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真情与智慧》心得体会

2024-04-26

《班主任的真情与智慧》心得体会(精选6篇)

篇1:《班主任的真情与智慧》心得体会

《班主任的真情与智慧》心得体会

列宁学校:陈香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来自一线教师的鲜活工作案例与反思,是有志于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年轻教师最为便捷、实用的好模本,看了以后也为我提供了一些方法上的帮助。它一共分为四辑:第一辑“爱心与关怀——为弱势儿童培养信心”。第二辑“信念与责任——帮助学生拨正航向”。第三辑“尊重与宽容——为学生成长呵护心灵”。第四辑“实践与智慧——为教育创造精彩。”

这本书详细地介绍了一些一线班主任教师好的育人方法。书中以案例和教育故事的形式向我们呈现了优秀教师朴实的教育智慧。这些案例和故事虽各不相同,却从不同角度透露出一个爱字。正如书中所说“如果说每个孩子都是一颗小星星,老师便是挚爱他们的夜空,让他们都闪烁出最灿烂、最动人的光辉!教师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收获的是一份份沉甸甸的情感。用心去教诲学生,用情去培养学生,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那么,近日含苞待放的花蕾,定是明日盛开的绚丽花朵。

书中谈到“身教胜于言教”。这一观点我特别认同,并且一直在教育工作中实践着。书中还说到“学生是人,需要尊重,更需要爱。现在的教育需要教师必须重视自己的位置。教师要成为学生群体中的一员。老师的模范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这比老师一味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事实证明,老师高高在上只能拉大与学生的距离,而转换角色,就会使自己融入集体中,创设一种和谐平等的氛围,使学生心服口服,自然而然的受到熏陶,受到教育。”

是的,小学生善于模仿,在学校里,他们接触最多的人就是班主任老师。班主任的一举一动将成为学生模仿的内容。一些学生甚至把在家长面前模仿老师讲课、发火等当成一种游戏。由此,我想到加里宁说过的一句话“教师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于最严格的监督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种严格的监督。”

教师无法选择学生,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教育方式。把平凡的事务转化为精彩,把烦恼的事情转化为快乐。除此而外,我们还要正确处理好与班科任老师的关系,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对学生的教育,单靠我们班主任是不够的,我们也要有团队精神,处理好与同事,任课老师在工作上生活上的关系,有益于更愉悦的工作。随着家长教育意识的提高,我们应该利用家长这个群体,让他们配合我们一起来培养教育学生。让家长,老师,学生明白: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重要的教会学生学会在社会中生存。“成人比成功更重要,成长比成绩更重要,付出比结果更重要”。

有人说:“不变的老师,流水的学生。”走过了多年的教学生涯,我要说:“老师也要变,老师和学生一起成长才是真正的教学相长。”让我们用心思考,用心感悟。让教育智慧升华,炼就一双慧眼,发现学生“那一点点光。”总会有那一瞬间,一颗流星、一点流萤,在广袤的夜空,都是亮丽的风景,让我们感受到每一个鲜活生命的独一无二和与众不同。

班主任工作是琐碎的,但意义却很重大。新的时代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向我们提出了新的理念。我们要用真心、动真情、做真行,做好班主任工作。真正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有魅力的人,一个新型魅力班主任。

篇2:《班主任的真情与智慧》心得体会

书中谈到“身教胜于言教”。这一观点我特别认同,并且一直在教育工作中实践着。书中还说到“学生是人,需要尊重,更需要爱。现在的教育需要教师必须重视自己的位置。教师要成为学生群体中的一员。老师的模范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这比老师一味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事实证明,老师高高在上只能拉大与学生的距离,而转换角色,就会使自己融入集体中,创设一种和谐平等的氛围,使学生心服口服,自然而然的受到熏陶,受到教育。”是的,小学生善于模仿,在学校里,他们接触最多的人就是班主任老师。班主任的一举一动将成为学生模仿的内容。一些学生甚至把在家长面前模仿老师讲课、发火等当成一种游戏。由此,我想到加里宁说过的一句话“教师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于最严格的监督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种严格的监督。”教师无法选择学生,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教育方式。把平凡的事务转化为精彩,把烦恼的事情转化为快乐。除此而外,我们还要正确处理好与班科任老师的关系,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对学生的教育,单靠我们班主任是不够的,我们也要有团队精神,处理好与同事,任课老师在工作上生活上的关系,有益于更愉悦的工作。随着家长教育意识的提高,我们应该利用家长这个群体,让他们配合我们一起来培养教育学生。让家长,老师,学生明白: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重要的教会学生学会在社会中生存。“成人比成功更重要,成长比成绩更重要,付出比结果更重要”。

有人说:“不变的老师,流水的学生。”走过了多年的教学生涯,我要说:“老师也要变,老师和学生一起成长才是真正的教学相长。”让我们用心思考,用心感悟。让教育智慧升华,炼就一双慧眼,发现学生“那一点点光。”总会有那一瞬间,一颗流星、一点流萤,在广袤的夜空,都是亮丽的风景,让我们感受到每一个鲜活生命的独一无二和与众不同。

班主任工作是琐碎的,但意义却很重大。新的时代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向我们提出了新的理念。我们要用真心、动真情、做真行,做好班主任工作。真正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有魅力的人,一个新型魅力班主任。

《班主任的真情与智慧》读后感2

许多人谈到做班主任工作时,都离不开一个字——爱,是不是只要有了爱就能解决一切教育问题?我以为并非如此。22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教育并不仅仅需要爱;没有爱是苍白的教育,而没有智慧则是愚昧的教育。就如溺爱孩子的父母,收获的却是苦果。缺少了智慧,往往事倍功半,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我认为,爱是教育的前提和贯穿始终的催化剂,但绝不是教育的全部。爱心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及其所存在问题采取欣赏和包容的态度,而智慧则直指问题的解决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教育的艺术就于将问题转化为机会。学生出现问题时,恰恰是教育、帮助学生的良机,也是教师不断修正自我、不断进步的契机。而如何抓住这些契机,实现教育目的,光有爱心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教师敏锐地观察、灵活地分析、机智地处理、耐心地巩固。

班主任工作需要爱心,但更需要一颗智慧的爱心。

高尔基说过,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的本领,而教育孩子则是件大事。很明显,爱孩子是教育者首要的素质,是做好班主任的前提。没有了爱,教育将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机和意义。但是,作为教师,光有爱是远远不够的。教育孩子,不能乱爱,需要方法、技巧。试想,有哪一个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可是越是被溺爱的孩子,越难以管教,成长越容易出现问题。因为他们的爱缺少智慧,缺少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赞可夫说过:“不能把教师对儿童的爱,仅仅设想为用慈祥的、关注的态度对待他们。”理智的爱应该是深刻的,不仅关注其智力、习惯,更关注其情感;不仅关注其表面行为,更关注其内心所想;不仅关注学生的今天,更关注他们的明天。这种深刻的爱,来自教育者深厚的教育思想。教师应该像淘金者一样有信心,有耐心,不为表面的沙砾困扰,慢慢地去除沙砾,最终才能看见闪光的金子。

对班主任而言,爱心是工作的基础,但更需要一颗智慧的爱心。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需要引导、帮助的孩子,没有爱心,就不能承担工作,而只有爱心,不求方法、策略、技巧、规律,就难以开展工作。相信每个班级里或多或少都会有几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常常把他们作为重点关注对象,上课提醒他们听课,有时间便给予个别辅导,发现有点进步便鼓励,但是一学期下来,我们往往发现这些学生大都未能从根本上改变,有的甚至收效甚微。原因何在?爱心不能包治百病,爱心更不能解决所有的学生教育问题。

爱心不是班主任的专利,对解决教育问囊起决定作用的是班主任的专业能力。

解决教育中各方面的问题,教师的爱心固然重要,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教师的专业能力。在日常教育中,班主任最重要的任务是在全面接纳、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具体地分析,使他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智力类型、思维方式等有比较清楚的了解,然后帮助他找出困难所在,制定补救和突破的措施、方法,进而一步步建立自信,走向成功。其中所体现出的教育智慧,是班主任能否走向优秀的关键。比如,学生在一起相处久了。难免产生矛盾。有两个同学因为一点小事情发生了冲突,争吵了起来,甚至拳脚相加。这种情形,相信很多班主任都不陌生,但是仅凭对弱者的关爱、强者的宽容能解决问题吗?当然不能,因为这样做并没有教给学生处理矛盾的方法。有时,我们对弱者的关爱甚至会演变为一种依赖,最后异化成一种伤害。班主任对学生的关爱,归根到底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感动层面。这里的“爱”,是心灵对接的“触发点”,后面有效的措施和持续的行动,才是真正促成学生正视问题、认识错误、自我转化的“良药”。

教育智慧,并非单纯的管理技巧,更包含民主的管理思想和科学的问题研究意识及解决途径。我认为,班级管理既要有管,更要有理,“管”是要求、规范、约束、评判、督促;“理”是思考、研究、引导,进而升华为感染、熏陶、激励、唤醒、鼓舞。“管”体现着班主任的执行力,决定着工作的广度和宽度;而“理”的核心就是班主任的智慧和能力,体现着班主任的领导力,决定着工作的深度和高度。

现在许多年轻班主任一遇到问题,就翻什么兵法,找什么技巧,却忽视了自我身心的修养和自身专业能力的提高。其实,再好的技巧,再强的妙招,离开了犹如深厚内功的教育智慧就无法施展。比如,尊重学生的理念、多种方案的预设、妥协多赢的策略等,都能体现班主任的教育智慧,是一个班主任走向优秀乃至卓越的必然选择。这些策略、技巧都需要以教育智慧为前提,对班级问题进行科学的研究、反思、总结,富有创造性地加以实施,才能发挥最佳的育人效果。

教育本质上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解读和唤醒。因此,对教育者而言,尊重学生要比热爱学生更为重要。只有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到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到自尊的存在,才能找到在班集体中生活的意义。一旦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因此,当学生有过错或问题时,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表示充分的同情和谅解。对某些学生身上的一些行为,我们要分别对待,看是否能够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使之改变;而对于已经根深蒂固、不能轻易改变的行为,我们要采取包容、悦纳的态度,积极干预、耐心化解,不能武断地处理。

优秀的班主任都善于用心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自主的学习和生活空间,放手让学生做一些自己喜欢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平常的班级管理中,我留心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和个性特点,设计一系列的文体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得到感悟和提高。我把班级的管理权交给学生,班级实行小团队综合评价制度,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班级民主管理中,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学生都成了我的助手,班主任做得轻松洒脱。充分了解学生,坚持读书学习。不断地在实践中反思,是教育智慧产生的重要源泉。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班主任只有在对学生有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因材施教、个性培养;只有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也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才可以帮助和引导学生自己从里面打开改变之门。

篇3:班主任的用心与智慧

现在, 部分家庭对孩子宠溺和包办, 导致学生以自我为中心, 缺乏感恩之心、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意识;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 缺失父母的关爱和教导, 难免会有心理缺陷;社会不良现象和风气直接影响平安校园和校园文化建设。因此, 许多班主任都认为“现在的孩子难管难教”, 班主任工作困难重重。

正是因为班主任工作责任重大而处境艰难, 我们才要聚精会神地学习和探索:分析新时代对班主任的要求, 思考班主任工作的困难和出路, 更重要的是, 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用科学的方法、智慧的头脑和有效的投入, 对班级进行高效管理。

很多班主任与学生同吃同住, 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很多班主任为了一次主题班会, 策划到深夜;很多班主任比家长还要着急学生的成绩……然而, 部分学生并不理解和支持班主任, 认为班主任“管那么多干嘛”, “啰唆个没完没了。”

基于上述情况的存在而且范围不小, 我们在策划本次话题的时候, 多少有些心理准备, 辛苦劳累却得不到理解和认可, 班主任难免会有怨言倾诉。可是, 可敬可爱的老师们就像叙述他人一样诉说自己的班主任故事, 客观理性地看待班主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情不自禁地分享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心得, 温馨甜蜜地回忆与学生度过的珍贵时光。

篇4:真情与智慧的课堂情境

摘 要:伴随课程改革成果的进一步推广,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深远的影响。“源自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又如何将众多的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并且做到从简、真实、有效。结合情境创设,谈谈我的想法。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对于内容抽象、难以激发学生兴趣、难以理解的数学课程而言,情境创设,无疑成为了老师扭转这一局面的契机。此后,“创设情境”成为了数学课堂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很快在课程改革中也就抢占了一片领地,但凡是公开课、实验课、教研课、成果展示课等,都能看到情境创设的风光,俨然成为了一种教学“时尚”。往往缺乏从根本上体会为什么要创设情境;怎样提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关键词:情境;有效性;情智创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288-01

一、为什么要创设情境呢?

主要是能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止”为“活动”,变“虚幻”为“现实”,并赋予声貌特征。他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素材,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通过声音、形象、色彩、动画等效果再现某些场景来激发学生兴趣,为提高教学效果、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一定的平台。

二、而在实际操作中情境创设的效果如何呢?

《百分数的应用四》课上,教师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通过课件播放:妈妈将小明的20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开学时带着小明取出来。

师提问:取钱时,小明发现了什么问题?

这一个情境长达2分多钟,课件制作非常的精美,目的非常简单,就是为了揭示一个存钱有利息的问题。实际情况是,学生没有留意两次出现的单据,学生的回答天马星空,漫无边际。“有的发现了存钱的人很多,有的发现要输入密码,有的发现有小偷……”

事与愿违,情境创设花去了教师不少的心血,效果却不理想。这样的情境停留在了形式上、表面化上,仅仅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引子,浅尝辄止。情境创设过程中,更多的是关注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真实含义,以及数学知识与学生经验的沟通方式,促进学生直接的、有效的思维。

像这样的重“精”打造的情境创设属于无效情境,教师对创设情境存在不少操作和认识上的误区:

1、动漫情境,教师制作逼真的动漫吸引学生,低段孩子因为年龄特点,关注动画而忽视其中的问题。

2、趣味活动情境,让学生显得非常的兴奋,积极地参与游戏而忘却活动的目的,教师难以有效的组织学生去思考,时间用去不少,可是目的却没有达到。学生除了参与了游戏,什么收获都没有。

3、仅仅为了问题而创设情境,没有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简单的情境让学生思维没有动起来,复杂的情境让学生无从下手。

4、引子情境,很多课程总是单一的选择开课创设情境,目的只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出本课的内容,犹如昙花一现,并没有深一层的激发思维的动机。

5、链子情境,大量的情境创设,让学生跟着情境不断地提问与解答。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条由教师预设的链条上,缺乏独立思考和交流的空间。

三、究竟怎样创设有效情境?

“情境”《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情景、场地”。构建主义教学观:“学习应在与现实情境相类是的情境中发生,并解决学生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从教学观来看我们可以认识为学习总是以一定的现实情境为背景,我们就是在创设接近实际的情境中,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激发学生的联想,唤醒学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为教学的继续、学生的深层次思维服务,为我们的教学目标达成、学生的学习活动开展、情感发展做推动。情境创设不仅仅体现在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情境,让学生经历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数学思维过程。这样才有助于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课程标准》中提出四维目标就有“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能力,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情智创境”的应该:

1、合理化:趣味不能代替“数学味”

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都是儿童,从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上讲,他们都有儿童的天性,喜欢童话故事般的情境。充满趣味的情境能吸引他们的关注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但是,数学是一门科学,我们的情境创设更要注重揭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需要通过情境的创设深入的挖掘情境与数学问题的内在联系。情境创设不但要有一定童趣,更要合理化。

2、实效性:华丽不能掩盖真正意义

只有华丽外表的情境创设是没有真正意义的,情境创设必须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华丽的情境创设只能让学生惊叹于课件的逼真,崇拜于老师的厉害,却不能调动起学生的数学思维。情境创设真正意义在于把我们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有意识地以情境为载体,在学生心理制造一种“失衡”,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学生有意识的将注意、思维集中在一起,投入探索的学习活动中。

3、附属性:重“精”打造不能替代教学能力

当前的情境创设主要以课件形式呈现,很多教师都有一个感触:写教学设计容易,制作课件难。从选材、设计到效果制作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其实情境创设只是教师业务能力的一小部分,不能说只有重“精”打造的情境才是有用的。情境创设只是一个平台,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服务的平台。

4、挑战性:适度不是没有难度

老师总是怕让学生碰壁,怕学生不能理解,创设的情境忽视了对学生观察、收集、整理、分析等数学能力的培养。情境创设既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也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只有激起学生的好胜心,才能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积极地处于一种数学思维状态,真正体现情境创设的价值。

篇5: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心得体会

肖瑾

很喜欢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这是一部启迪心智、陶冶性情的美文,它让我激动而生反复阅读的冲动,心就这样被牢牢地拽住.我读了《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本书是一部启迪心智、陶冶性情的美文。作者自序中道:为教师而写作。读完此书,我想与其说是在为教师而写作,不如说是为所有身在教育、心系教育、执著于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乃至探求人生真谛、追寻幸福人生的人而写作,其实还可以包括我们的家长和我们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因为我们向往智慧、我们呼唤真情;因为我们更渴望智慧之光沐浴灵府、渴望在真诚的言说里与伟大心灵的对话。此书的意蕴也在于此吧:以智慧启迪智慧、以真情呼唤真情。

肖川教授在《感悟人生》中所言:心比天高的人,往往命比纸薄.‘不欲其所无,穷尽其所有’,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并努力发现其价值,这大概就是人生的高贵之所在.很认同他的人生感言,珍爱学生,珍爱家人,珍爱自己,尽自己的努力从事自己的工作,真正做到问心无愧,我想,即使自己做的不够理想,也无需自责了.教师要学会解放自己,淡定,从容地面对生活的种种压力,才是真正的善待自己,善待生命.魏老师说,一个人的乐观取决于内心深处的达观,不去关注失去的,只关注自己内心坚守的部分,牢牢地守住自己的阵地,不进行盲目的攀比,于是心中就有一种占便宜的感觉.全心全意地爱自己所拥有的,全身心地和它绑在一起时,每时每刻每处都能生活在快乐之中.肖川教授也在书中诠释幸福,真正的幸福,是我们对于自己充实、丰富、纯洁、高尚的精神生活的体验.当我们用真诚的言论和行动去振奋别人的同时,也振奋了自己;当我们用广博的爱心去温暖别人的同时,也温暖了我们自己.是啊,三尺讲台是我们播洒理想的舞台,每当我们看到学生在自己营造的一个又一个个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快乐地学习,自由地畅谈,激烈地争辩,大声地欢笑.这种幸福又怎能用言语来表达呢? 作为教师,首先是个教育工作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教师。每一门课程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人,一个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的心态的人,一个友善、宽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的人。念肖川的话: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

篇6:《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书心得

---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有感

丁燕

最近,我读了肖川博士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本书是一部启迪心智、陶冶性情的美文。肖博士说: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和繁杂洞察精深和微妙的能力;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很多老师也和我一样拜读了这本书,无论是从内容上、思想上、还是文笔上,大家都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本书虽为随笔,却并不缺乏学术专著的深沉与厚重,更有在轻灵与明快之间闪耀着的思想火花。《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字里行间流露、挥洒着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炼就的教育学问。肖川先生感慨,“对于人生来说,有什么比受过良好的教育更重要的呢”,因此,整本书字里行间无一不折射出作者之于教育、之于生活的智慧与理性之光,无一不散发出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唤。

下面对书中几处自己感受至深的精彩之处,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教育的方向原来是由教师决定的

“教育的方向不是由政府文件决定的,也不是课程标准决定的,更不是由教科书和学生决定的,而是由教师决定的。”这句话让我很震惊,也不禁产生了质疑:教师真的有那么大的能耐吗?我们能吗?我马上想到了这么多年来在考试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我们教师使出浑身解数,往指挥棒所指的地方努力地挤、冲、拼,尽最大的力让学生考出最高分。

作为老师,我们最终的教育目的不是培养出高材生吗?然而,用分数衡量过于唯一,一个优秀的学生,其优秀之处除了学习,还有性格,更重要的还有品德。所以,肖川教授讲:“作为教师,我们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老师。”正因为他有了这一观点,才敢断言教师决定教育的方向。可我们的老师,难道不知德育为首这一道理吗?可为什么面对分数,还是如此地放不下呢?最关心的还是自己任教课程的成绩,可能认为对学生的教育主要由班主任负责,(当然也有例外的),有了这一观念,不但可以让他把教育的责任分得清楚一点,也可以让他有了向别人炫耀的资本,甚至为了更高的奖学金。

看到这里,我不禁羞愧万分,回想这几年来,在考核中常以“任教的班级成 绩在同年级中名列前茅”来证明自己的业绩。可曾有过,我为自己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人,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的心态的人,对人友善,宽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的人,而作为自己的主要成绩考核自己呢?细想一下,没有。真惭愧啊!作为一线的教师,在推进素质教育这么多年,在新课程改革这么久的今天,这陈旧的思想依然如此根深蒂固地要植于我的脑中,而且,自己还总认为在不断地改革,还在为自己取得的一点微不足道成绩而沾沾自喜。

直到今天,看了这段话,我才知道,我教育的方向关没有完全对,我还是把课程摆在首位,把教育摆在第二。“一语惊醒梦中人”,我明白了,方向对了,路就在脚下。我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的。

二、《教师的解放》这一节道出了教师的心声

当社会各界呼吁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时,可谁曾呼吁也为负担过重,劳动强度过大的教师也减轻一下负担?

肖教授在《教师的解放》一节中,就教师负担过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大概有:

1、教师的编制过紧,2、社会对教育的期望过高,3、一些职能部门经常对学校指手画脚,吆三喝四,各种接待,检查,考评,应接不暇,简直把学校当成滥施淫威的场所。

4、学校人际关系不够单纯,一些“扶持一小摄,打击一大片”的制度,措施,使得教师之间产生了恶性竞争,产生了不应有的内耗,耗费了教师的精气神,毒化了人际关系。

5、教师教育观念陈旧落后,对学生要求过苛,管得太多,缺乏等待的心情。

6、学校生活缺乏挑战性和活力。

7、教师的教育素养和能力不够理想,有待提高。

看后同感颇深,肖教授只是列举具有代表性的几点,或许造成中小学教师过重负担的还有其它很多很多的原因。很佩服肖教授敢于说出别人不术敢说的心里话,也能说出老师们长期憋压在心中无法言表的郁闷。让我们获得一种倾诉后的快感。由于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当我们无法改变这一社会现实时,我们只能改变自己。还是文中说得好:世界其实就是我们自己,当我们以光明、正直、昂扬、乐观的态度去看待生活,我们就会生活在光明、正直、昂扬、乐观的生活中,这就是所谓的“境由心生”。

面对种种的负担,只有调整自己的心态,在大量的工作面前,何不想个“偷懒”的方法,巧干,在无法拉牛上树的情况下何不让牛在树下吃草?在忙碌了一天后,何不让疲惫的身心在音乐中得到舒缓?抑或在书海中忘却?在竞争激烈的制度面前,何不把名利放在一旁?追求一种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境界?非得地名利面前争个头破血流?还是那句话说得好:当我们无法改变社会的时候,只能改变自己。但愿肖教授的 话十分灵验,能使这件刻不容缓的事情,马上得到解决。我也相信,教师的解放指日可待。

该书写得豁达、平实与质朴。字里行间折射出作者对教育、对生活的智慧与理性之光,散发出作者心里的真情呼唤。

通读了此书,对我的教学真的有太大的帮助,真的是要多读书,读好书。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书是生命的源泉。

上一篇:关于传承五四爱国精神下一篇:云山的冬天小学写景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