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灯亮起来教学设计

2024-04-15

让灯亮起来教学设计(精选6篇)

篇1:让灯亮起来教学设计

《让灯亮起来》教学反思

《让灯亮起来》是三年级科学下册《电》一单元的第二课,本课安排了三个教学活动:

1、让小灯泡亮起来;

2、制作开关;

3、认识电池。我今天这节课进行本课的第一课时教学,完成第一个教学活动:让小灯泡亮起来。

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最好切入点,为了引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激发学生探究的动力,在导入环节,我搜集了大量的学生身边的夜景图片,配上优美的音乐,学生在欣赏自己熟悉的美丽夜景的同时不时的发出惊呼声:“这是……太美了……”使学生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意识到是灯使漆黑的夜晚变得如此美丽。再根据桌子上老师给同学们提供的实验材料:一节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看到这三样实验材料,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从而非常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让灯亮起来》。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的更改,首先让学生对实验材料进行充分的观察:“仔细观察这三样实验材料分别是什么样的,讨论一下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学生观察讨论后,又结合多媒体清晰的图片使学生充分地认识了实验材料的内部构造,从而为让小灯泡亮起来,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充分地认识了实验材料,知道了它们的作用,现在你打算怎样让灯亮起来?”先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动手之前先动脑,从而使探究活动的方法更明确,思路更清晰。由于三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有限,他们想到的让灯亮起来的方法不多,为了让他们尝试用多种方法让灯亮起来,所以我在实验记录单中设计了六种连接方法。先让学生进行猜测:“你认为那幅图中的小灯泡能亮,在相应的括号里画勾,不能亮的在相应的括号里画叉。”由于三年级的孩子好奇心强,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为了让他们在猜测的过程中不动手实验,我采取游戏的形式进行猜测;“咱们来个比赛好不好!既然是比赛就不许耍赖,只许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测,不许动手做实验!”于是,在猜测的过程中,学生严格约束自己,很好地完成了预期的目的。

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学生积极动手认真实验,科学探究气氛浓郁,我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亲身经历了一次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亲身体验后经过互相讨论,自己得出要使灯泡亮起来,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这一科学道理。

最后,让学生认识生产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灯的作用,通过美丽的画面,优美的音乐使学生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篇2:让灯亮起来教学设计

东圃小学

吴文婷

《让灯亮起来》是小学科学河北版三年级下册电单元第二课。学生在前一课已经了解到电的基本概况,所以在第二课中进一步认识电——什么是简单电路以及简单电路中的各个组件。我认为这一课学生应该是很感兴趣的,而且动手活动的机会多,是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的,所以我认真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教学设计和材料的准备。通过教学,我发现教学设计既有成功之处,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注意做到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因为这一课要求学生认识简单电路及其组件,所以一开始并没有把所有材料都展示出来让学生连接,而是先出示电池、小灯泡、电线,认识了这三种材料的特点以后再来连接,并把成功的连接方法画下来,为小结时引出“回路”做铺垫;然后再增加灯座、电池盒、开关、电线,让学生再次连接,认识简单电路及其一般的组件。这样设计符合了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让他们在实验中发挥小组的合作精神。但是在时间安排上,因为某些环节没有充分估计,延误时间,影响了下一个环节,就使教学效果打折扣了。比如说第一个活动中的观察电池、灯泡、电线的特点,我原意是想多给点时间学生去观察,希望他们都能找出材料的特点,尤其是小灯泡的,因为这关系到下面连接电路的成败,但结果是观察时间长了,学生的观察情况并不是如我所料的,最后还是经过多个小组的补充,才把这三种材料的特点找齐。这样一来,后面讲解“电路连接不成功”、“回路”等问题的时间就不充裕了,使本课难点没有突破。

其次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一课很适合开展探究活动,从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但是在教学中,我把注意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才能成功连接电路,却没有给学生预设猜测、思考的时间,所以学生在乎的就是电路有没有连接,至于为什么连接成功了,或者没有连接成功问题在哪里,学生都顾不上了。热热闹闹场面的背后,学生可能还是不知其所以然的。科学探究活动并不是为了热闹,而是通过活动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这里不应该单单指科学知识、科学技能,还有科学方法、科学过程、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所以在听取郑老师的意见之后,剩下的班级这个活动的程序都改为:做之前让学生先思考,把要怎样连接的图画下来,然后动手做,验证自己的设计是否能让小电珠亮起来。然后让学生在做的过程把成功的画下来,再进行对比分析在做实验之前为什么自己设计不能使灯泡亮,或者亮。最后归纳出“回路”。这样一来,我发现学生对于“回路”容易理解了,而且不仅仅关注电路是否连接成功,还会去思考一下不成功的原因。

再次成果汇报。汇报实验情况是一个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也是学生之间互相倾听交流的好时机。本课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自己说,小组互相补充,但是在某些环节中,还不能完全放手让他们自己来,比如说介绍成功的连接图时,如果让他们自己来说,不仅他们要考虑语言的组织,而且对于后面的“回路”的理解也是有帮助的。

篇3:“对话”教学让课堂亮起来

一、“对话”在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将对话引进语文实践, 这是一种进步。当然, 这样的进步不可能一路平坦, 由于对对话理论的一知半解, 实践中出现了“形对话”的流弊:

1.问题设计不精辟, 教师的“问”太多。对话意味着话语的互动, 在语流的传递中, 相互启迪, 相互激发。而在一些所谓对话课堂上却只是教师一个人在“动”———不断地提出问题 (单向的语流) , “带领”学生一步步向“真理”逼近 (线型而封闭的结构) 。课堂由过去的“满堂灌”变成了现在的“满堂问”。如在教学《蚂蚁和蝈蝈》一文, 一句“夏天真热!”一位老师在课堂连续问:“夏天热吗?”“夏天有多热?”“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夏天很热的?”“夏天的热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搞出那么多问题来, 事实上学生自己就能体会到夏天的热, 他们有这样的生活经验, 可当这一连串问题出来, 学生的头真的懵了———学习时间就这样被浪费, 阅读兴趣就这样被耗散。

2.对教材把握不够, 评价的“好”太多。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教科书编者之间的对话过程。每个人对教材的理解不一样, 就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但只有用心诵读教材, 才能走进作者的感情世界, 深入理解文本。走得进, 才能跳得出。新课标赋予了学生更多表达自己的权利, 但并不是就不要倾听了, 不要思考了。一个看似热闹的课堂, 其实学生的收获很少。教师在学生发言后不管学生说了什么, 都以“好”, “不错”, “棒极了”来评价。可问题是有时候学生明明没有说到位甚至还理解错了, 教师也是一味地肯定这“独特体验”, 其实也说明了我们的教师本身对教材的把握不够, 对课堂的驾驭也不够, 还缺少对学生睿智的引导和教学的机智。久之, 这样的语文阅读课堂也就失去了向心力。

3.课后反思不够, 教师“拿”的太多。新课程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 反思也要有方向、有方法。教师首先要反观自己的教学目标预设本身有没有问题, 预设目标有没有达成, 再考虑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是否有效地达成了目标, 今后需要做哪些调整。长此以往, 必能提高教学的有效度。仅仅与教参书、教案书“亲密接触”, 用参考书上的讲解代替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把他人教学设计照搬进自己的课堂。试想, 没有备课阅读时的悠然心会, 没有备课写教案时的匠心独运, 课堂对话能有什么灵性光芒?

二、如何让阅读教学表现出“对话”的性格

(一) 阅读对话———让学生的心灵贴近文本

我们当然期望学生能够很自然地亲近文本, 进入文本为其张开一个个崭新世界。但由于学生认识上的局限, 学生初阅还是常常需要教师进行引导。而这作为阅读教学的阅读对话与生活自然状态下随意阅读上的差别。那么, 对学生的初次阅读, 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呢?

1.情景是起点。课堂上我们教师要善于控制信息输入, 减少阅读干扰, 通过导语或媒体手段介绍背景、渲染情绪、烘托气氛, 营造一个适合于文本阅读的对话情境。此情此境里, 当学生能够悠然进入作者创造的文本世界时, 心灵于是开敞, 思想于是活跃, 倾情对话于是形成。

2.自由是保证。自由是一种状态, 一种自主性的状态。在课堂上, 我们应当少用问题导读, 而是相信学生、鼓励学生读———“把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下来, 阅读就成功了一半”;唤醒学生、指导学生读———“知道了什么画下来, 感受到什么有感情读出来, 有什么想法思考在书旁边写下来”。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 自由是学生主体参与阅读的最佳境界。

3.体验是关键。体验是一定的情境里, 心灵的自由放飞。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音乐成分, 在某些环节上把音乐引进课堂, 使学生在怡情悦性中欣赏作品、陶冶情操。如教学《二泉映月》这篇课文,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阿炳的苦难抗争, 就可以用音乐渲染学生的情感, 因此我先后三次播放乐曲《二泉映月》并配以相应的画面。第一次作为导入, 让乐曲走进课堂, 那凄凉凝重的乐曲一响起, 学生们就被深深地吸引了……情趣油然而生。第二次是在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时, 让乐曲走进学生的心田, 学生们动情地听着“阿炳的诉说, ”乐曲委婉连绵升腾跌宕, 同学们感受到了不仅仅是那优美的旋律带给人的形态美感, 而且更多地感受到的是阿炳的情感世界, 同学们感悟至深, 有的同学甚至潸然泪下, 他们被音乐引发的感悟已变成了一种现实中曾经体验到的视觉、感触及精神上的感觉的综合体。第三次用在结尾, 乐曲响起, 学生再次静静地听着, 欣赏着……渲染了一种浓郁的情感氛围。这时, 还需再讨论“课文表达了什么情感”吗?———问答的是知识, 体验的是情感, 而情感对于人的心灵是一种滋润。

(二) 教学对话———实现教师、学生、教科书编者、文本的四情共振

这是一种实践性对话, 是在人与文本对话和人体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合作性、建设性意义生成过程。其中学生与教师的对话是评议阅读教学意义生成的主要渠道。如何才能有效生成呢?

1.对话的前提:建立一个开放的对话环境。师生之间的对话需要彼此心灵开敞,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同样应当彼此欣赏 (这并不意味可以默许同学的错误) 。现实中有一种现象, 学生随着年级升高, 参与对话言说的欲望反而下降。其原因一方面在老师, 但更多的是怕回答错误同学笑话。确实, 课堂上我们不时常常看到一个学生起来读书后随即也便成了批评的靶子。所以, 建立一个充满友爱、彼此接纳的学习共同体对于对话的展开意义是多么重要。

2.对话的展开:围绕一个开放的中心话题。课堂对话如果是用一个连一个问题牵着学生, 学生的思维将被引向单向思维的死胡同, 难以激起质疑的意识, 甚至会导致阅读审美意识的丧失。所有减少问题、设计中心话题成为教师组织有效对话的基本策略。

篇4:《让灯亮起来》教学设计

《让灯亮起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电》中的第12课。

本课从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灯导入,设计了“认识电路元件”、“组装最简单电路”、“组装较复杂电路”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想一想、试一试、画一画、说一说系列活动,在独立动手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得出要使灯泡亮起来,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这一科学道理,培养学生设计实验,使用简单器材做实验、验证假设等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乐于与人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

学生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对电池电灯电线有一定的认识,对电灯为什么会亮很感兴趣。他们充满了好奇,渴望通过自己动手连接,寻求让电灯亮起来的方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自由探索,去发现更多的方法,让学生放开手脚初步进行科学探究,发展学生科学素养。

教学理念

以探究为核心,以观察、实验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为主线,以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目的。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教师要当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激励者和促进者,为学生创造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的条件,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在学到科学知识的同时,习得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的情感态度。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观察电路元件的结构知道它的用处。

2.能用多种方法让小灯泡亮起来,培养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电池、导线、开关、电池座、灯座、灯泡的作用。

2.知道要想使灯泡亮起来就要使电路元件形成一个通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愿意与同学合作学习,乐于与大家交流自己的想法,知道把大家的意见综合起来往往能得到最好的结果。

2.能从科学的角度关注生活中电的现象,培养爱提问、爱实践、爱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探究让小灯泡亮起来的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记录卡

小组准备:电器元件(电池两节、电池座两个、小灯泡一个、小灯座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灯,灯不仅可以照明,还可以使夜晚变得绚丽多彩。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多美丽的灯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各种美丽的灯具,师生伴乐欣赏)

关于灯,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生自由提问)

同学们对灯充满了好奇,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问题是怎样让灯亮起来。(板书课题)

(二)观察交流,认识电池、小灯泡、导线

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展示电池、小灯泡、导线)用上这些材料,就能使小灯泡亮起来。不过,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是仔细观察,看看他们的外形、构造有什么特点?猜猜他们的作用是什么?

同桌交流:

1.认识小灯泡。(引导学生描述灯泡上有玻璃罩,下面是金属壳。玻璃罩里有灯丝;金属壳上有螺纹,下端有一个小黑点。)课件出示灯泡结构图。

2.说说电池、导线的外形构造特点。(引导学生看清电池正负极的样子。)

3.猜测电池、灯泡、导线各自的作用。

(三)自主探究,组装简单电路

1.怎样利用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呢?

课件出示:

师:如果你在连接电路的时候有什么新发现,和同学一起研究它。

2.学生动手实验,师参与其中,适当指导。

3.学生上台展示连接图,说一说自己如何连接使小灯泡发光的多种方法。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只有把电池两极同小灯泡的螺纹和小锡点分别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通路,才会有电流通过,小灯泡就会亮起来。(教师板书)

4.说说你连接电路时别的新发现。

5.老师这里有几种连接图,请大家来判断小灯泡能否亮起来。

(课件出示多种连接图)学生判断,说出理由。

(四)合作交流,深化探究,组装较复杂电路

1.如果在电路中增加电池盒、灯座、开关,不但要使小灯泡亮起来,还能控制灯泡的亮与灭,你能做到吗?

课件出示:

2.小组合作探究,组装较复杂电路。师巡视指导。

4.汇报:哪个小组上来展示,你们是怎样连接的?

5.如果让小灯泡更亮,你有什么办法?动手验证你的猜想,看能否成功。

(五)课外拓展

请同学们用今天学的知识,自己制作一个小电扇、小台灯、小手电。

让灯亮起来

篇5:《让灯亮起来》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一、课前互动

师:同学们好,你们是几班的?

早就听说你们班的孩子特聪明。认识我吗?

我是鼎城区武陵小学的高老师,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科学。(出示课件上的姓名)喜欢上科学课吗?

今天这节科学课我们要做实验,做实验有一个很重要的要求:一切行动听指挥!能做到吗?

实验课是需要试验仪器的,你们带来了吗?

没带来?颜色辨别仪没带来?气味探测器呢?也没带来?声音收集器呢?味道分辨仪?中央处理器呢?

同学们,看样子,咱们三()班的同学 学习准备很充分!那准备好了吗?(走回讲台)开始“上课”

二、魔术情境导入

师: 同学们,看过魔术吗?

喜欢吗?

高老师就是一位魔术师,想看高老师表演吗?

如果你认为高老师的表演还行,就别忘了鼓励鼓励高老师(自己轻轻鼓掌)!师:谢谢同学们的鼓励!

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灯泡亮了。

(你的声音真响亮,观察也很仔细)师:你呢?你有什么发现?

生2:我看到那块布一遮,灯就亮了。(表达很完整,观察也很仔细)生3:…

(你的表达真清晰)师:此时此刻,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1:灯是怎么发光的?(这个问题很值得探究)师:还想知道什么? 生2:…(你的想法很独到)

师:老师知道了,同学们想知道的有很多很多,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个问题:让

亮起来。(课件出示并板书)

三、猜想,认识实验器材。

师:同学们,大胆的猜想:要让灯亮起来,需要些什么呢? 生1:电

(你大胆地说出了你的猜想)生2:电线(你的知识很丰富)生3:开关(你的思维很敏锐)生4:…(你的思维很奇特)

师:孩子们,你们真不错,想出了这么多让灯亮起来所需要的器材。今天高老师只给大家准备了三种器材,科学家们曾经就用这三种器材让灯亮起来。看看(拿出器材)这是什么?1号干电池,能够提供电源。这个呢?电线又叫导线,能导电。

还有这个呢?这是一个小灯泡,这节课我们就像科学家一样用这三种器材去探究如何让小灯泡亮起来。(补充课题)师: 同学们,你们想近距离观察他们吗?

请每组的组长拿出器材盒。

别急,在分发器材前,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要求,请看大屏幕:对每一样器材每一位组员都要看一看,摸一摸,再想一想:这三种器材各自有什么特点?

(课件出示)好,请组长分发器材。师:都观察好了吗?

请把器材放回器材盒里。

(走下讲台,拿着干电池)关于干电池,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它的一头是凸起的,一头是瘪的。(观察很仔细)师:凸起的一端是电池的正极,凹进去一端是电池的负极。(课件出示)

师:关于电池,你还知道些什么?

师:我还知道电池的一个秘密,分享给大家:今天我们用1号电池进行实验探究,电池上有一个“1.5V”的标识,V是电压单位,1.5V表示1.5伏。关于电压,科学小精灵要给我们一个安全提示。仔细听:通常36V以下的电压都属于安全电压,可直接用手触摸。我们生活中的照明电压一般是220V,远远高于安全电压,千万不可直接接触。师:小灯泡的结构又有什么特点呢?(课件出示实物图)生1:上面是玻璃的师:再看看玻璃泡的里面有什么?(课件出示)生2:里面有细丝。

师:那就是灯丝,一般是由金属钨制成的,遇到电流,钨丝就会发光。(课件出示)

师:再看看小灯泡的下半部分有什么特点? 生3:是黄色的螺纹 师:知道它是什么材质的吗? 师:这是一种金属材料

师:这就是小灯泡的一个金属触点。再找一找小灯泡还有一个金属触点,藏在了哪儿? 师:你摸摸,什么感觉? 生:凸出来的

师:是的,你们也来感受感受。这就是小灯泡的另一个金属触点(找4个同学摸摸)

师:(出示课件)所以小灯泡一共有几个金属触点?(两个金属触点)师:最后来看看导线,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导线实物图)生:两端有细丝,外面是塑料

师:(课件出示)我们一起来看看导线分内外两部分,里面是可以导电的金属丝,外面是不可导电的绝缘皮。

四、设计电路,动手探究

1、探究第一阶段 师:现在器材都有了,那就让我们像科学家一样,去设计一种让小灯泡亮起来的方法,请把你的设计画在实验报告单的背面,开始吧!师:(当有一多半的孩子完成了,就请3位设计方案不同的同学上台展示)画好以后就坐正,用一种很骄傲的眼神看着我。不要看别人的,可能你画的更好。

师:同学们,刚才老师请了几位小小设计师把自己的设计方案展示在了黑板上,我们请他们分别说说自己的想法.生1:我是将小灯泡的一个金属触点通过导线和电池的正极相连。(很好,你清楚的表达了你自己的想法)师:再请第二位小小设计师,你也说说。生2:…

师:哦,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将小灯泡的一个金属触点通过导线和电池的负极相连。…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想不想亲自动手验证,让小灯泡亮起来!不过,在动手探究前,科学小精灵还有一个安全小提示要告诉大家:如果将导线的两端直接和电池的正负极相连,就会出现短路现象,发生了短路,电池会很快耗光,如果生活中出现了电路短路,将会引发火灾、电伤等恶性事故。所以大家千万要注意哦!

师: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按照自己的设计,看能不能让灯泡亮起来呢?开始吧!

2、探究第二阶段

师:同学们,小灯泡亮了吗?

没有亮?怎么啦?出问题啦?

请同学们停下来,请组长将所有的器材收回器材盒,我们一起来看看咱们的设计方案,问题出在哪呢?

我们再来看看方案一:这是将小灯泡的一个金属触点通过导线与电池的正极相连。方案二:是将小灯泡的一个金属触点通过导线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可是前面我们已经知道小灯泡有两个金属触点,电池也有正负两极。

哦,有想法啦,别急,先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再动手修改自己的设计方案。(在学生们交流时可适时指导两组:你们看,小灯泡的这个金属触点是空着的,电池的这一极也是空着的,如果把他们连接起来会发生什么呢)

师:(在同学们差不多快完成时,请几位画对了的同学到前面修改黑板上的几种错误设计方案)请刚才上来修改设计方案的同学分别说说你们是怎样想的。你说。

生1:我是将小灯泡的一个金属触点和电池的正极相连,再把小灯泡的另一个金属触点通过导线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很好,你完整的表达了你的想法)生2:…

师:我明白了,你的意思就是:你是将小灯泡的一个金属触点和电池的负极相连,再把小灯泡的另一个金属触点通过导线与电池的正极相连。

师:我们又有了新的设计方法,想不想再动手试一试。注意:如果你的小灯泡亮了,再想想有没有其它的方法也让小灯泡亮起来。师:小灯泡都亮了吧!

好了,组长收好实验器材。

那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把小灯泡点亮?谁来试一试。你这样连小灯泡亮了吗?(亮了)

五、实验小结。

师:来,孩子们,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师:是的,它们都是将小灯泡的两个金属触点分别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通,小灯泡才会亮起来。(张贴实验结论)。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自己动手探究,让小灯泡亮起来了,实际上,我们已经成功地连通了世界上最简单的电路。请大家拿出实验报告单,先把成功点亮小灯泡的设计图画下来,再完善好实验报告单。比一比,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好。

六、课外拓展

师:好,完成了就交给组长。

孩子们,高老师和大家一起动手探究,已经成功的连通了世界上最简单的电路,让小灯泡亮了起来。你们真的很了不起!你能解释高老师玩的这个魔术的奥秘了吗?

你们的想法都有些道理,但不足以解释这个魔术的奥秘.如果我们学了下节课的知识,学会设计一个简单的可控电路,让小灯泡想亮就亮,想灭就灭,也许你就能解释出魔术中的奥妙。甚至,你也会玩这个魔术了。还想再看一次这个魔术吗?

篇6:让灯亮起来教学反思(精选)

这课的内容在许多科学版本上都出现过。在鄂教版三下的教材中,作为单元的第一课,有许多知识都将成为后续学习的基础。因此,必须在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和实验观察活动中,充分引导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使科学概念牢牢地在学生头脑留下深深的印迹。

首先,我通过提问,让学生明白让灯泡亮起来需要那些部件。学生很容易地回答到有好的灯泡、电线、开关、有电,而且知道是把这些部件连起来。怎么连呢?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较多学生虽然连起来了,但是仍有碰运气的心理,对通路的概念没有任何了解。

学生不知道怎么连,我还是根据课文的主要意图,将后续的电路通路概念的教学通过观察灯泡、组装简单的电路和组装有灯座、开关稍复杂的的电路三步来进行。在观察灯泡这个环节,学生还是对直观的现象观察十分准,最后都画成两根金属拄一直通到灯泡内的下部,对一根金属柱连着金属螺纹,没有任何人猜测到。这里只好拿着课件图来让学生认识灯泡的结构,特别是知道有两个连接点。还让学生观察了电池的外形,讲解了正极和负极。

学生的实际情况总算是摸清了很多,接下来是让学生自己用一根导线缠紧灯泡的螺纹,再让学生尝试多种能使灯泡亮的方法,并让学生画下亮与不亮的连接图。到这里,和学生一起分析亮的连接的原因,最后还是有些急,让学生说出了一点点,自己说出了结论。至于让学生用有灯座和开关的部件连成电路,还是要多加指导了,让人好笑的是还有小组把导线缠紧灯泡的螺纹一起放入灯座。

本课中,有几个急待解决的问题:1.灯泡的结构要不要讲,但是这个小电珠太小了,换成夜光灯泡或是照明灯泡来观察行吗?2.学生对电路知识认识很少,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部分内容迫于安全问题,家长和老师不让学生玩电线或用电器,也不让学生靠近电工师傅。另外,学生平时缺少观察和思考。如何面对没有基础的学生?3.把导线缠上小电珠可以吗?当然这是最为简单的连接,方便找灯泡亮的规律。但是学生缺乏变通,学生的动手就显复杂了。

学校的实验仪器是搬了又搬,以前看到有10多只的小电珠只看到6个好的。觉得太少,好不容易到认识的一个修电器的师傅要了15个,其中有3个坏的,正好为下一课的实验作准备。以前用的电流实验盒灯座和开关都氧化了,只好用零散的开关和灯座用来做实验。

上一篇:我喜欢的鸟日记400字选登下一篇:梁海小学优秀教案评比活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