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法律知识

2024-04-09

1基本法律知识(共6篇)

篇1:1基本法律知识

服装辅料基本知识

发表时间: 2007-04-05 15:48

关于标识

服装标识为品牌、企业无形资产的一种表达方式,而品牌则是消费者的一个无可否认的最重要选择因素,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对标识的投资,就是对未来的投资。特别在市场激烈竞争的环境,简单的扩大再生产企业行为难保持竞争优势,一个企业成功的品牌战略将是取胜的无冕之王。

关于标识分类

服装标识种类繁多,但经常用的有以下几大类:

一、商标。又称布标,织唛。主要用于领标或其它装饰。

二、吊牌。也称牌仔,纸牌。主要用于品牌特点诉述。

三、胶章。或称滴塑章。用于胸标等。

四、PVC章。一般塑料制品,可灵活塑造各种形象。

五、反光章及反光材料,有较强的反光作用,可装饰。

六、三维章。特种印刷机经八次印刷反光晶格图案,而成立体图案。

七、吊粒。又称吊钟。主要应用于高品位西装、时装等。

八、织带。有台湾木梭机织带、反光织带、尼龙、全棉人字带等。

关于商标

工艺与织布类似,特点是经纬纱线一般为黑色或白色,图案、文字则由纬纱构成。(如有特种要求将经纱染成所需要的颜色,称染经商标。)

商标分类方法主要是按照所用机器不同而工艺不同来区分。

一、西德机商标:

特点:商标沿经向一匹布似的织出来,再进行切割,故又称切边机。

按其纹路不同,分两大类,平面(平纹)和缎面(斜纹)商标。

其中平面又可分一般平面,双面,重梭等。

当然,按所用经纱不同可为黑平、白平和黑缎、白缎。

二、木梭机商标(其中有台湾木梭机、日本木梭机之分)

特点:商标从机器上织出来后就是完整的一条,故其边为包边,纬纱从头到尾如是同一颜色,是连在一起的,手感柔软。缺点:生产效率低、所能用的颜色只有五种以下。分类同西德机。

三、钩针机商标。

特点雷同木梭机商标,但非梭机,而是针织,故纬纱较为紧、强。多用来作烫色标,利用经、纬纱不同的特点使底板经高温转印而上色。

此品种类商标成本较高。

关于吊牌

一、吊牌实际上多为柯式印刷纸类制品。也有丝网印刷的塑料制品等。

二、柯式印刷原理较为简单,但机器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品质的高低;纸张加工较为灵活,可以进行各种处理,较为容易的能表达设计师原创的灵魂。

三、吊牌设计要考虑到制作的每一个步骤。

图案(画稿)—》制版—》印刷—》用纸—》后加工

关于胶章

胶章,又称滴塑章,或者PVC章,通过雕模,高温定型等工艺,产品特点为表达方式灵活,富有立体效果。为近年品牌表达较为突出的手段。

关于PVC LOGO

PVC LOGO,利用人造皮革和各种塑料的丰富可塑性,加上丝网印刷和高频热压等工艺处理,得到各种材料柔和的灵活造型。

关于反光材料

反光材料,利用反光晶格反光涂料,加强光线的反射效果,在强光或夜视条件下,能使标志物格外显目.关于三维标

三维标,也称幻彩标。利用光学原理,通过多达八次的印刷把图案印在光栅上,使图案有立体效果,或者从不同角度能看到不同层次的图案。即使平面标志动起来。

关于吊粒

吊粒,专门为服装开发应用的注塑工艺

服装辅料知识--纽扣

发表时间: 2007-04-11 14:19

作者: 方程式参与评论: 3

什么叫钮扣?

钮扣就是衣服上用于两边衣襟相连的系结物。最初的作用是用来连接衣服的门襟的,现已逐渐发展为除保持其原有功能以外更具有艺术性及装饰性,也就是个性化。好的钮扣它能够使你的服装更加完美,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起到一定的美观作用。尤其是现在女性服装出现了很多花花绿绿的装饰钮扣。详细来说:连接衣服胸襟的为钮,即我们现常说的钮扣另如风衣带连接扣等为非连接衣襟则为扣,但我们习惯于将二者合二为一,统称为钮扣。

钮扣的分类及发展趋势

a、按钮扣大小(即直径大小分)

即我们现在常说的14#、16#、18#、20#、60#等等!它的换标公式为:直径=型号*0.635(毫米)。如果我们手里有一粒钮扣,但不知它的型号大小,我们就可以用卡尺量出它的直径(毫米)再除以0.635即可。

b、按材料分:

天然类:真贝扣、椰子扣、木头扣

化工类:有机扣、树脂扣、塑料扣、组合扣、尿素扣、喷漆扣、电镀扣等等

其它:中国结、四合扣、金属扣、牛角扣、仿皮扣、激光字母扣、振字扣等

c、在树脂扣当中,从坯料上可分:

棒料扣:珠光扣、花纹扣、普通棒等等

板料扣:珠光波纹板(包括假波纹、真波纹)、珠光板、条纹板、单色板

曼哈顿:五彩扣、单色扣

d、从孔眼分:

暗眼扣:一般在钮扣的背面,经钮扣径向穿孔。

明眼扣:直接通钮扣正反面,一般有四眼扣和两眼扣(但也有特殊情况)

e、从光度分:

有光扣、半光扣、无光扣(特殊情况下还有按客户的要求抛光)

f、以造型来分

这就有上千万种,谁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称呼,你家说一样,我家又说一样,没有一种国标或行业标准,国际标准的统称。现以我们公司的钮扣区分法来说,我们的钮扣都由四个或五个阿拉伯数字组成即2078、2001、6006、6001、9D018、9D032具体的区分方法为:2字头开始的为棒料,6字头开头的为板料,9D为异形扣,后面三位为钮扣生产的序号,及对应的钮扣名称。

以上为基本的钮扣分类法,但钮扣做为一种衣服的附属品以外,刚才已经说了,它在服装造型的艺术中,被称为“服装的眼睛”,因此钮扣的使用足以称为服饰的“点眼”之笔,但是它同时在发展中逐渐变换它的款式及要求,以男装为例,男装钮扣的演变来说,它的变化就没有女装的变化大,多以庄重、严肃、沉稳为主。20世纪20-40年代,男装普遍使用人工合成的塑料扣,如“电木”、“赛璐璐”为材料制成的钮扣;50年代新发明的塑胶钮扣代之而兴起;90年代随环保意识的提高,各国极力提倡重新使用天然材料制成的钮扣,因此除贝壳扣、果仁扣以外,木材、皮革、奶酪、金属、树脂、尿素等均被用来制造钮扣,在男式服装中,由树脂扣、果仁扣、奶酪蛋白扣三分天下。

果仁扣:又叫果实扣,主要坯料产自南美的厄瓜多尔,以果壳为基坯,加工而成,果仁扣的制造完全有别于传统树脂扣的制作工艺。在制造过程中对抛光和着色有着较高的要求,其特点是

质地坚硬、质感好、耐熨烫,可用激光雕刻加工,是目前国内高档男装的首选,但其价格高,有吸湿性,梅雨季节容易发霉,而且随时间的推移会有不同程度的变质,成为服装辅料中质量最难保证的辅料。

酪蛋白扣:国内称为奶酪钮扣,主要成份为奶酪中提取的蛋白质,经过特殊的物化技术处理精制而成。新一代的酪蛋白钮扣除具有果仁扣的全部优点外,还耐湿气浸蚀,外观色泽清纯。然而因其加工制造工艺复杂,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国内只有极少数高档名牌西服采用,主要在欧美及日本等国家流行,我们公司受香港迈利企业集团委托,国内独家代理酪蛋白钮扣销售。

第三种就是我们公司生产的树脂扣,其全称为不饱和聚脂树脂钮扣,是现代钮扣中最受人们宠爱的钮扣,也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钮扣,同时也是世界上流行最广、产量最多的一种。加入色浆制成的钮扣不变色,折光性强、耐热、耐烫、耐腐蚀、耐磨等特点,因此树脂扣在女性服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男性服饰中,树脂钮扣花色款式相对单一,在电脑程控镭射用于钮扣制造后,使得激光钮扣图案,文字雕刻精细完美,大大丰富了树脂钮扣的饰品文化内涵,在中、高档服装中得到了普通运用。

钮扣的制造过程

不饱和树脂+固化剂|+促进剂+色浆拌匀 --》

棒料车间 加工--》 棒坯

---》选坯车间--》制扣车间

板料车间 加工--》板坯

特种扣车间

--》抛光车间

成品车间

A、棒料的生产工艺:

B、板料的生产工艺:

C、选坯的作用及标准:

将不合格品排除在下一道工序之前

①坯厚按公司对该品种的要求:棒±0.2mm为正品,板±0.1mm为正品(合格品)超过则为废品。

②颜色、花纹变样,不符合该品种要求为废品。

③型号做差,烂边、抽心、汽泡均为废品。

D、制扣车间生产要求及标准

①形状与样品一致,包括细边扣边大小,面背弧度等。

②检验标准,有以下现象均为废品:

a、针眼:针眼打破,打裂,眼孔不在钮扣中心位置,四孔位置不呈正方形,眼孔与扣面不垂直,断针后少孔或针没打透,前大后小,暗眼扣,孔边缘打炸,无孔等。

b、扣边:一边厚,一边薄;钮扣整体厚度正确,而边一边厚一边薄。

c、整体厚度与样品扣比较,钮扣整体变厚或变薄及机器车削时连续四粒钮扣有厚有薄。E、产成品验收标准

a)产成品标准

1、颜色、花纹、型号与样品或该产品要求相同。

2、针孔端正、对称,针距及针孔大小符合标准。

3、光度符合要求。

4、面背无车炸、车破、边厚薄不匀现象。

5、按款式、颜色、花纹、型号分类包装。

篇2:1基本法律知识

目录

1、居委会、社区、社区居委会定义

2、社区划分

3、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职能

4、社区自治的基本权利

5、社区居民委员会与社区相关组织的关系

6、社区“四会”制度。

7、社区建设的重要性。

8、社区建设的原则

9、社区建设功能

10、三位一体社区管理新体制

11、社区建设保障

12、和谐社区建设目标

13、拱墅区和谐社区建设四大品牌

一、居委会、社区、社区居委会的定义 居委会全称“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1990年1月1日施行)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它大到一个国家的某一类人构成的团体、如美国华人社区;小到某个小区。社区是个社会学名词。

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居委会),为我们国家城市街道、行政建制镇的分区即“社区”的管理服务机构,属于城镇居民的自治组织,管辖对象为城市、镇非农业居民为主。根据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由社区居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二、社区的划分

根据2001年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把社区自然形成的客观性与有利于加强社区建设的主观要求紧密结合,以现有居民区为基础,以地缘关系、居民认同感和归属感为纽带,按照管辖区域与户数适当、界线清楚、区域相对集中、资源配臵相对合理、功能相对齐全的原则,一个社区居民委员会一般管辖1500-2000户左右,规模较大的居民区可单独建立社区,特大型住宅区可设立若干个社区。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浙委[2007]64号)文件规定,按照有利于居民自治、便利群众生活的原则,科学设臵社区,合理确定规模,城市社区原则上按1500户至3000户左右规模设臵。

我区现有10街道, 92个社区,其中城市社区52个,撤村建居社区40个。

三、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基本职能

(一)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教育居民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爱护公共财产;

(二)协助政府部门在社区开展民事调解、社会治安、劳动就业、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外来人口管理等工作,协助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维护本社区的交通、通讯、能源等市政公共设施;

(三)向社区居民会议或社区成员代表会议负责,并定期汇报工作,努力完成其提出的各项任务;

(四)办理本社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开展共驻共建,筹措本社区公益事业资金,管理和维护集体资产;

(五)发展社区文化教育,普及科技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六)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兴办有关的社会福利事业,指导、管理社区安老、助残等社区服务机构;

(七)协助政府部门做好社区内失业人员及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与服务工作;

(八)参与业主委员会对本社区的物业管理和服务进行指导、监督、支持;

(九)加强社区与社区之间的联系,促进团结、互助,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与政府部门及其他社区进行合作;

(十)向政府部门反映社区居民的意见、要求并提出建议;

(十一)组织社区居民对政府部门的各项政务进行民主评议和民主监督;

(十二)依法积极培育和发展社区民间组织,协助政府部门加强对社区民间组织的指导与帮助;

(十三)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范围内,自主决定社区各项事务。

四、社区自治的基本权利

(一)民主选举权

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由本社区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直接选举产生,也可由每户居民派代表或由居民小组代表选举产生。根据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其班子由五至九人组成;分别为主任、副主任和委员,每届任期三年。

(二)民主决策权

涉及本社区全体居民利益的重大事项,社区居民委员会必须提请社区居民会议或社区成员代表会议讨论决定。重大事项主要包括:

1、社区发展规划、社区居民委员会财务预算和决算执行情况;

2、撤换、补选或罢免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

3、社区公益事业的经费筹集办法、资金及其使用情况;

4、社区集体经济收益所得及其使用情况;

5、社区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承包方案以及社区公益事业的建设承包方案;

6、社区居民会议或社区成员代表会议认为应当由社区居民会议或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决定的涉及居民利益的其他事项。

(三)民主管理权

1、社区居民委员会负责执行社区居民会议或社区成员代表会议的决议,对本社区公共事务进行日常管理。

2、社区的办公经费、社区服务收入和其他劳务收入,由社区居民委员会管理。

3、社区居民委员会对以下事务行使初审权和知情权:(1)最低生活保障的申办初审;(2)社会救济救助金的申报初审;(3)特困户学杂费减免照顾初审;(4)残疾证申办初审;(5)残疾人就业安臵初审;(6)收养和婚姻登记初审;

(7)生育指标、婴儿户口申报初审;

(8)流动人员“三证”及暂住证审验、申办初审;(9)外出人口婚育证办理初审;(10)私房改建、重建规划管理初审;

(11)失业(无业)居民的婚姻状况、失业卡、待业卡初审;(12)居民身份证和老年卡的申办初审;(13)直系亲属公房房卡的过户申请初审;(14)规划杂项工程申请知情;

(15)旧城改造开发建设公建配套定位及验收知情;(16)居民占绿手续申请初审;

(17)物业公司收费项目和标准知情;(18)申办、变更经营项目初审;(19)房屋出租知情。

(四)民主监督权

社区居民委员会具有对政府部门、社区单位和社区内党员干部的行为进行监督和评议的权利;对物业公司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的权利;对街道办事处各项工作落实情况及其工作人员工作行为进行监督和评议的权利。社区居民委员会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社区财务管理,定期向社区居民公布账目,实行政务、事务、财务三公开,接受居民监督。

五、社区居民委员会与社区相关组织的关系

1、社区居民委员会与社区党组织的关系

社区居民委员会作为社区居民会议或社区成员代表会议的执行机构,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行使社区管理、服务、教育和监督的职能。社区党组织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工作,发挥在社区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和保证社区居民委员会履行职责,依法自治。

2、社区居民委员会与社区成员代表会议、议事协商委员会的关系

社区成员代表会议或社区居民会议作为社区的权力机构,决定涉及全体社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公益事业等重大事项。社区居民委员会,是社区成员代表会议或社区居民会议的执行机构,并定期报告工作;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作为议事监督机构,监督社区居民委员会行使社区管理、服务、教育的职能,动员驻社区单位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建设。

3、社区居民委员会与社区中介服务组织的关系

社区中介组织是受政府职能部门或群众自发组织委托,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章程的规定,独立开展社会活动,在市场体系中发挥服务、沟通、公证、监督作用的社会服务机构,接受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指导、帮助和监督。社区居民委员会要积极鼓励、培育社区中介组织开展各种健康、文明、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

4、社区居民委员会与物业管理单位的关系

社区居民委员会与物业管理单位是社区自治组织与企业的关系。社区居民委员会应当关心支持本社区的物业管理,维护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物业管理单位应当主动接受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监督、检查和指导,支持、配合社区居民委员会做好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工作。物业管理单位负责人可以是社区组织机构的成员,参与社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5、社区居民委员会与驻社区单位的关系

驻社区单位是社区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驻社区单位在工作方式和思想观念上也要相应进行调整和转变,将大量的服务性、社会性、公益性事业逐步转移到社区,主动向社区提供资源和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目标。社区居民委员会是社区成员的自治组织,对整个社区内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都应统筹考虑、全方位服务,主动与驻社区单位搞好关系,为驻社区单位的生产、工作、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共同建设和管理好社区。

六、社区“四会”制度

社区“四会”制度是指社区居民(成员)采取会议制度的形式,对本社区公益事业、社会事务和社区发展等事项实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参与,旨在拓宽社区参与渠道,增强居民自治意识、强化社区自治能力而建立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社区民情恳谈会、社区事务协调会、社区工作听证会和社区成效评议会等四个会议制度。

(一)社区民情恳谈会 社区民情恳谈会是指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就社区当前和今后的各项工作倾听和征求居民意见、建议,了解和掌握居民需求、呼声,宣传和解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是社区居民(成员)共谋社区发展的一种会议制度。

1、参加人员: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成员,社区成员会议、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社区辖区单位的代表,可邀请社区中的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及其他居民代表参加。

2、召开方式:原则上采取座谈的方式,一般每季度举行1次,也可不定期地召开专题恳谈会。

3、恳谈内容:

(1)通报社区、街道正在开展的有关工作情况;

(2)收集社情民意和居民需求;

(3)讨论社区建设有关工作目标;

(4)商讨涉及社区居民利益的有关事项。

4、一般程序:

(1)会议公告。召开社区民情恳谈会3日前,在社区居务公开栏和各主要出入口张贴告示,告知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和主要内容,参加和邀请的人员等。

(2)会议召集。由社区党组织或居委会负责人主持,会议应有专人记录。

(3)情况分析。根据会议形成的意见,由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研究并提出落实方案。

(4)情况反馈。会议召开后15日内将会议意见和落实情况反馈给相关人员并上报有关部门,在社区居务公开栏予以公开。

(二)社区事务协调会 社区事务协调会是指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对社区成员之间的矛盾或利益冲突,采取协商、调解等办法进行协调处理的一种会议制度。主要是化解社区矛盾,维护社区稳定。

1、参加人员:社区居委会治保调解委员会成员,矛盾双方当事人。必要时应有社区党组织负责人、社区居委会主任、社区警务室民警、街道(乡镇)司法工作人员等参加。

2、召开方式:社区事务协调会一般由社区居委会下属的治保调解委员会负责召开,双方当事人通过平等协商形成一致意见后,由社区居委会负责治保调解工作的成员具体监督落实。必要时,政府有关部门应提供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服务。

3、协调内容:

(1)涉及社区成员共同利益的有关事项;

(2)社区成员间的民事纠纷;

(3)社区成员间的利益冲突;

(4)当事人愿意协商解决的其他事项。

4、一般程序:

(1)会议公告。召开社区事务协调会3日前,由社区居委会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协商和调解的事项等书面告知参会人员。

(2)会议召开。一般由社区居委会负责治保调解工作的成员负责召集并主持。会议先由当事人陈述事实和理由,然后由会议主持人分别就矛盾冲突或分歧的焦点进行询问,并据此进行协商、调解,提出解决方案。会议应有专人做好记录。

(3)协调结果。协调会如达成一致意见,由会议主持人当场拟定书面调解协议,双方当事人核对无误后在书面协议上签字盖章,由社区居委会治保调解委员会存档。协调会如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由会议主持人征求双方当事人意见后,确定是否再行调解或通过其他途径解决。

(4)事后监督。社区居委会治保调解委员会应对协议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并督促落实。

(三)社区工作听证会

社区工作听证会是指政府有关部门或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在社区组织实施某项工作或活动前,由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组织相关社区成员就该项工作的可行性、必要性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充分论证的一种会议制度。主要是听取居民对社区公益性事业、公共事务实施项目决策的意见,以确定较为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实现民主决策。

1、参加人员: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成员会议和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的代表,辖区单位代表以及有关政府部门、街道(乡镇)负责人等与听证主题相关的人员。具体人选由政府有关部门和社区居委会商定。

2、召开方式:对主要由社区实施的项目,由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组织听证;涉及政府有关部门的事务,由政府有关部门和街道(乡镇)会同有关社区组织听证。

3、听证内容:

(1)社区建设的近、远期规划;(2)涉及本社区成员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3)政府有关部门和街道(乡镇)在社区组织实施的某项工作或活动;(4)其他需要听证的内容。

4、一般程序:

(1)会议公告。召开社区工作听证会3日前,由社区居委会在社区居务公开栏对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和参加人员进行公布,并落实参加听证的代表。

(2)会议召集。听证会由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负责人召集并主持,会议应有专人做好记录。

(3)会议议程:

主持人介绍到会人员,宣布听证会议程;

听取有关听证项目的情况介绍;会议代表发表意见和建议;

听证项目的责任单位或部门解答有关问题,必要时应准备相关书面材料,并对材料真实性负责;听证会主持人进行小结。

(4)会议结束后一般应在1周内完成《听证会议纪要》,并报街道或相关部门备案。

会议纪要应包括听证会的基本情况、听证代表意见的扼要陈述、听证会形成的倾向性方案等内容。

听证会形成的倾向性方案应充分考虑听证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并作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和社会单位的决策参考。

(5)结果反馈。听证后的有关结果,社区居委会应当在居务公开栏内进行公布,接受社区居民的监督。

(四)社区成效评议会

社区成效评议会是指社区成员代表对社区居委会全面或某一单项工作、政府在社区的有关工作进行考核评议的一种会议制度。主要是听取社区居委会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报告,接受居民对社区工作的审查,推进民主监督。

1、参加人员:社区居民、社区党员、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社区辖区单位和街道(乡镇)的代表。由以上代表组成考核评议小组,组长由各代表推选产生。

2、召开方式:原则上采取综合评议的方式,一般于每年年底或某项工作终了时进行。

3、评议内容:

(1)完成社区工作目标任务情况;

(2)履行工作职能、完成专项工作任务情况;

(3)完成其他社区建设任务情况。

4、一般程序:

(1)由考核评议小组在举行社区成效评议会议15日前,通知社区居委会在10日内向考核评议小组提交全年或某项工作总结。

(2)考核评议小组接到书面材料后5日内,结合工作计划和任务完成情况,对社区居委会工作进行综合考察,形成书面调查材料。

(3)会议召集。考核评议小组负责组织召开评议会议,听取社区居委会对本社区工作情况的报告,然后由考核评议小组进行点评,并提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的书面评定意见,评定意见须经考核评议小组全体成员签字。

(4)结果反馈。考核评议小组应当在评议会召开后的3日内将评议结果反馈被评议对象及上级主管部门。评议结果作为工作考核和奖惩的依据。

七、社区建设的重要性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社区居民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稳定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条件。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加强城市社区建设,是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健全和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基础;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举措;是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城市基层政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

八、社区建设的原则

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坚持以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把为社区居民和单位服务作为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扩大民主,社区自治。科学合理划分社区,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资源整合,共驻共建。整合社区资源,充分调动辖区单位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共驻社区、共建社区、共享社区资源的良好态势。

责权统一,管理有序。健全社区组织,明确职责和权利,依法加强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中,逐步增强社区凝聚力。

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培育特色,树立典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社区建设的发展目标。

九、社区建设功能

一是管理协调功能。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基层党组织和自治组织活动,发挥社区各类组织的作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反映社情民意。二是社区服务功能。包括面向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贫困户等社会特殊群体的社会福利服务,面向全体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和面向辖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网络。三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功能。包括社区内的法制宣传、治安保卫、民事调解、帮教失足青少年、流动人口管理、防火防盗和其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四是医疗保健计生服务功能。满足社区内成员的康复、医疗、保健和计划生育等需求。五是环境维护功能,主要是社区的公共卫生、绿化、环境保护、市政设施维护等。六是文体教育功能。包括各种群众性的文娱、体育、教育、科普活动以及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七是社会保障功能。包括面向社区退休、失业人员、低收入家庭等社会困难群体的社会就业和保障服务工作等。

十、“三位一体”社区管理新体制

根据全市和谐社区建设大会及《关于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建设的若干意见》(市委办发[2008]169号)精神,全区形成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三位一体”、交叉任职、合署办公的社区管理新体制。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各类组织的领导核心,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社区居委会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依法履行社区自治组织功能;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是社区行政事务的执行主体,是社区居民的服务机构。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是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在政府职能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在社区居委会的监督下,承担上级交办的涉及居民利益的社区事务性工作,负责社区各项行政事务,以及与社区管理服务相关的其他公共事务。其主要职责是:

1、承担或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在社区开展维稳综治、民政福利、劳动保障、卫生计生、科教文体、特殊困难群体管理服务等工作;

2、落实社区居委会提出的工作计划,积极反映社情民意,开展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等方面工作;

3、支持社会力理开展便民利民服务,整合调动社区内各种社会资源为居民办实事;

4、承办由市、区两级党委和政府通过准入机制确定需要进入社区、与其工作手段相适应的其他工作任务;

5、接受政府关关部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辖区单位、居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评议。

十一、社区建设保障

社区人员配备。根据市委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社区工作人员和经费配备标准》(市委办发[2008]160号)精神,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公共服务工作站“三位一体”工作人员配备如下:

1、社区党组织(含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专职成员。社区党组织设书记1人,其他专职党务工作成员按照1-2人配备。

2、社区居委会专职成员。社区居委会专职成员配备应不少于5人,社区管辖范围内常住人口户数超过2000户的,每超过400户增配1人。

3、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设站长1名,副站长1—2名(10名以上工作人员的工作站可设副站长2名)。原则上,站长由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副站长由社区居委会主任兼任;书记、主任“一肩挑”的社区,副站长由社区党组织副书记或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兼任。社区工作站工作人员按5-9人配备(由社区专职工作者兼任)。

4、社区其他专职工作人员。(1)社区劳动保障管理岗位按每个社区1人配备。登记失业人员(包括“协缴”人员)超过300人,可增配1人。企业退休人员管理可按每500名配备1人。(2)社区帮扶救助管理岗位按每个社区1人配备。纳入市级救助圈的困难家庭超过100户的,增配1人。(3)暂住人口管理岗位按每2000名暂住人口配备1人。(4)社区城市管理专职工作人员按每个社区1人配备。(5)社区综合治理专职工作人员按每个社区1人配备。

5、社区其他工作人员。(1)社区警务工作人员。按每个社区警务室1-2人配备。(2)社区城管工作人员。按每个社区城管联系站1人配备,也可由社区居委会成员兼任(配钱不配人)。(3)社区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常住人口超过3000人的社区,配备1名专(兼)职社区计划生育协会副会长。(4)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人员。按500名流动人口配备1人。

6、社区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1)助老助残服务人员。按不少于5名服务对象1人配备。(2)社区保安、保洁、保序人员。按社区规模、人口等因素配备。(3)其他工作人员。

社区经费。社区通过财政支持、社会赞助、费随事转、有偿服务等多元化渠道筹措社区建设资金。根据市委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社区工作人员和经费配备标准》(市委办发[2008]160号)精神,社区工作经费配备标准:

1、社区党建工作经费。设臵党委的社区,其党建工作经费按每年6万元;党(总)支部党建工作经费按每年4万元核拨。

2、社区居委会工作经费。按社区居委会专职成员每人2万元标准核定。

3、暂住人口管理工作经费。按每人每年10元标准核拨。

4、两站工作经费。社区劳动保障站和帮扶救助服务站工作经费按每名工作人员每年5000元标准核拨。上述各项经费,均由市、区两级财政按50%比例配套保障。

社区设施。按照建筑面积不低于每百户30平方米的标准集中设臵、整体配备社区配套用房,每个社区配套用房不得低于350平方米。同时2011年起,按照建筑面积不低于每百户20平方米的标准配备社区养老服务用房。新建住宅小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住宅小区建筑设计,与住宅小区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所有社区必须具备“五室四站两栏一家一校一场所”功能。具体指五室:党组织和居民委员会办公室、警务室、党建(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资料档案室;四站:劳动保障服务站、帮扶救助服务站、卫生计生服务站、社区(志愿)服务站;两栏:宣传栏(法制宣传、科普教育)、居务公开栏;一家:星光老年活动之家;一校:居民学校;一场所:健身活动场所。积极推行社区‘一门式“服务大厅建设,整合社区办公用房资源,提倡“一室多用”,提高社区配套用房使用效率,确保60%以上社区配套用房用于居民活动场所。

十二、和谐社区建设目标

1、居民自治。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居民自治机制比较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比较健全,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渠道畅通,切实在基层社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事务中发挥主人翁作用。

2、管理有序。社区内党组织、居民自治组织及社区民间组织职责明确、制度完善,能有效地开展工作和活动;民主协商机制、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共建机制、民情民意反映机制等健全完善,运转协调。

3、服务完善。社区服务的主要功能完善,各项服务的制度、机制健全,服务质量较好,能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

4、治安良好。社区安全防范体系完善,群防群治网络健全,综合治理各项工作措施落实,治安状况良好,社区井然有序、和谐稳定,居民群众安居乐业。

5、环境优美。社区内垃圾和污水处理、能源利用等符合环保要求,环境整洁,绿化达标;居民卫生习惯良好,普遍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6、文明祥和。社区学习氛围浓郁,文化生活丰富;邻里诚信友爱、团结互助;家庭和睦幸福、互敬互爱;居民知荣辱、爱家园,崇尚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围绕上述目标任务,按照梯次推进、以点带面、辐射延伸、巩固提高的工作思路,大力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争取到2010年底,全省城市社区基本实现和谐社区创建目标。

十三、拱墅区和谐社区建设四大品牌

全国首创了“一岗解两难”助老助残服务、“一倾斜四延伸”全覆盖救助、社区失业预警干预和“零遗漏、全方位”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四大服务品牌。

1、“一岗解两难”助老助残。通过建立助老助残服务站、设立助老助残社区公益性岗位等措施,缓解“4050”人员就业压力,同时满足社区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服务需求,实现“一岗解两难”。向辖区重点服务对象困难老年人、残疾人提供免费服务,低偿、有偿服务覆盖全区6万余名老年人、残疾人和困难低收入群体。

2、“一倾斜四延伸”全覆盖救助。“一倾斜四延伸”即实现救助对象向老、幼、病人群倾斜,救助范围向农村群众延伸、向边缘困难家庭延伸、向外来务工人员延伸、向突发事件领域延伸,实现救助对象城乡全覆盖。受益人群从城镇低保困难家庭,扩大到农村低保困难家庭;从城镇边缘困难家庭,扩大到农村失地农民;从企事业单位下岗职工,扩大到在职困难职工;从辖区居民,扩大到外来务工人员。救助范围从现金援助扩大到就业援助、医疗援助、住房援助、助学援助、司法援助等。

3、社区失业预警干预。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严峻的就业形势,首创“社区失业预警干预”机制。将社区内所有劳动年龄段内人员,按照就业稳定性划分为ABCD四类,并建立数据库;用“红、黄、绿”三色对就业状况进行监测评级,重点对失业人员和边缘失业人员进行监控和预警,及时全面掌握社区就业状况,为促进就业提供切实可行的基础数据。

篇3:1基本法律知识

实施多方合作策略, 寻求数字化教学支持的社会力量

1. 建立教师与高校团队的“伙伴式”互助机制

中小学一线教师对于1:1数字化学习虽具有实战经验, 但由于缺乏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技术的指导, 在实践中往往难以找到问题的突破口, 而高校的研究团队虽具有较强的理论功底和分析能力, 却由于长期处于象牙塔之中, 难以发现实践中真正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合实际的策略。两者应当寻求机会建立“伙伴式”的互助机制, 在教学实践中优势互补、协同前进。一线教师可以帮助研究团队从理论走向实践, 把抽象的理论和教学设想变成鲜活的现身说法和效果验证;研究团队为教师提供新的理念方法的支撑和数据分析的支持, 帮助教师调查和解决问题并利用研究成果改进课堂教学。双方共同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提升彼此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的能力, 不断推动数字化教学模式的创新。

2. 建立校际合作的教师共同体

试点学校之间存在缺乏深度交流合作的现实问题, 应当建立共建共享、互鉴互通的校际合作研究机制, 以促进共进共赢。除了通过举办经验交流会、互动研讨、公开课展示等活动实现经验的共享, 还应当构建1:1数字化学习的教师研究共同体, 实现培训同步、教研同行、成果同享, 促进教师间更深层次的交流与互助。依托Web2.0、云计算等技术搭建网络教研平台, 建立跨越时空的教研共同体纽带, 形成教师间信息交互的多维度通道, 实现线上线下的无缝对接。通过校际间的合作互助、分工协作, 可采用“一个中心, 多个工作小组”的模式, 打造数字化资源共同体, 有效解决资源缺乏问题, 将孤立、低效的个体活动变成充满凝聚力、创造力的高效的群体智慧活动。

3. 建立拥有共同愿景的家校沟通机制

1:1数字化学习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家校的合力互助。可参照美国项目管理的做法, 实施前期严格界定和声明数字化设备和网络资源的可使用范畴和时间, 明确家校双方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并签订认可同意书, 构建家长委员会等以家长为主导的组织, 形成协调一致的家校教育网络。学校也有责任举办家长学校, 依据不同类型家庭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开展培训, 提升家长的监护与指导能力, 辅助孩子完成数字化学习的课后拓展环节。许多研究表明, 家长对项目的持续关注能使学生展示出更好的学习成效。可定期开展家长观摩日等活动, 让家长亲身体会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 零距离检阅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和成果。平时通过校园App、微信公众号、云空间等平台透明化展示试点近况, 利用家校通、QQ、微信等方式与家长共商管理策略。

实施文化建设策略, 重建班级教学管理新常态

1. 引发情感共鸣, 促进民主参与

1:1数字化环境下的班级管理应当摒弃传统课堂的规训制度, 由防范控制型的“教师统治、学生服从”向自主建构型的“学生自治、学生参与”转变。重视学生自我管理意愿的培养, 引导其对班级文化产生共鸣, 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管理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班级管理意识。可通过辩论赛、主题班会和班级群讨论的形式加强学生的管理认知;组织学生自编自演课堂管理的情景短剧, 开展师生角色互换等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 使其能够自觉意识到课堂管理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消除对班级管理的抵触情绪, 积极建立内在秩序。

引导学生民主参与班级决策和规划。师生共同制订班法班规、课堂行为规范, 根据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订和增添, 使之民主、完善而富有弹性。既能合理满足学生的意愿, 也借此与学生建立了平等融洽的关系。由于班规班法的制定主要依靠学生的民主参与, 因此易启发学生进行自我判断和自我约束, 并自愿接受他人的监督。

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班级自主管理。美国缅因州的1:1数字化学习项目中, 学生自发组建“i Team”致力于帮助教师和学生解决日常技术问题。新生代的学生群体具有技术天性, 我们也应当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引导学生建立技术小组来辅助教师, 同时根据数字化课堂的管理需求和学生建议提出多样化的班级管理职位, 如设备安全检查员、设备收放管理员等。学生通过自荐方式竞争上岗, 力求每个人都能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岗位。由学生定期举行民意班会互评互建, 教师作最后的点评和记录。这样的机制既减轻了教师的管理负担, 又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性。

2. 利用技术优势, 实施精准教学

只有建立在学生学习需求基础上的教学才是最优的教学。在“ 学适应教” 的传统教学生态中,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常常忽视学生的需求, 也难以准确科学地判断学生的障碍所在。 数字化设备可以帮助教师打破经验主义教学的禁锢, 科学审视学生需求。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数字化设备和平台的智能功效, 利用学习信息记录、学习结果智能分析、学情诊断等功能实现透明的教学掌控, 毫无偏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结果和知识点接受状况, 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亟需扫除的障碍, 实现教学需求的精准定位。锁定目标后, 明确教学的重难点, 以学生的学习力为基础及时做出恰当的教学决策, 教其不懂、导其疑难, 实现“精准打击”。这样的精准教学是最有意义的教学, 也是1:1数字化环境下应当实施的教学。

3. 发挥期望效应, 实现动力维持

试点初期因自我暗示和新鲜感而产生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难以维持学生长久的学习动机。在1:1数字化环境中, 教师应当合理利用所提供的技术与学生保持积极的教学情感互动, 采用数字化设备更有效地发挥期望效应的作用。可尝试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 实施分层化教学。利用数字化设备的学情分析功能, 对学生进行水平层次的划分, 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定制适合的学习任务和目标, 形成针对个体的合理期望。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通常都能够经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进而激发隐性的内在学习动力。同时, 利用数字化设备推送相匹配的学习资源、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 并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数字化工具支持自身的学习。

第二, 建立良性竞争机制。调动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互相的学习评比, 并鼓励他们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争取能与其他层次的学生竞争。利用数字化设备对学生表现进行客观的评价、鼓励和期望, 并实时传送至相应的学生移动终端。采用设备的屏幕广播功能定期展示学生的进步情况和历程, 并对进步显著者进行公开的表扬和奖励, 这种即时评价、奖励机制既能培养学生的荣誉感, 也能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在数字化设备的支持下, 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和你追我赶却又能共同进步的良性竞争机制, 促进班级整体水平的提高。

实施科学评价策略, 建立数字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 融入发展性评价, 促进个性化发展

我国1:1数字化学习试点工作已有相当的进展, 但是项目评估和教学评价的研究却并未跟上应用的脚步, 也缺乏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作支撑。目前仍有部分学校过分关注1:1数字化学习对学业成就的影响。对于这两者间的关系, 国内外很多研究成果是相互矛盾的, 不存在明确的定论。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下教学评价的意义应当是利用评价的引导功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而发展性评价的“关注个体差异, 重视多元评价”理念与1:1数字化学习不谋而合, 两者若相结合, 能有效改善数字化学习评价现存的弊端。教育应培养具有不同个性特点的人, 学生的评价也应当在尊重个性的基础上立足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在评价方向上需展开新的视角, 重视团队协作、创造力、逻辑分析等复杂能力的评价。效果验证应从单一的学业成绩扩展到学习意识与动机、学习态度与思维、21世纪技能等层面, 以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制定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 加强对学生多维度能力提升的研究, 帮助他们利用数字化设备更快更好地融入未来的生活。

2. 新技术手段助力评价革新

由于缺少对新技术的敏感度, 我国现行的教学评价方式依旧效率较低, 可测评的指标也存在局限性, 一些重要指标仍缺乏可行的测量实施方案。

1:1数字化课堂具备先进的平台和软件, 能够收集记录学生的学习信息并开展测验、讨论等诸多互动工作, 同时还聚合特色的评价工具。应当利用这种优势, 寻求新技术手段与1:1数字化学习评价的契合点, 以数字化方式提供多元化的新型测评方案, 弥补现行评价方式的不足, 优化课堂评价、项目评估过程, 彰显数字化学习的时代特色, 促进1:1数字化学习评价的革新和改变。同时, 要充分利用新技术开发新型的教育工具和评价工具。由于发展性评价面向的是整个学习过程, 会涉及类型繁多的庞大数据, 传统课堂必然难以实施。在这个大数据时代, 我们可以依靠信息技术的发展, 依据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开发针对1:1数字化学习的评价系统, 在增值评价技术的支撑下实现知识增长量的可视化, 构建出更科学高效、交互更人性化的1:1数字化学习评价机制。

3. 引入数据挖掘, 实现科学分析

国内现有研究多采用课堂观察、访谈、查看报告等方式, 通过质性、量化评价方式的简单结合来评估1:1数字化学习效果, 而基于数据的实证研究却并不多见。

评价研究中应当引入数据挖掘技术对数字化设备记录的教育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利用, 更全面客观地看待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教学情况, 发现表象背后的问题。依据数据分析, 从教学效果、教学效率等层面对教师进行客观评判, 从学习风格、学习态度、学习进程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评估学生的进展, 为教师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采用关系挖掘技术, 发现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的因素, 挖掘学生的学习活动行为数据, 寻找出各因素间的关联和规律。依据聚类、关联规则分析等过程发现的相关关系规律, 构建出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模型、现象解释模型和预测模型。通过对学生当前学习行为的数据分析, 依据相关模型科学预测学生的未来学习趋势和学习结果, 发现潜在的学习问题。帮助教师敏锐地洞察将面临学业风险的学生, 便于及时采取学习干预、调整教学进度等措施。

篇4:知识基本功

流通最广的,是《丁福保佛学大辞典》。在线佛学辞典网站则补充提供《翻译名义集》等。佛学大辞典网站加了《中华佛教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佛教篇、《三藏法数》等。中华佛教的网站还有《佛学次第统编》、《翻译名义集》等。

看来洋洋洒洒,但这里面,《三藏法数》是明朝一如编的,《佛学次第统编》是明人杨卓编的,《翻译名义集》更早,乃宋人法云所编。流通最广的丁福保之书,也是1922年编成,距今快九十年了。而且它还是根据日本人织田德能的《佛学大辞典》,删除日本佛教相关资料及文献出处后编成的一个节译本,所以都是些老掉牙的东西。90年来,新出词典,只有《佛光大辞典》一部。这部书,一样是根据日本的佛教工具书编译过来的。中文世界中以此书为最好,可是因某些因素,许多佛学网站仍只提供丁福保之书而不收它。似乎只有美国佛教会计算机信息库功德会提供此书。也就是说它还没能取代丁书的地位及作用。且此书在台湾出版,大陆的朋友也看不到。

类似的例子其实多的是。像大陆“国学热”热了二十年,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纷纷成立了国学班、国学研究所、国学院,可是教材呢?学生要找一本国学入门或概论都找不着,在我的《国学入门》(2007,北大出版社)之前,出版社只能翻印钱穆八十年前在无锡教中学时的讲义,或台湾70年代的老东西应急。

台湾也好不到哪去。现今各大学都开有中国文学史的必修课,可是教材绝大部分仍采用1939年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各校也都要开文学概论,教材也以1949年涂公遂的书最普遍。

两岸图书市场上每年要出版新书十几万种,抢流行、看趋势、做广告、论营销,煞有介事,热闹滚滚,书山书海,仿佛什么都有了。但实际上你若就每一个知识门类做些类似的考察,就会发现几乎每一个领域都是如此。每个知识门类的基本导引书都奇缺无比,不然就老旧不堪。

老掉牙的入门导引书、教科书、工具书,提供的是陈旧的知识结构和不正确的地图。这些书,跟经典著作不同。经典著作例如莎士比亚戏剧,固然不厌其旧,值得一再刊行。但莎士比亚的校勘、注释、导读、图表、索引、解析、书目、题要却得经常更新,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并用符合新时代读者的语感去重新表述有关莎士比亚的基本知识。否则莎士比亚再伟大再好,也只是现代人啃不动的老骨董,终将沉寂乃至死亡。一部经典尚且如此,一个较大些的知识门类就更需要入门导引了。老旧的地图,是会让人摸不清方向的,何况我们在许多领域还根本没地图呢!

因此,基本导引书工具书不发达,知识学术就必然发展迟懈、内容荒疏。一个知识社群或学术团体强不强,看他们所编写的教科书、导读、入门手册、校注等,便一目了然。

前面提到我们现在能用的佛学词典几乎都移编自日本人的作品,正是个鲜活的例证。中国信佛人口远多于日本,佛教在中国流传亦较久,日本佛教大抵即由中国传入。可是若谈到对佛教的研究,亡友傅伟勋曾很感慨地说:我们至少落后日本一百年。

乍听此语,谁都不免有民族主义情绪,可是你若去看看日本的佛学工具书出版,你就会茫然若失、怃然自愧,曰:相差岂止一百年?试想,八九十年前丁福保的书,便已无力自编,要靠节译日人之作才能完成,如今距日人岂非更远?

且不说佛学辞典,就是大藏经,目前学界跟教界用的,基本上都是日本大正年间所编修的《大正藏》;而我国十几种旧藏经,只能做古董保存供养而已。

《大正藏》,1934年编成,凡100册,收录印度、中国、日本、韩国佛典3,300多部。收书之多,为历来大藏经之冠,编辑及分类方式也远胜历来各藏,符合学术规范与需求。且校订精审,收集的古逸佛典又多,极具史料价值,因此全世界佛学研究几乎都只用此书。不过,因书是日本人所编,收书当然会有所偏,日本人的著述约占42册,中国人之著述约仅24册,颇不平衡,要查中国佛教资料,往往找不齐全。这时就要辅之以《卍续藏》。

但此书也仍是日人所编。所收书有九百余部系《大正藏》所无,大部分是中国人著述,且多是重要论著,故或称其为中国佛教集大成之书。唐代以后的佛典,主要就要查此书。

这不都是中国人当感到惭愧的吗?我们从民国初年起就发愤要自己编一部新的大藏经。可是直到现在,《中华大藏经》迄未编成,令人为之怅怅。

日本的基本文献整理、工具书制作,远非吾人所能望其项背,这只是一个小例子,欧美的例子则更多,限于篇幅,就不多举了。

造成这种落差,一方面是学界的怠惰;一方面是制度的偏差。教授写教材、编工具书不能升等、不能获研究奖补助,谁愿意耗精神去做这花气力的事?

此外,出版界也当然要负大责任。大家都喜欢炒短线、虚热闹,人人都跑去放焰火而不乐意埋水管,扎扎实实做些为知识大厦打地基的工具书,甚且根本不知道越是这些基础的东西才越有市场、越为大家所需。结果出版了一大堆文字跟图片垃圾,然后出版社一家家倒闭了事。

篇5:1··关于演讲的基本理论知识

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所,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演讲学是研究演讲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以及演讲的方法和技巧的一门社会科学;并且是一门带有方法论性质的科学,一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科学。

演讲学的研究对象演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三个方面。①关于演讲对社会生活的作用与反作用的规律问题。诸如演讲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及其社会作用,演讲自身的特征,以及演讲自身的继承、革新和民族演讲的相互影响等等。②关于演讲活动本身的规律问题。诸如演讲的分类,演讲的内容与形式,演讲的准备阶段以及演讲活动的过程等等。③关于演讲的鉴赏和批评的一般规律问题。诸如鉴赏的依据和批评的标准,如何通过鉴赏与批评推动演讲自身的发展等等。上述三个方面既有各自的相对独立性,又有相互间的依存性。说它们相对独立,是因为每一个方面都是从某一角度出发的,说它们互相依存,是因为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部分与部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缺少哪个部分都将影响整体的完善性。

二·演讲的作用

演讲一个比较全面、准确的定义:演讲者在特定的时境中,借助有声语言为主和态势语言为辅的艺术手段,针对社会的现实和未来,面对广大听众发表意见抒发情感,从而达到感召听众并使其行动的一种现实的信息交流活动,这就是演讲。演讲者要发表自己的意见,陈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从而达到影响、说服、感染他人的目的,那么我们演讲时就要用有声语言、态势语言和主体形象。

演讲是要组成一个综合的、统一的完整的传达系统,达到演讲的目的。在这综合的传达系统中,缺少任何一个因素也够不成演讲活动。如果只有讲而没有演,只作用于听众的听觉效果而不作用与听众的视觉效果,就会缺少感人、动人的主体形象及表演活动——即缺少实体感。那就如同坐在收音机旁听广播一样。如果只有演没有讲,只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器官,而不作用于听众的听觉器官,就犹如在聋哑学校看着聋哑的手势一样,总是令人难以理解。所以,讲与演这两个演讲的要素是缺一不可的,只有和谐的、有机的统一在一起,才能构成完整的演讲手段,并能圆满的完成演讲的任务。

演讲,是以讲为主演为辅的,既是听觉的,又是视觉的,兼有时间性和空间性艺术特点的综合的现实活动。这就是演讲的本质。

现在我们已经明确了演讲的本质,为什么演讲从古至今,绵延不衰,方兴未艾吗?其重要原因,就是它有着强烈而广泛的社会作用,有着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和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正因如此,古往今来,从中到外,演讲无不被人们所重视、所利用,发挥着它独特的、巨大的作用。

演讲的作用包括对演讲者本身的作用和对听众的作用。对演讲者本身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演讲有促进演讲者成长的作用。只有那些有志者和不畏艰苦的人,才能攀登高峰,并摘下桂冠戴在自己的头上。虽然戴在自己的头上仅仅是一瞬间,但可以想象,就在这前前后后,演讲家是经过多少次演讲实践才能取得的。因为,演讲家者不是天生的,是演讲的实

践所造成的。艰苦的、多方面努力是演讲者成为演讲家的必经之路。

第二,演讲有培养良好人际关系和高尚情操的作用。现代社会是人们交往日益密切的社会,是信息广为交流和传播的文明社会。演讲者不仅在台上需要有悬河之口和文雅的举止,就是在台下,其一言一行也要起到表率作用。他们的言谈应是谦逊、高雅的,他们的举止应是得体、大方的。这样的言行举止,不仅有利于创造祥和的气氛,而且也有利于人们的交往。第三、演讲有不断的自我完善的作用。一个品德高尚、学识渊博、技巧超群的人,如果不善言谈,词不达意也是无法充分发展自己全部聪明才智的。而演讲在人类口语中是最高级、最完善、最具有美学价值的一种口语表达形式。除此之外,演讲需要综合知识,它既需要演讲学本身的理论和经验,又需要运用哲学、美学、逻辑学、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和写作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如果,我们学习、了解、掌握了演讲艺术并付绪实践,那么就能使自己增长才干,开扩眼界,陶冶情操,积累知识,加强修养,锻炼口才,培养气质,展示形象,扩大知名度,提高事业的成功率。

所以说,学习演讲和演讲实践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综合素质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深刻的分析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超人的想象能力、机智的应变能力和良好的记忆能力的过程,是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

演讲对听众的作用一般包括六个方面:

一是真理的启迪作用。即思想观点上的理性教育作用。演讲是要以理服人的,“理”(社会的、科学的、人生的)的真理性启迪,是演讲最主要的教育作用。

二是情感的激发作用。演讲对理性的阐述总是伴随着情感激发进行的,以情感人是演讲不可缺少的情感作用。

三是知识和信息的传播作用。演讲向听众传播它所包含的大量知识和最新的信息,是演讲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是艺术美感作用。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表达艺术的综合直观作用,不仅能有效地表达内容,也能给听众以美感愉悦。演讲艺术的表演性,有“以美娱人”的美感作用。

五是扬善祛邪的作用。人类社会的文明史,就是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斗争史。而这种斗争不管多么曲折和复杂,最后总是以真、善、美的胜利而告终的。而这种斗争的主要武器之一就有演讲。古今中外一切正义的演讲家,他们都是拿着演讲这个工具和武器,宣传真理、捍卫真理,向一切丑恶的势力,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从而唤醒民众,把社会一步一步推向前进。演讲家就是用演讲这个工具,去启迪人们获得知识,认识真理,掌握真理,形成正确的舆论扶正祛邪,把人类社会推向最理想的境界。

六是行动的导发作用。演讲的最高宗旨在于最终能导发听众符合演讲目的而行动。听众的行动是演讲一切理想感性作用的最集中最实际的体现。不能导发行动的演讲,其作用是浅层的、微弱的,不会有更深远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

以上所列举的演讲的作用,是在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成功的演讲基础上归纳概括出来的。实际上单独一场演讲的作用往往只侧重体现某些方面,并且不同的主题和内容的演讲,其作用也各不相同。因此,对演讲的自身作用和社会作用,应从具体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做出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

三·演讲的技巧

1.做好演讲的准备

包括了解听众,熟悉主题和内容,搜集素材和资料,准备演讲稿,作适当的演练等。

2.选择优秀的演讲者

优秀的演讲者包括下述条件:(1)足够的权威性;(2)演讲者具有较强的语音能力和技巧;(3)演讲者的热情;(4)演讲者的理智与智慧;(5)演讲者的仪表状态

3.运用演讲艺术

包括开场白的艺术,结尾的艺术,立论的艺术,举例的艺术,反驳的艺术,幽默的艺术,鼓动的艺术,语音的艺术,表情动作的艺术等等,通过运用各种演讲艺术,使演讲具备两种力量:逻辑的力量和艺术的力量。

4.何谓善用空间的演讲

所谓空间就是指进行演说的场所范围、演讲者所在之处以及与听众间的距离等等。演说者所在之处以位居听众注意力容易汇集的地方最为理想。例如开会的时候、主席多半位居会议桌的上方、因为该处正是最容易汇集出席者注意力的地方。

反之,如果主席位居会议桌之正中央,则会议的进行情况会变如何呢?恐怕会使出席者注意力散漫了,且有会议冗长不休的感觉?因此,让自己位居听众注意力容易汇集之处,不但能够提升听众对于演讲的关注,甚至具有增强演说者信赖度权威感的效果。

5.演讲时的姿势如何

演说时的姿势(posture)也会带给听众某种印象,例如堂堂正正的印象或者畏畏缩缩的印象。虽然个人的性格与平日的习惯对此影响颇巨,不过一般而言仍有方便演讲的姿势,即所谓“轻松的姿势”。要让身体放松,反过来说就是不要过度紧张。过度的紧张不但会表现出笨拙僵硬的姿势,而且对于舌头的动作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诀窍之一是张开双脚与肩同宽,挺稳整个身躯。另一个决窍是想办法扩散并减轻施加在身体上的紧张情绪。例如将一只手稍微插入口袋中,或者手触桌边、或者手握麦克风等等。

6.演讲时的视线

在大众面前说话,亦即表示必须忍受众目睽睽的注视。当然,并非每位听众都会对你报以善意的眼光。尽管如此,你还是不可以漠视听众的眼光,避开听众的视线来说话。尤其当你走到麦克风旁边站立在大众面前的那一瞬间,来自听众的视线有时甚至会让你觉得刺痛。克服这股视线压力的秘决,就是一面进行演讲;一面从听众当中找寻对于自己投以善意而温柔眼光的人。并且无视于那些冷淡的眼光。此外,把自己的视线投向强烈“点头”以示首肯的人,对巩固信心来进行演说也具有效果。

7.演讲时的脸部表情演讲时的脸部表情无论好坏都会带给听众极其深刻的印象。紧张、疲劳、喜悦、焦虑、等情绪无不清楚地表露在脸上,这是很难藉由本人的意志来加以控制的。演讲的内容即使再精彩,如果表情总觉缺乏自信,老是畏畏缩缩,演讲就很容易变得欠缺说服力。

控制脸部的方法,首先“不可垂头”。人一旦“垂头”就会予人“丧气”之感,让听众觉得自己很不自信。而且若视线不能与听众接触,就难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另一个方法是“缓慢说话”。说话速度一旦缓慢,情绪即可稳定,脸部表情也得以放松,再者,全身上下也能够为之泰然自若起来。

8.有关服饰和发型

服装也会带给观众各种印象。尤其是东方男性总是喜欢穿着灰色或者蓝色系列的服装,难免给人过于刻板无趣印象。轻松的场合不妨穿着稍微花俏一点的服装来参加。不过如果是正式的场合,一般来说仍以深色西服、男士无尾晚宴服(tuxedo)、以及燕尾服为宜。其次,发型也可塑造出各种形象来。长发和光头各自蕴含其强烈的形象,而鬓角的长短也被认为是个人喜好的表征。站出来演讲之际,你的服装、究竟带给对方何种印象?希望各位好好地思量一番。

9.声音和腔调

声音和腔调乃是与生俱来的,不可能一朝一夕之间有所改善。不过音质与措词对于整个演说影响颇巨,这倒是事实。根据某项研究报告指出声音低沉的男性比声音高亢的男性,其信赖度较高。因为声音低沉会让人有种威严沉着的感觉。尽管如此,各位还是不可能马上就

改变自己的声音。总之,重要的是让自己的声音清楚地传达给听众。即使是音质不好的人,如果能够禀持自己的主张与信念的话,依旧可以吸引听众的热切关注。

说话的速度也是演讲的要素。为了营造沉着的气氛,说话稍微慢点是很重要。标准大致为5分钟三张左右的A4原稿,不过,此地要注意的是,倘若从头至尾一直以相同的速度来进行,听众会睡觉的。

10.与观众互动

演讲时要注意与观众互动,这样可以渲染场上的氛围,增强感染力!

四、演讲的特点和要求

1.演讲的特点

-针对性

-真实性

-论辩性

-鼓动性

-艺术性

◆学——学问、知识结构。

◆识——认识能力,即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较强的记忆力◆气质——仪表、姿态、举止、风度

l 信息:演讲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手段,联系主体和客体的纽带。– “讲”的信息(主)– “演”的信息(辅)

篇6:计划生育协会基本知识1

1、计划生育协会的性质:计划生育协会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以计划生育先进分子为主体的群众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育龄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2、计划生育协会的职能:计生协的职能具有“双重性”“协助”与“维权”。即:协助党委政府落实国家人口计生法律法规,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围绕人口和计划生育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同时要反映群众诉求,代表群众、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依法维护育龄群众尤其是计划生育家庭的合法权益,围绕群众需求开展服务活动。

3、协会的工作方式:协会的工作基本特点是群众性,对于基层协会,对于会员和志愿者,必须坚持民主、引导、自愿原则,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方针。

4、协会的根本任务是:急党政所急,帮群众所需,尽协会所能。

5、协会的工作任务是:一是推进计划生育群众自治,在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发挥骨干作用;二是开展生育关怀行动,发掘整合社会资源,为群众提供生育、生产、生活服务,发展人口福利事业,帮助群众解决实行计划生育的实际困难;对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包括有困难的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者)提供服务和帮扶。三是广泛开展群众性宣传教育工作,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普及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科学知识和先进婚育文化知识。宣传国家计划生育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人口科学理论,弘扬先进的人口生育文化,普及计划生育和性与生殖健康等知识;四是协调社会力量,让群众认真履行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民主选举等职能,反映群众在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等方面的意愿与要求,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

6、协会活动内容是:一是向会员、群众普及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优生优育、避孕节育育、生殖健康、预防艾滋病等知识,参与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二是组织会员、群众学习交流致富信息、种植养殖技术等。开展促进夫妻、婆媳、邻里和睦关系及提高生活水平的活动。三是组织会员、群众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比如,利用村文化大院,开展群众性的文艺演出活动,在农闲时举办群众性体育比赛活动等,丰富会员、群众的精神生活。四是组织会员开展“一帮一”、“手拉手”、“献爱心”等帮扶活动。五是开展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等方面的活动,参与计划生育双向约定合同确定制定完善和实施活动,参与三自模式示范村创建,参与和监督村计划生育工作开展情况;村务公开情况;六是开展公益活动(如红白理事会,帮扶病、残、贫救助),评先树优活动(如五评一争、表彰奖励等),维权服务活动,生育关怀行动等各项活动。

7、对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和贫困计生干部关怀救助活动。春节前对部分困难计划生育家庭走访慰问;帮助贫困计生家庭的学生完成学业;开展尊老敬老活动,帮助孤寡老人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开展大病救助活动,帮助遭受重大疾病的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家庭渡过难关;救助困难计生干部,对遭受意外和家庭陷入困境的计生干部进行救助,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医疗专家和计生技术人员,深入农村为群众提供优生优育、健康查体等服务。

8、计划生育“五关怀”是:关怀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关怀育龄群众生殖健康、关怀独生子女、关怀女孩健康成长、关怀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者。

9、计划生育双向约定的作用是:计划生育双向约定是在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中,对村“两委”与群众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进行书面明确和规范,通过双向承诺、相互监督,保障计划生育政策法规落实到实处的新机制。既约“民”又约“官”切实打通干部群众思想,最大限度地赢得理解支持。

上一篇:同行社工活动主持词下一篇:四皓镇中心小学公益活动工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