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项目链条推进转型升级

2024-04-17

锻造项目链条推进转型升级(共7篇)

篇1:锻造项目链条推进转型升级

锻造项目链条 推进转型升级

万国光

2013年第10期 ——经济建设

今年以来,鄂城区按照“竞进提质、效速兼取”的要求,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主攻方向,着力锻造项目建设链条,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了转型跨越发展步伐。

一、锻造项目跟踪引进链条,着力“招大、攀高、引强”

树立“项目第一引擎”理念,坚持全方位、高标准、广覆盖,提升招商引资工作质效:元至8月,全区招商引资在建项目104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3个,新签约亿元项目16个,新投产亿元项目7个,实际到位资金65.23亿元。

(一)全方位参与。出台了《鄂城区关于进一步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办法》,制作了《鄂城投资指南》,利用媒体网络,广泛推介鄂城投资环境和招商政策。全区31名区级领导挂点联厂,带头深入招商引资工作一线;39家区直重点部门和11个乡镇(开发区)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第一责任人,明确各自招商任务;拿出百万元巨奖,鼓励支持企业老板、社会能人参与招商引资工作,营造了人人关心招商、支持招商、投身招商、服务招商的浓厚氛围。

(二)高强度预审。推行绿色招商理念,变招商引资为择商选资,抽调招商、发改、国土、住建、环保、财税等部门人员组成项目预审小组,严把项目准入关,招引的工业或大型商贸项目、文化旅游或生产服务项目、农业产业化项目投资额分别不得低于1亿、5000万和2000万元,工业三产项目、农业产业化项目亩平投资分别达200万和50万元以上,今年已明确拒绝不符合产业政策、有一定污染的大项目6个。重点谋划了中海油清洁能源基地、循环经济产业园、金刚石产业园等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效益好的重大项目,为鄂城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多地域覆盖。围绕“三区一带”发展规划,组建10个招商小分队,分别到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开展产业招商;在鄂城籍创业人士较多的广东、江浙等地开展定点招商、拜访联谊活动,实行专班常驻、专业跟进、专项攻关。建立网上招商平台,聘请20多位企业家担任招商顾问,和省内外20多家商会、协会密切联系,实行以商招商,代理招商。今年以来,区镇两级外出招商65批次,邀请、接待客商考察286人次,捕捉有效信息80多条,跟踪洽谈项目52个,达成投资意向20多个。

二、锻造项目服务筛选链条,着力“建好、提质、培优”

按照调结构、转方式的要求,着力构建绿色集约高端产业体系,提升区域整体实力。

(一)优化区域发展布局。以争当全省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为动力,科学编制产业和空间发展规划,突出抓好“三区一带”建设:花湖开发区依托港口码头和毗邻黄石优势,建设大宗工业品、重要原材料集散地和加工区;鄂城新区主动融入鄂州主城区,推动先进制造、仓储物流和研发型高端产业发展,建设华中新材料基地;凤凰山开发区大力发展非矿产业,构建武鄂黄城际流通纽带、资源枯竭型经济转型发展板块;长港示范带加快发展都市农业和生态旅游休闲业,打造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加强与省长江投、中核建、中建等大公司的合作洽谈,推进“三区一带”基础设施建设,吴楚大道东段、杨叶大道、花湖开发区杭州路延伸线、汀碧创业大道等重点工程正抓紧施工。推行“飞地经济”利益分享机制,引导企业和项目向“三区一带”集聚,着力打造钢铁深加工、新型建材、金刚石工具、清洁能源、循环经济、商贸物流、生态旅游等七大百亿产业集群。到“十二五”末,花湖开发区、鄂城新区、凤凰

山开发区财政收入将突破20亿元,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围绕矿产冶金、建筑建材、机械制造、食品轻工等传统产业上下游延伸,鼓励扶持现有企业技改扩规,培育过亿元产值骨干企业59家,世纪新峰、长江压容、银龙管业等企业发展为行业领军企业。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引进专业人才96名,成立了中国金刚石生产力促进中心和院士工作站,组建校企共建研发中心7家,申报各项专利89件,完成科技项目16个。实施“精品名牌”战略,“信源”面条、“鄂信”钻石材料、“昌利”金刚石工具被评为湖北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推进重点行业、企业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目前世纪新峰雷山水泥有限公司13.5兆瓦窑尾余热发电项目已竣工投产,年发电8600万度,节约标煤3万多吨;华中重机新上30万吨胶固粉立磨生产线加工生产矿山充填材料,年实现销售收入2亿多元。

(三)发展新兴接续产业。注重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辖区矿业大镇汀祖、泽林、碧石分别规划建设民营经济创业园、物流园、建材产业园,致力打造城南转型发展集中展示区。鄂城新区加紧引进中再生废旧回收和中海油LNG项目,发展天然气热、冷两条产业链及设备制造产业,建设中部清洁能源基地。花湖开发区华浙高强度钢板、纵横远程科技、九康生物等一批高新项目正在抓紧跟踪落实。航宇国际商贸城、海宁皮草城、曼晶五星酒店等一批高端商住服务业蓬勃发展。全区流转土地4.36万亩,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突破300家,农业“三品一标”认证32个。围绕“三湖”(花马湖、三山湖、千亩湖)、“四山”(天平山、白雉山、四峰山、凤凰山)精心打造旅游休闲线路,全区涌现农家乐经营实体357家,今年已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实现收入8千多万元。

三、锻造项目协调推进链条,着力“凝神、聚力、鼓劲”

实行项目建设方案化,工程方案具体化,推进落实链条化,把党员干部的精气神、注意力、积极性激发调动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上来。

(一)把创优发展环境作为第一任务。围绕打造鄂州“首席发展环境”、“第一服务窗口”,深入开展“三抓一促”、“治三堵”(堵门、堵路、堵工)、“打六霸”(车霸、路霸、砖霸、沙霸、村霸、街霸)和“发展环境万人评”等活动;认真落实服务重点企业“直通车”制度,对纳入全市跟踪督办的36个重大项目推行区级领导包保责任制,切实做好“四零”(零推诿、零距离、零积压、零差错)服务。通过土地增减挂钩、迁村腾地,争取用地周转指标1224亩,清理闲置土地760亩;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为企业融资授信4.15亿元;组织“春风行动”,为62家企业输送2000多名技工,努力破解企业征地、融资、用工难题。

(二)把干部实绩档案作为第一抓手。本着“跳起来摘桃子”的原则,科学设定工作目标,全区分级分类建立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档案。强化动态管理,运用网站、显示屏、公开栏、工作简报等形式,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工作实绩进行“阳光晾晒”,接受群众评判。通过晒档案、评业绩、比贡献,倡导“想干是德、会干是能、多干是勤、干好是绩、干净是廉”的价值取向,把党员干部引导到招引项目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一线。

(三)把严格奖惩兑现作为第一推力。修订完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进一步提高招引项目在目标考核中的权重,将实绩档案作为推动发展的“指挥棒”、“风向标”、“助燃剂”,实行月检查、季调度、半年初评、年终总评。“不看花和朵,只数瓜和果”。把招引项目实绩作为单位评先表模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形成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鲜明导向,真正比出责任心,评出正能量,干出新业绩,营造干事创业的强大气场。■(作者系中共鄂州市鄂城区委书记)

篇2:锻造项目链条推进转型升级

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中共XX县委 XX县人民政府

(2016年X月)

近年来,XX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凝心聚力、转型攻坚、争创一流、绿色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工业强县,强力实施工业振兴战略,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工业发展的主要抓手,以项目扩总量、调结构、强支撑、促发展。2015年,全县开工建设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7个,当年完成投资68.9亿元,竣工投产25个,有力推动了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81.9亿元,增长12.4%;百强工业企业税收达到3.9亿元,增长24.9%。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开放带动引项目。把引进工业项目作为开放带动战略的重点任务,积极培育新的工业增长点。去年,我们召开了4次产业招商动员会、汇报会,组织各乡镇办事处、县直经济部门和重点企业开展了3次外出集中招商活动;针对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成立京津**、长三角、珠三角3个招商小分队和装备制造、医疗健康、造纸、食品4个产业招商小组,绘制招商图谱,定点定向招商。一年来,我们先后引进了投资10.5亿元的智慧电谷基地、投资10亿元的中州电气智能电网输配电设备、投资3.7亿元的金大众动物药业等11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

二、突出产业培育抓项目。把项目建设与产业培育充分结合,明确方向,突出重点,着力推进优势产业关联项目建设。一是围绕主导产业抓项目。去年以来共实施主导产业相关项目36个。医产业方面,开工建设了投资10亿元的泓皓公司年产1万套DR影像设备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项目;祺祥生物、金大众生物和华隆药业等医药项目正在安装调试设备,即将建成投产,医产业由制药向医疗装备等多领域拓展延伸。装备制造产业方面,磨料磨具产业园已建成项目17个,粮油机械产业园已建成项目8个,中州电气智能电网设备项目厂房建设基本完成。二是依托重点企业抓项目。鼓励龙头企业通过战略合作、延链补链谋划重大项目,推动链条延伸、效益提升。江河纸业公司与瑞丰纸业公司合作,启动了投资12亿元的30万吨节能型造纸生产线项目。支持重点企业围绕优势产品产能扩张上项目,飞鸿安全玻璃、富耐克超硬材料等市场前景较好的企业,实施了高科技玻璃、超硬纳米材料及航空电子超硬精密工具产业化等二期扩建项目。三是致力转型升级抓项目。引导企业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技术平台和节能降耗类项目,促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华康科技公司实施了节能型木糖生产线项目,可减少生产用水50%以上。依托黄河交通学院,与中汽中心**专用车研究所合作,实施了专用车检测中心项目,为专用车行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技术平台支撑。

三、完善载体平台聚项目。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新建了城际西路、兴业路东延等主干道路20公里,铺设供热管网15公里、供气管网8公里;产业集聚区规划调整方案得到省发改委批复,新增规划面积3.19平方公里。同时,围绕重点产业上下游链条延伸和资源循环利用,规划了1.24平方公里的产业集聚区循环经济园区,积极构建区中园发展格局,着力破解医药、造纸等行业重点企业长远发展难题。

四、着力创优环境促项目。一方面,创新服务机制。对所有落地项目逐个明确一名县级领导牵头抓总、协调解决从落地到投产的所有问题;明确一个县直部门跟踪服务,负责项目所有手续帮办;明确一名公检法班子成员分包,负责解决施工环境问题。另一方面,强化要素保障。筹资8000万元建立企业转贷资**台,实施了县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增资扩股,努力帮助企业和项目解决资金问题;以土地总体利用规划调整为契机,优先保障重点工业项目用地指标,有力促进了项目顺利推进。

篇3:锻造项目链条推进转型升级

四川省工业经济联合会秘书长王蕴虹主持了会议。

■专家领导

纵论行业发展大计

目前, 国际金融危机对行业的影响依然严重, 国际市场消费下降, 市场竞争加剧, 国内经济发展放缓, 改革力度加大, 行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 在此背景下, 为了认清形势, 因势利导, 全面推进四川省皮革行业转型升级工作, 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及企业家代表汇聚成都青羊工业园和邦集团会议室, 分析形势, 解读产业政策, 交流经验, 为行业转型升级工作出谋划策。

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和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吴定华处长首先向与会者分析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以及四川省经济发展情况, 并对四川省皮革行业转型升级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苏超英做了题为“加快转型升级, 促进行业平稳发展”的专题报告。报告强调了在我国皮革行业在当前变革时期, 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将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新常态。报告中说, 我国皮革行业已进入从低成本转向高成本、从高速增长转向稳定增长态势;推动增长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生产率提升和多元化创新, 而创新是行业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 坚守是实现转型升级目标的保障。在转型升级的新常态下, 我国皮革行业实现了平稳发展的目标。苏超英认为, 四川是一个皮革大省, 未来更多政策或将与企业环保治理挂钩, 环保水平的高下将成为判定制革等上游企业优劣的决定性指标, 也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石碧在会上作了专题行业科普讲座, 用事例和研究数据阐述了对制革用铬的客观认识。石碧院士还就解决铬排放问题、保持皮革铬鞣革优良性质等向代表作了简要论述。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明高在会上对宏观经济运行内外部环境和皮革行业现状进行了分析。杨明高说, “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是2014年经济工作的核心内容, 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将深刻影响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纵观未来经济形势, 我国皮革行业拥有的综合优势将为行业出口转型升级提供了战略空间。与此同时, 外需改善将逐步正面传导至国内需求, 行业正处在外贸出口转型升级的“窗口机遇期”, 企业需抓住机遇, 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 不断适应国际市场需求, 融入现代科技、环保、电子商务等因素, 不断提升产品出口竞争力, 进而推动行业出口转型升级。

■行业企业

交流各自发展经验

企业是转型升级的主体。近年来, 四川皮革行业在发展中涌现出一批转型升级工作突出的企业, 也积累了一定的转型升级工作经验。会上, 四川振静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德赛尔化工实业有限公司、四川西部鞋都有限责任公司、雅安金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分别作了转型升级工作经验交流发言。

四川振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晓兰做了题为《转型升级谋发展, 创新实现新跨越》的报告, 报告简要介绍了该公司在各个不同时期根据不同的市场状况, 通过产品转型、管理升级使企业稳步发展的历程。何晓兰说, 四川振静股份有限公司从1994年的猪皮服装革出口东欧市场到1998年转型牛皮革与世界银行合资。2000年通过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6年通过3C认证、2008年通过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9年通过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并遵守世界银行合资的规定, 建立了污水处理场, 从而提升企业的自身管理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石碧在会上作了专题科普讲座。

四川德赛尔化工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先成在《转变企业发展方式, 增强持续发展动力》专题报告中说, 该公司坚持把管理创新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手段, 在工作实践中开展了“价值基础管理”的系统工作, 同时吸收国际管理理念, 实施分层次管理的管控模式, 逐步建立起了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的管理格局, 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提高了企业整体盈利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 加强产学研合作创新, 加大技改研发投入, 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产品成果转化, 推出了一批国内领先的高新技术产品, 使清洁技术成为德赛尔的核心技术, 并荣获了全国皮革行业“节能减排环保创新奖”;坚持把营销创新作为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从营销策略、销售渠道、客户服务等多方入手, 创新营销理念、整合营销资源、健全营销体系、完善市场网络、拓展市场份额, 不断捕捉商机, 挖掘新的增长点;坚持把企业文化作为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 坚持“文化立厂、管理兴厂”的战略定位, 树立文化是根、管理是本之精神, 以提炼培育企业价值观为核心, 举办一系列“寓教于乐”的主题活动, 创建了“科技工作者之家”活动中心, 企业文化建设充满活力和生机。

四川西部鞋都公司总经理黄富豪在发言中介绍了成都武侯中国女鞋之都的创建与发展情况, 阐述了在成都产业调整中, “中国女鞋之都”如何实现转型升级, 加强鞋业信息与研发的平台建设, 同时进一步提高成都鞋业市场与流通的服务水平。

雅安金步文化产业公司总经理孙泽慧作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之路”的专题发言。孙泽慧在发言中介绍了雅安金步文化产业公司在调整自身发展的同时, 从品牌战略入手, 走品牌创新发展之路的历程。孙泽慧说, 雅安金步文化产业公司从雅安皮鞋的自身条件开始, 综合分析雅安皮鞋的优势与劣势, 闯出了“独特性、唯一性”的知识产权的保护之路。该公司与四川大学、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技术合作, 提升产品的研发、技术创新能力。实现了健康鞋项目的产生, 并申请多项知识产权专利, 打造出从“雅安出发、走出四川, 走向全国, 面向世界”的“金兜兜”自主品牌。并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 将自己的产品跨界合作宣传, 实行线上、线下推广, 依托电子商务信息化, 为全球客户提供一站式直销服务;着力强化品牌建设扩大合作, 走一条合作共赢的升级之路;建设和强化市场销售作用, 无论网络销售, 实体直销, 授权经营, 都进行积极的市场拓展;全面开展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意, 按品牌价值将产品深深地融入中国文化元素, 展示产品特色。

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院长何有节 (右) 、四川省皮革学会理事长陈武勇 (左) 在会上听取企业代表发言。

四川省工业经济联合会秘书长王蕴虹在主持会议中, 言简意赅地总结了代表的发言, 并从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行业发展等方面析缕分条地对代表的发言进行了解读, 使代表阐述的理论文本更加通俗, 更能理解, 更便于运用到转型升级实际工作中去。

■“峰会”号召

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的发言在与会者中反向热烈, 大家一致认为, 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大变革时期, 社会转体、经济转轨、行业转型等情况渗透各行各业。过去以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低成本扩张的发展模式即将告终, 皮革传统加工业将进入生产以设计、创新, 新品研发取胜。市场进入以强化经营管理, 创新营销模式取胜的时代。行业企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 进行了艰难探索, 一部分龙头骨干企业步入了转型升级的快车道, 但大部分中小企业仍在被动的观望等待。

会议指出, 作为我国皮革大省, 四川全省近年来受生产成本与产品价格逆向差价不断增大的影响, 制革生产进一步萎缩。由于原材料涨价, 劳动力成本持续增加, 而产品价格上涨远低于生产成本的增加, 皮革产品出现微利甚至亏本。同时, 制革行业环保政策压力不断加大, 环保治理资金投入量大, 制革行业发展动力不足, 全省制革产量进一步下降。但是, 在艰难困境中, 全省皮革行业上下积极面对压力迎接挑战:制革业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和四川省关于行业清洁生产和环保等各项工作, 继续把促进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节能减排工作和促进行业清洁生产工作列入协会重要工作议程;制鞋行业不断创新市场运营模式, 强化营销手段, 努力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使全省皮革行业在诸多不利因素的条件下保持了“缓中趋稳, 稳中有升”态势。

四川省皮革行业转型升级工作推进会全体与会者合影。

会议强调, 2015年是四川省皮革行业处于调整转型和产业升级, 促进行业稳步发展的关键之年。在过去一年中, 全省皮革行业积极加速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方面得到新的发展。当前, 国际经济体陷入衰退, 国内宏观经济发展趋缓, 国内外市场疲软, 行业诸多不利因素俱在, 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 全行业要抓住机遇, 努力实现行业转型升级的艰巨任务。

会议结束之前, 四川省皮革行业理事长理事长李开华作了总结发言, 李开华说, 在《轻工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方针指引下, 四川省皮革行业完成了三年调整, 但转型升级工作仍然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此次全省转型升级工作推进会开得很好, 也很及时, 专家和领导共同交流, 献计献策, 使大家感受到政府对企业的关怀, 给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工作许多帮助和启迪。在目前全省皮革行业制革下滑、鞋业转移、企业普遍遇到发展瓶颈的困境下, 通过这次会议, 对全省皮革行业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实现健康发展将产生重要的意义。

篇4:优化产业链条 助力转型升级

十变八宁缺勿滥

中国服装行业年度十大优秀供应商推荐活动,是由中国服装协会主办的一项评优活动,确定了八家涉及到服装行业产业链条的相关领域的优秀企业荣获“2012年度中国服装行业十大供应商”称号。他们分别是:上海百胜软件有限公司、全球面料网、金三发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睿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旺商通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新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泉州市颖新钮扣制品有限公司。中国服装协会举办这次评优活动旨在为中国服装行业推荐优秀的供应商,整合行业资源,加强服装行业的上下游联动,促进上下游产业的共同发展。

本次新闻发布会由中国服装协会科技部主任杨晓东主持,杨主任在会上表示:“此次推介活动是在广泛征求行业意见的基础之上,本着公平、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进行,目的是把服装行业具有代表性的关联企业推介出来,为服装行业的提升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本次获得荣誉的企业涵盖了服装行业供应链端的面辅料供应商、生产制造设备供应商、软件信息化服务提供商和终端销售辅助设备提供商等相关企业共八家。对于这次只有八家企业获得称号,中国服装协会秘书长王茁表示,协会选择时不仅仅考虑了企业的现在,还考虑了其持续的发展能力,更看重的是未来是否能够和服装行业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同时,为了缩小服装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之间的距离,增加双方面对面交流沟通的机会,促使双方能够达成更有效率的合作,中国服装协会还专门在本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上为十大供应商企业开辟了集体展区,给优秀供应商企业和服装企业提供机会进行交流沟通,以促进其达成合作意向,推动双方的共同发展和提升。

供应链是关键

“十二五”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服装作为我国纺织行业的重要终端分支,肩负着推动行业发展前行的重要职责。改革开放以来,日渐强盛的国力、惠及产业的经济政策,使中国迅速成长为世界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但是近年来原材料价格波动,人工成本上涨,通胀压力增大,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振等各方面不利因素都使服装产业受到不小冲击。根据海关数据,2011年1~11月,全国纺织类服装出口2318亿美元,同比增长2.1%,增速较4月底降低6个百分点,行业出口额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产品价格的提升,据测算,2011年1~11月纺织价格整体提高20.4%,对出口总额增长的拉动达到了98%。剔除价格因素之外,1~11月纺织服装出口数量同比净增长0.5%,其中服装出口数量净增加0.1%。这些数据都无情的警示着我们,靠数量增长拉动企业快速发展的路已经不太好走,转型、升级成为全行业的不二选择。

从“做嫁衣”到“创品牌”,从依赖出口到开拓内销,中国的服装企业在全球经济轨迹中不断寻找自己的出路,不断探索前进的方向,当前转型升级是我们面临的迫切任务,更是我们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实现纺织服装大国向纺织服装强国转变的主动选择。而如何优化供应链管理,选择优质供应商也成为了此次调整转型的关键课题。美特斯邦威董事长周成建曾经在许多场合都说过:“对于服装企业来说,谁掌握了价值链条,谁能够掌握产业链条,谁就有了整个产业的未来。”

服装行业的供应链涉及到了原材料的供应、产品的生产制造、品牌的打造营销、销售渠道的选择、物流配送的便利、零售终端的管理等多个环节。中国服装协会秘书长王茁在发布会上谈到:“近年来中国服装行业对供应链的研究越来越专业,深入和系统,当前服装企业与供应链上的各个方面都逐步的意识到彼此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单纯的买与卖,而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互惠互利,齐头前进的关系。只有含上下游产业链的整个行业形成共识,只有服装企业和上下游产业链之间的企业互动相联,特别是整个上下游产业链条上的每个节点都能随着服装产业的发展随时灵动,才有可能打造出现代化,具有极强抗风险能力的服装行业和服装企业。相互扶持,共同发展,对于整个服装行业链条上的每个企业来说都是必然的选择和必然的决定。”

王茁在会上强调:“中国服装协会主办十大供应商这样的活动,其重要意义就在于,整合产业供应链条,把优势的上游企业和上游产品在业内隆重推出,同时对于服装企业来说,也能更加便利地找到上游具备规模的,优势的合作商和供应商。十大供应商推介活动是真正的、彻底的打造一个优质的产业链联动的链条平台,解决企业转型升级中的相关问题,帮助全行业克服困难,继续前进。”

协会工作获肯定

发布会上,此次获得中国服装协会认证的“2012年度中国服装行业十大供应商”的企业负责人也纷纷发言,表示中国服装协会举办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对于整个服装产业的发展都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金三发集团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严繁荣表示,金三发集团此次能够获得认证感到非常荣幸,作为一家专业生产高档服装粘合衬、高档里布、高档经编布、非织造布(无纺布)的民营科技企业,公司生产的服装粘合衬已连续15年产销量全国同行第一,非织造布产销量连续十一年居国内同行之首。此次成为“2012年度服装行业十大供应商”是协会对公司的认可和鼓励,也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优势和机会,作为中国服装行业产业链条中的一名参与者,感到责任重大,未来将再接再厉,继续为服装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百胜软件总裁黄飞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道:“作为亚洲最大、最专业的服装服饰行业展会之一,CHIC毫无疑问是我们展示百胜整合性时尚信息化方案及产品的最佳平台。”百胜软件公司战略规划定位“成就智慧品牌”。公司成立12年来,成功为上万家时尚企业提供IT解决方案和管理咨询。这次百胜软件对于参展CHIC非常重视,在百胜展厅,公司的技术专家和咨询顾问驻守现场,为参观者展示各类产品的创新成果和技术能力,特别是展出的大尺寸24点式触控液晶屏显示屏-旺铺新屏,以“新奇、智能、便捷”为亮点,让观众亲身体验了“拥有时尚尽在指尖”的全新服饰购物体验。

据悉,“中国服装行业年度十大供应商”的推荐活动每年举办一次,中国服装协会对于获得荣誉的企业将会利用行业组织平台和行业协会的品牌活动在业内进行推介,活动贯穿全年。此次推荐活动举办的非常成功,得到了上下游全产业链的积极响应,相信在行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的今天,这样的活动一定会激发全行业的热情,齐头并进,披荆斩棘,将我们的服装产业带着“中国的印记”一步一步推向世界。

篇5:加快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一方面, 人类对化学手段的依赖越来越紧密, 尤其是我国人多地少、自然资源不足, 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离不开化学手段的应用与开发。据统计, 1万吨合成橡胶, 相当于25万亩橡胶园所产的天然橡胶, 1万吨合成纤维相当于30万亩棉田所产的面花, 1万吨腈纶, 相当于250万只羊所产的羊毛。另一方面, 人们在享受现代化学工业带来的物质愉悦的同时, 对化学工业所带来的安全、环保等问题也越来越纠结, 对化学工业绿色、低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世界化学工业正在进入一个以创新与转型为主要特征的新的发展阶段。

面对人类对化学工业发展的新期待、新要求, 首先, 我们必须坚定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信心。当前, 受世界经济整体环境的影响, 化学工业的发展速度有所减缓, 中国化学工业也面临很大的下行压力。但化学工业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并没有削弱, 并且随着人类人口增加、寿命延长、生活水平提高, 人类社会除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对化学工业产品提出更安全、更环保、更经济的要求外, 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方面的化学品要求也更加多样化, 为化学工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化学工业提供的产品和技术, 以及为社会提供的一系列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方案, 有利于解决人类和社会面临的一系列挑战。

其次, 要加快化学工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提高化学工业本质安全环保水平。物质的问题必须用物质的办法来解决, 解决化学工业安全、环保等可持续发展问题根本出路还在于技术创新, 用更加先进的物质技术装备改造和提升化学工业, 从物质上提高化学工业的本质安全、环保水平。

再次, 要坚持以人为本, 加强与公众、社区、社会的沟通, 推进人们对化学品的认知与了解。我们必须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化工文化, 要牢固树立生命第一、安全第一的科学发展理念, 在化工产品的研发、生产、营销、配送、使用、回收以及处理的整个过程中, 优先考虑健康、安全、环保因素, 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消除或控制各种可能的危害和风险。

篇6: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创意产业

上海世博会是全球创意人和创意产业的“奥运会”。世博会上各种创新思想、新理念、新文化、新产品的交流碰撞也将激发创意人才思维模式的转变与创新, 从而推动创意产业、创意经济迈上新台阶。创意经济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国内相关产业的升级。

“世博会若失去创意就将失去意义, 正是人类创新不断地涌现, 才让世博会一届一届办下去。”2010年上海世博会总规划师吴志强这样评价创意产业在世博会百年传承中的重要性, 而对全国经济中心的上海乃至产业结构改变中的中国来说, 创意产业对经济的贡献更是不容小觑。

随着上海世博会的召开, 上海创意产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预计到2012年底, 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总产出规模将达到500亿元, 并形成2到3个总产出过百亿、10个总产出过10亿的集聚区。上海已经正式申请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创意城市网络, 将争创“全球创意之都”。

当今世界, 创意产业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理念, 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的直接现实。纵观全球, 发达国家的众多创意产品、营销、服务, 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 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创意经济浪潮, 席卷世界。各发达国家的创意产业以各自独擅的取向、领域和方式迅速发展, 展现了一幅创意产业全球蜂起的热烈景象。从国际上创意创业的发展来看, 英国、美国、澳大利亚、韩国、丹麦、荷兰、新加坡等国都是创意产业的典范国家, 他们都有自己的发展特色, 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1997年, 英国提出了“新英国”构想, 成为首个将发展创意产业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的国家。英国将创意产业定义为那些源自个人创意、技能和才干的活动, 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与利用, 而有潜力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 并促进整体生活环境提升。按照英国的划分, 创意产业至少包括以下13个领域:广告、建筑、艺术与古董、工艺、设计、时尚设计、影像、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及计算机服务、电视及广播。英国政府的创意产业实施, 将伦敦从一个传统的金融服务业城市成功转型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 使伦敦重新焕发出青春和活力。而今天, 英国的创意产业就产值来说已成为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第二大产业, 从就业人口看, 则是第一大产业。2003年, 英国首相战略小组指出, 用就业和产出衡量, 伦敦创意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金融业。一年中伦敦的境内外游客在艺术文化方面的花费超过了60亿英镑。政府对创意产业采取了税收优惠等政策性扶持。创意产业成功推动了英国出口, 有效地抵补了货物贸易逆差。

在美国, 创意经济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内容, 更是其经济的重要表现形式, 没有创意, 就没有新经济。美国人发出了“资本的时代已经过去, 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的宣言。据统计, 到2001年, 美国的核心版权产业为国民经济贡献了5351亿美元左右, 约占国内总产值的5.24%。

2009年,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 中国创意产业逆市上扬, 不论是在产值的创造还是文化服务的质量上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创意产业正成为一项热门行业。除了北京和上海, 广州、深圳、长沙、苏州、杭州等城市都热情高涨, 宣称要打造各自的创意产业基地。对此, 专家指出, 创意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取决于其所在城市的区位、能级、产业基础, 以及产业发展环境等, 创意产业基地要有独特的定位, 不能一哄而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由顾问波尼.阿斯科鲁德曾说过“中国创造”面临的症结:“有的时候, 政府并没有意识到创意产业作为整体的存在, 因此不能够正确做出政策和投资的决定, 就无法切实地得到落实。”此外, 中国的创意产业还面临着经济结构限制创意产业发展、整体职业结构存在缺陷、城市发展规划思维定势、知识产权缺乏有效保护、传统教育无法提供创意土壤、创意产品消费需求不足等等问题。所以目前我国创意产业还是市场不成熟、需求不稳定、产业链尚不完整的风险产业, 同时又是有效需求高速增长、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经济效益非常诱人的朝阳产业, 对我国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篇7:积极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在新一轮国际产业分工转移的背景下, 加工贸易作为发挥我国比较优势、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方式, 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长期处于产业链的低端, 劳动密集度高, 技术含量较低;占用土地多, 能耗物耗、环境污染问题突出;技术外溢作用不明显等。特别是以加工贸易集聚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 用工、土地、环境等成本不断增加, 产业发展已近饱和, 对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提出了迫切要求。

■转型升级有利于企业发展

向上下游服务增值链延伸是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根本方向, 向价值链上游延伸即提高加工贸易在国内的采购率, 发展关键零部件、设备、模具及软件制造等配套加工产业;向下游延伸即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国际物流配送等业务。

(一) 应加大研发力度, 提高科技含量

提高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 积极进行技术创新, 实现从OEM向ODM及OBM的转变。纯粹依靠技术转移很难实现产业技术的赶超, 只有通过创新, 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才能形成企业自身的优势进而实现升级。

(二) 发展自主品牌

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中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很低。此次金融危机中, 品牌成为应对危机的重要砝码。大部分拥有自有品牌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表现出强大的“抗跌性”。可以预见的是, 品牌的优化和提升将是企业制胜的关键。

(三) 完善企业管理体系, 全面提升经营能力

对于企业来说, 首先要苦练内功, 渡过危机, 才能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一是规范内部管理, 加强人员管理, 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能耗、节约能源, 降低生产成本;二要抓住机遇, 引进人才, 特别是引进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三要技术改造升级, 调整产品结构, 大力创新, 推出高附加值、成本低的新产品, 应对危机条件下的外部需求萎缩;第四是大力开拓新兴市场, 实施市场多元化, 在同一个市场, 也应实行客户多元化战略, 分散风险。

■推进转型升级需要政策支持

(一) 营造相对稳定的政策环境

政府通过产业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明确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方向。对于鼓励类和限制类产业, 都应该明确产业目录。同时, 政策的出台和调整应保持相对稳定。一些企业反映近年来政策出台过于频繁, 缺乏连贯性、稳定性, 企业无缓冲时间, 短时间内很难适应, 非常被动。建议政府结合实际,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更慎重的出台调控政策, 使政策更具稳定性和可预期性。

(二) 继续推动金融体系改革, 为加工贸易提供金融支持

切实解决加工贸易企业融资难问题。目前, 资金紧张, 融资渠道不畅仍是大部分加工贸易企业面临的首要难题。为了帮助企业顺利渡过危机, 政府应出台切实措施, 解决基层商业银行惜贷问题。

国家应继续推动金融体系改革, 帮助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逐步建立以金融机构融资为主, 国家资金支持和民间融资为辅的多渠道融资体系, 为加工贸易的顺利转型升级提供融资支持。

(三) 完善税收政策, 促进加工贸易产品国产化率

出口退税对加工贸易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两高一资”、限制和禁止类产品, 应针对产品细分, 根据产品技术含量区别对待, 进一步完善相关产品目录, 及时修正和调整出口退税税则号不合理部分。对其他鼓励类加工贸易产品, 建议全面恢复出口退税率, 并保持长期稳定。同时, 简化退税程序、提高退税速度。

出台相关措施, 解决加工贸易企业的深加工结转和使用国产原材料及零部件退税问题。对加工贸易企业国内外采购的料件公平对待, 将调动企业在国内采购的积极性, 提高国内采购率, 延长加工贸易的国内产业链。

(四) 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法》

上一篇:一段平凡的旅程中考作文下一篇:信义的历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