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评聘实施方案

2024-04-15

职称评聘实施方案(共8篇)

篇1:职称评聘实施方案

西秀区蔡官初级中学教师职称评聘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贯彻按需设岗、按岗聘任、公开考核、注重实绩、择优聘任的原则,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以及西秀区教育局对于中小幼教师职务评聘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我校教师职称评聘工作方案。

二、学校职称评聘领导小组

组长:董天智(学校校长)

副组长:孙朝凯(副校长)胡生琼(副校长)董燚(副校长)成员:董登江丁克文陈燚焦龙彭永立娄凌

董登方叶华焦刚董登斌

三、学校职称评聘监督小组

组长:董登明(学校党支部书记)

副组长:吴生富(学校工会副主席)

成员:孙朝会(工会委员)陈明(工会委员)范永华(教师代表)

四、职称评聘条件

(一)师德师风

积极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尊重学生;遵纪守法,严于律己;为人师表,道德高尚;互帮互促,有团队合作精神;服从学校工作安排,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并具有进取精神。

教师职称评聘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

(二)任职资历

1、申报中学二级教师职务具备相应的评职条件。

1、申报中学一级教师职务应当具有中学二级职务且任职累计满四年的经历。

2、申报中学高级教师需有中学一级职务任职累计满五年的经历。

(三)教育教学能力

申报人员应对任教学科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独立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熟悉教材内容、掌握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正确传授知识和技能,并结合教学开展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教学效果好。具有正确教育学生的能力,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想实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修养教育、法制教育,教育效果好。

(四)教育教学研究水平

申报人员具有组织和指导教学研究的能力并承担一定的教学研究任务。

(五)班主任年限

申报中级教师职务的人员应近三年连续担任班主任工作,或学校管理工作、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业务部门专业工作人员、图书室实验室管理人员等连续三年以上工作经历。

(六)工作业绩

在教育教学实绩考核量化近年来连续三个学期排列中等水平以上。

五、评聘程序

1、符合基本任职条件的教师向学校职称评聘领导小组提出申请。

2、学校职称评聘领导小组组织对申报人的师德修养、工作业绩、教育教学能力提出评价意见,决定是否推荐评聘,并在一周内将结果通知申请教师。

3、学校推荐评聘的教师应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申报材料。

4、学校职称评聘领导小组审核申报材料,填写审核意见,由职称评聘领导小组组长签名并加盖学校公章,并将推评教师名单在校园内公示一周。

5、职称评聘领导小组、监督小组在没有收到任何反映或举报,将申报教师材料报送上级职称评审机构。

六、评聘工作的监督

1、学校成立教师职称评聘纪律监督小组(以下简称监督小组)。监督小组由3至5人组成,成员由学校党支部书记、学校工会委员及教师代表组成。

2、监督小组监督、检查教师职称评聘过程中评聘行为的规范性,保障评聘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发现违反评聘程序及原则的,有权要求纠正。

3、申报人或其他人员发现在评聘中有违反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违反评聘程序的,可向监督小组反映、举报,监督小组在接到反映或举报3个工作日内核实情况,反馈监查处理结论。

西秀区蔡官初级中学职称评聘领导小组

2011年3月1日

篇2:职称评聘实施方案

根据省、市、县中小学教师专业职务评聘工作有关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实际,使评聘工作平稳、有序、顺利地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省、市、县中小学教师专业职务评聘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为改革内容,以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为目的,逐步建立起政府依法监督、学校自主用人、教师自由择岗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按需设岗、自由择岗、竞争上岗的原则;

(二)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三)坚持积极稳妥、分步实施的原则;

(四)坚持循序渐进原则。

三、评聘范围

这次评聘的范围是全学区小学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具体评聘范围:按教育局要求:2010年8月31日——2011年8月31日编制所在单位有空缺岗位且在编,并持有相应层次教师资格证书,2011年8月31日前符合《吉林省中小学教师系列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吉人联字[2004]67号)、身体健康的人员(有文件规定不许参评人员除外)。

(一)以当时村小为单位,由中心校组织在编教师进行竞聘。

(二)评聘工作中,中级、高级同时进行;因获得聘任高级

(三)严肃纪律,严格监督。在聘任过程中,发现应聘人员有伪造证件、谎报、剽窃他人成果,诬告他人、贿赂聘委会成员等行为的,要取消其竞聘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聘委会成员如在工作中弄虚作假、打击报复、徇私舞弊、收受贿赂、滥用职权、未构成犯罪的,由教育局或学校(单位)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分并取消其终身推荐聘委会成员的资格;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附件 1.聘委会名单

2.关于教师各项竞聘赋分办法及标准

附件1 杉松岗镇中心小学聘委会名单

主任:杨桂芳(校 长)成员:于长江(副校长)

王友祥(主 任)

钟玉杰(班主任、年级组长)

张登超(班主任、年级组长)

刘 旭(班主任)

刘帅男(体育教师)

篇3:职称评聘实施方案

日前,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出炉。据了解, 此次改革的重点将围绕拓展教师职业发展通道, 创新评价办法, 形成覆盖各类中小学教师的评价机制, 并建立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相衔接的职称制度。据了解, 安徽省的亳州市、淮南市和马鞍山市将作为首批试点市, 具体实施范围包括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及市、县 (市、区) 教研室、电教馆和校外教育机构, 民办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也将参照同样标准参加职称评审。

通过改革, 安徽省将修订完善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标准, 新标准也将更加注重教育教学工作业绩和教育一线实践经历, 向农村学校和基层一线教师倾斜, 改变过去职称评价过分强调论文和学历的倾向。同时, 进一步创新教师评价机制, 突出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水平和能力评价, 探索说课讲课、面试答辩、业务测试、量化赋分、专家评议等多种评价方式, 以达到对中小学教师的业绩、能力进行有效评价。

篇4:职称评聘历史问题已经模糊

在中国教育界,这一决定的重要意义,在某种程度上说,不亚于1977年恢复高考。恢复高考,让广大学子有了进入大学的通道,而办好大学,则必须建设好教师队伍——虽然陈丹青先生告诉我,队伍一词源自军队,但在此我依旧沿用。

三十年来,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制度,一直是管理、使用教师的核心制度,职称评聘制度改革,一直是高校内部管理改革的牛鼻子。

说白了,职称评聘,无非包括谁来评、评谁、怎么评、评多少、评和聘有什么关系、评上有什么待遇、有多长有限期这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一直在改、一直在议,也一直在影响高校办学质量的提高与大学教师的形象与声誉。

其实,早在这一决定推行之后的第五个年头,国家就发现以上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于是,1983 年9月,中央发布了《关于整顿职称评定工作的通知》,指出职称评定工作存在的问题,包括三方面:其一,评定职称缺乏基本制度和总体规划,没有统一的领导,审批权限不一致,评审标准不具体;其二,把学术、技术职称给予了不是从事有关学术和技术工作的人员,以致不适当地扩大了评定职称的范围,使相当一部分获得学术、技术职称的人名不符实;其三,把评定学术、技术职称同评定工资级别,提高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不适当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助长了某些单位和个人搞争名夺利的不正之风。

此后,职称评定进入了一年的整顿期。如果要审视这次整顿的效果,我们可以发现,直到今天,这个通知指出的问题,依旧没有整顿清楚——评价教授的标准是什么?是论文数、专利数、经费数?还是官位、名气、财富?有教授头衔的,太多不是从事有关学术和技术工作的高级人员,在我们的视野里,演“皇阿玛”的演员,不但成了教授,还当上大学院长,电视台的主持、T台的模特,不也都有了大学教授头衔?而技术职称与工资级别、生活待遇紧密挂钩,已是常识,评上教授就当上教授,就一直享受教授待遇,教授中的最高级“院士”,政治待遇是相当副部级的,直到死亡,会一直享受院士津贴的。

但是,在处理以上问题上,国家的思路无疑更加明确。1986年1月24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关于改革职称评定,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报告》,要求实施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这个文件指出,要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专业技术工作岗位,规定明确的职责;在定编定员的基础上,确定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合理比例;由行政领导在经过评审委员会认定的,符合相应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中聘任或任命;有一定的任期,在任职期间领取专业技术职务工资。

转眼22年过去,对比这个文件的要求,我们依旧可以发现,直到今天,文件的精神在很多大学,根本就没有得以贯彻。比如,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有流行语,叫“教授满街走,讲师多如狗”,而这个世纪初期,已经变成了“院士满街走,教授多如狗”,这是坊间对教授太多太滥的不满,大学究竟要多少教授,还没有搞清楚;还比如,在大学一些实验室、课题组,最低的职称是副教授,接值班电话、倒开水的也有博士学历,大学的人员结构该如何,也很是模糊,而一些在新世纪号称在进行管理改革的学校,其实只是在贯彻旧文件精神而已——评聘分开,打破教授职称终身制。

就如高考制度一样,职称评聘制度在而立之际,也遭遇困惑。不少人士呼吁,取消职称,而按岗位任用人才。即设立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岗,被招聘到教授岗,为教授,离开教授岗,就不再是教授。不像现在,一旦有了教授职称,就永远被称为教授,还一直享受教授的待遇,不管他有否教授的水平,作出教授的贡献。

如此改革思路,固然有革除原有制度弊端的一面,包括科学定岗,强调贡献,可以促进人才流动,可是,在官本位和人情社会浓郁的中国社会和高校,怎样定岗、谁来聘任、谁来评价,问题依旧没有清晰。而在现代大学制度已经建立的发达国家高校,从保障学术自由角度出发,只要被聘为副教授(甚至助教授),已经是终身教职,因为教授的贡献,有时并不能短期考核,更重要的是,以探求真理为己任的教授,其岗位与生活,不应受到政治、经济等因素干扰。

所以,中国高校教师的职称制度,必将有漫长的改革路要走,这一过程,关乎中国大学对现代大学制度的认识与实践。

■ 4月6日

1896年 第一届奥运会在雅典开幕。

■ 4月1日

1778年 奥利弗·波洛克,一个新奥尔良商人,创造了“$ ”符号。

■ 4月3日

1948年 美国总统哈利·S·杜鲁门签署马歇尔计划的文件,拨款五十亿美元以协助16个国家。

■ 4月4日

1712年 康熙推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制。

■ 4月5日

1975年 微软公司(Microsoft)创立。

■ 4月8日

1984年 中国自行研制的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 4月9日

1967年 波音737完成第一次飞行。

■ 4月10日

1946年 日本进行战后第一次国会选举。

■ 4月11日

1935年美国遭受尘暴袭击。

■ 4月12日

1961年 加加林作为人类第一位航天员,也是苏联“东方1号”宇宙飞船上的唯一一位宇航员,飞上太空,飞行历时89分钟。

■ 4月13日

195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同年5月1日开始实施。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部具有基本法意义的法规。

■ 4月14日

1929年 在摩洛哥举办了全世界第一次赛车活动。

■ 4月15日

1912年 凌晨2:20,泰坦尼克号在大西洋沉没。

■ 4月16日

1948年 欧洲经济合作组织建立。

■ 4月17日

195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发出《关于劝阻农民盲目流入城市的指示》,不允许城市随便到农村招工。

■ 4月18日

1906年 中国革命党和君主立宪派展开论战。

■ 4月19日

1909年 罗马天主教会册封贞德为圣人。

■ 4月20日

1940年 电影《魂断蓝桥》首映。

■ 4月21日

1944年 法国妇女获得公民投票权。

■ 4月22日

1970年 美国大规模环保运动,促成该日成为世界地球日。

■ 4月23日

2003年 北京由于SARS疫情而关闭所有学校两周。

■ 4月24日

1981年 IBM推出首部个人计算机。

■ 4月25日

1792年 法国首次使用断头台执行死刑。

■ 4月26日

1934年 朱家骅以“简保事业,于国计民生,两有裨益,亟应实施,以苏民困”为由,提请行政院、立法院及法制、经济委员会重新审议,通过并颁布了《简易人寿保险法》,是我国最早实行的保险法 。

■ 4月27日

1908年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伦敦开幕。

■ 4月28日

1952年 旧金山条约生效,美国结束对日本的占领,日本获得形式上的独立。

■ 4月29日

1929年 苏联进行第一次五年计划。

■ 4月30日

1803年 美国从法国以1500万美元购买路易斯安那,美国疆土隔夜加倍。

■ 4月7日

篇5:职称评聘实施方案

为建立健全教师职称评聘长效工作机制,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大力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性,特制定本方案。

一、评聘程序

1、成立以校务委员会为核心,由教师代表参加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领导组,具体负责教师职称评聘工作的宣传、组织与实施。

2、中小学教师凡符合XX省人《2005》6号文件规定要求,并在本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和岗位职数限额允许条件下,均可自主申请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中心学校将对申报人的基本条件、学历资历条件、能力条件、业绩条件、教研科研条件等方面的“硬杠子”和硬件条件(详见《XX省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进行严格审查。不具备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硬件条件的在岗教师不得参与评聘指标的竞争。

3、评聘考核实行量化测评。同一系列,根据量化得分和岗位指标依次确定推荐名单,中小学之间、中心学校与农村小学之间职称晋升指标原则上不得混用。

4、在对拟聘教师资格、材料公开审核后,将考核情况公示,如一周内无异议,由中心学校报县教育局、人社局审查批准,再按相关程序办理聘任手续。

5、任期内有下列情况者不得申报或延期申报职务评聘。

(1)、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受到处理或考核不确定等次、不合格等次的,当年不得申报且任期顺延。

(2)、受到行政处分未满处分期的,不得申报评聘;

(3)、在申报过程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或狭私报复的,2年内不得申报评聘;

(4)、原岗位基本任期年限内,考核没有全部达到合格及其以上等次的不能评聘。

6、对任期内不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未达聘任要求者,可依据聘约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中心学校将逐步建立能上能下的动态专业技术职务管理机制,并积极探索“高职低聘”和“低职高聘”的运行模式,从体制和机制上加强聘后管理工作。

二、考核内容

(一)、年限测评

1、教龄年限。20年以内每年记1分,20年以上(含20年)每年记2分,30年以上(含30年)每年记3分。得分分段累加。工作以来离岗进修或脱岗间断年限应予扣除。

2、学历年限:中师、大专、本科(双专)学历评聘在小学系列,大专、本科(双专)、研究生学历评聘在初中系列,分别记3、5、7分。

3、任职年限:任现职基本年限内每一年记1分,超过基本年限外每一年记3分。得分分段累加。

(二)、教学实绩

1、质量检测成绩:近三年小学教师在镇暑期质量监测中,初中教师在教研片联考或其他方式评比中,位列末位记2分,每提高一个名次依次递加1分。跨学科、跨年级教师教学成绩按《评价》折算方式计算,专任非统考科目教师的教学成绩由学校视工作表现综合评价,确定得分。

2、质量抽测成绩:任现职来,在县局组织的教学质量抽测中,获全县前5名分别记5、4、3、2、1分。在县局组织的中考中,获全县单科第一名计10分,每降一个名次减1分(不计负分)。

3、教学辅导成绩:近三年来,辅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县级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分别记4、3、2、1分,获市级、省级、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依次相应递加1分,同级别同类只记一个最高分。

(三)、教研成果

1、教坛新星评选:获省、市、县、镇级“教坛新星”、“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称号分别记7、5、3、1分。

2、学科带头人评选:获省、市、县、镇级“学科带头人”称号,分别记8、6、4、2分。

3、教学论文评选:任现职以来,每年以1篇最高层次论文计算(县级以文件为准,市级以上提供证书),获县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记3、2、1分,获市、省、国家级一、二、三等奖,依次相应增加1分。在国家级、省级、市级CN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家教、安全论文每篇分别加10、6、4分(以刊物或其他证明材料为依据,增刊、副刊不记分,同内容就高计算)

4、教学竞赛成绩:任现职以来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获县级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分别记4、3、2、1分,获市、省、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依次相应递加1分。小学镇级、初中教研片教学竞赛一等奖记1分。同期同类竞赛以最高级别或最高分值计算。

5、课题研究成果:教师参加县级课题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一个课题记3分,每提升一个级别加2分。

(四)、政府及部门表彰、考核

1、任教以来,荣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镇级(教学方面除外)政府表彰,分别记10、8、6、4、2分,获得部门表彰分别依次递减1分。表彰情况须提供证书或原始证明材料,得分可累加。

2、任教以来,考核获优秀等次每次记2分,得分可累加,但必须提供考核证书或文件

(五)、其他因素:

1、任职区域:任现职以来,结合本镇现状,根据不同条件学校,分别记分。其中新小、漫涧冲小学、歇小记1分,南小、陈小、万小、黄小记2分。

2、管理人员:任现职以来,按年计算,班主任1分,中心校二级机构副职、完小副校长、完小教务主任2分,完小校长、中心校二级机构正职、工会主席、正副校长3分。

3、支教:每支教一年另加1--2分,即学年综合考核为优秀等次的加2分,其他的加1分。

三、附则

1、如出现量化考核分数相同且指标有限时,《教师评价》最近一年得分靠前者优先评聘。

2、各项考核应在规定时间内提供原始证件,如不能按时提供真实有效的证明材料,该项不得加分。

篇6:职称评聘实施方案

2014年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实施方案

按照吉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2014年全省职称评聘工作安排意见》的文件精神及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教育厅提出的职称工作要求,为保证2014年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规范有序的进行,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严格执行吉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2014年全省职称评聘工作安排意见》文件精神,重点以业绩、能力、贡献为主要评价体系,以提升专业技术人员教学、科研层次为核心,在核定的专业技术岗位限额内,在符合评审条件的人员中实行差额评聘。

二、评聘原则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择优评聘的原则;同时兼顾全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布局。

三、评聘范围与评聘方式

评聘范围包括学校教师、研究、实验、图书资料、工程、档案、会计、经济、统计、审计、出版(编辑)、卫生等系列符合评审条件的在职人员。

参评高校教师、研究和实验系列的人员,由学校评委会评定。评定通过后,上报省教育厅、人社厅核准,合格后由学校聘任。

参评工程、图书、档案、会计、经济、统计、审计、出版(编辑)、卫生等其他系列的人员,在学校评委会评定的基础上,报送省

级相关评委会评审相应专业技术资格,通过后学校予以聘任。

四、评聘组织及职责

成立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领导小组、基层评聘推荐小组、学校评聘考评及业绩成果审核工作组、评聘工作监督组和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委员会,具体负责评聘工作。

(一)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康学伟、王忠

副组长:肖平(常务)、王春梅

成 员:朱俊义、刘成有、石 晶、夏广清、孟刚、梁景时、赵玉敏

职责:负责对全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组织领导,处理解决申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特殊问题。

(二)基层评聘推荐小组

各学院由3—5人组成,由学院领导任组长、副组长;机关、后勤、教辅部门由2—3人组成,主要负责人任组长。

职责:负责对本单位申报人的资格条件、业绩成果的综合审核及推荐。

(三)学校评聘考评及业绩成果审核工作组 组 长:康学伟 副组长:肖平、朱俊义

成员:纪检委、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工作人员

职责:审核申报人员的基本条件、外语合格证、计算机应用能力合格证、毕业证年限、任职年限等是否具备申报资格;审查申报人员

业绩成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业绩成果是否符合评聘条件,并对学历资历、教学业绩、科研成果赋分。

(四)评聘工作监督组 组长:王春梅 副组长:孟刚 成员:闫锡杰、赵雷

职责:对评聘考评、业绩成果审核赋分、评聘工作全过程实行监督。监督举报电话:0435-3208012

(五)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委员会

由若干名具有高级职务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包括校外评委),评委会评委按3:7比例设置,校外同行专家评委须占评委总数的30%以上。

职责:负责对教师、实验及其他系列人选进行择优评聘;对未纳入评聘结合的其他系列及人事代理专业技术职务人员进行推荐,经省厅相关部门评审通过后予以聘任。

五、评聘条件

1.依据2004年省人事厅下发的各系列、各级别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条件,须符合《吉林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及相关政策汇编》中规定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研究系列评审参照教师系列)。

2.任职期内考核均为合格以上。

3.取得相应级别的职称外语合格证书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

4.申报评审高级会计师、高级统计师和高级审计师的人员,具备该系列专业考试合格证书。

六、评聘数额

按照人社厅关于岗位设置中新核定的专业技术岗位数额,需经省人社厅核准审批后进行评审。

七、评聘程序

1.个人申报与推荐。申报人按要求向所在基层单位提交材料,经基层评聘推荐小组审核通过后,将评审材料送至人事处,同时递交相应的评审材料。要求基层评聘推荐小组按照评审条件,对申报人的学历、资历和业绩成果等进行审核,鉴别真伪,并予以推荐,且提交任现职以来的综合考核材料。综合考核材料由各基层评聘推荐小组指定专人撰写,如实反映申报人员的学历、毕业时间、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时间、政治表现、思想品德、工作态度、学识水平、专业能力、工作业绩、科研成果等情况。综合考核材料需由基层单位行政主要领导签字,并加盖部门公章。

2.业绩成果审核,确定符合评审条件人选。学校评聘考评及业绩成果审核工作组根据我校今年制定的评审条件,对符合申报条件的人选的业绩成果进行审查,按学科、系列分类(见附件3),赋分排序后按比例确定最终参评人员并公示,公示期为3天。

3.监督复核。评聘工作监督组负责组织对赋分排序及公示异议进行复核。

4.召开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委员会。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委员会召开会议对各学科专业评议组初审通过的人选进行评聘,对未纳入评 4

聘结合的其他系列人选进行推荐,经相关部门评审通过后予以聘任。

评聘时,在全体委员审阅参评人选的业绩成果材料的基础上,由与会全体委员进行无记名投票。赞成票达到出席会议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的为通过,未出席评委会的委员,不得委托投票或补充投票。在评聘评委本人或其亲属时,该评委要回避。

5.公示评聘通过和推荐评审的人选。对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委员会评聘和推荐的人选进行公示(公示期为3个工作日)。

6.将公示无异议的人选报送省人社厅、教育厅核准。

7.报送材料。向省级相关评委会报送其他系列参评人选的业绩成果。

八、时间安排

(一)7月4日,召开全校拟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动员大会,部署2014年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

(二)7月5日-6日,申报人按要求向所在单位提交相应的评审材料,基层进行审核。

(三)7月7日,各单位参评人员报送材料。

(四)7月8日—7月9日,学校评聘考评及业绩成果审核工作组集中审核上报人员材料并赋分排序,按比例确定参评人员,地点在行政楼412会议室。

(五)7月10日——7月12日,公示业绩成果赋分排序人员及参评人员。

(六)7月13日,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委员会投票表决。

(七)7月14日-7月16日,公示评审结果。

(八)对公示无异议人员上报相应材料。

九、评聘工作相关说明

1.申报人员提交评审材料要求见附件1。

申报人需提交相应级别的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符合免试规定范围内的人员需提供相应证明材料,按规定程序申报。

申报人要通过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进行学历信息查询,并打印查询信息(1998年及其以后毕业的人员提供);通过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进行论文期刊信息查询(查询方式:在线查询—新闻机构查询服务),通过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和“清华同方中国知网”等主流数据库进行本人论文信息进行检索,并打印检索页。不在此范围的论文及发表在刊物增刊、专刊、特刊的论文不作为评审专业技术资格(职务)的依据。论文发表时间以版权页所载日期为准。

如发现学术造假行为,一经核实,将取消评审资格,三年内不允许评聘上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2.关于硕士、博士研究生职称评审的问题。取得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后,且受聘专业技术岗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两年以上的人员,可按照相应系列(专业)中级职称评审条件申评中级职称,不再进行转正定职。取得博士研究生学历后,且受聘专业技术岗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两年以上的人员,可按照相应系列(专业)副高级职称评审条件,申评副高级职称。

3.关于同级改职的问题。因工作岗位变动参加职称改职的人员,在现岗位工作满1年以后,可按现从事岗位的专业系列评审条件参加改职评审。从无职称外语等级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考试要求的系列(专业),改职到有要求的系列(专业),评审时应提交相应等级职称外语合格证书和计算机合格证书。内跨系列改职人员不得同时申评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改职后,评审高一级职称时,专业完全相同或专业相近的,系列相同、专业相近的,改职前和改职后的职称任职年限可连续计算;系列和专业都不同的,职称任职年限不能连续计算,从取得现职称资格之日算起。

4.关于职称申评学历学位认定的问题。职称评审条件中所要求的学历学位是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认可的院校和经总政、总参批准认可的部队院校所授予的学历学位,以及中央党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对学制两年以上的长期班次学员所授予的党校学历。不属于上述院校授予的学历学位证书和教育行政部门不认可的各种培训班修业、结业证书或专业证书,均不能视为资格评审条件中所要求的学历学位。

5.关于职称申评著作论文及奖项确认的问题。专业技术人员在申评上一级职称时,所提供的著作、论文和科研成果,必须是在取得现岗位级别职称后重新获得的,否则不能作为申评条件。申评论文系指在省级以上正式期刊公开发表的与本专业岗位相关的学术技术论文,非本专业岗位相关的论文,副刊、增刊、论文集等刊登的论文,以及凡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通报确定的违法刊

物、盗用刊号刊物、盗版印刷刊物中刊发的论文均不能作为申评条件。专业技术人员所提供的学术(技术)成果奖项证书,应为在本专业岗位上做出成绩受到奖励的项目证书,非本专业岗位奖励项目仅作为参考。

6.关于职称申评相关时限计算的问题。申评人员的年龄按照申报年的12月31日计算;实行“评聘分开”人员的专业工作年限、毕业年限、任现职时间及业绩成果(以实物为准)有效期均按照上一12月31日计算;省属高校和全省中小学校等实行“评聘结合”人员的业绩成果有效期按照上一12月31日计算(以实物为准),专业工作年限、毕业年限、任现职时间有效期均按照申报的8月31日计算;申报本系列最高级别专业技术资格的业绩成果有效期可延至申报人材料在单位内部公示之日前。专业技术人员在正常申评上一级职称时,必须符合取得下一级专业技术资格满4年或5年以上,且省属事业单位人员须受聘下一级专业技术岗位满3年以上,市(州)属事业单位人员须受聘下一级专业技术岗位满2年以上,县(市、区)及以下所属事业单位人员须受聘下一级专业技术岗位满1年以上的任职条件。取得资格年限或受聘岗位年限中只一项未达到规定年限的,可按照单破方式进行申报,且须符合规定的破格申报条件;取得资格年限或岗位受聘年限两项均未达到规定年限要求的(双破),不得进行申报。

7.关于职称外语免试政策的问题。一是免试的系列(专业)。中小学教师系列;艺术、文学创作系列;卫生系列中临床中医药专业;

档案和文博系列中古籍整理、历史时期考古专业;县(市、区)所属企事业单位中的农业、林业、水利、地质、矿山、测绘、勘探、铁路和公路建设施工等专业。二是免试的专业技术人员。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人员;在国外获得学士以上学位(经省级以上人社、教育部门认证)或通过专业培训、专业进修及做访问学者等方式连续在国外有半年以上留学经历的人员;以硕士研究生学历申评中级职称的人员;以博士研究生学历申评副高级职称的人员;已取得规定级别合格证书申报上一级职称的人员;正式出版过外文专著、译著的人员;通过全国工商企业出国培训备选人员外语考试(简称BFT)的人员;具有外语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并一直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人员;申报职称认定的高层次人才;申报职称首次认定的机关调转人员、部队转业干部;省派援外回省后首次申评上一级职称人员;乡镇及其以下事业单位人员;除民办高校、民办医院外的企业人员;申报初级职称认定人员;其他能够证明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人员。三是相关规定。通过考试取得的国家和我省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合格证书长期有效,A级合格证书可申评各级别职称,B级和C级合格证书可申评国家规定的对应级别的职称。以博士研究生学历申评正高级职称的人员和以硕士研究生学历申评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人员,须取得相应级别职称外语合格证书。

8.关于进一步明确职称计算机免试政策的问题。一是免试人员。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申报正高级职称的人员;年满50周岁申评副高级职称的人员;年满40周岁申评中级职称的人员;以硕士研究生学历申评中级职称的人员;以博士研究生学历申评副高级职称的人

员;通过全国计算机软件资格考试或水平考试,取得程序员资格证书,申评中级职称的人员,取得高级程序员资格证书,评审正、副高级职称的人员。二是暂免考试人员。中小学教师;艺术职称系列人员;卫生职称系列的护理人员;年满35周岁以上的体育教练人员;县(市、区)有关部门派驻在农村乡(镇)的单位和农村乡(镇)所属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企业人员。三是对照等级。不作免试或暂免考试规定的申评人员,申评正高级职称时,须提交4个科目的考试合格证书;申评副高级职称时,须提交3个科目的考试合格证书;申评中级职称时,须提交2个科目的考试合格证书。取得我省职称计算机中级考试合格证书的,在申评副高级职称时,须再提交1个科目的考试合格证书,申评正高级职称时,须再提交2个科目的考试合格证书。取得我省职称计算机副高级考试合格证书的,在申评正高级职称时,须再提交1个科目的考试合格证书。以博士研究生学历申评正高级职称的,须提交1个科目的考试合格证书;以硕士研究生学历申评副高级职称的,须提交1个科目的考试合格证书,申评正高级职称,须提交2个科目的考试合格证书。县(市)所属单位申评人员(面试或暂免考试人员除外)申评各级别职称,可只提交2个科目考试合格证书。四是其他规定。职称计算机合格证书不受证书有效期限制,长期有效。因工作原因在省外参加职称计算机考试的人员和中直单位或外省(市)委托我省评审的人员须提供本(外)省(市)有效职称计算机合格证书,方可在我省参加相应级别的职称评审。

9.关于高层次人才职称认定的问题。凡在我省工作或提供服务的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科院百人计划人选、全国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和省高级(资深)专家、省拔尖创新人才、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以及我省各级企事业单位专门从国外或省外重点引进的在国外取得博士学位的高层次留学回国人才、博士后出站人员等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可同时打破学历、毕业年限和任职年限限制,经所在工作单位批准同意,申报认定相应系列的职称。高层次人才职称认定由省人社厅统一负责组织。经认定的人员可不受单位核定的专业技术岗位数额限制,实行超岗聘任。

10.关于助教、讲师任职时间长、直接参评的问题。助教任职年限10年及以上、讲师任职年限15年及以上者,考核合格,符合评审条件,教学、科研等综合表现由所在单位基层评聘推荐小组作出综合鉴定,向学校评聘考评及业绩成果审核工作组进行推荐,直接参评。

11.进一步规范评委会例会评审管理。按照《安排意见》规定的例会时间,我校将按时申请例会,并按期完成评审工作。要在例会前5天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例会,并一并报送例会申请、评审工作方案、评委专家库、评审人员名册(含电子版)等材料。省人社厅将对申报材料进行核准,并随机抽选专家评委,下发《评委会例会通知单》。

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要求,严格评审通过率,确保评审工作质量。

12.强化监督评审全过程。纪检监察人员全程监督评审期间的各项工作,评审结果无纪检监察人员签字的不予核准。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实行一票否决。

13.关于其他系列及人事代理的问题。按照上级要求,未纳入评聘结合的其他系列及人事代理,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后,按程序进行聘任。

14.关于评审费用收取的问题。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费用的收取必须严格按照吉林省物价局、吉林省财政厅《关于同意调整全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费标准的复函》(吉省价收„2011‟104号)中规定的标准和项目收取,任何市(州)、单位、部门不得擅自提高和自行制定。收费标准是高级300元,中级200元,破格加收100元。

15.有下列情况之一者,3年内不能申报评聘专业技术职务:(1)2013年以来有过教学事故或严重责任事故的;(2)受过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行政记大过处分未满二年;(3)因病因事离开工作岗位一年以上的;(4)因重大案件受审未做出结论的;(5)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剽窃他人成果的。

十、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各单位要严格按照文件要求,成立基层评聘推荐小组,严格审核。各基层评聘推荐小组组长需对本单位申报人的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签字确认。

2.广泛宣传。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学习本方案,做好职称评聘的宣传工作。

3、上报及时。参评人员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要求报送材料,保证真实有效。

附件1:附件2:附件3:附件4:

2014年评职人员申报材料目录

二○一四年七月三日 《通化师范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赋分标准》《通化师范学院各学科、系列赋分分类目录》《赋分排序后确定参评人员比例办法》

附件1:

2014年评职人员申报材料目录

1.本人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2.本人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成绩合格证书 3.本人学历、学位证书(提交满足评职年限的即可)

4.本人论文、著作、获奖证书、专利证书及相关成果证明原件材料 5.吉林省专业技术资格评聘表(高校类)(教师、研究、实验系列填写)(表1,须手写)

6.吉林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除上述系列之外的其他系列填写)(表2,须手写)

7.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一览表(纸质版及电子版)(表3)8.公示表(纸质版及电子版)(表4)9.学历资历赋分表(纸质版及电子版)(表5)10.教学业绩赋分表(纸质版及电子版)(表6)11.科研成果赋分表(纸质版及电子版)(表7)

12.2014年吉林省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申报材料

(一)(全部参评人员都需按要求装订成册)(材料册一)

13.2014年吉林省专业技术资格(职务)评审申报材料

(二)(出口人员按要求装订成册)(材料册二)14.材料装袋要求

15.申报材料档案袋封面目录

16.参评人员汇总表(纸质版各单位签字盖章并提交电子版)(表8)

附件2:通化师范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赋分标准 根据吉人联字【2004】25号《吉林省高等院校教师系列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文件的具体要求,按照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2014年全省职称评聘工作安排意见》,结合学校职称评聘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评聘赋分标准。

一、学历资历赋分标准

(一)学历学位

1.获得博士学位赋18分;

2.获得硕士学位、研究生学历赋10分; 3.获得硕士学位、本科学历赋7分; 4.获得学士学位、本科学历赋5分; 5.获得本科学历赋3分; 6.获得大专及以下学历赋2分。

(二)符合评职年限后,每增一年赋2分。

二、教学业绩赋分标准

(一)教学工作量

1.基本课时内:15课时1分; 2.基本课时外:30课时1分; 3.开新课:每门3分。

(二)教师教学奖励

1.校教学优秀奖:6分;

2.校级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10分,成员2分; 3.省级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35分,成员8分; 4.校级教学名师:15分; 5.省级教学名师:35分;

6.硕士生导师:3分。

(三)教师课程建设

1.校优秀课程:负责人6分,成员2分; 2.省优秀课程:负责人20分,成员6分; 3.省精品课程:负责人25分,成员8分; 4.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40分,成员12分。

(四)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与成果

1.教育教学研究结项课题

国家级:每项220分,合作的前六名取平均值,主持人加40分;

省部级:每项90分,合作的前六名取平均值,主持人加20分;

厅局级:重点项目每项30分,合作的前六名取平均值,主持人加8分;一般项目每项18分,合作的前六名取平均值,主持人加5分;

校级:每项8分,合作的前六名取平均值,主持人加2分。2.教材编写与获奖

(1)教材编写

国家级立项出版教材:每项240分,合作的前六名取平均值,主编加40分;

省部级立项出版教材:每项60分,合作的前六名取平均值,主编加10分;

厅局级立项出版教材:每项30分,合作的前六名取平均值,主编加5分;

校级立项出版教材:每项12分,合作的前六名取平均值,主编加3分。

(2)教材获奖

获国家级优秀教材一、二、三等奖,每项分别240、120、60分主编分别加40、30、20分;

获省部级优秀教材一、二、三等奖,每项分别90、60、30分,合作的前六名取平均值,主编分别加15、10、5分;

获厅局级优秀教材一、二、三等奖,每项分别30、18、12分,合作的前六名取平均值,主编分别加5、4、3分;

获校级优秀教材一、二、三等奖,每项分别12、9、6分,合作的前六名取平均值,主编分别加4、3、2分。

3.教学成果奖

国家级:一、二、三等奖,每项分别450、240、120分,合作的前六名取平均值,主持人分别加50、40、30分;

省部级:一、二、三等奖,每项分别160、80、50分,合作的前六名取平均值,主持人分别加40、30、20分;

厅局级:一、二、三等奖,每项分别48、24、12分,合作的前六名取平均值,主持人分别加10、8、5分;

校级:一、二、三等奖,每项分别18、12、6分,合作的前六名取平均值,主持人分别加5、4、3分。

(五)学生参加政府举办的学科、专业比赛获奖及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

国家级比赛:一等奖10分、二等奖8分、三等奖5分;

省部级比赛:一等奖6分、二等奖5分、三等奖3分;

厅局级比赛:一等奖3分、二等奖2分、三等奖1分;

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校级2分、学院级1分。(注:集体指导的取平均分)

(六)教师参加国家、省、厅等部门举办的学科、专业、教学类比赛获奖

国际级:一等奖100分、二等奖80分、三等奖50分; 国家级:一等奖60分、二等奖40分、三等奖20分; 省部级:一等奖30分、二等奖20分、三等奖10分; 厅局级:一等奖15分、二等奖10分、三等奖5分;

校级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6分、二等奖5分、三等奖3分。(注:集体获奖取平均分)

三、教学平台

1.专业平台:

国家级特色专业:负责人40分,成员12分;

省级品牌专业或特色专业:负责人30分,成员8分。2.实验平台:

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负责人40分,成员12分。

省级实验教学中心:负责人30分,成员8分。

三、科研成果赋分标准

(一)学术论文(以学院期刊级别认定标准规定的为准)1.省级期刊论文每篇5分;

2.核心期刊论文每篇10分(其中纳入《中国高教研究》统计排名的14种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每篇20分); 3.重要期刊论文每篇20分;

4.在《Nature》、《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每篇100分; 5.被《SCI》、《SSCI》检索的学术论文,除网络版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外的被《SCIE》、《EI》、《CSSCI》、《ISTP》、《ISSHP》、《AHCI》检索的学术论文,被《新华文摘》转载的学术论文每篇30分;

6.一篇论文只能记一个最高层次的分值。

(二)学术著作

公开出版的学术著作(前4名),每部著作40分,合作的前4名取平均值。主编加10分,副主编加5分。

(三)科研项目

1.院级科研项目(前6名),每项6分,合作的前6名取平均值,主持人再加1分;

2.横向科研项目(前6名),每项12分,合作的前6名取平均值,主持人再加2分;

3.厅局级科研项目(前6名),每项24分,合作的前6名取平均值,主持人再加4分;

4.省部级科研项目(前6名),每项72分,合作的前6名取平均值,主持人再加12分;

5.国家级科研项目(前6名),每项216分,合作的前6名取平均值,主持人再加36分;

(四)科研获奖

1.厅局级科研奖励(前6名),每项36、18、9分,合作的前6名取平均值,主持人再加4分。

2.省部级科研奖励(前6名),每项144、72、36分,合作的前6名取平均值,主持人再加24分。

3.国家级科研奖励(前6名),每项432、216、108分,合作的前6名取平均值,主持人再加72分。

(五)发明专利

1.发明专利(前6名),每项36分,合作的前6名取平均值; 2.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前6名),每项18分,合作的前6名取平均值;

3.软件著作权(前6名),每项18分,合作的前6名取平均值。

(六)科研平台

1.学科:校一般建设学科,负责人6分,成员2分; 校重点建设学科,负责人15分,成员6分;

省重点学科,负责人30分,成员8分。

2.基地:省社科基地,负责人30分,成员8分。3.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负责人30分,成员8分。

四、分值计算办法

学历资历权重系数10%,教学业绩权重系数45%,科研成果权重系数45%;申报同一级别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以单项最高分为满分值,其他人员以其为标准进行折合计算,折合后三项得分之和为总分。

附件3: 通化师范学院各学科、系列赋分分类目录

一、教师系列

1.法学 2.政治学(政法学院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分别排序确定参评人员)3.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单列赋分)4.心理学 5.体育学 6.中国语言文学 7.外国语言文学(外语学院与大学外语教学部分别排序确定参评人员)8.中国史、世界史 9.数学 10.物理学 11.化学 12.地理学 13.生物学 14.药学、中药学 15.食品科学与工程 16.工商管理、旅游管理 17.公共管理 18.音乐与舞蹈学 19美术学 20.设计学 2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2.思想政治教育

二、实验系列

三、图书系列

四、其他系列(研究、会计、工程等)

附件4: 赋分排序后确定参评人员比例办法

一、正高级: 2人(含2人)以下取第1名,3人(含3人)以上取前2名。

二、副高级: 2人(含2人)以上取申报人数前50%人员。(小数点后有余数按整数进位)

篇7:教师职称评聘推荐方案

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为了能将师德高尚、教学成绩突出、既教书又育人的优秀教师推荐到相应的技术职务上来,为使教师职称评聘推荐工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依据上级的通知精神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通过教研组讨论、教代会研究,并于XXXX年X月X日下午召开了领导班子、教研组长、教代会成员联系会议,研究制定了依量化评分标准来推荐教师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方案。具体如下:

一、学历分:

本科学历6分,专科学历4分,中专学历3分。(以毕业证原件为依据)

二、资历分:

1、参加工作以来每年加2分。

2、职称年限加分:参评者达上一级职称评聘资格年限,每超一年加2分。

三、职务分:

任现职以来,担任班主任每年加3分,担任教研组长、学校中层领导每年加2分。(如拥有其中两项或三项者不累加,可取其中最高一项得分。)

四、考勤分:

任现职近三年来,每学期出满勤者加1分。

五、业绩分:

1.获奖成果加分:

(1)任现职以来,荣获国家、省、市、县级先进(优秀)教师(工作者、德育工作者、班主任)的每次分别加8、6、4、2分(可累加,须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颁发,以文件及证书原件为依据。)。

(2)任现职以来在说课、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多媒体制作等教学大赛中获一、二、三等奖者:

省级每次分别加:5、4.5、4分;

市级每次分别加:3、3.5、3分;

县级每次分别加:2、1.5、1分。

(以上获奖以证书原件及文件为依据、可累加)

2、任现职以来参加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研究并获得成果者分别加10、8、6分。(可累加)

3、任现职以来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以省、市、县教育业务部门组织的竞赛为准)的单项奖一、二、三等奖者:

省级每项分别加3、2.5、2分;

市级每项分别加2、1.5、1分;

团体赛加倍计分。

(以上以文件及获奖证书原件为准,可累加。不设优秀指导教师的不加分。)

4、工作量分

上一学学科周课时:各学科标准均为10节(中层班子每周加3节,教研组长每周加2节,班主任每周加2节。各管理岗位折合课时照常计算。可累加。)。

每学期超工作量加3分,满工作量加2分。(以教导处提供的配课表为准。)

六、论文分:

任现职以来,论文发表在国家级报刊每篇加5分、省级报刊每篇加4分(发表所在刊物须为CN类刊物)。获国、省、市、县级教育科研机构(须是教育主管部门主办,以印章为依据,社会团体主办的不加分)论文或征文评选一、二、三等奖者:

国家级每篇分别加5、4、3分;

省级每篇分别加3、2、1分;

(以报刊原件、证书原件为依据,可累加)

七、教师民主测评

满分10分,所有教师参加评分,取平均分。

八、按以上七项累积总从高到低依次推荐,以岗位数额为限。

九、有以下情况者不予推荐:

1、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受到处理或考核不确定等次、不合格等次的;

2、受到行政处分未满处分期的;

3、在申报过程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或挟私报复的2年内不得申报;

4、近三年来,任一学期累积请假30天或缺勤20天及其以上者当年不予推荐(公差、产假、工伤、婚假、丧假、病假住院、护理父母配

偶子女假除外。请假标准以请假制度为准)。

5、当年推荐参评没通过者,第二年不予推荐。

十、本方案解释权为职称评聘领导小组。

篇8:职称评聘实施方案

2014年,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完善人才评价机制, 分类推进职称制度改革, 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据了解, 我国从2009年启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 2011年起试点范围开始扩大。这项改革的重点是将原来独立的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 (职务) 系列。在职称等级上, 设置从正高级职称到员级5个等级, 依次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 与职称的正高、副高、中级、助理、员级相对应, 并完善与之相配套的评价标准和办法。

人社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负责人指出, 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是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地位, 鼓励更多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从事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举措。

上一篇:德新镇中心卫生院妇幼保健宣传活动简报第一期下一篇:学生会秘书处竞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