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试题

2024-05-24

中考化学复习试题(通用11篇)

篇1:中考化学复习试题

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试题(第一轮)

中考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端显示与成果展示,中考是一次选拔性考试,其竞争较为激烈。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知识,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下文为大家准备了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正在生产中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部分机身采用了新型的铝锂合金,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适宜的延展性.铝锂合金中的铝(Al)元素和锂(Li)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元素符号不同 B.原子质量不同

C.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D.原子的电子数不同

考点:元素的概念.2.如表是某指示剂在一定pH范围内显示的颜色,向滴有少量指示剂的稀硫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的颜色变化可能是()

颜色 红 橙 绿 蓝 紫

pH范围 1~3 4~5 6~7 8~10 11~14

A.由红变紫 B.由蓝变绿 C.由绿变橙 D.由蓝变紫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3.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常需经历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如对酸的认识就是如此.下列各项是不同时期对酸的认识,其中与我们现在所学酸的定义最相近的是()

A.有酸味的物质 B.只有氢才是酸不可缺少的元素

C.一切酸中都含有氧 D.与碱作用时失去原有性质的物质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4.无土栽培是利用营养液栽培作物的一种方法,现有一种无色营养液,可能含有硝酸钙、碳酸钾、氯化钾、硝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成分,某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图 所示的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营养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钙 B.营养液中一定没有硝酸钾

C.营养液章一定含有碳酸钾 D.营养液中可能由硝酸钙、氯化钾、硝酸钾组成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盐的化学性质

二、简答题(本题有9小题20空壳,每空格3分,共60分)

5.(6分)某科考小组在云南乌蒙山区发现了一种矿石,敲开表层发现里面有许多金黄发亮的晶体物质,酷似黄金,经检测其成分有黄铁矿(主要是FeS2).使回答:

(1)在FeS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这种矿石中蕴藏这海洋生物化石,这可为 提供有力的证据.【答案 】(1)+2;(2)地壳变动.【解析】

6.(6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应该选用如图中的(选填字母),部分同学完成实验后,在清洗试管时,手上沾上高锰酸钾而变成棕黄色,老师告诉他们面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可以用维生素C溶液除去,根据上述信息,推测维生素C具有(选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

7.(6分)药品分类存放是实验室管理的基本要求,某校实验室的药品柜里已存放的部分药品如下:

药品柜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药品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盐酸

硫酸 二氧化锰

氧化铜 氯化钠

硫酸铜 锌粒

铜片

(1)若要在每个柜子门上贴上物质类别的标签,则③号柜的标签上应写.(2)上述柜子中的有些物质间能发生置换反应,请从柜中选择两种物质,写出它们之间发生的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答案】(1)氧化物;(2)Zn+2HCl═ZnCl2+H2.【解析】

8.(6分)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某校在端午节开展了包粽子活动.(1)老师准备了糯米、鲜猪肉、植物油、调味品等原谅以及粽叶,在各种原料中富含糖类的是.(2)粽子吃起来咸淡适中,有同学猜想其中一定含有食盐.于是从煮过粽子的锅里取少量的水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了 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你认为这样的实验现象能否证明食盐的存在,并说明理由..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盐的化学性质.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1 5空格,每空格2分,共30分)

9.(6分)在盐酸除铁锈的实验中,我们常会发现生锈的铁钉表面有一些气泡产生,气泡是怎么产生的?针对这一问题,同学们提出了有关假设,并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方案惊醒探究,实验时,观察 到放有铁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而另一试管中没有,从而验证了自己的假设是成立的.(1)分析上述实验,你认为同学们建立的建设是.(2)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够严谨,溶液中的水可能会对实验产生影响.于是他们又进行了对照试验,请你在答题卷的虚线框中用图示 的形式将图乙的对照试验补充完整.(3)还有同学想:气泡会不会是铁锈与水反应产生的?他认为还要补充一个铁锈与水反应的 实验,你觉得有没有必要?.(3)因为稀盐酸中含有水,所以没有必要补充一个铁锈与水反应的实验.考点:酸的化学性质.10.(4分)在按书本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当装置内的氧气低于一定含量时,红磷就不再与氧气反应,从而导致测量结果偏小.有老师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所示,在一容器中倒入刚拆封的暖宝宝黑色粉末,再在上面放足量的白磷,迅速扣上烧杯,随后白磷自然,利用这一装置可更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1)黑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对此同学们做出了以下两种猜想:

猜想一:该粉末可能是木炭粉;

猜想二:该粉末可能是铁粉.根据学过的科学知识,有同学认为猜想一肯定是错误的,你认为他的理由是

(2)通过实验证明加入的黑色粉末是铁粉.加入铁粉后使测定结果更加准确,原因是

【答案】(1)木炭粉和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会影响实验结果;(2)铁粉能进一步和烧杯中氧气反应.四、分析计算题(本题有4小题,35题6分,36题7分,37题9分,38题8分,共30分)

11.(6分)近年来,因建设PX项目而引发的争议时有发生,PX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从化纤织物到食品包装,从医疗设备到家用电器,都要用到它的合成产物.PX的化学名称为对二甲苯,它是一种低毒化合物,毒性略高于酒精.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对二甲苯的分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 代表碳原子.代表氢原子.试根 据分子模型写出对二甲苯的化学式.(2)计算对二甲苯中各元素的质量比.(3)PX项目之所以会引发各种争议,源于人们对它认识的局限性.结合题干信息,在下列各种观点中,选出你认同的一种观点(选填字母).A.PX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应该大力发展P X项目

B.在环保评估可行且监管到位的情况下,可以发展PX项目

C.化工项目一定会产生污染,应该禁止PX项目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新材料的开发与社 会发展的密切关系.12.(9分)某同学家的下水管道堵塞了,于是他买了一瓶管道疏通剂(部分说明如图).疏通剂是利用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以加快氢氧化钠与毛 发等淤积物的作用,反应的原理为:2Al+2NaOH +2H2O═2NaAlO2+3H2.请回答下列 有关问题:(1)该管道疏通剂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是.(2)按照使用说明,该同学对疏通剂作了进一步研究.先向烧杯中加入206 g水,再加入本品200g,当铝粉全部反应后,求:(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①生成氢气的体积.(氢气=0.09g/L)

②反应后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答案】(1)能和水反应.(2)66.7L;16.5%

这篇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试题的内容,希望会对各位同学带来很大的帮助。

篇2:中考化学复习试题

备考期间,中考生可通过以下方法复习化学:

1、注重习题训练:习题训练要突出知识与问题的整合,即做到“以知识引问题”和“以问题带知识”相结合,弄清哪些知识宜用怎样的问题呈现,问题中包含了哪些知识。

2、做好变式拓展和科学探究训练:变式拓展即探讨一题多法,有助于强化反思性学习,优化知识结构。科学探究主要包括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利用实验手段进行问题探究。

3、掌握命题意图:要在已经做过的练习中找出命题的意图,考查的知识点和解题的思路以及自己解本题的障碍在哪些地方,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篇3:中考化学复习措施探索

一、回归课本, 夯实基础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能力的载体, 只有厚基础才能强能力。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应用是获得高分的保证, 因此应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 尤其是紧扣课本, 吃透课本是搞好系统复习的立足点。首先, 要重视课本的阅读, 让学生仔细品味、琢磨课本内容, 正确理解课本中介绍的内容和规律, 从课本字里行间挖掘出更丰富的内容。其次, 要深入分析课本中图片及阅读材料的化学内涵, 要真正读懂图例。另外, 要重视课本例题、习题的剖析。课本中的例题、习题具有典型示范性和探索性, 复习中可帮助学生从总复习的角度进行纵向、横向剖析, 将题目变换条件旧题新做。在这一阶段要把以前所学过的知识分块整理, 通过对知识点的梳理、提炼, 寻找出各部分知识块之间的内在联系, 形成网络, 将知识系统化。

二、做好归纳整理

1、抓点, 连线, 建网, 加强复习的系统性。

系统的知识便于掌握, 便于提取, 便于应用, 复习时应将知识点按板块汇总, 找出相互联系, 将其串成一个知识网络, 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条理化。

2、做好学习笔记, 多记载解题技

巧, 建立典型例题薄及错题薄, 并经常拿出来看或重做。每做完一份试卷, 甚至做完一道题后, 都应从知识点与解法上去作思考, 适当进行一题多变及一题多解的训练, 多联想, 多思考。例如在做关于H2还原CuO的题目时, 以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生成物及注意事项等方面, 联想到C或H2还原CuO, 不断反问自己, 如果本题把H2换成C或CO, 又该如何作答。这个方法看起来似乎费时费力, 但只要你坚持, 肯定能起到低耗高效的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成绩相信会有大的提高。

三、整合所学知识, 构建知识网络, 在内容上巩固学习的有效性

第一、要熟读教材, 抓好基础知识复习。开放性试题特点之一是“题在书外, 理在书中”, 不掌握书中之理, 就无法解答好书外之题。在复习的时候, 同学们要明确考点, 根据考点熟悉教材。要把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紧密地结合, 通读课标解读, 核对该课对应课标内容标准, 从掌握每一个学习主题的要求, 到每一课知识点的落实, 都要贯彻到位, 只有解读课标, 明确教学任务, 夯实知识基础, 才能在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要构建知识网络。在中考复习中, 有的教师从中考考点入手, 整理知识点或知识模块, 只简单的罗列课本知识点, 而对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重视不够, 没有构建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网络。而从学生自身来讲, 更是大都没有能力自己完整地构建知识网。所以在中考第一轮复习中, 要让学生扎实系统地掌握考点的基础知识, 教师有必要以教材为主线、以考纲为导向, 把每个考点放在知识体系中, 让学生明确每个考点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及意义, 从而对知识融会贯通, 进而抓住线索, 突出重点, 带动整体。选取典型题突出教材重难点知识, 让学生进行训练, 并让学生做完后讲清每道题与教材的联系点, 对知识进行有效梳理, 帮助学生勾勒出知识框架, 让他们对知识有一个整体把握, 在复习中做到心中有数, 有的放矢。

第三、精选习题, 加强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总结, 减少重复性题目, 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题组时做到:舍弃现题, 远离陈题, 少做死题, 不做错题, 品味妙题, 仿编新题。如果每节课做到以上三点, 必然可以在复习内容上巩固学习的有效性。

四、综合训练、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中考复习的最后阶段, 要指导学生做一部分涵盖知识点较多, 包含信息量较广的综合性试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分析知识点, 并指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某同学在滴加氯化铁溶液时, 不小心把滴加氯化铁溶液的试管放入到盛“双氧水”的试剂瓶中, 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该同学联想到二氧化锰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氯化铁溶液是否也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呢?在这样的实验探究题目中, 学生首先要了解氯化铁溶液中存在的粒子 (水分子、氯离子、铁离子) 。而后逐一验证, 首先否定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不是水分子, 因为过氧化氢溶液中本身含有水分子;而后只需向过氧化氢溶液中滴加一种含有氯离子的物质, 若不见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则说明真正催化过氧化氢溶液的是氯化铁溶液中的铁离子。在这个实验探究题目中, 学生首先要掌握氧气、过氧化氢的性质;其次要要掌握 (通过酸、碱、盐这一单元的学习) 氯化铁溶液中所含有的粒子;而后逐一验证究竟使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加快的是哪种粒子。

总之, 中考复习时不但要学会融会贯通《考试说明》知识点, 而且要渗透“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 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 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和解题能力。更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做到转变学生思想, 端正学习态度, 在思想上推动学习的有效性;整合所学知识, 构建知识网络, 在内容上巩固学习的有效性;掌握复习方法, 提高做题效率, 在方法上强化学习的有效性;及时查漏补缺, 避免同样错误, 在纠错上提升学习的有效性, 努力开发学生思维空间, 真正提高学生能力水平, 让学生以良好的状态迎接中考, 从而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吴效锋主编《新课程高效率教学》, 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6年12月。

[2]王后雄《新理念化学教学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年2月。

[3]蔡铁权、臧文彧、姜旭英编著:《科学实验教学与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9月。

篇4:中考化学复习教学策略

一、夯实基础。考点逐一过关

近年各地中考化学试题虽然不断发生变化,但命题内容、题型等方面仍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而且中考题大部分题还是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在中考化学复习中,一定要抓住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等基础知识,让学生做到把知识点掌握得“如数家珍”,应用起来能“得心应手”。

1围绕课本逐章疏理知识。对每个单元的复习教师都列出“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以填空题的形式让学生填写,帮助学生对考点知识进行回忆。同时要条块结合、点面结合地归类整理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通过练习,记忆、理解和运用知识。对每个考点我们精心编写对应的练习,通过训练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重点讲评学生掌握不到位的考点,使学生能融会贯通地掌握每个考点的知识。

3针对薄弱点进行强化训练。每一次单元测验、月考、段考、期考、模拟考,我们都搜集学生错误较多的题,编成《易错题集》,并对解题中所用到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在复习中,有针对性地对此类题及其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强化训练、重点讲评。

4掌握理解、记忆知识的技巧。任何概念都有一个或几个要点,用精辟的语言概括出这些要点,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这些概念。如四个基本反应类型可以概括为:化合反应是“多合一”;分解反应是“一分多”;置换反应是“—换一”;复分解反应是“两交换,价不变”。又如,“催化剂”这一概念的要点可概括为“一变二不变”等。

二、跳出题海,强化薄弱题型训练

从日常训练与模拟考的情况来看,很多同学成绩不理想,是因为有个别题型不会做。通:过训练、考试。分析整理出学生失分比较多的题型有以下几类:①图像题,②信息给予题,③简答题,④气体净化题,⑤除杂题,⑥检验题,⑦推断题,⑧实验探究题,⑨计算题,④实验设计题。为了让学生突破这几类难题,我们对每类题都精心筛选典型的例题和训练题。通过例题讲评,让学生初步掌握解题方法;通过训练题,让学生领会解题方法。训练情况反馈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与训练。

在讲解解题技巧、方法时,要帮助学生归纳解题的要点。如图像题的解题要点可归纳为“三点一趋势”,即要注意分析图像中的起点、拐点、终点和趋势;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题型解题要点可归纳为“四个是否”,即“是否配平、是否为纯量、是否完全反应、是否可用定律(质量守恒定律)”;除杂题的除杂原则可归纳为“不引、不变、好分”,即“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所用的试剂不能与被提纯物反应,易于分离”等。

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习的需求也是不同的,为了能让尖子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了”,我们精选难点突破题型和基础过关题型两类练训练题,分别给这两个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训练与辅导。

三、把握特点,提高复习效率

近几年的化学中考题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②体现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广泛联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③突出学科特点,突出科学探究;④简化化学计算,突出基本计算;⑤试题情境趋向人文性;⑥形式开放多样。针对这样的命题规律、特点,我们在复习中,首先是强化基础题的训练。除了总复习前段的强化训练,我们还在中考复习的最后20天左右。将《九年级化学》上下两册关键的、易错的基础知识点整理归纳成《中考前夕必读》的小册子,让学生在最后阶段把关键的基础知识点再过目一遍。其次是把握社会热点,如与环境问题、能源问题、安全常识及科学新发现、新技术等有关的化学试题。第三,化学用语体现了化学学科特点,所以要重视化学用语的训练。从历年中考学生答题情况来看,这部分内容的试题中学生失分比较严重,所以,每年的总复习。我们都对化学用语这部分内容进行专题训练。四是强化训练实验题,如气体的制取、实验探究与实验方案设计题。五是注意开放性试题、信息给予题的训练与解题方法的指导。六是在训练题中,融合人文精神,体现素质教育,广泛运用生活的情景素材。充分体现知识的应用性以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结合。

四、心理疏导。训练考试技巧

1教师除了指导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之外,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心理调整,让学生心态达到最佳的临考状态。如学生有考试焦虑症,要指导他消除焦虑的方法:临考前避开平时复习资料上的难题,不要盲目陷入题海战术中。中考是侧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考试,复习一定要以课本为主,将主干知识重新整理一遍,对以前的错题进行归纳总结,找到自己的错误。分析错误的原因,找到克服的办法。

篇5:中考英语复习试题

that apple ( ) that meat ( )

The weather in Sichuan is not so hot as ______ in Guangzhou. [that]

(二)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和反身代词

1)人称代词:主格、宾格(作主语为主格, 作宾语为宾格; 介+宾格)

eg. 1)I thank you

2)You thank me.

3)物主代词: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

一变(my-mine); 二留(his-his its-its)

三加s(your-yours ; our-ours ; her-hers ; their-theirs)

用法:有名不名,无名是名

eg. This is _____(我的)book. This book is ______(我的). [ my ; mine]

4)反身代词:某某自己;亲自

单数 复数

yourself yourselves

myself ourselves

himself themselves

herself

篇6:中考化学复习策略

复习时同学们首要做到的便是要将各章节的知识点系统化,构建知识体系,以便总结和归纳。比如,可以将各种气体、元素等的异同点列表比较,知识点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和记忆,如此整理成网络的知识架构,对于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也相当方便。

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整体来看,中招各科考试仍然注重基础知识,化学也不例外。建议学生对化学的复习要以教材为主,可适当参考一些资料,按照老师所设计的复习规划,根据个人的情况,再适当作一些调整。

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化学复习中纵然知识点繁杂,也要一步一步的进行:第一阶段,正是目前的阶段,同学们要在老师的带领下认真的进行单元复习,把教材过一遍,划出重点和难点。第二阶段,系统复习,将各系统相同的问题组合起来,包括物质的性质、基本理论以及试验探究等。第三阶段,应试复习,限时做成套的试卷,临摹考试,使大家在适应考试环境的同时,找到平时容易出现的失误,再进行纠错、查漏补缺,以此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应试注意:注重细节,活学活用

中招化学考试不难,但相对灵活,牢牢把握基础知识,适当做一些省内或各省市往年的考题,或者利用老师所提供的资料做一些精选题。尤其要注意的是在解答化学简答题时,尽管计算难度降低了,但一定要注意文字表述,学会关键词的应用,不准确或者不严谨的表述都会造成不必要的失分。面对即将举行的化学实验考试,在考试前老师会带领大家进行相应的实验复习。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老师的示范操作,尤其要注意细节,比如药品的取用、加热以及实验装置的搭配等基本操作技巧。无论是对化学实验的考试还是对理论知识的考试,学生要有信心。只要夯实基础,做到细心、活学活用,就能考出不错的成绩。

为之者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易难矣。只要大家认真复习,将各个要点复习周到,一定能在中考中旗开得胜。

篇7:中考化学复习计划

1、第一阶段分单元复习。按课本内容,进行单元复习。复习时,不能只单纯的照课本内容简单的复述一遍,而是要抓住课本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牢牢紧扣课本每一单元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整理、分类、回忆、对比、联想,搞清教材单元与单元、课题与课题,以及单元与课题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全面抓好知识点和考点。我的具体做法是:按照课本的单元顺序,将每单元的考点、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列给学生,并给学生指明重点应熟练掌握的知识点以及中考的热点,学生只需花费较少的时间,就可以掌握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2、第二阶段分块复习。在第一轮分单元复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知识块复习。在复习中按知识体系归类,总结规律。进行重点讲解和分析,每个专题既有专题分析讲解,又有专题小测验,还有专题的试卷讲评,使学生对重点知识能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有一定的提高,通过这样既分单元又分块的复习,就会使整个初中化学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网,只有牢牢抓住这个知识的网络结构,复习质量才会提高。

3、第三阶段综合训练、模拟测试。为适应中考化学学科的试题特点,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提高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对云南省中考试卷进行分析和研究,精心编写若干套中考模拟试题供学生练习。在模拟测试中,每次学生练题都要规定限时完成,切忌随意性不定时的练习,综合训练题和模拟测试题都不宜过多,以覆盖整个初中化学教材的知识点、考点、激活学生的思维为主。

篇8:中考化学计算题复习

分析河北省近几年的中考理综试题可知,化学计算题在试卷的第36题,分值为5分。有关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计算的能力,常与固体混合物中某物质的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联系。从考查的类型上根据获取的计算数据方式不同可以分为:直观文字叙述式、表格数据式、图像坐标分析式、标签信息式等。但归根结底,无论哪种类型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仍是根据一种已知物质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另一种物质质量。预计2015年中考还会围绕以上内容进行命题,整体难度不会增加,但试题可能会更加灵活,更加注重联系实验操作过程或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可能采用图表、图像的形式给出数据。

类型一直观文字叙述式(2009、2010、2013年考查)

命题角度:以文字加数字的形式进行叙述,完整地描述一个实验内容或化学反应的过程,最后提出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解题策略:要有较高的阅读理解能力,要学会提炼文字信息,即抓住题中关键的物质及其量的变化。

【例1】(2010·河北)用“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为测定某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小明称取该样品11g,加入到盛有50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称得烧杯中的溶液质量为56.6g。请计算:

(1)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g。

(2)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解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计算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1g+50g-56.6g=4.4g。

(2)解: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答: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96.4%。

练习1(2013·河北).造纸厂会产生含氢氧化钠的废水,需经处理呈中性后排放。为测定此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小明取40 g废水样品加入到锥形瓶中,逐滴加入10%的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硫酸49g。计算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练习2(2014·孝感).向20g锌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中加入100g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试计算该锌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类型二表格数据式(2007、2011、2014年考查)

命题角度:物质转化关系及数值用表格的方式呈现,考查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和应用的能力。

解题策略:通过审题,获取有用信息,然后对表格中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挖出隐含的信息,筛选出对计算有价值的数据。

【例2】(2011·河北) 已知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Ag Cl)沉淀和硝酸钠。为测定某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将生理盐水样品与足量的硝酸银溶液混合,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

(1)反应后生成氯化银的质量为 ____________g。

(2)计算该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析] (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计算出生成氯化银的质量为:130g +40g-167.13g=2.87g

(2)设130 g生理盐水中含Na Cl的质量为x。

生理盐水中Na Cl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生理盐水中Na Cl的质量分数为0.9%。

练习3(2014·广安).某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由碳酸钠和氯化钠组成的混合溶液,为了测定该混合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该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该混合溶液50 g,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当加入盐酸的质量为15 g、30 g、45 g、60 g时,生成气体的质量见下表(气体的溶解度忽略不计)。

(1)第Ⅱ组数据n为__g。

(2)混合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至0.1%)

类型三图像坐标分析式(2008年考查)

命题角度:物质转化关系及数值用坐标图的方式呈现,以代表反应的进展情况,再提出问题。

解题策略:首先弄清楚纵坐标所表示的量随横坐标所表示的量的变化,认真分析图像上各点的含义,尤其是起点、终点、转折点的含义。然后根据题干所给的知识与图像结合起来,再做判断。

【例3】(2014·南充) 将一定质量的金属锌投入到100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放出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求:

(1)完全反应后生成H2的质量为___g;

(2)所用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1)由图中可知,完全反应后生成H2的质量为0.4g。

(2)设所用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所用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所用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

练习4(2014·江西).实验室有一瓶标签被腐蚀的盐酸,小丽为了测定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在烧杯中配制了8 g 10%的Na OH溶液,然后往烧杯中滴加该盐酸,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 H与滴入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配制8g10%的Na OH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____;

(2)计算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当滴入4g盐酸时,烧杯内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为_____g。

类型四标签信息式

命题角度:物质转化关系及数值用标签的方式呈现,进行物质质量的计算。

解题策略:从标签中找到与解题有关的信息,尤其注意单位,对于某元素的含量要看清楚是每片(每袋)含量还是每多少千克(或毫升)的含量,若是药品的说明书,一定看清楚服用说明。

【例4】(2014·十堰) 某同学为了测定一种补钙保健食品中Ca CO3的质量分数,(其包装说明如右图所示)进行了如下实验:将100片该食品研碎后放入一烧杯中,向其中慢慢滴加稀盐酸, 直到不再产生气泡时, 共消耗稀 盐酸200g,(该保健食品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并测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232.4g。请你根据以上数据计算:

(1)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2)该保健食品中Ca CO3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00g+100片×50g/片-232.4g=17.6g。

设参与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参与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y。

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2)该保健食品中Ca CO3的质量分数为:

答:(1)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4.6%;

(2)该保健食品中Ca CO3的质量分数为80%。

练习5(2014·龙岩).尿素[CO(NH2)2]溶液可用作柴油汽车尾气处理液。

(1)若在实验室配制尿素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胶头滴管、烧杯、___和 _____。

(2)右图为某公司生产的车用尿素溶液的标签,用尿素溶液处理柴油汽车尾气(含NO)的化学方程式如下(反应条件略去):2CO(NH2)2+4NO+O2=2CO2+4N2+4H2O。

现有一瓶未开启的该车用尿素溶液:

1所含尿素的质量是 _______________;

2若用该瓶溶液处理汽车尾气,可吸收NO的质量是多少?

类型五实验图示题(2012、2014年考查)

命题角度:利用图示反映实验所用的药品、装置、步骤及实验的数据等,考查学生提炼有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的综合性较强。

解题策略:仔细分析反应前后数据的变化,通常会涉及利用差量法计算生成的某种气体的质量(总质量减小)或加入的某种物质的质量(总质量增多)。

【例5】(2012·河北) 为测定实验室中某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明取25.0g过氧化氢溶液放入烧杯中,然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请计算:

(1)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为___g;

(2)此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126.0g-122.8g=3.2g;

(2)解:设25.0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7.2%。

练习6(2014·邵阳).某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碳酸钠,未经处理会造成环境污染,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废水处理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方案。试计算:

(1)反应生成CO2气体的质量是g;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练习1. 10% 练习2. 65%

练习3.(1)3.6;(2)21.2%

练习4.(1)7.2 g;(2)7.3%;(3)0.46

练习5.(1)玻璃棒,量筒;(2)13.25 kg,23.25 kg

练习6.(1)2.2;(2)5%

摘要:化学计算题是借助数学计算解决化学问题的一种题型,其价值是从量的方面来加深对化学概念或原理的理解。分析河北省近几年的化学中考试题,对计算题进行分类总结,找寻解题策略,明确复习目标。

篇9:中考化学总复习策略

关键词:中考;化学;复习;策略

一、应该做好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思想动员工作

思想是行动的先驱。只有有了思想上的重视,才会有行动上的付出。如果思想上没有重视,而是被逼无奈在行事,那就是做表面文章,根本没有任何效率可言。所以,如何做好学生思想动员工作,让他们真正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紧张而关键的中考总复习当中,为中考以至今后的学习起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

在新课传授阶段,不可必免地会涌现出一些对所学知识掌握不好甚至是皮毛都不沾的学生。如果进入中考总复习时对他们不闻不问,他们将会彻底放弃,从而导致复习一开始便举步维艰,那后续的障碍更是不言而喻了!因而,了解和关注这个群体理应首当其冲。要让他们清楚地知道,中考第一轮复习仍然会将之前的所有基础知识再加以详细地讲解和分析。所以每个学生都还有机会弥补当初的不足和遗漏,不会感觉被人抛于千里之外,从而心里自然能够得到安慰和平衡,行动上必将同步进行。

二、应该树立起学生高度的自信心

在这里,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鼓动性的分析,让他们强烈感觉成功就在眼前。

化学是从初三学年才开始接触的一门新学科,其学习时间短,涉及内容少,兴趣吸引高,难度要求低,比起其他科目,学起来要轻松得多,即使要查缺补漏也容易得多。这样学生自然就不会滋生厌烦甚至是恐惧的心理,从而为我们的工作开展打开了一扇宽敞的大门。

化学相对其他科目而言,复习时间还是比较充分的,基本不存在“只能赶进度,无法顾结果”的糟糕局面。这样一来,能给学生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由吸收和消化,自然使得复习效果更加显著,成绩提高更加可喜。

可以举一些往届经历过总复习之后在中考时杀出的“黑马”,条件允许的话,请出一些来现身说法,让在场学生深受感染,以此来激发他们潜在的无以迸发的欲望,从而让信心加倍地膨胀。这样的效果远比我们费尽口舌要强出千百倍!

只要我们善于用真实的事例、真挚的情感、深入的分析来感染学生,让他们激情四射,就算平时再不起眼的学生都有可能成为耀眼的未来之星!

三、应该规划好复习进度,并有条不紊地开展复习计划

根据十几年的毕业班经验,个人认为可以将中考总复习工作分成三个阶段。

1.从新课结束到全区质量检查,时间安排一个月左右

本轮复习全部侧重于课本基础知识,可以把九年级化学所有相关知识点以填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并且注上具体的教材页码,即使再不会的学生也能够以这种最便捷的途径迅速找到答案,从而避免因做不来而去“拷贝”别人劳动成果,甚至干脆放弃的不良风气。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同时又满足了他们的成就感,可谓事半功倍!

2.从全区质量检查到全市质量检查,时间安排一个月左右

本轮复习全部以专题进行。根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考试说明》的精神,结合本地近年来的中考方向和模式,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所有内容归纳成一个个相应的专题。这其中设有“考点分析”“中考分值”“实战演练”三个部分,让学生明确中考“考什么”“考多少”“怎么考”,从而更清楚复习的方向和方法,以此加强学生对中考的适应能力。

3.全市质量检查到初中升学考试,时间安排一个月左右

本轮注重中考考题考点指导针对那些常考易错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的分析,让学生充分明确解题思路和方向,做到“避免老错误、解决新问题”。这样便能减少失分,增加得分。

四、应该分层次教学,以期做到“转化后进生、强化中等生、优化尖子生”

在任何时段,都应关注“后进生”。因为这个群体是最有进步和提升空间的,因而也是最不容小视的。作为教育教学的引导者和管理者,我们更应该义不容辞地对他们加大感情投入,尽可能多地深入沟通、坦诚交流,以此感化和带动他们主动并真正走入我们的学科当中。同时继续鼓励好的学生对他们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形成“帮扶结对,共同进步”的良好风气。有了这种和谐、积极的氛围和环境,何愁成绩上不来!

“中等生”绝对是一个班级的强大中坚力量。它往往以庞大的队伍直接影响着整个教学成效。因此,我们应该在稳定他们的同时,不断努力以各种方式方法助他们一臂之力,充分挖掘他们潜在的巨大能量,让他们能够竭尽所能强大自己。

“优化尖子生”,这是一个完成高质量教学的永恒话题。但是“尖子生”的发展空间已经比较狭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更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和指导技巧,特别是在选材方面,更是要精挑细选,才能够顺利帮助他们实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相信所有初三化学教师在毕业班的激烈竞争和艰苦磨炼下,在新形势的教育教学改革模式下,在新时代的人才培养要求下,能探索出更多更好的中考总复习之路,使得我们的中考化学成绩百花齐放,永续辉煌!

篇10:化学中考复习计划

一、教学进度

1、开学至4月8日,授完第八章-第十二章新课内容,做完实验八至十和部分选作实验。采用新华文轩资料等对学生进行训练与检测。

2、4月8日至5月18日,第一轮的复习,按教材的单元进行专题复习和训练:采用市编资料等对学生进行训练与检测。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⑴化学基本常识(运动形式、仪器性能、药品使用、基本操作);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⑵空气的组成与污染防治;

⑶氧气的制备、性质、用途、燃烧与缓慢氧化;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⑷分子和原子;

⑸元素和元素符号;

⑹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⑺水及水的污染防治;

⑻氢气的制法、性质、用途;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⑼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及化合价;

⑽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⑾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⑿碳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单质、氧化物、碳酸盐);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⒀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⒁铁和铁的化合物;

⒂生铁、钢和常见金属;

第九单元 溶液

⒃溶液和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饱和性、溶解度、组成表示法);

⒄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⒅化合物的电离与溶液的导电性;

第十单元 酸和碱

⒆常见的酸、碱及其通性;

十一单元 盐 化肥

⒇常见的盐、盐的性质、化学肥料;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21〕初中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篇11:中考化学复习计划

一、学习溶液、酸碱盐部分的新课

溶液和酸碱盐是我们整个初中化学学科中难点的集中出处,所以将这部分新课完整的学习好,并且沉淀下来一直是这个阶段的要求。虽然在3月底这部分新课就会结课,但是我们却不能在相应的时间段内完全消化吸收,这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了以后不能有效的进行运用,所以在后续的复习中,溶液和酸碱盐要作为重点内容进行强化练习。

二、完成第一轮(基础知识)和第二轮(专项训练)的复习

第一轮复习:

(1)过记忆关。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公式、性质、用途等,如果学生想考比较好的学校,比如人大附、四中、清华附、一零一中等,就要把额外的相对原子质量和简化后的溶解性表也背下来,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

(2)过基本方法关。如,交叉法写化学式、奇偶法配平化学方程式、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等等。过基本计算关:比例法求化学式中元素的比例或者质量分数、总质量法求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等,这部分是决不能丢。

(3)过基本技能关。如,给你一个题,你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也就是知道了用什么办法,这时就说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做到对每道题要知道它的考点。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

第二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主要是按课本顺序梳理知识点,进行纵向复习,让考生在头脑中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而到了二轮复习就成了专题的综合性复习,要求考生把知识点串联起来,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因为距离中考已经很近,考生们要在保持成绩稳定的基础上再谋求提高。

第二轮复习要求突出重点,牢固掌握。在总揽教材,对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的基础上,相应地提高要求,进行系统整理消化,抓住重点,加深理解,强化记忆。要求同学们对那些在教材中多次出现和辅导教材中一再提及、反复强调部分,应视为重点,格外加以注意。同时有针对性地总结记忆方法,培养记忆能力。

第二轮复习直接关系到中考的效果。这要求教师在这一阶段复习过程中防止简单的重复,反对面面俱到,而是遵循精讲多综的原则,做到讲――练――评相结合。既要教学生解题要领,帮助学生理解题目与题目之间的联系,同时又针对历年中考题型强化训练,使学生在答题时做到灵活运用,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虽然第二轮是专项复习,但是时间已经很紧了,考生不能单纯地做专项练习题,要通过做综合性试题提高自己对知识的整合能力。这时候,考生也没有必要再自己找题做,只要做好老师指定的练习就已经足够了。在做试卷时,考生要把自己不会的题标注出来,不同的错误要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发现问题后,及时回到课本找相应知识点,解决之后也标注出来,增强自己的成就感。

三、攻破推断、探究性实验、计算等综合性较强的问题

相信很多老师在课上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计算题和推断题,不论难以,学生只要一见轻者皱眉头,重者直接就两个字“不会!”其实改观这样的情况我们要从提升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简单题型建立信心,通过学生对简单题型的总结和反应关系,渐渐的过度到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熟悉,从反应关系到反应关系的直接确定,再到最后熟练时直接运用物质来做,这样推断题就小有所成了,但是学生思维定视的问题,还是需要多做不同类型的题来完成的。

计算题无非就是一个分析过程,不论是数据分析还是未知转化,都是为了从已知来分析要求的结果,无非就是差量法求气体(沉淀、杂质)再转化为求方程式中的具体问题;另一个就是求出溶液中某物质的质量后除以溶液反应后的总质量,求溶质质量分数。一般来说,一个方程式的问题,一般会有一或两个陷阱在里边,两个方程式的问题,需要在求解完毕后求和或者求差,这个就需要学生做题来理解了。

上一篇:小班一日活动反思下一篇:五年级作文一件成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