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合作才会成功》有感

2024-04-16

读《合作才会成功》有感(精选8篇)

篇1:读《合作才会成功》有感

读《合作才会成功》有感

六年级 宫正

孟子曾经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自从我读了《合作才会成功》这篇文章,我才真正明白了这句话。

这篇文章主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合作才能成功,无论何时何地,做任何事情,如果单凭一己之力,是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的。

说到“合作“,我想到了我自己。以前,我是一个自以为是的人,不过,自从我经历了一件事后,我就改变了……

那时,我和李静是同桌。我自以为是,她也像个骄傲的小公主,我们两个谁都不服谁。有一节数学课上,老师让我们互相检查《同步学习》。于是,因为一道题,我们两个吵了起来。我坚持自己的结果是对的,她却说我的解题过程有问题,答案正确不能说明什么,还说我抄了别人的答案。

渐渐地,声音越来越大,惊动了老师。老师走过了,拿起我们两个的书本,看了一眼说:“不要吵了,互换一下,再仔细看看。你们两个对比,讨论一下。”

我们先看了对方的解题过程和结果,又放在一起,她给我讲一会儿,我给她补充两句。最后,终于得出了正确的过程和答案,还受到了数学老师的表扬呢!

看来,孟子说的真的很对啊!“人和才是最关键的,只要互相合作,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解决不了的难题。

合作才会共赢。

篇2:读《合作才会成功》有感

石的启示》有感

今天,我读了《滴水穿石的启示》深有感触。

这个故事讲的是: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块石头,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滴下来,正是因为小水滴有着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才滴穿了石块

我从李时珍的身上感受到他具备着一种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因为李时珍走遍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和编写《本草纲目》都是通过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才做到的,我还感受到他通往成功的背后只有两个字,那就是:勤奋,是这两个字让他获得成功的果实,取得辉煌的成就。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那是暑假里的一天,我去上书法兴趣班,书法老师让我们写一个清字,听了老师的话我在心里暗暗得意:哈哈,这么简单的字对于我来说,那真是小菜一碟呀!于是,我便提起笔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写了一个清字。谁知,当我拿给老师看时,老师看了我的字后,脸上立刻晴转多云,驼铃大的双眼瞪着我说:章璇,你一向写字很好的,怎么今天接受完老师的暴风雨后,我像个泄了气的皮球似的,来到座位旁重写。我暗暗的下定决心:一定要写好这个字。想罢,我便埋头写了起来过了好久,豆大的汗水在我的背上流淌着,手臂也早已酸的发麻了,但我仍不放弃终于,我把这本本子给写完了,便去拿给老师看,老师看后,露出了一丝笑容

《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故事,让我懂得了:只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篇3:读《合作才会成功》有感

作为教师,我们深深地知道生源的重要性,优等学校总是尽可能地抢占优质生源。想一想我们学校(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光明路小学)由于地理环境的变化 ,学生的素质 正呈下降趋 势 ,老师在工作中也感觉到学生越来越难教育。身为教师 ,我们也常常 抱怨 ,但仔细一想,抱怨有用吗? 在埋头苦干的同时,我们是否要思 考一种改 变工作的 思维方法,让自己从繁杂的工作压力中解放出来。我历来主张教师要从自己的工作中获得幸福感,就必须将工作变得有趣和令人期待。试想一位教师从上班第一天就按照一定的模式备课、上课、改作业,岂不会乏味至死? 这也是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有的教师每年的教材相同,授课形式相同,照本宣科,其实这样的工作绝对不会产生幸福感,反而会使疲倦如滔滔江水般连绵不绝涌来。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担任班主任25年的雷夫老师是怎样做的吧!

一、做一名智慧的教师

我们常常用“用心”来形容教师,用心是一种态度,并经常用于评判教师的优劣。从雷夫老师的身上,我知道:有热情和态度还不 够 ,还要运用 智慧 ,乃至一个个小小的鬼点子。巧妙地做,坚持不懈地做,才会充满力量。雷夫老师作为一名老师,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比如他在 方法中提 到的“培养 阅读能力”“每周作文”等做法都透露出教师的无穷创意。我们知道学生学好语文是多方面的,但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是不是该多动动脑筋,将学生引导到乐学这条道路上来。上课满堂灌,作业堆成山,作文应付式,这样的语文课堂绝不会有活力。我在教 学中就经 常思考用 什么方法,才能让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点。如读和写的关系, 培养学生读书很重要,但如何引导,读书讨论会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每个月以一本书为载体,展开交流与讨论。可以在班级小范围推进,以语文兴趣小组的形式进行。学生都是爱读书的 ,再加上老师 的引导 ,他们会走得更坚实。 又如作文,老师如果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难点与重点,提前做好相应贮备,事实证明是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好每一阶段的作文的。学生能较快地完成学习 的任务 , 是他们乐 学的第一步。 至于其他的一些表演、办报、远足等都可以归入语文综合实践拓展一类,以延续这份学习的快乐。

二、做一名相信孩子的老师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写过一本书《相信孩子》, 告诉我们要相信孩子向善的内心力量,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团火———我要成为一个好孩子。我们教师的责任就是使这团火熊熊燃烧下去。相信孩子内心的力量。深入孩子的心灵去感化孩子。 教育从来就不是一种冰冷的职业。只有心的交流才能感化孩子。无数潜质生的进步都充分说明这一点。做了这么多年教师,你我都应该明白学生的发展不可限量。有些智商一般、情商甚高的孩子走入社会反而更能有出息,老师不必把眼光局限于这几年,不必把眼光局限于学习这一方面,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 每一个孩 子。如我 们班的赵XX是一个有些智障的孩子 , 除了学习不行,其他方面样样在行,会劳动、会跳绳、会交流。在每天的学习时段中,她却常常因无所事事影响其他同学。我们设身处地地站在她的角度思考:对于自己无法掌握的知 识课、技能 课 ,她该多么无聊啊! 但在现行的教育制度下,老师很难照顾 其个性发 展的。每 每心中烦闷,总会训斥她一番。转念一想,其实她有可爱之处:每节课后她总是主动擦黑板,完成语文作业也还抄得达到完成的阶段,做错了事总会诚恳认错……班主任能将好孩子 教育好 ,不算什么 ,能将这样的 学生教育 好才是为 社会培养 了一个合格品。这必须依赖于心中相信孩子的理念。这是雷夫老师教给我的。雷夫老 师班级的 孩子都不 是先天条 件好的学生,他却把他们教成了全美国最优秀的孩子,这难道不能成为我奋斗的目标吗?

三、做一名纯粹的老师

篇4:读《成功在久不在速》有感

这本书教育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一味追求成效,贪图眼前利益,要平心静气地努力拼搏,才能离成功的峰顶更近。

失败乃成功之母,但是不能只记住这句话,其实坚持不懈才是最重要的。就如王羲之,他之所以成为晋代大书法家就是因为他非同常人的耐心和随时随地的练习,这就是坚持不懈。

还记得那是三年级发生的一件事,那是我去学书法的第一天,我早早地来到了教室,老师先教我们握笔的姿势:大拇指、食指按在钢笔两边,中指托住笔杆,无名指、小指握紧。身体要坐正,写字时钢笔要与本子对齐……老师一边讲着还一边亲切地微笑着。看我们都学好后,便给我们讲写字的基本笔画,并写出了几个鲜红的大字让我们练习。其中,第一个字就是“木”,我用钢笔谨慎地写了起来,可没想到第一笔便写歪了。这时我便想:万事开头难,第二遍肯定写得好。于是,我又一丝不苟地写出了第二个。谁知,第二个照样写歪了。我看着这两个不美观的字,心里又烦又急,埋怨道:为什么我就写不好,我该怎么办?这时,老师走到了我跟前,细心地指点着,并给我在本子上写了几遍标准字体,鼓励我说:“第一天已经很不错了,继续练习。”之后,我又加倍专心地写了好几个“木”字,终于一次比一次规整美观,老师看后便夸我进步很大,让我回家继续练习。我点了点头。

人生是条漫漫长路,要想成功,就应该不怕困难,斗志昂扬地向前跑,坚持到底。

这本书也让我明白了“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的意思:立下的志向不在于多么伟大,而重要的是决心。成功在于持之以恒,短暂的成功不算什么,能够长久才算真正的成功。

篇5:合作才会成功850字作文

合作才会成功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其中充满了离奇,精彩的神话故事。“西天取经上大道,一走就是几万里……”每当听到这熟悉的旋律,我就会想起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这四个家喻户晓的名字。想到他们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话说当年唐僧奉了天子之命要去西天雷音寺求取真经,一路上收了机智好斗的大徒弟――孙悟空;好吃懒做的.二徒弟――猪八戒;正直善良的三徒弟――沙僧,还带着小白龙化身的白龙马。他们“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智取芭蕉扇”……一路过关斩将、降妖除魔,直到取回真经、修成正果,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英雄!今天,我就来谈谈吴承恩的大作《西游记》里的这四位“名人”!

先说孙悟空,他是个“美猴王”!一见到妖魔鬼怪就露出一副“好斗样儿”!勇往直前、冲锋陷阵,从不认输、从不后退,直杀个天昏地暗!他的勇敢值得我们学习,但是他做事从不考虑后果,有时候冲动得惹祸!

再说猪八戒,他曾经是堂堂的“天蓬元帅”,但是因为欺负嫦娥被贬下人间,慌慌忙忙又投错了猪胎!人们一见他就喊“妖怪!妖怪!”取经途中,他好吃懒做,虽然有时也出力打打小妖 不错哦 你也可以投稿 ,但是经常给师父惹麻烦!不过,他的乐观精神还是不错的。

沙僧是个善良正直的人,他也曾经是天上的“卷帘大将”,但是却从来不像猪八戒那样喜欢炫耀。他每天都挑着那么多行李,还要照顾师父,任劳任怨。他忠于职守的精神令人敬佩。

最后说说唐僧,他除了念经其他什么本领都不会。但是我最佩服他!因为他有坚定的信念!孙悟空本领很大,但是“猴急”,做事冲动;猪八戒好吃懒做;沙僧善良却容易上当受骗。是唐僧把他们三个人团结在一起,成为一个团队,互相帮助,他们才能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直到取得真经。如果他们每一个人离开其他三个人,那么谁也不会成功。

篇6:读《合作才会成功》有感

选择这本书的时候,在亚马逊的网站上浏览了很久,现在的家教书籍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似乎很多光看题目都很不错,如何保证自己的选择呢?首先不买“XX编著”的书籍,其次看看作者是何许人也,是不是专门从事家教的,从事家教多少年了,有多少影响力,甚至作者自己的孩子发展得怎么样了,这也是我考量选择的依据,最后还要看后面的评手是如何评价这本书的,当然现在也不能够排除有专门这样的网络评手在幕后操作,光说些鲜亮的好话,所以结合着看各种星级的评价人数,如果可以试看的话,那就更好了,一般真正意义上的好书,都可以事先阅读部分正文或者浏览一下书籍的目录,打开看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到让自己为之心动的地方,最后如果是外籍作者更好些,因为好像中国重视家庭教育不及美国起步早,况且外国的孩子身上的问题其实大都也和我们国家的孩子问题很多是一致的,并不存在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区域性。

买下这本书拿到手之后,发现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虽然很一般,但看完之后还是觉得这本书的优点还是很多,比如指导方法有步骤,而且具有操作性,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们都摘选了很多家长对这些方法使用之后的建议和疑惑,有使用成功的家长,也有使用之后未见成效的家长,他们统统都有反馈,而且作者也统统都有回复和点评,而这些家长的反馈都将使我们对该书方法的使用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并且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是诚心诚意希望该书能帮助到各个国度的家长们的。所以这本书的确是一本较好的书籍。

此书之后,我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为什么有很多受畅销的家教书籍对于一些家长却没有产生帮助呢,后来才发现原来跟每个家长的学习经历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家长之前也学习阅读过很多家教书籍,所以在运用方法的时候,他更加懂得在面对孩子的时候随机应变,所以该书中的方法显得有效,并且还能在书中方法的基础之上,稍加演变还能产生一些新的家教方法;有些家长由于刚接触不久,企图能够药到病除,操之过急,而教育很多时候是个体的,加上自己时间和精力有限,难免感到沮丧失望。而实际上,愚以为无论何种家教方法,都很难有单一的使用见效,而是受自己的家教知识体系影响的,与孩子相处,也是语言沟通的过程,我们本身的应变能力,以及对孩子年龄阶段的心理把握也很重要,掌握了孩子的心理是沟通的第一步,唯有这样才有可能继续使用所学到的家教方法。

现把该书留在我印象当中的好方法,总结如下:

(一)如何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我们过去给孩子贴过很多的标签,比如做事慢,胆小,内向等等,那现在我们该如何改善这种情况呢,或者说还没有太多给孩子贴标签的家长,接下来我们要去怎么挽回呢?这本书告诉我们做家长的,可以从以下6个技巧得到启发,这些

启发也可以是对我们教育孩子情境中的警示。它们分别是:(1)寻找机会让孩子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比如说:我们过去认为孩子做作业总是要拖很久,而一旦有一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很快就完成了作业,我们则可以说:“看到吧,你完全可以跟那些优秀的学生一样快而效率。”这样一来,可以给孩子的进步和改变树立自信,哪怕是一丁点,但以后只要想起,他就有前进的力量和勇气;(2)创造机会,让孩子另眼看待自己。如果你的孩子曾经被我们贴过“笨拙”的标签,那么如果哪天我们遇到麻烦了,而且正好是小孩可以通过努力解决的事情,我们可以对孩子说:“你能帮忙„„吗?”等到孩子做好,我们再去肯定他,同时告诉他原来他也能够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孩子就能够从内心里另眼看待自己呢!他会发现,原来自己并不是那么的“笨拙”,通过尝试和努力还是可以改变的,这样一样,他也不会再负面的自我确认了;(3)让孩子无意中听到你对他们正面评价。这样一来,我们背着他,但却让他知道我们肯定了他,他会更有信心迎接下次的挑战,也会在下一次表现和更好的配合我们;

(4)以身作则。如果孩子哪里做得不尽如意,比如说他总是没有想要“赢”的心理,那么我们可以通过玩一些竞赛的游戏,在游戏的过程当中,我们用言语和行动激起想“赢”的欲望,让知道“赢”后的美好感觉,通过以身作则让孩子亲身感受;(5)记住孩子特别的时刻。比如说今天孩子告诉我们说:“今天,体育老师说他协调能力差,学不会跳绳。”而这个时候,是我们最需要给孩子力量的时刻,所以我们要赶紧从大脑中搜索出相反的事情来,告诉孩子说:“我还记得你4岁半的时候,你是咱们附近地第一个不用辅助轮,学会骑自行车的孩子。”或者说:“我想,你们老师肯定从来没有见过你倒立,否则的话,他不会这样说的。”这样一来,孩子会重新建立自信,所以我们做家长的,要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合的过去的实例,来证明孩子能行。那么孩子也便会从否定自我变为肯定自己;(6)当孩子又按照原来的方式行事时,表达你的感觉和期望。孩子的行为是反复的,我们千万别泄气,以为这种方法不管用了,重要的是我们在他出现这种不欢迎的行为时,告诉他我们的感受。比如他隔一段时间,仍然是“输不起”,那么我们可以表达我们自己的感受,坚定而不怒的告诉孩子:“我不喜欢你这样。我知道你很难过,我还是希望你能够大度些,想开一些。”这个句子里,后半句不能有“但是”,因为“但是”让人觉得是在否定人,并且容易让人产生抵触情绪。直接表达我们的希望,他们往往能够从自身反省。我们对孩子说的每一句话,都决定着沟通能否见效,可以说,我们当家长的话对一个孩子的一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力。规范化我们的语言和行为,在发怒的时候,想想如果面对的是我们的领导,我们会是怎样的态度?那么对待孩子也就要有这样的态度,因为孩子是我们未来的领导者——到退休的时候,是要被他赡养的。

(二)赞赏孩子的方法。我们都知道赞赏的重要性,一个在家里时常得不到赞赏的孩子,要么会到外面的世界中去寻找挑战,发挥自己的潜力,如果一炮成功,他可能从此会坚信过

去家人的评价是极其错误的,自己是能够成功的,而一旦第一炮失败的话,可能会更加认为自己无能是既定的事实了;在家里得不到赞赏的孩子,要么就一直窝窝囊囊,平平庸庸了。所以,不管怎么说,在家里得到赞赏的孩子,比起那些得不到赞赏的孩子,他们的自我感觉会更好,更乐于接受生活的挑战,也更愿意给自己设立较高的目标。因为一个人对自我的评价,还会影响到他的思想,常常得到的肯定的孩子比那些没有得到肯定的孩子,在外表上会显得更加开朗和乐观,情绪更显得外向化一些。但赞赏也是需要谨慎的,它是一把双刃剑。一味地肯定,孩子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有可能会将他引入歧途。而如何学会赞赏孩子呢?本书中提到一个全新的概念,即描述性的赞赏。也就是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我们只要描述自己看到的和自己的感受就可以来,因为这样可以代替简单而又机械的评价,诸如:“你真棒!”、“你真了不起!”“、太好了!”等等,这些简短的评价,经不起时间的保鲜。而描述性的赞赏则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放之无论何时都见效。比如说:当我们看到孩子自己收拾了房间,一般我们都会评价:“呀,宝贝真乖。”,我们换一种描述性的赞赏就是这样说的:“我看到这里有很多的变化。东西都规整到了架子上,磁带也都被放到了盒子里,走进这间屋子,感觉很舒服。”再来看一个例子,我们会更赞同“描述性赞赏”的好处。比如,有一天,孩子把自己的写的诗拿给你看,一般情况下,你若想鼓励孩子,你便会说:“你写得真好,真是不错。”如果孩子小点的话,他可能会受用,但孩子长大了,便没有什么激励的效力了,孩子可能在听到你简短的评价之后,心里面可能会想:“爸爸真是这么认为的吗?”尤其是你说完,便径直干自己活的时候,孩子可能会想:爸爸,只是在敷衍我。而如果我们用“描述性的赞赏”说:“你这首诗让我很感动,尤其最喜欢这句„„”然后孩子此时在心里一定会很开心,因为我们表扬得很具体,即使没有说出一句“棒”字,但他已经在心里对自己说了,而且他还会不断地激励自己说:“我还会再写一首好诗来。”

“描述性的赞赏”还有一种延伸,那就是把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比如说:孩子已经自己用心记单词很久了,我们可以说:“你已经记了一个小时的单词。这就叫做有耐心。”发现了吗?前半句是描述我们看到的,后半句是他孩子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这样用词来概括还能够让孩子对自己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呢。并且有些词在特定的情境下,即使孩子还小,他也能够在瞬间领悟到其中的意思。

篇7:读《合作才会成功》有感

近期阅读了一本《如何说孩子才会听》的书,本准备简单看看,却越看越觉得有滋有味,受益匪浅,感触良多。正所谓“兵无常法,水无常势”,不论中国,外国他们的育儿经有的是大相径庭,有的却是相去甚远,有的却是殊途同归,让我深受启发。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这是每一个做父母和做老师的都迫切想解决的问题。看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一书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要爱孩子。

教育是一门学问,你千万不要把孩子当花花草草来养,喜欢叫他怎样就怎样。尊重也是必须的,跟他说话时,请蹲下来,和他平视;不要命令式的,而是要看着他的眼睛说话,同样要求他也看着我的眼睛;孩子表现好,或者受伤了,不要吝啬你的拥抱。当老师要爱学生,作父母要爱子女。常常给孩子一个个亲切的拥抱,一个个浅浅的微笑,一次次循循善诱的开导,一件件小小的礼物。这会使孩子很自然地感受到爱,也增强了他的信任感。所以说爱心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要学会尊重孩子。

希望得到别人尊重和得到别人欣赏,是我们每一个人人性中最本质的追求。尊重、欣赏的最大奥秘就在于时时、处处、事事在心灵深处坚信孩子行,承认差异,允许错误和失败。让每一个孩子时时都能感到自己能行,自己是一个好孩子,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老师和父母与孩子谈话的失败,往往不是缺乏对孩子的爱,而是缺乏对孩子的耐心与尊重。一方面,大多数的父母认为,孩子甚至比自己重要。另一方面,在与孩子交谈时,老师和父母又习惯于要求孩子完全放弃孩子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种做法只会导致孩子对与老师和父母交谈的害怕。要成功地与孩子交谈,老师和父母必须始终有耐心地小心翼翼地去维护孩子幼小脆弱的自尊心。老师和父母与孩子进行交谈时最忌讳的言行是:(1)、恶言:傻瓜、说谎、无用的东西。(2)、侮辱:你简直是个废物。

(3)、责备:你又做了错事,真是坏透了,真是无药可救了。(4)、压抑:住嘴!你还强辩。你怎么就是不听话呢?(5)、强迫: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6)、威胁: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你敢出去就不要再给我回来。

(7)、抱怨:你做这事,真让我伤心透了。(8)、讽刺:你可真行,竟能做出这种事。

三、善于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从兴趣出发,才能让孩子乐学。现在社会上有种怪现象,那就是小小年纪,大多数孩子要学很多门知识,很多家长不去考虑孩子学习效果如何,总以为是地以为学的内容越多,孩子就离成功越近,完全不考虑孩子是否愿意去学,有没有兴趣,结果既浪费金钱又浪费精力,更浪费了孩子天真、快乐的童年时光。所以说孩子不喜欢的我绝不强求,而是让儿子告诉我他的兴趣,加以引导,然后再给他的兴趣去点温加油,让它们燃烧起来。这样才会获取最佳的效果。

四、要掌握表扬学生的艺术。

1、抓住表扬的最佳时机。正如雨水,可以成为甘霖,也可以成为洪魔,在于是否“好雨知时节”。表扬只在最需要的时候才发挥最大的作用。当学生取得好成绩时,表扬能让他再接再厉;当学生面临困境时,表扬如一针强心剂,让他振作起来;当学生沉浸在失败的痛苦之中,表扬如黑暗中的明灯,让他重燃希望。学生做了件好事,取得一点小小的进步,纪律有所好转,老师提问虽没答对却能认真思考,今天上课又没迟到等等,都是表扬的好时机。每个学生都有得到老师表扬的渴望,老师应不失时机地表扬他们。

2、采取灵活的形式。表扬通常以口头表扬为主,但不仅限于此。手势、表情、纸条等都可以使用。不同形式的表扬可以收到异曲同工的效果。如表扬一同学有进步,可以说“嗯,不错!”;也可以向他竖大拇指;可以向他显露惊喜之色;可以向他微笑点头;也可以在批改作业时,将你要说的话写在上面。总之,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毫不吝啬自己的表扬,使学生心情愉悦地去争取下一次表扬。如果说哪里有进步哪里就有表扬,那么,哪里有表扬,哪里就有进步。

五、要懂得“倾听”:

老师和父母光会察言观色还是不够的,你还必须用心的倾听孩子心中的话。即使那段话又臭又长又难理解,对你来说或许很幼稚或一点意思都没有。但是你也必须洗耳恭听,那样孩子才有被“接纳的”感觉,才会把你当知己朋友,以后也才能跟你一五一十的打开天窗说亮话。心里有什么事才会主动找你排忧解难。也才会听取你所说的话。

篇8:读《合作才会成功》有感

细观他的成功之路, 我发现他具有成为一位非常优秀“班主任”的能力。若曾国藩从事教育的话, 以他的管理才能, 他一定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教育管理者。我个人认为他的很多成功经验, 在对学生的管理方面都有非常好的借鉴作用。

一、曾国藩“德育为首”, 选择班干部以德为首

识才、用才是他成事的第一秘诀。历史上有识才、用才本事的人物不少。如刘邦著名的“三不如” (汉高祖刘邦有段名言:“夫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千里之外, 吾不如子房;镇国家, 抚百姓, 给饷馈, 不绝粮道, 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 战必胜, 攻必取, 吾不如韩信。”) 。曾国藩成功的重要一条也是在于他有杰出的识才、用才的本事:以德为主, 次看学识, 再看才具。他识别后, 将他们一一合理使用。这就如同于我们班主任在选择班干部时要注意的问题。

选好一个班干部, 组成一个好的班集体, 就可以带好一个班级, 是班主任的好助手, 是一个好的副班主任。可以减轻班主任的很多压力。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在管理班级时不是也有一套选择班干部、培训班干部、使用好班干部的方法么?

曾国藩有两句名言“扬善与公庭, 规过于私室”。这也给我们班主任一个很好的启示:就是对学生和班干部的好事要大肆宣传表扬, 起到以积极的影响;对于班干部所犯的错误, 要在私下里批评教育, 这样既树立了班干部的良好形象, 又维护了他们的自尊。有利于班干部进一步在班级中开展工作, 当然必要的时候可以因时而变。

二、曾国藩“适时教育”, 抓住机会, 完善自己, 教育学生

他抓住机遇成就了自己的事业。改变曾国藩命运的机遇就是在太平军冲出广西, 向江南进军时, 朝廷在江南各省任命了四十三为团练大臣。这四十三位团练大臣, 后来死的死, 走的走, 几乎都没有成什么大事, 唯一一个成就大业的就是曾国藩, 他抓住了这一机遇, 因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他的这一理念很是适合我们班主任针对学生进行“适时教育”的教育方法。

“适时教育”就是抓住合适的机会, 在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地点、以适当的方法, 教给学生适当内容的知识, 或培养适当的技能。让学生在这特定的氛围下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和行为, 完善自己, 接受老师的教育和管理。

三、曾国藩“因材施教”, 不能总用一种眼光来关注学生

他交错使用儒、法、道三家学说, 依时而变。中国的传统文化并非孔、孟儒家, 而是诸子百家的共同智慧。曾国藩他精通儒、法、道三家学说, 并适时而用, 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这一成功之道, 说明我们班主任不能老用一种眼光来看学生、一种方式来教育学生、一种方法运用于教学。要做到因人而异, 因时而异。时代在发展, 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较以前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你若再仍用老一套的眼光来对待、教育和管理学生, 那一定会“老眼昏花”的, 跟不上社会的快节奏。

那么我们班主任就应顺应社会的进步, 积极地学习和改变, 做到“因人而教, 因时而变”, 才能“变则通, 通则达, 达则成”, 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

上一篇:周潭镇机关工作人员考勤制度下一篇:一句话概括全国各省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