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跳绳绘画日记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促进

2024-04-28

论跳绳绘画日记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促进(精选7篇)

篇1:论跳绳绘画日记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促进

论跳绳绘画日记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促进

摘 要:跳绳绘画日记,幼儿结合自身的“童心感语”,以一种再现的方式整合出自己跳绳活动的经历与感受。在绘画跳绳日记中,幼儿表达一种真实真切的内心运动愿望。这将有益于幼儿舒缓跳绳活动产生的内在情绪,绘画出内心的言语赋予自己的跳绳活动健康美。锻炼身体又愉悦内心,显示出绘画跳绳日记强健幼儿身心的作用。

关键词:跳绳 绘画日记 身心健康

跳绳活动作为一种促进幼儿肢体动作协调发展的运动,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们的特色跳绳活动的实践与研究中,幼儿通过绘画出自己的跳绳活动经历与感受,形成自身跳绳活动的日记图册,绘画系列的跳绳活动,不断的展现自己的跳绳感受,表达自己的跳绳活动愿望。幼儿不仅愿意参与到跳绳活动中来,而且我们也能通过幼儿跳绳日记作品及时的发现、觉察幼儿的跳绳运动状态,制定更加适宜幼儿跳绳运动的方案。在传统的直接观察幼儿运动给予回应的方式基础上,更广泛、深入的了解幼儿连续的跳绳运动心理状态,从而达到促进幼儿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1]

一、幼儿跳绳绘画日记的定义界定

1.跳绳绘画日记的定义

幼儿跳绳绘画日记,简而言之即幼儿通过一系列绘画作品表现自身跳绳活动经历与感受的日记。幼儿是跳绳绘画作品的创作者,教师用文字记录下幼儿跳绳日记表达内容,帮助编辑成册。

幼儿跳绳绘画日记是符合幼儿年龄阶段发展特征的活动记录方式。处于幼儿阶段的孩童,还无法效仿成人用丰富、恰当的言语表达自身跳绳活动的内心愿望,此阶段的幼儿喜爱涂鸦,喜爱用绘画的方式来表现各种活动经历与感受。跳绳绘画日记,是能够满足幼儿兴趣发展需要,又能增添幼儿跳绳活动多重快乐感受的良好方式。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幼儿跳绳绘画日记可成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沟通桥梁,教师可以通过幼儿的跳绳绘画日记去发现、探索幼儿的跳绳活动意愿取向。幼儿的跳绳绘画作品作为幼儿丰富心理活动的载体,对于教师透过幼儿的视角去了解幼儿,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2.跳绳绘画日记的内容

幼儿整合自身的跳绳绘画作品,教师帮助记录幼儿口述内容,形成参与式的跳绳日记图册。幼儿通过跳绳绘画日记分享自身的跳绳成长过程,也可去观察自己与同伴的趣味跳绳时光。参与式的跳绳绘画日记制作让幼儿体验到整合绘画日记资源,编辑独具自我特色跳绳日记的美好,它们是难以忘怀的童年回忆――第一本跳绳日记。[2]

我们在研究中,收集了幼儿各具风格的跳绳绘画日记。幼儿不同的跳绳活动心理状态下,绘画出不一样的跳绳日记内容。幼儿跳绳绘画日记是对幼儿跳绳活动进步过程的最好记录。每个幼儿都有不一样的跳绳兴趣,反应在各自的跳绳绘画作品中。

二、幼儿跳绳绘画日记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促进

1.绘画跳绳日记促进幼儿身体健康的发展

当幼儿对某种跳绳动作感兴趣或对跳绳活动有个人特殊学习需求时,幼儿可以通过绘画跳绳日记来表达愿望,教师则可以通过幼儿绘画的跳绳日记内容,记录幼儿的口述日记内容,最后结合幼儿的愿望需要,给予幼儿适宜的跳绳活动帮助。

图(1)是幼儿绘画跳绳日记其中的一个画面,从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幼儿还未接触学习到的跳绳动作。通过与幼儿的细致沟通中,我们了解到幼儿观看过他人的跳绳表演,十分羡慕,也想和同伴一起练习学会这种跑跳绳动作。幼儿甲(画面中后面幼儿)的跳绳基本功很扎实,可以进行跳绳提升练习,发展自身特色,学习花样跳绳。于是我在研究中鼓励幼儿甲去寻找适合的伙伴,共同学习跑跳绳。因为是十分感兴趣的内容,幼儿甲勤于练习,进步很快。

2.绘画跳绳日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当幼儿开始进行跳绳活动时,幼儿会有不同的跳绳心理状态,跳绳活动进行一段时间后,幼儿会随着每个人不同的发展状况,产生不同的跳绳心理需要。我们适时的了解幼儿这些运动心理,能够帮助幼儿更好的参与到跳绳活动中来。在实践研究中,我们主要是借助幼儿自主完成的跳绳绘画日记作品,去深入了解幼儿的跳绳心理动态,从而调整或修改我们的跳绳活动方案,以便更加贴近幼儿的发展需要。[3]

图(2)是幼儿绘画的跳绳日记,通过幼儿的绘画作品,我们和幼儿有了沟通的桥梁。在研究中我们基于幼儿的绘画作品和幼儿谈话,交流中了解到幼儿的内心愿望。绘画此张跳绳日记的时候,我们班级中大部分幼儿都已经学会跳绳基本动作,因此幼儿乙(画面中间的幼?海┎?生了与同伴进行跳绳比赛的心理需要。我们及时调整跳绳活动方案,组织幼儿间的各种比赛,丰富幼儿的跳绳情感体验,满足幼儿的内心愿望,在跳绳比赛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结语

随着幼儿跳绳活动的开展,幼儿虽无法用文字记录自己的跳绳成长过程,但是很多幼儿都有向同伴、家人或老师表达自己内心跳绳活动想法的愿望。我们的课题研究是在大班进行,大班幼儿已具备一定绘画能力,可以用图画和言语共同表达内心愿望,幼儿可以将自己不同阶段的跳绳经历与感受,绘画成不同的跳绳日记作品,配以简洁图画文字说明(主要由幼儿口述,教师记录)。幼儿的系列跳绳绘画日记可组编成册,成为幼儿跳绳活动的成长记录手册。

幼儿跳绳绘画日记积聚幼儿的跳绳活动心理,可成为教师与幼儿密切交流的媒介。运动赠予幼儿健康的体魄,适合幼儿心理发展需要的运动,能让幼儿在快乐的运动体验中,获取有益身心发展的活动经验。这就是我们的快乐跳绳,健康美体运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指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第一版.[2]彭远志主编.《炫酷运动花样跳绳》,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1第一版.[3]陈帼眉主编.《学前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篇2:论跳绳绘画日记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促进

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教师可以收集到大量的供研究的幼儿绘画作品。然而这些作品很多时候是按照教师的意愿完成, 甚至是经过了教师的“修改”。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展现个性, 表达情感, 让教师更准确地把握幼儿的心理状态, 我借助于日记画这一方式, 来了解幼儿。日记画, 顾名思义就是幼儿记录自己日常生活, 表达自己喜怒哀乐的绘画活动。这一绘画形式有效地拓展了绘画的时间和空间, 使绘画不受限制, 无处不在, 而且, 最重要的是能让教师准确地掌握幼儿的心理状态。

例如, 图1《我的一天》。在这个连环画中, 我们看到画面多为重复, 只有一个角色, 表情相同, 只有在第6小幅中出现一个伤心的脸部符号。在对这样一个作品的解读中, 我首先是感到高兴, 因为孩子已经能够用绘画完整、清楚地记录自己的生活了, 其次, 我觉得很震惊, 绘画中所表达的思想已经超过了一个6岁女孩的心理发展水平。再次解读, 我觉得这个孩子很消极, 很孤独。

图2《我不开心》。这是一个6岁男孩的作品。受其家庭教育的影响, 男孩胆小又不自信。因此, 在绘画作品《我不开心》中, 男孩把自己画得很小, 放在角落。

图3《我和老师在一起》。这是一个6岁女孩的作品。这个孩子性格开朗、活泼, 平时在幼儿园里很受小朋友的喜欢。因此, 在她的绘画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一张张笑脸, 太阳、花、草、云都在笑, 这样的幼儿很可能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这就是皮亚杰“泛灵论”的看法, 整个世界充满阳光。

图4《妈妈打我》。张安琪是个文静的女孩, 她能用许多符号描绘她的生活, 表现出了非凡的美术创作能力。安琪能在画面上画许多东西, 看起来丰富多彩, 但她却不能完全讲述出来。

图5《捉小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口齿伶俐的男孩陈言铎, 用了不到3分钟的时间就完成了该作品。画面线条浮躁、零乱, 然而这没有什么东西的画面, 孩子却讲得头头是道:我一边手拿着铃鼓, 一边手拿着雨伞, 天黑了, 地上亮着两盏灯, 我在捉小鸟……

二、在绘画活动中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1. 想象画———疏导幼儿情绪

弗洛伊德提出:“绘画能满足孩子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 把想象中的事物与现实中的事物联系起来, 并从中获得快乐。”在想象画这一绘画活动中, 孩子们可以尽情地想象, 并在想象中满足自己不能实现的愿望, 这对缓解幼儿内心的紧张和促进幼儿的心理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根据图1、2所折射出来的心理问题, 我请孩子围绕“我最开心的一件事”这一主题画一幅想象画, 表达自己的愿望。

图6《玩玩具》。图1与图6是同一个孩子的作品, 在图6中我们可以看到, 孩子的愿望是多么地渺小, 仅仅是希望有伙伴和她一起玩游戏!渺小的愿望即使只能在绘画中获得满足, 孩子也觉得幸福。

图7《踢球》。图2和图7是同一个孩子的作品, 在图7中, 孩子幻想自己和奥特曼一起踢球。在图7中, 孩子不再处于弱势, 不是躲在角落, 而是处于主体, 与高大的奥特曼一样。

2. 小组画———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技能

我国著名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曾经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 最主要的就是人际关系的适应。所谓人类的心理疾病, 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失调而来。”幼儿的人际关系虽然简单, 但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关系重大。小组画即幼儿通过自己与同伴围绕同一主题共同进行的绘画活动。它具有群体性, 能使幼儿从中学会共处, 学会合作。在小组合作绘画活动中, 幼儿可学习如何参加小组, 为同伴所接受;如何共同协议, 互相协作, 互相配合;如何公平地解决发生的争吵和不同的意见, 从而培养他们更好地考虑别人, 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能力。例如:通过图1、2、3、4、5反映出的心理问题, 我引导这五个孩子互相商量, 确定主题, 合作绘画。

图1孩子性格孤独, 渴望伙伴;图2孩子胆小、不自信;图3孩子恰巧相反, 自信心过剩;图4孩子不善交往;图5孩子想法多, 但粗心、马虎。这几个性格不同的孩子, 她们怎样通过合作, 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呢?

图8《快乐的一天》这是五个孩子第一次共同完成的小组画。在这幅小组画的创作过程中, 教师不做任何的指令与引导, 完全放手, 让孩子们独立完成。在图8中, 我们可以再次读出这5个孩子的不同性格。自信心过剩的孩子, 一切由她“说了算”, 在小组画中完全不顾及其他孩子的感受, 霸占了画面的中心位置;胆小、自卑的孩子则主动在角落进行绘画;渴望伙伴的孩子紧挨着“中心”位置, 不善表达的孩子被安排在了旁边;而粗心、马虎的孩子在画中滔滔不绝地说了很多, 被伙伴们一致认定为“很吵”, 在画面上却很难找到他的痕迹。

于是, 我在对他们作品进行适当肯定与表扬之后, 通过谈话, 引导孩子们说说各自在绘画中的优缺点、长短处。然后再次进行合作。这次, 我建议由不善言辞和渴望伙伴的两位孩子进行主题的确定与画面安排, 对于胆小不自信的孩子告诉他:你能行!由他负责画面中心部分;粗心、马虎而又缺乏绘画技能的孩子让他添画画面中不可缺少的小细节, 并明确告诉他:一定要认真, 因为“细节成就完美”;自信心过剩的孩子建议她把机会留给伙伴, 帮助丰富画面, 学习当个“好助手”。图9是孩子们第二次合作完成的小组画。

3. 图案画———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国美术教育家丰子恺认为:“道德与艺术殊途同归, 艺术是情愿做的道德。”绘画对幼儿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图5, 我们不难看出图5这类的幼儿不是智力发展的问题, 而是习惯不好。于是, 我尝试通过“图案画”的练习, 来改善这类幼儿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图案画又称装饰画, 是指幼儿利用各种纹样和色彩在不同的纸型上进行和谐、有规律的装饰与美化。装饰画有助于幼儿提高审美能力, 以及认真、细致、耐心, 有条理的良好行为习惯。在练习中, 教师引导孩子从点、线到简单几何图形, 由浅入深地引发孩子对装饰画的敏感。经过一段时间引导, 我发现装饰画确实能有效地改善幼儿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帮助幼儿学习适当的绘画技能。图10为该孩子的作品。

4. 绘画展———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篇3:论跳绳绘画日记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促进

【关键词】幼儿健康心理;绘画活动;幼儿教育

幼儿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健康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性格开朗、情绪积极、无不良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虽然幼儿的成长过程受到密切的关注,受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不良风气、家庭矛盾、学习压力等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幼儿容易出现情绪问题和不良心理等状况,如缺乏安全感、依赖感强烈、学习力低下、情绪易怒、不服从教育等等异常行为。幼儿时期是孩子发展语言、思维、能力的关键期,也是性格意识、社会交往、行为习惯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孩子许多心理品质尚未定型的时期,是我们塑造和培养他们健康心理的最佳时机。

绘画活动是幼儿教育中重要的教学活动,因其有趣性、易操作性深受幼儿喜爱并积极参与。佛洛伊德精神派认为:孩子内心无意识的东西是从绘画反映出来的。孩子绘画的内容表现的是其内心世界和对周围生活的感受,不仅如此,孩子的绘画更体现出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孩子们的世界单纯无邪,只要细心观察幼儿的绘画作品,便可以了解到他们的心理状况和情绪波动,甚至是一些潜在的不健康心理现象。本人通过多年的幼儿教育经验,认识到绘画活动在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在进行绘画活动教学时对了解幼儿心理状况、干预幼儿心理问题、培养幼儿健康心理方面有些心得,以期使每一个幼儿心理都得以健康快乐成长。

一、通过图画了解幼儿的心理状态

我们常说幼儿的世界是最干净的,幼儿的眼睛是最明亮清澈的,他们眼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充满生命活力的,世界是充满阳光的。有的幼儿的绘画通常会出现很多东西,让人看起来丰富多彩,但他却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如此绘画;有的幼儿的绘画简单明洁,却能给你讲述出绘画中不一样的世界。这是因为幼儿的生长环境和生活经验不尽相同,所以他们在绘画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情绪状态也存在差异。但是有一共同点就是,幼儿在在绘画过程中的全心投入会将他们的真实心态反映出来。

幼儿绘画作品中的用色习惯和构图特点,往往能够映射出他们的心态特征。例如:孤独内向的幼儿喜欢用冷色调,常用黑色、灰色填满整个画面;有的幼儿习惯把人画得很小然后放在一个角落,往往表现为沉默、喜欢独处;有的小朋友涂色能完全按照线条进行涂画而不出界,这类画面往往表现出幼儿比较胆小、拘束与不自信;还有乐观开朗的幼儿,无论是画着太阳、花、草、云,都呈现出一张笑脸。为此,在绘画活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幼儿的绘画特征作分析,正确了解幼儿的心理状态,以便给予及时的调整和心理辅导。

二、对异常幼儿心理问题进行干预

幼儿的不健康心理表现形式多种,其形成因素多数与成长环境有关。当发现幼儿有由不健康心理导致不寻常行为时,教师在进行绘画活动时可以通过播放抒情歌曲、展示优美图片、朗读诗句等方式为幼儿创设宽松美好的艺术创作环境,让幼儿的感官和心理得以平衡放松后,针对幼儿在平日反映出的不良情绪变化或者不健康行为习惯进行积极引导,让幼儿慢慢地把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或不愉快的事情通过绘画表现出来,教师再根据幼儿的作品对幼儿进行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

如笔者发现有位幼儿在放一个周末回来后情绪变得很暴躁,也不像以前一样与其他小朋友好好玩耍。于是笔者开设了题为《快乐周末》的绘画活动,让小孩子们画出自己经历的周末。当中这位小朋友画的是他妈妈,但是妈妈的衣服并没有上色。经过交流,笔者得知原来这位小朋友的妈妈严厉地批评了他,导致他们原本定好的周末游也取消了,所以他讨厌妈妈,画中妈妈的衣服也没有了颜色。笔者引导小朋友要正确对待妈妈的批评,告诉他他的确是做错了,妈妈的批评是爱你的表现,知错能改才是好孩子,妈妈才会更爱他。于是,他立马把妈妈的衣服画的五颜六色,并为妈妈添上了笑容,也和班上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了。

三、绘画活动培养幼儿健康心理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更加追求优越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现代家庭中很多小朋友都是家里的独苗,被家里人捧在手心里疼爱,由此导致很多幼儿的心理素质较差,骂不得说不得;自理能力弱,不懂得与人交往、分享、甚至是帮助,在幼儿园常常发生打、抓、咬、抢的现象。如何让幼儿在园中活动中树立以上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品行呢?团队合作的绘画活动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笔者常常设置一些团队绘画活动让幼儿们在互相合作中完成绘画任务,帮助幼儿打开交际的心扉,树立互助互爱的团队意识。例如,笔者购买了几幅较大的动物园图画,然后让分好组的幼儿们给画中的动物们画上颜色,在此过程中,幼儿们会经历颜色的选择、动物的分工和小组长工作,他们会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尊重别人的想法、接受别人的帮助或者给予别人帮助,这些都给与了他们正面的引导,对塑造他们健康的心理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在绘画活动中促进幼儿健康心理的发展具有可行性和积极意义,它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幼儿教学活动,更是塑造幼儿健康心理的一种重要途径。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特征,积极开展适合幼儿健康心理的绘画活动,为幼儿心理教育揭开新篇章。

【参考文献】

[1]王巧英,岳亚平.儿童绘画研究综述[J].幼儿教育,2015年18期:46-51

[2]李林育,桑青松.幼儿心理品质培养:积极心理学的视角[J].江苏幼儿教育,2014年02期:57-61

[3]张燕君.幼儿绘画活动中示范策略的探讨[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5年03期:48-49

篇4:论跳绳绘画日记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促进

一个健康的幼儿, 不仅要在身体机能方面健康, 而且还要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品德, 所以有人说合理的户外体育活动能培养幼儿团结互助的品德, 建立友好的友谊关系, 塑造积极的心态等方面, 那么在实施户外体育游戏时如何将这一促进作用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则是教师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1. 户外体育游戏的多样化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在制定户外体育游戏时, 一般教师都是根据幼儿的年龄, 特点来安排, 年纪小的幼儿以开展简单, 有趣的游戏为主, 比如简单的角色扮演, 跳操等户外体育游戏, 而年纪稍大的则以智力、理解能力为基础, 设置思维较开阔的户外体育游戏, 比如玩三个字, 青蛙跳荷叶, 小兔种萝卜等, 这些都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以玩彩球的户外体育游戏为例, 这项体育游戏主要适用于年纪较大的幼儿, 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其流程首先是让幼儿在家里用报纸, 布等废弃材料自己动手制作彩球, 教师则准备绳子, 球门和投篮框, 其次让幼儿进行准备活动, 在欢快的音乐环境下围圈走和小跑, 活动四肢, 当幼儿积极的情绪被带动后, 然后让他们自由发挥进行踢球、滚球以及运球等运动, 但是在自由玩耍的过程中, 教师需要注重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因为有些幼儿害怕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比较害羞和不善于表达, 因此通过这种互动式的户外体育游戏能很好帮助幼儿融入到大环境中。再次让幼儿分成两小队, 以绳子为界, 互相击球, 保证球在各自领域中不掉在地上为胜, 或者是采用小组传球的方式, 看哪一队完成的既快又没有掉在地上。所以说类似于这项户外体育活动, 既能锻炼幼儿的身体, 又能塑造其健全的人格, 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2. 户外体育游戏的自主性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有些幼儿不合群, 就算其他小朋友玩的很快乐, 他们也选择站在一旁看着, 由此采取比较有趣, 且适合他们这类幼儿的户外体育游戏, 能很好的改善现阶段幼儿存在的心理缺陷, 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比如老鹰捉小鸡, 小鸡捉虫, 或者是抓泡泡等比较欢快, 轻松愉快的户外体育游戏。

以抓泡泡的体育游戏为例, 这项户外体育游戏的准备道具较少, 且适用于年龄相对较小的幼儿。泡泡对于每个幼儿来说, 都是比较喜欢的, 所以对于不合群的小朋友来说, 这项户外体育游戏可以极大的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 接下来教师就只需要安排几个幼儿负责吹泡泡, 其他幼儿去抓泡泡就能完成游戏。在游戏中教师用比较欢快的声音说我们一起抓泡泡了, 来呼吁小朋友们一起参加, 大家在互相追逐, 嬉闹中感受游戏的乐趣, 此时那些不合群的小朋友也会被这气氛所感染而加入其中, 如果还是吸引不了那些不合群的小朋友, 教师就主动让那些小朋友吹泡泡, 让他们真正感受运动和参与的乐趣, 从而渐渐的适应这种环境, 在今后的户外体育游戏中也能自主参加。

3. 户外体育游戏的全面性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户外体育游戏体现的是幼儿在户外的运动, 而正是因为户外的体育活动, 从情感上来说释放了幼儿的真实情感, 比如还是在抓泡泡这项户外体育游戏中, 能够抓到泡泡的幼儿表现的则非常的兴奋和激动, 没有抓到的幼儿则可能会变得非常沮丧, 甚至会演变成不想再玩这项游戏, 或者是开始哭闹的情况, 这些都是幼儿们身心正常的情绪反应。而教师通过幼儿的情绪波动能发现他们的性格特点以及在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比如有些幼儿承受不了一点点委屈, 或者是很喜欢耍脾气和性子, 不够坚强等, 这些都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

从情感的丰富来说, 幼儿很容易从高兴, 开心过渡到伤心和沮丧, 这些在户外体育游戏过程总表现的更为明显, 正如前文所述, 有些幼儿乐于参与户外体育游戏, 而有些幼儿则不愿意参与, 或者是在户外体育游戏过程中幼儿之间的磕磕碰碰, 所引致的争执和打闹问题, 由此在户外体育游戏中幼儿不管是经历兴奋和喜悦的情绪, 还是沮丧和伤心的情绪, 都能极其丰富他们的情感经历, 这对今后幼儿身心发展中的情感体验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社会能力方面来说, 户外体育游戏有很多种类和样式, 幼儿首先要学会遵守游戏的规则, 让其认识到要想在体育游戏中获胜, 就要遵守规则, 而且还要学会与其他小朋友合作, 这些都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虽然幼儿们可能不理解这些内容, 但在潜移默化中却能帮助他们建立对这些内容的感知, 比如不合群的幼儿会变得合群, 也会用言语表达自己的喜好和意图, 而不是用哭闹来宣泄自己的情绪, 或是不合群的幼儿渐渐能融入到大集体中, 并开始享受与其他人一起玩的乐趣。

从个人成长和个性发展方面来说, 户外体育游戏能锻炼幼儿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坚韧的毅力, 树立自信心以及让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努力克服自身的困难, 比如在将两个小朋友各自一只脚绑在一起, 然后一起走向目的地的户外体育游戏中, 很容易由于小朋友的协作能力和动作不一致, 发生摔倒或是落后与其他小朋友的现象, 那么也就极其容易发生哭闹, 如果小朋友学会了坚强和坚持, 则会努力的完成比, 同时也能得到教师的认可, 这样也获得较大的自信心, 所以说户外体育游戏不仅仅单纯是为了让幼儿的学习生活变得生动有趣, 而是通过这些游戏让幼儿们体会和感受到本质性的东西, 达到让他们的身心素养从小就开始培养的目的。

结语

本文主要围绕户外体育游戏能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进行了探讨, 认为户外体育游戏所具有的多样化, 个性化和全面性的特点, 是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 并通过具体的游戏个例进行说明, 由此教师们应重视户外体育游戏活动, 为幼儿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摘要:户外体育游戏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 让幼儿富有极高的积极性和兴趣参与教学, 而且能有效的通过不同的户外体育游戏活动, 促进幼儿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发展, 由此本文将主要围绕户外体育游戏为中心, 探讨其所具有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户外体育游戏,幼儿,身心发展,促进

参考文献

[1]吴莉.谈体育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3 (12) :112-113

[2]王春平, 浅谈游戏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作用[J].吉林教育:教研, 2012 (9) :126

篇5:论跳绳绘画日记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促进

【关键词】民间游戏 幼儿发展 促进作用

民间游戏,是指流传于广大人民生活中的嬉戏娱乐活动,俗语称“玩耍”。它具有简便、易行、经济,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等特点,对增强幼儿体质、开发幼儿智力、丰富幼儿生活具有良好的作用。民间游戏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阳光、空气是自然环境中不可缺少的因素,能促进幼儿的新陈代谢。民间游戏对材料的要求较低,“一根绳”“一个沙包”等随处可寻的东西使游戏简便易行。

民间游戏是人们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加工而形成的,具有浓烈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能满足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性格的儿童的要求,深受儿童喜爱。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民间游戏正濒临失传与流散的境况,幼儿园更是对这种重要的文化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不够。我认为,应该对传统民间游戏加以开发和利用,将他纳入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由此可见,将民间游戏贯穿于教育中,不但增加了游戏的种类,促进幼儿的发展,还使我们民族文化得以传承。

下面由笔者来谈一谈传统民间游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的几个促进作用:

一、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体能的发展

民间游戏的种类繁多,又富有兴趣性,形式简单,便于操作,深受广大幼儿喜爱,科学地开展民间体育游戏,能够增强幼儿体能,例如:“跳绳”就能训练幼儿全身运动,有双脚跳、单脚跳、旋风、跑跳、蹲跳等,“贴人”训练幼儿奔跑能力以及躲闪的能力,“羊顶角”训练幼儿单腿跳跃的动作。培养幼儿的耐久性,跳绳不但能够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能力,增大肺活量,促进幼儿生长发育,还能够健脑。

有时候民间游戏更多的是以比赛的形式呈现在教学过程中。例如,踢毽子游戏,虽然是一项简单的体育运动,它锻炼幼儿的耐力和毅力,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会由于好胜心,不由自主地就坚持了下来。在幼儿园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晨间活动中幼儿独自踢毽子时往往不能有这样的毅力,踢几个就厌倦了,但是在比赛的过程中就不同了,幼儿会不遗余力地坚持下来。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耐力也有了很好的发挥空间,在无形中就得到了锻炼。

二、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

也是以跳绳的例子来阐述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

在跳绳子的过程中,幼儿要不断地数出跳的个数,从而不断地数数,这样就不要在幼儿逼迫的状态下数数了,幼儿就自然而然地会:“1、2、3、4、5……”毫不费力地数下去。这样的游戏带给幼儿的结果是幼儿很顺利地就能数出这些“天文数字”,而且增加了幼儿学习数数的乐趣。

有些游戏则可促进幼儿的综合感知能力,如“老鹰捉小鸡”游戏不仅需要调动观察力、注意力,而且要求动作敏捷,反应灵活。“丢手绢”的游戏就更需要集中注意力,警觉,反应快。另外,有的幼儿游戏还配有顺口溜、说唱等,如:“一一一,什么一?一是小猫钓大鱼;二二二,什么二?二是小猫梳小辫;三三三,什么三?三是小猫爬雪山;四四四,什么四?四是小猫写大字……”这种从一数到九的《数字歌》,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各种能力。

三、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发展

民间游戏带有竞争性,这使幼儿在游戏中同时面临着成功与失败。如玩“包剪锤”“跳绳”等游戏时,当幼儿在游戏中获胜,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增加了自信心和成就感;当他们面临失败,会产生挫折感,但幼儿好胜心强,丰富有趣的民间游戏又深深吸引着幼儿,使他们能承受失败和挫折给他们带来的不安,分析自己的不足,克服自身的弱点,继续参加游戏。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会自我控制,锻炼了抗挫能力,增强了明辨是非、正确评价的能力,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当然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会很主动地与周围的小伙伴交流自己的“心得”。不管是输还是赢,幼儿都会很高兴的接受,而且对和自己玩游戏的小伙伴很友好,生怕下次没人玩,所以就算幼儿赢了,他也不会骄傲,因为他怕自己的同伴下次不和自己玩,所以有的时候他还会故意输给自己的小伙伴,以示自己很弱,想留下自己的伙伴。现在独生子女的现象很普遍,所以小朋友在家根本就没有小伙伴可以玩,所以他会和现在的小伙伴相处得很好。

在游戏《老鹰捉小鸡》中,有老鹰、母鸡、小鸡三个角色,就需要“母鸡”和“小鸡们”的配合,这样才不会被老鹰吃掉。在游戏的过程中,鸡妈妈就要时刻注意自己的鸡宝宝,用眼神或者语言交流,然而鸡妈妈和老鹰之间的交流就是肢体语言的交流,拼命地保护自己的宝宝和老鹰搏斗的场景,可以看出他们之间无形的语言。

四、幼儿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

在中班的数学活动中,教育目标为认识“6”的相邻数,就可以利用“跳房子”游戏,在地上画上房子并在房子里分别填上6的相邻数,引导幼儿边跳边念“6有两个好邻居,就是5和7,5是6的小邻居,7是6的大邻居,大家一起玩跳格,开心又有趣”,这样一来,使得幼儿在愉悦的游戏中轻松地掌握了“6”的相邻数,教学目标也顺利实现了。

在玩陀螺时幼儿自己发现或在教师的引导下会发现问题:为什么用鞭子一抽陀螺就会在地上转呢?为什么越抽陀螺转得越快呢?与此同时,老师还可以在陀螺上贴上画有七色光谱的旋涡形圆形纸片。引导幼儿在陀螺游戏中自己观察,发现陀螺在越抽越转,越转越快的情况下七色光谱就会变成白色这一科学现象,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学会观察与探究。

【参考文献】

[1] 蒋彦玲.民间游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J].徐州幼教, 2006(7).

篇6:论跳绳绘画日记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促进

一、游戏的特点

1.游戏是幼儿主动的自愿的活动。游戏是一种较轻松的活动,它灵活多变,自由自在,能适应幼儿的需要。主动、自愿地进行游戏活动,是幼儿游戏的主要特点。游戏没有外部的控制、强加的要求,没有强烈的完成任务的需要,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决定玩与不玩,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玩什么?怎么玩。在游戏中,幼儿是轻松自由地沉溺也游戏的过程之中,没有任何压力。

2.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游戏不仅是适应幼儿需要而产生的主动活动,而且由于游戏本身的特点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使幼儿感到轻松愉快。同时,游戏使幼儿感到有力量掌握活动的进程,控制所处的环境,表现自己的能力和愿望,从成功和创造中得到愉快的感受。

3.游戏是幼儿的社会性活动。幼儿的游戏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在游戏中幼儿的生活经验得以创造性地再现。幼儿生活在成人的相处的社会中,受到外界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影响,由于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同年龄,处于不同社会背景中的幼儿,其幼儿的游戏内容、种类和玩法都会不同。游戏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特殊反映,具体表现在游戏的内容、种类和玩法上,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

4.游戏是创造性的源泉。在幼儿的游戏中,自我与外部世界、现实与梦想、有生命的与无生命的、过去和现在以及未来可以水乳交融浑然一体。他们在游戏时满怀热情创造种种幻想的属于自己的世界。幼儿在游戏中从受束缚的现实生活中,从成人强加给他们的限制中逃避出来。当游戏中的事物仅仅成为暗示的工具或行动的线索时,它们就远远超越了原来的事物本身,这当然是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导致的。

二、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

游戏能满足幼儿身体活动的需要。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地变换动作、姿势,可以多次重复他们所感兴趣的活动而不受限制。由于小脑是运动控制中心,司管身体平衡,调节肌肉运动,小脑又与情绪控制中心相联系,所以,积极的身体活动,可以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同时又可以使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调整到最佳水平,从而避免厌烦和疲劳,使机体感到舒适。

游戏可以促进儿童思维概括水平的提高。因为游戏要求有概括力,而游戏发展的方向是从主要依赖具体材料和扩展的行动,发展到主要依赖语言和简化了的行动。这也是儿童思维发展的方向。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自然地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作为思维活动的支柱,通过游戏活动,积累了大量的感性经验,从而为思维的概括准备了条件。

游戏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意志力。游戏通常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儿童参与的,他对发展幼儿的情感,克服幼儿的孤僻性有重要的作用。幼儿通过动中产生成功与失败的体验,从而对自己的能力有所认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他们就很自然的认为自己是有用的,有价值的,从而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通过逐步增加游戏的智能激励性和完成的困难程度,使幼儿在游戏中适当受一些失败和挫折,不仅可以增强幼儿的思考能力和协作意识,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而且可以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使其在场面对压力时具备更好的心理素质。

游戏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想象是创造开拓型人才必须具备的很重要的一种能力。游戏可以充分的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面对的是一个开放的心理和物质环境,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和激励,幼儿在这一环境中可以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相比于游戏的目的,我更重视幼儿在游戏中思考和创造的过程,这对儿童今后的学习态度和方法的形成是十分重要得。通过游戏可以让幼儿懂得,在一定规则下要达到一定的目的,是需要一定的途径和方发的,寻找这种途径和方法的过程,便是幼儿学习与创造的过程。游戏因其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可以带给幼儿新奇的刺激与体验,从而使学习与创造的取得的以持续。实践证明,在游戏中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强,更愿意独立自主的去观察、操作、探索、发现,从而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篇7:论跳绳绘画日记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促进

【关键词】 幼儿教育;游戏;健康发展;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8-0-01

幼儿教育是教育的最初阶段,它对于儿童的心智启蒙非常重要,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是幼儿期,在这期间,孩子思维比较活跃,较少受到成人固定思维的束缚,因此他们正处于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期。这一阶段的儿童,由于没有学业、生活等方面的压力,在幼儿教育中以保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智力的开发为主,因此,心理处于轻松、自由的松弛状态,在接受到外界刺激时能够自由地发散思维,因而可塑性极强。大部分孩子在选择游戏时,都喜欢再现他们熟知的生活情境,以表现出他们强烈的参加社会生活的愿望。可以说,游戏已经成了幼儿最初基本的生活方式。游戏对于幼儿健康发展的作用主要变现在:

一、游戏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

在幼儿时期,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发展,游戏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起到了推动作用,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十分重要,教师应该顺着孩子的天性展开游戏教学,引导孩子参与到游戏当中,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探索,尽可能地满足孩子们的需要。比如,老鹰捉小鸡、丢手绢、小兔种萝卜、捉老鼠等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激发孩子的积极性,课堂上充满了轻松愉快的氛围,增强体质与孩子的协调性,使身体素质有所提高,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了快乐感,教师应该参与到游戏中,和孩子们互相交流,更深入地了解孩子,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在音乐游戏《捏泥人》中,可以感受音乐热烈欢快的情绪,跟着音乐带领小朋友一起玩捏泥人的游戏,从中培养小朋友的音乐节奏性、创造力,得到身心的锻炼。

二、游戏教育促进幼儿智力开发

在幼儿期,智力开发十分关键,在现代家庭,孩子们被看得比较重要,很多事情父母都帮孩子提前安排好,生活方面也是自己能做就不让孩子动手,使孩子们自主学习的机会被剥夺。为了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创造力,教师可运用游戏教学,游戏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孩子智力的发展,游戏教育可以有效地提升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有一些游戏项目能够开发孩子的大脑,可丰富孩子们的常识,让孩子们渐渐地开始了解生活,参与到日常生活中去,让孩子们掌握一些自行处理事情的能力,使孩子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从而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

三、游戏教育提高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偏小,兴趣很广泛,想象力天马行空,对不了解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喜欢模仿新鲜事物。根据孩子的特点,在幼儿教育中采取游戏方式可以让孩子无所顾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地参与其中,去追寻游戏的奇妙。在游戏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起着关键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学得轻松自在,在游戏中也掌握了基础知识,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特性。例如,可以给孩子提供折纸,让他们自己先学着玩,然后和同伴一起玩,集体一起玩,从自主学习到团结合作,到一起尝试整个过程,幼儿也将最初好奇尝试去玩变成真的喜欢玩,从而,使他们产生一种满足感,让幼儿主动要求学习,发挥幼儿的创造力,让他们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四、游戏教育提升幼儿综合素质

游戏教育促进了幼儿全方位的发展,在现代的家庭中,大人普遍过度宠爱小孩,孩子缺乏家庭教育,这就使教师增加了教学任务。在多种类型的游戏中,可以让幼儿体会到更多的心情和情绪,同伴之间进行交流一起玩,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愿意和别人主动交流。教师在教学中将游戏运用起来,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游戏中幼儿都参与其中,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懂得互相帮助,幼儿要和同伴好好相处,学会分享、礼让与谦虚,不要和同伴抢东西,理解做人的道理。例如,教师可以让小朋友们扮演不同的角色,像医生、警察、营业员等,站在不同的角色立场判断,使幼儿懂得每个角色的责任和权利,让幼儿产生合作的精神,这对幼儿未来的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幼儿不仅从中锻炼了自己的说话能力,学会了和小伙伴团结合作,还懂得如何去自行解决问题,帮助别人,使幼儿的良好习惯得以巩固,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幼儿综合素质。

五、游戏教育能够加强亲子关系

在幼儿教育中,幼师应加强游戏教学,以此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幼儿的思想、时间、空间、头脑等得到解放非常重要。唯有解放幼儿才能够让幼儿获得自由的发展空间,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其他的事物,培养和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多数家长对幼儿的管理过于严格,盲目跟风,拔苗助长,忽视了幼儿自身的想法以及兴趣爱好,固执地让幼儿坚持走自己设计好的路,最终造成幼儿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甚至厌恶学习,对亲子关系也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应充分利用各种亲子游戏,解放幼儿,加强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在游戏教学中,家长切不可作为监督者,对幼儿的一举一动进行严格的监视,而应作为游戏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和幼儿一起进行游戏活动,深入幼儿内心,耐心听取幼儿的想法,认真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注重幼儿的兴趣爱好,以幼儿的兴趣以及智力发展为引导,多听取幼儿的建议,让幼儿能够在愉快的游戏教学环境中健康成长,享受学习带来的无穷乐趣,以此推动幼儿各方面潜能的稳步发展。

总而言之,教师应该重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了解幼儿的心理年龄特征,在了解的过程中,发现幼儿做出错误举动时,应当正确引导、纠正幼儿的错误。合理运用游戏教学,根据幼儿的年龄选择适当的游戏,结合幼儿教学,让幼儿在游戏当中能轻松地掌握学习,使幼儿教学效果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蔡淑珍.幼儿教学中游戏教育的应用浅析[J].东方文化周刊,2014,(10).

上一篇:核事故下一篇:54宗教知识竞赛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