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帮扶工作纪实

2024-05-08

供销社帮扶工作纪实(通用9篇)

篇1:供销社帮扶工作纪实

整合社会资源帮扶困难职工

曲沃县供销社联合工会在一次困难职工摸底中发现,有部分下岗职工家庭生活困难(因病、子女上学、残疾),通过基层工会的专题汇报,在进行深入调研之后,曲沃县总工会、曲沃县帮扶中心把每年举办的“大病医疗互助金”、“金秋助学”、“特困救助”结合我县民政部门发放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与基层工会配合。确保困难职工的日常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结合实际在本系统开展了“一助一献爱心”活动。

县供销社工会联合会于2008年10月正式成立,有专职工会主席,组织直属工会和基层工会负责人协作单位,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全系统下岗职工谋利益、出主意、想办法,摸清零就业家庭,办理再就业下岗优惠证与人社部门组织再就业培训班等系列活动,确保供销系统的稳步发展。

工会作为服务职工的第一责任人,要第一时间替困难职工想到做到,让广大职工尤其是困难职工离工会这个“娘家”更近,避免跑冤枉路、吃闭门羹的情况发生,曲沃县总工会主席王毅常说:工会自身资源不足,如何满足职工不同的诉求,要学会用好市场这个杠杆,去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源,通过覆盖更广的社会化服务,把工会的帮扶工作延伸到困难职工的家,让下岗职工、伤残职工、大病职工、单亲职工等特殊群体更多的感受到县委政府和各级工会组织的温暖和关爱。

曲沃县城关供销社下岗职工乔国庆,在他因打工致残,重病期间,县总工会了解到他的情况后,上报省总工会,省总工会生活保障部部长谭立新在春节前亲自上门送去2000元慰问金和大病医疗互助金,感动的他泪流满面说不出话来。

“大病医疗互助”活动作为由工会倡导组织,企业单位职工自愿参加的一种低投入,高赔付的互助互济保障活动,县供销社工会联合会,率先开展了全系统下岗职工参加城市居民医疗保险,以此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困难职工生活压力,这样做,等于县社让职工除了医疗保险之外,在大病救治困难时又多了一份保障。大病互助保障资金由单位的自有资金、工会经费、职工个人交费等多种渠道共同筹措,由专人、专柜建立健全困难职工档案,患重大疾病花费凭报销条的复印件就可以纳入到困难职工大病救助体系之中。

事实上,各基层工会越做越细,越做越实的帮扶工作,真正改变着全县工会的工作格局,为开创文明和谐县城,环境综合治理的融合,把面向社会、服务职工的工作事物全部以窗口对接方式推向前台,有效推动了工会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解决了力不从心的难题。多年的帮扶工作,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帮扶救助不能再局限于米面油等临时救助,曲沃县总工会主席王毅告诉大家,只有扩大帮扶范围,将单一的工会帮扶与医疗救助、就业解围等长效帮扶措施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职工困难,求稳定、谋发展。

吉明发

曲沃县供销社联合工会

二0一一年九月二十六日

篇2:供销社帮扶工作纪实

一、总体要求

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牢牢把握“两不愁三保障”基本标准,进一步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四个切实”,严格执行领导班子决策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有关重要论述的制度机制,在深学笃用上持续用力,切实做到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坚持把助力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强化使命担当,压实工作责任,转变工作作风,细化工作举措,深化问题整改,补齐工作短板。结合推进深化综合改革、服务乡村振兴,扎实开展“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行动,进一步加大行业扶贫力度,履行好定点帮扶责任,整合优势资源,凝聚系统合力,以结对扶贫、产业扶贫、电商扶贫、消费扶贫为抓手,帮助贫困农户增收致富,努力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积极贡献。

二、帮扶计划和主要措施

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在脱贫攻坚中更是责无旁贷、担当重任。充分发挥供销社系统生产合作、供销合作、消费合作、信用合作、服务合作的优势,通过利益联结、结对帮扶、带动发展等途径,增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针对性、持续性、实效性。

(一)结对帮扶强基础。继续做好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对定点扶贫村范岗镇高岗村因村制宜、因户施策地制定并落实好“一村一计划、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加强联系,增进感情,树立信心,注重实效。精准掌握扶贫村和贫困户实际情况,在摸排走访、入户了解的基础上,分析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不同致贫原因,量身定制帮扶计划,有效解决“怎么扶”的问题,切实做到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投入精力、投入资金开展帮扶活动,提高贫困户政策知晓率、满意度和获得感。

加强与“十大工程”牵头单位的对接沟通,争取各方有效资源。抓好城乡基层党组织共建工作,充分发挥联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力推进党建强村、产业富村、人才兴村。要求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对该村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采取捐资助学、支援生产生活资料、提供种植养殖信息、增加创收渠道、节日慰问和帮助做好“四净两规范”等多种形式提升帮扶成效,体现物质帮扶与精神慰藉的双重关怀,扎实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有序开展。每名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不少于2户,全年走访已脱贫户不少于6次。

(二)产业帮扶促增收。深入开展“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活动,发挥高岗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的平台带动功能,在整合村级资产、推进“三变”改革、壮大集体经济、实施“三年强村计划”中发挥载体功能,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提高规模化、组织化、品牌化程度。

大力实施“公司+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生产基地)+农户”扶贫发展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协同推进林下经济、旅游扶贫、资产收益扶贫。抓好春耕备耕,组织做好种苗、农资供应等工作,充分发挥扶贫开发(食用葛根)示范基地引领效应,尽可能为贫困户无偿提供种苗物资和技术支持,通过发展培育村级和贫困户增收的主导产业,带动更多贫困户受益,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培育贫困户增收的主导产业,引导带领贫困户走产业脱贫的新路子,输入创业动力,增加创收渠道,激活脱贫攻坚内生动力。依托食用葛根、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和扶贫车间,带动贫困劳动者就地就业、自主创业脱贫。

(三)电商帮扶拓销路。依托农夫商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发展农村电商,搭建网上销售平台,进一步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优化提升村级电商服务站功能,打通电商进村“最后一公里”。宣传农村电商知识和农产品上网销售方法,指导贫困户发展适宜网络销售的家庭种养业。通过电商平台“扶贫专栏”和扶贫专场活动,免费推销贫困户自产的蔬菜瓜果、山货杂粮和家养畜禽、风味特产等。支持企业和帮扶人采购贫困户农副产品,参与消费扶贫。

对贫困村有特色、有批量、有品质的农副产品,实行免费推介和免费销售,积极与淘宝网、京东商城等第三方平台合作,通过“一村一品”、“一村多品”,实现本地蔬菜瓜果、家养畜禽、水产山货等特色农产品广泛推介,产销对接,实现效益最大化,促进农民增收。融合金融、水电、通讯、快递等资源,丰富网购平台、移动app、微信公众号、线下服务等功能,方便贫困户生产生活,帮助贫困户增收减支。

(四)聚力帮扶提成效。凝聚消费扶贫攻坚合力,将贫困村特色资源优势与供销社的经营服务优势相结合,通过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带动、品牌培育、基地建设等方式方法,因地制宜带动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特色手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带动贫困村和贫困户增加收入。鼓励社有企业积极参与“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通过对接“中国社会扶贫网”,推动需求对接,开展“点亮微心愿”活动,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宣传力度和群众参与意识,努力营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良好社会氛围。

结合农村“三变”和产权制度改革,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盘活集体资源资产,拓宽增收渠道,实现2018-2020年“三年强村计划”圆满收官。结合村情民情和产业基础,配合办好“扶贫夜校”,加大扶志扶智力度。加强对贫困户种植、养殖、加工、电商等方面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由“输血”向“造血”转变,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积极支持指导高岗村和高岗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争取“新网工程”和产业扶贫项目,在道路修建改造、水利设施等民生工程建设等方面协调助力,促进村级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和美丽乡村建设。

三、组织保障

(一)持续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市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市脱贫攻坚工作考核办法》等精神,按照“党组负总责,单位做后盾”的总体要求,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供销社重点工作,研究制定帮扶计划,在定期调查研究、加强政策指导、融合资源项目、激发内生动力、筑牢战斗堡垒上加大力。帮扶人要在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加强宣传教育、定期走访慰问、完善帮扶资料上做实做细,切实提高贫困户对帮扶工作的满意度,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落地见效。

(二)严格落实工作责任。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和“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活动,力戒脱贫攻坚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按照“双包”要求,落实定点帮扶单位和帮扶人职责,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主要负责人是帮扶工作第一责任人,切实把脱贫攻坚责任扛在肩上、放在心上,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各项任务,坚决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三)加大督促考核力度。将脱贫攻坚与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推动各项工作开展同部署、同督导、同检查、同考核,纳入综合目标考核范围,定期督查,严格考核,切实凝聚系统合力,提升服务水平,在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程中发挥供销社更大作用。

篇3:供销社帮扶工作纪实

■西固村的脱贫致富路

西固村位于陇南市宕昌县阿坞乡北端, 这个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都处于贫困状态的偏远农村, 在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双联帮扶工作开展以后, 如今的西固村发生了一系列巨大的变化。

双联行动开展以后, 当地的教育问题成了省扶贫办最关心的头等大事, 自2012年双联工作开始, 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在宕昌县阿坞乡西固村, 开展了一系列对帮扶点小学在内的学校援助工程, 省扶贫办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实际水平出发, 特别设立专项资金, 加大了对帮扶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极大地改善了师生们的教学环境。在省扶贫办的帮扶下, 如今拔地而起的西固村西固小学, 就是帮扶行动后的代表之一。双联行动开展以后, 省扶贫办在西固小学原有的基础上翻新了教学楼, 扩大了教室面积, 硬化了学校操场。在针对西固小学课桌严重受损无法使用的问题, 投入专项资金购置课桌及学习用具, 为孩子们创造了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

除了援建学校, 帮助西固村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也成了双联工作的重中之重。宕昌县属于青藏高原边缘和西秦岭、岷山两大山系支脉的交错地带, 加之受岷江、白龙江等河流的长期冲刷、切割, 境内山峦起伏, 沟壑纵横, 地形地貌异常复杂, 而西固村, 恰巧就处在山峦往来交错的中心带。古老的村路泥泞不堪。

直到双联行动开展以后, 这里的一切都变了, 西固村在省扶贫办的大力帮助支持下, 乡村两级干部广泛深入调查摸底, 明确了发展重点, 坚持把改善村庄基础设施条件、架桥修路, 作为“联村联户、为民富民”的突破口, 采取项目带、部门帮、群众筹的方式, 多方筹措资金, 发动村民义务投工投劳, 先后组织实施了村道路硬化、惠民广场修建、产业开发等项目, 有效改善了全村生产生活条件, 新修及拓宽村社道路2.4公里, 硬化村道8400平方米, 修建排水渠道1200米, 建成休闲广场1个, 极大地促进了西固村的基础建设发展。

甘肃省扶贫办对村民危房改建, 引水入户问题, 也进行了大力扶持。除此之外, 扶持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 也成了省扶贫办双联行动的一个突破口。

西固村平均海拔2200米, 年均降雨量450毫米, 气候和土壤特别适宜中药材种植。双联工作开展以来, 宕昌县阿坞乡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 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资金帮扶、科技服务等办法, 建成无公害中药材种植基地16000亩, 同时制定了扶持发展特色农业的优惠政策, 带动了群众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2012年双联工作开展以来, 西固村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000亩, 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83%, 中药材种植真正成为全村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会宁县大山川村的蜕变

白银市会宁县太平店镇大山川村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 通过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的帮扶, 大山川村发展起了蔬菜大棚种植, 建起了新农村, 让村民们在脱贫致富的路上完成了华丽的转身。

双联活动开展以来, 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积极协调资金, 帮助大山川村调整种植业结构, 在巩固当地全膜粮食种植的基础上, 新建高架蔬菜大棚240座。村民董永恒就是受益的一员。省扶贫开发办公室联系银行贷款帮扶董永恒修建了一座日光温室大棚, 主要是给大山川村和邻村的大棚种植户提供辣椒苗子。董永恒主要负责辣椒的种植和管护, 棚里共培育了30万株辣椒苗子, 可以同时满足大山川村和邻村的大棚种植户的需求。

温室建立之初, 董永恒和他的合伙人由于资金有限, 只能用洒水壶一株一株的为秧苗浇水, 这样不仅耗费人力, 还导致有些秧苗因为浇不到水而影响生长, 甘肃省扶贫办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又联系资金为他们修建了蓄水池和喷灌设备。经过一年的摸索, 如今董永恒已经把这个育苗基地做得有声有色, 销路自然不成问题, 一些新建大棚的种植户更是要经过预定才能在他这里拿到秧苗。

在甘肃省扶贫办的帮扶下, 大棚种植户的收入有了极大地提高。每座蔬菜大棚占地只有0.5亩, 但却能为农户增加收入8000元左右, 董永恒和他的合伙人靠温室育苗的年收入也能达到近8万元。

同时, 考虑到大山川村地处干旱地区, 以往村民们在山坡上种植粮食, 不利于水分的保持, 甘肃省扶贫办又筹措资金改造机整梯田1200亩, 减少了水土流失, 提高了产量。改造后的梯田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土壤保持水分, 但是依旧不能彻底改变当地靠天吃饭的现状, 没有雨水, 地势较高的梯田还是不能得到很好的灌溉。省扶贫办选派到村任职的干部刘强在驻村期间了解到这一情况, 立即向上级部门汇报, 经过省扶贫办的协调, 修建了3座高位水池, 主要是通过滴灌, 这样能有效地节约水资源, 解决了22座蔬菜大棚和110亩地的灌溉问题。

自从大山川村被列为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省级试点村后, 省扶贫办作为双联帮扶单位, 为大山川村的新农村建设积极奔走, 争取资金, 新建新农村集中住宅60套, 让常年住在山上吃水困难和交通不便的村民全部搬迁到山下居住, 并在新农村住宅区和道路两边栽植树木2400棵美化小区, 同时配备的太阳能路灯和太阳能热水器更加方便了村民的生活和出行。大山川村因为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的帮扶, 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东乡县的新风貌

东塬村位于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东塬乡, 土地贫瘠, 山大沟深, 这里的老百姓过去基本上都在靠天吃饭。随着双联工作在陇原大地上的全面开展, 东乡县在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的帮扶下, 开展的养羊、修路、产业帮扶等多项工程, 让村民们逐步摆脱了贫困, 走向了致富之路。村民杨哈三是第一批被省扶贫办确定双联帮扶的对象。

在双联帮扶行动以前, 杨哈三全家的经济收入只靠一只羊。双联帮扶以后, 扶贫办帮助杨哈三盖了4间羊棚, 现在他养着15只羊, 收入在不断提高, 已经基本摆脱了贫困。在省扶贫办的帮助下杨哈三还建起了鸽子笼, 养鸽子也给他带来了经济收入。

受益的并不仅仅是杨哈三, 自2012年双联工作开始, 甘肃省扶贫办在东乡县开展了一系列对各个帮扶村在内的养殖援助项目, 除了对困难农户进行养殖帮扶, 还分别对东塬、马场两村投入专项贷款资金, 帮助养殖大户发展生产。

双联行动以来, 甘肃省扶贫办把促农增收作为推进双联行动的重点, 按照产业化要求, 大力推行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专业化, 挖掘提升种植业效益, 发展出了养殖业、劳务输出和商贸流通等一系列特色产业。同时, 对东乡县赵家村贫困户危旧房改造和劳务输出也进行了大力扶持。

除了危房改建, 通村公路设施建设也是实现农村脱贫致富的根本保障。三年前, 这里的百姓出行是“晴天一身土, 雨天一身泥”, 过去的土路不但窄而且坡陡, 通行往来十分不便。为此, 甘肃省扶贫办始终把公路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作常抓不懈。双联工作开展以来, 实施硬化通村公路27公里, 新建渠道9公里, 实现村村通路, 路路通畅。

东乡县锁南镇是典型的山区残塬, 干旱少雨, 人畜饮水十分困难。吃水难, 成了锁南镇的发展瓶颈。为帮扶群众, 甘肃省扶贫办在锁南镇团结村、马场村各投入20万元互助资金和230万元项目资金, 在锁南镇进行了一、二级堤灌维修改造, 更新自来水管道三公里, 浇筑U形主水渠2.3公里, 极大地解决了这里老百姓最迫切的用水难题。水问题的解决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作物的发展。马场村地处山区, 海拔较高, 是种植啤特果的良好产地。自来水问题的解决, 使得马场村种植经济作物有了保障, 越来越多的村民都在啤特果种植上获得了收益。

■东滩村的新生活

东滩村地处武威市南部, 属于典型的高原干旱山区。高海拔导致这里的年平均气温只有1.5摄氏度, 早晚温差大, 全年日照时间超过2000小时以上, 使得这里成为了最适宜种植人参果和红提等经济作物的地方。祁永先是村里最早种植人参果的农户之一, 眼下祁永先的暖棚里挂满了果实, 可谁能料想到, 把人参果种植做得风生水起的他, 几年前却因为自己的一意孤行导致连年亏损, 甚至一度放弃了人参果的种植。

祁永先的人参果棚是在2006年建立起来的, 刚开始建起来的时候, 种的人多, 经济效益也可以。但种了两年以后, 市场行情不好, 人参果价格下跌, 很多人放弃种植人参果。祁永先加大了力度, 但由于继续亏损, 无奈也放弃了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 女儿女婿开始外出打工。祁永先的人参果棚墙体倒塌, 钢架生锈, 再无法种植。

双联活动开展后, 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选派到东滩村的任职干部尚小锐, 积极走访贫困农户, 了解民情, 然后召集村干部商议解决村民们遇到的实际难题, 并把问题汇总到省扶贫办, 统一协调资金, 开始帮扶像祁永先这样的贫困户。把祁永先的人参果棚重新修建好, 又种上了人参果。人参果行情逐渐转好, 价格上涨, 祁永先一家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东滩村路不好, 虽然人参果效益好, 但是运输困难, 通过省扶贫办双联帮扶, 硬化了村组道路, 两边的排水沟也修好了, 运输人生果和来收人参果的车也多了。

篇4:供销社帮扶工作纪实

该县非常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纳入政府工作议程,列入对乡镇年终考核内容。截止目前为止,该县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65家。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数量不断攀升的同时,该县更注重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质量。一直以来,县政府出台各项措施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助其做优做强。

一、部门联动助发展

县政府每年组织召开农口各部门、财政、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专题会议,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任务。县农业局依法履行好职责,着力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抓好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训和规范化建设,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大事项,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考核制度,对经营状况好,带动力强,对农民增收贡献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表彰和奖励。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工商注册登记,并将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分立、合并和终止情况及时告知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县水利部门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配套建设农业生产供水、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县交通部门加快改善农民专业合作社所在地区的交通条件,畅通农副产品运输渠道。县财政、发改委、税务、金融、国土资源、供销、质量技术监督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的扶持和服务工作,部门间互相沟通,为确保法律的顺利贯彻实施和合作社的组建登记及规范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资金扶持促发展

从2009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20万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项经费,2010年县财政又给每个专业合作社安排1000元的开办经费,安排资金支持条件比较成熟的专业合作社开展示范工作及信息、技术、农产品标准与认证、市场营销服务和成员培训等。税务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的农业机耕、病虫害防治等业务收入免征营业税,对合作社生产销售的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直接用于农、林、牧、渔的生产用地免缴土地使用税。农村信用社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给予优先支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降低贷款门槛,提高授信额度,由原来最高1万元提高到10万元,并给予放宽贷款用途、实行优惠利率、贷款允许跨年度使用等优惠。

三、项目倾斜成合力

该县安排和委托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国家支农项目、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基础设施项目,并对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优先安排用地指标,涉及农用地转用的,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该县先后为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争取到省级财政支持项目实施单位。

四、业务指导强规范

农业局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章立制、规范财务,免费提供技术服务和培训社员,每年举办一期由合作社理事长、辅导员、财会人员参加的合作社综合知识培训班;搭建农超对接桥梁,拓展其外部发展空间,每年组织合作社参加农超对接洽談会,合作社与32个超市建立供求关系;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项目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为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商标,2个合作社获得无公害农产品或证书、2个合作社获得绿色食品证书,2个合作社获得有机食品证书。积极探索合同买断型、价格保护型、双方服务型、利益返还型、参股合作型等形式多样的利益连接形式,建立合作社与社员之间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同时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诚信经营、依法履约、增强带动能力,使其真正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连接龙头企业和农户的重要桥梁。

篇5:供销社帮扶工作纪实

供销社为坚持做好镇、村定点帮扶工作,根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帮扶工作的通知》,深入帮扶点、村、实地调研,在实地走访和了解、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与、村、班子协商,结合工作实际,现制定帮扶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按照新时代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关于乡村振兴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依据乡村振兴有关文件精神,以村实际情况和建档立卡贫困户为重点,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基本思路,以产业、就业扶贫为切入点,全力抓好脱贫攻坚巩固工作,充分发挥供销社服务三农的宗旨意识,采取切实有力的帮扶措施,确保做到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有效衔接。

二、基本情况

镇、村辖六个自然村,现有人口,2021年以来共有贫困户,人,经过几年来不懈努力,贫困人员已全部脱贫。耕地、亩,村域面积/平方公里,2021年获得第六届文明村居,2021年荣获“五个好”村组织。

三、总体规划

(一)巩固脱贫成果。

帮助村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协调镇、督促村实施精准帮扶,全力配合做好分类帮扶工作。

(二)强化政策支持。

汇聚资源,继续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方面给予支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帮扶。

(三)帮扶产业就业。

鼓励支持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充分发挥供销社为农服务职能和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行业优势,加快组建村级供销社,延续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优势。

(四)推进消费助农。

持续开展消费帮扶行动,在单位职工福利中安排部分经费购买村农畜产品,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帮助拓展销售渠道,实现村民增收。

(五)培育文明新风。

坚持开发式帮扶,倡导有劳动能力的群众发展产业、参与就业、自主创业。坚持志智双扶,深入开展“听话、感恩、跟”等宣讲活动,用群众语言宣传乡村振兴各项政策。

(六)加强基层。

指导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认真履职尽责,切实发挥作用。指导、村加强班子建设,做好村换届工作,夯实基层组织基础。

(七)强化责任落实。

把定点帮扶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亲自部署推动工作。每年召开专题会议、到村调研走访不少于x次,定期听取驻村干部帮扶工作汇报,总结工作、研究对策、解决问题。

(八)加强宣传推广。

篇6:帮扶工作纪实

金秋十月,又是一年秋收农忙时。在伴随着收割机的机器轰鸣声,农民朋友将田的玉米收割、晾晒、入仓,在这收获的时节,我园帮扶教师也走进了7名贫困幼儿家庭,进行10月份的帮扶工作。

李璐老师帮扶我园张伟国幼儿,天气渐冷,我园本月为幼儿每人送去了一双手套,让孩子在冬天寒冷的季节里,可以将小手放在手套里。虽然只是一双简单的小手套,但是对于孩子来讲,这不仅仅是老师送给自己礼物,也是老师在帮扶结对工作中对于孩子的关爱,对于贫困家庭的慰问。

孩子的成长,需要爱的呵护,在成长的过程中让孩子真实的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学校的关爱,来自党和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帮助,让孩子的心灵在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到爱的滋润。这些孩子生长在家庭经济比较差的环境下,自身所能享受到的资源和关爱本来就相比于同龄人来说比较少。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在孩子的成长中,为孩子补充这方面的欠缺和不足,我们也在努力的让每一位孩子能在幼儿园的大家庭中感受到快乐和幸福,所以我们不仅仅在物资上给与贫困家庭相应的帮助,我们还通过日常的生活,让帮扶老师对孩子进行心理反面的鼓励和疏导。帮助孩子融入到班级的大环境中,适应集体生活,并且克服贫困的家庭环境对于孩子心灵上的欠缺。

通过一年来的教育帮扶工作,我们也充分体会到了国家扶贫政策的利好,不仅对于贫困家庭,还是对于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讲。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体会到了这份关爱带给孩子和家庭的改变。通过老师们辛勤的帮扶,孩子们从心理上学会感恩。通过平日与家长们的沟通联系,贫困家庭的家长也对于国家的政策表示由衷的感谢。我们也从中体会到了爱的力量。

篇7:供销社帮扶工作纪实

陈高村——一个位于昌洲乡西北部,下辖陈家、高家、坤刘、坑刘四个村小组,共有830余户,3100余人。陈高村目前全村贫困户103户284人,其中一般贫困户26户84人,低保贫困户64户187人,五保贫困户13户13人。致贫原因有:因病、因残、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缺劳动力、缺技术、缺资金等。2016年已脱贫9户31人,2017年已脱贫14户54人,2017年清退1户和新增1户。2018年脱贫57户137人,截止目前,通过帮扶,已脱贫户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条件,未脱贫户向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转变,家庭条件总体稳步向好。目前贫困发生率0.79%。2018年陈高村达到脱贫退出标准,退出重点贫困村行列,脱贫攻坚取得实效。已经完成县级、市级、省第三方评估和省际互检工作。

陈高村在上饶市税务局结对帮扶之前基础设施落后、村民生活水平低、思想落后、村里环境脏、乱、差,特别是陈家组更是“无路可走”。通过市国税局这几年的结对帮扶,陈高村的经济繁荣了、设施完善了、环境优美了、村里更加文明和谐了,硬化小路户户连,条条大道通幸福。

市税务局帮扶驻村队一来到我村就通过调查,走访、座谈,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确定了主要任务,就是以打牢我村农业发展基础,增强我村发展后劲,促进村民增收,逐步使广大村民“生活富起来、精神乐起来、生态好起来、村容美起来、班子强起来”。制定了以下帮扶措施。

一、倾心尽力,完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改善是致富的前提条件。驻村工作组突出基础帮扶,协助陈高村找部门、筹资金,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余万元,硬化水泥路面近1公里改善生产、通行条件;投资10万元,建成了一座建筑面积近120平方的医疗所,解决了我村村民的就医问题。投资万元,将平米的村卫生所进行装修;打米深管井一眼,解决和方便了口人饮水问题;对户居民的危房进行改造,改善了居住条件;建农村书屋处,配备万元图书,配备投影仪、幕布、音响等多媒体设备一套。

二、真诚倾注,真心帮助,结成了“帮扶亲”。针对贫困户情况,我积极向单位领导汇报,组织帮扶队伍到所有贫困户群众家中,开展帮扶、慰问等活动。每年都为贫困户送去大米、油、棉被等。倾注了单位的真诚关怀,结成了“帮扶亲”。在物质帮扶的基础上,我还不忘精神扶贫,经常在召开的贫困户会议上宣讲国家的扶贫政策,使人人懂政策,户户知措施。

三、群策群力,净化村庄环境。以“三清”为重点,着重实施村庄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投入资金万元,出动铲车、钩机、清运车辆余台次,清运垃圾余吨;清理水沟米。

四、突出重点,做好防洪工作。昌洲乡是一个冲击洲,四周环水,被昌江包围,每年都会遭受洪涝灾害,陈高村防洪线长达近1千米,汛期时抗洪抢险任务艰巨,驻村工作队队员们和村民一起坚守抗洪抢险第一阵线,不仅出力还积极从市税务局凑聚万元的资金用来购买防洪物资和慰问物品,为陈高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筑了一道防护墙。

五、抓准时机,开发富民产业。驻村队在调查、座谈、走访的基础上与村“两委”班子形成共识,只有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放在最高位置,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与爱戴,因此,他们针对我村集体经济匮乏,没有富民产业问题,利用市直帮扶资金47万余元平整土地,搭建蔬菜大棚,成立了占地约40余亩的“鄱阳县乡思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纳入贫困户50余户,为整村脱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再接再厉,谋今后工作的新思路

驻村工作队表示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增强党风廉政建设意识。要更加深入群众了解民众疾苦,用创新思维,发展陈高村经济;为民谋利,着力解决好本村热点、难点问题,确保陈高村和谐、稳定;多方面积极争取资金、致力于新农村建设。

篇8:供销社帮扶工作纪实

高阜镇石陂村位于资溪县北部, 2011 年, 该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不到6000 元, 人均耕地不足 1 亩, 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远低于全省 6892元的平均水平。长期以来, 如何脱贫致富, 一直是村民的夙愿。

一、石陂村的“喜”

为加快全省农村贫困地区建设,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2011 年 10 月, 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 资溪县高阜镇石陂村成为省社联定点帮扶村。从此以后, 江西省社联与石陂村的心就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三年来, 江西省社联与石陂村团结奋进, 开拓进取, 锐意创新, 石陂村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稳步提升, 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根本改善。现如今, 走进石陂村, 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秀美的山村风景画、一张张幸福的笑脸, 干净平整的水泥路延伸至每家院落屋舍, 白墙黛瓦的楼房在绿树掩映间错落有致, 男女老少聚集在新落成的休闲广场上欢歌笑语。“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这里由规划变成了现实。

——让老百姓感到幸福越来越近的莫过于村民的口袋变得越来越鼓。据初步统计, 2013 年该村居民人均收入已接近全省农民人均 8781 元的平均水平。收入的提高, 村民消费水平也不断提升。在这里, 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小洋楼, 看上了液晶电视, 用上了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空调, 部分村民还装了宽带, 用上了电脑。老百姓口袋鼓了, 欢乐的笑声多了, 干劲也更足了。

——让老百姓感到社会发展变化越来越快的莫过于路越走越宽。过去, 交通设施一直是该村的一块心病。各村小组全是泥巴路、砂石路, 晴天一身灰, 雨天一身泥, 走的是乡间小路、土路, 出行依靠的是传统的自行车、摩托车。现如今, 300多米的进村主干道和 1400 米的支干道、入户路都全部修通, 且都是水泥路, 宽敞明亮, 通到家家户户门口。此外, 村民的出行也开始与城里人接轨了, 率先富起来的村民开始拥有了自己的小汽车。村支书响亮的告诉扶贫工作组:“如今, 在贫困村, 小汽车已经不是啥稀罕物了。每个村小组至少都有五六户家庭拥有了自己的小汽车。”

——让老百姓感到未来越来越有希望的莫过于致富途径越来越广。过去, 村民主要经济来源除外出务工外, 种植水稻是最主要的来源, 来源窄、来源低, 致使小康路遥遥。现如今, 除外出务工、种植水稻外, 种植烟叶与大棚蔬菜已成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据初步统计, 目前, 村中有近1/3的田地都种上了产量高、品质优的烟叶, 种植大棚蔬菜的面积也逐年扩增。老百姓致富的途径广了, 心也随之越来越宽了。

——让老百姓感到生活越来越惬意的莫过于饮水越来越方便、健康。一直以来, 当地老百姓都是饮用浅层地表水, 水质差、吃水难、易受污染等问题困扰着几代农村居民。为此, 当地老百姓奔走呼吁了多年。现如今, 轻轻一拧水龙头, 就能用上洁净卫生的自来水。老百姓高兴地说道:“现在我们再也不用担心吃水问题了, 生活也比以前方便多了, 这是几辈人的愿望, 终于实现了!”

二、省社联的“扶”

1.领导重视, 保障扶贫成效

自石陂村成为江西省社联定点帮扶点后, 省社联党组高度重视, 第一时间就召开党组会议, 并结合实际, 制定了《省社联开展第二轮“党旗引领致富路, 携手共建新农村”定点包扶贫困村工作方案》, 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 党组成员、副主席为副组长, 机关各处室、直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包扶工作领导小组, 并组建了得力的驻村扶贫工作小组。2014 年, 为进一步扩大扶贫成效, 省社联同时组建“连心”小分队, 与扶贫工作组齐心协力, 丰富帮扶内容。

三年来, 江西省社联领导亲历亲为, 深入扶贫一线, 以实际行动, 切实落实各项帮扶工作。江西省社联党组书记、主席祝黄河时刻不忘扶贫工作, 不仅定期、不定期地听取扶贫工作小组的工作汇报, 对扶贫工作作出明确的指示, 还先后两次深入扶贫点实地考察, 协调项目和资金的落实, 解决实际问题;省社联党组成员坚持每月一次深入扶贫点, 实地察看各类扶贫开发项目, 督促扶贫项目落实, 协调解决项目相关问题。

2. 真抓实干, 筑牢扶贫基础

自扶贫工作开展伊始, 江西省社联党组就向全体干部职工传达省委省政府扶贫文件精神, 特别是明确要求扶贫工作组深入研究, 切身领悟相关文件精神, 并结合实际, 畅谈个人扶贫想法。其次, 汇聚力量, 集思广益, 迅速制定省社联定点包扶贫困村工作方案, 要求在三年的扶贫中, 严格按照方案提出的具体要求、任务、目标完成扶贫工作。第三, 积极主动深入基层调研走访, 切实了解扶贫难点、重点, 做到点上不断人, 工作不断线。第四, 与村干部一道群策群力, 协调联系相关政府部门及企业, 尽可能多地争取惠民资金与项目, 尽可能多地解决百姓实际难题。

3. 健全村委组织, 强化扶贫引导

2011 年 12 月下旬, 在江西省社联的积极推动下, 在县镇领导的高度重视下, 石陂村村委会的选举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全村有 1416 名村民参与了选举, 共选举产生 4 名委员, 产生了新一届村级领导班子。新一届领导班子团结努力, 开拓创新, 不仅深受全体村民拥护, 也得到了上级政府的高度肯定。在新的领导班子带领下, 全村百姓团结一致, 共同奋斗, 不仅村容村貌取得显著改变, 村庄道路建设、村内环境整治工程、水渠水坝建设工程、自来水建设工程、良田堤坝修复工程、种植饲养推广工程等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各项惠民政策也都在第一时间内落到实处。

4.产业扶贫, 把握扶贫关键

扶贫工作组围绕产业选择, 多方走访、调研、座谈与咨询, 结合石陂村实际及市场需求, 认为烟叶、大棚蔬菜等特色农产业可以在石陂村发展壮大。在获得村干部、广大村民的一致认同后, 扶贫工作组马不停蹄地协助和指导村委制订好产业发展规划。与此同时, 工作组人员上下奔走, 积极与省科技厅沟通对接, 争取资金、技术和项目;与省内多位农业专家和农技人员沟通联系, 建立种植户与农技专家直接对接的沟通渠道, 及时解决种植技术难题。如今, 石陂村烟叶种植面积逐年扩增, 产业发展已初现雏形。

5.争资立项, 拓展扶贫渠道

在江西省社联的大力帮扶下, 石陂村先后争取各类扶贫资金与项目近400万元, 有效地推动了石陂村的生态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对于这些, 村干部与部分村民代表深有体会, 他们说:“没有省社联从中的协调与帮扶, 这么多的项目与资金不可能那么快落实下来, 那么多的问题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迎刃而解, 省社联的帮扶对石陂村的发展, 真是太大了。”









6. 助贫帮困, 夯实和谐基础

三年来, 江西省社联领导及扶贫工作小组踏遍村中每个角落。每逢佳节, 党组成员、副主席黄万林都会及时走访慰问困难家庭、老党员, 详细了解贫困户、老党员的家庭生活情况, 勉励贫困家庭树立信心, 争取早日过上小康生活, 并给他们送上节日的祝福与慰问金。2012年7月, 党组成员、副主席胡春晓在得知村中有一名白血病患儿后, 第一时间联系了省红十字会, 帮助其申请免费救治, 并安排好后续衔接事宜。此外, 省社联共青妇团也积极开展帮扶工作, 仅 2012 年, 就自筹经费近2万元, 为全村的贫困户、孤寡老人、单亲家庭、因病致贫家庭送上了慰问金和棉衣棉服等生活用品。

7.智力帮扶, 着眼扶贫未来

治贫先治愚, 扶贫先扶智。为提升村民素质, 江西省社联充分利用自身特色与优势, 三年内陆续筹措经费4万余元, 购买2000余册涉及农业科技、实用种植技术等方面书籍, 建了石陂村有史以来第一个图书阅览室, 彻底解决过去农民无书可读、无可读之书的窘迫局面。该实事入选省直机关工委“百件惠民实事”, 并受到表彰。2013年4月, 省社联自筹经费3万余元, 为村委会购置电脑和打印机等设备。

针对石陂村村小无专门阅览室、读书室, 无法满足学生读书需求的现状, 在省社联党组的大力支持下, 扶贫工作组多方筹措资金与项目, 联系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等捐助或出资捐助儿童读物千余册, 成功建成了石陂村村小第一个儿童阅览室。此外, 在扶贫工作组的积极推动下, 该村小于 2012 年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梦’我的梦暨我的理想”主题征文活动, 并邀请省内小学特高级教师4人对作文进行一一点评, 评选出相关奖项, 给每位获奖小同学颁发奖状证书和奖品。

篇9:帮扶纪实

——陵川县杨村镇卫生院“健康扶贫”纪实

2017年7月陵川县卫计系统健康脱贫攻坚动员誓师会后,杨村镇卫生院一班人就把让老百姓“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少生病”作为脱贫攻坚的奋斗目标,真正地把“健康扶贫”摆上案头、放在心头,由此启动的“五加二”、“白加黑”工作模式让全院上下几乎牺牲了所有的休息日、节假日,白天忙日常,夜晚入户忙。不蛮干,因户不同巧施策;善思考,因人而异定方案。短短半年多的时间里,在实施健康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的进程中,他们用真情和努力谱写出一曲曲感人的帮扶赞歌。

平居村的王守忠是在卫生院入户双签约体检时,发现患有病态窦房结综合症。了解到治疗费用需好几万时,老人就表示不管也不治。可卫生院却没把他的事束之高阁,对应“136”医疗保障政策和民政二次兜底的规定,帮他制订出一套合理的治疗方案,并为其沟通联系上级医院,顺利施行了心脏起博器置入手术。近7万元的费用最后自付了仅3千元,拿到报销单据的那一刻,王守忠激动不已,连说“没想到,真得好好谢谢卫生院的人!多亏他们,不是来,发现不了病,发现了也治不起!”

周抢先是寺湖村一位长期卧床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按说是最需要健康帮扶的重点对象,可当初镇卫生院上门了解情况、宣讲扶贫政策时,却没能受到他的欢迎,他表现出的是强烈的反感和抵触,“说的再好听我也不信,哄鬼都不灵!”。一次次的闭门羹,一回回的冷眼热讽,没有让他们有丝毫退缩,厚着脸皮一遭遭登门、一点点感化,苦口婆心地说、真心诚意地做,“精诚之至,人心向暖”,心结打开,便成亲人。如今,镇卫生院杨志荣院长已经数不清是多少次接到周抢先家来的电话了:“杨院长吗?我家老伴的尿管又该换了,你再来一趟吧!”;“他的药快用完了,需要换换不?”接到电话,杨院长再忙也总会把手边的事放下,耐心解答、亲临解难。

平居村的王春至,出现右上肢麻木、疼痛、全身无力,经诊断为“脊髓空洞症”,需要手术,但因家庭无力承担手术费用一拖就是3年时间。得知情况,镇卫生院业务院长郑吉云立即联系上级医院和民政等相关部门,为其先行垫付手术费,从心理上给予安抚,打消了患者顾虑,成功完成了手术。郑吉云院长的热心服务,把贫困人口当成亲人,用真诚落实健康扶贫的精神和行动让王春至老人流下了感激的泪花。

…… 这一桩桩、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背后却是太多人的艰辛和付出,院长杨志荣同志不顾自身患有高血压、腰椎间盘突出,亲力亲为,足迹遍布各村各户;副院长郑吉云,任劳任怨,不仅将贫困户的健康档案熟记于心,对住院贫困户的关爱照料更是倾注了太多心血;帮扶队员唐晨,业务娴熟且沉稳心细,深得群众喜爱和信赖;王厅医生善于和病人交心,说话和谒,和贫困户打成一片;会计兼办公室工作的侯佩勤将扶贫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梳理汇总、付诸笔端,留下了宝贵的健康扶贫资料……

镇卫生院“健康扶贫”的这些人和事在杨村镇早已是有口皆碑,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他们通过走村入户、经验借鉴、学习交流、结合本镇贫困户的实际情况之后,推出的健康扶贫政策有关。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全县首先推行首诊医生全程负责制,哪个医生接诊,就要从病人诊疗、检查、取药开始到帮助住院、安排病房、治疗、出院、随访服务等环节“一站式服务”到底;对贫困留守老人免费接送诊疗,中午在卫生院吃免费午餐,专人进行护理;对确因困难不能来院诊疗的,安排家庭病房,派出医护人员前往患者家中诊治,后续工作由村医负责,并随时和镇卫生院医生保持沟通;对需要转院治疗的病人,由接诊医生和县医院的相关科室直接联系,并安排救护车护送病人转入上级医院。

对贫困面大、留守老人多的寺润村,镇卫生院多次入户摸查该村贫困人口的健康状况,多方征求意见,同寺润村党支部村委会、寺润村脱贫工作组召开会议讨论,最终独辟蹊径,量身定制,出台新规: 凡村辖范围内的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均可享受贫困留守老人的优惠政策,住院期间产生的所有费用只需在出院结算时自付100元,不足部分由镇卫生院垫付结算的特殊优惠政策。实施以来,卫生院共接待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病人52人次,累计免费接送病人86人次,减免费用12853.25元。

上一篇:农经毕业论文下一篇:初三开学注意事项和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