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便方法计算方法总结

2024-05-13

简便方法计算方法总结(精选9篇)

篇1:简便方法计算方法总结

四年级数学简便计算:乘除法篇

一、乘法:

1.因数含有25和125的算式:

例如①:25×42×4

我们牢记25×4=100,所以交换因数位置,使算式变为25×4×42.同样含有因数125的算式要先用125×8=1000。

例如②:25×32

此时我们要根据25×4=100将32拆成4×8,原式变成25×4×8。

例如③:72×125 我们根据125×8=1000将72拆成8×9,原式变成8×125×9。

重点例题:125×32×25 =(125×8)×(4×25)

2.因数含有5或15、35、45等的算式:

例如:35×16

我们根据需要将16拆分成2×8,这样原式变为35×2×8。因为这样就可以先得出整十的数,运算起来比较简便。

3.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例如:56×32+56×68

我们注意加号两边的算式中都含有56,意思是32个56加上68个56的和是多少,于是可以提出56将算式变成56×(32+68)如果是56×132—56×32 一样提出56,算是变成56×(132-32)

注意:56×99+56 应想99个56加上1个56应为100个56,所以原式变为56×(99+1)或者56×101-56=56×(101-1)另外注意综合运用,例如:36×58+36×41+36=36×(58+41+1)

47×65+47×36-47 =47×(65+36-1)

4.乘法分配律的另外一种应用:

例如:102×47

我们先将102拆分成100+2 算式变成(100+2)×47 然后注意将括号里的每一项都要与括号外的47相乘,算式变为:100×47+2×47 例如:99×69 我们将99变成100-1算式变成(100-1)×69 然后将括号里的数分别乘上69,注意中间为减号,算式变成:100×69-1×69

二、除法:

1.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乘积:

例如:32000÷125÷8 我们可以将算式变为 32000÷(125×8)=32000÷1000

2.例如:630÷18 我们可以将18拆分成9×2 这时原式变为630÷(9×2)注意要加括号,然后打开括号,原式变成630÷9÷2=70÷2

三、乘除综合:

例如6300÷(63×5)我们需要打开括号,此时要将括号里的乘号变为除号,原式变为 6300÷63÷5 四年级数学简便计算:加减法篇

一、加法:

1.利用加法交换律 例如:254+158+246

我们首先观察发现254与246相加可以凑成整百,于是交换158和246两个加数的位置,变成254+246+158。

2.利用加法结合律 例如:365+458+242 我们发现后两个加数可以相加成整百数,于是变成365+(458+242)。

3.拆分加数 例如:568+203 我们发现203距离200较近,于是将203拆分成200+3,算式变成568+200+3。

例如:289+198 我们发现198距离200较近,于是将198改写成200-2,算是变成289+200-2。

二、减法:

1.交换减数位置: 例如:452-269-152 我们发现452-152能得整百数,于是交换减数位置,算式变成452-152-269。

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两个数的和: 例如:562-236-164 我们发现两个减数236与164的和能凑成整百,于是算式变成562-(236+164),注意括号里要变成两数相加。

2.拆分减数: 例如:313-102 我们发现减数102距离100较近,可以拆分成100+2,但是在减法算式里要变成313-100-2。

例如:521-298 我们发现减数298距离300较近,可以拆分成300-2,但是注意在减法算式里要变成521-300+2。

三、加减混合:

1.加减换位: 例如:526—257+274 可以将算式改为526+274—257。

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分别减去这两个数: 例如:568—(254+168)

我们可以打开括号,注意括号里的加号在打开括号后要变成减号,于是算式变成 568—254—168,然后调整减数位置,因为568先减去168可以凑成整百数,于是算式变成568—168—254。

2、综合运用: 例如:57+68—57+68

很多同学盲目地写成(57+68)—(57+68)是错误的,我们发现第二个57前面是减号,可以和第一个57合并成57—57,而第二个68前面是加号,只能和第一个68合并成68+68,所以算式应变成(57—57)+(68+68)。

例如:628—(254+128+146)

有些时候我们在同一道题中运用多种方法,总之一个原则,但不改变运算结果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使运算更加简便。如上题,我们发现628先减去括号里的128比较简便,余下两个数254与146恰好相加是整百,于是算式变为(628—128)—(254+146)。

四年级数学简便计算:方法归类

一、交换律(带符号搬家法)

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同一级运算(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带符号搬家”。适用于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例:256+78-56=256-56+78=200+78=278

450×9÷50=450÷50×9=9×9=81

二、结合律

(一)加括号法

1.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加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还是加,是减还是减。但是在减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现在就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即在加减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加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括号里要变号。)

例:345-67-33=345-(67+33)=345-100=245

789-133+33=789-(133-33)=789-100=689 2.当一个计算题只有乘除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乘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还是乘,是除还是除。但是在除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现在就要变为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即在乘除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乘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除号,括号里要变号。)

例:510÷17 ÷3=51÷(17×3)=510÷51=10

1200÷48×4=1200÷(48÷4)=1200÷12=100

(二)去括号法

1.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将加号后面的括号直接去掉,原来是加现在还是加,是减还是减。但是将减号后面的括号去掉时,原来括号里的加,现在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现在没有括号了,可以带符号搬家了哈)(注:去括号是添加括号的逆运算)

2.当一个计算题只有乘除运算又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将乘号后面的括号直接去掉,原来是乘还是乘,是除还是除。但是将除号后面的括号去掉时,原来括号里的乘,现在就 要变为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现在没有括号了,可以带符号搬家了哈)(注:去掉括号是添加括号的逆运算)

三、乘法分配律

1.分配法 括号里是加或减运算,与另一个数相乘,注意分配。

例:45×(10+2)=45×10+45×2=450+90=540 2.提取公因式 注意相同因数的提取。

例:35×78+22×35=35×(78+22)=35×100=3500 这里35是相同因数。

3.注意构造,让算式满足乘法分配律的条件。

例:45×99+45=45×99+45×1=45×(99+1)=45×100=4500

四、借来还去法

看到名字,就知道这个方法的含义。用此方法时,需要注意观察,发现规律。还要注意还哦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例:9999+999+99+9=10000+1000+100+10-4=11110-4=11106

五、拆分法

顾名思义,拆分法就是为了方便计算把一个数拆成几个数。这需要掌握一些“好朋友”,如:2和5,4和5,2和25,4和25,8和125等。分拆还要注意不要改变数的大小。

例:32×125×25=8×4×125×25=(8×125)×(4×25)=1000×100=100000

125×88=125×(8×11)=125×8 ×11=1000×8=8000 36×25=9×4×25=9×(4×25)=9×100=900 四年级数学简便计算:分类训练 第一种

(300+6)x12 25x(4+8)125x(35+8)(13+24)x8

第二种

84x101 504x25 78x102 25x204

第三种

99x64 99x16 638x99 999x99

第四种

99X13+13 25+199X25 32X16+14X32 78X4+78X3+78X3

第五种

125X32X8 25X32X125 88X125 72X125

第六种

3600÷25÷4 8100÷4÷75 3000÷125÷8 1250÷25÷5

第七种

1200-624-76 2100-728-772 273-73-27 847-527-273

第八种

278+463+22+37 732+580+268 1034+780320+102 425+14+186

第九种 214-(86+14)787-(87-29)365-(65+118)455-(155+230)

第十种

576-285+85 825-657+57 690-177+77 755-287+87

第十一种

871-299 157-99 363-199 968-599

第十二种

178X101-178 83X102-83X2 17X23-23X7 35X127-35X16-11X35

容易出错类型(共五种类型)600-60÷15 20X4÷20X4 736-35X20 25X4÷25X4

98-18X5+25 56X8÷56X8 280-80÷4 12X6÷12X6

175-75÷25 25X8÷25X8 80-20X2+60 36X9÷36X9

36-36÷6-6 25X8÷(25X8)100+45-100+45 15X97+3

100+1-100+1 48X99+1 1000+8-1000+8 5+95X28

102+1-102+1 65+35X13 25+75-25+75 40+360÷20-10

13+24X8 672-36+64 324-68+32 100-36+64

12×340+66×120

370×25+250×3

111×34+666×11

222×340+888×165

熟悉字母公式做题 ⑴ a+b =b+a

88+56+12

178+350+22

56+208+144

⑵(a+b)+c=a+(b+c)(23+56)+47

286+54+46+4

582+456+544

a×b=b×a

25×37×4

75×39×4

65×11×4

125×39×16

(a×b)×c=a×(b×c)

19×75×8

62×8×25

43×15×6

41×35×2

a×(b+c)=a×b+a×c

136×406+406×64

702×123+877×702

246×32+34×492

⑹ a×(b-c)=a×b-a×c

102×59-59×2

456×25-25×56

43×126-86×13

101×897-897

a-b-c=a-(b+c)

458-45—155

2354-456-54 68547-457-123-420

⑻ a-b+c=a+c-b

4235-4067+76 3569+526-1569 45682-7538+14318

⑼ a÷b÷c=a÷(b×c)

4500÷4÷75

16800÷8÷25

248000÷8÷125

5200÷4÷65

⑽ a÷b×c=a×c÷b

4500×102÷90

3600÷80×2

125÷20×8

250÷75×30

⑾ a-b=a-(b+c)+c

429-293

1587-689

8904-1297

87905-388

⑿ a-b=a-(b-c)-c

2564-302

25478-9006 5024-502

1251-409

⒀ a+b=a+(b+c)-c

254+489 5021+897

654+793

654+4999

⒁ a+b=a+(b-c)+c

124+4005

1235+607

248+803

2005+45687

⒂ 综合

254+246+744+1054

5897+568-897+432

45627-258-742-1627

321×46-92×27-67×46

75×32×125 65×16×125

360÷(18× 4)

32×105 598+735

98×34 25+75-25+75

48×125

540÷45

99×38+38

103×56

篇2:简便方法计算方法总结

一般在计算中,题干的要求是:能简算的要简算。如果式子中有分母相同的分数,结合起来可以凑整或者可以口算,那么可以通过交换律和结合律将这样的分数放在一起。但是要特别注意去括号和加括号时,只有在括号前面是“—”号时变号。当同学们不肯定时,请勿简算,按照运算顺序(①只有加减,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②有小括号的,先计算小括号里面的)进行计算即可。

篇3:简便计算教与学方法初探

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发现了一些问题, 也想到一些方法帮助学生提高简算的能力。那么, 如何提高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呢?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把计算步骤简便化

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像我们在课堂上出现的那样, 把题目标出哪题用简便计算, 如果真像某些教师那样出题, 我们的学生的简便计算意识和能力得不到真正的提高。许多学生在考试或平时的练习时, 拿到题目甚至不把题目读完, 就开始计算, 计算了几分钟才发现有问题。当他回头重新审题时, 才发现原来所做的计算是在浪费时间, 题目只是检测我们的“估算”能力, 简便方法是隐藏在算式里的。在列完综合算式之后, 我们应该让学生有意识地停下笔来, 用眼睛去观察, 用大脑去思考有没有简便的算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意识地思考是否有简便方法, 也就是寻找计算的捷径。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整理一下解题的思路, 还节省解题时间。例如, 有一道这样的题:学校要采购一批桌椅, 桌子每张58元, 椅子每把42元, 要采购62张桌子和63把椅子, 一共需要多少钱?停下来仔细审题, 如果是62张桌子和62把椅子, 那就是62套桌椅, 我们不妨将一把椅子搬开, 这样先算62套桌椅的价钱, 再加上搬开的那把椅子的价钱, 就知道一共需要多少钱了。比起大部分学生先算桌子需要多少钱, 再算椅子需要多少钱, 再算两者之和就简便多了。

二、理解的基础上说算理

在学习简便计算的计算定律时, 不能教学生死套公式, 这样学生往往会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反复犯错, 如果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这些定律, 应用起来就会比较灵活。让学生理解算理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 还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 在学习乘法分配律时, 经常会出现不分别相乘的现象:25× (40+4) =25×40+4。我们可以先问学生原算式里面一共有多少个25相加。根据乘法的含义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等于几乘这个相同加数, 学生一定知道是44个25相加。再看等号后面的算式里一共有多少个25, 还差几个25, 所以应该加4个25, 而不是加4。我们可以一边教学生说算理, 一边写过程, 这样可以帮助那些对乘法分配律不太清晰的学生弄清楚算式的来龙去脉。找到规律后, 在逆运算的过程中也能灵活运用, 如89×27+89×73, 发现89×27和89×73这两个算式中的89是乘法算式意义里的“相同加数”, 27和73分别是这个相同加数的个数, 表示27个89加73个89等于多少个89, 结果一共是27+73个89, 写成算式便是 (27+73) ×89, 这样运算起来就简便多了。

三、在课堂前几分钟进行计算题比赛

在上课前几分钟, 我会在黑板上出两道计算题, 有口算, 有笔算, 也有简算。我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采用灵活的方法简便快捷地算出答案。由于我给的时间有限, 最能考查到学生所采用的计算方法, 谁用的方法好, 谁就算得快。长期这样下去, 学生就会在计算之前有意识地观察和思考给出的题有没有简便方法, 培养了他们的简算意识。例如, 这道很简单的题:135+77-35, 如果按照一般的计算方法, 就要进位和退位, 采用移项法, 就可以先算135-35=100, 100+77=177。长期积累和发现, 学生会自然找到一些不是定律之类的简算方法, 发现一些规律, 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

四、灵活运用“数字朋友”的关系

数学离不开数, 其中有些数在计算中经常出现又比较特殊。例如, 一年级学过的“凑十歌”, 在简算中也十分有用, 如小数的凑整数“1”, 个位相加满“十”, 其他数位上的数字相加都得“9”, 运用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 就可以将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交换位置后结合, 这样计算更简便。另外, 在一些乘法算式中, 特别是连乘, 通常是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将两个相乘得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相乘, 如:25×125×4×8= (25×4) × (125×8) , 像25和4、125和8, 还有2和5等这样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密切, 我们在计算过程中就要充分运用它们这种“好朋友”的关系, 将计算简单化, 甚至可以在计算过程中见到其中一个, 看看能否找出另一个, 没有时, 尽量“凑”出一个来。例如32×25, 想办法将32看成8×4, 也是后面要讲的用算式8×4代替数32, 这样很快可以口算出答案来, 简便、快捷。

五、学会找隐形数字“1”

我们都知道, 任何一个数和1相乘, 得到的还是这个数本身。如何来利用这个规律呢?我们经常会见到一些类似这样的题:A×99+A, B×101-B。A, B代表一个整数, 到底这样的题可不可以简算呢?许多学生遇到这种题容易和A×99, B×101这样的题混淆不清, 比较一下就能发现它们的异同点。我们要善于观察:A×99+A表示99个A加1个A, 写成算式刚好是A×99+A×1, 运用我们熟悉的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刚好是 (99+1) ×A=100A, 所以遇到这样的题, 先将隐形“1”呈现出来, 不会改变原算式的意义和大小, 还会帮助我们快速解决问题。

篇4:对简便方法计算教学的思考

一、运算律及口算与计算能力的综合应用

习题出现后,教师先要让学生利用凑整法,通过观察、讨论,看这道习题能否直接应用运算律。

1. 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如54+87+46,学生通过观察个位上的4和6加起来得整数,就可以直接应用运算律中的加法交换律,先求出54与46的和是100,再用100+87=187;又如15×28×2,学生通过观察,个位上是5的数在乘法中可直接与2、4、6、8进行凑整。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就能直接运用乘法交换律,求出15与2的积30,再用30×28=840。而有些特殊的例子,如在25×4×7、8×9×125中,教师要加以强调,并让学生能够记住和应用,25与4的积为100,125与8的积为1000。类似这样的习题,学生就能一目了然,正确合理地应用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进行计算。

2. 分配律的应用。学生在掌握了乘法分配律的基础上,对于明显的应用乘法分配律的问题较为容易掌握,而在稍有变化的情况下,掌握解答时就有一定的困难。如15×(8-5)、(25+15)÷5和(125-25)÷5,这时,要让学生展开讨论,合作探究,总结并发现规律。其实这几种类型的习题,它们实际上也就是乘法分配律的一种变身,在实际的解答中,它们同样都是运用了分配律,如15×(8-5),学生探究讨论后发现它即等于15×8-15×5,同样,(25+15)÷5即等于25÷5+15÷5,(125-25)÷5即等于125÷5-25÷5。

二、根据习题中数据之间的关系,运用合理的拆分与合并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常会遇到以下几种较为特殊的题型:如在加减法中的175+206、230-76-124;乘除法中的540÷36、630÷14÷5、45×16、25×32×125。学生对于这几种类型的习题的解答常常感觉头疼,错误率也较高。如何较好地传授并让学生接受这一部分的知识,教师应引导让学生探究讨论,总结出合理的拆分与合并的简便算法。

1. 拆分。即把一个数拆开来,并应用合理的四则运算的方法分成两个数,再运用到算式中进行计算。在上述列举的几道习题中,如175+206,学生通过探究观察讨论与分析,可以看出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206最接近200,而加上一个整百数计算起来较为简单。这样,就可以把206拆分成200+6,把175+206转化成175+200+6,学生计算起来就较为容易了。又如在45×16中,教师可以适当加以点拔,根据乘法口诀运用凑整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可以把16拆分成2×8,就可以把45×16转化成45×2×8;25×32×125中,25与4的积为100,125与8的积为1000,4与8的积为32,即可转化为25×4×8×125;在540÷36中,生通过观察探究讨论出,可以根据乘法口诀发现540与36中含有共同的因数9,这时,就可以把540÷36转化成540÷(9×4),脱去括号即等于540÷9÷4。像这样的两种类型的习题就可以直接进行口算了。

2.合并。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合理灵活地运用四则运算的方法合并成一个数,应用到算式中进行计算。如230-76-124,学生通过讨论观察,可以看出76的个位上6和124的个位上4能够进行凑整,即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把76与124合并成一个整百数进行计算,这样,230-76-124就可以添上括号转化成230-(76+124);又如630÷14÷5,学生通过观察可以依据“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的方法,运用乘法口诀把14与5合并成一个数,即运用合理的方法把630÷14÷5添上括号,转化成了630÷(14×5),像上述的两类习题也可以直接进行口算了。

三、把接近整百数转换成整百数

1. 加上最接近的整十、百、千数……减去增加数。如175+98,通过观察发现98最接近100,且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2,加上整百数,再减去增加数,即把175+98转换为175+100-2。

2. 减去最接近的整十、百、千数……加上多减数。如512-197,学生通过观察发现197最接近200,减去200后在原来的基础上多减了3,就要加上3,即把512-197转换为512-200+3。对于这几种习题,学生就可以应用这种规律直接口算,真正达到简便运算的目的。

综合以上几种题型,学生只有掌握了方法和规律,对运算律这一部分的知识点才能进行正确地分析和熟练地应用,在解答过程中,才能做到得心应手、快捷准确。教师通过这种方式教学,不仅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而且能够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与习惯。

篇5:运算定律与简便方法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81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能力。教学用具:自制课件。

重点:理解四则混合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

难点: 会用四则混合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一、复习内容整理。

1、口算训练。

25×4=

125×8 =

135-102= 135+102=

135+98=

135-98= 31×25×4=

12-9.2-0.8=

170÷25÷4= 12×9.2+12×0.8 =

125×16×8=

2、上面的计算你用到哪些简便运算方法。

3、我们都知道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可以使计算简便,你能说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吗?

4、这些运算律用语言文字怎么理解?

5、根据运算定律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并在括号里写出它所表示的运算定律的名称。

(1)35.2×28=□×35.2

()(2)(+)×60=×□+×□

()(3)398+25.6+14.4=398+(□+□)

()

二、学习例1 :计算4×+4×

1、观察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能用什么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2、学生独立解答例1,并说明如何运用计算定律的。

3、改错:(说出错误的原因,并订正.)(1)、11×10=11×10+=110

()(2)、5.7×10.1=5.7×10+5.7

()(3)、0.625÷-÷0.625=(0.625-0.625)÷=0()

三、闯关练习:利用简便方法计算。(课件出示)第一关

(+)×12

40×101 42×13+58×13

4.05-2.83-0.17 第二关

10×10

4907×99+4907 4.17+1.83-2.17

(+)+(0.625+)第三关

27×

37×

25×32×125

18÷9

四、课堂小结。

五、机动简算: 0.8×27×1÷(3××0.64)

19×

六、家庭作业: P83第3题。板书设计: 运算定律与简便方法计算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乘法分配律: a×(b+c)=a×b+a×c 减法运算性质: a-b-c=a-(b+c)除法运算性质: a÷b÷c=a÷(b×c)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复习课课后反思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这节课,我通过对简便计算方法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灵活、正确、合理地运用各种定义、定理、定律、性质、法则等等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能力。学好《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对学生今后的计算起至关重要的效果,下面我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做法.首先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先对简便计算方法的做一次归纳整理。在四则混合运算的简便方法教学中,学生都觉得课堂教学,都是与数字和符号打交道,不具有挑战性,虽然对优等生有学习的趣味,但是学困生学习没有积极性。这些原因直接影响的课堂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进行计时计算训练,把每次完成计算的时间写在卷面上,学生们都有一种好胜的心理,学习的积极性较高。所以,一上课,我首先来一个口算计时计算比赛,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接着提问:你们在计算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口算题比较简单,学生在尝试了胜利的喜悦后,激情澎湃,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接着,通过填空、改错题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的理解,再结合例题,让学生说说容易出错的地方,引起学生注意知识的联系。然后进行闯关练习:三关的练习由浅入深,并进行计时,学生饶有兴趣。在闯关练习中,我要求需要帮助的同学举手,并给予适当的提示,每完成一关就同桌交换批改,然后说出有错的地方。在课堂教学中,既有教师对知识的预设,但更多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动态生成。

篇6:简便方法计算方法总结

一般情况下,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是: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时,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只有同一级运算时,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一、简便运算一般有5种方法:

1.凑整法:通过加、减一个数将其凑成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2.交置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结合律,几个数相加、相减,将其位置交换一下,凑成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

3.去括号法:有时在计算含有括号的算式时,通过去除括号,可使运算简便,但要注意的是去括号后的符号变化。

4、运用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

5、减法性质: a-b-c=a-c-b=a-(b+c)除法性质:a÷b÷c=a÷c÷b=a÷(b×c)A、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同一级运算(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随意“带符号搬家”

12.06+5.07+2.94 30.34+9.76-10.34 25×7×4 34÷4÷1.7 102×7.3÷5.1 41.06-19.72-20.28 7.2+2.2×1.2 2.6÷1.3+8.7 B、当同级运算需加括号或去括号时,即加或去括号时,括号前是加或乘号,可以直接加或去括号,而括号前是减或除号,括号里要变号。700÷14÷5 18.6÷2.5÷0.4 1.06×2.5×4 5.68+(5.39+4.32)19.68-(2.97+9.68)1.25×(8÷0.5)0.25×(4×1.2)1.25×(213×0.8)

三、乘法分配律的两种典型类型

A、括号里是加或减运算,与另一个数相乘,注意分配。

0.4×(0.25+2.5)(12+1.2)×0.2(40-1.25)× B、注意相同因数的提取。

0.92×1.41+0.92×8.59 7.8×9.9+9.9×2.2 1.3×11.6-1.6×1.3 11.9×9.9+1.19×1 五、一些简算小技巧

9999+999+99+9 4821-998 3.2×12.5×25 1.25×88 3.6×0.25 3.8×9.9+0.38 9.78×103-9.78×2-9.78 2.6×9.9

篇7:有哪些简便美容方法

NO.1花粉美容法。

将花粉加食盐溶于温水中,每日清晨和晚上用此水洗脸,边洗边按摩,对美容大有裨益。

NO.2蛋清美容法。

将蛋壳里留下来的蛋清,收集在杯中,加一点面粉,如蛋清不多,可加点瓜汁,匀成糊状。晚上临睡时,先把脸洗净,将蛋糊涂在脸上,约30分钟后洗去。

NO.3蜂蜜美容法。

用蜂蜜加2~3倍水稀释后每日涂敷面容,可使皮肤光洁细嫩,如用燕麦片、蛋白加蜂蜜制成面霜使用,效果更佳。

NO.4菜果美容法。

将菜(果)绞榨取汁敷面,轻轻按摩十余分钟,再将汁洗去。根据季节不同,可选用胡萝卜、冬瓜、大白菜、甜菜、白薯、黄瓜、西红柿、

柑桔、苹果、柠檬、梨等。

NO.5茶糖美容法。

将红茶叶和红糖各两汤匙加水煎,以面粉打基底调匀敷面,15分钟后再用湿毛巾擦净脸部。

NO.6醋敷美容法。

将醋和甘油以5:1的比例混合涂敷面部,每日坚持不懈;也可在洗脸水中加一汽匙醋,再换清水洗净。

NO.7汽熏美容法,

每日早晚洗脸后,用一深底碗或搪瓷缸装满热水,将头低垂其上,并用毛巾连头带碗一起蒙住,熏蒸10~15分钟。

NO.8面霜美容法。

用米粉或面粉加水合成面霜,每天将脸洗净后敷于脸上,并轻轻按摩,再在脸上贴上餐纸,吸去多余的水分。

NO.9按摩美容法。

两手指以前额正中为起点,向左右同时按摩十余次,然后从鼻翼两侧外展按摩十余次,再从嘴角顺下额外展按摩十余次,早晚两次。两手手掌合起摩擦,发热后在脸上做洗脸动作,数遍即可,每日早晚各一次,

每次3~5分钟。用双手食指、中指尖在双侧鼻唇沟皱纹处上下轻压、滑动,连做20次,然后将整个手指面轻贴在皱纹上,向外轻轻滑动,使之展平,连做20次,可消除鼻唇沟皱纹。

NO.10精神美容法。

篇8:简便方法计算方法总结

1 开发历程及现状

1999 年投以来, A油藏主要依靠天然能量开发, 2010 年开始人工注水, 由于地下亏空严重, 边水能量不确定, 注采不平衡, 注水增产效果不明显, 综合含水47%, 采出程度26%。, 截止到目前注水增油B万吨, 占总产量的3%。边水能量大小, 对井网调整、注采平衡有着重要影响。

2 公式推导

2.1 水侵量计算

区块整体开发初期均靠天然能量生产, 靠近边水的油井没有注水井供给, 主要靠边水开发, 无注水井, 开发过程中压力不断降低, 目前仍未稳定, 把压力变化阶段看作是无数个稳定状态的连续变化, 由弹性水压驱动物质平衡方程

其中 (NpBo+ WpBw- WiBw) 为采出液体和注入水的体积之差, 即地下亏空;K1Δp表示纯弹性产率;地下亏空与纯弹性产率之差即为水侵量。由生产数据可以得出不同时间的地下亏空, 与同一时间下的纯弹性产量之差得出各时间点的水侵量, 通过积分可以总的水侵量We。

3 实例计算

3.1 水侵量计算

A2 井组位于油藏靠近边水位置, 如图1, 1999 年开始陆续投产白垩系, 主要依靠边水能量开发, 周围无注水井, 井组控制面积1.3×106m3, 控制地质储量4.5×104m3。

由公式 (2) 得K1=0.4, 根据生产数据做出地下亏空及弹性产量与总压降关系曲线图, 如图2, 通过积分求得, 截止到2014年底, 井组地下亏空3.36万方, 边水水侵量1.35万方, 占总亏空的40%, 油藏开发过程中, 边水驱动占主导作用, 溶解气驱、气顶驱、弹性驱为辅。

4 结语

4.1 边水能量直接影响区块的产量、合理井网布局, 对油藏的有效挖潜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4.2 通过油藏工程物质平衡法, 利用地下亏空量与弹性产量的差值, 简单计算出边水水侵量, 对边水能量进行定量描述。

4.3 边水强度不同, 开发方式不同, 压力变化特点具有明显差异, 通过计算A油藏属于弹性驱强边水油藏, 目前处于开发中后期, 压降变缓, 预计随着开发的进行压力曲线上翘明显, 为开发方案的制定指明方向。

摘要:边水评价一直是个难点, 计算过程复杂, 准确性低。本文以物质平衡为基础, 从油藏的驱动方式入手, 简化边水能量计算过程;A油藏边水能量丰富, 控制储量大, 本文以A油藏为例, 进行参数定量计算, 对边水的进行总体定性评价, 为油藏井网布局、工作制度的制定, 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边水,水侵量,物质平衡,地层压力

参考文献

[1]王学忠, 《一种简便计算边水体积的新方法》, 特种油气藏, 2010.17 (5) .

[2]周春香等, 《西58-8小断块边水油藏天然能量评价研究》, 岩性油气藏, 2009, 21 (4) .

[3]金勇等, 《边底水油藏合理生产压差优化方法及其应用》, 石油学报, 2003, 24 (1) .

[4]李洪成等, 《用油藏工程方法确定红男油田天然水体规模》, 新疆石油地质, 2003, 24 (1) .

篇9:基于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方法的研究

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应突出体现数学的基础性和发展性。应该要去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该注意方法合理、灵活。”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较大,学生的计算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提高计算能力,熟练掌握简便运算要从多方面入手,如何有效进行简便计算教学?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把在简便计算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做法与体会和大家共同分享。

一、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激发探究欲望

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动力,是学生学习的基石。在数学教学中,很多学生都非常害怕那无边无境看不到头的运算,老师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感。让学生喜欢数学,热爱数学,使学生对解题充满了信心,变过去的被动学习为现在的主动学习,并逐渐形成持久的数学学习兴趣,这是我们数学教师要努力追求的目标。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创设要贴近生活,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同时要注意提供的信息不要太多,不要误导学生,因此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灵活设计或改编一些学生生活中的题材设计教学内容,这样可以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有利于接受新知识。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加强直观教学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这一点在低年级学生身上表现得尤其突出。他们对于具体的实物比较感兴趣,因为具体的东西直观、生动,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便于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便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降低学生的思维难度,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激活学生的思维,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如:在教学125-48-52这类简便计算的题目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减法性质,可以利用课件在屏幕侧出示125个红色圆片,让其中的48个分到右侧,表示减去48个,然后再分52个分到右侧,摆在48的下面,让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两次一共减去了48+52=100个,最后还剩125-100=25个,进而理解整理出此类题目的简便计算方法,最终总结出减法的性质,即: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两个减数的和。在课件的帮助下,学生看得兴致盎然,思维由直观逐步过渡到抽象,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达到了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三、引导学生多积累生活经验,自主构建简便运算的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不断沟通生活数学与教科书的数学联系,使数学与生活融为一体。例如: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中,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学校要采购课桌椅,一个桌子135元,一把椅子65元,要购买63套,一共需要多少钱?让学生先独立尝试计算解答,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1)135×63+65×63,(2)(135+65)×63。学生观察比较这两种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得出135×63+65×63=(135+65)×63,使学生利用这样的生活情景理解“两个数分别去乘一个相同的数等于用这两个数的和去乘这个数”,最后得到结果不变。这样我们再把这个运算定律提取出数学模型,告知学生这种方法就是乘法分配律,使学生理解变得轻而易举。

四、加强口算能力的训练,提高简算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正确率。我把课前3至5分钟的口算练习充分利用起来,在课堂上让学生做,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很集中,也会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也为简便计算做好铺垫。例:对一些常用的特殊数据要让学生像背乘法口诀那样熟记在心。如:25×4=100,25×8=200,125×4=500,125×8=1000,……这样,一些需要笔算的内容如果用简便方法就可以实现口算。如:25×36=25×4×9=100×9=900,125×56=125×8×7=1000×7=7000,……

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正确率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在教学中,时常发现学生将运算符号抄错的现象,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严格书写要求,规范解题过程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要训练学生多思善想认真审题的习惯,让学生做到一看到题先审题,弄清题意;然后学生对计算式中出现的数据与运算符号考虑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能否应用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言传不如身教,首先我在板演时写清步骤,必要时写出文字说明,并且在阅卷时做到按步骤给分,强调步骤的重要性。还有注重培养学生书写计算步骤时要严格规范计算过程,解题时,要求学生做到计算格式规范,书写工整,作业和卷面洁净。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2.善于归纳,及时纠正

建立错题本,收集错题类型,做到对症下药。一般来说,学生在练习时产生的错误,都具有相通性,又具有普遍性,在教师指导下,有些比较容易纠正和克服,有些则纠正起来就比较困难,特别是这种错误在头脑中已经生根。所以在平日教学中善于及时了解、收集笔算中存在的问题,有预见性、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通过集体“会诊”,达到既“治病”又“防病”的目的;对于那些形近而易错的试题,则组织对比练习,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主要的典型“病例”有:(1)运算顺序错误。如:75-50+20=75-70=5;(2)运算性质错误。如:8×(125+10)=8×125+10=1010;(3)算理不清错误。如:71-17=64;(4)看错数字和运算符号。如:27-9=3或4+58=98。

六、强化练习,提高学生简便计算的能力

赞可夫曾说:“在数学教学中抓住两件事,一是讲清概念,二是精心安排练习。”根据自己的经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方法,学生练习更显得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针对性的练习,提高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

1.辨错练习

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产生很多错误。在平时多收集一些易错的例子,让学生进行辨错练习,再通过讲评,学生对错误的类型加深了印象,知道了错误的原因。从而提高了做题的正确率。例:仔细观察下列各题计算对吗?并说出原因。

163+37-59+41 (163+37)-(59+41)

=200-100 =200-100

=100 =100

学生通过观察对比,交流讨论,很容易看出算式一的错误,加深对减法性质的理解与运用。

2.强化练习

学生不容易的一些简便计算,及时强化训练。例:一个加数或减数接近整百、整千的算式,学生对多加几就减几,多减几就加几容易混淆,针对这一难点,进行一下训练。出示题目,要求学生回答:387+297=387+300-3(把297看做300多加上的3要减去)

=687-3

=684

387-98=387-100+2(把98看做100多减去的2加上)

=287+2

=289

通过这样题型的强化训练,学生牢固掌握了简算的方法,明白了“多加几就减几”“多减几就加几”简算规律。

八、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学生持续学习的保证,没有良好的自信心,也就没有坚强的学习意志。对于后进生,多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能体验学习的快乐,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对于优秀生,在表扬、鼓励的基础上,也可以同时给他们增加些任务,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他们迎难而上、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

上一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自荐信下一篇:描写槐树高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