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第一课时课件

2024-04-30

桥第一课时课件(精选8篇)

篇1:桥第一课时课件

《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长春小学 黎燕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的新词。

2.过程与方法:自读课文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文中人物的精神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归纳文章主要内容,初步认识老汉是个什么样的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导入。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标出段序。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课件出示自读要求,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分小组合作完成。

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课文,勾画出本课生字新词; 2)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小组内交流; 3)读完课文后思考: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指导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指名认读。

2.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各小组派代表上台教读生字,并说说识记方法。

3.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并说说词语的意思。

四、再读课文,感受课文主要内容

1.过渡:刚才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课文的生字新词,下面请同学们再回到课文,快速地浏览一遍课文,来完成刚才的自读要求,思考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指名学生回答,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小结:课文主要写了黎明时,一个小村庄突遇洪水,一位老汉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人们有序地过桥逃生,最后桥塌了,老汉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3.这个感人的故事发生在黎明山洪突然暴发的时候,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找文中哪些文段描写了山洪暴发时的情景?学生找到后指导学生朗读1-4自然段,从读中感受山洪的可怕,体会人们当时所面临的危急情况。

4.从刚才的内容中我们已经知道山洪暴发,人们正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为了逃生,人们涌到了木桥前,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5-13自然段,看看人们在木桥前遇到了谁,遇到他之前人们的表现怎样,遇到他之后,又是怎样过桥的?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5.在老汉的指挥下,一百多号人有序地上了桥,这时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接下来我们请一位同学读读课文的14-23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撤离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结果怎样?

6.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第24-27自然段,请同学们读读这几个自然段。(学生齐读)读完以后,从这几句话里你知道了些什么?请同学们联系前面的内容想象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

7.教师小结,板书课文主要内容。

五、教师课堂总结

六、板书设计

突遇山洪

疏导撤离

桥塌殉职

祭奠英灵

篇2:桥第一课时课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描写大雨、洪水的句子,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课前准备

1、准备多媒体课件。

2、搜集各地遭受洪灾的相关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

教学过程:

一、以“桥”引入,初步感知 1、谈话引入课题: 桥是艺术,《赵州桥》的雄伟让我们惊叹不已。桥是跨越,《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我们懂得人间自有真情在。桥,还是什么?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了解又一个关于桥的故事。

出示课题──《桥》。

2、请同学们打开课文,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学习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开始老师的叙述便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因为师从学过的课文入手,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投入到课文中去。】

3、自学课文,要求:

⑴ 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⑵学生自由识记字形,并说说有哪些字容易写错,要注意什么?老师指导“肆、祭、奠”字的书写。

⑶ 想一想:课文写了怎么样一件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党支部书记----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只要求学生整体把握,为后面的细读、品读课文打下基础。】

二、扣准题眼,埋下情感伏笔。

1、文章的题目叫做《桥》,可老师发现课文里真正写桥的句子却很少,请看这一句(课件出示):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问:这是一座怎样的桥呢?(很窄)

问:想象一下,窄到怎样的程度呢?(窄到只能容一个人通过)

师追问:假如一百个人要过桥该怎么走?(排成一队,一个一个走)是啊,只能这样,因为桥太窄了。这座窄窄的木桥年岁已高,平日里,很少有人关注他,可是就在这一天黎明,人们不得不关注这座木桥了,你从这句话的哪个词感觉到了?(只有)是的,洪水把人们逼得无路可走了,只有这座木桥了,让我们有读来强调它的重要性。(齐读)

关键时刻,这座窄窄的木桥承载着不仅仅是全村人的生命,还有狂奔而来的——洪水(生接)

[设计意图:桥是文章的题眼,是串穿全文的一条暗线,因为桥窄,因为情况危急,因为逃生之路的唯一,所以老汉的沉着、冷静、不徇私情、大公无私等品质才得以彰显。文章直击桥的文字甚少,所以在课伊始就要点击情感的薄发点,想象品悟桥的重要性,为品味老汉的品质奠下情感基调。]

二、品读想象,感受洪水肆虐。

是的,这是怎样的洪水呢?请同学们用“

”划出描写大雨、洪水的句子,并大声地读出来。

A、交流、汇总(学生说,老师汇总)如下: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出来,势不可挡。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

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5、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6、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师追问:让我们来看第一句:这样的雨你想用哪个词来形容?(倾盆大雨、瓢泼大雨、滂沱大雨等)

在这里如果换上这些词,好吗?(生畅言或不言)

(其实,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篇文章共有591个字,却有27个自然段,字字铿锵,句句有力)

预设:不好,第一因为这些词不能独立成句。第二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就是大量使用“短句、短段描写”运用短句短段描写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渲染情境。而这句要渲染的是什么情境呢?(雨下得很大)仿写句子: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二胡拉的这首曲子太忧伤了。如

,如

。他们俩真亲,如

,如

。你写得真美,如

,如

。花开的真艳,像

,像

。车跑处真快,像

,像

。让我们来合作读一读:(出示句子)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要求:

第一组读:黎明的时候 第一、二组读:雨突然大了

第一、二、三组齐读:像像泼。全班齐读:像倒。再来一遍:

过渡:这样的雨下久了就成了山洪爆发。学习第二句:(读)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出来,势不可挡。师:同学们,从修辞手法来讲,是一个什么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把山洪比作受惊的野马)这没有缰绳的野马给大家的感觉是什么?(狂野、牵不住)那受惊的野马呢?(更可怕)那一群受惊的野马呢?(势不可当了)用你们的读来告诉老师。

师引读:

山洪咆哮着,像野马,从山谷里狂奔出来,势不可挡。

山洪咆哮着,像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出来,势不可挡。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出来,势不可挡。师接着说:“这猛兽般的洪水越来越狂野了,请大家再读3-6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把拟人词用红色表示)(同桌可以讨论)都是拟人句。(因为都带有人的动作)

可老师怎么觉得这何止像人的动作或神情,更象是

。(野兽、魔鬼、死神等)

请你挑选一句来有感情地读读(1、2、3、4、5、6轮读)读第3句:师接:这是魔鬼在跳舞

读第4句:师接:这是魔鬼凶恶的笑声。

读第5句:师接:这是野兽肆无忌惮地伸长舌头。】 读第6句:师接:这是野兽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4.观看洪水录像,配乐齐读

(带上你新的感受再来读读这几句话吧)

[设计意图:洪水是文本的一个主要背景,是彰显老汉品质的重要依托。我将通过多种渠道以情激情,叩开学生的心扉,让学生感受洪水的肆虐狂野、势不可当,为领悟老汉的品质积蓄能量,同时让学生学会欣赏语言,品悟作者写法之精妙。]

5、小结:一场可怕的灾难即将来临,洪水中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在危急关头,是谁出来力挽狂澜?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说的?更多的精彩和感动下节课再来感受。

板书设计:

16、桥

老汉

洪水

人们 ?

大、猛

《桥》教学反思 《桥》一课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本文故事性强,情节感人。在教学本课时,我做到:

一、巧妙呈现,让词语教学“有味”。

好的词语教学在考虑音形义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到词的意象、意味、意韵,考虑到词语拓展、运用,考虑到词语的文化内涵,这样的词语教学才不会单一单调,才更有“语文味”。所以,我们在词语教学中要有机整合,多形式呈现,以提高词语教学的有效性。在本课教学中,我先出示三组词语:咆哮、狂奔而来、狞笑、放肆、势不可挡;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清瘦、像座山、像豹子。在指导学生掌握音形基础上,请学生边读边思考老师为什么把这些词语分成三组。接着让学生展开想象,透过词语想象当时洪水的凶险画面和人物的形象。最后要求学生把这三个场景连起来,简要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运用想象把词语转化成画面,让学生想象词语蕴涵的意象,有了质感的画面,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把词语教学和概括课文内容整合起来,为品读课文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让词语教学更有语文味。

二、注重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感悟。

篇3:我教《乌鸦喝水》(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等九个生字, 会写“乌”“鸦”两个字。

2.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 探究式地学习, 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并背诵。

3.懂得在别人有困难时要热心帮助, 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

教法

直观教学法、体验法、读中感悟法等。

学法

比较法、发现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 猜谜语是低年级学生喜爱的学习活动。

教学《乌鸦喝水》, 第一课时我采用了谜语导入法:“身空黑袍子, 长个丑样子, 懂得爱妈妈, 是个好孩子。———打一种鸟。”如此导入新课, 学生的听觉、思维与想象都被调动起来, 学生在轻松的猜谜活动中感受到老师更像一个共同学习的伙伴。

2. 学生猜到是乌鸦, 我出示“乌鸦” (图片) , 说:

“瞧, 一只可爱的小乌鸦来了, 谁能有礼貌地跟乌鸦打个招呼?”通过打招呼拉近学生与乌鸦的距离, 仿佛这个故事就发生在他们身边, 同时也使学生学习怎样礼貌、热情地与人打招呼。

3. 学写“乌鸦”二字。

“你们已经跟乌鸦亲切地打招呼了, 你会写乌鸦的名字吗?”联系“鸟”“牙”指导写字。

4. 揭示题目《乌鸦喝水》, 让学生想办法记住“喝”字。

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问乌鸦吗?

二、初读课文, 识字

1. 一年级第二学期, 在识

字、认字方面学生已有一定基础, 故我将自学要求设定为: (1) 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 自学生字、读准字音, 记住字形。

2. 在反馈中分三步走:

(1) 生字学习中我采取了以下三步: (1) 认:拿出生字卡片与学生一起再认生字; (2) 带:让学生介绍自己记住这个字的好办法, 一个学生的方法变为大家共享的方法; (3) 找:我准备字谜, 拿出实物, 让学生将手里的生字卡片举起来。“喝”和“渴”是形近字, 很难记, 这时可说:“这两个字太像了, 老师都分不清了, 谁能来帮帮老师?”学生纷纷献出自己的妙策, 如“喝水要用口, 口渴需要水”。此环节不仅帮助学生自学了生字, 而且通过对老师的帮助也唤起了学生的人文关怀。 (2) 读课文时, 让三个学生分段朗读, 并让听的学生与朗读的学生互提要求与建议, 使学生明确自己在读或听时该注意些什么。 (3) 学生评价。同学之间正确、公正、激励性的评价与建议可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读课文, 感悟

1.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我问:

“你们现在能解决哪个问题了?”学生马上回答出“乌鸦是怎么找水喝的”。“谁能用喜欢的方式来回答这个问题?”我接着问。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课文、做动作, 表达自己对课文的认识。

2. 正当乌鸦高兴的时候, 它又碰到了什么困难呢?

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到这个句子, 并充分利用课本资源, 对照文字旁边的插图来进行讨论、分析, 让学生得出“水不多, 口小, 嘴大”等原因。学生通过思考, 也很自然地想到帮助乌鸦, 用麦管吸, 加石子, 请大象帮忙等办法。这一环节让学生有了热心关爱、帮助别人的想法, 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训练了学生的表达。

四、熟读成诵

篇4:我看第一课时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在关于程序教学的论述中认为:“一种编制合理、使用恰当的程序,可以有助于学生直接体验到满足感,掌握知识内容,理解学习过程,以及增强自信心,感到任何内容都可以学会的。” 当然,罗杰斯同时也认识到程序教学的不足:“(程序教学)倘若它成为思维的替代物,或成了强调事实性知识比创造性知识更重要的例子,那就会构成真正的危险。”因此,我想,第一课时应该有一定的范式,但是也要根据不同的课文、不同的教学价值取向,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也就是说,从大教学的角度来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仅仅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某一阶段。从这个意义上来重新审视我们所谓的第一课时,便会发现许多新问题。

一、第一课时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现象之一:僵化。

【场景扫描】引入新课,出示课题,初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学习生字新词,分析课文。

【共性问题】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课文,却使用同一种方法展开教学,这会使第一课时的教学陷入僵化,步入模式化。长此以往,教师的教学将会失去激情,学生的学习将会失去兴趣。

现象之二:错位。

【场景扫描】

1.启发谈话,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学生登台演示,或说,或画,或唱……热闹非凡,资料一个又一个地呈现。

2.教师导入新课,初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指导书写,从字的结构、笔画、笔顺等方面逐一指导,学生逐字描红临写,写字教学挤占了太多的教学时间。

3.教师导入揭题,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反复诵读。而教师置身事外,不做任何指点、引导,学生读了一遍又一遍,效果如何,是否出现困难,教师不得而知。

【共性问题】语文课变成了单纯的资料展示课、书法指导课、放羊式的朗读课……第一课时学生远离文本,游离于文本之外,教师主导偏离,指导缺失,教学没有了重点,失去了重心,随意性很强。第一课时失去了语文课堂的本真、产生了错位,课堂不再是语文的,不再是师生共有的。

现象之三:越位。

【场景扫描】1.教师导入课题,扣题引导学生质疑,抓住主要问题让学生读书,扣住重点或精彩段落,师生共同研讨,深读课文。2.揭题导入,初读后即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然后逐段分析讲解或学生自读感悟,直面文本……

【共性问题】学生不能充分读书,只读一、二遍课文,有时甚至一遍不读即去理解、感悟文本,探究文章内涵,品味语言文字,结果学生书读不正确、读不流畅,也就无法深入文本,理解课文,体会情感。为了出彩,把第二课时的事全做完了。如此的教学与学生学习,越位了,早熟了。

“第一课时虚脱现象”的存在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语文第一课时缺乏正确的定位和足够的重视。

二、科学确立教学目标

那么,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才是做好了第二课时教学的铺垫?才最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呢?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它作为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全过程和教学的发展方向,作为课堂教育来说,字、词、句是关键,针对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年级来说,各学段的学习要求也应有所不同。

1.低年级

低年级的学生都处于刚接触学习的阶段,对于汉字的学习刚起步。抓住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孩子进行接触性的、情境性的学习,对汉字有一定的认识。并且,通过学校的学习,能够借助拼音读汉字;对于阅读上,引导低年级的学生爱好阅读,喜欢自己去试着读一些文章。并且,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的意思。

2.中年级

中年级是处在三、四年级的学生,这时候的学生已经过了低年级的接触阶段,要引导他们喜欢学习汉字,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拼音去认识一些生字;指导学生在写字的时候要按笔顺规则一笔一画地写,激发学生对汉字有很重的求知兴趣,尤其是在进行阅读的时候,遇到生字,有兴趣想去认识它;在阅读上面,要求中年级的学生除了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外,还要能够对课文中的观点、意思进行简单地分析,能够去欣赏文中的优秀片段,学会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中年级的学生还要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初步理解文章的意思,陈诉文章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联系上下文,收集文章中的资料,给出自己的解答。

3.高年级

高年级的学生学习已经进入了另一个阶段,课文中的知识和老师的讲解知识渐渐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对于高年级的学生,一般都要求他们在上课前,能够去预习和收集下一次课文中的有关资料,并且自己了解课文,探寻文章中的深层含义,能够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拓展性、探究性阅读。

在识字上面和阅读上面,高年级学生学习的能力大大加强,有了很强的汉字学习能力,能够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学习一些生字。阅读也是如此,开始去阅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并且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内心。

当然,应根据不同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如一个班的学生整体水平较高,自学能力较强,学生预习时遇到的词、句障碍较少,就不要把字、词教学作为重要目标,不妨提出稍高的要求。反之,则以字、词教学为主,允许有一个“逐渐逼近”的过程。另外,不同的文体,也应该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识字、写字量大的一般记叙文要偏重字、词教学;感情强烈的诗歌、散文要偏重朗读训练;简单的说明小品文、历史故事,可以在第一课时理清文章的基本构架,弄清故事的来龙去脉。此外,第一课时,还应随课堂偶然生成及时调整教学目标。预设和生成是课程的两个基本特征,学生的文化和智慧往往在预设和生成中获得积淀和发展,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过程。

三、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在对学生的教导中,应当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开始,多为学生创造一些学习的环境和气氛,激发学生的嬉戏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去阅读课文,具体的有以下几点。

1.学会把握关键部分

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要带动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多读,多想,通过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和阅读,让学生在课文中能够抓住关键部分进行文章的分析,找准文章的中心句子。

2.学会交流性朗读文章

在进行课文教学的时候,多让学生在课文学习的时候进行朗读是一方面,更多的是要带动学生去多进行交流,通过交流解决问题。在这基础上,教师可以抛下话题,引发悬念。这样既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引起学生细读的欲望,达到课虽下,味还在,趣仍浓,思无限的艺术效果。

3.学会正确的生字学习方法

对于学生来说,处于学习生字的关键阶段,小学的时候如果不养成好的生字学习习惯,对于以后的语文学习就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导学生学习生字的时候,一定要从写字的结构笔画开始,引导学生正确地去写字,减少写错别字、笔画混乱的现象。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第一课时并没有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模式。只有把握好小学语文的教学特点,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的各阶段具体情况进行教学,优化环节,步步落实,求新求变,才能引领学生走好进入文本的第一步,提高第一课时教学的有效性,让小学语文阅读第一课时的教学呈现别样的精彩!

(责编 钟 岚)

篇5:桥第二课时教案

课程标准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3.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生能感受出老汉伟岸的形象与不朽的精神。2学生能领悟本文独特的表达方式。重难点

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领悟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和精神。评价设计

1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想象、联系上下文,感情朗读感受老汉的形象和精神。(目标1)

2通过与其他课文比较,感受到本文语言的简练,结尾悬念的设置。(目标20 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1、)欣赏洪水视频,再次感受洪水的可怕。

(2)面对如此可怕的洪水,人们表现怎样?抓住有关的词句。(跌跌撞撞、你拥我挤)

(3)出路在哪里?(那是一座窄窄的木桥)

二、体会老汉的大山形象

就在人们还不知所措的时候,我们的老支书早站在了木桥前。木桥前,你看到了什么?

1、出示句子: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感受老汉心理(焦急)感情朗读

2、你还看到了什么?出示句子: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感受老汉心理(稳稳、坚定)感情朗读

3、在这危难时刻,他坚定的下了一道命令,什么命令? 出示:老汉沙哑的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出示进行比较)

4、透过三个感叹号感受老汉着急与坚,指导感情朗读

三、体会老汉父亲形象

同学们,老汉的大山形象让我们刻骨铭心。除了老汉,文中还有一个人作者也进行了具体描写。谁?(小伙子)请你们认真默读最后几个自然段,划出描写老汉与小伙子动作的词句。

学生自由读划

1、出示有关句子,体会老汉和小伙子说的和做的矛盾之处。

2、出示文章结尾;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

师范读

3、师:同学们,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现在,你真的读懂了吗?老汉和小伙子,他们是一对亲生的父子啊!

文章为什么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呢?(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故意为我们设置了悬念)是啊,小伙子是老汉的亲生儿子,牺牲自己容易,可牺牲自己的亲生儿子却如同心头剜肉啊!而作者却把这复杂的情感都凝聚在了这短短的几句话中,(语言简练)这也是本文写作的另一特色。

4、水渐渐窜上来,放肆的舔着人们的腰。可就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就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一幕感人的画面呈现在我们面前。再读描写父与子的句子,感情朗读。

5、老汉是村支书,他爱村民,老汉是父亲,他爱儿子。但生死攸关之际,他却无私的选择了大家,这时,你又读出了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汉?

四.感情升华

1、老汉如山,他仅仅是像一座山吗?他就是一座山!就是这样的一座山,为全村一百多号人搭起了一座——生命桥!

2、但是,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天地间只剩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音乐起)

3、桥塌了„„你想说什么?

4、老汉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人们不会忘记他,村庄不会忘记他,几天以后,洪水退了,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村民们也纷纷前来祭奠,作为灾难的全程见证人,让我们加入到祭奠的队伍中去。此时你想对老汉说什么呢?

篇6:桥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课时目标:

1、了解课文的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崇高的人格魅力。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定。

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体会课文中的老汉高尚的精神品质。

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桥》这一课,这些词你会读吗?出示:咆哮、狞笑、势不可当、跌跌撞撞、乱哄哄、拥戴、祭奠、读的真好!

这篇课文写了什么样的内容,你能够选出上面的三到四个词语来说一说吗?

二、感受“桥”

是的,老汉一个人支撑起了这座桥,可是这究竟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呢?找找文中是怎样描写这座桥的?

你来说说。(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不错!我们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同学们,读了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生:(桥窄窄的,)

窄到什么程度?生:窄到一个人才能通过

你还能体会出什么?哪个词(只有又让你想到了什么?生:(唯一一条,别无选择,十分重要)

带着这样的理解,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分组读

你读出了桥的窄。

你读出了村民过河的别无选择!

你读出了桥对村民的十分重要!

你还读出了为村民过桥的担心!

三、感受“洪水”

这座木桥可能年岁已高,平日里,很少有人关注它的存在,可是就在一个特殊的黎明,他不仅承载着一百多人的生命,还要面临突如其来的暴雨和山洪。

请你们拿起手中的笔,默读课文,迅速用横线标出课文里描写大雨和山洪的句子。

来吧,咱们来交流交流,(……)

集体的智慧就是了不起,一下子找了这么多,老师也摘录了五个句子。

课件出示: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5、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我们开火车,来读读这几个句子。

你从这几个句子中发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这些句子采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是本篇课文在表达方法上的一大特点。

谁来读第一句,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你体会到了什么?(雨大,雨猛,雨急)你能把像泼,像倒换几个词语来说吗?带着你的感受读。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我请男同学来读

“咆哮”是一种怎样的喊叫声?生:愤怒地喊叫,发疯地,乱闯乱撞地,不可一世地。所以我们说山洪像受惊的野马……体会得真好,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这个句子,一边听一边想象画面,然后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出示课件洪水画面。

是的,洪水想要吞噬村庄的所有,洪水想要摧毁村庄的全部。再次出现洪水画面。

同学们带着你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读读这个句子。

师:你们从下列的句子中体会出了什么呢?

生:我从死亡在洪水中的狞笑中体会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危险。

师:你是从哪个词中体会出来的?(逼近狞笑)

师:狞笑是怎么样的笑?让我们想起了什么?(凶恶、恶狠狠的、狰狞的、龇牙咧嘴)(魔鬼)

那谁来读,有谁能把洪水逼近的感觉读出来?师:洪水逼近了,真可怕!

师:你们还能从哪些句子体会出什么呢?

生:(从

1、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2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体会出水的疯狂和急速上涨,同时也感受到了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危险。)水在不断上涨的词

生:窜 舔。水的疯狂呢?跳舞,放肆

跳舞也就是说它们在——咆哮,翻滚)我们来换一个词读读这个句子。出示句子近一米高的洪水在翻滚。哪个词用得好?跳舞突出了洪水的猖獗、疯狂、肆虐。男女生对比读。洪水会跳出优美的舞姿吗?生:(不优美说明洪水像魔鬼,像野兽。)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洪水的猖獗、疯狂、肆虐。

师“这是什么样的舞蹈?生:这是疯狂之舞,是群魔乱舞,是死亡之舞。师:带着这种感情,我们一齐再来读读这个句子。再读,让我听出了令人不寒而栗的恐惧。

理解窜(疯狂涨),理解放肆。师:由放肆你会想到哪些词?(肆无忌惮,目空一切,随心所欲……读出它的肆无忌惮……吧

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读这二个句子。

五、感受“村民

此时如果你是村民中的一员,你会如何做?——生:逃生。

逃生中的人们又是怎样的情形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句子。指名读:(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读了这几个句子,感受到了人们当时的心情,是什么呢?(害怕,恐惧,)

四字词呢?(心急如焚、惊慌失措、失去理智,心惊胆颤)

哪几个词写出了人们这种情形?理解跌跌撞撞。

那就带着这种感受齐读第六段。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六、感受“老汉”

是啊,人的本能就是选择逃生,可是逃生的路啊只有这一坐窄窄的木桥,如果一百多号人都拥上木桥,后果怎样?生(坍塌,被洪水淹没)

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谁能力挽狂澜呢(是谁站了出来)?板书“老汉”。请同学们小声读7到18自然段,在文中寻找答案,学生交流。出示句子:

1、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2、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说老汉像一座山?生:高大,稳固,坚定,当人们在惊慌失措,六神无主时,老支书镇定如山站在水中一言不发,人们看到老支书就像看到了救星,也就是他们所有人的靠山。他的威严让慌乱的人群立刻镇定下来。师:读出这种感觉。

对比读——师: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村庄惊醒了”出示句子生读:“人们翻身下床……人们又折了回来”师:此时的人们惊慌失措,六神无主,他们无路可逃。生读:“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师: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他们拥戴的老支书镇定如上,来到“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 他不慌不乱“一个清瘦的老汉……

当灾难来临,他想的不是自己而是百姓,这样的老汉确实应该受人们——拥戴。。

1、他不但自己这样做了,还严格要求所有的党员,咱们读读他的喊话:出示句子:

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这三个感叹句中哪一个最能打动你,读,为什么能打动你?

是的这个句子足已感动所有的人,齐读,灾难来临,老支书告诉人们:逃生路上,党员殿后,这样的党员的确应该受到拥戴!

3、师:很快人们开始有秩序地安全转移了,可就在这时(出示下面句子指名读)这个句子谁读

生读: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从这连续的三个动词和老汉的吼声中你体会到什么?(对小伙子的严厉老汉很坚决果断绝不心慈手软)读出老汉的凶狠和果断

此时的洪水已经肆虐到什么程度了?(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此时的木桥呢?生: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师:呻吟是指这暗示了什么?(桥马上就要垮了)

队伍已经站好了,被揪出去的小伙子,将站到队伍的什么地方?站到最后一个,这意味着离生的希望越来越远,离死的危险越来越近,读完文章的同学都知道这个小伙子是谁?老汉的儿子,同学们,大声地告诉自己小伙子是老汉的谁?

人们都说血浓于水,可是在这生死关头老汉是这样对儿子做的,生读——老汉是这样对儿子说的——生读——出示句子

从他的言行里你看到一个怎样的老汉?(无私,了不起,顾大家,舍小家)

是的,在亲情与人民利益面前,他选择了后者,这样的老汉确实应该受人——拥戴

其实老汉也是凡人,也是血肉之躯,他真的就无视这份亲情吗?让我们回到课文中,读,19、20自然段

你读懂了什么?(他爱自己的儿子)

是的他爱自己的孩子,只是这份爱被排在了爱人民这份大爱之后,这样的老汉的确应该受到人们的——拥戴。可是老汉的言行并没有感动无情的洪水,悲剧还是发生了,读21、22段

同学们,老汉把自己的儿子推上木桥,他想让孩子好好活着,可桥轰地一声塌了,老汉悲痛欲绝大声呼唤:出示课件

眼睁睁看着儿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心里充满了愧疚,他嘶心裂肺地喊到:出示课件

是啊他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妻儿,但他对得起村民,对得起曾经那铿锵的誓言,对得起他所忠诚的党,板书:党 人民

老汉和儿子被洪水卷走了,而全村的百姓却安然无恙。

五天后;请同学们齐读最后四个自然段;出示课件——

七、练笔升华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你想对老汉说些什么?

篇7: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详案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悟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2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桥》这篇课文,这一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习。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我们上节课所学的生词。

2、课件出示,指名两个同学各读一排,再齐读。(2名+齐读)

咆哮 狞笑 放肆 势不可当 清瘦 揪出 豹子 胸膛 沙哑

孤山子镇明德小学 刘萌萌

3、请仔细观察这两行词语,上面一行是描写有关什么的词,下面一行是描写有关什么的词(板书:洪水、老汉)。

4、课文围绕洪水和老汉写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汇报(当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来临时,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二、读中明法,感悟险情

1、过渡:《桥》是一篇小小说,因为它在表达上很特色,所以曾被评为全国优秀的短篇小说。那它在表达上有些什么特色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好不好?首先,让我们把目光聚集到那场突如其来的洪水。

2、课件出示自学提示1: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大雨和洪水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并结合自己的体会写上批注。

3、学生汇报。(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读书的感受吧。)(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①从这句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突如其来)

②比较句子,用极短的语言写出事物特点的句子,叫做短句。(板书:短句)体会短句的特点、作用。

课件出示: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2名+齐读)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师:大家来比较看,这两句,哪句写得更好些?为什么好?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这就是使用短句的奥妙,在描写紧急情况的时候,更能突出当时紧张的气氛。

③像作者这种巧妙的表达方法还很多,我们接着汇报。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男+女读)

①为什么好?随机体会比喻句妙处。(板书:比喻)师:这是文章表达上的一个奥秘,这个比喻把洪水比作一群受惊的野马,生动形象,让我们感受到了洪水的……(板书:凶猛可怕)

②结合课件理解“咆哮、狂奔而来、势不可当”感受洪水的凶猛、强大、可怕。师:洪水是那么的凶猛、可怕,让我们通过读来感受一下吧。③文中还有描写洪水的句子,我们继续汇报。(3)近1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跳舞了。(不读)师:还有哪些句子写得好呢?

① 为什么好?体会拟人的手法。(板书:拟人)

② 运用拟人的手法来描写洪水,让我们感受到洪水的放肆、凶猛。文中可不只一处哦。看,老师也找到了好几个。

(4)课件出示:引出4个拟人句,进一步体会可怕、凶猛、突如其来。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山跳舞了。(4句齐读1次)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① 从哪些词看出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② 结合理解“狞笑”、“舔”、“爬”。

③ 洪水由没腿深——近一米高——添着人们的腰——爬上了老汉的胸膛,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威胁生命)。

④ 把自己的感受带进句子,通过朗读,读出洪水的疯狂肆虐和步步逼近。(5)从同学们的读中,我仿佛看到了洪水在不断地上涨,灾情在不断地加重。面对如此可怕的洪水,面对生命的威胁,你会怎么做?文中的村民又是怎么做的?此时此刻,这座窄窄的变成了生命桥,村民惊慌失措、惊恐不安,在这千钧一发、万分危急的时刻,谁出现了?----老汉 老汉在危急关头又有何壮举呢?

三、细品词句,感悟老汉的品格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的7-23自然段,找出直接描写老汉的句子,圈出最能表现老汉特点的词语,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

2、学生汇报。

(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齐读1次)

A老汉的什么特点?(板书:沉着冷静)山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带着你的感受读。

B还有哪些词语也表现了老汉的沉着冷静?这一句是作者对老汉的什么描写?(板书:神态)

老汉盯着谁?你从乱哄哄读懂了什么?人们为什么要惊慌失措?作者表现的是典型人物老汉,为什么花那么多笔墨去写洪水和人们?作者描写洪水又是为了什么?

C在小说中,特定的环境描写就是为了突出表现典型人物的性格特点,我们把这样的描写叫做侧面烘托。(板书:侧面烘托)同样,人们越惊慌失措,越能衬托老汉的沉着冷静。

D老汉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想用眼神告诉人们什么?老汉就是要用这样的眼神让大家尽快镇静下来,这样大家就会多一分生的希望。谁还能读出老汉的沉着冷静、镇定如山。

E在这危难时刻,老汉下了一道什么命令?

(2)老汉沙哑地喊道:“桥窄!排成一队!党员排在后边!”(2名读)A我们一起来看看这2组句子,你喜欢哪句?为什么?(语言、标点)a: “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b: “桥窄啊!大家排成一队吧,最好不要挤,是党员的就请排在后边,好吗?” 师:作者要表现的是紧急情况下老汉的沉作冷静,用的语言是这样的简洁干脆、用的语气是这样的坚定、强烈。谁学着老汉的语气喊一喊?谁能喊出三个感叹号表现出的铿锵有力?

B同学们有没有什么疑问?为什么党员排在后边。那谁排在前面先走?群众。在入党誓词中有这样一句话: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老汉要求党员排在后面,他想到了什么?你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板书:坚持原则)是啊,党员应该把群众的生命放在第一位!这样的党员群众才会拥戴他!谁来带着对老汉对党员的敬意读这段话?(指名读)。

C这是对老汉的什么描写?(板书:语言)像这样的句子文中还有几处: 第一次——“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第二次——“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第三次——“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第四次——“少废话,快走。”

思考:这几句话分别是说给说听的?起到了什么作用?

这四次语言描写,把老汉的威信、沉稳、睿智、忠于职守的人性之美和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小说中,精炼的语言描写是表现典型人物性格特点胡重要手段。

D除了这些语言,你还从哪些动作感受到了老汉的这些美好品质?

(3)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齐读1次)

a这是对老汉的什么描写?(板书:动作)那老汉的这一揪,对村民意味着什么?对儿子又意味着什么?他犹豫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谁能读出老汉的果断。

b同学们,老汉把小伙子从队伍里揪出来,其实只有一个理由。什么理由?(小伙子是党员)是党员就应该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于是他吼道——老汉的态度是那样的坚决,他不容许党员损害群众的利益,哪怕是——自己的儿子。C你从哪里知道的?只有故事全读完,我们才能知道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种安排方法叫做设置悬念。(板书:设置悬念)虽然让人觉得在意料之外,又觉得在情理之中,增添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从这层关系,你看出了老汉是个怎样的人?(板书:不徇私情)是的,在亲情与人民利益面前,他选择了后者,这样的老汉是多么伟大,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对老汉的敬仰。齐读。D一个简单的动作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公无私的村党支部书记,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徇私情、狠心的父亲。那老汉真的不爱自己的儿子吗?(4)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不读)A这里的吼和上次一样吗?让我们关爱的吼出来。

B老汉这一推意味着什么?既然现在要把小伙子推上木桥,为什么刚才要把他揪出来?这不矛盾吗?

这看似矛盾的举动,实际上饱含了老汉为了大家舍小家的无情,为了儿子舍自己的满怀深情。这用力一推,推出了一位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让我们带着感动一起读这段话。(生齐读)这一推是老汉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最简单也是最壮美的一个动作!让我们带着对这位伟大父亲的崇高敬意再一起读这段话!(生齐读)

C群众在老汉的果断指挥下奔上了木桥,当老汉和小伙子准备撤离时————(5)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对儿子说什么呢?在如此紧急的情况下,他能说什么呢?可是,老汉的话还没有来得及说,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无情的洪水就这样带走了这位可亲可敬的老支书,但是他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将永远定格在我们的心里。作者是怎样写出老汉这一品质的?通过正面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突出人物特点,叫做正面描写。(板书:正面描写)一切又归于平静,可无法平静的是我们的心情。

四、体会题目含义和文章的写法

你觉得题目中的“桥”仅仅是指那座窄窄的木桥吗?你读懂了课题的真正含义。在生死的关头,老汉的抉择所表现出来的大爱,让我们为之动容,是他用自己的生命架起这座不朽之桥。风呜咽着,云低垂着,满面泪痕的老太太来了,获救的村民们也来了,让我们全体起立,一起来朗诵诗歌,来抒发我们对老汉的深切怀念。

啊,老汉

(领)我不知道,你的姓,你的名;

但我知道,你有一个动人的称呼

(齐)老汉!

(领)大雨滂沱,山洪咆哮,冲毁了房屋,淹没了哭叫。(齐)妻儿需要你的肩膀,村民更需要你的脊梁。(领)你好似一座镇定的山,征服了肆虐的洪水;

你更似一座刚毅的山,抵挡了可怕的灾难; 你心中也有父爱如山,(齐)只为那,党旗下的誓言不能忘!

(领)啊,老汉!那一刻,你已经让我们仰望!

啊,老汉!这一瞬,你将牢牢驻留在我们心间!

(齐)永远,永远

五、总结延伸:

1、课文学完了,老汉高大的形象深深刻在我们的脑海里,像这样伟大的人,感动的事还有很多,课下 以“令我感动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运用今天学到的侧面描写方法,烘托出人物高尚的品质。并注意多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让句子更生动形象。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来体现人物的性格、品质。

2、今天我们领略到了很多表达方法,学以致用,回去以后就请大家运用到我们的作文当中吧,说不定不久的将来我们就是个作家了。

六、板书设计:

16、桥

洪水 老汉

突如其来 沉着冷静

凶猛可怕 坚持原则

威胁生命 不徇私情

短句、比喻、拟人 动作、神态、语言

篇8:“gkh”第一课时教学

课件创设情境:喜羊羊手拿魔棒来到了景色优美的池塘边。这时,小蜜蜂从荷花上飞起来,边舞边唱:g k h,g k h,真有趣。9字拐弯g g g。蝌蚪戏水k kk。一把椅子hhh。(配《国旗国旗真美丽》曲)喜羊羊手中的魔棒轻轻一点,池塘里的一朵荷花变成了“g”,小蝌蚪变成了“k”,池塘边的草地上的长椅子变成了“h”。

喜羊羊:小朋友,今天我们要认识三位新朋友,它们就是g、k、h。想认识吗?

生:想!(学生争先恐后学着读g、k、h)

喜羊羊:小朋友们,我们先来读一读它们的名字吧!

(喜羊羊教发音,学生大声跟读。师生拍手齐唱儿歌。)

师: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新的声母朋友g、k、h,现在谁能把它们的名字读给大家听一听?

师:同学们都想读,那我们一起呼唤它们的名字,把它们请出来吧!

(学生大声喊g、k、h,师拿出g、k、h卡片贴在黑板上。)

二、在想象中创编儿歌

师:小朋友,看着这三个声母朋友,你觉得它们像什么?能像儿歌一样说出来吗?

生:我觉得g很像9,所以,我说像个9字g g g。

生:6一转头很像g。

生:h像一把小椅子。

生:老师,g就是鸽子的“鸽”,k就是蝌蚪的“蝌”,h就是喝水的“喝”。

师: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刚上学就知道预习了。

生:k像啄木鸟在捉老树上的虫子。

生:哥哥的“哥”也读g。

生:小河小河h h h。

师:小朋友们个个都很聪明,观察得很仔细,也很会想象。老师真为你们骄傲!(师竖起大拇指)

三、在游戏中读准字音

师:小朋友,喜欢做游戏吗?

生:喜欢!

师:(出示课件)喜羊羊将带着大家到果园中“摘苹果”。小朋友看到果树上每个苹果上的声母,读准它的名字,苹果就会落到果篮里。

师:它的名字谁会叫?

(指名读,师生一起做“摘苹果”游戏。)

·····

师:小朋友,下面我们一起做“盲人摸象”的游戏。请小朋友轮流到讲台前,闭起双眼,然后在老师的盒子里取出一张声母卡,摸一摸它的外形,大声读出它的名字,好吗?

(生踊跃举手参加)

四、在活动中巩固字形

师:小朋友们已经把它们的名字读得很准了,能用文具或其他的东西摆出这三个声母的样子吗?

(学生边摆边兴奋地说着、互相交流着。)

师:孩子们,说说你们摆出了哪个声母。

生:我用两根手指摆出了h。

生:老师,我用橡皮泥捏出了g、k、h。(学生一阵大笑)

教学后记:上完这节课,我深深感到: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活泼好动是他们的特点。他们感兴趣的是生动有趣的儿歌和故事,面对枯燥、乏味的汉语拼音的学习,易于疲劳。所以,在上这节课时,我以兴趣为切入点,设计了孩子们喜爱的喜羊羊动画和游戏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让孩子们在唱一唱、说一说、读一读、摆一摆的活动中,充分动手、动脑、动口、动眼。孩子们进入了忘我的状态,获得了愉悦的拼音学习体验,并发展了能力。整堂课气氛轻松、愉快,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课堂上所有的孩子都有机会参与活动,每个孩子都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也感受到了心灵成长的愉悦。

上一篇:hbaseshell操作命令下一篇: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心得感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