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角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2024-05-25

浅谈角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共8篇)

篇1:浅谈角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毕业论文

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本科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角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学生姓名: 肇美男 指导教师: 张宪冰 学科专业: 学前教育 学

号: 201409947607 学习中心:14095171907001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2016年4月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对本文有以下声明:

1.本人所呈交的论文是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已按相关要求及时提交论文稿件,最终形成本文;

2.在撰写过程中主动与导师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接受导师的指导; 3.本文符合相关格式要求,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论文中单篇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不超过800字;

4.本人本文成稿过程中不存在他人代写、抄袭或和他人论文雷同的现象。

论文作者签名:

肇美男

期: 2016

摘 要

幼儿是一个社会的人,他生来就具有人的尊严和价值。幼儿有自己的特点和需要,他们有较强的自主性。游戏是最适合幼儿,最能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锻炼和发展着自身的各种能力,吸引着周围生活中丰富的只是,逐渐形成着优良的个性品质。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手段,要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必须有教师的指导。同时,角色游戏是幼儿独立自主的的活动,教师对角色游戏的知道主要体现在帮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象进行游戏,而不是把教师的意愿强加给幼儿。

[关键词] 认知;情感; 交往; 社会实践

前 言

角色游戏能唤起幼儿的兴趣,集中注意力,活跃幼儿的智力活动,使幼儿在轻松的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从而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幼儿将已有的只是与经验综合运用到游戏中去,同时,游戏也促进他们不断学习新的只是。在游戏中,幼儿积极地回忆已有的知识经验,重新组合已有的印象,在想象的环境里扮演角色,用语言和动作模拟真是生活的特性。幼儿以游戏材料代替真是物品,积极想办法解决出现的问题,从而锻炼了他们开动脑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幼儿的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能力得到发展。

幼儿是一个社会的人,他生来就具有人的尊严和价值。幼儿有自己的特点和需要,他们有较强的自主性。游戏是最适合幼儿,最能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锻炼和发展着自身的各种能力,吸引着周围生活中丰富的只是,逐渐形成着优良的个性品质。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手段,要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必须有教师的指导。同时,角色游戏是幼儿独立自主的的活动,教师对角色游戏的知道主要体现在帮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象进行游戏,而不是把教师的意愿强加给幼儿。

角色游戏以其富有创造性和充满想象力神兽幼儿喜欢,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自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还需要教师适时适度地干预。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教师表现出目标意识差,甚至把幼儿自主游戏时间当成自己的休息时间,造成游戏实施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及指导无针对性,任凭孩子“发挥”。对游戏的评价更不重视,总是三言两语打发过去,或因为时间来不及而取消,幼儿游戏水平得不到真正的提高。而游戏的价值不应该只是玩玩而已,更应通过游戏,促进幼儿的发展。

角色游戏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是幼儿期最典型、最优特色的游戏。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常扮演妈妈、老师、司机、警察等等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角色,模仿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体验着他们的情感,反映着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关系,学习分工合作,角色之间互相配合。例如,在医院的游戏中,有的幼儿当医生,有的当病人,有的在挂号处,有的在病房当护士。做这样集体分工合作的角色游戏有助于幼儿学习和实践社会性行为,发展幼儿的社会性。角色游戏也有

利于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角色游戏突出的特点在于它是幼儿自己创造的,游戏的主题、角色和情节等都是依照幼儿自己的兴趣、医院、经验进行的,在游戏中有儿子有地发挥想象力合创造性,独立自主地再现成人的劳动和生活,这种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幼儿认知发展、情感发展、身体发展的重要基础。

角色游戏的重要性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幼儿的智力

角色游戏能唤起幼儿的兴趣,集中注意力,活跃幼儿的智力活动,使幼儿在轻松的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从而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幼儿将已有的只是与经验综合运用到游戏中去,同时,游戏也促进他们不断学习新的只是。在游戏中,幼儿积极地回忆已有的知识经验,重新组合已有的印象,在想象的环境里扮演角色,用语言和动作模拟真是生活的特性。幼儿以游戏材料代替真是物品,积极想办法解决出现的问题,从而锻炼了他们开动脑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幼儿的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能力得到发展。

有研究发现:幼儿由于在商店游戏中扮演角色的需要,必须自觉地积极地去识记和追忆,因而能唤起兴趣,集中注意力,无论记忆的数量和质量都比一般实验室条件下的情形要高得多。角色游戏对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提出了一些要求。在游戏中,幼儿要先想好游戏主题,然后对角色如何行动、游戏怎样进行下去和角色间的关系如何应付等方面进行安排。幼儿不仅要分配角色、布置环境,而且要思考、解决问题,并以语言和行动来实现自己的想象。因此,游戏的整个培养过程,都在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这种主动性和创造性又是幼儿认知发展、情感发展、身体发展和积极尝试的基础,是进一步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二、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角色游戏能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协作行为的发展,使幼儿的社会角色意识和社会角色规范得到强化,促进幼儿自我意识及社会积极性、独立性和主动性的发展,是使幼儿实现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1.角色游戏有助于幼儿发展恰当的自我意识,摆脱自我中心

自我意识是人的社会发展的基础,发展恰当的自我意识是人的社会性发展的第一步。婴幼儿是典型的自我中心主义者,他们往往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去理解周围的任何事物,不能从他人的角度去看问题。

角色游戏在促进幼儿从他人角度可看问题的能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在游戏中,当幼儿扮演别人时,由于角色的需要,必须以别人的身份出现,从

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这样,可以比较自然的改变自己看问题的角度,逐渐克服“自我中心”的观点,使自我意识得到发展与完善。

2.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必经途径

为了角色游戏的顺利开展,幼儿必须首先就游戏主题、游戏内容、游戏情节以及角色分配等进行沟通与交流,这就促进了现实的伙伴交往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另外,幼儿扮演角色还必须进行角色的交往,学会表达角色的感情和愿望,理解其他角色的意愿与态度并做出反应。这样,幼儿在游戏中就结成了两种类型的交往关系:一是现实中的伙伴关系,一种是游戏中的角色关系。这两种关系都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提供了有理条件。

角色游戏不仅为幼儿的交往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而且也为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角色游戏越深入,幼儿交往频率越高,交往越积极主动,就越能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同时,角色游戏还培养了幼儿的交往技能。在游戏中幼儿必须学会妥协与让步,学会通过协商、轮流、分享、谦让和交往技巧,以使自己的愿望在游戏顺利进行的情况下达成。这样,在不断解决游戏纠纷的过程中,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也能逐渐得到了发展。

3.为幼儿提供了学习社会规则、进行社会实践的机会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将来社会生活的预演,为他们适应以后的成人社会、掌握社会规则、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习得合理的行为方式提供了一个舞台。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担任着多种不同的角色,每种角色都有自己特定的任务与做事的规范,如一名学生即是父母的孩子,又是周围同学的同学,而要扮演好孩子和同学的角色就必须学习,因为这些角色不是天生的,而是社会赋予的。对幼儿来说,角色游戏中角色扮演正是一种社会角色的学习和实践过程。每个幼儿会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不仅可以通过学习和模仿角色的行为,从中学习劳动者的优秀 品质和接物待人的态度,体验良好的思想感情,学习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准则,这对幼儿道德意识和情感的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幼儿的角色游戏具有天然的开放性,凡是幼儿能够接触到的社会领域,如家庭、菜场、银行、医和公交车等,在幼儿的游戏中都有可能得以反映。随着游戏情节的开展,幼儿便可以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知识经验拿到游戏中去演练一番,进一步感受、体验和理解,从而大大加深了幼儿的社会认知。

三、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

幼儿的意志比较薄弱,自制力、坚持性均较差。在游戏中,幼儿自愿担当了一定的角色之后,角色本身就包含着行动的榜样。游戏要求幼儿时刻拿自己的行为和角色应有的行为作对比,根据角色的要求调节自己的行动,否则他便会遭到游戏伙伴的异议。再者,角色游戏要求幼儿遵守游戏规则,按照规则来控制自己的行动。以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幼儿为了在游戏中表现角色,能自愿地服从规

则,努力克服困难,使游戏顺利地进行,这无形中就提高了自我控制能力,从而培养了自己的意志品质。

苏联心理学家马努依连柯曾就幼儿在角色游戏条件下和非游戏条件下的坚持性作了对比性实验:一是让幼儿在实验室的一般条件下保持站岗姿势,一是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做哨兵保持站岗姿势,幼儿在角色游戏活动中的意志行为,自制力和心理活动的有意性水平大大高于在其他活动中的表现。

四、培养幼儿的情感和性格

角色游戏即是幼儿简历积极情感、调整消极情感的途径,也是表露或发泄情感的渠道。在游戏中,幼儿既体验着各种情感,如快乐、恐惧、对别人的同情和成功的喜悦等等,又可以自己控制这些情感。幼儿在游戏中全神贯注于角色扮演,很少约束和限制,他们的喜悦、满足以及恐惧、忧虑都能通过游戏表露和抒发出来。这一方面能使幼儿增加控制环境的机会,获得成功的满足,增长自信心;另一方面又为幼儿提供了消极情感的出路,减少情感失调的影响因素。同时,角色游戏还为幼儿提供了体验他人情感,帮助他人的机会,通过扮演商店、医院等游戏中的角色,幼儿的同情心和责任感能得到增强。

角色游戏对培养幼儿性格有重要作用。通过游戏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纠正不良行为。如过分鲁莽好动的幼儿,可以再担任“交通警察”和“售票员”这样的角色中培养抑制能力;不爱整洁的幼儿通过担任“医生”逐渐培养爱整洁的习惯,等等。大量事实证明,角色游戏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性格的形成。

五、促进幼儿身体和语言的发展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伴随下,不停地操作着各种物体,这促进了幼儿身体的发育和动作的发展,促进了幼儿肌肉活动和手眼协调能力的提高。在游戏中,幼儿练习着用语言进行角色间的交往学习,学习按角色的要求去使用不同的语言,既有模仿,又有创造,对幼儿语言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结 论

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活动,在游戏中他们充分地表现着自我。幼儿在游戏中模仿成人的活动,不是单纯的重现,而是将自己的头脑中已有的概念组合起来,并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参考文献

[1]何翔.幼儿角色游戏的价值与作用[J].新课程(教研版),2009,(06).[2]张青青.角色游戏与幼儿心理健康[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9,(02).[3]刘若雪.利用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的积极情感[J].教育评论,2007,(03).[4]沈文娟.角色游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J].山东教育,2007,(12).

篇2:浅谈角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吴俊菁

【摘 要】:角色游戏在幼儿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一种快乐而自主的活动,然而当前人们对游戏在幼儿心理作用的认识上却存在着偏差,本文通过介绍角色游戏的教育意义,阐明了角色游戏对幼儿智力、社会性、情感等心理发展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角色游戏 心理发展 幼儿

角色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积极作用

角色游戏是一种特有的教育手段,是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方式。角色游戏对幼儿智力、社会性、情感等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角色游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最为幼儿喜爱,最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因此,角色游戏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角色游戏的重要性,却往往被成人所忽视。相当多的家长和部分幼儿教师并不真正了解幼儿,对角色游戏的教育价值缺乏高度的认识,他们错误地认为角色游戏是幼儿无意识地消磨时间的玩耍,并以“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勤有功,戏无益”为据,限制甚至反对幼儿游戏。有些家长常以孩子在幼儿园识了几个字,会唱几首歌,能解几道题等知识内容作为衡量教师教得好坏,孩子学得如何的标准,把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游戏视为“哄孩子玩,不务正业”;有些家长认为角色游戏不过是兴趣性活动,可有可无。其实,角色游戏不仅使幼儿情绪愉快,而且是他们的一种严肃的活动。成人也应该严肃认真地对待幼儿的角色游戏,充分利用这种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

角色游戏的涵盖面十分广泛,我们不能孤立地探讨角色游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或者不加分析地铺张它的优点。因为有些角色游戏会对幼儿的成长和健康造成危害。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以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使用的材料均与社会生活有关,所以在角色游戏中能够很好地发展幼儿的智力、社会性、情感等心理发展的培养。

角色游戏及其教育意义

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代替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又称象征性游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教育活动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综合许多学者的观点,儿童游戏应包含以下几个特征:游戏是愉快的、欢乐的;游戏是自发的、自主的;游戏是游戏者主动参与的。幼儿角色游戏全面地反映了学前儿童游戏的特点,游戏的自主自愿性、虚构性、社会性、愉悦性、非生产性等都可在角色游戏中体现出来,因此角色游戏对幼儿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有人认为,角色游戏是想象的世界,是浓缩了的小社会,幼儿是一会儿进去,一会儿出来,乐此不彼。再也没有比角色游戏更能使幼儿享受快乐的了,他们可以在游戏中像成人一样无拘无束地展示自己的想象活动,可以在游戏中动脑筋,出主意,淋漓尽致地抒发着自己的情感:快乐的、忧郁的;遵守游戏规则如收放玩具要有条理,要爱护玩具等习惯及操作的技能技巧,这些都会转化为以后对待公物,学习和劳动的态度,这些都是幼儿未来的社会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品质。此外,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扮演、模仿各种角色。可以培养他们活泼开朗的性格,帮助幼儿认识美丑善恶;一般来说,幼儿比较喜欢扮演成人的角色,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游戏时,他们会认真地为“宝宝”穿衣服,照顾“宝宝”的日常生活起居,这对培养幼儿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幼儿有爱心、耐心等良好的品质。角色游戏不是一种孤立的活动形式,它与集体教育教学相互配合补充,从而达到了寓教与乐的目的,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活动能力,能最有效地满足幼儿的需要,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而且角色游戏的活动是幼儿全身心投入的过程,是获得动作、语言、情感、认知、社会性等各方面发展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全面推动着游戏发展价值的实现。

一、角色游戏的特征与本质

(一)自主性

从角色游戏的过程分析,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确定角色游戏内容,布置场景,选择游戏伙伴,游戏材料,决定对待和使用活动材料的方式方法,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或通过与伙伴的协商,改变原有角色游戏的操作程序,制订新的角色游戏规则,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控制角色游戏过程与进程。也就是说,怎么玩,和谁玩,玩什么,都是由幼儿自行决定的,幼儿是角色游戏的真正主人。因此可以说,游戏是幼儿自由、自主的活动。

(三)趣味性

趣味是角色游戏不可缺少的因素,游戏对于幼儿的吸引力就在于角色游戏本身具有趣味性,对幼儿来说他们所进行的角色游戏是有意思的,他们在玩角色游戏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快乐,因此角色游戏必须以它本身的趣味性吸引幼儿,使他们主动参加,并在角色游戏过程中感到愉快。

(四)虚构性

从角色游戏的内容分析,角色游戏是真实生活的反映,却并不是真实生活的活动。它是在假想的情境下反映真实生活的活动。幼儿角色游戏的虚构性最为明显,游戏中的“妈妈”并不是真的妈妈,“女儿”实际上是玩具娃娃。幼儿尽管可以把狭小的角色游戏场所变成广阔的天地,既可以在那里盖高楼,又可以铺铁路,既可以开轮船,又可以开汽车,但这一切,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都是“假装”的。“从角色游戏情景的虚设,游戏角色的确定到游戏玩具的假想,再到日常生活中对自己和周围事物的认定,幼儿的幻想随时都可以发生。”

(五)社会性和团体性

幼儿的许多角色游戏是真实社会生活的缩影,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不仅作用于物,而且与人交往,学习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和人际交往的技能。角色游戏的社会性突出表现在游戏的主题内容和行动规则上。幼儿常见的角色游戏主题是“娃娃家”、“商场”和“小兔乖乖”等等。在这些角色游戏中所表现的内容和情节,游戏的角色和规则,一定是幼儿所能够了解和想象得到的,而幼儿所能了解和想象到的,又必须是他在生活中经历过的,或以直接、间接接触过的事物为素材。角色游戏中,幼儿从遵守角色游戏规则到学会遵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规章制度。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所使用的材料和玩具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幼儿的角色游戏多半是集体性的,幼儿不会长时间地自己游戏,他们更喜欢几个人一起玩,合作玩,交流彼此的感受和体验、协商、互助、分享等技能,以求得角色游戏可以进行下去。在团体活动中,角色游戏才能满足幼儿想参加社会生活的愿望以及和同伴亲密交往的需要。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角色游戏的几个基本特征,是从整体上就角色游戏的一般情况而言的,每一个具体的角色游戏并非一定都具有以上所有特征,在每一个角色游戏中表现出不同的程度或倾向。

从以上角色游戏的基本特征,我们不难看出角色游戏是游戏者能动地创造、驾驭活动对象,并在此过程中获得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体验的活动。再来分析游戏的本质。游戏不同于探索性行为,探索性行为是由“这个东西是什么?”引起的,受外部刺激的控制,由外部刺激引发而来。角色游戏还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规则性行为。虽然角色游戏也是一种有规则的活动,但这种规则是内在的,是为幼儿所自愿的、自由的、愉悦的。在角色游戏中,问及幼儿“为什么要玩这个游戏”,幼儿的回答都是“好玩”、“高兴”、“有意思”,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是自由的,幼儿进行的角色游戏活动是一种内在动机性行为,不受外在事物的控制和约束。因此,不难看出角色游戏的本质是自由和快乐。

二、角色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积极作用角色游戏是最适合于幼儿的活动,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角色游戏是幼儿的一种权力,它不是单纯的娱乐活动,而是对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促进作用,在这里,我们主要论述角色游戏对幼儿智力、社会性和情感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游戏在幼儿智力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1.角色游戏扩展和加深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

角色游戏的过程是一个学习各种知识的过程,这种学习是幼儿建立在好奇心基础上的,由自己观察和探索得出结论的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发现式的学习,这也就是当代教育家提倡的最有价值的学习。角色游戏使幼儿直接接触玩具和各种自然材料,通过具体活动发展各种感觉器官和观察力,认识各种物体的特性和用途。正如上文所说角色游戏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在游戏《娃娃家》中,幼儿“家”里摆放的各种“家具”都是从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家里仿造来的,从角色游戏中幼儿逐渐明白了饮水机如何开关、哪个按纽是冷水、哪个按纽是热水、如何喝到不冷不热的水;在游戏《商场》中,幼儿可以了解到购买食品时应该注意商品的保质期和有效期;在游戏《医院》中,幼儿能够了解到医院看病的基本程序,让幼儿知道生病后不要乱吃药,要到医院让医生看病,这样才不会有危险,等等。总之,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常识,许多日常生活中幼儿不懂得、不了解的事物我们都可以把它们运用到角色游戏中来,以加深幼儿对现实事物的了解。因此,我们说,角色游戏是获取知识、扩展和加深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的有效手段。

2.角色游戏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幼儿依靠想象进行角色游戏,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角色游戏又促进想象的发展。比如在《娃娃家》游戏中,教师与幼儿一起用卡纸制作出床、桌子等家具,在制作同时要幼儿想想自己家里还有哪些家具,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家具都可以做出来。这样在教师的言语与行动的指导下,幼儿相继制作出了饮水机、淋浴器等较先进的电器。幼儿最初只会简单的联想,通过教育,能够使想象越来越有目的性。在游戏之前先想好行动计划和行动结果,然后按计划去展开详尽的想象活动。这也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萌芽。

3.角色游戏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角色游戏也可以促进幼儿思维概括水平的提高。因为角色游戏要求有概括力。例如,只有当幼儿看到自己和妈妈的共同点时,才能担当起“妈妈”的角色。通常总是女孩子当“妈妈”,很少有男孩子当“妈妈”。把不同事物的共同点结合起来,就是最初的概括。在这里,角色游戏的主要作用在于:幼儿在这种活动中自然地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作为思维活动的支柱,通过活动,积累大量的感性经验,为思维概括准备了条件。

在角色游戏过程中,抽象概括能力是逐渐提高的。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要依靠具体的事物来进行。中、大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语言的作用逐渐增强,对实际材料的依赖性逐渐减少。幼儿可以用说话和简单的手势代替事物和扩展的行动。比如,在大班的游戏《娃娃家》中,孩子们说:“该吃饭了。”于是他们会走到墙前比划着洗手的样子,然后说:“洗完了!”这就是依靠简化了的行动和语言进行的想象和思维过程,其概括程度要比小班高得多。

总之,幼儿的角色游戏离不开智力活动,幼儿的智力可以在各种角色游戏中得到开发。

(二)角色游戏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

1.角色游戏提供了幼儿社会交往的机会,发展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幼儿喜欢与小伙伴一起玩,2岁以前孩子一般与成人交往,2岁以后逐渐对小伙伴发生兴趣,成人代替不了小伙伴的位置,伙伴交往越来越重要。在角色游戏的情景中,幼儿要与同伴交流、协作,共同选择、组织角色游戏,共同指定角色游戏规则,并严格遵守角色游戏规则,要不断监督、评价自己与同伴的角色游戏行为,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逐渐了解了“我的”和“你的”之间的区别,不断解除活动的自我中心,学会公正地评价自己和同伴的行为举止,逐步养成对于周围环境的态度,逐渐建立友谊、公正、负责的意识和观念。可以说,角色游戏的过程也是幼儿自我意识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不断社会化的过程。角色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与他人交往的平台,幼儿通过与同伴的协作共同将角色游戏进行下去,培养幼儿的“学会合作”意识,发展了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因此,家长和教师应充分利用角色游戏使幼儿获得初步的社会生活知识和技能,以及对人对己、对事物的正确态度和社会价值观。尤其对待性格孤僻、喜欢独处的幼儿,更要多一些爱护关心,为他们创造一些有利于社会能力提高的环境。

2.角色游戏使幼儿学习社会角色,掌握社会性行为规范

角色游戏中,每一个幼儿所扮演的角色都是社会现实生活的一个缩影,幼儿通过对自己所扮演角色的理解进行角色游戏。在角色游戏过程中,幼儿会遵守自身所扮角色职业的性质,例如,扮演警察的幼儿会严格按照警察的职业性质忠于职守,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开;“司机”“行人”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扮演“妈妈”的幼儿会在家照顾“孩子”,整理房间,准备饭菜等,而扮演“爸爸”的幼儿则出外挣钱为“孩子”和“妻子”买生活用品。角色游戏中的幼儿都会学着遵守角色游戏的规则,在角色游戏中所学得的行为规范实质上就是社会行为规范的缩影,因此,角色游戏加深了幼儿对社会角色的理解,帮助幼儿掌握社会性行为规范。

3.角色游戏锻炼了幼儿的意志

坚持性和自制力的发展是幼儿意志品质发展的重要标志。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表明:幼儿自制力、坚持性、自觉性都较差,意志品质处于薄弱时期,意志行动还不成熟。但是,为了能够参加自己喜欢的游戏活动,为了完成游戏任务,幼儿往往乐于抑制自己的愿望,自觉地遵守角色游戏的规则,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超长的毅力,坚持不懈,调节和控制自己不合理的需要与动机。一场角色游戏,往往要幼儿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完成,获得成功后,得到成人的赞扬,幼儿也从中得到乐趣,增强了成功感、自尊感,增强了他们克服困难、坚持道德行为的自信心。如在角色游戏中,“妈妈”要抵御住各种诱惑,会把她认为是多的、好吃的食物分给“爷爷”“奶奶”和“宝宝”,把那份少的不好吃的食物留给自己等等。可见,角色游戏可磨练幼儿的意志,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意志品质。

(三)角色游戏在幼儿情感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1.角色游戏可以丰富幼儿的情绪体验

弗洛伊德认为,角色游戏是由快乐原则支配的,所以角色游戏常常给人快乐的情绪体验。但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假装和虚构的情境,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各种角色的扮演,他们体验到社会成员的思想和情感,如医生对病人的关心、父母对孩子的爱、小伙伴之间的情谊等等,使幼儿的爱心、同情心、友谊感等得到发展。

2.角色游戏可以发展幼儿的成就感与美感

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自己布置自己喜欢的场景与环境,可以自己制作喜欢的家具或玩具及装饰品,他们的成果会得到其他幼儿及教师的认可,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拥有成就感。丰富多彩的角色游戏,为幼儿美感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幼儿在游戏中对玩具的选择与使用、环境的布置等方面也都感受到了美。

3.角色游戏可以消除幼儿的消极情绪

情感健康的幼儿,能恰如其分地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反之,就会导致自我孤立,逃避行为,攻击性行为以及各种偏离的异常人格,这将阻碍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角色游戏能满足幼儿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如当父母、当司机等),把想象中的事物与现实中的事物联想起来,并从中获得快乐。游戏又能再现那些难以忍受的体验(如打针、吃药等),宣泄和抒发情感,缓解心理紧张,从而达到自我调节,能掌握环境。

综上所述,角色游戏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实践活动,它对幼儿心理各个方面都能起促进作用。角色游戏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最有效的活动形式。而角色游戏的发展是与幼儿心理发展相一致的,促使幼儿角色游戏的发展,也就能促进幼儿心理的发展。但是,角色游戏在幼儿心理发展上的积极作用,决不是自然而然实现的,而是跟成人,特别是与教师的正确组织和指导分不开的。因而,限制幼儿角色游戏或任其自己去玩耍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就指出,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家长和教师最好是组织幼儿参加各种游戏,有目的地发展他们的能力,并通过游戏教给幼儿一些初步的知识,为进入学校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说,对于儿童,“以游戏的方法去教训他,没有不喜欢听你的话的”。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认识到角色游戏与幼儿心理发展的关系,从而转变教育观念,让孩子在游戏中不断成长。

参考资料:

篇3:浅谈角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一、角色游戏的特征与本质

1. 自主性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根据意愿, 确定角色游戏内容、场景、游戏伙伴、材料, 也可以根据想法或讨论, 改变原角色游戏的操作程序, 制订游戏规则, 也就是说, 怎么玩、和谁玩、玩什么, 都是由幼儿决定的, 通过组织幼儿参加角色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就能体现出来。

2. 趣味性

趣味是角色游戏不可缺的因素, 游戏对于幼儿的吸引力就在于游戏本身具有趣味性。如:我带领幼儿玩<<荷花荷花几时开>>这个游戏, 让幼儿扮演荷花, 剩下的所有幼儿将“荷花”围起来, 对“荷花”说“荷花荷花几时开”, 然后“荷花”就要回答幼儿提出的问题。在游戏开始之前幼儿对荷花很感兴趣, 都在想自己怎样才能变成美丽的荷花呢?让幼儿带着对荷花的好奇来进行这个游戏, 这样幼儿就能从中体会到游戏本身具有的趣味性, 使幼儿想要参与进而主动参与其中。

3. 虚构性

角色游戏是真实生活的反映, 它是在假想的情境下反映真实生活的一种具有虚构性的活动。例如:在游戏过家家中, 游戏中的“父母”并不是真的父母, 游戏中的“孩子”实际上是玩具娃娃。幼儿既可以把狭小的角色游戏场所变成广阔的游乐天地, 既可以在那里盖高楼大厦, 又可以铺铁路、开汽车。这一切, 是“假装”的, 但是在幼儿心中就是真实情景的再现。

4. 社会性和团体性

角色游戏的社会性突出表现在游戏的主题内容和行动规则上。幼儿常见的角色游戏主题有“过家家”、“小兔乖乖”“小红帽”等等。在这些游戏中表现的内容、情节, 一定是幼儿了解和想象到的。而幼儿能了解和想象到的, 是幼儿在生活中经历过, 或以直接或间接接触过的事物为素材的。

从角色游戏的基本特征中发现角色游戏是能让幼儿在此过程中获得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体验的活动。

二、角色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积极作用

1. 在幼儿智力发展中角色游戏的积极作用

(1) 扩展和加深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角色游戏的过程是一个学习各种知识的过程, 例如在游戏《过家家》中, 幼儿“家”里摆放的各种“家具、电器”都是从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家里仿造来的, 它们的作用和功能都是从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的。

(2) 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幼儿依靠想象进行角色游戏, 例如同样在游戏《过家家》中, 教师与幼儿一起用卡纸制作出床、桌子、椅子等家具, 在制作的同时要幼儿想想还有哪些东西是自己喜欢的, 然后凭借自己的记忆力和想象力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动手做出来。

(3) 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在角色游戏过程中, 幼儿抽象概括能力是逐渐提高的。在教学中我发现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要依靠具体的事物来进行, 而中、大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语言的作用逐渐增强, 对实际材料的依赖性逐渐减少。比如玩《过家家》游戏, 孩子们说:“该吃饭了, 他们就会走到墙前比划着洗手的样子, 然后说:“洗完了!”还有, 这就是依靠简化了的行动和语言进行的想象和思维过程, 从而提高了幼儿的思维能力。

2. 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角色游戏的积极作用

(1) 为幼儿提供社会交往的机会, 发展幼儿社会交往的能力。在角色游戏的情景中, 幼儿要与同伴交流、协作, 选择、组织角色游戏, 共同指定角色游戏规则并遵守。如:幼儿会在自由活动的时候自己组织角色游戏, 有警察抓小偷、王子和公主等等, 在游戏中幼儿通过交流协商来分配所扮演的角色, 并且对幼儿扮演的角色进行监督和评价。

(2) 使幼儿学习社会角色, 掌握社会性行为规范。在角色游戏中, 每一个幼儿所扮演的角色都是现实生活的一个缩影, 在游戏中所学到的行为规范实质上是社会行为规范的缩影。幼儿通过对自己所扮演角色的理解进行角色游戏, 并在游戏中会遵守角色游戏的规则。

(3) 锻炼幼儿的意志。坚持性和自制力的发展是幼儿意志品质发展的两个重要标志。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表明:幼儿自制力、自觉性都较差, 意志品质薄弱, 意志行动还不成熟。为了能参加自己喜欢的游戏, 完成游戏任务, 幼儿自觉遵守角色游戏规则, 一场角色游戏, 要幼儿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完成, 完成后, 幼儿得到成人的赞扬, 从中得到乐趣, 增强了成功感和克服困难、坚持道德行为的自信心。

三、在幼儿情感发展中角色游戏的积极作用

1. 角色游戏可以丰富幼儿的情绪体验

弗洛伊德认为, 角色游戏是由快乐原则支配的, 所以角色游戏常常给人快乐的情绪体验。但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假装和虚构的情境, 用自己特有的方式, 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各种角色的扮演, 他们体验到社会成员的思想和情感。

2. 角色游戏可以发展幼儿的成就感与美感

角色游戏中, 幼儿自己布置喜欢的场景与环境, 自己制作喜欢的家具或玩具及装饰品, 他们的成果会得到其他幼儿及教师的认可, 获得鼓励和赞扬, 这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并拥有成就感。

3. 角色游戏可以消除幼儿的消极情绪

角色游戏能满足幼儿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 他们把想象中的事物与现实中的事物联想起来, 从中获得快乐。同时游戏又能再现那些难以忍受的体验, 从而达到自我调节, 能掌握环境。

篇4:浅谈角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角色游戏;思维发展;有效性

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思维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是孩子们特有的一种学习形式。自主性、趣味性、虚构性、社会性等是游戏特有的属性,处在幼儿期的孩子思维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对周围的一切事物好奇、好动、好模仿,渴望参加成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可根据孩子的这些特点,为幼儿创造宽松自由的环境,凸显幼儿自主、自信的主体精神。

一、游戏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智力成长

幼儿的智力发展包括幼儿的思维力、想象力、记忆力、语言能力及创造力的发展。皮亚杰认为:“儿童在游戏中的以物代物是象征性思维出现的主要标志。”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对于材料的假象及以物代物的能力是不同的。小班的幼儿在进行游戏时,倾向于选择外形和功能上十分相似的替代品,而中班大班的幼儿则能逐渐脱离专用的材料,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理解来选择适合的代替物。这个过程就是幼儿的思维力与想象力不断发展的过程,而角色游戏中幼儿需要回忆脑海中已有的情境来发展游戏,因而促进幼儿记忆力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而角色游戏的开展就为幼儿语言的学习与发展创造了一个轻松、自然、适宜的环境氛围。在角色游戏的开展中,幼儿将已有的生活经验或熟悉的场景融入游戏,在游戏中把自己的东西或知道的东西与伙伴分享,便有话可说,并且是主动而积极地去说。角色游戏的灵活性以及贴近生活性使其相对于其他游戏而言,更能为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一个自由、自主的环境,进而大大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游戏能有效促进幼儿社会化的发展

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发展自我意识,摆脱自我中心。根据皮亚杰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2~7岁的儿童的思维发展处于前运算阶段,也称作自我中心思维时期。相关研究表明,游戏是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儿童在游戏中不断获得并且检验自我力量,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儿童在游戏中逐步掌握应对挫折和宣泄压力的正确方法,自信心和自尊心不断增强;儿童在游戏中获得基本的社会技能,学会协调并且整合自我情感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掌握合理的自我评价方法和标准。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扮演着各种角色,他们必须以角色的身份来进行游戏,从而让幼儿体验到角色情感,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去自我中心”化。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在游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开展游戏,摆脱成人的控制,从而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幼儿在游戏中扮演与体验角色,可以使其学会自我监督、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发展了幼儿的自我意识。角色游戏是社会的缩影,反映了社会实践的内容。角色游戏有“娃娃家”、商店游戏、医院游戏等,在这些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爸爸”“妈妈”等角色,对角色身份进行体验,可以了解角色的社会责任。游戏中幼儿会尝试去模仿成人交往时的语言、态度、方式及内容,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社会交往的技巧。而在角色游戏的开展中,幼儿需要共同商量角色、规则和游戏的主题,游戏开展过程中也有可能发生争吵,但是这些行为都能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让幼儿学会协调,学会交往技巧。

三、游戏能有效促进幼儿思维健康的发展

游戏可以让幼儿某些消极情绪得到发泄及调节,或是在游戏中挑战恐惧害怕的事情,使之逐渐克服这些障碍,并使幼儿的心理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如,大多数幼儿都会惧怕打针,但在医院游戏中,他们会将自己在医院体会到的消极情绪,通过扮演“护士”给娃娃打针而得到发泄。角色游戏还能促进幼儿抵抗挫折能力的培养。“角色游戏是未经任何粉饰和掩盖的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幼儿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由于交往技巧的不成熟,幼儿的自我中心意识还很强烈等,同伴之间可能会出现一些争吵;也会因为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对游戏的继续开展无法操作,通过这些困难,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就会明白困难与挫折是常常出现的,也就培养了幼儿敢于面对困难挫折的性格,并逐渐学会战胜困难与挫折的方法。

由此可见,幼儿的发展是个体因素与周围环境主动、积极地相互作用的结果,幼儿的学习离不开自身的探索、操作与表现,而游戏正是孩子们获得知识、能力的最佳时机,尤其是角色游戏。它体现了幼儿的主人翁精神,在角色游戏中幼儿的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他们能够利用已有的社会知识经验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它是幼儿对现代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能促进幼儿品质、行为能力和意识的提高,真正体现了现代的教育宗旨。

参考文献:

[1]李燕.提高角色游戏质量,促进幼儿主动发展[J].幼教研究,2010(2).

[2]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篇5:手指游戏对小班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有研究表明,手指运动对于大脑发育、思维发散、智力发展、提高神经灵敏性、协调动作等方面均有促进作用。最基本的,手指运动对于幼儿手部小肌肉群的发展绝对具有加速和促进的作用。而手指游戏又能调动幼儿的听、说、想等各种感官,幼儿手部肌肉群得到发展,促进左右脑和谐发展。从幼儿三岁开始,就可以循序渐进地玩手指游戏,提高其动作的灵活、准确性。抓住幼儿期生理发展迅速、可塑性强的特点开展手指游戏活动是开发幼儿智力的重要途径。

一、手指游戏促进小班幼儿语言的发展

小班幼儿知识经验少,语言发展差,有意识记忆未能很好发展,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手口的协调能力也需要不断地练习,说唱式手指游戏在这个时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一些活动的过渡环节,比如进行教学活动前,在午睡前要让幼儿渐渐地安静下来,这时就可以玩手指游戏,既可以成功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还可以锻炼幼儿手部肌肉的发展,在此过程中还可以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和自我表现的能力。比如,在手指游戏“小被子”中,让幼儿双手合十说“小被子”,两手交叉往外推(已铺好),两只手分别招一招(大家快来睡午觉),两手食指分别靠近嘴边摇一摇(不说话,不吵闹),两手握拳有节奏地各锤一下,两个大拇指翘起做“棒”状(天天睡觉身体好)。在这个游戏中,教师可以先以故事的形式,将幼儿带到睡午觉这个情景中来,让幼儿有感于午睡前的情景,同时将游戏中儿歌的内容传递给幼儿。这种方法,幼儿比较喜欢,对于内容比情景化的游戏很适合。这样在游戏中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能力,促进了幼儿语言的发展。

二、手指游戏促进幼儿手眼协调

手是幼儿感悟世界的重要器官,它直接影响大脑,受大脑支配,同时,又对大脑的发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俗话说“心灵手巧”。在做手指游戏活动时,大脑、眼、手同时协调运动。坚持做手指运动,能开发幼儿的大脑潜能,锻炼幼儿手指的灵活性,发展幼儿手部小肌肉群活动能力和手指关节的发育,促进幼儿大脑与手指神经协调发展,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小班的一个手指游戏:一个手指点点,两个手指剪剪,三个手指弯弯,四个手指叉叉,五个手指开花。一个手指点点(让幼儿两只小手都伸出一根指头碰两下),锻炼了幼儿大脑对手指认识的精确性,接下来伸出的手指逐渐增多,提升了游戏的趣味性,同时增加了游戏的难度,使幼儿大脑及时反映,促进小班幼儿手眼协调。两个手指剪剪(做剪刀状剪一剪),在两手伸出的同时,手眼合作提高协调性。三个手指弯弯(食指、中指、无名指弯两下),锻炼手指的灵活性。四个手指叉叉(除大拇指以外的手指相互交叉)。五个手指开花(五个手指做花状托住下巴)。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对五个小手指的认识是很新奇的,通过这个小小的手指游戏,不仅能让幼儿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手指,还能提高手眼的协调能力。

三、手指游戏在小班幼儿活动组织中的重要性

手指游戏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小班幼儿在活动中常不受活动规则的约束,注意力分散,不集中,此时利用一个手指游戏,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就能将活动重新进行下去。比如,小班的语言活动中,幼儿对于过多的“说”渐渐失去兴趣,有的幼儿坐在椅子上和同伴“叽叽喳喳”地说话,利用手指游戏则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首先示范玩手指游戏,边说边做,有趣的儿歌和简单的动作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待幼儿注意力集中之后再�^续之前的活动。这一过程既达到吸引幼儿注意力的目的,又让幼儿通过手指游戏得以放松,同时也使注意力和兴趣性得以保持,可谓是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呢?

篇6:浅谈民间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论文题目: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及运用

名:于洋 指导教师:周蕾

业:教育管理专业 年

级:201003级 层

次:专升本 学习中心:锦州学习中心 完成时间:2012年 4月 23日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

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及运用

[摘 要] 民间游戏是来自于人们生活中自创的一种游戏形式,它不仅简单易学,趣味性强,而且能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幼儿可以通过民间游戏来培养身体、语言、数学、艺术、社会认知、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发展,非常符合孩子游戏的需要,对幼儿教育有着很大的价值。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丰富,以及现代玩具的增多,民间游戏越来越趋于没落。幼儿园应大力开发和利用民间游戏资源,有效组织适合幼儿园开展的活动,并引导教师在民间游戏活动中给予有益的指导。本文探讨了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提出要重视民间游戏开发和利用的观点。

[关键词] 民间游戏 幼儿教育 促进 全面发展

一、研究民间游戏的社会意义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幼儿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身心发育尚未完善,对各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因此,锻炼幼儿健康的体魄,为他们奠定良好的体质基础,不仅关系到他们现时的健康成长,还会对他们一生的健康产生持续的影响。

幼儿民间游戏作为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充分挖掘了身边的教育资源,以追求最大的教育利益,蕴含着的丰富的现代教育价值和发展潜力,值得我们重视和不断研究,也值得我们珍藏与发现其中新的含义。它的材料虽然很老土,但教育是灵活的;材料是旧的,教育是新的;材料是粗的,教育是细的;材料是廉的,驾驭价值是高的。

幼儿民间游戏作为学习学前教育的我们,在不断让孩子领略到现代科技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了传承中华文明之花,让我们的孩子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感受泱泱中华的魅力!

二、研究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1、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身体的健康

幼儿民间游戏可以较好地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经过大量的反复练习,为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果只机械地反复让幼儿走、跑、跳、钻、爬这些动作,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也无法调动其积极性,练习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在搜集到的民间游戏中,如“站四角”、“扎手绢”、“老鹰捉小鸡”等活动,幼儿的奔跑能力及反应的灵敏性得到很好的锻炼,平衡、跳跃、协调等能力得到提高,又培养了幼儿共同参与游戏的乐趣,养成遵守游戏规则的良好习惯,不仅完成了体育锻炼的要求,还增强了孩子们的体质,达到了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目的。

2、民间游戏有助于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及数学知识的获得(1)民间游戏提供语言表达的环境

幼儿民间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语言表达的环境,对于发展幼儿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具有特殊的价值。因为孩子们不是简单的学习语言,而是学习用组合的方式把语言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工具。同伴的交流迫使他们相互表白,逐渐学会了口语表达,又因其中的内容可随时调整及安排,故孩子也就随着教师或同伴的设计而使自己的口语能力得到了训练,增进了同伴间的情感交流。

(2)开展民间游戏有利于数学知识的获得

数学知识较抽象,而幼儿的思维较具体形象,因此对枯燥无味的数学活动不大感兴趣。过去用传统的数学教育手段来教孩子,认为以“教”为主,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孩子们却学得并不理想。因而,我觉得幼儿早期数学教育应该渗透在幼儿的一切活动之中,特别是在幼儿最喜欢的各种各类游戏活动之中,在游戏中让幼儿获得初步数学知识,幼儿的兴趣浓厚,印象深刻。

3、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韵律感、节奏感及表演能力的培养(1)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民间游戏的种类繁多,有一部分民间游戏配有童谣,其音乐性就表现在它语言的韵律美和鲜明的节奏感上。通过双声、叠韵、双关、谐音、对仗等手法,使童谣唱起来悦耳动听,具有一呼百应的同伴呼应效果。既培养了他们的节奏感,又满足了幼儿好动、好玩、好说的心理特点。

(2)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

好模仿、好表现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儿歌是游戏中不可缺少的道具,它有渲染气氛使幼儿的表演能力得以发挥的功能。在游戏时,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能逼真的做出各种不同的造型,并保持持久的不动,使游戏情趣颇足,同时培育了幼儿的表演能力和自控能力,游戏也充满了生活气息。

4、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1)游戏是幼儿人际交往需要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这种需要寻求满足的途径。首先,民间游戏一般都需要若干幼儿共同合作才能进行,这样无形中就培养了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幼儿可以从游戏中满足合群的需要,形成自然的游戏伙伴关系,通过过程中产生的不同意见和各种矛盾进行协商,统一意见。协调彼此的行动,达到合作的目的。

其次,民间游戏的规则还能帮助幼儿摆脱自我中心,向社会合作发展。每个游戏的规则是幼儿必须遵守的,会使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遵守规则,从而形成了人际协调的合作关系。

第三,民间游戏有它独特的趣味性,它对幼儿的自制力和坚持性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因为它独特的趣味性吸引了幼儿把游戏中的等待转变成自身内在的需要。这对孩子的坚持性、自觉性的养成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2)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多向交流

民间游戏可以成为幼儿园、家庭、社区多向沟通的桥梁。家长和社区中的人们,对儿时的游戏往往都难以忘怀而且津津乐道,这对幼儿园征集和开展民间游戏推动极大。由于民间游戏,幼儿园、家庭、社区,有了共同关心的话题,人们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教育观念有了一致的变化,教育的责任感也随之增强。

5、民间游戏有助于促进幼儿良好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的形成

许多民间游戏带有竞争的性质,幼儿在游戏中享有充分的自由,他们的情绪是放松的。为了参加游戏,他们不断克服自身弱点,遵循规则,选择并忍受当前的不安,锻炼自己承受挫折、失败的能力,才能继续游戏。民间幼儿游戏的顺利进行,取决于幼儿对游戏规则的掌握,取决于幼儿的自我评价及对别人的监督,如果某幼儿在游戏中不遵守规则又想继续参加游戏,就会引来同伴的指责和不满。因此,民间游戏的开展过程,可以说是幼儿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和积极情感的过程。

三、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具体应用

1、为幼儿营造和创设有利的民间游戏环境

(1)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物理环境。物理环境是民间游戏活动开展必要的引发和支持条件,主要包括游戏的时间、场地、玩具材料等。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在游戏活动的时间方面,在切实保证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规定的游戏时间的同时,应灵活根据每位幼儿在游戏中所选择的材料、玩伴和自发游戏的形式,对游戏时间做一些相应的调整。

在游戏场地方面,各班可以根据活动室的大小做到一室多用,利用建构材料自己动手动脑,搭建轻便灵活的小矮墙、小栅栏、屏风等。在室外,可以在平整的操场上画上有情趣的五颜六色的大大小小的“圆圈”“格子”,铺上鹅卵石的小路等,以方便幼儿在离园时自由自主地玩上几次“跳圈”“跳海”“走平衡木”等。

游戏材料方面则应做到保持一定的新颖度和一定的连续性。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收集大量的废旧材料和一些半成品,鼓励和激发幼儿自由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自制游戏中所需的玩具,引导幼儿参与其中,给予相应的指导,相互讨论、相互交流,以引发幼儿的兴趣,最后设计出新的游戏活动。

(2)为幼儿营造轻松愉悦的心理环境。如果说物理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静态的,那么心理环境的影响就是动态的了,它对幼儿的学习、认知的发展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是幼儿民间游戏的伙伴,是幼儿的引导者,应给予幼儿最大的自由、最少的干预、最多的观察、最贴心的关怀,让幼儿在感兴趣的民间游戏中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而教师只需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一些适宜的点拨、引导。

(3)做好游戏前的准备工作,注意安全。首先,教师应有针对性地选编游戏,明确游戏的规则,并根据幼儿年龄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开展游戏,同时注意调节游戏的难易程度和活动量的大小,以符合幼儿个体水平特点。其次,在改编、运用幼儿民间游戏时,对游戏动作的设计、场地的选择、玩具的使用与制作等方面应加强安全检查,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2、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角区活动中的开展

为了使民间游戏资源能与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可把收集到的民间游戏分成民间体育游戏、民间智力游戏、民间美术游戏、民间童谣说唱四大类,并在各区角投放相应的民间游戏材料,开展相应的民间游戏活动。

(1)如在益智区投放“翻绳”“七巧板”和各种民间游戏棋等,使幼儿在轻松自发的状态下积极开动脑筋,一方面丰富了游戏的内容,增加了游戏的难度,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2)在科学探索区可以投放“捻捻转”“绕绕转”等游戏材料。幼儿在自己发现或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学会观察与探究。

(3)在美工区可以增加泥塑、剪纸、编织(如中国结)、等材料,可以培养幼儿的细心和耐心,同时也可激励幼儿大胆实践积极创新,不但幼儿的审美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而且幼儿的社会性也得到了增强。

(4)在音乐表演区可以投放彩绸、绸扇、各种民间小乐器、民间表演头饰、服装、音乐等,幼儿能够从中感受着优美的韵律和富有变化的节奏,体验着中华民间艺术的美,从而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并陶冶幼儿的情操。

(5)在体育区可以投放高跷、沙包、皮筋、跳绳等,使得幼儿在快乐中增强体质。总之,民间游戏在各活动区的开展,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游戏内容,扩展幼儿游戏空间,更为民间游戏资源与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的结合找到了适合可行的路径。

3、幼儿民间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开展

(1)民间游戏在幼儿一日集体活动中的开展。针对民间游戏如何与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相结合这一问题,我们从民间游戏区角活动的开展中获得了一些启示:

第一,应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做到预成和生成有机结合。第二,民间游戏的游戏形式可充当预设活动的桥梁。第三,民间游戏活动可为预设活动提供丰富的体裁。第四,民间游戏可使教育教学活动变得灵活有趣

(2)民间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零散间隙时间中的开展。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环节过渡中有许多零散时间,如幼儿来园后、离园前、饭后。在各个环节的过渡中,可以为其准备一些发展小肌肉或手眼协调能力的民间游戏,穿插在零散时间中进行。在营造温馨温暖的环境的同时,可以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愉悦的心情和体验。这样不仅使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过渡自然,同时减少了幼儿排队和等待的时间,体现了动静交替的原则。

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今天,民间游戏早被孩子们遗忘在角落里,随之被孩子们手中各种各样、价钱昂贵的电动玩具、新潮玩具所代之。虽然这些玩具也给幼儿带来了欢乐,但时间久了孩子们就失去了兴趣,不愿再玩,于是父母又得添置新玩具。这样一来,家里是数不尽的垃圾玩具,孩子也得不到锻炼而且又浪费了钱财。与其相比,民间游戏就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经济实惠的活动,它也是幼儿生长发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活动形式。不仅丰富了幼儿户外活动,而且使幼儿的身心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由此,真诚的希望社会、家长和幼教工作者,不断对民间游戏进行挖掘整理和继承,使我国的民间游戏这一瑰宝能发扬光大。同时把其精华传授给孩子们,让他们在民间游戏的天地里自由的成长,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福建幼儿教育]

2.陈云霞 《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幼教博览] 2005年第3期 3.刘婧 《民间游戏是幼儿教育中的无价之宝》 [为了孩子] 2009年 4.王美芳 《幼儿教育中的奇葩民间游戏》 [科学大众] 2009年第1期

篇7:幼儿角色游戏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幼儿角色游戏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摘要]众所周知角色游戏对幼儿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价值,所以在进行角色游戏时对教师素养的要求也引起了研究者们的高度关注。在运用文献综述法和访谈法的基础上发现,教师指导幼儿角色游戏素质主要有观察、倾听和分析幼儿行为的能力;与幼儿沟通、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开展游戏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力、创设游戏环境、丰富幼儿生活经验的能力;指导评价游戏活动、调整游戏计划的能力以及教师区分层次,注重个体差异的能力。

[关键词] 幼儿;角色游戏;能力;差异;素质

引言

游戏是幼儿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是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马卡连柯就曾指出,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具有与成人活动、工作和服务同样的重要意义,儿童在游戏中怎么样,当儿童长大的时候,他在许多方面的工作中也会怎么养。因此美味来活动家的脚,首先在游戏开始。[1] 幼儿的游戏形式有多种,如角色游戏、身体运动性游戏、玩物游戏、伙伴游戏等。其中角色游戏是一种及其重要的游戏,它是学前儿童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它是幼儿时期最典型的,最有特色的, 也是幼儿最喜欢的, 最符合幼儿意愿的一种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 因而幼儿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印象是角色游戏的源泉;在游戏中玩什么、怎么玩等均由幼儿决定, 因而角色游戏是幼儿独立自主的活动;角色游戏中的角色扮演和玩具使用都具有替代性, 因而角色游戏的过程是创造性想象活动的过程,想象活动是角色游戏的支柱。

但是, 由于幼儿角色游戏在实施中教师存在许多的缺陷,教师在组织游戏时比较传统规范,没有主张,死板硬套。而且幼儿在生活中所获得的印象并非都是好的、正确的, 他在角色游戏中所表现出的也未必是好的正确的,所以教师在知道幼儿角色游戏时就要注意多方面,不是任何幼儿自发的角色游戏都具有良好的教育作用。所以,教师在指导幼儿角色游戏时就需要有具备多种能力素质。

一、观察、倾听和分析幼儿行为的能力

观察、倾听不仅能帮助教师更深入的了解幼儿游戏的兴趣需要和行为能力,更能使教师把握时机,有的放矢的指导幼儿游戏,从而扩展游戏,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观察、倾听为教师指导游戏的准备工作提供基础,教师通过对游戏的细致观察可以发现何时需要增加游戏时间、地点、材料和经验, 可以了解幼儿游戏的现状, 使教师能更好地介入幼儿的游戏。观察、倾听的目的为了倾听幼儿的对话,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语言, 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和需要, 进而能从客观实际出发,对游戏做出合理、有效的指导。只有观察的仔细,教师才能对症下药,从而让他们玩得自由开心又遵守规则。

教师在幼儿进行游戏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幼儿之间的相处关系,倾听他们的对话,观察他们在游戏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还要观察幼儿扮演角色与材料之间的关系,他们在进行游戏时是何种态度的,游戏进行的时间,还要观察幼儿表现与内心之间的感受。教师能结合各种所得资料对行为进行分析。

二、与幼儿沟通、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开展游戏的能力

沟通是心灵之间的桥梁,没有沟通, 就没有理解, 更谈不上教育。教师在幼儿游戏进行中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在此教师就要鼓励幼儿大胆展现自己的想法,鼓励幼儿积极主动的去表现。

教师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才能更好组织游戏,幼儿教师的沟通能力是实现心灵交流的教育艺术, 是创造彼此新关系的动力。现实中,许多教师缺少与幼儿沟通的能力,幼儿在游戏时会遇到许多困难,需要教师沟通帮忙,然而很多教师无暇细心地与幼儿沟通,出现包办代替的现象。当幼儿在游戏时遇到困难也没有及时鼓励幼儿,因此幼儿会表现沮丧等行为。

教师要尽可能地蹲下来与幼儿交流, 增加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亲切感,还应了解他们的真实兴趣和想法, 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引发游戏主题时, 可利用出示游戏材料、设置游戏场景或直接征求幼儿的意见等方式, 启发幼儿玩游戏的愿望, 帮助他们确定主题, 并要善于启发幼儿理解角色、认真而富有创造性地扮演角色。

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力、创设游戏环境、丰富幼儿生活经验的能力

教师在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必须注意保持良好的心境,以免影响到幼儿进行游戏。一个良好的环境更加有利于幼儿游戏的进行,无论是物质环境还时心理环境,在良好的游戏环境中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能力。

环境是儿童学习的“第三位老师”, 儿童是在与环境的和谐互动中获得发展的。教师作为环境的创设者,应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教师应丰富游戏材料,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游戏场地和游戏材料。我国幼儿教育家陈鹤琴认为:“我们要重视选择各种适宜孩子的玩具,并把玩具作为教育孩子促进认识,发展想象,锻炼身体,培养高尚的道德行为的一种手段。”孩子是敏感的、易受伤害的, 教师的一举一动, 都会影响到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游戏时更要注意幼儿的心理。角色游戏是幼儿对未来社会角色身份的初步体验,艾里康宁从角色游戏的社会性是指出发,提出了如下定义:“学前儿童的角色游戏是一种发展了的活动形式,儿童在这种形式中充当成年人的角色(职能),并在专门设置的游戏条件下概括地再现成人的活动和他们之间的关系,这些条件的特点是用各种游戏用品来代替成年人活动的真实物品。”[3] 在角色游戏时,孩子们充当着不同的角色,而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身份就有不同的表现,如各种语言、动作、形象等,这些不同的角色就是孩子对未来社会角色身份的初步体验。

教师除了要提供部分主要的商品玩具外,还应提供大量的可以“以物代物”的材料,因为这比现成的玩具和实物更能激发幼儿对现实生活的模仿、想象,有助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幼儿教师必须为幼儿提供安全、卫生、美观、整洁有序、富有童趣的游戏环境。只有在丰富的物质环境中, 幼儿才有多种选择的可能性。为幼儿提供角色经验,提供良好的模仿环境。教师可邀请不同职业的家长给幼儿讲他们是怎样工作的等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游戏中的各种角色。一旦幼儿对周围环境、社会生活有了感知和认识 ,就容易进入角色。例如玩超市游戏前,可带幼儿实地参观,让幼儿知道进超市买东西要进行怎样的程序,从寄存物件、拿购物车、选购商品、付款等都让他们亲身感受。回来后用谈话的方式讲述感受,然后举行一次游戏让幼儿强固。

四、指导评价游戏活动、调整游戏计划的能力

成功的角色游戏, 一般由良好的开端、有趣的过程、愉快的结束和再游戏的愿望等几方面构成。教师要把握好游戏的时机,发现游戏中的问题时及时进行调整,并指导评价游戏活动。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游戏的主题、结构、情节、使用的材料均与社会生活有关。游戏评价是教师了解游戏开展的基本情况、有效指导和深化游戏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可在游戏前对幼儿进行预防性评价,引导幼儿建立游戏规则,使幼儿在游戏前就能命该该如何。教师应对幼儿的某些行为进行及时性评价,强化促进幼儿的某些积极行为或避免某些过失行为。幼儿教师应在观察、倾听的基础上把握幼儿的行为表现、发展脉络和活动方向, 进而有选择地改变一些游戏主题或适时延伸、扩展出新的游戏主题。如当一些游戏不能引起幼儿兴趣时, 教师要及时调整游戏计划;当发现有些幼儿自发的游戏不恰当时, 教师要适时、适度予以转化或淡化, 或将幼儿游戏活动中有价值的经验和具有共性的问题, 用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加以提升, 以满足幼儿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幼儿在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同样, 教师在幼儿角色游戏中也是个游戏者, 也扮演一定的角色。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说教,更不会有训斥, 还可以让幼儿对这一游戏有逼真的感觉, 使幼儿对游戏角色的职责有更明确、更理性的认识。

教师要仔细观察幼儿游戏过程,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能适时、适度的转化问题或淡化问题。教师应在观察、倾听的基础上把握幼儿的行为表现、发展脉络和活动方向, 进而有选择地改变一些游戏主题或适时延伸、扩展出新的游戏主题。

五、幼儿教师区分层次,注重个体差异的能力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存在很多的差异,因此需要教师能区分他们的层次,注重其差异让他们进行更加适合自己的游戏,获得更好的发展。(一)性格差异

有些幼儿具有性格差异,有些幼儿胆小、内向及兴趣易变,在游戏中我对他们进行因人而异的重点指导,并采取相对固定角色的方法,即在不长的一段时间内固定角色,对他们进行角色行为训练,使其尽快进入角色,树立起角色意识。如对于胆小、内向的孩子则注重培养他们对游戏的积极态度和情绪,委以角色,交给任务,想方设法把他们吸引到游戏中来;对于兴趣易变的孩子则注重发展其注意力及持久性,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性。固定角色并非是角色就固定不变了。实践证明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能增强幼儿角色的应变能力,有利于幼儿角色意识的发展。所以对那些兴趣易变而不稳定及胆小、内向的孩子在相对固定角色一段时间,在其有一定的角色意识后,就应对其角色进行变换调整,使他们有机会接触更多的角色,在提高他们对角色应变能力的同时,增强角色意识。

(二)年龄差异

在角色游戏中, 小、中、大班幼儿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差异:小班幼儿在感知事物方面还带有婴儿期的思维特点。时常是没有明确的目的, 不能先考虑自己的活动内残, 即使有一定的目的, 也往往不能自主的坚持下去, 易受别人影响而改变自己原来的主意。在角色游戏中,他们只是简单地模仿一些成人生活、劳动的片段动作,直觉行动思维使他们不能较长时凤地控制自己行动的目的性, 因此他们最初的游戏只是玩具的操作活动, 游戏的进展直接取决于玩具。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特点为幼儿提供多数量同种类的游戏玩具,满足平行游戏的需要。中班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他们对玩具的颜色、形状、特征的认识并能区分各事物间的关系, 反映的内容比小班深刻细致。有一定范围的自由联想并能在事先对自己将做什么和怎么做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大班幼儿由于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他们的思维已由直觉行动转入具体表象的思维, 因此他们在游戏中更多地按照日常生活模式不断地调节自己的行为。能自己分配角色, 安排情节, 为开展游戏作好必要的准备。综合各年龄段的差异,教师进行具体的指导分析,按照不同的年龄层次进行游戏指导,使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时有更好的积极性,主动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教师在具备这些能力素质的基础上,还应该随机介入游戏的能力,在幼儿游戏的过程当中及时的进行多方面的观察分析,以及指导。教师还应具备随机应变能力,幼儿在游戏过程会出现很多问题,除了游戏过程出现的问题,还会出现各种突发性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能应变自如。教师还应具有培养幼儿角色游戏意识的能力,有些幼儿在游戏时常常会跑去做其他的事情,因此教师就要培养他们的游戏意识,使他们在游戏中能进入角色。

教师具备这些素质后才能更好的培养幼儿,通过介入的游戏指导,较好地帮助孩子理解了角色的身份、意义,孩子的角色行为得到不断充实、完善,角色意识不断增强。通过教师的素质的提高,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能更好的开展,以至于能更好的培养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注释:

[1]虞永平.儿童的游戏与生活——由苏联的游戏理论引发的思考[J].幼儿教育,2009,(01),5 [3]林茅.幼儿游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32 参考文献:

[1]吴美云.浅谈幼儿角色游戏指导[J].教育导刊,2008,(02)[2]欧阳丽君.浅谈小班幼儿角色游戏中角色意识的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1997,(05)[3]孙民从.浅析幼儿角色游戏的年龄特点[J].学前教育研究,1998,(04)[4]刘军.影响幼儿角色游戏的因素[J].幼儿教育,2000,(06)[5]黄娟珍,丁昀.幼儿角色游戏的主题内容及其指导[J].学前教育研究,1998,(06)[6]许秀美.幼儿园角色游戏指导刍议[J].教学研究,2007,(27)[7]潘月娟.教师指导幼儿角色游戏的适宜性方法上[J].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3,(01)[8]龚柳娟,金浩,王滨.幼儿角色游戏水平及一般发展趋势的调查研究[J].专题研究,1997,(01)[9] 王津婴.角色游戏[J].学前教育研究,1996,(01)[10] Ritchie, Jeny.B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Early Childhood Care and Education in Aotearoa/New

篇8:浅谈角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一、游戏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智力成长

幼儿的智力发展包括幼儿的思维力、想象力、记忆力、语言能力及创造力的发展。皮亚杰认为:“儿童在游戏中的以物代物是象征性思维出现的主要标志。”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对于材料的假象及以物代物的能力是不同的。小班的幼儿在进行游戏时, 倾向于选择外形和功能上十分相似的替代品, 而中班大班的幼儿则能逐渐脱离专用的材料, 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理解来选择适合的代替物。这个过程就是幼儿的思维力与想象力不断发展的过程, 而角色游戏中幼儿需要回忆脑海中已有的情境来发展游戏, 因而促进幼儿记忆力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而角色游戏的开展就为幼儿语言的学习与发展创造了一个轻松、自然、适宜的环境氛围。在角色游戏的开展中, 幼儿将已有的生活经验或熟悉的场景融入游戏, 在游戏中把自己的东西或知道的东西与伙伴分享, 便有话可说, 并且是主动而积极地去说。角色游戏的灵活性以及贴近生活性使其相对于其他游戏而言, 更能为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一个自由、自主的环境, 进而大大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游戏能有效促进幼儿社会化的发展

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发展自我意识, 摆脱自我中心。根据皮亚杰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 2~7 岁的儿童的思维发展处于前运算阶段, 也称作自我中心思维时期。相关研究表明, 游戏是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儿童在游戏中不断获得并且检验自我力量, 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儿童在游戏中逐步掌握应对挫折和宣泄压力的正确方法, 自信心和自尊心不断增强;儿童在游戏中获得基本的社会技能, 学会协调并且整合自我情感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 掌握合理的自我评价方法和标准。在角色游戏中, 幼儿扮演着各种角色, 他们必须以角色的身份来进行游戏, 从而让幼儿体验到角色情感, 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去自我中心”化。幼儿是游戏的主人, 在游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开展游戏, 摆脱成人的控制, 从而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幼儿在游戏中扮演与体验角色, 可以使其学会自我监督、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 发展了幼儿的自我意识。角色游戏是社会的缩影, 反映了社会实践的内容。角色游戏有“娃娃家”、商店游戏、医院游戏等, 在这些游戏中, 幼儿通过扮演“爸爸”“妈妈”等角色, 对角色身份进行体验, 可以了解角色的社会责任。游戏中幼儿会尝试去模仿成人交往时的语言、态度、方式及内容, 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社会交往的技巧。而在角色游戏的开展中, 幼儿需要共同商量角色、规则和游戏的主题, 游戏开展过程中也有可能发生争吵, 但是这些行为都能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让幼儿学会协调, 学会交往技巧。

三、游戏能有效促进幼儿思维健康的发展

游戏可以让幼儿某些消极情绪得到发泄及调节, 或是在游戏中挑战恐惧害怕的事情, 使之逐渐克服这些障碍, 并使幼儿的心理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如, 大多数幼儿都会惧怕打针, 但在医院游戏中, 他们会将自己在医院体会到的消极情绪, 通过扮演“护士”给娃娃打针而得到发泄。角色游戏还能促进幼儿抵抗挫折能力的培养。“角色游戏是未经任何粉饰和掩盖的活动。”在游戏过程中, 幼儿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 比如由于交往技巧的不成熟, 幼儿的自我中心意识还很强烈等, 同伴之间可能会出现一些争吵;也会因为由于缺乏生活经验, 对游戏的继续开展无法操作, 通过这些困难,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就会明白困难与挫折是常常出现的, 也就培养了幼儿敢于面对困难挫折的性格, 并逐渐学会战胜困难与挫折的方法。

由此可见, 幼儿的发展是个体因素与周围环境主动、积极地相互作用的结果, 幼儿的学习离不开自身的探索、操作与表现, 而游戏正是孩子们获得知识、能力的最佳时机, 尤其是角色游戏。它体现了幼儿的主人翁精神,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的思维活跃、想象丰富, 他们能够利用已有的社会知识经验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它是幼儿对现代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 能促进幼儿品质、行为能力和意识的提高, 真正体现了现代的教育宗旨。

摘要: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 如何实现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的整合, 使幼儿园课程变得更完善、更生动, 从而从根本上改变“放羊式”或者“灌输式”的教育, 只有充分认识游戏教学活动的性质和价值, 才有可能以最小的代价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游戏和教学这两者各自的价值, 从而通过游戏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角色游戏,思维发展,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燕.提高角色游戏质量, 促进幼儿主动发展[J].幼教研究, 2010 (2) .

上一篇:迎新教师发言稿下一篇:赤壁的希望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