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忘初心之后》观后感

2024-04-22

《遗忘初心之后》观后感(共7篇)

篇1:《遗忘初心之后》观后感

《遗忘初心之后》观后感

为深入开展第二十个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进一步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道德思想防线,按照教育纪工委文件精神,xx月xx日下午,xx局党组组织观看了《蜕变》系列警示教育片——《遗忘初心之后》,讲述了自治区查处的3名受党和国家教育多年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典型案例。通过他们的现身忏悔,深刻剖析了他们理想信念缺失、人生观失衡、私欲畸形膨胀的思想根源,描述了他们把人民赋予的权利当成谋取私利的工具,从而陷入犯罪深渊失去人生自由的蜕变过程。令人触目惊心、催人惊醒。观看后,一致认为,这部警示教育片,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警示教育课,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法律的威严和力量,我们要时刻绷紧廉政这根弦,做到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事不为。从中汲取深刻教训,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守住党和人民交给的政治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

“廉贪一念之间,荣辱两个世界”。电教片中,三位落马官员,声泪俱下的心理自述、入木三分的剖析点评、提纲挈领的旁白解说,意气风发的生活与高墙四筑的监狱形成强烈对比。面对党旗举手宣誓的一名名官员,面对诱惑,不能坚守原则,利益熏心,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逐渐遗忘了入党初心,理想信念发生动摇,道德滑坡,使他们一步步滑入犯罪的深渊,深深地触动了市纪委监委各位领导和干部的心灵。要发挥好示范表率作用,切实树牢“四个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红线底线意识,学习宣传贯彻尊崇党章,认真履职尽责。

观看警示教育片以后,通过带头学习切实提高拒腐防变意识,要加强内部管理要求身边人遵纪守法。要时刻保持警醒,还要告知家人,远离腐败,心存底线,净化自己的朋友圈,用好家风涵养好作风。认真遵守党章党规党纪,时刻绷紧廉政这根弦,才能做到履职尽责、才能做好表率,才能促进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

篇2:《遗忘初心之后》观后感

心得体会

“廉贪一念之间、荣辱两个世界”。今日我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按照上级要求、为深入开展第二十个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进一步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道德思想防线、组织观看了“蜕变”系列警示教育片之一“遗忘初心之后”。电教片中、落马官员声泪俱下的心理自述、入木三分的剖析点评、提纲契领的旁白解说、意气风发的生活与高墙四筑的监狱形成强烈对比。面对党旗举手宣誓的一名名官员、面对诱惑、不能坚守原则、利益熏心、在慢慢的人生旅途中、逐渐遗忘了入党初心、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道德滑坡、使他们一步步划入犯罪的深渊、深深滴触动了各位领导和干部的心灵。

警示教育片后、我深受教育和启示。认识到在市场经济大潮的今天、在领导干部、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非常必要。对于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严守党纪国法、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遗忘初心之后”警示教育片中三位官员利用手中权力捞一把、而且从中收受他人贿赂巨款、成了金钱的俘虏。枞揽他触目惊心违法犯罪的轨迹、清楚看到他就是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手中权力去中饱私囊、满足私欲、演绎了一幕幕淋漓尽致的权钱腐败交易之戏。无视党纪国法、目无组织纪律、横行霸道、腐化堕落、严重损害了人民公仆的形象、败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因此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从中认真吸取教训、引以为戒、要廉洁从政、为人民用好权、掌好权。再次警示我们加强共产主义联想和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之所以走上违纪违法道路、根源在于他们背弃了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思想上蜕化变质。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是共产党的精神支柱和灵魂。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党员领导干部更要有坚定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记全心全意文人民服务的宗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才能抵御住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党员领导干部要慎重使用权利。监督的实质是监督权力。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职责范围内正确行使权利、恪尽职守、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都是一种贡献、对自己也是一种肯定;如果失职渎职、滥用职权、甚至以权谋私、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则是一种犯罪最终也会毁了自己。如雷渊利把党和人民赐予的权力作为自己谋取私利的本钱、以为权就是钱、有了权就可以捞钱、从而见利忘义、利用手中权力之便收受他人贿赂人民币多万元、成了金钱美色的俘虏。因此、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明白、权力是谁给的、手中的权力应该为谁谋利;凡滥用权力者、必将受到制裁。从而做到警钟常敲、时时警醒自己、时刻不忘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只有这样才能经得起金钱的诱惑、永葆共产党、人民公仆的本色。

牢记艰苦奋斗精神、切实抓好反腐倡廉。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宝贵的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尤其需要党员领导干部继承和发扬。在新时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对于廉政建设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实质上就是一种廉政的表现。有些领导干部认为有了地位和权力、生活改善了、物质条件提高了、不享受白不享受、于是一味地追求物质生活、怕苦怕累;有的将物质享受作为待遇高低的标尺来衡量、有的甚至因此而做出违背原则的事。

篇3:《遗忘初心之后》观后感

课后授课教师、听课教师与市教科所专家一起进行了评课。笔者将评课意见综合整理,同时进行了反思。

一、评课意见

1.两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共同优点

( 1) 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渗透了科学探究方法的培养,对学生进行了科学探究思路和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均达成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 2) 都能够对教材进行适度地挖掘 ,依照科学探究的原则和方法,层层递进式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 3) 授课思路清晰 ,重难点突出 ,课的环节设计各有特色 ,都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 4) 都精心设计了课堂练习 ,体现了学中练的教学意识。

( 5) 都利用了多媒体课件 ,通过辅助教学 ,为教学提供了便利 ,教师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较熟练。

2.对两位教师有如下的具体评课意见

( 1) 27中王老师的优点 :教态亲切自然 ,语言精练 ; 提前引导学生进行小麦种子的萌发实验,将课堂延伸到了课外,让学生直接体验生命的过程,渗透了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能够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步骤,建立科学探究的思路。充分利用学案进行预习,并在课堂中进行了检查纠错;在达尔文实验中循循善诱,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缺点:在整节课中,学生活动的时间较少,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思考和讨论,因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够;课堂练习占用时间稍长。

( 2) 51中刘老师的优点 :充分体现了年轻教师的优势 ,授课富有激情,课堂较为活跃;教学活动过程中积极努力地设法使学生融入,学生参与度较高;课堂应变能力很强,语言幽默;对某些细节的处理深入浅出;留给学生较多的自主思考和活动时间。缺点:板书条理不清晰,个别语言不够准确,学生活动前紧后松。

二、评课反思

1.教学理念决定教学层次

新课程倡导“提高生物学素养”“探究性学习”。本节课是体现这种理念的最佳载体。 面对这样一节课,如果仅仅局限于知识点的讲授,那就是低层次知识传授。而两位教师显然都侧重于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科学实验方法的介绍、生物科学发展史的追溯体现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执行,属于更高层次的教学。

这样的教法,回答了一个问题:当学生遗忘了知识点之后,我们的教学,还能够给学生留下些什么呢? 恐怕这个时候留给学生的才是我们真正传授给学生的东西! 在这节课中,应该就是科学的探究精神和探究方法以及探究中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这方面,两位教师各显神通。

27中的王老师提前买种 ,教学生萌发小麦种子并进行观察将课堂延伸到了课外。王老师的这一做法很好地诠释了杜威的建构主义理论———“做中学”。51中的刘老师利用动画进行模拟,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再现了植物向光生长的过程。在富有激情的讲解过程中,对学生循循善诱,组织学生进行质疑和探究。两位教师均达成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2“. 教学模式”的引领作用

此次同课异构活动是基于两校的两种教学模式下展开的。2中的是“6531”模式,51中的是“121”模式。两校教学模式同被市教育局选中为有推广价值的教学模式。在笔者看来,27中的模式更加侧重于理念和环节,留给教师个人更广阔的操作空间和发挥余地。而51中的模式明确了课型及要求,对具体的操作更加严格和细化。两者最根本的目的都是打造新课改下的高效课堂,为了学生的发展。

曾有一段时间,我们也质疑过课改过程中是否有必要设置一个这样或那样的模式,经过评课中的讨论,参与教师和有关专家达成了一致的看法:在课改的初始阶段教学模式的应用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习惯的改变是困难的,我们都知道,擦去白纸上原有的印痕再作画比在白纸上直接作画更困难! 许多教师还一时难以摒弃原有的固化了的旧方法、旧习惯,所以,制订一个相对较为完善的模式,去改变和重新塑造教师的行为,是十分有必要的!

两位教师在各自的授课中均对本校的模式有所体现。例如,5中的刘老师对第一个10分钟环节的利用和把握,就是让学生通过看书思考相关问题达到相关知识的自我完成。27中的王老师提前布置了预习,有对知识点的预习,也有对探究实验的预习,连同授课环节一起,充分体现了“6531”模式所要求的5个环节。

3.教学教学行为的改变

许多教师认为自己已经在观念上贴近了新课程, 但是在行为上还难以执行和体现。如何打开教师的自我束缚,在课程的设计上更加贴近新课程呢? 在评课时,听课教师一致认为,两位授课教师恰恰是这样,在教学设计上有着新课程的理念,但在授课上均有不同程度的“讲课”成分,讲得多了一点,学生的活动 还不够多 ,对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没有充分进行下去。

其实,这也是困扰广大教师的一个难题:学生活动多,课时不够;学生活动过程中对许多问题的探究深度达不到,难以完成知识教学;探究活动往往拖沓了教学环节等等。新课程的教学任务重、内容多,是令广大教师难以放开学生的一个因素。但是,打开教师的束缚、充分让学生探究,是我们必须要做的! 今后在这一方面,我们必须要在教学模式的规范和引领下,付诸行动,大胆进行探索和改革。

4.亮点和遗憾并存

教学是一门永远留有遗憾的艺术。作为王老师的同科教师,笔者亲历了教师的备课环节,教师本身有着新课程的理念,备课思路清晰,但是在实施课的环节上仍然缩手缩脚,没有大胆全部让学生来完成。王老师虽然提前布置了萌发小麦种子的实验,但在课堂中却没有充分地利用下去, 而刘老师虽然整节课充满了激情,有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但在后半节课中,也没有更加深入地让学生探究下去。瑕不掩瑜,留有遗憾,才更有变革的动力。

篇4:居者初心,不容遗忘

使人们不胜叹息的正是奔腾流逝着的时间,它裹挟一切、摧枯拉朽,既沉浸在亘古洪荒之内,又蕴含于最为遥远的未来之中。

在人类短暂的历史中,建筑是最好的庇佑,安居于天地之中,畅游于万物之外,建筑的发展,也是人类心智与情感滥觞的最好证明。无论燕京八景,还是西湖十景,江山胜迹与人类情感早已交融如鱼水。

人事代谢,山水与建筑,也都是凭吊这种流逝最契合的载体。但在浩瀚奔腾时光之中,人类往往将居住进行不必要的复杂化,不断地添加负担,我们最容易遗忘的,恰恰是居者的初心。

混沌

晋人张华在《博物志》中提及,“南越巢居,北朔穴居,避寒暑也”。中国的原始人类是从漫长而艰难地建造穴居和巢居开始逐步地掌握建筑技术。

在南方,由于潮湿多雨,先民为了防水、躲避野兽,在树上搭房居住,这就是最早的“巢居”,也即后来所称的“有巢氏”。最初的木巢,是在一棵树上盖房,然后在相邻的四棵树上盖房,之后发展成干阑式。

北方水土则孕育了另一种方向。由于气候干燥,细密的黄土挖起来很方便。人们模仿天然地洞来挖坑、搭棚、半地穴,后来,房屋逐渐搭出了地面。

当人们度过混沌而蛮荒的时代,聪明的人类开始更自由地居住,中国民居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东方审美,从聚落选址、总体布局、室内外环境设计布置,直至取材及营造技术各方面,都充满了本民族的精神。

居住以负阴抱阳、背山面水为最佳选择。北面有山岭屏障阻挡寒风,门前南面有平原耕作招凉,且靠近河流水源,终年阳光敞亮。北京四合院、上海的弄堂、福建土楼、云南傣家竹楼……无不依据当地生活习惯而建成。

民居更是就地取材,应用自然材料,西藏的石屋、东北的井式木房、云南的竹楼、西北的窑洞、内蒙古的帐篷,都充满了朴素的人居精神。

春种夏锄、秋收冬藏的生产耕作,与昼夜交替、四季轮回的自然节奏趋于一致。人在山泽荒原中与天地感应,时光的混沌和跃动着的生命周而复始。

安居

崇尚“天人合一”的中国先民,善于将山水、树木与建筑有机结合,互相映衬。

明人曾有“祠补旧青山”之句,一个“补”字,将中国建筑与自然山水的秘密尽情显露。无论长城、故宫、颐和园等皇家杰作, 或是布达拉宫、嵩岳寺塔、佛光寺等宗教建筑,都将这一精髓发挥到了淋漓尽致。

院落空间更是气流集散的交汇处,承接阳光雨露、日月精华,纳气通风,具有“通天接地”的功能。中国民居于是以阴阳合成的观念,塑造了以院落为中心和单元的基本平面格局。

当居住发展到最高阶段,就衍生出了园林生活。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个拥有宏大规模的园林主人是汉武帝,他在公元前138年前后所建的上林苑,纵横300里,地跨长安、咸阳、周至、户县、蓝田五县。

上林苑遍植奇花异草,“草木名二千余种”,宫室星罗棋布,点缀其中。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感叹“杂袭累辑,被山缘谷,循坂下隰,视之无端,究之亡穷”。

到了后世,历代私家名园层出不穷,明、清成为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私家园林是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园林为主要成就,如“沧浪亭”、“休园”、“拙政园”、“寄畅园”,都堪称一时大观。

建筑与风景互相依傍,成为经典地标。清乾隆十六年,乾隆御定燕京八景:太液秋风、琼岛春阴、金台夕照、蓟门烟树、西山晴雪、玉泉趵突、卢沟晓月、居庸叠翠,当时均刻石立碑并有小序、诗文。

燕京八景的出现之后,民间后世广为借鉴,无论“十室之邑,三里之城,五亩之园,以及琳宫梵宇,靡不有八景诗矣”。现代园林、庭院绿化亦借鉴燕京八景,建造景点,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园林建设的发展。

在先人对居住的要求日益宏阔甚至奢侈之时,也有人并未忘却居住的本质。安居生活之中,贵在有一颗涵泳优游之心。江风明月本无主,闲者即是主人。

一代文豪苏轼居官杭州,就把灵隐寺旁的冷泉亭当成了自己的办公室,苏轼不惜早出晚归,长途折腾,都要到冷泉亭来批阅公文。宋费衮《梁溪漫志》记载:“东坡镇余杭……以吏牍自随,至冷泉亭则据案剖决,落笔如风雨,纷争辩讼,谈笑而办。已,乃与僚吏剧饮,薄晚则乘马以归。”

迷失

高者必坠,盛者必衰。近现代以来,中国的建筑,与所有文化门类一样,在日后国门大开之际,不断遭受西方文化与审美的挑战。

尽管建筑水平和技术在不断提高,但建筑的功能性和审美水平却可能背道而驰。中国各大城市面貌的千篇一律,诞生出了林林总总形态各异的建筑,几乎成了外国设计师试验的廉价场所。

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就颇为遗憾地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一批建筑应该是新中国成立前10年建造的十大建筑。即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北京工人体育场、钓鱼台国宾馆、华侨大厦等。

这十大建筑肇建于1958年,竣工于1959年,工期之短、体量之巨、建筑之美,使其至今成为地标式建筑。甚至以功能而论,90年代以后所盖的建筑都不如50年代。能形成这么一批颇具中国传统的优秀建筑,与老一代知识分子骨子里所浸润的传统文化审美观念关系甚大。

在居住领域,迷失更为严重。早期照搬照抄的欧洲住宅,占据着国内地产市场的半壁江山。在这其中,虽然也有真正拿出了成熟作品的地产企业,但更多的是复制照抄得不伦不类的楼盘。

在营造和装饰方面,高端住宅不遗余力。代表东方生活方式和传统美学的“玉文化”受到国际市场的欢迎,这成为许多别墅和高端平层的标配,产自喜马拉雅山的白玉鲁冰花如云雾缭绕,安第斯山的红龙玉石吉瑞温馨。

这种极为讲究的风气,一方面确实为高端物业所需,另一方面,却也在不断遭受质疑,装饰真的那么重要吗?或者说,一栋好房子,最重要的到底是什么?

更为可惜的是,城市文脉被不断破坏。无论是居住区还是公共建筑,再难以发现当地遗留风俗、市井文化的清朗优美的影子,文脉渐断。以至于建筑师王澍再三强调,学建筑还必须学国学、美学;他说“桌子是从房子里面长出来的”,他还说,“我们不是设计一座房子,而是建造一个世界”。

冲脱

人文主义思潮涌动,最朴素的建筑理念逐渐受到重视,一切都在回归居住的本质。

现代居家理念讲究一切从功能出发,造型比例适度、空间结构图明确,在此基础上,融入一些被符号化了的中式元素,这被称为“现代中式”。坡屋顶、院墙、简化的牌坊、中式园艺、假山奇石、亭台水榭等单元,无不体现了中式建筑之美。

而在内部,结合现代人居理念,通过采光、通风等各技术层面满足内部空间的使用要求。因为现代人希望更有效地提高卫生间、厨房在居室中的地位,更好地使老人、孩子、夫妇间的居室环境合理分隔与有机协调。

高端物业,更强调建筑与地脉的融合,回望曾经的燕京八景,无论是金台夕照、蓟门烟树,还是西山晴雪、玉泉趵突,无不如此。在今天新的“燕京八景”之中,无论是中式建筑,还是平层大宅,无不构筑于有灵气的地脉之中。

尤其对于别墅人居而言,庭院已经是高端物业的核心,院落浸润了中华传统居住理念最深邃和隐幽的情感。在日益稀缺的土地中,如何做到让业主们在阔绰的庭院里观鱼养花、闻茶听琴,享受都市里“天人合一”的生活秘境,成为营造者孜孜不倦的话题。

即使是高端的欧式风格住宅,应用也愈趋简洁。一个例证便是新古典主义风格,在吸取了欧陆风格时,又加以简化或局部适用,配以大面积墙及玻璃或简单线脚构架,体现出一种轻松、清新、典雅的气氛。

社区周边的山形、坡地以及树丛、植被、水系、河流等绿色生态环境,被前所未有地保护与借势利用。这使居住者能尽情享受大自然给予的优越生态,达到人与住区和谐共生的目的。

一些有见识的营造者开始在建筑材料、建筑方式上更追求人性化,不见得技术越复杂、用材越昂贵越好。新锐的设计师和文人成为这个试验田的领衔人物,南京诗人叶辉在高淳石臼湖畔的“阵雨别墅”,即采用了当地最便宜最普通的红砖,却构造了一个诗意栖居的典范。

观照

只有观照,才能直抵本质。建筑最永恒不可磨灭的本质,或许是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高呼的声音——“人是万物的尺度”。是的,一切伟大的建构,都以人为尺度。在深邃的东西方建筑文化之前,最可贵的也是人本的精神。

不需要太多繁复的架构,但却必须是舒适的。当代的建筑者,精心考量居者所需。不论是个性化的户型设计需求,还是居住者的生活体验,人文关怀应该渗透到每一个细节。

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在台湾新竹宝山建造了半亩塘会馆,300坪只用了30坪盖房子,其余全用来种果树、盖池塘,重建生态区,以达到“建筑是会呼吸的”追求。

是的,当我们孜孜不倦地探求建筑秘境之时,一转头,却会发现,人才是建筑最不可复制的所在。

颜回在窘困的居住和饮食环境中依然豁达,孔子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陶渊明也是豁达的,“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东坡先生更是充满了对美的领悟,他与友人去承天寺夜游,“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样追求诗意栖居的人已不再是少数。苏州画家叶放在2001年,改建了自己的现代私家园林——南石皮记。他用了3年时间,把500平米左右的空间设计成曲径通幽的私家园林。推门进来,可见荷塘与小乔,古琴与茶器,处处皆是安放心灵的居所。

居者的初心是最简单的,却又极为宏大,它涵盖空间、物候、人文生活和土地关怀。外面无尽的虚空是自然,内里有限的法度是人,而中间的皮层则是建筑。

篇5:不能遗忘自己的初心

其实大学四年也挺难的。入学的时候,我是我们班比较差的学生:声乐考试不及格、唱歌跑调、挑剩的最后一个学生是我。刘江老师说:“算了,你跟着我吧。”我一年就练了一首《杨白劳》——整整一年唱一首歌。那个时候十七岁,阅历太少,对生活、对社会的理解太浅,都是浮于表面的,所以演任何东西都理解不了。我只是在照猫画虎,那是个很痛苦的学习过程。上学的时候,老师跟我说过一句话:“你的形象很受局限,可能毕业以后不会演主角,更多只是演配角,但是你要坚持。”我说:“我知道。”毕业以后果然要想拍一部戏很难。可能在北京机会最多,所以大部分同学都在努力地留北京。我也试图留过北京。毕业的时候二十一岁,我不知道该去找哪个单位,怎么来说服他们让我留在这个单位,我不懂得怎么跟人交流。我的父亲就来北京带着我去跑单位。我们只去过一家,还是通过关系认识的一位领导。我父亲很低三下四,对方有一些高傲,很不礼貌。我不愿意看到我的父亲为我去给别人低头,所以从那家单位出来以后,我就告诉他,不用为我跑工作了,毕业以后我回西安。那一刻我也知道,它不会影响我继续我的职业,因为我心里知道我要做什么,不在于你在哪儿,不在于你从哪儿开始。

二十二岁的时候刚到西影厂,金音导演正在导一部电影叫《残酷的夏日》。正好跟他的儿子很熟,就不断地跟导演说,我来演吧,我来演吧。当中有很多打戏,我说我可以不用替身,水泥地我都可以摔。我对自己说:让我像现在这样能保持到四十五岁,我一定要演出来。其实那个时候是咬着后槽牙说的。到了二十五岁的时候,突然之间得了一个病——强直性脊柱炎。当时没有意识到它的严重性,疼的时候觉得可能恢复恢复就好了,最后才知道它会伴随你一生。那段时间不断地拍戏。每天拍戏的时候,要比别人早起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拿热水从头开始冲,要把整个背冲开,因为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背都是僵硬的,疼得不行。二十五岁时,当我有大把的时间去完成我的理想的时候,突然觉得随时可能做不了这一行了,因为有人说这个病以后会致残。我开始面临很大压力。我们一路走过来,你可能没有想成为一个多么了不起的人,所有这一切动力让你这么去做,都是源自你的初心、你最初的理想。

我在拍摄现场什么闲事都爱管。对手的台词说得不对了,我也会提醒他,从小拍戏就倔。我记得拍《猴年耍猴人》时,原剧本是有问题的,导演提出这样不行。当时张秋歌提出一个方案,我觉得他那个方案不对,我说为什么要这么演?那时候张秋歌三十岁,我二十二岁,说服不了,就打架。“不行,你就必须得这么演!”我说我就不演,我扭身就出门了。张秋歌出去指着我鼻子开始喊:“我白对你这么好了!我每天给你煮牛奶、洗衣服,你个白眼狼!”我一挥胳膊说:“两回事儿!明天开始我可以给你洗衣服、做早饭,但是你要让我今天这样演这场戏,就是不行!”现在想一想可能是沟通方式的问题,但是你的初心是想做好它,你这么认真地对待它,是因为你喜爱这个职业,尊重这个职业。

在西安待了九年,所有适合我这个年龄演的戏,他们几乎都来找我了,但是那个舞台太小,你需要一个更大的舞台,所以我就到了北京。刚来北京那会兒也租房,租了一个时期后,我的一个大学同宿舍的同学,他买了一套房子,就蛊惑我也去买。我说:“我没钱。”他说:“没关系,那个房子零首付,交两万块钱拿钥匙就住。”确实是交了两万块钱就给你钥匙可以住了,但是它不是零首付,是半年以后再付首付。那会儿年轻什么都不管,口袋只有三万块钱交了两万就把钥匙拿过来了,装修还没着落就拼命地找戏拍。我记得首付需要十七万,到最后我还是没凑起来,半年之后没有如愿靠拍戏把钱挣出来,最后还是这位同学借了我一半钱付首付。

我也记得在我毕业的时候,老师跟我说了一句话:“你们毕业以后可能面临着失业,没有戏拍,你要想想你当初为什么做这行,你的理想是什么。”当时我最大的理想就是:在我六十岁的时候能做一个表演艺术家。奔着这个理想我一直前行,还在努力。

谢谢!

(六月的雨 摘自《开讲啦》2015年1月31日)

篇6:盛开在遗忘之后

お げ ん き で す か ?

わ た し は げ ん き で す 。

……

电影《情书》里,女藤井树对着皑皑白雪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这两句话时,我正坐在地板上,一边盯着电脑屏幕,一边轻轻地翻着那叠已经看了无数次的水粉画。安详而宁静的午后,温暖的阳光滤过窗子打在光洁的地板上,光影交织间,我甚至有那么片刻的恍惚,以为你就在眼前。

你好吗?

我很好。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

认识你,是在小学三年级。

谁也不曾想到,这个刚刚转学过来的新生竟然不需经过任何考核便轻易地取代了猴子通过层层筛选才得到的学校交响乐团小提琴首席的位置。

对于这样的安排,乐团里的大多数人除了惊讶外,或多或少都有些不满,于是有意无意的,你被孤立了。而其中敌意最为明显的,莫过于身为猴子的死党的耗子,舒舒和我。

恰巧那时学校正在准备一个小型义演,根据我们乐团的传统,演出中场休息的最后十分钟,小提琴首席和钢琴首席会合奏一两首曲目作为过渡。然后,意料之中的,当老周让你和耗子开始着手准备时,他却当着所有人的面拒绝了。

你有些不知所措地站在排练室里,脸上依然挂着友好的微笑,可是转头的瞬间,我却看到你笑容退却后铺天盖地的失望和落寞。

“要不让木子来吧,她一直是耗子四手联弹的搭档啊。”或许舒舒也看到了吧,于是她给老周提议道。

我怀着极为矛盾的心情接受了这项任务,一方面觉得我们确实做得有些过分了,另一方面又觉得猴子这么被无端刷下来太不公平,身为好友的我不应该跟他的“敌人”为伍。惊慌失措下,我也不管你同不同意,将脑子里闪过的第一首曲名脱口而出:动画《天空之城》的主题曲《君をのせて》。

两周后,老周在排练后对我们的合奏进行验收。不得不承认,无论是琴艺还是对曲子的情感表达,你都比猴子略胜一筹,也难怪老周会那么干脆地把首席的位子给你。

一曲终了,音乐厅里响起了稀稀拉拉的掌声,猴子几步走到你跟前,特豪气地拍拍你的肩膀,“哥们儿,我心服口服。不过你也别大意,我会努力把首席这个位置从你手上夺过来的。”

“拭目以待。”你扬了扬手里的琴弓,如是说,眉眼间尽是散不去的笑意。

然后,顺理成章的,我们成了朋友,再后来,便是不可或缺的死党。于是跟老周抬杠的人里多了一个你,以致于老周在感慨小孩子之间的“恩仇”来得快去得也快的同时,忍不住抱怨你被我们带坏了。

十年

没有情书,没有告白,甚至连一句喜欢你都没有,我们就这样在一起了。

那个时候的我们,对于所谓的爱情还太过懵懂,只是觉得,既然喜欢跟对方在一起,那就在一起好了。身为小学生的我们,也没有那么多关于浪漫的花花肠子,只是每天放学一起回家,周末一起练琴一起写作业,偶尔牵牵手便足够心里偷着乐好几天。

只不过每次一起回家时,身后五米远处,总有三个打着“因不想破坏你们的二人世界而特意选择走在后面”的幌子的家伙瞎起哄,于是在笑闹声中,原本的两人行便成了不变的五人行。

再后来就迎来了生命中的第一个情人节。我以为不过又是波澜不惊的一天,却不曾想过会穿插着那样的情节。

那天从补习班出来时,你早已等在外面了。天空灰蒙蒙的,下着小雨,两个人慢慢的走回家,一路说笑。

在街角的岔口,你将一小盆包装好的仙人球递给我,然后我很煞风景地问了句,“怎么了?”

“情人节的礼物哦。”

我都不记得,还有这样一个节日。

“可是,我什么都没准备啊,”我开始在书包里翻找,最后只掏出了一盒还没吃完的饼干,“这个,可不可以当礼物?”

你嘴角弯起一道好看的弧线,将那个已经被压皱了一角的盒子放进包里。

很久以后,我才知道仙人球的花语是,坚定不移的爱;也才知道,那盒已经开了封的饼干被你珍藏了整整两年,即便早已过了保质期。

小学六年级那年寒假,我正为下学期的升学考试忙碌着,你却跟着家人一起搭上了飞往加拿大的飞机,为那边即将到来的中学水平测试做准备。在机场跟你道别时,你拿出两枚戒指,上面分别刻有我们俩的名字。你将刻着你的名字的那枚递给我,一脸歉意地解释说你攒了好几个月的零花钱就只够买那样的。

“木子,等我十年,好不好?十年以后,我亲手为你带上。”你红着脸对我说,神情是从未有过的郑重。也是头一回,那三位瓦亮瓦亮的电灯泡们那么正经的没有起哄。

我咬着唇在那里傻傻站了很久,最后才慢慢地挤出一个字,“好。”

然后泪眼朦胧中,你拍拍我的头,一脸笑意地跟我说再见。

那一年,我们十一岁,开始懂得离别的滋味,却依然天真地以为,生命绵长,岁月静好。

我的梦想一直都是你

我开始拼命的读书,因为想早点跟你在一起。

那时家里的经济条件要供我到加拿大读书终究有些勉强,所以我能做的便是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直到有能力拿一等奖学金,这样的话,经济压力就会相对小很多。就算中学不能在同一所学校,那么至少高中时可以,然后我们一起考大学。

这个想法我从不曾跟谁说过,甚至包括你。只是偶尔跟你聊天时,我会假装无意的问起你的学习情况,问你想考取哪所高中哪所大学,学校的入学要求是什么。然后便朝着那个方向暗暗努力。

好笑的是,当我终于如愿到国外读书时,却因为种种原因去了另一个地方,一个离加拿大依旧遥远的国家。登上飞机的那一刻,我跟自己说,没关系,有的是时间,这次不行的话,那就下次好了。

只是,那时候我并不知道,这些自我安慰的话,有一天会变得那么遥不可及。因为,来不及等到下一次了,再也不会有什么下一次了。

我所追逐的,我的梦想,就那么突然的土崩瓦解了,让人措手不及的、决绝到有那么一瞬间,我甚至万念俱灰。

再见,再也不见

你连让我们跟你当面道别的机会都不给便离开了。以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理由,骨髓移植与身体不匹配。

最后一次见你,是在葬礼上。猴子一直用你留给他的那把小提琴拉着我们第一次合奏的那首曲子,在场的很多人都哭了。叔叔和阿姨仿佛一夜间苍老了,望着我们的眼神里找不到任何焦距。以前老周还说你是我们几个中最让人省心的,可是,你怎么就忍心这样抛开所有在乎你的人呢?

跟你道别时,耗子深深地鞠着躬,却迟迟没有直起身来,然后我便看到有水珠坠落在地板上,一滴一滴,仿佛能把人心生生砸出一个洞。嘲讽的是,我发现自己的眼睛却干涸得居然连一滴眼泪都挤不出来。

你说过的,让我等你十年,十年后我们在一起。

你说过的,要陪我去西藏,看一路格桑花开。

你说过的,像我这样没心没肺又不会撒娇的家伙,除了你,交给谁来照顾你都不放心,所以除非我哪天不乐意了,不然你一定不会先松手。

你说过的,如果有天我什么都不想做了,你养我,直到我找到自己的梦想。

你说过的,我们五个要一起去旅行,以后开一家属于我们的旅馆。

你说过的,哪天猴子和耗子结婚了,伴郎一定得是你。

可是你骗了我,骗了我们所有人呐。你让我还怎么去相信呢?

大骗子呵。

那天离开的时候,叔叔拿出四个包裹,说是你留给我们的,舒舒一边拆一边哭,最后靠着猴子的肩膀泣不成声。

每一个包裹里都有一封厚厚的信,我在属于我的那一份的最底层找到了一叠水粉画和一张刻录的CD,将画纸抽出来的那一刻我的眼泪开始不受控制地往下掉。

每年我生日的时候,你都会画一张宫崎骏动画里的风景或人物画给我,然后在十二点的时候打电话给我,用小提琴拉奏一首动画里的曲子给我听。你在信里说,这一回只能把我三十岁前的所有画和曲子一次性送给我了。你希望我最迟三十岁后能遇到一个可以照顾我一辈子的人,那样的话,就有人取代你来记得我的生日了。

可是,你知道么,我在意的,不是有没有人记得,而是记得的那个人,是不是你啊。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陷在一个相同的梦境里:你一遍又一遍地对我说要幸福,眉眼间尽是温暖的笑意,明明近在咫尺,仿佛伸手便能触碰到,可是我们之间却偏偏隔了一条漆黑冰冷的河,河的名字是,忘川。

每次从梦中醒来我都下意识拿出手机拨你的号码,直到耳边传来“你所拨打的电话是空号”这样的提示,才恍惚想起你已经不在了,然后便坐在床上不停地哭。

今年回国去看你时,我发现我已经有些释然了,甚至能跟你调侃希望旅行的时候邂逅一段艳遇。这样的变化,连我自己都有些惊讶。你说,是时光太残忍,再大的伤痛都能抹平;还是人心太凉薄,再刻骨铭心的记忆,终有一天也能云淡风轻?

嘛,亲爱的,你在那边还好么?

我现在挺好的,只是有时候想起你还是会很难过,似乎心被一只无形的手掏空了一小块。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追逐着你的脚步,也是时候去寻找属于我的梦想了吧,你会祝福我的,对么?

我会依照我们的约定,等你十年,只是,十年以后,我将把你藏在心底里,即便以后想起时,也不再难过,不再哭泣,而是把你当成我生命中温暖的存在。

你说,这样好不好?

篇7:知识被遗忘之后还剩什么

此次同课异构的课题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3章第1节“生长素的发现”,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本节内容中“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隐含的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过程,在整个必修课本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很好的载体,更是历年高考的热点。

课后授课教师、听课教师与市教科所专家一起进行了评课。笔者将评课意见综合整理,同时进行了反思。

一、评课意见

1.两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共同优点

(1)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渗透了科学探究方法的培养,对学生进行了科学探究思路和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均达成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2)都能够对教材进行适度地挖掘,依照科学探究的原则和方法,层层递进式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授课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课的环节设计各有特色,都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4)都精心设计了课堂练习,体现了学中练的教学意识。

(5)都利用了多媒体课件,通过辅助教学,为教学提供了便利,教师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较熟练。

2.对两位教师有如下的具体评课意见

(1)27中王老师的优点:教态亲切自然,语言精练;提前引导学生进行小麦种子的萌发实验,将课堂延伸到了课外,让学生直接体验生命的过程,渗透了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能够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步骤,建立科学探究的思路。充分利用学案进行预习,并在课堂中进行了检查纠错;在达尔文实验中循循善诱,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缺点:在整节课中,学生活动的时间较少,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思考和讨论,因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够;课堂练习占用时间稍长。

(2)51中刘老师的优点:充分体现了年轻教师的优势,授课富有激情,课堂较为活跃;教学活动过程中积极努力地设法使学生融入,学生参与度较高;课堂应变能力很强,语言幽默;对某些细节的处理深入浅出;留给学生较多的自主思考和活动时间。缺点:板书条理不清晰,个别语言不够准确,学生活动前紧后松。

二、评课反思

1.教学理念决定教学层次

新课程倡导“提高生物学素养”“探究性学习”。本节课是体现这种理念的最佳载体。面对这样一节课,如果仅仅局限于知识点的讲授,那就是低层次知识传授。而两位教师显然都侧重于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科学实验方法的介绍、生物科学发展史的追溯,体现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执行,属于更高层次的教学。

这样的教法,回答了一个问题:当学生遗忘了知识点之后,我们的教学,还能够给学生留下些什么呢?恐怕这个时候留给学生的才是我们真正传授给学生的东西!在这节课中,应该就是科学的探究精神和探究方法以及探究中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这方面,两位教师各显神通。

27中的王老师提前买种,教学生萌发小麦种子并进行观察,将课堂延伸到了课外。王老师的这一做法很好地诠释了杜威的建构主义理论——“做中学”。51中的刘老师利用动画进行模拟,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再现了植物向光生长的过程。在富有激情的讲解过程中,对学生循循善诱,组织学生进行质疑和探究。两位教师均达成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2.“教学模式”的引领作用

此次同课异构活动是基于两校的两种教学模式下展开的。27中的是“6531”模式,51中的是“121”模式。两校教学模式同被市教育局选中为有推广价值的教学模式。在笔者看来,27中的模式更加侧重于理念和环节,留给教师个人更广阔的操作空间和发挥余地。而51中的模式明确了课型及要求,对具体的操作更加严格和细化。两者最根本的目的都是打造新课改下的高效课堂,为了学生的发展。

曾有一段时间,我们也质疑过课改过程中是否有必要设置一个这样或那样的模式,经过评课中的讨论,参与教师和有关专家达成了一致的看法:在课改的初始阶段教学模式的应用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习惯的改变是困难的,我们都知道,擦去白纸上原有的印痕再作画比在白纸上直接作画更困难!许多教师还一时难以摒弃原有的固化了的旧方法、旧习惯,所以,制订一个相对较为完善的模式,去改变和重新塑造教师的行为,是十分有必要的!

两位教师在各自的授课中均对本校的模式有所体现。例如,51中的刘老师对第一个10分钟环节的利用和把握,就是让学生通过看书思考相关问题达到相关知识的自我完成。27中的王老师提前布置了预习,有对知识点的预习,也有对探究实验的预习,连同授课环节一起,充分体现了“6531”模式所要求的5个环节。

3.教学教学行为的改变

许多教师认为自己已经在观念上贴近了新课程,但是在行为上还难以执行和体现。如何打开教师的自我束缚,在课程的设计上更加贴近新课程呢?在评课时,听课教师一致认为,两位授课教师恰恰是这样,在教学设计上有着新课程的理念,但在授课上均有不同程度的“讲课”成分,讲得多了一点,学生的活动还不够多,对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没有充分进行下去。

其实,这也是困扰广大教师的一个难题:学生活动多,课时不够;学生活动过程中对许多问题的探究深度达不到,难以完成知识教学;探究活动往往拖沓了教学环节等等。新课程的教学任务重、内容多,是令广大教师难以放开学生的一个因素。但是,打开教师的束缚、充分让学生探究,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今后在这一方面,我们必须要在教学模式的规范和引领下,付诸行动,大胆进行探索和改革。

4.亮点和遗憾并存

教学是一门永远留有遗憾的艺术。作为王老师的同科教师,笔者亲历了教师的备课环节,教师本身有着新课程的理念,备课思路清晰,但是在实施课的环节上仍然缩手缩脚,没有大胆全部让学生来完成。王老师虽然提前布置了萌发小麦种子的实验,但在课堂中却没有充分地利用下去,而刘老师虽然整节课充满了激情,有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但在后半节课中,也没有更加深入地让学生探究下去。瑕不掩瑜,留有遗憾,才更有变革的动力。

两节观摩课,像两面镜子,映射着我们的不足,也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通过高效课堂观摩课及评课活动活动,极大地促进了两校的教研活动,使我们在反思中更深层次地理解新课程理念,更加贴近新课程。

上一篇:唯美主义运动下一篇:汽包虚假水位对锅炉运行的影响及其有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