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角色游戏创设培训心得体会

2024-05-02

幼儿园角色游戏创设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0篇)

篇1:幼儿园角色游戏创设培训心得体会

对于九月、十月来说,是个不凡的月份,各班每天灯火通明,为班级区域环境创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参观各班的环境创设中,我感到各班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怕是一个小角落的简单装饰都凝聚了班级老师们的心血。对于大班的老师来说更是不容易。我们要将一无所有的区域重新设立、规划、分类,比其它年级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心血。在历经一个多月的日夜奋战,每天加班加点,我班将原有的区域和区域材料进行分类、划分,并兴师动众的将班级环境整改了一番,结合本班的实际开设了五个区域--美工区、益智区、建构区、角色区、语言区。

《纲要》中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儿时上过幼儿园的我,对幼儿园的记忆就是写字、学唱几首歌,大部分都是集体活动、排排坐上课,唯一最开心的就是像小学一样听到下课铃可以自由的到户外玩滑梯。从幼师毕业出来工作历经了几次教改,我觉得环境与孩子是始终共存的,孩子既可依赖环境,也能作用于环境,孩子与环境相处方式直接影响他成长的质量。区域活动是幼儿自由、自主学习的场所,是幼儿自信心和良好的自我概念的源泉。幼儿在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中,能按自己的兴趣、意愿和能力选择活动内容,体验快乐和成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和发现。区域活动是一项集体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过程。有宽松舒适的活动氛围,有兴趣无穷的活动形式才能让幼儿静心探究。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可以自由选择玩什么,自己决定怎么玩法,他们通过积极活动、获得经验,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

因此,对幼儿来说,区域活动是愉悦性的活动过程。在活动中,教师有计划地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和条件,通过活动过程中的指导影响幼儿的行为,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使幼儿能主动探索、积极实践,从而达到促使每个幼儿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的目的。

众所周知,玩是孩子的天性,玩具是他们成长的伙伴,区域活动中各类成品或半成品材料让他们爱不释手,权衡在有意或无意的摆弄玩耍中,创造了智慧的结晶,留下了快乐成长的足迹。在无意间的玩耍中获得了情感上的满足,能力上的锻炼,知识上的提高。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里,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并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的一种个性化学习活动。

例如,班级结合商场的主题,将角色区改造为“卖场”,源于大班的孩子特喜欢玩玩着买卖的游戏,能在情节发展的推动下,通过人与人的交际,钱与物的等量交换,生活经验的相互传递和沟通等等,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反映生活,反映社会,获得社会经验的平台,同时,也为孩子创造了一个求知和学习的机会。由于材料的更新,角色的转换,细节的提升,孩子们在纯属于玩的天地里,在老师的精心设计引导下,各方面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提高和升华。

说一说我们班的益智区吧,大班益智区的创设是很重要的,幼儿可以在这里自己去探索、发现、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享受成功的乐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前,虽然我们在益智区摆放了许多的材料,可是每次选择区域时,这里总是很冷清。幼儿似乎在益智区找不到喜欢玩,感兴趣的东西。这着实让我也头疼了一回,益智区中贯穿的数学是一门枯燥的学科,但是怎样才能让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益智区不再受冷落呢?首先是从材料方面入手,选择适宜、具有针对性的材料,根据主题发展即时的补充相应材料,增强材料的操作性与可玩法。如在学习了比较大小的活动后,我在区域内补充了扑克牌、各种棋类(飞行棋、跳棋、记忆棋等),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巩固学习,孩子们都很感兴趣。在学习了“有趣的七巧板”活动后,很多孩子对拼摆七巧板还有着很浓的兴趣,于是我把剩下的材料填充到区角中,让孩子的这一兴趣得以延伸,有的孩子能一个人静静的站在那里摆弄都不觉得厌倦。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泡泡熊商场》主题的开展,为让益智区的材料和现有的主题内容更好的结合,我们将计划在益智区隔出一块作为“小卖部”,孩子可以在这里进行简单的十以内的加减运算练习,每个孩子每次取十元钱购买商品后去柜台付钱。复习巩固数的组成和加减,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都争着往这里去。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都是集体教学,很难仔细观察了解到每个幼儿,益智区能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观察每个幼儿,我们要多学习别人好的经验,创设能为不同水平幼儿探索的区域,从而更好的引导幼儿,促进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

每个区域的材料投放,这些都要靠老师们的个人设想和构思,区域材料的层次性也非常重要,每一件区域材料的收集和投放都要有计划、有目的,因而需要老师们不断的思考,让区域材料真正的成为幼儿的“朋友”,与幼儿提供服务和互动的平台。

篇2:幼儿园角色游戏创设培训心得体会

这两天培训的重点都是游戏,可见游戏在幼儿每天教育中的重要性,现在幼儿的教育理论和以前的教育是完全不同的。以往幼儿教师扮演的是管理者、知识传递者,而现在教师除了管理,更重要的是玩伴和引导者,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

今天下午刘小英老师主要培训的是角色游戏的指导。角色游戏在小班教学中属于非常重要的环节,而恰好这次的分班我是在小二班,这让我感到这节培训真是很实用。如何上好一节角色游戏,如何让幼儿能在游戏中学得一些知识,我知道当遇到很多问题的时候教师该去找到问题的根源,要上好角色游戏必须教师先去学懂角色游戏是如何玩的。

以前实习时,在分组角色游戏中我并没有让幼儿自主地选择自己的玩伴,而是教师给幼儿分组之后让幼儿进入游戏区,但是这样体现不出游戏中幼儿的自主性,幼儿失去了自主选择的机会,同时也埋没了幼儿的这个能力。这次培训给我一个理念,我首先应该让幼儿自主选择自己的玩伴,这样才能在游戏过程中发现了更多的问题。例如,在以前的一次角色游戏中,当我以客人的身份去娃娃家里做客的时候孩子们没有使用礼貌用语,这就表明在平时的游戏中我不够重视幼儿的礼貌用语,于是我主动使用礼貌用语,比如说“你好”“麻烦你了”“不好意思”等,然后引导幼儿用相应的礼貌用语回答,并在以后的教学里反复地去强调、提醒幼儿何时何地都该使用礼貌用语。另外,当我在做客的时候问孩子们今天扮演谁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幼儿对角色意识不够强烈,没有目的性地在玩,有的孩子还把娃娃家中的物品都放在地上,而且家里很乱,很不整洁。于是我便以客人的口吻与家中的“爸爸妈妈”交流说“你们家这么乱这么脏,我都不喜欢了,不想来玩了,你们家里弄干净了就会有很多人来做客了呢!”于是很多幼儿都开始整理物品,把自己家的东西放好。

培训中提到,角色游戏的重点是保持和不破坏幼儿游戏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尊重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这让我联想到以前在莲池幼儿园实习时,玩角色游戏,有的幼儿玩得很不错,很明确角色意识,而且在活动中带动其他幼儿,那些不主动参与游戏的孩子有时会被积极主动的孩子所吸引,表现出一定的兴趣。这些孩子在一起往往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带给我许多惊喜和反思。孩子自己玩耍时,老师的干预真的是积极的吗,真的是必要的吗,可能这需要我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的观察和思考。

篇3:幼儿园角色游戏创设培训心得体会

关键词:角色游戏,亲社会行为,游戏环境,游戏主题,游戏材料

幼儿园教学中, 角色扮演 (role-playing) 是一种孩子暂时置身于他人的社会位置, 并按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 以增进孩子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原有角色的理解, 从而更有效地履行自己角色的心理技术, 提高角色承担能力与亲社会行为能力。角色游戏是孩子认识世界、亲近社会、塑造健全人格的纽带。孩子在不断感知周围世界的过程中, 迸发探索的激情, 对社会角色进行学习、模仿, 使亲社会行为能力大大提高。角色扮演的成败离不开游戏环境的创设。角色游戏即孩子能够亲身体验他人的角色, 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处境, 体验他人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下的内心情感, 学会理解、合作、帮助等。这一切都以环境为载体。孩子在游戏环境中通过扮演角色, 可以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经验。因此, 如何为孩子创设一个良性、健康的游戏环境对促进孩子的个性和亲社会能力的发展非常重要。

这里的游戏环境创设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区角环境创设, 包括所有能提高孩子角色游戏有效性的方方面面, 容纳了孩子进行角色扮演, 提高亲社会行为能力的环境前提。

一、整合游戏主题, 培养亲社会行为意识

亲社会行为又叫积极的社会行为, 或亲善行为。它是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 做有益于他人的事的行为和倾向。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主要有:同情、关心、分享、合作、谦让、帮助等等。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将有助于儿童更好地适应社会, 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亲社会行为是儿童形成良好同伴关系的前提, 角色游戏是提高幼儿亲社会能力的途径, 它能满足幼儿参与社会活动的愿望。在角色游戏中能够很好地发展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能力。

(一) 确立游戏主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社会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尤其是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学习, 往往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幼儿主要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的经验和体验而学习的。教师要注意通过环境来影响、感染幼儿。亲社会行为意识需要从孩子切实生活的环境中去培养。角色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均与社会生活有关。

(二) 制定游戏规则

幼儿园的角色游戏规则是在确立角色游戏主题的前提下形成的, 它是柔和的、隐性的, 他总是以一种幼儿可接受的、和蔼的方式出现。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纪律都当小心地施用, 除了诱导学生去把他们的工作完全做好以外, 没有别的目的;严酷的纪律不应当用在与功课或文学练习有关的事情上面, 只能遇到道德问题感受危险的时候才施用。”规则在社会生活中也是如此, 总是蕴含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里, 是孩子在感知社会生活时自然接受了的, 无需老师以强硬的态度明文规定。我们就是在正确把握游戏主题的前提下, 引导幼儿观察、感知社会生活, 形成规则意识, 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游戏, 有意识地激励、提高孩子的亲社会行为意识的。

二、投放游戏材料, 提高亲社会行为能力

环境具有教育性和科学性, 而非只一味地追求外表的光鲜亮丽。为孩子提供丰富、全面、美观的物质环境是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前提。这里说的物质环境包括逼真的大环境的布置和投放游戏材料。在创设具有极强情境性的环境基础下, 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如何合理地投放游戏材料, 提高幼儿亲社会的能力。

(一) 投放游戏材料, 符合客观规律

在实践中, 我发现这需要老师不断地思考, 正确把握游戏材料的投放。这需要老师的“巧思”和“巧手”。为孩子制作种类繁多的玩具, 是老师的分内事儿。同时, 游戏是在已获得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如果投放的材料没有符合客观现实, 会使孩子感到困惑、迷茫, 对社会、对世界产生怀疑。所以, 投放的材料一定要符合生活、生产的规律。

(二) 投放游戏材料, 提高操作性和创造性

不恰当的游戏材料投放也会使孩子成为不动脑筋的“搬运工”, 游戏缺乏操作性和创造性。起初在游戏中, 孩子买卖得激情澎湃, 很认真地进行社会交往, 久而久之, 原有的兴趣荡然无存。我不断思考, 发现“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我为孩子把所有的材料都准备好了, 孩子不用创造, 当然“清闲”。杜威说过:“让孩子在不同活动中忙碌着, 这是我们老师的责任。”我得让孩子们“忙”起来, 于是, 我撤走部分成品, 换上半成品, 请孩子操作。

角色游戏能促进孩子智力、情感、个性、创造性和亲社会行为等健全人格的养成。角色游戏是孩子产生高级心理现象的重要源泉, 是孩子形成亲社会行为能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篇4:浅谈幼儿园角色游戏的环境创设

关键词:角色游戏;环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150-01

一、角色游戏及其特点

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以模仿或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角色游戏适应幼儿身心发展需要而产生,是幼儿期最典型的最有特色的游戏,是幼儿的自然游戏的一种。角色游戏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1、幼儿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自主活动。角色游戏是幼儿独立自主的活动。他们可以自己确定游戏的主题、情节,分配角色,制定游戏规则,并按自己的生活经验创造性地开展游戏。

2、角色游戏是一种创造性想象活动。在游戏中,幼儿为顺利实现角色任务,还必须以物代物,如将玩具当成自己的娃娃,实现当“妈妈”的愿望。

3、角色游戏的内容主要反映社会生活,为社会、家庭和幼儿周围的环境所制约。幼儿玩角色游戏的冲动来自于自己头脑中对现实生活的印象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它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

4、角色游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无一定的程序和模式,不追求什么固定的结果。

二、角色游戏的价值

1、角色游戏能够加速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看法的总和,它是人社会化的关键。一个人只有当他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时,才具备接受社会化教育的基础。

幼儿在角色扮演与体验中学会自我观察、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控制,并初步进行自我调节,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从而潜移默化地发展了自我意识。

2、角色游戏能够强化幼儿的社会交往意识和社会角色规范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将自己所认同的社会角色规范贯穿于游戏中的角色扮演,从而使角色规范从外部强制转化成内在品质,这个转化过程实质上是幼儿社会交往意识与社会角色规范不断强化的过程。可见,角色游戏不仅加速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而且强化幼儿的社会交往意识和社会角色规范。

3、角色游戏能够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的社会交往意识与社会角色规范得到加强,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幼儿团队精神的形成。幼儿在角色游戏中,通过相互协商、相互监督、相互配合,逐渐训练了自己的协作意识与协作行为,从而培养了自己的团队精神。

4、角色游戏能够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扮演某一特定的社会角色,就必须完成相应的角色任务。在这个“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体验失败的忧伤,从中汲取经验教训,进而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

三、角色游戏的环境创设

1、合理选择区隔物,创设游戏大环境

(1)注重区隔物的可变性,增强游戏灵活性。角色游戏中的区隔物是否灵活,将会影响幼儿主体性、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以及游戏所带来的满足程度。因此我们要选择结构灵活、易组合、可变化的区隔物。我们经常把游戏主题的区隔物做成可以伸缩的低矮屏风或栅栏,这样可以根据游戏的需要区隔不同的空间,使区隔显得灵活起来。

(2)注重区隔物的通透性,促进游戏交往。例如在游戏中,我们把两个娃娃家公用的阳台、煤气灶作为区隔物,阳台上设置可以打开的通透小窗,因其独特的作用与情趣,引发幼儿最初的主题交往,有时,幼儿会在公用的阳台上种上几盆花,晒上娃娃的被子,通透的区隔物,不仅有效地解决了游戏空间小的问题,更是提供了可模仿、可交流的条件。

2、合理使用各种标记,点亮游戏小环境

(1)利用空间垂挂,营造游戏氛围。角色游戏是一种想象游戏,因此营造一种游戏氛围,让幼儿身临其境,有利于游戏中情感的流露。例如设置游戏主题招牌,根据教室的布局与主色调,大小不同、高低错落的主题招牌垂挂在空中,有了这些招牌,寻常的教室仿佛一下子变成了热闹的城市。为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老师们往往把主题招牌设计成可以替换的,让幼儿可以根据游戏情节的需要自己在上面设计文字与图案。除了主题招牌的垂挂,还可设置摇篮的垂挂、纱帐的垂挂,从空中垂下的摇篮,让娃娃家的妈妈有了哼着摇篮曲,轻轻哄宝宝入睡的真实体验,伴随着妈妈摇摇篮、盖被子、拉纱帐等一系列动作,一幕温馨的游戏场景跃入眼帘。自上而下的垂挂延伸了游戏的空间,使游戏情境更真、更美,也使幼儿更积极地投入到拟真的游戏环境中。

(2)利用平面标记,推动游戏发展。为了方便幼儿在游戏中有序地取放材料,可以设计照片式标记、对应式标记、说明式标记等多种显性标记,通过图片、符号、说明等形式,帮助幼儿养成取放游戏材料的良好习惯。照片式标记是老师将单个游戏材料拍成小照片,张贴在主题区域里,在照片下面挂上与之相一致的游戏实物材料。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取这些实物进行游戏,结束后再运用照片与实物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材料的整理。由于照片式标记明显的具体形象特征,能够有效地帮助幼儿,尤其是小班幼儿有序地取放游戏材料。

幼儿角色游戏是一个不断充满着变化、创新的世界,让我们每一位幼教同行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让角色游戏这个世界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 潘月娟,《教师指导幼儿角色游戏的适宜性方法》,教育导刊,2003(1)

[2] 葛玲秀,《发挥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作用》,甘肃教育,2008 (6)

[3] 钱 旻,《浅谈幼儿自定角色游戏规则能力的培养》,幼教天地,2010(3)

篇5:创设适宜的幼儿园角色游戏环境

摘 要:幼儿社会教育是幼儿教育五大领域之一,它关系到幼儿的社会化进程,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角色游戏作为幼儿社会教育中非专门化教育活动之一,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与作用,值得广大教育者给予重视。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强调:角色游戏是促进幼儿发展的最好的练习和实践机会。良好的角色游戏环境,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发展,本文拟结合游戏案例分析如何创设适宜于幼儿园角色游戏的环境,推动幼儿的发展。关键词:角色游戏、适宜、环境

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角色,通过模仿和想象,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它是幼儿时期最典型、最具特色,也是最符合幼儿意愿的一种游戏活动。众所周知,角色游戏是幼儿期典型的游戏,幼儿通过扮演角色,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经验,不仅给幼儿带来了快乐,更促进了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我们因因地制宜,积极创造条件,就可以使幼儿的角色游戏开展得丰富多彩。

一、在适宜的角色游戏环境中开展游戏活动

(一)创造条件,接触社会,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经验

角色游戏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对社会生活具有丰富具体的印象是角色游戏顺利进行的前提。如果幼儿对游戏所反映的生活没有丰富而具体的认识,不了解具体情况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情绪、情感,在开展角色游戏时,就会出现主题贫乏,内容单调,游戏发展不下去的情况,因此,教师应该从本园的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尽量让幼儿接触一些人和事,观察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了解社会生活,熟悉社会环境,积累生活经验,如农民伯伯在田间怎样劳动、建筑工人怎样建造新房子、集市小贩们如何做生意、医院里医生如何给病人看病等。还可以利用周围环境增长幼儿的见识,如带他们参观邮局、粮店、超市;参观养猪场、附近的工厂……在观察中引导幼儿观察人们的劳动内容和过程,注意人们的交往过程以及语言及情感反应等,这样就会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使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具体生动,富有情趣。

(二)收集、利用废旧物品和自然物,自制玩具,为幼儿游戏提供材料 玩具和材料是幼儿开展角色游戏的物质基础,游戏中幼儿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玩具和游戏材料展开的。教师应提供幼儿感兴趣的,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能促进幼儿学习和发展的玩具材料。例如,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使幼儿产生更多的发散思维;提供没有固定玩法的材料,使幼儿有更多的创造;提供完全陌生或比较复杂的材料,使幼儿有更多的探索;提供新的材料,使幼儿有更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提供中等复杂和熟悉程度的材料,使幼儿有更多的象征性和练习性游戏行为,等等。

(三)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愉快地开展游戏

只要出自自己内在的需要和兴趣,自己选择的游戏才是真正快乐的游戏。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幼儿自由地去选择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游戏,尊重幼儿、尊重幼儿独立性,不过多干预,并分享幼儿因自由选择而获得的快乐。教师还必须明确每个幼儿都享有合理的、自由选择游戏的权利,并表明自己的支持态度,使幼儿在轻松自如的氛围中学会选择、敢于选择、培养自我意识、享受个性的自由快乐。比如,玩“开商店”游戏,小“营业员”们排“柜台”摆“货物”,一“老太太”来购物,小“营业员”忙售物,一次双方交往结束,“老太太”东西较多,拿东西较困难,小“营业员”见状,约来同伴送“老太太”回家。在游戏中,幼儿自由结伴,扮演角色,布置环境,商量玩法,解决能解决的问题,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中去。在这种自主独立,充分发挥主动性的活动中,幼儿获得了愉快和满足,其社会交往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二、在适宜的角色游戏环境中支持幼儿的学习

(一)用语言描述

教师的描述首先向幼儿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就是教师在关注他的一举一动;同时可以帮助幼儿将自己的行为与情感作为客体对象进行反思与调控。当幼儿长时间地努力做一件事情,当幼儿表现出新技能,或幼儿与他人发生冲突时,教师可以采取这种方法帮助幼儿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等。例:毛毛在为商店制作围巾,上面只有毫无规则的线条。教师:“毛毛,你在做什么?”

毛毛:“我要画条围巾,送到小商店去卖。” 教师:“围巾上都是线条。” 毛毛:“商店里卖的围巾都是这样的,上面是乱七八糟的线条,很漂亮。”

(二)由问题类型引发的思考

问题有两种类型: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开放式问题是指答案有多种可能,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如“今天小商店里顾客特别少,怎样才能吸引顾客到咱们商店来”。封闭式问题是指有唯一正确答案的问题,如“挑选完商品后,我们必须要做什么,收银员才会让我们拿走商品”。

第一,开放式问题。开放式问题可以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运用:

1.帮助儿童明确自己的任务选择。如“这次活动你想到哪个区角”,“你想扮演什么角色”,“你想制作什么商品”等等。

2.了解幼儿某一行为的真正含义及其背后的心理过程。这类问题一般先问“是什么”,再问“为什么”。如:

豆豆在纸上不停地涂着颜色,黑压压一片,色彩一点也不鲜明。教师:“豆豆,你画的是什么呀?” 豆豆:“这是两座山。”

教师:“为什么山都是黑色的呢?”

豆豆:“山这边住的是小羊,那边住的是大灰狼,天黑了大灰狼要来吃小羊,好可怕。”

3.激发幼儿主动地思考问题解决的方法。如“小商店没货怎么办”,“怎么才能让顾客了解小商店新购进的新商品”等问题。

4.描述自己或他人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如“你做完这个吹风机后感觉怎么样”,“你打张新,张新会什么感觉”等问题。

第二,封闭式问题。封闭式问题主要有如下作用:

1.帮助幼儿回忆具体的事实知识。如“小商店里需要哪些人?”等问题。2.帮助幼儿回忆自己的活动过程。如“你今天在哪个区角玩的”、“你扮演了什么角色,都做了什么,怎么做的?”等问题。

游戏环境的创设既是教师观念与审美能力的体现,也是推动幼儿游戏情节、提升幼儿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可以激发幼儿游戏兴趣,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欣赏水平,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愉悦,真正成为游戏的主角。幼儿园游戏环境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环境,是通过教师引导、幼儿参与的一个开放的环境,它能促进幼儿在这个环境中得到锻炼、发展和提升。因此,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应不断摸索和研究的。参考文献:

篇6:幼儿园角色游戏创设培训心得体会

[摘要]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材料、角色扮演、与人交往等提高了自己的能力,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儿童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成并开展活动的,角色游戏不仅能满足幼儿亲身尝试的需求,帮助幼儿巩固和验证他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和信息,更在于可支持幼儿去发现和发展更深层次的内容,主动获得经验。因此创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需要的游戏环境有利于幼儿的发展。本文试图从创设安全丰富的物质环境及创设愉快轻松的心理环境分析,以区域的设立,材料的投放;幼师的关系、合作的环境、知识的准备等方面入手,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便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快乐健康成长![关键词] 游戏 角色游戏 小班角色游戏 游戏环境 幼师互动

一、问题提出

游戏就是一种娱乐,游戏能给幼儿带来快乐。它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要求,具有愉悦性、主动性、虚构性、有序性的特点。游戏是幼儿教育中采用最广泛而又最重要的教育方式,通过游戏可以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其身体的、智力的、社会性的和情绪情感的发展。为此,新《纲要》强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重视幼儿的兴趣、需要,要求‘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让幼儿拥有显示的快乐生活等。”而角色游戏是幼儿园游戏中的一种,它是通过扮演角色,以模仿、想象、创造性的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其中扮演的是熟悉的、了解的角色;模仿的主要对象是幼儿身边较为熟悉的承认、同伴等;强调游戏中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小班年龄段的幼儿心智各方面发展不完全,自我中心,良好的交往技巧尚未掌握。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角色游戏正处于独自游戏、平行游戏的高峰时期。对于模仿成年人的动作或玩具感兴趣,角色意识差,游戏的主要内容是重复操作、摆弄玩具,游戏主题单一,情节简单,幼儿之间相互交往少,主要是与玩具发生作用,与同伴完相同或相似的游戏。

新《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创设符合其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需要的游戏环境,是保护幼儿行使游戏权利的具体表现。认识到小班角色游戏的特点,可以更好的帮助教师进行角色游戏环境的创设。

二、研究方法

观察法:对幼儿园游戏区域的设置,游戏材料的投放情况进行观察。文献法:搜集游戏区域环境设置的相关文献和资料。

三、研究结果和教育建议

(一)创设安全丰富的物质环境。

1.游戏区域的设立。游戏开展首先是建立在舒适、安全的物质环境基础上的。良好的游戏空间能促使幼儿有目的的开展活动,诱发与同伴的交往。教师要充分利用活动室内外的有限空间,合理布局。在具体布局时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1)区域边界的划分要清晰:实验证明全封闭或半封闭的游戏区域比完全敞开式的游戏区域更能让幼儿安心、专心的游戏。特别是对于喜欢独自操作玩具的小班幼儿来说更是如此。教师应利用地毯、家具、积木等将不同的游戏区域清楚的划出范围,同时要注意保持区域间的道路顺畅,避免幼儿在进行区域间的交往活动时造成伤害。

(2)区域间安排要合理:在安排各区域游戏内容时,教师要注意安静区与喧闹区的划分。如何将相对安静的美工区与图书角距离安排教近,这样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绘画习惯;将相对喧闹的表演区和娃娃家、建筑角安排较近,这样有利于这些区域间幼儿的交往活动。

(3)区域环境选择要适宜:游戏环境的创设以幼儿的显示经验为基础,具有可变性。只有当环境适应幼儿的特点和需要,幼儿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环境,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得发展。如果环境超出幼儿的经验范围,幼儿就只能被动地去适应它。如:在为小班幼儿创设环境时就应根据其特点多开展“娃娃家”的游戏,让幼儿体验角色的职责,反映与自己生活相关的现实。

2.游戏材料的投放。游戏材料是指可以为幼儿用于游戏的玩具、物品、半成品、费旧品等。教师要在观察幼儿游戏的基础上精心地为幼儿准备游戏材料,并根据幼儿需要的不断变化,时常变换、及时补充游戏材料以作出反馈,并使游戏材料能易于幼儿随时取放。教师准备的游戏材料要是幼儿熟悉的,这样才能引起幼儿主动、积极的互动,才能刺激幼儿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他们在游戏中去学习和寻求获得有用的知识经验。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小班幼儿在玩“喝水”、“吃饭”的情节游戏时会很自然的将小勺子、杯子放进嘴里„„基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游戏材料的选择首先应是安全、卫生,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产品。其次提供适宜的玩具材料。根据调查,小班幼儿对玩具的需求是依玩具的形状选择的,见什么选什么,目的性不强。因此应为小班的幼儿提供能对其生活回忆的成型玩具,主要集中在他们生活密切联系的有关家庭生活的、逼真性要求较高的玩具材料。如:成套的厨房用品、逼真的各类蔬菜水果等。另外小班幼儿自我为中心,喜好模仿他人,为了避免幼儿为争抢玩具而发生纠纷,满足幼儿平行游戏的需要,教师要提供种类少、数量多、且形状相似、比例恰当的成型玩具。再次注意游戏材料的多样性。基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不适合提供过多的半成品和废旧物,但为了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教师可以循序渐进的在原有的玩具的基础上投放一些半成品,让幼儿有更多的想象创造的空间。如为娃娃家提供纸

片,让爸爸妈妈们撕纸下“面条”给娃娃吃,食品点提供彩泥制作各类糕点等,增加了幼儿动手学习的机会,发展了其创造性思维游戏情节也随之丰富了。

(二)创设愉快轻松的心理环境。

1.建立和谐平等的师幼关系,注重指导策略。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与幼儿建立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只有在这种安全、平等、尊重的环境中,幼儿才能自然的、真实的表现自己,激发自己的潜能。在幼儿的游戏中,教师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经常用协商、启发、建议的口吻与幼儿对话,语气、表情、姿态、动作都包含着对幼儿尊重和信任的信息。对于小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教师是游戏材料的提供者、游戏过程的观察者、产生困难的帮助者以及成功的欣赏者和鼓励者。由于幼儿是独立的,发展看的个体,具有认识发展的阶段性与内在认识结构的差异性,教师在活动中应有重点观察和全面观察的目标与方法,并根据观察分析的结果,调整与提供相应的具有层级性和阶段性的材料,并就幼儿在活动中的困难进行适度指导。根据实际情况,我们主要灵活运用了语言指导法和非语言指导法这两种指导策略来指导小班幼儿的自主性游戏。

语言指导法:教师运用语言的功能启发、引导鼓励幼儿的行为,以此达成活动目标。(1)启发性语言:幼儿在活动中对材料的使用有困难,经努力仍不能予以解决,这时教师可运用语言启发,引导幼儿尝试。

(2)暗示性语言:当有的幼儿不能专注于某一活动时,教师用语言暗示。

(3)鼓励性语言:幼儿对困难产生畏惧心理,不愿或害怕尝试,或者在活动中缺乏坚持性,此时教师可运用鼓励性语言。

(4)欣赏性语言:当幼儿活动成功时,或有与众不同的玩法时。教师要用欣赏的姿态与语言进行表扬,如当幼儿搭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飞机造型,或用橡皮泥做成清凉的棒冰热销时,教师用欣赏的姿态与语言进行表扬:“你真棒!”、“你真会开动小脑筋!”、“你是个爱动脑的好孩子!”能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幼儿是具有个性特点的活动的主体,每个孩子的发展是不一样的,同一个孩子在每次活动中的表现也不同,因此上述启发性语言、暗示性语言、鼓励性语言、欣赏性语言在游戏指导过程中的运用是灵活机动、交错整合的,并根据小班年龄段幼儿的特征加以生动形象的运用。

非语言指导法:教师运用除语言指导以外的方法帮助幼儿开展活动,告诉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的方法,包括材料提供、同伴影响、环境暗示等几种。

(1)材料的提供:材料提供是通过阶段性、层次性、递进性的材料投法与幼儿对材料的操作、摆弄,发展幼儿的多种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有些材料可以一物多用,如彩色的

串珠既可以锻炼幼儿的手指肌肉,又可让幼儿练习排序。有些材料可以相互结合,如“编篱笆”的游戏,它将彩色水果网袋、包装带、各种纸结合使用,幼儿既要选择、区分颜色,又要有规律地运用手指穿编,发展了幼儿的综合能力。

(2)同伴的影响:是指在活动中通过同伴模仿、同伴帮助、同伴激励的形式调整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如男孩十分喜欢玩娃娃家游戏,却不会做爸爸,这时,教师通过带他上另外的娃娃家做客的方法,引导他观察、模仿娃娃家爸爸的行为,使他较快地明白了爸爸应该在家做些什么、怎么做,从而使该幼儿顺利地胜任了爸爸这一角色。

(3)环境暗示:是指通过创设具有支持性、模仿性、暗示性的环境帮助,引导幼儿开展活动。如在食品厂游戏中,教师有意识地摆放了一些皱纹纸、糖纸、棒冰棍、橡皮泥等材料,帮助、引导初次游戏的幼儿顺利地产生主题进行活动。

实践表明,在小班角色性游戏中教师灵活运用上述方法予以适度的指导,对发展幼儿的专注力、创造力、探索能力等有促进作用,而且语言表达能力的进步也非常明显,从刚入园时的少言寡语、不善交流到如今用流利的普通话主动进行进述、交往,幼儿进步很大。在今后的角色游戏中,我们还将继续围绕幼儿的发展,灵活运用语言与非语言性指导策略,争取获得良好的实效。

(三)建立友爱宽松的交往合作环境。

小班年龄阶段的幼儿由于还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交往能力刚刚开始发展,所以在游戏中他们往往采取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教师就应尽量创设情景,初步尝试鼓励幼儿通过交往合作完成游戏。如可以引导幼儿想一想,平时在家里爸爸妈妈都做些什么事呢?鼓励幼儿积极模仿。当幼儿对娃娃家的游戏材料相当熟悉时,教师可以适当减少其玩具数量,让幼儿在“争夺”玩具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体验与同伴交往的乐趣和意义,启发幼儿交往的意愿。幼儿之间的伙伴关系是影响其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社会性因素。幼儿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文明礼貌、友好谦让,在游戏中互相协商角色、互助交换玩具,这些都为游戏的继续深入增加了可能性,提高了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加强幼儿的情感教育和集体教育,建立互助、友爱、和谐的伙伴关系,使幼儿生活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在集体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四)为幼儿积累一定的知识经验。

角色游戏开展前者教师应丰富幼儿有关的知识和经验,可以充分利用家园合作资源,让幼儿在具体生活中观察了解成人的工作生活情况。如:让幼儿观察大人是如何烧菜的,是如何上街购物的,怎样和别人打招呼等等。有针对性的贮备一些游戏知识和经验对帮助幼儿开展好角色游戏是非常有益的,这是一个主要的心理环境。

篇7:角色游戏的环境创设

小三班

刘丽雅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任何幼儿都离不开游戏,就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心里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儿童食品)的生命。” 为改变长期以来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的游戏模式,使游戏能更深入高质量的开展,使幼儿的创造力、思维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各方面在游戏中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那么如何创设一个有利于引发幼儿多种经验、有利于支持幼儿与之互动的游戏环境,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工作。

一、创造主动的游戏环境,激发幼儿的主动性

幼儿在自由、轻松的空间环境里很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兴趣的带动下能充分调动幼儿的自主性。教师在了解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共同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环境及均等的游戏机会,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在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和学习彼此的经验,促进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让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学习,在自主性游戏中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生活。

角色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游戏,角色游戏的主题应来自于幼儿的需要,由幼儿自己提出,但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游戏的需要,适当启发幼儿游戏的动机,帮助幼儿学会确立主题。例如:我班娃娃家的建立,是创设的第一个活动区。孩子们在玩娃娃家的同时发现娃娃家里缺了很多东西,宝宝吃的奶粉,家里要用的日用品都没有,于是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我们又开设了超市的游戏,孩子们还是觉得不满足,他们觉得买东西的时候需要用钱,于是在孩子们的提议下又开设了小银行,在游戏情节的不断发展下,我们又开设了理发店、点心店、公共汽车站、面包房、电影院、医院等。这些角色区的建立,来源于幼儿的需要,符合幼儿意愿,他们游戏起来更投入,更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激发幼儿的积极性

1、材料的提供要具有操作性和开放性

回顾我们开始投放角色区游戏材料时,认为游戏材料投放越多、越真实、越漂亮,孩子们会越喜欢。如“点心店”里的食品全是教师精心收集来的各种食材,饮料罐,优惠券图案非常逼真。通过观察发现,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娃娃超市”里买的东西由 1 于不需要孩子们制作,所以厨师常常没事干,刚开始由于物品形象逼真,孩子们还比较感兴趣,但时间一长孩子们就失去了兴趣。这些材料虽能吸引幼儿注意,短时间内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时间一长,由于以物代物活动少,幼儿创造性体现不足,幼儿的游戏兴趣便很难维持。我们辛辛苦苦准备的材料,孩子们欣赏几天就不再理它了。于是我们就尝试减少游戏材料,然而材料一下子从多到少又不能满足幼儿需求。我们便在“点心店”中提供了许多半成品,开始幼儿用橡皮泥加工出了面包和点心,点心种类也丰富了起来,做出来的作品也越来越逼真了。孩子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半成品和废旧材料更有利于幼儿在游戏中以物代物。半成品材料会使幼儿玩时任意组合、加工和变形,自己变出多种玩法。这样幼儿就会在摆弄中积极思考,充分想象,创造性地开展游戏。比如,点心店的厨师王家乐找来了几个小瓶子当做调味料的瓶子。还利用一些小瓶子,当做酱油瓶与醋瓶放在餐桌上供客人使用。又如,娃娃家中,杜佳妮扮演的小妈妈用玩具积木给家里添置了饮水机,她说这是给客人喝水用的。李忠俊用纸盒做了电视机和电视遥控器,他说这样客人到家里就有事情做了。理发店的小朋友又找了个大纸盒说这是烫头发用的机器等等,通过以物代物,既丰富了幼儿游戏材料,又发展了幼儿想象力,同时能调动幼儿游戏的兴趣性和积极性。

2、提供的材料应根据幼儿游戏的发展进行不断调整。

大家都知道材料太多幼儿不知玩什么好,材料太少又不能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教师应注意在游戏中观察幼儿游戏的情况,按需要随时增减材料,引导游戏情节的进一步发展。例如:在理发店中新增发型目录事例,一天,我扮成顾客去理发店理发,理发师问:“你要理发还是要洗头?”“我要烫卷卷的头发”。理发师又问:“你要烫怎么样的卷头发?”老师启发说:“我也说不清楚,要是让我看到发型我就知道了!”那怎么办呢?理发师犯愁了,在讲评时,郁燕琳说:“我陪我妈妈去烫过头发的,他们有一本很漂亮的书的,里面就有很多很多的发型。”“我知道,我也看到过的。”“老师,我们也来做一本发型的书吧。”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设计起了发型,为此我们还专门设计了一节设计发型的活动。我把设计好的发型装订起来,就成了一本精美的发型目录了。于是,发型目录就在幼儿游戏中使用起来。又如:一天,乔宇峰在玩面包房游戏的时候说 “昨天,我妈妈带我去‘克莉丝汀’了,我看见那里有许多挂在墙上的大图片,上面还有许多数字,妈妈说那是广告,告诉我们哪些东西是便宜的。我们的面包房里也有很多便宜的东西,可是,我们没有做广告,小朋友都不知道。”于是,我又根据孩子们的要求在墙上贴上了许多手工纸,让孩子们自己来做广告。但是教师有时不知道孩子在游戏中会出现 什么问题、需要什么,不能及时增加材料,为了及时地找到所需要的材料,教师和小朋友共同协商,决定在活动室的一角设立了百宝箱,这样就能方便幼儿寻找替代物。例如:娃娃家来了客人要吃肉包子,可是“点心店”和超市都没有卖,娃娃家爸爸让超市的工作人员进点面粉来,不一会儿超市工作人员就从百宝箱找来了橡皮泥卖给娃娃家。娃娃家妈妈用买来的橡皮泥捏成包子的样子,满足客人的要求,客人吃到了肉包子非常开心。只靠老师收集百宝箱里的物品显然不够,我们发动家长为幼儿一起收集大量的废旧玩具材料投入百宝箱,为幼儿游戏增加辅助材料。如:易拉罐、旧电池、饮料瓶、纸盒、挂历纸、白纸、蜡笔、扭扭棒、皱纸、积木等等低结构玩具,这些都成了百宝箱内的多功能材料,方便了幼儿根据游戏需要进行选择。

三、游戏环境的创设要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体现层次性。

幼儿与幼儿之间是有差别的,发展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创设游戏环境时既要考虑发展快的幼儿,也要考虑发展慢的幼儿,还要兼顾有特殊需要的幼儿。使每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例如:在理发店中,我提供了各种不同种类的夹子,有操作较为简单的,也有操作相对较难的夹子,使每个幼儿都能找到自己运用的操作材料,这样能力不同的孩子都可以使自己的小肌肉得到发展。

篇8:幼儿园角色游戏创设培训心得体会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的行为对幼儿角色游戏的质量和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如何创设游戏环境,为幼儿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做足准备?教师指导游戏时,扮演哪些主要角色与幼儿互动可以使幼儿的游戏经验更有创造性?如何把握介入和退出游戏的时机,让幼儿游戏更自主?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1. 通过对主题及材料的对应关系的研究,探索在幼儿角色游戏中材料提供的适宜性,以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2.

2. 通过对生活实践及介入指导适宜性的研究,探索幼儿角色游戏中生活经验积累的策略及教师介入指导的时机及方法。

3.通过对观察的随机性和目的性的研究,探索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情感、社会交往、认知等多方面的发展。

通过研究,我们总结出了两个关键词:无心、有意。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善于捕捉“无心”,并转化为“有意”,真正体现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同时也收获一定的经验。

1.材料准备,把“无心”的动手转化为“有意”的动脑。

其一,材料投入的多样性与选择性。材料的投放为幼儿的角色游戏提供支持,帮助幼儿的游戏到达一个更高的水平。而材料投入的适宜性更能使幼儿在“无心”的玩耍中转化成“有意”的动脑,正如维果茨基所言:“在游戏中,儿童总是表现得超出自己的年龄特点,超出自己日常的行为表现,在游戏中儿童看上去仿佛高出自己一头。”材料的准备和投入是支持幼儿游戏的脚手架,这不仅丰富了幼儿游戏的经验,还发展了幼儿的动手能力。所以在游戏准备时,要根据游戏的主题提供足够使用的材料,这样避免因分享材料而产生矛盾,同时多样性的材料投放不仅促进了幼儿的游戏发展,也练习了幼儿适宜地选择材料的能力。

其二,材料投入的开放性与封闭性。角色游戏的趣味性不仅仅是游戏本身的趣味存在,开放性的游戏材料更能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让他们在“无心”的玩耍中转化为“有意”的动脑。例如应有尽有地丰富“百宝箱”,箱子里各种各样的纸,五颜六色的布片、布条,瓶瓶罐罐,大大小小的包装盒,胶带和订书机等,幼儿会根据游戏情节的发展选择材料,制定或搭建与游戏主题相关的道具,以支持正在参与的角色游戏。但是在材料投入时,也要考虑到能力较弱的幼儿,这时需投放一些封闭性的游戏材料,如点心店里泡沫制成的鸡腿、汤圆等,用海绵制成的饼干,豆腐干等,这些封闭性的材料投放,让那些能力稍弱的幼儿有兴趣参与游戏,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2. 适时指导,把“无心”的游玩转化为“有意”的实践。

其一,生活实践活动。幼儿游戏的发展是在与实践的互动中实现的,陈鹤琴先生早在40年代就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的教育观点。为此,我们经常把孩子带入菜场、商场,并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幼儿观察,使幼儿在“无心”的游玩中得到实践的认知。比如:在开展超市的游戏时,由于幼儿没有生活经验,游戏情节始终得不到深入,他们只是随心所欲地购物,不能随游戏的主题或游戏的情节发展开展游戏,游戏结束时“商场”总是忙而乱。为解决这种现象,我们从三个方面设计了“购物”生活实践课。第一环节是组织参观:营业员如何向顾客介绍商品?顾客又是如何选购商品?第二环节是了解一些常用物品的用途,即让幼儿做小记者,去采访顾客为什么要选购这些物品,这些物品有什么用?第三环节实践活动:每人用带来的5元钱去购买一种商品,根据前两个环节的准备,我们再次提醒幼儿:买些什么?为什么要买?而且所购物品不能超过5元;由于前期的购物知识准备充分,幼儿在购物时都有目的地选购。购物活动为幼儿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再玩“超市”时就非常有秩序了。

其二,适时介入活动。如果教师能了解每一名幼儿,尽可能地通过各种方式适时地介入游戏与幼儿互动,更有利于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比如水果超市,两位“小营业员”玩起了扔“布水果”的游戏,布水果落到托盘又掉到了地上,而两人完全不顾“客人”的光顾沉浸在游玩之中。此时,我就以客人的身份介入,我捡起布水果,按品种进行分类时的自言自语吸引了他们,他们停下了“扔水果”的游戏,迅速把地上的水果按类别捡了起来,并一一排在托盘中,开始进入了游戏角色。其实,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有多种方式,当教师以一种有助于游戏质量的方式介入时,混乱的或简单的游戏通常能得到改变,这种看上去很“无心”的介入方式,更能鼓励幼儿的游戏活动,并不断运用现有的经验参与游戏。

3. 观察引导,把“无心”的感知转化为“有意”的创造。

其一,随机性观察。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观察尤为重要。但由于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自由度较大,有时预设的观察内容可能会出现没人玩的现象,因此,教师必须视幼儿实际游戏情况,随时调整观察重点,一旦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便可以转化为有目的的观察。如一次游戏时,“医院”区域由于没有幼儿选择而暂时关闭,结果,娃娃家的“妈妈”抱着“娃娃”去看病。只见“妈妈”找到了上一次玩医院游戏的幼儿,对她说:“医生,我的宝宝病了,请你帮宝宝看看吧。”而那个玩得正开心的幼儿,马上来到了“医院”的区域,认真地看起了病。于是在评价时,我就以这个话题展开了讨论,讨论的结论是:医院里是不能放假的,医生只能换班休息。于是幼儿自己制定了换班要求,帆帆的妈妈是个医生,在她妈妈的帮助下,幼儿又把换班要求改成了值班制度,并创造性地把它们画成图画,贴在“医院”的墙壁上。随着游戏的深入,孩子们又逐渐增加了CT室、B超室等,这时,医院的游戏已非常完美。这一次的随机性观察,促使幼儿把无心感知转化成有意创造,从而深化了幼儿的角色游戏。

其二,目的性观察。幼儿的游戏是自发性的,几个幼儿在一起玩耍时,由于对事物产生同种认识,就可能产生出一种游戏。因此,教师的观察也需要有一定的目的,真正从观察中去获取幼儿个体与群体的关系、环境与材料的互动信息,为指导幼儿创造新游戏做支持性的建议。如“保龄球馆”的开张,正是在有计划的观察过程中形成的。玉玉是娃娃家的孩子,“爸爸”“妈妈”由于忙着招待客人而忽视了对他的照顾,他就玩起了商场里清理出来的可乐瓶、塑料瓶,瓶子倒地的声音吸引了做顾客的惠子,于是两人就玩起了瓶子,不一会,他们就对这个活动失去了兴趣,拿着瓶子开始搞起了“破坏”,我观察到这里,觉得要适时地提醒一下,于是走过去对他们说:“这些瓶子可以做保龄球。”该怎么玩呢?他们一起商量,并要求我上网查资料,就这样,在我的帮助下,他们制定了打“保龄球”规则,于是“亮亮保龄球馆”正式开张。“保龄球馆”的开张在有目的的观察中形成了,教师只是起到了点拨的作用。因此,在游戏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并保护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把“无心”的好奇转化为“有意”的求知,使幼儿的游戏更贴近于现实生活。

篇9:幼儿园角色游戏创设培训心得体会

关键词:幼儿;角色游戏;环境创设;方式方法

游戏活动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幼儿是在游戏活动中学习和发展的。所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地把“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作为幼儿园的组织与实施之一。马克思说:“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可以说,人是环境的产物。陈鹤琴先生说:“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代替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又称象征性游戏。在角色游戏中,孩子通过模仿与想象,创造性地反映自己所熟知的现实生活中的各类人物、事件,轻松愉快地学习、积累适应社会生活的早期经验。角色游戏不仅带给幼儿欢乐的童年,更是引领幼儿愉快成长的特殊学习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但要使游戏能深入、高质量地开展起来,使幼儿的创造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各方面在游戏中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必须创设适宜他们自主活动和自我表现的游戏环境,借助角色游戏环境的创设,助推幼儿能力的发展。

一、玩什么?——游戏主题的确定

幼儿开展角色游戏,如何合理设置班级的角色游戏主题是教师在角色游戏环境创设中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只有创设了幼儿感兴趣的角色游戏主题,幼儿才能主动、自愿、愉快、自由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中。那么怎样创设幼儿感兴趣的角色游戏环境呢?我认为要遵循预设与生成共存的原则。例如,要为小班幼儿设置最接近他们生活范围以及该范围内的典型经验的角色游戏区,如:“娃娃家”“汽车”“医院”“糖果店”等,“喂娃娃和烧饭”是家庭主题中的典型经验,“打针”是医院主题中的典型经验。到了中大班,随着幼儿生活经验以及各种能力的提升,班级中开展什么角色游戏主题,教师就可以将“难题”抛给幼儿,请他们共同策划“怎样让我们的游戏更好玩?”组织幼儿共同讨论,鼓励幼儿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及时采纳他们可行的意见,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创设幼儿感兴趣的角色游戏区,例如,如果班级中有一半以上的孩子同意开个“小吃店”,“小吃店”主题就可以确定开设,与“小吃店”相关的游戏环境创设紧紧围绕主题呈现,幼儿就能积极参与自己选择的游戏。“我的游戏我做主”,这样才能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积极参与到游戏中。在讨论确定游戏主题的过程中,幼儿要调动已有生活、游戏的经验,要表达自己的观点,要争取同伴和老师的支持,正是在“选择主题→同伴商讨→确定游戏方案”的过程中,大大促进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和主体性的发展。

二、在哪玩?——游戏空间的设置

游戏地点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它保证了幼儿游戏活动的空间。根据本园活动场地条件,教师要因地制宜地设置空间,充分利用活动室、走廊、专业活动室、室外的空间,保证幼儿角色游戏的顺利开展。

小班幼儿开展游戏需要在某一个阶段有一部分相对稳定的主题环境的预先布置,即固定的空间、固定的玩具材料,有利于幼儿熟悉游戏环境,使他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满足游戏需要。中大班角色游戏区的设置要灵活多变一些,例如放置一些可移动的隔栏,随时根据游戏开展的需要调整游戏的空间,还可临时设置可变的活动区,如医院、小吃店、蛋糕店、理发店等。有时由于室内场地窄小,还可以到室外进行。引导、鼓励孩子自主创设游戏环境,使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通过孩子的思想和双手布置的环境,孩子会更熟悉、更珍惜。还需要考虑各区域及活动之间如何相互适应和协调的问题。如将“菜场”“小医院”安排在一起,而这两个区域活动性相对较强,幼儿交往较多,就会比较拥挤。为此要依据各区域特点与所需条件,调整各活动区的相互关系,从而避免相互干扰,同时促进积极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另外,为满足中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变化需要,還可以设置适当的留白区,幼儿可以根据游戏的灵感,适时调整、变换游戏主题。当然,角色游戏环境往往不可能一次性设置合理,还需依据活动的开展不断加以调整改进,逐渐达到整体优化的效果。

三、用什么玩?——游戏材料的收集、制作

游戏材料是被用于幼儿游戏的一切物品,包括专门为幼儿游戏而制作的玩具以及任何日常物品或自然材料。游戏材料是幼儿游戏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游戏的工具。幼儿是通过使用玩具材料在游戏中学习的。研究表明,无论是与陌生的玩伴或是熟悉的玩伴在一起,无论是在陌生的场所还是在熟悉的场所,幼儿都会先寻找可玩或想玩的物品,作用于材料的游戏行为平均达96%以上。因此,游戏材料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和价值越来越被教育者所重视,如何通过游戏材料的收集、整理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呢?

1.共同收集

角色游戏中要用到各种游戏材料,班级中的游戏材料如果全靠教师收集的话,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而且还没有发挥幼儿的积极能动性,我们要重视材料收集过程对孩子能力发展的作用。现在的幼儿家中都有很多玩具,还有许多废旧的物品,可以发动幼儿根据班级中角色游戏的主题,收集有用的游戏材料,例如:石头、落叶、贝壳、药盒、布料、纽扣、泡沫、小棒、塑料、羽毛等;农村幼儿还可以收集农作物等等。在收集游戏材料的过程中,幼儿的交往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都会得到发展。

2.共同制作

引导孩子自己制作玩具,根据游戏的需要,主动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物品,如角色游戏中孩子要用到小手机,可没有,怎么办?他们就用小纸盒制作了一个简易的小手机;“糖果店”的糖果也可以发动幼儿自己制作;另外,游戏区的规则、标志都可以让幼儿在讨论的基础上动手制作,孩子会更容易遵守游戏规则。共同制作游戏玩具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能力,还会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还可以在班级或角色游戏区放置游戏材料箱,将其分类并标上标志,这样孩子可以经常自己补充有关材料,根据游戏的需要随意使用收集、制作的玩具,材料要放置在方便孩子取放的地方。

四、怎样玩得更开心?——游戏场景的暗示、引导

一位心理学家说:“在游戏中儿童是自我表现主宰世界。”也就是说,游戏是幼儿自己选择、创造与表现自己的一种轻松愉快的活动,成人不能强加给他们或替代他们。在创设角色游戏环境时,我们要充分发挥环境的暗示、引导作用,规范幼儿的游戏行为,才能让幼儿的游戏快乐、有序地开展。例如,在一些需要限定人数的区域设有相应的标记,如:在“娃娃家”门口地面贴上三双鞋子标志;在“理发店”放上两个理发师的胸牌;在“小吃店”售卖窗口地面贴上排放整齐的小脚丫,暗示幼儿要自动排队等等,引导幼儿自己调整人数。幼儿在游戏中无需教师分配和提醒,能自己以规则约束行为,通过长期的反复实践,逐步形成规则意识,使整个游戏过程活而有序。教师还要允许幼儿自主转换游戏场景,同一个游戏区域可以玩“点心店”,也可以开成“咖啡店”,只要不影响别的幼儿游戏,可以自主协商转换游戏场景。

角色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他们最基本的一种独立活动,游戏活动过程本身也是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角色游戏环境创设中,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班级游戏环境设计与制作的全过程,使幼儿体验自主设计与制作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悅。作为教师,应尽量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而不要急于提供一切。在开展角色活游戏之前,让幼儿自己设置游戏区、调整场地、收集材料等,充分培养幼儿的自主、自立能力,又使幼儿的表现需要得到满足。

参考文献:

[1]华爱华.活动区材料的投放方式与幼儿行为及发展的关系[J].幼儿教育,2008(4):4-7.

[2]张立.调整娃娃家材料支持幼儿深入游戏[J].幼儿教育,2008(6):12-14.

篇10:幼儿园角色游戏创设培训心得体会

这次考察促使我更加坚定了一个想法,一个乡镇要想发展经济,还是要依靠自己的力量。

走内生型的经济发展之路,即对内寻找发展的潜力和要素,依靠区域内人民群众的力量,激发他们的生产积极性,用正确的发展理念引导他们,用科学的发展模式凝聚他们,用丰厚的回报激励他们,最终自己带领自己走上富裕之路。无论是南街村、还是最近被热捧的“福娃模式”,都是依靠本区域内的资源禀赋条件,摸索出了一条适合本区域发展的模式。

我相信,与英山比起来,崇阳的自然条件算是好的,与陶家河乡比起来,港口在交通区位和资源禀赋上同样具有优势,他们能发展起来,我们就没有理由不发展地比他们更好。他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我始终坚信一点,人就是港口的资源禀赋,而勤劳勇敢的人民群众就是促进港口发展的优势条件。

为了满足幼儿角色游戏的需求,提升幼儿园教师创设、指导角色游戏的能力,郑州市教研室幼教学科举办“郑州市幼儿园角色游戏观摩研讨会”,12月6号上午我有幸参加了郑州市金水区海睿幼儿园角色游戏观摩活动。

首先,我们一行人跟随海睿幼儿园老师参观了他们的特色——美术,孩子们一幅幅富有童趣的作品映入眼帘,有创意手工,有油画作品,我们不禁惊叹于孩子天马行空的创意以及老师悉心指导。其次,在海睿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大中小班的走廊文化环创及家园联系栏:小班以可爱温馨的粉色系为主,有凯蒂猫一家、梦幻屋等;中班是蓝色海洋风;大班田园风。这与我园的环境创设的理念相同,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创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及审美需要的环境,做到“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每一寸土地都能育人”。

在参观过幼儿园环境之后,我们观摩了此次学习的重点——角色游戏。除小班外,各个班级的角色游戏都对外开放,老师们分成五组进行观摩。我们发现教师把生活中常见的生活场景搬到了幼儿园,中班因为幼儿的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逐步的增强,开展的角色游戏主要以买卖类和收费的为主,如:果蔬店、甜品屋、汽车城、小工厂、照相馆、美食屋等为主的联合游戏。

大班幼儿独立性和解决问题呀的能力逐步增强,他们在游戏中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也更加丰富,大班主要是以主题角色游戏为主。例如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美发沙龙、艺术工作室、米其林餐厅、熙地港商场等。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大班的一个角色游戏,站在班级门口我就很清晰的看到一块大大的场地示意图,上面写着“梦想造型沙龙”,并用简单的图示告诉大家里面一共四个区角——理发区、按摩间、美甲室、VIP休息区,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不同的角色,有的当服务员、有的当顾客,非常专业,不仅可以买卖还可以打工赚钱。

在活动中,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介入游戏进行指导,和孩子一起享受着游戏的快乐。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非常投入地进行着自己的“工作”,像模像样地创造性地模仿自己理解的职业,游离于现实和想象中,体现了操作、模仿、亲生体验的快乐。同时,在游戏中通过对具体情境下一些问题的处理,体现了他们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最后,大家从角色游戏中教师要观察什么、游戏中的观察方法、如何让角色游戏中的交流与分享更有效这三个问题进行研讨。老师们各抒己见,研讨氛围很热闹。

通过这次观摩研讨,老师进一步对角色游戏开展中教师观察、对幼儿发展的作用与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对角色游戏中角色部门的创设有了明确的方向,对游戏场地、材料的投入更加清晰,对游戏中教师的地位有了正确的认识。通过观摩后的研讨和市、区教研员的总结,解除了一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开展角色游戏的困惑问题,对开展幼儿园角色游戏活动起到了规范、示范、引领作用。

上一篇:烟用材料承诺书下一篇:笔歌墨舞,彩绘五四大赛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