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强化试题及答案

2024-05-20

中考化学强化试题及答案(通用9篇)

篇1:中考化学强化试题及答案

2018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各有一个正确答案,共16道小题,每题1分,共16分)

1.(1分)(2018?青岛)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 是()

A.菜刀生锈 B.葡萄酿酒 C.食品发霉 D.瓷盘摔碎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 解:A、菜刀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食品发霉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瓷盘摔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1分)(2018?青岛)下列燃料燃烧时,能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是()

A.氢气 B.柴草 C.酒精 D.汽油

考点: 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 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即是在反应过程中不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根据氢气、柴草、酒精、汽油等常用燃料的生成物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 解:A、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产生二氧化碳,能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故选项正确.B、柴草燃烧的主要生成物是二氧化碳,不能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故选项错误.C、酒精汽油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故选项错误.D、汽油燃烧产物主要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故选项错误.3.(1分)(2018?青岛)光导纤维是由二氧化硅(SiO2)制成的,二氧化碳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2 C.+3 D.+4

考点: 有关元素 化合价的计算.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分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SiO2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解答: 解:氧元素显﹣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则x=+4价.4.(1分)(2018?青岛)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倾倒液体 B.称量固体药品 C.读取液体体积 D.加入粉末状固体

考点: 液体药品的取用;测量容器-量筒;称量器-托盘天平;固体药品的取用.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从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注意:①瓶塞倒放,②标签对准手心,③瓶口紧挨试管口去分析解答;

B、从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应把砝码放在右盘,药品放在左盘去分析解答;

C、从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去分析解答;

D、从在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试管口或试管壁上去分析解答;

解答: 解:A、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注意:①瓶塞倒放,②标签对准手心,③瓶口紧挨试管口,故正确;

B、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应把砝码放在右盘,药品放在左盘;故错误;

C、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故正确;

D、在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试管口或试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送到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故正确;

由于题目要求选出错误的,故答案为:B.点 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好实验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5.(1分)(2018?青岛)下列化学用语与其所表达的意义一致的是()

A.Co﹣﹣﹣1个一氧化碳分子 B.3Fe3+﹣﹣﹣3个亚铁离子

C.2SO42﹣﹣﹣﹣2个硫酸根离子 D.4N2﹣4个氮原子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A、元素符号有大小写之分;

B、1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C、1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D、氮元素的元素符号可以表示1个氮原子.解答: 解:A、Co表示1个钴原子,或表示钴元素,或表示钴这种物质,不能表示一氧化碳分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3Fe3+表示3个铁离子,不能表示3个亚铁离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2SO42﹣表示2个硫酸根离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D、4N2表示4个氮气分子,不能表示4个氮原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6.(1分)(2018?青岛)2018年青岛世园会园区内设有许多直饮水要,其中水处理的过程如图所示,步骤②对应的作用是()

A.吸附杂质 B.过滤 C.杀菌消毒 D.蒸馏

考点: 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专题: 空气与水.分析: 根据除去不溶物的一般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 解:超滤膜可以除去不溶性的杂质,所以步骤②对应的操作是过滤;

7.(1分)(2018?青岛)最适宜小麦生长的土壤pH为6.0﹣7.0.某土壤(pH=7.5)种植的小麦长势较差,在施用某农家肥后生长很好,这说明该农家肥的pH()

A.小于7 B.等于7 C.大于7 D.无法判断

考点: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 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分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土壤(pH=7.5)种植的小麦长势较差,呈碱性,施用某农家肥后生长很好,根据酸碱相互中和的性质,说明所施农家肥的为酸性,据此解答.解答: 解:土壤(pH=7.5)种植的小麦长势较差,呈碱性,施用某农家肥后生长很好,根据酸碱相互中和的性质,说明所施农家肥的为酸性,pH小于7,观察选项,故选A.8.(1分)(2018?青岛)调查统计表明,很多火灾伤亡事故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下列自救措施中,正确的是()

A.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高层住房着火时,立即乘坐电梯逃离

D.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吸排油烟机排气

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专题: 化学与生活.分析: A、在扑灭电器着火时,应注意预防触电事故,并小心被烧热的电器遇水可能发生爆炸;B、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是隔绝空气灭火;

C、根据高楼着火的急救方法分析;

D、可燃性气体煤气与空气混合达一定浓度时,遇火就会产生爆炸,为避免泄漏的煤气发生爆炸,应降低空气中煤气含量.解答: 解:A、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切断电源可以防止触电或火势进一步蔓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可以防止有水时电器发生爆炸,故说法错误;

B、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是隔绝空气灭火,方法正确;

C、高层住房着火时,应从安全通道逃离,不能乘坐电梯逃离,以防断电被困,故方法错误;

D、煤气泄露,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关闭阀门防止煤气继续与空气混合,开窗通风降低室内空气与煤气的混合浓度,这样做都可以防止混合气体产生爆炸,而不是点火检查,故说法错误.9.(1分)(2018?青岛)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不断研发新型材料,用途广泛的不锈钢是一种()

A.非金属材料 B.有机合成材料 C.复合材料 D.金属材料

考点: 金属材料及其应用.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 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解答.材料主要包括非金属材料、有机合成材料、金属材料以及复合材料等.解答: 解: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不锈钢是一种合金,属于金属材料.10.(1分)(2018?青岛)生产生活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应将废旧塑料袋焚烧处理

B.降低新装修房屋内的甲醛含量,最好的方法是紧闭门窗并在房间内放一盆水

C.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应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D.提倡节日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增加喜庆气氛

考点: 白色污染与防治;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 A、根据焚烧废弃塑料会造成空气污染解答;

B、根据为降低居室甲醛含量,应该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C、根据化肥、农药要合理使用,以避免污染水体解答;

D、根据燃放烟花爆竹会造成空气污染解答.解答: 解:、A、为减少“白色污染”,集中并露天焚 烧废弃塑料袋,会造成环境污染,故错;

B、降低居室甲醛含量,应该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故错;

C、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以避免污染水体,是可取的,故对;

D、提倡节日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增加喜庆气氛,会造成空气污染,故错.11.(1分)(2018?青岛)如图是某品牌牙膏包装盒上的部分说明,这里的碳酸钙和水都属于()

A.盐 B.氧化物 C.单质 D.化合物

考点 : 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专题: 物质的分类.分析: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碳酸钙属于化合物中的盐,水属于化合物中的氧化物.解答: 解:A、碳酸钙属于化合物中的盐,水属于化合物中的氧化物,不属于盐,故选项错误;

B、碳酸钙属于化合物中的盐,但不属于氧化物,水属于化合物中的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C、碳酸钙和水都属于化合物,不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D、碳酸钙属于化合物中的盐,水属于化合物中的氧化物,因此它们都属于化合物,故选项正确;

12.(1分)(2018?青岛)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碘(I),具有“智力元素”之称.健康成人体内的碘元素含量为25mg~50mg.已知碘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53,则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A.28 B.53 C.74 D.103

考点: 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 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进行解答.解答: 解: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已知碘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53,则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13.(1分)(2018?青岛)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洗涤剂常用来去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C.工业上常用稀硫酸除去铁锈,是由于稀硫酸能与铁反应

D.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是由于干冰升华时会吸收大量的热

考点: 常见气体的用途;二氧化碳的用途;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酸的化学性质.专题: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 A、根据氮气做保护气的依据考虑;

B、根据洗涤剂去除油污的原理分析;

C、根据稀硫酸与铁锈反应考虑;

D、根据干冰升华吸热考虑.解答: 解:A、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和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以可用氮气作保护气,故说法正确;

B、洗涤剂常用来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有乳化功能,故说法正确;

C、稀硫酸能与铁锈反应,故工业上常用稀硫酸除去铁锈,故说法错误;

D、因为干冰易升华,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中水蒸气冷凝成水滴,所以可用于人工降雨,故说法正确.14.(1分)(2018?青岛)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D.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则该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21

考点: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 A、从泥水不是溶液去分析解答;

B、从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去分析解答;

C、从不能增大物质的溶解度去分析解答;

D、从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是指在6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110g硝酸钾,溶质质量为:110g,溶剂质量为100g去分析解答;

解答: 解:A、泥水不是溶液,没有溶质和溶剂;故错 误;

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故正确;

C、搅拌可以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但不能增大物质的溶解度;故错误;

D、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是指在6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110g硝酸钾,溶质质量为:110g,溶剂质量为100g,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10;故错误;15.(1分)(2018?青岛)下列对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并读出pH

B.收集二氧化碳时,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已集满二氧化碳

C.向鸡蛋清中滴加几滴浓硝酸,微热,出现黄色

D.将 碘水滴加在馒头片上,出现蓝色

考点: 溶液的酸碱度测定;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 A、根据PH试纸在使用时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然后将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得出PH值解答;

B、根据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解答;

C、根据浓硝酸能使蛋白质变性考虑;

D、淀粉溶液遇碘单质显蓝色,将碘水滴加到含有淀粉的食品中会变蓝.解答: 解答:

A、pH试纸在使用时,不能用水将pH试纸润湿,若用水润湿则将溶液稀析,测得的结果不准确,故错;

B、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已集满二氧化碳,故对;

C、浓硝酸能使蛋白质变性,从而变成黄色,蛋清中含有蛋白质,所以向蛋清溶液中滴几滴浓硝酸,微热,出现黄色,故正确;

D、面包中含有淀粉,碘遇淀粉变蓝色,故碘水滴在面包片上,出现蓝色,故正确.16.(1分)(2018?青岛)按元素周期表(局部)提供的信息,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A.铍(Be)和镁属于同一个族

B.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多

C.铝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13

D.Na+和Mg2+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A.处于同一纵行的元素为同一族;

B.同一周期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多;C.原子的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D.Na+和Mg2+都是失去了最外层电子数形成的离子,故Na+和Mg2+核外电子数相同;

解答: 解:A.处于同一纵行的元素为同一族,铍和镁处于同一纵行属于同一个族,说法正确;

B.同一周期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多;说法正确;

C.原子的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铝原子的原子序数=13,但核内中子数不一定为13,说法错误

D.Na+和Mg2+都是失去了最外层电子数形成的离子,故Na+和Mg2+核外电子数相同;

二、选择题(每题各有一个或两个正确答案,本题共6道小题,每题2分,共12分)17.(2分)(2018?青岛)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它的发现使得化学科学由定性研究走向定量研究,促进了化学科学的发展.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改变的是()

A.原子的种类 B.分子的数目 C.原子的数目 D.元素的质量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解答: 解: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一定不变;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一定不变;

18.(2分)(2018?青岛)镁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目前使用的镁主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其主要流程如图:上述转化过程中未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考点: 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 从各种反应类型的特点去判断流程图中出现的化学反应是哪一类反应.解答: 解:从流程图中可知有下列反应:氯化镁和石灰乳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Ca(OH)2═Mg(OH)2↓+CaCl2;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个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氯化镁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镁和氯气,其化学方程式为:MgCl2 Mg+Cl2↑,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是“一变多”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答案为:BC.19.(2分)(2018?青岛)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B.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

C.通常盐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硝酸铵中没有金属阳离子,不属于盐

D.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但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考点: 碱的化学性质;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 A、显碱性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B、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

C、由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D、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解答: 解: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该选项说法正确;

B、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但是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电灯通电时发光,放热,不是燃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盐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硝酸铵中虽然没有金属阳离子,但是属于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但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例如中子不显电性,该选项说法正确.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篇2:中考化学强化试题及答案

初三常见化学方程式总结

1、锌与稀盐酸反应

2、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3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4、电解水

5、氢气燃烧的反应

6、铜和氧气在受热的条件下反应

7、白磷(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8、实验室制氧气

9、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氧气

10、高锰酸钾受热制取氧气

11、碳在氧气充分的.条件下燃烧

12、碳在氧气不充分的条件下燃烧

13、炽热的碳和二氧化碳反应

1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15、硫磺燃烧

16、铝在纯氧中燃烧

17、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18、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19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20、锌和稀盐酸反应

21、铁和稀盐酸反应

22、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

23、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

24、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

25、稀硫酸和氢氧化钙反应

26、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

27、氧化钙和水反应

28氧化钾和水反应

29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30、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31、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

篇3:中考化学强化试题及答案

一、加强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

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技能主要包括使用仪器的技能和基本操作技能两方面。复习的要求是: (1) 能叫出常见仪器的名称, 初步学会它们的使用范围和操作要求。 (2) 能熟练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玻璃仪器的洗涤、仪器装置气密性检查、气体收集、过滤、蒸发、溶液配制等基本操作, 懂得操作的原理。 (3) 初步学会用实验方法鉴别O2、H2、CO2, 盐酸与硫酸、碳酸盐;初步学会用指示剂鉴别酸溶液和碱溶液。 (4) 初步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能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结论, 会填写实验报告。复习时, 首先应认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在此基础上采取如下方法。

1.逐一认识常见仪器的名称、图形, 掌握它们的用途及操作原理。

2.对基本操作技能要掌握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对操作中需要使用的仪器做到心中有数, 至少进行一轮基本操作训练。

3.在临考前观看有关基本技能操作录像, 进行再巩固。

二、全面掌握基本实验

初中化学基本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个方面, 即分散在教材各章节中的性质验证性实验和概念、定律形成性实验。掌握这些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初中化学中最基本的知识, 而且在进行一系列实验过程中, 还可以培养其动手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复习时, 我采取以下方法。

1.分章节按教材复习, 对各基本实验逐一进行阅读, 弄清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用品 (名称) 、实验装置 (图) 、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做到有所发现, 有所收获。

2.通过回忆当时的实验情景和根据自己对有关实验的认识, 对每一个实验的操作要点进行简单的总结概括。如: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要点可概括为“查、装、定、点、收、离、熄”。

3.在复习后期, 要对有关的基本实验加以简单组合, 进行简单的综合实验, 在组合时, 要明确各装置间连接方式、从实验开始到实验结束时的注意事项等。例如, 将实验室制取氢气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组合在一起, 就可实现用锌粒、稀硫酸、氧化铜为原料来制取金属铜的综合性实验。

4.对具有代表性的学生实验, 最好再写一次实验报告, 特别要注意实验报告中对问题的讨论与解答。

三、注重综合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所谓综合实验设计能力, 就是指对实验仪器的应用能力、实验原理的迁移能力和实验方案的选择能力等。

1.以教材为本, 培养和训练实验原理的迁移能力。

有这样一道实验题:FeS是一种黑色块状难溶性固体, 实验室常用它与稀盐酸反应制取H2S气体, 请选择一种制备H2S气体的实验装置。这是一道信息给予题, 需要迁移课本中有关实验原理才能求解。显然, 通过迁移实验室制备CO2的实验原理可知, 用制取CO2的装置产生H2S气体, 用向上排空气所法收集H2S气体。中考化学实验题不可能照搬课本中的实验题, 也不会直接考查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 都需要迁移课本中实验原理来加以解答。因此, 在实验复习中, 必须以教材为主, 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 认真复习好实验原理迁移的信息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等。

(2) 多进行实验原理迁移的尝试, 有选择地做一些实验题, 通过做题学会迁移方法, 积累迁移经验。

2.培养和训练实验选择能力

中考试题考查化学实验选择能力, 主要包括实验的选择能力和实验用品的选择能力两种。 (1) 实验方案的选择, 主要是要求同学们在比较题给实验方案后, 选择最佳实验方案, 包括操作步骤是否简单、反应原理是否正确、实验现象是否明显、实验操作顺序是否正确等。 (2) 实验用品选择, 主要考查能否正确选择使用实验仪器和实验药品。在复习时, 可采用如下方法: (1) 复习到位。无论是实验基本技能, 还是学生实验、演示实验, 从实验原理、实验步聚、实验仪器、药品使用到实验注意事项, 包括装置连接、气流方向等都要复习到位, 明确道理。 (2) 复习中要多思多想, 多问“为什么”。如用石灰石制取CO2气体, 为什么用稀盐酸而不用稀硫酸?用浓盐酸又有什么不好?这样做, 不仅能巩固知识, 而且能提高实验选择能力。 (3) 必须做一定量的以训练实验选择为目的的实验题, 通过训练, 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 以达到查缺补漏的目的。

3.注意培养实验设计能力

(1) 明确化学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a.审清题意, 明确实验要求;b.根据实验要求, 确定实验原理;c.结合实验原理选择需要的仪器与药品;d.写出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e.记录实验现象, 分析实验结果, 得出正确结论。

(2) 掌握实验设计的原则:原理正确、操作简便、现象明显、药品经济、安全可靠。

四、精心选择训练试题

习题训练是检验复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 所以精选试题尤为重要, 在这方面, 我以近几年来中考中的典型性习题为主。

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学生在实验室制取CO2后残留的废液。小红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 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提出猜想]小红认为废液中的液质只有CaCl2。你认为可能含有的溶质是%HCl% (填化学式) 。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1.小红取少量CaCl2溶液和废液分别加入到2支试管中, 并向其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试液作对比实验, 结果两试管中溶液均无色, 于是小红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2.你认为小红的实验%不能% (填“能”或“不能”) 证明她的猜想, 理由是酚酞遇盐酸也不变色, 故无法确定是否含HCl (答案合理均应给分) 。

3.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 你选择的试剂是紫色石蕊试液 (或碳酸盐, 或较活泼的金属) (答案合理均应给分) , 实验中可能看到的现象是溶液变红 (或产生气泡) (答案合理均应给分, 试剂与现象必须对应) 。

[拓展与应用]若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 想要处理废液只得到CaCl2溶液, 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Ca%或%CaCO3, 反应完成后过滤。

这些精选试题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是全方位的, 如:它涉及化学原理的迁移, 实验的选择设计, 等等。

篇4:中考化学强化试题及答案

1.B2.C3.A4.D5.A6.C7.B8.D9.C10.D11.B12.B13.D14.C15.C16.A17.A18.C19.C20.C21.B22.D23.A

卷Ⅱ(非选择题,共70分)

24.(7分)

①端午节(或端阳节、五月节、诗人节、女儿节等)。②吃月饼(或赏月、赏桂、观潮等)。③重阳节(或登高节、老人节、敬老节等)。④喜庆团圆(或辞日迎新、祈福纳祥、注重亲情等)。(4分)

(评分说明:每处1分,共4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2)传承(或了解)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认同、增强中华民族意识、树立民族自信、弘扬民族精神、提高道德素质等。(3分)

(评分说明:共3分,每点1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25.(9分)

(1)尊法守法用法,增强法律意识(或增强法治观念)。(2分)

(评分说明:共2分。若考生答出尊重他人生命健康权和人格尊严、学会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触犯法律就要受到法律制裁等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给分)

(2)网友的“义愤”之举,是非正义行为,突破了法律的界限,侵犯了他人合法权利,应负法律责任。(3分)

(评分说明:共3分。若考生答出这是“以暴制暴”的行为等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3)①警方迅速依法对打人者进行处罚,彰显了法治的力量。②网友谴责打人者,是正义之举。③咸阳的快递员、乐清儿童家长的行为,体现了诚信品质和责任感。④受损车主谅解了当事人,传递出的是友善。(4分)

(评分说明:共4分,每点2分,其中“行为”和“正能量”各占1分。答出两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26.(9分)

(1)资源开发,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或过度开发资源,导致生态环境破坏)(2分)

(评分说明:共2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2)当代人享受自然美景,也要给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2分)

(3)示例一

观点: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2分)

论证:自然中的矿产、绿水青山,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资源,表明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3分)

示例二

观点:人类的活动影响自然。(2分)

论证:人们在草原上疯狂采金,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表明人类活动影响自然。(或人们精心呵护绿水青山,保护了良好自然环境,表明人类活动影响自然)(3分)

示例三

观点:人类不应该对大自然过度索取。(2分)

论证:过度采金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牧民被迫背井离乡,表明人类不应该对大自然过度索取。(3分)

示例四

观点:人类与自然要和谐相处。(2分)

论证:过度采金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牧民被迫背井离乡,这告诫我们人类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或人们精心呵护自然环境,推动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这表明人类与自然要和谐相处)(3分)

(评分说明:共5分,答出观点且正确2分,能够正确运用材料中的信息简要论证3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27.(6分)

(1)威胁了世界的和平安定(或威胁了人类安全);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4分)

(评分说明:每点2分,共4分。意思相近即可)

(2)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2分)

(评分说明:共2分。答出其中一点且意思相近即可)

28.(9分)

(1)美国的敌视。(2分)

(评分说明:共2分。意思相近即可)

(2)战略支援部队。(2分)

建设现代化的军队。(2分)

(评分说明:共2分。意思相近即可)

(3)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或新中国的国防建设)。(3分)

(评分说明:共3分。意思相近即可)

29.(12分)

(1)角度一: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角度二: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角度三:美苏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角度四:美苏之间的猜疑和不信任。(4分)

(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每点2分,共4分)

(2)答案一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2分)

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冲击了当时的国际秩序;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打击了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激化了与苏联社会主义的矛盾;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导致苏联更加猜疑和不信任;杜鲁门主义彻底摧毁了美苏同盟关系;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受到了苏联强大的军事力量威慑,挑起了“冷战”。(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每点2分,共4分)所以,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是“冷战”爆发的最主要原因。(2分)

答案二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2分)

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冲击了当时的国际秩序;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挑战了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加剧了与美国资本主义的对立;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引发了美国更加猜疑和不信任;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但忌惮美国力量强大,实行了“冷战”。(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每点2分,共4分)所以,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是“冷战”爆发的最主要原因。(2分)

答案三美苏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2分)

二战的结束,使美苏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再度凸显;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力图把资本主义制度推广到全世界;二战后苏联通过扶植东欧一系列国家,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美苏顾忌对方的军事力量,进行了“冷战”。(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每点2分,共4分)所以,美苏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是“冷战”爆发的最主要原因。(2分)

答案四美苏之间的猜疑和不信任。(2分)

美苏两国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不同;二战后,美苏视对方为主要威胁;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造成了苏联的过分反应;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导致了美国的猜疑和不信任;美苏顾忌对方的军事力量,进行了“冷战”。(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每点2分,共4分)所以,美苏之间的猜疑和不信任是“冷战”爆发的最主要原因。(2分)

30.(18分)

(1)解决了动力问题(或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使电力广泛应用。(4分)

(评分说明:共4分,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继承创新;坚持不懈;勤奋好学;努力钻研等。(4分)

(评分说明:共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

(2)促进了国家经济发展(或提高了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了国家创新能力;增强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缩小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6分)

(评分说明:共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可酌情给分)

科教兴国战略(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2分)

(评分说明:共2分,每点1分)

(3)他们的生命价值在于促进科技发展;他们的生命价值在于推动社会进步;他们的生命价值在于改善人类生活。(2分)

篇5: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

Fe+2HCl===FeCl2+H2↑

562

x0.4g

562=x0.4g

x=56×0.4g2=11.2g

(2)铁片中铁锈的质量=20g-11.2g=8.8g

铁片中铁锈的质量分数=8.8g20g×100%=44%

(3)20g+50g-0.4g=69.6g

答:略。

10.(,宜昌)某纯碱样品中含有杂质NaCl,为测定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称取纯碱样品6g放入20g水中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稀盐酸26.2g,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为50g。

试计算:(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CO2的质量为20g+6g+26.2g-50g=2.2g。(2)设参加反应的Na2CO3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CO2↑+H2O

10611744

xy2.2g

10644=x2.2gx=5.3g

11744=y2.2gy=5.85g

则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5.3g6g×100%≈88.3%。

(3)反应后溶液中溶质NaCl的质量为5.85g+(6g-5.3g)=6.55g。

则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55g50g×100%=13.1%。

答:(1)产生CO2的质量为2.2g;(2)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88.3%;(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3.1%。

11.(,白银)为了节约林木资源,近几年兴起了石头纸。石头纸可用沿海水产养殖中产生的大量废弃贝壳制得。为了测定某种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贝壳25g,加入200g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称得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为216.2g(假设贝壳中其他物质不与盐酸反应且不溶于水)。请你计算:

(1)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解:反应生成CO2的质量:25g+200g-216.2g=8.8g

设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x,反应后生成CaCl2的质量为y,则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11144

xy8.8g

100x=111y=448.8g

x=20gy=22.2g

(1)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20g25g×100%=80%

篇6:中考化学强化试题及答案

茶陵县腰陂中学 刘艳蓉

【摘 要】 兴趣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是推动学生进步的内驱力,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采用各种激趣方法,最终都是为了实现新课程目标,让学生成为新课堂中的“主角”,自主、快乐地学习语文。

【关键词】 兴趣 事半功倍 生活化 快乐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推动学习进步的内驱力,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思维活动将最活跃、最敏捷,学习起来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

语文课,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我就自己在教学中的感受,谈几点体会。

一、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胜的导入,就像一把打开学生心灵深处渴求知识的钥匙,能在课堂的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中,我们常用的激趣导入有以下几种方法:

1、以境激趣。

过去的导入方式往往千篇一律:板书课题――介绍作者――简介写作背景。这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感,上课也极易走神。而在上课伊始,就把故事、电教带进课堂,创设情境,则能让学生有新奇感。如在教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首先播放由这首词改编的歌曲,并让学生根据歌词想像其中的画面,优美动听的歌声,美轮美奂的画面,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课堂,甚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就已经把全词背诵出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以悬念激趣。

悬念能激起人追根究底的欲望,在讲《变色龙》一课时,我先提了一个问题:“有一种动物,能随着周围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自身皮肤颜色,大家知道是什么动物吗?”一提问,就把学生的注意力抓住了,得到答案是变色龙后,我又

接着问:“变色龙能随着环境改变颜色不是很稀奇,如果人,也会随着环境改变自己,那又会是怎么一回事呢?”再次的提问,引起了悬念让学生带着极大的好奇心和兴趣去阅读小说《变色龙》。充满情趣的导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剂课堂的气氛,创造有利时机,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萌发学习思潮。

二、语文教学生活化

陶行知说过:“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可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却脱离了生活:机械呆板地了解课文内容,囫囵吞枣地背诵诗词名篇。语文远离了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变成了空洞乏味的东西,学生就不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缺乏了学习的兴趣,也就大大减损了语文的效果,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把语文的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如电影、电视、网络、音乐、美术,甚至学生自己的阅历与感悟,这些都是学生身边的事物,非常熟悉,也正是这些熟悉的生活情景,让他们感到亲切、生动。在语文教学中,衔接这些生活资源,就会让学生对语文不再感到遥不可及,产生枯燥感。所以,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做到一些专家所讲的那样:“教室的四壁不应成为水泥的隔离层,应该是多孔的海,透过多种孔道使教学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到“语文”就在自己的生活中,也都有兴趣去接近它、接受它。

三、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课堂应是快乐的场所。”这种快乐,也应该包括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一千个记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读者对同一内容会有不同的理解。如学习《愚公移山》一文时,对愚公的形象分析,开始大多数同学认为“愚公不愚”,我们应该学习他“不怕困难”的精神(教参上也是这种观点),但有一个同学却提出异议:“愚公就是愚昧,遇到困难不知变通,做事不讲效率,还让自己子子孙孙的青春都浪费在移山这件事上。”当我对他的见解给予肯定和鼓励之后,有很多同学表示赞成这种观点,还能联系我们现实中的例子来认证自己的观点,持两种观点的同学各抒己见,兴致盎然的辩论在无形中,也加深了对课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鼓励学生发表这种独特的见

解,让学生畅所欲言,来展现自己的情感体验,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力、鉴赏力,激发其思维、开启其灵智,同时,教师的鼓励和肯定性的评价,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学习兴趣会更高。

我们要爱金凤凰,更要爱丑小鸭。课堂中难免会有困难、失误,尤其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对待他们冷淡、责怪、不适应的批评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减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习困难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得成功,尝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可以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分层教学,对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提一些浅显的问题,当他做对了,就立即加以表扬,并对其鼓励,让他相信自己更难一点的也会!同时,教师不应吝啬自己的赞美,对学习困难生我们还可以多称赞一下:“你的见解很有新意!”、“其实你很聪明的,再努力些,你会做得更好!”、“不错,你的作文很有感情!”诸如此类的赞美,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由此,学生就会喜欢上语文课。

著名的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一堂课之所以必须有趣味,并非为了引起笑声或耗费精力,趣味性应该使课堂上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活动积极化。”不管我们采用怎样的激趣方法,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新课程的目标,让学生成为新课堂中的“主角”,自主、快乐地学习语文。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在语文课堂中实施创新教育》(周倩)

2、《语文学习》、《挖掘语文教育资源》(陈超)

3、《中国当代教育科研与实践》、《学生快乐成长的阵地――新课堂》(何茂丽)

篇7:中考化学强化试题及答案

学校食堂安全工作总结

为有效预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保证广大师生饮食安全和国庆中秋节期间群众的身体健康,我局以文明创建为契机,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秋季学校食堂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检查,有效保障了广大群众的饮食安全。现将检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我局召开专门会议,研究新学期和国庆中秋节期间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并成立了三个执法工作组。采取分片包干的形式,划分责任区域,落实监管责任。

二、以点带面、突出重点

1、加强对餐饮服务企业持证情况进行检查。重点整顿县城主要街区、景点、车站码头等重点场所的餐饮服务单位。加大对学校食堂、大中型餐馆、有固定门店的小型餐馆和职工食堂无证经营行为。重点对熟食卤味、盒饭、冷菜等高风险食品和餐具清洗消毒等加强监督。

2、严格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许可准入、严格索票索证。监督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制度,督促餐饮单位履行餐饮加工不添加非食用物质和不滥用食品添加剂,规范餐饮企业的经营行为,严防食物中毒事故发生。

3、共出动执法人员98人次,执法车辆26台次,检查餐饮服务单位176家,学校食堂35家。下达监督意见书28份,责令整改通知书15份,指导督促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35家。立案查处餐饮服务环节食品违法案件4起。

三、加强宣传教育、确保专项检查收到实效

篇8:中考化学强化试题及答案

一、 化学与“天宫一号”

例1 (2012年?烟台中考)2011年11月3日凌晨,我国载人航天器“天宫一号”与“神州八号”飞船对接成功,使中华民族建立空间站的梦想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1) 发射“天宫一号”和“神州八号”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使用的燃料是液态偏二甲肼(化学式CHN),同时用液态四氧化二氮为氧化剂,两者混合后点燃便会剧烈燃烧,除了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外,还产生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通过此反应谈谈你对燃烧的概念有什么新的认识?     .

(2) “天宫一号”资源舱舱段使用了铝—锂合金代替传统材料,不但使舱段减重10%,而且增加了舱段的强度.这种性能上的改变是由于合金内部的     发生了改变.铝制品在空气中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这是因为     .

(3) “神八”此次太空之行还进行了多项试验.

① “神八”返回后,科学家打开返回舱中的试验箱,看到装在毛细管中的鸡蛋清溶菌酶(一种蛋白质)在太空中低温下形成了“钻石”状的结晶体.鸡蛋清溶菌酶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它在太空中的结晶方式是     ;鸡蛋清溶菌酶可以用氯化钠溶液溶解,但不能用硫酸铜溶液溶解,原因是     .

② 如果在失重状态下的太空空间站中进行以下实验,其中最难完成的是     .

A. 闻酒杯中酒的气味

B. 将牛奶加入水中混合

C. 将食盐溶于水

D. 用漏斗、滤纸过滤除去水中的泥沙.

解析  (1) 液态偏二甲肼和液态四氧化二氮混合后点燃便会剧烈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水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氮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N+2NO  3N+2CO+4HO;通过此化学反应原理可以看出物质的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

(2) “天宫一号”资源舱舱段使用了铝—锂合金材料,合金比单一金属更具有优良的性能,这种性能上的改变是由于合金内部的结构发生了改变。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从而阻止铝继续与氧气反应,所以铝制品在空气中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3)① 鸡蛋清溶菌酶在太空中低温下形成了“钻石”状的结晶体,因此,鸡蛋清溶菌酶在太空中的结晶方式是降温结晶;硫酸铜是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所以鸡蛋清溶菌酶可以用氯化钠溶液溶解,而不能用硫酸铜溶液溶解。② 物质在失重状态下不能自由落下,所以在太空空间站中不能完成过滤实验操作。

答案:(1) CHN+2NO  3N+2CO+4HO;?摇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

(2) 结构;?摇 铝易于氧气反应,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3) ① 降温结晶;硫酸铜是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② D.

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要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蛋白质的化学性质,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 化学与空气污染

例2 (2012年?烟台中考)2012年2月29日,我国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标准增加了PM2.5检测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对人体健康和空气质量的影响很大.

(1) 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    ?摇(填序号):

① CO ② CO ③ SO ④ NO

(2) 以下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填序号):

① 天然气 ② 石油 ③ 酒精 ④ 煤

(3) 我市从4月1号起所有机动车都要进行尾气检测,其中包括PM2.5的检测.汽油燃烧产生的颗粒物主要是   ,这是汽油   燃烧产生的.

(4) 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错误的是   ?摇(填序号).

① 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PM2.5; ②PM2.5是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之一;③PM2.5的颗粒大小与分子大小差不多;④PM2.5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5) 除了对汽车尾气的检测,还有哪些措施对PM2.5的治理能起到积极作用,请举两例:?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

解析 (1) 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厂废气的任意排放,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汽车尾气的排放,空气中的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和可吸入颗粒物,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有害气体是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

(2) 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所以酒精不属于化石燃料。

(3) 汽油主要含有C、H两种元素,含C物质不完全燃烧会产生大量的黑烟,其主要成分是碳;

(4)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所以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PM2.5;PM2.5是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之一;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所以比分子大得多;PM2.5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活性炭疏松多孔能把颗粒物吸附在表面,所以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5) 对PM2.5的治理措施主要是减少颗粒物释放,具体方法为: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提倡使用水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氢能等新能源;积极植树造林,防治扬尘污染;不要露天焚烧秸秆等。

答案:(1) ①③④ (2) ③ (3) 碳 不完全?摇(4) ③

点拨 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不知道PM2.5是什么意思,要熟记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三、 化学与“毒胶囊”

例3 (2012?泰安中考)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一些企业用皮革废料熬制工业明胶,在加工过程中添加重铬酸钾,在加热条件下重铬酸钾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KCrO   4KCrO+2X+3O↑,工业明胶制造药用胶囊,导致胶囊重金属铬超标.铬是一种重金属元素,能对肝、肾等内脏器官和DNA造成损伤.在通常情况下,铬单质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有较高的熔点,是最硬的金属;在加热时,能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铬(其中铬元素化合价为+3价),同时还生成一种大气污染物和一种常见的液体.

回答下列问题:

(1) KCrO中铬元素的化合价是     ;KCrO分解生成X的化学式为     ;

(2) 归纳铬单质的物理性质?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摇;

(3) 铬单质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摇        ?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4) 食品安全事件不断被报道,如:三聚氰胺、染色馒头等,在广大消费者中造成较大影响.面对事件要科学分析,正确判断.你认为下列认识缺乏科学性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使用了化学添加剂的食品对人体都有危害

B. 三聚氰胺、苏丹红、甲醛都是化工产品,食品安全事件都是化学惹得祸

C. 物质对人体的影响与摄入量有关,量变才能引起质变

D. 要合理膳食,使人体中各种常量、微量元素保持收支平衡

解析 (1) 根据化学式求元素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设铬元素化合价为x,则:(+1)×2+x×1+(-2)×4=0,解得x=+6;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中含8个K原子、8个Cr原子、28个O原子,生成物含8个K原子、4个Cr原子、22个O原子,因此生成物2个x中应含有4个Cr原子、6个O原子,则1个x中含有2个Cr原子、3个O原子,所以x的化学式为CrO.

(2) 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所以银白色、(下转第53页)

(上接第46页)

金属光泽、固体、熔点较高,硬度最大属于物理性质;

(3) 根据题意知:铬单质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铬、一种常见的液体是HO和一种大气污染物,由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推知是SO气体,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Cr+6HSO(浓)  Cr(SO)+3SO↑+6HO;

(4) 使用化学添加剂的食品并非都对人体产生危害,如加铁酱油、加碘食盐等是对人体有利的;食品安全事件虽与化学科学有关,但不能片面看待这一问题,只要人们正确地使用化学制品就能有效防止危害的发生.

答案:(1) +6;CrO;(2)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熔点较高,金属中硬度最大;(3) 2Cr+6HSO(浓)  Cr(SO)+3SO↑+6HO;(4) AB.

篇9:中考化学强化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2分)以下巴中特产制作过程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制作腊肉时将成品切块包装

B.酿造白酒的发酵过程

C.制作中草药时晾干水分

D.制作豆腐时用纱布滤浆

2.(2分)下列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

A.大米

B.西红柿

C.大豆

D.菜籽油

3.(2分)为了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把生活垃圾按图示进行科学分类处理,实行“定时、定点”投放。手机废旧电池属于()

A.可回收物

B.其他垃圾

C.有害垃圾

D.厨余垃圾

4.(2分)为了防止天然气漏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如图安装位置最合理的是()

A.a处

B.b处

C.c处

D.以上各处都可以

5.(2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家中使用的保鲜膜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B.自制简易净水器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杀菌、消毒

C.“大漠孤烟直”中的“烟,是固体小颗粒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现象

D.车用乙醇汽油中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

6.(2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C.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

7.(2分)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不规范的是()

A.倾倒液体

B.酒精灯失火用湿抹布扑盖

C.气密性检查

D.稀释浓硫酸

8.(2分)“丹砂烧之成水银”中的“丹砂”指的是硫化汞。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代表非金属单质汞

B.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C.此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

9.(2分)如图为KNO3、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1℃时,向100g水中加入20gKNO3,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KNO3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

C.当KNO3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

D.将a2℃时等质量的NaCl与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到a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NaCl大于KNO3

10.(2分)常温下取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进行实验,下列能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的是()

A.加入碳酸钙粉末,有气泡产生

B.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C.加入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

D.测定溶液的pH,pH=7

11.(2分)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A.除去CO2中少量的HCl气体,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

B.除去CaO中少量的CaCO3,高温煅烧至质量不变

C.鉴别NaCl固体和NH4NO3固体,加水溶解,感知温度变化

D.鉴别羊毛线和棉线,灼烧、闻气味

12.(2分)取少量实验室制取CO2后的废液,向其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现另取一定质量的废液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渐加入碳酸钠粉末,如图:横坐标表示加入的碳酸钠粉末的质量,根据图象判断,纵坐标可能表示()

A.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B.烧杯中固体的质量

C.溶液的pH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二、填空题(除标注分数外,其余每空1分,共14分)

13.(8分)我国著名的化工专家侯德榜,为纯碱和氮肥工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侯氏制碱法的原理为:

NaCl+NH3+CO2+H2O═NH4Cl+NaHCO3↓

2NaHCO3Na2CO3+CO2↑+H2O

(1)Na2CO3属于

(选填“酸”“碱”或“盐”),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显

性,其用途

(任写一条)。

(2)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价。

(3)写出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NaHCO3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它与厨房中食醋的主要成分反应如下:

NaHCO3+CH3COOH═CH3COONa+X+CO2↑,则X为

(填化学式)。

(5)请设计实验方案鉴别NaCl固体和NH4Cl固体

。(写出操作、现象、结论)

14.(6分)现有A、B、C、D、E、F六种元素。其中A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B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C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D元素组成的单质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E是“司母戊鼎”中的一种金属元素,其单质呈紫红色;F元素形成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1)下列属于B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2)写出由A、B两种元素形成的常见阴离子的符号。

(3)D元素的单质与A、C元素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人体缺D元素可能会引起。

(5)为了判断D、E、F元素形成的三种单质的活动性强弱,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方案中的单质经过打磨处理)、其中合理的是。

①把形状、大小相同的D、E、F元素形成的单质分别放入同浓度同体积的稀硫酸中

②把F元素形成的单质分别放入含D的低价盐溶液和E的盐溶液中

③把D元素形成的单质分别放入含E、F的盐溶液中

④把E、F元素形成的两种单质分别放入含D的低价盐溶液中

三、实验与探究题(除标注分数外,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15.(9分)某兴趣小组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能用到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X仪器的名称。

(2)写出用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应选用

(填实验装置图字母序号)。

(3)氯酸钾完全分解后,为了回收二氧化锰和氯化钾,又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中,操作①的名称是

;实验操作②应选择上述图中的

(填实验装置图字母序号)。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在拆卸装置时闻到刺激性气味。他们将回收得到的MnO2称量,发现其质量小于加热前MnO2的质量。查阅资料后发现,加热KClO3和MnO2混合物的反应过程如下:

第一步:2MnO2+2KClO32KMnO4+Cl2↑+O2↑

第二步:2KMnO4K2MnO4+MnO2+O2↑

第三步:K2MnO4+Cl22KCl+MnO2+O2↑

拆卸装置时闻到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

,根据以上信息写出加热后剩余固体中MnO2质量小于加热前MnO2质量的原因。

16.(7分)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燃烧可能会产生CO,为了检验天然气燃烧后的气体产物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1)实验开始时,点燃D处酒精灯之前,先通一会儿N2,其目的是。

(2)A中无水CuSO4变蓝,说明气体产物中含有水;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产物中含有

(填化学式)。

(3)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实验中观察到D装置中

,E装置中

,说明气体产物中还有CO。

(5)F处为尾气处理装置,下列装置中合理的是。

四、计算题(6分)

17.(6分)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化肥对提高粮食产量有重要作用。尿素【CO(NH2)2】是常用的氮肥之一,可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提高植物蛋白质含量。已知:

2NH3+CO2CO(NH2)2+H2O

(1)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

(2)巴中某农业合作社需要12吨尿素,请计算合成这些尿素需要CO2的质量是多少吨。(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2分)以下巴中特产制作过程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制作腊肉时将成品切块包装

B.酿造白酒的发酵过程

C.制作中草药时晾干水分

D.制作豆腐时用纱布滤浆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制作腊肉时将成品切块包装,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酿造白酒的发酵过程,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制作中草药时晾干水分,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制作豆腐时用纱布滤浆,只是进行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2分)下列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

A.大米

B.西红柿

C.大豆

D.菜籽油

【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大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

B、西红柿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C、大豆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正确。

D、菜籽油中富含油脂,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2分)为了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把生活垃圾按图示进行科学分类处理,实行“定时、定点”投放。手机废旧电池属于()

A.可回收物

B.其他垃圾

C.有害垃圾

D.厨余垃圾

【分析】通常情况下,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包括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等,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废旧手机电池和其他一些零部件中均含有铅、镍、锌、镉等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溶出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威胁人类的健康,属于有害垃圾,应投入有害垃圾图标的垃圾桶中。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生活垃圾的分类与常见垃圾的组成成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2分)为了防止天然气漏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如图安装位置最合理的是()

A.a处

B.b处

C.c处

D.以上各处都可以

【分析】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密度比空气的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密度比空气的小,在家中安装报警器,安装位置最合理的是a处。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的密度比空气的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2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家中使用的保鲜膜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B.自制简易净水器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杀菌、消毒

C.“大漠孤烟直”中的“烟,是固体小颗粒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现象

D.车用乙醇汽油中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

【分析】A、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B、根据活性炭具有吸水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烟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

D、从能源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把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不可能再生的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

【解答】解:A、保鲜膜是用塑料制成的,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水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不能用于杀菌、消毒,故选项说法错误。

C、“大漠孤烟直”中的“烟,是固体小颗粒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现象,故选项说法正确。

D、乙醇可用粮食制取,属于可再生能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特征、活性炭具有吸水性、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2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C.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

【分析】A、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B、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除外),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C2H5OH,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D、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如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特征、氧化物和单质、有机物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2分)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不规范的是()

A.倾倒液体

B.酒精灯失火用湿抹布扑盖

C.气密性检查

D.稀释浓硫酸

【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酒精灯失火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瓶塞没有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酒精灯失火用湿抹布扑盖,以隔绝氧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8.(2分)“丹砂烧之成水银”中的“丹砂”指的是硫化汞。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代表非金属单质汞

B.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C.此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

【分析】“丹砂烧之成水银”中的“丹砂”指的是硫化汞,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是硫化汞和氧气反应生成汞和二氧化硫,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代表汞,属于金属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B、化学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反应是硫化汞和氧气反应生成汞和二氧化硫,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反应物是氧气是单质,生成物是汞是单质,则氧元素和汞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2分)如图为KNO3、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1℃时,向100g水中加入20gKNO3,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KNO3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

C.当KNO3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

D.将a2℃时等质量的NaCl与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到a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NaCl大于KNO3

【分析】A、根据a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5g,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选项说法没有指明温度,进行分析判断。

C、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

D、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a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5g,a1℃时,向100g水中加入20gKNO3,能全部溶解,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选项说法没有指明温度,KNO3和NaCl的溶解度不一定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C、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当KNO3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将a2℃时等质量的NaCl与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到a1℃,析出的硝酸钾晶体多,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NaCl大于KNO3,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含义(点、线、面和交点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2分)常温下取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进行实验,下列能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的是()

A.加入碳酸钙粉末,有气泡产生

B.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C.加入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

D.测定溶液的pH,pH=7

【分析】根据能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要证明溶液显中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加入碳酸钙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含有盐酸,故选项错误。

B、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不能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因为盐酸、氯化钠均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选项错误。

C、加入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故选项错误。

D、测定溶液的pH,pH=7,说明溶液显中性,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溶液显中性能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2分)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A.除去CO2中少量的HCl气体,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

B.除去CaO中少量的CaCO3,高温煅烧至质量不变

C.鉴别NaCl固体和NH4NO3固体,加水溶解,感知温度变化

D.鉴别羊毛线和棉线,灼烧、闻气味

【分析】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合理。

B、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合理。

C、加水溶解,感知温度变化,温度降低的是NH4NO3固体,温度几乎不变的是NaCl固体,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合理。

D、灼烧、闻气味,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线,产生烧纸气味的是棉线,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合理。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2.(2分)取少量实验室制取CO2后的废液,向其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现另取一定质量的废液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渐加入碳酸钠粉末,如图:横坐标表示加入的碳酸钠粉末的质量,根据图象判断,纵坐标可能表示()

A.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B.烧杯中固体的质量

C.溶液的pH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分析】取少量实验室制取CO2后的废液,向其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盐酸;现另取一定质量的废液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渐加入碳酸钠粉末,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反应完,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不可能先不变,故选项错误。

B、向其中逐渐加入碳酸钠粉末,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反应完,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烧杯中固体的质量先不变,后由于生成碳酸钙沉淀而增加;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碳酸钠,能继续溶解碳酸钠,固体质量不变,但达到饱和状态后,碳酸钠不能继续溶解,固体的质量又开始增加,故选项正确。

C、现另取一定质量的废液于烧杯中,pH小于7;向其中逐渐加入碳酸钠粉末,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pH逐渐增大,稀盐酸消耗完,溶液显中性,pH=7;盐酸反应完,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这一过程中pH=7;与氯化钙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溶液显碱性,pH大于7,故选项错误。

D、向其中逐渐加入碳酸钠粉末,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原溶液中的溶质不可能为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可能不变,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明确加入的碳酸钠先与盐酸、再与氯化钙溶液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除标注分数外,其余每空1分,共14分)

13.(8分)我国著名的化工专家侯德榜,为纯碱和氮肥工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侯氏制碱法的原理为:

NaCl+NH3+CO2+H2O═NH4Cl+NaHCO3↓

2NaHCO3

Na2CO3+CO2↑+H2O

(1)Na2CO3属于

盐(选填“酸”“碱”或“盐”),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显

碱 性,其用途 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任写一条)。

(2)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3 价。

(3)写出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Na2CO3═CaCO3↓+2NaOH。

(4)NaHCO3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它与厨房中食醋的主要成分反应如下:

NaHCO3+CH3COOH═CH3COONa+X+CO2↑,则X为

H2O(填化学式)。

(5)请设计实验方案鉴别NaCl固体和NH4Cl固体

分别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NH4Cl,无明显现象的是NaCl。(写出操作、现象、结论)

【分析】(1)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根据碳酸钠的化学性质、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进行分析解答。

(4)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5)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解答】解:(1)Na2CO3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显碱性,其用途有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

(2)在化合物中氢元素显+1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1)×3=0,则x=﹣3价。

(3)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4)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HCO3+CH3COOH═CH3COONa+X+CO2↑,反应前钠、氢、碳、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5、3、5,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钠、氢、碳、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3、3、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每个X分子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

(5)NH4Cl属于铵态氮肥,和熟石灰混合研磨,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分别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NH4Cl,无明显现象的是NaCl。

故答案为:

(1)盐;碱;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

(2)﹣3;

(3)Ca(OH)2+Na2CO3═CaCO3↓+2NaOH;

(4)H2O;

(5)分别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NH4Cl,无明显现象的是NaCl。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掌握盐的化学性质、盐的特征、物质鉴别的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6分)现有A、B、C、D、E、F六种元素。其中A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B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C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D元素组成的单质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E是“司母戊鼎”中的一种金属元素,其单质呈紫红色;F元素形成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1)下列属于B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②。

(2)写出由A、B两种元素形成的常见阴离子的符号

OH﹣。

(3)D元素的单质与A、C元素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HCl=FeCl2+H2↑。

(4)人体缺D元素可能会引起

贫血。

(5)为了判断D、E、F元素形成的三种单质的活动性强弱,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方案中的单质经过打磨处理)、其中合理的是

①③④。

①把形状、大小相同的D、E、F元素形成的单质分别放入同浓度同体积的稀硫酸中

②把F元素形成的单质分别放入含D的低价盐溶液和E的盐溶液中

③把D元素形成的单质分别放入含E、F的盐溶液中

④把E、F元素形成的两种单质分别放入含D的低价盐溶液中

【分析】根据A、B、C、D、E、F六种元素,A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所以A是氢元素,B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所以B是氧元素,C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所以C是氯元素,D元素组成的单质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所以D是铁元素,E是“司母戊鼎”中的一种金属元素,其单质呈紫红色,所以E是铜元素,F元素形成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所以F是镁元素,然后将推出的元素验证即可。

【解答】解:(1)A、B、C、D、E、F六种元素,A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所以A是氢元素,B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所以B是氧元素,C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所以C是氯元素,D元素组成的单质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所以D是铁元素,E是“司母戊鼎”中的一种金属元素,其单质呈紫红色,所以E是铜元素,F元素形成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所以F是镁元素,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B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故选:②;

(2)由A、B两种元素形成的常见阴离子的符号是OH﹣;

(3)D元素的单质与A、C元素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的反应是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4)人体缺D元素可能会引起贫血;

(5)为了判断铁、铜、镁元素形成的三种单质的活动性强弱,①把形状、大小相同的D、E、F元素形成的单质分别放入同浓度同体积的稀硫酸中,依据气泡产生的速率,可以判断,故正确;

②把F元素形成的单质分别放入含D的低价盐溶液和E的盐溶液中,都会反应,不能验证,故错误;

③把D元素形成的单质分别放入含E、F的盐溶液中,铁会置换出铜,不会置换出镁,可以验证,故正确;

④把E、F元素形成的两种单质分别放入含D的低价盐溶液中,镁会置换出铁,铜不会置换出铁,可以验证,故正确。

故选:①③④。

故答案为:(1)②;

(2)OH﹣;

(3)Fe+2HCl=FeCl2+H2↑;

(4)贫血;

(5)①③④。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三、实验与探究题(除标注分数外,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15.(9分)某兴趣小组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能用到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X仪器的名称

长颈漏斗。

(2)写出用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KClO32KCl+3O2↑,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催化作用,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应选用

AE(填实验装置图字母序号)。

(3)氯酸钾完全分解后,为了回收二氧化锰和氯化钾,又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中,操作①的名称是

过滤 ;实验操作②应选择上述图中的

G(填实验装置图字母序号)。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在拆卸装置时闻到刺激性气味。他们将回收得到的MnO2称量,发现其质量小于加热前MnO2的质量。查阅资料后发现,加热KClO3和MnO2混合物的反应过程如下:

第一步:2MnO2+2KClO32KMnO4+Cl2↑+O2↑

第二步:2KMnO4K2MnO4+MnO2+O2↑

第三步:K2MnO4+Cl22KCl+MnO2+O2↑

拆卸装置时闻到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

氯气,根据以上信息写出加热后剩余固体中MnO2质量小于加热前MnO2质量的原因

C12有剩余,第3步中锰酸钾没有完全反应。

【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

(2)根据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采用固固加热型装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成分反应,要收集较干燥的氧气,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进行分析;

(3)根据过滤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操作进行分析;

(4)根据反应会产生具有刺激气味的氯气,加热后剩余固体中MnO2质量小于加热前MnO2质量的原因是C12有剩余,第3步中锰酸钾没有完全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解:(1)X仪器的名称为:长颈漏斗,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催化作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采用固固加热型装置,所以发生装置应选择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成分反应,要收集较干燥的氧气,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应选E,故答案为:2KClO32KCl+3O2↑;催化作用;AE;

(3)过滤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操作,实验操作中,操作①的名称是过滤;氯化钾溶液经过蒸发操作可以得到氯化钾固体,实验操作②应选择上述图中的G,故答案为:过滤;G;

(4)2MnO2+2KClO32KMnO4+Cl2↑+O2↑,该反应会产生具有刺激气味的氯气,加热后剩余固体中MnO2质量小于加热前MnO2质量的原因是C12有剩余,第3步中锰酸钾没有完全反应,故答案为:氯气;C12有剩余,第3步中锰酸钾没有完全反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氧气的制取,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16.(7分)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燃烧可能会产生CO,为了检验天然气燃烧后的气体产物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1)实验开始时,点燃D处酒精灯之前,先通一会儿N2,其目的是

将装置的空气排尽,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2)A中无水CuSO4变蓝,说明气体产物中含有水;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产物中含有

CO2(填化学式)。

(3)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3+H2O。

(4)实验中观察到D装置中

黑色固体变红,E装置中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产物中还有CO。

(5)F处为尾气处理装置,下列装置中合理的是

①②④。

【分析】(1)根据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先通一会儿N2,其目的是将装置的空气排尽,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进行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分析;

(4)根据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会与氧化钙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

(5)根据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环境,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进行分析。

【解答】解:(1)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实验开始时,点燃D处酒精灯之前,先通一会儿N2,其目的是将装置的空气排尽,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故答案为:将装置的空气排尽,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故答案为:CO2;

(3)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故答案为:CO2+2NaOH=Na2CO3+H2O;

(4)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会与氧化钙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中观察到D装置中黑色固体变红,E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产物中还有CO,故答案为:黑色固体变红;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5)由于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环境,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F处为尾气处理装置,可以用气球收集,也可以点燃尾气,也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则装置中合理的是①②④,故答案为:①②④。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检验,注意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后,首先检查化学式,再检查是否配平、反应条件和沉淀、气体符号的标注。

七、计算题(6分)

17.(6分)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化肥对提高粮食产量有重要作用。尿素【CO(NH2)2】是常用的氮肥之一,可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提高植物蛋白质含量。已知:2NH3+CO2CO(NH2)2+H2O

(1)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6.7%(结果精确到0.1%)。

(2)巴中某农业合作社需要12吨尿素,请计算合成这些尿素需要CO2的质量是多少吨。(写出计算过程)

【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生成尿素的质量,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需要CO2的质量。

【解答】解:(1)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6.7%。

故答案为:46.7%。

(2)设合成这些尿素需要CO2的质量为x。

2NH3+CO2CO(NH2)2+H2O

x

12t

x=8.8t

答:合成这些尿素需要CO2的质量是8.8t。

上一篇:网络SEO求职简历表格下一篇:老师年度自我鉴定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