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角色游戏中的性别认同与双性化教育

2022-09-10

随着现代心理学的不断发展, 性别认同与双性化教育理论逐渐成为当下性别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对于幼儿而言, 游戏是实现性别角色社会化的重要方式, 因此幼儿园必须重视游戏环境及其主题的合理设计, 确保幼儿双性化人格的稳步培养。

1性别认同与双性化教育理论概述

1.1 性别认同

在性别认同方面, 由于其可以划分为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 因此各自的定义也存在差别:一是生理性别认同方面, 主要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生理性别的心理自认;二是社会性别认同方面, 主要指的是基于生理性别, 个体对于社会期待的适于个人性别群体理想行为模式的认可。 目前, 心理学家对于性别角色认同的研究主要指的是社会性别角色的认同。

1.2 双性化教育理论

在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双性化属于是一种综合人格, 指的是一个个体兼具男、女性的性格、能力、兴趣、爱好等等, 特别是在气质方面能够集男、女性的优点于一身。 双性化教育理论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出一个兼具男女共性与个性的个体, 在帮助个体摆脱性别角色束缚的同时, 又不会丧失性别本色。 站在认知能力的角度来看, 双性化性格强调的是男女共进, 在保持本我真色的同时, 能够实现整体心理水平的优化。

2角色游戏对幼儿性别认同与双性化教育的影响

对于幼儿而言, 其在出生的第二年就逐渐出现性别认同, 尤其是在游戏中性别的差异会随着年龄的增加, 逐渐凸显, 例如在游戏类型、玩具的选择上就呈现为极大的差异。 角色游戏是儿童的一个主要游戏方式, 儿童在游戏时, 会将自身认同的社会角色以及其规范融入其中, 使得原本处于外部的角色规范转化成为个体的内在品质[1]。 因为角色游戏的主题的来源就是人们的日常生活, 因此必然会将社会性别文化引入游戏, 一步步实现儿童性别角色认同的强化, 促使其性别角色社会化。

3幼儿园角色游戏中的性别认同与双性化教育对策

通常情况下, 游戏主要反映的是社会性别文化, 但是在性别认同与双性化教育理论下, 不应完全根据社会传统的性别文化组织幼儿园角色游戏, 而是需采取多种措施消除幼儿性别刻板印象, 实现有效的双性化教育。

3.1 幼儿教师需树立现代化性别观念, 突破自身的性别局限

根据相关调查不难发现, 我国幼儿教师基本上都是女性, 男性比较少, 此种现象的存在, 直接导致幼儿在幼儿园中很难接触到男性角色, 难以满足幼儿对于男性性别学习的期望, 十分不利于幼儿形成完善的人格品质[2]。 对于不同的幼儿, 教师应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 如:教导男孩子需体贴、细心, 女孩子要勇敢、坚强;另外, 教师需积极组织一些游戏活动, 使得幼儿能够在时间中感受到力量、安全感, 实现两性互补, 令幼儿完成对自身性别认同的基础上, 塑造出完善的人格。

3.2 以角色游戏为载体, 开展双性化教育

针对当前幼儿角色游戏中, 性别刻板印象严重的问题, 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解决:

3.2.1 消除经验论, 设置双性化游戏情节

在我国大部分的幼儿园角色游戏中, 强化了性别认同的同时却造成双性化教育的不足。 例如:在传统的“娃娃家” 游戏中能够有效促使幼儿们了解自己长大后, 是做爸爸或是妈妈, 并且明白爸爸与妈妈角色规范的区别。 在游戏中, 为了能够使得幼儿能够快速实现性别认同, 往往过分地将某些固定的性别形象放置于游戏中, 如:妈妈穿裙子、做饭, 爸爸上班、短发等等, 十分不利于幼儿双性化教育。 基于此, 必须改进幼儿园角色游戏, 不再按照生活经验进行角色的分配, 而是以幼儿自身的倾向为标准[3]。 通过双性化游戏情节的设置, 可以实现以下目标:一是令孩子们的性别认同意识有所增强, 例如: 男孩子以后是要做爸爸的, 女孩子以后是要做妈妈的,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二是消除孩子们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令其了解女孩子也可以具有男孩子的人格优点, 如:勇敢、坚强、不怕吃苦等等, 而男孩子也可以具有女孩子的良好品质, 如:温和、善良、细心等等。

3.2.2 鼓励幼儿扮演与传统相反的角色, 改变社会性别刻板印象

在实际的游戏过程中, 教师应鼓励幼儿扮演与传统相反的角色, 例如:在消防游戏中, 传统的角色扮演往往是男孩子做消防员、女孩子做受困者。 教师可以在游戏中积极询问是否有女孩子对消防员的角色感兴趣, 鼓励其扮演不同的角色, 并赞赏扮演者的勇敢。 又如:在医院游戏中, 传统的角色扮演往往是男孩子做医生、女孩子做护士。 教师此时可以鼓励男孩子去扮演护士的角色, 并赞赏其细致耐心。 通过这样的一系列游戏, 有利于帮助幼儿了解到虽然男孩子与女孩子的身体存在差异, 但是在智力、人格上处于平等的状态, 男孩子可以做的, 女孩子也可以做, 反之亦然。

3.2.3 利用言语, 弱化幼儿性别刻板印象

幼儿园角色游戏中, 分享活动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但是部分教师由于缺乏双性化教育观念, 导致其在言语中总是无意识地增强幼儿性别刻板印象。 例如:部分幼儿教师在引导游戏或是总结游戏时, 总是会说:“男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大胆一些, 怎么可以那么胆小呢”, 或是“女孩子不要那么调皮, 斯文一些”。这些语句都是在强调男、女传统的性格特质, 不利于两性化教育的开展, 此时教师只要说道“不要调皮”、“勇敢一些”即可, 不需强调性别。

4结语

综上所述, 加强幼儿园角色游戏中的性别认同与双性化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广大教师必须先树立现代化性别观念, 突破自身的性别局限, 其后方能够真正做到以角色游戏为载体, 开展双性化教育。

摘要:双性化人格作为一种最佳性别角色模式, 如何实现其塑造成为一大焦点问题。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 幼儿时期是性别角色社会化的重要阶段, 在此过程中加强双性化的性别角色教育对于人格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幼儿园角色游戏中的性别认同与双性化教育展开了具体论述。

关键词:幼儿园,角色游戏,性别认同,双性化教育

参考文献

[1] 张晗.幼儿双性化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策略研究[J].早期教育:教师版, 2010, 第3期:13-16.

[2] 王红瑞.从双性化人格理论的视角分析幼儿园男性化教育缺失[J].基础教育研究, 2010, 第23期:46-47.

[3] 缪周芬.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双性化人格[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4期:36-39.

上一篇:CUBA与NCAA篮球联赛保障体系的比较研究下一篇:糖尿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