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形象和公共关系

2024-05-20

组织形象和公共关系(精选8篇)

篇1:组织形象和公共关系

组织形象和公共关系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个企业或者组织必须具有正确的社会公关事件意识和处理突发公关事件的预设机制。

2008年的三鹿有毒奶粉事件和万科的王石在5.12抗震救灾中的不当言语,这两个事件所带来的社会影响是巨大的。在事件刚刚发生时,他们错过了处理事件的最佳时间,由于对企业形象和社会公关的密切关系认识不足,他们或反应迟钝,久拖不决,或说错话办错事,给企业组织形象甚至整个行业带来了灭顶之灾,企业被推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这至少说明他们的企业没有处理社会公关事件意识和突发公关事件的预设处理机制。这是离我们最近的、最具有教育意义的、最有说服力的两个例子。由此可见,组织形象和公共关系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

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理念是否正确是非常重要的。

痛定思痛,现在社会组织和清醒的企业家都十分关注自己的组织形象问题。

那么,组织形象是什么呢?组织形象和公共关系是什么关系呢?组织形象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企业组织形象是指公众对企业组织概貌与总体特点的基本看法和评价。也是企业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知名度、美誉度的综合评价。具有较高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是每一个企业组织的共同良好愿望。

企业公共关系与企业组织形象的关系是:企业公共关系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公共关系状况的好坏,直接决定企业组织的形象的优劣。

企业组织形象是由企业每个员工的形象和企业开展活动的形象组成的。企业组织形象是企业组织中所有人员个人形象的集中表现。

如果是因公到一个企业去,你就会注意它的外在形象直至企业的内部细节。外在形象是企业的可识别标志,包括广告、企业标牌、大门、名称、员工制服等;内部形象的细节,如员工接打电话、员工言谈举止、员工精神风貌、企业硬件管理等。

有些企业则只是公关部表现好,销售部、办公室就不怎么好。有些企业则连基本的礼貌用语都没有,拿起电话就“喂、喂、喂”的,然后再问,“有人吗”?厂服、公司的制服统一着装比较容易。但干净不干净,整洁不整洁等等,则与企业形象的内部管理水平直接有关。

比如,一个企业里是否能够做到肃静呢?配套的设施是不是完善呢?大到写字间、休息室是否干净整洁,小到招待客人的酒杯、茶杯是否干净整洁,乃至卫生间的干净整洁程度,其实都是企业形象的重要方面,都是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最直接的体现。有些公司高楼大厦、金碧辉煌,但是卫生间臭不可闻,不用找,跟着鼻子去就可以找到,实在太影响企业形象。

企业组织的公共关系,是塑造企业组织形象的一门艺术。

(五)企业公共关系与企业组织形象是什么关系呢?

企业组织处理公共关系的理念接受企业组织文化建设中的企业理念的支配;而企业组织的公共关系的具体操作方法却属于企业组织文化的企业制度--行为和企业物质层面。

由此可见,企业公共关系与企业组织形象的关系是:企业公共关系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公共关系状况的好坏,直接决定企业组织的形象的优劣。企业公共关系的策划和管理,应当纳入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中。

篇2:组织形象和公共关系

组织形象管理——公共关系的艺术体现

计划学时:4学时(理论课时)教学目的和要求:

组织形象管理在公共关系学这门课程中属于重点和难点,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能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在我们所使用的教材中呢,第三、四章都是介绍这个主题的,相比较而言,第三章更侧重理论介绍,第四章更侧重具体方法的运用。

通过第三章的教学,了解组织形象的涵义及特征;重点掌握组织形象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组织形象定位与设计,组织形象确立后的传播、巩固和更新。

教学内容:

1、组织形象的涵义与特征

2、组织形象的定位

3、组织形象的设计

4、组织形象的推广、巩固和更新

教学重点:组织形象定位与设计;组织形象传播、巩固和更新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教学步骤及教学内容:(见后)参考资料:

1、周朝霞,《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版;

2、金正昆,《公共关系的艺术》,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明确地意识到,日趋激烈的现代竞争,不仅是科技的竞争、资金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而且还是组织形象的竞争。组织形象的良好与否,是社会组织生存发展的关键,是社会组织不可或缺的极为重要的无形资产。如世界名牌可口可乐,其品牌价值就有689亿美元。组织只有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才能赢得公众的信赖与合作,从而为组织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突破性扩张。

联合国工业计划署调查表明:名牌在所有产品品牌中所占比例不足3%,但其占有的市场份额高达40%以上,销售额占50%左右,由此可见名牌的魅力和塑造组织形象的意义。

3.1组织形象的涵义与特征

3.1.1组织形象的涵义 3.1.1.1 定义

在社会公众心目中对一个组织综合认识后,形成的对这个组织的全部认知、看法和综合评价。是组织的表现与特征在公众心目中的反映。

理解:避免产生两种错误观念:

第一,注重宣传---务虚---不注重组织自身建设与发展---无法可持续发展。第二,注重实力---务实---不注重组织的外部影响---得不到公众认可。

联系同学们自身将来就业以及立足社会的实际,启发就是既要善于武装自己,又要善于推销自己。

认识社会组织形象应持动态和反馈的观点:

动态:组织形象是逐步建构的,而且永远不断被塑造。反馈:组织形象是社会组织与公众双向反馈与调节的结果。

3.1.1.2 组织形象的构成要素 企业组织形象的构成要素:

1)实力形象(组织的规模、等级、资金、技术、人才等)

它是企业形象存在的物质性基础。

2)产品形象(名称、设计、包装、商标等)

产品设计是否功能齐备、简便实用、性质优良;外观是否大方美观,或者可以和办公环境、家庭环境融为一体,富有装饰性;包装是否美观、精致、引人注意、方便储运等;都是美化和宣传产品形象的重要手段。

3)服务形象(服务的时间、方式、方法、安装、维修质量)4)外观形象

5)人才形象(人才阵容、科技水平、管理水平)6)营销形象 7)社会形象

8)文化形象(历史传统、组织精神、价值观、英雄人物、公司礼仪)

它是组织形象的精髓所在。它以组织的价值观念为基础,以组织系统和物质系统为依托,以组织员工的群体意识和行为为表现,形成具有特色的生产经营管理的思想作风和风格。

9)品牌形象(徽记、品牌、商标、字体、色彩、构图)

品牌形象是组织形象的生命线。如果在其他要素上存在缺陷仅仅会影响其他形象的话,品牌形象的底劣则会使组织形象毁坏殆尽,从而直接威胁到组织的生存。

3.1.2 组织形象的分类

1)单项形象和整体形象(属性)

单项形象是针对组织形象的某一个方面所留给公众的印象

整体形象是组织总体呈现在公众面前的、全面的形象,它是各个单项形象的构成 中小企业可以突出做大某单项形象

2)实际形象和期望形象(发展)3)真实形象和失真形象(存在)4)有形形象和无形形象(结构)

有形:品牌、人物、环境 无形:组织信誉和风貌

3.1.3 组织形象的特征

1)主观性和客观性

形成过程:组织客观状态——组织显像——公众感知——公众主管因素——形象固定 2)整体性和多维性

组织形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形象是由组织内部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些不同的因素形成不同的具体形象,但这些具体形象只是构成企业整体的基础,而完整的企业形象是各个形象要素所构成的具体要素的总和,这才是对组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宝贵财富。

当然,对有些组织而言,可能会因某一方面的形象比较突出,进而掩盖其他方面的形象,导致组织形象片面性或不完整性。其实这也是正常的,因为组织宣传有侧重点,公众也不可能全面了解组织的所有情况, 他们的印象大部分都是源于他们所能接触到的组织的一个或少数几个方面的情况,这就要求组织要认真对待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从而在公众心目中形成良好的总体印象。3)相对稳定性与可变性(参照便准:时空、行业、阶段)

当社会公众对组织产生一定的认识和看法以后,一般会保持一段时间,而不会轻易改变或消失,这就是组织形象的相对稳定性。要在公众心中留下一个印象并不容易,特别是在当今产品众多、广告泛滥的年代;然而,要改变一种产品或一个组织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就更难了。比如说中国人到了国外,常会碰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提问,如凭票购物、统一服装甚至还有小脚女人之类的问题,反倒是中国近20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在外国人(特别是没来过中国的外国人)心中并未留下什么印象。组织形象的这种相对稳定性可能会产生两种结果,其一是组织因良好形象被维持而受益,其二是组织因不良形象难以改变而受损。当然形象不是一成不变的,但要改变一种形象总是不容易的。

3.1.4 组织形象的功能

1)规范与到导向

通过组织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可以引导、规范员工的言行、态度

2)资产增值

具体表现为品牌价值

3)关系构建

构建起自己的公众关系网

4)激励

良好的奇特形象能使组织内部员工产生一种骄傲和自豪

5)辐射

对内有着极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对外可辐射、扩散,对其他组织和设计产生影响,例如我国60年代的“铁人精神”以及在日本企业界经常听到的“松下人”、“丰田人”,都是企业形象对外辐射的典型范例。

6)促销

7)扩张

使组织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扩张赢得大批经营资金,吸引更多的合作者,从而扩大自己的市场影响力

3.1.5 组织形象的价值

1)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2)生存发展的精神资源

3)外在扩张的市场铺垫

4)良好的组织形象有助于组织去的社会各界公众的支持

3.2组织形象的定位与设计

3.2.1 组织形象定位的原因

提高企业的“辨识度” 组织形象设计的原则

1、整体规范性原则

在塑造组织形象过程中,组织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以保证组织形象的统一性和连续性。许多经营不佳、形象不好的企业,并不是因为没有去塑造组织形象,而是因为缺乏连贯一致的组织形象。它们今年强调成本低、价廉物美,明年强调服务好、体贴入微,后年又强调革新、创新致胜,不仅内部职工无所适从,而且也导致外部公众无法对其形成一个稳定的印象。我们再看国际上那些知名公司,他们在这方面就很值得借鉴学习。如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1BM)在其成长过程中,产品不断更新,管理体制也发生了变化,但我们从它最近公布的组织目标及目前所强调的基本信念来看,仍然没有离开其第一任领导老托马斯?沃森最初的设想;日本松下公司所遵循的整体企业精神,仍然是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所拟定的一些信条。可见,保持组织形象的一贯性、连续性,对于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展是至关重要。

2、追求风格独特原则

照搬照抄的组织理念设计和行为设计,大同小异,毫无本组织的特色和个性。如在为企业设计企业精神时,大部分的企业都是选择诸如“团结、创新、求实、奉献、文明”等词,形成一种高度趋同化的企业精神。

3、注重公众心理体验原则

4、发挥传媒攻势作用原则

3.2.2 组织形象的定位要素

1)主体个性

组织在品质和价值方式上的独特风格

2)传达方式

在信息量密集的和被现代人们称为“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的当代社会,一个社会组织的形象如何才能脱颖而出,如何才能保持永久的生命力和公众长期而经常的关注,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该组织的信息拥有量和传播手段的运用,成为争取公众、塑造组织形象不可人或缺的途径。

3)公众认识

3.2.3 组织形象定位导向及策略

1)行业与企业导向

不同行业市场需求不一样,竞争状况也有差别,企业形象要基本吻合行业特点和公众对这一行业的期待。

行业与企业导向下的定位策略:  挖掘性策略

找特色,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敏感性,善于发现本企业的与众不同,适用于在某些方面比较突出的企业

 素描型策略

将组织形象明确化,适用于在很多方面都表现良好的企业

 发展性策略

没有优势面,总体表现一般,设定一个未来的发展目标,这就需要认真考虑并且经过艰苦的努力才能达到

2)公众需求导向

 利益定位策略(理性利益、感性利益)

理性:功效、质量、价格、服务等 感性:心理、精神需要(奢侈品) 用途或场合定位策略

老白金——送礼,夏利——出租车  使用者定位策略

“为老年人定制”,“为女性定制”(朵唯女性手机)3)竞争导向

3.2.4 组织形象的定位方法

1)个性张扬

充分表现企业独特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和目标 2)优势表现 扬长避短,突出优势部分 3)公众引导

感性引导:引起共鸣,动之以情 理性引导:理性说服,晓之以理 感性理性相结合:请理结合 4)形象层次 5)对象分类

3.2.5 形象设计的主要任务和步骤

1)确定被公众识别的系统形象要素,明确企业的形象定位

2)根据形象定位方案,尽可能将影响组织形象的要素转化为易识别的形式,并运用有效展示、传达方式来帮助完成形象定位

 形象要素视觉化、符号化,使其易识别与理解  选择和确定有效的整体展示、传达方式

3.2.6 形象设计的三大内容

1)企业理念  理念  愿景  经营哲学  企业精神  行为准则

美国的惠普公司能够长久地发展,得益于始终遵守“坚守诚信”这一原则,惠普认为,同客户合作不是一时之事,而是长期依存,唇齿相依的。达瑞得任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时,惠普股票的增值部分完全捐献给慈善事业,以保持惠普在与国防部合作过程中的诚实和正直。在惠普发展过程中,曾有一位博士是紧俏人才,领导层非常器重,在博士一次出差报销费用时,发现有伪造的票据,领导层协商后忍痛辞退。

2)企业行为

 企业整体行为  员工行为

 行为依据(制度设计)

 企业基本实态(特征、实力、经营状况)

3)企业的外在特征(名称、标志、标语、字体、颜色、音乐和歌曲、具体实物特征)

3.3 组织形象的推广、巩固和提高

3.3.1 进行形象巩固的必要性

3.3.2 巩固形象的策略

1)不断改进和提升产品及服务的品质、巩固形象

2)利用一切的时机,进行组织形象的传播,巩固形象

3.3.3 企业形象的更新

1)领导者观念的更新 2)员工素质的提高

3)产品质量水准上的提高 4)产品外观上的更新 5)传播内涵上的更新

作业:观看电影《首席执行官》,并回答问题: 问题一:电影中的企业是如何塑造企业形象的?

篇3:组织形象和公共关系

1 利用公共关系提升组织的形象

什么是公共关系?美国的马里兰大学格奋尼教授在他的《公共关系管理》书中指出:“公共关系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他明确地指出了公共关系管理的主要性质,即传播管理。“传播”是指人类传递、接收、沟通、交流和分享信息的行为和状态。“管理”是在特定目标规划下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

一个组织的成长和发展是由很多种因素决定的,其中公共关系是不应该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公共关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它既涉及到组织与外界的关系,即组织与消费者之间、与产品经销商和代销商之间、与竞争者之间、与组织所在地的政府之间以及与社会经济诸多方面的关系。

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面对消费者新的、不同的需求,要求组织通过提升产品的情感功能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在产品竞争力及其要素中,增强产品品牌的文化内涵,建立具有特色的品牌则是提高产品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所面临的环境,及组织与环境间的良好的公共关系。在买方市场占主导地位的今天,组织必须构建一种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社会环境。任何来自组织外部的不和谐因素,如果不进行合理地控制,就可能导致组织的破产。组织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公共关系管理,维护组织的形象,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经营课题。

现代组织形象与公共关系时代变迁,组织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当代组织不仅是在一种经济或市场环境中运行,而且是在一种社会文化环境中运行,面对的已不再是纯粹的产销关系,而是市场、社会、内部员工的复杂关系。首先,消费者观念的改变,要求组织去掉不好的印象,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组织“追求差异化”,依靠塑造现代形象在高科技、高质量竞争中脱颖而出是必然要求。其次,组织经营多元化,需要组织建立多元化经营新的组织形象,引起消费者的重视。“组织的合并”要求重组后的组织调整原有产品品牌,改变原有的广告宣传模式,重新塑造重组后的组织形象。再次,在市场不断变化下,形象和信誉原则成为组织经营的首要原则。组织要想构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社会关系环境,就需在形象上下功夫。组织运营环境的变化、组织的生死存亡和兴衰发展都赖于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以及组织内外公众对组织的理解、信任和支持程度。最后,在“组织的国际化”下,更要求外向型组织建立起适应国际间经营的新形象,把产品的市场战略面向国际。组织公共关系管理的目标在于良好形象的塑造,有利于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和支持,给组织带来良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但良好形象的塑造,要经过长期不懈地努力和奋斗,经过精心组织的公关活动。所以,塑造良好的形象是创造良好公共关系活动的条件,也是公共关系的根本目标。把塑造形象作为公共关系的最高目标,可以使公共关系避免强制化、一般化、短期化的倾向;可以使公共关系摆脱庸俗化的危险;使公共关系的理论和实践走出误区;使公共关系的研究向达到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还能使公共关系事业进一步发挥出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

2 现代组织如何正确地处理公共关系

组织公共关系内涵研究现代组织公共关系,首先就需要了解现代组织公共关系的构成。组织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组织本身。组织公共关系的基本目标就是扭转组织形象的恶性变化,保持和维护组织形象的良性发展,使组织形象清晰和受大众的爱戴。改善组织形象公共关系工作必然包括多方面、多层次的具体工作内容,这是因为组织形象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多方向、多层次的动态概念。从理论上讲,组织公共关系的工作内容就是对组织运行所要涉及的关系状态及其变化进行专门的信息处理。在此基础上研究企业形象及其变化趋势,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即是公共关系的理想性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组织公共关系的客体是公众。公众具有共同性、多样性、变化性和文化性等特性,为此,组织公众可分为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两个方面。内部公众包括决策者、管理者、普通员工和股东。组织外部公众对组织形象的评价最终取决于组织对社会公众及整个社会的贡献。组织内部公众的评价则取决于组织的经营管理状况和组织内部的凝聚力。组织要想受到外部社会公众的赞誉和喜欢,就应该与人与事态度公正讲信用、不断改进产品服务质量、勇于开拓创新、管理方式独特、工作效率快捷、规模实力人员素质优秀、经营作风端正。而组织内部员工则喜欢可以依托和归属的组织。融洽的工作环境会使员工产生对工作和事业的愉悦感,认同组织并为之感到骄傲。这些认同信任则是组织内聚力的根本。

3 组织各成员间公共关系的管理

组织公关必须是从内部的公关开始。组织内部公关的简捷化需要确定对象、明确目标、合理地操作,全面地推动组织的内而组织内部公关的简捷化正是组

织外部公关成功的基础,也是组织成功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组织内部公共关系具有导向、激励、凝聚、规范和约束的功能。具体来说,组织内部公共关系管理包括组织与员工关系的管理、组织与投资者关系的管理、组织与管理层关系的管理。建设信息交流平台,畅通信息、协调内部关系。构建良好的组织文化,提高企业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联想集团柳传志曾说:“联想之所以能在香港成功上市并多次发行新股,而且股价保持平稳,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良好的投资者关系。”组织应管理好与投资者的关系,加强与投资者的联系,尊重股东的特权意识,获取投资者的支持。加强与重要股东的联系,为组织争取良好的融资环境。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自律。管理层关系的管理只能借助内部力量来管理,即自律。组织管理者是组织内部的精英,必须有自我管理,自觉做到树立共同目标,并为之奋斗,多多协商、适当地妥协以减少摩擦,信息共享,扫清内部的公共关系障碍,达到和平共处的目的。

4 组织公共关系管理的发展与展望

组织的绿色公关管理21世纪进入一个绿色时代,以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绿色潮流正席卷大地。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着深刻变化,带有环保或绿色标志的产品和厂商日益博得消费者的青睐。“绿色公关”是指组织以生态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观念影响公关,选择具有“绿色”特征的媒体开展传播活动,以绿色为特色塑造组织形象,赢得公众的信任与支持,给组织带来更多便利和竞争优势。组织不仅为社会提供物质财富,而且还必须履行所承担的各种社会责任。在对公众负责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前提下,谋求组织的经济利益,从而保证组织的社会性和经济性的统一,在公众心目中树立绿色组织形象,这是绿色公关的根本性目标。组织进行绿色公关,以诚恳的态度和负责的精神获得公众的谅解和信任。应急、强控、一抓到底原则。危机发生时,必须果断采取措施,及时控制事态,紧密联系新闻界,注意引导舆论稳定人心,为妥善解决危机奠定基础。同时组织临时专案小组,严格监控环境变化,遏制事态发展减少危害损失。事故后,积极承担责任进行赔偿善后安抚,并主动策划一系列进攻性公关活动,弥补与公众在感情上的裂痕,重新赢得信任,再塑组织形象。维护声誉原则。这是组织危机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组织声誉是组织的生命,而危机必然会对组织声誉带来冲击,并有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使组织走向绝境。

危机时刻企业做好危机公关管理亦能挽救、重塑好的组织形象。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的市场态势使“绿色公关”“网络公关”、成为新世纪组织营销发展的一种战略趋势。现代组织形象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系列。组织都有它的内、外在形象两个部分。外在形象包括企业的名称、建筑和装饰、设备装置、产品商标、广告、办事效率、经济实力、商品包装、工作环境等;内在形象包括组织的产品质量、服务水平、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信誉、精神与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现代组织形象涉及到经济、技术、管理、社会、文化心理等各种要素的总和。

完善的组织形象,应该是各种要素形象在美的基础上的统一。马克思指出:“社会进步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追求美好的组织形象,维护现代组织形象,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正确科学地处理组织公共关系能树立并维护现代组织形象,但它却不是塑造现代组织形象的全部内容。因此,现代组织在掌握本文所述的公共关系的管理内容外,还需要涉猎其他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理论,以达到组织形象全方位的不断完善。

摘要:组织要加强管理,首先要提升组织的形象,提高其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美好印象,加强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对于维护组织的知名度和提高其美誉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公共关系,组织,组织形象

参考文献

[1]惠转宁.浅论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策略[J].经济师,2013(03).

[2]曹刚.组织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2(22).

[3]雷雪.董媛.王银林主编《公共关系项目化教程》[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篇4:组织形象和公共关系

关键词:城市形象;艺术;社区

一提起郑州,大家就会联想到火车,的确,郑州是火车拉来的城市,近年来,郑州市政府在强化郑州的交通枢纽地位方面花费了巨大的财力和物力,在东风渠滨河公园里,那段废弃的铁轨用艺术的方式演绎出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作为一座仅有几十年省会城市历史的郑州实在是太年轻了,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年轻可能是福气,因为少了很多历史悠久的城市在规划中所要面临的很多问题;但年轻同样也是一座想要有所作为的城市的致命伤,因为公众的目光无法长久聚焦于没什么特色的地方,所以郑州这些年极力推进的郑汴一体化政策,也许会使大家对郑州有新的认识。除了从文化方面强大城市的软环境,郑州还应该在公共艺术建设方面下工夫,以改善城市的外部形象,使文化绿城的形象深入人心,使“郑州,郑州,天天挖沟”的顺口溜不再流传!但是由于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城市公共艺术发展较为缓慢,这与都市区建设的宜居城市目标存在差距。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制机制不顺致使公共艺术发展缓慢

郑州市的公共艺术发展速度虽然很快,但是起步较晚,政策不健全,与上海、北京等城市相比仍然存在差距,需要从宏观管理角度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使郑州市公共艺术建设有序进行。目前,郑州市公共艺术存在多头管理的局面,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园林景观及城市雕塑等分为不同部门管理,市城市管理局、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等相关部门,甚至街道办事处都在各自进行城市公共艺术建设,而且缺少专业的公共艺术设计团队和规划方案,没有对城市公共艺术形成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这也是“宋庆龄雕像”事件之所以会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还缺乏较为规范和透明的管理机制,尤其是缺乏行之有效的专项法律规章制度,以至于创作者、欣赏者和管理者都没有相应的法规依据去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另外,由于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经常使得公共艺术建设出现重新改造甚至拆除的现象,这不仅造成了资金的浪费,也造成了工程整体设计和艺术水准的降低。

2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缺乏系统规划

现在的郑州城市公共艺术建设,一般是就项目说项目,缺乏系统的规划。在城市布局上往往会造成公共艺术题材单一重复,且由于实施主体不一,导致了城市公共艺术作品的艺术质量良莠不齐。虽然2006年出台了《郑州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法》,2007年由郑州市环境艺术设计事务所编制了《郑州城市雕塑总体规划》,但落实效果并不理想,且由于规划的时效性,一些规划已不能指导我市的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由于缺少规划,导致大量的城市雕塑和艺术文化设施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分布极不科学,以至于难以体现郑州的城市特色,更不能展现出郑州深厚的文化底蕴。郑州市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离“博大、开放、创新、和谐”城市精神、“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文化艺术方针、建设郑州都市区“最佳人居城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3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缺少公众的参与

公共艺术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其“公共性”,公共性是公共艺术存在的前提。公共性是对公民参与公共事物建设及分享权利的肯定,而郑州市公共艺术建设大部分由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决定“在哪里建”及“建什么”,在郑州市公共艺术建设中,相关部门很少实质性地征求公众意见,群众对很多公共艺术设施的建设并不知情,因此很多设施建成后難以符合群众的需求。由于缺少相应的民主程序,即使开发商或者政府主导的公共艺术项目幸运地找到了最好的艺术家来创作,其作品也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性。

4基层社区的公共艺术发展相对滞后

郑州市的公共艺术主要集中于城市重要节点和人流量较大的公园绿地和广场,而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社区公共艺术建设却相对滞后。社区,街道,城市广场等与市民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社区更是公众迈向共空间的第一步,也是体现公民对空间的支配权的强力证明。郑州与国内多数城市一样,建成于90年代之前的社区基本上没有公共活动场所和艺术设施。9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一些艺术界和文化社会学界的人士、企业家及部分政府机构的人士从不同角度认识到,无论是为了提高全民文化艺术素养及培养健全的市民人格的久远目标,还是为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式的发展策略,都应该使艺术及人文精神更多、更好地渗透到基层的公共生活之中,使公共艺术成为大众的生活内容、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组成部分。郑州市在社区居住环境方面做得较好的社区大多建于21世纪,例如森林半岛、普罗旺世、思念果岭山水等社区。可是,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升温,大多数开发商开始在如何提高容积率上下工夫,导致很多社区根本没有景观,没有绿化,甚至连楼房外观都毫无特色可言。

5观念落后导致公共艺术表现形式单一

郑州市的公共艺术建设起步较晚,调查中发现,公众也渴望有更多形式的公共艺术作品出现在公共空间中。另外,随着公共艺术在国内被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大城市已经将其范畴从狭隘的雕塑和壁画向外扩展,如景观装置、环境艺术等也开始被看作公共艺术。最值得思考的问题还有,郑州的公共艺术建设基本还处于用大体量的作品引起关注的初级阶段,对于城市家具即城市中各种户外公共设施,以及车站、公交站台等城市导视系统,还没有意识到或者无暇关注艺术介入的作用。而城市导视系统是城市形象和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设计和运用不仅可以使城市生活更加便利,而且也能使城市形象更具魅力,“以小见大”,恰恰是最能反映一个城市文化形象最直观的地方。

6公共艺术建设资金渠道不畅

篇5: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和人员

一、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部公共关系委员会公共关系公司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

公共关系人员的角色

二、判断题

()

1、公共关系部是贯彻组织公共关系思想、实现公共关系目标的专业性机构。()

2、公共关系部的优势,往往就是公共关系公司的不足之处,反之亦然。()

3、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应该是性格、品德、智慧、教育和经验的组合。()

4、技术型角色是公共关系部门从事专项技术的业务工作人员,他们是最普

通、最基层的公共关系人员。

()

5、一般认为,公共关系的人才培养,就是培养专才式的公共关系人才。

三、单项选择题

1、公共关系部是一种具有服务性质的、较高层次的间接()。

A、管理者B、领导者

C、生产者D、管理部门

2、在部门所属型的公共关系部中,把公共关系职能定位于传播功能,主要是因为将公共关系部归属于()。

A、销售部门B、广告宣传部门

C、接待部门D、办公室

3、与公共关系部比较,公共关系公司的长处之一是()。

A、熟悉组织情况B、接近客户

C、工作具有连续性、持久性D、职业水平较高

4、优秀的公共关系人员在性格上应具备的特征是()。

A、开朗、有耐心、能宽容B、实事求是

C、公正无私D、创新能力

5、()是公共关系的专职高级工作者,为专业的公共关系咨询公司工作。

A、公共关系学者B、公共关系教育家

C、公共关系顾问D、公共关系经理

四、多项选择题

1、公共关系部在组织中的决策参谋地位,主要是由()方面的职能决定的。

A、资料储存中心B、领导指挥中心

C、信息发布中心D、环境检测中心

E、公众接待中心

2、公共关系部的主要特点是()。

A、领导性B、专业性

C、服务性D、指挥性

E、协同性

3、从工作方式来观察,公共关系部的组织类型可以分为()。

A、公共关系对象型B、总经理直接负责型

C、部门负责型D、公共关系手段型

E、公共关系符合型

4、公共关系公司在工作中应自觉遵守的原则有()。

A、遵纪守法B、讲求真实、准确

C、不干涉内务D、保守秘密

E、为相互竞争的委托单位同时服务

5、公共关系人员的品德应该包括的内容有()。

A、实事求是B、公正无私

C、勤奋努力D、乐于助人

E、光明磊落

五、问答题

1、简述公共关系部的设置原则。

2、从工作方式来考察,简述公共关系部的三种组织类型及各自的优点。

3、比较公共关系部与公共关系公司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4、说明公共关系人员应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

5、通才式的公共关系人才与专才式的公共关系人才有什么不同?

第五章 公共关系工作程序

一、名词解释

观察法配额抽样法交际型公关进攻型公关心理定势

二、判断题

()

1、组织的自我期待形象,是一个组织自我希望具有的社会形象。

()

2、在公关调查中,随机抽样法是一种准确率高,又省时=省力、省钱的好

方法。

()

3、开放式问卷的特点是答案比较规范,公众回答方便,结果便于定量分析。()

4、公关宣传要尽量选用中性的词语,以显得平易近人,慎用最高级的赞语。()

5、服务型公关模式以提供各种实惠的服务工作为主,目的是以实际行动获

得社会公众的好评,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

三、单项选择题

1、高美誉度、低知名度属于公共关系的()状态。

A、最佳B、较为稳定、安全

C、不良D、恶劣

2、分析组织的自我形象与实际形象之间的现实距离时使用()。

A、组织形象象限图B、形象要素调查表

C、语义差异分析法D、形象要素差距图

3、建设型公关主要适用于组织发展的()。

A、初创时期B、顺利发展时期

C、不协调时期D、严重失调时期

4、自我与他人、个人对个人的传播活动属于()。

A、自我传播B、人际传播

C、组织传播D、大众传播

5、为了防止公众产生厌倦和反感情绪,公关人员必须保持信息的()。

A、刺激强度B、重复率

C、对比度D、新鲜程度

四、多项选择题

1、组织形象分析的三个环节是()。

A、自我形象分析B、实际形象分析

C、历史形象分析D、形象差距分析

E、公众评议分析

2、宣传型公关的具体形式有()。

A、发新闻稿B、公共关系广告

C、印刷内部刊物和资料D、演讲和表演

E、举行会议

3、编制公关预算的具体方法包括()。

A、会议讨论法B、目标作业法

C、销售额提成法D、实报实销法

E、领导决策法

4、传播渠道二分法包括()。

A、组织传播B、亲身传播

C、人际传播D、大众传播

E、群众传播

5、评估公关效果的方法有()。

A、内部、外部监察法B、直接观察法

C、传播审计法D、公众行为检测法

E、领导检查法

五、问答题

1、公众调查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2、进行组织自我期待形象调查的主要方面有哪些?

3、访谈法包括哪些主要形式?

4、抽样调查法包括哪几种主要形式?

5、设计调查问卷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6、设计组织形象时要注意哪些原则问题?

7、在确定公关活动主题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8、人际、组织、大众等三种传播渠道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9、影响传播质量的三个要素是什么?

10、公共传播中常见的障碍有哪些?

第六章 公众的特点与心理

一、名词解释

员工关系消费者关系社区关系政府关系媒介关系

公众心理公众群体心理首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

态度社会流行

二、判断题

()

1、员工是组织最重要的内部公众,良好的员工关系可以培养组织成员的认

同感和归属感,形成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

2、企业可扮演消费者的教育、引导和组织的角色,与消费者一起设计生活、美化生活。

()

3、媒介关系也称新闻界关系,是指组织与新闻传媒机构的关系。()

4、社区关系也称区域关系、地方关系、睦邻关系。

()

5、政府关系是社会组织可以回避的一种关系。

()

6、股东关系是一种分散于外部的内部关系。

()

7、国际公众关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跨文化传播与沟通。

()

8、公众心理具有客观性,并呈现出带有规律性的行为倾向。

()

9、公众角色有自然角色和社会角色之分,这种区分是绝对的。()

10、一般来说,群体的规模越小,其凝聚力也就越强。

()

11、态度在人的心理活动中起着“加工作用”。

()

12、社会流行若长时间持续,就会成为社会传统。

()

13、流言具有煽动性,对整个社会来说,它常是一种不安定的因素。()

14、一般来说,公众心理变化产生的原因仅一个,即客观原因。

三、单项选择题

1、公共关系为市场销售服务发功能,首先集中体现在()上,它不是直接去推销产品或服务,而是配合运用各种传播沟通的方法,疏通渠道,理顺关系,为产品或服务的销售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A、社区关系B、消费者关系

C、政府关系D、媒介关系

2、()是公关工作对象中最敏感、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A、媒介公众B、社区公众

C、消费者公众D、名流公众

3、()直接影响着组织或企业其他各方面的关系,如员工家属关系、本地顾客

关系等。

A、政府关系B、媒介关系

C、社区关系D、消费者关系

4、组织与公众沟通的重要途径就是运用()。

A、公关广告B、人际传播

C、网络D、大众传播

5、()是所有传播沟通对象中最具社会权威性的对象。

A、媒介公众B、政府公众

C、社区公众D、名流公众

四、多项选择题

1、企业认真做好消费者的公关工作,就是要树立“消费者是朋友”的思想,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物质消费的需求,还要满足消费者()等精神方面的需求,从而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A、信息知晓的需求B、情感的需求

C、选择的需求D、表达的需求

E、参与的需求

2、公众角色心理包括()等。

A、性别角色心理B、年龄角色心理

C、职业角色心理D、文化角色心理

E、领导角色心理

3、社区关系的特征有()。

A、构成整体性B、地域互邻性

C、利益相关性D、与主体相互制约性

E、舆论影响性

4、公众心理的特点有()。

A、心理需求的广泛性B、利益追求的共同性

C、信息暗示的易受性D、行为模仿的普通性

E、情绪感染的强烈性

5、社会环境引起的心理变化的特征有()。

A、普遍性B、时代性

C、稳定性D、被动性

E、流动性

五、问答题

1、良好的员工关系对企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2、建立良好的消费者关系的重要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3、你认为搞好媒介关系重要吗?为什么?

4、为什么说社区关系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环境?

篇6:有关档案和党组织关系

档案原则上来讲分为三种:学籍档案、人事档案和工人档案。学籍档案记录一个人的读书生涯,记载着他何年何月在哪里读书,受过何等处分何等表扬,一些测评表格、成绩单等归教育局管理。人事档案则是在学籍档案中加入了派遣证、履历表、转正定级材料、婚姻变更材料、出国材料、劳动合同等,归人事局管理。工人档案则是指没有经过转正定级,没有获得干部身份的工人,归劳动局管理。

目前还在校读书,包括像我这样的正在实习,但还未毕业的学生的档案,全部是学籍档案(这期间档案在学校);毕业生毕业后,在其学籍档案中放入该毕业生的报道证,然后由学校将档案转交毕业生就业单位的人事部门或委托的人才交流机构,这份档案才转成人事档案(这期间档案在工作单位或者人才交流中心或者挂靠在代理托管机构);如果毕业生毕业后未办理相关手续,那么在一年派遣期后(211工程学校是两年),其学籍档案过期,将被打回原籍,进入劳动局,转变为工人档案(这期间档案在劳动局)。如果你的档案不行由人事局转为劳动局管理,那么很遗憾的告诉你,你失去了你这么多年读书得到的唯一社会凭证——干部身份。有人说我有毕业证,证明我受过高等教育,可是你没有干部身份,你就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工人,即使退休了,你的退休金也比有干部身份的人的要少很多很多。

对了,再请教一个问题哈,如果户口和组织档案不打算转到中山,该怎样做?

☆贰拾壹殼♂

15:16:59 呵呵 和学校协商好就OK了 ☆贰拾壹殼♂

15:17:05 群里的文件里都有

风清云淡

15:23:09 不好意思啊,慧哥,刚才打错了,嘿嘿,那个关于学生报到的说明就是吗?

风清云淡

15:24:04 我是郑州的,若以后还回到郑州分公司工作的话,那档案和组织关系不是还得调到郑州人才市场吗 ☆贰拾壹殼♂

15:30:47 分公司没有接收的资质 ☆贰拾壹殼♂

15:31:09 如果要转 档案户口都在总部这 风清云淡

15:39:16 哦,这样啊,呵呵,谢谢 风清云淡

15:39:43 那如果以后想转,还能从总部转回来吧? ☆贰拾壹殼♂

篇7:组织形象和公共关系

孤树镇孤树村八间房村选聘干部 周春辉 通过参加这次中青年干部和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学习了赵秋英老师讲解的“加强危机管理,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的课程,本人对突发公共事件和公共危机有了一定的认识。本人结合学习及实际工作对“提升基层组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公共危机的能力”这一课题有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及体会,请老师多加批评指正。

一、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在应对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中的作用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有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在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过程中,基层组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基层是隐患排查的第一防线。事故灾难往往由隐患生,基层组织是隐患排查监管工作的第一防线,只有基层做到了排查全面、整改有力、监管到位,才能在事发之前消除隐患。二是基层是信息报送的第一来源。许多突发公共事件的预兆和苗头性信息,第一发现人往往都是普通群众,在整个突发事件的信息报送过程中,基层群众是第一来源,第一环节,只有基层抓好了信息报送,才能做到突发事件的早报告、早预警。三是基层是先期处置的第一时间。突发事件发生时,只有基层做到了见事早、行动快,及时开展先期处置,才能为整个事件的成功处置赢得宝贵时间,将事件解决在初发阶段,控制事态扩大,避免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四是基层是恢复重建的主战场。基层具有熟悉情况的优势,不仅在现场取证、道路引领、后勤保障、维护秩序等方面配合上级、外部专业救援队伍开展处置工作,而且在善后处理、物资发放、抚恤补偿、心理引导、环境整治、保险理赔、事件调查和恢复重建等各项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牢固树立科学应对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的理念

1、坚持常态管理理念。近几年来我国各类公共危机事件频发并且危害严重,促使我们将其纳入常态管理,视“偶然”为“常态”,才不会心存侥幸和持“临时抱佛脚”的态度,而是以更加客观科学的态度,在制度、心理和能力层面做好充分准备,在事件发生时有章可循,从而将事件的损失控制在最低点。

2、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应对一切公共危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公共危机发生时,人是最宝贵的,必须遵循的原则就是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党中央国务院视人的生命高于一切,把抢救每一个生命放在首位,作为重中之重。同样,在灾后重建中也是把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满足人的基本需求放在首位,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引导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重建家园。

3、坚持快速反应理念。面对公共危机事件,基层领导干部必须在科学决断的基础上,突出一个“快”字。一是快反应。就是迅即启动相应的应急措施,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摸清情况。二是快到位。相关领导必须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靠前指挥,面对面地做群众工作,稳定心态。三是快处置。在事实基本清楚、趋势较为明显的情况下,抓住关键,迅速采取措施,坚决处置,在危机中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配合,为危机的最终妥善处理争取时间,赢得主动。

4、坚持真诚沟通理念。公共危机发生时,人们对于信息有着特殊的渴求,各种信息会爆发式地增加,加之现代通讯手段如手机、网络等会促使信息以多渠道、更快捷、更广泛地传播,公众如果不能及时获知真实消息,各种小道消息就会满天飞,真假难辨,更容易引发社会的不安与恐慌。因此,在紧急状态下,只有确保信息的真实、及时、透明,确保公众的广泛知情权,才能有效抑制谣言和猜测,稳定社会秩序。

三、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应对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处理的能力

1、完善基层组织应对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的管理预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基层有关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引发公共危机的情况,制订预防计划、防范对策及应急措施,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有记录、有整改计划和整改措施,对难以解决的重大事故隐患或紧急事件要及时上报。积极建立以公安、消防、医疗救援等专业队伍为主体,基干民兵、志愿服务者为补充的应急队伍,每年进行1-2次演练,增强协同能力,达到平时加强防范,险时立即集结到位,不断提高各类预案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例如我镇的森林防火工作,我镇制定并完善了《孤树镇森林防火应急预案》,镇政府设立了森林防火指挥部,镇长吉庆武任指挥长,主管领导田宝军、派出所长李树东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农业办,派出所,卫生院骨干担任。组建了60人的森林防火工作应急分队,并积极参加防火演练,提高了战斗力。

2、加强基层组织应对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的保障能力。公共危机事件具有突发性和紧急性、高度不确定性、影响的社会性和决策的非程序性等特点。任何公民、法人都因认识有限和组织能力、资源、调动能力所限,抵御危机能力明显不足。为此,各基层组织应将危机管理工作摆到当前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把危机管理融入到防灾减灾、安全保卫、卫生防疫、医疗救援、宣传教育、群众思想工作以及日常生产、生活等各项管理工作中。加强对本单位公共危机管理工作的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制度建设,积极创造条件,调动当地一切社会力量和各种资源,确保公共危机管理工作有效开展。

3、加强基层组织应对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的宣传教育。危机的特征在于不确定性,这往往又会加重公众的恐惧心理,从而导致危机加剧或产生新的危机。因此,要充分利用各级党校和干部培训机构,组织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掌握应对和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知识,切实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尤其在事故、灾难面前经得起党性检验和能力考验,不负众望。同时,还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加强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普及群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群众应急自救和互救能力,提升群众应对危机能力。

篇8:组织形象和公共关系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 公共关系这一在美国流行百年的学科终于被引进中国。目前公共关系这一职业和领域在中国已成为一个被政府接纳, 被企业重视, 被社会推广, 拥有广阔服务领域和发展的新型职业种类。从最初只是在一些中外合资企业中引入公共关系管理模式, 到今天成为一项专门的学科, 这一概念与内涵的引进, 使中国的政府形象得到了广大公众的认可, 使企业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从中深谙品牌形象塑造的重要性。国际公共关系组织称:“中国公共关系的发展是近30年以来全球公关行业最伟大的进步与变革。”由此可见, 中国公共关系发展速度之快、效果之强是显而易见的。

一、公共关系传播的内涵与特点

公共关系传播是一个组织为了达到某种明确的目的, 有计划地组织和策划的专门的传播活动。它包括的内容比单纯地借助传播媒介进行的宣传活动更广泛, 还有专门策划的一些日常活动或专题活动。随着公共关系这一职业和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和深入, 中国的公关市场也逐步形成并确立。其特点表现为:

第一, 公关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扩大和加深, 种类增多, 内容广泛。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新媒体在各行各业的作用逐步加大。公关传播也不例外,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公关传播带来了新的契机, 互联网传播已经成为公关媒体传播的重要方式。如电子邮件、网上市场调查、订阅公众号、微博互动等方式, 对促进组织信息的传播、塑造良好的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二, 公关传播的专业服务性增强, 更加规范和到位。各组织中的公共关系部门更加职业化, 形成了固定的体系。比如, 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中有专门的公关部门, 公关人员, 从战略管理到组织策划, 再到评估总结, 各层级分工明确, 各司其职。

第三, 专门化的公关公司越来越多, 并且涉及不同行业和领域。如近年来出现了专门的文化传播策划公司、会展公司、对外形象传播策划公司等。实践证明, 这样的公司专业化更强, 策划更有针对性, 对组织形象的塑造也更为有效。

二、加强公共关系传播, 提升组织的形象

通过对公共关系传播特点的分析, 可以看出公共关系传播是帮助组织塑造良好形象的基础, 也是最佳途径, 形象比资金重要, 信誉比利益更让人珍惜。因此, 任何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公关传播的作用必不可少。

(一) 公关传播促进组织确立正确的发展方向

由于起步时间比较晚, 中国的公共关系事业还处在发展时期, 公共关系战略以及公共关系需求主要是利用媒体进行形象宣传。但是根据大众传播的首要功能可以看出, 公关传播的第一功能便是搜集信息, 进行环境监测。信息是一个组织的重要资源, 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组织的生产力和竞争力水平, 是组织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人类社会一步步走向信息社会的今天, 社会环境中不确定因素过高。科学技术的进步, 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革正在进行, 社会环境中每一项因素的变化都在加速。因此, 掌握足够的社会环境信息对于一个组织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公共关系传播中, 我们要搜集一切影响组织的内外环境信息, 既包括具体的工作环境信息, 还包括所处的社会环境信息。公关部门的首要职责就是通过有效利用媒体而获得与企业发展的相关信息, 对组织战略的实施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障, 促进组织树立正确的发展方向。

(二) 公关传播有助于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

公共关系传播的最高标准就是通过良好的形象塑造增强组织的影响力, 同时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组织形象是组织的内部管理、文化精神、组织者形象以及员工形象等的综合反映。良好的组织形象能够激活组织的生命力, 促使组织不断地发展。

以企业组织为例, “蒙牛”乳制品公司作为一家民营企业, 在短短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 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 发展成为在香港上市的中外合资股份企业集团, 其发展速度创造了企业界的奇迹。“蒙牛”的成功充分说明丰富多彩的公共关系传播手段为其增添了竞争力, 以无形资产的迅速增值带动了有形资产的高速积累, 充分显示了企业文化和企业公关的巨大作用与魅力。“蒙牛”从1999年成立之初至今一直致力于组织策划一系列的公关传播活动, 让广大消费者熟知的有2003年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管理部门确定为“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2005年赞助湖南卫视《超级女声》节目、2006年发起的“每天一斤奶, 强壮中国人”大型公益活动等。以上三种公关传播活动通过事件营销、社会赞助、公益捐赠的方式展开, 利用新闻媒体的助推作用使得“蒙牛”这一品牌形象得到确立, 并为企业自身赢得了上亿元的收入。另外, 一个知名企业恒大集团, 更是国内慈善界的楷模。据不完全统计, 恒大集团在成立的18年间慈善捐款总额超过23亿, 其公益事业主要分布在民生、捐资助学、扶危济困、振兴体育和繁荣文化五个方面。在慈善事业方面, 恒大还组织策划了很多新奇、独特的公益活动, 如邀请环卫工人看球、中秋节为球迷送礼、赠残障人士球票、为校园足球助阵等活动, 随着恒大慈善事业的扩展, 企业规模也变得越来越大。企业组织通过做一些公益活动, 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既可以提升企业形象, 也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 增强实力, 从而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

从历史角度考察, 可以说公共关系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以塑造组织形象为主导的发展史。早期公关传播活动由于媒介技术发展的局限性以及专业公关技巧的缺乏, 传播手段比较单一。二战后, 随着公关事业的发展, 公共关系传播的水平有了相当大的提高, 方法上不断改进, 组织塑造的形象也就更加丰满了。特别是随着新媒体的产生,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公共关系整合传播方式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公共关系传播具有一个最大的特点, 即形式和内容多样化, 它比传统意义上的广告、营销等传播手段的内涵更为广泛。首先, 从公关传播的传播类型来看, 其既有大众媒介, 如广播、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又有群体媒介, 如新闻发布会、新产品发布会、会议、庆典等专题活动;还包括人际传播媒介, 如利用社会名人、新闻人物、舆论领袖等的影响力进行舆论引导。此外, 从公关传播的媒介类型来看, 其既有符号媒介, 如CI视觉符号、标志设计、印刷宣传品、服饰、姿态等, 也有实体媒介, 如定制礼品、象征物、购物袋等。由于公共关系传播是在有目的、有计划的策划下完成的, 常使用的手段和方式便是利用各种不同的媒介进行整合传播。现代社会中的各类组织, 无论政府、企业还是社会团体都会竭尽所能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公共关系传播手段塑造自身形象。正是这种全方位、多角度的整合传播方式使得组织形象塑造过程也变得丰富多彩, 效果更为显著。

(三) 公关传播可以有效化解组织危机

“公共关系危机管理是组织为了避免或减轻危机带来的严重威胁, 为防范危机的发生所进行的检测、评估与规划, 对出现的危机进行控制、处理和协调关系的活动。”[2]在日益复杂的现代社会中, 任何组织都有可能面临危机。危机事件具有潜在性和普遍性, 也就是说无论一个组织处于顺境还是逆境当中, 它随时都有可能陷入危机, 组织的一项错误决策、一点微小的失误都会影响到组织的正常运行, 甚至影响组织的整体形象和发展。尤其是在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下, 传播的迅速与广泛以及公众舆论的导向作用都会成为危机产生的原因。当组织发生危机时, 运用公共关系传播手段化解危机是非常必要的。众所周知, “三鹿”奶粉添加三聚氰胺致使颇有影响力的“三鹿”集团在这起毒奶粉事件中霎时烟消云散;中国红十字会因“郭美美事件”使自身形象严重受损, 直到事件已经结束的几年之后, 其慈善组织的形象一直没有被广大公众理解并接受, 直接导致近年来给其捐款的人数和金额少之又少。有失败者就有成功者, 也有不少组织在危机事件发生时恰当处理事件, 不仅适时扭转了组织形象, 而且发展得越来越好, 前途一片光明。这其中, 我们可以看出公关传播能否正确巧妙地解决危机显得尤为重要。

以政府组织为例, 2014年2月8日, 在索契冬奥会的开幕式上, “五环变四环”的乌龙事件可谓成为一时的焦点。由主办方专门策划设计的五朵雪花升空变成五环时, 其中一朵雪花没有绽放, 引来现场观众的阵阵遗憾声。一时间全球媒体对此展开激烈报道, 一个明显的瑕疵令俄罗斯陷入了一场形象危机之中, 人们都在等待来自政府官方的解释及补救措施, 更多的人是将这个失误当作茶余饭后的笑料。在开幕式结束的新闻发布会上, 总导演康斯坦丁·恩斯特不等记者提问, 就主动解释“这次乌龙由技术问题导致”, 让人们看到了当事人真诚沟通的态度。接下来在半个月后的闭幕式上, 勇敢而智慧的俄罗斯人用一种自我调侃的方式扭转乾坤, 通过重现开幕式时缺失的五环, 让右上角那个失误的圆环重新绽放, 最终形成了一个完美的五环, 全世界观众为之雀跃。在这起波及政府乃至国家形象的危机事件中, 索契冬奥会主办方展现出来的是承担责任的勇气, 巧妙幽默的方式, 以及把握良好的时机, 使得这场危机事件变为形象重塑的契机, 从而成为奥运史上的一段佳话。

公共关系传播的危机处理指的是危机事件发生后组织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贯穿于调查、决策、实施、善后四个阶段之中。调查阶段就是危机事件发生以后首先要调查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 在方法上强调灵活性和快速性, 一般运用公众座谈会、访谈法等进行调查, 必要时形成调查报告。决策阶段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 决策如何会直接影响到危机处理的成败, 必须反应迅速, 在最短的时间内研究对策, 尽快处理危机。现代社会信息的快速传播使得危机事件的扩散度很高, 通常情况下公众对危机事件的了解并不全面, 在舆论的推动下会出现不符合事实的言论和公众的指责, 对组织的不利影响十分突出。面对猜测和质疑, 要想扭转局面, 必须真实地向公众讲明事情真相, 利用新闻发布会等公关传播手段真诚地表明企业自身的态度。危机处理的实施阶段是工作的中心环节, 组织要根据决策方案一步一步有计划地处理危机。善后工作是在危机事件处理之后进行的具有长远目标的形象重塑阶段, 整合传播便适用于此阶段的工作, 有利于帮助组织重建与各方面的关系, 重塑组织形象, 促进组织的长远发展。

综上所述,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 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 公共关系传播在帮助组织搜集信息、塑造良好形象、化解公关危机等方面的作用巨大。由于公关传播手段的多样化, 它将日益成为社会组织使用最多的方式之一, 在组织形象塑造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纪华强.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与实务[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18.

[2]周安华.公共关系——理论、实务与技巧[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334.

[3]邓理峰.声音的竞争——解构企业公共关系影响新闻生产的机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4:56-213.

[4]靳璐.浅析企业公共关系建设的重要性[J].经营管理者, 2013 (04) :127.

上一篇:物流部门工作汇报下一篇:教你查询工商银行大额存单,目前工行大额存单利率是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