受到无微不至的限制。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的解除权采取了列举的形式, 主要包括过错性解除、非过错性解除和经济性裁员。①这种区分的必要性并不十分明显, 而主要是应用于程序以及法律后果方面。

首先, 过错性解除, 体现为劳动合同法第39条, 区别于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解除权情形的规定, 该条并没有兜底条款, 而是仅仅规定了六种情形, 以将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

其次, 非过错性解除。第40条规定了用人单位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该条实质上阐述了三种劳动者已无法适应用人单位提供工作的情形, 不免误使人认为劳动合同法还是没有摆脱为用人单位说话的假象。从经济学上讲, 为产生最大的生产效率, 务必使生产资料得到最佳的配置, 这一过程要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自然完成。该条中, 由于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情形非为用人单位原因, 且较多为劳动者自身原因 (虽无过错) , 用人单位付出的补偿为一个月的工资已为足够。

再者, 经济性裁员。该法第41条规定了经济性裁员的四种法定情形。该条对经济性裁员的规模也做了规定。一旦达到这个规模界限, 用人单位便需听取工会或者职工意见, 并将裁员方案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 从而限制用人单位肆意以此为借口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

可以看出, 法律对用人单位解除权法定情形采取了列举方式, 且均无兜底条款。在此之余, 劳动合同法又通过42条对上述解除权进行了限制。该条是对特殊工作条件下的劳动者、自身条件特殊的劳动者做出的特别规定, 以保护其实质权益。该条最后又包含了一个兜底条款, 这是为免出现其他法律列举不周的情形而做的考虑。可见, 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的保护是细致入微的。

三、单方解除程序的比较

(一)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

对劳动者而言, 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主要体现在是否需要提前通知用人单位上。情形有二:一是预告解除, 劳动合同法第37条规定, 劳动者需提前30天 (试用期内为3天) 通知用人单位。二是即时解除, 该种情形又分为需通知和无需通知两种情况。前者为劳动者当时通知用人单位、立即解除, 没有30天预告期的限制, 这主要体现在第38条第1款的规定中。无需通知的即时解除体现在38条第2款中, 该款规定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 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 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 不需告知。

(二)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也包括两种情形:一为预告解除。此情形体现在劳动合同法第40条和第41条。第40条规定之三种情形, 此时用人单位需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以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为代价方可解除劳动合同。第41条规定之情形, 程序为提前一个月通知劳动者。一为即时解除, 对应第39条所规定的过错性解除。

除此之外, 该法第43条规定,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均需要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 工会有权要求用人单位进行纠正。经济性裁员下, 用人单位需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 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 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 方可裁减人员。

从程序设置上看, 劳动者行使解除权程序较为简单, 而用人单位的程序中则需要向工会说明事由。这一点无可厚非, 然而考虑到劳动者单方解除权是无因的, 这或会导致劳动者滥用单方解除权。

四、单方解除法律后果的比较

(一)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在一定条件下需承担违约金。劳动者可能承担违约金的情形仅限于第22条和第23条规定的情形。第22条对违反服务期的情况进行了规定, 一般认为, 需要对劳动者进行专门培训的情况少之又少, 多为特殊工作岗位需要, 如机师等职业。同时, 由于职业技能所限以及培训成本高昂,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关系稳定, 很少出现纠纷或出现纠纷时法律关系较为明确, 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因此, 大多数劳动者在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时无需考虑成本收益, 或许导致其肆意解除劳动合同。

第23条规定了竞业限制。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 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同时24条又将竞业禁止的对象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将时间限于2年。这种情况也多限于涉及商业秘密的工作, 同时对象又限制于高管人员, 因此仍不足以威慑肆意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

第90条规定, 如果劳动者违法法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若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 则须承担赔偿责任。然而, 上文已经阐述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为无因解除, 且程序简单易行, 违反可能性大大减少。根据第86条规定, 如果劳动合同因劳动者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或其违反强制性规定无效, 且劳动者有过错, 需要承担赔偿责任。这种情况更是几无可能。所以本文认为大多数情况下, 劳动者行使劳动合同单方解除权并不承担法律后果。

(二)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

劳动合同法出现了经济补偿金和违约金两个概念。关于经济补偿金的性质, 一直存在争议: (1) 法定违约金说。该说认为“经济补偿金是国家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强行干涉劳动合同的结果, 是企业未能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所承担的责任。”② (2) 劳动贡献补偿说。该说认为“经济补偿金是对劳动者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为用人单位所作贡献的积累给予的补偿, 是对劳动者过去劳动内容和成果的肯定。”③ (3) 法定义务说。该说认为“经济补偿金实质上是用人单位依法对劳动者给予必要保障的法定义务, 是为了使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合同之后一段时间, 基本生活开支有必要的保障, 或者继续治疗其疾病有必要的费用, 是对劳动者依法提供劳动后, 用人单位承担的一种法定义务。”④一般认为, 两者并不冲突。前者为法定补偿性质, 后者为约定性质, 在经济补偿金之外,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当然可以约定违约金。可见, 从所需承担的责任范围来看, 用人单位的负担较为苛刻。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用人单位除下列所列情形外, 均需承担经济补偿金责任: (1) 第39条所列情形; (2) 第41条所列经济性裁员的情形; (3) 第44条所列情形。可见, 无论是否因为用人单位滥用权力行使解除权, 都要负担严重的后果, 这无疑造成对其合同权利的严重干涉和对劳动者的过度保护。

五、对用人单位解除权主张进一步限制的简单回应

(一) 用人单位即时解除的程序

有人认为劳动者根据第39条规定情形, 用人单位就可以不经过事先预告而直接与劳动者解除合同, 该规范缺乏程序性的规定, 有失公允。因为劳动者的过错是由用人单位来认定的, 如果缺乏一个事先的预告程序, 劳动者就无法对自己的过错进行辩护。⑤本文认为此种看法有待商榷。首先,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符合法定条件的情况下, 都有不经预告即时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如果要求用人单位履行预告程序, 那么即时解除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将不复存在。其次, 用人单位在行使即时解除权时须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 工会有权要求用人单位进行纠正。工会较之单个劳动者更易对企业施加压力从而达到目标。可见, 劳动者的申诉权已然得到保障。

(二) 相关标准不明确

劳动合同法第39条第1项规定, 劳动者在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有人认为此项规定在赋予用人单位解除权的同时, 将标准判定的话语权也赋予用人单位。

然而, 此类说法有偏颇之嫌。诸如上述模糊性词语或者录用条件的标准由用人单位制定或考量, 但并不意味着不可以客观化。在实践中, 劳动者过错的情形是否达到39条规定的标准, 一方面要参考用人单位已经明文制定的规章制度, 另一方面取决于仲裁机构或者法院的判断, 劳动者可以较为便捷的获得申辩。

六、结论

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状况, 使用人单位在选择劳动力资源的自由度与空间上均远远大于劳动者。⑥因此劳动合同法表现了对劳动者的倾向性保护。劳动合同法对于用人单位而言主要有两个功能: (1) 在不断的矫正与调整中实现劳动力的优化配置; (2) 在维护社会关系稳定的秩序中创造良好企业生产环境。⑦然而, 劳动合同法是否能够促成上述功能的实现值得怀疑。通过对法条客观的总结分析, 得出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有过度保护的迹象, 从而造成了权益的失衡, 这是法治逐步完善过程中所应尽量避免的。当然, 有人会质疑在现今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环境下, 实践中未必出现劳动者滥用解除权的情况。本文也认同这种说法, 但反观之, 一旦出现劳动力供小于求的局面, 我们或许亟需修改法律适应社会发展, 既然可以预见, 为何仍让法律滞后呢?因此, 本文认为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伊始之时, 不如及早对劳动合同法的缺陷之处进行修改完善。

摘要:从劳动合同单方解除的法定条件看,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解除合同分别为无因解除与有因解除;从劳动合同单方解除的程序来看,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较之劳动者更为严格和复杂;从劳动合同单方解除的法定后果来看, 劳动者几无责任, 而用人单位则承担巨大的风险和负担。

关键词:实质正义,单方解除,权益失衡

参考文献

[1]韩桂君.质疑劳动合同单方解除权的平衡性[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03.

[2]黎建飞.劳动合同解除的难与易[J].法学家, 2008, (2) .

[3]傅静坤.劳动合同解约金问题研究[J].现代法学, 2000, (5) .

上一篇:xx年教务处工作计划下一篇:丛连彪让农民自主创业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