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报告-(社会民生问题)

2024-04-15

社会调查报告-(社会民生问题)(精选8篇)

篇1:社会调查报告-(社会民生问题)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民生问题

姓名:周雯姓名:蒲蕾姓名:王硕姓名:罗纾岚的调查报告

年级:2011 专业:金融

班级:

11、12班

学号:20201136040006

学号:20201136040007

学号:20201136040065 学号:20201136040067

一、前言

在今年两会上,物价、房价、医疗等民生问题不仅成为代表委员们提案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成为老百姓最关注的热点。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新闻发言人此前表示,民生问题仍是今年政协委员提案的焦点,尤以房价、医疗、教育、食品安全等问题最受政协委员关注。我们组成员以这次社会调查为契机,亲身投入社会展开了这次关于社会民生问题的问卷调查。调查时间:2012年5月1日 调查地点:济南市泉城广场 调查对象:济南市市民

调查分工:问卷由XX、XX设计,小组讨论确定;由XX和XX到调查地点进行实地调查;小组所有成员完成数据统计,并进行结果讨论;XX完成初稿,经小组讨论通过后完成此篇报告。

二、研究方法

1、问卷

我们通过对近几年比较突出的民生问题的分析,制作了《社会民生问题调查问卷》。该问卷旨在了解市民对几个比较突出的民生问题的看法与感受。问卷采用ABCD等几个选项进行选择,采用匿名记票。

2、抽样调查

我们利用市民出行高峰期的五一小长假,并选择了泉城广场这一人流量大的景点展开此次社会调查。调查分析的总体是济南市市民,还有一些外地的游客。本次调查通过随机抽样问卷调查,采取自愿填写的形式。为使样本具有更好的代表性,我们随机抽取各个年龄段,并考虑了合理的男女比例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30份问卷(见附表),实际收回24份,有效问卷20份。

3、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收回问卷后,经过统计各个问题的选项的数目,然后再经过计算得出相应比例,将数据处理成图表形式。接着对数据进行总体分析,进而得出以下结果。

三、数据分析及结论

【1题】您对您的收入状况满意吗?

图1

图2

通过调查发现,总体上女性对收入的满意度高于男性,由图1就可以看出;而通过对图2的分析可以看出,男性的收入水平要高于女性。由此看来,收入满意度不仅仅绝对于收入水平,还与社会分工及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有关。在中国人传统观念中,男性要负责挣钱养家,是家庭的支柱,因此来自家庭的心理压力要大于女性。另外在工作过程中,男性要承受更大的竞争压力。由此男性对工资水平的要求高于女性也不难理解了。

图3 另外在这一问题上,我组成员通过对比各个收入区间,我们得出了图3的结果。可以看出,选择比较满意的并不是4000-6000的最高收入,而是2000-4000这一中间档。同样可以得出,收入满意度并不仅仅以收入水平为衡量的依据。我们由访谈获知高收入者不满意的核心原因是目前的薪酬水平没有与企业的整体效益挂钩,没有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增长,工厂员工薪酬的增长不如企业效益的增长快,薪酬没有定期调整规则。其次,员工在对比外部企业薪酬标杆的时候,只和本地效益好的企业比较工资水平,参照标准的错位导致工厂员工即使获得高于行业和地区的平均工资的薪酬也仍然对现有工资不满。【2题】您认为现在的就业形势如何?

图4

由图4可以看出,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集中在小学初中学历及大专大学本科学历。对于小学初中学历者来说,由于知识和技能有限已无法再适应现代大生产的需要,就业形势也就不容乐观了。大专大学本科由于高校扩招、专业设置错位、学生缺少工作经验、期望过高等原因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相对于大学生的缺少工作经验,中专职高生在学校学的就是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可以直接应用的技术知识,而且,他们的期望值普遍低于大学生,所以更受企业欢迎。而硕士博士属于社会上的经验分子,就业形势优于专科、本科生本就不足为奇。【3题】您认为现在的房价水平是?

图5

由图5可以清晰地看出,无论是哪个收入区间,都有认为房价偏高的受访者。尤其是收入较低的受访者。虽然,现在很多人都已经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的生活,但是,我们改革开放的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温总理曾说过,一个船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如果我们改善了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而房地产业目前也面临泡漠经济的风险,可见控制房价已刻不容缓。

【4题】您对当下的社会治安状况满意吗?

图6

社会治安问题是本次社会调查中发现群众满意度最高的一项。也突显了政府和公安机关对于治安问题的重视和严打的决心。但是即使是这样,在治安问题上我们要毫不松懈。当下,社会还面临着很多的治安问题,比如盗窃、抢劫等问题。众所周知,只有社会安定了,才能保证生产力、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要时刻绷紧治安这根弦,努力营造和谐、安定的氛围,让每个公民都有安全感。【5题】您对您参加过的民主活动的评价是? A.选举公开,了解选举流程,充分体现了选民意志

B.对选举过程比较了解,选举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选民意愿 C.对选举过程知之甚少,投票有很大盲目性 D.选举只是形式,选民对选举流程一无所知

图7

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民众对民主的认同度并不高,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很多民众对国家领导的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为什么不是直接民选感到很不解,西方国家能直接选总统,我们为什么不能?我们试图解释这其中的道理,但收效并不大。我们认为大多数民众对我国民主状况的基本国情缺乏必要的认识。另外我们也了解到,有些基层选举确实存在违规操作的现象,贿赂选民的情况时有发生,使民众感到失望。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管理和宣传的力度,使人民当家做主的观念深入人心。【6题】您认为造成看病难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就医费用高昂 B.缺少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C.就医手续繁琐

D.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如医院分部不合理、医床稀缺等)

图8 由图8可以看出有将近六成的受访者认为造成看病难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就医费用高昂。不管病例、病情是普通或严重,上一趟医院,少则百来块,多则几百块或以上不等。生病看医生是公民生存最基本的权利,可是当前医药费用居高不下,公民这种最基本的权利谁来保障?药价虚高导致病患者负担加重,是近年老百姓反应最为强烈的一个社会问题。医疗改革每年都在进行,医疗保障、社会保险体系也在日趋完善。但民众对此的满意度还不是很高,医改之路任重而道远。【7题】您认为造成目前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A.不法食品加工企业、个人利欲熏心 B.对失信企业和个人的惩罚力度不够 C.各部门职责不明、缺乏配合 D.消费者缺乏鉴别能力

图9 由图9可以看出有接近半成的受访者认为主要的原因在商家。马克思曾说过,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胆壮起来。只要有10%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人使用;有20%,就会活泼起来;有50%,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100%,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300%,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我们组员讨论后认为,单纯地依靠道德力量或者单纯地依靠法律力量,这一问题都没法解决。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政府要制定严格的食品检验检疫程序,并严格执行;

二、完善配套法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三、通过教育、宣传等手段提高消费者的鉴别能力;

四、提高食品加工企业和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8题】您对您的居住环境满意吗?

图10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可喜地发现,有85%的受访者对当前的居住环境表示满意。每个人都本能地向往一个风景宜人的居住环境。居住环境是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经济、文化和社会等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支撑。近几年来,许多重工业厂区相继撤到济南郊外,市区空气、水体质量有了明显改善。我们在泉城广场调查中也看到,护城河中时时有清污船清理水体垃圾。游玩的市民中也很少有乱扔垃圾的现象。可见市民的环保意识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不过,我们也发现,市区的交通状况也很拥堵,道路上主要是私家车。汽车尾气污染已是城市污染的顽疾。我们建议,有关部门加大对公交出行的扶植力度,来改善因为汽车尾气带来的污染问题。

四、调查总结

这是本组成员进行的第一次社会调查活动。组员们感触和收获颇多。通过这次社会调查,我们有了以下收获:

1、进一步认识到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重要性。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稳步迈向富强、民主、团结、文明、和谐的崭新中国。正因为坚持了这一指导地位,党和人民团结一致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才有了根本思想保证。因此,在当前我们必须进一步筑牢思想防线,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2、这是一次理论付诸实践的活动,让我们从各个方面更加清楚地认识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使我们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建设现状等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当代大学生迟早要担负起这一重担。我们要深入了解社会现状,积极投身社会。对于社会上还存在的不公平、不公正的社会现象,我们大学生应当积极挑起重担,用我们的智慧与这些现象作斗争。

3、大学生应当具有实事求是、积极合作、刻苦钻研、热情向上的心态。在调查过程中,小组成员踏实肯干,尤其是负责调查的同学,做到了礼貌待人,积极主动地寻求受访者。整理数据时,各成员实事求是,积极合作。小组讨论热烈,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为这份报告的完成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附录

社会民生问题调查问卷

学校组织我们学生开展和谐社会调查。调查结果只作为我们课堂讨论用,不会公开您的个人信息。希望您可以认真填写本问卷,请在您认为正确的选项上打[√]。非常感谢您的支持!您的性别:男

1、您的年龄段()

2、您的文化程度()A、20-30

A.小学初中 B、30-50

B.高中中专职高 C、50-60

C.大专大学本科 D、60以上

D.硕士博士及以上

3、您的收入状况()

4.您认为现在的就业形势如何()A、2000以下

A.形势严峻 B、2000-4000

B.基本正常 C、4000-6000

C.形势较好 D、6000以上

5、您认为现在的房价水平()A、房价偏高 B、房价适中

6、您对当下的社会治安状况满意吗()A、很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7、您对您参加过的民主活动的评价是()

A、选举公开,了解选举流程,充分体现了选民意志

B、对选举过程比较了解,选举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选民意愿 C、对选举过程知之甚少,投票有很大盲目性 D、选举只是形式,选民对选举流程一无所知

8、您认为造成看病难问题的主要原因是()A.就医费用高昂

B.缺少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C.就医手续繁琐

D.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如医院分部不合理、医床稀缺等)

9、您认为造成目前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A.不法食品加工企业、个人利欲熏心 B.对失信企业和个人的惩罚力度不够 C.各部门职责不明、缺乏配合 D.消费者缺乏鉴别能力

10、您对您的居住环境质量满意吗()

A、很满意

C.基本满意 B、比较满意

D.不满意

C、

篇2:社会调查报告-(社会民生问题)

《中国新闻周刊》刊登评论说,近年来,中国社会呈现出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经济在高速增长,甚至是超高速增长;另一方面,普通民众却抱怨生活艰难:有病看不起,贫困者“小病拖,大病捱,到死还不能往医院抬”,上学贵、房子价格也快速上涨。

文章指出,今天最严重的民生问题,症结还是市场化不彻底。比如医疗、教育、住房等领域,实际上只有商业化,并无真正的市场化,结果是,原有国有企业或新进入的民营企业享有了谋取暴利的垄断地位。他们可以随意提高价格,而不用担心竞争对手来压价。

在这种环境下,政府出台的某些旨在解决民生问题的政策,也很难真正奏效。这方面的典型是房地产领域。过去几年来,政府一直在进行宏观调控,但房屋价格并未像政府期望的那样趋于平稳,反而呈现出暴涨趋势。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对土地供应的垄断和房地产开发商对房屋供应的垄断,本身就支撑了房屋价格持续上涨的预期,而政府不恰当的调控措施反而会强化这种预期。

因此,解决民生问题,政府改变原有的支出结构,增加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市场化改革却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基础性工作。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偏废。

民生问题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解决得好不好,直接关系社会稳定和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全面小康,就是要做到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一切都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改革开放29年来,随

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生问题不断得到改善,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但新的历史起点产生了新的民生要求,稳定的就业、公平的收入、良好的教育、安全的社保以及医疗卫生、居家住房、环境保护、民主法治、个人发展等等,日益成为人民群众新的普遍追求,进而成为党和政府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重大问题。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重大战略举措,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重点,顺应了时代要求,体现了民心民意。

改善民生是全社会的共同期待。改革开放33年来,我国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我国经济社会生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比较突出。同时,人民群众思想的独立性、多样性、参与性、选择性和维权意识普遍增强。由此,民生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门话题,也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大事。

近年来,中国的房地产政策面临着始料不及的严峻考验。历次调控,之所以会出现调控手段越严厉,房价上涨越快的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房地产新政的出台与实施,不能适应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趋势与中国经济市场化的具体情况。正是这种与社会经济现实的本质背离,导致房地产新政出现南辕北辙的尴尬局面。

按照发达国家经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处于1000~3000美元,是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发展阶段。对于中国来说,住宅需求逐渐成为居民生活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需求。城市化的大规模推进,会加剧城市资源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

当市场需求旺盛时直接导致价格上涨,这是最基本的经济学常识。目前我国各城市的房价在快速增长,政府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是房价依然在迅猛增长。据中大恒基市场研究人士分析认为:房价上涨与市场需求旺盛息息相关。而市场需求旺盛受三个方面的因素影响最大:一是由于拆迁产生的被动需求导致市场需求量大增;二是由于土地、材料等开发成本增加导致房价上涨;三是由于房屋供应结构不合理,高档住宅越来越多等因素拉高房价。

任何一项决策都是根据现实的特定条件和问题制订的,然而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是不断深化的。一般地说,决策方案的调整是发生在方案被执行的过程中。决策中调整方案是决策主体对原方案进行修改的原则、内容、方法、何步骤所作出的决定。调整方案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决策调整的成功与否。因此,在提出调整方案的时候,为保证调整方案的质量,应把握以下几项原则:

一.反馈原则;二.动态原则;三.整体原则。

对目前已经实施的政策在稳定房价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开发商评价普遍不高。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出台,首先影响了一些城市土地的供应量,进而影响到可售房产的供应量,而需求一直保持旺盛的势头,在供求不平衡且是供小于求的情况下房价肯定会往上涨。

前一阶段的房地产调控,恰恰走入了从供地到销售,再到二手房买卖,全面抑制需求,并大幅提高成本的歧路。而且,政府用不断增加的房地产税收填补行政费用黑洞,而不是将资金投在住宅建设上。这更加剧了本已十分紧张的供需矛盾,从而为房价暴涨埋下重大隐患。

税费是商品消费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抑制商品价格上涨,最有效的办法是减税,而不是加税。试图在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通过大规模加税导致商品价格下降,这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还没有过先例。而以前的房地产调控恰恰在遵循着这样一个自欺欺人的逻辑。在两年多的房地产调控中,加税成了各级政府的利器,名目繁多的税收与税种纷纷出台。其结果,就是房价大幅走高。土地拍卖、税收增加与限制投资成为房价暴涨的三大主因,在这个层层加码的误区中,市场与消费者成为政策失误的最主要受害者。随着房价走高,购房者对房地产新政失望,其心理从观望走向恐慌,导致最近一轮的抢房热潮,进一步推升房价暴涨。

房地产作为一个产业,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从经济学角度说,如果是完全竞争的市场,且供给充分的条件下,价格一定会下降。近两年的房地产调控,大大恶化了整个房地产市场的竞争环境,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垄断企业与垄断价格的形成,放任开发商囤积土地和商品房,直接减少了商品房的供给,助推了房价上涨。

宏观调控得以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政府对市场经济规律的深刻理解、整体把握、严格恪守与持续尊重。不满足这个前提,试图利

用行政权力改变市场,甚至不断给各级政府和部门塞进“私货”,有可能使宏观调控逐步演变为情绪性调控、功利性调控与逐利性调控。这样的调控结果可想而知。

由于宏观调控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具有广泛性与深刻性的特点,这种公权力的运用就必须有强大的约束机制,并且要慎用和善用。在对房地产市场的深层次矛盾与发展趋势没有重新审视之前,不宜过快、过度地推出新的调控措施,更不能把房地产调控演化为“政绩工程”,进而造成市场运行的更大扭曲与更深创伤。中央如果真的能对这些政策进行全面梳理,能听听各地政府的意见,听听发展商的意见,听听专家的意见,考虑得更全面一些,调控的效果才会好,调控的初衷才能早些实现。

篇3:社会调查报告-(社会民生问题)

(一) 孙中山解决民生大计的战略思考

旧中国, 由于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 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民生问题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为此,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在1905年《民报》发刊词中, 首次提出了以“平均地权”为核心的民生主义思想。对民生一词的理解, 孙中山曾解释为:“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 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孙中山认为:民生有4个基本需要。他指出:“民生的需要, 从前经济学家都是说衣、食、住3种, 照我的研究, 应该有4种, 于衣、食、住之外, 还有一种就是行”, “我们要解决民生问题, 不但是要把这4种需要弄到很便宜, 并且全国人民都能够享受”。孙中山还曾指出:解决民生问题, “不但是要注重研究学理, 还要注重实行事实”。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民生问题, 孙中山不仅提出了新旧三民主义思想, 而且还提出了发展中国的《实业计划》, 认为不仅要推翻封建制度、创建共和制国家, 而且要发展实业和实施“平均地权”, 实行“耕者有其田”和“节制资本”等重大的社会改革政策, 才能“振兴中华”, 改善民生。

(二) 毛泽东解决民生大计的理论思路

毛泽东解决民生大计的理论思路, 体现在毛泽东思想体系的很多方面。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 毛泽东认为, 要开展土地革命, 给农民看得见的实惠, 进而创立无产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人民大众的革命政权, 由此可彻底摆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压迫, 从此实现人民的翻身解放。又如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中, 毛泽东认为, 要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 实行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具体政策, 来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并消灭剥削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在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中, 毛泽东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 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等。总之, 毛泽东解决民生问题的理论思路, 主要放在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政权,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生产力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变革生产关系等方面。

(三) 邓小平解决民生大计的大手笔

1977年, 邓小平第3次复出。他响亮地喊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实行改革开放, 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 使中国生产力迅速发展, 人民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1992年, 他又创造性地提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新观点, 使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步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轨道。

(四) 江泽民解决民生大计的大智慧

历史进入2000年, 中国怎样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 怎样使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色不变, 江泽民以非凡的远见卓识, 提出“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江泽民还要求: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 必须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二、中国解决民生大计的新对策、新展望

(一) 十七大解决民生大计的新战略

党的十七大, 把解决中国民生问题, 提到了史无前例的新高度。其战略思想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 加快推进中国的社会建设。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更加注重社会建设,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扩大公共服务, 完善社会管理,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十七大提出的战略性措施有:优先发展教育,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 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二) 通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使中国民生问题有了巨大改善

党的十六大以来, 中国又启动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战略, 使过去5年, 中国民生问题有了巨大的改善。

1、在教育方面, 对全国农村义务教育

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 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 使1.5亿学生和780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受益。

2、在卫生方面, 全国财政用于医疗卫

生支出5年累计6294亿元, 比前5年增长1.27倍。国家规划免疫预防的疾病由7种扩大到15种, 对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患者实施免费救治。国家安排资金改造和新建1.88万所乡镇卫生院、786所县医院、285所县中医院和534所县妇幼保健院, 为1.17万个乡镇卫生院配备了医疗设备, 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下降, 2005年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3岁。

3、在就业方面, 坚持实施和完善积极

的就业政策, 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五年累计666亿元。统筹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 全面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平均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000多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0万人。基本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 完成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

4、在在社会保障方面, 全国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支出5年累计1.

95万亿元, 比前5年增长1.41倍。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 2007年参保人数突破2亿人, 比2002年增加5400多万人;中央财政5年累计补助养老保险专项资金3295亿元。2007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8亿人, 比2002年增加近1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 已扩大到全国86%的县, 参合农民达到7.3亿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积累4140亿元, 比2002年增加2898亿元。

(三) 展望新蓝图, 民富国强有保障

1、2008年召开的“两会”, 从组织措施上保障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改善民生新战略的有力实施。

2、从财政、税收政策上进一步改善民生。如在全国城乡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保证群众基本用药和用药安全, 控制药品价格上涨;支持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 重点向农村和基层倾斜。

3、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上入手, 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等。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让人民生活无后顾之忧。

5、建立住房保障体系。主要采取4项措施:健全廉租住房制度, 加快廉租住房建设, 增加房源供给, 加强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和管理, 积极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 同时要积极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 建立多渠道投融资机制, 通过多种途径帮助中等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 合理调整城市土地供给结构, 增加中小套型住房用地;综合运用税收、信贷、土地等手段, 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 增加住房有效供给, 抑制不合理需求, 防止房价过快上涨;加强市场监管, 严格房地产企业市场准入和退出条件, 依法查处闲置囤积土地、房源和炒地炒房行为。

三、当前中国民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必须把城市商品房价降下来

对照20世纪初, 孙中山先生提出的解决民生大计的战略目标, 就是把“衣、食、住、行”这4种弄到很便宜, 并且全国人民都能够享受的设想, 经过近100年的奋斗, 中国人民的“衣、食、住、行”4个方面, 至少“衣、食、行”3各方面已经“很便宜”;“住”, 在农村, 农民的自建房也很便宜;当前中国民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市房价过高, 但建筑质量并不见得高, 处于“很不便宜、很昂贵”的质次价不一定高的状态。因此, 政府下一步的民生工作目标, 最主要的是必须把城市商品房的房价降下来。房价降不下来, 孙中山在20世纪初提出的目标就没有实现。

总之, 党的十七大和2008年“两会”描绘的新蓝图, 让我们看到中国解决民生问题的战略思路、措施已经基本明确, 重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并把人民群众迫切关注的社会建设、社会公平正义这些新期待, 放在了党和国家的工作日程上。作为一个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的大国, 能采取这一系列的有力措施来解决民生问题, 可以预见, 中国的明天会更好。

参考文献

[1]、刘仁坤, 刘兴华.孙中山民生史观新探[J].北方论丛, 2007 (4) .

[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R].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07-10-15.

篇4:社会调查报告-(社会民生问题)

摘要: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面临着收入分配不均衡、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社会保障问题严重以及教育问题仍客观存在等民生问题。导致社会民生问题多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也包括社会规范缺失等因素,还包括服务型政府建设任重道远等原因。对此,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应对,从而提高解决民生问题、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相关举措的实效。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民生问题;服务型政府

【中图分类号】D63

【基金项目】重庆社科规划培育项目“基于‘维稳的民生诉求协调机制研究”(2013PYZZ12)

一、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民生问题多发

(一)收入分配不均衡,且呈现拉大趋势

收入分配问题是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到“中国梦”能否顺利实现的重大问题。对于收入分配问题,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问题集中表现为收入分配格局不均衡、民众收入差距较大且呈加大趋势等方面。当代中国社会收入分配问题主要表现在职工收入总额在国民总收入中所占比重相对较低,城乡居民间、区域间、行业间收入分配格局不平衡。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宏观调控工作的有效开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但是差距比例仍然很大。城乡居民收入不平衡,导致一少部分人占有着社会大部分财富,致使我国国内消费需求,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消费需求严重不足,影响着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地区之间收入分配格局不平静,即区域间存在严重的待遇落差,导致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人才流失严重,影响当地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二)社会就业形势严峻

就业问题是全世界各个国家都面临的重大问题,是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径。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交织在一起,我国就业形势的复杂与严峻程度、政府扩大就业的任务十分艰巨。目前我国社会就业形势严峻,一是表现为失业率较高。根据“五普”统计测算,我国的城镇失业率已经达到8.27%,超过了国际通行的7%的警戒线。二是存在就业歧视。当前,我国社会就业歧视主要表现为性别歧视,这主要是表现为对女性的歧视;健康歧视,即对部分身体健康存在一定问题的人进行排斥,使其丧失宪法赋予的平等就业权利;学历歧视,即很多单位在招工过程中,原本低学历就可以胜任的工作却往往招收高学历的毕业生;待遇歧视,即在同一单位中划分不同待遇等等,这大大提高了就业门槛,对劳动者就业心态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第三,我国社会还存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巨大压力,给社会就业形势的改善带来巨大压力。第四,当前我国社会就业问题还存在着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随着高校扩招工作的不断推进,高校教育已经从原先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再加上产业结构性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当前高校大学毕业生失业率为,且存在持续上升趋势。

(三)社会保障体系建构不足

对于社会发展来说,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解决社会变革带来阵痛的重要法宝,同时也是党和政府改善社会民生的重要着力点。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覆盖面与水平均较低,对于这方面的具体表现则包括:“部分群体未被纳入制度覆盖范围;不依法参保、参保后欠费的现象比较常见;社保经办服务能力尚不能完全适应全覆盖的客观要求;部分企业和个人参保意识不足,积极性不高等”。[2]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覆盖率一般都达到80%以上,但是我国社会保障覆盖率远未达到这一水平,这严重制约着社会保障对于安抚社会变革带来阵痛作用的发挥。同时,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相对较低,这主要表现为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即乡村社会保障水平较低等。

(四)教育不公问题突出

教育与人们的职业选择、收入提高以及生存状况的改善等紧密相关,同样引人广泛关注。对于当代中国的教育问题,之前网上热炒的《泪》这一凉山州“最悲伤作文”就是当前我国教育投入不足、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集中体现,反映出贫困边远农村地区“孩子孤苦悲凉的命运”、“她的身后许许多多同样悲凉需要帮助的孩子们”以及“好不容易进入公众视野的关于扶贫救助的讨论”[3]等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一直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存在的根本问题就在于广大民众对于优质教育的巨大需求与教育资源难以满足这一需求之间矛盾的客观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根据1993年颁发的《中國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我国在20世纪末教育财政支出应当占据国内生产宗旨的4%,但实际上直到1999年,对于教育的财政支出所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仅仅只有2.79%,由此引发教育问题多发。近年来,我国教育投入状况有所改善,但这些投入并不能满足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并且教育投入的增加并没有改善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当前,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公,这主要表现在东中西部之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公,以及“重点中学”对教育资源的独占等等。

二、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民生问题多发原因分析

(一)社会转型期利益分化凸显

与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推行的平衡发展战略相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调整了社会发展战略,即允许一部分人、一些地区率先富裕,逐步走向共同富裕构想的提出与实践。在这一发展战略调整的影响下,东部沿海地区因历史、区位、政策等优势而率先发展起来。而在这一过程中,一些社会贤达、经济能手等通过个人诚实劳动也迅速走向富裕,这使得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得到迅猛发展,但同时也加剧了地区之间、产业之间以及利益主体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使得社会利益分化日益凸显。同时,社会利益分化日益凸显也与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联系紧密。我国推行改革开放,主要就是实现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在转变过程中,效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使得过去强调平均主义式的利益分配格局得到彻底打破,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利益的分化。

当前,我国社会利益分化主要表现为贫富分化,这给社会发展带来很大影响,因为利益是“人民生活中最敏感的神经”。当前,我国社会利益分化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加大,这是社会城乡二元结构的必然结果;第二,城乡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加大,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因外出务工、村民个体经济经营好坏等因素而不断拉大差距,城镇居民则是在原先经济积累、国企体制转型等综合影响下而不断加大;第三,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加大,这既与地区历史、区位等客观因素相关,又与经济、政策等主观因素紧密相关;第四,行业间利益分化加剧。此外,当前利益分化还与所谓的“隐性收入”、“工资外收入”、“第二职业收入”、“实物收入”、“业务待遇”等联系紧密。endprint

(二)社會秩序尚未达到规范与和谐

社会转型期往往就是社会秩序存在一定程度紊乱的时期,这主要表现为法律、道德等规范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严重下降,甚至是完全丧失约束作用,严重背离了社会和谐。社会秩序不规范是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与标志性现象,具体来说,我国社会秩序不规范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比如“规范真空”、“规范迷乱”、“规范软化”等等。

当前,社会秩序规范度不足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都有显著表现。在政治领域,权力腐败是秩序失范的重要表现。在经济领域,市场经济发展中不正当竞争的广泛存在、市场主体行为的盲目性以及非法交易仍拥有一定空间等等。在社会领域,民事纠纷案件的大量增加,反映出社会成员在利益分化过程中因利益纠纷而产生较多的矛盾纠纷,同样也反映出民众行为失范的增多,对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此外,在教育领域中优质资源的垄断、高收费与乱收费的客观存在等,也是社会秩序不规范的重要表现。

(三)服务型政府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

民生问题不仅是一个仅靠经济就能解决的问题,经济并不能直接汇集民生,需要政府政策调控。改革开放以来,政府资源主要投放在经济领域,使得经济建设取得了极大的提升,但是社会建设明显滞后,政府在社会建设中的公共服务投入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上明显不足。如此造成了我国当前主要表现为公平正义失衡的新型民生问题凸显出来。原有民生问题如温饱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全消解的同时,又跌价了新民生问题,政府体制改革的失衡是民生问题突出的重要原因。党和政府强化服务意识,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公共基本服务的投入和执行效率上任重道远。

三、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民生问题应对措施

(一)践行包容性发展,推进社会利益协调

解决民生问题,最为关键的就是消除贫富分化,实现不同地区、阶层、群体之间的利益协调,而这最为根本的措施就是依靠发展来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这对于民生问题的改善乃至于解决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实现社会经济的稳定有序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即做“大”蛋糕,为“分”好蛋糕,实现民生幸福奠定物质基础。但是经济发展并不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充分要件,发展的科学性以及发展的成果所能惠及民生的公平性才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充分条件。包容性增长作为当前中国发展的重要观念与发展方式,集中体现了其民生的特质。包容性增长强调发展的协调、可持续性,发展不仅是经济的增长,而且扩展到政治和社会领域。包容性增长注重增长成果的共享性。有其关注发展成果能否惠及弱势群体的利益,重视弱势群体的民生问题如资源的分配、能力的提升、需求的合理满足等,本质上属于惠及民生的增长观念和增长方式。

(二)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注重民生问题的层级性

在推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上,需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改善乃至于解决民生问题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但是我们并不能认为经济发展就完全可以改善民生问题。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结构很不均衡,其中社会事业的发展严重滞后,并不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对此,在持续推进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需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实现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进民众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与健全。此外,在推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还需要注重满足民众的精神需求。改善民生问题,不仅需要解决民众最为基本的生存性需求,更需要注重满足他们的发展性需求。由此,注重满足民众精神需求,着力提高民众幸福感,就显得十分必要。满足民众的精神需求,这就包括他们享受优质教育文化资源的需求、谋求个人发展的需求以及积极进行政治参与的需求等等。

(三)强化公共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

民生问题具有公共性的根本特质,民生问题的解决必须强化政府履行公共服务的职能,着力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工作。对此,政府首先就需要实现公平公正的提供公共产品,这主要是涉及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司法公正等方面的资源,这些资源基本上涉及到了公民生存、发展需求的各个方面。近年来,经过党和政府相关工作的大力开展,我国政府公共产品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由于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地区、行业、城乡等之间并没有实现平衡发展,民生问题的改善状况所存在的差距较为明显。对此,政府就必须充分发挥自我在调节资源分配的主体性作用,需要强化自身公共服务职能,健全公共财政体系、提高公共服务覆盖面,尤其是强化对农村、欠发达地区以及特殊群体的公共服务工作,以改善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司法等方面所存在的民生问题,提高民众的生活幸福感。

强化政府履行公共服务的职能,还需要推进改善民生制度的发展与健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民众均从改革中获得巨大实惠,但民生问题仍然凸显,这除了社会发展方略调整等因素的影响,社会制度与政策的因素也是不可以忽略的。以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民生问题为例,形成以及加剧这些问题的因素并非资源短缺,而是社会制度缺位或者难以奏效所造成的。由此,推进改善民生制度的健全,尤其是制定契合公平正义的社会政策就显得十分必要。具体来说,推进国民教育体系的健全必须坚守教育的公益性,即学有所教;推进分配格局的协调发展就需要更为注重公平,坚持合理调整,即劳有所得;推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就必须注重覆盖面的问题,即老有所养;健全医疗卫生制度就必须实现病有所医、解决住房难的问题就必须实现住有所居等等。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充分调动广大民众在推进改善民生制度的健全过程中的积极参与性,推进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建立与健全、注重弱势群体的利益保障工作,就显得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 赵巍巍.我国社会保障全覆盖面临什么问题?[J]. 劳动保障世界,2014(11):20-21.

篇5:社会调查报告-(社会民生问题)

调查人:丁冬

班级:药学院药学一班

学号:201004020111

正文:

1前言:

自从2008年第十一届全国人代会上温总理向大会做政府工作报告中把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和谐社会作为重中之重,在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下,从减免农业税 农业直补到新医改 新社保,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在各乡镇一一落实。为了了解新的惠农政策的实行进展和农民的日常生活,药学院药学一班丁冬于2011年寒假期间在我的家乡河南省封丘县做了此次“关注民生 感知社会”的社会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我走访了一些村户和村干部,具体了解了一些情况,从中我了解到人民生活总体有所改善,但由于各种问题的存在,有些政策依然没有落实到位。先做具体报告:

主体:

(1)农村居民社会保险现状:

在我所调查的西杨寺村1150人中,满60岁拿到全额政府补贴的新社保的老人共有116人。全村参家社保的比例为90%,其中99%参保的是每人每年100元,另外1%自愿参保每人每年200元的。那116位超过60岁的领取60元每月的工资。

从以上数据可以了解到:居民保险意识不算薄弱,参保险种多为养老保险,与以往老式社保不同的是,此次新社保的组织机构是政府,以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相结合。将来的趋势是全民制,相信这一惠民政策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定会落实到位。

(2)农村居民医疗药品市场现状:

在我调查的封丘县内,每周四下午都会有固定的采血车负责血液采集。县防疫站也会定时给适龄儿童免费接种卡介苗 白喉 百日咳 乙脑 乙肝等疫苗。本县的医疗机构有县大医院和县中医院,另外有各乡级卫生院及妇幼保健院。其中在县医院和中医院共有医护人员1000多名。这两个医院都是综合性医院。在封丘县内村民参加新农合的比例是96%。药店多为中小型药店,在县城内有35个同心堂大药房分部和一个建民大药房,各乡镇也有一到两个同心堂分部。其中第一分部和第十三分部药品种类齐全,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及各种中药和保健品。价格合理,库存充足。一般一个药店有三到五个药剂师或药品购销员。新医改以来,各大药店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与政府补贴相结合。医保卡还可以刷卡消费。

在问及农民的家庭月收入时,在800元以下的占有54%,800-1000元的占有14.9%,1000元以上的占有31%,而家庭医疗费用的支出每年在300元以下的占有44%,300-900元的占有34.9%,每年医药费用支出在1000元以上的占有20.6%,近几年,农民的收入有了不少的增加,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收入增加的同时,农民医疗费用的支出也有了很大幅度的增加。这是我们在问卷调查中,农民普遍反应的问题。据资料显示,1990年至1999年,全国农民的平均收入从686元增加到了2240元,增加了3.32倍。但农民看病的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也分别由10.9元、47元增加到了79元和289元。也就是说农民在收入仅增长3.32倍的情况下,门诊费和住院费的费用分别增长了4.4倍和3.7倍。这意味着农民住一次院差不多要花去全年的收入,医疗费用的支出增加过快,增幅过大,致使许多农民生

病后不去医院就诊,需要住院的不去住院,贫病交加。在问及当前农民看病就医

存的最大问题时,有43.9%的人认为现在乡镇医院医药费用太贵,家庭难以承担,我在农村调查时,农民还反映农村医疗保险定点的乡镇卫生院医药费用更贵(相

对于私人的诊所医院)。而且根据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规定,只有在指定的定

点医院就医所产生的费用才能得到补偿。农民并没有得到实惠。另有33.2%的人

认为乡镇医院就医程序复杂,医疗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技术水平较差,医疗设备

陈旧,农民根本不能从其获得医疗保障。农民大病小病不愿去乡镇一级医院就医。同时也有7.9%的人认为乡镇医院路途太远,不方便就医,只有15%的人对当前乡

镇医疗状况还比较满意。推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有80%的农民表示支

持认同这一政策,减轻了农民遭遇重大疾病时的医药负担。可以看出农民对于参

保的积极性很高、期望也比较大。15.4%的人认为这项政策有利也有弊,自己也

有其它的看法。在问及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有何顾虑时;有42.7%的人

担心新型农村医保政策不稳定,怕钱白投了,12.6%人对其获得补偿时,担心资

金无法兑现,办理时程序复杂。也有25.5%的人对此无顾虑,相信政策带来的巨

大实惠性和稳定性。

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在新医改的政策下,以封丘县为代表的农村居民医疗

药品现状还是比较理想的,农民看病问题看似有较大的缓解,但医疗卫生保障情

况不是很好,像义务献血就不容易在我县开展,我认为是宣传力度不够,居民献

血意识不强。

由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看出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出的初级阶段,依

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乡镇医院医药费用太贵,尤其是农村医保的定点乡镇医院,医药费用更贵,服务质量却比较差。农民不愿去定点的乡镇医院看病。而根据农

村医保政策,只有在定点的乡镇医院就医所产生的医疗费用,农村医保管理单位

才会予以补偿。农民普遍反映即使是有补偿,自己也要支付相当多的部分。这种

农村医保机构定点的乡镇医院,没有给农民带来廉价的医疗服务,也没有给农

民带来最大的实惠。

二、农村的乡镇医院医疗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医疗技术水平

落后,医院的医疗设施陈旧,农民从乡镇医院得不到医疗保障。这是我们在茅塘

镇调查时农民反映最为迫切的问题。而且根据农村合作医保的政策规定,乡镇医

院作为农民第一级医疗保障机构,定点的乡镇医院报销额度在30-60%,报销幅度

最大。县级医疗机构报销额度在30-40%之间。农民不但没有地方看好病,而且也

不能享受医保政策带来的优惠,切实减轻医药负担。

三、农民从农村医疗保障中

获得补偿时普遍反应不方便,程序复杂,原因应该有两方面:①从调查中可以看

出农民虽然知道这项政策,但对于政策的相关内容却不是很了解。农村医疗保险

制度对于投保和报销都有明文规定。只有符合报销条件所产生的医药费用,才能

获得补偿。并不是什么都可以报销,如打架、斗抠、交通肇事以及性传播疾病等

所产生的医疗费用、规定的自费药等都是不能从农村医保中获得补偿的。但我们

在调查中几乎没有农民知道这些规定。②农民从医疗保险中获得补偿时,必须经

过三级政府机构的审批核查。虽然当地县乡政府都专门设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保

管理办公室,但办事效率不高,不专业,没有一批专业统一的审核机构。甚至有

农民反应个别管理干部损公肥私,“拿回扣”。以上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新型农村

合作医保的继续向前发展,降低了农民对农村医保的信任和支持.(3)乡镇(村)干部及企业干部学历结构及工作现状:

村干部一般由本村人和大学生组成。本村村委会成员一般高中学历。村

干部有点子,有想法,有头脑,但是由于资金短缺,所以很多项目像水利 打井 拉

电线 修路之类的无法实行。

(4)教育现状:

在小学里两免一补全部实行,在初中,100%实行两免,一补实行率为60%-70%。

其中小学不住的钱多用于学校建设。小学生只要是适龄儿童都在享受两免一补下

受教育,但初中生的辍学率却高达40%。大多数辍学的多为处于叛逆期的男孩子,个别女孩儿也有辍学情况。在初中升高中时,升学率仅有30%左右,所以很多孩

子只有初中学历。俨然一个新一代文盲。所以农村的教育现状并不乐观。学生初

升高时有很多人过不了这个关卡,导致很多十六七的孩子闲置家中。这群孩子一

般会借个身份证,南下打工,从此成为打工仔或者打打工妹,只有很少一部分孩

子会学理发 钳工 焊工等手艺。

(5)关注弱势群体:

在一个村中,一般会有4-5个孤寡老人或孤儿评上五保。家庭困难的领取最

低生活保障金的村户会占到3%。虽然低保五保不能让孤寡老人和孤儿过上小康生

活,但也足够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由于青年夫妇多外出打工,留守儿童一般由

其祖父母或其外祖父母照看。这些孩子一般年龄为1-10岁。正值成长的关键时期,缺乏父母关爱的孩子会造成心理不健康,容易迷恋网吧,辍学。更有甚者会出现

打架斗殴现象。他们是未来祖国的花朵,需要特殊的关爱,所以为人父母的就应

该履行做父母的责任。不要等孩子出现问题后追悔莫及。

(6)乡风民俗:

在假期,我走访了几家结婚加女的家庭了解到。男方总花费在20-50万之间,女方在几千之一万之间。男方要准备一套新房,要装修买家具家电,另外还要给

女方5万至10万的礼金、;而女方只修准备一些被子和一些生活必需品和一些糖

果。男方在结婚当天要宴请宾客,准备酒席。亲人朋友的礼金为100 200 500不

等。丧事一般在下葬是和三周祭日是会办酒席,花费在一万五左右。

由此可以看出婚丧嫁娶的形式在我的家乡还是要归为大操大办。而且存在攀

比心理,花费上还有上升趋势,这并不是什么好的风俗,而且又是甚至会闹得邻

里家庭不愉快。

我个人认为应该对村民进行宣传教育。

结尾:

通过这个调查可以看到民生问题有所改善,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居民生活水

平有所提高,但依然存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譬如整体意识不高,综合素质不高,工作能力不强。难道单靠国家补贴农民就能致富吗?显然不能,要想从根本上解

决民生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提高农民的竞争力让他们自己有能力去觅食而

不是把食物送在嘴边呢?

二、几点思考

解决民生问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多措并举,全面覆盖,把教育作为民生之基、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收入分配作为民生之源、社会保障作为民生之安全网,实现基本就业、医疗、住房、养老、教育、综治等各方面的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政府的综合实力,逐年提高保障水平,完善相关保障制度,逐步实现基本的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全面和谐稳定。对当前能够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社会关注、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要千方百计采取措施研究解决。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健全民生工程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深入研究改善民生政策,继续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组织实施的监督检查,增强部门协调配合和上下联动,继续进行民生工程考核评比,健全领导机制、工作机制、监督机制和资金保障机制。

二是完善制度狠抓落实,以项目为载体着力改善民生。建设类工程项目严格按规范操作,依法管理。生活补助类工程继续积极向上争取“扩面提标”,坚决实行阳光操作,完善并落实动态管理制度。医疗卫生类工程要立足解决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加快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明晰产权,改善服务。农村基础设施类工程要强化规划,统筹推进。项目争取加大力度同时有效整合叠加,充分发挥项目实施效益。

三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决好亟待改善的民生问题。县委政研室和责任单位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断发现民生改善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研究和解决好。四是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强化资金保障。预算超收收入向民生工程倾斜,同时压缩一般性公用经费,优化支出结构。千方百计筹措配套资金,确保配套资金落实,按时序足额拨付资金,保障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加强督查考核,加强对民生工程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严防民生工程资金被挤占、挪用、滞留。

篇6:关注社会民生问题

本次社区党支部组织党员学习,主要探讨现阶段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通过学习和讨论,我将我的学习心得向组织汇报如下:

在我看来,民生的问题涉及我国社会基层和广大老百姓的根本利益,而妥善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在于制度建设上。众所周知,制度建设是中国整体社会能够保障民生命题顺利地发展的一个基础。如果上述二者,能够通过我们两会这样一个参政议政和制度建设的平台,得以协调发展,相辅相成,我觉得这不仅仅对于我们的两会,同时对于我们的老百姓来说,都是一个双赢的好消息。

从民生的层面上来看,历届政府包括全国人大与全国政协都在聚焦民生这个问题。比如说我们的政协发言人赵启正先生就介绍说,在去年政协收到的提案中,有1900份提案是关于民生的问题,占了所有提案的三分之一,这说明民生的问题是我们人大代表和政协代表在两会上讨论的问题的重中之重。而从制度建设的层面上来说,我们都知道,政协发挥了充分的参政议政的作用,那么全国人大又在立法、调研、决策等等各方面都有自己的影响力。但是这些立法、决策的力度和方向从哪里来?我认为,从根本上说,应该从公众所关心的命题和他们所需要得到的力度上来进一步完善。比如说今年全国人大的第一提案,其实是关于低碳经济的提案,就低碳经济这个问题需要两方面来共同协作,一方面,首当其冲地,我们需要制度建设上来完善低碳经济发展的各个合理环节,另一方面,由于生活环境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老百姓自己也非常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非常关注身边的环境污染,因此如果二者能够协调一致开展工作,就能与民互动,最大限度发挥参政议政功能。

说到民意交流,我认为今年政协会议的一个特色就是不少政协委员通过各种渠道和民众来交流,有些政协委员直接把自己的提案草案放在博客上,来征集修改意见,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职能,达到政协委员为民请愿,为民谋福利的职责。

大家都知道,参政议政是全国政协的重要职能。全国政协委员来自三十多个界别,这三十多个界别其实辐射了全国大量的行业。每一个群体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都有自己的期待,这些期待如果能够通过民意的途径,直接地和我们的委员们进行互动,有助于我们委员更好地调查民生,而且把民间的声音传递到我们两会上一个高层次的平台上。

另一方面我也注意到,其实这种与民互动,还可以通过其他形式来完成,比如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的形式来完成,也应该同时充分发挥平面媒体、电视媒体等其他媒介的作用。只有民意需要,立法和参政议政良性互动,民意才有得到尊重的可能;也才能够保证立法和参政议政的舆论基础。因为民众的关注,本身就代表了这个社会,或者这个国家所有的人对于自身发展环境,对于整个制度建设的一种关注,这种关注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而我们政协委员承载着这种关注,当他把这种关注通过参政议政的方式表达出来,把它变成一些具体的制度建设,把它变成具体化的建议,那么这些建议最后又能回馈到我们的民生,那么这种良性的互动一旦形成,两会将成为一个非常好的推动中国发展的一个前进动力。

篇7:申论:社会民生之医疗问题

(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必须坚持三个原则不能变:一是坚持走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不能变,不能盲目照搬外国的发展模式;二是坚持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和公益性质不能变,医疗卫生机构不能变成追求经济利益的场所;三是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和维护居民初级卫生保健权益的责任不能变。

(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分类管理,加快发展社区、农村医疗服务,构建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三)改革医疗机构补偿机制,从源头上抑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改变“以药补医”的状况。

(四)依法行政,实施行业监管,加大医疗乱收费的查处力度,规范服务行为,提高管理水平,改善服务质量,保证群众医疗安全。

(五)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严格收费管理,改善医疗服务,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继续在卫生系统深入开展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认真查处红包、回扣、开单提成和乱收费等违法违纪问题,建立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惩防并举的纠风工作长效机制。

(六)建立适合中国特点的新型医疗保障体制。

篇8:公诉保障民生力促社会和谐

一、转变理念, 不断找准公诉工作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切入点

执法理念是公诉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创新发展、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保障。当前公诉部门在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中, 要不断转变理念, 树立民生意识, 努力夯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思想基础, 找准检察工作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切入点。

首先, 统一执法思想, 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领检察工作, 牢固树立围绕和谐社会大局充分发挥职能的理念, “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理念, 公正司法的理念、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理念, 认真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 顺应人民群众的要求, 真正在思想上解决“为谁执法, 怎样执法”的重大问题, 维护全社会的公平正义, 努力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其次, 明确打击犯罪是公诉部门的重要职能, 但并不是公诉部门的唯一职能。公诉部门不仅要依法打击犯罪, 还要依法保护所有公民, 包括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公诉工作应该着眼民生、保障民生, 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权利, 真正做到带着深厚的感情为群众排忧解难, 身怀爱民之心, 恪守为民之责, 善谋为民之策, 多办利民之事, 真正解民忧、促民和, 落实“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要求, 保证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

再次, 要把执法为民的观念落实在公诉工作当中。公诉权来自人民, 当然该权力也要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工作中要想群众所想, 急群众所急, 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公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此, 在公诉活动中, 要克服就案办案的观点, 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被害人上访等人民内部矛盾, 用自己的工作, 努力消除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 促进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二、立足本职, 积极探寻公诉工作与和谐社会发展的着力点

稳定是和谐的基本要求, 和谐是稳定的最高境界。公诉部门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和谐稳定的治安环境, 必须依法履行公诉职能, 解决好现实的民生问题, 牢牢把握住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重点, 切实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 着力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用实际行动维护人民的权益, 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一, 切实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 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稳定的法治环境。

首先, 从严从快打击严重危害社会的重大刑事犯罪。当前, 确保平安奥运是检察机关面临的头等大事。公诉部门要加大指控犯罪的力度, 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颠覆活动, 切实加强对“东突”、“藏独”、“法轮功”邪教组织、“民运”分子等分裂势力和敌对势力的防范、控制, 要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做好涉奥案件的处理, 为平安奥运保驾护航。同时, 公诉部门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恐怖犯罪、毒品犯罪以及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投放危险物质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刑事犯罪和人民反映强烈的职务犯罪、破坏社会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危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犯罪活动, 必须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 确保稳、准、狠地予以打击, 做到快审快诉。灾区的公诉部门更要依法严厉打击地震灾害中盗窃、抢劫、哄抢救灾物资、破坏灾区市场秩序、以赈灾募捐名义进行诈骗、散步传播各种要制造社会恐慌等刑事犯罪活动, 并依法对这些刑事案件快审快诉, 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其次, 充分运用于法有据的制度来落实和体现“宽”的刑事政策。

第二, 注重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增加社会和谐因子。

首先, 着力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犯罪嫌疑人虽然实施了危害了社会的行为, 是和谐社会中不和谐的因子, 需要用刑罚来制裁, 尽管犯罪嫌疑人站在和谐社会的对立面, 甚至不乏有十恶不赫、让人深恶痛绝之人, 但犯罪嫌疑人也有其合法权益, 需要得到尊重和保障。公诉部门在依法办案的同时, 要重视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使犯罪嫌疑人感受到社会和人民没有歧视他, 让他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的关怀, 促使犯罪嫌疑人能安心服法, 认真改造, 早日回归社会。

其次, 切实注重被害人的权利保护。刑事被害人是案件当事人之一, 他是利益的受害者, 他的损失得不到合理赔偿、权利得不到切实保护, 会导致他甚至是社会公众对司法秩序的不信任。因此, 公诉部门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被害人的权利保护工作:1.履行被害人相关权利的告知工作。2.建立司法救助制度。公诉部门同样应当充分关注贫困人群的司法需求, 对属于经济困难的当事人, 如下岗职工、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申请诉讼代理人的, 公诉部门应当与当地司法援助部门取得联系, 主动为其申请刑事救助, 建议司法援助部门为其免费提供法律援助。3.保障被害人参加诉讼、发表意见的权利。公诉部门对采取刑事和解的案件, 要保障被害人、被害人近亲属切实加入到和解程序, 不要走过场, 并要保障被害方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对被害人认为刑事判决结果不公正在法定期限内提出抗诉请求的, 公诉部门要听取被害人提出的意见, 从定性、量刑、程序方面认真审查法院的判决是否公正, 该抗诉的抗诉, 不符合抗诉条件的, 要对被害人做好答疑说理工作。

三、围绕大局, 准确把握公诉工作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结合点

第一,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公诉部门要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 积极投入平安创建活动, 要深入社区、学校、企业等, 做好法制宣传工作, 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同时, 公诉部门结合办案, 深入分析刑事犯罪案发特点和规律, 针对办案中发现的在全市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 以情况反映形式及时向党委和上级院报送信息, 对案发单位管理上存在的漏洞, 以检察建议的形式及时向有关单位提出加强防范的意见, 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第二, 积极营造“亲商、安商、便商、富商”的良好投资氛围, 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发展是社会和谐的根本之道。“穷生斗, 富生安”, 为社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是公诉服务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首先, 应主动为招商引资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对外商向公诉部门了解本地投资环境、咨询有关政策法律问题的, 要热情接待, 积极提供法律服务;对侵害外商人身、财产安全的案件, 要及时介入, 会同有关部门从快处理。其次, 在执法办案中注意工作方法、依法文明办案, 坚持做到不随意传唤企业法人代表, 不随意查封、扣押企业财产, 不随意冻结企业流动资金和银行账户。对确需采取传唤、查封、扣押、冻结等侦查措施的, 必须严格依法办事、文明执法, 并加快办案速度, 尽量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上一篇:农村文化事业管理下一篇:朱以撒《开合之间》阅读题及答案