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法律工作总结

2024-05-17

社区法律工作总结(精选8篇)

篇1:社区法律工作总结

普东街ⅩⅩⅩ社区201Ⅹ年“法律进社区”

工作总结

ⅩⅩⅩ社区贯彻落实街道“六五”普法规划有关要求,以提高居民法律素质为重点,以加强社区法治化管理为核心,以促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为根本,结合“民主法治社区”创建工作,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深入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取得较好成效,现总结如下:

1.社区干部带头学法用法,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为了提高社区干部综合素质,街道先后组织多场社区干部法治培训课,普及有关法律知识及市、区创建“民主法治社区”的文件精神。同时,我社区坚持社区干部学法制度,坚持每季度至少集中学法一次,很好地提高了社区干部自身法律素质和依法办事水平。

2.加强社区居民学法用法,增强依法维权意识。我社区积极开展居民学法用法活动,坚持至少每季度为社区居民上一堂法制课(讲座)。充分整合社区资源,定期举办“禁赌”、“禁毒”、“反对邪教”等主题的法制专项教育讲座或宣传活动;同时积极推动以社区青少年学法用法带动家庭学法用法相关活动。通过一系列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广大社区居民的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得到进一步提高,依法维权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3.组织或积极参与各类法制宣传活动。结合创建“民主法治社区”工作,我社区从提高居民群众法律素质入手,不断创新形式,组织(或参与)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例如,“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在ⅩⅩ社区广场开展了“ⅩⅩⅩⅩⅩ”为主题的法律宣传活动,吸引了大批群众踊跃参与,现场气氛十分活跃,取得了较好宣传效果。ⅩⅩ社区举办的“9·20”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拒绝毒品进社区”签名活动等也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4.深入开展人民调解工作。我社区坐落于城乡结合部,矛盾纠纷相对集中并且调处难度大,严重影响着社区稳定。为此,我们规范了调解工作程序,充分发挥基层调委会在人民调解工作中的前沿阵地作用,进一步加大了社区矛盾纠纷的排查和调处工作力度,依法化解社区矛盾,使社会安定有序发展。到目前为止,我社区调委会共受理各类民间纠纷Ⅹ余件,调处成功Ⅹ件,基本做到“大事不出社区,小事不出楼门,矛盾不上交”,没有因调解不当而导致的民转刑案件或越级上访事件。

5.强化基层综合治理工作。我社区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方针,建立健全基层综合治理网络,形成了打防一体的社区治安网络。一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积极配合普东派出所和和街综治办做好外来人口和出租房屋的管理。二是坚决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重点打击吸毒、赌博和入室盗窃等严重犯罪活动,认真开展创建“无毒社区”、“平安社区”等。三是成立帮教转化小组,加强对重点对象、刑释回归人员、法轮功人员的帮教转化工作。一年来,我社区刑释解矫人员无重新犯罪现象,无影响社会治安的群体性事件发生,无非法集体上访事件,无封建迷信活动。

普东街道ⅩⅩⅩ社区居委会

201Ⅹ年Ⅹ月Ⅹ日

篇2:社区法律工作总结

岁末年初,在忙碌充实中一年的工作临近尾声。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社区分三步走,逐步完善我社区司法矛排工作。

第一步,我社区结合“普法班车”,落实“参与公益普法,共建和谐丰台”的要求,积极开展公益法制宣传和法律咨询服务,并针对有需求的居民提供定点式一对一的法律服务,为社区群众依法维权、依法办事发挥重要作用,深受社区居民群众的热烈欢迎。社区以司法所为主体,以说服教育为主,以司法行为为辅的方针,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将大量的日常矛盾消化在社区内。

第二步,完善信访机制,建立信访工作新秩序。社区为了及时掌握信访形势和动态,并对社区居民之间的日常矛盾进行有效化解,排查信访隐患。我们建立了信访矛盾排查制度,利用社区干部熟悉辖区内情况,这一有利条件力求做到小事不出楼,大事不出社区,把大量的居民反映的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对居民反映的信访事项无论大小都要做到及时受理,不能因反映事小而不予受理,更不能无故推诿,并且要及时处置,及时化解。

第三步,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认真钻研法律法规,从简单的摆事实讲道理,查书本找依据,注重工作方法,从点到面,从个人到群众,化解纠纷,防微杜渐充分地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我社区利用蔚园社区文明宣传队、司法宣传栏、信息大屏等开形式,加大对《信访条例》的学习和宣传力度。信访条例是为了保持各级人民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信访秩序而制定的信访 1

工作准则。

一年来,通过我们的辛勤工作,我社区的信访工作正在逐步完善、有序、规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在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健全社区群众利益诉求表达和反馈机制。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坚持民情日记的台帐记录,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健全法律援助制度、利益平等协调机制。坚持以居民群众利益为重,以群众期盼为念,切实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将我社区的信访工作推向新高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蔚园社区

篇3:社区法律工作总结

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旨在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 使犯罪者得到思想上、行为上和心理上的矫治, 从而从新融入社会、成为社会中正常的成员的一个过程。社区矫正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刑罚执行方式, 动员了全社会的力量和资源, 标本兼治, 宽严相济, 意图使再犯罪率降低到趋于零。

社区矫正在西方国家最初叫做社区矫治, 早在20世纪30~50年代就在欧美国家兴起, 到70年代的时候达到顶峰, 相关的配到措施已经发展的相当完备, 现在的英、美、日等国家的社区矫正制度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从2003年开始我国开始试行社区矫正制度, 到现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1年, 我国在《刑法修正案 (八) 》中明确提出“依法开展社区矫正”, 首次将社区矫正制度写入刑法, 这意味着, 社区矫正不仅有了明确的刑法依据, 而且在法治意义上实现了好的社会政策与好的刑事政策的有机统一。

一、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实施社区矫正监督的现状

自2003年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以来, 检察机关充分发挥社区法律监督职能, 以严格公正司法为抓手, 始终坚持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促进社会的长治久安为目标, 积极的将检察权用于社会管理创新之中。同时以确保非监禁刑罚的执行为重点, 正确把握自己既是监督者, 同时又是参与者和建设者的角色定位, 积极的参与到社区矫正监督工作中去。在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同时, 积极的协助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 为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监外执行罪犯顺利完成改造、顺利回归社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为正确的履行法律监督职责, 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发挥检察机关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重要作用。2005年最高人民检察院成立了监外执行检察处, 为社区矫正监督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2006年5月最高检下发了《关于在社区校正中加强法律监督的通知》, 明确了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履行法律监督职责重点监督的内容, 以及重点监督的四个环节。2009年9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国试行社区矫正的工作意见》, 明确从2009年起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 (2) 2011年2月25日“依法开展社区矫正”写入刑法, 标志着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进入到了新的历史时期, 也对检察机关开展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检察机关积极履行社区矫正法律监督职责,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积极探索社区矫正法律监督新方式、方法, 不断的参与到监外执行罪犯的社会管理之中去, 积极配合司法行政机关、公安机关开展社区矫正工作, 以更好的造福社会、服务群众。综合各地检察机关在社区矫正法律监督中的经验, 主要包括一下几种开展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的典型做法:

(一) 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组织领导

目前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大多采用联合办公的模式, 由省或者市的政法委牵头, 成立有司法局、公安局、法院、检察院、监狱管理局、人社局等部门参加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 在司法局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社区矫正工作的日常事务。检察机关作为领导小组的主要成员单位, 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

(二) 在检察机关设立专门的社区矫正监督部门

有的检察机关在本单位内设立社区矫正监督办公室, 配备专门的人员, 专门开展社区矫正的监督工作。有的在矫正机构内设立检察官办公室, 依法对社区矫正工作试行全程监督, 维护社区矫正对象的合法权益。有的实行“驻所检察日制度”。由专门的检察人员每月到监外罪犯人数较多的乡镇派出所、司法所驻所办公一日, 对社区矫正工作的具体开展实行全方位的监督。

(三) 制定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实施细则

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是新生事物, 没有成型的经验可以借鉴, 而且法律规定尚不完善。针对这种情况, 很多地方的检察院为了有效的开展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 制定了相关的实施细则。比如:承德市人民检察院就制定出台了《承德市人民检察院社区矫正检察办法 (试行) 》, 从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指导思想、工作任务、工作职责、监督对象以及对交接执行、教育矫正和监督管理、变更矫正、解除矫正等社区矫正工作环节的法律监督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明确了工作的内容、工作方法和监督纠正程序。

各地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检察监督职能, 创新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方式方法, 着重维护社区矫正对象的合法权益, 使其在社区中的权利得到切实的保障。在社区矫正工作试行的过去的八年中, 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全国社区矫正服刑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又犯罪率始终控制在0.2%左右的较低水平。实践证明检察机关开展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符合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符合人民群众对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 是检察机关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方面。

二、贯彻《社区矫正实施办法》, 做好社区矫正衔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因地制宜的开展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 真正把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头戏”抓紧、抓实、抓细, 干出水平, 做出亮点, 打出“品牌”。这是开展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所坚持的基本的准则, 也是工作目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制定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已于2012年3月1日正式实施。如何深入贯彻《社区矫正实施办法》, 切实加强工作配合, 形成工作合力, 进一步做好社区矫正衔接工作, 加强社区矫正法律监督, 是目前社区矫正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 对此, 在针对我国现行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现状和检察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国内外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的理论和司法实践的经验, 并结合我国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实际开展的情况, 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 明确在新形势下社区矫正工作中各部门的职责

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指导管理、组织实施社区矫正工作, 人民法院对符合社区矫正适用条件的被告人、罪犯依法作出判决、裁定或决定, 人民检察院对社区矫正各执法环节依法实行法律监督, 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和重新犯罪的社区矫正人员及时依法处理, 各部门各司其职、分工合作, 共同做好社区矫正工作。

(二) 建立社区矫正人员信息交换平台实现社区矫正平台

司法行政机关和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共同建立社区矫正人员的信息交换平台, 将辖区内社区矫正人员的基本情况、报到、交付执行、现实表现、执行变更等情况及时录入统计, 实现社区矫正工作动态数据共享。

(三) 明确社区矫正工作中法律文书的衔接

对各类社区矫正人员在不同阶段发生的的法律文书送达的对象、时限以及存档方式予以明确, 实现各部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无缝衔接。

(四) 细化矫正人员交接办法, 确保交接到位

要明确规定社区矫正人员的现场交接制度、看守所的送交制度、公安机关的收监执行制度, 并将三制度予以细化, 易于操作。

(五) 进一步强化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

明确检察机关在社区矫正实施过程中发现有违反规定情形的, 可以区别情况提出口头纠正意见、制作纠正违法通知书或者检察建议书, 交付执行机关和执行机关应当及时纠正、整改, 并将有关情况告知人民检察院。发现司法工作人员有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等违法违纪行为的, 依法进行查处,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社区矫正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很多部门间的协调、配合。解决各部门之间的衔接脱节的问题, 实现良性的互动, 这就有效的减少了工作当中的盲点和真空, 保障社区矫正执法的公平、公正, 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摘要:社区矫正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刑罚执行方式, 旨在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 使犯罪者得到思想上、行为上和心理上的矫治, 意图使再犯罪率降低到趋于零。本文通过分析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实施社区矫正监督的现状, 提出现实工作中贯彻《社区矫正实施办法》, 做好社区矫正衔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社区矫正,现状,法律监督

注释

11 程林, 魏巍.论检察机关在社区矫正中的法律监督[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法坛论衡) , 2009, 2, 1.

篇4:社区法律工作总结

关键词:社区矫正;法律监督;问题和对策

2010年7月16日,西安市政法委召开了全市试行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会议,下发了《西安市试行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意见》、《西安市社区矫正工作流程》以及矫正对象管理、教育、考核奖惩、计分考核、矫正信息管理、矫正工作请示报告、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纪律等一系列的规定办法,标志着西安市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正式拉开序幕。一年来社区矫正试点工作进展状况如何?检察机关在社区矫正的监督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加强社区矫正法律监督?

1.社区矫正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

社区矫正工作采取的是一种“联合办公”的模式,坚持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部门牵头组织,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监狱管理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协调配合,司法所具体实施,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体制。人民检察院发挥的是在社区矫正工作各个环节的法律监督作用,发现有违法情况时及时提出纠正意见或检察建议,保障刑罚的正确执行。

目前检察机关在社区矫正法律监督中存在的问题是:

一是当前司法行政机关由于社区矫正专业人员缺乏,编制、财力不足等等原因,使社区矫正领导机构和社区矫正的框架还没有搭建完善,社区矫正工作不能全面展开。

司法行政机关没有担负起引领社区矫正工作的牵头作用,没有全部接管符合条件的监外执行人员,将其纳入社区矫正工作范围,而对新增加的监外执行罪犯也没有及时接管,大部门监外执行罪犯仍然处于监外执行模式下公安机关的监管状态。过渡期间检察机关的监督活动处境被动,处于因司法机关没有接管全部监外执行人员而监督公安机关继续列管监管监外执行罪犯又不符合社区矫正规定的两难境地。

二是相关法律没有明确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关系。

目前社区矫正相关规定表明:司法行政机关是社区矫正的工作主体,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监督管理和教育矫正,但不具备承担执行社区矫正法律后果的能力。而公安机关虽然没有实际从事社区矫正的执行工作,但却是对社区矫正对象实施监管权的执法主体,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之间是什么关系,法律上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他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如何?如果出现对社区矫正对象监管不力的现象,谁来承担责任?这些将来同样会影响到检察机关对社区矫正监督职责的正确履行。

三是监督职权和监督手段薄弱,降低了检察监督的实际效果。

在社区矫正的检察监督过程中,发现违法情况,检察机关均以纠正违法和检察建议的方式提出,而纠正违法和检察建议并不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如果被纠正或建议单位不及时纠正或采纳建议,监所检察部门也只能向上级人民检察院报告,由上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被监管单位提出,这只是将矛盾转移到上级部门,问题仍然有可能不能解决,影响了检察机关的形象和权威,降低了监督的实际效果。

四是社区矫正检察监督工作缺乏统一明确的法律法规。

目前社区矫正工作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定、办法,但检察机关如何进行监督,没有明确的规定,各区县都处在探索阶段,导致检察機关介入监督的切入点比较难把握。

五是脱管漏管现象普遍。

目前处在监外执行模式向社区矫正模式转换过程中,由于对监外执行罪犯的交接工作脱节,如法律文书送达、邮寄出现问题或监外执行罪犯因拆迁等原因人户分离等,造成脱管漏管。而发现后,又出现罪犯收监难的问题。

六是监所检察人员缺乏,工作量较大,对社区矫正工作不能全面深入的进行监督。

社区矫正工作的重点在基层,大部分区县驻所检察室的工作人员一般只有2~3人,情况好的配备4人,每人都负责几项业务工作,没有精力顾及到社区矫正的各个环节。2011年西安市检察机关监所检察机构全面恢复,这一情况有所改善,但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全面展开,还是不能满足监督工作的需求。

2.完善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对策

A.完善社区矫正的法律规定

由于目前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不完备,导致检察机关在社区矫正中的法律监督缺乏法律依据。一是明确检察机关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法律地位,并完善监督程序方面的法律规定,对消极或积极对抗法律监督的行为,规定责任追究的程序。赋予《检察建议》和《纠正违法通知书》的权威性,为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手段注入强制力;二是制定《人民检察院社区矫正监督办法》,对检察机关的监督程序、监督方法、监督对象、监督内容、监督职权等作出详尽的规定,尤其要赋予检察机关纠正违法的执行力,在被监督对象不在限定的时限内纠正违法并将纠正情况反馈给检察机关的情况下,应使检察机关具有相应的违法处置权。通过明确的法律规定,树立起检察机关监督的权威性和科学性,这样才能使检察机关的监督权落到实处。

B.加强监所检察队伍的建设,加大社区矫正检察人员的配置,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全面提高业务素质

C.加大社区矫正的宣传力度

目前群众对社区矫正的认知度低,对社区矫正的意义不是十分了解,在传统意识当中,认为“罪犯”就意味着“坐牢”,认为只有把犯罪人关在监狱里才是最安全和最使人放心的,担心把犯罪人放在社会上会影响社会公共安全。让群众认识到社区矫正工作正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对罪行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罪犯或者经过监管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罪犯在社区中进行有针对性管理、教育和改造的工作。广泛发动社区群众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更加有利于对社区矫正的检察监督。

篇5:法律进社区总结

2010年我社区坚持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 “法律六进”工作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以提高居民法律素质为重点,以加强社区法治化管理为核心,以促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为根本,结合民主法治社区工作,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深入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学法用法,增强社区法律意识。

(1)社区干部带头学法用法,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

为了提高社区干部综合素质,我社区组织对社区干部的培训,系统学习了有关法律知识及省、市、区创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的文件精神。一方面使社区干部从法律、政策和理论上,提高了对新时期社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使社区干部了解了创建民主法治社区的工作方法,为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打下基础。同时,坚持社区干部学法制度,坚持每季度集中学法一次,很好地提高了社区干部自身法律素质和依法管理水平。

(2)加强社区居民学法用法,增强依法维权的意识。

积极开展了社区居民学法用法活动.主要对社区内社会青年为主要对象的社区青年普法学校。通过普法学校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广大社区居民的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得到进一步提高,依法维权意识得到了讲一步增强。

二、从“四民主二公开”入手,提高社区法治化管理水平。

(一)民主选举合法化。紧紧抓住换届选举这个有利时机,依据《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积极完善居委会换届选举制度,统一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换届选举的实施步骤和要求。同时把宣传发动工作贯穿于选举工作的全过程,充分利用广播、标语、宣传栏等各种形式反复宣传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以及“直选”的概念、目的、意义、方法、步骤、工作要求及候选人当选条件,使广大居民对“直选”认识到位,保证选举的各项工作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

(二)议事决策民主化。一是健全决策机制。社区建立了居民大会和居民议事会议等制度,每年召开二次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凡涉及居民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重大事务,一律提交居民大会或居民议事会议讨论通过,广泛听取居民意见和建议,尊重社区民意,取得了明显效果。二是决策内容不断完善。由最初的自治章程和居民公约修订,扩大到财产管理、公共事务、公益事业、治安保卫、人民调解、法制宣传等方面并形成制度。三是决策程序不断规范。建立了居委会重大事务议案的提出、论证、讨论决定、张榜公示等程序。社区听证会针对居民比较敏感的、争议较大的、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社区事务,充分听取居民及有关单位意见、建议和合法主张,集思广益,达成共识,有效地解决社区事务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三)民主管理制度化。按照《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经过居民代表会议修改制定了《社区自治章程》、居民公约,明确了居民参与社区管理时的权利和义务,制定了居委会各项工作制度,并按照

居务公开的要求,制作展牌,上墙公示,达到依法治居的目的,使社区重大事务不因居委会干部的换届而随意变更。对于群众比较敏感的财务管理问题,居委会还建立了理财小组,居帐街监(管),规范了居委会财务管理。

天王社区

篇6:社区2011年法律工作总结

第一,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召开专门的工作会议,部署相关工作要求。

与2011年相比,2011年是法律工作常态化的一年。2011年为配合国庆六十周年等重大政治活动,社区在矛盾调解、维护稳定等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并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进入2011年以后,法律服务、人民矛盾调解等工作进入了常态化状态,不再有重大政治活动等事件。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产生麻痹大意的心理,而这正是工作中的大忌。

为此,在2011年年初,社区就召开专门的法律服务工作动员部署会,对今年一年的工作任务、工作重点进行了部署。社区党委书记毛雪峰同志在会议上强调,大家一定要克服思想上的麻痹大意情绪,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今年的工作做好。与前几年相比,今年光南社区将法律服务工作上升到将政治的高度来看待,要求所有社区居干都要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责任感来对待这项工作。毛书记在会议上表示,虽然今年没有奥运会和六十年大庆等重大活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大家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在工作中出现麻痹情绪,防止工作态度简单粗暴。同时,随着我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外部国际大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一些矛盾纠纷有抬头的趋势,如果处理不慎,极易引起破坏社会安定团结的重大事件。因此,社区要求居干们要妥善地对待和处理涉及到居民具体利益的矛盾纠纷,及时做好居民的稳控工作,防止矛盾发生激化。

在年初,社区还专门召开了物业纠纷协调会议,邀请社区内三家主要物业公司(华燕物业、方建达物业和金岛花园物业)的代表参加。会上,社区党委书记和居委会主任充分肯定了长期以来物业公司对社区工作的支持和贡献,并请大家进一步做好今后的工作。社区主任表示,今后希望物业公司进一步配合社区做好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共同维护社区的和谐稳定。社区党委毛书记则表示,目前涉及到物业的潜在矛盾纠纷隐患主要有两个:一是光熙门北里8号楼居民反映燃气集团咨询公司和燃气集团第二分公司的员工经常在小区内驾车快速行驶的问题,部分居民认为此问题影响到居民出行的安全;另一个是柳芳北街九号院居民在光熙家园穿行的问题。应该说,这两个问题都是历史遗留问题,短期内无法彻底解决,但社区一定要做好与社会单位的协调工作以及对居民的说服和解释工作,物业公司也要尽到相应的责任,做好小区内秩序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第二,建立专门的支部机构,负责社区矛盾排查调处、法律宣传教育以及两类人员帮教等具体工作。

目前光南社区共有矛盾调解工作小组、物业纠纷工作调解小组、法律宣传教育工作小组、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小组以及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小组等机构。这些共组偶小组的成员以社区居干为主,由社区领导担任小组领导。矛盾调解工作小组则由社区积极分子和居干共同组成,目前拥有四个调解小组,组员35人,并配有纠纷信息员48名。物业纠纷调解小组由社区干部和三家主要物业公司的负责人组成,目前有成员九人。同时,2011年社区还成立了和谐促进员分会和居民事务协调委员会。社区目前有和谐促进员110余人,居民事务协调委员会委员15人。社区专门设立了律师接待日、物业接待日和人大代表接待日,由专人接待居民来访。

2011年,纠纷信息员共为社区提供纠纷隐患信息16条,经社区排查,发现价值信息10条。根据这些信息,社区及时介入调解矛盾纠纷,避免了矛盾的激化。社区和谐促进员帮助调解矛盾7起,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这些和谐促进员在居民中威信比较高,所以在调解工作中有一定的优势。借助这些优势,帮助社区做好工作,这是今年以来社区探索的人民调解工作新方法。

矛盾排查调解要放手发动居民,走矛盾调解的“人民战争”路线,这是光南社区一直强调和坚持的。实践证明,这一举措是切实可行的。今后,我社区将继续把这一工作方法坚持贯彻下去,以维护社区稳定。

第三,切实开展矛盾排查和调处工作,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好社区的和谐和稳定。

光南社区坚持每月至少系统排查一次辖区内矛盾,遇到重大节假日和政治活动期间则开展临时性排查。2011年,社区在上海世

博会召开前、国庆节前夕,xx届五中全会召开前夕等重点时期开展了临时性排查。截至2011年11月,社区共排查和调处矛盾22起,调解成功19起,调解成功率86%。同时,今年以来,社区加大了对人民调解协议书签署的重视,在调解成功的19起矛盾中,有16起签订了调解协议书。协议书的签订为协议的履行奠定了基础,也增强了社区人民调解的威信。

2011年比较突出,牵扯社区精力较大的矛盾有两起。一起是光熙门北里16号楼3门402居民孙丽华反映楼上502家漏水的纠纷,以及柳芳北街九号院4号楼1704居民夏哲反映隔壁1705居民曹长增家空调室外主机安装到自己家窗户下的纠纷。在调解这两起纠纷时,调解员多次联系双方当事人,做好双方的牵线搭桥工作。为了照顾双方当事人的实际情况,调解员满峰和赵洋还利用周六日的休息时间约双方座谈,为双方调解。经过调解员的辛勤工作,这两期矛盾都得到了妥善的解决,当事人也对调解员的工作表示感谢。

截止到目前为止,社区还有一些未能完全解决的矛盾。矛盾未能解决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需要相关部门的协调。因为作为居民自治性支部,居委会没有行政执法权,对纠纷当事人只能以说服和教育为主,当单纯的说服教育不能解决问题时,社区在解决纠纷时就会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目前比较突出,需要社区关注的问题是光熙门北里16号楼5门203居民刘桂清反映103居民张淑珍私自盖房,影响到自己家生活的纠纷。针对这起纠纷,社区在第一时间请双方当事人和香河园城管队的工作人员一起进行了协商,当时城管队要求张淑珍停工并去办理相关手续。第二天,张淑珍从城管队办理完手续后继续施工,并于一周后搭建完成。针对此事,社区一方面向司法所和矛盾调处中心书面说明情况,另一方面做好刘桂清的思想工作。目前事态比较平稳,社区将继续关注此事。

第四,开展法律宣传和法律讲座活动,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

2011年,社区共开展法治宣传活动12次,平均每月一次。今年是“五五”普法的验收之年,同时也是文明城区的创建年。结合这两个主题,社区开展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包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等这种法律法规。同时,今年我社区注重探索法律宣传的新形式,力争突破以往的单传以橱窗式宣传为主的居民,积极动员居民参与到宣传活动中。今年3月,社区支部居民收看了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中关于《侵权责任法》的专题系列节目,并支部居民进行了讨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社区还举办了“五五”普法正文活动,收到居民普法征文五篇。

今年以来,社区还开展法律讲座四场,每季度一场。讲座分别为《妇女权益保障法》讲座、《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讲座、《国防法》讲座以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讲座。在法治学习讲座中,我们也注意探索形式的多样化。例如,在青少年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教育活动中,社区请青少年朋友来扮演司机、行人、交警等角色,模拟马路上的实际情景。通过这种形式生动的活动,青少年朋友对交通安全法规有了一个很好的了解,也实际体验到了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活动后,社区还邀请交通队的民警对活动进行了点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五,做好法律服务室的建设工作,进一步推动“律师进社区”工作的开展。

2011年,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帮助下,社区法律服务室的硬件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区司法所为法律服务室配备了电脑,实现了法律服务室的信息化。社区法律服务室的工作人员、工作制度等实现了上墙公示,进一步规范了服务室的建设。今年5月份,在街道司法所的主持下,社区与鑫泰洋律师事务所续签了服务协议,继续由该律师事务所为社区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务。2011年,律师共在社区提供法律咨询40余人次,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7月,律师徐春江在社区接待一来访居民后,又在后来抽时间去居民家中与居民详谈,而这一些都是义务的。同时,我们也将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本人的电话提供给需要咨询的居民,让他们随时能够找到律师。从内容上看,咨询的主要问题涉及房产纠纷、劳务纠纷以及婚姻家庭纠纷等。其中尤以房产纠纷最为突出,占整个咨询量的80%以上。

除律师进社区外,2011年光南社区还开展了人大代表接待日工作,由地区人大代表高宏刚同志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五上午在社区接待居民。其中,柳芳北街九号院的北京市铁路局退休工人向高宏刚反映了退休待遇的问题。高宏刚听了大家反映的情况,并表示一定会向区里、市里反映。

第六,认真做好社区矫正、安置帮教人员管理工作,避免重点人出现脱管、失控。

2011年上半年,社区新接收矫正人员一名,原有两名矫正人员矫正期满,转为帮教人员,另外有两名帮教人员解除帮教。目前,社区共有帮教人员6人,矫正人员一人。社区建立了定期谈话制度,了解他们的思想情况,对于不能和本人直接谈话的,我们也会联系他们的家人。目前,社区重点人员总体情况稳定,有两人不在本社区居住,一人长期不在本市居住。这两个人虽然不在本社区居住,但他们都有稳定的工作,而且社区也可以联系到他们本人。其中一人为吸毒人员,后被公安机关强制戒毒,在京时一直没有稳定工作。2011年7月份起就一直没在我市居住,而且其家人也不知道其具体去向。2011年4月,社区请他的家人签署了保证书,要求他们一旦有任波的行踪立即通知社区。同时,社区也告知其家人,如果他在外有违法犯罪行为,而家人又知情不报,家人的行为同样触犯了法律。他的家人表示,一旦有其消息会立即通知社区。

以上为2011年光熙门北里南社区法律服务工作总结。今年以来,在上级部门的领导和帮助下,经过我社区全体居干的努力工作,社区确保了总体稳定,全年没有出现重大矛盾事件。今后,社区将继续结合文明城区创建工作,把法律服务工作做好,推动社区法律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向街道和社区居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篇7:法律进社区活动总结

充分利用本县发生的典型案例及当前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以案说法,有针对性地向全县公民宣传法律知识,努力营造全县公民学法、懂法、用法的浓厚氛围,创造我县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

二、深入宣传与全县公民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及时报道我县司法机关及行政执法机关的重大执法活动,解析执法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促进公正司法、推进依法行政营造强大的舆论声势。

三、为保证我县开设电视法制宣传专题节目的顺利开办。

专门设立了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确保分工明确和沟通协调。

四、在电视台开设的“与老百姓一起说法”法制专栏。

以法制访谈等形式,将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录制成电视节目,做到浅显易懂、喜闻乐见,同时将法制专栏节目录制成光碟,发放到基层乡镇、村居。法制宣传专题电视节目从9月份正式开始实施,以拆迁普法、交通安全、校园安全、进农村、进社区等内容,将作系列报道形式,认真选好每一期选题,拟作方案,审稿通过,电视后期编辑,经栏目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审查通过后,方可向社会正式播放。

五、加强对外宣传。

篇8:社区法律工作总结

关键词:刑事诉讼法,社区矫正,法律监督

2011年2月, 刑法修正案 (八) 规定:实施社区矫正的对象是那些被宣告缓刑、判处管制、决定假释的犯罪分子, 这是社区矫正制度首次写入刑事基本法。2012年3月,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详细的社区矫正制度条例和适用对象。至此社区矫正制度已经正式在我国的基本法律层面得到了确认。加强对社区矫正执法活动的法律监督, 是贯彻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的必然要求, 也是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职责。但当前从法条到实践的探索仍是任重而道远, 笔者认为需要梳理出我国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存在的问题, 探究制约原因, 结合新法之规定找出应对与完善之策。

一、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必要性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非监禁刑罚方式, 在现代社会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和采纳。就我国而言, 对于被判处缓刑、假释、管制、监外执行等情况的犯罪分子较适合社区矫正, 也便于帮助改进和纠正这些情况的人员的思想和行为, 指导他们怎样重新融入社会。当前社区矫正适用数量不断扩大, 接受矫正人员飞速增长, 社区矫正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感, 会影响人民群众对司法体制改革的认可度和信心。孟德斯鸠曾指出, “权力没有受到限制, 必将导致腐败。”如果缺乏相应的监督, 作为非监禁型行刑方式的社区矫正制度就会被“异化”为罪犯“合法”逃避法律制裁的途径。同时, 刑罚作为我国最严厉的惩罚, 不论是执行监禁刑还是非监禁刑, 都应该受到有效的监督制约。因此, 加强对社区矫正进行法律监督, 其公正性最有效的保障是通过检察权对社区矫正执行权进行适度制约, 检察机关和社区矫正执行机关之间通过监督和制约机制实现包括执行公正在内的司法公正, 有助于遏制滥用权力者寻租, 防止腐败的发生。

二、我国法律监督制度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现实困境

自2003年我国开展矫正试点的工作以来, 各地检察机关在近十年的社区矫正试行工作中通过积极探索, 在该法律监督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但由于种种原因, 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立法过于笼统。两高两部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修订后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 (试行) 》均对社区矫正实行法律监督的内容和监督方式有所涉及。社区矫正工作仍停留于传统的监外执行检察监督工作层面上, 而未根据新工作、新任务的特点作出改变。上述规定对检察监督做了原则的规定, 但因没有明确适合法律监督遵循的程序和操作规程, 近阶段检察机关对社区矫正的法律监督主要还是参考《人民检察院监外执行检察办法》执行法律监督的相关规定。

(二) 检察机关职能定位不准确。自从我国开始试行社区矫正以来, 在社区矫正中一直就没有明显的检察机关的职能定位。其定位模糊的主要根源主要来自法律规定的模糊。尽管《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明确规定社区矫正中检察院依法监督的各工作环节, 但在以往实践中, 各地检察机关往往直接参与社区矫正的实施工作, 成为实际参与者, 而非法律监督者。至今这一角色转换尚未完成。

(三) 社区矫正信息沟通不畅。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还处于初级探索待完善阶段, 其检察监督工作还没有一个成熟完善的信息平台。需要交付执行的相关法律文书只是靠法院送判决书、外地监所科邮寄等方式进行传递, 有时也会有文书邮寄送达不及时或不到位的现象产生, 不仅会很容易造成检察监督时间上的滞后性, 也会导致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法律监督时, 所需要的信息不充足不完善, 不能对被监督矫正人员建立有效的明细档案, 致使检察机关不能全面及时掌握社区矫正工作的正常情况, 这成了监督的现实障碍。

(四) 检察监督机制不健全。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还都处于初级阶段, 各方面都不完善, 都需要在工作逐步摸索来健全社区矫正制度和监督法律。最重要的还是解决如何构筑一套成熟静态监督与动态监督相结合机制。现阶段, 很多地区都在积极试行各种方式, 尽量来拓宽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的渠道。但在实际中, 由于各方面因素, 检察机关对社区矫正的监督还具有滞后性和单一性, 致使监督效果不良, 仍为事后监督、静态监督。

(五) 检察机关监督强制力欠缺。在实践中, 纠正权和督促权是社区矫正法律监督遇到的最多、最大的阻力。《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人民检察院在监督中发现违反法律法规的社区矫正工作的执法活动, 依据实际情况的严重程度, 可以提出口头纠正意见、制发纠正违法通知书或者检察建议书。但是当监察机关对上述违法行为轻重做出通知后, 被监督单位既不提出异议, 也不执行时, 检察机关却没有任何的强制措施, 只能向上一级检察机关报告, 由上级检察机关向同级被监督单位提出, 这种将问题转移到上级部门却并没有有效解决问题的现象, 造成了监督效果不佳、司法资源浪费等问题。因此, 监督权力和手段的有限性严重影响了社区矫正法监督的实际效果。

三、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的完善途径

(一) 找准监督切入点。立足监督职能是检察机关对社区矫正依法监督的法律基础, 在此基础上, 再综合各项检察职能, 确保监督到位而不越位。准确说来, 在社区矫正工作中, 检察机关在充分执行其监督职责时, 还促进了社区矫正制度的构建, 还能保证正在进行矫正服刑人员的人权, 促进正确有效评价体系的建立, 促进社区矫正工作正常有效实施。

(二) 制定专门社区矫正相关法律。针对当前社区矫正的规定比较分散, 缺乏系统化的特点。我国需要制定专门的相关矫正法律, 将法律细致化地体现在社区矫正工作的性质、程序、监督方法方式、可实施的范围等, 还有对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分配、责任、义务、权限等种种方面做到全面的规定。特别是要赋予检察机关纠正违法的执行力, 应使检察机关具有相应的违法处置权, 确保检察机关切实维护刑罚的正确实施。

(三) 构建社区矫正统一信息平台。通过提高矫正工作信息化水平, 搭建社区矫正信息共享平台, 实现司法行政、公安、检察院和法院的社区服刑人员信息动态共享, 使包括其基本情况、罪名、刑种、刑期、执行方式等所有社区矫正对象的相关资料得以便捷地查阅, 使对社区矫正及时、全面、综合的远程法律监督可以实现。这将使检察机关随时掌握社区矫正工作情况,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监督、及时解决。

(四) 构建社区矫正动态监督机制。首先要对社区矫正工作从开始到结束, 全过程各环节进行分级分类监督, 一方面可以促进构建完善的社区矫正体系, 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司法行政机关的监督。其次要对社区矫正应实行实行同步监督, 通过对各机关之间罪犯交付、文书交接、社区矫正变更及终止、社区矫正机构教育矫正工作的动态监督, 全面确保依法规范进行社区矫正工作。最后对社区矫正工作实施事后有效监督。在现有的申诉控告制度的基础上, 完善社区被矫正人员的维权机制, 确保被矫正人员的申诉控告都能得到检察机关的公正依法审理。还要强化侦查工作人员在社区矫正工作时各种可能出现的职务的犯罪, 严厉打击预防所有可能出现的腐败行为。

(五) 完善检察机关内部协作监督机制。通过内部整合, 使立案侦查、审判监督、执行监督、职务犯罪侦查等部门资源, 对社区矫正建立起以监所检察部门牵头, 各部门通力协作的一体化监督机制。统筹审判监督、侦查监督和刑罚执行监督这三部门之间的关系, 强化它们之间的协调关系, 共同促进有效监督, 确保正确实行社区矫正工作, 预防法院审判不当, 强化监所检察部门与自侦部门的协作配合, 合理配置侦查资源, 强化侦查能力, 积极查办社区矫正活动中的职务犯罪案件, 维护司法公正。

注释

11 但未丽:《社区矫正:立论基础与制度构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第231页。

22 常俊朋:《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后检察机关在社区矫正中的职能再定位与制度完善》。载《法制与社会》2013.1 (上) 。

上一篇:顽强的金虎薛帅六年级作文下一篇:大话西游经典台词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