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小学品德教学计划

2024-05-03

3小学品德教学计划(共8篇)

篇1:3小学品德教学计划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叙事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教育,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社会人为目的。由于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使学生成了被动的接收对象,被动地学习,就不能适应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挑战。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更新教育观念,要把多媒体技术与思想品德学科整合。我通过两年来对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理解及亲身实践与探索,我认为,现代多媒体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整合的重要性,有力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创设了生动的课堂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课程,如果采用一般的常规教学手段,往往会变成空洞的说教,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使教材声文并茂、生动、形象、逼真,还能把人们在文字教材中见不到的场面、情景展现在学生的面前,生动活泼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如:教学七年级上册《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一课时,课的开始我请同学们看了一段《动物世界》,在这段节目中集纳了多种生命。他们一下子被牢牢吸引住了。看的过程中我允许他们叫出自己认识的动物的名字,孩子们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动物身上,给予动物更多的关注,从而兴趣盎然的进入本课的学习。可见,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创设教学所需的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激发道德情感,变传统的灌输为学生感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感情可以在某种特定场合中被激发出来,这就是“触景生情”。现代信息技术就可以创设出和谐的、动态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动情点,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进入角色,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当学生的情感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引导他们抒发心中的情感,能起到传播情感强化全体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的作用。如教学《感悟青春》一课时,我先谈自己的青春往事,引起全班学生的情绪共鸣。接着,播放电影《青春万岁》片段,女青年激情朗诵的画面,让学生从片段中感悟拥有青春的美好。

三、丰富了教学的内容,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活力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时代性、针对性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脱离实际的思想品德课没有生机。因此,要求教师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使思想品德课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教学中可选用当今有代表性的社会事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的感人事例相结合,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对他们用知识指导行动也是非常有帮助的。例如:我教《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一课时,发现教学目标中强调“培养学生自尊自信,尊重他人的生活态度,与参与社会公共生活能力,懂得自尊与自耻”,而课文中有关这方面的内容相对不足,于是我找了 “刘翔勇夺奥运冠军”这一精彩片段,虽然仅有短短的三分钟,但精彩的画面、亲切的讲解,使学生清楚明白地了解了中国人的自信,丰富了教材的内容。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明白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做一名有心人。现实生活、报纸杂志、电视节目中蕴含了丰富的、具有鲜明时代感的教育资源,我们应随时注意收集。把它们融入到思想品德课中去,教材的说服力和时代感就能明显增强。

篇2:3小学品德教学计划

榜山第二中心小学

叶志燕

一、学情分析:

在经过一年的学习之后,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都有了明显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形成还不稳定,意志品质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相对较差,但也容易塑造。同时,相对于去年,经过一年学习之后的二年级小学生已渐渐产生并形成一种责任感和自尊心,要求自己的一切应比过去做得更好,更认真,这就促使教师抓住这个极好的时机,利用《品德与生活》课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品质,利用教材让学生树立榜样意识。

二、教材分析与建议 1.本册教材与整套教材的关系

第1、2册,(健康安全、愉快积极)解决认同、喜欢问题。第1册:宏观外部环境适应;

第2册:更深层次的内部适应,各种习惯的养成.第3、4册,(负责任有爱心、动脑筋有创意)向自我把握、调控和创意过渡。更高层次的适应,更大范围的生活空间。2.本册教材特点

1、学习方式:以直接学习为主,并逐渐向间接学习过渡的多种学习方式结合。

2、规范教育:在生活背景和情感体验支撑下渗透规范教育。

3、教师行为: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支持随机进入教学。

4、教学依据:以活动性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3.学期教学目标 1.态度和情感

体会快乐可以由自己创造,并愿意创造快乐。学会从不同的事件中认识每一 天、每一件事的意义。能积极地预防、应对外出时可能出现的麻烦。珍爱生命,面对灾害胆大心细。能从成果的展示中发现自己的收获。能够感受到过节的快乐和激动,增进亲人间的感情。能积极加入到节日的活动中去,体会节日的色彩与乐趣,乐于挖掘节日之中感兴趣的内容,愿意与别人一起分享自己的收获。以积极的态度去了解自己的祖国,增进爱祖国的情感。感受并喜爱秋天的独特魅力,愿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珍惜人们的劳动成果。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并悦纳自己,乐意向他人展现自我。能真诚地为别人的优点感到高兴,真诚地为自己的错误向别人道歉,正确对待生活中不如意、不开心的事,体谅和关心别人,愿意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乐意在集体中生活,体会自身存在的价值,同时也尊重他人的独特价值。2.行为和习惯

会初步评价自己的生活。能发现并能自己设想外出活动时的麻烦,能处理常 见的困难,并对处理方法进行评价。会制定有效预防常见麻烦的外出计划。养成在日常生活中防止灾害的良好习惯等。

3、过程和方法

在回顾自己的暑假生活中,学习自我评点,学习发现生活的意义。在模拟外 出、面对灾害的过程中,学会应对麻烦的方法,学会一定的防灾方法。学习小组中与他人合作的方法。在各类探究活动中学习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及从多种途径收集资料的方法,在与他人交流合作中学习表达自我的方法,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学习赞赏别人和向人致歉的方法。4.知识和技能

了解外出、面对灾害时可能面对的麻烦。能发现并理解不安全的情境。有一 定的日常防灾知识与能力。熟悉校园及居住环境中的消防通道。能以多种形式汇报自己的假期生活。了解中秋节的日期,能从日历中找出中秋节这一天,了解中秋节的知识。知道国庆节的有关知识,认识国旗国徽,会唱国歌。能描述秋天的特征等。

4.单元章节和重难点分析 第1单元

设计意图:以学生假期生活的回顾为线索组织主题。

1、归纳总结,认识到每一天的意义,体悟“快乐的每一天靠我们自己去创造,”有效稳定学生开学初的情绪,为新学期的学习生活提供丰富的引导和借鉴。

2、这一阶段的儿童独立活动的空间扩大、时间延长,有必要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

四课之间的关系:《暑假的一天》,《夸夸我的假期生活》两课是引导学生关 注生活的精神层面,《暑假的一次外出》,《假期安全真重要》是总结生活经验。

1、《暑假的一天》 <1>教材内容

一天的故事、童心岛: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意义、假期生活大评点、发现的问题、回音壁 <2>重难点分析

·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假期生活状态。

·启发学生反思假期生活的质量,鼓励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生活。<3>教学建议

教材中的图片、事件都是引导性。从学生自己的假期生活中挖掘素材。

2、《暑假的一次外出》 <1>教材内容

小剧场:外出遇到的麻烦事、统计外出遇到的麻烦事和解决办法 小实践:雏鹰假日小队活动计划

童心岛:外出小锦囊(外出注意事项、行李备忘录)<2>重难点分析

·发现麻烦、学会解决麻烦。·了解麻烦产生的起因,避免麻烦。<3>教学建议

从学生自己的外出经历中挖掘素材;引入故事、新闻等其他资源;注意与 第二册第1单元 春天的歌·春游;定位的区别(生活自理、参与春天的活动、感受并表达春天的美好。)3、《假期安全真重要》 <1>教材内容 小剧场:我该怎么做? 回音壁:生命是第一位的 小讨论:暑假要注意哪些安全 游戏场:安全拍手歌

小实践:走一走校园里的安全通道(校园安全)小锦囊:(居家安全)<2>重难点分析:

·“生命是第一位”的观念的确立

·切合学生实际的、具体的安全措施的学习<3>教学建议

从学生自己的假期生活中挖掘素材;与本地特点相应的安全隐患及应对;故事、社会新闻和教参课程背景资源中的有关内容 4 《夸夸我的假期生活》 <1>教材内容

旅游大世界、巧手制佳作、新学的本领、暑假的收获汇报展 <2>重难点分析

·展示自己的假期生活,体会并愿意与人分享暑期收获的喜悦 ·对展示过程的引导:如合作、交流 <3>教学建议

事先要了解学生假期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示主题也可以自行组织 第2单元 设计意图:

1、课标“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内容标准部分要求:“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

2、了解祖国文化,对祖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热爱祖国。

3、关注点:具体、真实的认同感、自豪感 五课之间的关系:《中秋节》、《国庆节》是共同的节日。《我爱您,祖国》是共同的疆域,《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是国家的象征物,《炎黄子孙》是共同的根。

1、《中秋节》 <1>教材内容

中秋节的名称、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诗会 聪明谷:中秋节的圆月和月饼、中秋节的活动 小调查:中秋节的节期、我家的中秋节 <2>重难点分析:

·通过中秋节常识、风俗、文化意蕴的了解,激起儿童对祖国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

<3>教学建议: 点与面的结合。

点:本土化的资源;面:视野兼顾中华民族中秋节的传统文化与习俗。2、《国庆节》 <1>教材内容

新中国的生日、祖国各地同庆祝、诗园:童心唱祖国、音乐厅 <2>重难点分析:

·新中国的生日(易犯的常识性错误)·与中秋节不同节日氛围的体会 ·了解国庆节的意义,激发热爱祖国之情 <3>教学建议:

教参中提供有国庆节的背景资源;有条件的可调查了解国庆节的社会活动;可 引入更多与国庆节有关的儿童喜爱的故事、歌曲、诗歌 3 《我爱您,祖国》 <1>教材内容

我们的祖国有多大、展示台:我们的首都、小调查:我们的祖国 <2>重难点分析:

·帮助儿童了解祖国的概貌,获得对祖国的初步认识和敬爱之情。<3>教学建议:

学生个人的知识积累;引入课外资源拓展知识面;为感受祖国的大可设计活 动:听气象节目,气象差别;看新闻节目,着衣差别等。4、《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 <1>教材内容

小评判:升旗的礼仪、回音壁、五星红旗升起的那一刻、小调查、回音壁、我们的国歌和国徽、聪明谷、小调查、回音壁 <2>重难点分析:

·了解国旗、国歌、国徽的有关常识体会其意义,激发敬爱之情

<3>教学建议:挖掘学生日常的生活积累;利用教参背景资源中的有关素材;亦可帮助学生了解其他国家的升旗礼仪

5、《炎黄子孙》 <1>教材内容

故事屋:炎黄子孙的传说、聪明谷:“炎黄子孙”名称的由来、小观察:看看我们的皮肤和头发、聪明谷:世界上的人种、我是华人我自豪、小擂台:了不起的华人知多少、我们都是炎黄子孙。<2>重难点分析:

·了解炎黄子孙的传说和当代优秀华人的故事,增进自豪感和民族归属意识。<3>教学建议:利用教参背景资源中的有关素材和其他民间传说故事;挖掘学 生的知识积累;引进课外读物;结合刚刚闭幕的奥运健儿的实例 第3单元 设计意图:秋天的季节特征、秋天的保健、感受生活的美好 关注点:珍惜劳动果实、生活自理、秋天的创意活动和丰富感受

1、《我爱秋天》 <1>教材内容

感受秋天、诗园:金色的秋天来到了、果实和我们的生活、回音壁:果实长大不容易、聪明谷、诗园:果实说—— <2>重难点分析

·感受秋天的自然之美、收获之美(多种感官)

·从果实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儿童感恩大自然、珍惜劳动和劳动果实的情感(城市儿童)<3>教学建议

挖掘学生日常的生活积累并拓展其视野:秋天的一般特征与本地秋天的特征;利用教参背景资源中的有关素材;艺术作品(诗歌、散文、歌曲)

2、《秋天的保健》 <1>教材内容

小评判:秋天天气干燥怎么办?聪明谷 <2>重难点分析

· 针对性和坚持性、良好的生活习惯

<3>教学建议 本地秋季保健注意的事项和本班儿童存在的问题;有条件可请 保健医生参加

3、《送别秋天》 <1>教材内容

工作坊:作树叶画、展示厅、秋天过后、小统计:我可以做的事 <2>重难点分析 ·创意活动不要仅停留在做手工层面,帮助学生体会到创作和表达的乐趣 ·为过冬天做准备需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3>教学建议

做叶画是引导性的,教师可结合本地情况选用其他材料(如花瓣、草等);了解入冬一般要做的准备,还可请父母和有关专业人事介绍本地入冬需要进行的事.第4单元

设计意图:班级生活是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儿童一年中有四分之三的时间是在学校和班级中渡过的。如果一个儿童的班级生活是挫败的,他的童年肯定是不快乐的。班级提供的集体生活环境是儿童适应社会生活的第一步。快乐的集体生活将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和成功的社会适应定下一个基调。班级生活主题在各册中的位置

 我的新生活·我喜欢我们班(第1册)

班级生活的兴趣、认同感和归属意识 

我在班级中(第2册)

群体生活的习惯、方法、责任和乐趣

你 我 他·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第3册)

班级内人际关系、集体生活的原则  班级的荣誉(第4册)

责任感和班级荣誉

关注点: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个人与集体 四课之间的关系: 我就是我----------珍视自己的独特价值

你真棒------------以赞赏的眼光看别人----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 如果我是他--------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1、《我就是我》 <1>教材内容

散文诗:我就是我、小讨论:做个怎样的我、展示台:这就是我、小评判、回音壁

<2>重难点分析

·对“自我”个性、兴趣、爱好、优缺点的初步了解,喜欢、接纳自我 ·不盲目模仿他人 <3>教学建议

充分利用本班学生资源;注意与第1册“我的新生活”中第一课我喜欢我们 班“ 可爱的你 可爱的我” 定位的区别;注意与品德与社会1册中“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区别

2、《你真棒》 <1>教材内容

我们来说说这件事、回音壁:用赞赏的眼光看世界、小实践:夸夸我的小伙伴、加油站:学会赞美 <2>重难点分析

·做人的道理简单化(赞赏别人的态度)·做事的道理具体化(社会技能学习)<3>教学建议

本班学生资源;教材中的图片是引导性的

3、《如果我是他》 <1>教材内容

回音壁:换个位置想一想、故事屋:园园的伤心事、诗园、小讨论:哪个办法好 <2>重难点分析 ·体会当事人的心情 ·对待挫败的方法 <3>教学建议

引入课外读物;引入本班的学生生活素材;《学习活动册》“我要说”

4、《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 <1>教材内容

个人对集体 就像……、童心岛、诗园:星星、要举行新年晚会了、回音壁 <2>重难点分析

·如何在活动中实现人际原则与集体生活原则的初步认识 <3>教学建议

挖掘活动过程中的素材;引入艺术作品

三、教学措施

1、直接学习为主,并逐渐向间接学习过渡的多种学习方式结合。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支持随机进入教学,充分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

3、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在教材设计的活动框架指导下所展开的教学活动具有生成性的特点,要求教师随时根据学生活动演进和学习需要的情况,调整教学指导。

4、在生活背景和情感体验支撑下渗透规范教育,并结合学校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

5、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法。教学方法多样化。

篇3:3小学品德教学计划

一、实践三种理念,紧抓教育根源

教育教学实践证明,教育理念决定着学校的发展,也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观、学习观和实践观,教师头脑中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

1.先学后教:“3+2”5步式教学主要是从学生“学”和教师“导”的维度来划定的。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2.学生主体:教育不再是仅仅把学生看成学校教育的对象,更应把他们看作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

3.同伴互助: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在教学中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意识,也使教师在教学中更换了观念、改变了角色,成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追求四项回归,彰显教育真谛

1.回归生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完善人格、启迪智慧。课堂上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动起来,并留有充足的时间, 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交流,合作探索,并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反思失败的教训,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明理启智。

2.回归教材:教材是教与学的媒介。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要深度挖掘教材,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更要考虑这样学对学生的发展有何作用。比如:教材的处理是否能够吸引学生学习兴趣、问题的设计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教学过程中有没有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空间,等等。为此, 我校改革了备课方式,利用寒暑假,组织优秀教师集体备课,统一编写参考教案,教师进行二次复备。这样的备课改革,既能帮助教师深度理解教材和恰当处理教材,又能节省时间,让老师们集中精力研究课堂,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回归生活:教育源于生活。课堂上设置一定的生活情境,学生借助生活经验解决问题。顺其自然,适当引导学生学习与生活。 我们的使命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回到生活中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让其特有的潜能和天赋遇到适合成长的土壤。

4.回归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对学习行为的反思,使学生更明智、更理性地学习,促进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合理评价可以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评价要注意“有效”“、适度”和“多元”。

三、探索五步教学,丰富课堂内涵

“3+2”五步式教学主要是“激、动、 导、练、评”。其流程是“设置情境、激发兴趣——独立尝试、解决问题——展示交流、 点拨提升——巩固练习、达标测试——课堂总结、评价反馈”。具体表现为:

1.激:即设置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具有动力、定向和调节功能, 对知识、信息的处理加工和理解掌握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应根据教材以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等实际情况,通过游戏、故事、问题等情境的创设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而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如在教学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中的《有多少人为了我》一课中,在开始环节,教师播放了课前拍摄的录像:凌晨3点钟左右, 清洁工人在打扫街道,公交车的司机师傅一早行车,卖菜的叔叔阿姨去批发市场批发蔬菜等情景。通过观看录像,提问:同学们,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进而引导学生说出这些人都是为了生活而辛勤劳动着。

2.动:即独立尝试、解决问题。包括学生自主活动和同伴互动。在小组长的带领下, 根据出示的导航问题,通过自主研读,自主解决,自我感悟学习教学内容,结合课本圈点画出重难点和不明白的地方,借助工具书或同伴互助尝试独立完成。在自学过程中, 学生对所学知识能自己解决的自己解决,有疑问的地方做好标记。教师要同时进行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还以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中的《有多少人为了我》一课为例, 教师进一步设计这样的问题:除了清洁工人、 公交车的司机师傅、卖菜的叔叔阿姨外,还有其他人在为我们忙碌吗?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再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在讨论、交流、汇报展示中,学生自然明白了:正是有了这么多人的付出和辛勤的工作,才有了我们的健康成长。

3.导:教师引导、点拨提升。对于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给予适当帮助;对教学重难点,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讲解。继续以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中的《有多少人为了我》一课为例,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中的填空题《假如》,假如自来水厂的工人都停止了劳动,____ 。假如所有的警察都不上班了,___ 。假如____。以此设问: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许我们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存在有多么重要,可是,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会怎么样?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班级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点拨让学生懂得:在我们的生活中,他们的重要性,在平凡的岗位上,他们为大家默默付出,令人尊敬。

4.练:巩固练习、当堂检测。教师借助教材中的问题组织学生当堂检测,检测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教师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并进行补救。在检测过程中,学生不准看课本和笔记,不准相互讨论,以确保检测的真实和有效。同时教师要认真巡视,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讲评做准备。仍以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中的《有多少人为了我》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习题:垃圾没有倒入垃圾箱中;在超市购买东西把货架上的物品随处乱放;明知水泥未干, 不顾提示,还要去踩一踩等。让学生进行辨析: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不可取的? 为什么?学生自由练习,独立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集体讨论并进行纠正。

5.评:课堂总结、评价反馈。这一环节主要是组织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理和导行,反思自己的得失, 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然后小组内学生互评,组长汇报交流,教师适时评价。

“3+2”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根本目的,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协调能力,为学生的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3+2”高效课堂模式概括起来主要有“激、动、导”3个教学模块和“练、评”2个评价模块组成,课堂紧抓教育根源,彰显教育真谛的思想,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根本目的,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协调能力,为学生的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4:农村小学品德教学策略

1. 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程与教材是客体,教师是主导,三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中应把这“三个结构体系”合理应用,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教育。“亦师亦友”的主张启发我们: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真正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体现“良师”与“益友”的角色。从根本上说,师生应站在同一个心理平台上,让学生能说、敢说、善说,这不仅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學到了知识,融洽了师生关系,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学生其它方面的素质。课堂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之间的交往技能和团结合作的氛围。在平等的师生氛围里,学生的学习是轻松愉快的。

2. 在民主、和谐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教师,这样学生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和谐、民主教学情境的建立,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教师投入的情感被学生感受后,学生才会排除内心的障碍,坦诚地向教师表述自己的观点,把内心的真实感受说出来。为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把独立思考作为学生的第一常规训练。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思维的基石,他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激发和培养。因此,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能提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保障。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程度的思考题,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思考,对优生做到“锦上添花”,对后进生做到“雪中送炭”,同时规避“落井下石”。只有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才能让学生解放头脑,解放双手,在民主、和谐的土壤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品味校园文化,让品德课堂生活化

小学品德教材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以其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引导学生感悟生活。我在思品教学中从校园文化入手,以农村小学特有的校园文化为载体,带领学生选取校园的事物为题材:走廊画壁、展板设计、树木、花卉、田间地头,共同创设浓浓的乡土气息。带着学生亲力亲为,共同劳动、创造、收获,凝聚对家乡的感恩自强情结,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崇尚勤俭的价值观,形成感恩自然赋予、感恩父母付出的情怀,认识到勤奋俭朴是一种高贵的品质,从而达到生活化品德课堂的目的。在课堂上我立足现实,开展家乡美征文,利用校园广播传播校园文化精神,深入挖掘课程资源,丰富校园文化,达到育人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与个性品质

人的素质表现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教学实践中却往往把教学活动局限于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很少顾及非智力因素,如习惯、观念、意志、情感、品格等非智力因素。一般说来,非智力因素是学习的内部动力,帮助学习者确定学习目标,具有维持学习的作用。因此,在挖掘智力因素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

1. 适当煽情,激发学习兴趣,树立自信。

2. 教会学生“授人以渔”的学习方法。丰富自己的大脑,完善自己的个性。

3. 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持之以恒、自强、自立、奋发向上、不怕困难、不畏挫折。

课堂因不同的个性而精彩、丰富、多样,学生通过分工和通力协作,各抒己见,各表其态,进行“互动交流”,学会了如何融入群体,如何与不同个性的同学交往,如何发表与保护自己的意见,为今后进入社会打下基础。

四、更新德育观念,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功能

篇5:初一思想品德教学心得体会3

本学期我担任了八年级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工作,通过一年的摸索和学习,我认为上好八年级思想品德课,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钻研教材,科学设计教学流程

有人认为,八年级思想品德课,内容简单,道理浅显,容易说得清楚,都认为思想品德好上,钩钩画画就行。但是要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明确道理,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师就要认真地备课,科学地设计教学流程。如何备课?首先要针对七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确定每课的教学目标,然后设计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的熏陶。上学是生活的转折点,是一件大事。他们头脑中会产生各种想法,有新奇,有高兴,有自豪,也有害怕,甚至带有疑问。

我们要紧紧抓住学生的不同想法,充分利用挂图、幻灯、课本中的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回忆开学第一天,校门口“欢迎新同学”的横标,老师、大哥哥、大姐姐在校门口迎接他们,并把他们领到教室等情景,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生活的温暖,集体生活的和谐友爱。由此可见,只有认真地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教师才能确定准确的教学目标,从而制定出最佳的教学方案,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这是上好课的第一步。

二、寓教于乐,形象地讲清观点

形象生动地讲清观点,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是思想品德教学的重点,而关键是如何做到讲清观点、形象生动,千万不要连篇累牍。要注意从少年抽象思维不发达的特点出发,并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活动、游戏、插图、幻灯、参观等,把道理寓于游戏活动和感性的认识之中,做到情理交融、深入浅出。

三、加强行为训练,促进知行统一

初中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思想品德课不仅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而且还必须重视道德行为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知行统一的目的。七八年级学生是培养和形成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我们根据“学一点,懂一点,做一点”的原则,在课堂上坚持行为规范的指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每节课进行道德行为的评论,强化道德观念。引导学生用所学过的内容进行道德行为的评论,即进行课堂行为分析。学生的评论虽幼稚简单,但通过这样一评,表扬了先进,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学生明白了是与非。根据八学生分辨能力低的特点,经常向他们讲述革命英雄人物故事以及学校中的好人好事,让他们学有榜样,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就能加强学生自我行为训练,达到了思想品德课动情、晓理、导行的目的。

篇6:3小学品德教学计划

4—1品德与生活·一年级

版别:人教版

渗透点3

学科内容

一(上)/第四单元/过新年/第13课/欢欢喜喜过新年·平安过年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爆竹烟花安全管理条例》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知道并分辨。

方法:联系实际,结题点睛。

示例或说明

1、师生课前从电视、广播、报刊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收集有关过年安全问题的资料。

2、师生共同交流:过年时,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3、结合教科书第58页的图片,指导学生:烟花爆竹是不能随意放的,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爆竹烟花安全管理条例》就给了我们具体的要求。教师出示相关内容,读给学生听。

篇7:3小学品德教学计划

复习内容: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自立自强

考点再现:(学生根据考点看书)

1、习惯是一种相对固定的行为模式。(书P2)..

2(书P3-4)

41)必须有完善可行的计划;(2)必须有毅力;(3)必须改掉坏习惯[如请人监督法,改善环境法,自我约束法];(4)必须有实际行动。(书P10-12)

5(1)自觉性[贯穿于整个意志行动的始终,是产生坚强意志的精神支柱];(2)果断性;(3)坚忍性;(4)自制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善于迫使自己去执行作出的决定;其二,善于抑制与自己的目的相违背的一切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良意志品质有盲从性、动摇性、寡断性、冲动性的特征(书P26-28)

61)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2)主动迎接挑战,在实践中锻炼意志品质;(3)做自己不感兴趣却有长远意义的事;(4)制订明确的目标和计划。(书P33-36)

复习内容: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亲近师长

考点再现:

1、孝敬父母的理由:父母赋予我们生命,我们是父母生命的延续。父母之爱的伟大,不仅仅在于养育了子女的身体,还塑造了子女的灵魂。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书P38-46)

孝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尊敬、赡养父母长辈是我国法律规定的必须履行的义务。(书P47-48)

2、如何孝敬父母长辈:包括尊敬、关爱、物质上赡养和精神上安慰(1)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2)对父母有礼貌,听取父母的教诲;(3)分担父母的忧愁,不向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4)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帮他们按摩,生病时精心护理等。

3、沟通是跨越“代沟”的最好方式。(书P53)

4、克服逆反心理:努力培养发散思维,从多方面考虑问题;提高文化素养;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做到理智多于情感;学会换位思考。(书P56)

51)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体会他们的真实动机;

(2)尽力克制自己,同时提醒父母息怒;(3)尝试换个角度思考问题,走出误区;

(4)不要总是抱怨父母对自己的不理解,试着敞开心扉与父母交流。(书P57-59)

6、人类文明的直接、最集中的传递是在师生之间进行的。(书P63)

7、教师工作最大的特点在于每天和天真纯洁的学生交往。(书P64)

8、老师也是普通人,有时候处理问题也会有偏差或失误。我们要处理好与老师的关系。当与老师发生矛盾冲突时:(1)学会换位思考,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理解、体谅老师,避免自己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2)尊重老师,用恰当的方式指出老师的错误,能够主动原谅老师的错误。(3)跟老师交换意见时,要坦诚相待,把握时机,分清场合,言语要有分寸,礼貌待师。

9、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表扬与批评是老师经常使用的教育手段,也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种关心和爱护,更是老师应尽的责任;受到表扬不要头脑发热,要找出差距,继续努力,受到批评不要耿耿于怀,要虚心接受,有错即改。(书P70)

10虚心听取老师的教导;对老师有礼貌;以好的成绩报答老师;多想想老师的困难和苦衷。(书72)

典型例题分析:

1、“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增值,而人在其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习惯影响我们的行为和思维B.培养好习惯必须有实际行动

C.好习惯受益终生D.培养好习惯要看它是否符合道德

2.杨利伟平时在机场训练时,气温高达40摄氏度,飞行服安全带上的金属连接环被烈日晒得像在火中烤过一样,稍有不注意,皮肤就会被烫起血泡。到了冬季,这里寒气彻骨,冻得人手脚发麻,他却乐观地说:“作为一名飞行员,意志比技术更为重要,恶劣的环境正好磨砺坚强的意志。”为了保持良好的素质,他不抽烟、不喝酒、不吃辣椒。一年365天,天天坚持训练,不论严冬酷暑、刮风下雨。他能成为“中国飞天第一人”靠的不是运气。

(1)你从“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的身上看到了哪些可贵的品质?

(2)从杨利伟的事迹中你受到了哪些启示?

3、居民郑某长期对年迈的母亲不闻不问,致使其流落街头乞讨。当居委会向他说明不赡养老人是违法行为时,郑某却说:“赡不赡养老人是我们自家的事,与法律无关,不用别人操心”。请你谈谈对郑某言行的看法。

4、2011年9月10日,是我国第二十七个教师节。为了感恩老师,某班同学决定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假如你是该班同学,请你积极参加,并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请为本次的主题班会设计一个口号。

(2)请你设计一下本次主题班会的步骤

(1)“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老师,您辛苦了!”等。只要合理即可。

(2)①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②献花祝福。每位同学将自己制作的花朵献给老师,并给老师一个拥抱、一声祝福。③真情告白——老师,我想对您说。诗歌朗诵或诵读写给老师的信④师生同乐。献给老师的歌舞;老师跟学生学绕口令、模仿学生的舞蹈动作;师生跳跳跳(音乐《兔子舞》)⑤班主任致辞⑥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

中考思想品德课第一轮复习教学案4

复习内容: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学会负责

考点再现:(学生根据考点看书)

1、人的行为可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不作为,是指有义务实施且可能实施而未实施的行为,其实质在于应当履行义务而不履行。如警察接警不出,医生见死不救。(书P78)

2、行为与后果的关系:行为与后果具有一致性,有行为就会有后果,某种后果一定是由某些行为引起的。有的行为会产生一个后果,有些行为则会产生多个后果,甚至连锁的后果;有的后果是由一个行为造成的,而有的后果是由多个行为造成的。(书P79)

3、每个人都有行动的自由,但是自由必须以不损害他人的、集体的和社会的权利和自由为前提。(书P81)

4、不承担责任的后果:不仅会给自己带来不利影响,如得不到人们的信任,而且还会有损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从而受到道德的谴责甚至法律的惩罚。(书P82)

5、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基本要求:(1)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节、自我引导与调控的过程;(2)就必须在行动前对行为进行选择;(3)要重视行为过程中的及时调控;(4)集中体现在对行为后果的自省及自觉承担责任上。(书P84)

6、成人的基本标志:具有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书P89)

7、责任意识是人道德修养的组成部分,不履行义务,就是不负责任,就是不道德的行为。(书P90)

8、责任是相互的,对他人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对自己负责,也就是对他人负责。

9、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好公民:(1)首先是对自己负责[做一个好学生、好子女、好公民];

(2)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有能力才能负责任。

复习内容: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分清是非

考点再现:

1、判断公平的依据:公平指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书P2)判断正义的依据(正义的基本要求):(1)不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2)面对不良社会现象,要勇敢地加以制止。(书P6)

2、公平待人的意义/重要性:(1)对社会而言,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个位社会成员是社会的责任;(2)对个人而言,公正、平等地对待周围的人才能赢得他人的依赖与尊重。维护正义的意义/重要性:人们只有心怀正义,才可能驱除内心的贪婪、自私和恐惧,敢于同不良的社会现象作坚决的斗争。人们只有维护正义,才能使邪恶无处藏身。

3、正确对待不公平:公平是相对的,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我们一方面要努力追求公平,为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而尽我们所能;另一方面要学会接受,学会宽容,学会泰然处之。(书P4)

4、怎样维护正义:要有一颗同情心;要勇于同不良的社会现象作斗争。(书P8)

5、判别是非的依据:法律和道德。(书P10,)

6、做一个正直的人:(1)要有勇气坚持自己的信念;(2)为人正直,是一种高尚的品格;(3)为人正直,不会让良知泯灭。(书P12-13)

7、从众心理影响:(1)有助于学习他人的智慧和经验,扩大视野,克服固执己见、盲目自信等缺点;(2)可能抑制我们的修改发展,束缚思维,扼杀创造力,使人变得缺乏主见。正确对待:既要慎重考虑多数人的意见和做法,不固步自封;也要有自己的思索和分析,不迷信、不盲从。(书P14-15)

8、好奇心影响:既可以激发我们学习和探索的兴趣;也可能把我们引上歧路。

正确对待:(1)要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积极探究,发挥其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积极作用;(2)要克制那些超越道德和法律规范的好奇心,防止其消极影响,保证我们健康成长。(书P16-17)

9、不良嗜好有抽烟、酗酒、网络成瘾。不良诱惑有毒品、赌博、黄毒、邪教。

10、不良诱惑的危害:影响个人身心健康;带来家庭、社会问题;引发违法犯罪活动等。

11鼓起战胜不良诱惑的勇气,学会用科学的态度、正确的方法摆脱它们的干扰(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请人监督),避免其对自身和他人造成危害。(书P25)

典型例题分析:

1、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与我们人类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着报复。”这句话告诉我们()

①行为与后果具有一致性②有行为就会有后果

③某种后果一定是由某些行为引起的④人们改造自然界可以凭自己的主观意志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2、戴维斯说:“放弃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身在这个社会中更好生存的机会。”这说明:()

A、责任是相互的B、责任意识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C、每个人都有多重社会责任D、责任伴随人的一生,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

3、当你遇到不公平时,正确的做法是()

A、斤斤计较,互不相让B、为营造公平的环境,可以不择手段 C、学会接受,学会宽容,学会泰然处之 D、不涉及自己的利益,就可以听之任之

4、正义最起码的要求是()

A、尊重他人的权利B、不以大欺小C、不伤害他人、不侵害他人的基本权利

5、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你准备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6、放学路上,学生小明看到几个中学生模样的人陆续走进一家游戏厅,便也要跟着进去。同学小强阻止他,可小明去说:“人家能进去,我也能进去,有什么不对?”请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小明的行为进行评析,7、茶馆,原本是人们品茶休闲的场所。但近年来在江南一些集镇与居民小区,茶馆却成了人们聚赌的场所,许多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甚至连一些中学生也加入到这个庞大的赌民队伍中。为深入了解这一社会现象,某中学初二(3)班的4名学生决定就此展开调研。

(1)请你根据上述材料,整理出他们开展这次活动的基本步骤。

确定研究主题——开展调查、收集资料——整理、研究资料——撰写调研报告。

(2)“如何有效治理茶馆聚赌现象”是调研报告的重要内容。假如你是其中的一调查者,请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这一问题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不少于2条)

篇8:3小学品德教学计划

关键词:品德课程,教学管理,教学实效

小学品德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引人求真、导人向善、促人自信的教育, 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要提高品德课程的教学实效, 首先要加强对品德课程的教学管理。如何加强品德课程的教学管理, 是当前摆在学校领导和每位品德课程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也是当务之急。对此, 我校在全面贯彻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 围绕提高品德课程教学质量这一根本目标进行改革、实践与探索, 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管理路子, 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突出品德课程的重要地位

为了突出品德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摆正品德课程的位置, 学校领导在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和学科专业培训, 同时邀请专家到校开设专题讲座, 积极主动选送骨干教师参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学习, 要求本学科教师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要严格要求自己, 以身作则, 在道德行为上为学生作出示范, 做到言传身教, 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榜样主导作用。其次是认真制定各年段的教学计划和管理实施意见, 包括:课程设置、课前准备、活动过程、作业批改、课后延伸、研讨活动、期末考查、学生评价、课题研究和本学科各种资源的收集与积累等。再次是开足上齐品德课程, 保证每周每班有两节品德课连上, 以便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并严禁占用本科学的教学课时。再次是加强本学科教师的配备, 各年级都设立有本学科专职教师, 特别选派思想品德好、教学水平高、身心健康和责任心强的教师来担任本学科的教学, 以确保本学科的质量。最后是增加本学科教学经费的投入, 包括优化育人环境、添置活动设施、购买参考资料、联系实践基地等, 以确保品德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品德课程的教学管理

当前在品德课程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个突出问题, 就是只重视论文与案例的评选和观摩课与评优课的研讨, 而忽视对常态课的跟踪管理和教学评价的改革, 这对大面积提高品德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是很不利的。我们认为, 应把重点放在直接影响教与学的各个环节的管理上, 也就是抓好常态课的教学管理与评价, 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对此, 我校经过十年的实践与探索, 早已形成共识, 要提高品德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 首先要建立健全学科教学质量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 并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抓紧课前准备。

品德课程教学要成功, 功在课前、重在资源。学校要求全体品德科教师要充分做好每一节课的课前各项准备工作, 包括布置学生准备学具、收集信息、调查访问、观察了解和整理资料。不但要做到挖掘教材资源和整合学科资源, 而且要充分链接网络资源和挖掘本地资源。在备课时做到“心中有课标, 手中有教材, 目中有学生”。既要明确活动目标、重点和难点;又要了解学生的需要, 联系学生的生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过程, 准备好各种教学用具和活动场所。同时加强集体备课, 相互切磋, 集思广益, 充分发挥集体智慧, 注重各种资源的收集、积累和利用, 以达到资源共享, 进一步提高了备课质量。

2. 抓好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在各自的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创设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只有热爱学生, 尊重学生, 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 师生之间才能真诚交流与沟通, 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这也是教育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在品德课程的教学中, 大多数教师都能注重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投入真情实感, 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并尽可能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主动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的时间、场所和机会, 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注重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教学过程能够做到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 充分挖掘和利用课堂学生的生成资源,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多数教师都能积极创造机会,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 成为学习的主体。经过反复的实践与探索, 我们发现学生在这种自主、宽松状态下的学习感情最真、兴趣最高、效率最好。

3. 抓好内外结合。

品德课程的课堂教学只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一部分, 课后延伸、横向联系、学科渗透、内外结合也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做好这一工作, 学校要求各学科教师要适时渗透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特别是加强了与我校的办学特色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形成合力。定期印发给家长和社区领导的一封信, 说明让子女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家务劳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得到了家长和社区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并在各班开展学生各项技能“班级之最”评选, 这一举措对提高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和本学科的教学质量很有帮助。学校还结合教材内容和根据学生成长的需要, 定期分年级为学生开设心理健康、珍爱生命、感恩父母、热爱家乡、安全自护、健康卫生、文明礼仪、习惯培养和法制教育等专题讲座。讲座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式多样, 讲解时能够做到深入浅出、动静结合、氛围很好、入心入脑, 可看性强、教育性大, 这一举措填补了品德课程教材内容的不足, 增强了品德课程教学的实效。

4. 抓好常规检查。

定期组织行政人员对各学科进行教学常规检查和验收。查阅教师学科计划、教学设计、作业批改、考查试卷、教具制作和学生评价记录等项目, 力争做到教学常规检查落实到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按时上、下课, 做到不迟到, 不早退, 杜绝旷课和占用课时。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要开设一节公开课、参与一项小课题研究、每单元写一篇教学反思、每周听一节同行的课、教导处每月进行一次常规检查, 同时还将品德课程的教研记录和学生评价量表列入检查项目, 填入学校工作行事历, 以便督查。学校要求行政人员和教研组长及同学科教师要随堂听课, 及时了解教学情况。听课后要组织教师及时评讲, 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提出改进, 并做好记录, 存入教师业务档案, 有效地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5. 抓好课题科研。

学校始终以科研为先导, 向科研要质量。近几年来先后承担了省市县级课题研究, 其中“小学生人格培养”课题于2010年荣获福建省首届优秀校级课题评选一等奖;“渗透生命教育理念的方法与途径”课题于2011年被评为市“优秀教研成果”。最近又承担了省普教室的子课题“《品德与社会》评定量表的设计与应用”研究。学校成立品德课程教研室和课题研究小组, 制订相关制度, 出台奖励措施。做到教研工作全员参与, 课题研究专人负责, 教学资源专人保管, 奖惩制度专人落实, 使之能够深入、持久、有序地进行。定期组织教师教学论文、案例和设计评选, 举行教师教学基本功、说课和片段教学技能竞赛, 开展教师读书笔记、教具设计和课件制作评比, 有效地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激发了教师主动参与的热情。

三、改进品德课程的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也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积极促进学生发展, 帮助教师改进教学, 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因此, 加强和改进品德课程教学评价就显得非常重要。学校要求担任本学科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深入了解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 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 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 进行全程、全面、多元、多样的评价方式来激励学生。先后多次组织本学科教师进行有关评价方面的研讨和资料搜集, 整理出品德课程教师“课堂教学常用语”, 包括:启发性常用语、激励性常用语、反思性常用语和鼓励性评价语等。设计出品德课程《学生每周课堂表现评价表》、《学生单元学习成绩评价表》和《学生学业成绩评价量表》, 这一量表纵向的评价内容包括:课前准备、参与态度、作品作业、表达能力、合作能力、成长记录袋和期末考查成绩, 其中前五项占50%, 成长记录袋占20%, 期末考查成绩占30%。横向的参评者有:自己、同学、家长和教师, 然后再进行综合评定得出每位学生期末成绩的等级。评价量表中留有家长想说的话和老师的鼓励性评语, 这一评价量表不但能够充分而全面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足和努力方向, 而且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发展。发挥出评价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发展功能。

四、提高品德课程的教学实效

经过近十年来的实践与探索, 我校在品德课程的教学管理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教师先后参加国家级和省市级教育教学活动交流和各种技能竞赛评选均取得好成绩, 培养出一支优秀的品德课程教师队伍, 其中有评上福建省思品科特级教师、有评上思品科“小中高”职称, 也有数名教师被评上省市县级品德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名优教师。全校教师先后撰写德育论文发表在CN刊上的就有三十多篇, 获得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奖励有近百篇。更为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参与本学科学习的兴趣, 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丰富多彩的品德与社会 (生活) 活动课让学生从紧张的学习中得到解脱, 压抑的心理得以舒展, 整个课堂洋溢着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息, 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成为学生道德成长的乐园。我们在定期对师生和家长进行品德课程教学问卷调查时发现, 对本学科的教学, 不但学生喜欢, 老师乐意、而且家长也非常支持。这一系列的举措, 既提高了本课程的教学实效, 又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为学校赢得省市级示范校、文明校和课改先进校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上一篇: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下一篇:很优秀的哲理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