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角色游戏材料投放的思考

2024-04-30

对角色游戏材料投放的思考(精选6篇)

篇1:对角色游戏材料投放的思考

2011年春季“角色游戏中材料的投放和调整对幼儿能力的发展”

课题阶段总结

富蕴县幼儿园夏朝霞

小课题已进行了一学期多了,在这段时间里,领导的交流与指导,信任和支持为小课题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下面,我将这段时间的课题开展情况做个阶段总结。

首先,我阐述一下我研究的大致内容。角色游戏是幼儿运用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它源于生活,广受孩子们的青睐,是适合幼儿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而角色区的设臵正是为幼儿提供了不断学习发展的场所,通过材料的投放、角色的扮演促进幼儿交往、互助,提高幼儿组织活动的能力,发展幼儿主动性和创造性。我研究的方向则是角色游戏中材料的投放和调整对幼儿能力的发展,我的小课题围绕此内容展开。

一、小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使幼儿在角色游戏中,逐步培养交往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增强幼儿的自尊、自信,培养幼儿关心、友好的态度和行为,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3、提供给幼儿更多的自主发展和活动空间,通过材料的投放和调整,不断发挥角色游戏的实效性,使幼儿的综合智能、创新意识及个性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小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概述

(一)、严格按照课题计划进行研究活动。

学期初,我做好了本课题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初步行成了子课题研究方案。同时针对本班的具体开展情况,完成子课题实施方案,并与年级组的老师进行研讨交流,以便完善我的子课题。在一学期结束时,我对这一学期的研究进行了一个课件小结。总结了这一学期角色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及失误的地方,及时反省并提出应对策略。

(二)、根据幼儿在角色区的开展情况,对区域的设臵进行适当调整。

在小班下学期的初期,因为幼儿年龄较小,民族幼儿汉语表达能力欠缺等原因,我们的角色区设臵较为简单,主要是以“娃娃家”为中心,投放布娃娃、小床等贴近幼儿生活及认知能力的材料,并辅助投放一些化妆品、厨房用具等材料。到学期末时,简单的材料已不符合幼儿的需要,而且根据观察我发现我班幼儿对厨房类的材料感兴趣,于是我们随着幼儿的兴趣逐步更换、投放较多的厨房用具,直至角色区变更为“我的厨房”。但由于投放的厨房材料多半为精致的成品,不利于幼儿的探索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发展,到了中班上学期,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需要,我们创建了一个小小的食品加工坊。提供给幼儿原材料(如海绵纸、卡纸、胶带、剪刀、订书机等)让幼儿自己去发挥创造,制作自己喜欢的食品。小朋友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真的不能小觑,他们制作了面条、油条、饺子、荷包蛋等食物,而且玩得不亦乐乎。这个小小食品加工坊提升了幼儿对角色游戏的兴趣,也使游戏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通过对角色区中材料的投放与调整,发挥角色游戏的实效性,发展幼儿的综合能力,促进幼儿良好交际能力的形成。

方案一:刚开始我们娃娃家中的秩序非常混乱,小朋友们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想扮演什么角色就扮演什么角色,自己玩自己的,从不商量,而且时常出现争抢象现。于是我引导幼儿确立规则,要求小朋友在游戏开始前,先商量,确定各自扮演的角色,然后游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孩子是一家人,每个人都要关心家里的事情和家里的人,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刚开始这些规则还起了些作用,可有些小朋友在商量好后,在游戏的中途会忘记自己的身份,又变成了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时我探索性的投放了一些具有区分角色功能的材料,比如厨师帽、围裙、人物身份进区卡等材料,对幼儿角色的选择起到了一定的指示作用。有的小朋友想中途转换角色,也会向同伴商量,并交换标志角色身份的材料。这为幼儿形成良好的交际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

方案二:我班幼儿在最初的角色游戏中,对于材料的使用过于单一,有的材料一

从盒子里拿出来,就上餐桌了,因为那些材料都做的很逼真,小朋友不需要加工就能成为食物,之后我创设了一个小小加工坊,起先小朋友自己制作的面条一出加工坊就上了餐桌,为了引导幼儿,我投入了一个指示栏,栏里有三幅图片,第一幅是从加工厂里生产出来的面条,第二幅是把面条放入锅里,第三幅是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通过这个指示图,不用老师讲述,幼儿便能了解,食物做熟了才能吃。后来,有的小朋友在煮的过程中,还学爸爸妈妈“尝面条”,试试面条是不是熟了。这些指示材料的投放,不仅能避免教师单纯的说教,而且可以让幼儿主动的去接受一些规则和常识,并逐步探索,培养幼儿的主动性。

三、小课题的阶段性体会

从开始研究小课题以来,我结合我班的实际情况,随着幼儿的兴趣对角色区中的材料进行投放和调整,希望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良好的交往习惯,获得益处。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首先,观察记录不够充分,没有足够的时间让我观察记录幼儿每一次的角色游戏活动。其次,研究的目的性较弱,材料的投放与调整我大都以孩子的喜爱为先决条件,而忽略了我自己对课题大的方向的掌握。最后,自身研究能力有限,还有待学习进步。以上是我对这段时间小课题研究的体会。课题还需继续发展,完善。尚有很多不足之处,我会及时反思,并做适当调整。

四、小课题的下学期目标

1、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能力。

2、通过游戏中与材料的互动,进一步建立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3、丰富角色区的设臵,扩大幼儿生活经验,发挥角色游戏的实效性,使幼儿各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教师:夏朝霞

2011年11月12日

篇2:对角色游戏材料投放的思考

中班幼儿正处在象征性游戏的高峰期,他们在角色游戏中的角色意识比小班更明确,角色言语、行为比小班更丰富,对角色游戏的兴趣又比大班浓厚。角色游戏中材料的投放对游戏的进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若是我们能够掌握好一些原则,那么角色游戏的道路必然是越走越开阔。

(一)把握幼儿的原有经验,选择适当的内容开展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创造性的反映个人生活经验。若是我们选择的游戏的主题脱离孩子的生活圈,或者是他们不熟悉的内容时就失去了进行角色游戏的实际意义。因此游戏主题的确立将直接影响游戏的开展,在确立主题时要把握2个原则:

师生共建

角色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游戏,角色游戏的主题应来自于幼儿的需要,由幼儿自己提出,但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游戏的需要,适当启发幼儿游戏的动机。教师在确定主题前可以先和幼儿讨论他们喜欢开设什么游戏,了解孩子最熟悉的经验点与有价值的点来开设。

及时更换

孩子的兴趣与注意力都是很短暂的,当孩子们对这个区域的内容不敢兴趣甚至是“无人问津”时教师就要考虑这样的游戏是否有开展下去的必要。

(二)认清幼儿的游戏规律,材料提供要有操作性和开放性

在角色游戏的初期我们往往会提供一些颜色鲜艳、外形逼真的材料,认为游戏材料投放越多、越真实、越漂亮,孩子们越喜欢。确实,在刚进入角色游戏时,教师可以创设逼真的环境制作精良的材料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可是当孩子已经熟悉游戏规则的情况下教师要多提供可操作性和开放性的材料来促进游戏的进展。在游戏过程中我们发现现成的游戏材料往往会局限幼儿的思维,相反,隐性的操作材料更能激发幼儿的游戏热情与创造性。

例如,教师在“贝塔斯曼”书店里投放了教师精心制作的收银电脑,打折海报,购书优惠券等等。这些现成品刚开始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可时间一长,由于以物代物活动少,幼儿创造性体现不足,幼儿的游戏兴趣便很难维持。营业员在里面没事可做,除了理书还是理书,游戏进入了停滞状态。于是我们撤走原有的部分现成材料,而是提供了许多半成品,如彩纸,各种蜡笔,胶水,剪刀,橡皮泥等。幼儿开始用这些材料自己设计宣传海报,制作赠卷,后来大家还用各种材料制作小礼物来招揽生意,孩子们在里面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做游戏了,同时在这个游戏中幼儿的技能与交往能力有了很好的融合,多方面促进幼儿发展。

(三)关注幼儿游戏进程,随时调整游戏材料

材料投放要注意比例问题,新材料投入太多幼儿不知道玩什么好,材料太少又不能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教师应在游戏中观察幼儿游戏的情况,按需要随时增减材料,引导游戏情节的进一步发展。例如: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去“上岛咖啡”享受,喝喝饮料。但是,咖啡店里地方太小,只有两个位子,不能满足很多孩子的需要。我就和孩子们共同讨论,怎么让那些逛街的顾客和电影院的顾客们也能喝上饮料。于是,孩子的话题马上打开了“可以像‘避风塘’一样开个小窗口,那样就可以不用去里面就能买到饮料,逛街的时候也能喝了。”“对的,我们还可以买了饮料去看表演呢,一边喝饮料一边看表演很开心的。”“还有,我们米奇鲜花店的人累得时候也可以打电话叫外卖,让他们送饮料过来喝。”于是,和孩子们讨论后我们马上在上岛咖啡的旁边制作了一个外卖窗口,这样孩子们就能通过这个外卖窗口买饮料了。同时,我们还在游戏中投入了电子券,可以让幼儿进行“买一送一”的促销活动,孩子的游戏兴致更高了。虽然只是对材料进行了微调但是游戏的效果却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换。

篇3:对角色游戏材料投放的思考

一、低结构材料的特点

笔者认为低结构材料是来源于生活、随手可得、简便环保的, 相对较为安全, 具有一定的操作性, 可以满足幼儿探索的兴趣。 它与高结构材料存在明显不同, 没有固定的结构, 能够随意进行变化, 可塑性比较强, 幼儿可以根据个人想象力利用这些材料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作品, 非常有助于挖掘幼儿的自主性活动能力。

二、投放低结构材料应注意的问题

(一) 确保颜色鲜艳且安全卫生

在选择有关材料的时候, 应该尽量选择一些质量比较好且颜色较为鲜艳的。 幼儿比较偏爱色彩较为鲜艳的材料, 这样的材料更能引起其注意力, 激发其玩游戏的兴趣。 此外, 必须确保材料的卫生与安全, 以免对幼儿健康造成损害, 一些重复使用的低结构材料必须经常对其进行清洗和消毒。

(二) 能够满足角色游戏的需要

通常而言, 每个角色游戏都需要借助一定的道具完成, 因此所投放的低结构材料应该要能够满足游戏开展的需要。 在游戏“开心超市”中, 有客人买苹果和香梨, 担任“老板”的孩子就将纸、布塞进水果泡沫网中, 变成了一只只苹果和香梨卖给顾客, 满足了游戏的需要, 使其积极探索, 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制作商品, 更好地提升了低结构材料的价值。

(三) 注重体现材料的层次性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个体, 不管是在个性、学习能力、想象能力、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性。 加上每个孩子适应环境能力及所接受的家庭教育等不同, 其在需求方面也存在差异性。 因此教师在选择所使用的材料时, 必须充分考虑这种差异性, 为孩子提供适合的低结构游戏材料。

(四) 尽可能贴近幼儿的生活

通常与孩子生活相贴近的游戏材料更容易引起其探索兴趣, 使他们更愿意积极地参与到角色游戏中。 例如在“热闹的马路”角色游戏中, 为了创设“热闹马路”的场景, 需要用到车子, 教师可以利用各种盒子引导幼儿制作各种形状、大小不同的“汽车”, 在制作过程中, 幼儿兴趣高涨, 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想象力, 做出来的车子可以说是各有特色, 整个游戏也得以顺利完成。

三、低结构材料在角色游戏中的投放策略

要确保低结构材料在角色游戏中发挥应有作用, 可以采取一定的策略。

(一) 以趣味性强、易被操作的材料为主

教师所选择的材料首先必须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其实际的操作能力, 且在投放材料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策略, 不能够将所有材料一次性投入, 而应选择一些带有趣味性且有不同的用法, 以引起幼儿兴趣。 例如大班的孩子在玩“出租车”游戏时, 可以提供给幼儿一些纸盒、绳子、小棒、纸、哨子等低结构材料, 让幼儿自己动手完成出租车的制作, 这样不仅能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还可以使小孩充分发挥想象力制作出各种不同的出租车, 再制作多种交通标志, 然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 扮演角色模仿创造地进行游戏。

(二) 材料要丰富多样与游戏情景相适应

《指南》提出, 游戏材料和幼儿发展之间存在一种双向关系, 材料的特点能刺激幼儿的行为方式, 这些生活中的材料会大大激发幼儿的兴趣、想象力与创造力, 让他们在已有的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 以达到最近发展区。 在开展角色游戏的过程中, 除了要注意环境的创设外, 还要注意提供的材料应该要与游戏的情景、游戏的角色特征相适应, 能激发幼儿兴趣。 例如在开展“医院”的角色游戏中, 医生需要用“听诊器”给病人看病, 护士还需要“针筒”给病人打针, 但是这些玩具老师并没有提供, 需要幼儿自己选择相应材料来替代, 这就需要提供外观形状或者是达到制作条件的材料, 以此满足幼儿制作“听诊器”及“针”的需要。

(三) 根据幼儿对游戏材料的使用情况来配备低结构材料

教师对材料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教师开展游戏活动的能力及教育理念。 要清楚了解幼儿对游戏材料的使用情况, 在平时开展角色游戏的过程中, 教师必须注意观察幼儿使用各类材料的频次, 且做好记录。 此外, 要注意分析幼儿对某类材料感兴趣的原因, 如果某种材料幼儿毫无兴趣, 那么即使非常有教育作用, 也不必强制应用到游戏中。 比如在小班“幸福家”这一角色游戏中, 提供一些小衣服和小鞋子, 想着孩子会帮布偶娃娃穿衣服, 以此锻炼幼儿的手指小肌肉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但是游戏中发现幼儿对穿衣服不感兴趣, 而对喂娃娃喝奶百般欢喜, 为此, 老师可以给娃娃家多提供些奶瓶, 满足孩子游戏的需要。

布鲁纳曾说:“教育对象是在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中进行学习, 教师提供的材料, 必须尊重幼儿在心理发展上的不同速率。 ”对于角色游戏而言, 材料的运用是游戏发挥应有作用的重要支撑。 低结构材料由于无规律可循, 因此在角色游戏中更能够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 真正体现自由、自主、创造的游戏精神。

摘要:角色游戏通常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模拟生活中的角色, 其目的在于提高幼儿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深化幼儿对周围环境的认知。材料是游戏开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条件, 低结构材料的特点在于简单、无规律, 幼儿可以利用其随意制作自己所喜欢的游戏工具, 非常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及探索欲望, 符合角色游戏实施的目的。

关键词:低结构材料,角色游戏,投放策略

参考文献

[1]李红雨.幼儿园环境创设[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25-28.

[2]陈莉.游戏中低结构材料的有效投放[J].考试周刊, 2014 (99) :190.

篇4:大班角色游戏区材料的投放与操作

一、大班角色游戏区中已投放的材料与幼儿操作情况现状分析

(一)大班角色区已投放的游戏材料种类分析

1、高结构性游戏材料和低结构性游戏材料投放的现状

笔者收集整理了被研究班级8个材料区的角色游戏材料,进行材料结构性的分析。从游戏材料的材质来说,高结构性材料的质地一般多为塑料性,或者PV材质,也有布和木质类,特别是娃娃家和美容美发店,另一种是低结构性材料,低结构材料主要的材质以布类,粘土类,纸质类为主,教师经过加工以后做成的材料,包括各种无纺布,橡塑纸,皱纹纸,卡纸等做成的材料,这些手工材料比较逼真,多用来作为替代物,比如表演区衣服,头饰;幼儿可以用超轻粘土,橡皮泥,硬纸板做成各种点心,饼干等物品,放在甜品店作为游戏材料。

2、高结构材料和低结构材料的投放比例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的8个角色游戏区域都存在高结构游戏材料和低结构游戏材料。

(1)以食品为主的几个角色区域如甜品店和超市中,整体低结构材料占比比高结构材料占比率要高,材料中主要用半成品和废旧材料来作为食品制作原料的替代物,幼儿需要动手制作和进行组装才能运用到游戏情节发展中,比如:甜品店中,大班游戏材料的投放和中班,小班的材料投放有较大的差异。

(2)以娃娃家,美容美发区者几个角色区的材料中,高结构材料比低结构材料的占比程度要高,在娃娃家中,幼儿操作的玩具主要是以幼儿园购买的仿真电话,毛绒玩具,布娃娃等材料为主,而美容美发屋使用的材料也是以购买的吹风机,卷发棒,发夹等仿真玩具为主,这些材料功能性比较单一,而且都只能在本主题角色中使用,针对性强。

(二)大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游戏材料操作情况分析

笔者在本部分内容中使用的是观察法来进行分析,在已经开放的进行8个角色游戏区中,每周抽样记录3名的幼儿,在4周的时间内,固定抽样4个区域,每周观察3次,固定时间为30分钟的区角活动时间,对于两种不同结构材料的操作情况,根据实录进行相应的分析。以下是笔者在两周内观察的“医院”角色区和“甜品店”角色区中幼儿的活动情况实录。

五、大班角色游戏材料的投放和操作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游戏材料的投放过多关注实施动作的角色,而忽略接受动作的角色

大班幼儿生活经验和游戏经验都比中班,小班幼儿丰富,因此在游戏材料的使用和选择上面,需要教师考虑的更加周全。同时,大班幼儿在游戏角色配对的关系上也有比较明确的认识。

(二)游戏角色的材料设计种类比较单一,缺乏多维性角度的思考

大班幼儿在看待游戏角色的时候,已经从一一对应的角色关系,上升到多角色对应的关系。如医院中,医生——患者的关系,已经发展成医生——患者,医生——护士,护士——患者的关系;在甜品店的角色中,从烘焙师的角色,发展成烘焙师——营业员,营业员——顾客的角色关系,所以大班的游戏角色的安排需要教师考虑得更加的细节化,多样性。

(三)注重材料表面的美观,忽略材料的功能和性质。

教师在投放材料的时候,能够关注到材料的美观是很好的,但是更多的时候,教师只是关注到表面的这一点,而忽略了材料本身的功效和作用,教师关注了很多幼儿是否能够操作材料的可能性和有效性,但是,有些方面比如,游戏材料能发展幼儿哪些方面的能力,是否能够帮助幼儿进行社会性互动,是否能够帮助幼儿更好的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等,诸如此类深层次的性质,多数教师在进行材料投放的时候忽略了。

篇5:对角色游戏材料投放的思考

《指南》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开展好游戏首先离不开物质环境的提供和游戏材料的准备。要使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就必须提高游戏质量。而影响游戏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游戏材料。与中班幼儿相比,大班的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的角色意识已经很明确,他们对自己的游戏活动已经有了初步的计划性,力图进一步理解和表现自己所扮演角色的意识和任务。那究竟该如何把握角色游戏材料投放的时机呢?于是,我们本学期结合工作实践进行了尝试,得到了一点小小的心得体会。

一、游戏材料投放和调整的时机要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

活动主题以及游戏材料的设定不是不变的,它不需要一步到位,可以根据教育的目标随时补充或更换,也可以随着游戏的不断进行而不断丰富变化。如:在开展“我们的城市”主题时,孩子们讨论出要在我们的游戏中增添一辆公交车,这样会使大家出行更方便一些;春天到了,可以开放辰山植物园让大家参观。在孩子们认识一些简单汉字的基础上,菜场里对物品进行分类并贴上标签,既认了字还对物品进行了简单分类。总之,每个角落提供的材料要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操作水平,使角落真正成为他们喜爱的天地。实录:新开的理发店

一天早晨,在开展角色游戏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在“娃娃家”给娃娃理发做发型,几个小朋友都忙得不亦乐乎,一会儿洗发,一会儿吹风„„。于是我们便竖起大拇指鼓励孩子说:“哎哟,真了不起,你们娃娃家还理发啊!”“不是的啦,谁说是娃娃家,我们是理发店。”“那理发店怎么到处都是碗、锅子、调羹什么的啊?”辰辰皱皱眉头说:“没有办法,来理发的人太多了,我们不能回家吃饭,得自己做饭啊!不过,你说得对,我们应该把理发店布置得更漂亮一些哦。”于是在几位能力比较强的孩子的号召下,孩子们一起动手,对原来的娃娃家进行了“改造”,将锅碗调盆都送去了新的娃娃家,取而代之的是材料架里弄来的许多的洗发香波和老师为他们及时提供的一些玩具理发用品。就这样,在孩子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家漂漂亮亮的临时理发店就诞生了。

活动延伸:在此基础上经过孩子们的不断操作与讨论,也逐渐形成了后来开展的角色主题内容“方塔影楼”。

二、游戏材料投放和调整的时机要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爱美是儿童的天性,通过这天性,可以培养儿童的情感,陶冶儿童的性情。”因此,在投放游戏材料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孩子的喜好和感觉,使他们创设角色游戏的内容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源泉。当材料适应孩子的特点和需要时,才会积极主动地去使用材料,在与材料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发展。随着孩子经验的丰富,材料也要相应地变化,以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如果所提供的材料孩子并不喜欢,他们就只能被动地去适应它。因此,我们在开展游戏前,会先组织孩子讨论,听取他们的意见,集中大家的智慧,充分利用空间的角落,挖掘空间的潜力。我们为孩子创设了温馨可爱的“娃娃家”,五彩缤纷的“方塔影楼”,丰富热闹的“菜场”,琳琅满目的“菜场”、“甜品店”,在教室外的阳台上,还摆放了符合时尚潮流的“足浴店”和反应季节特色的“辰山植物园”,这些形成了一个个造型美观、色彩和谐、童趣味浓且便于孩子开展活动的“小社会”。在这些角色主题中,我们还根据孩子的审美喜好给他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材料,而且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变化和完善,使幼儿能更加投入到游戏中去,让游戏开展地更精彩。案例:娃娃点心店

角色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游戏,游戏的主题应来源于幼儿的需要,由幼儿自己提出,我们通过投放材料——观察反思——及时调整,慢慢形成了符合幼儿需求的,深受幼儿喜爱的“娃娃点心店”,以下是“娃娃点心店”这个案例分析活动的形成过程。实录一:

教室里添置了三个新的玩具橱,孩子们看到了都兴奋地讨论着:“这个是什么呀?怎么像红宝石蛋糕房呀?”“是呀!好像点心店呀!”于是“娃娃蛋糕房”新鲜出炉了,我们投放了一些看上去非常逼真和美味的蛋糕,蛋糕的生意好得不得了,一会儿蛋糕就卖完了。分析:

几天的游戏下来,我们就发现游戏一开始,蛋糕店的生意非常好,蛋糕卖完之后,厨师和服务员无所事事,我们发现了材料的单一性,缺乏情趣性,因为蛋糕不用厨师制作,所以厨师常常没事干,刚开始由于蛋糕逼真,孩子们还比较感兴趣,但是时间一长孩子们就失去了兴趣。由于以物代物活动少,幼儿创造性体现不足,幼儿的游戏兴趣便很难维持。第一次调整:

经过孩子们的讨论,增加店中的食品种类,这样“娃娃点心店”新鲜出炉了,取代了“娃娃蛋糕房”,我们在点心店中投放了皱纸、橡皮泥、调羹等等,这样厨师就可以在厨房中研究新点心了。实录二:

厨师和服务员在点心店中展开讨论:“我想做面条,昨天妈妈带我去吃味千拉面了,可好吃了”“你知道面条怎么做吗?”“我不知道”“我也不知道”看到这个情况我及时介入,对孩子们说:“看看厨房里面有什么?可以做面条吗?”厨师和服务员看看皱纸、橡皮泥等等,厨师说到:“我知道了,面条是一根根的,把皱纸剪开来就变成一根根的了。”服务员们也纷纷说到:“对对,我去找剪刀,我去拿皱纸,我去拿碗吧,我们把面条剪好后放在碗里„„”面条做好之后,娃娃家爸爸到点心店买蛋糕,服务员说到:“我们刚做了面条,你买面条吧!”娃娃家爸爸看了看面条说:“不要,面条一点也不好吃。我想吃小笼包”厨师对他说:“我们没有小笼包。”娃娃家爸爸失望的走了,针对这个问题,在交流分享时,点心店厨师将这个困惑提出来,请其他幼儿帮他想办法。班宇涛小朋友说:“这个面条什么都没有,不好吃。”我接过孩子的话题:“你们吃过面条吗?面条里面有些什么?”“面条里面有肉、鸡蛋、青菜、虾„„”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道。我接着说到:“那点心店里除了面条,还有什么呀?”“点心店有馄饨、饺子、小笼包„„”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道。第二天,点心店的生意火热得不得了,许多客人坐下之后,纷纷在点心店中大声喊叫服务员。分析:

材料太多幼儿不知玩什么好,材料太少又不能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教师应注意在游戏中观察幼儿游戏的情况,按需要随时增减材料,引导游戏情节的进一步发展。但是,教师有时不知道孩子在游戏中会出现什么问题、需要什么,不能及时增加材料,为了及时地找到所需要的材料,教师可以和小朋友共同协商,在交流分享时帮助幼儿交流经验。第二次调整: 第二次调整是从点心店的统一服装和环境上着手,针对顾客找不到服务员的情况,我们提供了统一红色小格子的头巾、围裙、桌布,让点心店有温馨、愉快的氛围。点心店有了统一的服装后,生意又好了许多,有许多客人已经在门口等位子了,在点心店里增添了可爱的围裙、头巾,用橡皮纸做的小笼包、饺子、馄饨,放置点心的蒸笼。形象逼真的点心,让孩子们爱不释手,点心店里的服务员忙得不亦乐乎。我们新增加了厨师的手套、夹子等方便厨师在厨房制作点心。实录三:

有一天的点心店开张了,生意很红火,许多顾客在门口等着:“哎呀,怎么没有位子了!”“是呀是呀,我还想来吃小笼包呢。”“是呀,我们娃娃家今天不烧饭到点心店来吃中饭,这么多人,怎么吃呀。”点心店的服务员看到之后说到:“我们也没有办法,人太多了。”看到这个情况,我及时介入游戏:“怎么这么多人呀,要等多久呢?”服务员说:“没有位子了,我也不知道要多久。”我接着孩子的话说到:“我看到其他点心店客人多的时候会在门口放许多椅子,用来干什么呀。”服务员想了想说:“哦,我知道了,我放几个椅子,你们在门口坐一会儿吧。”针对这个问题,在交流分享时,樊奕小朋友说到:“我早就坐在点心店了,我要吃馄饨,服务员一直没有给我。”杨心怡小朋友说到:“是呀是呀,等了好久,我说要吃面条,服务员还一直过来问我吃什么?”我针对这个问题说到:“那怎么办呢,顾客那么多,服务员不知道客人吃什么,问了之后又忘了。”孩子们纷纷想出了好办法,黄泽宇说到:“我爸爸带我到饭店吃饭时,手上有单子的,服务员看看单子就知道我们吃什么了。”我接着讲到:“哦,原来,我们的点心店没有单子,有了单子服务员不用问也知道你们吃什么了。” 分析:

孩子到了大班,角色意识非常明显,他们不再像中班孩子那样,主题的产生完全要依赖于逼真的材料诱导,能够在游戏中反映一些成人的劳动和生活的内容。但是,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还不是很丰富,所以在为他们提供一些开放的半成品及材料的同时,部分较逼真的材料提供还是很有必要的。第三次调整:

我们与孩子共同商讨决定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制作单子,当顾客拿着有图片和文字的单子时,服务员就可以按照顾客的需求给予顾客想要的点心,再也不发生客人长久等待的情况,并且多提供了一些筷子、叉子等等,以供顾客吃点心时自由取用。反思:

不断递进或拓展的游戏材料,提高了游戏的延展性,有助于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操作技能、认知经验,提高了幼儿想象、创造、不断探索的能力。这个小小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自主游戏材料的投放,并不是随手摆放一些材料让孩子去操作,而是投放前有思考,游戏中有观察,游戏后有讨论,反思后有调整,如此循序渐进、积累经验,最终形成一个孩子喜爱的,与材料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发展的活动。

篇6:对角色游戏材料投放的思考

《纲要》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要使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就必须提高游戏质量,而影响游戏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游戏材料。丰富而适宜的游戏材料,能为每一个孩子提供活动的条件和表现的机会,是决定幼儿主动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建构游戏一直都是深受孩子们喜欢的一种游戏类型。它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究竟如何为建构区提供适宜的材料,提高活动区游戏的质量呢?以往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材料投放缺少经常性的变化,教师不能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适时、适量地投放材料。于是,我们对建构区游戏材料的投放进行了实践和尝试。

一、材料投放与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相适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深入观察了解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才能使材料投放更具有针对性。我们都知道活动区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及发展目标设置的。由于发展的变化,游戏内容和所投放的游戏材料也要相应地进行调整。中班幼儿已经具有了平铺、连接、架空、围封等搭建技能,在游戏中也有一定的分工合作。我们给幼儿投放的基本材料有中型实心积木,塑料彩色积塑、竹筒和一些树、汽车、动物等辅助材料。刚开始游戏时,幼儿在建构区游戏的主题不是很明确,只是幼儿自己想搭什么就搭什么,没有分工也没有合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认为这样幼儿虽然也有提高,但是蕴涵的教育价值不大。于是,我们通过与主题的结合设计搭建内容,教会孩子学会寻找其它材料充当替代物来完善搭建内容。

例如:在中班上学期,我们班的飞飞小朋友抱来了一对非常可爱的熊猫毛绒玩具,孩子们都争着去抱一抱、亲一亲,对这对熊猫很感兴趣,由此我们班的游戏主题定为“熊猫乐园”。孩子们提议要给熊猫搭建一个既可以睡觉,又可以玩耍的家,一开始孩子们尝试着搭建他们心目中熊猫的家,但孩子对这方面的经验很少,于是我们请家长带孩子到动物园或熊猫基地去参观,研究房子怎么搭。大家找来纸板、纸筒、积木做支撑,当房顶。随着主题的深入孩子们又提出:熊猫喜欢吃竹子,可材料里没有竹子,这可怎么办呢7于是我们就组织孩子们一起讨论,决定给熊猫修一片竹林。用什么样的材料修竹林呢?讨论和实际操作中发现修竹林需要很多的竹子,而现有的竹子材料又不够。怎么办呢?我们启发孩子学会寻找用其它材料替代,第二天,班上的左伽豪激动地大喊:你们大家快看!我给熊猫修的竹林!原来他是利用了竹筒上的孔,将塑料小草插入孔中就变成了一株一株的竹子。幼儿通过自己的实践掌握了运用材料的一定方法,就更加有游戏兴趣了。

二、材料投放随游戏情节的发展适时调整

材料是游戏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游戏的工具,有了材料,才能引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愿望。但游戏材料的投放并不是一次性能完成的工作,教师要在幼儿游戏中,认真进行观察和指导,并随游戏情节的发展适时增加和调整材料投放,以保证幼儿长时间的游戏兴趣。在工作中我们采取以下两种措施:

1、观察记录幼儿操作材料的情况、记录游戏内容。

2、观察幼儿使用材料的次数和持续时间。最后,把观察的结果作为游戏材料投放的依据。

当建构区游戏进行一段时间以后,幼儿已经能熟练地运用积木搭建出某些物体的主要特征,游戏的目的性也逐渐增强了,但会出现幼儿经常重复搭建的现象,这时就需要教师对材料进行添加或调整。如:在熊猫乐园的几次重复搭建以后,我们发现幼儿搭建的围墙没有创新,乐园内主要是围绕给熊猫建房子,而没有更多的情节扩展。于是我们适当地减少了动物的投放数量,增加了大的纸盒围墙、玩具汽车、轨道、树木、标志牌、废旧的饮料瓶等辅助材料。我们在游戏中认真观察幼儿对材料的使用频率和操作时间,认真分析寻找原因。并以角色身份启发幼儿搭建熊猫家周围的设施,此时,教师的启发就如同为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插上了翅膀。幼儿在修建围墙时又有了新的创新,乐园内幼儿用纸筒当做熊猫快餐城的围墙,用两个高竹筒做大门,门口由两只站立的恐龙当保安,门上还安装了监控器。快餐城里用纸板、竹板搭成桌子、椅子,用塑料插筒当做小碗,吸引了无数只熊猫来作客。乐园里还建起了高架立交桥,桥上跑起了汽车,路两旁还有标志牌„„幼儿之间有了更多的合作,分工更细化了,每个幼儿都玩得非常投入。随着游戏情节的不断深入,幼儿利用各种材料又搭建出熊猫医院、熊猫球场等。为了突出主题的特点,我们又投放了幼儿自制的熊猫、纸板、彩色纸筒等辅助材料。有了这些游戏的材料,幼儿在游戏搭建的过程中就很自然地发展了游戏主题的情节了。

三、一物多用,激发幼儿的创造

在幼儿掌握使用材料的一定方法的基础上,教师又启发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己寻找其它方法及替代物,不断补充新的材料,永远保持游戏的新鲜感。有些辅助材料投放后,我们没有向幼儿介绍,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拼摆、琢磨。例如:当我们引导幼儿尝试用积木多层搭建后,启发孩子讨论:“除了用积木搭,还可以用哪些不同材料搭呢?”幼儿探索后得出高搭必须要有支撑。于是找来了易拉罐、纸筒等来替代积木材料进行相同内容的搭建活动。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究游戏材料的多种玩法。一物多用,一个主题多种材料搭建等。这样孩子们在搭建过程中表现出更多的求新性,大胆想象创造,思维变得更加活跃起来。

四、参与材料的制作和投放,发展活动区的交往

在游戏过程中,随游戏情节的不断推进,根据孩子的建议,我们在创设建构区时投放了大小形状不同的积木和积塑等材料并添加了不少的辅助材料。如:幼儿自己画的小人、花草、易拉罐、胶卷筒、路灯等。这些都是孩子在搭建的过程中自己提出的。一次在搭建中飞飞说“上次去熊猫基地时看见熊猫的房子旁边有老鼠洞,老鼠一定是熊猫的好朋友”,立立就说咱们一起做一个吧。于是一个人修老鼠洞,一个人就去美工区取来了胶泥动手捏了一只小老鼠。还比如:孩子在搭完熊猫杂技馆后自然就想起了要有熊猫耍杂技的球和滚桶,由此孩子主动去请美工区的小朋友帮助用废旧纸筒制作滚桶。孩子们用彩色的皱纹纸做成花,用纸板画人,这些材料都是我们班孩子自己的成果。孩子们在做的过程中既发展了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增强了交往能力。现在孩子们已经能逐渐根据游戏发展的需要寻找和制作材料了。

上一篇:浪河镇中心幼儿园文明单位创建亮点下一篇:老人过世后答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