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四孝的散文

2024-04-29

说四孝的散文(精选2篇)

篇1:说四孝的散文

说四孝的散文

先说孝道,这里的道就是道理,这里的理就是天理。父母从小到大,含辛茹苦,养育之恩深似海,有恩不报,天理难容。赡养老人不能以父母不自觉的偏爱,生活坎坷的失误及无奈而弱化。更不能以自身的贫寒而拒绝,否则就是大逆不道,无道便是逆子。我们见过许多的家庭纠纷,都是源于利益和财产得到的多寡来界定自己的赡养义务和责任。而且大都振振有词,谁谁谁得了多少,谁谁谁怎么样,我又如何,不赡养似乎理所当然。错,不赡养就是不道。父母有养育你的责任,同时你就有了赡养的义务,义务和责任都是道,都要遵守,而没有任何附加条件。法律的调整和解释那是政治层面的事,和中华民族的悠久传统形成的考道无关,与财产的划分、收益的多少无关,只与孝道有关。

再说孝敬,这里突出的是一个敬字。君为臣纲,父为子纲,也许盲从了一点,但是点出了孝敬的核心内容。大不敬不行,小敬也不行,大敬为上。虽不能一家之主,独断专行,底线也应为父为父,子为子,切不可犯上作乱,没大没小。你官升三品,才高五斗,腰缠万贯,在父辈的面前也要毕恭毕敬,就算父母穷困潦倒,百病缠身,官司缠身晚辈也要敬之十分。决不能,一朝飞黄腾达,春风得意,就看不起曾经含辛茹苦的母亲,看不起劳苦背驼的老父。父母就是父母,成亲时都要三拜高堂,就是彰显一个敬字,娶了媳妇忘了娘的.事不能干,干了遭世人耻笑。

三说孝顺,只有顺了才称为孝。这和简单,父母高兴,心情舒畅,延年益寿,整天笑容满面,身体健康,家庭和睦,生活不就追求这个吗?有时子女们抱怨,我们这没少尽孝,大房子让他们住着,好吃的买着,钱让他们花着,就是不落好。那是你不会来事,为什么有的子女也没多少钱,也没给父母多少物质享受,老人就高兴,就说他好,因为人家孝顺了,顺着老人的心气来,讨老人的欢心。也许你买了一个大蛋糕,老人不屑一顾,别人买了一支花,老人乐得合不拢嘴。你领老人去了趟海南,回来就喊累,别人搀着老人小区遛了一圈,老人逢人就讲,这孩子孝顺。看着是亏了,其实也不亏,一顺百孝,这还得学学。

最后是孝心,从心里孝才是真孝。好多时候看不出子女心里是怎么想的,有的孝只有心里孝才能做到,否则光作表面文章给外人看,华而不实,关键时候就要掉链子了。常有人设问这么一个两难的话题,婆婆和媳妇掉河里了你先救谁?怎么回答,救谁也不好使!这就考验你的孝心了,说不说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你的心里先救谁?有了这个孝心,才能在父母最需要你的时候及时的出现,倾尽全力,倾其所有,否则,神马都是浮云!父母的爱是大爱,没有任何虚假的爱,一如既往的爱,全身心的爱。为了子女,可以含辛茹苦,任劳任怨,甚至割肝割肾。我们呢?只有用心的尽孝,才是大孝。

我们年小时,父母就是榜样,就是靠山,就是强者。宠着我们,教育着我们,扶着我们一步步的走向成熟。当我们已经足够强大时,却发现父母老了,由强者变成了弱者,由关怀者变成了被关怀者,当我登上人生的高峰时,他们却开始驼着背往回走了。这时的他们需要我们的关爱,需要我们尽孝。

尽孝不仅需要明事理,懂尊敬,顺其意,行爱心,更需要和父辈的沟通,需要我们的智慧,否则,你也许能做好,却不能做的更好。我的一个邻居在旁人的眼中谈不到多孝,甚至有点不懂事,净给老人找麻烦。本来住的不是太远,却每天把电动车骑到母亲的小院里存着,来来去去的一天折腾好几回。没办法,老人只好起个大早,买了早点等儿子。儿子呢,吃饱了,喝足了才去上班,下班后又把车推过来,然后走上十几分钟再回家。其实我们这里就有存车处,莫非就是为了省那么几个存车费不成。

可是不管邻居怎么说,老人挺高兴,受累起早的就是愿意,每天可以看到儿子,一早一晚的说说话,不高兴才怪呢?这就是智慧,老人早起了,身体得到锻炼,买早点也能多接触社会,多少长点见识吧,何乐而不为呢!儿子也知道,每天的瞎折腾不但不轻松,反而更麻烦,为了老人高兴,自己就高兴,两个高兴加一块,能说不孝吗。

我有个亲戚更会来事,他是不缺钱的,甚至说还很有富裕,他却每到周六周日的开车去市场卖鞋。什么鞋啊,老娘做的老虎鞋,一双一双的,布料都是踅来的下脚料,做工也谈不到有多好,更没有申请“非遗”的水平,赚不了多少钱,不过,至少不赔钱,玩的就是手工。我不说了吗,人家不为钱,也没什么成本,卖多少钱都是挣的。

他老娘快八十了,也没收入,就是从做姑娘时起就有手巧的美名,老虎鞋做的十里八乡的首屈一指。得,这就行了,闲着也没事,做起来看吧。这娘俩一商量,买卖也就开张了,一个做,一个卖,挣得是银子,图的是乐子。原来要是带老娘去旅游,就她那个财迷劲,自己又不挣钱才舍不得呢。现在花自己挣的钱,走吧,玩去呗,那才叫硬气。

所以,孝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智慧,一门学问。为了我们的父母快快乐乐的欢度晚年,动动脑子,想方设法的给老人精神上的安慰。这需要用心去做,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做,持之以恒。这样,还会发生子女之间为了哪怕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反目,惹得老人心脏病发作的不孝之事吗。不要等到老人去世了,才吹拉弹唱的瞎折腾,哭天抹泪的做样子,私下里却为了遗产的分割暗暗较劲了。有意思吗?这让后辈们看出点毛病来,等你老的时候来个照方抓药,后悔也晚了!

这就是,孝道、孝敬、孝顺,孝心,最后再讲点智慧,这孝也就到了极致了,你就是孝子!

篇2:说四孝的散文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 24孝的故事读后感1

《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叫《二十四孝图》的文章,给我印象十分深刻,颇有感受。

文章讲的是作者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先说说那个郭巨埋儿吧。

说是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观念。看似大孝,其实是残忍。古有为求神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为父母治病献五脏的,极少有为父母去杀人的。为了节约粮食,就想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杀了,一则有违老母爱孙之心,二则陷老母于不仁。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随便一翻《二十四孝图》,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尝粪忧心”则让人恶心。

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 24孝的故事读后感2

大家都说“百善孝为先”,这么多善举当中孝是排在第一位的,然而,大家知道古代的人是怎样尽孝心的吗?这个暑假我读了二十四孝的故事,让我给大家讲个卧冰求鲤的故事吧:

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因为小的时候失去了母亲,后来继母朱氏对他很不慈爱,还常常在王祥父亲面前搬弄是非,父亲渐渐对儿子也冷淡了。王祥的继母喜欢吃鲤鱼,王祥不计前嫌,为了能得到鲤鱼,赤身卧在冰上,他浑身冻得通红,仍在冰上祷告求到鲤鱼,正在他祷告的时候,右边的冰突然开裂,王祥喜出望外,突然跳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他高兴极了,就把两条鲤鱼供奉给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八乡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大家看,王祥不仅有一颗纯洁的孝心,我觉得他还有宽宏大度的品质,他的继母居心不良对他心存厌恶,还借着父亲百般刁难他,而王祥不管继母怎样,总是孝敬她,尊敬她,为了继母的爱好历经千辛万苦。虽然故事的结尾没有写到继母,但我想继母一定被王祥的孝心感动了。

除了这个故事,二十四孝里还有忠孝双全的沈云英、打虎救父的杨香、弃官奉亲的潘岳、卖身葬父的董永、都能给我们带来感动。

读完二十四孝,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我突然觉得满足。因为我们现在不愁吃,不愁穿,一直在长辈的爱中成长。有什么事都可以由家长代劳,我们有什么需要他们总是尽量满足,身体不舒服或受到打击,前来关系的也是他们,指导学习,纠正错误的还是他们。长辈给予我们太多的爱,我们应该孝顺他们,不用像古人那么极端,泡一杯茶、捶一捶背、洗次脚、或是使成绩提高往往就是孝顺长辈的最好方法。

让我们怀着一颗孝心孝敬长辈吧!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 24孝的故事读后感3

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它都指引着我国人民的思想和价值取向。让我们从中得到学习和思考。然而古代和现代还有很大差距,并不是没一个故事都让我们追捧和学习,我们要懂得从中筛选,知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百事孝为先”的道德思想,始终根植在无数人民的内心深处。“亲尝汤药”中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百里负米”中仲由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

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扼虎救父”中杨香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等等这些无不体现着他们内心深处的孝感,让我们从中去学习如何关心、侍奉和感恩父母。

孝的传递者源于我们每一个人。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学习了解父母和懂得父母的需要。父母的付出,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或许不要求我们给予他们什么,只是希望我们将来过的比他们好,他们处处为我们着想,时刻为我们担忧,唯恐自己做的不周,这就是父母—我们最可爱的人。

因此在我们没有能力的时候,我们应懂得为父母分忧,让他们为我们放心,而在我们有能力给予的时候,我们不能以金钱的多少来衡量我们对他们的爱,他们或许并不在乎这些,他们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和他们在一起是他们很快乐的时光。因此,工作在外我们要常回家看看。

孝指引着我们行善。对待每一个人都用善意的眼光,让我们的周围充满温馨。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充满了尔虞我诈,事事都得提防,让很多人感觉很累,当你给出一个微笑的时候,别人会认为你是假慈善,或认为你不怀好意,有什么不轨的目的。干嘛要想那么多呢?现在真是应该重新温习我们古代文化的时候了。

学习如何孝奉父母,学习在我们的生活中善意的对待每一个人,这是21世纪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懂得的,还有待我们去继续发扬。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 24孝的故事读后感4

孝顺,是每个中华儿女都必须具备的品德,也是每个中华儿女都要承担的责任。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辛劳都是我们要铭记的恩德。读了《二十四孝的故事》,我更是深有体会。

父母工作很忙,每天早出晚归,身为儿女的我们要以行动来报答父母。虽然还是孩子的我们只能干一些简单的事。但是当父母下班回到家,我们为父母泡一杯温暖的茶,吃完饭,主动收拾碗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以实际行动回报他们,这就是孝顺。

对于传授给我们知识的老师,我们心存感激,这也是孝顺。老师让我们在知识的天空中翱翔,从调皮的小孩变成懂事的少年,从初生的牛犊成长为翱翔的雄鹰,从胆小的丑小鸭变成优雅高贵的白天鹅。我们长大了,一道道皱纹却毫不留情的爬满在老师的额头,乌黑的长发也一根根的变白,每个人都该对教师心存感激。记得上三年级时,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对我们的要求很高,她容不得半点马虎,但只要我们对所学知识有不懂之处,她就会不厌其烦的讲解,直到我们全部懂了为止。有一次,一个女生在语文老师讲一道难题时玩塑料玩具,老师朝她扔了个粉笔头,示意她认真听讲。这个女生瞅了一眼老师,接着玩,语文老师走向她时,被地面的一滩水渍滑了一跤。我们赶快跑过去把老师扶起,询问老师是否受伤,为老师端来茶水。而那位不听讲的女生也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羞红的脸。临危不乱,遇事不惊,让父母、老师放心,尊重他人、保护好自己,快快乐乐长大,这应该也是一种孝顺吧。

羊羔跪乳、乌鸦反哺是孝顺,冬天里的一杯温茶,过节的一束鲜花,生日的一个小礼物,也是孝顺。好好学习,明辨是非更是孝顺。但我认为孝顺应该是理智的,而不能是愚孝。《二十四孝》故事中,也有一些必须摒弃的,比如“埋儿奉母”,寓意对母亲的孝心足够诚挚能够感动天地,出现奇迹。但这种违背常理的做法是不道德的,是我们社会的毒瘤。提倡孝顺,是为了感化冥顽,减少罪恶。是对自己德性、智能的修养,对国家社会的尽责,以孝的名义违背常理、违背人性不是真正的孝,是社会所不容的,这不是孝。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为我国传统文化之主要美德,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 24孝的故事读后感5

最近,我们学习了《二十四孝故事》,对我们的内心深处有了很大的启发。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它都指引着我们的思想和价值取向,让我们从中得到学习和思考。

“百事孝为先”的道德思想,始终根值在无数人民的内心深处。“亲尝汤药”中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百里负米”中仲由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扼虎救父”中杨香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力气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等等这些无不体现着他们内心深处的孝感,让我们从中去学习如何关心、侍奉和感恩父母。

孝的传递者源于我们每一个人。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学习了解父母和懂得父母的需要。父母的付出,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为了抚养子女而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或许不要求我们给予他们什么,只是希望我们将来过的比他们好,他们处处为我们着想,时时记得为我们担扰,唯恐自己做的不周,父母是最关心我们的人。因此在我们没有能力的时候,我们应懂得为父母分忧,让他们为我们放心,而在我们有能力给予的时候,我们不能以金钱的多少来衡量我们对他们的爱,他们或许并不在乎这些,他们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和他们在一起是他们很快乐的时光。因此,工作在外我们要常回家看看。

孝指引着我们行善。对待每一个人都用善意的眼光,让我们的周围充满温馨。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充满了尔虞我诈,事事都得提防,让很多人感觉很累,当你给出一个微笑的时候,别人会认为你是假慈善,或认为你不怀好意,有什么不轨的目的。现在真是应该重新温习我们古代文化的时候了。

上一篇:花手绢大班教案下一篇:孝道辩论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