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疾病的试题

2024-04-29

胆道疾病的试题(精选8篇)

篇1:胆道疾病的试题

1、胆总管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C】

A、肝固有动脉

B、胆囊动脉

C、胃十二指肠动脉

D、肝右动脉

E、肝左动脉

2、胆囊动脉多源于【D】

A、肝左动脉

B、肝固有动脉

C、胃十二指肠动脉

D、肝右动脉

E、胃右动脉

3、肝外胆道的解剖特点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

A、胆囊管常有变异

B、胆囊动脉常有变异

C、胆总管末端多与主胰管汇合

D、Oddi括约肌由胆胰管壶腹部括约肌构成

E、胆囊分为颈体底三部

4、B型超声(BUS)对哪种结石诊断准确率高?【A】

A、胆囊结石

B、胆总管结石

C、肾结石

D、肝内胆管结石

E、胰腺结石

5、对疑有胆结石所致梗阻性黄疸较深者,应选择哪种检查法较合适?【D】

A、口服胆囊造影

B、静脉胆道造影

C、ERCP

D、PTC

E、气钡对比十二指肠造影

6、梗阻性黄疸时,BUS显示肝内胆管扩张,胆总管直径2cm,进一步明确梗阻部位的检查是【C】

A、放射性核素胰腺扫描

B、低张十二指肠造影

C、PTC

D、ERCP

E、MRI

7、梗阻性黄疸时,BUS显示胆总管和肝内胆管均不扩张,为明确诊断应选择哪项检查【D】

A、放射性核素胰腺扫描

B、PTC

C、低张十二指肠造影

D、ERCP

E、CT

8、胆囊结石临床表现各异,主要取决于【A】

A、结石的大小、部位、梗阻与否、有无感染

B、结石的大小及部位、嵌顿与否

C、体位的改变或静卧状态

D、进油腻食物后

E、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

9、Murphy征阳性则提示【E】

A、细菌性肝脓肿

B、急性胆管炎

C、肝总管结石

D、左肝管结石

E、急性胆囊炎

10、诊断胆囊结石的简单而可靠的方法是【A】

A、BUS B、ERCP C、PTC D、口服法胆囊造影

E、十二指肠引流术

11、引起右上腹胆绞痛及黄疸的最常见的原因是【C】

A、胆道虫回虫症

B、急性胆囊炎

C、胆总管结石

D、先天性胆总管扩张

E、复发性慢性胰腺炎

12、Charcot三联征间歇发作最大的可能是【C】

A、壶腹部癌

B、肝细胞癌

C、胆总管结石

D、黄疸型肝炎

E、细菌性肝脓肿

13、胆管结石和急性胆管炎急性发作的典型症状是【E】

A、腹痛、呕吐、寒热

B、腹痛、呕吐、黄疸

C、腹痛、黄疸、腹泻

D、腹痛、腹胀、昏迷

E、腹痛、黄疸、寒热

14、胆道手术时,下述哪项不是胆总管探查的指征【E】

A、胆总管,肝总管、肝胆管结石

B、黄疸或黄疸病史

C、胰头肿大、变硬

D、胆总管增厚变粗

E、胆囊积液

15、急性胆囊炎致病菌的主要来源于【A】

A、肠道逆行入侵胆囊

B、淋巴管道

C、邻近脏器

D、经门静脉

E、经胃十二指肠动脉

16、急性胆囊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C】

A、细菌性肝脓肿

B、胆囊积脓

C、胆囊坏疸穿死致胆汁性腹膜炎

D、急性胰腺炎

E、胆囊十二指肠内瘘

17、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最常见的原因是【A】

A、胆总

B、胆总管末端狭窄

C、胆道出血继发感染

D、胆总管癌

E、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

18、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最关键的治疗是【D】

A、输液、输血维持有效血容量

B、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C、静脉输入大量抗生素

D、胆道减压引流解除梗阻

E、急诊行胆囊切除术

19、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治疗一般不宜采取【A】

A、胆囊透口术

B、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C、胆总管探查取石去除病灶

D、使用有效足量的抗生素

E、及时合理使用多巴胺

20、胆道蛔虫症治疗不恰当的是【A】

A、胆囊切除术

B、针刺足三里

C、解痉利胆驱虫

D、胆总管探查取虫引流

E、手术后驱虫治疗来源:中国医学考试网-临床执业医师考试

21、肝外胆管癌发生率最高的部位是【D】

A、左肝管

B、下段胆管

C、中段胆管

D、上段胆管

E、胆囊管

22、Courvoisier征阳性的疾病最可能是【B】

A、胆管上段癌

B、胆管下端癌

C、右肝管Ⅱ级支癌

D、胆囊管癌

E、胆囊体癌

23、男性,50岁,3年前曾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现持续黄疸一个月,肝大肋下3cm,血清胆红素为70μmol.L,BUS显示胆总管直径2cm,下述何种检查方法是最优:【E】

A、口服法胆囊造影术

B、静脉法胆道造影术

C、低张性十二指肠造影

D、CT

E、PTC

24、女者,49岁,于两年前曾行胆总管探查取石,T形管引流术,术后至今先后发作性右上腹绞痛,黄疸4次,每次均经消炎疗法而愈,此次又发作性疼痛,黄疸,肝大肋下2cm,血清胆红素为20μmol.L,BUS显示直径为1.0cm,为进一步诊断应采用何种方法【B】

A、PTC

B、ERCP

C、低张性十二指肠造影

D、MRI

E、静脉法胆道造影

25、男性,15岁,突发心窝部阵发性钻顶样疼痛6小时,疼痛时大汗淋漓,辗转不安,痛止时又平息如常,体检:剑突偏右方有深在压痛,无腹肌紧张及反跳痛,为明确诊断应采取简单安全的方法是【A】

A、BUS

B、右上腹X线平片

C、测定血清淀粉酶

D、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

E、ERCP

26、女性,42岁,3年来经常夜间上腹部不适,2日前进油腻食,突然右上腹部阵发性绞痛伴恶心,入院时体温38℃,巩膜轻度黄染,右上腹肌紧张,压痛明显,肠鸣音减弱,WBC16×10的9次方/L,血清淀粉酶为128温氏单位,应首先考虑诊断为何种疾病【D】

A、高位急性阑尾炎

B、急性胰腺炎

C、溃疡病穿孔

D、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E、胆道蛔虫症

27、女性,60岁,诊断为急性胆囊炎,经非手术治疗已5天,目前仍疼痛加剧,伴高热,右上腹广泛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肠音减弱,体温39℃,白细胞计数18×10的9次方/L,应做【C】

A、胆囊切除术

B、胆囊切除及胆总管引流

C、胆囊造瘘及腹腔引流术

D、胆囊切除及腹腔引流术

E、胆总管十二指肠引流术

28、女性,45岁,突发右上腹及心窝部刀割样绞痛伴阵发性加剧一天,发病后12小时寒战、高热,巩膜黄染,剑突偏右侧深压痛,右上腹轻度肌紧张,体温38℃,WBC14×10的9次方/L血清总胆红素30μmol/L,尿胆元(-),尿胆素(++),应诊断为【D】

A、溃疡病穿孔

B、急性胰腺炎

C、急性胆囊炎

D、胆总管结石

E、高位阑尾炎

29、女性43岁,突发右上腹剧痛并阵发性加剧3天,寒战高热,恶心呕吐。体检:全身黄染,体温39℃,脉搏120次/分,血压80/60mmHg,谵妄,神志不清,剑突偏左腹肌紧张,肝肋下2cm,WBC15×10的9次方/L,中性80%血清总胆红素50μmol/L,本例治疗首选【D】

A、抗休克,抗感染治疗

B、胆囊切除,腹腔引流术

C、胆囊造口术

D、胆总管减压引流

E、溃疡病穿孔缝合

30、女性,43岁,因右上腹阵发性绞痛,伴恶心呕吐4小时来院。检查:体温37℃,右上腹深在轻度压痛,无腹肌紧张,Murphy征阴性,为确诊进一步检查应首选【C】

A、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B、腹部X线平片

C、BUS

D、测血清淀粉酶

E、PTC来源:中国医学考试网-临床执业医师考试

本篇文章来源于[中大网校http://

篇2:胆道疾病的试题

1.下列关于T 管护理叙述正确的是(C)。

A.下床活动时引流袋应高于腰部 B.T 管阻塞时应加压冲洗 C.胆总管下段阻塞时引流量增多

D.正常胆汁色泽为深绿,较稀薄 E.T 管造影显示通畅即可拔管 2.T 管引流病人护理不正确的是(D)。

A.妥善固定 B.观察引流液的量和性质 C.必要时可用无菌盐水冲洗导管

D.通常留置3~5 天拔管 E.拔管前须试行夹管1~2 天

3.T 形管拔除后观察病人食欲,大便色泽和黄疸消退情况外,同时应注意的是(D)。A.血压、脉搏B.有无恶心、呕吐C.神志 D.有无腹痛和发热E.尿量 4.T 形管的护理,下列哪项正确(D)。

A.T 形管接管要长,便于病人活动

B.管腔堵塞可用等渗盐水加压冲洗 C.每周更换引流瓶1 次

D.引流瓶不宜放置地上 E.胆汁量越少,说明胆道越通畅

5.胆道手术后T 管引流病人护理,下列哪项不正确(D)。

A.妥善固定T 管 B.观察24 小时胆汁引流量 C.必要时可用无菌盐水冲洗导管

D.置管7 天可以拔管

E.拔管前须试行夹管1~2 天

6.胆道术后病人在T 管拔管前,哪项护理措施必不可少(D)。

A.无菌盐水冲洗 B.B 超 C.抗生素 D.试验性夹管2~3 天 E.检查血胆红素 7.胆道手术后,T 形管一般留置的时间是(C)。A.3 天 B.7 天 C.14 天 D.20 天E.30 天

8.胆总管结石合并胆管炎病人非手术治疗期间,出现下列哪项表现,应立即做好急诊手术前准备(B)。

A.黄疸进行性加深B.低血压,意识不清 C.胆囊肿大,有压痛 D.体温升高,脉速E.白细胞计数增高

9.下列胆道T 型管的护理,哪项不妥(C)。

A.妥善固定B.保持通畅C.每日按时冲洗 D.每日更换引流瓶E.记录引流量和性质

10.胆道T 形管引流和腹腔引流管的护理措施,二者不同的是(D)。A.保持引流管通畅

B.每天更换引流瓶C.观察引流量和性状 D.拔管前夹管观察1~2 天 E.引流瓶不得高于引流出口 11.胆绞痛发作时,最有效的止痛法是肌内注射(D)。

A.安痛定B.苯巴比妥钠C.吗啡及阿托品 D.阿托品及哌替啶E.地西泮 12.胆道T 形引流管与腹腔引流管的护理措施不同的是(E)。

A.妥善固定 B.保持引流通畅 C.观察引流液量和性质 D.换引流袋时注意无菌操作

E.拔管前夹管观察

13.T 型管拔除指征是(E)。A.引流液颜色正常

B.引流量逐日减少 C.大便颜色正常,食欲好转

D.黄疸逐日消退,无发热、腹痛

E.T 管造影无残余结石,夹管试验无异常变化

14.提示胆道T 管引流的病人胆道远端通畅的表现是(D)。A.腹痛和黄疸减轻,引流量增多

B.体温正常,引流量增多

C.上腹胀痛,引流量骤减

D.食欲好转,黄疸消退,引流量减少 E.黄疸消退,引流量增多,食欲无变化 A2 型题

1.某女,40 岁。胆道手术后,T 管引流2 周,拔管前先试行夹管1~2 天,夹管期间应注意观察的内容是(B)。

A.饮食、睡眠B.腹痛、发热、黄疸C.大便的颜色 D.引流口有无渗液E.神志、血压和脉搏

2.韩某,女,39 岁,胆道总管切开引流术后,T 管引流2 周,拔管前先试行夹管1~2 天,应注意观察的内容是(A)。

A.腹痛、发热、黄疸B.饮食C.睡眠、体重D.引流口有无渗液E.神志、血压、脉搏

3.赵某,男,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 管引流术。术后第3 天,护士查房时发现T 管无胆汁流出,病人诉腹部胀痛。首先应(B)。

A.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T 管

B.检查T 管是否受压扭曲 C.用注射器抽吸T 管

D.准备T 管造影 E.继续观察,暂不处理

4.田某,女,50 岁,右上腹部疼痛1 天。体温39 ℃,巩膜黄染,B 型超声示胆总管结石,为警惕急性重症胆管炎,病情观察中要特别注意(C)。

A.体温、面色B.血压、神志C.腹部体征D.恶心、呕吐E.血白细胞计数 5.某女,58 岁,急性右上腹阵发性绞痛,伴寒战高热、黄疸,急诊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 管引流术,术后观察病人排便情况的最主要目的是(C)。

A.判断病人对脂肪消化和吸收的能力

B.判断病人肠道功能恢复情况 C.判断病人胆总管通畅情况

篇3:胆道疾病手术患者的护理

1.1 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

对患者的腹痛等症状, 要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以缓解疼痛, 可以先用非药物缓解疼痛的方法止痛, 必要时遵医嘱应用镇痛药物, 但患者若出现寒战、高热、腹痛加重、腹痛范围扩大等, 应考虑病情加重, 要及时报告医师, 积极进行治疗。另外, 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1.2 饮食护理

对入院后即准备手术的患者, 要指导其禁食、休息, 并积极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以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对暂缓进行手术的患者, 术前要特别嘱咐家属要给患者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低脂的普通饮食或半流质饮食, 但注意饮食清淡、低脂, 以维持病人良好的营养状态, 改善机体营养状况, 提高患者的手术耐受性。另外, 要告诉患者手术前1d进食流质, 术前禁食12h, 禁水4~6h, 以便使胃肠道处于空虚状态, 避免因麻醉或术前呕吐引起窒息或造成吸入性肺炎。

1.3 心理护理

多数胆道疾病患者对手术存在忧虑和恐惧, 而同时, 患者的检查、处置及术前准备等又均需在短期内进行, 由于思想准备不足而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情绪, 愤怒、抑郁等心理反应经常出现。因此, 护理人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和热心, 以积极的语言、温和的态度感染患者, 并做到观其行、听其言, 通过积极、暗示、支持性语言, 来取得患者的信任, 帮助患者尽早熟悉住院环境, 经常与之交流, 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 耐心倾听其因疾病所致的恐惧和顾虑, 告知患者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及术前的各项注意事项, 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 举例说明手术的安全性、重要性和手术效果, 并让同病种恢复期患者作现身说法, 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 术后护理

2.1 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

手术后, 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心律、心率、血压、脉搏、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的动态变化, 一般每15~30分钟测量脉搏、血压、呼吸1次, 至少连续4次, 直至生命体征平稳。体温一般为每2~4小时测量1次, 如果术后3d内若体温不超过38℃, 可不予处理。同时观察患者神志和尿量的变化, 认真做好记录。

2.2 T管引流的护理

术后根据术式不同常放置有腹腔引流管、胆囊造瘘管、T型管和导尿管等。其中, T型管的护理较为关键。对于T型管的护理, 应做到如下几点。

(1) 妥善固定及明确标识。术后, 护理人员要除用缝线将T管固定于腹壁外, 还应用胶布将其固定于腹壁皮肤, 但不可固定于床上, 以防因翻身、活动、搬动时牵拉而脱出。在显著位置标注管的名称, 以免混淆。指导患者步行时, 应妥善固定引流管和引流瓶, 翻身时也要避免引流管的脱落。

(2) 保持引流通畅。T型管过长或过短, 压迫, 泥沙样引流物堵塞等都会造成T型管引流不畅。护理人员要仔细、认真观察, 发生阻塞时, 要及时用手挤压或用针筒抽吸, 若必要冲洗时, 但应缓慢冲注, 防止高压块速而引起逆行感染。要告诉患者和家属, 随时观察管的高度不能高于腋中线, 站立或活动时应低于腹部切口, 以防止胆汁逆流引起感染。

(3) 观察并记录引流液。护理人员要随时观察胆汁颜色, 并记录胆汁量。因为引流量过多或过少, 颜色过浓或过淡, 均与胆道炎症和梗阻有关, 都要及时报告医生, 查明原因, 对症治疗。

(4) 严格无菌操纵。要定期更换无菌引流袋。引流管周围皮肤每日以75%的酒精消毒, 管周垫无菌纱布, 防止胆汁浸润皮肤引起发炎、红肿。

(5) 拔管后的护理。拔除导管后, 瘘口一般在1~3d自行关闭。但有时因T型管窦道形成不坚或拔管时动作不当而致窦道撕裂, 使胆汁漏往腹腔, 造成胆汁性腹膜炎。因此, 拔管后也要注意观察腹部压痛、体温、伤口敷料清洁度和患者有无异常感觉。尤其应注意有无胆汁外漏的情况发生。

2.3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1) 肺部感染。患者最常见的肺部感染有肺不张和肺炎。所以, 术后要及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注意为保暖, 防止受凉感冒, 同时劝导、协助患者尽早活动 (卧床病人做床上移动和翻身) , 鼓励病人每小时做深呼吸5~10次, 至少每2小时做咳嗽咳痰1次, 并且多喝水, 稀释痰液。护理人员则要注意观察痰液的外观、性质, 及时用药稀释痰液或控制感染。

(2) 切口并发症。主要是切口感染和切口裂开。护理人员术后应注意观察切口愈合情况, 切口感染在手术后3~4d内最明显, 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及切口疼痛, 局部红、肿、热、痛或有波动感。术后初期病人低于38℃的发热, 较为常见, 若术后3~4d体温恢复正常后再次出现的发热, 就应引起护理人员的高度警惕, 要及时检查切口部位有无红、肿、热等, 并及时报告医生, 尽早做相应的处理。患者切口裂开多发生在手术后6~9d, 多数是由于患者体质差、营养不良或者过度肥胖造成, 同时也和切口感染、切口缝合不佳有关, 也应及时采取措施, 对症治疗。

2.4 饮食护理

腹部手术后肠的蠕动常会减弱, 甚至停止。所以在肛门排气后, 应指导患者开始饮清淡流质食物, 如米汤、藕粉、果汁、鸡汤等, 1~2d后再改半流质饮食, 如馄饨、烂糊面等, 5d后可食用低脂半流质食物, 以后逐渐进软食及低脂膳食。1周后可吃普通饮食。同时要劝导患者少吃多餐, 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饮食要营养、丰富, 少油腻, 容易消化, 更重要的是要鼓励病人进食, 只有营养补充进去, 才能使病情恢复得更快更好。

2.5 运动护理

术后早期活动能增加肺活量, 减少肺部并发症, 改善全身血液循环, 减少因下肢静脉淤血而发生血栓形成, 还有利于肠道和膀胱功能的恢复, 减少腹胀和尿潴留的发生。所以护理人员要劝导患者争取在短时期内起床随意活动。可先指导患者在床上开始一定的活动, 如作深呼吸, 足趾和踝部的伸屈活动, 下肢肌肉的松弛和收缩交替运动, 间歇翻身活动等。之后, 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 逐步增加活动量。手术后第2~3天开始, 就可试行离床活动。先坐在床沿上, 再在床旁站立, 然后再稍走动或在椅上略坐片刻, 逐渐加大运动量, 以利于早日康复。

3 强化患者院后的健康指导

3.1 日常饮食指导

胆道手术出院后, 可能有胃口不好, 大便稀烂等消化道症状, 会给患者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 所以, 有必要在患者出院前强化对患者的饮食指导。

饮食调理的总原则是低脂、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 忌油腻及饱餐。叮嘱患者在回家后, 首先要讲究饮食卫生, 生吃瓜果菜类一定要洗净, 以防吃入蛔虫卵。同时多吃含有维生素A的食物, 如胡萝卜、西红柿等蔬菜及橘子、香蕉等水果, 特别是能促进胆汁分泌和松弛胆道括约肌及利胆的食物, 如山楂、乌梅、玉米须 (泡水代茶饮) 等, 强调饭菜用植物油烹调, 以炖、烩、蒸为主, 适当吃些瘦肉、鸡、鱼和豆类制品等蛋白质食物, 以利消化。其次, 告诫患者忌食高脂、油腻食物, 因为它能引起胆囊收缩使胆囊结石嵌顿。更不能暴饮暴食, 或抽烟喝酒, 因为前者可促进胆汁分泌, 胆囊强烈收缩引起发炎绞痛, 而后者可使胃酸过多, 胆囊收缩造成胆道口括约肌痉挛, 胆汁排出困难而诱发胆绞痛。

3.2 病情的自我监督

指导患者在出院后, 对自己的病症表现有一个比较正确的判断, 以免贻误病情, 造成更大的痛苦。比如患者感上腹部饱胀、消化不良时, 可服些消炎利胆片、多酶片等, 但若持续存在饱胀、恶心、呕吐, 出现黄疸、白陶土样大便、茶色尿液, 全身不适等症状, 就必须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另外, 要提醒患者注意生活要有规律, 同时参加适当的运动和锻炼, 养成良好的工作、休息和饮食规律, 避免劳累及精神高度紧张等等。

参考文献

[1]李英华, 张雪芹.胆道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职业与健康, 2005, 8.

[2]邢庆蓉, 伍庆, 赵铁军, 等.胆道术后病人胆管测压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12.

[3]唐静.48例胆管患者再次手术的护理措施[J].现代医药卫生, 2009, 1.

篇4: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超声诊断

关键词 胆道梗阻性疾病 超声诊断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72例均为我院2005年12月~2006年12月的住院患者,男54例,女17例,年龄11~80岁,平均53.2岁,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仪器:PHILIPS HD11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0~5.0MHz。

方法:检查前空腹8小时以上(急诊除外),按常规胆道系统的检查方法进行检查,同时结合运用高档数字超声中的X-RES、SonoCT、以及三维重建等技术手段。对难以显示胆总管下段者,可采取适当加压探头、饮水或延长扫查时间等方法,尽可能显示胆总管全程,并仔细观察梗阻部位及其声像图特征,同时鉴别其与毗邻脏器的关系。不能确诊者,可于次日复查。

结 果

72例病例中,超声诊断准确率93.1%(67/72),误漏诊率为6.9%(5/72)。其中误诊4例,2例壶腹部癌分别误诊为胆总管下段结石及胰头癌,1例胆总管下段癌误诊为结石,1例胆总管下段胆栓误诊为结石;漏诊1例胆总管下段小结石(见表)。

讨 论

提高胆总管下段梗阻部位的显示率。由于胆总管下段的解剖部位较为复杂,位置较深且隐蔽,而且常常受到病员自身情况如肥胖、胃肠气体的干扰,故该处的病灶不易显示。在胆道系统常规扫查的基础上,我们采取饮水、改变体位、加时、加压探头等方法,同时,运用现代超声X-Res、SonoCT、以及三维成像等技术手段,使病灶显示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尤其是肥胖、胃气干扰较大的较小的病灶。具体方法是:病员取平卧位,先在第一肝门部显示胆总管下段以后,探头沿胆总管上段长轴扫查,然后往下显示胰头部,在胰头部后外侧显示扩张的胆总管,探头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而且轻轻向下移动探头,连续显示胆总管中下段至十二指肠壁内段,同时嘱患者深吸气、屏住气,适当加压探头,加时扫查,结合三维透明成像模式、X-Res、SonoCT等手段,辨别病灶与胆总管管壁之间的关系以及病灶本身有无血流信号,适当降低增益条件,局部放大图像,调节聚焦。

误漏诊原因分析:1例胆总管下段癌误诊为结石,由于肿块后方伴弱声影,未考虑到部分癌肿含有纤维成分以及钙化而出现声影,同时对CDFI和三维成像的应用缺乏耐心,应当多切面扫查,仔细观察肿块与管壁的关系,同时结合病史,耐心、细致地检查;1例胆总管下段胆栓误诊为结石,因探及强回声周围可见液性暗带包绕,尽管其后方无声影,但由于结石发生率较其他疾病高得多,故而首先诊断为结石从而导致误诊,其原因是临床经验不足所致;2例壶腹部癌误诊为胆总管下段结石和胰头癌,系多次超声检查均提示结石和胰头癌,因此检查时不应仅满足于发现病灶而导致先入为主,特别是胆总管扩张的程度与结石大小不吻合时,应当仔细询问病史并充分运用CDFI。总之,造成胆总管下段梗阻误漏诊原因主要是检查者手法不熟练,经验不足以及缺乏耐心、细致的检查,同时,未充分应用现有设备多种技术手段。其次是较小的病灶,胆总管轻度扩张、胆汁充盈不足,超声显示困难。此外,患者肥胖及胃肠气体干扰也有关系。

超声的诊断价值:应用超声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准确率较高,目前已经得到公认,已经作为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本组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93.1%。对于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超声诊断,我们认为掌握好的检查方法及注意避免误漏诊的原因,并根据病灶的声像图特征,对大多数胆道梗阻性疾病能够作出准确的诊断。

参考文献

1 黄志强著.黄志强胆道外科.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94

2 王薇.胆总管下段病变的B超、CT诊断价值与临床分析(附50例报告).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7,13(3):246

3 黄丽萍.三维超声成像在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3,19(4):277

篇5:老年胆道良性疾病的外科治疗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5月至2008年11月胆道手术117例, 其中年龄均>65岁, 其中男52例, 女65例, 男女之比为1∶1.25。年龄最大87岁, 最小65岁, 平均71.2岁。

1.2 疾病种类及并存疾病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49例,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18例, 胆囊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35例, 肝内外胆管结石15例。其中胆囊坏疽穿孔12例,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5例, 胆源性胰腺炎9例, 胆道术后胆总管结石11例。本组有72例术前合并其他一种或一种以上疾病, 占62%, 依次为高血压病35例, 糖尿病25例, 心律失常19例, 慢性呼吸道疾病11例, 脑梗死恢复期9例等。

1.3 临床表现

胆道良性疾病以发作性右上腹胀痛或绞痛为主要表现, 急性伴发热者30例, 占26%, 伴黄疸37例, 占32%, 腹痛、发热、黄疸同时出现10例, 占9%。

1.4 手术类型

117例中, 行单纯胆囊切除67例, 胆道探查取石+“T”型管引流41例, 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9例。

2 结果

本组治愈116例, 占99%。死亡1例, 为梗阻性胆管炎, 中毒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术后肺部感染8例, 切口感染2例, 胸腔积液3例, 中毒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并死亡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2%。

3 讨论

3.1 老年人胆道疾病的特点

(1) 免疫力低下, 重要脏器功能退化, 诸多器官生理系统储备能力减退。 (2) 老年人机体反应差, 对疾病的敏感性降低。多数患者发热一般都不超过38.5℃ (63.4%) , WBC<15×109/L (92.6%) , 老年患者病后有不少患者腹部体征不典型。由于老年人腹部肌肉萎缩, 腹壁松弛 (尤其是妇女) , 有的老年人皮下脂肪较多, 致使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腹膜炎体征不典型, 常导致临床医师不能及早作出诊断及处理, 以致延误治疗机会。

3.2 并存病及并发症严重

随着全身组织器官的退化, 一些重要器官代偿能力也减弱, 肝胆重量减轻, 肝血流量减少, 功能发生改变, 如肝糖元、抗坏血酸、蛋白合成减少, 原浆微粒体的药物代谢作用降低;胆囊壁硬而脆, 胆囊收缩力差, 易穿孔形成腹膜炎, Oddi括约肌老化出现腺肌瘤样改变;胆流受阻, 容量减少, 胆汁淤积, 胆固醇浓度增高易形成结石。老年人乳头旁十二指肠憩室发生率为6.7%, 常成为胆石形成的场所, 约65%~85%憩室患者伴有胆石。同时随着年龄的增大, 老年人体内各脏器也发生重大改变, 各种应激能力也相应降低。因此, 常有多种伴随病发生, 如冠心病, 糖尿病等。往往有不少患者碍于有诸多伴发病而恐惧手术治疗。有时因合并症而掩盖腹部临床表现, 限制进一步检查, 故给诊断、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 造成不良后果。手术创伤的大小, 手术时间的长短, 无疑对术后并发症的产生有必然联系, 因此对待对老年患者要格外考虑这方面。我们认为对高龄胆道患者的手术原则是尽可能操作简单有效, 创伤小, 时间短, 不能盲目追求彻底而扩大手术范围, 以免手后发生严重并发症。

3.3 手术治疗

由于老年人患者生理特征比较特殊, 表现在免疫力低下, 代偿能力差, 发生中毒性休克的机会也较大, 再加之老年患者常有伴随病存在, 致使外科医师对手术与否抉择不定。同时, 由于老年患者年龄一般较大, 人到老年全身各器官退化, 出现不同程度功能不全, 有的还存在潜在的损害或多系统多个器官的疾病。据统计:每个老年人平均罹患1.6个以上器官的病变:心血管疾病占50%~60%, 其中心功能不全者占10%, 此外尚有常见的肺功能障碍、糖尿病、肾病等.这些并存病的存在使原有胆道疾病治疗复杂化, 增加手术治疗的危险因素。术后并发病如心肌梗死、肺炎、伤口裂开增多。因而会有很多伴发病, 要采取谨慎态度。老年人一般耐受能力较差, 因此手术过程中要采取简单而且有效的方式比较好, 手术中应抓住主要方面, 手术方式力求从简。没有必要做较多的手术前的处理, 以免因为手术时间严惩出现手术意外, 胆道术后肝内胆管结石多次发作的可行胆肠内引流术, 同时腹腔内应彻底引流, 注意在手术即将开始前使用足量抗生素, 使手术期间血液和组织维持有效的杀菌浓度, 能收到最佳的预防效果。防止术后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

对65岁以上老年胆道疾病患者, 要考虑老年人的特殊生理以及心理特点, 选择恰当的手术时间以便降低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再忠.老年胆囊炎胆石症88例外科治疗体会[J].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1997.

[2]陈焰, 罗开元, 张冰.老年性胆管结石临床特点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 1997, 5 (5) :273.

篇6:中医治疗胆道疾病的一点经验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781-01胆囊炎,胆石症是现代医学病名,中医对本病的病理,临床特点,治疗等的论述,散件于历代经著中胆胀,胁痛,肝胃气痛,黄疸等有关章节。如《素问。胀篇》云:“胆胀者,口中苦,善太息。”

1有关生理

胆为六腑之一,居于肝下,受肝之余气,内藏精汁。《难经,四十二难》谓:“胆在肝之短叶间。。。。。。盛精汁三合”。精汁即胆汁,它在饮食消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肝胆互为表里,肝藏血,其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即为胆汁。胆汁的正常分泌同样也依赖肝之疏泄功能。肝与胆都有喜条达之特性;胆之与脾,在对于饮食的运化过程中,相互协作。胆之分泌胆汁,以促进脾之运化功能;脾运则肠道传化通畅,亦有利于胆汁分泌,两者相辅相成,共同维持“土运木达”之生理状态。

2胆囊炎,胆石症的病因探讨

根据中医病因学理论,本病的病因不外乎:㈠内伤七情,忧郁,忿怒。首先伤感,以致肝胆失于疏泄;㈡内伤饮食,暴饮暴食,及偏嗜高粱厚味而致湿热蕴阻;㈢为直接感染湿热之邪,充斥肝胆。其转归,都使肝胆失疏而致气滞郁结或湿热内蒸等病理變化。

3治疗法则

3.1疏肝解郁法:肝与胆在生理上是互相联系的,而在病理状态下相互影响。七情郁结首先内伤于肝,以致肝失疏泄,继而出现胆道不利的病理变化。在临床上表现为肝胆失疏的症状。肝郁气滞可以横逆犯胃,故胃失和降的症状可以并见。症见右胁疼痛,牵引肩背,并与情绪变化有关,伴喛气,女子月经不调,经来乳胀,苔薄,脉弦。由此可见,此类病人之胆道不利是肝疏泄的后果。因而立疏肝解郁法,方取柴胡疏肝饮,逍遥散等,意在疏理肝气,解开气机之郁结,去除影响胆道通利的病理因素。“木郁则达之”运用疏肝解郁法,临床以右胁胀痛这主的一组症状,便可随着肝气的疏泄,胆道的通畅而消失。

3.2泻肝利胆法:如肝胆气滞,日久不解,木可以克土,直接影响脾之运化。使湿邪内生,蕴而化热,湿热交蒸,熏迫肝胆,导致肝胆湿热病理变化,另外,胆汁分泌不畅也可久蕴生热并旁及于肝。暴饮暴食,嗜食滋腻厚味,伤胃伐脾,同样也可以内生湿热,熏蒸肝胆;也有感受湿热之邪,并直接而迅速的充斥肝胆,由此可见,肝胆湿热熏蒸是胆囊炎、胆石症的主要病理机制,因此,在治疗上非泻则湿热不化,非利则胆道不畅。方药取龙胆泻肝汤,千金谷疸汤等。加减金钱草,蒲公英,虎杖等。若湿热蒸腾,胆道阻滞严重,迫使胆汁不循常道,溢于肌肤而发为黄胆者,需加菌陈蒿汤治之,在泻肝利胆的基础上,配以利胆退黄之剂。

辨证要点:右胁疼痛陈作,发热,大便秘结或溏薄不畅,口干而苦,甚则两目肌肤发黄苔黄腻,脉弦滑。

3.3 清热消石法:如湿热蕴蒸,熬炼日久,凝结为石。胆石的形成,使病情更加复杂。胆石以物理性的机械因素而根阻胆道,阻碍胆汁的分泌,排泄,引起一系列的临床表现。

当前对胆石症采用手术摘除,虽不失为一迅速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它同时带来一系列后遗症。因此,采用消石,排石的保守疗法受到重视。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到:生鸡金,金钱草,海金砂,郁金,威灵仙等具有化石之功。有待现代医学证实。

3.4 通腑排石法:胆为六腑之一,六腑具有“以通为用”的特点。腑气不通,足以导致胆道阻滞,因此,通腑也为利胆的重要的方法之一。其意义有二:一则它同样具有通利胆道的作用,有利于肝胆湿热之驱除,有利于胆汁的分泌。二则通腑减轻了肠道的雍滞,有利于胆囊的收缩。有些小结石或泥沙样结石可以乘势而下,被排出胆道系统。只要把握住剂量及患者耐受性等情况,本法将是有益无害。常用方药为承气汤之类,配合其他清利肝胆之品。

在临床上对于胆囊炎,胆石症的治疗,不能单纯的一法一方,而要灵活运用。肝气郁结,最易导致肝胆湿热,故疏肝可同时斟酌配以清利肝胆之品;疏肝理气也有利于胆道功能的恢复,有助于湿热之清除,故清利肝胆同时也宜配以疏肝之品。胆石症的产生和发作,是以肝气郁结,肝胆湿热为病理基础的,因此,在消石的同时不可忽视疏肝与清利肝胆。

消石与排石两者在临床上是齐驱并进的。因为消法可以使结石解何不消溶,因而有利于排石。而排石可以促进胆囊蠕动,不利结石的形成和体积的增大,因而有助于消石。胆囊炎患者,除使用疏肝、清肝利胆法外,尙可配合通腑法,通腑的药理作用,可以促进胆囊的收缩功能。因此,有利 于胆囊炎患者的郁积之胆汁、细菌 排除,特别是对于兼有便秘者,尤为适宜。

4病案举例

例1:张 XX ,女,56岁,退休工人

2010年10月25日来诊,胆囊炎发作,于附近医院治疗,10天后症状不见减轻,自动要求出院,旋来我院门诊,刻诊胆囊肿痛引背,气闷嘈杂,口腻,苔薄腻,脉濡,宜光疏肝利胆,清热化湿。

龙 胆草4g,茵陈15 g,吴茱萸8 g,麦芽10 g 川栋子10 g 虎枚10 g

络石藤15 g 茯苓10 g 车前子10 g 苏梗10 g

另:消胆片4# 3∕日 逍遥丸6 g 2∕日

药后疼痛即缓解,上方加减出入20余剂后,症状基本消失。

例2 : 孙XX 男 34 岁2010年8月经胆管造影确诊为胆石症,经常右上腹疼痛,痛苦不堪,胸闷 ,食入作胀,证属肝郁气滞,肝胃不和,湿热内蕴,煎熬成石,治当疏肝解郁,清热化湿,通腑排石产进。

龙胆草4 g 茵陈15 g 柴胡68g 蒲公英20 g 广郁金15 g 川楝子10 g

清胆片4 片 3∕日 逍遥丸6 g 2∕日

连服半年后,于2011年3月在于上海某医院胆囊造影,结石阴形消失,胆囊区未曾疼痛,后经随访,体力精神恢复,已 能正常上班工作。

5几点说明

5.1关于“消胆片”:消胆片为选方于千金方谷疸丸,药物组成方:龙胆草、苦参、猪胆汁、龙胆草苦寒,可直泻肝以胆实火,苦参协龙胆草清热燥湿,并兼有退黄利湿之能,猪胆汁苦寒利胆,可引药直入胆腑,三药合用共凑泻肝火、清湿热、利胆道之效,可以配合汤剂增强疗效。对于一些慢性胆囊炎,则可以单服消胆片、逍遥丸疗效亦佳。

篇7:微创内镜下治疗胰胆道疾病的护理

1 临床资料

146例胰胆管疾病病人中, 男79例, 女67例;年龄19岁~82 岁, 平均59岁;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畏寒、右上腹疼痛伴黄疸;成功行ERCP 146例, 其中继续行EST69例, 鼻胆管引流术17例及胆道支架置入术11例;4例并发胰腺炎, 1例并发出血, 经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均痊愈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因ERCP在病人清醒状态下进行, 应重视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术前耐心向病人解释该项治疗的优越性、安全性, 讲解配合方法, 指导病人左侧俯卧位, 学会张口呼吸、吞咽等以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1], 增加其对此项检查的适应性。

2.1.2 术前准备

病人术前禁食、禁水6 h, 上午检查者术前晚禁餐, 术日禁早餐;下午检查者, 早晨可进少量流食, 08:00后禁食[2]。取出义齿及金属物品, 了解病人有无过敏史, 并提前做碘过敏试验和出凝血时间试验等。术前30 min肌肉注射地西泮10 mg或哌替啶50 mg、山莨菪碱10 mg, 并备好造影剂。

2.2 术中护理

病人很好的配合是治疗成功的重要条件。指导病人取合适的卧位, 头转向一侧, 防止误吸呕吐引起窒息。鼓励病人放松, 配合做深呼吸。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0 min~20 min测量脉搏、血压1次,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并立即停止操作。注意病人体位的变化, 以防止坠床[3]。

2.3 术后护理

2.3.1 一般护理

指导病人卧床休息1周~2周, 尽量减少活动, 禁食水24 h, 静脉补充液体及营养, 如无发生胰腺炎第1天可进全流饮食, 逐渐过渡到半流食、普食。同时加强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

2.3.2 病情观察

术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测量生命体征, 注意有无发热、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术后3 h及12 h抽血观察血清淀粉酶情况, 观察大便的颜色, 防止术后并发症[4]。

2.3.3 心理护理

为病人创造安静、整洁、舒适的治疗环境, 多与病人交谈, 指导病人放松心情, 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 并尽可能满足病人的需要。向病人说明手术恢复的过程, 使其积极配合。

2.3.4 鼻胆管护理

固定好鼻胆管, 保持引流管通畅, 并随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 如引流管不通畅, 应用生理盐水冲洗。如注射器抽出空气或十二指肠液, 表明鼻胆管脱出, 应考虑拔管或重新置管[5]。

2.3.5 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观察病人有无腹痛、腹胀及发热, 对胰管反复显影者, 应2 h测定血清淀粉酶1次[6]。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急性胰腺炎、出血、感染等, 术后应注意观察生命体征、腹痛、出血等情况, 若出现发热或腹痛明显, 应及时报告医生防止发生急性胰腺炎。本组4例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 给予及时的抗感染、止酸、抑制腺体分泌等治疗, 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在巡视过程中, 必须密切观察病人的腹痛有无好转, 定时抽血査淀粉酶变化;还要注意病人血压的变化, 防止出血, 0.5 h测血压、脉搏1次, 连测2 h后, 若血压平稳, 可2 h~4 h测1次, 连续测24 h。本组1例术后发生出血, 出现黑便、腹痛, 遵医嘱给予补液、止血治疗后好转。

2.3.6 出院指导

告诉病人应少量多餐, 避免刺激性食物, 宜进温热、低脂、低蛋白易消化饮食, 忌暴饮暴食。指导病人保持情绪稳定、有规律作息, 并教会病人自我观察病情, 遵医嘱门诊复诊。

3 小结

ERCP和EST为目前国内外较先进的胆胰疾病的检査治疗方法,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现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开展, 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可直接影响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护士要熟练掌握该技术的护理措施, 术前病人的心理疏导、细致的术前准备, 术中规范的无菌技术操作及护理配合, 术后严密观察及饮食指导等均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是预防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国熊, 张啸.ERCP并发症及防治对策[J].中国内镜杂志, 2005, 11 (8) :824-827.

[2]安昱.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 2007, 37 (5) :39-40.

[3]王文菊.十二指肠镜下治疗胆管结石的护理[J].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 2008, 21 (5) :479-480.

[4]邹黎丽.内镜下治疗胆总管结石的观察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 5 (10) :42-43.

[5]罗春妹.三镜联合治疗胆管结石围手术期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 2009, 10 (11) :99-120.

篇8:胆道疾病患者静脉输液技巧

胆道疾病患者由于长期食欲差、营养低下,导致血管硬化、血管细、脆性大、弹性差,加之反复住院输液血管受到严重损害,给临床输液治疗带来难题,如何做好胆道患者静脉输液血管的维护,对保证静脉输液顺利进行,确保及时有效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们对胆道疾病患者静脉输液技巧做了较多研究,现探讨如下。

1 静脉输液困难的原因分析

1.1.血管因素:胆道疾病进食后容易诱发疼痛,反反复复发作,导致患者进食少,吸收差,大部分患者营养低下,消瘦,血管细,弹性差,脆性大,皮下脂肪变薄,容易引起外渗、肿胀。

1.2药物因素:长期输入高浓度电解质氯化钾和氯化钠等,高渗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等静脉营养液,以及刺激性较大的药物,这些液体对血管的刺激性较大,往往使患者疼痛难忍,不能有效的完成输液计划,甚至频繁的要求更换输液部位,造成反复穿刺血管破坏。

1.3输液时间因素:由于每天需要输注大量的液体才能维持机体需要,静脉血管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导致静脉回流不畅,静脉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机械性刺激、化学性刺激及细菌所致局部炎症的抗炎能力也随之降低,较易发生静脉炎,给再次穿刺带来很大的困难。

1.4合作程度:疼痛往往使病员采取被动体位,给穿刺带来困难,再加上患者及家属如果对留置针缺乏了解,未能保护好穿刺肢体,容易引起留置针移动,部分脱出、全部脱出、静脉炎等,从而影响留置时间。

1.5护理因素:穿刺技术,血管的选择,针头固定、输液的顺序安排以及封管等因素都会影响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如护理不当很容易造成重新穿刺,加重血管的破坏。

2 输液技巧

2.1 合理的选择血管:从远端小静脉开始选择相对粗、直、富有弹性、充血良好不易滑动的血管,避开靠近关节、静脉瓣及患肢等,避免下肢静脉,由于人体下肢静脉瓣膜最多,血流缓慢,易导致静脉炎和静脉血栓的发生,输注大量高浓度和高营养液时尽量建议病员早期留置PICC导管,以保证有效输液,减轻疼痛。

2.2 留置针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应尽量选用细、短留置针。因为相对小号的留置针进入机体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减少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内壁损伤,可相对延长留置时间,我们选择的是B-D公司生产的Y型留置针22-24号。

2.3 穿刺技巧:认真选择血管和穿刺点,让病员卧位舒适,肢体处于放松状态。血管选择困难时避免盲目进针,穿刺前让患者把穿刺肢体放在热水中侵泡5-10分钟,然后让其反复松握拳头,先扎一根压脉带,间隔5-6厘米再扎一根压脉带, 在穿刺血管上方涂擦654-2液10mg,该药可使血管扩张易于穿刺,进针时静脉留置针与皮肤的角度以15°~30°为宜,速度宜慢,见回血时用右手固定针芯,左手将外套管随血管方向进针约1~2cm,然后拔出针芯。不要见回血就盲目退出针芯,这样容易造成外套管打折不易送入血管,送针过程中一定要绷紧皮肤,让血管变直,切忌强行推入。穿刺点前方有血管窦或者分叉较多不好进针时可采用逆向进针法。

2.4 妥善固定:使用留置针专用透明敷贴,以便于观察穿刺点有无渗漏。固定时必须使消毒液待干,让病员放松拳头,再将透明敷贴均匀地按压在皮肤上,中间不能有空气,然后用胶带将延长管固定好,注意不能缠得过紧,以免穿刺肢体肿胀,影响液体输入速度,严禁将胶带缠绕在透明敷贴上,最后记录好留置时间。

2.5 选着合适的输液器具,输入高浓度和刺激较大的药物时最好使用精密输液器,可以再次过滤大分子物质,减轻疼痛和肿胀。

2.6 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掌握好配伍禁忌,先输入高浓度、高渗液体和刺激性大的药物,再输入低渗低浓度液,有配伍禁忌的两组药物之间要用20ml生理盐水冲管后再输,两组高浓度液体最好间隔开,脂肪乳不能放在最后输,因脂肪乳可粘附于留置針内壁造成堵塞。液体量大时进行双通道输入,以缩短输液时间,让血管壁得到充分休息。

2.7 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时处理输液故障,确保有效输液。肢体肿胀时要及时更换穿刺部位,输液堵塞时禁止强行挤压或静推,以免凝血块进入血液循环引起栓塞。用热水袋持续热敷穿刺肢体可使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促进了静脉回流,减轻疼痛,也可将新鲜土豆片贴在穿刺上方皮肤上,土豆含有胆碱烷衍生物茄碱,可促进血液循环,起到较强的活血化瘀止痛作用,并且含有大量淀粉,具有高渗作用能快速缓解局部肿胀。为防止土豆脱落与患者不便,可以用保鲜膜包裹固定。夏天还可以将75%的酒精浸在消毒纱布上,然后敷在穿刺点上方皮肤,因酒精可以扩张血管,加快血液循环,另外酒精具有挥发性可带走热量,减轻局部红肿热痛。

2.8 正确封管,确保有效留置时间。封管液最好选择肝素钠液,浓度可以是10u-100u/ml,我们一般用的浓度为50u/ml,实行正压封管,边推边退,让肝素帽内充满肝素盐水,推入量3-5ml,过少的话不能容易堵管。如果最后一组输入的是高浓度液体,封管前最好先用20ml生理盐水冲洗管道,然后再推入肝素液。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最好3-5天,最长不超过7天,留置时间过短给病员造成浪费,起不到留置针的作用,留置时间过长容易引起血管内膜的损伤,从而引起静脉炎等并发症。

2.9 做好健康教育,提高病人自护能力。使用留置针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使用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取得他们的配合,在留置期间如要进行活动、更衣时,不要导致导管脱出,如出现穿刺部位红肿、疼痛、发热,要及时通知医护人员,还有注意保持留置肢体静脉回流通畅,防止受压,以确保有效的留置时间。

3 总结:

加强胆道疾病患者静脉输液管理,做好穿刺血管的维护,有针对地做好预防措施,延长留置时间,减少穿刺次数, 既可保证病人的安全,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发挥留置针的优点,使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病人在静脉输液治疗与花费上得到最大的保障,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护理主题。本文介绍的技巧经反复应用安全有效,值得向广大护理姐妹推广。

参考文献:

[1] 辛培.静脉留置针穿刺常见失败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们[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4):751—752.

[2] 彭筱凤.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医学信息,2010,23(8):2765—2766

[3] 江新华.如何延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日期.新护理[J],2010,9(6):93—94

[4] 李梦樱.刘碧波 护理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年

[5] 冯晓薇.冯晓梅等.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3,(26)90-91

[6] 范永颂.庄倩等改良式针柄固定法减轻静脉输液痛的护理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3,(3): 68

[7] 宫玉环.王建芸等。两种方法治疗输液外渗和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13,51(06) :122-123

[8] 陈朱兰.硫酸镁湿敷在静脉输液中的预防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3,(19) 513-514

[9] 宋建松.静脉输液患者需求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 2013,(01):147

上一篇:第五种教师下一篇:土耳其商务签证所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