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工作计划

2024-04-11

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工作计划(共11篇)

篇1: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工作计划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东城街道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工作计划

(初稿)本学期东城街道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工作将围绕市教育局教研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工作计划的开展,结合当前课改形势及区域教研实际,继续围绕教师专业发展、智慧课堂建设、课程创新、提升教研实效等工作开展研究和探索,推动东城街道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促进课程建设的优质、均衡、特色发展。

一、培训+分享,保障课程实施 1.开展校本培训,落实课程开展

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提高教师实施课程的自觉性,只有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老师们才会重视并落实。本学期将以校本培训为主要方式,组织各校教师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使老师们不仅知道综合实践活动是什么,为什么要实施这一课程,而且知道怎样实施,让每一位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老师都成为课程的“门内汉”,真正成为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协作者。

2.分享优质资源,推动课程实施

通过上一个学期的教师座谈和调研,我们深切地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需要超越教室、超越课堂、走出校园、走入自然和社会,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展开活动。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必须以优质的课程资源做后盾。在上个学期东城街道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优课、微课、论文的评比中,涌现出了一大批高质量参赛作品。本学期,将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分批次向一线教师推送优质微课、优课、论文等课程资源,扩大优质资源的受益面,全面推动课程的实施。

二、骨干+青年,注重教师培养

1.搭建平台,促进骨干教师成长

骨干教师是学科教学的中坚力量。本学期学科将以“科研课题”为支点,为骨干教师搭建科研平台,号召更多的骨干教师开展或参与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不断提高骨干教师的思想境界和综合素养,增强骨干教师的信息意识、提升骨干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的青年教师成长,提升学科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2.青蓝传承,注重青年教师培养

青年教师是学科可持续发展的源泉,青年教师的培养至关重要。为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打造一支积极向上的青年教师队伍,上个学期组织了东城街道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师徒结对活动,将全区骨干教师与各校青年教师进行了分组。本学期计划开展一次师徒结对的展示活动,通过展示活动,促进全区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互帮互助、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二、研究+创新,探索智慧课堂

1.深入研究,持续探索六课型

六课型课题研究在总结国内综合实践活动课型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有代表性的六课型体系,明确了六课型中每种课型的主要任务、教学流程、教师指导策略等要素的内容。在上个学期的视导活动中,通过《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专题讲座为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具体指导,本学期将在此基础上,结合视导活动,进一步深化研究,优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师教学智慧和学生学习智慧,打造以提升教师教育智慧和学生学习能力为主要导向的“智慧课堂”,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2.关注核心素养,尝试双师教学

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当前教育的热点。核心素养将给学校带来很大的变化,其中非常重要的是课堂教学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实践活动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在上学期东莞市城区片教学视导活动中,东城八小胡桂芳老师执教、叶积堆老师协同参与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双师课例《走进神奇的中草药世界》得到了市教研员陈碧瑜老师的高度赞扬。东城虎英小学练思媚老师执教、学生家长协同参与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双师课例《饮食与健康活动策划课》在东城街道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优课评比中崭露头角,拔得头筹。两节双师教学的课例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放性、自主性、创新性等特点充分展现出来。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对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感到新奇与欣喜。本学期,我们将在这两节课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研究,通过课例的展示,让更多的老师接触、接受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号召更多的老师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双师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中。

三、课程+特色,创新学校课程

课程建设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率先引领推动,支持学校做好学校课程规划、开发学校特色课程,东莞市也开展了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优秀成果评选活动。部分镇街的学校先行先试,积极开展课程整合研究,积极探索课程建设,大胆创新学校校本课程。本学期,希望各校积极深化课程改革,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努力打造一批特色学校课程,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推动学校课程的特色化、个性化发展。

四、视导+网络,提升教研实效 1.加强教研交流

本学期将根据东城街道教育办公室教研室的统一部署,继续做好教学视导、对口帮扶的工作。进一步加强另两个方面的教研交流,一是区域内教研交流,包括学科之间、学校之间的交流,通过教研智慧分享、跨学校教研、科组建设等方式,促进区域内校际间教研交流;二是加强与教研先进镇街、学校的学习、交流与合作,开拓视野,提高学科教研水平。

2.创新教研方式

除继续采用集体视导外(集体视导安排待教办教研组统筹后另发),我们将积极探索新的教研方式,本学期将加强“集体调研”和网络教研。通过集体调研,切实了解学校在教学、教研、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需求,以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制定教研计划、开展教研活动。积极探索网络教研的有效实施方式,总结经验,分享成果,促进教研方式的变革,提高教研效率。

篇2: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学习理论,探索教学

本学期,我们在教研组内加强了理论学习,分别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定义、意义、组织线索、重要性”展开讨论、学习。通过设立新课程论坛,举办学习沙龙,开展与新课程一起成长的研讨活动,让教师深入新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发挥教师群体力量,倡导教师之间的合作,以年级组为单位,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智囊团”。重视校领导对我们综合实践课程的指导,认真听取意见,对课程教学不断做出改进,使教学活动井然有序而有实效。

二、认真备课,组织研讨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再次统一了六认真备课的要求,通过自查、互查备课本,进一步规范了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要求。各年级组教师能相互研讨,根据学生年龄段的特点,组织学生扎实有序地开展一轮轮主题研究活动,由开始的选题到指导实践的方法,都在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方法。同时,让学生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逐步了解如何进行小专题研究,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参与培训,不断充电

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积极参加了区组织的各项活动。在区综合实践学生成果汇报活动中,我校的《藏书票》获得了好评;周逾芳老师还观摩了苏州市综合实践学生成果汇报活动。在这每一次的培训活动中,除了要求组员认真参加培训活动以外,还要求老师写出学习感受,将学到的知识与自己的教学活动相结合,不断进行反思,取长补短,为自己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正确引导,多元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不像其他学科一样可以用考试来测定,它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不仅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表现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而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重视学生的过程而不在于结论。它是以形成性、发展性的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于这门学科学生的成绩测定,也一直困扰着我们的教师。因此,在本学期的教研活动中,我们也尝试就其具体评价的操作过程展开讨论,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种方法:

1、可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设计的方案、提出的问题、搜集到的资料、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存入档案袋。

2、可采用“多元化评定”,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及时给予他们鼓励,促使他们更积极、更主动地实践。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小组互评甚至邀请家长一同参与评价,建立这种开放式的多元评价体系,将使评价更加科学,更加全面,更加真实,使学生在思想意识上更加重视这一课程。

五、总结,反思

回顾本学期工作,我们也感到与其它组还存在差距:一是组内教师发展不平衡,由于教师均为兼职,缺乏研究的自主性;二是学生的实践活动比较欠缺,众多原因阻碍了活动的开展。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在新的一年中,我们还将秉着认真的态度,虚心学习,努力工作。

2015—2016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教研组工作总结

固镇县小李小学

篇3: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高度重视、精心筹备, 培训质量有保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将我国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教师的培训得到重视。在倡导教育公平的今天, 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的培训放到了重中之重的位置。综合实践课程培训也是广西教育学院承担的培训项目之一, 在此项培训开展之前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1. 明确培训思路

秉承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一切为了学员的发展”的宗旨, 用“新理念、新知识”打造综合实践活动培训课程的平台, 让学员在培训中学习, 在学习中收获;用“有思”培训的理念创新培训模式, 让学员在交流中碰撞, 在碰撞中“会思”;用问题研究促进成果物化的途径, 让学员在行动中研究, 在研究中成长。

2. 组建培训团队

拥有一个资深的培训团队是完成“国培计划”综合实践课程培训的关键。整合了广西区内外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资源, 组成了学识渊博的优秀导师团队, 在导师团队中有西南大学副校长陈时见教授、华中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郭元祥教授等, 来自不同系统的导师有着各自的优势, 这就组合成一个完美的专业引领团队。同时, 还成立了管理团队, 配备了班主任和生活管理员。

3. 完善实施体系

一个完善的实施体系确保了实施培训步骤的清晰化和条理化, 也是实现培训效果的一个根本保障。这次参加培训的96位学员中, 仅有5人“教”过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要在15天的培训中, 让学员由“生手”一下变成“熟手”, 培训的难度有多大可想而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不像学科课程的内容那样规范化、系统化, 可以说, 只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具有潜在教育价值的任何主题都可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因此, 培训专题的科学设置尤为关键, 我们深入一线听取教师的意见、与教师座谈、发放培训课程问卷调查表等, 广泛征求学校领导和教师对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建议与要求, 在充分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 按照系统化原则, 设置了16个专题和3个实践体验活动。

二、有思培训、凸显“造血”, 学员学习有收获

接受“国培计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的任务后, 我们通过不断地审视和反思后认识到:教师无论参加哪种形式的培训, 都要面对从理论到实践的转换问题, 而以往的培训是以“专家”讲授为主, 对教师的已有经验、教师的创造性和行动能力关注不够, 教师没有真正“卷入”培训活动中, 其结果是难以给受训教师形成“造血”机能, 这就造成了在理论与实践的转换上, 有一个很难逾越的鸿沟。为了探寻教师培训的新模式, 我们进行了调研, 调查结果显示, 83%的教师认为应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和经验, 借助专业引领, 触及情感, 引发思考, 生成问题, 达成共识, 推动实践的培训是最有效的培训。为此, 我们达成了三点共识:一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中, 主讲教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提供者、标准答案的发布者, 而是参与者, 必须与学员一起学习, 共同提高。“学员”也发生了角色上的变化, 他们既是培训参与者, 也是培训内容和形式的主动创造者, 也是主讲教师的合作伙伴。二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中, 要激发和培养参与者自我发展的愿望与能力。关注参与者的主动建构, 鼓励参与者调动已有的经验, 在合作交流中生成新的经验, 贡献自己的智慧。三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中, 强调问题情境下的高层次学习, 激发参与者积极思考, 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提高。

在培训中, 我们理论结合实际, 强化“做中学”的同时, 尝试着由“输血型”的培训转向“造血型”的培训。“造血型”的培训旨在“创建和谐氛围, 搭建分享平台, 在集体中分享, 在分享中升华”。所谓升华, 就是创新自我, 重塑组织。学员不能把自己当作一个知识接受的容器, 而是用理性的思维, 实践的思考去审视、吸收。授课的导师从如何激活学员“有思”的角度去准备专题讲座, 让学员在参与互动、交流研讨、合作学习、反思构建等模式中, 产生碰撞, 达到“会思”, 凸现“造血”功能。

为了强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的“造血”功能, 我们采用了“头脑风暴+合作学习+交流展示”的培训模式, 要求每位导师在授课期间要留出1/3的时间与学员沟通, 倡导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 所以学习期间我们特意穿插了多次小组交流和全班的交流。学员从第一次分组交流时的茫然、小心翼翼、缺乏自信心, 到第二次分组交流时的踊跃发言, 第三次、第四次大胆分享, 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成果。在导师的引领下, 无论是富有地方特色的小组名字, 还是组织有序的合作探讨, 学员们越来越大胆自信, 精彩纷呈地汇报分享。最后, 大家明白了, 原来综合实践活动是这么组织的, 综合实践课是一门“做”的课程。

不少学员在学习心得中都不约而同地感慨, “专家的讲座就像是一顿丰盛的大餐, 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如果用两个词来形容, 那真是目不暇接、异彩纷呈”。

学员雷若云说:“这次培训, 请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权威性顶尖专家讲解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方向, 让我们一线教师受益匪浅, 开拓了视野, 拓宽了知识面, 让自己站在了更高的角度上来看自己的职业, 也看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乐观的前景。形式多样的培训内容丰富:有一线教师的上课实录来弥补理论的空洞, 有专家的理论为我们导航, 有同仁的精辟点评, 有专家的即时评说, 有课后反思研讨, 有困惑的解答, 有鲜明热烈的现场研讨……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我未曾料想的。”学员周林桂说:“综合实践活动, 在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之前, 我只知道这是一门新课程, 对于这门课程的认识基本上只源于‘顾名思义’的程度。是陈时见、郭元祥、黄丽林、唐丽、徐巧英、黎君、于钟民、肖弋、陈菊、李庆忠、李白燕、陆绍桓、李兵、黄新宁等老师如火的激情传授点燃了我学习这门学科的热情, 掀起综合实践活动的红盖头, 让我领略了这门学科的独特风情。教学课例研讨、实践技能训练等从理论视角切入, 结合具体课例, 甚至实践深入浅出地解读纲要的内容, 拨开了我心头的迷雾, 了解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理念, 使我更清楚地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意义及必要性。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综合实践活动对发展学生个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起的重要作用。没有参与研修, 我不会知道这里的精彩纷呈;没有学习体验, 我也不会知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风光无限。”

三、严格管理、快乐学习, 培训生活有乐趣

近百人的班级, 连续十几天的紧张学习, 没有严格的纪律和完善的管理机制是很难保证效果的。培训期间, 为了加强培训班的生活管理和教学管理, 培训班设立了管理小组, 建立严格的考勤制度、学员作业档案制度和学员结业成绩考核制度, 下发了《学员手册》并制定了《学员公约》。班主任天天跟班听课和管理, 两位生活管理员与学员同吃同住, 每天晚上10点钟准时查房。

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又注意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想方设法从学员的需求去考虑, 尽力帮助学员解决实际困难, 真诚服务关注发展。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 费尽心思, 找到了较为合适的培训场地, 并从饮食、住宿、教学设施等多方面精心筹谋, 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例如在学习生活方面, 我们为每位学员准备了材料袋和必要的文具用品, 在培训结束前向学员发放刻有讲课教师上课录像的光盘。在培训过程中, 不断听取学员的意见, 不断改进服务质量, 确保学员在紧张的学习期间能学好、吃好、住好。在文化娱乐方面, 安排学员到广西教育学院的计算机房上网, 给学员发放上网费让他们在课余时间也能上网学习;买笔、墨、纸、颜料等给有书法、绘画爱好的学员;带学员到青秀山开展拓展训练……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员的文化生活, 又增进了集体成员之间的友谊。此外, 课余时间学员自发进行文艺排练, 在汇报总结会上, 他们进行了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

四、后续培训、丰富多彩, 搭建平台共提高

这次培训的一大特点是增加了网络平台在线交流, 为学员提供了网络课程资源。因此, 我们设立公共电子邮箱将培训教师的上课课件、教学录像、活动照片和各种学习资料上传到网络, 不受时空限制供学员使用。此外, 还设有学员QQ群和博客论坛, 学员不仅可以提交各种作业, 分享优秀教学资源, 还可以参与网上交流, 反馈各种信息。利用这个网络平台, 方便了教师和学员的交流互动, 使学员可以和我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还将利用网络这个平台, 本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一如既往地提供热诚服务、千方百计满足学员的后续培训和学习要求, 使学员感到温暖与充实, 乐学、想学。

对于“国培计划” (201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集中培训, 我们有以下四点体会:

一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需要有强有力的管理机制。“国培计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 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组织管理、项目策划、培训运作都需要强有力的工作机制作为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的支撑。因此, 需要建立健全实施组织机构。首先, 承担单位要成立“国培计划”领导小组 (下设办公室, 负责日常工作事务) , 负责培训的管理, 组织和协调培训的实施, 并对培训实施过程进行指导监督、专业引领和检查评估。其次, 实行学科项目首席专家负责制, 由首席专家组织学科导师团队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项目的具体执行。最后, 实行班级管理小组负责制和班委负责制的民主管理模式。通过建立学习小组, 设立班委会, 制定有关条例, 实行班级管理小组负责制和班委负责制的民主管理模式。小组长负责组织交流、讨论, 搜集组员各方面的意见, 班委会负责出勤考核、纪律监督、活动策划。保证了学员都能够遵守学习纪律, 认真听课, 积极参与讨论, 认真完成导师布置的作业。

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需要有教育资源丰富研修基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不仅需要有一支与时俱进的学习型培训团队作为专业引领, 还需要形成培训的合力。本次培训, 以南宁市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成绩显著的中小学校、广西民族博物馆、青秀山拓展训练基地等作为课程培训实习基地, 大大提高了培训效果。

三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需要有学员主人翁的责任感。这次培训, 我们对学员的表现满意, 这个满意是学员们用“责任”两个字交出的答卷, 学员给了我们许多的惊喜和感动。参加培训的96位学员中, 95%的老师不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是一张白纸, 通过培训学员们把握了这门课程的育人价值, 学会构建和实施有意义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员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精辟的诠释让我们惊喜:综合实践活动, “你”是面向学生的生活领域的经验性、实践性的课程, “你”不是“可教的”课程, 而是“可做的”课程, 这就是学员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张白纸上画出的绚丽的图案。此外, 课堂上看着学员们抢话筒, 听着学员们认真发表精辟的见解让我们感动;在拓展训练中学员们你追我赴, 互助互爱的团队精神让我们感动;读着学员们那些因获得信心、希望和力量而满怀感激的总结让我们感动。

四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需要有“诚心、真心、热心”的培训服务。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之一。这次培训, 我们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用“诚心、真心、热心”为学员服务, 让学员享受培训的幸福。没有最好的团队培训, 只有不断改进, 不断创新, 励志做到最好的团队培训。“诚心、真心、热心”的培训服务, 得到了学员的认可。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学员对项目的满意度达98%。

篇4: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工作计划

关键词:教研员;校本教研;综合实践活动

就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来说,不仅是课程教育改革条件下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对高校现阶段教学实践活动质量进行有效改革的必然途径。那么作为教研员来说,在具体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究竟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助推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研呢?

一、调查统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就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来说,教研员在其中不仅扮演着重要的实施角色,同时还发挥着重要的助推作用。在具体教研工作开展过程中,教研员需要做的工作很烦琐,但是为了保证其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前提和基础是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情况进行系统的调查和统计,以保证“对症下药”,其中“具体的情况”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一是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参与的总体情况,二是教师在时间活动中角色扮演的具体情况,三是综合实践活动最终实施的效果和呈现出的最终质量。教研员在校本教研工作开展之前,首先需要将这几方面的数据进行有效的收集和整理,从而为接下来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策略提供有效的依据。

二、综合听取多方意见

除了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开展情况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之外,教研员在推进校本教研工作的过程中,还应综合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同的角度,對同一事物总会有不同的见解,比如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可能是从实践活动参与者的角度来观察的,如果是任课教师的话,就会提出活动引导者、组织者角度的建议。这样一来,教研员在制订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具体策略的过程中,就能对活动的整体效果进行到位的把握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教研员在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研工作开展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教研员在工作过程中发挥助推作用时应提前做好有效的准备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奠定有效的基础。除此之外,教研员还应学会去综合各方面的资源,对教研工作开展的过程进行有效的保驾护航,从而保证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研工作开展的最终质量。

参考文献:

杨春艳.校本教研中教研员的新角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篇5: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活动方式,以“创新、实践、发展”为主线,立足于探索开放性的实践活动,探索多种途径,努力保持学生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能与学校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相结合,与学校课程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生的发展相结合。使学生能在不同程度上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的体验,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服务意识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工作思路:

(一)加强学习,提升新的课程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理论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观念和课程意识也必须与时俱进,本学科的教师要加强学习,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性质、目的和意义,使工作目标明确、操作正确、效果明显。本学期将通过自习讨论、专题研究等形式组织广大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与示例》、《来自课改实践的报告---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集锦》等,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学科教学实践。

(二)加强课程研讨,整合资源优势

研究的议题主要是探讨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评价,探讨以小组为单位的主题研究,探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相结合,与学校课程的究性学习相结合的专题研究,共同探讨课程的有效实施,整合各校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在协作和交流中互相沟通,互相交流,共同促进,共同发展,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三)关注师生需求、促进师生发展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把课题实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加以开发,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及竞赛,在交流中增知,在实践中长才,注意积累综合实践活动的典型案例,丰富本学科资源。教师要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与校本课程结合,从课程的实践性、活动性、生成性出发,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

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激发学生的真正兴趣,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四)完善课程管理、抓好课程实施

教师认真制订好“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和“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按课时认真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严格按课程理念设计教学,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要认真及时积累有关资料,对于老师,主要是实施方案、活动设计、活动案例和专题性总结等实施过程以及反思成果方面的资料;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是建好、管好“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设计并用好方案卡、行动卡、反思卡等。

三、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学习新课程理念。

2.制定并贯彻教研工作计划以及各年级组教学计划。

十月份:

1.讨论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评价方案。

2.开展综合实践专题研讨活动。

十一月份:

1.进行优秀论文、优秀教案、优秀案例的评比活动。

2.送教活动

十二月份:

1.课题研讨活动,围绕课题谈谈活动中的得失,并形成书面材料。

2.进行学生问卷调查

3.征集综合实践活动典型案例。

一月份:

1.学生活动成果展示。

2.上交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论文及学生活动体验文章。

篇6: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工作计划

研组期末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们综合实践教研组切实按照实施新课程、落实新理念、打造新课堂的需要,积极有效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全面育人功能,改进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和提高,现总结如下:

一、校本课程注重主题化、系列化

校本课程开发属于儿童中心、兴趣中心、问题中心的课程,属于“教师本位”的课程开发,不仅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故而,本着新课改的理念,本学期期初3到6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老师以《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成长手册》为基础,结合学校特色,和学生一起确定了整个学期研究的活动主题,同时确定了每个年级每月的重点长线研究主题和若干短线研究主题。有结合学校科技节而开展的三年级《有趣的纸》《星座模型我来搭》、四年级《冰棒棍连环爆》《葫芦卜建高台》、五年级的《交通工具模型搭搭看》《扑克牌搭搭》;有《学做彩色小圆子》《腌制咸肉与酱肉》的传统饮食研究;有解决身边小问题的小课题研究《“有毒”文具调查》、《什么能去除甲醛》„„活动形式多样,有调查研究,有实验研究,也有实践探究,让学生在“疑”中思,在“玩”中学,在“议”中辩,在“践”中行,让每一个孩子在活动中都能活学活用,有所收获,乐于探究。

二、主题活动指向实践性、探究性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继续开展“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的综合实践活动,注重生活化,注重实践性、研究性,更多地指向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其中三5班开展了《小小污渍,大大学问》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小问题引发思考——“如何让新课桌一直保持干净呢?”并尝试各种去污途径,通过上网、访问、实践,最终积累了多种去污好办法,还收获了很多去污小知识;六(1)班的《徒步拉链活动》更是让大家在玩乐中品尝了不一样的户外数学课,在游戏、竞赛中考验了智慧,锻炼了能力,感受了团结的力量;三

3、三6班的《我是“开心小玩家”》孩子们不仅了解精彩纷呈的传统游戏,了解了父母的童年,在玩乐中还带着家长回味了美好的童年生活,在改编传统游戏的过程,充分发扬了团结协作、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精神;五(1)五(2)开展神奇的鸡蛋综合实践活动,在实验中揭示如何改变鸡蛋浮力的奥妙;四年级开展《小萝卜大学问》主题活动,不仅了解了萝卜的起源、种类、作用、吃法、生长过程、还亲手实践了腌制青萝卜和胡萝卜,还品尝了家乡美食——熏豆茶,这样的探究真是快乐的回忆。

三、教研活动体现层次化、效能化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在周菊芳校长的带领下以及吴江区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沈丽萍老师等的关怀下开展得有声有色。本学期我们组的教研活动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集团内综合实践核心组的教颜研、集团内三校区教研、吴江区联片教研。集团内的综合实践核心组教研主要围绕集团内一课三磨的一磨设想而展开,如杨建瑛《快乐农耕之桂花乐》、水小叶《奇思妙想服装秀》的一磨设想,水小叶的《挑战不可能》磨课;集团内的三校区教研主要围绕集团内的一课三磨课堂展示活动而展开,如杨建瑛《快乐农耕之桂花美食》、仲芳芳《我的“e”卡通》;吴江区的联片教研本学期开展了主题是“基于核心素养关注学科统整”的集团综合实践学科联合展示活动,由水小叶、冯伟祥、申玲燕老师分别执教《挑战不可能》《去除污渍谁最巧》《改变传统游戏之“呼啦圈趣多多”》,苏州市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带头人周菊芳老师执教《阡陌园里种什么》。吴江区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沈丽萍结合课堂展示进行点评,苏州市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徐燕萍老师进行专题讲座《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理解:基于教育部<指导纲要>》。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既给一线老师提供了展示的舞台,收获了更多的教学资源,也促使综合实践的老师要像学生一样永葆童心,永怀探究之心。

四、教师发展实现创新化、合作化

篇7: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我处的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工作以区教研室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为依据,以规范教师业务为起点、以学科技能考查为重点,以高效课堂的构建为目标,开齐、开足、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努力做好我处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工作。

二、主要工作 1.全面规范教学业务

(1)加强理论学习。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综合实践活动的年级目标》和区教研室下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几种教学策略,做好理论笔记。真正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了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掌握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策略。

(2)规范教师业务。教师备课时,以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五环节为框架,以班级学生实际情况为依据,以下发的教学案例为参考,体现出计划的指导课和成果的汇报课,使备课具有实效性、实用性,更好的服务于自己的教学;设置学生作业时,内容设计合理科学,必须体现出小组活动计划的制定(用好统一下发的表格)、学生调查搜集的相关材料,作业要全批全改,装订规范。

(3)进行作业展评。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作业设置与批改状况,本学期将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作业展评活动。借助学生作业展评这一活动的开展,一是督促任课教师精心设计学生作业、用心批改学生作业,使学生作业规范、趋于精致;二是通过观摩让老师们互相学习借鉴,同时对精心辅导学生作业的老师给与表扬奖励。

2.努力构建高效课堂

(1)参加区课堂教学专题培训。为解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使课堂教学顺利开展,区教研室及时组织了全区的课堂教学专题培训,为大家上示范课、阐释教学策略、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应该说,这样全方位的培训非常重要,在课堂教学上做专业引领,真正让以后老师们的课堂教学有所遵循。为此,要求每一位参会教师要积极参与,认真学习,及时反思,并写出书面的学习体会。

(2)继续开展学策略、用策略活动。以学科教研中心组为单位,继续开展学策略、用策略活动,提高教师的课堂实施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对于下发的各种课型的教学策略,要求教师认真进行阅读,并紧紧围绕计划课、汇报课的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践,从而有效指导学生制定活动计划、鼓励学生搜集整合资料、积极进行资料的汇报。在运用策略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借助教研组这个平台进行互动交流,互相切磋。同时借助课前调讲这一手段,了解老师们课堂教学的落实情况,并加以指导,使老师的课堂教学逐步走向成熟。

(3)举行学科磨课活动。借助区综合实践活动名师工作室这一有利的学习的平台,从我处挑选教师传经送宝,让她们上示范课、切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经验、做法(如何指导学生搜集材料、如何引导学生汇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教学策略,让其他教师学习借鉴,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从而有力促进整个学科教师队伍建设。

3.实行学科捆绑评价

(1)为了解教师的备课落实情况,在深入各年级进行业务检查后,及时把检查情况通报给各校教导主任和任课教师,加强问题整改,并把教师的业务积分纳入教学业务积分评估之中。

(2)为了掌握教师对本学科的的课堂教学情况,督促教师开足、开齐、上好这门学科,在期中、期末考试时对3---6年级全体学生进行学科技能考查。各年级考查题在区教研室命题精神的指导下既考查学生对每个主题的一些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又同时考查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是否指导学生制定活动计划、写活动总结、如何搜集整合资料等。通过把考查成绩与考试成绩捆绑计算评价教师总体教学成绩的方法,使这门学科引起教师们的重视,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逐步提高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的实施水平。

三、活动安排 二月:

1.传达教研计划 三月:

1.学科磨课研讨活动 2.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评选 四月:

1.期中质量调研 2.期中业务检查

3.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论文评选 五月: 1.作业展评 六月:

篇8: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工作计划

我校地处萧山南部较为偏僻的山区, 师资水平一向相对薄弱, 学生受经济条件、文化视野和家庭条件的局限, 成体系地、有特色地开展教研活动并不多见, 面对新课程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运行往往手足无措。故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差不多处于停滞状态, 偶尔部分教师的尝试也只是稍稍让学生过把瘾而草草收场。

究竟如何来激活薄弱的农村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相对滞后的现状?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 我镇鲜为人知的抗日题材、极负盛名的杜家杨梅以及其他社会题材等都是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绝好的生活教材。故此我校特依托教科室、语文学科教研组及综合学科教研组的部分骨干教师, 以校文学社成员和其他爱好者为活动主体, 策划了一次次较为成功的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并构建了一套针对薄弱农村初中的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模式。

二、课题的实施过程

(一) 确定活动对象及主题

鉴于我校师资力量的现状和教师意愿, 我们特精心挑选了几位事业心强、业务素质相对较好、有志于教研改革的几位教师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课题实验组, 由校教科室主任和语文教研组长任正、副组长, 同时在校长和各科室的大力支持下开始科研策划, 并以我镇鲜为人知的抗日题材、极负盛名的杜家杨梅以及其他社会题材等为契机, 正式启动以我校西小江文学社及其他爱好者为主体的大型综合实践系列教研活动。

(二) 确定活动板快及课题小组

活动板块主要便于学生活动分工及教师指导, 每项活动依据具体主题活动而定。以下是活动系列板块及课题小组分工个案:

品独家杨梅, 走生活语文之路

——所前镇中杜家杨梅节综合实践活动系列之一

(三) 细化活动课题方案。

为进一步细化指导, 让学生明确分工, 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较为细致的安排, 尽可能排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让学生心中有数, 我们特地对每一小组成员加以细致指导, 并以期这批成员能成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大面积开展的骨干力量, 从而带动全体同学走向社会课堂。下特以部分活动方案细化案

例为证:

案例一:

关于第九届萧山杜家杨梅节实地采访的策划

一、设计主题:杨梅人的故事、杨梅的生态环境、杨梅的经济地位等。

杨梅人采访对象:出产杨梅的亲人;出产最多的梅农;出产最少的梅农;最勤劳的梅农;年纪最大的梅农;杨梅节现场梅农和顾客采访等等, 写出他们的苦与乐, 表达他们的心声, 捕捉最有特色的素材, 形成采访记、观察记、现况采写以及风情介绍等等。

杨梅的生态环境:可从身边亲人或亲人推荐的对象走访, 听取有经验梅农或权威技术人员的介绍, 再结合网上或其他资料, 撰写成文。

杨梅的经济地位:可从杨梅收入最多或最少进行调查, 从村委进行采访了解全村杨梅收入, 从镇里了解全镇杨梅的收入。

案例二:

关于第九届萧山杜家杨梅节摄影录像的策划

活动分工策划:协助走访队, 拍下走访过程和感人片段, 以及现场实况和杨梅实景, 为自己和其他队抓拍创作题材, 写成文字。

活动人员:缪宇洁703王霞露704金小燕708陈华706曹张青706

活动时间:年月日

活动地点:

活动遇到的困难及对策。

活动方式:人物采访追踪、实景拍摄、现场抓拍等

设计主题:留下美的一瞬

活动成果:录象、拍照、录音以及文字介绍等。

(四) 活动阶段

每次活动共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阶段段。以萧山杜家杨梅节综合实践活动为例:4月下旬~5月下旬为前期, 主要做好人员分工策划、课题策划、器材准备等工作, 同时有目的开展首次活动;6月上旬~6月下旬日为中期, 中期阶段由指导教师亲自带队走进梅乡, 深入现场, 让学生切实体验萧山杜家杨梅节轰轰烈烈的时代场面, 激发学生乡土意识和家乡自豪感, 并通过感受梅农的苦与乐获得第一手材料;6月下旬~7月上旬为后期, 这是课题结题、反馈和总结阶段。

(五) 策划活动成果

1、众多作品见诸报端。

2007年6月24日《萧山日报·花季雨季》以较大篇幅刊登我校西小江文学社成员这次活动的成果。其中采访记《杨梅占了杜家村收入的“半壁江山”》、《一棵杨梅树, 20年才能有效益》、《希望杨梅越卖越好, 杨梅节有更多人知道》全文刊登和《甜甜的, 酸酸的》、《夏之梅》《做人要厚道》、《杨梅映红了笑脸》、《好客的杜家人》等作品节选发表。

2、省立项课题组高度评价。

2007年6月23日, 萧山区省级立项课题《新课程下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程运行体系研究》成员在区语文教研员带领下莅临我校调研并听取了我校朱伟丽老师《又到杨梅满山红》的语文综合实践汇报课, 高度评价了我校以文学社层面为主体的新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究, 切合了我校薄弱农村初中师资水平和学生的实际, 走出了薄弱农村初中科研之路。

3、教科研成果产生较大反响。

2006年12月《语文学习的第二课堂:与历史对话》获萧山区中语会年会论文一等奖, 2007年9月《品杜家杨梅, 走生活语文之路》获萧山区20届中小学专题论文二等奖。

三、活动启示

(一) 寻找支点

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薄弱面, 每一所薄弱学校也有自己的地域和师资强势。如果我们巧用这一支点, 组成一支骨干科研力量, 并构建一块学生实验园地, 让部分科研教师尝到甜头, 让部分学生先“富”起来, 再走“共富”之路, 从而避免浮躁、茫无头绪、死寂沉沉的教研局面。当然支点的要求应是:

1、教师必须有一颗上进的心, 立志在教科研上有所作为, 同时能有相对较强的科研以及业务能力等。

我们组建科研队伍时, 以语文教研组为龙头, 同时借助其他学科的优势, 科研实力相对较强, 否则头未开好, 叫叫嚷嚷上马, 毫无结果收场, 实验不了了之, 只能贻害无穷。

2、学生可挑一些相对胆量足、表达能力强、有一定特长。

这一部分同学指导期限短、接受能力快, 敢于与他人交际, 社会实践能力强, 任务完成效果相对更佳。

(二) 以点带面

先打开教研的新局面, 让“试验田”的一部分师生能有所收获, 这不是我们的终端目的, 而仅仅是一个起点。我们更多是为了让这一部分教师能以自己获得的体验给更多教师以抛砖引玉之功效, 让这一部分“试验田”的学生能回到班级给更多学生以示范。由于这一部分教师已有了一定科研的能力, 在承担更多教研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他教师就有了可供借鉴和咨询的样板。同时这些文学社成员在其他同学中有威信, 他们完全可以成为本班本校学生中的“燎原之火”。

(三) 以面促点

事实证明, 我区团队型教研队伍除城区及部分农村示范初中外, 其他并不多见。农村薄弱学校的部分同仁之所以走不出个人教研的怪圈, 缺少团队支持恐怕也是一大因素, 实现团队和个人教研互赢就等于为我们唤来了教科研的百花齐放的春天。同时, 更多学生的参与反过来也就会促进前一部分学生的上进心。

(四) 团队科研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专长、文化背景和社会阅历, 如果我们能充分考虑并善于营造一种合力, 打造团队科研队伍, 并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找到自己的专长, 使更多的教师和学生能投入到教科研队伍, 这种团队的力量无疑是巨大的, 这股合力所产生的效应无疑是难以估量的。

(五) 构建地域文化教研特色

事实证明, 形成和构建地域文化特色是学校走教科研之路的一条必要途径, 我区第九中学的“沙地文化”、第三中学的“红色文化”, 还有一部分农村初中开发的钱潮文化、围垦文化、板龙文化、花卉文化、伞文化、羽绒文化以及我校本镇抗战题材的成功开发等等都收获颇丰。2007年上半年度我校以一年一度的萧山杜家杨梅节为契机, 大力开发杨梅文化, 充分做足、做好、做大杨梅文化, 并开发出一大批课题, 如《杨梅的情结文化》、《杨梅的生态文化》、《杨梅的旅游文化》、《杨梅的市场文化》等等, 这里涉及历史、地理、数学、自然、美术、摄影、文学, 甚至包括各国语言、礼仪的交际等等, 无不是我们各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当然, 地域文化特色也包括本校教科研的突出教育教学问题, 学校亟待解决的教育教学“瓶颈”, 这都是本校的校本教研特色和地域特色, 而不仅仅惟上、惟新。

四、问题和思考

教研模式的构建并不是意味着教研之路一蹴而就, 它还需要我们长期的不懈追求和努力, 应避免简单化、教条化。

(一) 一忌简单化。

笔者在实施过程中, 尽管活动策划极尽细化, 课题试验组成员和文学社成员相对力量较强, 但实施过程中部分成员面对实际问题应对能力仍明显不足, 材料的汇编和语言的表达似有力不从心之感。这显然需要我们创设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科研机会, 有更加细化的策划和指导, 让师生在一次次挫折中体验和成长, 最终才能享受教研的成果。很显然, 任何简单、武断的做法都是不相宜的。

(二) 二忌片面化。

任何个人都有可供挖掘的潜力, 在适当的外力和内因下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课题的“支点”, 故此我们切忌眼光片面化, 可着力发掘一切积极因素, 充分给人以展示的机会, 切忌为“支点”所囿。在这次教研活动的策划中, 我们并未囿于所谓的“支点”, 除课题组成员, 我们还特地邀请了部分任课教师, 以便于对所教学生的切实指导, 我们还特地组织了杜家村部分学生的加入, 通过他们联系家长、走访梅农、采摘杨梅、体验农家风情等等, 这为我们做出了无可替代的向导作用。

(三) 三忌教条化。

教科研前期的理论指导和课题策划为师生提供了可资援引的思路和策略, 但更多的实践活动和科研中, 必然会碰到我们无法预料的新问题, 这显然需要师生能据实际情况灵活、机智、创造性地应对。课题实验组需对课题的几个阶段适时调查、调整、矫正和反馈。

篇9: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组建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保证活动课程有序实施

教研组是学校保证学科教学有序推进的最基础的教学团队,没有教研组,学科教学就会缺少主心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像其他学科那么单一,课程涉及面广,与多种学科相关;课程实施中,活动时间与空间多变,活动可以在一节课里完成,也可以在一个学期里完成,甚至更久;活动可以在校园里进行,也可以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进行。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必须发挥教研组的核心作用,由教研组的统一部署和协调管理。

2003年9月,我校在全市实施新课程的初始阶段,就在全市率先组建了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在市教研室指导下,学校决定把原来信息技术教学、音乐、美术、劳技等学科教研组进行改造和重建,组成了包括信息技术、劳技、音乐、美术等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不久,市教育局教研室在我校举行了第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活动,教研组向全市各校从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老师介绍了教研组的工作情况和取得的初步成果。

鉴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我们把教研组的工作计划牢牢地定位在全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总体规划上,具体由以下两个部分构成。

(一)教研组成员经过努力能达标的工作计划(教研组常规工作计划)

教研组常规工作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活动课程中提出的信息技术教学,劳技教学,与音乐、美术教学相结合的综合性活动等。这些活动计划,都是教研组所能直接管到的,也较易操作。计划的制订既要按照国家指导纲要的意见,又要充分结合学校特色,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的各种活动资源,并拟定一批研究性学习课题、社会调查课题让学生自主选择。教研组成员要指导学生去具体实施,最后帮助学生完成活动评估。8年来,我们在学生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已整理出150余项课题,有些已经把成果转化改造成为校本课程。

(二)由教研组提议校领导课程小组部署制订的工作计划(学校层面的工作计划)

由于活动课程内容的广泛性和多样性,有些活动光靠教研组是无法完成的。对此,我们采用的办法是:由教研组提议,请校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按照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的核心内容,制订全校性的工作计划。在计划的制订过程中,教研组主动配合学校各部门(教务处、德育处、团委、学生会等)、各学科教研组完成各项工作。

二、实施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除了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外,还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以及学校各部门、各教研组的支持和配合。

(一)课程管理

1. 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课程的实施

这种管理既能直接或间接体现学校校长的办学意志,又能很好地理顺学校各处、室,各层面相互之间的关系,能把学校的办学意志顺畅地贯彻到各处室、各教研组、各年级组、各备课组,直到每个师生。实践证明,由“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来统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面实施,不失为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管理办法,也为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 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课程管理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活动需求,并对学生参与活动的需求和过程作必要的跟踪,其目的正是为了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活动,提高活动的成效。因此,教师要有勇气和自信去面对学生,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并随时根据反思的结果调整指导计划、指导的方式和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要充分体现学校教学特色和区域特色。所以,教师要能结合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运用多种手段,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并实施多元化、发展性的学生评价策略。

为了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学校要营造一个让教师积极学习和研究的氛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没有固定的技术模式和操作程序,没有现成的最好的模板,它需要教师、校外专家、教育的行政主管部门乃至学校的学生及其家长之间的相互沟通、多方协作、彼此学习和共同研究与创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不是对个别教师或者少数教师所提出的教学要求(尽管个别或少数教师会“先行一步”),它需要的是教师集体的力量和智慧。

为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我校为每个年级制订了每学年的课程计划,并为学生所取得的活动成果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学校规定每年4月份一个月为学生研究成果汇报、交流活动月。为丰富活动月活动内容,从中穿插相关专题讲座。

(二)学生管理

根据国家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结合学校这几年来活动课程的实施情况,我们教研组提出了让学生和教师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基本要求:要求每个学生参加3个“1”,学会“2+1”。

3个“1”是指每个学生每个学年都要听1次专题讲座,参加1个课题研究,参加1项社会实践活动;“2+1”是指每个学生要学会2项体育技能,学会1项乐器演奏。学习要有计划,最终还要有评价。3个“1”和“2+1”要求的提出,有力地推进了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当前,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把学生综合素质列入中考成绩总分的一部分。我校由于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把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都如实地记录在学生综合素质考评手册中,使每个学生的素质分有据可查,所以这些管理办法也颇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三)教师管理

学校明确每个教师通过培训必须达到“一主一副一课题”的目标:“一主”是指教师具有的专业课知识和能力;“一副”是指教师应具有的非专业课知识和教学能力;“一课题”是指要求教师每年指导学生完成一个课题。学校还把这一培训要求列入教师考核内容之一。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使全校教师很快具备了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能力,课程的有效实施也就有了保证。此外,培训内容还包括课程开发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规划设计能力、探究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等。由于学校对教师培训的措施落实,考核考量得当,保证了教师的培训质量,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这些工作由教研组拟定计划,上报学校后由学校安排时间进行。

三、以教学科研引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篇10:第一学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结合运用知识,直接参予的实践性活动。

因此,我校本学期将围绕着学校、学生的实际问题,亲历问题,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寻找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现在存在的真问题,同时激发教师加强现论学生和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解水平和实践能力,开发和积累课程资源,逐步形成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色。

二、具体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和培训力度

继续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结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进一步明确课程改革信息,深入了解学生和学校在教学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探索解决途径,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意识,始终保持和新课程同行,积极倡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做到边学习边实践,增强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践的理解和领悟,从而更科学地指导自己的育人工作

2、调整内容,贴近生活

篇11: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工作计划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精神相结合。我们要鼓励学生以自己独有的触角去搜寻知识与生活的结合点,活动的主题应生成于学生生活,与他的兴趣爱好、年龄特征、知识水平相适应,在观察、思考、活动、操作中有机生成。以自我为圆心,以能力为半径,去划定自己所要探索的领域,去探究其中的奥妙。在活动中,渴求个性的健全发展,珍视人生的价值体现。

【总体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常识。

3、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求证的方法。

5、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内容形式】

课时安排:根据国家课程计划,依据学校课务安排,我们把这门课程纳入了课表,每周三课时。老师也可根据活动需要,灵活处理时间,布臵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活动。

形式:主题活动、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小型课题研究为主。

活动侧重:留心周围的一切,善于观察与思考,从生活中产生问题,转化成课题,让学生自己动手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参加社会实践,解决问题。

具体内容:尝试以研究性学习为重点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培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1、三至六年级要根据班级实际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任课老师要以布臵综合实践性作业为主要形式,指导学生开展好学科型综合实践活动。

2、在校内开辟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3、提供若干综合实践活动备选主题,每个班各选择若干个进行研究,注意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4、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开发校本资源、社区资源、地方特色资源结合起来,也要与学校课题的研究结合起来,办出学校特色。

【师资配备】

在师资配备上立足本校教师,着力通过培训,让教师人人掌握一项指导技能,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提倡教师人人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另外,将聘请校外基地负责人为我们的校外辅导员。

【实施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增强课程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是随着课改应运而生的。教师唯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才能充分认识开设此课程的重大意义,才能真正明确此课程的目标及实施操作的方法。

1、每位教师要进一步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深刻领会纲要精神,以先进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每位教师要善于从报刊杂志、教育书籍、网络等多种渠道了解课改信息,明确活动动态,学习优秀案例,汲取成功经验,边学习边实践,不断增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和认识。

2、教师之间要经常切磋交流,形成合力。针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教学中出现的热点与难点,人人要出谋划策,寻求对策,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活动内容的开发、活动方式的选择、活动途径的展开等等,老师们要不断反思,不断跟进。

二、挖掘各类资源,生成活动课题

我们将立足农村中心小学的现实,积极开发和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探索适合农村中心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路子,把关注农村问题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载体。现提供如下备选课题,供各年级参考,各年级可选择其中一个课题制定好相应的活动计划开展活动。

主题一:小小种植家(研究菌类、蔬菜、花卉、农作物等与环境的关系。)主题二:家庭小医生(了解感冒、中暑、牙疼、红眼病、等的起因、症状、治疗预防)

主题三:环保小卫士(进行环境污染情况调查、提出整治环境的举措与建议。)主题四:小小社会学家(调查民营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前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

主题五:电器的利与弊(进行对电视机、电脑、电冰箱、微波炉、复印机等利与弊的研究)

主题六:少年电子技师(对各种电子线路进行研究、设计,并制造出具有创造性的作品。)

主题七:小小模型家(能够对各种车模、船模、航模及建筑模型等进行创造、研究、制作。)

其它主题:校园、社区寻找不规范汉字使用活动,校园安全警示,走进民工子弟,茶文化,家乡的风俗,饮食与健康,家乡变化,身边的好习惯,纸张是怎样来的等。

三、完善课程管理,抓好课程实施

1、扎实细致落实各位综合实践活动老师的行为要求;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不可随意挤占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时间。

2、、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担任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其指导任务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项目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

3、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活动的方式。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每一项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服务、制作、社会宣传、演示、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之间的整合。

四、科学有效评价,促进师生发展

1、注重过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将关注的视角指向小学生获得结果和体验的过程,注重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采用即时评语的方式记录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参与程度、努力程度等表现,并将其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

2、尊重多元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鼓励并尊重小学生极富个性的自我表达方式:演讲、绘画、写作、表演、制作等。在教师对活动做到出评价的同时,通过讨论、协商、交流等方式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上一篇:五徽五旗教育下一篇:谈孔子的仁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