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简便计算》说课稿

2024-05-09

四年级数学下册《简便计算》说课稿(精选6篇)

篇1:四年级数学下册《简便计算》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七册67页除法的简便计算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上一位数,改写成除以这两个一位数的积,或者把一个数除以两位数,改写成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的简便算法的算理.

2.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

教学重点:简便算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简便算法方法的选择.

三、教材说明: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改成除以这两个一位数的积,或者把一个数除以两位数,改成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这种简便算法,是利用了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数相乘,用他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这一规律。此外,还要看两个一位数相乘的积是否得整十数,以及怎样把用两位数改写成用两个合适的一位数连乘,使计算简便。因此,教材一开始,先复习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把一个两位数改写成两个一位数相乘,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再复习连除应用题,进而通过连除应用题的两种解法的结果一样,从而说明: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他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

四、教学方法

1、教材通过两个算式的对比,说明有时一个数除以两个一位数,改成除以这两个一位数的积,比较简便。

2、例3,390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这两个一位数的积正好是整十数,利用这一规律进行计算,比较简便。虚线方框中的思考过程,目的是使学生弄清算理,不要求学生做题时写出来。

3、例4是教学一个数除以两位数,改写成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在连除时,第一步能用乘法口诀直接求出商,计算比较简便。

五、教学过程:

1、先复习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把一个两位数改写成两个一位数相乘,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2、再复习连除应用题,进而通过连除应用题的两种解法的结果一样,从而说明: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他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

3、教学例3:

组织学生讨论:

(1)这道连除法题依次计算你觉得怎样?容易口算吗?

(2)怎样计算比较简便,你是怎样想的?

这道连除法题如果依次计算,不容易口算出结果,如果把两个数相乘,正好得30,是一个整十数,一个数除以整十数,就可以很快地用口算得出结果.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教师明确:当两个除数相乘得整十数时,可采用这种简便算法.

4、出示例4:

教师谈话:有时我们可以把刚才总结的过程反过来用,也就是一个数除以两位数,可以改写成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组织学生讨论:

(1) 不容易口算,把除数分解成哪两个一位数进行连除?

(2)先除以几,再除以几?为什么?

420除以35不容易口算,把35分解成两个一位数连除,用420先除以7,再除以5,这样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5、巩固反馈.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1)56除以4,再除以7,得多少?

(2)532是76的多少倍?

(3)38个76是多少?

3、学校买3盒钢笔给三好学生作奖品,每盒10枝,一共用去60元.每枝钢笔的价钱是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除法的简便算法和乘法简便算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五、课后作业

xxx

篇2:四年级数学下册《简便计算》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的《简便计算》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重点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这三个方面对本节课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与掌握加减法的运算定律的基础上,学习四则运算中的简便算法。本节课讨论学习连减的简便计算,主要通过不同解法的比较,使学生感知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在教学中,我力求把简便计算的讨论与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2、让学生在探究、发现、归纳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是:理解算法多样化,并运用其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教学难点是: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为此,我在教学中

采用了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获得知识。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等。让他们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尝试解决“还有几页没有看?”这个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新课标赋予的教学任务,我把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

(一)、我先来说说第一个环节: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凑数游戏,我先说一个数,你们后说一个数,你们说的数与我说的数的和或差是整百数。(出示幻灯片二)(设计意图:用游戏引入寻找凑成百数的规律,目标性与趣味性强,让学生在计算中发现凑整的现象,帮助学生在计算连减时迅速发现哪两个数先加或先减能凑成整百数,从而很快地选择出计算顺序,稍加训练后就能直接口算得数,为学生学习新课作好铺垫)(二)、下面我来说说第二个环节:情景导入

同学们,李叔叔准备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去旅行,现在他有一个大问题需要大家来帮助他解决,接着出示课件展示例1(出示幻灯片

三)

(设计意图:由学生喜欢的旅游情境入手,为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也使学生指导要想有一个愉快的旅行,充足的事先准备是必要的。)(三)、第三个环节是:自主探索,探究新知

1、请同学说说从图中获得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解决问题。接着请个别同学介绍自己的算法并板演,然后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出示幻灯片四、五、六)

(设计意图:用学生介绍、老师板书的方式清晰展示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的同时,为学生认识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准备了充分的条件,也让学生明白解题策略要具有灵活性)

2、接着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认可了几种计算方法之后,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及理由,学生畅谈对计算方法的认识评价,展示个性化学习的成果,强化学生对“简便计算”的应用意识。

3、小结:通过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看出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可以交换减数的位置顺序来计算,也可以先从被减数里减去两个减数的和。(出示幻灯片七)

4、让学生思考把234改成266后,哪种计算方法更简便。使学生意识到,在计算不同的连减时,可根据算式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出示幻灯片八)

(四)、接着我会趁热打铁,进行第四环节:实际运用,深化知识

出示(幻灯片九、十)教材上“做一做”第1、2小题,请同学回答并说明理由,需要时进行评讲。

让学生不仅感受到游戏的趣味性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又巩固了刚刚学过的内容,突出在做简便计算时,要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适合的简便方法。

(五)、最后的环节是:全课总结

让同学们说说,以后如果遇到连减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提醒同学们平时多留心,多观察,能学以致用,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总之,我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注重发挥学生的主题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力求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中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四、说板书设计:

连减的简便计算

例1、234-66-34 算法一:234-66-34

算法二:234-66-34

算法三:234-66-34

=168-34

= 234-34-66

= 234-(66+34)

=134

=200-66

=234-100

=134

篇3:四年级数学下册《简便计算》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 教材结构分析

小学英语新课标强调, 以“贴近生活”为基础, 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为动力, 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能力”为突破点。本节课的教学正是这种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本节课是《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第一课时。这一单元的课题是《Shopping》, 根据课题可以明确本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是“购物”。通过分析教材, 我设立本单元的学习总目标是使学生能运用英语说出一些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名称, 能表述如何在商店中购物, 能读懂商品价格, 并将商品价格转化为文字信息, 能制作简单的购物单。本单元共四课, 第一课共三个环节, 分别是Look and listen, Listen and learn, Work with your friend。第一课创设一个商店购物的语境, 使学生能听懂对话, 读懂并会表述商品价格, 能进行购物活动的交流, 能表演课文内容。其中第一环节Look and listen是利用图片展现一个商店购物语境, 学生通过看图, 听对话, 在语言和图片之间建立起意义联系, 从而了解对话所表达的意义, 再通过角色表演巩固所学语言, 扩展对话内容。

(二) 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标强调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的有机结合。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 结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特点、认知规律以及小学英语学科特点、课本的教材结构的分析, 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 能听懂、会说本篇对话;

(2) 能听懂、会说新单词:Walkman、brand、prefer、hundred、test.

(3) 能运用“What can I do for you?”、“Which…do you prefer, A or B….?I prefer…”进行口语交际。

2、能力目标:

通过分组练习和角色表演练习,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使学生能进行小组合作, 增强其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培养其团结协作能力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活动和游戏, 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树立学生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三)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听懂对话, 能通过角色表演扩展对话内容。

2、难点:学生运用“Which…do you prefer, A or B…?I prefer…”进行口语交际;百位数英语的拼读。

二、教法和学法指导

(一) 依据

我面对的学生是11—12周岁的学生。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学生, 好奇心强, 形象思维占优势, 抽象思维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 依据英语教学直观性、兴趣性、活动性和主体性原则, 这节课我将通过看、听、说、演、练、唱等一系列教学活动, 采用多媒体、磁带、图片、实物、模型等教具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器官, 让学生在直观的教学情境中主动地愉快地学习, 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

(二) 使用的教法和学法指导

1、教法。

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演示法、讲解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 既面向全体学生, 又注重因材施教。借助一些直观教具, 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帮助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学习, 通过倾听、观察、比较、讨论、积极与他人合作,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其团结协作能力, 让学生在“乐中学”, 又在“学中乐”。

2、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 我将指导学生使用观察法、讨论法、模仿练习法、游戏法、小组合作法等学习方法, 让学生理解对话, 巩固所学语言, 扩展对话内容。培养学生敢于开口, 积极实践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程序和教学效果

(一) 组织教学, 创设氛围

演唱上单元所教的英文歌曲:“Months and Seasons”。 (既复习了旧知, 又营造出一种宽松愉悦的教学气氛, 使学生在唱唱做做中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 复习旧知, 做好铺垫

提问:“When is the Spring Festival?/When is your birthday?/What’s the date today?” (既复习巩固了旧知识, 又为新知识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三)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今天是何平的生日, 妈妈和她一起去商店购买生日礼品, 并与售货员展开交谈。引出课题:Shopping。 (由于情境贴近生活, 学生感到亲切自然, 激发了学习兴趣。)

(四) 结合生活, 学习新知。多种形式, 练习巩固

1、多媒体展示图片 (何平和妈妈走进一家商店, 与售货员进行交谈) ,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

提问:“她们会说些什么呢?”“她们的对话如何用英语表达?”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又设置了悬念, 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

2、播放磁带中的前四句对话, 并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先学习几个生词:walkman、brand、prefer。只需听懂、学会发音和理解含义, 下一课时将专门学习。 (主次分明, 着重听说能力的培养。)

3、在教师引导下, 让学生听懂每句话的意思。

这里, 可用苏格拉底法让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结论。 (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4、重点学习句型“Which…

do you prefer, A or B….?I prefer…”。多媒体演示各种实物:水果、玩具、文具, 让学生练习说“你更喜欢什么?” (利用直观教具, 通过替换练习, 突破了教学难点。)

5、采用多种形式, 让学生通过自读, 互读, 指名读, 开火车读, 分小组读, 角色扮演读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来练习对话。

(在使学生知识得到巩固的同时, 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更创造出一种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 使学生保持振奋、饱满的学习情绪, 提高了合作意识, 培养了团结协作能力。)

6、采用同样的方式学习后四句对话。

展示图片, 听磁带, 多媒体展示对话, 学习生词“test、hundred”、理解句子含义, 多种形式练习巩固。

(五) 角色游戏, 巩固知识。运用句型, 扩展对话

把全班学生分成五个组, 即五个“商店”, 每组由一名学生当售货员, 其它学生充当顾客。顾客可以到任何一家“商店”“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教师到各组去指导, 同时教师也当顾客, 购买物品。 (通过分组的角色游戏, 学生所学语言在运用中得到了巩固和扩展, 听说能力得到了锻炼, 每个学生的创造个性得到了展现,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心。小组分工合作, 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能力。)

四、教学反思

篇4:四年级数学下册《简便计算》说课稿

关键词:小学数学;简便计算;策略

简便计算不仅是数学计算中的一种常用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字感觉的重要途径。尽管在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也接触过简单的简便计算,但是四年级的简便计算才是重要的奠定基础阶段。目前在四年级数学简便计算教学中,还存在一些的改进空间,需要根据教学现状采取有效的策略来提高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

一、四年级简便计算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为了强化学生简便计算的意识,目前在四年级数学简便计算教学中,多采用“题海战术”,使学生通过大量简单重复的机械性运算,使学生头脑中产生简便计算的“思维定式”。这种教学方法实际上存在着一些弊端:首先,过量简单的数字重复运算,对于小学四年级学生未免有些枯燥,使学生认为简便计算就是“反复找那几个数”,产生了抵触情绪,会使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其次,只强调阶段性的高强度练习,而不去归纳总结,使学生难以摸索出简便计算的规律,而且应用基础不扎实。再次,形成的“思维定式”使学生只找有利于简便计算的数字而不去看运算符号,如面对125×8÷125×8这道题,部分学生会根据简便计算的定式将此题这样做125×8÷125×8=(125×8)÷(125×8)=1000÷1000=1。即使是题做对了,但是对于做题时运用到的运算定律往往回答不出。最后,部分教师在简便计算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施教方式僵化,忽略了根据学生数感差别而因材施教。

二、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简便计算的应用策略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相比大量的单纯数字的计算或者在内容上学生不易理解的应用题的简便计算,不如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容易加深学生对简便计算的理解。如,用某企业采购某两种商品的例子不如用学生买文具更容易被学生理解,比如班级给6名学习进步学生买奖品,每人奖励一支钢笔和一个笔记本,一支钢笔6.8元,一个笔记本3.2元,一共需要多少元?多数学生很自然地要先算出每个人能得到多少奖励,用(6.8+3.2)×6=60(元)来计算,也会有学生6.8×6+3.2×6这样计算,然后通过两种计算方式的对比,得出第一种计算方式计算快速且不易出错的结论。同时涉及学生日常购买的学习用品,给学生的印象比较深刻,对培养学生简便计算的习惯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2.注重出题引导与重方法归纳

为了使学生体会到简便计算的好处,教师在平时出题时要注意多设计一些利于简便计算的题型,使学生明白通过简便计算可以把繁杂的数值计算通过等值变型,转变为简单的计算。同时要定期进行总结归纳,归纳哪些数可以凑成10、100、1000…简便计算要作为一种终身的计算习惯去内化,使简便计算变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习惯。但是这种习惯需要平时的积累,这要求我们教师多设置简便计算的情景,将利于简便计算的题型贯穿于整个四年级数学教学的始终。

3.关注性质教学和负面效应

只有适当地训练简便计算,学生大多可以不同程度地掌握,但学生往往对用的什么方法和这种方法怎么得来的说不清楚,这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所以要求我们提高学生对简便计算的应用能力,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运用的方法,使学生对简便计算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

4.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

在简便计算教学中,有的教师过于强调基础的扎实,要求学生计算过程“一步不落”,偏离了简便计算的教学目的。在学生中有些学生的数感很强,往往看到了算式后直接通过心算很快就说出了结果,对于这样的学生,没有必要再要求他们一步步地进行拆分与拼凑,这样不仅使他们厌烦而且长期下去会钝化他们的数感;而对于数感很差的学生,在教学中要有耐心,在他们对简便计算不能完全理解和熟练应用的时候,可以先采用四则运算分步计算,使这些学生从主观上放弃对原有方法的固执,肯于接受简便计算的学习。

简便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融会贯通能力的一个过程,因此,我们在四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积极引导,不断总结经验,充实到教学实践之中去,使学生熟练掌握简便计算的诀窍,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张利川.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J].科學咨询,2015.

篇5:四年级数学下册《简便计算》说课稿

蝶 变

── 一节学生没有教科书的课

今天上午第一节课就是学校校本教研活动安排的我的四年级数学公开课了,教学内容是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简便计算》。几天前我就为这节课开始做精心的准备,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了教案,并且预想了好多种课堂中可能会发生的情况,同时想好了应对方案。因为我自己是学校的教务主任,全面主持学校的教学工作和校本教研工作,决不能平时指导学校老师工作,自己上公开课反而“掉链子”。可我总觉得还有什么地方没准备好,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早读的时候,我还在努力地想着到底是哪里没准备好。这时,一贯“多事”的王小芳拿出数学书跑上来,边翻边问:“老师,今天是不是要上《简便计算》了?”她这一问,所有学生都停止了读书,拿出数学书开始翻起来。对,就是这里了!我脑中灵光一闪,马上制止了学生的翻书行为,并让他们把数学书都交上来。

虽然满脸疑惑,不知我葫芦里卖什么药,大部分学生还是很听话地把数学书交了上来。可王小芳、学习委员陈珠和班长杨佳丽三个人紧紧地抱着自己的书就是不肯给我。陈珠说:“您把我的书收上去了,我还怎么学习呢?”“我是让你们把书借给六年级的学生看一看,待会儿上课就会还给你们的。放心吧,保证不会弄坏的!”我连哄带骗地把最后三个“小气鬼”的书给“抢”了过来。

上课了,我并没有把书发还给学生。看到听课老师一个个走进教室,学生们的神色开始显得紧张起来。王小芳一脸愕然,杨佳丽和陈则开始小声抱怨:“老师骗人。事先又不告诉我们有其他老师来听课,还把我们的书借给六年级的人看,上课了又不还给我们。待会儿我们怎么回答得来问题呀!”

看到她们付样子,我有点忍俊不禁。师生互相问好后,我故作无奈地说:“唉,六

年级那些学生可能没有你们聪明,说四年级的书太难看懂了,请求我让他们再看一节课,我一时心软就答应了。平时我又总是在办公室夸你们如何如何聪明好学,所以这些老师听说你们把书借给了六年级的同学,就想趁此机会来看看你们到底有多聪明,是不是没有书也能学会。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用实际行动证明给老师们看?”

在我的几顶“高帽子”和“激将法”之下,这些孩子们果然“上当”了。脸上的紧张神色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自信和跃跃欲试。王小芳也从愕然中惊醒:“放心吧,我们不会让老师们失望的!”

于是开始上课。我把课本上的内容串联到一个故事情境中,利用打印好的例题代替了书本。由于没有了书本上的提示和答案,学生个个积极思考,大胆创新。不但寻找到了书本中提示的方法,而且还共同探究出了另外的简便方法。

这是一节学生真正放飞思维的课。知识来源于生活,学知识的最终目的又是运用于生活。所以新课程的数学教材内容大多十分贴近生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去留意生活中的数学,并将所学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但是,我们平时的教学却有着太多的照本宣科,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只有让学生真正脱离教材的束缚,把数学融入生活,给他们的思维插上翅膀,他们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

脱离了教材束缚的学生,破茧成蝶了!

【附:案例片断】

(问题情境一)书店新到四种书,定价分别是:《教育心理丛书》56元,《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31元,《怎样当一名好教师》19元,《新世纪对教师的挑战》24元。这四本书中,哪三本的总价在100元左右? 教材中提示的两种方法:(1)把每三本书的价钱相加„„

(2)先算出四本书的总价„„

学生讨论出的方法:

第一种:把每三本价钱相加。①56+31+24=80+31=111(元)②56+31+19=56+50=106(元)③56+19+24=80+19=99(元)④31+19+24=50+24=74(元)„„

第二种:先算出四本书的总价,然后每次去掉其中一本书的价钱。

56+31+19+24=50+80=130(元)①130-19=111(元)②130-24=106(元)③130-31=99(元)④130-56=74(元)

第三种:先算出两本价钱较高的书的总价,再用100减去这个总价,看看剩下的两本书中哪本书的价钱更接近这个差。

①56+31=87(元)100-87=13(元)《怎样当一名好教师》的价钱更接近。

②56+24=80(元)100-80=20(元)《怎样当一名好教师》的价钱更接近。

(问题情境二)《知识小百科》48元,《科学家的故事》47元,王老师付100元,买这两套书,应找回多少钱?

教材中提示的方法:可以把100分成两个50„„

学生讨论出的方法:

篇6: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计算题

班别:姓名:

脱式计算:

165+73+135457+288+143272+108+28

124+235+176+16567+165+23+356+7+8+102+103+104

400-256-44517-53-47284-159-41

258-42-16545-167-145478-47-178

344-(144+37)236-(177+36)45×4×523 ×5×2

25×9×48×(125×13)(250×125)×(4×8)

上一篇:2024年七年级下学期英语备课组工作计划下一篇:600字作文大全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